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的价值范例6篇

采购管理的价值

采购管理的价值范文1

(①南京工业大学,南京 211816;②南京邮电大学,南京 210046)

摘要: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物资采购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如何使得投入效益最大化,是当前高校物资采购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将价值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到物资的招标采购中,建立高校物资采购的价值管理模型,实现学校投入效益的最优化。

关键词 : 高等学校;价值管理;物资采购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001-0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家加大了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的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馆资料等大宗物资的采购量也在迅速地发展。将价值管理原理引入到高校物资采购中,对投标单位所提供的物资进行功能成本分析、科学选择中标单位、配置合理物资设备、实现学校投入效益的最优化,不仅可以为学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供物质保证、为学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能为学校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在高校采购物资中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投资的效益和提升投资价值势在必行。

1 价值管理的基本原理

1.1 价值管理的内涵 价值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企业界开始出现,经麦肯锡顾问公司提倡和推广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目的是通过对价值的有效管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实现企业长期持续有效的经营。价值管理中的价值V,是指研究对象的功能F与实现这个功能所耗费用C达成的比值,即V=F/C。价值管理的重要特征是对研究对象的功能进行分析,通过功能分析,找出并剔除不合理的和过剩的功能,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也是价值管理不同于一般投资控制的一个特点。

1.2 价值管理的一般步骤 ①对象选择,即选择对功能和成本构成影响的因素作为分析对象;②功能分析,进行功能分类、功能定义和功能整理;③功能评价,按照归一化的方法,求各功能的重要系数,然后求出价值系数;④价值分析与改进,根据价值系数大小进行意见分析或直接进行方案优选。

由价值管理的原理可以看出,凡是涉及到人财物的投入,都可以应用价值管理的基本原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物资采购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如何使得投入的效益最大化,是当前高校物资采购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2 目前高校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2.1 过度放大价格的因素 当前,高校物资采购的评标办法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低价中标法,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价低者中标;还有一种是综合评分法,综合考虑产品的技术质量,供方的信誉、品牌、供后的服务水平,以及产品的价格等,这其中价格因素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现实的采购工作中,过度放大了价格因素,而忽视了其他的因素。物资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也是物资采购的核心,应该是首要考虑的关键要素。在物资采购过程中,要把质量放在首位,服务紧随其后,要相同质量讲服务,相同服务讲价格,确保使用部门能够顺利使用物资。

2.2 片面追求物资的功能 高校物资采购的特征是数量大、品种多、对象复杂。面对品种繁多、数量较大的物资需求,很多商家、厂家就片面想以尽可能多而且先进的功能争得这一市场,以求在招标中赢得优势,为高校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资。同时,高校为了迎合教育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采购高科技产品的过程中确实会出现片面的追求物资的功能而忽略了用户本身的实际要求的情况。因此,在编制采购计划的过程中,往往是脱离实际的需要追求高大上,使得确定的技术参数、技术指标、商品质量过高,造成功能的过剩,产生不必要的资金浪费现象。

2.3 缺少专业化的工作队伍 高校采购的物资涉及的面广,许多物资设备的专业性非常强,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高校一般设有招投标办公室,有的是独立设置,大多是与财务处、监察处等合署办公,人员严重不足。一方面,管理人员不够,造成工作头绪多、难以应付的状况,很难做细;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更缺,在编制采购计划的过程中,对所采购物资的功能定位不准的现象经常发生,给招标和评标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2.4 缺乏谈判议价的能力 在高校的采购招标中主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由于高校教学、科研设备技术指标复杂、性能指标精确度高,现行选用的单一的公开招标方式已很难满足需求。

3 建立物资采购中的价值管理模型

采购物资的评标,就是在高校物资复杂的采购种类和采购内容的情况下,通过竞争选择一个能实现采购目标,又同时实现采购成本在同期采购计划下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采购工作中的这一目标与所要实现的价值管理最优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将价值管理的理论应用于高校的物资采购中是切实可行的。

3.1 采购物资的功能界定 采购物资功能的界定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包括功能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确定和功能值的计算三个部分。完善的功能指标体系是所有评标工作开展的前提,而指标权重的确定能够显示出各个指标之间的重要度区别,是投标单位采购物资价值评估定量分析的根据。在分析采购物资功能的基础上,建立较为健全的评估指标体系,再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各个功能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投标单位所提供的采购物资的功能值。

3.1.1 采购物资的功能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功能指标体系。需要建立功能指标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应该包括:产品技术与产品质量、履约能力与经营业绩、售后服务与维保承诺。一级指标下还可以有二级指标。产品技术与产品质量指标下包括产品的技术参数满足度,以及产品质量(根据产品的先进性、匹配性、稳定性、专业性、可靠性等划分等级);履约能力与经营业绩下包括投标产品生产者(制造商)资质、近二年的销售额以及成功案例情况;售后服务与维保承诺下包括免费质保、施工组织方案、本地化服务能力、期后服务方案等。

3.1.2 采购物资的功能指标权重的确定

①评分法:评分法是一种对定性描述进行定量化转化的方法,选择领域内若干代表性专家根据评价对象的特征制订出评价标准,将评价指标划分评价等级,并根据等级赋予得分范围,等级的选择可以参照学界公认的标准,按10分制的评分标准,可按9-10、7-8、5-6、3-4、1-2打分。专家综合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判断依据制定的标准给出各评价指标的打分,经过对评分结果的综合、整理、分析,最终得出评价结果。

②环比评分法:是一种通过确定各因素的重要性系数来评价和选择创新方案的方法。是指从上至下依次比较相邻两个指标的重要程度,给出功能重要度值,然后令最后一个被比较的指标的重要度值为1(作为基数),依次修正重要性比值,以排列在下面的指标的修正重要度比值乘以与其相邻的上一个指标的重要度比值,得出上一指标修正重要度比值。用各指标修正重要度比值除以功能修正值总和,即得各指标权重。

3.1.3 采购物资的功能值的计算 根据功能指标体系所列各项指标,对各项功能给予一定的赋值标准,评分标准如下:

①产品技术与产品质量(满分100分)。

a、产品技术参数满足度。投标产品满足标书全部技术要求的得60分;在此基础上,有一项正偏离(评委会认定有实际意义)得1分,有一项不满足扣2分,最高不超过70分;六项及以上不满足的本项不得分。

b、产品的质量。根据投标产品先进性、匹配性、稳定性、专业性、可靠性等划分等级,本项总分不超过30分。

②履约能力及经营业绩分(100分)。

a、投标产品生产者(制造商)资质(50分)。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得25分;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得25分。

b、投标人所投产品的生产者上年度实际完成的产品销售额(30分)。按照销售额高低前三名的分别得30、20、10分。

c、投标供应商所投品牌的产品近二年以来单个合同供货成功案例(20分)。

③售后服务及维保承诺(100分)。

a、响应招标文件要求免费质保及维保期限6年的,得20分,不响应不得分。在6年质保及维保基础上,免费质保及维保每延长1年加2分,最高得25分。

b、投标人具备本地化服务能力(25分)。在本市设有生产者授权的售后服务机构得25分。

c、项目整体施工组织设计及安装完成验收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较好的25分,一般20分。

d、免费质保及维保期内及期后服务方案(25分)。如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故障解决方案、响应时间、软件升级、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及培训计划等。

评标委员会专家对各方案功能满足程度分别用百分制打分并取平均值,按照各功能指标的权重系数加权得分。所有的参数应在招标文件中载明。

3.2 采购物资的成本界定 采购物资的成本是由买价、采购费用、售后服务维保费用构成的,买价也即产品本身的报价;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和国外进口物资应负担的进口关税;售后服务的维保费用,包括项目施工安装、故障解决、软件升级、产品配件的优惠供应等。这些费用应全部包含在投标单位的报价成本之中。

3.3 采购物资价值的界定

3.3.1 采购物资的价值 由价值管理的原理可知,价值管理并不是单纯的追求降低成本,也不是片面的追求功能的强大,而是追求二者的比值提高,把价值管理引入到采购评标中,就是利用价值管理的原理,预设评标因素与评标标准,通过一定的评审程序,对各投标文件进行分析,比较各种采购方案,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力求处理好功能与成本关系,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选择价值较高的投标者,最终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对此进行优化和改进。根据价值管理的公式,价值V(Value)=功能(Function)/成本(Cost),高校采购物资的价值公式可表示为:PGV=PGF/PGC,其中:PGV——采购物资价值(Procurement Goods Value);PGF——采购物资功能(Procurement Goods Function);PGC——采购物资成本(Procurement Goods Cost)。

3.3.2 采购物资的价值系数 在价值管理理论中引入价值系数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功能和成本的单位不统一。采购物资的价值是以采购物资的功能指标实现情况来衡量的,某种物资的功能指标体系中指标具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如产品的技术参数、产品的信誉和品牌的质量、履约的能力和经营的业绩、项目施工、售后服务、免费质保及维保承诺情况。虽然我们为了统一计量功能值,把功能值按照其实现的情况赋予了相应的得分,但其单位是“分”,而采购物资的成本都是以货币来衡量,单位为“元”,单位不统一不具有比值意义。针对这一主要问题,在高校采购物资的价值计算中通常采用相对系数比的形式。

把单个参投单位的功能值与全部参投单位功能值总和作比,采购物资的功能系数反映的是某参投单位的功能值的相对大小。

把单个投标单位的成本值与全部投标单位的成本值总和作比,物资采购的成本系数反映的是某投标单位成本值的相对大小。

其中,PGVC——采购物资价值系数(Procurement Goods Value Coefficient);PGFC——采购物资功能系数(Procurement Goods Function Coefficient);PGCC——采购物资成本系数(Procurement Goods Cost Coefficient)。

3.3.3 采购物资的价值分析 当PGVC >1,即PGFC > PGCC时,说明该投标单位所提供的采购物资的功能相对于购买成本是有过剩的,物美价廉。

当PGVC <1,即PGFC < PGCC时,说明该投标单位所提供的采购物资的功能相对于购买成本是不足的,物次价贵。

当PGVC =1,即PGFC = PGCC时,说明该投标单位所提供的采购物资的功能相对于购买的成本比较匹配,物有所值。

价值系数大于1或者小于1的情况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比较常见,在采购物资中运用价值分析,为合理地选择中标方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的因素综合考虑。

4 价值管理在高校物资采购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某高校预为全校学生宿舍购置7500台(功率为1匹)空调设备,现向社会公开招标。现有A、B、C三家投标单位合格,A的竞标价格为2100万,B的竞标价格为1900万,C的竞标价格为1700万。现以价值工程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和评审,步骤如下。

以空调招投标作为价值管理研究的对象,各项功能一级指标分别为F1——空调技术与空调质量、F2——履约能力与经营业绩、F3——售后服务与维保承诺。

首先,按照各功能重要性程度进行比较,计算出各个功能权重系数Ki,如表1。

其次,计算各投标单位的功能系数,由评审委员会对各评标方案的各功能满足程度以百分制评分,将各方案得分按功能权重系数Ki加权,然后得出各方案的功能系数Fi,如表2。

再次,计算各投标方案的成本系数,详见表3。

最后计算各投标方案的价值系数并选择中标单位,结果见表4。

从表4中可见,C投标人的价值最高,选择该投标人中标。C投标人获胜的原因不仅在于其价格最低,而且,该厂家提供的空调功能也是最好的,其性价比最高。

5 结论

可见,价值管理理论在高校物资采购评标中的应用应该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招标投标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招标投标,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招标过程中的效率和积极性,同时有效地引导了生产者的经营方向以及销售过程中的不足。现阶段对价值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还是鲜少出现,倡导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中是高校管理者需要不断为之努力的。

参考文献:

[1]王清水,江雪梅.价值管理在高校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中的应用[J].莆田学院学报,2009.

[2]李杨.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内部控制探析[J].财会通讯,2012.

[3]刘鹏.高等学校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

采购管理的价值范文2

关键词:运筹学;商品分类法:采购管理:造纸企业

商品分类法与采购战略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根据运筹学的原理结合造纸企业日常生产所需的商品,在市场上采购的难易程度、技术要求、宏观环境以及企业的支出能力等,对不同的商品实行不同的采购管理规范的方法。商品分类法与采购战略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采购成本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介绍如下。

一、商品类别的确定方法

(一)确定参数

根据企业界在市场上获得商品的难易程度、商品的技术要求、宏观环境、自身的支出能力等指标的分级量化来确定参数。分级量化方法是:

1、供应商品获得的难易程度,分为三级,每级加一分,该商品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为1分、处于垄断竞争市场为2分,处于寡头垄断市场为3分。

2、商品的技术要求,分为三级,每级减一分,该商品是高技术含量为3分,中等技术含量为2分,低水平技术含量为1分;

3、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为国家限制进口商品:是1分;否0分。进口国的政治环境:好0分;中1分:差2分:恶化3分。国家限制或鼓励生产的商品:限制1分;鼓励0分。

4、自身的支出能力:好0分:中1分;差2分。

以企业每年对该商品的支出总额来衡量,在分析支出时,有一部分成本比较的模糊,如保管成本、延期成本等,根据经验或历史统计数据进行适当调高或调低(用综合系数β来表示)。

(二)确定权重值

难易程度、物资的技术要求、宏观环境、自身的支出能力的权重值,见表1。

表1商品各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三)计算商品成本价值风险系数,其系数越高,表示企业从市场上获取该商品的风险越大。

(四)制作成本价值风险图,用二维区间图来确定商品的类别,其中横轴x表示商品的成本/价值,纵轴y表示该商品供应市场的风险,如图1四全区间分别为低风险低成本,低风险高成本,高风险低成本,高风险高成本。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区间的界值,风险界值为2,则0~2属于低风险,大于2则属于高风险;10万元为成本/价值界值,则0~10万属于低成本/价值界,10万元以上属于高成本/价值界。

例如,某纸业一年消耗纸筒蕊31961条,单价11.54元/条,支出总额368829.94元。其商品风险系数为:获得的难易程度1分,商品的技术要求为2分,宏观环境为0分,自身的支出能力为0分。其系数为:1×0.4+2×0.3+0×0.3+0×0.1=1,

考虑保管成本、延期成本等模糊成本,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及经验给出β=1.1,成本/价值=单个商品年支出总额×β

则纸筒蕊的成本/价值为

成本/价值=31961×11.54×1.1=405712.93元/年。

故该企业的纸筒蕊属于低风险高成本商品。

二、不同类别商品的采购战略

(一)交易管理

低风险低成本的物资,对增加最终物资附加值的贡献很小。其成本一般比较低,而且万一供应中断给企业造成的潜在威胁也不大。此类商品基本上是标准化的商品,市场供应充足,可选择的供应商数量多,对这种商品的采购战略是采用交易管理法(transaction management),交易管理是初级的采购管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简单的买卖关系,供应商充当贩卖商的角色。公司的采购主要通过采购员进行的,采购过程较长,工作重复,一般适用低值、常用物品的采购,企业仅需重视对供应商的合约履行及准时付款。

(二)竞争管理

低风险高成本的商品,该类物资属于一些基本采购品,需要支出较多的资金,但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并不高。包装材料、基本的制造品、紧固件、部分添加剂等都属于此类商品。由于该商品的竞争性品牌之问的差异很小,供应商通常会试图通过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来获取采购者的青睐。对此类商品我们使用竞争管理(competition management),竞争管理是中级的采购管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传统的竞争合作关系,供应商充当合格供货商的角色。随着对前期大量订单的经验总结以及管理技能的提高,采购人员意识到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和集中采购的必要性。

(三)供应链管理

高风险低成本的物资,该类物资的成本较低,但进入潜在的市场较为困难,因而导致风险较高。对此类商品我们使用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是中高级的采购管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伙伴型合作关系,供应商充当合作伙伴的角色。把供应商培养成为企业的战略联盟者(strategic alliance)。

(四)战略采购管理

高风险高成本的商品,是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关键性商品。这种商品既给企业带来高风险,又需花费高额成本。对此类商品我们使用战略采购(strategicprocurement),战略采购是高级的采购管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策略联盟合作关系,供应商充当联盟者的角色。公司的采购是以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采购,从而优化采购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采购周期、减少过量库存、降低采购管理成本、降低采购产品价格、增进企业间的合作。

三、讨论

采购管理的价值范文3

【关键词】增值额纳税法进项结构;可控进项;增值税负;综合报价

一、梳理建筑企业进项特点

建筑业“营改增”以来,由于行业含税综合报价普遍存在,增值税的价外税属性和链条税原理难以在市场上得到充足的执行,建筑市场对增值税理论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还局限于营业税模式,对于建筑业增值税实际税负众说纷纭,实际税负是否能正确反映增值部分应当缴纳的税负,与进项结构密切相关。关于建筑行业上下游增值税的特点,主流思想有以下两类:根据增值税的价外税原理,行业内部分企业和人员对于增值税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提出价外税无关论,即价外税与企业效益无关,本质上属于代收代缴国家税金。无关论者认为,由于进项税额垫支与申报税额缴纳之间的资金支付时间存在差异,不考虑时间差异形成资金成本的情况下,增值税的本质为代收税金,实际税负与经济效益无关;在考虑资金成本的情况下,增值税实际税负影响经济效益体现为进项税额垫支与申报税额缴纳之间的时间差异所形成的资金成本。无关论者的一种极端假设认为,如果不考虑票据入账的合规性,以全额不取得进项税方式,以不含税价进行采购,最终企业以全额收入的价外税税负即为实际税负,最大限度的减少取票环节的管理投入,实现零抵扣,零抵扣与100%全额抵扣对税收效益无任何影响。有关论认为,如果市场是标准的不含税报价市场,价外税与经济效益无关论成立,然而价外税无关论不能成立的核心问题是存在采购方含税综合报价,即使形式上价税分离,但对方组价仍然是基于综合报价,通过倒挤倒算得出不含税报价。首先,综合报价在建筑行业的顶层广泛存在,主要原因为受制于大型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方的行政事业属性,根据预算体系编制的投资额为资本性投资预算,通常是含税价,另外工程报价的定额测算也存在含税综合报价,必然导致建筑业总包方承揽工程综合报价。其次,当前经济环境下,由于建筑行业的消费终端属性,物资、设备、租赁等市场采购行为广泛存在综合报价,价格根据供求关系确定。最后,增值税税制尚不完美,多样税率、征税方式不同、抵扣链条在行业间存在断档等因素,是造成不规范报价的本质原因。既然增值税与经济效益有关,那么如何建立一套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进项管理结构,首先要梳理清楚建筑业相对繁杂的进项特点:一是与一般工业企业主要采购商品取得13%的进项税率不同,建筑行业增值税进项税种类较多,且结构较为分散,税率分为13%、9%、6%、3%等档,因此,进项税结构对于实际税负起着关键性作用。二是建筑业下游分包方可以选择甲供、清包工等简易计税模式,砂石料、混凝土简易计税模式,一定程度上加剧进项结构的多样性。三是建筑行业由于受制于地方分供方限制,部分资源采取就地供应,采用小规模纳税人合作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大型工业企业。四是建筑行业就地预缴2%的增值税,使最终纳税申报的税负的资金支出较真实税负失真,出现部分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进项大额留抵的极端情形。五是基础建筑行业人工占比大、平均利润率低,实际税负与真实增值部分税负的差异一度较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筑行业如何合理规划进项结构,确保增值税税负反映出链条税针对增值部分纳税的属性,本文提出以增值部分纳税引领筹划的思想,即增值额纳税法,用临界点分析法、极端假设法对进项结构作出筹划的思考。

二、根据合同利润测算应交增值税金额

改变“增值税额=销项-进项”的被动思想,按照“增值税额=利润额×行业税率”确定应纳增值税,确保申报税负稳定,尽可能避免大额留抵形成。根据建筑行业的微利特征,就地预缴2%的税收政策,为简化模型,本文假设增值额=0进行分析,即申报税额为0且无进项留抵,应取得的进项税额总额占收入比为7%。增值额为0的情形,按照增值额纳税法原理,应缴增值税为0,但由于进项结构的影响,并不必然导致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因此,使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的进项结构为增值额纳税法下最优进项结构。进项结构分解应先区分进项端市场报价采购与组价报价采购。

(一)市场报价采购适用范围:具备充分竞争的市场,市场价格反映公允价值或者基准价格。特点:市场价格通常为含税单价,价格根据供求关系变动,具体表现为有官网或行业网站指导价、公开价等。对于市场价采购的成本项,增值税税率政策变化,可通过供求关系消化,由供需双方议价能力决定,税率影响因市场单价随市场浮动而无效。如苹果手机不会因为增值税率下降而降价。典型情况:钢材等大宗商品、水泥、设备、建筑业明细清单定额。市场报价的增值税管理:一是以综合采购单价最低为基本原则(不考虑低价中标的负面影响);二是选择资信优良的分供方,通常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无竞争优势;三是基于市场价的商品或者服务,供应方的增值税负实际税负相对稳定,单独对不含税价对比无实际意义;四是市场报价采购取得的进项应无条件选择最高进项税率分供方,应当应取尽取,应抵尽抵,因此为不可控进项。

(二)组价报价采购适用范围:合同标的无市场价格或者产品差异化、专用化较为严重。特点:价格通常根据各类成本加上合理利润计算得出,成本构成往往比较复杂。例如:通常在个体商户处购物,如果需要取得发票,由老板去税务局代开专票,需要额外承担税负,此时如果税率降低,那么含税采购价将同步降低。典型情况:工程分包、砂石料加工、火工品供应、特种设备制造。组价报价方式有两种:一是不含税成本组价报价,完全按照不含税价测算成本项,根据成本加成法确定价格,按照适用税率计算税金后得出总价;二是含税成本组价报价,按照综合成本计算单价,根据行业特点和产品特征计算综合税负,以综合税负加成方式得出总价。组价报价方式采购,由于可选择不同供应商身份、采取不同组价模式,因此取得增值税的对价有议价空间,可根据需求选择性获取对应进项;通过分析价税分离影响因素,对比分供方下游进项获取比例,做税金成本效益评测,可以获取最大税收效益,所以归纳为可控进项。

三、进项税机构管理步骤及模型

(一)不可控进项管理市场价采购部分取得的进项为不可控进项,可先计算出市场报价采购部分成本占比。由于上述市场报价采购具备充分市场竞争的属性,分供方提供的进项税率往往是由行业决定,小规模纳税人往往不具备相应实力,此时单独对比不含税单价和价税分离没有太大意义,直接在一般纳税人范畴内选择最低价中标就是最优管理。当然,确实需要考虑小规模纳税人或其他低税率时,可以直接纳入可控进项进行分析管理,分离价格和税金后按照不含税价进行对比;如果小规模纳税人在不含税单价上没有竞争优势的,应回到市场采购报价模式进行管理,但现实中往往不需要这么复杂的分析,原因此处不再赘述。

(二)可控进项管理当采购端市场价采购部分分离后,除市场价采购部分获取的不可控进项外,组价报价采购获取的进项为可控进项。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这部分进项对应采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模式,所获取的进项为付出独立对价取得的,对应的进项增值税税率为可控税率,可以根据管理需求进行适当选择。常用的筹划方法有如下几种: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间选择。2.劳务分包一般计税和简易计税选择。3.劳务分包全额计税和劳务派遣差额简易计税选择。4.砂石料、混凝土简易计税选择。5.带人租赁设备采取租赁和其他建筑服务纳税选择。6.其他经济业务涉及可选增值税率的选择。

(三)进项结构模型分析按零申报、无留抵的管理假设,进项税额占成本比应为7%。假设不可控进项税率13%,占比为X;可控进项税率3%,占比Y,建立简单数学模型,满足模型的结构比例为实现进销项均衡的临界点:X+Y=113%×X+3%×Y=7%通过解算,X=40%,Y=60%。结论一:当市场价采购部分占比低于40%时,按正常业务进行发票获取,增值税负较为平稳,根据市场采购比例偏离40%的幅度,调整可控进项,调整方向为取得更多的高税率进项,否则会增加当期申报税金支付金额,影响企业税负稳定和资金流。结论二:当市场价采购部分占比高于40%时,可控进项部分应严格按照低税率取得进项,根据市场采购比例偏离40%的幅度,调整可控进项,调整方向为取得更多的低税率进项。结论三:当市场价采购部分等于40%时,实现增值税负零申报,进销项达到完全均衡,可控进项根据利润率和预期申报缴纳税金进行调整。结论四:当市场价采购部分占比高于53.85%时,会出现绝对的留抵税额,此时单方面管控可控进项并不能避免留抵形成,需通过将部分市场价采购的行为转化为组价采购,将进项抵扣收益让渡给下游分供方,实现获取增值税进项税额支付对价的一部分向不含税单价偏移,相对应调低分供方采购单价。

四、进项结构管理的实务应用

(一)进项税率选择增值税进项税率调整的主要手段是简易计税选择,根据税收政策,可在一般计税和简易计税之间进行选择的,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二)可控进项与不可控进项转换采取将非核心的主要材料、油料、通用辅助材料、通用小型设备等原本属于市场价采购的部分纳入分包方单价,将抵扣进项让渡给分包方,通过组价报价模式将该部分材料抵扣项在对分包方定价时予以考虑,调低分包单价,实现9%的低税率置换13%的高税率。

(三)业务模式选择对于纯劳务分包,可以根据业务模式选择劳务派遣,按照计件工资模式发放工资,实现劳务派遣差额计税的低税率置换劳务分包税率。

(四)混合报价分解建筑行业实务操作中,存在市场报价与组价报价混合的组合报价,这种报价本质上是两种基本报价的叠加,典型表现为基于网价的各类大宗商品到站价采购,其中包括原材料价格和运输价格。针对这部分产品采购,应将原材料部分分解为市场报价,运杂费部分采取组价报价,选择性适用两票制。

采购管理的价值范文4

关键词:采购成本 采购价值 价值工程 财务成本

中国的汽车工业经过20余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和汽车消费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2349万辆,再次蝉联世界第一。汽车产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产业仍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占据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因此加强汽车行业的成本控制是关乎汽车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大事。在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对于大批量规模化生产的产品中,市场上谁的成本做到了最优,谁就等于掌握了行业的竞争优势,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1.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职责范围内,财务成本管理基本是从原材料库存开始。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侧重于对制造成本的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对于原材料采购入库之前的成本控制基本存在空白。具体来说就是对物料的定价、物流运输、包装、采购方式等缺乏话语权,而且大多数财务人员会认为采购定价等相关事项归属于采购商务的范畴,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没有紧密联系。仅就财务本身来说,财务确实不完全具备对采购定价的专业知识,所以必须结合财务专业以外的有效方法才能对采购定价进行财务判断。

2.加强采购定价管理对控制成本的意义

2.1加强采购定价管理对企业经营的重大意义

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原材料消耗是企业的第一利润源。增加销售量、提高利润率是企业的第二利润源。现在,随着竞争的逐渐加剧,同时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企业在这两个方面努力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采购活动的战略地位从 80 年代后期才被国内外企业充分认识,以前采购活动只被认为是补充库存的一种途径,低于安全库存就采购,没有考虑因此而增加的库存费用、运输费用等。而现在采购活动的战略地位被逐渐认识,认为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保持有利的位置,获取超额利润,就必须开发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即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来实现利润增加。采购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主体部分,其中包括采购费用、购买费用、进货费用、仓储费用、流动资金占用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等。根据GARTNER(卡特纳)公司的调查表明,采购成本每降低1%,相当于企业提高10%~15%的销售额所产生的利润,由此可见采购成本的控制对于提升企业利润增长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意义。

2.2加强采购定价管理是控制采购成本的关键

采购定价对于采购活动来说是一件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相似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的不同,可能导致市场价格的差别。特别是汽车行业的零部件,每一个零部件的功能定义、使用材料、加工工艺、人工效率、模具投入、包装、物流运输及生产企业管理水平等都存在差异,用传统的方法货比三家来确定采购价格显得非常不足,同时也不科学。也不能合理地估算出采购物料的真实成本,所以采购定价的合理是衡量采购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3.建立汽车企业物料采购定价评估体系的探讨

3.1合理参照价值工程专业定性定量分析

借助价值工程团队的专业技术知识并将专业技术知识与财务知识相结合,才能建立科学的采购定价体系。我们知道,产品的制造成本=材料成本+制造费用+直接人工,对于一种外购产品来说,这三项成本费用数据均需从相关技术资料及采购报价资料中分析获得。

3.2使用相关工程技术数据来加强对物料成本的分析

制造成本从财务会计角度来说,主要包括材料成本、制造费用、人工费用等三方面。但对于外部采购物料,财务人员是不掌握上述成本数据资料的,那么怎样才能估算出采购物料的制造成本呢?这就要将价值工程分析知识与财务成本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掌握财务想要了解的有价值的成本数据。

我们知道,对于一款车型,为了保证独特性与装配精度,汽车上的零部件绝大部分是需要专门设计的,零部件的配套生产企业是需要按照设计图纸和三维立体数字模形来进行加工生产。怎样才能从图纸与三维数模获取财务需要的数据呢?这就需要借助价值工程团队,从上述技术资料中获取相关成本数据:零部件的大小、种类、重量、材质、材料利用率等相关数据,这样才能非常精确的得出单个采购物料的原材料使用数量,结合该材料的公开市场价格,就能精确估算出采购物料的材料成本;通过供应商的厂房设备价值、能源消耗(受加工工艺及生产节拍等条件影响)、人员搭配、包装、模具投入等基本资料,价值工程分析能计算出采购物料的制造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及模具分摊金额等数据。

3.3利用相关财务指标分析与价值工程采购定价进行横向比较。

财务部门对供应商的报价资料进行财务数据修正,一般财务在选取的时候要参考以下三个因素:数据可获得性;数据可参考;数据可分析性。结合已有财务成本数据,一般选用以下三个财务指标来分析报价数据合理:一是毛利率指标;二是增值税税负率指标;三是期间费用率(管理、销售、财务费用三项之和)指标。

用毛利率指标来确定采购报价与销售成本之间的比率,是否处于一般加工企业毛利率合理水平范围以内,并给予供应商一定的利润空间。用增值税税负率来修正产品报价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相对于汽车零部件加工行业平均水平的较大差异。税负率偏低说明供应商成本数据虚高,税负率偏高说明对方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从而对采购物料的质量产生影响。用期间费用率指标来修正供应商的报价,三项费用是否处于行业平均水平范围之内,建议要求三项费用指标占销售收入的8%-10%区间内,针对内外资企业上述三项指标的要求有所差别。

通过对采购物料的制造成本数据的掌握,加上再对供应商报价资料进行财务指标修正,财务就能对采购定价做出较为专业的判断,同时还能为供应商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4.实例模型分析

我们以汽车前档风玻璃采购报价为例,实例探讨建立采购物料价值财务评估方法。

下图为汽车前风挡玻璃二维截面图,我们根据相关知识进行价值工程分析:

4.1材料成本分析

由于风挡玻璃零部件的形状均呈不规则平面形状,根据二维截面图标注数直线宽度为1473mm,直线高度为882mm,根据三维数模计算可得,玻璃曲弧宽度为1483mm,玻璃曲弧高度为889mm,可以计算出原材料面积大小:其一,玻璃面积=宽(弧)×高(弧)×片数=1483mm*889mm*2片数量/1000000=2.64m?,汽车玻璃加工的材料平均利用率为95%,计算出玻璃原料的使用面积为2.64/95%=2.78m?,经核查玻璃原片(2.0绿玻)单价为15元/m?,计算确认玻璃原材料成本为41.7元;其二,PVB原料面积与玻璃面积相等,材料利用率为90%,计算PVB使用面积=1.32/90%=1.47m?,经查PVB市场单价为40元/m?(进口),计算确认PVB原材料成本为58.8元;其三,其他辅助材料经确认为14元,经计算原材料成本约为114.50元/件(a),相对报价资料材料成本数据148.72元/件相差34.22元。

4.2制造费用和直接人工分析

根据单班不同工位最大产能与工位工人配置情况的调查资料可知:成本分析单件产品燃动费为12元、单件直接人工费为15.5元、机物料消耗单价为3.2元、机器折旧金额单件为12.4元、废品率单件金额为5.96元(按3%对供应商进行要求)、包装费用单件为9元,合计单价制造加工费金额为58.06元(b),相对报价资料加工制造费用71.4元/件相差13.34元。

结合(a)项与(b)项合计,本报价汽车前档风玻璃制造成本约为172.56元/件。与报价资料中制造成本220.12元/件相比,相差47.56元/件。

4.3其他项目费用,包括期间费用、税金、利润及模具摊销参照报价数据90.76元/件(c)。

结合(a)+(b)+(c)项,采购定价确定在263.32元/件。

4.4对报价资料进行财务指标分析与采购定价对比

根据上述报价资料,分析出如下财务指标数值,同时借鉴行业平均水平为参考,选定测算指标数值进行财务修正。

附表如下:

通过毛利率指标分析,按15%毛利来测定分析,该报价表中毛利率约为15.98%,毛利率相比测定毛利率指标高0.98%,可以考虑下调制造成本报价约3.27元/件;(b)按增值税率5%指标来测定分析,该报价表中增值税税负率约为3.25%,相比标准比值高1.75%,可以考虑下调制造成本报价约40元/件;(c)通过期间费用率指标来修正,我们按10%的指标来测定分析,该报价表中的期间费用率为10.48%,可以考虑下调期间费用报价约1.6元/件,总计下调报价金额为44.87元/件。从(a)+(b)+(c)项修正可以看,我们用财务指标分析数据作为数据调整的基础,总体可以得出采购报价约为269.63元/件是较为合理的,而从工程团队分析的采购定价为263.32元/件,双方差距仅在2%范围内,通过价值工程分析和财务分析的相互验证,大体可以确定采购定价的范围,使采购定价不会偏离正常价值太多。相比原报价314.50元/件,这两种分析均使采购成本在原报价基础上降低达11%或以上。

采购管理的价值范文5

一、采购管理制度目的

加强采购业务工作管理,做到有章可循,预防采购过程中的各种弊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业务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二、采购管理制度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物品(原材料、辅料、备品备件、固定资产、劳保用品、办公用品)或劳务(技术、服务等)的采购管理制度。

三、采购管理制度职责

3.1市场部根据销售订单编制销售计划并下发相关部门。

3.2生产部根据市场部销售计划,编制原辅材料需求清单。负责制版、模具、量板等外包产品、技术服务以及其它外协业务采购申请及计划的编制。

3.3采购部根据生产部门报送的材料需求清单,核实仓库存量,结合材料库存安全定额,编制采购计划,报经总经理批准后组织采购管理制度。

3.4办公室负责编制公司劳保、办公用品的采购和办公用品日常维修申请计划。 3.5设备工程部依据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设备运行状况以及生产经营需要编制设备的采购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维修以及零星维修制造所用备品备件采购计划。

3.6各物品、劳务需求部门根据需求物品或劳务的性质和权属向办公室、生产部、采购部、设备部提交申请,并经初审后交各分管副总或总经理批准。

3.7分管副总负责权限内的采购审批和超出权限的采购采购管理制度初审,总经理负责生产经营采购、固定资产购置、维修等计划的审批。

3.8财务部负责日常采购的价格审查,负责对价值10万元以上的采购组织或上报集团公司进行招标。

3.9质量部负责原材料、辅料的验收,设备部会同生产技术部负责备品备件、设备、监视和测量工具及维修等劳务的验收。

3.10各采购经办人负责索要发票、办理结算,并对发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四、采购管理制度采购作业操作规程

4.1物资采购的计划、申请与审批

4.1.1授权的请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实际需要以及库存情况每月28日前报次月的采购计划,报分管经理审核。

4.1.2经分管副总初审后的月度采购计划报财务副总审批后执行。

4.1.3未列入月份采购计划或超出计划的临时采购申请需根据需求物品或劳务的性质和权属向办公室、生产部、采购部、设备部提交申请,并经初审后交各分管副总或总经理批准。

4.1.4对价值超过200元以上的办公用品及500元以上的配件、设备、仪器、劳务等需要由申请部门写出申请报告经分管副总签署意见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

4.1.5采购计划或申请应列明采购物品或劳务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技术要求、估计价值、交货日期、用途等。

4.2采购比价

4.2.1采购部门在采购前须将采购计划或申请,交财务部进行比价;在提交采购计划或申请的同时,采购部门应对新采购物品提供至少3家以上的供应商报价和联系资料,有财务部对提供的供应商(但不仅限于)进行询价或实地调查。

4.2.2价值在2万元以上的维修、服务等劳务、5万元以上的单台(套)设备的采购需召集三家以上的供应商报价,进行比价;10万元以上的设备、仪器等固定资产采购必须采取招标方式采购管理制度。

4.2.3对常用大宗原辅材料实行招标比价采购,公司根据市场行情每年至少举行2次招标,确定采购价格和供应商,一经通过招标确定价格,只能在定标价格基础上根据市场行情下调,不能上浮;如属国家政策调整等客观原因所致采购价格上涨,并且采购物资属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价格可以上调,但必须经过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同意后才能执行

4.2.4国家明码标价垄断经营的特殊商品采购以及政府有收费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服务收费不实行比价程序,物价审计只对采购物品或劳务的价格、收费标准、数量、质量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4.2.5所有采购业务应景物价审查后方可报总经理签批报销。 4.3采购管理制度实施及物资验收

4.3.1公司的采购业务统一由采购部门负责办理,其他部门或人员不得自行采购。 4.3.2采购部门应根据生产部下达的原辅材料需用计划结合库存物资的数量编制采购计划,报分管副总批准后执行。

4.3.3采购部门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组织采购,除零星采购外,批量采购业务必须先与供货方签订采购合同,并与财务部、质量部、生产部等相关部门进行会审,采购合同应包括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价格、交货日期、运费承担、结算方式及经济处罚等项条款。在采购合同有效期内,若因市场行情发生较大变化时,经过总经理批准可以与供货商签订《调价协议》,并报请财务部门备案。

4.3.4采购物资运到本公司时,先由采购部门对照核对采购计划,经确认无误后开具《请验单》交质量部或设备部进行质量检验,质量部、设备部在验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组织物资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单,检验合格的物资由保管点数入库并办理入库手续,检验不合格的物资不得办理入库。 4.4结算

4.4.1采购发票按规定能够取得增值税发票的,且在我方能够抵扣增值税的采购项目必须索取增值税发票,不能取得的,价格按扣除增值税以后执行。

4.4.2无论是现款采购还是赊购,在结算付款时均需由采购部门填开《采购付款申请单》,连同有关凭证报经财务部门审核,并经总经理批准后,出纳人员方可付款。

4.4.3财务部在对采购物品结算付款时,应当认真审核《请购单》、《采购合同》、《采购计划单》、《采购付款申请单》、《入库单》、《发票》或《收款收据》等有关单证,账目结算不清或未按合同规定期限付款以及不符合税务制度规定的结算凭证财务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4.4.4出纳员须在接到经总经理批准的付款凭证后办理付款手续,付款时必须认真审核是否具备签章齐全的条件,对签章不全的付款凭证不得办理付款手续。

五、采购管理制度责任

5.1不按规定程序未经审批采购的,由经办部门和人员自行负责处理,已经与供方签订购销合同,导致公司因不能履约而发生的损失由经办人员全额承担。

5.2经审批的采购计划和申请,负责采购的部门和人员应在规定采购期限内采购到位,因没有人到责任不能按时采购而影响正常经营的,没发现查实一次罚款100元,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按确定损失额的40%。

5.3未经比价即进行采购的,采购价格明显高于比价结果的,价格高出部分由采购人员自行承担。提交供应商报价时,与供应商串通抬高价格,从中谋取私利;或未认真进行比价而导致采购价格明显过高;经查实后采购人员承担相应损失,损失额在5000元以上的责令其下岗。

5.4物品使用部门(车间)必须依据生产计划、生产管理实际需要,认真按照4.1.5条之规定填制购物申请单。填写不规范,导致无法确认请购物资须知信息的,采购部门有权拒绝采购。采购计划及申请必须由请购部门主管签字,无请购部门主管签字,审批人不得予以审批。对贪图省事、乱报采购计划,造成本公司流动资金使用浪费的,依照银行贷款利率的两倍标准对有关责任人处以罚款。

5.5采购部门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变化和库存成本等因素,制定大宗物品的采购方案,落实供货单位。并对采购物品的品质、货款结算安全负责。若因玩忽职守,造成公司经济损失的,应负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特别是结算过程中产生的应收款项,有关采购人员负有无条件的清收责任。

5.6财务部必须认真履行审核监督责任,对审核把关工作不严、不及时向总经理汇报有关事情真相,并造成公司经济损失的,给予相应的经济和行政处分。

5.7验收部门必须对所有运抵本公司的采购物品,依照采购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质量检验。若发现品质不符时,必须及时报告采购部门(必要时直接报告总经理)处理。严禁品质不符的外购物品入库。因验收人员玩忽职守造成经济损失的,给予相应的经济和行政处分。

5.8仓库对验收部门验收合格的外购物品办理入库手续,并对入库采购物品的数量负责。若发现数量不符时,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必要时直接报告总经理),同时妥善保管该批采购物品等待处理。对仓库保管员工作马虎,未按本办法规定操作,造成入库数量短缺、超计划采购或不合格物资入库的应负经济赔偿责任。

六、采购绩效考核

6.1采购绩效评估的指标

采购人员绩效评估应以5R为核心,即适时、适质、适量、适价、适地,并用量化指标作为考核之尺度。

6.1.1时间绩效

由以下指标考核时间管理绩效:

(1)停工断料影响工时。(2)紧急采购(如空运)的费用差额。

6.1.2品质绩效

由以下指标考核品质管理绩效:

(1)进料品质合格率。(2)物料使用的不良率或退货率。

6.1.3数量绩效

由以下指标考核数量管理绩效:

(1)呆滞物料金额。 (2)呆滞处理损失金额。

(3)库存金额。 (4)库存周转率。

6.1.4价格绩效

由以下指标考核价格管理绩效: (1)实际价格与标准成本的差额。

(2)实际价格与过去移动平均价格的差额。 (3)比较使用时之价格和采购时之价格的差额。

(4)将当期采购价格与基期采购价格之比率同当期物价指数与基期物价指数之比率相互比较。

6.1.5效率指标

其他采购绩效评估指标有: (1)采购金额。

(2)采购金额占销货收入的百分比。 (3)采购部门的费用。 (4)新开发供应产商的数量。 (5)采购完成率。 (6)错误采购次数。 (7)订单处理的时间。 (8)其他指标。

6.2采购绩效评估的方式。

本公司采购人员之绩效评估方式,采用目标管理与工作表现考核相结合之方式进行。 6.2.1绩效评估说明

(1)目标管理考核占采购人员绩效评估的70%。 (2)公司的人事考核(工作表现)占绩效评估的30%。 (3)两次考核的总合即为采购人员之绩效,即: 绩效分数=目标管理考核*70%+工作表现考核*30%

6.2.2目标管理考核规定

(1)每年12月,公司制定年度目标与预算。

(2)采购部根据公司营业目标与预算,提出本部门次年度之工作目标。 (3)采购部各级人员根据部门工作目标,制定个人次年度之工作目标。 (4)采购部个人次年度之工作目标经采购部主管审核后,报人事部门存档。 (5)采购部依《目标管理卡》逐月对采购人员进行绩效评估。 (6)《目标管理卡》依个人自填、主管审核的方式进行。 6.2.3工作表现考核规定

(1)依公司有关绩效考核之方式进行,参照《员工绩效考核管理方法》。 工作表考核由直属主管每月对下属进行考核,并报上一级主管核准。 6.2.4绩效评估奖惩规定

(1)依公司有关绩效奖惩管理规定给付款绩效资金。

(2)年度考核分数80分以上的人员,次年度可晋升一至三级工资,视公司整体工资制度规划而定。

(3)拟晋升职务等级之采购人员,其年度考核分数应高于85分。 (4)年度考核分数低于60分者,应调离采购岗位。

采购管理的价值范文6

随着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的逐渐扩大,政府采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政府采购范围有限、规模较小。从发达国家看,一般国家政府采购的市场规模通常相当于其年度GDP的10%~15%。而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占年度GDP的份额仍显过少,采购项目单一,结构比例不合理。我国目前政府采购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财政专项拨款的办公设备购置、车辆购置及少数工程及房屋修缮,而对货物工程及劳务等项目,仍未完全实行规范的政府采购,这使得政府采购节约财政资金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二是政府采购程序不完善,效率不高。我国的政府采购程序十分繁琐复杂,导致整个政府采购的效率低下。一方面是采购资金的申请、拨付环节不够顺畅。虽然有的地方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但在资金申请环节的时间周期长,同样影响了采购项目的执行周期。另一方面是对政府采购程序的认识不全面。大多数人认为,政府采购就是开标和评标的过程,而一个完整的政府采购过程包括项目的预算和计划的制定,采购项目的实施方案,信息公告,供应商资格审查,专家的选择,评审委员会的确定,评标标准的制定,开标、评标、定标,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履行合同,验收以及资金支付等一整套过程,每一个环节在操作时都要力求严谨、规范。三是规章制度体系不完善。各地在政府采购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规范和随意性,特别是管理体制还不顺,操作上也是各行其是。这样既影响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又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也容易滋生腐败行为。有违实施政府采购的初衷,最终影响政府采购的质量和信誉。四是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五是政府采购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1我国政府采购部门绩效评价目标与指标设立

1.1客户角度

在绩效指标体系中,将客户角度的绩效目标放在指标体系的首位。体现了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只有及时回应客户需求、提高采购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加强与客户合作和沟通才是政府采购的绩效内容的集中体现。同时,衡量客户角度各个目标的绩效指标也是指标体系的核心。

(1)客户满意度指标主要衡量采购当事人(包括采购人和供应商等)对政府采购的满意程度。客户满意度可以分三个指标进行考察:一是客户对及时反应的满意度;二是客户对质量的满意度;三是政府采购的投诉率(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2)有效服务指标主要衡量客户对采购服务的有效性的满意程度,主要考察客户对政府采购中心的响应速度、合作和沟通的满意度。

1.2财务角度

把财务角度指标放在第二位,这主要从我国政府采购的初衷是节约财政支出考虑的。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政府采购规模效率和政府采购成本费用率等指标,是衡量采购部门绩效水平最基本的指标,它要求采购部门提高服务质量,改进业务流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来驱动采购成本的最小化,改变以往政府机构提供服务不计成本的弊端。

(1)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指标主要是用于衡量政府采购的节支情况,是指政府采购的资金节约额(政府采购预算金额与实际采购金额之差)与政府采购预算金额的比率,它是评价政府采购绩效的最基本的指标。资金节约率可以从三个层次上进行考察,①某个具体采购项目的资金节约率,用于考察某次采购的节支情况;②某类采购对象的节约率,用于考察不同采购对象的节支情况;③当年全部政府采购的节约率,用于考察政府采购的年度节支效果以及政府采购对财政管理和经济总量的影响。一般来说,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越高,表明政府采购的节支效果越明显。但较高的节约率并不是政府采购的惟一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高节约率并不完全意味着政府采购的高效。

(2)政府采购规模效率指标主要是用于衡量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益。政府采购规模是实现经济效率的基础,有规模才能发挥效益,才能节约更多的采购资金。政府采购规模效率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政府采购整体规模效率,二是政府采购批量规模效率。三是政府采购规模年均增长率。政府采购整体规模效率是指全部政府采购金额占财政支出或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这一比重越高,说明政府采购对财政与经济的影响越大,从而带动财政管理以及经济效率的提高。

(3)政府采购成本费用率主要用于衡量政府采购中心的成本费用情况,即要求政府采购中心以最小的采购成本费用完成尽可能多的采购量。1.3管理过程角度

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是否科学、是否适用、是否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机制设计得是否科学、是否能够有效运作、政府采购周期是否合理等指标,是为了加强对采购过程的控制,确保政府采购的程序合法性与合理性,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提高政府采购的办事效率。

(1)政策效率主要用于评价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是否科学、是否适用、是否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采购的战略使命不仅是为了节约财政支出,而且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是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管理效率是用于衡量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机制设计得是否科学、是否能够有效运作。政府采购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法律监督、政府采购方式、招投标管理以及投诉质疑管理等多个方面,政府采购管理效率是综合管理的结果。管理制度健全与否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政府采购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3)政府采购周期指标主要衡量政府采购的及时性。政府采购周期是指从上报需求计划,政府采购中心接受委托。财政部门进行需求核对及下达任务单,媒体政府采购需求信息到签订政府采购合同为止的时间。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例,一个完整的政府采购周期通常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媒体收到信息并刊登所需的时期;采购信息公告期;投标人编制投标书的期间;中标公示期;采购中心运作、审批、流转等所耗费的时间;合同履行期间;合同履行完毕后付款期间。

1.4学习、成长角度

设置了人均采购额指标、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和员工对专业、文化、价值和授权的满意度等指标,体现了政府管理的人本主义精神。只有促使组织文化、人事管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才能使政府采购部门工作人员更清楚自己的使命。并专注于完成主要绩效目标。

(1)人均采购额指标是政府采购人员每个采购人员所分担的采购额的大小。人均采购额越大,说明效率越高,相反,人均采购额越小,说明效率越低。人员效率主要受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影响,一般地,如果采购人员素质较高、办事效率较高,那么,就能用较少的经费完成较高的人均采购额。

(2)员工满意度指标主要衡量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对专业、文化、价值和授权的满意程度。

(3)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指标主要考察组织的信息化水平、对新信息的反映速度、利用新信息的有效性以及工作方式的创新周期等。

2我国政府采购部门绩效评价标准制定

我国政府采购部门绩效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类。评价标准一般分“优、良、中、低、差”五个档次。

定性指标有:客户对及时反应的满意度、客户对质量的满意度、客户对政府采购中心的响应速度、合作和沟通的满意度、管理效率、员工满意度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等。

定量指标有;政府采购的投诉率、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政府采购规模效率(政府采购整体规模效率、政府采购批量规模效率、政府采购规模年均增长率)、政府采购成本费用率、政府采购政策效率、政府采购周期、人均采购额等。

2.1定性指标的评价标准

定性指标中涉及“满意度”的指标,一般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公众评判的方式确定评价标准。如为: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60~70分为“低”,0~60分为“差”。对其中的管理效率、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等指标一般根据制度要求、专家经验或横向比较的方法确定其评价标准。

2.2定量指标的评价标准

定量指标的评价标准要根据法律法规和各地的平均水平来确定。一般采用递进平均法来计算多档次标准值。首先,计算所有测算样本数据的平均值,将其作为评价标准值的“中”档次。其次,在所有样本数据中筛选出大于“平均值”的样本数据。计算其平均值,作为“良”档次标准值。再次,对样本数据进行进一步筛选,挑选大于“良”的样本数据,计算其平均值,作为“优”档次标准值。同理,计算出评价标准值的“低”和“差”的标准值。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框架体系日趋完善,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统计信息,2005年全国实际采购规模达到292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1%,节约资金380.2亿元。2005年政府采购规模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6%。实施政府采购改革7年来,全国政府采购规模年平均增长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