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对精准扶贫的作用与效应

农业保险对精准扶贫的作用与效应

摘要:在农业产业化和精准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农业保险成为助推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切实发挥保险“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新生力军。深入阐述了农业保险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梳理四川省农业保险近年发展实践及其问题,探索农业保险为农业增产、为农民增收、为农村护航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农业保险;精准扶贫;作用

2013年,中央吹响精准扶贫攻坚的号角,作为与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并驾齐驱的现代农业发展3大支柱之一的农业保险,自然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武器。四川省虽是一个农业大省,但耕地少,中低产田比重大,农业生产相对落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比重大。近年,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狠抓扶贫工作,精准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农业生产中,注重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确保农民的再生产能力,避免出现“因灾至贫、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等现象,巩固并扩大扶贫开发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1]。

1农业保险对精准扶贫的作用

1.1农业保险是化解农业风险的有效工具

农业面临市场与自然双重风险,且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较大,因此农业生产风险普遍较高。而要防范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市场化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和补贴,有利于农业发展。根据保险产品设计,从市场风险到自然灾害风险,农业保险都可有效解决,为出险者提供保障。因此,农业保险是化解农业风险的有效工具。

1.2农业保险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长期支撑

扶贫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需要政府乃至全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扶贫攻坚战役耗时较长、耗资巨大,完全依靠政策手段不能提供持续长久有力支撑,因此需要引入市场手段,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推进、调控,将大大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因此,农业保险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长期支撑[2]。

1.3农业保险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后续保障

精准扶贫之要义为精准。以贫困农户为主体的被帮扶对象,通过政策、经济扶助大部分可以进行有规划的农业生产,从而脱贫或有望脱贫。但由于农户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极差,如在生产过程中遭遇较大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则很可能导致返贫。而农业保险则可以为承保者提供经济保障,为风险买单,保障再生产能力,农业保险能有效避免因灾致贫。因此,农业保险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后续保障。

2四川省农业保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经研究发现,农业保险虽实施多年,且经政府大力提倡并给予了政策、财政等多方支持,但在四川贫困地区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实施,削减了其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作用。

2.1农业保险经营主体较少、产品较单一,覆盖范围有待扩大

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市场化程度整体较低,地区差异较大,农业保险发展还不完善,产品多以大宗农产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很多农业企业和农户的农业生产不在保险范围。提供农业保险产品的企业较少、产品较少,且产品开发速度相对农业发展较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贫困地区农业保险的实施以及农业保险作用的有效发挥[3-5]。

2.2农业保险过度依赖政府支持,市场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包括四川省在内的大部分地区的农业保险仍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即以政府财政补贴补助为主,农业保险的市场化程度低。就目前来讲,农业保险基本是指政策性农业保险,商业性的农业保险在全国屈指可数。因此,农业保险要发挥其助力精准扶贫的作用,扩大市场化程度,尤其重视贫困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是重要环节。

2.3农民及农企的保险意识较为淡薄

整体上讲,在贫困地区,农民及农业企业经营者的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程度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其对农业保险作用的正确认识。一般来讲,越是贫困者,其文化程度越低,越不易接受农业保险。保险意识淡薄成为阻碍农业保险在贫困地区推进推广的一大“拦路虎”。

2.4保险公司承保农业险的积极性不高

受农业生产风险高、出险概率大,出险后勘察定损较困难、赔付金额巨大,收取保费成本较高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保险公司承保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对政府而言,财政压力很大,甚至导致地方政府财政紧张,补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保险公司主动开发农险产品的动力不足。以上问题都极大地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实施以及其扶贫济困、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作用。

3四川省在农业保险助推精准扶贫中的探索

近年,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保险的作用,将其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利器,经过不断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1政府引导,市场手段充分发挥作用

四川省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实施政府手段与市场手段并重,引入农业保险企业参与扶贫攻坚工作。保险公司参与扶贫工作的优势在于目标准确、针对性强,保障效果可以预期且相对明显。保险公司等社会力量的参与,极大地减轻了政府扶贫攻坚的压力[6]。

3.2注重用农业保险巩固脱贫成果

巩固扶贫成果的难度不亚于扶贫脱贫工作,且持续时间更长,完全靠政府之力难以长久有效实施。农业保险以市场手段,巧用“四两之力拨千斤之重”,解决保障农业再生产这一重要、持久难题。同时有效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和政策困境[7]。

3.3加大财政投入,开发农险产品

随着农业保险市场化的推进,农业保险新产品不断开发并投入市场,但整体上讲,产品比较单一,亟需政府引导企业并继续加大投入,且要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开发适宜当地的农险产品,不断丰富和扩充农险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引导和鼓励农险企业以更灵活的方式销售产品,以更科学的方式勘察定损,以更合理更便捷的方式对出险者进行赔付。

3.4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思想认识

四川省推广实施农业保险的经验证明,加大农业保险选产力度,提高农民和农企对农业保险作用的深刻认识,是推动农业保险市场化发展的根本路径和原动力。只有市场普遍接受、主动接受农业保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精准脱贫、保障扶贫成果有可持续的生命力[8]。

4农业保险助推精准扶贫的效应

4.1充分发挥金融杠杆效应,使农险成为撬动农业产业的“放大器”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且农业建设和发展周期较长、投资较大、风险较高,是最迫切需要资金投入的产业。然而,也正因其上述特点,农业生产往往很难得到资金支持。农业保险可以形成资金“蓄水池”,能够集中资金、形成优势,解决平时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抵御大风险、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业基础性科学研究等。因此,农业保险可以成为撬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放大器”,同时也会“放大”扶贫成果,形成带动效应,加快扶贫攻坚推进速度。

4.2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使农险成为优化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经济学认为,市场具有自发调节的作用,但农业市场普遍存在市场自发调节滞后、市场失灵的现象。因此,各个国家的普遍做法是实施农业补贴政策,以期通过政府手段调节市场。政府手段在短期内效果明显,但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作用,且一般不可持续,甚至给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甚至会造成农业创新不足、持续发展乏力。农业保险恰是从市场手段入手,基本摒弃政府行政手段调节的思路,通过加大农业保障,代替农业补贴,提高农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和自生产能力,从基础上增强其竞争力。因此,长期来看,农业保险是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扶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脱贫后再次返贫的问题。

4.3充分发挥风险保障作用,使农险成为巩固扶贫成果的“稳定器”

农业保险会对资金形成再分配,可以调节国民收入,保护农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比较大,农业稳固国家才稳定、社会才和谐。政府通过农业保险将国家政策与基层、与农村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连,层层传导,既保障农业再生产,又稳定民心。尤其承保赔付时,带给贫困参保户或农企的赔付资金,更是雪中送炭,是精准扶贫不断持续推进的利器。因此,农业保险尤其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巩固扶贫成果的“稳定器”。

参考文献:

[1]付晓亮.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235-236.

[2]付晓亮.设立“保单”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6(27):204-205.

[3]余艳.贵州省农业保险助推精准扶贫机制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5):31-35.

[4]中国保监会吉林监管局课题组.吉林保险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7(7):1-7.

[5]付晓亮.荷兰“链战略行动计划”的基本特征、可取经验及对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7(11):213-217.

[6]付正,宋蔓蔓,徐佳怡.农业保险实现精准扶贫的路径分析———以保定市为例[J].河北企业,2017(3):60-61.

[7]付晓亮.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及其效益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5):72-75.

[8]赵立彬.农业保险助力精准扶贫的几点构想[J].劳动保障世界,2017(9):34.

作者:付晓亮 唐嘉玲 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四川省果树良种繁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