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例6篇

大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

大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1

评价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而特有的认知活动,是指人们对自身和他人的具体实践活动进行主动的反省和总结,从而改正实践活动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使好的方法和精神发扬光大,然后在下一次实践活动中就能扬长避短,使实践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因此,反思评价是人进步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

1 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我国体育按照属性分类,包括三种: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在我国高职教育中,体育教育一直备受重视,学校都以课程的新式开设了各种体育科目,旨在锻炼学生基本的体育素质和精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然而,在现今我国各大高职学校中,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使高职体育教学领域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统一的教学标准,对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2 高职体育教学评价现状

2.1 高职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不科学

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采用单纯的总结性评价方式不利于反馈作用的发挥,对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的效果并不大。在采用总结性评价方式进行评价的背景下,不论教师和学校如何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都不能起到明显的改进作用,因为总结性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没有注意到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严重打击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2.2 高职体育教学的评价方法不合理

在各大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式,而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体育教师在使用总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限于评价与体育教学同步结束,而无法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学生在上完体育课后不能及时知道自身的缺陷,并加以改正,教师也不能对自身的教学方法予以及时的改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毫无帮助。

2.3 高职体育教学存在评价缺失的情况

与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相比,体育教学对硬件设施的要求相对较高,不同体育项目对场地、场馆、设备、器材以及天气情况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目前,高职学校普遍存在体育教育硬件设施供不应求的现状。由于近年来,各大高职学校大量扩招,但相应的体育设施建设却没有跟上,导致体育教学资源短缺,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实施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倍受打击,许多学生不愿意去争夺体育场地和设施,没有体育教学,相应的体育评价也不存在。

3 高职体育教学发展趋势

3.1 不断更新高职体育教学的评价理念

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高职体育目标为基准,抓住素质教育的本质。当今教育领域都强调对学生施行素质教育,坚持做到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个体性和主体性。在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相结合,保证评价体系导向作用的充分发挥。此外,要改变现行体育教学中单一的评价模式,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拓展评价视野,做到评价多角度、多选择和多方法。改变过于重视对结果的评价理念,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3.2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3.2.1 综合运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高职体育教学的过程十分复杂,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包括学生的态度、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指标等,这些无法像其他因素如体育课的密度、运动负荷等,可以采取定量的方法进行确定,而必须采用定性的评价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普及,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越来越多样化,学校无法用定量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参与意识等指标进行反映和评价的,同时,又不能忽视以上指标的评价,否则会使评价不全面,缺乏科学性,这时,采用定性评价方式是最合适的选择。

3.2.2 综合运用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学生根据评价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是一种最直接的评价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身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愉快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相互评价方式提供了一个学生学会评价别人和被别人评价的机会,学生通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对别人做出一个客观评价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反馈;而接收别人的评价时,学生本人可以参考他人的评价,对自身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调整。

大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应试教育研究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素质教育悄然兴起,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小学语文作为教育中的重大板块,其素质教育的实行也十分重要。老师从最基本的改进教学方式出发,挖掘学生自学的能力,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这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鼓励学生进行更好的自我提升,进行高效率的语文学习。

一、积极指导学生科学学习,提高他们的主动性

改善教学方案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应高度重视这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首先,告知学生预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授课前,给学生的安排一些问题,鼓励学生根据问题来思考,初步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其次,老师应当跟学生分享一些实用阅读技能。第一,要求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第二,加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读懂文章,老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第三,要求学生熟悉分段的方法,能够独立概括段落意思,了解其中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第四,教导学生自行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从写作背景、作者抒情与议论的章节、段尾段首句等进行总结;第五,让学生对自学的效果进行总结,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且在总结的过程中,起到了又一次复习的效果,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二、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践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动手动脑能力,所以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即为听、说、读、写四种,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老师在授课时应尽可能进行综合讲解,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的联想技能。综合同时也指跨学科的学习要求,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实践中更好地领略语文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老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实际体验书本中的事物,就以人教版的“走进田园”为例,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到田园进行实地探究,让他们见识到真正的田园,而不是简单的文字描述。引导他们的参观过程中与同学进行相互交流,并书写简单的观察报告,在实践中积累素材,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怀,看到他们的不同之处,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内外活动。增加教学的灵活性,不要将某一名学生长时间放在低层次的位置,要不然会对其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注重教学的持续性,要求学生理解该层次的目标及学习重点,引导他们奋力向高层次进军,加强他们的上进心,使得他们领略到成功的乐趣。教师更不要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理应依据具体内容、学生水平等因素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案,努力践行因材施教的初衷。

四、给学生减负,更新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学到知识,而不是量的堆积。所以,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行自我创造,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额外的兴趣。在我国,哈尔滨首先试点实行了“减负”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总的来说是个很好的开端。减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符合素质教育希望学生全面发展的希望。此外,人民教师也应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不断吸收新的教育观念,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素质教育要求师生间有效的互动,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践行“授之以渔”的准则。

五、总结

素质教育的推行可以很好地开发学生的不同能力,客观上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加倍关注的他们的身心健康,融洽与学生的关系。更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这种差异性的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学业的进步。教师们的不懈努力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素质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薛永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J].理论研究,2014,(2):77.

大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3

自步入近代学科教育以来,我国的高校教育在西方大学学科知识教育的渗透下,逐渐演变成一种知性混合体,大学教育注重科学,认为科学才是知识,轻视人文精神的存在价值。中国的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被边缘化,人文学术活动萧条,人文学术的内在生命力逐渐枯竭。在工具理性和消费主义的压力下,人文素质教育也必须面对实用化的压力,慢慢丧失了为人提供安身立命的终极价值。大学阶段的人文知识教育,只是现代教育体系下进行的文科知识传授。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主流群体,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其综合素质构成的标准。但由于国内高校对于人文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人文课程设置比重不合理;外部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性偏差,使得学生认为只需学好专业或者能够全面地职业化,就可以满足将来社会和职业竞争,从而放松甚至放弃了自身对人文课程的学习和汲取。

一、高职院校人文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并不十分理想。院校为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教学目标以职业生存为根本,培育学生为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以提升职业竞争力为目标;教学课程注重学科专业化、能力职业化,课程设置以学科课程和能力课程搭配,进行组合教学。三段式的学科课程,将各种课程分类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或实践课、文化基础课,文化基础课程的其中一部分才是人文素质课程。各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只有人文科学类、历史科学类、社会科学与哲学类、艺术类及其他。更由于文理科学科专业倾向的不同,国内相当一部分理工科类高职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与不足,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

我国高职教育中,虽然公共教育课程的教学时数约占大学总学时的3成左右,但多数高职院校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简称“两课”)及体育、英语、高数、计算机应用等课程为主,形成了以政治理论教育类为主的人文课程体系。这些院校已经放弃大学语文、心理学、艺术鉴赏、伦理学等课程的开设,为的是给越来越繁复庞杂的专业课程腾挪地方,这样严重挤压了人文素质课程的生存空间,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欠缺造成了可能。

近些年来,国内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率先将能力课程的开设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新课程模式进行了大胆尝试。这种新课程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技能与职业能力双向的培养,有效地将学科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课程实践操作三方面统一结合,强化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的学习,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公关能力,从而达到符合岗位需求和社会职业竞争的能力目标。这种能力课程的培养是符合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最终目的的。职业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能力结构,专业学习的水准与职业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学生个人未来的职业层次,更与人的现实生活质量紧密相关,而其中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对于职业能力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但国内高职教育的整体缺陷是,迫于社会对高职教育职业化、工具化要求,加之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等思维束缚,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其人格导向性和专业学习辅助性的基础作用,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缺乏同等高度的要求,缺少同等作用的重视,欠缺同等建设和发展的地位。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一)人文素质欠缺

人文素质即个人在知识、能力、观念、意志等方面综合而成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总体表现,也是衡量个人现代文明程度的体现。其内涵由人文科学知识、社会心理、文化修养、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形成。高职学生因为就业压力,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对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文史哲知识严重欠缺,缺乏信仰支撑。

(二)文化素养不高

文化素养主要包含文学和艺术两个方面的素养。文学素养主要表现在个体的文学创作、人际交流语言的表达控制、各类文学作品的解读等方面的能力。文学创作即写作,是对个人生活内容进行文字加工、处理形成主体清楚、思想明晰、结构完整的作品的能力。写作和表达能力的积累,必须以各类文学作品的学习和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积极交流为基础。艺术,是才艺和技术的统称,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素养体现在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但由于专业学习的负担过重,缺少学习时间,加上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文化氛围不浓厚,导致大部分高职学生文学知识不丰富,写作能力低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缺少艺术修养,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了解生疏。

(三)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薄弱

道德修养是个人自觉地将一定的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其内在表现为,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正确树立;外在表现为个人良好的言谈举止和文明礼仪,与周围人群能够友善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对社会人群应有的关注和关爱,能够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当前社会功利化意识的影响,许多学生将人生目标局限于找一份高薪的工作,认为衡量个人成就的标准就是物质富有和地位高端,将实现个人利益放在人生目标的首位,个人诚信缺失严重,对他人和社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是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调查显示有65%的学生不了解《交通安全法》、《民法》、《刑法》及《消费者权益法》等相关法律,不学法、不懂法、不知法,法律意识的淡薄,致使很多学生违法不知,个人权益受到损害也不知道进行自我保护,甚至参与传销组织也不知自救,违法违纪事件逐年增多。

三、当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式

(一)现代高职教育的培养要求

新时期,我国教育部对于现代化高职教育的培养要求是,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对高职学生在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三观价值等方面的积极引导和教育,培养具备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具备全面发展能力的人才,高职毕业证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环境渗透

学校通过选择社会行业分工的需求,培养专业对口人才,承担了对社会需求人才的教育责任,主要功能是服务社会,它与社会现实保持着密切关联;同时,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也靠吸取社会中先进文化因素去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就是这种环境的体现。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主要通过课堂学习体现环境熏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人文、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学科教育,将人文教育与社会科学教育相结合,实现两类学科的互相渗透,将文史知识与哲学思考、经济应用进行教学结合,潜移默化地引导、熏陶和感染学生,达到丰富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眼界,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课堂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入,将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将大大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尝试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工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全面的文理兼蓄的教育方式,将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发展历史、知识应用与方法渗透、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价值的永恒性与内容的适切性等有机统一起来,有计划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将网络通识课程、“尔雅教育”等慕课引入课堂,结合专业课程设置,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另外,提高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将两种以上科目结合在一个课程里,培养学生将两种知识综合应用,发掘从不同角度、多维度思考的能力,逐渐达到将人文社会科学的精神融入到专业学科之中。加之选修课比重的增加,弥补学生知识面狭窄的硬伤,促成学科间理性思维与感性认识的交融,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拓宽思维、提升综合能力的目标。

(四)人文课程教师的教学作用被逐渐认识

以往的专业学科教师,习惯于机械地讲授专业知识,容易忽略教书和育人的关系,轻视做人与做事的关联,缺乏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而人文课程教师的优势在于能够采用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运用更为科学和创新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人文精神,通过言传身受,克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矛盾,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的人性选择,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专业创造力和思维的独立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社会责任感,形成完美人格。

(五)学习国外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先进模式

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通过9年的尝试,形成了包括:文学和艺术、历史研究、社会分析与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科学、外国文化等5类课程构成的通才教育模式,从而影响全美大学基础课程教育设置。许多西方国家高校的选修课程一般都占课程总量的三成以上,尤其是日本的很多院校通过多科目结合的方式形成新课程。这种课程以专题的内容,通过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各学科结合的方式,将专业学科与人文学科进行了全面的融合。发达国家高校人文教育的先进模式,在课程内容、学科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这对于我们如何改进和提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六)创新思维引入人文素质教育

创新思维时刻要求我们,要永远充满对新知识的渴望,善于接纳新事物、获取新信息;始终拥有发现问题、探索解决的能力;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始终具备严谨的科学精神、强烈的突破欲望和创造激情;具备踏实肯干、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创造精神。这种创新能力既是对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也是善于积极求问、果敢把握机遇、努力改造自己、改造环境的勇气,更是一种积极创新的人格特征和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创新思维教育的目标就是全面发展全新的人,培养全新的高职人才。

大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4

经过多年努力,威宁县学前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是其教育事业的最薄弱环节。据统计,截至2009年威宁县4-6周岁人口为123205人,在园(班)人数2620人。有幼儿园4所(其中民办3所),在园幼儿543余人,在学前班就读的人数为2077人,入学率为2.13%。其幼儿入学率远远低于该年全区幼儿入园(班)率(约为29.36%)27个百分点。与区内其他县幼儿入学率相比,差距也较为悬殊,如黔西县2009年共建成公办幼儿园13所,民办幼儿园17所,在园(班)幼儿22919人,入园(班)率达51.16%。威宁县幼儿教职工数为75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师生比为1:64,教职工与学生比1:35,远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18。因此威宁县幼儿教育发展水平属于全区挂末水平,亟待加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奠基时期。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的功用,正如培植苗木,实在关系于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于国家社会。同样,要实现威宁这样一个贫困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更好更快地发展,发展幼儿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这是因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其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同时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然而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仅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而且也离不开幼儿教师素质的提升。而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与教师的显性结构高度相关,所谓显性结构系指教师队伍结构中显而易见的、可具体量化的基本要素,如教师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构成等要素。

这是因为幼儿教师专任队伍显性结构是否合理,不仅会影响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会影响学前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教育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发展高质量幼儿教育事业的基本保障。而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是否合理?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一、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值得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截至2009年,威宁县幼儿教育职工共75人,其中园长5人,专任教师41人,保育员1人,其他28人,代课教师3人,而41人专任教师全为女性,占专任教师的100%(见表1)。同城的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特教女教师占60.3%;而2009年全国幼儿专任教师为985889人,其中女教师967353人,占专任教师的98%。显然,就全国而言,幼儿教育专任教师性别比例明显失调,但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性别构成与之相比,其比例失调现象更为严重,同城的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性别比例都较之合理。这种严重失衡的性别结构会给幼儿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中年教师比例偏低据调查,发现41名幼儿教育专任教师年龄构成如表2所示:20岁以下的有5人,占总数的12.2%;20-25岁有的16人,占总数的39%;26-30岁的有10人,占总数的24.3%;31-40岁的有7人,点总数的17%;40岁以上的有3人,占总数的7.3%。从数据可以看出,20-30岁之间教师人数占总人数的63%左右。可见,当前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年龄构成中,老中青三代年龄比例不合理,教师年龄总体偏小,年轻教师居多,中年教师比例偏低。虽然年轻教师思维活跃、精力充沛、锐意进取及勇于创新,但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短,其教学经验、了解教材和学生身心特点、教学方法等教师必备素质较为薄弱。这样的年龄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搞活了课堂氛围,但教学质量未必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3.学历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极度匮乏由表3显示,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毕业的比例为0,本科毕业的比例约占7.3%,19.5%的教师专科毕业,高中及以下毕业的比例约占73.2%。与吉林省的延边州共有专任幼儿教师2153人,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542人,占总数的25.2%,专科学历的1016人,占47.2%[2]相比,当前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的学历比例严重失调,同时也反映教师队伍中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极度匮乏。

4.小学高级职称比例偏低,未评职称的教师比例过半职称结构是教师队伍内部各级职务的比例构成,其比例构成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由表4可知,威宁县幼儿教育教师中有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比约为7.3%,22%的教师有小学一级职称,12.1%的教师有小学二级职称,无一人有小学三级职称,未评职称的教师比例约为58.6%,这表明威宁县当前幼儿教育教师职称结构分布呈“金字塔型”的特点。由于幼儿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且威宁县幼儿教育的发展与我国其他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客观存在巨大的差距,这就要求从事幼教的教师不仅学历达标,还要求职称结构合理,这是因为教师职称是教师学术水平、成就大小、实践经验等的综合体现。[1]而当前威宁县幼教教师职称结构比例不合理———小学高级职称比例偏低、未评职称人数过半的现状,无疑会影响幼儿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而影响其教育的质量。

5.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比例不足三分之一由表5可知,当前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业教师中毕业于幼教专业的仅有10人,占24.4%,75.6%的专任教师毕业于非幼教专业。这一数据反映了当前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的专业背景构成不合理,专业师资队伍的严重不足表明了还有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并未或很少掌握能够满足幼儿学习、成长需要的各种知识与能力。显然,威宁县幼儿教育学校中教师的专业构成不适合其幼儿的发展之需求,其教育质量也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二、解决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问题之建议造成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队伍显性结构困境的原因很多,包括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明显落后;教育事业总体滞后;人们关于幼儿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幼儿教育教师处于人们关注的边缘。以下是笔者提出的优化当前威宁县幼儿教育师资队伍显性结构问题的建议。

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幼儿教育的宏观调控,制定“教育优先区”政策威宁少数民族自治县缘于自身的自然条件以及人口多的限制,经济和文化的客观滞后性,仅依靠当地的经济实力是很难促使幼儿教师素质发展。要快速地解决威宁县当前幼儿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离不开中央、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和指导。制定“教育优先区”政策不失为政府宏观调控的良策,“教育优先区(ZEP)”政策缘于法国为解决其幼儿合理地接受教育而提出的策略,其意指通过共同行动计划联系起来的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公立中小学教育机构整体,以接纳生活在弱势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下的学生。[3]这里我们将其理解为政府相关部门为那些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文化相对较落后的地区,采取优先投入资金、政策倾斜和智力支援的制度助其幼儿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威宁少数民族自治县幼儿教育要得以更好地发展,急需政府相关部门采取这样的政策。惟有如此,才能为其幼儿教育顺利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物质保障,同时也是优化威宁县幼儿教师队伍结构的前提条件。

2.采取措施鼓励优秀男教师从事幼儿教育不同性别的教师缘于其性别、知识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对学生的认知、交往和行为的发展以及性别角色的形成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4]因此,增加一定数量的男教师充实到威宁县幼儿教育教师队伍中,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尤显必要。而要实现该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其一,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幼儿教育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幼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教师性别比例失调给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正确认识;其二,相应的高等院校和各幼师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政策上应有所侧重;其三,向社会招聘部分优秀的男教师;最后,相关部门应尽快落实《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教人[2011]1号))中国家对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的津贴补助和周转宿舍的政策[5],切实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幼儿教师的待遇。

大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公费定向培养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115-03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个少数民族聚集区,经济落后和民族发展不平衡导致广西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低下和分布不均衡。为切实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2010—2012年)》等文件的有关要求,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推动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民族地区迫切需要实施本科层次的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公费定向培养措施。

一、民族地区落实国家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的需要

为了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和落实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到基层中小学任教,《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2007]34号])提出实行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在部属师范大学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建立制度,往后逐步扩大,分步实施,鼓励和支持地方师范院校相应地跟进,最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师范生公费教育。在当今,上大学普遍要交纳学费和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情况下,免费师范生培养总计上亿元的中央专项资金的投放,凸显了国家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政策导向。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江苏、湖南、江西等相对发达的地区相继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师范生公费教育措施,而广西在这一块还没有取得任何的突破。广西地处西南边疆,远离部属师范大学,本地师范院校在空间距离上离农村比较近,具有服务于本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优势。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是民族地区落实国家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的需要。

二、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当前,素质教育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使全体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不仅要学会学习,而且要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康、学会社交。幼儿园阶段和中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教师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因此,素质教育对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师范院校必须培养高素质的、能够实行素质教育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当前,素质教育还要求师资队伍有进行更新换代的必要,因为当前大多数幼儿园和中小学在校老师多是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封闭的思想文化环境里、清贫的生活条件中成长起来的,相当多的老师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对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所表现的依赖性、自主性、开放性不适应,他们习惯于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教育观念和生活方式来衡量和要求自己的学生。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师生之间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标准上的冲突,从而影响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何况,幼儿园和中小学生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开始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启蒙阶段,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自己行动的楷模,是自己心灵的镜子,如果继续让这些习惯了应试教育的老师来实施素质教育,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迫切需要与学生年龄更接近的优秀教师。

三、广西民族欠发达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地处西部民族集聚区的广西,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区内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悬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也存在很多差异,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区域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平衡,农村和西部山区特别是一些条件艰苦的地区,幼儿园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中小学教师数量更是严重不足,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教师待遇普遍较低,生活、工作条件差,很多人不愿到农村和偏远山区任教。相反,农村少数优秀教师想方设法向条件好的学校流动,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大量流失最终导致广大农村和偏远山区中小学师资紧缺,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普遍较低,这样的师资现状根本无法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幼儿园和小学师资分布的不平衡状态更加突出。而实施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正是根据广西各县市区农村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队伍紧缺的现实需要,统筹安排各县市区招生来源,对口定向培养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做到县市区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我们就为县市区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所以,这种培养模式能与社会需求有效地结合,培养公费师范生成长为农村当地教育的骨干力量,并带动周围的教师不断的成长,可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稳定当地教师的队伍结构。

四、改变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数量紧缺、素质低劣现状的需要

广西是一个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都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学期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教师队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农村幼儿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缺口很大。据统计,2009年我国学前教育平均师生比是24∶1,而广西学前教育平均师生比是812018∶28922,即28.1∶1,广西农村地区超过这个比例,达到457412∶5296,即86.37∶1。2010年广西学前教育平均师生比是1185337∶37329,即31.8∶1,农村地区超过这个比例,达到358154∶8922,即40.14∶1。如果按照学前教育平均师生比28.1∶1的比例来计算,广西农村幼儿园教师需要16278人,大约缺口11000人,这只是针对在园幼儿的统计数据,不包括大量有待入园的幼儿。如果把有待入园的幼儿统计进来,师生比缺口之大恐怕更加惊人。与初等教育规模相比,目前学前教育比重相对较小。广西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更少,招生规模也不大,因此,师范院校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加大面向农村高层次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推动农村学期教育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迫切的需要。从农村中小学师资来看,广西缺口也很大。据统计,2010年广西全区小学专任教师220183人,其中,农村小学专任教师143432人,占总数的65.14%之多;中学专任教师160840人,其中,县镇和农村中学专任教师合计135240人,占总数的84.1%之多。由于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贫困地区农村的师资严重短缺,尤其是骨干教师的短缺,这无疑给贫困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带来沉重的打击;农村中小学供给和补充又极为困难,不少新分配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地区任教,有的即使去了,也很快就走了。据统计,2008年广西农村小学教师缺编严重,小学师生比超过了1∶20。其次,教师队伍出现老龄化结构性问题,断层现象严重。由于教师进口渠道前宽后窄,正规师范毕业生难以下到农村,新鲜血液补充不足;又由于财政编制人数有限,在老教师没有退休的前提下,年轻教师很难进入到教师行列中来;更因为农村教师生存压力巨大,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导致骨干和年轻教师向城镇流动,以致农村呈现“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局面。教师队伍的年龄老化导致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死板、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这些又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再次,教师学历层次较低,素质较差。据《2011年广西教育年鉴》统计,农村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学历层次普遍较低,职称也较低。从农村幼儿园现有6593名专任教师学历来看,研究生毕业的没有,本科毕业的有123人,占总数的1.87%;专科毕业的有1744人,占总数的26.45%;高中阶段毕业的有3929人,占总数的59.59%;高中阶段以下毕业的有797人,占总数的12.09%。从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职称来看,中学高级的只有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0.06%;小学高级的有130人,占总数的1.97%;小学一级的有241人,占总数的3.66%;小学二级的有411人,占总数的6.23%;小学三级的有102人,占总数的1.55%;而未评职称的却有5705人,占总数的86.53%之多。从143432位农村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来看,研究生毕业的只有2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0.016%;本科毕业的有14157人,占总数的9.87%;专科毕业的有82672人,占总数的57.64%;高中阶段毕业的有44882人,占总数的31.29%;高中阶段以下毕业的有1698人,占总数的1.19%。从23425位农村普通中学专任教师的学历来看,研究生毕业的只有2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0.11%;本科毕业的有13516人,占总数的57.70%;专科毕业的有9382人,占总数的40.05%;高中阶段毕业的有493人,占总数的2.1%;高中阶段以下毕业的有9人,占总数的0.038%。这还包括相当部分工作后通过函授提高学历层次的部分教师。这些足以体现农村教师学历层次之低和素质之差。如果跟东部省份相比,这种差距就更明显。

总之,作为民族落后地区,广西迫切需要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公费定向培养。广西地方师范院校熟知本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熟悉本民族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对本地区人们的社会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交往方式、人际关系等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这种本土化特征使广西地方师范院校培养本地基础教育师资有着得天独厚的情感优势,培养的毕业生更能够下到基层去,更能扎根在当地农村。地方师范院校从师范生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对幼儿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树立将来走上幼儿园或中小学教师第一线工作岗位的职业信念,有针对性地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训练,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使学生坚定自己长期从事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工作岗位的信心和决心。广西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师资队伍数量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公费定向培养的师范生去保障,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赖于高素质的师范生去推行,推行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措施已成为迫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09年广西教育年鉴[Z].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1年广西教育年鉴[Z].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大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6

一、 坚持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素养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始终坚持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服从领导安排,维护学校领导的权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工作纪律,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二、 坚持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水平,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不断地自学英语,使自己的听说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自己能更好地用英语组织教学,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我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把别人创造出来的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最大化地转化为自己所有,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体会,严格按照教务处的要求,课前精心准备,上课认真负责,耐心辅导学生,细心批改作业,一切为学生着想,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此外,我还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课和评课活动,还利用有限的外出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尽一切可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教师。

三、 团结协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团委工作千头万绪,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员队伍,把学生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我深深地知道,只靠一个人和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做好。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与领导和老师的关系处理的融洽而健康,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与学生交心谈心,关心爱护学生,也深得学生的喜爱。这样不仅营造了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更打造了一个宽松而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我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政教处全体人员、各班班主任和各班团支部书记的共同努力下,团委的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在色。除了做好对团员的常规管理和教育工作之外,校团委配合学校开展一一系列的有意义的活动,寓教于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弘扬了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此外还参加了荆门市举办的学习“三个代表”的一系列活动,成绩优秀,受到了上级单位的好评。 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曲折,教育的终极目标至高无上,个人的奋斗永无止境。 我将用我最真最诚的心,去换取致善致美的情;我将用一生去追求、去挑战、去创造更美的明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2年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2012年幼儿园小班教师工作总结

2012年幼儿园教师工作总结

2012年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幼儿教师2012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中小学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2012年体育教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