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管理智能化范例6篇

财税管理智能化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1

关键词: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税务风险

2021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智慧税务建设,精准实施税务监管。税务监管新体系由“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分类精准监管转变,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涉税数据的汇聚联通和共享。在税收现代化进程中,企业面临的税务监控全面升级,如何有效的防范和管控企业的税务风险变得十分重要。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高校资产公司”)是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指导意见和精神成立的高校独资的国有企业,行使对高校投资企业的校有股权管理权。高校资产公司不同于市场上的其他国有企业,其独特的性质和背景使得高校资产公司所管理的高校产业集团容易暴露在税务风险之下。在新时期税务机关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资产公司应当积极防范和管控企业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积极适用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规避学校作为高校资产公司的唯一股东可能承担的经济风险和法律责任风险,保障高校的利益不受损害。

一、高校资产公司税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特殊的高校产业管理模式,法人治理结构行政色彩浓郁

高校资产公司大多由学校原有的产业管理机构改制而来,扮演着学校职能部门和校属股权管理公司的双重角色,沿袭行政事业单位的传统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不完全是市场竞争企业,缺乏负亏条件和负亏机制,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企业管理人员税收风险管理意识较低,对涉税风险的预警和管理经验不足。

(二)高校资产公司兼有社会服务组织和盈利组织的双重属性

高校产业是为高校服务的,高校资产公司是为高校产学研服务的公益性平台,肩负着促进学校科技发展、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特殊使命,其经营目标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并实现高校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企业涉税业务的处理上,高校资产公司的主动性较低,对于税收最新优惠政策的适用也相对滞后。

(三)在高校资产公司承担项目的科研人员纳税意识较为薄弱

高校科研人员在学校财务处承担横向科研项目不受年度纳税节点的限制,科研合同常常跨期、跨年进行,对年底未能及时报销完的项目经费所产生的利润没有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意识。另外,科研人员平日忙于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国家税收方面的最新知识和政策缺乏了解,纳税意识较为薄弱,常态化的滞后报账也影响了公司纳税工作的推进。

(四)高校资产公司缺乏专业的财税人才队伍

高校资产公司的财务人员大多为原高校事业编制的人员,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到企业会计制度的转化,要求财税人员不仅要学习与企业相关的财税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办税方法。随着税收“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给企业涉税事项的办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由过去的税务局“审批备案”变成了企业“自行判断”享受即可。如果财税人员对政策不熟悉、解读不透彻而导致判断错误,将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税务风险。

二、加强防范高校资产公司税务风险的相关措施

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纳税行为不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应纳税而未纳、少纳税。比如高校资产公司接受高校划转的经营性资产账面增加了资本公积,发生了纳税义务,而财税人员未按规定时间在电子税务局进行相关纳税申报、未按时缴纳划转业务产生的印花税,延迟缴纳税款的行为将面临税务局补缴税款和滞纳金的处罚;另外,如果没有按税收相关规定操作,或未及时提供支持材料,造成事实上的违规,也将给企业带来税务处罚。这类纳税人未缴、少缴税款、违反税收规定的行为都将给企业带来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对自身经营行为适用的税法不够准确,没有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没有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导致多缴纳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又或是企业财税人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准确,在办理涉税业务时就可能适用不当而导致企业暴露在税务风险之下,影响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2019年以来,税务机关大力推行“减税降费”,2020年至今疫情相关的税收优惠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此税收利好的大背景下,高校资产公司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利用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收支出,有效管理税收风险,实现自身和高校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一)高校资产公司管理层重视税务风险,规范纳税行为,加强纳税意识

高校资产公司的税务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需要高校管理层、经营性资产领导小组的重视与统筹。高校资产公司总经理作为公司法人,应当加强纳税意识,重视税务风险管理。企业管理层应当关心国家税法改革、税制变化,积极学习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排查企业纳税管理中的风险点,对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所引起的涉税事项要及时处理并改正,保证涉税资料真实、科学、合法,规避企业潜在的税务风险。

(二)提升税务筹划水平,结合自身情况适用最优惠的税收政策

高校资产公司所管理的全资企业和参股企业行业跨度大,业务范围广,税收条件差异大。作为高校产业集团的管理者,高校资产公司应当积极学习、研究最新税收政策,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税务筹划水平,降低高校产业集团整体税负水平,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最大程度维护高校出资人的权益,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和高校资产公司长期目标的实现。

1.找准企业定位,根据税务认定标准适用优惠政策

以X大学资产公司为例,集团和下属四家全资子公司都符合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享受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其中三家全资子公司都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享受相应的增值税免征优惠政策。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即小规模纳税人,月度销售额不超过15万元、季度销售额不超过45万元的,可享受增值税免征的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报告提出在现行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即小微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执行新政策优惠后实际按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小微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低于300万元的部分,根据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实际按1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X大学资产公司其中一家子公司K公司拥有技术资源优势,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格,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并在税务机关备案后,可在证书有效期内享受“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2.把握校办产业不同行业特色,充分适用阶段性优惠政策

高校出版社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3号文件),执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享受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根据《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2019〕16号文件),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政策。高校宾馆属于生活服务业,可以享受疫情期间国家对生活服务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校宾馆提供生活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作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3.强化高校和高校资产公司的资源互动,降低整体税负高校向高校资产公司技术转让符合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条件的,可以享受“技术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减免”的优惠政策,即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高校资产公司依托高校优质智力资源研究开发的新项目、新产品、新技术,依据税法规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摊销。

(三)建立高素质的财税人才队伍,加强税务知识的推广与普及

高素质的财税人才队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随着税收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发展,高校资产公司的财税人员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掌握智能办税,熟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关注最新政策变化,合理合法的降低企业税负。另外,财税人员应加强税法宣传、普及税法知识,如虚构交易事项、虚开增值税发票报账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及时向公司科研人员传达最新税收政策,提升科研人员纳税意识,高效推进纳税工作,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四)构建科学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有效沟通

高校资产公司对内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税务风险预警管理,把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定期自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企业潜在的税务风险。对外要积极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对税务专管员推送的税务风险要及时提供相关支持材料和说明,大力配合税务机关调查工作,积极处理风险事项。由于高校资产公司的特殊性质,自2018年8月国税地税机构合并改革后,高校与高校资产公司专门划由分管高校业务的税务专管员负责,对高校资产公司相关业务的反馈和处理更具有针对性。实践中,税务平台推送的税务风险送达后,高校资产公司总是第一时间与对口人员取得沟通并及时处理问题,防止主观办税埋下的税务风险隐患。[2]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高校资产公司税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深入分析,结合实践工作经验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控措施来防范高校资产公司的税务风险,以便更好地实现高校和高校资产公司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冰.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及税务筹划能力提高策略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6(16).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2

智能投顾的发展与未来,是最近资本市场非常火的话题。智能投顾,智能是皮,实质是投顾,而投顾缺失是我国理财行业的真正痛点,如何才能创造出以投顾顾问为核心的定制化、综合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如何搭建核心科技的顶层?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金融与区块链教授李国权。 李权,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金融与区块链教授

:智能投顾能否承担起促进行业模式升级的重任?

李国权:从广义上来看,国际财富基金机构(SWFI)将智能投顾认定为一个新兴类别的金融投资顾问服务,提供基于网络的投资组合管理,通过算法和策略力争实现去人工化的服务模式。从狭义来讲,投资百科(Investopedia)认为,智能投顾是数字平台,在去人工化的情况下提供基于特定算法的、自动的金融规划服务。

在我看来,智能投顾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费用低廉。传统的人工投顾每年平均收取1.5%左右的管理费,而智能投顾仅为0.15%。

在传统投顾模式下,公司会根据客户的投资风格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收益水平,提供包括资产管理、信托、税务、保险和房地产在内的多种服务,但服务对象是高净值客户,且多以一对一模式为主,这使得传统投顾存在受众面窄、投资门槛高、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实际上,传统投顾虽然仍占据市场主流地位,但其问题早已暴露无遗,具备投资门槛低、管理费用少、客观公正且服务面广的智能投顾应运而生。此外,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低利率背景下投资回报率较低,相对成本较高,使得投资者投资管理从主动转为被动。智能投顾能为用户提供投资建议,制订个性化资产组合方式,并实时监测市场动态,对资产配置进行动态调整,以提高投资者回报率,让投资者享受到专业的、低成本的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服务。

预计到2020年,全球智能投顾领域的资产规模将达到8.1万亿美元。虽然目前部分智能投顾公司并不盈利,但投资者理财需求在持续增长,行业蓄势待发之势已经明朗。

:一些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引进机器人投顾,更多的是从监管、缩减成本和满足客户需要的角度出发,目前并没有实证显示机器人投顾提供的产品策略能够跑赢真人理财顾问?

李国权:在美国,智能投顾并不是为了跑赢市场的黑科技,更多的是用于降低和规避不必要的成本。目前中国智能投顾“小荷才露尖尖角”,虽然价格低廉,能够提供一揽子相关服务,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线投资咨询可以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提供差异化、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和高质量的客户服务。同时,智能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时效性,其行为监督系统能够帮助用户做出安全的投资决策。智能投顾正在改变人们对于金融的传统认知,而以往我们一直视它为不可能,毫无盈利空间。

智能投顾偏重资产投资组合。例如,Betterment专注于投资目标的实现,但似乎并不能衡量投资者的主观风险承受能力。这类智能投顾提供低成本、透明化、专注和系统的投资建议,传统投顾在这些方面做不到智能投顾的绝对理性。由于中国目前不存在合理避税和养老金规划等刚需,智能投顾就是普惠金融下的投资管理服务。但在税务系统庞杂而又高度透明的发达国家,税务规划会大大影响投资回报。智能投顾高度重视投资的税收效率,使课税项目与税收减免项目可以分开。在投资者的生命周期跨度中提供公允和系统性建议,这方面投资经理人很难做到。

:很多人认为投资端的数据和经验比算法重要,但国内投资端的数据存在很高的壁垒,缺乏交易数据、投资经验的创业公司如何才能扮演真正的智能投资顾问角色?

李国权:个人认为,目前合法地从第三方获取大数据并非难事。智能投顾可以为一部分客户提供适当的投资建议。有的投资顾问可以通过一个退休计划类的投资产品,直接调整客户的个人资产配置及其消费需求;但是,如果数据缺失,智能投顾就不能客观衡量投资者的主观风险承受能力。用户越多,使用时间越久,智能投顾的表现就越出色。因此,智能投顾有赖于长期投资,并不适合抱有投资心理的赌徒。

智能投顾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资产组合,包括财富管理、退休规划及其他财富目标的实现。资产组合的构建是基于年龄、退休时间表、年收入及投资目标等因子。智能投顾会自动为客户构建资产组合,并根据变化不断自动进行动态调整,同时,会自动把产生的收益和红利配置到资产组合中进行再投资。

:如何看待中国智能投顾领域的创新?国内哪些方面还有待加强?

李国权:中国的蓝海智投专注于资产在50万美元以上的高净值客户,可以通过QDII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投资海外资产。智能投顾可以加速开户流程,优化配置全球资产,提供一揽子多元化全球资产,如股票、债权、不动产及大宗商品;执行交易,进行自动风险管理,包括市场监测和资产组合再平衡。2017年,蓝海智投对其服务进行升级,将最低投资额降至5万美元。与此同时, 2016年,阿尔法云 (AlphaCloud)平台开始为银行、经纪公司,以及金融投资顾问提供投资策略和金融产品的顾问服务。

智能投顾可以提供无限的细分定制服务。智能投顾可以凭借越来越复杂的算法设计,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资产组合。客户的数据包括收入、职业生涯、存款和消费行为、资产与负债,结合人工智能、智能设备的自主学习及其他数据技术,就能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投资策略。智能投顾对于客户行为的管理也会日益驾轻就熟。智能投顾终端上的客户交易、赎回、资产组合再平衡等各类数据,结合外部数据就能改善风险评估流程。行为经济学和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将极大帮助智能投顾,同时催生出更有效的投资行为,让投资者避免盲目跟风,追涨杀跌。

:有人断言智能投顾的命运已经注定:完成悲壮的历史使命,然后把培育出来的市场留给金融巨头,最后自己被并购或者消失,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李国权:从整体来看,目前智能投顾提供的投资建议要比绝大多数的传统投顾更为靠谱,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智能投顾将会越来越深入细致。如果智能投顾仅仅专注于投资顾问,那么将不可避免被收购的命运。但如果拓宽其服务范围,例如针对同一客户群体,除了提供投资顾问服务,还可能通过新的商业模式,产生新的商业价值。财富管理从业人员通常会提供完整的财富管理服务,包括投资规划、退休规划、资产分配、税务规划,以及保险管理等。

胜任的私人财富管理人员为客户设计有效的投资解决方案,这与机构提供的理财和资产管理不同,机构通常提供通用型产品。财富解决方案则是综合性、个性化的,体现出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投资解决方案需要考虑并整合客户完整的财务状况,知悉客户可见和不可见的资产和负债,了解客户复杂的税务状况,能够洞察客户可能出现的行为偏差,以及法律、道德和慈善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风险管理则更加复杂,投资者要面对死亡、长寿、医疗、财产、商业、政治及法律风险。财富管理人的角色是明确并量化这些潜在风险,做到对风险的合理管控。

对私人财富管理机构而言,服务的成本的有效性成为制胜的关键。智能投顾不仅颠覆投资顾问行业,很可能会颠覆整个财富管理行业,包括退休规划、资产分配、税务规划,以及保险行业等。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兴起,智能投顾有望转型升级为智能财富顾问,这将有助于个人投资者在做决策时能掌握更加完备的信息,并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整体性的解决方案。虽然被收购是条发展的路径,但转型升级为智能财富顾问将是更好的选择。

:随着同类平台的大量涌现,机器人投顾资产管理规模扩张开始急剧放缓,相关风投资本开始变得谨慎,智能投顾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李国权:如果智能投顾不在计算能力和数据介入方面发力的话,很快就会失去行业关注,LASIC原则至关重要。

低利润(Low Margin):吸引和建立关键质量,防止竞争;轻资产(Asset Light):利用现有基础设施;互联网,电子商务,电信公司;可扩展(Scalable):扩展成本无或低,技术允许大规模采用和更改;创新能力(Innovative):使用社交媒体等技术找到未开发的市场,有颠覆性,解决实际题/问题;易合规(Compiance Ease):政府支持的可能性高,低调。

智能投顾要力争实现数字化、去中介化、民主化、去中心化,这也是未来考虑是否投资一家智能投顾企业的主要考量指标。

数字化造就新的商业模式,数字资产是普遍持有不足的品类,它不需要成为一个实w,甚至可以是电脑里面的字节,智能投顾必须妥善利用技术领域的各类创新成果。

去中介化可以降低投资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降低交易风险。

信息技术与服务的民主化将使智能投顾面向更多的用户。随着数字化的低成本和智能手机的推广,普惠金融市场呈现井喷之势,许多原来昂贵的服务,现在可以通过小微金融实现。普惠商业模式可以帮助智能投顾为在其平台上交易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流动性。

数据与数据挖掘的成果,可以让个人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和洞悉市场,这将不再是机构投资者独享的盛宴,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可以同步对市场进行预测。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会计学;实训室建设

“互联网+会计”时代下,对会计的影响,主要有:(1)会计技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有了新的进步。随着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数据处理更实时、高效、集中、动态,会计业务核算更标准、规范、便捷,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会计技术的变革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2)财务人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面临新的机遇。在“互联网+”时代新兴技术的帮助下,使社会经济组织构建涵盖战略规划、资本运作、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价、预算管理、财务分析、预测与决策等较为完备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变为现实,也推动会计核算向企业价值创造、财务风险管控等为内容的管理会计转型。(3)“互联网+”为促进会计职能的加快转变提供了新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以“信息处理和提供”的会计职能进一步削弱,而以“信息的分析使用和辅助决策”的会计职能将得到增强,“事后算账”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因此,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训室要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基础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创新创业大赛”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及创新创业能力。

1“互联网+会计”时代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1.1经济市场的竞争压力带来就业形势的严峻。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符合政务管理的要求,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业务、财务、税务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并熟悉民间审计模式的管理,那么具备与之相应的业务、财务、税务、审计都了解的高应用能力高素质院校毕业生就会受到企业的欢迎。一方面,毕业生数量剧增,据相关报道,我国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为870万人左右,再创新高,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企业却面临着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境地。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即“需要将学生放到企业中去进行锻炼和实践”,然而却很难为学生找到一个合适的企业以进行实践。如何让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如何打造一个优质的教学环境,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1.2孤立的课程内容导致综合实训课程难以开展。会计专业课程在教学上均是以循序渐进的形式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安排,先行安排基础课程如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审计学等课程,再逐步进行专业课程的深入讲解。在授课过程中,均是一门课程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与训练,训练案例相互之间不具备勾稽串联,这就导致学生在完成综合性实训课程过程中,无法针对案例情况串联起各个课程所学的知识及技能,孤立性的授课教育导致综合实训课程开展效果不佳。1.3以会计核算为主的课程教学难以适应现阶段人才培养。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以会计核算为主,在考测过程中,也将会计核算作为重点,从而忽视了专业人才在岗位中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职业判断、综合统筹等方面的内容。仅仅只会核算的会计工作者,无法深入了解岗位工作的前因后果,无法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法及分析内容。在大智移云时代下,会计核算也正逐步被人工智能等取代,以会计核算为主的课程教学已落后于时代,人才培养应往复合型、管理型发展。1.4顶岗实习环节的缺失导致锻炼效果不显著。顶岗实习应是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会计岗位的职业技能的使用及职业素质的重要组织方式。现阶段会计顶岗实习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习期间无法接触核心业务,实习行业多导致实习难管理、难指导,实习成效低等。因此在实习管理、实习指导、实习成效等方面,应利用行业企业的研发成果、合作需求等,不断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推进顶岗实习校企合作。

2“互联网+会计”时代下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训室建设目标

2.1满足教学需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应根据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要求,由简单—复杂—综合、抽象—仿真—真实,从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到提升学生双创能力,逐步建立一个由手工会计专项实践、会计信息化专项实践、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实训(ERP)、虚拟仿真财务综合实践、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等多个平台构成的专业性、综合性、逼真性、时效性的实践教学中心。同时,还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来进行动态调节,使学校教学内容与社会各类经济组织实际业务应用保持一致。通过实训室建设,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以及创新型人才服务,全面提升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2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训室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实训使学生具备会计基本业务处理、涉税业务办理、成本计算、会计实务操作、报表编制与分析、审计监督、财务分析与管理、财务预算与审核、经营决策与分析、沟通协作等多种业务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3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财会职业能力是零距离上岗,无缝对接工作环境所具备的能力,实训室建设项目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基本可以教会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所具有的专业知识。通过实训,提高学生财会职业能力,对其系统规划职业目标,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以此带动就业,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4服务地方经济。借助会计学专业实训室,开展区域或全国范围内的经管类专业师资培训服务,大学生及社会学员的综合实习实践培训服务、非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培训;对于从事经济管理类行业的从业人员,可以提供跨专业的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实践培训;同时,以跨专业多行业综合实践为基础,进行企业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等,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训室的开出率、利用率,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3“互联网+会计”时代下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训教学任务

3.1当前经济环境下,应满足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我国将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内企业不仅面临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冲击,还面临管理模式、战略机遇等方面的挑战。企业只有树立创新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充分挖掘管理潜力,才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培养或引入熟练掌握战略规划、资本运作、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控、信息技术等知识与技能的管理会计人才,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从容应对国际国内双重挑战,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迫切的现实需要和必然的历史选择。3.2在“互联网+”时代下,应改革传统会计教学模式。“互联网+”时代,在以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下,创新了管理会计教学模式,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仍然以课程讲授为主,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内容相对缺乏,教学与实践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教学要求。3.3全面推进管理会计教育教学,是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逐日激烈,单纯的财务会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实现经营价值最大化的需求,企业更需要的是能够根据大数据分析,并结合企业内外部经济环境,全面、系统、及时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过程与主要方面,在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个环节发挥积极的作用的管理会计人才。3.4以能力为本,提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体验型、设计型、综合型课程开发与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整体建设格局,将目前课程教学内容相互结合,优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综合型实训,教学、科研并重,以能力为本,将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贯穿人才培养的全局,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转化为各种能力,如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团队沟通、领导能力,信息分析、决策支持能力,风险管控、统筹协同能力等,从而提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3.5“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针对现阶段的技术创新、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发展趋势,建设“大学生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进行“业务”“账务”“税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综合性、专业性、管理性实训教学,发挥实训推进教学改革的功能,不断优化教育现代化新模式,重视人才创新创业培养,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4“互联网+会计”时代下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训室建设的重点内容

通过笔者最近一次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的申报、实施,以及实践教学效果来看,笔者认为“互联网+会计”时代下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训室建设的重点内容有以下。4.1企业财务会计理实互动实训教学平台。企业财务会计理实互动实训教学平台是基于中级财务会计体系构建的课程配套实训教学平台,平台涵盖“精品课堂、理实教学题库、业务实践”三大模块,以学习→实训→实践为教学路径,旨在延伸课堂教学空间维度,融入模块化业务流程指引,让学生感知财务会计实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升对知识点的吸收理解,为学院的阶梯式人才培养路线夯实理论与实操基础。企业财务会计适用于企业财务会计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训教学,可应用于课前预习、课中实训、课后练习及考试。因平台自主性较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在无教师督促的情况下,通过题目解析、对比答案等方式自主学习。平台搭载大数据处理及分析系统,教师可通过平台练习、作业,并可进行分章节的学习成果考核、实施期中、期末的考试,最终对作业、考试过程及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4.2管理会计实战平台。管理会计实战平台是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建立跨学科教育体系,以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为核心,融汇经济学、投资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门经济管理类课程理论知识,并将知识点融入整个商战游戏过程中,人人对抗的行业竞争中,让学生在经营管理决策中,感知财务管理的实用性及各门课程知识的连贯性,体验全局观,感受团队的力量,塑造勇于创新的精神、理性创业的观念,培养智慧管理的能力。学生分别担任企业首席执行官(CEO)、财务总监(CFO)、市场总监(CMO)、运营总监(COO),明确职责:CEO负责企业战略制定,股本结构设置,股利分配政策制定;CFO负责资金筹集、投资、财务分析等;COO负责资源配置、生产研发、人力资源管理;CMO负责销售渠道铺设、广告投放策略制定及实施、产品销售,分角色自主经营虚拟企业经营活动,并进行分组对抗,经营期为6-10年,模拟企业管理决策、体验商战竞争、演练商业分析、从成本控制、发展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风险管理、现金管理、市场份额、行业地位、履约、研发、分配等多个维度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价,对企业经营进行深度剖析,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商业头脑、全局意识,创新思维,提升其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领导力、规划报告能力、数据分析能力。4.3财报可视化分析案例库。平台利用内置多种热点现象及案例,针对案例本身对企业经营、企业战略、公司财报项目、财务指标等进行综合财务分析。平台数据来源于国内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利用内置多样BI分析模型,通过智能化、可视化、动态化图表的对比,分析研究上市企业并进行可视化成果展示。培养学生分析决策能力、数据挖掘应用能力、经营决策分析能力、行业洞察能力,为社会输送财务数据分析优秀管理人才。4.4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软件。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软件是一款以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为目的的专业性、综合性、逼真性、时效性的业财税审一体化实训软件。软件平台将“业务”“账务”“税务”“审计”融合成一个整体,透过现代经济社会的典型行业主体案例,以经济业务发生为主线,将财务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时与外部机构:银行、税务局、工商局、会计师事务所、客户、供应商等串联,融合创新创业核心内容、行业业务内容、内部控制内容、财务分析辅助决策内容、业务账务税务审计综合应用内容及专业操作内容,及时以国家最新政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深化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减税降费行动改革等)为指导标准更新,贴合实际工作不断升级,实现流程串联、数据关联、逻辑通连、操作互联,以无缝链接企业会计岗位工作,多元化培养学生财税审相关技能,在实践中开发提升学生财税审技能,综合性考核评判学生能力养成。4.5税务筹划及风险管控教学平台。税务筹划及风险管控模拟实训旨在培养学生的纳税申报业务处理、税收风险管控与业务筹划等能力,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练习企业纳税申报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方法,加强学生对税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实际上动手能力,具备税收风险管控能力和意识,提高学生的政策运用及主观判断能力。税务筹划及风险管控教学平台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5结语

“互联网+会计”时代,财务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网络记账、财务机器人、在线财务管理咨询、云会计与云审计服务等第三方会计审计服务模式初现端倪;财务、业务、税务、审计一体化进程不断提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逐渐成熟;联网管理、在线服务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管理模式成为会计管理新手段;远程培训、在线教育、联机考试等已成为会计人才培养重要的方式。高校会计学专业应转变思路,顺应时展潮流,从需求侧(社会需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供给侧(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地方高校建设等项目)的改革出发,紧贴趋势变化,建设好适应本学科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高质量实训室。

参考文献

[1]王贵.高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基于新开会计专业类高校[J].科技资讯,2017,15(11):183-184.

[2]张忠红.高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9):62.

[3]宫俊梅,钟山.加强高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0):110-111.

[4]秦向东.新时期高校专业实训室建设及管理分析[J].才智,2019,(36):40.

[5]韦相贵,欧跃发,刘科明,等.“互联网+先进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9,10(23):26-27.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4

关键词:税务审计;税务信息化;税务审计系统

一、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概述

(一)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概念。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指在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化发展下,建立起由审计机关和审计专职人员利用计算机审计系统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的税收征纳活动的正确、合法和有效性进行的审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对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信息反馈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审计机关和专职审计人员通过对计算机税务系统的审计完成税务审计工作,实现税务审计电算化。

(二)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内容。税务审计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建立系统化的电算化税务审计,将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作为税务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不断完善税务审计。对此,我们可以初步设计出一套税务审计电算化系统,如图(1)所示,建立以基础集成应用平台、系统管理平台、系统安全平台、信息反馈平台为运作主线的系统平台,各平台之间既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税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同时又具备各自独特的系统运作功能。

(1)税务审计系统基础集成应用平台体系结构。基础集成应用平台与信息反馈平台之间以被审计单位财务系统和数据库中心为链接,形成了一个数据信息循环系统,如图(2)所示,数据信息在各子系统之间逐层转化,共同构成数据信息的循环。(2)税务审计系统管理平台体系结构。系统管理平台主要是对数据库、审计人员、审计任务及辅助功能进行管理。对数据库的管理即对基础集成应用平台下的数据库中心进行管理,调阅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清洗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协调整合管理。(3)税务审计系统安全平台体系结构。系统安全平台主要是保障系统安全,维护系统漏洞,防止病毒侵入,辅助审计人员对审计系统进行审计;除此之外要检测审计人员的保密性。审计软件的安全需要审查网络信息,防止系统中毒,保证数据调度的畅通,从而辅助数据信息在被审计单位和审计系统间的无障碍调转,保证数据中心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的采集以及信息反馈,保障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特点。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税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作为一种税收管理方式和税务监管技术,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

(1)监管性。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主管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利用计算机智能系统,为提高税务征管水平而采取的系统化、电算化的税务管理行为。(2)普遍性。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对企业会计制度健全、内部控制有效的纳税人普遍适用的税收管理行为。企业会计制度健全、内部控制有效才能保证税务审计电算化会计子系统所搜集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的真实性、可靠性。(3)综合性。税务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的税收法律、财务知识,对于企业的基本信息及市场运作情况都要有全面的把握,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评估经验和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对税务审计系统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这是运用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对审计人员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2]。

图(1)

图(2)

(4)共享性。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与企业内部审计接轨,有庞大的数据库对搜集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评价信息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将有效的税务信息反馈给被审计单位,形成纵向信息共享网络;同时在税务审计机关、工商行政管理局、海关等机构之间形成横向信息共享网络,实现税务信息资源的全网共享。

(四)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目标。按照国家税总局的税收政策,既定的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可以初步设定我国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目标:在既要拥有国际先进水平又不失中国特色的要求下,依托计算机数据库、互联网、国家税务机关集中处理数据信息,并与工商行政管理局、海关等形成纵横贯穿的监管网络,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全方位系统平台的税收信息化系统。并由此实现全国的国、地税征管应用系统内部联网,规范全国税收执法;实现全国征管数据集中处理分析,实时监控全国征管数据;统一规范纳税服务平台,优化网络纳税程序;建设管理决策平台,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

(五)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作用。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税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国际上先进的税收征管模式,逐步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它作为税源监控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优化管理决策,提升税收管理水平,实现信息资源的全网共享以及预防新的经济犯罪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国内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发展现状。虽然我国税务信息化已经基本建成,但是基于信息化的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建设仍然停留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层次上。现行的税务审计只是利用计算机对财务数据进行统计、汇兑、简单的分析和数据处理,没有一个完善的操作系统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没有信息交流平台以供税务信息在各企业之间的横向交流,不能实现税务信息化的简便操作。

(二)我国现行税务审计系统存在的问题。(1)税务审计对象的选择与确定的问题。在税务审计对象选择与确定阶段,缺少智能化系统运用系统条件自动选择审计对象,仍然要靠人工审阅进行筛选来确定审计对象,单纯以税务人员使用计算机辅助操作,没有形成计算机系统自动根据被审计单位数据信息进行智能筛选的数据清洗子系统。(2)案头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在案头准备阶段,只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基础信息的搜集,信息搜集范围狭窄;审计人员依旧单纯的依靠人力,手工分析评价审计项目、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没有形成系统控制平台进行智能化自动分析、评价;审计目标的确定、审计计划的编制以及《审计通知书》的下发目前都是通过人工利用计算机辅助编制,并没有操作系统进行智能的电算化控制。(3)现场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在现场实施阶段,审计人员仍然依靠人工查阅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进行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做出遵行性测试。审计人员通过现场审查、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实行的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的执行状况和有效性进行测试,人工审查测试结果的差异度进而调整审计计划,导致测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审计计划调整滞后;现行的税务审计是单纯的依靠审计人员进行评价分析并做出遵行性测试,在对数据进行汇兑整理填写《税务审计情况表》和编制《税务审计报告》时,只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简便操作,没有形成智能化的审计系统。(4)审计终结阶段存在的问题。在审计终结阶段,《税务审计处理决定书》需要根据纳税人对《初审意见通知书》的意见反馈进行制发,这就需要建立起税务信息反馈系统,便于纳税人和审计单位的信息交流。现行的信息反馈滞后,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我们建立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实现税务信息资源的全网共享失去意义。(5)现行的税务审计系统没有体现对审计人员考核的标准。现行的税务审计系统一方面无法检测审计人员对系统进行审计的能力,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检测,当审计系统出现漏洞时,被审计单位可能利用漏洞进行偷税、漏税,造成税收流失;另一方面没有考核审计人员职业素质的监督检查系统,当审计人员时,系统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并制止其行为,审计工作便失去了它了客观、公正性,进而导致审计结果缺乏正确性、准确性。

三、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建立

(一)建立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必要性。(1)有利于数据信息充分利用,提升审计系统化管理水平。作为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重要信息资源中心,数据库系统对数据信息的采集、清洗、分析以及信息共享有着重要作用。建立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使得数据信息资源来源更加广泛;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显著提升;数据分析更加便捷、系统化;信息资源共享面更加宽广,资源分享更加简便。(2)有利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素质。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对税务人员的管理更加严格,促进了税务人员在个人职业素质、操作技能、审计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肃清税务审计人才队伍,提高税务审计工作的高效透明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在当前形势下,建立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成为发展税务审计的必然选择。

(二)建立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可行性。(1)法律上的可行性。我国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税收是以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必须征纳的活动,而税法作为国家法律的重要内容关乎国家收入来源的保障,普遍适用于任何单位和个人。我国宪法就明确规定,我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国家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关于税务审计电算化的法律法规,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核通过后,下发到各个税务局网站。在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法律法规中,应做出明确规定:税务机关有权依法对纳税企业实施税务监控;对审计人员的行为可判处警告、赔偿损失、记过、吊销审计执业资格等处罚。因而,建立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一项依法实施的审计模式,在法律上具有可行性。(2)技术上的可行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得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税务信息化建设不断进步,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设计出专业的审计软件,将软件内的各子系统合理规划,形成纵向和横向全面发展的操作平台。根据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内容,可以设计出基础集成应用平台、系统管理平台、系统安全平台和信息反馈平台等四大平台,利用各平台下的子系统将四大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软件市场非常活跃,各种软件层出不穷,建立税务审计系统在软件技术上是可行的。

(三)解决我国税务审计系统存在问题的对策。(1)建立数据采集子系统。在基础集成应用平台下建立数据库中心,由数据采集子系统收集被审计对象的信息,经过数据清洗子系统对审计对象按照不同特性进行归类,在子系统下设立审计对象选择方法,如:纳税大户的选择法;行业选择法;循环选择法;纳税状况总体评价选择法,对归类的审计对象信息进行选择、确定。(2)建立数据清洗及分析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建立将扩大对被审计单位基础信息的搜集。建立数据清洗子系统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进而导入数据分析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按照既定程序对审计项目的可行性、被审计单位会计制度的合法性、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子系统对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进行遵行性测试,利用数据端口对接直接在系统上进行测试,将数据结果生成《税务审计情况表》,然后汇总分析结果生成《税务审计报告》。(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连接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系统、数据中心、数据库管理、审计任务管理、信息安全等多个子系统。被审计单位通过信息反馈系统,可以提取分析数据和审计分析报告,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反馈系统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基本情况以及纳税登记情况反馈给税务审计的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审计任务管理子系统以及信息安全子系统,实现税务信息在被审计单位之间、被审计单位与审计机构之间的全网共享。(4)建立审计人员管理子系统。审计人员管理子系统涵盖了审计人员素质、审计人员技能及对系统审计的能力等三方面的内容。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考核通过系统智能灵敏反应来监督审计人员的工作,当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出现问题时,即审计人员做出的审计决策与系统自动审计相悖或出现较大偏差时,系统就会提示审计人员重新审计,当提示出现一定次数(比如3次)时就会提取审计人员登录姓名(或登录编号)留作存档并禁止继续操作。审计人员技能的考核可以通过定期培训考核或者以审计系统对审计人员工作档案的评价来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5

【关键词】 财务管理; 集约化管理; 坚强智能电网

2010年有幸参加了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的财务理念,分享跨国企业的成功经验,实地考察智能电网最新实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丰富,受益匪浅。

一、财务管理智能与总会计师素质面临新的更高要求

(一)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和首席财务官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是此次培训的重要内容。从现代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财务管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加强会计核算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重视财务管理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财务决策支持阶段。安永公司的全球首席财务官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基本完成了“财务管理型”向“决策支持型”的转变。

我国企业在经历数十年发展之后,除少数行业领先企业以外,大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第二阶段,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以实物资产的账面价值管理和投融资决策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既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也不关注企业风险,只反映静态的经营结果。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经营环境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

为了给企业管理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先进的财务管理不仅需要提供高效的财务管理职能,还要有效促进公司业务发展,提升公司治理和组织内控水平。财务信息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对经营决策支持力度日益加大,财务管理的内涵也不再只是资金管理,而是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支持保障作用。

(二)总会计师的能力和贡献有待进一步提升

财务管理定位和范畴的转变,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席财务官(CFO)是国际企业普遍采用的对财务最高管理者的称谓。安永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世界一流企业对首席财务官的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包括拥有扎实广博的财务专业知识、敏锐的商业嗅觉、深刻的行业认识、良好的社交能力等等。首席财务官的管理职责较传统财务管理者更为广泛,包括:确定业务决策是基于合理的财务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具体的分析报告、为达成企业战略目标起到积极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融资方案、制定全局战略规划、对外部投资者描述战略规划等等。

总会计师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与首席财务官相当,不仅担负着资产安全和投融资决策的工作重点,还负责预算管理、财务风险控制、内控制度建设以及发挥自身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等等。参照一流企业对首席财务官的要求,总会计师的管理职责应当实现从传统的财务管理向经营决策支撑延伸,更加全面地参与企业运营,更加注重发挥对战略规划、风险管控、内部审计以及资本运作、增值服务等支持作用。这就对总会计师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会计师不仅要精通财务知识,还要掌握法律、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生产营销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知识,在提升管理、控制和领导力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沟通谈判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二、国外财务管理模式对公司具有借鉴意义

(一)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在不断变革中来适应企业创新发展要求的。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有利于增强集团管控能力,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训中,沃达丰埃莎公司开展财务变革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施改革的动机包括:产权层级多、管理链条长、财务管控能力弱、ERP应用低效、业务流程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低等。通过系统的评价、设计和改革,该公司对财务运营模式进行了调整,优化了财务资源配置,建立了统一的财务、供应链和人力工作方式,实现23个办事处共享一个服务中心,财务管理能力和企业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电网企业资本密集度高、网络覆盖面广、业务同质性强,具备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客观条件。国家电网公司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公司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六统一、五集中”的管理模式,于2009年大力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河北省电力公司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部署,扎实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已初步实现预期目标,财务管控能力和资本运行水平显著提升。此外,河北省电力公司结合实际工作,创新开展投资效益评价考核,全面完成资产清查,建立成本费用归集至单台设备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指标体系,构建趸售县公司内部资金市场,在提升财务管理价值中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充分感受到财务集约化管理带来的效益。

(二)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值得学习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的组织形式在不断演化。通过共享服务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通过专业团队建设提高财务对经营决策的支持力度,已经成为普遍的趋势。

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可以同时为多个业务单元进行业务处理的实体机构,通过将业务处理工作进行整合,转移到一个低成本的地点。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利用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改进业绩,使本地全队有更多的机会关注于其他业务增值工作。IBM公司的财务整合是应用共享服务中心的典型案例。转型前,IBM公司财务工作分散在全球各地,各地域之间相互独立,其财务人员及人力资源成本是竞争对手的两倍。实施财务转型后,IBM使用全球标准化流程、数据和系统,将80多个单独的后端系统整合在一起并提供实时数据和分析结果,运营效率大幅提高。

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不仅限于财务。英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共享服务还涉及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等等,范围覆盖欧洲、美洲、亚洲等公司所有下属企业。通过共享服务,保证了全球业务的统一性,取得了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流程标准化、提高资产合理性等收益。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对公司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三)积极争取电价和财税政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和财税政策是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安永公司2010年企业风险报告中,将政府监管和政策干预列为电力与能源行业的首要风险。英国以及欧盟曾对电力行业实施特殊税收政策,使电力行业一度享受着较低的纳税额。但实施私有化改革之后,欧洲电力企业运营面临严格监管,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输配环节利润主要取决于资金成本和运营效率。

与国际电力行业比较,我国电价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且涨幅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01至2007年间,国际能源署统计的56个国家居民平均电价累计上涨76%,工业水平电价累计上涨84%,远高于我国同期销售电价的涨幅。

欧洲对电力企业的税收及电价政策演变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继续深入开展电价政策研究,积极策划呼吁,努力疏导电价矛盾,争取财税政策支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智能化已经成为世界电网发展潮流

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深切感受到欧洲国家对智能电网的高度重视,普遍将电网智能化发展视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例如,德国政府已经出台能源法案,要求新建电力用户安装智能电表。欧盟出台了相关政策,计划2020年有80%以上用户配备智能电表。在发展思路上,欧洲明显侧重于配电和用户侧,注重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电网互动化水平,满足可再生能源接入、用电数据分析等需求。这种思路既有出于国情和电网发展现状等因素的考虑,也有利益集团驱动的影响。

相对而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不仅更加符合我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逆向分布的自然禀赋,符合工业化进程中电网快速发展的基本国情,而且更加适应世界能源开发利用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笔者深切感受到,国家电网公司对智能电网的思考、研究及实践均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必将对国际智能电网发展潮流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坚强智能电网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空间

坚强智能电网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革将不仅仅局限于能源领域,可能会彻底转变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商业模式。物质变化、能量变化、信息控制是世界三大基础技术。通过坚强智能电网,实现了能量和信息的一体化传输,形成了集电力输送、能源配置、信息传输、网络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电网的功能作用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对未来社会影响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6

【关键词】 互联网+税收 难点 建议

一、互联网+背景下税收治理难点

1、海量信息整合困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海量的信息构成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可以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财富。税收工作设计了企业的经济信息和信用信息,必须能够有较高的信息处理技术手段。但近年来,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并没有迎合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税务机关缺乏统一、高效的涉税信息处理思路和办法,在涉税信息的归集、分析上并没有取得成效。征管系统的设计只能涵盖税收的日常活动,但却不能带来创新的效果,对开发新系统的能力也远远不够。当国家颁布新的税收政策时,税收征管系统不能及时的更新,与海关、工商部门系统的联办效果也处于开发阶段,部门间协同工作的效果差。税务系统掌握着海量的信息,但并未发挥整合的作用,对信息也未能充分的进行开发利用。

2、智能化管理经验缺乏

互联网+背景下,数据的交换、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税务部门在信息收集上的优势逐渐被削弱。而在信息管理上,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等系统逐渐完善。税务部门对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了解上相对缺乏,不能深入企业核心部分。许多税收管理人员只能掌握税务征管系统的操作,却看不懂企业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内容数据。这就是税务机关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存在被动,对一些税收决定的下达也缺乏针对性。税务机关只能获取到经过企业处理过的经营数据,却不能掌握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信息,不能对企业的收入进行准确的核算及评估,不利于税款全额入库。在智能化管理经验上的欠缺,会使税务机关在税收治理上的难度提升。

3、第三方涉税信息不足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交易、线上支付变成了人们日常购物的主要方式。天猫商城在双十一当天创造了190亿的成交额,互联网交易的营业额非常大。但目前税法在针对互联网交易方面的约束还远远不够,各项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在第三方涉税信息的获取上,税务机关并未设置关于网络交易、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的实时强制监控手段。税务机关不能及时取得纳税人的网络交易信息,网络交易产生的营业额也不能实时缴纳税款。这造成互联网交易成为税收管理上的盲区,让纳税人利用网络之便规避税收义务。

二、互联网+背景下税收治理建议

1、实行电子税务登记

税收应紧跟时代潮流,接着登记制度改革的时机改造税务登记手段,实行电子登记方式。2015年,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三证合一、一证一码”的商事登记制度,工商系统、税务系统、质监系统统一采用社会信用代码,体现为一张证件。对纳税人的信息,形成了全流程的网络办理,纳税人在各部门的信息形成了共享机制。税务机关应完善税务登记的流程和方法,充分地利用电子化手段,保障税收系统在提取登记信息的便利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重要性。在登记信息的修改上,要做到痕迹化的处理,规范审批流程,保障信息录入的准确。

2、推行电子发票

针对互联网交易的不可控性,应引入电子发票的开票模式。即在纳税人发生网上销售时,由交易系统自动为纳税人开具电子发票。具体操作上,税务机关要与网络运营商、线上支付商取得联系,有他们作为中间联络人为线上纳税人安装电子税控设备,发生交易时,直接由税控设备将交易信息发送到税收征管系统,税务机关可以定期的汇总纳税人的开票信息,责令纳税人进行税务的申报和缴款。这就弥补了税收在网络交易监管上的盲区,使税务机关及时的掌握商家的交易信息、开票信息。电子发票可以有效地杜绝纳税人的偷税、漏税情况。

3、构建涉税信息收集体系

税务机关应在当前税收征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第三方涉税信息收集体系,在建立信息系统的同时要在立法的角度明确网络交易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按时向税务机关上传涉税信息的义务、履行义务的期间和方式等。建立健全线上交易税收监控手段,保证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款征纳时的主动地位。畅通工商、税务、质监等各部门间的涉税信息传递通道,消除监管盲区。同时要加强信息系统的保密建设,防止涉税信息的外泄,消除第三方和商家对电子发票等手段的安全性顾虑。

4、开展税收风险管理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数据时代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对信息的甄别也尤为重要。税务机关要加强在税收风险上的管理,以“金税三期”为依托,定期调取本辖区内的纳税人信息,将信息进行汇总。利用税务机关自主抽调的信息与纳税人申报的信息进行比对和校验,及时掌握纳税人在申报上的出入,对纳税人提供的信息质量进行甄别。只有税务机关掌握数据的主动权,才能及时防控税收风险,将纳税人的违规纳税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三、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与税务治理探究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关注,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的流失外泄。转变工作方式,在使用网络技术下整合财务资源,提高互联网操作水平。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实现成本控制、内部控制、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内部的网络财务管理系统,规范层层审批的流程,做到财务事项的日清月结。引入无现金报账、网上预约等服务,使财务工作在信息手段上得到提高和改善,加快财务工作处理速度,简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按时履行纳税义务,积极配合税务机关,严禁账外设账、内外两套账等情况的发生。互联网+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而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也能影响和促进税收治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