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赏析论文范例6篇

舞蹈赏析论文

舞蹈赏析论文范文1

课题名称:

舞蹈艺术欣赏

—— 一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课程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人类生存方式、文化价值观念 、文学活动以及艺术文化等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

我之所以会选择《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我关注的问题,是因为我觉得,在这个变化多彩的社会中,我们这些正处于毕业阶段的高师音乐系学生应多学习专业以外的多面知识,以不变应这万变的复杂社会。

虽然《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并不成为我们系的一门必修课程,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专业课程。“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对舞蹈中各种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音乐系不同专业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舞蹈艺术欣赏对学习舞蹈专业很有帮助,对舞蹈艺术作品的反复领悟、探究、剖析形式美以及构成美的技法,不仅直接培养了舞蹈艺术欣赏能力,为自己的表演和创作寻找到坐标,而且对舞蹈专业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是开阔眼界,学习并借鉴他人舞蹈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变化万千的舞蹈世界中不仅要通过自身的实践,还要多看、多听、多鉴赏,因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更要成为我们音乐系的一门核心课程。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一、开头

⒈由学习者在《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中的课堂表现引发我对学习者的调查;

⒉学习者的态度是由于《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本身的几大特殊性所导致,分别是:

① 学习者——本系各个专业学生;

② 课程时间的安排——大四的第一个学期;

③ 课程的性质——非必修(选修)的专业课程;

二、⒈ 舞蹈艺术欣赏的概念;

⒉ 分析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⒊ 特别提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舞蹈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⒋ 从感知方面来谈欣赏舞蹈的三个层面 :

①形象感觉 ②体验想像 ③探究领悟

⒌舞蹈艺术欣赏的审美价值;

三、结尾

呼吁全系学生要用更为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为什么《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得到重视?

2. 什么是舞蹈欣赏?

3. 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有没有关系?

4.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专业学习者有没有作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黄平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9月10日——10月30日 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11月1日——11月20日 选题,写开题报告;

3、11月24日——05年3月6日 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3月6日——3月20日 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3月20日——5月10日 修改论文阶段;

6、5月10日——5月15日 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田静主编 《中国舞蹈名作赏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490-1999

[2] 汪流 《艺术特征论》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6

[3] 科林伍德 《艺术原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4] 选自《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文集》中黄小明著《试论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 》

[5] 宗白华 《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6] 贾作光《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7] 于平著 《中外舞蹈思想教程》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4

[8] 王宏建主编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舞蹈赏析论文范文2

关键词:普通高校;舞蹈鉴赏;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12-02

一、对《舞蹈鉴赏》课程问题的提出

《舞蹈鉴赏》课程,以其新颖的课程内容受到广大高等学校学生的欢迎,并对高校大学生知识面的扩展、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了特有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其特有功能,我们对辽宁省5所高等医学院校目前《舞蹈鉴赏》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目的在于找出《舞蹈鉴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推进《舞蹈鉴赏》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

二、普通高校《舞蹈鉴赏》课程存在的问题

1.政策力度执行不够,课程开设不足且随意。在所调查的5所医学院校中,仅有2所学校开设了《舞蹈鉴赏》课,且学时设置最多的是20学时,最少的为6学时。而且,上课时间大多安排在晚间或周末,如果遇到考试或者学校有大型活动,鉴赏课就要另行安排或者干脆废置;另外3所学校虽然拥有舞蹈教师,却选择开设了形体训练、民族舞、拉丁舞等舞蹈实践课程。因而,从课程开设的情况上来看,远没有达到文件中对所谓《舞蹈鉴赏》的艺术要求,同时学校存在着缺少对艺术课程的管理和监督,没有明确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加以规范,更重要的是资金投入不足等现象严重。

2.教学内容繁多杂乱,不能满足医学院校学生内心对舞蹈的憧憬与期待。《舞蹈鉴赏》课程中的内容包括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爵士舞、国标舞、踢踏舞、外国民间舞等,种类庞多,杂乱不清,讲授的内容多为舞蹈的起源、舞蹈的代表人物、舞蹈经典作品的欣赏等。在对学生“课程满意程度”问卷调查中显示,不满意的占29.7%。学生反馈的理由是:其一,认为自己不是学舞蹈专业的,对以史为线的讲解缺乏兴趣;其二,老师授课不要泛泛介绍各个时期的作品,应对经典的作品进行透彻分析和鉴赏;其三,普通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没有任何舞蹈基础,对各种舞蹈的体会不深,鉴赏课中应增加一些舞蹈技术的传授,进而增加对舞蹈的切身体验。

3.教学方法手段简单,未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在对学生的问卷中,94.96%同学赞成课堂教学应采取互动的形式,对互动教学的要求不只是简单地谈一些老师自己的看法,而是要有学生切身的充分参与,让学生深入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全情投入到课程当中。另外,学生希望增加实践部分,希望课上向学生简单介绍各种舞蹈的基本动作特点,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切身体会舞蹈的机会,感受舞蹈的意义。

4.教师对鉴赏课的内涵专研不够。从访谈中得知,舞蹈教师在鉴赏课程中也偏重于舞蹈基本知识技术的讲解,对作品的精神内涵及舞蹈文化的理论阐释较少,而非舞蹈专业的教师对舞蹈的发展、各个时期的舞蹈代表人物讲解较多,这样就会形成学生所认为的讲解不深刻、不透彻现象。教师不顾学生的需求,将自己认为经典的作品给学生播放的现象;不顾课程的系统性,另外,有一些教师,一味满足学生的直观兴趣,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民族舞蹈因学生缺乏兴趣而被删除。

三、医学院校《舞蹈鉴赏》课程存在问题反思性分析

1.缺乏对课程的理解与重视。艺术教育目标需要通过课程得以实现。但目前,部分领导和教师缺乏对舞蹈鉴赏课程的理解与重视,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致使课程内容安排随意,教学效果不明。另外,缺乏与普通高校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和其他课程的渗透和协调,更没有建立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2.学生对舞蹈的理解与需求各异。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自各级城市、乡镇,所受艺术教育的背景、学习经历不同,对舞蹈课程的理解与期待各异,同时舞蹈鉴赏课是选修课,课程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学生对教学、教师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同学抱着了解和观望的态度,另一些同学怀着缓解学习紧张、放松娱乐的目的,还有是为了学分而选课。

3.舞蹈教师的文化内涵欠缺。在现有的舞蹈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学历、职称偏低现象。教学中缺乏对舞蹈文化含义的规律探索和理论的阐释。另外,一些舞蹈教师,相对其他学科的教师文化功底薄弱,又缺乏刻苦学习与专研精神,缺少系统的有关教育、心理、人文等理论知识,所以,面对大学生有些底气不足。

四、普通高校《舞蹈鉴赏》课程的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公共艺术课程的开展是以社会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求为基础的,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突出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舞蹈艺术的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使学生在提高艺术文化素质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同时在情感、道德情操、意志、创造精神、责任心以及促进不同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2.注重课程特色与内涵的设计及各学科的融合。就学校教学整体来看,学科之间应该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每门学科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掌握知识的综合化功能。艺术类课程的教学不仅将文化、历史、审美、艺术批评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知识进行相互渗透,使艺术课程是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的补充,促使学生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事物,发挥艺术的功能。

3.课程模式的创新。由于学生的接受水平和需求参差不齐,教师应改变平铺直叙按章节讲述舞蹈艺术的起源、种类特征等使学生感觉枯燥的教学方法,选择文化价值较高的经典作品,直接从欣赏入手,让学生谈看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致,倾听学生对舞蹈的理解与感受,然后教师再引导与介绍那个时代的特征,进而用作品说明那个时代的精神。总之,课程模式既要创新,又要注重课程的系统与严谨性。

4.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如今网络教学比较普及,舞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有利资源,选择精美的舞蹈视频在微博或网络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舞蹈认知和学习的自觉性,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增加彼此的互动和沟通,增进学生对舞蹈知识的了解,提高欣赏的水平与能力。

参考文献:

[1]资华筠,刘青戈.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姚毓华.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反思[J].舞蹈,2011,(2):52-54.

[3]朱兮.普通高校舞蹈赏析课的几点反思[J].舞蹈,2012,(4):54-56.

舞蹈赏析论文范文3

 

关键词:?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特殊性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针对高校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项新突破。正因为“新”,所以,《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作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不同,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本文试图从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这三方面作为切入口,对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科建设方向进行论述。

一 教学对象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对象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高校文理科大学生,而不是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正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作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为跨世纪的有学识、高智商的大学生,究竟对舞蹈知识掌握多少?当我走进的已不是宽畅明亮的有镜子、把杆的舞蹈教室,而是走进有多媒体设备的阶梯教室;面对的也不是身穿练功服的舞蹈学生,而是端坐在课桌前的文理科大学生时,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无知”,观看舞蹈作品时的“茫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解释什么叫舞蹈吗?”全场鸦雀无声。“你们看过哪些舞蹈?”只有一两声附和《天鹅湖》。“知道什么是‘现代舞’吗?”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七嘴八舌,交头接耳,接着报出一连串的名称“街舞”、“芭啦芭啦舞”、“劲舞”、“霹雳舞”、“韩国组合舞”。“为什么认为是现代舞?”“因为是现代流行的,是现代人跳的舞。”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对舞蹈知识的匮乏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导致不完整教育的结果。如何填补大学生舞蹈知识方面的“缺失”和“空白”,目前在高校开设的《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正是解决大学生舞蹈知识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大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①显而易见,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 授课时间不同,是形成教学环节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主要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仅是一学期,而舞蹈专业的授课时间安排则是四年。正由于授课时间的“短”“少”,因而更加深了这门课程的难度,所以必须在教学环节的诸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1 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必须精炼、浓缩,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在赏析舞蹈作品时,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而是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从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课程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点面结合”。首先应以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重点,因为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舞蹈的精髓。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另一个重点则是现代舞,因为现代舞是当今青年学生最想知道和了解的,但他们对现代舞的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现代舞是一种观点,一种对当代世界中艺术功能的态度。”②“在现代舞者的眼里,美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③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学生忽然会感到与想象中的现代舞差距甚远,甚至会觉得现代舞“晦涩难懂”“莫名奇妙”。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欣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到对人性的关照;进而了解现代舞对传统的叛逆、对程式的解构、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

2 在教学方法的这个环节上,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舞蹈艺术欣赏》课程虽然不是形体训练课,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没有“动”则不成为舞蹈,课堂上应该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地整合。要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舞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古典舞的“小五花”、蒙族舞蹈的“硬腕”、壮族舞蹈的“凤凰掌”等简单的、典型的舞蹈动作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加进自己对动作的感受,把所学的舞蹈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欣赏过程中。

3 在教学手段的这个环节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舞蹈专业传统的“口传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再之,舞蹈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乐给舞蹈以想象,舞蹈给音乐以丰富。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积极调动视听觉,使其在欣赏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谐的魅力,达到一种“悦心畅神”的审美境界。

三 教学目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舞蹈专业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正因为教学目的不同,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滞后,青年学生在艺术上的“营养不良”,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诸如自我个性膨胀、审美取向扭曲、爱情至上、信仰危机等,导致人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青年人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真、善、美的良知,有完美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④欣赏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以及舞蹈之美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其次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对于文理科大学生来说,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而是将舞蹈欣赏作为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在人们的眼里似乎科学与艺术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很精辟地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中国舞蹈教育理论家吕艺生在《舞论》中也说到:“实际上,我们每个跳舞的人,几乎无不天天使用90°、180°、720°等数字概念,天天生活在“一八零”的几何图形中。” 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共同的目标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巧的发展,是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成功所必须的,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受到严肃的关注。”⑥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提高文理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仅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专业特别有帮助。一位外语系的学生写道“对于外语系的同学来说,舞蹈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芭蕾舞等多种经典舞蹈都起源于国外,对我们了解外国文化,促进外国文化的普及,对于开拓视野,以及对外国文明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文科的学生也深有感触地说“文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无数的文学家和艺术有很深的联系。艺术给文学创造带来灵感和动力,文学给艺术主题和思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课程中对各种舞蹈作品的欣赏,使我们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对我们在文学方面的认识也增加了更新的材料。”“我的专业是数学,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数学符号能如音符般跳动,思维能力如舞步般流畅,其实音乐与舞蹈与数学是交融的……”这是一位理科学生的体会。从学生们的心声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今天,舞蹈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的颁布,使《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功能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现。我们相信《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在高校已不再是“点缀门面”“附庸风雅”,它将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并将会建立独立的舞蹈学科体系,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性、创造性的跨世纪人才,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 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肉体的叛逆》刘青弋著 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③《万般风情弄清影》陈洁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④《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⑤《人体律动美育》郑慧慧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⑥《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绪论部分)刘沛译 载《舞蹈》2002年第4期

舞蹈赏析论文范文4

关键词:舞蹈教学;情感;情感表现力

舞蹈是用肢体语言以最直接、最本质、最强烈的方式表达人的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乐记·乐象篇》中说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我国古代乐舞理论有言:“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舞蹈是由人内心生发的,内心所指,然后才表露于外。舞蹈若不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不能拨动其情感的琴弦,就不能使欣赏者产生审美的愉快和喜悦。然而,由于学生身心发育的局限性,以及对舞蹈及音乐知识的缺乏,缺乏对舞蹈形象外在美的表现以及内在美的体验。因此,有必要研究舞蹈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使学生在舞蹈过程中做到形神兼备。以下将探讨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深入分析作品

在舞蹈教学中,每一个舞蹈都是一个作品,这个作品由音乐和舞蹈动作组成。在教学之前,教师要深入分析作品,使学生了解作品传达的信息,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寻找情感共鸣,以舞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首先,要向学生解析音乐作品的全部信息,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能单从音乐形式和结构来分析,而是要把音乐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下来解析。因为每个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都是非常有限的,只有了解舞蹈作品所要反映的人物、风俗、历史和思想内容,才能在情感上形成共鸣。其次,要把音乐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把音乐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舞蹈语汇与音乐的结合,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谐的魅力,达到一种“悦心畅神”的审美境界。这样,内在的素质才能在动作中自然流露,达到形神兼备的境地。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舞蹈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的自我创造与追求,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审美情趣是一个人判断事物真假美丑的水平和标准,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客观审美对象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直觉反映。正确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深入把握作品的艺术真谛,然后用自己的肢体去体现心灵的共鸣,将自然美与艺术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因而,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舞蹈欣赏。优美的舞姿,悠扬的音乐会很好地营造艺术氛围。舞蹈欣赏有两种,一是舞蹈视频欣赏,二是现场舞蹈观看。不管是哪种舞蹈欣赏,老师和学生在观看的时候,都需要摒弃所有不良情绪,抛开功利心情,怀揣一颗单纯的舞蹈心来观看舞蹈,用心感受舞蹈带来的艺术感受。观看过程中,不应有私心,私人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将舞蹈欣赏的作用发挥至极致。舞蹈欣赏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后感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舞蹈审美情趣与情感表现力。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舞蹈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情感表现力的重要内容。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他们学会运用心灵和形体技术去创造意境、表达情感、塑造艺术形象,让他们懂得,舞蹈艺术的表现在于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想要感动观众,必须首先感动自己。利用美妙的音乐创设教学氛围,能够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学曲目《天鹅湖》时,先让学生的情绪融入美妙的音乐旋律,再引导学生伴着音乐旋律的流动进入想象空间,透过明丽的音色产生美妙的遐想,使他们的情感走进那优美的意境之中,由心底油然而呈现出和谐的舞蹈动作,营造“天鹅世界”脱俗的纯美品性。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是流动的音乐感应着她们的心灵,牵引着她们的律动,漫过她们的身躯,呈现出由音乐的浪花堆涌而成的舞蹈动态。如此,借助音乐产生的想象,使舞蹈成为音乐的视图,音乐成为舞蹈的精魂。

四、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对于提升舞蹈情感表现力尤为重要。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流露出真情实感。一方面,通过对民族舞蹈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民族舞蹈是以情感渲泻为主要目标的。在没有文字、没有语言、也没有绘画的远古时期,捕猪后的娱乐,新生命诞生时的喜悦,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拜,对死亡的恐惧等等,我们的祖先都是凭籍自己的发音器官和全身活动来体现。另一方面,通过舞蹈欣赏,也能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冲动,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学生在欣赏舞蹈时切忌冷眼旁观和情感封闭,注意力应当高度集中,主体情感处于一种积极开放的状态,这样才能迅速地与舞蹈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起对舞蹈的情感。

参考文献:

[1]葛忠泽.试论培养舞蹈学生想象力[J].艺术百家,2000(1).

[2]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3]孟慧清,孙立涛.试论形体课舞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7(4).

舞蹈赏析论文范文5

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总的来说,舞蹈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以人们的肢体语言为主要的表现手段,从审美特征来看与舞蹈的审美特征也不同于其它艺术形式,我们通过对一些经典的舞蹈艺术作品进行审美特征分析,掌握其主要的审美特征,对于提高我们对舞蹈的审美和欣赏水平很有帮助,同时,也是提高我们对舞蹈作品的欣赏技巧和自身艺术修养的必要前提。

一、舞蹈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舞蹈作为一门舞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就中国舞蹈的发展来看,自远古时代最原始的舞蹈开始一直到现在,不管历史如何发展,舞蹈艺术始终是一种主要的文化现象,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精髓得到继承,内涵在不断充实和丰富,到了我国明清时期,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开始从戏曲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直接凭借表演者的人体身段表现现实生活、反映人们精神情感的艺术形式。中国当代的舞蹈大多是一些专业性的舞蹈作品,特别是随着中国文化多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舞蹈艺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管是专业性还是观赏性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出现了专业性的舞蹈教育机构。在历经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中国的舞蹈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不断演变,舞蹈艺术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国社会文化领域的繁荣。

二、舞蹈艺术审美特征分析

不管是中国舞蹈,还是西方舞蹈,虽然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在表现形式上不断更替,但是,舞蹈艺术的主要特征始终是舞蹈艺术的灵魂,在舞蹈创作、舞蹈表演和舞蹈欣赏方面始终要以舞蹈艺术的特征为前提。总体上来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蹈具有源于生活而又超脱生活的审美特征

舞蹈这门艺术始终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社会生活始终是舞蹈第一性的客观存在。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的复杂多样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并为舞蹈艺术提供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就是要依据一定的社会现象,发现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真、善、美,在对这些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以后,高度概括地熔炼成优秀的舞蹈作品,以舞蹈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感染人、激励人和启发人。不管什么形式的舞蹈,均具备来源于生活而超脱生活的显著审美特征。例如:《洗衣舞》就是一部来源于生活的典型舞蹈,是通过藏族人民传统的歌舞形式表现军民团结、情同手足的舞蹈,它将藏族的踢踏舞和民歌融合在一起,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小故事的提炼、美化和加工而创作出来的。其情节是:有一群要到河边背水的藏族姑娘,碰巧遇到了一位来河边为战士们洗衣服的战士,他们采用“调虎离山”的策略把那位战士将要洗的衣服骗过来,在欢快、喜悦的歌声中他们帮助这名战士将要洗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当这名战士转身回来以后,发现了这一情景,感觉姑娘们帮他洗了衣服,因此,也急中生智帮姑娘们跳水,整个舞蹈在担着水桶在前面跑,藏族姑娘拿着洗好的衣服在后面追这种生动、活泼的状况下圆满结束。《洗衣舞》这段舞蹈取材于具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但是却寓意深远、感人至深。因为其取材比较新颖,结构非常简洁,立意比较深远,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典型的艺术特色同在,因此,这一舞蹈自创作至今20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舞蹈具有拙叙事而善抒情的审美特征

《毛诗序》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人在非常激动,内心情感用语言以致唱歌都难以充分表达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抒发。舞蹈表达感情的特点是形神结合,以体动表达感情,给人以生动的直观形象。由此可见抒发感情最佳的方式莫过于舞蹈。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既没有像影视作品那样的台词,也没有配套的语言来直接叙事,在通常情况下就是配备音乐和场景来烘托气氛,配合舞者的表演。在舞蹈的艺术形式方面,通常采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通过无声的、优美的肢体动作表述故事情节、抒发各种感情。观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过程中,通过对表演者的舞姿和舞蹈旋律的感悟,充分发挥想象力,了解故事情节,体味舞蹈中所蕴含的强烈感情。我们一提起来芭蕾舞,就会想到芭蕾舞中的典型代表作———《天鹅湖》。在这部舞蹈作品当中,有一段所表达的故事情节是:王子与天鹅初次相遇时的舞蹈,是一大段古典双人芭蕾舞,这一段舞蹈就是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巧妙、细腻地表达了奥杰塔从一开始恐惧、提防的心理转变为放心、信赖的心理,进而萌发了爱情的感情变化过程。这里没有语言的描述,没有一句台词,但是,把主人公的情感表达的非常到位。

(三)舞蹈具有虚拟象征为主的审美特征

舞蹈是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高度概括,但并不是直观的纪事,因此虚拟象征就成为这种艺术的主要表演手法,这也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是通过舞蹈者的人体动作、姿态来代替言谈话语反映故事情节、表达思想情感的,因此,在不了解舞蹈审美特征,或者初接触舞蹈的人往往会有“看不懂”的感觉。在舞蹈剧中,通常是用情感统率动作和舞姿,用简洁明了、屈指可数的直观纪事来辅助舞情的发展过程的。如我国著名的舞蹈家王霞所表演的《金山战鼓》,从整体来看,这也是一部用来抒感的舞蹈,但是其中也有一小部分纪事的舞蹈:当表演者站在鼓上向远处了望敌阵情况的时候不慎中箭,表演者用手紧紧捂着伤口,慢慢开始在鼓面上做后桥动作,使自己的身体成为一个拱形,最后,用手撑在鼓的边缘从鼓上翻滚下来。在这段以抒情为主的舞蹈中设计这样一段纪事的舞蹈,就是要以直观纪事表现舞剧中梁红玉这个人物在受伤以后疼痛万分的情况下,把这个细节放大以便更好地刻画这个人物的形象。进而达到以虚拟象征为主、直观纪事为辅,二者巧妙结合的目的。

三、舞蹈艺术欣赏分析

基于以上对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我们知道舞蹈艺术并不是像电影一样,谁都可以看懂的,谁都能够欣赏得了的,特别是舞蹈艺术具有采用虚拟象征手法表现复杂故事情节、抒发丰富思想情感的特征,为欣赏者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因此,要想很好地欣赏舞蹈,领会舞蹈的深刻内涵,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感悟能力,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舞蹈欣赏层次。

(一)欣赏者舞蹈艺术修养分析

并不是只有演员才需要艺术修养,对于欣赏舞蹈的人来说,也需要有一定的舞蹈艺术修养,因为,我们在观赏舞蹈的时候,会产生富含主观特点的思维活动,如果在没有一点艺术修养的情况下,所谓的舞蹈欣赏就是在感受氛围,就是在打热闹。我们在欣赏舞蹈的时候,本身就应该掌握一定的舞蹈专业知识,特别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比如:舞蹈的艺术特征、表现手法以及其它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只有在掌握了舞蹈剧中常用的虚拟、抒情、夸张等手法,才能将舞蹈剧中的“形、神、劲、律”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然后,经过自己的抽象思维和大胆想象,才能真正从舞蹈艺术中欣赏到舞蹈艺术的精髓,体会到舞蹈艺术给我们带了的美的享受。

(二)欣赏者对舞蹈艺术的感悟能力分析

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除了能够让人们在欣赏的时候获得赏心悦目的直观感官体验外,还要让人们在观看的时候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能够感悟到舞蹈所要表达的主题与内涵,如果欣赏者不具备一定的感悟能力,就很难真正感悟到舞蹈的艺术魅力。如欣赏舞蹈《黄土黄》这一舞蹈剧的时候,不仅要欣赏表面上的灯光效果、服装艺术、肢体语言、音乐旋律等,还要能够围绕“对祖国母亲的深爱”这个主题进行深层次的思维活动,领悟到“无论世事怎样变迁,不变的是对黄土地的眷恋”这样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当演员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扒黄土、捧黄土、看黄土、亲黄土的时候,能够领会到这些肢体语言的背后所蕴含的“永无宁日的黄河水,生生不息的黄土娃”这样的精神实质。

(三)舞蹈欣赏层次分析

我们对于舞蹈艺术的欣赏是有一定层次的,不同的人层次不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也可能具备不同层次的舞蹈欣赏水平。欣赏者的欣赏层次从低到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直观欣赏层次。处于这一层次的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观察演员的表现力、表演技巧、演员的形体和服装等一些表层的感官体验上面。二是看懂情节、体会情感阶段。处于这个层次的欣赏者可以通过观察表演者的肢体动作,了解到舞蹈剧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过程,但是,还不能够深刻领会舞蹈的主题和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三是感悟舞蹈层次。处于这个层次的欣赏者可以让自己的情思随着舞情层层展开、步步深入,能够通过观看舞蹈剧,正确整合接收到的各种信息,从舞蹈表演者美的动作、美的姿态以及美的线条中领会深层次的思想实质,让舞蹈的精神内涵在直观的、表层的感官享受层面上得到升华,真正体会到舞蹈给我们的身心带来的美的享受。因此,我们在欣赏舞蹈的时候,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随着自己欣赏水平的提高,逐步体会到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

舞蹈赏析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大学生有丰富的知识,更需要他们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舞蹈教育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人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智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文化的同时,通过一些措施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素质教育重视人才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发展,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而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对培养高等院校综合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能起重要作用,它能真正开启人的身体和灵魂,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舞蹈艺术是以人体为媒介、用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象、直观的艺术形式。而舞蹈是一种人体美的无声语言,通过美的动作、美的姿态、美的造型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能使人在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使人们在美的熏陶中感情得到提升。同时,在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过程中,人们可以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舞蹈在使学生在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美的概念、美的标准,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且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之拥有矫健的形体、高尚的心灵、非凡的气质。舞蹈艺术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等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通过舞蹈教育所带来的身体律动教育、美学教育、表演意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情感和灵魂,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审美修养以及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此外,由于人们在学习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需要身、心、脑全方位的配合,如肢体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对艺术形象的反映,对空间意识适应等外化现象,使肢体动作语言化、情感化,人脑在这种运动中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对于大学生来说,当他们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渗透时,可以深入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二、如何使舞蹈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1.转变教学观念 

如今,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大多普通高校没有开设针对普通大学生的舞蹈教育。因此,必须首先转变教师与学生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在校大学生通过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和审美鉴赏能力,扩大知识面,深化人文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本专业课较重,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对他们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其艺术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其人文修养和对文化的思考能力,让大学各个系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中外不同舞蹈作品,了解不同舞蹈形态特征,了解不同民族舞蹈形式的生态环境,进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能力。 

2.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舞蹈课程的设置应以科学性、生动性、趣味性相结合为方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目的,并尽量做到边教、边学、边实践。舞蹈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教法,比如利用电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电视教材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可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随意做几拍动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动觉,乃至全身心的投入。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舞蹈意识来加以美化,分析动作节奏的几种可行性,进行常规动作与反常规动作的体验,打破一般的思维定势,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型。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舞蹈比赛、舞蹈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多地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其知识结构,如:“怎样欣赏舞蹈”“民间舞蹈发展历史”等。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发创办舞蹈社团,由他们自身去推广舞蹈,自己组织进行舞蹈成品或舞蹈片段的排演,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或组织到社区表演,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舞蹈的作用和意义。这些活动既能推动校园文化的开展,又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3.开设舞蹈鉴赏课 

对于非专业性的大学生而言,教师设置的舞蹈课应偏重于赏析,即欣赏大量的舞蹈艺术作品,在学生欣赏与老师讲解的情况下对舞蹈艺术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对中外舞蹈作品的欣赏和讲解,使学生在舞蹈的动作和情感中,产生一种“内模仿”,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情绪的带动下去尝试舞蹈带来的身心愉悦,让学生体会到舞蹈艺术的特殊表达方式,舞蹈真实、率真及油然而生的情感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使学生产生共鸣和心灵的颤动。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结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大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使舞蹈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 

4.重视形体训练 

气质是指一个人表现在心理活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受个体生物组织制约,具有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气质是可以经过教育而加以塑造的。在进行舞蹈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形体塑造训练,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驼背、佝胸等),塑造学生昂首挺胸、充满自信、朝气挺拔的健康形象,通过舞蹈使学生的身形更加挺拔,身体的各个部分更加协调地发展。 

 

结语 

 

舞蹈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集体能、艺能、智能、气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高等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知识教育、智力教育和创造力教育,它更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因此,普通高等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艺术教育,使舞蹈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其应有的认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资料: 

[1]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3]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代舞蹈发展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