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发展模式范例6篇

精准农业发展模式

精准农业发展模式范文1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自我改造能力比较弱,因此,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用互联网技术深度改造农业全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模式的根本变革。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薄弱环节,互联网改造农业主要包括利用智能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精准干预、精确记录,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订单农业、开展网上销售。

关键词:

“互联网+”改造农业精准生产互联网营销

“互联网+”代表先进的生产水平,因其无限的创造力和与其他产业天然的融合性,迅速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与互联网融合的空间巨大。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农业,使农业产业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意义深远。

一、实施“互联网+农业”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仍处在传统农业阶段,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科技含量、生产经营模式比较落后,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传统农业因生产要素“世代使用”而发展十分缓慢,必须用工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几千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没有实质性的变革,汉明的犁耙在明清两代仍大量使用,期间生产工具虽也不断改良,但一直停留在农耕时代水平,导致“虽然中国农业在制度和技术上经过多次变革,迄今仍未突破传统的农业范畴”[1]。随着代表工业文明的机械、化肥农药等广泛使用,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在农业中逐渐推广,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了质的变革,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幅度提升,农业现代化进入了快车道。纵观我国农业发展历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方式相对落后,同时又缺乏自我变革的能力,因此,必须借助代表更高级产业文明的生产要素进行改造,才能真正实现农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催生人们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对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相对于工业文明来说,由互联网带来的智能化、信息化是更高形态的产业文明,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对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改造,必将创造更加高级的农业产业模式。我国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不高、交易效率低下、产品追溯难度大的状况,极大影响农业的竞争力,严重制约着农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进程。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就是瞄准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用互联网技术对农业全产业链深度改造,实现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其中,在生产和管理环节上,主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实现精准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在流通环节上,依托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改变农业传统营销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总之,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通过农业互联网系统研发、农业智能设备使用、农产品网络营销等,强化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创新,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革命性变革,创造新型农业产业模式的必由之路。

二、运用智能技术发展农业精准化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决定着一个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水平。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专业化程度不高,农户从事播种、灌溉、施肥等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个人经验,缺乏科学依据和精细操作。农业生产活动的经验化、粗放式,不但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还造成水、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必须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利用智能技术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精准化生产在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使用,如以色列详细记录农作物所需的光照、水分、养分、温度以及预期产量等数据,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这些数据对灌溉、施肥、温度等进行精准控制,极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益,为我国农业精准化生产提供了借鉴。

首先,要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精准干预。精准干预即以物联网、智能设备、监测系统为基础,通过传感器对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将相关数据实时传入后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在科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决策,并通过智能设备进行精准操作。以农作物为例,在田间配置一定数量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对土壤湿度和肥力、光照、温度以及杂草、病虫害等情况进行监测,将这些信息不断向后台控制中心传输,控制中心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传感器提供的信息进行精确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在最佳时间开启智能设备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精准干预,实现农作物生长需求和供应之间的精准对接。可以这样说,“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打破了粗放式的传统生产模式转而迈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农业因此获得了类工业的产业属性”。[2]

实施精准干预,需要配套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一方面要打造农业生产智能设备。在农作物行业,构建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物联网测控体系;在畜禽鱼等行业,建设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智能设备。另一方面,要建立精确的农产品专业化数据库。通过开展精准农业资料搜集、信息格式标准化建设,完善卫星遥感资料、病虫害资料、区域气象资料、自然禀赋资料,将农作物不同阶段的体征参数、生产资料需求参数、生长干预参数具体化、标准化,建立详细的数据库,提高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力。[3]其次,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精确记录。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建立农产品生长过程追溯体系成为农业生产的新课题。实现生长过程可追溯,需要对农业生产过程精确记录,给每个农产品建立“成长档案”。如双汇集团为每一头生猪配备档案卡,记录了生猪从出生到出栏的日期、配种时间、进水进食情况、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等信息。智能设备的运用,为农业生产精准记录提供了方便。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后台控制中心将农产品生长环境、生长周期、干预手段等信息完整记录下来,通过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储并与农产品绑定。消费者和监督部门可以使用信息识别工具详细了解农产品的生长过程,为农产品的质量监督和追踪溯源提供了条件。

三、依托互联网平台创新农业营销模式

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农产品具有“一长一短”明显特征。“一长”即农产品生长周期长,在投入生产到产品上市的周期内,生产决策依据的市场情况可能已发生很大变化,农产品就会因不符合市场需求而滞销。“一短”是指农产品保质期短。超出保质期,农产品就会失去使用价值而无法销售。农产品“一长一短”的特点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破解这个难题,必须“加快打造‘互联网+农业’电商产业发展平台,建立健全现代农业营销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推动农产品高效流通、价格稳定”。[4]首先,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订单农业。农产品“一短”的特点凸显其符合市场需求的重要性,“一长”的特点又使这种符合的难度很大。对这一悖论,发展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订单农业是最佳解决办法。订单农业是一种新型营销模式,主要做法是农户与企业、超市、个人等签订农产品订单,并根据订单要求进行生产和交易。其实质是根据潜在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优势是实现产销无缝对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由于信息平台不健全,一开始订单农业的应用并不广泛。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B2B、B2C、C2B等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不同地方的买卖双方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洽谈业务,订单农业得以大规模应用。

其次运用电子商务模式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与传统销售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逐渐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2014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对于农产品网上销售,我们提供三种参考模式。第一种是利用淘宝等综合性电商和一亩田等农业电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销售业务。其中,农业电商能够集中精力研判农产品市场、提供市场信息、开展一对一服务,较综合类电商的潜力和作用更大。这种模式借力第三方成熟的管理平台和较高的知名度,既降低了融入成本,又使农产品能够迅速走进消费者的视野。第二种是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开发自有互联网平台。农业企业可以借鉴小米公司的成功经验,利用自身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营销,与消费者进行广泛互动。可采用O2O模式实行线上线下融合,邀请网上消费者到企业进行实地产品体验,形成集网购、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农产品营销模式。这种模式以自有平台为基础,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直接,有利于深入挖掘产品价值,打造品牌农业。第三种是个体农户利用移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农户可以用微信、微博等在田间地头、茶余饭后随时随地产品信息、完成订单。这种模式门槛低、程序简便、操作简单,十分适合我国农业目前分散经营的状况。

四、小结

在我国的三次产业中,农业发展最薄弱,基础设施、生产方式、销售方式最落后,依靠常规方法,农业很难赶上二、三产业的发展。“互联网+”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各个领域和产业利用互联网加快发展的机会均等。因此,在由互联网引发的新一轮产业融合和调整中,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具体的农企和农户,都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主动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形成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民、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快速缩小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差距,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心合.论传统农业及其改造[J].农业经济问题,1996(4):39-44.

[2]杨彩莲.论“互联网+农业”的新经营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5(19):63-65.

[3]王永峰.我国农村建立精准农业经营模式的探索J].农业经济.2015(3):18-20.

精准农业发展模式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 +”;改造农业;互联网营销

“互联网+”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天然的包容力,正日益被人们所接受。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是立国之基。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农业,发展空间大,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互联网+农业”战略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受科技、政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业发展仍处在初级时期,主要以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投入多而产出少。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时展的最强音。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的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此以后,我国农业生产要素没有实质性的变革,一直停留在农耕时期。建国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技术上仍未突破传统的农业范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才真正走向农业现代化的轨道,农业机械开始大规模使用,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集中作业方式逐渐推广,农业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从农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农业的发展需要不断与新的科技因素融合,必须借助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生产要素进行变革,才能真正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当今,人类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形态,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互联网经济是时展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相对于工业文明来说,互联网带来的智能化、信息化是更高生产力水平的代表,是变革我国农业产业模式重要驱动力。在一定意义上讲,互联网+农业战略是实施是对农业全产业深度改造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互联网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战略,立足于互联网系统的开发,充分利用农业智能设备,进一步强化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创新,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革命性变革的重要举措,是创造新型农业产业模式的必然要求。

二、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推动农业精准化发展

不同的生产方式对产业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从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更多依靠着传统农业的经验,缺乏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效支持。这一农业发展生产的短板,既造成了农业的产出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又一定程度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推动农业精准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和集中化水平,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在农业智能化和信息化方面,以色列农业发展的模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以色列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农业数据的分析总结,对农业发展的各环节进行精准把控,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益。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推动农业精准化发展,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精准干预重要技术支撑。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通过传感器对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进行监测,为农业发展提供相关数据,在科学分析相关数据的条件下,对农业的健康高效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料。

农业精准化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农业的精准体现在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如土壤湿度和肥力、光照程度、温度的高低以及杂草、病虫害等情况,将这些数据资料通过分类整理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以上数据信息进行精确分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实现农作物生长需求和供应之间的精准对接。在实施农业精准干预的过程,需要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协调配合,缺一不可。在硬件方面,要对农业生产的传感器等智能设备进行投入,构建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信息化监控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农业发展的问题进行精准定位,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进行跟踪。在软件建设方面,要建立农业发展的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的优化整合。在建立数据库系统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卫星遥感资料、病虫害资料和区域气象资料等三个方面资料的整理,针对农作物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建立分类标准、体系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提高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力。

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推动农业精准化发展,对农业生产进行跟踪检测,是食品安全的的重要屏障。目前我国出现了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无法对农业生产过程精确记录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互联网时代,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可以方便快捷的给每个农产品建立属于自己的“成长档案”。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农业管理者可以对农业发展的全过程信息进行全面跟踪、完整记录,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农产品的信息进行存储定位。最终,就会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呈现在消费者和监督部门的面前,为农产品的质量监督和追踪溯源提供了条件。

三、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

在传统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一直困扰着农业的长远发展,这种局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产品要受阳光、土壤和水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成长的周期一般在半年左右,这与市场经济的周期特点是不相符的,难以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容易导致农产品不符合市场变化而难以销售的情况;另一方面,农产品难以长时间存放。超出农产品的保质期,农产品的安全就会被质疑,出现了难以销售的现象。农产品本身的这两个特点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农业行业长期是一个弱势行业。而互联网的出现,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兴起,为农业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找到了途径。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方式,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进一步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好的消费者服务,推动农产品高效流通。

第一,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业订单业务,构建农产品新型营销模式。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要加强农户与企业、超市、个人等各方面的联系,互通有无 ,通过签订农产品订单的形式,进行农产品的交易。在这一过程中,是立足市场供求双方的需求,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其目的在于实现产销无缝对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第二,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形成一体化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与传统销售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业发展提供三种可供参考的重要模式。模式一,充分利天猫、京东等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农产品网上销售业务。其中,农业电商能够集中精力研判农产品市场、提供市场信息、开展一对一服务,较综合类电商的潜力和作用更大。这种模式借力第三方成熟的管理平台和较高的知名度,既降低了融入成本,又使农产品能够迅速走进消费者的视野。模式二,是有实力的农业企业自主开发互联网平台,借力互联网资源。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营销,与用户进行广泛的沟通互动。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利用自有平台优势,可以打造自己个品牌农业,进一步挖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更好为用户服务。模式三,是个体农户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机的大规模普及,为个体农户利用互联网实现营销创造了条件。这种模式的准入门槛低、使用的程序简便,对操作者没有过多技术上的要求,是我国目前阶段发展农业的适宜道路,适合我国农业经营分散化的特点。

四、小结

精准农业发展模式范文3

对于精准扶贫,学者们主要围绕扶贫瞄准的范围和瞄准精度进行研究,并提出要提高扶贫资金和扶贫政策的“精准度”。2015年6月,全面阐述“精准扶贫”概念,提出“六个精准”。国内学者对精准扶贫的定义、机制、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对于金融扶贫,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欠发达归咎于金融抑制。又有国外学者指出,发展中国家由于实行优先发展的战略,使得大量资金被注入到了工业当中,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使得农村地区无法脱贫。曾康霖突破了金融总是“嫌贫爱富”的思维,提出“扶贫性金融”的概念。国内学者对财政扶贫资金的运行机制、金融减贫的作用、金融扶贫的具体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2河北省金融扶贫的阜平实践

河北省阜平县金融扶贫的主要做法是实现金融服务网络、企业发展经营支持、农业保险和扶贫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四个全覆盖。2.1金融服务网络全覆盖为解决农村金融人力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阜平从县一级自上而下地成立了覆盖全县各乡镇、村的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金融服务网络通过整合现有行政资源建立,县一级整合县长、常务副县长、主管扶贫工作副县长成立金融工作领导小组;乡一级整合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成立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并且依托乡财政所设立金融工作部;村一级整合村支书或村主任成立金融工作室。2.2企业发展经营支持全覆盖阜平通过与股权交易所合作扩宽融资渠道,引导适当的中小企业进行资本市场融资。同时,积极组织筹建村镇银行、商业性融资担保公司、扶贫开发股权投资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旨在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将资金向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环境友好的企业或产业项目倾斜。2.3农业保险和扶贫贷款担保全覆盖保险作为风险补偿的重要一环,在扶贫工作中可以发挥精准定位的作用。阜平一方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立能够覆盖全县主要种养业品类的农业保险险种,形成结构合理、品类齐全、运行规范、保障有力的农业保险体系;另一方面创新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的“联办共保”模式,收入共享、风险共担,不仅降低了保险公司的风险、盘活了财政扶贫资金,也对农业保险的全面铺开创造了积极条件。2.4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覆盖为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阜平采取激励和惩戒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边采集、边办理”的方式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在采集农户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逐步为农户建立信用信息电子档案,并实现各区域内金融机构信息共享。依托这一信用体系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管理机制,在严厉打击恶意欺骗等行为的同时,进行“信用也是财产”的宣传教育,从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阜平的金融扶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扶贫目标指向宽泛、金融机构支农惠农力度不够、风险把控不足、财政支出过大等问题。若要改善这些扶贫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精准”是关键。

3构建金融精准扶贫机制的路径

如图1所示,构建金融精准扶贫机制需要从目标识别、模式创新、绩效考核、支持四个方面进行。3.1目标识别河北省在对扶贫对象的具体识别上提出“五看、五不录、六优先”,但这种识别模式并不能作为金融精准扶贫的目标。金融精准扶贫并不仅仅是直接作用在个人身上,更多的是针对不同扶贫项目提供不同的金融支持。因此,可以在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贷款需求等标准将农户进一步划分为无项目发展需求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及残障人士)、有项目发展需求贫困户(虽然目前经济上较为贫困,但有通过创业项目脱贫致富的意愿与能力)和有扩大生产需求农户(通过前期创业项目已经基本脱贫,但缺乏进一步扩大生产需求资金)。针对精准目标识别的结果,精准定位其扶贫方式,积极促进三类贫困户之间的转化。3.2模式创新根据河北省实际情况,并借鉴其他地区的扶贫成果,可以创新更具针对性的扶贫模式。“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可以对接贫困地区大规模种植业资金需求;“贷款+保险+技术培训”模式可以对接贫困地区高风险的养殖业资金需求;借鉴广东清远市的“输血+造血+开发式”的经验,“输血”———“农改贷”助推村户整体脱贫,“造血”———“流转易”解决农户贷款抵押物不足问题,“开发”———“移民搬迁项目贷款”及危房改造贷款帮助贫困村庄实现安居;进一步开展“股份合作、共同参与”模式,探索“土地流转+产业扶贫”等扶贫新模式,创新扶贫融资方式。3.3绩效考核普惠金融服务效果评价不应只针对政府机关开展,《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银发[2016]84号)和《关于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实施办法》(冀扶[2016]5号)都对金融扶贫提出了要求,金融服务供给机构作为资金的提供方,其作为广泛地影响着扶贫效果。因此,应将扶贫开发社会责任纳入金融供给机构的考核体系,甚至针对一些重点金融机构,要从扶贫信贷资源、贫困地区网点和服务覆盖率、扶贫金融产品创新、扶贫带动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以提升其参与扶贫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更有效地发挥金融加速脱贫的功能和作用。3.4支持首先是支付环境的建设,在平稳扩大农村地区支付清算系统覆盖面、继续推广助农取款服务站的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创新便农惠农新型支付产品。其次是信用体系建设,在大数据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建设“诚信河北”为契机,依托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集合公安、法院、国土资源等多部门信用信息数据,建立多级服务中心,推进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企业等主体的信用信息建设。再次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综合运用再贷款扶贫支持、再贴现优先、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措施,构建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长效机制,实行涉农金融机构差别化监管政策,同时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智力支撑。最后是加强宣传教育,以金融创新业务为重点,针对非法集资等易发高发事件开展金融风险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农户的风险和维权意识。

4总结

河北省正处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时段,建立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刻不容缓。在精准目标识别的基础上,根据贫困户分类分层,发挥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法人银行业机构的不同服务作用,规范发展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担保机构等各类新型机构,完善多种形式的保险体系,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扶贫组织体系。同时通过包含社会价值实现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多种政策实施、组织活动的支持,共同激励金融供给机构的能动性,推动金融精准扶贫事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作者:田原 赵丽娜 郝晓雪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WilliamL.WaughJr.ValuingPublicParticipationinPolicyMak-ing[J].PublicAdministrationReview,2002,(5).

[2]Finance,inequalityandthepoor[J].JournalofEconomicGrowth,2007,(1).

[3]叶初升,邹欣.扶贫瞄准的绩效评估与机制设计[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3-69.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J].老区建设,2014,(1):8-13.

精准农业发展模式范文4

一、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分析

(一)精准化农业发展水平低下

目前,因我国的农业水平较低,相应的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机械操作方面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计算机GPS监控系统以及GLS系统等,特别是传感器与动态化控制系统等一些能够适合精准农业快速发展的硬件化设备在实际发展水平方面显著较低,从而使得我国的精准农业发展水平不够成熟。

(二)农机制造业发展不成熟

实质上,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相比较,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水平较低,农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也不例外,总体来说水平不高。诸多农业机械仅仅是对国外农业机械产品的仿造,而且在一些农业机械自动化装置当中,只是对农业机械的一部分做了改进或者是增添了部分设备零件来有效提升整个农业机械的实际工作效率与整体操作性能,但是这种做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机械在构造方面的复杂程度,还将会因生产成本的不断提升而使农业机械的购买价格更昂贵,从根本上促进维护成本的增加,阻碍其广泛应用与推广。所以,大力研发能够符合生产需要,而且价钱合理的自主化品牌农业机械设备属于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二、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途径

(一)促进精准化农业发展

目前,我国精准农业在发展方面还不成熟,与部分发达国家农机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大力推进精准化农业的实际发展进程,不但有助于促进农业机械在自动化技术发展上的日益完善,还是我国有效展示科技发展水平以及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与争取话语权的重要条件。现阶段,国际方面在社会化精准农业上的具体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到节水技术体系以及节肥技术体系控制管理方面,要求以上技术都实现自动化操作,节水以及节肥都能够借助精准化灌溉以及施肥来完成,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以及提升农业化肥利用率的效果,与此同时,这也是有效建立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集约型现代化社会的重要体现。所以,在对外国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要集中增强科技研发力量,攻关科技难题,突破精准灌溉技术以及精准施肥技术,促进精准化农业的进步发展[1]。除此之外,随着先进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方面的人工智能发展将会成为新时期农机自动化的具体发展重点。部分农业机器人以及智能化系统在发达国家农业方面的大力推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国农业发展诸多借鉴,由于我国在农业智能化上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国农业机械的相关研究人员必须要认识到差距,然后奋起直追,紧抓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及自主研发,大力促进我国的农业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提升农业机械利用率。

(二)科学选择农业机械自动化模式

为实现农业机械在自动化模式上的科学化,相关人员必须按照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条件与技术化水平,以工作效率的高效化、作业精度的精细化、安全性能的合理化以及节约能源等为发展标准,准确评价自动化模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效果,之后再按照顺序对相应的自动化模式进行合理选定,进而阶段式推进农业机械的自动化进程[2]。

(三)推动认识上的转换

针对农业机械自动化装置在操纵性能以及作业性能方面的提升问题,之前大部分都是借助改善机械结构或者是增加装置来实现所要获得的效果,这种操作方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机械构造复杂化以及价格上升,农业机械的维护修理也会更加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自动化进程的推进,不能仅仅将眼光放到机械改造上,而应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农作物以及土壤等因素,积极开发能够适合生产条件,且价格便宜的机械,例如应充分考虑到小规模生产模式,从普及大型机械逐渐转化为价格相对较低的小型自动化机械。

(四)强化政府引导,落实扶持政策

为加大农业机械的自动化程度,政府可以借助农机购买补贴政策以及其他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民购买响应的自动化农业机械,从而使农机得到广泛应用,扩大农业机械的实际推广范围。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减税等政策来扶持相应的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设置科技创新奖来鼓励生产企业与科研机构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科研创新,切忌一刀切政策的制定,国家政府以及主管部门需综合考虑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包括自然条件、作物种类与劳作方式等,出台适宜农业经济进步发展的优惠政策,从根本上推进农业机械技术创新和社会化服务的大力推广,促进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强化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监督管理。此外,农业机械的相关生产企业也应加大科研力度,确保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

精准农业发展模式范文5

精准扶贫是指不同于粗放扶贫的粗放模式,对扶贫对象使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治贫方式,根据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的状况,采取的科学有效的扶贫方式。简而言之,精准扶贫就是针对贫困人群而言,谁贫困就扶持谁,然而这样的精准扶贫模式含有一定的缺陷,贫困地区的发展不仅仅依靠帮扶,更应该依靠内生动力,这才是脱贫的根本要素。所以如何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发展才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在现有精准扶贫模式之下,我们要探讨如何在保证个体扶贫的条件下同时促进区域发展。本文立足于贵州省丹寨县的精准扶贫现状,研究精准扶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促进贫困农户脱贫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从而缩小区域差距。

二、农村贫困问题

(一)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小集中、大分散态势

2015年,新贫困标准为2800元。在此标准下我国有贫困人口8200万。其中,西部地区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51.02%,但与2010年相比,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了14.9%,但是东部地区却有增长,这表现出贫困人口在全国大尺度区域上的分布更加分散。丹寨县全县贫困人口在2011新标准之前是7.47万人,新标准之后减少到2015年的3.39万人,丹寨县的贫困人口分布于全县的十多个乡镇和百十个乡村,分布范围呈现小集中、大分散态势。

(二)收入贫困且返贫率高

2014年的全国农村人均收入是10772元,然而592个部级贫困县农村人均收入却远远低于此。由于长期以来扶贫标准低,同时绝大多数贫困地区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以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很容易因灾、因病等原因再次返贫。丹寨县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尤其是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使得丹寨县的收入贫困、知识贫困、人力贫困的情况尤其显著。再加之丹寨特定的地形地貌条件,以及木质住房居多的居住条件,使得因火宅返贫的农户常年维持在一定数量,虽然政府一直在帮助脱贫,可是返贫率高的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的脱贫积极性,更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难度。

三、当前丹寨县精准扶贫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

盾突出脆弱的生态环境影响着贫困的发生和贫困发生程度。我国贫困地区多分布在干旱区、高山区和高寒区,当地居民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在低生产水平基础上,难免进行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经营,加之环保意识缺乏、环境保护力度小,生态环境的恶化不断加剧,最终陷入“脆弱生态—贫困—破坏—脆弱生态”的恶性贫困循环。其中丹寨县最典型的就是排调镇高峰村,高峰村位于丹寨与雷山两县交界处,是丹寨最边远的村寨之一。多年来,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多数群众不是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勉强存活就是选择逃离外出经商、务工。现如今,排调镇已经成为丹寨县唯一一个未“减贫摘帽”的乡镇了,可见生态环境恶劣对排调镇的贫困影响力巨大,想要摘帽,排调镇除了生态移民易地搬迁这条道路,更加要注重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杜绝由此产生贫困的可能性。

(二)劳动力自我脱贫能力弱

贫困地区往往存在着贫困发生率高、劳动力素质较低的问题,同时严重缺乏高技能劳动力和实用技术人才。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初、高中学生辍学率分别只有2.3%和2%,但西部贫困地区仅仅初中学生辍学率就达到了25%。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不足,在职业教育这一部分尤其明显。而地区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技术人才,同时还要保障有效的技能培训。而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低下、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的特点,很难在城镇实现就业转型,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四、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措施

(一)开展精准贫困区域识别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要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下阶段扶贫的主战场,这一扶贫战略必然会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和其他扶贫资金投入的力度。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质量和效率尤为重要。丹寨县政府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主要是采取排除法来进行贫困识别。因为存在少部分人抱有懒惰的心理,想要等待被扶贫。丹寨县政府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是别的相关标准来进行扶贫,将:家中有小轿车、有新房、有店铺、有政府工作人员、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高学历高工资相关人员、有多亩农田和多种牲畜的农户排除在外,坚决抵制任何企图浑水摸鱼和想要钻政策空子的农户。

(二)采取多元化扶贫方式

1.产业扶贫在产业扶贫攻坚战上,重点抓好精品水果、蔬菜、中药材、茶叶等产业项目建设,覆盖农户1472户,其中贫困户960户近4000人。丹寨县扬武镇洋浪村是产业扶贫的典型,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产业村”,全村百余户人家都从事蔬菜产业,产业规模达445.7亩,2015年种植蔬菜收入260余万元。在洋浪村的带动下,周边6个村寨都加入洋浪村永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产业700余亩。2.易地搬迁扶贫严格按照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的总体要求和相关标准原则,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再次进村入户进行核实,确定“十三五”计划搬迁2873户12342人,其中贫困人口11493人,涉及6个乡镇139个村430个自然寨。2016年全县计划分两批实施搬迁817户3114人,其中贫困人口2743人。3.生态扶贫上半年已经完成29194.03亩391.2万元的兑现,涉及贫困户3065户,户均增收255元;完成国家公益林16.12万亩237.77万元、地方公益林0.5万亩4万元以及林场5.22万亩2.3万元管护费的兑现,惠及贫困户1711户,平均每户增加收入323元。4.医疗扶贫完成新农合系统上的11类精准扶贫救助对象即特困供养人员、贫困户、重点优抚、残疾、计生对象、低保户等的认定,完成新农合信息属性标示共12363人。目前全县参合群众就医共100038人次,就医总费用4708.41万元,政府范围内费用4408.89万元,新农合补偿3037.71万元,补偿率为64.52%,政府范围内实际补偿比为68.90%。5.教育脱贫通过精准标识,全县现有建立档案贫困户学生数6557人。主要争取资金为:一是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计划实际到位资金1364万元,二是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到位资金1097.6万元,三是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到位资金192.53万元,四是中职国家助学金到位资金126.4万元,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生活、学习、住宿条件。6.电商扶贫京东集团在贵阳市和丹寨县签约启动了“电商扶贫西南第一县”项目,并在该县开展了京东商城线上丹寨特色馆揭牌仪式和现场招工活动,京东电商落户丹寨,有力推进了丹寨县电商扶贫工作。目前引进电商服务企业1家,签约合作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园和推广电商区域品牌企业2家;先后建成“苗岭星空云上丹寨电子商城”、贵州电商云“蚩尤祭地、云上丹寨”馆、淘宝“云上丹寨”商铺等,上架丹寨农特产品等30余个种类。7.社会扶贫定点帮扶,丹寨县是国家审计署、省政府办公厅、省审计厅等单位定点帮扶县。同时大连万达集团对丹寨共投资14亿元,通过旅游项目开发、职业教育培训、设立专项基金等多种方式,精准助推丹寨县的脱贫工作。目前,3亿万元万达职业技术学院已完成场平建设,万达项目公司总包已经进场施工;6亿万元万达旅游小镇征地工作全部完成,并启动场平建设;丹寨县政府已编制5000万元的帮扶基金使用方案,正在与万达集团对接中,这些基金将会惠及全县15800名孤、残、重病、异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特殊贫困人群。8.旅游扶贫丹寨县旅游行业发展迅猛,近年来旅客总人数与旅游总收入都呈上升趋势,增速为全州第三位。丹寨县先后有五个镇已经脱贫,其中依托旅游脱贫的最典型的是南皋镇,拥有石桥村“古法造纸活态博物馆”。仅2015年年5月,丹寨县旅游部门在暑假精心设计推出的融入花草纸制作体验、蜡染制作体验为主的“文化体验亲子2日游”产品,就让石桥人气爆棚,短短两个月,石桥村迎来2000多名游客,对促进南皋镇的经济发展裨益良多。

(三)实施差异化分类扶贫政策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扶贫对象明确分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国家重点贫困县、贫困村。需要针对不同尺度和类型的扶贫对象采取不同的扶贫政策。就扶贫纲要而言,我们需要明确的就是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扶贫对象,在小范围来说,就是一个县的行政区划范围内的不同镇,我们都应该明确它们之间的扶贫差异在哪里,采取更加精准的政策和措施去紧系扶贫。丹寨县有扬武镇洋浪村的“一帮二带三小康”模式、排调镇甲石村“安信茶叶模式”和兴仁镇城江村“四带”模式。1.洋浪村“一帮二带三小康”模式扶贫模式除了要符合实情、可行性强、有效果,更重要的是还要让贫困农户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断绝贫困农户等、靠、要的思想,才能使农户树立起团结互助、自力更生的理念。丹寨县扬武镇洋浪村认为必须转变扶贫方式,创新扶贫方法,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用低保兜底的方式进行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通过思想上解惑、政策上引导、产业上扶持等措施给予帮扶;总结提出了“一帮二带三小康”的扶贫模式,即“通过一个干部帮扶一户贫困户,在此基础上鼓励两户脱贫户带动该户贫困户,让脱贫户带动贫困户一起发展,最终实现三户同步小康”的扶贫模式。2.甲石村“安信茶叶模式”甲石村的“安信茶叶模式”是与“救济型”的扶贫模式完全不同的扶贫模式,就是为了破除“等、拿、要”的扶贫模式。围绕精准扶贫新要求,创新扶贫方式方法,建立“合作型”扶贫模式,企业和合作社成为主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发展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意识等方面的问题,着力培养贫困户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意识。政府引导安信公司建立了“公司+村两委+农户+基地”的模式,在安吉白茶种植、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引入了合作机制,同时将贫困村、贫困户申请的国家扶贫专项资金入股企业分红,保证企业运转资金,力求实现企业、村两委、贫困户发展共赢的良性循环。3.城江村“四带”模式丹寨县兴仁镇城江村依托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创新了精准扶贫“四带”工作模式:即党员带、村干带、合作社带和致富能人带。(1)村干带。根据贫困户自身的情况,村干部在自愿的前提下,由村集体根据村干部的实际情况,安排每一名村干部结对帮扶三名贫困户,最大程度上以转变思想观念为中心、以资金扶持为动力和以信息传递为媒介进行多方面帮带,力争让贫困户实现3年内脱贫。(2)党员带。自身有产业支撑或者是富裕户的党员干部,通过宣传政策,用自身经验引导贫困农户转变发展观念,帮助筹集启动资金,保障技术支持等,帮助帮扶对象成功脱贫。(3)合作社带。城江村自身具有“一村多业”的产业发展优势,精品水果和中药材优势产业都发展的很好,并且成立了果蔬生产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及中药村种植合作社等一批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贫困户积极参与合作社的同时加快发展产业,还能有效带动全村产业发展,扩大村民家门口就业规模。(4)致富能人带。城江村多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不同产业都有致富能人的涌现,可以充分利用“大户带小户、小户带贫困户”的帮带链,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和提升项目资源,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从而实现脱贫目标。

五、结语

“十三五”期间如何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在现有标准下如期脱贫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我国农村贫困呈现出新的特征,扶贫开发工作面临新挑战。为此,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新模式。其中精准扶贫目前主要侧重于农户个体层面,尺度过小,当务之急是将区域性扶贫项目和区域发展政策紧密结合,既包括基于农户个体的精准扶贫,也包括基于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精准扶贫。将个体精准扶贫与区域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建立农户脱贫与区域发展的长效机制,才能保证脱贫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作者:戴 雯 杨晟懋 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2]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与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08).

[3]刘卫东,刘毅,秦玉才.2009中国区域发展报告———西部开发的走向[J].北京商务印书馆技,2010(06).

[4]周侃,王传胜.中国贫困地区时空格局与差别化脱贫政策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1).

[5]樊杰.我国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配置理论创新与十三五规划应对策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1).

[6]葛志军,刑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原因解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7]陈贵旭,熊兴荣.丹寨县整合资金助推精准扶贫[J].当代农村财经,2016(11).

精准农业发展模式范文6

關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运行

随着我国的信息化技术获得了一定的突破,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网络来完成任务,网络覆盖率获得了明显的提高,互联网+逐渐成为了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其中蕴含着极大的天地。互联网的普及,也让农业的发展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方向。我国在把农业和互联网+的技术相互结合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推动,从而促使我国的经济获得更多发展。

1.“互联网+”的提出和发展,以及基本概念的形成

自从我国科技不断的发展,从个人电脑大幅度普及,以及无纸化办公的进行,一直到如今的网络时代,这些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极大程度的改了变了人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已经到达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阶段。根据互联网发展过程当中的历史数据不难发现,在过去的几年当中,电脑和互联网呈现出一种爆发式增长的状态,在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出,信息技术将会获得更大幅度的增长,未来的社会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是非常难以预测的。国内互联网+的理念最早是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技能,也是一种外在的资源以及技术环境。这位互联网界的传奇人物比较系统的阐述了自己对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相互之间关系的一些看法,他认为,互联网+的战略,主要指的就是通过使用互联网,把各行各业能够相互之间融合在一起。甚至可以在新的领域创造出一种新的东西,这是我国对于互联网+概念最原始的表达。从经济角度或者是技术理论角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每一次出现技术革命,都会相应的出现一种技术到经济的模式。这个过程大多会经历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新兴产业因此而出现,而很多新开发出来的基础设施会被普遍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第二个阶段指的就是,各行各业可以通过充分的利用这种新兴的产业,获得更多的发展,并且有极大的收获。这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持续20年,甚至30年之久,根据经济学家的相关表述,不难发现,互联网+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技术革命,并且目前也逐渐的步入经济的模式,在未来的几年之间,随着大数据时代等相关技术变革蜂拥而至,互联网+的模式,将会形成更新的技术和经济的模式,创造一个新兴的经济行业的模式,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不难发现,互联网+所引导的技术变革,使不同行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经济角度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不难发现,互联网+的技术,主要指的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核心,所发展出来的一整套相互关联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当中的各个行业进行广泛的扩散和应用的过程。互联网+不仅仅是局限于一场信息技术,或是产业革命等,也不仅仅是对某一个传统产业,进行颠覆性的变革,而是和各行各业相互之间进行普遍的结合,无论是思想又或者是经济模式等,都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冲击,这是比较典型的行业升级现象[1]。

2.利用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技术推动农业发展

生产方式不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根据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我国农业生产大多都是依靠比较传统的农业经验所进行的,相对而言,非常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而农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但使其产出相对较低,而且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行为,或是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通过使用智能化的技术,或是信息化的技术,可以让农业获得更多的发展,并且使农业的生产,能够更趋于专业化以及集中化的水准,从而形成一种更加广泛的共识。而通过对农业智能化进行考察,以及对农业的信息化进行了解,不难发现,目前最值得我国学习的农业发展模式,是以色列的农业发展模式。在以色列的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对农业数据进行分析以及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准确的把握农业发展的各个不同的环节,从而让农业整体的生产效益,获得全面提升。通过使用更加具有智能化特点的技术,并且结合信息技术,可以让农业的发展更加精准,同时。也可以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对其进行精准的干预,从而达到技术支撑的要求。目前,是一个互联网+技术大幅度提高的时代,使用更加先进的传感器,来监测农产品生长的环境,以及生长的状况,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有效地促使农业获得更加健康,高效的发展,并且提供更加完备的资料[2]。

在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业精准化是非常重要的方向。农业的精准可以体现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不同的环节,比如土壤的湿度以及肥力,还有光照的程度和温度的高低,包括杂草和病虫害的状况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分类处理这些不同的数据资料之后,使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可以精准分析以上几方面的数据信息,给农业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方面的支持,从而让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以及供应,相互之间能够获得精准的对接。在进行农业精准干预的过程当中,要能够促使软件及硬件双方之间可以协调配合,失去任何一个都是不可以的,而在设备方面,要能够尽量使用一些比较先进的智能设备,同时要构建起一个以环境监测,还有控制等各方面为基础的信息化的监控体系,并且以此为基础,精准的定位农业发展的问题,并且及时了解其中的问题,制定一个更加切实可行的策略,对其进行实时跟踪。在进行软件建设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备的农业发展的数据库系统,让这些数据能够充分的在进行优化和整合的过程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建立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特别关注卫星遥感方面的资料。同时,也要重视对病虫害资料的整理,以及对区域气象资料方面的分析。对农作物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各个不同的阶段,要建立起分类的标志,同时要建立一个非常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使农业监测数据分析能力,可以获得全面提高。

通过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化的技术,可以让农业获得更加精确的发展。对农业的生产,也可以进行实时跟踪和检测,这也正是可以让食品获得安全的,最为重要的保障之一。目前,我国已经产生了很多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原因也有很多种,但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办法对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精确的记录。目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通过使用智能化的相关设备,以及信息化的技术,可以更加便捷的让每一个农产品,都可以拥有和自己成长相关的档案。智能化技术的使用,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可以让农业的生产,获得更加广阔,更加全面的发展空间。在进行农作物生产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可以更加全面的对农业发展整体信息进行跟踪性观察,并且将农业生产的情况记录下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储存农产品的信息并及时进行定位,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呈现在消费者以及监督部门的面前,给农业产品的质量监督以及追踪提供更加完备的条件。

3.根据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

在进行传统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其自身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就会让农业难以获得长远的发展。这种局限性大多体现于两个不同的方面,首先,农产品的生长必须要接受阳光雨露。同时也要有符合其生长标准的土壤和肥料等,通过这些综合因素的全面影响,并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够使农产品长成熟,这和市场经济的周期特点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很多农产品并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变化极快的情况,甚至很容易导致农产品和市场的變化难以相符,而产生销售起来比较困难的状况。农产品大多都非常容易变质,一旦超出了其保质期,农产品就很有可能会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因此而难以销售。农产品其自身的特点,让农业在竞争的过程当中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地位。农业长期都处于一个比较难以全面发展的环境下,行业氛围相对较为消沉,而互联网+技术的产生,使互联网和农业模式相互之间结合起来,给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依靠电子商务的平台,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农产品销售的模式,使农产品能够符合现代流通的形态,从而促使农产品更加符合目前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并且促使农产品能够获得高效的流通。

3.1互联网+模式下的农业订单业务

要根据电子商务模式,打造农业订单方面的业务,从而帮助农产品拥有更加可靠的营销模式根据目前试点的情况不难发现,如果想要提升农户和企业,以及超市还有个人等各方面之间的联系,签订农产品订单是非常便捷的方法,不同个体可以有效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农产品的交易。在进行订单签订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始终坚持市场供求双方的实际需求,并且根据电子商务的平台,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生产,主要是为了能够让生产和销售相互之间无缝链接,防止生产过于盲目[3]。

3.2互联网+模式下的农产品网上销售

以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基础,在互联网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可以形成比较典型的一体化农产品营销的模式。和比较传统的销售模式比起来,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有效的给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模式。首先,可以通过使用天猫或是京东等,相对来说综合性更高的电子商务类的平台,可以有效地拓展网上销售的业务,从而促使农业商户有更多的时间,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判断和讨论,也可以根据互联网上的一些市场信息,进行一对一的服务。和综合类的电商比起来,这种一对一的服务,无论是潜力还是作用,相对都更高一些。这样的模式可以通过第三方比较成熟的管理平台,以及借助其相对比较高的知名度,不但可以让融入成本有所降低,同时也可以让农产品能够迅速的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其次,就是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农业企业,相互之间联合起来,自主开发的互联网类的平台。通过使用互联网资源,这些比较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可以更加充分的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进行网络营销和用户相互之间进行更加全面的沟通以及交流。这种模式的优势也是非常显著的,可以充分的利用其自有平台所带来的优势,提供更加优质的用户服务。再次,就是个体农户通过使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来拓宽销售的渠道,从而使线上和线下的资源相互之间能够整合起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终端机器大规模的普及,给个体农户充分使用互联网进行效益提供了更多的条件。这样的模式准入门槛相对比较低,而且使用的程序非常简洁,对操作者并没有更多的技术方面的要求,这也是我国目前在发展农业过程当中,最为适宜的道路,也比较适合我国农业经营相对较为分散的特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