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道景观设计范例6篇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范文1

关键词:河道整治;景观设计;生态;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河道的功能

水是一个城市的血脉,能滋润生命、塑造城市气质,还能反映城市的健康程度。城市河道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城市水环境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开始,人们就习惯“依水而居”,现如今城市河道的功能更加丰富和多样。城市河道的功能主要包括防洪排涝功能、灌溉供水功能、交通运输功能、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态功能。

(一)防洪排涝与灌溉供水功能。

城市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可以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之灾害。

蜿蜒曲折的河道、起伏多变的河床,都有利于减低河水流速,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河道的自然形态及两岸的湿地具有减缓洪水行进速度的功能。河流具有一定的蓄水、滞水作用,是城市居民与其他生物维持生存,以及城市引水灌溉农田、供给工业用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等保障性用水水资源持续供应的基础。

交通运输与调节小气候的功能

对于缓解交通压力,可以利用河道水路运输,其突出优点是运费低,节省燃料并且不占用有限的陆地空间,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低廉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

河道周边的绿化带可以吸附灰尘、汽车尾气等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带状的绿化还可以消解城市噪音降低噪音的污染,降低岸边土壤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此外河道还具有调节小气候的功能:由于城市河流水的高热容性有较大的水面蒸发、河流流动性以及河道风的流畅,增加了临近区域的空气湿度,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

景观与休闲娱乐功能

随着城市水利的发展,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河道上更是追求其景观美。有人说一条河道就是一道灵动的风景线,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绿色生命带,每一个水域,每一条河流都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流动的水体和稳固的岸堤美景构成了河道动与静的和谐统一。

城市河道不仅带给人们安逸、舒适的感觉,同时还有休闲、娱乐功能。人们利用水进行的划船、游艇、滑水、游泳、漂流等娱乐活动也受到大众的青睐,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城市河道整治及景观设计原则

(一)亲水性与安全性原则

亲水,顾名思义就是接近水体,亲水设计的原则应贯穿于河流景观设计的每一环节。通过沿河修建亲水设施,形成舒适、亲和的水边空间,供人们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在水边休闲、娱乐和健身等活动的需求。

安全性是指保证河道行洪安全,充分满足城市的防洪规划要求。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发掘河道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才能保证亲水性的实现。

自然性与生态性原则

在河道整治及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要素,突出河流的自然特性,尽量保留河流中接近自然状态的部分,进而营造出接近自然的河流形态。因为天然河流蜿蜒曲折的河道以及植被茂密的河岸是天然河流景观最具特色的形态。

景观设计应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生态性是指河道整治及景观设计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繁衍生息,保证河道生态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尽量保留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实现河道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文化性原则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同样是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河流景观在满足人的整体视觉观赏需要时,也要注重保留河道两岸的文物建筑和挖掘有形无形的水文化典故,创造现代水文化特色,构筑城市河道文化景观。这既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也要将历史流传的水文化典故进行有形化的构思。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一)河道形态景观设计

河道形态景观指河流的平面、纵剖面和横断面形态。

河道平面形态设计

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要因地制宜,尊重河流原有的自然断面形态,保持河流断面形状的多样性;在解除河道瓶颈、保证河流畅通的基础上,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形态,为自然界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注意将整个城市水系打通形成网络,以保障河流健康发展。滩地改造设计是河道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改造成自然生态保护区、亲水公园、沙滩游泳场、停车场等。

纵剖面设计

根据河流自然条件,可在堰坝上游形成宽阔的水面,即使在枯水期,河面仍是水波潋滟,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也为河道景观增色;可以沿河设置一系列的堰坝等挡水建筑物,利用水面落差模仿瀑布直落而下的动感,水面跌落产生的瀑布落水声,又创造出优美的音响效果;宽阔的水面不仅为从事水上娱乐活动提供便利,而且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为了不影响行洪,这些堰坝可以做成橡胶坝,平时充水(或充气)挡水,汛期放水(或放气)落下行洪。

3、横断面设计

河道横断面设计首先要满足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然后考虑景观及河道生态需水的要求。举行横断面可以通过绿化河岸,种植攀缘植物、水生植物,或用天然块石对混凝土护岸进行修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断面生态性、观赏性和亲水性均较差的缺陷。(见图1)

图1 矩形断面的修饰

梯形断面占地比矩形断面大,想要美化河岸可以在梯形岸坡上种植柳树、草地等,水边再堆砌一些块石或卵石,这样还可以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生存场所,使河道更接近天然河道。

复式断面在城市河道中应用较广,其既可以满足防洪排涝等要求,又能在枯水期保证河道有一定的水面和必要的水深,为水生动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并满足城市景观需水的要求。(见图2)。

图2 复式断面修饰

(二)堤岸景观设计

1、堤防工程

城市河道堤防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的特点,服从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和城市防洪规划,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在对城市河道堤防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河道两岸现有的土地资源,尽可能减少拆迁。2、将部分堤坡和坡脚地带建成自然生态绿地,使之形成自然的山坡形状,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形成生态堤防。3、过建设各种亲水公园、亲水广场,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结合,创造满足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空间。4、将城市防洪堤与城市道路有机结合起来,堤路结合既可防洪,又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2、护岸景观

在护岸景观设计中,首先要确保护岸的安全、稳定和耐久。在此基础上,再对它进行景观设计。护岸景观的创造应依据自然规律和美学原则,进行平面形态、纵向形态和横断面设计以及护岸材料等景观元素的设计,美化视觉护岸是一种独特的线形景观,是构成河道景观的主要元素之一。

生态保护护岸是水中生物体系和陆上生物体系的连接部位,有适合各种生物生存栖息的潜在环境。为了体现生态保护,应尽量采用生态型护岸,在保证护岸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兼顾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以达到一种水体和土体、水体和生物相互涵养的仿自然状态。

四、结语

河道整治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许多大、中型城市越来越重视对城市河道的整治与兴建,投人了大量的资金。通过综合整治,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排水、排污、通航等能力,改善了城市环境。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依靠相关的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稳步推进城市河道整治工作,构建良哇循环的河道生态,创建优美的河道景观,实现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陈松,闭祖良,国洪梅等.城镇河道综合整治的集中措施仁[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05).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范文2

关键词:生态景观挡墙 河道整治工程 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047-02

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生态景观挡墙的审美理念介入一改过去传统的砌石、混凝土的施工形式,使河道挡墙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还具有艺术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我国传统的河道堤坝其挡土用料的体积大,不具备科学性,因此,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过高,使得挡墙显得呆板笨蠢而没有生气,甚至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景观挡墙为河道整治带来了质的变化,是河道整治的新飞跃。在实践过程中,生态景观挡墙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设计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挡墙带来诸多弊病,如自身体积庞大、外观效果不好等问题,使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对于保护河道整治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生态景观挡墙与传统挡墙的对比

一般情况下,挡墙必须满足较好的排水功能,同时对河道周围的土壤进行有效的保护,在构成不同的形态结构的同时,还要保证实践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因此,挡墙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在一般的水利工程施工中,传统的重力式挡土墙使用的范围最广,是由混凝土结构或者砌石堆砌而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重力式挡土墙在满足安全施工和保证可靠性的条件下,很难按照绿化和水生物等所应有的相关要求进行施工,从而对河湖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现浇混凝土挡墙、浆砌块石挡墙和预制混凝土板挡墙,会使水和岸完全隔离,并且,挡墙使用混凝土砌块和干砌的主要缺点是块石之间的缝隙都非常小,一些河堤水生物难以生存,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而网兜石块档墙的外露部分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以及河水的冲刷下非常容易损坏,即使采用金属的网兜材料也很容易使人受伤,并出现生锈的问题,严重影响网兜石块墙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木桩和竹篱作为挡墙材料时,结合编织袋装土一起作为挡墙,一般来说在临时施工河段可以使用,但是,由于其耐用性不强,从而无法在高级工程的施工中使用。再一方面,因为重力式砌石土墙的体积十分庞大,所以,一般情况下河边地基承载力很难达到它的要求,河道在沉降时会产生较大变形。因此,在采用较大的挡土墙时,必须对河道的地基进行加强处理,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确保河道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随着环保和节能政策的不断推广,采用开山取石的方式来进行河道整治中挡土墙的施工,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并且,材料来源变得非常困难,大大增强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成本。

现代化建设中,混凝土块为材料的新型挡土墙得到了不断推广,即生态景观挡墙,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挡墙、浆砌块石挡墙和预制混凝土板挡墙相比,生态景观挡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挡土结构的整体重量较轻。采用在预制混凝土块中预留孔洞的方式,生态景观挡墙的重量可以保持在18~20kN/m3之间,与现浇混凝土和石块相比,重量轻很多,和土质的整体重量相差不多;(2)砌块与砌块之间在相互咬合之中是通过榫接或者是台阶的形式构建的。由于,砌块与砌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自然锁定性,这样,接触面的剪切强度自然加强,所以,大大提高了河道的承担压力;(3)砌块与墙后填土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在墙后填土中采用分层铺设的技术,能够土有效的使砌块和墙后填土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使挡土的整体结构得到均匀受力,其受力情况得到一定改善;(4)生态景观挡墙的施工工艺比较简单,可以有效提高施工速率和施工效率,不受天气和温度的限制,从而缩短施工工期;(5)通过在砌块的表面使用涂料、绘画等,可以使砌块的图样多种多样,使河道整治工程的整体效果更加自然。

2 生态景观挡墙的设计应用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设计规范等,生态景观挡墙的设计,需要以加筋材料的筋带为计算基础,才能保证生态景观挡墙的整体效果。一般生态景观挡墙的加筋材料是土工格栅,在实践过程中,土工格栅比筋带加筋具有更好的施工性能,可以大大提高土体各组成结构的力学效果。与此同时,在河道政治工程中,生态景观砌块气体的墙背剩余水压力几乎为零,具有很好的整体连锁效果,可以加速排水效率、适应一定形态变形和降低主动土压力等,从而提高生态景观挡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执行,生态景观挡墙的设计应该在对地基的承载力和挡土结构的抗剪破坏力以及抗滑稳定性的严格检测下进行,并且,在得到各方面的可靠数据以后方可施工。这样,才能延长生态景观挡墙的使用寿命。

现对某地区的河道进行整治,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来看,整治的范围全长为845m左右,整体施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河道整治的河道轴线长度大约700m。河道的宽度设计是40m;第二阶段河道轴线长度是190m,河道宽度设计是70m左右。根据河道原来的设计方案,其施工的重力式挡墙所采用的是浆砌条块石,给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现对河道进行整治,以标准河道为基础,要求底宽为35m左右、面宽为45m左右,工程静态的总投资为574万元。与此同时,根据防洪规划的相关要求,将整治河道的宽度设计为P=50%洪水位为界,设计的平台为5m宽,采用上下错层铺设的方式进行施工。另外,设计的上下层挡墙驳岸,上层是M.75浆砌条石挡墙结构,包含底板在内的墙高为1.6m左右,设计顶宽为0.5m,下层是M7.5浆砌块石挡墙结构,包含底板在内的墙高为4.5m左右,顶宽的设计为0.8m。在实践过程中,采用生态景观挡墙节约了147万元左右的投资,节约投资比为26%左右。在采用生态景观挡墙进行河道整治工程的设计应用时,需要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计算。

2.1 地基承载力校验

根据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情况来看,生态景观挡墙可以在一些承载力不强的地基上应用于,可以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并大大提高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质量。一般情况下,墙面的倾斜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10°~18°度之间进行调整。砌块重度与填土重度要保持一致性,所以,不需要单独对墙基的承载力进行校核,只需成分考虑挡土结构与墙后填土的整体效果就可以了。根据我国地基设计的相关规范标准,挡土高度的控制范围是:H≤f/r,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则必须对挡墙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才能保证河道的整体稳定性。

2.2 内部稳定的计算

首先,最小拉结网层数。将土压力计算出来,土工格栅规格一般选择极限抗拉强度为50kN/m,网层一共是六层,下部层数的间距与上部层数的间距分别为0.060m和0.075m。每一层网片所承受的拉力都应该加以分析,以便确保它的拉力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接着,设计分析加筋网片的拉结能力,这个过程应该在加筋土发生剪切破坏的情况下来进行,以便确保它的承受墙体上的内部土压力。最后,设计和分析其内部滑移,准确地得出在外部土层的压力作用下,墙体沿着加筋网片滑移的距离。在实践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来确定各层土工格栅强度、长度、土工格栅型号和位置等。

2.3 外部稳定的计算

根据规范要求,整体抗滑功能是生态景观挡墙的重要前提,其安全系数应该在1.30以上,对基底抗滑的稳定性进行设计,加筋体的宽度应该确定为3.7m左右,土工格栅的长度为4米左右,抗倾覆稳定系数为4.90,完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4 局部称定的分析计算

结网与挡土砌块之间的连接强度,挡土砌块之间抗剪强度和顶部无加筋挡土砌块的抗倾覆,以保证河道整治工程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河道整治工程顺利完工。

3 结语

生态景观挡墙不但具有外观的审美价值,而且,它的结构柔韧性能好,对变形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且整体连锁性能强,可以批量生产并且施工操作方便,缩小占地面积、节约投资成本。生态景观挡墙安全可靠,其不但能够满足挡土排水的需要,还可以满足自然生态科学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生态景观挡墙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整体效果,大大降低施工成本,满足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对于提高河道的整体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树军,王新,张俊,等.生态防护工程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11):10-11.

[2] 周中元,张黎明,贾秀华.自嵌式景观挡墙在岸坡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江苏水利,2013(11):43-44.

[3] 郭延军.河道生态化整治研究[J].水电与新能源,2014(4):75-78.

[4] 李杨杨,孙占锋,龚安国,等.河道控制区景观规划探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4(3):28-30.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范文3

北京河流生态景观空间安全格局设计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北京河流自然形态、结构和功能,营造出自然、生态、野趣、可持续的河流景观,以有利于河流的自然支持系统形成且不影响河流的泄洪功能。主要包括河流自然河床的河滩地设计、水空间设计和边坡护岸设计。

1.1北京河流河床滩地设计

目前北京河流多处河段都进行了河床混凝土衬砌,这改变了原来河流的天然形态和走势,硬质化河床导致河流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造成大量河流生物的消失和河流生态功能的退化。(1)河流河床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基质,既有利于河流水体内生物和滨水生物的生存及繁殖,同时也可使得河流水体自然渗透补充地下水。(2)重构河床微地形,展现自然形态多样性。通过河床上中下游、点线面、表中底立体空间的综合塑造,重新展现自然河床的形态多样性。(3)河滩地要保留静水区和湿地,保护生物栖息地和生物群落。对一些季节性的河流,可以在河床内利用地势变化设计水系,使其低水位可以保持一个长期的水面,能够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1.2北京河流河床水空间设计

北京是重度缺水地区,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致使境内降水减少,加之上游来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节水政策实施及河流水资源利用过度等导致北京多数河流长期处于干涸缺水状况。此外河流水面被人为侵占,导致河流面积急剧减少,加大了洪涝发生的机率。以上原因使水空间开发利用受到较大的约束。(1)河流水空间设计的关键是要营造一个能够常年有水的水系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流量的河床。在水源缺乏的河流,疏通小水子槽,使上下游贯通。通过疏挖小水主槽形成具有一定水深的过水断面,利于鱼类等水生生物活动。小水子槽根据河流动力学规律进行布设,通过人工措施形成初期子槽,当上游来水时将会对人工子槽进行重新塑造,这是自然河道动态自我调整的必然规律。人工子槽应充分考虑河流动力学规律,避免自然重塑时造成显著变化,保证其相对稳定性。(2)局部构建拦河跌水小坝,以扩大水面面积。通过拦河小坝处建设达到增加蓄水水面、形成深潭浅滩、自然跌水。小坝上游壅水形成深潭,坝顶及下游形成急流浅滩,卵石间隙适于生物栖息、繁育、避难。另外,在坝上设置形式不同的鱼道,利于上下游生物相互连通。(3)在水源丰富的河流内,可以根据生态环境建设和人文景观活动需要把岸线自然延伸以营造广阔的水面。

1.3北京河流生态护坡设计

北京河流治理工程中现存的硬质护岸较多,主要注重岸坡防洪、抗侵蚀的功能,采用抛石、砌石及混凝土护坡等工程技术措施,虽然满足了工程安全上的要求,但严重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目前建设的生态护岸在技术措施、推广程度和效果上并未达到应有预期。根据欧洲、日本、韩国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并结合北京本地特点和实践经验。构建3种适于不同结构河岸的生态护岸模式。(1)植被护岸:在水流弱、岸坡缓的地方采用植被护岸,以草坪、花灌木及水生植物为主。(2)驳石护岸:在浅水岸边,坡岸坡度比为(1:3)~(1:5),且水体流速缓慢的地方。采用自然石护岸,石材护坡表面粗糙,水面以下部位可以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场所,水上部位可以在石块间隙种植草以及扦插柳条,结合植被护坡。用水生植物点缀坡脚,即自然美观又有护脚作用。(3)植草袋护岸:河岸部分坡度较为陡峭地段采用植草袋进行垂直绿化,可很好地解决景观协调性,改善景观环境,同时使上下部生物通道得以贯通,完善河流生态环境系统的连续性。

2北京河流生态系统设计

目前北京河流存在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不完整,河流生态环境不健康,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难以满足河流区域内各种生物活动需求,对北京大环境改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北京河流生态设计目的是恢复和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河流生态缓冲带、河流生物多样性、河流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

2.1北京河流湿地恢复与保护设计

由于北京河流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恶化,缺水严重,导致北京天然河流湿地面积急剧削减和湿地功能的下降。目前北京河流湿地环境问题已十分严峻,严重影响到河流湿地的保护与利用。(1)河流湿地恢复与保护设计河流湿地恢复与保护设计是运用生态学与景观设计学原理和方法,建设、培育和恢复了较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在河流内拦蓄雨洪,储集水面,形成水系,同时构建植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和底泥相互作用的完善的湿地系统,以增强河流生态恢复功能,提高河流的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能力。此外,原有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特性构成的完整河流自然湿地内,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保留原始生境,如地形、水域、树林、大片的野生植物群落等。(2)湿地植物设计根据湿地内不同水深,培养适宜的湿地植物。植物配置上体现物种多样性,北京地区能够种植在水边和浅水的主要湿地植物有鸢尾、荷花、芦苇、香蒲、水葱、千屈菜、花蔺、花叶芦竹、菖蒲、慈菇、梭鱼草、石菖蒲、薏苡等挺水植物。能够种植在水深50-100厘米范围的有萍蓬草、睡莲、菱角、芡等飘浮植物。在较深水体(100厘米以上)中水底以种植苦草、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植物为主,其在水体净化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水体中飘浮植物有青萍、紫萍等。

2.2北京河流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设计

北京是水资源贫乏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不足300m3,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缺水下限。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瓶颈。然而河流硬化浪费了大量雨水径流,导致雨水资源难以有效利用,因此,河流雨水利用再度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但河流雨水利用及收集方法和技术还未形成,河流水生态恢复措施有待探索。(1)设立分散的雨洪水源控制区。就是在雨洪水源发生地采取源头分散控制措施,将水源收集截留下来,并对水源进行初期水质净化处理。主要措施是在河流边坡的下凹式绿地内,设置卵石区和滞水区,收集雨洪水源,降低水流的流动速度,延长水流时间,对雨洪径流进行拦截、消纳、渗透,使得雨水中的污染物在边坡上得到充分的降解和滞留,减轻后续河流湿地系统的污染处理负荷和负荷波动,从而保证净化后的雨水才能进入河流。(2)下凹式绿地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在河流边坡绿地中因地制宜地设置起伏地形,竖向上营造低洼面。在河流边坡绿地的低洼面适当建设渗透管沟、入渗槽、入渗设施,以增加土壤入渗能力,消纳降水。渗透管沟可采用人工砾石等透水材料制成,汇集的雨水通过渗透管沟进入碎石层,然后再进一步向四周土壤渗透。下凹式绿地表层到底层结构通常为表层土、100mm碎石、无纺布、500mm碎石、150mm砂层及可渗透的底层土。

2.3北京河流生态缓冲区设计

北京水系流域基本上都建设了河流生态缓冲带,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流的生态环境。但是,目前部分河流生态缓冲带建设并不完整,如有些地块缓冲带断裂,不能形成一个连续的体系。树种单一,仅使用杨树和柳树等。另外生态缓冲区受到人工干扰与破坏严重,管理与保护措施不够。河流生态缓冲区一般设在水岸线以上20~50m范围内,是一道立体复合型的生态屏障,由乔、灌、草、花合理配置的植物绿带构成。河流生态缓冲区能够对河流内部生态环境形成有效保护,是理想的生物栖息地,是河流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河流生态缓冲区利用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实现加固堤岸、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代谢土壤污染物、阻拦陆上固体垃圾、降温等生态作用。研究表明,河流生态缓冲区宽度大于30m时,生态保护作用更明显。

2.4北京河流生物多样性设计

目前北京河流生物栖息地保护与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少科学系统的规划,在河流建设上也没有合理的体现,以及河流自然受损严重。这些导致河流植物种类单一,群落结构简单,生物数量和种类不断大幅度减少。难以形成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河流生态环境系统。(1)构建稳定的自然河流系统和多样化的河流生境。要创造河流富有多样性的环境条件,在河流里构筑浅滩和深潭,让河岸线忽宽忽窄地不规律变化,岸坡或陡峭或舒缓,呈现构造上的多样性时,形成丰富稳定的河流系统。保持河流自然过程存在,保持河岸和河底的浸蚀、冲刷和淤积等这些自然现象存在。河流水面忽宽忽窄,其贮水和流水功能也很强,能够构造多样性的河流,这样能够提供新的物种产生和生存的可能性。环境条件单调只能形成贫乏而又不稳定的河流系统。复杂稳定的河流环境,有利于各种生物生存和发展。(2)增加河流的连通性。在河流、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等主要生物栖息地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生态廊道连接,有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有利于生物的引进、迁徙和生存。(3)综合考虑河流各种生物生态习性,通过河流生态环境系统恢复和合理营造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和多样食物来源。如生物利用滨水植物在河流两岸生存繁衍,各种昆虫和其他动物也依赖滨水环境生存,这使河流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增加了河流生态景观廊道景观的异质性。

3北京河流生态景观廊道规划设计

河流生态景观廊道是以河流为中心向外扩展,将生态河堤、生态隔离带、河流水系、湿地、河滩地、滨水景观、河流自然和文化遗产及区域景观等所有要素的建设、保护与利用包含在内,能够形成集生态功能带、人文景观带、绿化产业带为一体的完整的河流生态景观系统。北京河流生态景观廊道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北京河流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其更好为北京社会发展、居民和游客服务。由于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导致了北京部分河流生态景观廊道呈现破碎化,严重影响了整体河流水系生态景观廊道格局的构建。如一些河流水系的两岸没有建设足够宽度的绿带,在沿河两岸修建大体量建筑,严重破坏了河流作为生物通道的功能。另外,河流廊道与湖泊、林地、公园与风景区等的生物通道连接还不够畅通,没有与周围其他区域构成完整的绿道网络。对此,北京河流生态廊道的建设与规划设计仍有较多工作需要统筹完善。

3.1北京河流生态景观廊道空间体系设计

立体河流生态景观廊道空间设计是北京河流生态景观廊道空间体系设计的基础。目前河流生态景观廊道的设计是一种简单的模式,以渠道化的河道和堤岸、边坡绿化为主要形式。应加强亲水空间的营造、加强外部交通网络和绿道沟通与联系,使河流内部及附近水、生物、设施、植被、人等各景观要素互相交织,合理安排各种功能,形成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完善的河流生态景观廊道空间格局。

3.2北京河流生态景观廊道地域性设计

河流生态景观廊道是一个时空变化的生态景观系统。其流域所流经的各个地块的乡土风情、植被、地貌、水文有很大变化,在河流生态景观廊道系统长期的形成过程中,河流两岸形成了不同特点的地域性景观。因此结合不同的河流场地环境,设计变化的河流生态景观廊道,需要我们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河流生态景观形式,在河流生态景观廊道景观序列中,原则是保持其原有地方特点。根据不同主题和功能要求,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环境,使人们感受到不断变化的景观空间。如在不同的地段塑造不同的河流,丰富的河流形态、自然清澈的河流水系、多样性的生物群落等。如北京潮河生态景观廊道设计中,就将潮河生态景观划分为八处,每处设计巧妙利用潮河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在突出各处景观特色的基础上,展现潮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特色。

3.3北京河流生态景观廊道自然性设计

河流自然性设计要求尽可能恢复和保护河流自然形态。主要措施有尽可能恢复河流自然曲折的形态,保护原始形态河漫滩;合理开发河流空间,控制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干扰;拆除河流内各种构筑物;恢复自然河道的生态环境系统和天然的河流结构,完善自我调节功能,以此为基础允许洪水过程的自然发生,同时使河床避免破坏性的冲刷、减少淤泥产生等。

3.4北京河流生态景观廊道连续性设计

河流生态景观廊道应有一定的连续性才能体现其生态景观廊道的效果和生态功能。在设计上要求完整且有足够宽度和长度的水系、绿道、河漫滩、泛洪区、生物栖息地及滨水区用地等。只有系统完整并达到相应面积和长宽的河流生态景观廊道绿地才能具有完善的游憩、景观与生态功能。美国威斯康星洲东南区环境廊道的规划中规定了主次级生态廊道面积和长宽等基本数据。其中主要生态廊道的面积应至少162hm2,3.2km长,61m宽;次级生态廊道如果不和主廊道连接,应不小于41hm2,1.6km长;独立的自然资源区应至少达到2hm2,61m宽。

4总结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范文4

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一些主要内容。

关键字:城市河流;河流景观;景观设计

我国很多城市依河而建,城市河流与人类关系密切。人们在尽享河流带来之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着城市河流,如加固堤岸、裁弯取直、修筑水坝,以满足人们对于供水、防洪、航运等多种要求。这些改造活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城市河流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城市河流的治理在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其中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河流景观,不仅可大大改善城市面貌,也可带来生态、环境、经济等效益。应当肯定一些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取得的成绩十分突出,但是,也有一些设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引起的争议也不少。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河流景观缺乏全面的认识,景观设计仅停留在景观一般美学意义上。现代人对城市河流景观的要求不再是单纯地追求视觉的美感,而是包含了生态、休闲、娱乐、文化等多方面的要求,本文就城市河流景观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 如何认识城市河流景观

要全面认识河流景观,首先应明确“景观(landscape)”概念的含义。“景观”的概念有多种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概念也在不断深化。景观一词的原义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河流景观等。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块异质性土地区域,由形式相似、重复出现的一种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美学等价值。总之,人们对景观的理解已大大超越了纯粹的视觉含义,包括生态功能以及许多其它自然和人类因素。

河流是构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世界上不少历史名城,如巴黎、伦敦、华盛顿等,都有美丽的河流贯穿其中,见照片1。对河流景观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风景如画”上,还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把握,特别是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关键是要重视河流景观巨大的生态功能和娱乐价值。

作为城市居民能够直接接触到的水,城市河流的价值正在广泛地为人们所重新认识。人们对河流的要求亦不仅限于传统的防洪和水利,进而提出了河流多样化和高品质的要求。从生态角度来说,河流空间是重要的生态环境,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为鱼类、鸟类、昆虫、小型哺乳类动物以及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迁徙通道。

在河流的环境功能中,休闲、娱乐功能尤其得到重视。城市河流营造独特气氛,或清新悦目,或激情澎湃,对于人们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吸引力。河流可长期为人们提供最普遍的户外活动,如划船、钓鱼、游泳,也可利用城市河流特有的自然景观,创造人们聚集、游戏和休闲的优美环境。

人类活动对城市河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城市化使得不透水地面增加,加大了河流的洪峰流量,另一方面,大规模侵占河岸带,严重破坏了岸边生态环境,造成岸滩人工化,城市河流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河流渠道化造成水流多样性减少,降低了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河流裁弯取直后,缩短了河流的长度,使水流滞留时间缩短,水能消耗降低,因此,有更多的剩余能量侵蚀河岸并输送泥沙。城市河流景观的变化是巨大的,河流自然性、多样性的丧失,进一步的人工化趋势,造成了河流的严重退化。为此,我们应重新审视城市河流这一宝贵资源,以新的理念规划和设计城市河流景观。

2 城市河流景观的构成

原始的水域及周边的景观是自然生成的景观,水域景观由水域、过渡域和周边陆域三部分的景观构成[1]。水域的景观基本是由水域的平面尺度、水深、流速、水质、水生态系统、地域气候、风力、水面的人类活动等要素所决定;过渡域的景观基本是指岸边水位变动范围内的景观;河流周边的陆域景观,主要是由地理景观所确定,但是在人口稠密区,更多的是受人文景观的影响。

作为水域景观的一种类型,河流景观的构成也就不单单指河流本身的景物景观,它还包括着更大范围的外延扩展。根据尺度的大小,河流景观可分为大尺度河流景观和小尺度河流景观。大尺度河流景观是指河谷地区广域的景观中,依视觉上所包围的河谷或泛滥平原地区所界定的范围;小尺度河流景观主要由河道、堤防和河畔植被所组成。自然状态下所形成的小尺度河流景观,受河道的形态、特性、流水、现有滨河之植被、土地利用等特性等影响。

城市河流的景物构成与自然河流有共同之处,然而,城市河流并非自然河流的不合理模拟,在景观上,带有城市河流特点的沿河景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河流景观,就其构成要素而论,除构成河流景观的诸如水面、河床、护岸等物质性要素

之外,还包括了人的活动及其感受等主观性因素。

此外,河流历史文化等有关人文景观方面的要素都构成了城市河流景观的重要内涵。概括起来,城市河流景观可以包含3 个方面的内容。(1)自然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上称为软质景观。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河流景观(照片2)。保存、修复这个景观,留后世以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河流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2)人造景物: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专业上称为硬质景观。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软质景观材料才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3)人与文化:通常就是指河流空间中活动着的人及其构成的景观,包括人的活动、节庆活动的开展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活动,此外,还包括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河流景观,不能仅着眼于表面的构成景物,必须研究河流和地区的关系[2]。城市河流因流经城区的大小不一,被重视的功能也各不相同。而且河流地带固有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特征毕竟是河流环境的固有特性,即地区风格,因这种地区风格的不同,使城市河流的风貌具有极大的差异。正确理解街区的个性,一面发挥城市河流的复合功能,一面把这些景物组织到城市景观规划的环节中去,是生动表现河流景观的一个课题。

在考虑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时,需要想到人在什么位置来观赏景观。人在观赏河流景观时,景观视点可呈现多方位、多角度、静态性与动态性等特性。从桥上可以看到河面景,从河岸可以看到呈某一角度的河面景和对岸景。有的在某个地点站立向某一方向眺望,有的边移动边体验陆续展开的景观,视角各不相同。

河流景观因眺望的视点位置不同,可分为纵观景、对岸景和鸟瞰景3 种类型:(1)纵观景。从桥等处沿河流方向平行眺望河面的景色。纵观景可表现曲折水流的动感,可一览两岸和流水的景色。两岸的建筑、树林有近及远,形成纵深感极强的景观。(2)对岸景。从堤岸等处与河流流向近乎垂直的方向眺望对岸方向所见的景观。对岸景看到的是水线、堤防、建筑物等横向的景物。(3)鸟瞰景。把河流的广阔范围尽收眼底的眺望方式,此时,视点在空中较高的位置。

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时,应全面考虑眺望场所的分布及景观视点,进而考虑如何定位河流景观。

3 城市河流景观效果的分析

现代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将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作为规划设计三元素[3]。景观视觉形象是指一个景观空间所给人的印象。主要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大众行为心理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视觉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基于上述景观的3 个方面,同时考虑河流的多种功能,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可从以下6 个方面进行分析: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

(1)安全性。安全性是指河流景观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河流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洪,为此,人们采用了诸如加固堤岸、衬砌河道等工程措施来保证安全。出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考虑,人们对传统工程措施进行了许多改造,如采用生态河堤。河流景观应符合工程等的要求,保证行洪的安全。河流景观设计的任务就在于满足包括防洪功能在内的河流功能后,还能使设施及环境构成一个良好的风景区。

(2)自然性。自然性是指河流景观要体现河流的自然形态,保护河流的自然要素。天然河流蜿蜒曲折,深潭和浅滩相间。河流景观设计可运用曲流、浅滩、深潭、河漫滩等手段,使城市河流重归“近自然”状态。

(3)生态性。生态性是指河流景观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生息、繁衍。城市河流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在天然环境中,靠河流维持生命的生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水泽和树林等生长和繁殖。

(4)观赏性。河流具有较好的景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具备可供观赏的性能。对于城市河流,美学考虑尤其重要。从河流的视觉景观形象出发,任何河流景观都应考虑其视觉景观上的审美要求,在河流空间中形成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观物。同时整个河流景观空间的构成也要满足人的整体视觉观赏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

(5)亲水性。受现代人文主义的极大影响,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水的魅力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而为人所感受,因此,应提供更多位置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对水边散步、游戏等的要求(照片3)。

(6)文化性。城市河流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自然要素也是一种文化遗产。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应在于提升城市河流的文化价值,促进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轻视文化的创造,则万物仅成为躯壳,所谓“看山如观画,游水如读诗”。

4 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4.1 河道的景观设计

河道的景观设计涉及河道平面和断面两方面的问题[4]。天然的河流有凹岸、凸岸、有浅滩和沙洲,它们既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又可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河

道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河道断面处理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水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河床。这一点对于北方城市河流景观尤为重要。采用复式断面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4.2 河岸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河岸处理是个重点。由于对城市河流进行人工治理,容易形成呆板的连续护岸,设计时,可采取措施使景观有所变化。在河岸处理方式上,应该鼓励采用生态堤岸,以代替钢筋混凝土和石砌的硬式护岸。

4.3 河边的附属设施设计

河边要有适于河边风格的设置。栅栏、长椅、灯具等附属设施都应视作河边的小景物,为人们休闲、旅游提供方便。

4.4 沿河植被的景观设计

“水”和“绿”是城市中象征自然的要素。沿河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特殊意义。滨河两岸植被是河流景观的基本手段,不应简单地视作绿化。

4.5 重要地点设计

包括桥、河畔公园、小广场等设计。过去在建设中往往只重视桥的交通功能,而忽视其景观作用。桥可以成为从上部眺望水面的视点场,桥本身可以成为地区标志,还可以起到分割河流空间的作用。要充分考虑城市河流作为开放空间的功能,可设计一些与城市景观相和谐的河畔公园、小广场,使河流两岸周边的空间成为舒适、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4.6 夜景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城市夜景的要求增加,河流空间夜间景色是一个城市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可充分利用水的反光、倒影、波动等特性,营造五光十色梦幻般的景象,增添城市夜晚的魅力。回归自然成了河流景观建设发展的主流,先后提出了“多自然河流”、“建设家乡河”等概念[1]。多自然河流意味着河流应当具有更多的自然特征,比如使用当地材料、采用传统工艺等。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多自然河流对维护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具有良好的效果。即使对已高度工程化的城市河流,河流景观设计可包括生物栖息地结构、鱼道设施、河岸植被、混凝土衬砌的植被覆盖、恢复河流基流等方面。四川成都府南河是采用多自然河流整治的成功案例[5],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城市河流水质一般较差,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如何与水质净化相结合,这是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四川成都府南河公园就是一个以水的整治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公园,她以表现水为主题,集水环境、水净化、水教育于一体。通过清洁水、污染水、净化水的各种形态,揭示了水、自然和人类互相依存的关系,旨在唤起更多的人们,共同来爱护水、保护水。

5 结 语

城市河流历来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蕴藏着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是现代城市体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是一个涉及水力学、水生态学、景观设计、美学、环境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我们应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加以研究,而不应停留在传统的仅仅追求景观空间视觉效果和对景观一般美学意义上的理解。应以自然和生态原则为基本依据,通过精心规划设计,实现城市河流景观不仅在视觉上令人愉悦,而且在生态上是可持续的。

致谢:本文承蒙刘树坤教授修改并提供照片,深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刘树坤.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1):30-32.

[2] 日本土木学会编.滨水景观设计[m].孙逸增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6-123.

[3] 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j].新建筑,2001,5:1-3.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范文5

关键词:威宁市: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4-0073-03

在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治理中,河道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河道景观,不仅大大改善了城市面貌,而且可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许多城市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也有一些河道环境综合治理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或者没有更好地发挥作用。究其原因设计水平不高,或者设计观念错误,规划设计水平是建设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咸宁市淦河(丹桂桥一金桂桥)东西岸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2006年)为例,对城市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的一般性规律进行认真的探讨分析。

1、淦河滨水景观带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淦河是咸宁市的母亲河,它蜿蜒曲折的穿过咸宁市城区,对市区防洪、排涝、灌溉、生态环境平衡、居民用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淦河滨水带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廊道”,和城市道路是城市“廊道”所不同的是,滨水带不是以交通为主的城市“廊道”,而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的城市“廊道”。从2004年以来,咸宁市经济快速增长,但环境管理相对薄弱,水资源污染加剧。河道的景观保护、建设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步伐极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质问题

水是自然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它自然景观也正是由于水的衬托才彰显出了灵气和魅力。在市区内,淦河河道地势较为平坦,水流速度较为缓慢,河道周边设置许多直接排入淦河的排污口,河道两岸生活污水及工农业生产废水对淦河水质影响严重,水体富营养化,颜色异常,现状水质远远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水质问题较为突出,水面景观不佳。

1.2 水量问题

水量补给不足,景观水位不理想。是个缺水城市,大部分河道属于季节性河道,规划较宽的河道很难保证常年丰水。难以保证洁净水的补给。在枯水季节,水位也与景观用水的标准差距较大,严重影响其观光休闲功能。

1.3 两岸景观问题

目前淦河滨水带周边环境较差,街道设施老化,地面铺装陈旧,沿河绿化杂乱,河岸植被的色彩单一,季节变化不明显,植物景观缺乏特色,人文景观保护不到位。河流亲水性差,河岸处理不尽合理。周边建筑缺少规划,无序生长,样式杂乱且老旧,无法适应成宁市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不能充分反映出咸宁市独特的地域自然文化特征。

1.4 防洪与城市功能的结合问题

淦河滨水带作为城市的主要景观线,其景观设计必须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在功能上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同时,淦河是咸宁市市区主要河流,防洪排涝是其主要功能,必须充分考虑。

2、淦河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

随着观念更新和技术进步,城市滨水带景观建设的目标是恢复水域景观的自然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景观建设、整治,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的水域环境,提高城市的绿色竞争力,从而提升城市形象。在淦河(丹桂桥一金桂桥)东西岸滨水景观带规划的设计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2.1 规划定位与理念

在规划定位上,应以满足防洪排涝功能为前提,形成完善和谐的城市景观及防洪体系:在理念上,强化河流自然发展规律,注重淦河滨水自然生态环境优化提升。

2.2 规划目标

景观规划设计目标:首先是安全、稳定、健康的基础水环境。设计后的淦河河道应能满足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有较稳定的水源补给;同时还应具有健康的生态状况,包括对污染的治理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健全。其次是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淦河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应充分与城市生活相融和,促进并带动城市商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以后的房产开发提供优良的景观环境基础,提高本区域的商业价值。其三基于滨水带的城市角色、城市功能和市民的需求,规划设计还应注重营造生态环境,建造亲水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最后是积极的精神文化意义,景观带规划设计应能够塑造和传承咸宁市的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

2.3 加强对水体的环境保护

水在园林景观中是灵魂,是纯洁优美的化身。建立安全、稳定、健康的水环境,是进行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前提。要做好淦河滨水景观带规划,首先要整治淦河的水体污染,找出污染淦河的污染源,进行彻底清除,对淦河两边的市政排污管管道走向进行改造设计,沿淦河两边埋设截污管,取消通向淦河的排污口:其次保证淦河河道畅通,对淦河河道清淤、拓宽,以保证防洪、排涝所需的宽度和深度,对于河底的设计,保留河床内原有的、河流自身形成的自然地形和植物群落,并利用这些植物群落对河水进行生态循环净化。其三就是加强淦河防护堤建设,对淦河两边的防护堤进行加固改造,原来的防护堤是用土垒起的,坚固性差,而且极易流失,在水流量较大的情况下,河道会出现缺口,对周围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根据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按照中等城市10。年的防洪标准对防护堤进行规划设计,才能确保淦河水体的安全和稳定。其四根据淦河蓝线规划要求,制定规划管理制度,加强对淦河水体的环境保护。

2.4 建造亲水性空间

淦河(金桂桥一银桂桥)东西两岸滨水景观带综合治理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对于沿淦河东边滨河东街的建筑布局和形体设计,应有意识地预留视觉廊道通向水域空间,规划防止建筑阻挡视线,要严格控制建筑与淦河水体边缘的距离,让行人在街道上能看见水、比较容易接近水和观赏水景,同时又据安全性。水边设连续的散步道和绿化林带,优化生态、景观、休闲等功能。亲水性的景观设计会使整个滨水区域的三维空间变得丰富多彩,给人强烈的空间感受。

淦河属于季节性河流,在枯水季节,水位与景观用水的标准差距较大,自然景观无法彰显出了灵气和魅力,亲水性公共空间失去意义,严重影响淦河的观光休闲功能。保持淦河长期水量充沛是建造亲水性公共空间必要条件。在淦河城区的上游和下游修建拦河坝,在丰水季节,打开上下游拦河坝,保持水流畅通,消除安全隐患;在枯水期间,为保证淦河蓄水,根据淦河城区内水量的具体情况决定同时关闭上游和下游拦河坝或仅关闭下游拦河坝。

2.5 设计上注重水的生态效应

淦河(丹桂桥-金桂桥)东西两岸滨水带设计应考虑景观的美感和生态的平衡。河道要推行生态绿化,充分运用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运用空间手法形成富有个性的绿化景观。绿化种植鼓励利用丰富的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意展现层次变化、色彩变化、

季节变化等,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护岸的设计应尽量采用斜坡型或阶梯型,并运用自然的绿地和碎石修筑,既可提供视觉的美感。又能植树。

2.6 营造生态环境

淦河滨水带的生态环境营造就是要保护好原生态环境,同时,在进行人工环境建设时要尽量营造自然环境,要突出和强化自然,尽量控制人工环境建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进行人工环境建设时,尽可能采用生态技术和生态型材料。力求建筑和景观生态化。

淦河滨水带的生态环境营造也是对现状生态环境的优化性改造。比如,增加生物品种来提高滨水带生物的多样,以此来改善和优化滨水带的生态环境。

2.7 创建人性化环境

在淦河滨水带规划设计中遵照人体行为工程学要求,按照人体行为活动尺寸范围,安排多种适宜的建设设施与器具,创建人性化环境,创建优美人居环境。沿淦河两端安排全民健身运动广场及休闲广场,这些广场一般一二百平方米,都处在树荫下。还要合理设计健身步道,因为人的肩宽0.6m,所以游步道一般设计宽达1.2-1.8m以便两个人相向步行,能较宽松通过。路面铺装应平坦,可采用条石板或卵石路面,游人赤脚漫步卵石路面,卵石可刺激脚底血液循环,起到健身效果。沿河设置较舒适的座椅,如休闲椅、沙滩躺椅等,让游人近水观赏水景,就近锻炼身体。在休闲广场附近设置修建避风遮雨的亭廊花架建筑小品、老人儿童喜见乐闻得活动场所,如跷跷板、健身椅、舞场等,以便人们沟通交流,增进感情友谊。

3、深化水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素的协调统一

“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与水关系的变化,水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滨水地区规划建设中,应当倡导历史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的结合,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创造现代的水文化。

3.1保存、恢复和发展咸宁市淦河两岸景观文化,展现淦河滨水园林历史人文景观

保护重要的文物建筑,建立完善的管理修复制度。对于有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的建筑等,应加以维修和保护,恢复原来的面貌与功能:对于横跨淦河两岸建筑质量较好、外观典型的丹桂桥、金桂桥、银桂桥等,应予以保留,并加以维修和保护;对古淦河八景,不宜在原址建仿古建筑,可制成墙壁雕塑,以记存河道的历史风貌。

滨水带作为独特城市风景要素,维系着城市的生态平衡,积淀着生动优美的城市滨水文化。结合地形改造,充分发掘利用咸宁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建构淦河滨水园林历史人文景观。淦河滨水人文景观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获取:首先是成宁历史事件上自然形成的历史人文景观,其二是利用威宁社会历史上发生的事件而创建的滨水园林历史人文景观。其三是根据成宁历史人物的传说、故事,收集整理综合而创建滨水园林历史人文景观。滨水园林历史人文景观的规划设计增加了滨水园林景观内容,加深了历史文脉内涵,丰富了滨水园林景观资源。

3.2 谨防城市建设片面化,注重水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统一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城市环境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要加强城市建设与人口、资源、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协调统一,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促进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防止淦河河道治理中的“渠道化”、绿化建设中的“造假化”、景观建设中的“奢侈化”、生态建设中的“急进化”和“崇洋化”五个问题。

4、结束语

城市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最本质的问题是如何做活水,无论是水质、水量,水景。还是水文文化都要在规划设计上重点把握,让水自然溶入城市,营造滨水生态环境,创建人性化环境。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滨水景观带的规划研究,利用水环境治理、亲水性空间建造,立体景观绿化等设计手法,营造一个舒适、休闲娱乐的水域环境,提高城市的绿色竞争力,从而提升城市活力。

参考文献:

[1]韦松林,彭璐城市滨河景观带的建设[J],基建优化,2006(1):80-81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范文6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

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河道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河道景观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发挥着防汛、排涝、航运等功能,还承担着城市旅游、市民休闲、美化城市等功能。但往往在规划设计中只注重河道功能的设计要求,而对景观设计把握不够。因此如何合理运用设计方法进行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使河道真正构成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我们当前重要思考的问题。

1 当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自然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河道景观,如何保存、修复这些景观,留后世以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河道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人造景物: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而软质景观却更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如何减少“硬质景观”,增加“软质景观”是目前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3)人与文化:城市河道景观效果不仅仅是物质景观,还应当包含有人文景观,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的活动又是围绕着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来开展的。WWw.133229.coM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往往忽视了人们的这些喜好。另外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也将成为景观设计亮点,吸引众人的眼球。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2.1设计理念

(1)要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充分利用水文化特色,是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要十分注重保留河道两岸的文物建筑和有形无形的水文化典故的挖掘,既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又要将历史流传的水文化典故进行有形化的构思;同时还要创造现代水文化特色,构筑城市河道文化景观。在具体设计城市河道景观时要充分运用景观的植物群种结构,利用空间手法形成富有个性的绿化景观。绿化树种应尽量利用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意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图案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

(2)要坚持协调持续发展的理念。“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这话十分深刻。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与水关系的变化,水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在现代的河道景观设计中应当体现历史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的结合,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创造现代的水文化。如在河岸建设高技术手段的水上娱乐设施、大型喷泉、水文化展览馆、现代雕塑等。因此除注重河道景观与绿化有机结合,体现水乡景观特色外,应将绿化与名人活动、历史事件、古代文化遗迹及古树名木结合好。首先要保存和恢复两岸遗留文化,重造历史风貌。其次是要谨防城市河道景观片面化,要注重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实现设计与自然有机的融合,恰如其分的“锦上添花”。

2.2设计原则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将景观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到环境设计当中,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将自然生态作为植物设计的首要元素,并同周围的人文环境充分结合,打造成一幅诗情画意的河道景观画卷。在具体设计中应当坚持以下3项原则。

2.2.1多样性的原则

自然界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丰富多彩表现之一就是植物种类的多姿,而多种植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这种制约相对平衡,个体或群体植物才能协调共生,形成有序的体系。

2.2.2师法自然的原则

人工的模拟自然群落能够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从而使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和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自然界中植物的自然调节能力,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同时好的生态环境又能够吸引各种生物到此栖息生长,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使景观更具自然特征和生命力。

2.2.3绿化形式点、线、面结合的原则

作为河道景观,沿岸应该有统一的绿化背景贯穿全线,形成一定的规模气势,形成“线”;同时结合硬质景观的主题进行不同的景点配置,在游人停留部位采用造型优美、色彩醒目的植物品种,给人以生理和心理的满足,达到触景生情的境界,形成“点”;选用几种较有特色的种植形式在全线呈块状分布形成“面”。如此点线面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2.3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要结合河道空间的美学特点和游览者的视觉特性,充分考虑到现代条件下速度因素对景观形式、景观尺度等的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河道景观成为优美、亲切、宜人且富有活力的休闲娱乐场所。在设计河道景观绿化时要注意把握以下3个方面:

2.3.1 河道沿岸平纵面线形的把握

鉴于人们在游览河道时看到的往往是动态的风景而不是静止的画面。因此,在设计河道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已有的自然条件,顺着自然地形以避免由于修建景观而破坏沿岸的生态环境。设计中可以通过巧妙运用曲线元素将外部景观引入河道环境、通过地形起伏条件布设富于变化的线形以区别于其他地区。

2.3.2环境色彩搭配的把握

恰当地把握河道景观与周围建筑以及人们的心理反映之间的搭配和协调至关重要。

当河道位于繁华街区时,根据两侧建筑不同的风格、可用立面设计、装饰手法,形成变化丰富的河道景观。这种变化往往会显得庞杂与凌乱,这时可以通过植物造景对道路赋予较为统一的色彩基调——绿色,在这些建筑之间起协调的作用。除此之外的河道景观色彩则不宜丰富,否则有画蛇添足之嫌。而对位于色彩相对单一的老城区附近的河路,由于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过大。造成了人们休憩、绿化的空间日益缩小,人们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环境,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空间立体绿化,提高绿视率,弥补局部地区平面绿化的不足,为人们提供与水对话、宁静、趣味的场景。

2.3.3环境小品设施内涵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