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程论文范例6篇

航空工程论文

航空工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民航强国 航空法学 民航院校 职业化 实践性

[作者简介]包姝妹(1978-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中国民航大学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航空法学、民商法学;杨惠(1962- ),女,四川成都人,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民航大学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研究方向为航空法学。(天津 300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金资助项目“我国民航业全球分销系统(GDS)市场开放引发的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ZXH2011F001)、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民航强国战略下的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学”(项目编号:CE4029)和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WTO视域下民航计算机订座系统市场开放引发的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0kyh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96-02

一、我国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发展的过程中,民航产业的做大做强,对民航人才需求不断加强,而能够服务民航的航空法学实务人才更是促进民航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由于目前我国民航院校的法学教育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没有形成以航空法为特色的法学教学体系,导致我国航空法学人才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人才数量与质量均与民航强国战略不太适应,不仅在微观上影响民航院校法学学生的就业及航空法学的发展前途,而且在宏观上影响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此,民航院校的法学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在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前提下,主动适应民航经济的发展,重新定位办学目标、教学培养模式等,形成系统的综合的职业化实践性教育培养模式,以促进民航工科院校法科学生的就业,同时也促进民航强国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航空法学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科专业体系缺乏特色性。目前,全国共有近600所院校设置了法学专业,其中将近一半以上的工科院校也设置了法学专业。民航院校属于典型的行业特色工科院校,不仅工科专业较多,而且立足于特色民航专业。这样院校中的法学专业,相比较政法类专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的法学专业,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和学生生源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劣势,不具备其他综合性院校和法学专业院校培养的法学本科生的就业优势,缺乏较强的竞争能力。我国高校中专门的航空类院校仅限于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四川广汉飞行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但专门设置法学院的只有中国民航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目前我国民航院校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或方案中普遍没有区分专业方向、特色课程,没有充分发挥民航行业与法学相结合的优势,没有形成以航空法学为特色的完备学科体系。

2.教育培养模式缺乏实践性。目前的民航院校法学专业由于受人才传统培养模式、办学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没有重视教育教学的实践性主旨,忽视了将法律运用到民航生产工作一线的要求,导致培养的法科学生只懂法学理论,不懂民航实践,这种教育培养模式将严重影响法科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危及就业。

3.教育培养方式单一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培养的学生必须符合企业的需求,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产学研的通力合作。而目前民航院校的法学教育培养方式单一,缺乏与民航行政机关、企业的合作,挖掘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不够。一方面不能体现航空的行业特色;另一方面也不能发挥民航企事业单位实践的优势为教学所用,培养出来的法学学生不能很快地融入和适应民航企事业单位。

4.教学体系不能切合民航实际的需求。第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主要围绕国家统一的法学十四门核心课程,缺乏航空法学系统课程体系。虽然目前有些民航院校的航空法学专业安排了部分航空法课程,但缺乏航空法学的法律实务实训等技术性课程。第二,教学方法。只有改革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教授课程内容。我国目前的航空法学教育缺乏调动学生主动性、思考性和动手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接触到实务便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第三,考核与评价机制。当前的航空法学教育对学生的考核一般以书面的试卷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航空法律掌握能力的分析评价,没有形成综合的实践考核与评价机制。

三、我国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民航强国战略精心设计,从基本框架、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构建。

1.基本框架。为了构建具有明确目标性、系统性和特色性的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模式,我们提出“四个一”工程。具体是指:“强化一个重点,即建设民航强国为重点;发展一个专业,即建设与发展具有行业特色的航空法学专业;夯实一个平台,即打造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一批人才,即培养大规模的服务民航的航空法学人才。

2.培养方式。积极加强与民航实务部门的联系,进行校企等联合培养,以拓展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成果。民航企业和民航院校共同构建基于行业标准的教师与学生培养平台:一方面选派教师到航空企事业单位学习,打造具有行业认可、理论实践结合的“双师”素质航空法学专业教学团队;另一方面,选派优秀学生到航空企事业单位学习实习,加强产学合作,满足市场需求的航空法实务技能人才,实现“双赢”。目前,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导师遴选实行“双导师”制,研究生可在“二导”所在单位实训,参加他们的课题或案件。

3.教学体系。法学具有的先天职业背景决定了法学教育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特点;而民航业更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所以航空法学天生具有职业化、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体系上必须满足航空法学的职业化性质和民航的实践性本质。具体表现在:

第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上既要强调学术性,更要强调实践性。具体包括两大模块:第一模块是民航与法学基本理论知识,第二模块是航空法理论与实践课程。第一模块以民航概论和法学十四门必修课为导航课,具体包括民用航空基础、航空器基础知识、空中交通管理、机场及空港、航空运输及运营、航空运输安全及监管、法理、宪法、民商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第二模块的航空法理论课主要分为航空法概论、航空法律文献检索、航空公法、航空私法,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院校的优势和特色细分为航空商业与法律、航空运输法律和政策、航空保险法、航空电子信息服务法律、航空航天知识产权法、航空器事故调查与法律,航空刑法、航空犯罪与预防、航空保安法、卫星通讯与法律,民航行政监管、国际航空法、比较航空法、航空航天法、外层空间法、国际航空法等。

第二,教学方法。航空法学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航空法学理论,而且还要让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航空运输生产实践中碰到的法律问题,这就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养。听是指听教师传授各部门法的课程;说指通过辩论法、情境模拟法、案例教学法、探讨教学法等锻炼学生的语言功能,将之用于民航法律的实务中;读是指大量阅读在法律文献课程中查找到的文献书籍、法院判例等,深入了解民航与法律知识;写是通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读书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实习报告、模拟法庭法律文书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总之,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航空法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第三,考核与评价体制。航空法学人才的考核与评价体制要脱离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不再单纯以“分数”论英雄。而是设计一套合理的、综合的评测体系。首先,制定考评标准。针对不同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计不同的标准。理论课程注重理解与分析,实践课程注重操作与运用,所以应有不同的标准。其次,考评主体应多元化。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力,在考评过程中应采用以教师考评为主,学生自助互评和实习单位考评为辅的考评方式。最后,考核方式多样化。学习内容的丰富多样决定了考评形式的多样化,不限于传统的笔试,还可以采取口试、实践报告、现场答辩等。考评方法不仅重学习结果,更重学习过程,对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航空法学实践能力与理论功底。

第四,实施效果评价。构建的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能够为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服务,需要一个合理的实施效果评价机制。为此,我们一方面从教学角度进行检测,主要从三个维度检测上述提出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落实到位,具体包括培养航空法法学素养的深度、拓展民航通用知识的广度和强化航空法务应用技能的熟练度。另一方面从学生就业角度进行评价。航空公司如果只要懂法律的,大可以从一些综合性名牌大学或政法院校招人,民航企事业单位更希望能够有具备民航知识背景和技能的多元化复合型实践人才从事具体的工作。因此,是否落实了航空法特色实践教育,就看民航院校是否培育出了真正能为民航单位服务的毕业生,使其能够从容上岗就业。所以,可以从学生就业的角度评价航空法学实践教育模式,一方面从学生是否能进入民航企事业单位就业来评价,另一方面从就业后能否获得就业单位良好的反馈进行评价。

总之,在民航强国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民航院校的航空法学专业必须立足于现实,制订航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改革方案,探索建立标准化、体系化的航空法职业化实践教育模式,在促进航空法学发展的同时,提升航空法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满足我国民航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布科.民航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9(1).

[2]陈美玲.法律职业化背景下的法学本科教育——立足于职业教育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18).

[3]顾海波.法学教育模式的转轨[J].辽宁教育研究,2003(4).

[4]黄小英.论法律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属性和意义——兼评我国法学实践教学改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

[5]骆绪刚.法学教育职业化背景下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

[6]唐力,刘有东.反思与改革:法学本科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以法律职业教育为视角的一种思考[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2).

[7]唐自政.从“知识导向”到“实践导向”——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皖西学院学报,2011(2).

航空工程论文范文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目的。因此,针对此目标,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均需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是针对机务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限定选修课,主要讲授民用航空工程管理的概念、方法与相关理论。而原针对普通本科学生开设的《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课程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和考核不科学等问题,无法满足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在卓越计划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课程组教师的努力,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更新,更重要的是,利用调研等方法收集了大量与工程管理相关的文件、资料及视频等,通过整理、制作了相关的教学案例,形成了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1 教学大纲的调整

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课程改革首先需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原《航空维修工程管理》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和考核不科学问题,此次教学改革,在充分调动课程组教师的积极性基础上,通过向各航空公司的维修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调研,尤其是特别重视各高级管理人员的问卷与谈话,这对案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更加切入实际的工程实践参考背景。

该课程的重点应当是使学生掌握工程管理的各类相关文件的制订,并了解航空公司工程管理的组织架构与工程决策等相关内容。综合分析后,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5个部分。

第一部分,航空维修管理简介及民航规章对工程管理的要求:简要介绍民用航空维修理论的发展与民用航空维修的发展趋势,介绍航空维修管理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工程管理在航空维修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重点讲解CCAR-121对工程管理的要求,说明CCAR-121与CCAR-145对于工程管理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说明FAA与EASA相关规章的要求;民航适航规章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因为在前期课程飞机适航管理中,学生已经有所了解,但是适航规章又是难点,在本门课程中,将适航规章的内容规定如何运用到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中,是学生真正需要熟悉掌握的。

第二部分,维修理论:对于单一定时维修思想,重点分析其理论基础,使学生了解该思想在现代飞机维修管理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MSG-2原理的思想方法;重点掌握MSG-3的系统/动力装置分析、结构分析、区域分析及L/HIRF分析的方法;在现代维修思想中,MSG-3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以便制订管理当局、使用单位及制造厂家均能接受的维修审查委员会报告。维修审查委员会报告的详细内容将由使用单位、制造厂家和制造国管理当局的专家们共同制订。使用MSG-3方法,是为了确定初始预定维修要求,可用于制订航空器运行维修要求,确定所有预定维修工作和间隔以及这些要求的改进。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中,掌握MSG-3方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某一系统、结构或者区域,将具体的实例引进,让学生主动去分析维修任务的内容,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比抽象地去说更具有实践性教学效果。

第三部分,工程管理相关文件:重点介绍工程管理的各类文件的颁发、作用,介绍S1000D与IETM技术。其中,S1000D与IETM技术本次大纲新增加内容。S1000D 是使用相互关联的模块化数据组织技术制作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标准,其目的是解决数据重用和数据共享问题。IETM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nteractive Electrical Technical Manual. IETM)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技术手册,它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程序为载体描述传统的文字、表格、图像、工程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通过合适的平台将其以最优化的方式显示在电子屏幕上[2]。IETM是一种先进的维护保障手段,是技术手册的数字化表现方法。经实践证明,IETM在降低保障费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现代比较先进的维修理念,更能够了解现在维修新技术的发展。

第四部分,可靠性管理:此部分的内容重点讲解可靠性方案的作用,并详细分析可靠性管理与工程管理的关系;可靠性方案是持续适航维修大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管理维修过程的一套规则和做法,其中包括对维修方案的管理,它将使用经验与建立起来的维修管理制度真实而可靠地联系起来,用以改进维修工作。在讲维修可靠性方案时,比较理论化,可以基于某航空公司的维修方案制定的案例,从维修方案改进工作的背景出发去教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工程管理中可靠性的实际意义。

第五部分,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维修决策与维修成本:使学生了解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了解维修决策的方法与影响维修成本的因素。让学生能够对航空公司的经济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了解航空公司在保障安全经营的同时,影响其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2 教学方法的改变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航空维修工程管理》原来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课,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改革后,该课程组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视频、工程案例,采用大量的形象化教学的手段,如针对工程管理的意义,通过播放阿洛哈空难视频,使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刻理解工程管理在航空维修中的地位;在MSG-3中加强区域分析部分,对于为什么强调对于既有导线又有可燃物的区域检查问题,学生通过观看联合航空811空难视频很容易理解其中缘由。通过这些空难视频的观看,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其中的问题所在,并且印象深刻,更有利于探讨MSG-3中区域检查任务的问题。

对于航空公司工程管理的过程是通过对某公司的工程文件管理程序为实例进行讲解分析的。类似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实例,又如针对飞机结构设计思想中的破损安全设计结构,利用自己制作的虚拟飞机结构图进行教学,使得较难的课本内容能够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在课堂上极大地吸引学生兴趣。这种对于相关内容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加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另外,针对航空公司工程管理的程序,以工程指令的颁发为主线,分析服务通告、适航指令的评估流程等工作,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法[3],将课程与工程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提前进入到机务工程师的角色里,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 实验教学的加强

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的理念和维修管理的科学原理,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课程设置了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目的是在学习维修管理系统的基本职能、结构要素、持续适航、工程管理、质量保证和控制等原理基础上,获得组织和管理维修生产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应用的能力。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实验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航空维修中维修方案的制定流程,使学生掌握机务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作业所依据的维修工卡的编制,提升学生对现代维修理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航空维修企业中维修所使用的各类维修资料、手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互为依存,互为补充,共同组成《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课程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实验和探索,更加有效的去学习工程管理知识。实验课程资料主要是波音737NG和空客A320的AMM手册以及相应的维护工卡。学生可以利用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特藏室的波音和空客的维护手册,了解维护手册的主要内容及章节编排方法,并利用波音和空客飞机的维护工卡,学习例行工作单卡的形式及其主要内容。本课程的实验报告成绩也会记入本门课成绩中。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于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这样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性强的课程,单凭一次期末考试很难做到全面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不能启发学生的讨论。结合本课程特点,综合考虑调研的结果,确定该课程平时采用作业与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项目分组,可以研究民航适航规章,例如66部、121部、145部适航规章等。也可以研究维修文件,例如MPD(维修计划文件)、SB(服务通告)、AD(适航指令)、维修方案等。也可以分析MSG-3理论,例如系统/动力装置维修大纲、飞机结构维修大纲、区域检查大纲等。项目组可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去查阅资料进行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教师需安排适当时间,让各个项目组一起交流,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扩展他们的视野,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专业培养目的。这一部分成绩以及上述的实验报告成绩计划占期末总成绩的40%,期末的闭卷笔试成绩占60%,而且闭卷笔试的内容也是侧重于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航空工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航空公司;节能减排;燃油管理;统计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19

1引言

根据IATA的相关资料显示,燃油成本在航空公司的直接运行成本中占据着30%-40%的比重,为第一大成本构成。在航油价格高企时,甚至达到50%的比重。面对日益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压力,航空公司推行节能减排策略,归根结底在于控制航班的油耗成本。推行有益的燃油管理策略,节约能耗降低碳排放,成为航空公司实施节能减排的必经之路。燃油管理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航空公司节能减排水平的好坏。

2统计过程控制理论

2.1统计过程控制理论概述

统计过程控制理论(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源于六西格玛管理哲学,旨在通过关注和测量响应变量、输入关键因子和过程中关键因子,监控关键指标,使得项目管理团队以及他们的继任者能够长时间地维持和管理过程。统计过程控制,是指为了贯彻预防的原则,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或者服务符合规定要求的一种技术。SPC主要方法是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在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应用控制图进行分析。SPC需可靠的数据做支撑,对航空公司燃油管理质量水平进行定量计算,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2统计过程控制理论的软件工具―Minitab

1972年,Minitab软件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统计系。20世纪90年代初起,Minitab活跃在工业及商业领域,随着全球六西格玛管理浪潮的兴起而飞速发展。30多年来,Minitab使用便捷、分析可靠的特点在学术界被广泛验证,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多家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Minitab。此外,还被朱兰研究院等世界顶级顾问组织与机构不断推荐给需要提高管理绩效的客户们。Minitab提供了普通统计学所涉及的所有功能,如描述性统计分析、假设检验、列联表和多元统计分析等,并包括丰富的质量分析工具,如统计过程控制、可靠性分析和抽样验收等。

3基于统计过程控制的燃油管理质量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4结论

本文利用Minitab软件设计了航空公司燃油管理SPC的实施方法与控制过程,并应用于国内某中型航空公司,对于该公司CTU-PEK航线全年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燃油管理质量的计算结果,根据不合格数据点检验,提出了该公司节能减排后续的改进策略。通过统计过程控制的实施,燃油管理的质量得到控制,进一步降低了油耗成本,提高了航空公司能减排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沈晓杰,李郡.基于制造执行系统的统计过程控制在质量管理上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2,(9):5253.

[2]马喜华.民航节油之我见[J].中国科技信息,2009,(19):185187.

[3]张宏刚.计算机飞行计划与飞行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关系[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0425.

[4]周晓辉.基于统计过程控制的顾客满意度预警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4,(9):2125.

[5]陆韵国,张培文.航空公司的节油工作[J].科技和产业,2009,(11):7880.

[6]CCAR-121-R2,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S].北京:中国民航局,2005.

航空工程论文范文4

Abstract: Fault Inspection of Aero Piston Engine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general aviatio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is to mak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of piston engine overhaul after the study of piston engine theory and structure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industry standards and post capacity, the course uses differentiated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odel, it is more conducive to improve students' master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learning ability.

关键词: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课程模式;开发方法;差异化

Key words: aero piston engine;curriculum model;development method;differentiation

中D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158-02

0 引言

伴随着国内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通用航空迎来高速发展,巨大的发展前景背后也存在着机务保障、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技术技能人才的缺口。高职院校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大学生是我国航空工业所需高技术人才的后备军,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以其低速飞行下的高效率和经济性,目前在通用航空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更是占据70%以上的无人机动力市场,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修理业也是拥有光明前景的高附加值产业。但目前市场上现有教材极少深入到航空类发动机“修理”层面,而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修理专业方向的培训教材更是空白。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我们开发了《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故障检验》课程。

1 课程概况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故障检验》课程是通用航空无人机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在航空概论、机械制图、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与航空活塞式发动机课程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在课程中培养学生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分解与装配、零部件故障检验、简单故障修理、尺寸、配合测量的综合技能。课程共计4个学习情境与7项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将课程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贯穿全程。

2 课程开发理念

课程的开发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标准、部队机务维修及中航工业航空维修等行业相关规范,由工作任务构建课程的整体框架,以“行动导向”的方式完成教学实施,通过各种工作情境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与“严谨、审慎、精细、诚实”的职业素养。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与常规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课程开发时,由实际工作任务向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对其中的“差异”部分不完全剔除,适当保留当前企业生产运行中某些与航空维修业相关标准、规范相冲突、对立的现状。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上述冲突与对立,对这些差异展开讨论与思考。课程情境与工作任务流程不必遵循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正确”,但课程中必须设置数个由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去伪存真”的研讨环节,使学生能够主动判断、反思自身工作流程与工艺规范之间的差别及产生差别的原因,按照研讨的结果进行之前工作流程进行自我修正,使其最终符合航空维修业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完成理实结合的学习过程,其学习过程的范式如图1。

3 课程的开发方法

①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分析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修理业的主要岗位及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针对航空活塞式发动机制造及大修岗位,其职业能力要求能够对活塞式发动机进行有限权限的修理和彻底翻修。

②课程教学目标:根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由知识培养目标、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与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三部分构成。

③“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设计: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的修理工作相对繁杂,综合考虑现有师资及实验实训设备后,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中提取教学中所需进行主要工作,包含活塞式发动机分解与装配、无损检测、人工故障检验三大主要环节。

在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遵循课程开发理念中所提出的“差异化”开发模式,在教学内容与实验实训项目的安排上适当选取更具“层次性”的案例,以便在分层次的教学内容中设置差异点。以某型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中机匣故障、缺陷检查项目工艺规范(表1)为例。

从表1中不难发现,随故障检验零件或区域重要程度的差异,在生产实践中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采取不同的检查手段和修理工艺。因此,在实训课程具体内容的设计上,也应遵循生产实践相关规律,对实训内容进行层次性的划分。在划分教学内容层次的过程中,设置与标准工艺规范对应的差异点。课程中某模块的教学内容设置如表2所示,亦符合整个课程的开发理念。

④教学情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情境进行相关的设计,本课程部分教学情境设计内容如表3所示。

⑤课程考核模式设计:课程本身包含实践操作较多,且在行课流程中需穿插多个研讨性学习环节,对学生自学及反思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课程考核时应以过程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其比例定为7:3。

4 课程实施建议

①实验实训设备要求:课程实践环节中需要使用大量HS6型发动机零部件,包括供学生故检使用的故障件、样件及用于尺寸测量使用的原件。如果存在零件损耗过快或储备不足的情况,可视情采用自制钳工件进行替代,并及时补充缺损的零件。

②授课师资要求:活塞式发动机故障检验工作属于高技术要求工种,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及工作经验要求较高,目前在空军发动机修理企业内部需从业8年尚可取得岗位的执业资格。在授课师资选配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教师个人的工程经验或相关行业从业经历。如有必要,可公派在校教师赴企业进行企业锻炼,或外聘企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授课。

5 总结

本课程以企业一线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进行教学开发,但又不完全照搬标准工作流程展开实践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学生“做中学”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一线岗位工作内容高度统一,并增加了航空企业生产质量管理、6S管理,保密知识、团队合作精神教育等内容,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高职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更应摒弃传统教育的不足,增强校企合作,结合双方面的力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更多样的模式对课程进行深度开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日昕.《航空发动机修理技术》一体化课程开发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2(13):252-253.

[2]李佳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飞机系统与附件课程开发[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6):207-208.

航空工程论文范文5

出会的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质量安全部费滨涛专务,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航工业失效分析中心主任陶春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姚红宇,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朱军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李少平,东北大学教授谢里阳,中航工业失效分析中心副主任何玉怀。会议由何玉怀副主任主持。

会议开幕式上,陶春虎致开幕词,对各位领导和代表出会表示热烈欢迎,对集团公司、支持单位、行业各单位等对本次大会的大力支持与协助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希望到会代表通过此次大会进行充分交流、研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关注失效分析技术的发展,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费滨涛专务代表集团公司祝贺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失效分析学会的工作始终受到集团公司的关注,希望本次大会的召开,与会者能积极发言,踊跃参与,扩大在同行的影响力,多沟通、交流和合作,增强凝聚力,通过学会的工作提高我国失效分析技术的整体水平。

大会邀请了失效分析相关领域6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陶春虎报告题为“金属材料的超高周疲劳及其实验研究”的报告,姚红宇报告题为“利用失效分析改进航空产品的设计制造与适航管理”, 空军傅国如报告题为“航空橡胶制品失效特征研究”,李少平报告题为“关注元器件使用细节,提高整机装备可靠性”,谢里阳报告题为“可靠性评估与失效分析方法”,中航工业失效分析中心刘昌奎报告题为“紧固件过载和氢脆断裂的探讨”。

在随后的分组交流中,机、箭体系统和发动机系统两个专业组的论文作者分别做了各自论文相关的报告,论文作者与参会人员就论文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积极的交流,就一些共性问题和检测分析难题进行了讨论与勾通,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对如何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航空工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航空维修 特点 质量管理 分析

中图分类号:S2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81-01

1.引言

维修,即维护和修理。航空维修就是采用一切现有的技术方法使航空装备保持良好、正常的工作状态或者消除故障、使其恢复正常功能。好的航空维修是保障航空设备性能和人员安全的关键。

航空维修的判断标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修理结束或者维护工作进行中航空设备是否达到合格要求与同类型设备的标准,另一方面是维修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监督、工作反馈等管理效果。好的管理是保证维修最终效果的前提,在工作中决不能忽视。

2.航空维修的新特点

2.1 专业种类多、管理比较复杂。

近几年,随着航空产业的不断进步,一系列新型的航空设备陆续列装,航空维修的不同划分也更加细致。以航空装备维修为例,当今航空装备维修已由航空军械、航空火控、航空机械、吊舱等多个专业组成,而每一个专业又有分支技术与配套的保障设备,这就使航空维修难度大大提升。

2.2 系统配套性强。

当今的航空维修,从技术状态到组织结构都在逐步形成配套的体系,这就使得航空维修的整体协调性格外重要。这种特点要求航空设备维修人员要有高度整体观念,能够根据不同的航空设备维修层和不同类型的专业制定完整、详细的航空维修计划,使维修工作能够协调发挥出最大效能。

2.3 技术含量高。

当今航空设备维修水平已经在逐步提升,但是形成反差的是,我国航空维修技术、质量管理都缺乏科技含量,这就导致我国航空维修效果不理想,竞争力不强。

3.维修质量管理的难点

3.1 思想放松

当新型航空设备不断投入使用时,稍旧的航空设备并没有马上被淘汰,这就导致了新老航空设备同时存在的情况。但是在维修过程中,部分人员产生了重新轻老的思想,认为只有做好新型航空设备的维修工作就好,老的航空设备马上就要被替换掉,所以在维修过程中对于老航空设备态度不认真。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偏失了航空设备维修质量管理工作的方向。

3.2 维修方法过时

在新型航空设备投入使用后,维修方法没有与时俱进,许多维修单位、维修人员用老的维修方法对待新的航空设备,而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直沿用老经验、老习惯,并没有向先进方法学习。这种落伍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极大制约着维修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3 不重视制度的执行

在航空维修管理工作中,都会有规章制度对于管理工作进行导向和约束,这些规章制度在制定时大都经过了认真的讨论、广泛的借鉴和严密的计划。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单位却将规章制度束之高阁,没有在实际操作中借鉴和比照。这就造成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管理工作目的性不强,并且缺少原则性,大大降低了管理效果。

4.做好航空维修质量管理的方法

4.1 用好目标管理法

维修单位要把目标管理作为航空设备维修质量安全的总目标和出发点。

第一,随着新型航空设备的不断投入使用,维修单位要确定型的维修质量管理目标,并且围绕新目标制定、建立机构。

第二,维修工作中要以维修质量管理目标为导向,通过有效的组织,对新老航空设备的维修质量管理各项活动进行评估。

第三,改进维修质量管理目标,由以前的确定工作范围转变到确定工作方向,有效提高维修质量管理的针对性,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2 落实责任管理制。

要根据航空设备不同系统、不同寿命时间等指标,按照各级各类维修质量管理者的职责,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将管理责任逐级分解,解决好维修质量管理中“该谁管、怎么管、管好管不好怎么办”等难题。

4.3 实施系统管理

航空维修工作是一项多层次、多环节的的系统工程,各个部分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如果哪个环节没有做到位,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下一环节的维修效果,从而影响总的维修效果,甚至直接使航空维修工作不合格。所以,各类维修人员要树立整体思想,从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到维修工作的实施,再到维修效果的验收,都要环环相扣,不可分离。而在维修质量管理中更要时刻保持整体思想,将不同单位、不同部分的维修工作协调好并时刻在宏观上进行监督,确保维修工作的效果。

4.4 完善维修质量法规

维修达到的效果就是要质量过硬、安全效果好,所以要在制度建设、监控手段方面重点考虑维修质量。

第一,在完善通用航空维修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新型航空设备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维修管理制度,并进行配套资料建设,充分利用管理软件进行航空维修的科学化管理。

第二,改进质量监控手段,将监控范围不断扩大,监控内容不断深入,不放过每一个小问题,从而保证航空维修质量。

4.5 将维修工作与信息化接轨

在新时期,信息化成为一个重要标志,许多工作和技术都与信息化接轨从而获得提升。航空维修也不例外,只有从技术到管理都迈向信息化,才能提高维修质量。

第一,广泛应用计算机决策辅助维修管理系统等先进手段,加强信息与质量监控。

第二,重视实施智能化维修,例如通过采用航空维修管控新技术,实现自动化维修。

4.6 加强跟踪指导

新形势下,航空维修管理并不只是一味检查与督促,而是应该适时进行指导。各级管理部门要时刻掌握相应的航空维修情况,同时应该不简短派技术人员到一线对维修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并做好实时反馈。

5.小结

航空维修工作任务量大、技术含量高而且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在管理过程不容不得半点松懈。只有采用先进的管理办法,并有负责任的管理态度,才能真正做好航空维修的全面质量管理,真正保证维修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