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差别因素;风险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10904

1引言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提升我国传统现货批发市场、促进商品流通、规避价格风险、实现价格发现功能以及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等,起到了重大的作用。Grieger(2003)认为电子交易市场能够把众多的买家和卖家集中到一个“中心市场”,使得买家和卖家之间以动态的价格进行交易,而价格的变化是由这个交易市场的规则及供需情况决定的。在我国出现的这类行业垂直型B2B电子交易市场,是在传统现货商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选取诸如食糖、粮食、钢材、煤炭等标准化程度高的大宗商品作为交易品种,因此这类市场又被称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不同产地的同类货物,打破传统的区域交易模式,实行集中竞价、统一撮合、统一结算、价格行情实时显示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各地价格的基本统一。这有利于交易商准确快速根据供需情况及其它判断行情波动趋势,从而决定是长线持有现货商品到期进行交割,还是短线即时买卖,套取短期差价。目前,电子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从农产品到金属类和能源类,凡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商品几乎都在电子交易市场进行了交易,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商务模式。但是,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法律法规缺失、不健全等问题,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的同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譬如类期货交易、投机炒作等。人们对电子市场从认识到普及使用,所经历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也就是说,在还没有对电子交易市场进行充分认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普及使用了。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没有合理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制约管理,风险事件不断涌现。因此我们可以说,风险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快速发展的电子交易市场和人们对该市场认识的滞后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

风险事件的不断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转,损害了交易市场及交易商的利益,也危及着这类市场的生存与发展。当前只有一小部分公司在使用电子交易市场进行采购,众多公司由于对电子交易市场进行采购所产生的风险不确定而未能使用。因此对这类市场进行风险分析,制定合理可靠的法律法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文献综述

B2B电子交易市场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国内外广大学者对电子交易市场风险管理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Kheng and Al-Hawamdeh(2002)识别出电子采购中存在四种主要障碍:与互联网安全有关的业务(如电子支付)存在风险,电子采购所必需的硬件、软件以及人员培训方面需要巨大投资,管制电子商务的法律与规则不完善,搜索引擎在查找有效信息方面效率较低。Pauline Ratnasingam(2006)将B2B电子商务中的风险分为技术风险、组织风险、实施风险与相关风险。Subba Rao等人(2007)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买方在参与电子交易市场时通常面临两类风险:财务风险与信任障碍。李莉、杨文胜和蔡淑琴(2005)对电子市场质量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风险规避以及电子市场中介交易风险控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而邢伟、汪寿阳和冯耕中(2008)从供应链角度展开电子交易市场风险研究。石晓梅、冯耕中和邢伟等则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经济特征进行了总结,然后从交易中心与交易商的角度对这类市场的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

上述文献侧重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电子交易市场的风险进行识别与分类,而没有从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差别因素方面进行风险分析。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以现货市场为基础而产生的,或是位于商品生产地,或是依托现货贸易集散地发展而来。因此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传统的现货市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同时,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所发生的风险事故,在传统的现货市场中未曾发生过,因此探索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找到导致大宗商品电子市场风险不断发生的根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电子交易市场采用了部分期货交易的制度与规则,为现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交易更加灵活,效率大大提高,吸引了大量资金不断流入,同时实现了风险规避和价格发现的功能。但是在引进期货交易的同时,期货市场的一些交易风险也同时被带到了大宗电子交易市场,同时由于投机资金直接与现货相结合,在某些情况下,投机资金更容易操纵市场,因而风险比期货市场的风险更要严重的多。

为此,本文首先分析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主要差异,即与现货市场相比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增添了哪些新的特征,然后着重针对每一项增添的特征可能对交易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规避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3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经济特征

与传统的现货交易市场相比,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具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PPP融资模式 地方政府 债务风险

在经济高速发展当下,不可避免的存在债务危机,也是影响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我国在2009年金融危机洗礼后,地方政府提出了高达18亿元的投资计划,促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巨大,且增长率飙升。地方政府债务是一把双刃剑,在拉动民生建设,累积经济增长资本的同时,风险也不断累积。

一、PPP融资模式概述

(一)PPP模式的定义及优势分析

PPP融资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是对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融资模式的简称,主要指政府和企业就某些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益项目等,达成的相互合作意识,能够最大化的实现预期效果。它同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较而言,能够将项目合作风险分摊,通过新的资金来源,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城镇化建设,有效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最终实现政府、企业的双赢局面。当然,PPP的形式多样,包括管理协议、BOO/BOT/BLT/BOOT、运营维护协议、非公共机构拥有等,与BT、BOT存在明显的差别,它更注重项目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管理运营过程,无论是项目前期科研,还是项目立项都全程参与。这样一种新的融资模式,促进了政府企业对项目的参与,使得双方在长期合作中信息更加对称。

对于政府而言,采用PPP融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开支,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来环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同时政府利用PPP模式还能够提高项目运作效率。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2013年6月,我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债务达17.89万亿元,较2012年增加12.6%。2014年的偿付债务占21.89%,也就是地方政府需偿还的债务金额增加至2.4万亿元。这就需要在PPP模式下身兼发起者、监督者、管理者的政府,积极探寻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途径。而对于PPP融资模式下的企业,这是一个最佳的分享城镇化红利的契机,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自身的优势,将资金、技术、管理等投入项目建设中,与公共部门共同承担项目风险,获得更多的收益。

(二)PPP模式存在的风险

当然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蓬勃发展的PPP模式也不是绝对成功的,因为系列因素也会给地方政府带来一定风险。通常PPP项目常见的风险有3种,金融风险、市场风险与政策法律风险,根据风险属性、数量的不同,可以从政府、项目企业、发起人三个不同主体的角度进行风险分析。而在进行风险分析的过程中,涉及涵盖了风险角度、变量、主要风险、解决措施等多方面,利于更好的化解风险,保证项目的顺利进展。

二、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探讨

(一)关于PPP模式下金融风险的应对之策

金融风险是PPP融资模式背景下不可忽视的风险,也是地方政府债务中常见的风险之一。为了更好的解决金融风险,政府可以通过设立融资基金或是提供中央财政支持等措施来介入项目建设,使得融资更加的便利可行。当然政府的资金提供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筹备启动,也有效的降低了融资成本,待项目步入正轨后,政府的融资基金就可以逐渐退出项目建设,确保政府、发起人、项目企业三者间承担的金融风险公平。

在出现通货膨胀、利率风险等我问题时,政府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防范,如:根据物价变动指数调整合同、建立亚UN期利率协议、期货等,有效控制器对项目的影响,最大程度的规避项目的金融风险。当然政府在给予PPP模式最大资金支持时,也需要结合财力状况成立担保有限实体,避免项目风险转化为政府财政风险。

(二)关于PPP模式下市场风险的应对之策

为了应对PPP融资模式运营中的市场风险,最主要的就是做好项目可行性调查分析,结合PPP自身的优势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的项目。从国际PPP模式经验来看,适合的项目都具有几大特点,包括具有稳定的未来现金流,行业波动性较小,需求稳定等。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实际,适用PPP融资模式的项目多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项目,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养老医疗设施、水电气供应项目等。在进行项目可行性调查分析时,最大化的考虑是否物有所值,对资本结构、融资成本、预期利润、风险分担、项目效率等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

(三)关于PPP模式下政策法律风险的应对之策

政府政策法律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而改变,是造成PPP融资模式出现政策法律风险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应对解决这一风险问题,作为PPP模式重要组成者的政府可以出具相应的承诺和担保,以确定政策法律的连续稳定性,并提出政策变更时的补偿救济之法。首先,政府部门吸取外国实践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体系,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律,为社会资本提供最佳保障,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企业的能动性,还能避免政府因现金流量过大造成的丈夫债务风险。

其次,需要制定PPP融资的指导标准,将项目设计、融资、建设、施工等各个环节职务明确规定,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争议纠纷,约束PPP模式政策法律风险。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使项目建设的参与者公平的承担风险,如:政府主要承担政策、法律、政治风险;企业承担技术、运营风险。当然,在进行风险承担划分时,也要根据其风险的大小获得相应的回报,才是真正的公平原则体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PPP融资模式是实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一大途径,推动了城镇化建设的进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最大程度的考虑金融、市场、政策法律风险等,寻求最佳的解决之道,循序渐进的推进PPP融资模式的多方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亚芬.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和防范对策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1(9):57-61

[2]谢琳璐.PPP融资模式结构的风险分担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338

[3]杜莹冰.新时期我国PPP融资模式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108-109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3

关键词: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对策

项目投资作为现代企业扩张式发展的重要形式,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手段。另一方面,企业选择项目进行投资虽然能获取长远的高收益,但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企业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信息本身的滞后性以及项目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使得投资项目始终伴随着高风险。有数据显示,实践中企业项目投资的成功率仅30%左右,因此,对企业而言,在项目投资全过程中多角度、多层级、全方位地做好风险分析,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项目投资风险控制在所接受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及跨越式发展,意义深远,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整个投资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面临数量大、种类多、内在关系错综复杂的风险因素,众多研究者结合研究角度的不同,将项目投资风险大致划分为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主观风险与客观风险、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等类型,不同类型的风险因素结合具体项目情况再做细分。以项目投资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为例,外部风险又具体包括自然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内部风险又具体包括技术风险(如可行性研究数据不全、施工工艺落后、施工方案不合理、工艺流程不合理、设计错误等方面风险)、非技术风险(如项目管理、组织、成本控制等方面风险)以及目标实现风险(如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及费用投资等方面风险)等。实践中,业界一般将风险分析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以及风险评价三个阶段,此三部分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其主要流程包括如下几大步骤:搜集项目信息利用问卷调查、信息收集等途径进行风险因素搜集进行风险识别并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各个风险因素间关系调查判断建立风险分析模型风险权重向量求解风险因素排序风险因素评价。其中,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对投资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才能实现对风险的估测和风险控制。实践中,可通过问卷调查、信息收集、专家访谈、敏感性分析等途径,对可能造成投资风险的各种主要因素、次要因素、明显因素以及各种隐含因素或是各种难以预料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尽可能全面地发现投资项目可能包含的风险问题。进行了项目风险识别以后,再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种影响投资风险的子因素,对造成影响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估量、归纳,并构建起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根据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影响程度等风险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力的防范和解决措施,从而通过有效的预警和事前预防达到降低风险发生,减少项目不必要损失的目标。

二、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

(一)运用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投资决策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项目投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但项目投资风险虽然不可消除,却能够通过人为努力而降低,因此,在进行项目投资前企业应根据客观条件和投资项目的特点,运用科学的决策手段和方法进行投资决策,对项目建设的发展过程及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企业在项目投资全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风险和压力,在此基础上将项目自身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以及企业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等进行统筹结合,从可采取的多个投资决策方案中选取最满意的,从而达到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投资回报率的目标。实践中,企业因投资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独断性而造成投资失败的案例普遍存在,这就需要项目决策者在项目投资过程中,按照“提出问题确定日期调查与预测拟定方案评价与选择方案纠正偏差补充新方案实施与控制反馈检查,修正目标更正决策的科学程序,多角度、多层级、全方位地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变量,依据可靠的数据资料以及科学的决策程序制定投资决策,切忌盲目决策和主观臆断的不负责任行为,从而有效地保证项目投资决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4

【关键词】风电项目,风险分析,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多年来,政府对风电工业开展极为重视,并进入快速开展的期间,尽管我国风电商场有着好的商机,但也应看到,风电项目建造全生命周期中存在许多风险,应对风电项目风险做深入剖析,并提出可行性解决对策。

二、风电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风电项目风险评价属于项目复杂系统风险管理研究范畴,复杂系统风险管理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建立规范流程框架和风险管理标准

目前,主流的风险管理框架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学会提出的,包括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风险应对计划、风险监控6个部分。

2、建立相应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在处理项目风险管理中各种不确定性的方法研究方面,例如通过利用模糊集理论研究风险因素之间不确定关系的影响,建立相应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评估项目风险程度,以及结合系统辨识理论建立偏差和项目风险之间的数学关系,对风险识别的准确度和可信度进行研究等。将各种不确定分析的数理方法广泛应用于项目风险管理的各个过程,丰富了项目风险管理的识别技术、量化技术、决策技术和监控技术,提升了处理这一项目复杂系统风险管理核心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3、不确定性因素产生的重大影响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取得了众多的理论研究成果,风险管理理论也已初步应用到风力发电项目管理之中,开始考虑经济、技术、时间、人员和环境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风电项目建设的质量、投资、进度、安全目标以及建成后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的重大影响。此外,通过引用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对我国的风电风险进行研究,提出在风力发电项目实践应用中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规划以及风险监控四个流程。

4、缺少规范性、实用性的管理概念

国内关于风电项目风险管理仅停留在定性的论述方面,定量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与国外研究和应用现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缺少具备规范性、实用性的风电项目风险管理概念、风险分析框架和成熟的评价体系,对风电项目风险管理中各种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比较落后,缺少数理方法的实际应用,具有实际操作指导价值的风电项目风险管理实用技术和工具的研究不多。

三、风电项目中所存在的风险

1、设备技术风险

近年来,国内风电设备设计及制造技术日趋成熟,但在全球风电机组大型化的大趋势下,对风电产业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都更为复杂,但风电场大型风电机组的技术有待成熟,且国产风电设备认证体系也有待完善,这也为设备应用埋下安全隐患。

2、安装建设风险

现阶段,虽然我国风电产业有很大发展,但很多风电设备仍依靠进口,风电设备大多为超长、超大和超重的标的,运输路途颇为遥远,存在运输难度,也存在着较大运输风险。除此之外,风电设备安装的时间虽然不长,一般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但风电设备安装有近二十道工序,吊装作业要求很高,存在设备安装风险。

3、经营运行风险

风电设备开机运转时存在风险因素,当设备技术存在缺陷却强行运行时,将会出现运行故障或运行失败,当设备关键部件存在老化或受损现象时,极可能造成风电机组运行停滞现象,风电存在间歇性与波动性,这也将降低电网的可靠性,风电场工作有很高技术要求,在缺乏相关技术人员情况下,需要用长时间和高成本恢复受损的设备,

4、自然灾害风险

风电项目建设及运营中自然灾害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的风电设备和部件是暴露在外界的,且所占的面积很大,容易受到各类自然灾害的侵蚀。风电项目建设所在地区不同,其易遭受的自然灾害风险也有所不同,如沿海地区多为雷电、台风、海啸和盐雾等,而北方地区多为雷电、暴风、洪水和沙尘暴等。当前风电项目设计虽注重提升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但因自然灾害致使风电设备受损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四、市场风险防范对策

1、防范市场风险

对于市场风险的防范,应该从市场的变化状况来加以处理,特别要针对市场上由于火电技术成熟而导致的价格波动的掌握。应该看到,针对这一风险,还集中于项目投资部分中,所以为了保证市场风险的处理在一个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需要对电价的变动风险加以预算,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达到

一是在当时的政策下,缩短该行业的投资回报时间,保证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收回成本,第二就是要通过较为保守的方式进行项目预算,通过对收益率的最低值计算来保证风险的控制。

(二)、要保证施工过程和营运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控制

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部分,需要通过对市场情况的掌握来降低风险。其一是需要在工程开始之前做好风险预测和管理工作,二要做到对风电行业成本控制的管理,通过适当的奖惩方式来保证项目成本的成功控制。

2、防范政策风险

(一)、关于政府对风电行业的政策要做到熟悉

应该密切关注政府政策动向,对于政府电价形成机制的变动更是要加强理论研究,因此对于政策的变化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现阶段针对风电行业的投资环境,主要是由于政策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动,这就要求风电投资必须要针对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尤其是针对那些政策还不是很明朗的地区,一定不要急于投资。而对于那些已经批准下来的特许经营项目,一定要做到沉着冷静,做好一个项目的同时再考虑下一个项目的兴建。还需要根据风电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来对可承担的项目进行投标。

(二)、需要密切关注电价变化的情况

对于电价风险的防范要依靠分担策略,把风电行业的发展和效益结合起来,通过风电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而精确地把握市场脉搏,从而尽量降低市场风险。同时,对于项目的兴建要根据项目的最低效益额度进行投标,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使得企业可以更为合理地分配企业资源。

(三)、要对当地政府动态做好及时的掌握,并紧密地联系当地政府,做好企业公关工作,以保证项目的合法性和政策的可行性。同时,还要针对现阶段的主要经济问题加以分析,且对于财政政策的变化一定要敏感。风电工程作为一个复杂的全面性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对此,最为优秀的风险避免方式就是通过风险分担手段,对于那些可能遭受到的风险问题加以避免,同时也可以通过项目的前期阶段对盈利水平的最低评估来预测整体风险,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3、加强技术创新,防范技术风险

由于我国风电事业的开展较西方发达国家稍晚,因此我国风力发电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就要求风电行业必须能够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根据中国的特点注重创新和开发,而对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融合和吸收,不断地促进技术的本土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风电建造项目的危险剖析,能够对风电项目建造潜在的危险进行把握,进而能够提出一些危险防备的对策,如此方可在实践的工程建造中对危险进行掌控,提高风电建造项目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谭忠富,吴恩琦,鞠立伟,宋艺航,沈思,张金良.区域间风电投资收益风险对比分析模型[J].电网技术,2013(3)

[2]高兴强,何伟军,柴晓娜.云南风电开发项目的风险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0)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物流金融 风险分析 防范对策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金融作为创新服务产品产生了,物流金融,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结合从概念变成了现实,实现了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资金需求企业的三方共赢。但是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存在一些风险,如何认识并有效防范这些风险对于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

物流金融是指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通过协调物流领域中的资金运动,完成结算和实现融资的活动,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与融资企业的同生共长。物流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物流业务,满足了扩展物流与金融业务的需求,创造出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物流金融圈,实现了三方共赢。

二、物流金融面临的风险

(一)业务模式风险

根据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中的作用不同,物流金融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为结算中介模式和融资模式。

1.结算中介模式风险

这种模式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是作为融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中介,物流企业需承担的资金风险小,主要承担信誉风险。如果结算融资企业与金融机构有一方违约的都将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无形资产”的损失。

2.融资模式风险

仓单质押模式风险。仓单质押是指融资企业货物等作为动产抵押给提供融通仓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进行看管并提供相关单据,然后融资企业根据单据再向银行申请信用额度。如果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伪造单据或不实单据,就会造成金融机构损失。

保兑仓模式风险。对于保兑仓模式而言,面临两种风险,一个是质押物风险,包括质押物在保管过程中出现变质、损毁等保管风险和质押物的销售变现困难风险;另一个是骗贷风险,其主要来自于融资企业与物流企业可能形成的联合骗贷风险以及所签署的担保合同产生的责任风险。

统一授信模式风险。这种模式是在物流企业能提供担保的情况下,银行将贷款授信权暂时授予物流企业,融资企业只需向物流企业提供货物质押便可获得贷款。这种模式下金融机构存在较大的贷款风险,物流企业与融资企业的违约都将使银行受到损失。如果融资企业违约,物流企业将承受重大损失。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指融资企业所质押货物的价格风险和变现风险,如经济政策、市场环境、供求关系的改变导致质押货物贬值或质押货物销售变现能力改变等。由于市场环境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银行在处置质押物时,可能会出现质押物的变现低于银行授信额度或质押物无法变现而造成损失。

(三)法律风险

我国的物流金融还处于萌芽阶段,对物流公司及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操作还缺少法律进行规范,导致了物流金融业务无法可依,使物流金融参与者可能利用法律漏洞谋取利益,对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物流金融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选择合适的质押货物,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物流企业与银行选择融资企业时,应注意融资企业货物的销售趋势、价格变动、市场占有率以及品牌知名度等。物流企业及融资机构可对物流金融业务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建立风险评价体系。

(二)加强物流企业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物流企业应与金融机构、融资企业进行业务协调和沟通,实现三方信息共享,有效规避三方进行业务操作时出现的风险,严格管理物流金融业务操作人员,制定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监督工作人员按照管理办法进行操作。

(三)完善政策法规,降低法律风险

物流金融业务涉及多方,质押货物的所有权在各方流动,因此需建立完善物流金融法律法规,明确业务操作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质押货物所有权纠纷。

(四)建立完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

在物流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中,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应对客户资料的采集、档案管理、信用分级、信用风险防范以及信用额度稽核等业务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对融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减少银行和融资企业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降低物流金融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

(五)建立准确快速的信息采集和反馈机制

在市场环境下,物流公司应对质押货物进行细化管理,建立准确快速的信息采集和反馈机制,使物流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质押货物进行评估和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对质押货物的评估与现实不符。物流企业要充分了解融资企业和市场环境,严格监控商品的市场价值、企业的运营状况,从而对物流金融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多个方面对物流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指出防范风险的几种措施,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参考文献

[1]赵朝霞. 我国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研究[J]. 物流技术,2012(13).

[2]徐银泽. 物流金融视角下仓储物流企业经营风险与对策研究[J]. 中国商贸,2012(12).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 建筑设计 项目 风险管理

1.研究目的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城市基建项目投资不断增加,在此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不断增多,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一个项目从最初的投资决策到建成并投产都伴随着各种风险,而项目的建筑设计在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期的设计决定了整个项目能否顺利的完成,对建筑的经济性、安全性、适用性和美观性等都有很大影响.建筑设计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影响也很大。根据有关调查研究,设计原因造成的的质量事故高达40.1%,位于各个事故原因之首。

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日本在鲁布革工程中成功运用项目管理的冲击,我国开始引进项目管理理论,但当时只引进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没有引进风险管理,一直到80年代末,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慢慢开始接触到国外各种风险管理的理论和书籍,风险也被应用到项目管理之中。尽管工程项目开始应用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但是也主要是在项目的施工阶段应用,一般我们都看到项目在施工阶段的投资是最大的,投资方对施工阶段的管理投入也会比较大,而对项目的设计阶段运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很匮乏,有待于我们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

再者,我国以前的设计单位长期以来都是设计院性质的事业单位,风险意识淡薄,虽然正在向企业单位过渡,但是仍然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许多设计单位并没有与所属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完全脱钩,在项目的设计阶段根本不注重风险管理。但是,随着我国建设项目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以及外国设计事务所的竞争和设计单位改革的步伐加快,设计单位要承担越来越大的风险。所以,必须要在建筑设计的项目管理中重视风险,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准确的分析评价和有效的控制及其重要。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推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中对风险管理的界定:项目风险管理包括规划风险管理、识别风险、实施风险分析、规划风险应对和控制风险等各个过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降低项目中消极事件的概率和影响,提高项目中积极事件的概率和影响。随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关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评价的理论,开始不断的被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评价己经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风险管理的研究,促进了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控制应对也是大家共识的风险管理基本步骤。

2.项目风险识别

国外的风险识别研究中,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列举法;调查的识别法;系统分析方法;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层次分析方法(AHP);表格与问卷;影响图法和其他图形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

对风险识别的分类在工程项目领域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而在其他领域也有不用的分类方法。例如,Belev把科技风险分为六类:技术风险、设计风险、资金风险、成本与进度风险支撑体系风险、和外部因素风险;Kosnik和Moriarty认为风险分为两大类: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 Bethay和Soude则把风险分为市场风险、商业风险和技术风险三类。

国内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分类有:王心发对项目的决策,计划与设计,施工,项目试生产及竣工各个阶段进行风险分类。蔡依平总结主要的几种风险识别方法:事件树分析法、试验数据或结果、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或访谈、工作分解结构法。识别出检查表中风险的基本形式。将工程项目的风险分为类,即政治法律风险,经济风险,不可抗力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组织风险和管理风险。李金海等提出了大型工程项目中的风险主要包括五种:社会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唐坤等结合大型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将风险分为三类:社会控制,自然力的作用,人的作用。官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大量与大型公用建筑设计有关的各方风险因素的有效样本,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最终确定影响大型公用建筑设计项目的十个关键风险因素:缺乏对安全、能源、环境、市场等的周全考虑,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设计单位选择,设计方案评选,选址错误,业主的设计目标不明确,业主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不准确、不及时,设计招标文件不规范、不准确,方案的艺术、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等诸多因素的不协调,设计方对业主要求的理解程度不够,业主不遵循设计的客观规律。单宝艳等分析了结构中最容易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总结了建筑结构设计风险因素主要有:结构设计方案不合理、结构荷载及作用问题、结构耐久性不当等十方面。张相勇总结了了建筑设计的前十大风险因素:未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现场不明确或情况不了解设计方案评选,业主提供的资料不完善或要求不够明确,设计招投标文件不准确或不规范,选择不当的设计单位,不按正常设计阶段设计,边设计边施工,设计方对业主要求的理解程度不够,单纯的强调建筑外观效果和功能。

3.项目风险分析评价

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就己经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了风险管理技术。他们主要运用的方法有:模糊数学法、统计和概率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敏感性分析、CIM模型和影响图法、调查和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Tahetal提出的用于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的风险评价的模糊逻辑技术;Lametal提出的用于大型复杂项目的风险决策的模糊推理决策技术。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并在水利、土木、建筑等各种项目中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的研究有:王学军等从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费用三大指标中抽象出共性的两个随机变量:相对量和绝对量,进而用Bayes推断模型进行相对量与绝对量的概率分布分析,为项目决策分析提供依据。吴立寰则采用了蒙特卡洛模拟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分析。贾俊峰等结合施工安全风险的特点,提出了WBS-RBS与AHP相结合的土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邢莉莉通过建立一个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建筑设计项目风险因子分析的模型,结合案例分析了造成设计单位经济损失的各个主要风险因素,对这些风险进行排序分析,找到最具重要的风险因子。按照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类别、发生时间、分担主体角度,构建了建筑工程设计风险评价的三维结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网络分析评价方法对建筑设计风险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评价,包括风险引起损失、发生概率、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王春建采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风险评价。采用专家意见、统计问卷数据和文献综述,建立评判矩阵的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风险的权重;通过的构造模糊评判矩阵,将建筑设计的风险从定性深入到定量分析,得到了建筑设计项目风险的隶属程度。

4.项目风险应对

通过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识别建筑设计项目风险因素,根据具不同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管应对策略,把项目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以实现风险收益比率的最大化。结合建筑设计项目特点,可把风险应对策略总结为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接受等对策。

风险规避是指拒绝或放弃某项风险损失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活动的方案。风险规避是各种风险管理对策中最为消极又最简单的一种。其主要优点是将损失出现的概率保持在零的水平,经济安全,简单易行。在建筑项目设计中,通过拒绝从事有责任风险的活动来规避高风险的设计技术,设计项目和设计方案。或者制定方案降低风险的损失。风险转移是指企业有意识地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风险转嫁给其他经济体来承担所采取的措施。风险转移是建筑项目中最常用的一种风险应对措施。设计单位通过保险的方式,将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意外风险等转移给保险公司。但是风险转移是以有利于履行合同为前提的;风险的承担方应该更能有效的控制和防止风险,这种转移有助于调动承担方的积极性,是增强风险管理的效果。风险减轻是设法把不利的风险事件的概率或后果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临界值。提前采取行动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减少其对项目所造成的影响,比在风险发生后亡羊补牢进行的补救要有效得多。在项目设计时候就考虑到增加冗余的构件可能减少某项原有构件出现问题所造成的影响。风险接受是指企业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即指一个企业以其内部的资源来弥补损失,由自身来承担风险事件。企业可以在不妨碍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接受一些难以转移、难以控制、无法避免、收益较大的风险。

5.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地防范工程项目设计风险,为了保证设计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各个建筑工程企业都要加强企业设计风险分析,对于工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系统分析,加强对设计风险的有效管理,从而对设计风险给予有效地防范,进而将风险尽可能地降为最低。与此同时,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找到企业合理定位,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程设计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PMI.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 Guide)-Fifth Ediition[M]・Pennsylvania: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2013.

[2] 唐坤,卢玲玲.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与全面风险管理.建筑经济,2004 (4): 12~15.

[3] 吴立寰.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中的蒙特卡洛模拟[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 (2 ):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