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知识范例6篇

幼儿园管理知识

幼儿园管理知识范文1

1.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成人几乎包办和承担了幼儿的安全问题,忽视了从根本上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及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所谓“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幼儿的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地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幼儿主动获得安全自护意识。只有对幼儿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地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2.安全教育具有现实性。缺乏安全知识、缺少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的一个弱点。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必要的安全机制,会让幼儿受益终身。

3.安全教育具有紧迫性。幼儿在活动中会经常表现出好奇、爱探索、好冲动、身体动作不协调等特点,控制能力差,且缺少生活经验,判断力差。因此,有许多幼儿安全意识薄弱,缺少防范知识,易发生安全事故。这些现状时刻提示着我们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的紧迫性,这是幼儿园建设与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二、幼儿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安全教育管理中,不论是安全管理还是幼儿安全教育主要集中于班级教师的主题教育活动及日常行为规范中。这种模式使得幼儿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先见性及安全教育体系。

2.幼儿园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总是趋向于经验教育或当下教育,没有形成以幼儿园为特殊教育主体的幼儿园安全管理实施模式与方案。

3.家园共育工作缺乏沟通,导致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不同步,没有形成安全教育合力。同时,幼儿园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缺乏系统的科学评价体系,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教育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存在何种问题,并没有在幼儿园工作中具体体现出来。

三、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实行垂直管理办法

1.每月由主管园长主持召开院安全工作会;2.每月底各部门上报安全自查表及相关小结;3.每月月底上报班级安全自查表;4.每周进行班级设施安全维修。

(二)设立各项安全工作预案

1.幼儿园防范暴力事件应急预案;2.幼儿园防震减灾演练应急预案;3.幼儿园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4.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加强幼儿一日生活安全管理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日生活常规的习惯养成也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为确保幼儿安全,应该在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管理上狠下功夫,先后制定多项规定与制度:针对3~6岁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接触到的相关安全内容进行筛选,形成幼儿安全教育发展目标体系,通过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及日常教育等多种形式,逐步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1.全体教职工通过集中培训、个人学习、网络学习、读书学习以及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活动,丰富自身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时刻关注幼儿安全。

2.通过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专题活动、宣传讲座等形式为幼儿及家长介绍“安全”、“自救”等知识,提高家长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管理知识范文2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州 510631)

[摘 要] 对广东省13所乡镇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观念的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幼儿园园长的课程管理观念具有以下特征:“平面”的课程管理范畴意识;集权于“我”的课程管理组织意识;重文化传递的课程管理型态意识;“贫瘠”的课程管理策略意识。农村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观念应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发挥地方课程管理部门职能,共建农村幼儿园“伙伴式”课程管理共同体;重寻“为人”之课程管理型态。

[

关键词 ] 课程管理;管理观念;农村幼儿园

一、问题提出

课程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幼儿园能否通过课程的实施、评价有效地实现其培养目标,主要取决于其课程管理的质量水平。课程管理是“课程当事者基于课程发展之需求,对于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实施、评鉴、改革等过程建立管理机制并协调安置相关要素,借以凝聚方向,实现理想的历程。”目前在幼儿园课程管理研究上表现出两种倾向:学前教育领域的学者关注国家一地方一幼儿园三级管理体制的整体问题研究;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侧重幼儿园自身在课程方案开发、教材选择、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中的管理活动。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文化观念、法律制度可以塑造社会事实,对社会的所有成员产生影响,因此幼儿园园长所持有的课程管理观念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管理行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中最大差异抽样的策略,即被抽样本所产生的研究结果将最大限度地覆盖研究现象中各种不同情况,考虑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域文化差异、园所不同体制,本研究选择S区、J县、L县、H县所辖13所乡镇幼儿园园长为研究对象。这些幼儿园涵盖了公办园、民办园、集体办园、小学附设园等性质,目的在于了解不同办园体制的农村幼儿园园长对于课程管理的理解具体有何种同质表现或差异。研究者分别对13位园长进行了结构式访谈,同时对幼儿园课程管理现行相关制度文本(管理制度、教师教案、反思等)以及幼儿作品、作业进行分析,观察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并与教师作非正式交谈,以此互证园长在访谈中所表达的观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课程管理的内容:“课”

农村幼儿园园长认为课程管理是对“课”即教学活动的管理,听课、评课是管理的主要方法,其目的在于规范教学。“如果可以的话每天都会去听课,组织大家来听课、评课、探讨,让老师共同学习。”( F-Z-Pl)在园长们看来,严格按照计划、教材、作息时间实施课程是规范教学的标尺。“我们有个作息时间表,我们都要按照这个时间表来走,我们都按照教材来上课,按照计划走。”( F-L-Pl)

以教学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管理秉持着这样一种基本假设:只有对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成功地将规定的课程付诸实施。这种课程管理观念受结果驱动的方式影响,割裂了教学与课程的关系,弱化了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同时折射了这样一种课程管理文化:将教师作为幼儿园运行的动力,关注的焦点是教师的教学而非幼儿的学习。

(二)课程管理角色关系:“我”与“他们”

当问及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工作都有哪些人参与时,大部分园长回答“都是我在做”,同时园长们对自己课程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体现了一种任务特点,如有园长说:“你要去了解老师这些课程,他们上课上得怎么样,然后小孩子他们接受程度怎么样,要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就是日常要去监督、跟踪。”( F-Y-P2)还有园长认为“起到一个约束作用,就是约束他不要超范围啊,就是不能让他想怎样就怎样。”( F-G-P2)

“监督”“约束”意味着园长会直接介入教师的工作,主要发挥指导教师执行任务目标以及控制课程实施方向的作用。在园长眼中,教师应是既定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和实施者,教师应当依附于完全规定好的课程,只须遵循不需要改变。如有园长说:“教师的职责就是制订和执行教育计划,完成教育任务,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工作,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监督”。( W-N-P53)“参加”“汇报”“接受”圈定了教师“受众”的定位,正如一位园长明确指出:“每个学期一开学就安排这个学期的工作嘛,安排下去之后,老师们就会按照我的安排,把计划啊什么的交给我们。平时的话我就会看下他们有没有按照我的计划做,然后我就会让他们提下意见,就是哪里你觉得这样子会好一点,都有叫老师反馈一下。”( F-G-P2)

社会认同理论与自我类别化理论揭示了个体从独立个体到群体成员的过程,其实质是“去个性化”,实现对群体的归属和成员身份的定位。印幼儿园情境激活了园长的身份意识,“我”即园长,“他们”即教师,由此划分了两个不同群体类别,即园长和教师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群体,彼此是一种“他群”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教师是“外人”,可见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园长与教师是控制与执行的等级关系。

(三)课程组织模式的管理:以内容和目标为核心

目前农村幼儿园课程一般都是以内容为核心的课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比较被动,知识的积累速度较快,通过解释展示正确的理解力,持续依靠教师或资源进行学习,实施程序简单的评价。

1.“以教材为纲”选择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的选择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确定哪些种类的经验可能达成既定的教育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构建将会在学生内部引发或产生所期望的那些学习经验的情境的问题。课程目标与学习经验的选择具有关联性和互动性,前者决定了后者的方向,而学习经验又影响着课程目标。受访对象普遍认为课程目标就是教材上的目标,如有园长说:“我们3岁、4岁、5岁(即小中大班)都把课程的总目标作为分阶段目标的依据,这个总目标指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那个教材上面的目标。”( F-X-P5)

一方面所有幼儿园选择的都是县、区教育局指定或推荐的教材,并根据本园情况选择一些早期阅读、英语等活动作为“特色”,在教材选择上缺乏自主权。另一方面,幼儿园对学习经验的选择又过分依赖教材,如有园长坦言:“大部分主要都是参考教材。为小朋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选择的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这一套教材,另外还有安全课程和礼仪课程。”( F-Z-P5)课程文本给教师和幼儿提供了一个对话的平台,但不应当成为幼儿惟一的学习经验来源。当把课程目标等同于教材目标时,编写逻辑严密的知识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自然就会忽略儿童经验自身内在的联系。

2.以教师为中心实施课程。

当谈到幼儿园课程实施遇到的问题时,园长们都将焦点对准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师资流动性,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园长对课程实施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的“教”而非幼儿的“学”,从幼儿园采取的课程内容补充措施也可窥见一二。在教材使用中如果发现了课程内容适切性的问题,园长会“叫年级组长或教师自己去找来补充,如现在使用的教材涵盖了语文、数学、健康还有社会领域,但音乐方面比较少,我就会让老师们自己找一点补充上去。”( F-G-P8)可见,幼儿园在课程编制及课程内容的修整上考虑到了领域的全面性,但并未关注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很少倾听、了解幼儿的感受和意见。如有园长谈到:“H老师让孩子在本子上练习写数字9,一个小男孩在本子上画圈圈,圈圈里面画着,还用的是加法的格式。我说:‘你画了好多轮胎啊!’他低头嗯了一声:‘我不喜欢写字。”’( G-TL-P15)还有园长讲到:“我们都主张老师提问小孩子答,小孩子不是有很多答案嘛,然后老师就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小朋友,我们都是这样的。”(F-G-P4)显然,幼儿成了学习的客体,教师牢牢控制了课程实施的“前台”。

诚然,教师对课程实施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但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展开自身生活,伸展个性。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模式,高度关注教师的知识结构,强调教师在教学情景中对学习者行为的“控制”,建立和发展的是一个以规定知识和技能为重的组织机构文化,由此创建的是一个已经预先确定课程结构的教育框架体系,必不利于儿童个性和谐健康发展。

(四)课程管理策略:着眼于教学效果和学业成就

课程管理策略就是为了达成课程目标,将课程相关政策与行动加以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措施,丰富的课程管理策略可以成为推进幼儿园效能的机制,但教学和效果仍然是农村幼儿园园长们课程管理策略中的“主旋律”。

1.以“绩效”为重的课程评价。

园长们普遍认同课程就是与知识、技能有关的“课”,课程实施必须依赖已有教材,因此他们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就是评教学和常规。其中,听课是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多以园长和行政人员为主,也有教师群体参与的相互评价,关注的是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教学常规、“是否遵守了幼儿一日生活作息时间”( F-C-P9),同时还要求教师自己对教学进行反思。不过园长们也承认,一般来说“公开课、示范课、教研课的时候说得多一点,平时让老师自己去反思,老师只是应付地写几句。”( F-M-P8)

另一方面,园长们均认为对幼儿的评价,就是从幼儿对学习内容的接受程度、能力的发展,即学业成就方面来考量。如有园长提到:“w老师向我推荐一本拼音本,说是写得很漂亮,都是孩子写的算式1+1=2,上面用红笔批改了100分,还加了2个‘优,,我觉得这样就很好。”(G-JH-PIO)除了S区M园长、C园长谈到开展每月或期中一次阶段性评价,其余幼儿园都是学期结束时通过抽查、测试或者考试的方式来考察幼儿的发展情况,“还有就是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看到日常生活、课程教学,各个环节都开放、透明,家长完全能看得到效果。”( F-C-P9)这种对结果、效益的追逐,使得幼儿园必然会“将课程目标建立在可测量的表现目标之上,要求学生确实达到预期的表现水准,再以明确的标准加以考验,这样的课程管理由此是建立在‘绩效评量,系统之上的。”

2.以公开课为主要形式的园本教研与培训。

如有园长谈到:“一个星期下来,我们会根据哪些老师的课上得不太好,存在什么问题,找他们简单地谈谈想法,下次予以改进。”(F-Y-P6)还有园长谈到:“我们一般会通过每学期的公开课、教研活动或者园领导去上一两节示范课,进行园本培训。”( F-M-P7)可见,以讨论怎么上课为目的的教研活动,也承担了本园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任务。园长有迫切的对教师进行课程专业知识培训的意识,但是由于农村幼儿园园长本身在专业知能上的欠缺,使得他们在教研与培训上举步维艰。

单薄的园内教研活动显然不能满足农村幼儿园师资培训的需求,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关于课程领域的专业培训又乏善可陈,园长们普遍对专家的帮助、到发达地区幼儿园参观学习的机会、针对不同类型教师进行不同专业领域培训有着强烈的诉求。

四、农村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观念特征分析

(一)“平面”的课程管理范畴意识

任何一个从事课程管理工作的人必先要问:我们正在管理什么?西方哲学传统对于管理的观点,重视隐含于宇宙内在与生态之间平衡的律动美感,认为应追求全体经验与全体存在的圆融,将管理扩充为人与万物整体创造的历程。课程管理的对象是“课程”,而课程是一个过程概念,是环境与课程要素输入和输出不断交互作用的演化历程,包括人、物、课程三因素,而不仅仅是“课”,这三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制约着课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因而园长们对课程内涵的觉知与课程管理范畴的理解必然密切相关。

在农村幼儿园园长看来,课程“主要是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学到身心发展的知识,主要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F-Z-Pl)让幼儿“自己去探索里边的一些知识,发展他们的技能,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F-T-Pl)以及五大领域的内容和活动。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更倾向于内容的传输,课程更集中于教学内容,没有考虑课程结构上的多重性及概念上的丰富性,如对幼儿产生教育意义的事件、幼儿经验、环境、人际互动关系、制度等,从而更多地彰显了工具理性主义的特点,幼儿的任务就是尽力有效地学习幼儿园提供给他们的内容。

在这样一种课程观的指引下,园长们进行课程管理,管的就是“课”,“听课”“评课”就是主要的管理手段,以此监督教师严格按照计划、教材、幼儿一日生活作息时间来实施课程。这种课程管理观念基于一种以教学为中心的基本假设,导致将课程管理的重点放在教学行为管理上,通过对教学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教学秩序与教学效率。这无疑窄化了课程管理范畴,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支持以及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等课程结构的不同面向,没有注意到课程的动态发展。

(二)集权于“我”的课程管理组织意识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农村幼儿园实行的依然是强调理性和合法性权威的“科层组织结构”,其顶层是园长,向下延伸依次是副园长或园长助理、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教师。农村幼儿园园长认为课程管理者就是“我”,课程管理权力应当握在等级制结构的顶端——园长手中,推动课程管理的是以园长为核心的行政人员,实际运作中的课程管理组织由此更倾向于传统的行政取向管理。如课程计划由园长统一安排或者一人包办制定。在这样的课程选择中,经过“我”的赋权,处于等级制结构中部的年级级长或处于底层的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课程实施凭借以园长为主、行政人员为辅的检查和巡视进行监督和规范,依靠抽查幼儿、对幼儿进行测试来检测幼儿学习成效,同时通过听课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在园长们看来,管理者是“监督者”“约束者”“规范者”,以此约束教师,使他们“不能想怎样就怎样”。

虽然幼儿园没有制定与课程管理直接相关的制度,但是在组织的实际运作中有着“心知肚明”的规范:为了保证幼儿园的教学有章可循,幼儿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都必须遵循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按照作息时间走”是园长对教师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幼儿园规章制度里制定的教师工作职责也是“执行计划”“参加学习”“汇报工作”“接受检查”,教师很少在课程管理工:作中承担责任。这种按照岗位职能进行的分工,是为了保证幼儿园的组织秩序,并获得较好的工作效果,而这种行政倾向的组织意识由此自然会把其他课程当事者——教师、家长、幼儿排除在课程管理权责之外。

(三)重文化传递的课程管理型态意识

巴特瑞依据不同教育哲学衍生出四种管理型态:文化传递型态、儿童中心型态、社会重建型态、经济效益型态。文化传递型态的管理者基于文化传衍之使命,重视知识的传递,主张建立可依循的目标为引导,采取层级制的管理型态,教师负责传授知识,学生负责接收学习,由高层领导者负责管理。本研究中,园长们普遍认为课程是知识、技能、能力、生活习惯、领域内容等,这些都是前人所创造、既定社会文化中的内容,属于一种面向过去的前喻文化。教师实施课程的情况也反映了这种意识,如右园长提到:“孩子一遍一遍地跟着Y老师读儿歌,当孩子不跟读时,老师大声说:‘我叫你们跟着老师读!’Y老师问:‘天空是什么颜色的?’一个孩子回答‘白色的’,Y老师提示‘是白色的吗?’另一孩子马上回答‘蓝色的’。Y老师:‘对了,天空是蓝色的。’”( G-NT-PI)教材上的内容才是标准答案,幼儿只需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即可。园长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多考虑使用者即教师的需求,如有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具。园长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幼儿学习内容的接受程度”( F-Z-P9)为标准,有的甚至通过期末考试对幼儿进行测评。教师在教学之后对效果的分析,也多是“内容较实用,幼儿很容易掌握”等( W-H-Z),幼儿“掌握”得好坏代表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反映了教师所秉持的信念:只要幼儿能说、能做教材上的内容就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教师会倾向于使用模仿、记忆等办法进行传授,以让幼儿有效记住教材上的内容。仿佛是多米诺骨牌,园长带着对前人文化进行全方位复制之价值取向进行指引,教师成为传递知识的工匠,而课程本应观照的主体——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被置于口号化的地位,无法真正落实。

(四)“贫瘠”的课程管理策略意识

农村幼儿园园长们所采用的课程管理策略可以概括为:针对教学活动的教研活动;不定期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培训;以教学为指向的课程评价。在课程管理策略的采用上只考虑了教学这一向度,这也与园长“平面”的课程管理范畴意识相互印证。可见,园长对课程管理策略内容的理解也是相当“贫瘠”的。

1.窄化的课程评价观念。

以教学效果和学业成就为规准的课程评价观念,与传统的课程评鉴一向依据心理学或科技理性,课程评价偏重学习成果的评量,以达到效果、效率和控制的目的不谋而合,无疑窄化了课程评价的应有之义。幼儿园层面的课程评价应当在全面分析影响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因素基础上,旨在促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达成,了解课程运作与实施的相关问题,收集行政人员与教师对课程管理的意见,凝聚教职员工对课程的认同与共同发展的愿景,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对教学与学习结果的测量。

2.模糊的专业发展观念。

园长们经常谈到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是农村幼儿园主要的教研形式,也是主要的园本培训方式,目的是为了让年轻教师知道教学的基本要领,对年长教师而言则是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如果旨在促进教学技能的进步,而不重在课程专业知能的更新,就容易把教师变成传输知识的工具。

五、改善建议

(一)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

从伯通、米狄伍德和波拉曲夫德( Burton,Middlewood,Blatchford)架构的学校课程立体式管理模式(见图1)可以看到,课程本身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体,因而“立体”的课程管理应将愿景、策略、结构作为三个重点,兼顾学习的课程、教导的课程、支持的课程,并在此过程中组织好与协调好人、物与课程的关系,使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

在“立体”课程管理观的指引下,围绕课程目标采取行动、进行资源分配的课程管理策略也会相应“丰满”起来,如应将幼儿园课程发展愿景、幼儿园课程条件分析、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健全发展、整合课程资源、举办课程设计竞赛、出版幼儿园课程专刊、推进教师课程专业知能的发展、形塑教师即课程研究者理念、鼓励教师进行课程行动研究、革新幼儿园本位课程等策略整合成为一个整体,以增进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效能。

(二)建立“伙伴式”课程管理共同体

“伙伴式”课程管理共同体涵盖了两个层面的“结伴互助“:首先,地方课程管理部门应当为农村幼儿园的共同发展构建一个地方性互助学习型组织,促进农村幼儿园之间、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之间集体学习和学习集群的建立。如利用网络平台达成园际合作,引导园长、教师共同探讨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课程评价的开展以及共享各种课程专业讯息,还可以乡镇为单位或城市园与农村园结对,共同开展课题的申报与研究等。另一方面,实际上教师在参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过程中会推动其专业的有效发展,教师不应是“他们”而是同样承担着课程管理职责的“我们”。地方课程管理部门开展的教研活动不能仅仅关注教师的专业领域知识与技能,还应注重教师在课程编制、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知能增长,同时倾听园长和教师的诉求,有的放矢地开展以课程领域专业知能为核心的园长和教师培训,通过自主的专业发展深化其对课程的理解。

其次,幼儿园层面“伙伴式”课程管理共同体还包括课程专业工作者、家长、幼儿及农村的整个社会群体,课程管理不应是园长的专属权利,而是“众人之事”,通过管理伙伴的共同努力,有助于幼儿园在充分了解课程情境条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和挖掘现有资源,同时增进社会大众对课程的了解与认同,推进农村幼儿园课程管理工作。

幼儿园管理知识范文3

幼儿教育 幼儿园 小学化倾向 对策

一、前言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具体是指幼儿园在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小学教育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管理方法、评估方式以及教学规范等应用在其中,使小学教育的内容在幼儿教育中趋于常规化、状态化、普遍化的教育现象。人在每个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是不同的,与之相应的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也应是不同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趋势,不仅不利于幼儿基础知识的培养,还会影响到幼儿的未来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

1.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长度上。

(1)从教育内容来看,现阶段幼儿园普遍追求教学知识的难度及数量,忽视幼儿的接受能力。幼儿的思维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主要以表象为主,对于难度较高的知识是缺乏相应的理解能力的,在此阶段的教学内容应具有明显的启蒙性。然而,很多幼儿园忽略幼儿的发展特点,将小学教育的内容提前渗透在幼儿教学内容中,如要求幼儿园的小朋友能掌握韵母、声母等。

(2)从教学方法来看,很多幼儿园普遍取消游戏教学,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游戏是其能接受知识的最佳途径。因此,幼儿阶段生活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游戏,而学习只是游戏过程中副产品。很多幼儿园本末倒置,用课堂教学取代游戏教学,提前将小学知识灌输给幼儿,如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幼儿书写汉字。

(3)从课程长度来看,很多幼儿园教学课程过长,幼儿时期特长教学开发过度。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办学规模大、教学条件好的幼儿园往往是通过开办特长班等来达到扩大生源的目的。很多幼儿每天除了要应对繁重的教学活动外,还要参加钢琴、书法、舞蹈等特色班。

2.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影响因素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等方面的原因,具体表现如下:

(1)幼儿园方面的原因。幼儿园的办园目的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很多幼儿园办园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性,将盈利性作为首要目的,通过各种特长教育、特色教育来迎合家长,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违背幼儿园作为公益服务机构的宗旨。殊不知,所谓的特长教育或特色教育,如早期阅读、速算、识字等,实质上是忽视幼儿的个性、智力、兴趣,而将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应用到幼儿身上。

(2)幼儿教师方面的原因。很多民办幼儿园所聘用的教师多是刚毕业的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因而很容易受到幼儿园领导、家长以及社会的影响,不顾实际地迎合家长以及社会对于幼儿提前教育的要求,采取小学化的教学方式以及管理模式此外,由于幼儿园生源数一般都与其工资、薪金挂钩,幼儿教师为了获得较大的利益,不得不想方设法扩大生源,通过教学内容的先进化来吸引家长,而教学内容先进化的实质就是小学化。

(3)家长方面的原因。自古以来,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比他人的儿女聪明、优秀。基于此,家长的愿望以及需求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家长对于儿女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高,其片面地认为幼儿教学越早越好、教学的内容越多越好。因此,希望幼儿园能给予儿女提供特殊或提前教育,如算术、识字、舞蹈等。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功利化观念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催化剂。

(4)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方面的原因。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幼儿教育监管不力,也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欠缺对于幼儿园的办园许可、教师资格认定以及幼儿教学内容审查等方面的管理。没有及时取缔不符合办园条件的幼儿园,没有对缺乏幼儿教学资质的教师进行适当惩罚,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愈演愈烈。

三、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纠正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1.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也是幼儿发展的垫脚石,优质的办园质量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教学水平,使幼儿能够健康成长。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审查幼儿园的办园资格,对于符合办园条件的幼儿园应及时审批并发给办园许可证,对于不符合办园条件的幼儿园应及时取缔,防止因部分幼儿园不规范的小学化教育而引发生源上的恶性竞争,避免幼儿进入到不规范、不标准的幼儿园接受幼儿教育。

此外,还应加大对幼儿园教学内容的监督,树立幼儿园正确的学前准备观念。教育机构管理部门每年应定期对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管理方法等碱性抽查,对于有小学化的教学倾向的幼儿园应严肃处理。

2.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管理

相关部门应严格审查幼儿教师的教学资格,对幼儿教师的资格认定、聘用、评级、教学方法等做出客观评价,纠正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此外,还应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业务能力。树立正确的幼儿教学观念,幼儿阶段是进行基础教育的阶段,而不是知识的灌输阶段,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回归游戏教学,以幼儿的兴趣、爱好、智力、需要等为基础来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从源头上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3.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

应通过举办宣传讲座或者举行义务教育活动等方式来改变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错误认识,用雄辩的理论以及详实的事实,使家长认识到将小学教学内容提前渗透到幼儿阶段教学的严重危害性,这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发展,还会使幼儿学习不开心,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到未来的学习教育。家长应根据自己儿女的喜好来选择培训班,在幼儿早期应注重认知素质的发展,对于智力方面的培养应在认知培养的过程中自然生成,幼儿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应急功近利。

4.小学教育改革应为幼儿教育提供指导

积极推进小学教学改革,使小学教学改革为幼儿教学提供指导。首先,应取消小学入学选拔制度,不得以考试成绩作为小学入学标准,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制度。其次,应全面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缩小小学之间的教学质量差异,平均分配教育资源,消除家长对于入学成绩不理想而不得不进入教学质量差的小学的顾虑,逐步消除择校带给家长的压力,从源头上摆脱幼儿教学是小学预备班的命运。

参考文献:

[1]张敏梅.当前幼儿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知识经济,2011,(02).

[2]胡睿,赵凤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认识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3).

幼儿园管理知识范文4

一、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制订健全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幼儿园工作日程。定期学习、解读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并强化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制订幼儿园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敲响警钟,使大家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 

2.制订班级安全管理计划。为防止班级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应每学期制订班级安全管理计划、应急预案、实施方案。教师在活动中应多观察、多记录、多反思,定期开展班级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二、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安全措施要落到实处 

1.在幼儿园安装24小时安全监控系统,随时发现对幼儿园安全造成威胁的不利因素,及时进行预防和处理。幼儿园还应配备专职的门卫、保安人员,建立24小时值班制,严格执行出入人员及外来人员的登记制度,不允许任何陌生人进入幼儿园。 

2.加强幼儿接送制度的管理。幼儿园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签订幼儿接送安全责任书,并严格执行接送卡制度。每位家长必须持接送卡将幼儿送到所在班级教师的手中,离园时必须持卡从教师手中接走幼儿。每天接待幼儿的教师必须做到:一看、二摸、三查、四问、五记录。 

3.加强幼儿园卫生食品安全的管理。建立健全幼儿健康档案,定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定期召开各种疾病预防知识讲座;定期对室内外的图书、玩具、游戏材料、器械等进行消毒;定期对室内外的空间、桌面、地面等进行消毒;幼儿园食堂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并定期年检。 

4.做好幼儿园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幼儿园安全领导小组要对幼儿活动室内的角角落落、玩教具材料等进行定期检查,对幼儿造成不安全因素的要及时进行修复或取缔;对室外的游戏场地、器材等要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活动,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 

1.幼儿园每学期开展一次“安全宣传月”活动。活动可通过观看视频、实地观摩、现场三防演练、紧急撤离模拟表演等,让幼儿亲身体验自救逃生的方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还通过环境创设、请专业人士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小品、情景表演、舞蹈、游戏等,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 

2.每月开展一次“安全宣传周”活动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各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开展不同形式、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设置安全教育主题墙、召开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等。 

3.将安全教育活动渗透到一日活动始终。教师可每天利用不同的空闲时间为幼儿讲一个安全小故事、唱一个安全儿歌、观看安全小短片等,对幼儿进行随时随地的安全教育。还可创编一些安全常识顺口溜渗透到一日常规活动之中。例如,通过游戏安全儿歌、入厕安全儿歌、上下楼梯安全儿歌等来强化幼儿安全意识。 

四、家园合力,强化安全教育 

1.家长选择幼儿园时,要选择正规、有资质、安全的公办或民办幼儿园,千万不可贪图小便宜而遗憾终身。若发现幼儿园有违规校车、乱用药、食品安全、虐待幼儿等现象,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以免后患无穷。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同样应当对幼儿进行适时地安全教育。 

2.幼儿健康成长需要家园共同配合。幼儿园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幼儿家长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在幼儿园醒目的地方可设立安全知识宣传橱窗,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的“安全宣传月”和“安全宣传周”活动;或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举行家长安全知识竞赛、请家长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 

五、相关部门尽职尽责,齐抓共管安全教育 

幼儿园管理知识范文5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教师专业能力”中要求教师“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对管理者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范。为确保幼儿在园活动、学习、休息安全,必须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防范意识

 

幼儿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幼儿在园健康成长是幼儿园管理的首要任务。全园师生思想必须高度重视,树立“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理念。在幼儿平时的活动、学习、休息中,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做到大会小会讲安全,黑板墙壁画安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安全意识,让每一个小朋友都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纲要》第二部分)安全是幼儿园开展工作的前提,培养幼儿健康是幼儿园办园目的。没有安全,谈不上健康。只有认识提高了,思想重视了,在幼儿的活动、学习、休息中才会提前做好思想防范工作,切实做到人人心中有安全,警钟长鸣,有备无患,明确职责,管理到位,确保活动安全,为创建平安和谐幼儿园,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营造浓厚的安全防范氛围。

 

幼儿园要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转变教师观念,教育教职员工牢固树立幼儿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意识,加大安全工作教育力度,时时、处处、事事讲安全,开展教职工班前班后安全会,旨在提醒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排除隐患,把安全工作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教师正确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创设安全、和谐、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得到身体及心理上的安全。

 

二、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我们将幼儿安全教育纳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中,将安全教育活动融入幼儿游戏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简单知识和方法。

 

1.将安全教育纳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安全图片、看图说话、诗歌、故事等,使每个幼儿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说说、涂涂、画画中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实践证明,它是幼儿安全教育非常有效的途径,是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基本手段。

 

2.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游戏中。安全知识最终要转化为安全行为才是教育的根本。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安全知识、自救及逃离躲避危险的技能,组织幼儿通过游戏学习了解正确拨打特殊电话号码:110、119、120等。

 

我们将安全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根据幼儿生活需要和社会化人的素质要求,在生理和心理上确立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幼儿在他们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其次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我们再细心也无法预见到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所以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

 

三、活动器材专人管,定期检查保安全

 

幼儿园活动器材是幼儿开展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应指定专人管理。室内器材应分类妥善保管,要做好室内器材日常检查和保养工作,对影响幼儿活动安全的器材,及时维修、报废、更新。室外器材要定期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维修或更换,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确保幼儿在园活动安全。幼儿园的房屋布局合理,水、电、气、暖所有设备安全、环保,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教具、玩具绿色、环保、安全,符合幼儿特点。平时,都是我们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告诉他们“当心!这样做危险!”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把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如:喝水时不拥挤、不打闹排好队有序接水,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饭不嬉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们平时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细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从而让孩子在生活中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我们精心创设了相应的安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

 

四、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保证

 

建立切实可行的幼儿园安全体系,落实分工负责制。签定各种安全责任制,层层签定,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五、组织幼儿必要训练和各种事故应急演练安全、演练是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有效手段

 

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开展幼儿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安全主题活动,通过训练、实践活动,让孩子在感知操作、领悟、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安全意识,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体验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幸福。

 

六、制定安全预案,实行超前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幼儿园每学期,要根据本园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幼儿活动、学习、休息安全预案,做好安全预防准备,实行超前管理:

 

1.在园内各项活动、学习和午休中,凡出现伤害情况,班主任或值日教师要在第一时间了解伤情,及时向园领导汇报,并及时送园医室观察治疗或打120急救。

 

2.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妥善做好沟通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好有关记录并保护好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县教育局和地方党委。

 

总之,安全教育管理是幼儿园工作的首位,这是毫无疑问的。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措施得力、责任清楚,有幼儿园全体幼教工作者的尽职尽责,为幼儿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让孩子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人生毅力,从而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全社会及幼教工作者神圣职责。

幼儿园管理知识范文6

关键词:教学管理;幼儿成长;挑战

一、幼儿园在教学管理中面临的挑战

1.幼儿活动区域有待扩大

家长将孩子送往幼儿园后,幼儿一天的学习与生活的空间便局限在整个园内,由于园内空间的面积是固定的,园内用于幼儿活动的设施、工具等只能满足一部分幼儿,这种情况使得多数幼儿在教师组织活动时只能轮着来,例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搭积木”大赛,由于游戏室的面积较小,加上积木数量较少,尽管幼儿对此满怀热情,也只能分组轮流进行,虽然这样能够锻炼幼儿的团队协作与集体意识,但也会让幼儿产生依赖、模仿、缺乏创新性等消极心态,因此,扩大幼儿的活动区域,同时增添必要的设备是幼儿园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2.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大部分人认为幼儿园的建设的重要使命为“协助家长促进孩子成长”,因此对教师的要求集中在品德方面,对其能力、知识以及素养层次的要求较低,使得整个幼儿园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很多教师甚至并未经过专门的幼师训练便在第一线工作,这不仅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知识的传递技巧欠缺,而且导致幼儿将生活技巧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将智慧培训放在次要的地位,新时期要想赢在起跑线上,幼儿园必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从知识讲解技巧、智力开发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等层次对其进行培训,使其能够适应幼儿发展与教育的需求。

3.教学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

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传递,即从语言、思维、能力等角度对其进行智力开发,使其渐渐明白何为“学习”,怎样才是学习,从而能够顺应后续的九年义务教育;二是生活技能讲解,即通过与幼儿朝夕相处,对其基本生活技能进行指导,包括独立吃饭、穿衣、饭后洗手、会叠衣服、会扫地等常规的生活事项,通过这些技能力方面的学习,使其了解生活与生存的意义;三是情商方面的开发,通过讲故事、观看影片等方式使其学会如何与同伴进行交流、怎样遵守规章制度等,进一步对其情商进行培养,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社会中找到生存的法宝,但目前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有种模棱两可的感觉,统一对幼儿进行常规知识传授,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以幼儿能够答对题目为最终目的,至于学习技巧、生活技能乃至情商方面的培养并未在教学活动中有所体现。因此,增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让幼儿能够借助活动过程有所收获才是幼儿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二、应对挑战的举措

1.形成固定的作息规律

在很多教师的眼中,幼儿仅仅是一群小孩子,对于这群孩子的管理,并不需要太大的约束,于是,很多孩子经常会出现一些无节制的调皮活动,使得正常的教学目的难以有效地完成。为了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作息规律,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教学管理措施,比如设计幼儿时间表,规定幼儿在某个时间段所应当完成的事情。如上课时候,听从教师的指导,并对不遵从规定的幼儿进行一定的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到接受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2.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有效的教学管理,必然离不开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由于教学管理制度面对的对象主要是一群小孩子,教师应当把教学管理制度设置得相对较为宽松一些。比如,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幼儿,教师应当耐心去了解情况并引导其下次布置的任务要完成,这样不仅让孩子感觉到温暖、重视,还潜意识里去完成下次布置的任务。同时,教师还应当对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一定的管理,比如幼儿午休的时间,有的幼儿不睡觉、吵闹,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教育,举出一定的事例表明睡觉的好处有很多。在这样的教育下,幼儿会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打造健康温馨的校园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为了给予幼儿一个健康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以“我们的成长”为主题,进行一定的画画,展示在校园黑板报上,并将各种各样的标语,如请勿践踏草坪等贴在相应的位置。为了加强幼儿的自主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自主地完成这一任务。一方面可以起到约束幼儿行为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幼儿对幼儿园产生更多的直观感触,认真倾听教师的指导,学会接受幼儿园管理。

总之,幼儿园管理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当正确看待幼儿的积极成长,给予他们多方面的帮助,并形成一定的规章制度,使得幼儿的成长能够更加合理健康,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