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例6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对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引起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的动态评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效果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范围和原则、标准和指标体系,既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实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1]。这就充分说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指各级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和教育科研等专业机构及学校等主体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法规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科学手段、形式和方法对评价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状况和成效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效果及其相关的行为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判,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核心内容,其本质在于“价值估计,”[3]。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使大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国家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否达到,教育任务是否完成,教育内容是否科学,教育方法是否合理,教育组织形式是否有效,大学生是否发生了预期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变化等,这些都有一定的客观尺度,都是能够进行评估的内容,而且必须进行评估才能进一步反馈和预测。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途径、考评等诸要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综合优化。实现综合优化的前提是要真正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大学生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要了解这个复杂的系统,就必须在对大学生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和描述,这就需要效果评估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状况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再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还处在一种自然状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需进一步研究。一是没有建立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工作的随意性很大;二是评价方法学生缺乏认同感,常常是局限于老师评价学生;三是量化方式单一,一般就是用考试成绩来量化学生受教育的效果。在平时成绩中,往往只局限于笼统的定性描述,即使作了定量评价,也很少用统计学、数学语言、计算机作为工具,造成科学性不足,不能满足科学管理的要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可行性

第一,日常行为倾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质的直接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仅有质的方面,而且有量的方面。如某学生的价值观是否正确,生活方式是否积极健康,某个班级是先进还是落后,都是思想政治现象质的表现;而人生价值的大小、生活质量的高低和奉献精神的程度都表现了量的差异性。为了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从质和量的方面进行搜集、分析和整理。大学生是社会的存在物,其思想政治素质大量地反映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不同的思想政治状况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为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提供了十分可行的依据。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量的描述是客观存在的。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看,大学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师资、时间、经费投入的多少,取得教育效果的大小等,都有量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人数、年龄、学历、职称、层次等都是基本的量,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实绩则是更重要的量,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可以通过他的政治立场、学习态度、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和课程成绩等若干要素表现出来,并且这些若干要素可以依据一定的客观要求予以量化,从而可以进行量化评估。既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量的存在是客观的,那么完全可以进行量化评估。

第三,现代数学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手段。过去之所以感到思想现象难以量化,是因为在思想现象中,除了有确定性现象外,还存在不确定性现象,如随机性现象与模糊性现象。对于确定性现象可以采用严密而精确的传统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而对于不确定性思想现象,就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方法了。本世纪以来,相继建立起来的数理统计、模糊数学,则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为定量评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技术保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科学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与原则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也就是评估的基本内容,它必须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为依据,同时又受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的制约与影响。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和作为客体的大学生是进行评估的两个基本方面。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环境和活动整体,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效果,因而它们也自然纳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

首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客体则是全体大学生。主客体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由于主体的作用要通过客体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对大学生评估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中心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4]。具体内容包括大学生的考试成绩、思想政治素质、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对重大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遵纪守法的情况以及为共同事业奋斗的精神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整个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对其评估主要包括对他们各种素质和教育效果的评估。具体内容包括师资的配备情况、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和效果。通过评估,一方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另一方面精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其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否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形式和方法始终是重要的要素。就教育过程的具体体现来说,就是要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是否把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和知识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否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是否正确、形式是否适宜、方法是否得当是决定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教育过程评估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政策,是否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教育的方法是否能保证内容的贯彻落实、是否能保证目标的实现、是否讲究艺术性、能否被大学生所接受。

再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大学生的工作,也主要是靠教师来做工作,但无论是教师还是大学生,他们都是高校组成因素,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务实性,对教育环境的评估也是十分必要的。评估的内容包括对家庭环境的评估、对学习环境的评估、对社会大气候的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要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准确评估,充分认识社会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最终回到准确评估思想政治教育上来。在两者关系中,既要看到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又要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对社会环境的反作用。

第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整体的评估。在一般情况下,前面三个方面评估的结论基本可以代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整体状况。但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有时1+1≠2,如果整合好有可能大于2,如果是缺乏整合或者是相互抵消,就可能小于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活动整体的评估,一是可以弥补上述方面不完全而带来的评估不全面的缺陷,又可以反映出上述几方面结合而成的合力所产生的效果。这方面的评估内容包括:教育活动的决策是否正确,总体教育的目标是否达到,取得的成效如何,存在哪些不足等。通过评估既总结了经验,又使以后的教育有所借鉴,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活动进一步提高。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党性、政治性很强的科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与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立足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紧紧围绕党的根本任务这个基本点和中心点来进行。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方向性,关键就是在设计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时要始终贯穿正确的指导思想,无论评价内容还是评价的指标体系,都应以是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标准,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为标准,是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标准,是否有利于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标准。

第二,客观性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应坚持实事求是,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走群众路线,注重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的一手材料,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方面情况,然后以事实为根据,进行认真地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内容和标准要经过认真调查、集体研究、科学论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确定,一经确定就应有相对的稳定性。考评指标形成科学、合理、有序的等级和分数值后,就要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考评工作纳入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不能因照顾某个评估对象,而随意改变评估条件或标准,一定要做到评价标准客观、评价过程客观,否则就会使大学生怀疑甚至对评估产生逆反情绪,从而影响评估正向效果的发挥。客观性原则是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可信性与科学性的关键。

第三,整体优化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整体优化原则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坚持全面性,另一方面要考虑综合性。全面性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不能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全面性原则并不是面面俱到,而要遵循综合性原则,即要求在评估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各个要素中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境四个要素[5],我们在评估时,既要从以上四大方面进行评估,同时又要突出评估四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并以整体整合优化的最终结果作为效果评估的标准,以此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综合作用。

第四,可操作性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程序和方法要简便易行,便于操作,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科学,即各个指标必须是客观的、可测的。可操作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指标时要做到精微分化,具有可比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与指标体系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所谓宏观角度,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及它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具体到某所高校,就是社会上对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程度。所谓微观评估,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某一项具体工作、某一具体过程的评估[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主要是就微观评估的标准,往往是结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来评估,所以常常转化为对大学生个体的评估,如政治考试、思想品德考查、推优入党等。

大学生个体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是具体的、技术性的层次,包括三种形式:第一,绝对标准,就是在大学生的群体之外确定的标准,又叫一般标准。一定社会的规范、准则、要求,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长远目标,都是绝对标准。第二,相对标准,就是在大学生的群体之内,选取一个常模,然后把大学生逐一与常模比较,来判断其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第三,自身标准,就是以大学生某一方面或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表现为标准,与他的其他方面、其他阶段的表现相比,它其实也是相对标准。无论采用以上三种标准中的哪一种,通过比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都可以确定在一个相应的水平位置上,以表示其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标准体现和反映着高校对特定领域、特定实践活动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的认识与理解程度。确定什么作为评估的标准,受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的制约和影响,也体现了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完善化”的追求。制订合理的评估标准,可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得失,对其相关要素、环节和步骤安排、运行合理与否等,做出相应的研判,并以此为契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跃升。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是在评估范围的基础上,依据评估标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行量化评估的设计。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途径是分解评估标准,即通过逐级分解目标来形成指标体系,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最终的物质承担者是人、物(教学效果、科研成果)和环境三个量化指标。相对于评估的标准来说,人和物的指标是微观指标,环境指标是宏观指标。微观指标一般是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工作者使用,如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宏观指标一般是领导部门使用。

微观评估指标,主要是通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行为表现、奖惩情况及工作成绩来设计。主要有四项指标:(1)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抑制了大学生某种消极思想行为的滋长与蔓延;(2)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具体可以分解为四项二级指标:一是考察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力,二是对各种思想与思潮的分析力,三是对是非问题的辨别力,四是对错误观点的抵制力等;(3)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发展;(4)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宏观评估指标,主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指标体系。主要有三项指标:(1)是否有一种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积极性的环境和条件,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完成;(2)是否有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校园氛围,具体可考察大学生是否能坚持发扬良好的社会风尚,抵制和批评不良现象,勇于同歪风邪气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热心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和公益劳动;(3)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人际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微观和宏观评估指标都是其评估标准的具体化,它们既要合目的性,也要合规律性。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体现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是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4.

[2]刘秋圃.高校德育评估科学化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44.

[3]欧祝平,谭益民等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5.213,13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2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与主力军,其身上肩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更承载着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对其切实加强诚信教育在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缺失表现;提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圆满的建设成果。这其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诚实守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与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的,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一群特殊的群体,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缺乏诚信。对此,文章首先论述了诚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当前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几点分析,最后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其加强与提升诚信教育的对策做了详细讨论。

一、诚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不断地传承发扬下去,可以说,诚信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类的处事行为中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诚信教育在当今的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核心组成部分内容。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各国经济互相推动,为此,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诚信代表了更多。诚信是治国之本,更是治国理念。在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其进行诚信教育与培养,让大学生正确树立“三观”,同时也是促使他们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引导他们如何做人、处事。与此同时,培养大学生诚信教育,让他们抵制腐败思想、远离社会不良风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提升他们的理想与信念,从而有更多的诚实守信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成因

1.考试诚信缺失——考试作弊。虽然高校针对大学生考试制定了很多严格的制度,监考老师也很严格,但是避免不了大学生作弊现象。很多时候,作弊发展速度极快由起初的几个人已经蔓延发展到几十人,可以说已形成团伙作弊了。而且他们作弊方式大多数都是使用通讯技术,其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有些学生为了考试能够通过,就在事后给老师送礼、请吃饭等,已达到让老师给自己加分的目的。

2.信贷诚信缺失——恶意托贷款、不交学费。大家都知,国家为了能够让困难学生继续上学读书,可以不用担保人为贫困生向学校提供助学贷款,这一善举使得很多学生有钱也不交学费,恶意拖欠,让学校与银行感到很为难。可以说,助学贷款让很多学生丧失了信贷诚信、也遭到了狠狠的重磅打击,大学生这样做,就是对国家、对学校失去了诚信。

3.学术诚信缺失——论文抄袭花钱找人。一直以来,我们知道有很多学术造假信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打击学生学术造假信息、杜绝抄袭,高校也做出了一些惩罚对策,但是也避免不了还有个别学生在论文写作上,仍然继续抄袭、花钱。多数情况,这些花钱找人学术造假的学生或是为了完成作业,往往是对自己要求不高,对他人要求高。

4.就业诚信缺失—与企业签约之后,不喜欢就无故毁约。面对着大学生就业压力之大,很多学生老早的为自己就业想了出路,只要毕业就可以参加工作,于是就给用人单位送礼,不择手段买到这份工作。但当他们参加工作之后,却远不如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好,于是便毁约。另外,多数情况下,许多大学生在应聘工作的时候,对自己的个人能力以及其他方面,夸大其词,又说自己工作经验丰富无比等等。总之这些都是缺失就业诚信。从以上大学生诚信方面上出现的问题来看,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部分大学生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忽视了言传身教。另外,会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受到了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让他们觉得诚实守信就是吃亏、更行不通。同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中,也是缺少诚信教育。有些时候,有些老师为了评职称,就采用学术造假、抄袭、或是找人等现象严重,这也给学生在诚信上形成了阴影。

三、加强与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策

1.通过大力宣传,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要以学校为阵地,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每个环节当中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认识诚信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生命线”地位。同时注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解决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入手,严格进行管理,并综合利用经济、法律手段。确保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使诚信教育得到加强、改进。

2.打造诚信榜样,起到示范作用。运用诚信典型与楷模开展教育。注意树立诚信楷模,促使大家学有榜样。推崇助学贷款还款模范、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等,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诚信意识。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教育活动。注重利用节日进行教育和实践,增强诚信体会;坚持在重要场所和活动中进行诚信教育,陶冶情操,增强荣誉感与团队精神;占领网络宣传的阵地,强化网上宣传和管理;依托精神文明活动鼓励大学生参加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提高素质;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3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服务社会、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能否就业、就业质量如何则是衡量这一任务完成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这一角度出发,现今大学生的就业首先要求每位面临就业的学生必须是身心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不单单要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要求每位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以及优秀的思想品质以及良好的耐压耐挫能力,其次,需要每位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例如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技巧等。所以,如何培育每位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使每位学生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耐压耐挫的能力,则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根本途径来完成。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精神支柱,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高质量就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2就业指导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针对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在就业指导这一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就业求职的自我认知教育,即正确认清自身的综合素质情况,了解自身性格特点,清楚与自己相匹配的职业期许,明确职业目标。第二,就业形势教育,即目前的整体宏观的就业市场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第三,就业求职价值观教育,即如何正确树立自身就业价值观。第四,就业求职心理健康教育,即就业求职过程中耐压耐挫能力及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第五,就业求职思想技能教育,例如团队合作意识。

3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偏差

3.1缺乏责任感,过于看中自身利益

现今,很多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往往缺乏责任感,这种责任感的缺乏如果从国家社会的角度出发体现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服务,不愿意去艰苦的地方奉献。如果从供求双方的角度出发则表现为缺乏对于用人单位的责任意识,很多毕业生只考虑用人单位能给予自己什么,而不考虑自己能为用人单位贡献什么。责任感的缺乏源于过于看重自身利益,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人关注自身的个人利益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于关注自身利益的得失而导致忽略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那便会产生相反的结果。现如今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去祖国最需要的艰苦地方工作,不愿意牺牲个人利益而为社会创造价值。很多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只考虑薪酬、福利待遇、工作环境,而不去思考自己能为用人单位创造多大价值,不去思考自己与用人单位共同努力是否能达到共赢。责任感的缺乏,再加上对个人利益的过分苛求,使很多毕业生失去了原本有着很好前景的工作机会。

3.2自身“迷失感”严重

大学是一个讲求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的过程中缺乏理想信念,缺乏职业目标,每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等到了毕业就业的时期往往“迷失感”严重,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何种工作,不知自己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工作,甚至不敢离开象牙塔走入社会。这种“迷失感”直接导致了与就业机会失之交臂。这种“迷失感”源于自己职业目标模糊、工作能力定位不准确,根本原因在于大学时期没有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

3.3职业期许与自身综合素质不匹配

目前许多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有着与自身综合素质不匹配的职业期许,导致在就业的过程中眼高手低。很多竞争激烈的岗位或理想的职业目标往往对求职者的自身综合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很多自身能力尚未达到足够高度的毕业生往往因为竞争不成功而产生心理落差,甚至是不理解。而一些与自己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就业机会往往被这些求职的毕业生所忽视,想当然地认为这样的工作不值得自己去追求。很多求职的毕业生想当然的认为“同样的学校相关的专业为什么用人单位选择他而不选择我”,而不去思考自己自身能力是否真正匹配自己的职业期许,在这样一种心理的影响下往往失去求职就业的耐心和信心,一蹶不振,甚至走上极端。

3.4缺乏耐压耐挫能力,出现思想包袱

近些年,随着国内国外经济形势的波动,很多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毕业生数量的年年递增与就业机会、就业岗位的逐年缩减导致了激烈残酷的就业竞争。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13年的699万到2014年的727万,再上升至2015年的749万,“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说法层出不穷。[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求职理想与客观实际发生冲突时,往往由于缺乏必要的耐压耐挫能力和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导致烦躁、焦虑、自卑、抱怨等消极情绪的产生,出现思想包袱,尤其那些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家境、自身能力等原因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毕业生们更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如果长此以往下去,这些消极的情绪往复循环,日积月累,不断地在求职过程中起阻碍作用,不及时引导,很可能产生较严重的消极后果。

4大学生就业求职思想偏差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途径

4.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明确职业理想与信念

在毕业生就业求职过程中,政策宣传、形势分析、求职技巧等内容属于就业求职指导工作的操作范畴,单独依靠这些手段并不能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保证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就业求职思想偏差,保证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有效办法。通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使学生明确职业理想信念,认清职业目标方向,实现社会责任、公共利益与自身价值、利益的统一。在此过程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发扬艰苦奋斗和踏实奉献的无私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自身客观情况和思想动态状况,把理想目标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把对生活的期许和踏实肯干、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相结合,把道德约束和诚信就业相结合,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端正思想态度,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

4.2放低求职姿态,合理设计就业规划

这里所谓的“放低姿态”并不是放低自己的理想信念,也不是放低自己的知识、技能标准,而是指就业求职的毕业生要踏下心来,踏实的努力工作,不要以为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就一定是天之骄子,不要乐观的以为在短时间内便能达到自己的职业期许,而是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考虑用人单位提供的薪酬、福利、工作环境是否满足自己的职业期许的同时,更要合理认识分析自己在岗位上的贡献能力大小,在自身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就业求职规划,以及更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以实现最终的理想信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从大学入学开始便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从性格气质、意志品质、价值观念等方面认识自我,制定相应的成长计划,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适应大学生活,通过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就业观、成才观、就业形势的灌输,才能事半功倍。二、三年级是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形成的集中时期,学生应该围绕既定的规划目标展开行动,通过各类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自身综合素质。

4.3积极引导就业求职,全程监控思想偏差,实现理性的高质量就业

人的行为授之于思想的引导,而思想上偏差的出现往往事先不能预料。毕业生即使有着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即使就业之前的主观客观准备再充分,真正进入就业求职季之后也可能会因为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突如其来的问题而产生思想上的偏差,进而产生心理压力,影响自身理性就业。所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求职的毕业生进行积极引导,全程监控毕业生就业求职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出现问题及时加以思想辅导。例如,对于因为职业期许与自身综合素质不匹配、就业过程中眼高手低而出现问题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通过谈话、榜样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认清大单位和小单位的各自优势,岗位与岗位间的关系,以及单位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合理选择就业岗位,告诉学生不要把关注点仅仅放在薪酬待遇、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上,而是应该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任劳任怨地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未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对于就业求职不积极的同学,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告诫他们走入社会就业工作是人生的必经之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经营自己的生活,脱离社会越久,就更加容易被社会淘汰,天上不会掉馅饼,必须自己勇敢踏出去。此外,还要正确指导就业求职的学生诚信就业,对自己负责对用人单位负责,树立诚实守信的大学生形象,保持健康、积极、理性的就业心态。

4.4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以关心教育学生为己任,注重人文关怀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2]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将坚持以人为本,主动关心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教育求职毕业生,主动承担起亲朋、师长的角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分享就业求职毕业生的苦与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就业求职路上的努力与付出被认可、被关心、被支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具体的就业指导过程中主动给予学生心理关怀,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在正确认识自我和整体就业大环境的基础上提高耐压耐挫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通过调整自己来适应市场变化,克服消极心理情绪,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就业求职毕业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使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共同努力,而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单方面的说教。

作者:王环宇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行政管理 大学生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行政管理的关系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行政管理的区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其主要职能在于充分发挥出教育者的引导作用,采用德育的方法,转变学生学习、生活中产生的错误思想意识,逐渐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有效的调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从事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者,其主要职能在于充分发挥出管理者的管理服务作用,充分利用管理机关的权威性,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采用命令性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的联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校行政管理之间,虽然存在着区别,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首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决学生思想方面的问题,服务的对象是学校内的全体师生。其次,二者的组织机构是相互统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中科学的管理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途径。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行政管理的思想基础,为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明确了方向。由此看来,二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互为补充。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方式来看,主要是通过语言劝解以及思想方面的开导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属于一种“软管理”。高校行政管理需要使用规范化、程序化的“硬管理”的手段,将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落实在实际的工作中去,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行政管理之间的相互补充。

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行政管理结合的因素

1.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行政管理的职能方面,许多人仍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很多人认为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者从事的是教学科研管理工作,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属于一份党组织的工作,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许多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缺乏思想意识,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自身工作关系不大,没有清楚的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对德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从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上来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关要求下,德育是最为重要的,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然而,德育的评价往往需要客观事物来作为参照,因此,在评价学生思想素质高低的方面,始终没有一个定量,这也是德育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长期得不到重视的原因,严重制约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行政管理的结合。

三.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措施

1.从本质与形式上实现结合。从本质上来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管理功能,高校行政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只有在管理中加入思想精神方面的内容,才能使我国高校的教育事业长期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在我国的高校管理中,管理者首先要明确自身从事的是一项服务性项目,一切的管理工作都是为在校师生所服务的,因此,学校必须使用自身的道德标准来实现新兴的管理秩序,这种秩序的构建,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秩序。而高校行政管理也要在管理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一切从情感出发,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

2.坚持二者结合需要注意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经济水平以及文化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高校的管理工作也逐渐趋向科学化,要求高校的行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如此一来,高校的管理者既要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又要按照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规律办事,责任十分重大。所以,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高校行政管理的执行力是否可以完成;在执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时,也必须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规律,促进二者的结合,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四.总结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行政管理看似区别很大。实际上,二者之间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行政管理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解决高校教育中的关键问题,还可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淼.高校行政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5

关键词:性别 思想政治 差异化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越来越重要,各高校都开始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据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分析,以提高教育效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为了更好的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学院对全校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与归纳,初步了解某二级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特点;同时,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针对调查中出现的新的思想政治状况,分别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理想、公共道德和自我认知等方面对不同性别大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剖析,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我们对二级学院学生的进行调查,选取在校大学生1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6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3%。其中大学生的性别抽样分布为:男性占40.0%,女性占60.0%;年级的抽样分布为:大二占49.1%,大三占50.9%;政治面貌的抽样分布为:中共党员占5.8%,共青团员占94.2%;生源地的抽样分布为:来自农村的占73.0%,来自城市的占27.0%;经济来源的抽样分布为:靠父母家长帮助的占62.0%,靠家庭与勤工俭学的占32.0%,靠奖学金的占3.0%,其它的占3.0%,被调查大学生中,有18.3%的学生为学生干部,有82.5%的学生为独生子女。

二、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1、政治思想

政治敏感程度高。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在关注“国内外大事”中男生所占比例为79%,女生为54%;在“校内问题”方面,女生的24%明显超过男生的4%;而在“省内情况”和“家乡情”方面男生和女生的比例相差不大。这说明男生比起女生来更加喜欢关注国家大事,在政治方面更加敏感,而女生则更愿意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政治敏感程度较高。

2、入党

入党动机较为纯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4%的男生和58%的女生是本着“信仰共产主义”和“为社会多做贡献”的目的加入共产党的;24%男生和33%的女生是因为觉得“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而入党的。

3、国家热点问题较为关注

众多大学生已经明确认识到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所以很关心国家大事,对政治形势具有一定的鉴别力。如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成效的调查中,认为“成绩显著”和“较有成绩”的男生占到了45%女生则为65%,认为“成绩一般”和“成绩甚微”的男女生分别为52%和28%,不清楚的男女生比例接近且只占及少数一部分;在三农问题方面,61%的男生和67%的女生认为“成绩显著”和“较有成绩”,占到了大多数,而“不清楚”的人数女生也只占了4%男生则为0。

4、价值取向

从表中可以分析出,男生和女生在价值取向方面关注比较高的是自己的人格是否高尚,分别占38%和43%;在“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方面男生的36%明显高于女生的25%,而对于“是否有自己的事业”来说,女生的27%则高于男生的21%,其它则男女生一样。这说明大学生开始越来越重视个人人格,女生比男生更认为是否有自己的事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体现,而男生则更倾向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这说明男生比女生有更加强裂的社会责任感。

5、社会公德

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公德意识。

统计的值得知,73%的男生和75%的女生会“严肃”或“委婉”的指出他人不讲公德的行为,21%的男女生会选择在“关系到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指出,只有6%的男生和4%的女生“不愿指出”,视而不见。这说明目前我们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公德意识,敢于同不和谐的行为作斗争,虽有一小部分个人主义比较强烈,但前景还是值得乐观。

6、学业

男生和女生更希望在大学四年里学到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相比之下,53%的男生希望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而女生只有23%;相反有57%的女生更希望获得“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高于男生的36%;为了“感受大学气氛”的男女生则分别只有2%和3%,只占极少数;把大学四年当做是“一种人生历练”的女生占17%且高于男生的9%。这说明男生更注重技术的培养而女生则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女生比男生更重视大学生活对自己的历练。

7、恋爱观

多数大学生认为不应该和最好不要谈恋爱。在三个选项中,占比例最高的选项在男女生方面都是大学生“可以谈恋爱”,男生为38%,女生为42%,女生比例高于男生;认为“最好不要谈恋爱”的女生也以37%超过男生的29%;认为’“不应该谈恋爱”的男生则是33%,女生是21%,男生超过女生。

8、就业

大学生择业主要依据能否实现个人价值和考虑经济收入与福利。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男生更倾向于根据“经济收入与福利”来选择自己的职业,占到了48%,女生更倾向于能否实现个人价值来择业,比例为46%;在择业中男女生分别有各自不太在意的方面,男生体现为对“单位所在地”的选择,女生则体现为对“社会声望与地位”的选择,分别只占4%。这说明大学生在考虑经济基础的同时也提升了对人生价值的认识,相比女生,男生则更加在意自己在社会上的声望以及地位,而女生相比男生来言对工作地的选择更加挑剔一些。

9、消费水平

大学生消费水平普遍在300-500元。在男女生中,消费水平在“300元或以下”的男女生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为10%和11%;男女生消费水平基本上集中在“300-500元”,男生的46%略低于54%,“500-800元”这个阶段也相对较多,女生的34%稍高于男生的31%;“800元以”上的男生以13%的比例高于女生1%的比例。

10、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得到大学生的肯定。45%的男生和42%的女生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好”和“较好”;53%的女生和38%的男生认为效果一般17%的男生和5%的女生认为“效果很差”。总体看来,女生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较高,而男生则相对较差,表明男生对一些纯理论的课程并不是很感兴趣,女生则相反。

三、总结

根据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性别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性别的不同,所以导致了男女生在对某些问题的关注上产生差异,侧重点不同;因为性别的差异,使男女生在价值观上也出现了不同,致使个价值取向不同;因为性别不同,男女生在对待一些问题的看法上也存在明显的分歧;因为性别不同,导致男女生性格各异,也是调查发现差异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在今后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因性别而制定适合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z].

[2] 唐景丽,杨晨光. 大学生高度认同主流价值观[n ]. 中国教育报, 2007 - 07 - 25.

[3] 李靖茂,唐建伟,葛畅. 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以广东省大学生为例[j].吉林教育,2008(2)

[4] 段志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j ]. 青年研究, 2004(12)

[5] 高静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从对新疆大学法学院调查谈起[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6

关键词:警示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29-0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大学阶段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任务。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实践中,警示教育作为夯实大学生思想基础和筑牢他们思想道德防线的重要手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先导作用。新形势下,在加强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创新的进程中,探讨建立健全警示教育工作机制,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对大学生开展警示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影响因素和问题

新形势下,大学与社会的联系程度越来越紧密,大学生思想政治活动也越来越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大学生受东西方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现象更加突出;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利益关系和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显著增强;再次,随着新兴传播媒体的充分发展,信息交流形式更多样、信息交流速度更迅速、信息交流影响更广泛。并且,随着高等学校的教育体制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群体的数量急剧扩大,他们的思想状况也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向。

这些新情况的出现,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比如,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不良信息,已经严重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致使在大学生群体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看重现实,轻视理想)、价值取向扭曲(多讲实惠,少讲道德)、社会责任感缺乏(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心理素质欠佳(心理承受能力弱,自我控制能力差)、道德素质部分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

综上分析,众多问题的出现都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警示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各种行为的产生,根本上取决于他们自身的主观思想动因,良好优质思想的形成需要依靠长期不断的思想教育。同时,教育手段有别于法律手段,它不具有强制性,也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是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警示教育,一般是在对已经发生的不良、危害事件进行宣传的基础上,分析其所发生的根源和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并通过选用现实题材使人们感同身受,达到告诫人们引以为戒和汲取教训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利用反面典型案例来提醒人们,告诉人们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使人们看到或听到后,思想和心灵能够受到深刻的触动和震撼。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适时地、不断地开展警示教育,是在实际学生工作中将教育寓于管理的具体运用,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警示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各种不良行为(如考试作弊、打架斗殴、偷盗、网络游戏等)的危害性,推动他们自觉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和抵制各种诱惑。当然,警示教育不仅能从反面提醒大学生避免他们走入误区,而且能从正面引导大学生指引他们积极上进,对大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正确的理想信念、遵纪守法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等在他们的思想中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无形动力,促使他们不断自觉地改造和提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道德情操,提高精神境界,明确“可为、不可为”的行为界限,规范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警示教育活动开展现状

(一)警示教育机制缺乏系统性

1.警示教育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现在,学生工作者“重处罚轻预防”的现象在处理问题学生的实践中大量存在,对警示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既没有把它看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也没有制定警示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和长期规划。实践中,学生工作者往往只顾安排具体的工作,过后不闻不问,结果出现“问题年年讲年年都存在”;学生则往往把警示片当作“绯闻”传,当成“电影”看,看完了就算了事。可见,教育双方的不当观念和行为,最终使警示教育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难以得到深入的开展和推进。

2.警示教育尚未形成常态化

“时紧时松”是当前警示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突出特点,因为高校对警示教育的长期性认识不够,没有把它看成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和常做常新的工作。在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只是单纯地满足于警示教育“有”的状态,并不强调需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不重视时时有、年年新,也不要求全部学生人人都能参与进来。这样,警示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警示教育活动缺少说服力

1.教育对象重视问题学生,缺乏普遍性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般把警示教育对象完全放在问题学生上,导致大多数学生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警示教育是“坏学生”的事,或者是无形之中把自己定位到了警示教育对象的范围以外,或者是参加警示教育也是“跟着感觉走”。其实,虽然从总体说,问题学生人数只占很小一部分,但不良思想和行为在校内和社会上造成的危害,对学风的影响都不可低估,严重干扰了在校其他大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2.教育内容重视反面警示,缺乏正面引导

从警示教育的内涵来看,它是要通过运用反面典型案例来最终达到正面引导的效果,然而,大多数高校在选用反面典型案例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进行反面警示,却忽略了正面的教育引导;在深入剖析时,只是注意分析产生原因的共同性,却忽视挖掘事件发生的特殊性,没有把问题和教训讲透。这些做法带来的结果有别于警示教育的初衷,也不能引起学生的警觉。

3.案例选材重视大案,缺乏针对性

实际工作中学生工作者爱找大案作为教育资料,忽视了警示案件的针对性。一般情况下,大案都是影响大、震动大的恶性事件,所以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容易使受教育的大学生产生“问题离我很远”的错误思想。很多警醒学生在悔过中都曾坦言:他们在学期间也曾经参加过各种警示教育活动,但是当看到警示教育案例中介绍的都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行为时,反而会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心理。可见,警示教育工作如果组织的不恰当,可能会适得其反。

三、建立健全警示教育机制,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一)加强队伍建设,建立警示教育长期机制

1.统一思想,加大重视力度

各级、各类学生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把警示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学生管理工作一同部署。

2.建立警示教育的长期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警示教育长期工作机制,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长期以来实践工作的经验凝练,同时思想观念的形成和确立,也不是在短期内受过三两次教育就能够实现的,良好观念和行为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反复不断的教育。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正确处理好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把警示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完成。

(二)增强警示教育说服力,发挥其最大正能量

1.教育对象坚持针对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警示教育不仅要面向问题学生层面,更要注重大学生群体的普遍性和广泛性,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警示教育,并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等结合起来。警示教育结合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精神风貌更加积极向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和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公民道德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弘扬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2.丰富警示教育内容,增强吸引力

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很强,他们愿意主动了解警示教育的内容,防止自己重蹈覆辙。在理论学习方面,一是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理想信念;二是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和观念,在捍卫法律尊严的同时,也让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

(三)因材施教,探索灵活多样的警示教育形式

1.讲究方法,增强警示教育的专业性

在开展警示教育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组织方式上不够灵活,施教手段上不够形象,保障方法上不够全面等。从警示教育的效果来看,要合理安排、不拘一格,教育的时间和内容,都要以教育的对象、地点和目的来定,不能模式化。从警示教育的质量来看,主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级、各类管理部门,可适时组织汇编典型案例、设计趣味展板、拍摄警示专题片等工作,使警示教育富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发挥特有的预防功能。

2.搭建平台,提高警示教育效果

警示教育要在继承过去好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持续不断地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警示教育的有效平台,不断提高教育效果。目前,各高校进行警示教育的基本形式多为:讲法制课、观看展览、播放影片、集体教育、讨论互动等。今后,应更加关注大学生的需求和要求,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积极参与警示教育活动,实现警示教育的实体化和经常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全新平台,并促进这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3.因材施教,创新警示教育模式

警示教育是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管理的一个过程,他们通过有意识地影响大学生的观念,为使师生之间思想能够达到统一。但是,当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主观独立性强,并不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形成正常有效的互动,提高教育效果。所以,依据不同情况,划分受教育对象群体,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比如对于问题大学生,最好选择听取警醒学生的现身说法,震撼其内心深处、触动其思想基础,从而加强其自我约束。而对于普通大学生,则要通过上法制课、观看影片等形式进行警示教育,使他们在课堂上就能了解不当思想和行为的危害性,有效推动警示教育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建玲,郭琳,岳兰.关于通过警示教育机制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2,(8).

[2]刘勋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反腐警示教育内容探析[J].企业家天地,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