农学专业学科评估范例6篇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1

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是在仔细研究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科技成果管理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细致的需求分析,并严格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PHP等动态网站开发技术,经反复测试和实验而最终形成符合农业科技成果评价需求和评价标准的、完善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管理员、科研人员和评议专家等主体对象通过互联网在农业科技成果评估与转化信息上达到互动交流,极大地减轻了评价中介机构以往繁重的统计和搜索工作所带来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办公费用,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管理进一步条理化、规范化、公平化和科学化[1-2]。

PHP是一种简单的、标准的、多用途的、面向对象的、解释型的、健壮的、安全的、性能非常之高的、独立于架构的、可移植的及动态的脚本语言,速度比JAVA快5倍,近几年发展突飞猛进。EDC在2006年的统计信息表明,目前PHP在国际上的发展速度是37%,明显高于Java和.net两种语言。百度、新浪、搜狐和TOM等各大互联网门户都在广泛使用PHP技术。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PHP技术,在Apache+MySQL+PHP环境下设计开发,使用dreamweaver为开发工具,使用phpMyAdmin对MySQL进行图形化管理。本文具体介绍该系统的详细设计,包括体系结构设计、总体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安全设计,并且在其中简述了系统各类用户的系统使用权限、方法和工作的业务应用平台[3]。

1体系结构设计

系统应用模型采用B/S结构模型,即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Server)结构。系统框架采用3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即用户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次。各层次之间均采用标准的TCP/IP通信协议,提供设备无关的控制接口。

1.1用户表示层

表示层采用了与windows风格同步的基于IE浏览器的客户端工作环境,为用户(包括普通用户、项目负责人、评议专家和系统管理员)提供人性化的交互界面,降低用户学习使用系统的门槛。实现工具为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客户端程序为HTML和PHP。

1.2应用层

应用层是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业务应用平台,包括成果评估申请平台、评估结果查询平台、评估项目管理平台、专家评估管理平台、系统维护管理平台和评估知识管理平台。它提供数据处理、整合、转换以及权限认证等大量系统内部逻辑操作,实现工具为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等。

1.3数据层

数据层提供数据存储、恢复、保持等数据服务,采用MySQL数据库,实现工具为phpMyAdmin。

2总体功能设计

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功能[4]如图2所示,其中包括系统维护功能模块、成果评估功能模块和评估知识管理模块。系统维护模块实现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对用户及用户权限的管理。其中,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拥有对所有用户信息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的权限;普通用户拥有向评估机构提出对某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价值评估申请和评估结果查询的权限以及浏览、学习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知识的权限;项目负责人拥有对某个评估项目进行综合管理的权限;评估专家拥有对评估项目按指定的技术指标进行打分与评议的权限。

成果评估模块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申请、评估项目管理和评估结果查询功能。由普通用户申请,建立评估项目档案(包括评估项目名称、类型、承担单位、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研发的目的与意义、解决的关键问题、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的成果与结论等),并提交评估相关材料(包括研究报告、科技查新报告、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著作、测试分析报告、产品检验报告、行业审批文件、成果应用证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影响证明以及知识产权所属权证明等)[5]。由评价机构指派的项目负责人负责整理评估项目档案和材料,从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数据库中选择适合该项目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从用户信息资源管理库中选择相关研究方向的评估专家。由多位专家为评估项目的各级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和评议,系统对专家的打分做综合的统计、整合和处理,运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法给出最后的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结果;再由项目负责人整理专家评估结果,给出评价结果分析报告。用户可通过项目名称和编号进行评估结果查询。评估知识管理模块为用户提供学习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学习园地,介绍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专家资源以及评价中介机构的动态新闻(包括批准公开的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结果)。

3数据库设计

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采用MySQL数据库,包括农业科技成果评估项目档案库、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库和用户资源管理库,如图3所示。其中,农业科技成果评估项目档案库中各表的数据根据项目评估的进程,由系统自动更新。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库是基于科技成果“分类”评价的大原则前提下,在大量考察、深入研究农业科技成果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的全面、科学的农业各类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体系,并参考相关领域多位专家的意见,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将其评价指标赋予权重[5],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和更新。用户信息资源管理库负责存储和管理使用本系统的各级权限用户的所有信息,由评价机构负责聘请评估专家和审核专家资格;部分信息系统自动更新,部分信息由系统管理员维护。

4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的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项目负责人、评估专家和普通用户4种用户角色,权限级别分别为4,3,2,1。不同的角色对该系统有不同的使用权限,每种用户只能使用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业务应用平台。其中,系统管理员使用系统维护管理平台,项目负责人使用评估项目管理平台,评估专家使用专家评估管理平台,普通用户使用评估知识管理平台、成果评估申请平台和评估结果查询平台。

除普通用户外,其他用户角色都要经过拥有本系统使用权的评估机构的审核,并由机构给予登陆的用户名、密码和设置用户权限。签订好评价合同的项目,都有唯一的项目编号和密码,任何用户都要根据该项目的编号和密码,才能完成对该项目的相应工作,这样可进一步提高评估项目的保密性和公平性。系统采用PHP技术中的Session方法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Session的汉语意思为“会话”,Web系统中是指用户和系统的会话,具体是指用户在浏览Web系统时,从进入网站到浏览器关闭所经过的这段时间。在Session中注册的变量可以在这段时间内保留其值,并可在各个页面中使用。Web系统中,必须保证用户不能通过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URL即可进入必须登录才能访问到的页面,这时就需要在每个网页中进行身份验证,本系统使用了Session来完成这个功能[6]。系统使用Session方法不仅保留了用户名信息,同时还保留了该用户相应的角色和权限。在用户使用系统的过程中的每个页面不仅对其身份进行验证,同时对其角色权限进行验证,确保用户使用系统中自身权限范围内的功能。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2

摘要:阐述了科技评价的起源、概念与特点,提出当前农业科技评价存在定位不够明确、评价能力有待提高、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误区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主要包括:落实科技评价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农业科技评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农业科技评价支持系统,培育农业科技评价人力资源;加强对符合农业科研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等内容。

关键词:农业科技评价;起源;概念;存在问题;对策

AbstractThe origination,concep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were expounded in the paper. The main problems of current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were analyzed,including positioning was not clear enough,the evaluating ability needed increasing and there was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etc.. Th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committing the standard rates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establishing and completing the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normalized processing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establishing and completing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the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educating the human resources of the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reinforcing the index system and method of the assessment considering the present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tus.

Key words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origination;conception;problem;suggestion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每年的农业科研成果产出量巨大,农业科研在全国科研事业中占重要地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支撑。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扶持和开发力度,农产品开发包含市场潜力,农业、农村、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量日益提升。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成为一个历史性的命题。

农业科技评价是现代农业科研管理的必要手段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科学、公正、有效的科技评价不仅是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农业科技活动的制度化,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还对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树立健康的科研学术风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尚缺乏符合国情的科学、规范的农业科技评价体系。正确认识我国农业科技评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提高农业科技评价水平,加强农业科技管理,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科技评价的起源

20世纪20年代美国针对国会各委员会及议员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其中与科技有关的研究、分析和评价便是科技评价的雏形。40~60年代,科技评价传入欧洲,80~90年代逐渐兴盛起来,随后亚洲国家也开始重视科技评议领域的发展。我国的科技评价起步于90年代初,1993年,原国家科委开始将科技评估手段引入科技宏观管理环节。1997年,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在原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成立。2001年4月,我国科技评估活动的行为规范和技术规范《科技评估规范》公开出版,标志着我国科技评价活动开始正式步入专业化阶段。多年来,中国在科学技术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提高中国科技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了评价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2003年5月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估工作的决定》,2003年9月科技部印发了《科学技术评估办法》(试行)。《决定》针对当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原则性、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意见和决定,给科技评价工作指出了明确的导向。《办法》主要明确了评价目的、原则、分类方法、评价准则及监督机制等,针对各类科学技术活动较为系统地回答了如何评、依据什么评等重要问题。

2农业科技评价概念与特点

农业科技评价是指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评价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农业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发展领域、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以及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进行专业化咨询与评判活动。农业科技评价是对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判,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的咨询活动。因此,从科技评价的原则、程序、标准及目的来判断,农业科技评价是农业科研管理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遵循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回避性的原则[1-3]。

3农业科技评价存在的问题

3.1定位不明确

农业科技评价的定位是由农业科技活动的特点和目的决定的。农业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有它自身的研究体系,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研究,并有其共同的自身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涉及农业各个领域,学科交叉现象普遍,研究条件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复杂多变;研究或开发的周期较长,从一个农业科技创新思想的产生到科技成果的取得,再到农业生产实际中的推广应用,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绝大部分具有非盈利性和社会公益性,社会效益显著,而自身经济效益偏低;科技成果的地域性强,成果应用转化的地区适应性差。上述特点使农业科技评价更为复杂,并需要较长的时间跨度,决定了农业科技评价除考虑评价对象本身,还应考虑评价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4-5]。

农业科技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发展,但不同研究的直接价值体现不同,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理论价值上各有侧重。这决定了农业科技评价除了评价农业科技活动的科学价值,还应重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农业科技评价规范或细则,在操作上还缺乏针对不同层次和需要的评价规范和指标。现行农业科技评价的某些方面多参照基础科学研究的评价,把科学价值作为评价的重点,未能准确反映农业科技活动的特点,有失偏颇,不利于农业科技活动的正常进行和进步。

3.2评价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农业科技评价的对象广泛,其评价指向往往是多维的,即使是单一指向,其评价指标也需要包括环境特征、价值特征等多种指标;科技评价涉及到科学、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在一种评价目的的前提下,评价方法的选择有赖于评价者的能力和所能采集到的信息。评价者自身的评价能力及素质直接影响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而现在农业科技评价多是由各级农业科研主管部门通过经验性操作进行的,还缺乏专门的独立的评价机构和专业评价人员队伍。

专家是农业科技评价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同行评议的结果是科技评价定性的主要依据。但农业研究领域广泛,学科专业间差别大;加之现阶段我国科技评价的专家评议制和信誉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反评价机制,使得符合要求的某一学科或领域的评议专家十分有限,现有评议专家的评价甄别能力和道德水准也参差不齐,这都有碍于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公正性。

3.3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误区

指标选择:现行农业科技评价广泛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其评价标准主要依据的数量、刊物等级、论文引用数量及专著数量。文献计量学方法的应用给科技定量评价带来了方便,但量化评价的绝对化和简单化却带来科技研究中的以质代量问题,还倾向于重刊物级别、轻论文档次,重表面文章、轻深度思考,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功效。并且文献计量学方法也只适合农业科技研究的某些领域,如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在应用研究领域,如农业科技推广研究,其价值主要应体现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技推广报告主要阐述技术操作方式及方法的系统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具有技术指导和科学普及的特点,有别于理论研究的论文,就不适合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评价。

指标赋值:评价指标赋值标准彼此间存在不可公度性,且赋值大小无充分科学依据。评价指标的选择,各指标赋值标准的确定等都容易受到主观化影响,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实际评价中,还存在过分倚重评价指标体系的做法。评价标准的过度量化将导致急功近利的学术价值观,制造农业科研短视浮躁的氛围,为创造性科研活动的进行制造障碍,有碍于农业科技发展与公平竞争。

4完善我国农业科技评价的对策

4.1加大科技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完善和细化农业科技评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对《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估工作的决定》和《科学技术评估办法》(试行)2项法规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是建立健全与评价工作相配套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决策者和评价组织者的监督;健全专家评价制度,加强评价专家信誉制度建设。建立科技评价有关信息的公开制度;建立科技评价经费预算制度;建立与科技评价相关的申诉制度,建立评价机构、评价专家和被评对象的信用档案制度。二是明确政府在科技评价活动中的责任。尽量减少政府对科技评价的微观干预,减少从政府层面上开展的各种各级评价活动,减少政府对市场竞争性产品和技术的科技评价,引入市场评价机制。三是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环境。对科技评价要适当,减少频繁评价和各类奖项的评审。防止反复报奖现象蔓延;对科研人员制定出合理的规范的晋升和分配制度。四是在《决定》和《办法》2项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业科技评价管理制度和具体、可行的操作规范。

4.2建立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支持系统,培育农业科技评价人力资源

加强农业科技评价支持系统的建设,特别是信息支持系统、专家支持系统和专家评价系统的建设,提高科技评价中同行评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专家支持系统和信息系统即农业科技评价专家库和信息库。专家评价系统即在评价过程中针对每一项具体的评价任务,筛选和评价参加该项评价工作所需要的专家,评价任务完成后,对参加评价的专家的评估能力和业绩进行评价并存档,由此可通过专家评价系统实现动态的专家支持系统[6-7]。

加强农业科技评价专业人才的建设。培育一定数量的农业科技评价专业人员,提高科技评价人员的素质。对科技评价人员进行培训,对其评价资质进行认证,对科技评价报告质量、科技评价人员实施监督,要求科技评价人员除了熟悉农业科技领域外,还要非常熟悉我国科技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法规,成为掌握农业科技评价规范和方法的专业人士。藉此来提升行业评价水平,使科技评价成为农业科技活动健康、顺利进行的有效管理手段,满足迅速发展的农业科技评价工作的需要。

4.3加强适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科技实际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工作

正确处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之间的关系。科技评价中单纯使用定性或定量方法都会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一般使用将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即在同行评议基础上,结合文献计量学、经济计量学等方法,避免同行评议产生的主观臆断,减少数据统计造成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为提高评价的量化程度,可将定性指标按等级赋值转化为定量指标,但是因为划分等级和赋值也是人为的,含有定性成分,所以必须加强研究并选择科学有效的指标筛选和赋值方法,尽量剔除评价中的不客观因素,加上公正严格的进行,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8-9]。

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实行分类评价。在选择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之前,应将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研究相区别,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研究相区别。对理论研究的评价可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在同行评议的基础上,主要对研究的科学价值、学术影响进行评价。对技术研究而言,专利、发明和实用技术应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对技术推广研究的评价,应把科技推广效益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从农业科研的最终目的考虑,实践是评价的最终标准,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发展。

5参考文献

[1] 张薇,程骏.科技评估专家支持系统的建立与规范[J].科技管理研究,2003(10):31-33,37.

[2] 吴其叶.科技评估的功能、特点及方法[J].今日科技,2004(12):8-10.

[3] 佟屏亚.泛议农业科研评价体系[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4(2):16-19.

[4] 蒋景楠,邦奇.我国科技成果评价与管理创新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8(3):284-286.

[5] 刘敏.论科技评估的内涵、问题及对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科技管理研究,2001(2):50-53.

[6] 连燕华,马晓光.试论科学研究评价的标准[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4(1):63-68.

[7] 赵俊晔.我国农业科技评价现状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5,24(4):57-59.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3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模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2.027

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由于农业气象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其发生。但是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提前评估预测自然灾害的等级及规律,来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经济的损失。

1 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研究现状

农业气象灾害评估通常是以农业气象灾害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模型,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估气象灾害所带来的损失。近些年来,随着对气象研究的深入,评估模型的评估结果越来越准确,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的精细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评估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综合评估模型、作物评估模型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1.1 综合评估模型

综合评估模型是基于灾害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方法、BP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综合评估模型,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分析。在建立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指标体系过程中,通常考虑到气象灾害的等级划分、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程度、地区的抗灾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在实际研究中,许多学者在对农业自然灾害的评估过程中使用了综合评估模型。例如马晓群等通过对灾害损失率分析,得出灾害损失率的影响因素包括灾害强度、作物敏感度、气候脆弱性等。除此之外,还考虑了不同气象灾害对作物影响程度。以上述因素为基础,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并用淮北地区的十个代表站的农作物数据对模型的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误差率较小,模型具有实用性。王雨等以黑龙江省的水稻为例,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将水稻气象灾害损失量从产量中分离,得到黑龙江省水稻气象灾害的损失评估。

1.2 作物评估模型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农作物受灾机理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在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评估时,使用作物的生长模型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包括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以及产量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最终能够对气候进行有效的应变管理。

作物评估模型应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荷兰的系列模型、美国的DSSAT模型、澳大利亚的APSM模型和中国的CCSODS模型。不同的模型具有不用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在对模型的选取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模型或改进模型进行作物评估。

1.3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的是对未来气象灾害发生的概率以及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一般来说,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综合分析工作,主要的评估内容有灾害的危害程度、灾害的风险等级、灾害的预测、对灾害的应对等。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指的是对灾害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评价,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带来的风险,实现安全保障。

我国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分析起步较晚,前期主要以风险分析技术为核心,包括对概念、方法、模型的探讨。之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分析、风险跟踪、灾后评级及应变对策等技术体系。

2 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综合模型评估具有局限性。综合模型评估是建立在统计分析基础上的经验性模型,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往往存在样本不足或不具代表性等问题。除此之外,该模型评估适用性较差,只适用于特定的环境和区域,而对不同环境不同区域的评估不够准确;二是作物机理模型应用有待加强。虽然利用作物机理模型进行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具有相对的优势,但是由于其复杂性,目前评估方法还有待发展,未来还需更进一步地研究生理生态过程,同时加强对模型的应用研究;三是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对灾害风险的评价大多是基于已有的气象资料和农作物资料计算风险性,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考虑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对实际的影响,因此模型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四是要加强对风险形成机理的研究和社属性风险评价的研究。

3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的发展趋势

一是农作物模型的实际运用将会大大加强。农作物评估模型具有相对简单的架构和较为精确的评估准确性,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从专业层面研究向基层实际应用研究转变,与此同时,农作物模型与数学模型和专家模型相结合,有望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农业气象灾害专家评估系统,在可视化和专业化方面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二是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技术更加多元化。现阶段的气象灾害评估重点关注直接经济损失,未来的评估系统将纳入社会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损失方面的内容。此外,卫星遥感、GPS技术、3S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更多的参与到气象灾害的预报和评估系统中,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4 结语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系统起步较晚,现阶段应用还不是很完善。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形势,亟需发展和完善,并不断地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切实做好农业气象灾害服务,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阳军.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J]. 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01):238.

[2] 郭丽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1):52-53.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4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教学改革;项目投资评估

农业项目投资评估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防止脱离学生实际需要的纯理论化、抽象化的教学,通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既能掌握农业项目投资评估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地从事项目评估实务操作。

一、农业项目投资评估课程背景及教学存在问题

农业项目投资评估是从市场、技术、组织机构、财务、经济、社会和环境六个方面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论证,以判断项目投资可行性、合理性,以便从拟定的若干个有价值的投资方案中遴选出最有价值的方案[1]。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农业项目评估的概念和内容;农业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产品市场需求的预测分析;产品销售计划设想;农业项目生产建设条件和技术评估;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评估;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效应评估;农业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评估等主要内容。农业项目投资评估作为一门学科,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田纳西州的开发及其后可行性研究的开展,开始较系统地运用农业项目投资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至今也不过60余年的历史。目前该课程成为很多大学本科农林经济管理、金融学、贸易经济、农业推广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工商管理专业及人文发展学院相关专业学生的选修课,通过开设该课程为各级政府农业投资管理部门和社会投资单位培养具有投资项目评价能力的高级管理者和技术人才。

农业项目投资评估传统教学基本上采用教师讲、学生背;重理论、轻实践;费时费力,知识的输出量少;学生被动地接受,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2]。由于农业项目投资评估涉及市场营销、金融、财务会计、投资学等学科知识,内容较多,如何在比较少的课堂教学中使抽象的项目评估理论变得生动而易于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理解、掌握具体的评估方法的兴趣,从而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农业项目投资评估课程引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种进行教学、培训和研讨的方法。参与式教学过程是指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3]。

1、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式教学方法倡导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由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有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农业项目投资评估课程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以项目参与者的决策者的姿态进行学习,变被动听课为积极思维、主动探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式教学法要求让学习者有自由思考,运用自己智慧的时间和机会,让学习者有选择上课方式、安排学习进度的权利,除了班级教学以外,可以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个别化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因此,农业项目投资评估课程中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3、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参与式教学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的作用。这种作用应该是指导作用、示范作用、推动作用,教学中应表现为辅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好充分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剖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并要深入到项目评估实际工作中,从而对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参与式教学法在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中的实践

在农业项目投资评估课程中进行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可以简略概括为六个步骤:第一步:理论讲解。第二步:布置案例。第三步:团队合作。第四步:分组讨论。第五步:课堂评审。第六步:教师总结。

首先,教师系统介绍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这一阶段同样需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听取学生意见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并需要搜集和整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项目评估案例资料,以供学生讨论。

在基本理论讲解完毕之后,开始第二步布置案例工作。这一阶段老师结合授课内容和要求,确立相应的农业项目评估案例,并对学生进行分组查找与分析资料,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并对项目的种类、性质、内容等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

第三步,团队合作。这一阶段各小组学生在其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对老师所布置的案例进行项目人员分工、进度安排、相应的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写出项目评估案例分析报告。在此过程,学生会遇到诸多困难,教师的指导采取“定期检查、分层指导、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四步,分组讨论。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分析讨论的能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展示其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其他小组成员要针对其报告提出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第五步,课题评审。各小组推选出一名评委,与老师一起对每个小组汇报和提问情况进行记录、打分,老师把讨论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

第六步,教师总结。教师应将各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共性问题予以纠正。各小组根据老师点评完善评估报告,并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出总结。

通过以上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农业项目投资评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项目评估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参与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建武.《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优化探讨[J].时代教育,2011(3).

[2]赵海林.投资项目评估实践性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3]鲁静芳,徐筑燕.参与式教学在《发展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及其效果[J].成功(教育),2011(12).

作者简介: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部级、省级、校级重点学科的全面启动,如何抓住机遇,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学科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南京农业大学近5年来学科建设的实践和所取得的成效,认为建立规范化的学科管理制度是做好学科建设的前提。

南京农业大学现有学士学位授权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50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其中1个为“重中之重”学科)7个、农业部重点学科9个、校级重点学科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大豆改良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6个和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结合近5年来学科建设的实践,分4个方面谈谈我校学科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自我评估。以评促建。形成优势重点学科体系

学科自我评估是政府评估和社会评估的基础,是各学位授予单位科学、合理规划学科建设的主要手段,是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迎接2001年国家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的申报,我校于2000年9月至12月分期分批开展了学科建设自我评估工作。根据我校学科特色和现状设计了《南京农业大学学科建设白评表》,并采用专家评定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系数。

各学科针对近5年来本学科在学科梯队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水平、学科条件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估,提出本学科的学科建设经验、不足及对学科建设的设想与建议;各专家在仔细审阅各学科自评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考察,对各学科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定量定性评价并反馈给各学科点,各学科点点长、学院负责人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提出在本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这一工作历时4个多月,达到了“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以建为主”的目的。

在2001年部级重点学科评选中,我校组织申报了9个学科点,8个学科点通过了通讯评议,其中作物遗传育种、预防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等3个学科获得了100分(全国农林院校中共有8个学科获得了100分,我校占3/8),共有6个学科点免答辩(专家组会议评审),8个学科点最终进入部级重点学科名单行列,重点学科总数在江苏省名列第三,在全国同类农业院校中名列第二。在江苏省重点学科评选中,我校的作物学(重中之重)、植物学、农药学、植物营养学、水产养殖、基础兽医学、土地资源管理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更重要的是,与“九五”期间我校的部级、省级学科相比,无论是重点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还是学科门类都有了更新和拓展,优化了重点学科结构体系。

二、优化学科结构。评建校级重点学科

南京农业大学学科建设的“十五”建设目标是:争取到“十五”末期,把我校建设成为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等学科相对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但是,我校现有的部级、省级重点学科仍以农学门类为主,占80%,它们都是传统优势学科,也是名牌学科;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9个学科门类,占全国现有的12个学科门类中的75%。那么其他的学科怎么办?怎样才能搞好全校的学科建设,从整体上上水平?我校的措施是通过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带动起相应学科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继续保持并扩大农业与生命科学学科优势,大力发展非农学科,积极推动农业与非农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开拓新的学科发展空间。为此,我校于2002年3月启动了校级重点学科的评选。

南京农业大学校级重点学科的评选主要是突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导向。重点支持对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特色鲜明,优势较明显的重点学科;或目前虽相对较弱,但对实现我校长远建设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合理的学科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及急需发展的学科,以及符合21世纪发展方向,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边缘和交叉学科。

我校共评选出17个校级重点学科,其中非农学科占70%,促进了我校优化调整学科结构,形成了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优势特色更加明显的南京农业大学三级重点学科体系(部级一省级一校级),积极发挥重点学科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我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广典型经验,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

(一)推广典型经验

在学科建设的管理和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科学的规范化管理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对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学科梯队的培养、学科经费的筹措与使用都需要有合理的制度来保证。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点和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是我校“九五”期间发展最快、建设成效最显著的两个单位之一,是建立有效的学科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的典型。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自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以来,在人才培养、学科梯队、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九五”建设期间,两次省级重点学科评估都被评为A,5年间,共接受江苏省政府专项学科建设经费250万元,2001年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和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已获得840万元专项经费)。学科建设需要管理人才,梯队建设需要业务人才。该学科充分利用学校对重点学科的人才倾斜政策,在加大对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培养的同时,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积极拓展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形成各学科每个研究方向拥有1名学术造诣较深的学科带头人、2—3名学术骨干和1—2名辅助人员的结构合理的梯队。该学科45岁以下青年学术骨干主持科研经费由原来总经费的30%增加到90%以上,中青年学术骨干已成长为本学科科研、教学的主力军。1997年该学科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

在学科建设专项经费使用上,该学科建立了民主协商制度及民主、公正、透明的财务制度,集中、配套使用省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用少钱办大事,集中建设使本学科科研水平上台阶的中心开放实验室。对于不同三级学科方向专用的仪器设备,学科点采用1:1经费配套措施,甚至以学科方向为主,学科点建设经费作适当补充,这不仅大大鼓励了学科方向进行设备购置的积极性,也使学科建设经费产生了明显的放大效应,同时避免了平分经费、设备低水平重复添置的弊端。1995年率先实行奖励制度,增强了学科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

南京农业大学近两年来,在管理体制改革中,重视新机制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着力建设约束与激励并行的运行机制。2001年3月,通过对27个博(硕)士点的评估,学校制订了《南京农业大学学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学科民主管理下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和学科建设院长负责制,各学科根据《暂行办法》成立了学科管理组。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学院、学科各自的职、权、利。

学校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科建设的政策与制度,组织、指导全校各学科建设工作。职能部门为研究生院,协管部门为人事处、科技处和教务处。校长任免学科带头人(学科点点长),从学科建设经费、科研与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用房、基地建设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估和监督。

学院院长为该院所属各学科的学科建设主要责任人,根据本院学科建设与管理需要,在学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相应的学科管理规章制度,指导并参与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学科建设经费使用和梯队建设、提名学科带头人(学科点正、副点长)的人选或建议学科带头人(学科点正、副点长)的更换,调配所属学科间学科用房,确定学科管理组人员的组成。系主任协助院长做好学科建设与管理工作。

学科带头人在院长的领导下牵头制定本学科发展规划,全面负责本学科科研、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和学科管理,提名学科管理组成员人选,聘任学科秘书,召集学科管理组会议,协调各研究方向工作。学科点副点长协助点长开展工作。

由学科各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系主任及有关教授(或学术骨干)组成,共同商议学科建设经费使用计划、人才引进、内部用房调配及其他与学科建设和管理有关的重要事宜。

“暂行办法”还对学科带头人的遴选与任免、学科管理组的构成、学科建设成效的检查与评估等方面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营造了良好的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政策环境。

四、分类建设,加强学科建设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确保学科建设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十五”期间,南京农大将通过8个“高等学校重点学科”、9个农业部重点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及17个校级重点学科和一批学士学位点的建设,把我校建设成为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等学科相对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我校对各级重点学科将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及现状,对重点学科在资金、人才引进,实验条件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将重点学科建设与重点实验室建设相统一,教学、科研与推广相结合,组成若干个跨学科研究中心,支持多学科综合研究项目,以项目为纽带,组织联合攻关,创建学科特色与优势。

作物遗传育种等8个部级重点学科(其中作物学也是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学科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其成为南京农业大学的标志性名牌学科。以建设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和研究中心为目标,构建一流学术队伍,结合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招聘工作,聘请国内外杰出人才或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座。试行“学科特区”管理模式,即部级重点学科在学科发展方向的确定、学科内部资源配置、经费使用、人才引进、绩效考核等方面均享有较大的自。

植物学等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要培养一批在国内同类学科具有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根据《南京农业大学关于引进优秀人才的暂行规定》积极开展引智工作,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成为江苏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高层次培养人才基地和源头创新基地;瞄准国内一流学科,积极开拓新的学术领域,在江苏省内高校学科建设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校级重点学科主要是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加大对理、文、法等学科的扶持力度,开拓新的学科发展空间。争取在一些学科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

在学科建设中,将重视各个层次学科(国家一省一校)的相互影响、带动和交叉,扩大较强领域的优势范围,带动一般学科的实力增强,推动新兴、交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合理的学科布局,实现学科群体的整体发展。

为确保各学科的“十五”规划及建设目标的实现,我校拟在以下4个方面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指导作用。

(一)建立学科建设专项基金,加大学科建设投入

学校通过争取政府投资、吸纳社会资金和获取科技开发收入等途径,多方筹措经费,建立校学科建设基金。鼓励学科通过扩大产学研合作,积极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加速成果转化等渠道积极筹措学科建设经费,各学科自筹的学科建设配套经费也纳入校学科建设经费中统一管理。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学校要求各学科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精打细算,充分发挥资金效益”的原则。在具体使用上,《暂行办法》规定:上级下拨和学校投入的学科建设经费中的10%作为学科建设日常管理经费,由学科带头人(学科点点长)负责管理使用,其余经费由研究生院统管。学科管理组经民主商议提出经费使用计划,报学院和研究生院审核同意。学科经费使用必须按学科建设规划经费使用计划执行,建设期满若有余额由学校统筹安排使用。对重大仪器设备的采购必须进行详细论证并作为学校的公共设备,对学科内的大型仪器设备必须在学科内充分讨论,提倡建立学科内公共实验室,避免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实现校内学科建设资源的共享。

(二)建立重点学科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对学科建设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每2年组织一次学科自我评估,对各学科建设工作进度,经费使用情况,建设效益、成果等进行评估,审计处对项目进行财务审计,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提出项目评估报告。学校根据评估报告对学科建设项目提出奖励办法和改进措施。

(三)建立奖励机制

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突出向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岗位的政策倾斜;实行“学术休假奖励制度,选派连续3年完成工作量的优秀学术骨干出国进修或到国内著名大学或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半年左右);建立科技后补助基金、教育与教学研究奖励基金、教材建设奖励基金、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等,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成长环境。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6

内容摘要:农业无形资产评估基本理论是农业无形资产评估在实践中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评估实际,对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概念及特点、评估理论依据、评估假设、评估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农业无形资产 评估 假设 原则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无形资产资源丰富,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不是农业强国,关键是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无形资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在世界上都没有占优势地位。这固然和人们对农业无形资产保护意识不强有关,但更主要应归因于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理论产生的滞后性,致使人们没有意识到、更没有体会到拥有农业无形资产这一宝贵资源为其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和好处。基于此,对农业无形资产评估进行理论研究尤为必要,这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的特点

(一)具有时机特征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无形资产在农业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加之农业生产易受自然环境等不可抗因素的影响,如不及时对农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则一方面不能真实地反映农业资产全貌,另一方面由于特定主体看不到所拥有的农业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从而疏于对农业无形资产的保护,致使宝贵的农业无形资产资源不断流失,给国家和人们财产造成更大损失。因此,不能只在产权发生变动时才对农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而应随时进行评估。

(二)相对复杂性

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受气候、降雨量、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具有地域性特点,相应地农业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也必然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只能在一定范围推广,而不像工业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这种地域性会直接影响农业无形资产使用价值的发挥,地域限制越明显,其发挥作用的广度越低,其评估价值也越低,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农业无形资产种类繁多,彼此之间又不具有很高的可比性,因此,每次对具体的农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都要对其性能、收益期间、不可抗力的影响等因素作专门分析研究,情况复杂,评估工作量大。

(三)潜在风险高

首先,受冰雹、降水量等自然因素及农业无形资产依附载体自身特点的影响,培养一个农业动、植物新品种,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有的甚至耗费科研人员毕生精力,期间不确定因素较多,评估风险较大。其次,一项农业无形资产从研究到运用该项无形资产获取收益一般要经历漫长时间,因此,很难根据现在的情况对其未来收益进行合理预测,评估潜在风险高。再次,由于很多农产品具有生命性、鲜活性等特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即使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农业无形资产,也有可能受风灾、水灾等不可抗力因素的侵害,而变得毫无评估价值。因此,对农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一定要对其潜在的高风险予以充分的估计,以确保评估值的合理性。

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构成理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第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劳动是形成价值的源泉,也就是决定性因素。劳动具有二重性,即体力劳动(也叫具体劳动)和脑力劳动(也称抽象劳动),体力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脑力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构成资产价值的全部来源;第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量是衡量价值量的唯一尺度。第三,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而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在农业无形资产评估中,必须把被评估无形资产置于技术水平变化的动态中去考虑,站在静态的立场是无法准确评估农业无形资产价值的。必须考虑科技进步带来的技术淘汰率问题以及由科技进步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被评估农业无形资产所生产的商品的需求变化,使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真正做到科学合理。此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资产的价值是由凝结在资产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及其创造的价值所决定的,这是生产成本决定价值论,是从资产的供给角度来衡量资产的实际价值,因此,劳动价值论是运用重置成本法对农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理论基础。

(二)经济效益分成理论

经济效益分成理论认为:无形资产的价值来自其创造的经济效益中无形资产应占的份额。即以使用价值为基础,就实施该项技术创造的经济效益(节约的劳动时间)中技术应占的份额来确定技术成果的价值。联合国有关技术贸易的规定也倾向于采用这种理论,称这种理论为“利润分成率”,也叫LSLP(Licensor's Share on Licensee's Profit)。

企业整体资产创造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确定,而整体资产既包括无形资产又包括有形资产,是二者的结合体。由于无形资产创造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很难通过评估方法确定其价值,有形资产则不然,其创造的价值是具体的、特定的,可以运用特定方法准确计算出其给企业创造的收益。在企业整体资产创造的收益既定的情况下,以有形资产价值为参照,运用比例法对农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理论依据就在于此。

(三)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是:资产的价值由资产为其占有者带来的效用决定,效用越大,资产的价值就越高。资产的效用也就是指资产为其所有者带来的收益,只有尽可能地使收益最大化,才能使资产占有者得到最大的满足。

从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的角度来看,对无形资产占有者来说,效益意味着收益,收益决定着无形资产的价值,收益高,无形资产的价值就大。而无形资产的收益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收入,货币收入又具有时间价值,为了评定估算出农业无形资产的现时价值,就必须对未来年份的收益进行预测并将其折算成现值,以此来表示农业无形资产的评估值,即农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也正是收益现值法评估农业无形资产的基本思想,效益价值论是农业无形资产评估收益现值法的理论基础。

农业无形资产评估基本假设

(一)农业无形资产的效能正常发挥

由于影响农业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受其牵引,对农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风险较大,为了规避较高的资产评估风险,使评估结果趋近于合理,就需要假设其效能的发挥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首先,假设在农业无形资产正常发挥作用的期间不会遭受洪水、地震、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其获利能力能有效发挥;其次,假设技术进步对农业无形资产的影响可以预知,也就是说农业无形资产的技术成新率是可以确定的;再次,在农业无形资产存续期间,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引起货币贬值,进而导致预期收益率虚增。

(二)农业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可以预知

农业无形资产依附的载体多数具有生命性,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从而引起其性能发生改变,这直接影响到其使用年限的长短。如果不能合理的预计农业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年限,势必对其评估值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加大了评估风险,更严重误导了评估结果使用人,导致其做出错误判断,易造成重大失误和损失。因此,对农业无形资产评估时,必须合理确定其使用年限,使评估结果在假定的范围内更接近真实值。

农业无形资产评估原则

(一)基本原则

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是资产评估师在执行评估业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衡量资产评估师评估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是对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业务能力和品德操行提出基本要求,可以说是独立性原则资产评估工作的“灵魂”。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必须遵循客观情况,实事求是,以实际材料为基础,以确凿的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的态度为指导,脚踏实地的得出评估结论。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估工作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遵循科学的评估标准,以科学的态度制定评估流程,并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工作科学与否对评估结果有很大影响,科学的规范、流程、操作方法等会使评估结果更加合理可靠,反之,不但会导致错误的评估结果,还会误导评估结果使用人做出错误的判断,造成不良后果。

公正性原则。公正性原则也称公允性、公平性原则,就是指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事情做到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不能以牺牲一方的利益而去讨好另一方,应始终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以中立的身份客观公允地进行评估。

(二)具体原则

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要求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应根据被评估农业无形资产的特征,所处的环境状况及其自身所具有的评估条件和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并采取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农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在确保评估质量的前提下,评估方法应尽量简便易行,使大家能普遍接受和理解。

评估时点原则。评估时点原则要求农业无形资产评估必须要有评估基准日,评估值就是评估基准日的农业无形资产价值。任何资产都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农业无形资产也不例外,其价值会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为了使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结果可以被市场接受和检验,评估时,必须固定到某一时点,这一时点就是评估基准日。

保密原则。农业无形资产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前提条件就是其具有垄断性特征,这是有形资产无法比拟的。正是由于农业无形资产享有的这种独占性特征,要求农业无形资产具有高度保密性。因此,评估机构及人员在对农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必须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为被评估主体保守商业秘密。

收益可靠性原则。农业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的基础就是能在未来使用中给其特定主体带来超额收益,如果农业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其特定主体创造超额收益,该项农业无形资产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农业无形资产的评估必须建立在可靠的经济效益基础之上,对评估对象获益的真实性和能力加以认真的分析、研究和预测,即使农业无形资产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如果其未来经济效益的可靠性难以预测,对其评估也就失去了意义。

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小心的处理评估过程中影响各种事项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予以足够充分的考虑,谨慎的做出科学的评价和判断。农业无形资产依托的载体具有生命性,易受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如不能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稳健、谨慎的处理,势必对评估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评估时应该全面周到地考虑影响评估结果的各种可能因素,谨慎地进行评估。

灵活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在对农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要注意灵活性的运用,切忌生搬硬套,不知变通。由于影响农业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运用灵活性原则,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去除那些影响较小或根本不会产生影响的因素,而着重关注那些影响较大的因素,对其加以认真分析,既可以提高评估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可以将影响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因素减少,从而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上述各项原则是相辅相成的。其中,基本原则是具体原则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对具体原则具有指导作用,而具体原则是对基本原则的补充和说明,二者共同构成农业无形资产评估原则整体。在运用具体原则时,一定要注意以基础原则为基础和指导,在运用基本原则时一定要兼顾具体原则,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在评估的整个过程中应综合运用这些原则,以不断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恕莲.无形资产评估[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2.张华林.关于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