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概念范例6篇

通信网络概念

通信网络概念范文1

关键词:网络教育; 智能搜索; 个性化; 概念网; 智能兴趣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志码:A

Personalized intelligent agent search engine

oriented to network education

WU Lihua1, 2

, LUO Yunfeng1, FENG Jianping2

(1. Institute of System Eng., Huazhong Univ. of Sci. &Tech., Wuhan 430074, China;

2. Dept. of Computer Sci. & Edu. Tech., Hainan Normal Univ., Haikou 571158, China)

Abstract: To study the intelligentization of search tools for network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provide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of intelligent agent system for student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personalized intelligent agent search engine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ncept network and intelligent search agent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network education resource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earch engine, the engine implements key word searching in concept and has better search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Key words: network education; intelligent search agent; personalization; concept network; intelligent interesting agent

0 引 言

随着Internet信息资源以指数递增,现有的搜索引擎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高质量地获取网络信息的需求,特别是网络教育环境下的用户,其学习行为及兴趣基本上在本学科领域之内,常用的传统搜索引擎不能更准确、及时、权威地检索出他们所需求的信息.现有搜索引擎的局限性表现在:(1) 基于简单的关键词或查询条件匹配,往往输出大量的文档,而真正与用户信息需求相关的文本却很少;(2) 对查询结果的排序算法主要依据关键词的词频、位置、邻近度以及更新日期等指标,这种基于关键词的需求模型不能全面反映用户的兴趣趋向.

[1]面向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环境下的用户,提出构建个性化智能搜索引擎的一些新观点和新方法,如学科领域语义网络、兴趣过滤模板和个性化智能兴趣等.设计个性化智能搜索引擎,屏蔽与用户需求不相关的信息,并帮助用户根据个人兴趣类型和学科专业信息需求,自动在Internet上查找所需的信息,提供真正意义上“所得即所需”的个性化网络信息服务.

1 智能搜索

近年来,出现许多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技术,如垂直搜索引擎、主题网站、数据推送技术、过程跟踪技术、智能搜索和协同过滤等.其中,智能搜索技术[2]克服传统搜索引擎的缺陷,通过网络信息挖掘技术提取用户的兴趣,然后根据用户的兴趣过滤搜索引擎所返回的结果,使得搜索结果可以极大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它已经成为Web网络信息检索的核心技术.与传统的搜索引擎相比,其特色主要表现在:(1) 信息收集和处理智能化.采取有效搜索策略,按一定语法规则智能地、有选择地自动收集网络信息,运用推理机制和学习机制,对收集来的网络信息智能处理和理解.(2) 信息检索智能化.采用自然语言检索入口,允许用户自由表达查询请求.(3) 信息检索个性化[3].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访问的历史信息进行兴趣规则抽取,以此预测用户将来的行为,并根据用户的评价和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

2 个性化智能搜索引擎设计

2.1 设计思想

系统主要从“信息检索模块”和“个性化智能兴趣”这两个方面进行智能化研究.主要设计思想为:在全文检索的基础上,运用“概念语义网”构建“学科领域语义网络”,实现概念的扩展检索,以提高系统的查全率;再通过“网页过滤器”和“个性化智能兴趣”,建构学生的个人兴趣模型,过滤出学生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以提高系统的查准率.

2.2 系统结构系统主要分为5个组成部分(见图1):信息检索模块,搜索Robot,网页过滤器,兴趣索引数据库和个性化智能兴趣.

(1) 信息检索模块 进行查询子句的分词处理后提取关键词,采用“概念树”结构,实现关键词在概念方面的检索,将目前基于“词”的检索提高到“概念”层次;

(2) 搜索Robot 按照一定的策略在Internet网络教育资源中抓取网页,并将网页交给网页过滤器;

(3) 网页过滤器 根据用户提交的“领域词”(兴趣主题关键词)建立网页过滤模板template,每日多次调用Robot获取过滤信息源进行过滤,找出用户感兴趣的网页,并将网页交给兴趣索引数据库进行存储;

(4) 兴趣索引数据库 采用全文检索技术,对搜索来的网页内容进行基于“词”的索引,再对应概念语义网中所出现的“领域词”,用“词频法”计算领域词在网页中出现的频率,以表示该领域词与网页的相关度,最后按照词频大小进行排序,并形成倒排文档,存储在兴趣索引数据库中;

(5) 个性化智能兴趣 通过对学生检索结果的个性化信息提取,建构学生的个性化兴趣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维护和更新,实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目标.

3 模块设计及实现

3.1 信息检索模块

信息检索模块基于概念语义网络实现.“语义网络”是知识的一种图解表示,“概念语义网络”由节点(概念)和弧线或链线(节点之间的关系)组成.其中,概念(Concept)通过字、词和词组等描述元素表达.概念语义网络[4]的构建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的知识作为基础,而且知识表达要准确、清晰,整体结构层次要完整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较长时间内不能发生变化.在网络教育环境中,用户学科领域知识的分类相对稳定且准确,使用领域知识表示用户的某种学习兴趣偏好完全可行,见图2.

这里,系统通过构建“学科领域语义网络”提取用户兴趣特征,然后建立用户的兴趣模板template过滤网页信息,完成对用户学习兴趣的定制.为了能尽快接近用户的实际兴趣,在系统注册时也可以通过分类列表让用户自愿选择感兴趣的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记录在用户Profile文件中.

3.1.1 学科领域语义网络的构建

构建“学科领域语义网络”的具体方法如下:

(1) 用“概念树”的方法建立概念之间的上下层关系.上层概念是其所有下层概念共同属性的归类,下层概念则是从不同角度对其上层概念的细化.最上层Ω是虚拟层,使整个概念树形成一个整体.用户对概念节点的访问频率体现出用户对该概念内容的兴趣.

这里,每个概念节点都可以按学科分类代码(1992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为基础进行概念编码标志,并且每个概念都带有一个集合,由该概念的同义但不同描述元素组成,比如:Φ(计算机软件)={软件,程序,software}.集合可以根据同义词词典或实际需要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这样处理还可以忽略概念的语种差异,对文档中存在的中英文互用进行识别,将这些信息存入概念库(Concept Base)中.概念标志可表示如下:

Code[Concept] {Discriptor1,Discriptor2,…,Discriptorn}

(2) 每个概念可与其他概念建立相应的关系.该关系不同于分类中上下层关系的横向关系,可采用不同的弧线来表达概念之间的不同关系.3.1.2 概念扩展检索

在系统“分词词典”中提供一个主词典、同义词词典及蕴涵词词典.学生输入查询请求后,由“分词词典”进行分词后提取领域词,并根据概念语义网赋以相应的概念编码标注,检索模块对概念进行扩展.具体而言,它实现概念层次上的同义扩展检索、概念拓展检索和相关联想功能.

3.2 网页过滤器

网页过滤器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某一网页具体过滤过程如下:根据用户学科领域语义网络中的“领域词”建立网页过滤模板(用户兴趣模板),过滤模板template向量表示为

添加到兴趣索引数据库中.这里,过滤阈值θ的确定十分困难,理论上尚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阈值设定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系统查全率或检准率;而用户的兴趣不同,过滤阈值也会有所不同.这里阈值的设定可以参照相应的用户兴趣示例网页集确定.[5]

3.3 个性化智能兴趣

由于系统面向的是网络教育环境中的学生,而这些学生的学习行为基本上在本学科之内,其兴趣范围较Internet上的普通用户要稳定,因此可以在语义网络上形象地构建学生个人兴趣网络.在概念语义网络的基础上,系统通过学生对检索结果的反馈信息,逐渐建立起各概念节点的横向联系,采用对学生的学科子树上的各节点及节点之间的关系进行等级计算,得到学生兴趣点的概念和关联等级排序.即系统不仅可以得到学生感兴趣的关键词,还能得到学生所感兴趣的一组相互有关联的兴趣词,以此确定学生的兴趣趋向.智能兴趣运行在系统的查询接口模块中,学生提出查询请求后,信息检索模块通过检索对概念进行扩展,然后智能兴趣再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模型提取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并将检索结果呈现给学生.

4 系统特点

本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1) 自动过滤用户不相关文档,以提高检索精度和效率;(2) 将目前基于词的检索提高到概念层次,实现关键词在概念方面的检索;(3) 在全文检索的基础上,运用概念语义网络实现概念层次上的同义扩展检索、概念拓展检索和相关联想,提高系统的查全率;(4) 通过个性化智能兴趣建立学生的个人兴趣模型,过滤出学生所需信息资源,提高系统的查准率,并能快速自适应用户兴趣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5

结束语

将智能搜索技术应用于网络教育信息检索的个性化服务,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研究方向,其研究内容属于目前智能信息检索领域的重要课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由于认知领域的复杂性和个体学习的差异性,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个性化网络教育信息检索的实现,系统中还面临着许多有待今后研究解决的问题.如过滤阈值θ的合理确定、过滤的速度和精度等.虽然该智能搜索引擎能通过概念网对查询领域词进行概念扩展,但也只是在查询语句分词、提取领域词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始终不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查询请求,尤其不能理解学生查询语句的语法结构,应该在句法的理解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6,7]

参考文献:

[1] 饶增阳. 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 情报探索, 2004(3): 3-4.

[2] 李伟超, 牛改芳. 智能技术分析及应用[J]. 情报杂志, 2003(6): 29-33.

[3] 汪晓岩, 胡庆生, 李斌, 等. 面向Internet的个性化智能信息检索[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9(9): 1 040-1 046.

[4] 黄曾阳. HNC(概念层次网络)理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5] 张春元, 康耀红, 王曙光, 等. 中文搜索引擎的缺陷与改进[J]. 海南大学学报, 2004, 22(1): 42-46.

[6] 赵立江. 个性化学习系统的聚类技术[J].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06, 15 (3): 59-61.

通信网络概念范文2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 隐喻性词语

一、隐喻性计算机词语产生的理论基础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当人们要认识和描写以前的事物,而原有的语言符号不能表达新概念时,人们往往依赖已知的概念及表达方式以加深对不熟悉事物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想象和联想,看到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从一个易于理解的源域(source domain)概念映射到一个较难理解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概念。本文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对本论题进行考察。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语言是联系思维和外部世界的现实中介,“主体的认识成果和意识内容只有借助于语言才能获得持久的存在形式”,①人们认识的成果必须以语言的形式展现出来。语言中,词汇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最为敏感,概念的形成依靠语言中的词,因而人们的认知成果更多地通过词汇表现出来。

当代西方人本哲学家认为,人类最初的思维方式是神话思维、隐喻思维等非逻辑思维。对于这种非逻辑的东西,人们常常运用隐喻化语言来体现。在当代科学认识活动中,主体实际上必须应用一种形式化的演绎方法,用不反映事物终极事实的隐喻性词语对认识客体的本来状态进行假设,创造性地提出语言模型,采取新的认识方法来把握客体。这种思维方式就表现为科学语言的隐喻特征。与其它认知科学一样,科学家们在探索计算机领域时,用已知的概念来认知未知的概念,以具体喻抽象,以通俗喻科学,创造出了大量的隐喻性计算机词语,这是隐喻所具有的认知功能的充分体现。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把通过隐喻方式创造出来的计算机及网络词语称为隐喻性计算机词语。通过研究这些词语,我们发现,隐喻不仅在计算机领域普遍存在,而且体现了我们对计算机的认识。

二、计算机隐喻性词语分析

1.计算机是人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习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从行为动机、情感特征,以及行为方式来理解和认识人体以外的东西”。②为了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个物体或抽象概念,人们会把无生命的东西看成是有生命的。这种拟人化的过程也是一种隐喻,称为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通过人们在谈论计算机时常有的如下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得出“计算机是人”这一隐喻概念。

(1)我们知道HTPC的关闭模式是将电脑由运行转为睡眠模式(即进入待机模式)。(《微型计算机》,2006年第2期)

(2)难道电脑中毒了?(《微型计算机》,2006年第9期)

(3)病毒和木马经常利用操作系统漏洞直接导致电脑死机。(《微型计算机》,2006年第9期)

在以上的这些例子中,计算机被赋予了人的特性。一方面,计算机是一个系统,由不同的部件构成,每一部件都有自己的作用,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健康的身体取决于人体各器官的相互协调,缺一不可。因而,我们把计算机当成人一样来理解,计算机可以“睡眠”,能因感染“病毒”而发出“死”的行为。

类似拟人化的计算机隐喻词语还有“传染、入侵、记忆、对话框、程序语言、发送、读取、破解、主板(motherboard)、子板(daughterboard)、子窗口(childwindow)”等。每一个这样的隐喻都是由人类自身的特征这一源域到计算机这一目标域的投射。

2.计算机是容器

本体隐喻中最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这种隐喻的物质基础是:人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空间和位置,是独立于周围世界以外的实体,以皮肤作为界面,有体内和体外之分,因此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容器。人们将这种概念投射到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上,甚至将一些抽象、无形的事件、活动也看作一个容器。当人们把这种概念投射到计算机这一具体事物上,那么计算机也被当成了容器。如:

(1)“勇气”号的病因是电脑存储器中的数据堆积过多,耗尽了存储器的存储空间。(《京华时报》,2004)

(2)如果对方没有处理供热投诉,热线信息将长时间保存在电脑中,相关部门将根据信息及时进行追踪处理。(《新京报》,2006)

(3)面对这一“流氓”行径,小孙无可奈何,只得请人清空计算机,重装系统。(《湖南日报》,2006)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人们将“人本身就是容器”的概念映射到计算机上,计算机被概念化为容器。在映射过程中,属于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转移到另一领域,而这一映射过程的基础是两个领域存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不完全是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相似的特征,也因认知主体在不同概念之间辨认或创造的共享特征和联系。隐喻思维方式使人们看到了计算机和容器概念之间的联系,参照容器经验域来理解计算机,对容器中的物质人们可以发出存放、清除、查找的行为,同样人们也可以对计算机中的信息资料进行存储、清空、寻找。

三、网络领域中隐喻性词语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建立起来的,因此网络中的隐喻语言现象也是计算机用语隐喻所包含的内容之一。文中提到的网络隐喻专指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各个领域,并为人们所关注的互联网中存在的隐喻现象。

1.互联网是生物系统

传统上,我们把互联网视为一种交流的媒介,现在我们把互联网当成一个与生物体系非常相似的信息环境。以这个新的角度看待互联网,我们发现在这个虚拟的生物系统中,有许多生物不断地生长、消亡。计算机有不同的“种群”: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掌上电脑,等等,所有这些计算机都要遭遇“病毒”(病毒程序)的“入侵”。为了避免“感染”病毒,计算机被注射疫苗――安装防御病毒程序,这些程序能够“查杀”病毒。此外,在互联网中还有其他生物存在,如“蠕虫”(可自我复制的互联网病毒),它们在互联网这个信息平台上不断地自我繁殖,从一个生命机体(计算机设备)传播到另一个。如果“蠕虫”太多,将会阻碍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在互联网这个生物系统中,还存在着许多的“臭虫(bugs)”(系统、设备或程序中的一种错误或故障),电脑黑客开发这些“臭虫”去攻击互联网中的电脑设备。“蜘蛛”(一种网站搜索程序)是这个信息交流平台的另一个重要的生命机体,它不断地在互联网上“爬行”,搜索信息。在“蜘蛛”这一种搜索程序的帮助下,我们能够使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查询我们需要的信息。

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病毒”“入侵”“蠕虫”“臭虫”“蜘蛛”等词语外,还有一些隐喻性的网络词语能够反映出“计算机是生物系统”这一隐喻概念,如“地鼠”(一种互联网搜索引擎)、“千年虫”、“网络蚂蚁”(下载软件)、“网络蚊子”(下载软件),等等。这些熟悉的词语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与互联网相关的许多抽象概念。

2.互联网是社会

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的环境中,存在着几乎与我们现实社会相对应的每一个事物。互联网上有“网上超市”“网络商场”“网络银行”,人们可以“网络购物”从事“电子商务”;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人们可以就读“网络大学”;还有“网恋”“网络爱情”“网络中介”“网络警察”,等等。我们几乎可以把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任何事物概念,甚至包括现实社会所遵行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抽象概念都投射到互联网中。近年来“信息高速公路”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以下是从报刊中摘取的有关互联网报道的新闻内容:

(1)如今,数字地球已成为发达国家为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的一个与信息高速公路相提并论的战略。(《人民日报》,2006)

(2)而建在清华的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络中心,更是为之提供了四通八达、连接全国和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国教育报》,2006)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信息高速公路”成为计算机网络隐喻中的一个中心概念,它是组织人们有关信息服务的概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下面是源域高速公路和目标域互联网的对应情况:

从上面的对应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目标域的概念和源域概念有着本体对应效果,这种形象对应是通过隐喻来实现的。

我们不仅将网络视为高速公路,还认为网络是社区。社区隐喻概念强调的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人们之间的交流。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论坛”“电子公告板”“聊天室”等这些方式进行交流,这些交流方式摆脱了空间距离的限制,可以使身处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的交流。这样方便快捷的交流拉近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之间的距离,仿佛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一个共同的社区里互相交流。

互联网还是一本书。我们从书的特征来看,每一本书都有封面,标显出书的内容。每一个网站也有封面,我们称其为“主页”。主页中包含着与主页相关的信息,每一条信息又可以看作是一个书页,我们称其为“网页”。从“浏览、浏览器、个人书签、网页搜索、标记、网页图片、网络版权、远程目录、阅读器软件”等词语中我们能够发现,“书”这一认知域的许多元素能够被投射到目标域互联网中,互联网被隐喻成由“网页”构成的书。

上面讨论的互联网中的隐喻词语不是任意制造出来的,它们扎根于与我们不断相互作用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

3.其他隐喻

“冲浪”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词语,当我们说“在网上冲浪”时,在人们的思维中互联网被隐喻化为海洋。“冲浪”一词所激活的场景是:人们遨游在广阔的信息海洋,为了防止迷失,我们用“导航”系统获取所需信息。

此外,还有很多词语能够反映出“网络是交易场所”这一隐喻概念,如网络营销、网上采购、网上拍卖、网上消费、网上银行、网上赚钱、虚拟市场,等等。

结语

从认知角度,通过对与计算机及网络相关的词语的考察,我们发现,首先隐喻的言语现象在计算机领域普遍存在,并体现了我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其次,隐喻不仅能够在人类对计算机科学的认知、理解和推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会反过来激发、促进隐喻性计算机词语的生成,极大地丰富汉语的词汇系统。

注释:

①王晓升.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文库:语言与认识[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84.

②Lakeoff,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Press,1980:33.

参考文献:

专著:

[1]冯晓虎.隐喻――思维的基础篇章的结构[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束定芳.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4.

[4]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5.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论文:

[1]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价[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2]刘宁生译.我们所依存的隐喻[J].修辞学习,1992,(6).

[3]范立云.计算机英语隐喻的认知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4]林丽芳.论计算机英语的隐喻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5]刘秀花.论科技术语的隐喻性[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通信网络概念范文3

除机构之外,擅长概念炒作的游资营业部也没有完全“作壁上观”。其中,又以“宁波敢死队”成员之一――中国银河证券宁波大庆南路表现最为惹眼,该营业部重点参与了广电网络的炒作。相对而言,此前一直在异动股中翻云覆雨的“国信帮”成员,在此次三网融合概念股的炒作中,动作有所收敛。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对交易所异动信息进行统计的结果显示,1月4日~18日,游资和机构买卖三网概念股的资金达48亿元。

不过,概念就如同一阵旋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在机构和游资携手“狂欢”之后,三网融合概念股近期纷纷转入调整走势,尤其1月20日大盘暴跌2.93%,相关概念板块跌幅深重。多家券商认为,后期根据受益程度的不同,三网融合概念股的走势也将出现分化。

浪潮信息涨幅居首

1月8日起,网络及传媒板块个股集体飙升,让投资者有些摸不着头脑,直到1月13日晚间一则消息的公布,原因才真相大白。

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会议关键内容包括:一,允许广电系统企业开展增值服务、语音服务、互联网业务,允许电信企业从事广电的节目制作和传输;二,加快网络建设;三,加快新业务发展,如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

多家券商分析认为,这一政策将影响传媒、电信及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的未来格局。

事实上,在这一消息公布之前,以浪潮信息、广电网络、三安光电等为代表的三网融合概念股就已经受到了资金的热炒。

近期,《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按证监会行业分类,找到了与三网融合相关的3大主要行业,即电子、传播与文化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通过统计这三大行业内210只个股的近期涨幅,《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发现,今年1月以来,在210只相关个股中,有186只股票上涨,其中36只股票涨幅超过20%,相比而言,同期沪指却下跌了1.22%。

其中,涨幅居于第一位的是科技股浪潮信息,今年1月以来的涨幅高达47%。紧随其后的是广电网络和三安光电,这两只股票的涨幅也均超过35%。

资料显示,涨幅第一的浪潮信息是国产服务器市场龙头企业,公司多年保持国产市场销量和销售额第一位。此外,该公司还被市场风传兼具10送10概念。尽管公司已经于1月12日表示尚无10送10计划,但市场对其炒作热情依然不减。

除上述3只个股外,今年1月以来,包括士兰微、长江通信、鹏博士、华东电脑和水晶光电等在内的6只三网融合概念股涨幅也均超过30%。

机构提前布局15只个股

是谁在幕后点燃了三网融合概念股这朵美丽的“烟花”?

为一探究竟,《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汇总了1月以来两市异动股的数据,结果显示,与以前游资营业部主导概念股炒作不同的是,此次机构成为炒作三网融合概念股的主角。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以来,在三网融合概念股异动信息中,机构专用席位频繁出现,共参与了15只个股,出现次数达54次之多,合计买入金额多达6.91亿元。

具体来说,机构专用席位主要买入的股票有超声电子、华微电子、启明信息和士兰微,买入金额均在8000万元以上。此外,在近期多次涨停的广电网络上,机构也投入了5000多万元。

其中,机构专用席位买入超声电子的金额最多,达到1.05亿元。由于受到大批机构资金推动,1月以来超声电子股价上涨了16.42%。

资料显示,超声电子以印制线路板、液晶显示器、超声电子仪器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公司未来将受益于3G用户数量的增长。

除上述5只股票外,机构还参与了新海宜、中创信测、光迅科技、东华软件等三网融合概念股的炒作。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机构就已经开始大幅调仓到三网融合概念股中。

指南针全赢数据显示,在58个指南针行业中,主力资金(包括机构和私募,下同)在去年12月仅增持了一个行业,就是通信及服务。在这一行业中,主力增仓金额最多的两只股票是中国联通和中兴通讯,对中国联通的增持金额达到15亿元。此外,在所有概念板块中,去年12月主力资金净买入金额最多的两大行业为3G概念和网络概念。

“宁波敢死队”投入亿元

有概念股炒作的地方,就有游资如影随行,但在不同概念股的炒作中,每次参与拉抬的主力游资也不尽相同。

在三网融合概念股的炒作中,“宁波敢死队”成员之一――中国银河证券宁波大庆南路一马当先,成为最活跃的游资营业部。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结果显示,今年1月以来,该营业部在三网融合概念股中投入了1.42亿元。其参与买入的股票包括东方通信、广电网络和永鼎股份。重点买入的股票是近期上涨迅猛的广电网络,买入金额达到1.04亿元。

1月8日至12日,广电网络因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幅超过20%而登上交易所异动榜。异动数据显示,在广电网络大涨逾20%的三天中,银河证券宁波大庆南路成为最激进的买入者,净买入共计1.04亿元,该营业部也成为同期买入广电网络最多的席位。

与该营业部一起炒作广电网络的还有国泰君安成都北一环路、光大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证券上海辉河路等营业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营业部买入的同时,有三家机构专用席位在卖出,合计卖出金额接近1亿元。如此大的卖出量,这些机构专用席位可能是广电网络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基金和保险。广电网络2009年三季报显示,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包括长城安心回报、华夏大盘精选、华夏红利混合、鹏华价值等基金,以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旗下产品。

不过,在机构专用席位大幅卖出情况下,广电网络上涨的脚步并没有被遏制住。1月14日,广电网络再度涨停,此后三个交易日,该股也维持了上涨态势。

相对于“宁波敢死队”的激进而言,此前在异动股上一直活跃的“国信帮”则表现得异常谨慎。“国信帮”老大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对三网概念股仅买入2000多万元,另两名成员国信证券上海北京东路和广州东风中路买入金额则不足千万。

主力资金开始撤退

在利好消息兑现后,资金往往会开始撤离相关概念股,三网融合概念也不例外。

国务院利好消息公布后不久,机构及游资对于三网融合概念股的炒作热情有所降温。大部分三网融合概念股出现回调,不复之前的凌厉涨势。1月20日,大盘暴跌2.93%,相关概念板块跌幅深重。

指南针全赢数据显示,1月15日~20日,在与三网融合相关的3G概念板块中,主力资金净卖出19.55亿元。重点抛售的股票包括中国联通、高鸿股份、超声电子等,抛售金额均超过1亿元。同时,该板块的换手率也达到18.43%,远高于期间多数板块的换手率。此外,与三网融合相关的另一板块――网络概念,也有8.84亿元资金净卖出,此前一路上涨的海虹控股、方正科技等均有超过1亿元资金的净流出。

对于三网融合概念股的后期走势,多家券商认为根据其受益程度不同会出现分化。

1月14日中金公司报告认为,三网融合加快推进政策的出台,将利好有线运营商。

此外,瑞银证券认为,三网融合意味着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意识形态和内容的控制。仍在起草阶段的具体政策将令广播电视行业受益更多。同时,这可能加快电信运营商沦为“接入管道”的进程,因为它们对内容的控制力将被进一步削弱。此外,固网业务(特别是宽带)面临的市场竞争将升级。

通信网络概念范文4

关键词 虚拟社区 电子社区 网络社区 数字化社区 数字社区 智能社区

1 引言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称得上是20世纪的最后10年所出现的最激动人心的事情。随着网络对社会全方位影响的不断扩大,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各种不同角度对虚拟网络世界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各种新名词、新概念,如虚拟社区、网上社区、电子社区、数字社区、数字化社区……这些概念有些是重合的,有些是有差别的,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此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因此在使用这些名词时有着很大的随意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去定义它们,怎样界定它们的联系,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又有着什么样的包含关系,困惑着许多人。本文旨在通过对虚拟社区、电子社区及其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差别,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纠正这些概念认识上的混乱。

2 虚拟社区、电子社区、数字(化)社区等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2.1 虚拟社区的产生与发展

虚拟社区的雏形,在万维网发明以前就出现了,实际可追溯到1984年Brand和Brilliant创建的The Well(Whole Earth Lectronic Link,全球电子讨论链),主要用来实现“虚拟邻里关系”的交互式讨论和协商,1990年Well引进Cyberspace的名称,虚拟社区开始进入世人的视野。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虚拟社区迅速发展。从最初的电子公告版到新闻组,从网上聊天室到在虚拟社区服务器上构建自己的主页,一大群素昧平生的人由趣味相投而经常在线聚会,“匿名”的乐趣和摆脱空间限制的信息交往自由,使众多参与者在这个网络上构筑交流个人经验、分享兴趣的虚拟社区。随着虚拟社区的成熟,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在网上集结、传文件、讨论和聊天,使用者因此获得了真正社会交往意义上的网络传播的乐趣。与此同时,虚拟社区自身的扩张也极其迅猛。一个典型的例证是:1994年由David Bohnett创建的Geocities社区网站,到1998年3月,其访问人次已达1 420万,1999年时,已拥有350万个会员站点。

在中国,虚拟社区也是由BBS和新闻组起步的。通过BBS和新闻组,网民可以实现一种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交流。1997年10月,“网易”在国内第一个创建虚拟社区服务,“新浪”也随即宣布把虚拟社区作为主攻方向之一。而成规模的应用意义上的虚拟社区的出现,则是以1998年3月大型个人社区网站“西祠胡同”的创办,和1999年6月创办于美国硅谷的“全球华人虚拟社区”ChinaRen的登陆为标志的。其中,“西祠胡同”成功地发展了以讨论版组群为主导的社区模式,而ChinaRen则第一次以聊天室为核心,开发了游戏、邮件、主页、日志等一系列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内容。由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社会形态等方面的特殊原因,中国的虚拟社区的发展速度和繁荣程度一直十分引人注目,它们大多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多功能、立体化的社会交往空间。这些虚拟社区所涉及的分类主题和交流主题,涉及了实在化的当代社会的几乎所有重要现象和事件。正是在共同探讨相同和相似主题的过程中,虚拟社区加大了社会阶层的凝聚力,它们不仅体现为地区、人群、阶级的汇聚,有时甚至反映了民族情绪聚合的观念水平。

2.2 电子社区、数字社区、数字化社区与智能化社区概念的产生

电子社区这一概念的提出实际可追溯到美国最初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其1993年2月向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旨在建立“一个能给用户随时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无缝网络”,使分布在全美各个地区的社区成为真正的智能电子社区。之后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对此又作了一个系统的概说,构筑了一个美国电子社区发展的全景图:一个前所未有的、全国性的和世界性的电子通信网,它能把任何人与其他地方的任何人联系起来,并提供几乎是任何种类的可视化的电子通信。用户可以把计算机、交互式电视、电话这三种不同属性的设备结合起来,把这种装置与电子通信网挂钩,传呼机、移动电话等数字式电子通信工具也可以与通信网相连。能够提供远程电子银行、教育、购物、税收、聊天、下棋、电视会议、医疗、图文电视、数据广播、信息查询、电子邮政等服务。美国政府的设想,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讨论“地球村”和“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社区”的热潮。

随着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空前的应用,信息技术本身已经溶入全球国民经济,乃至人们的生活之中。支撑信息技术的平台就是计算机、通讯技术,其具体表现基本形式就是数字化。一方面,信息作为资源必将通过交流才能产生价值,另一方面,信息作为资源在现代经济活动、人民生活中蕴藏巨大的需要,这就势必需要一个数字化的平台。包括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岛、数字细胞等概念的提出,无非都是为数字化信息在各个不同空间区域为信息共享、交流及延伸出来的服务提供系统通道。信息要进行广泛的传播,是需要社会有机的综合。在城市,人们生活和活动的空间是城市,体现信息化的是城市骨干网;城市骨干网与下一级应用子网的连接能通路,重点在系统网络体系的构造,或作为基础的支撑,为各个应用的基本单位社区提供连接。而信息交流和产生价值需要具体的应用层的支撑,这些应用和增值将是依托社区为基础,那么数字化社区的概念应运而生。智能化小区是随着数字化社区的发展而发展来的。数字化社区包括了智能化社区。

3 虚拟社区、电子社区及相关概念

3.1 虚拟社区与网络社区

虚拟社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最早提出“虚拟社区”这一个概念的是英国学者Howard Rheingold。他将虚拟社区定义为:以虚拟身份在网络中创立的一个由志趣相同的人们组成的均衡的公共领域。其实虚拟社区的概念核心来源于“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指计算机创造的所有环境。在虚拟现实中,人们再也感觉不到习以为常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概念,唯一实在的就是它的物理外壳——计算机、网线、外部设备等,而通过这些工具展示虚拟现实具有模拟性、互动性、人造性、身临其境、远程展示以及网络化交往等特点。从虚拟现实出发引申出了虚拟社区、虚拟社团、虚拟城市、虚拟国家等一系列基本概念。1993年Howard Rheingold又在著名经典之作《虚拟社区》一书中,将虚拟社区定义为:一群主要媒介为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所形成的团体。

Fernback和Thompson在1995年将虚拟社区定义为:通过既定领域内的不断联系,在虚拟空间中形成的社会关系。Balasubramanian和Mahajan在2001年对虚拟社区做出如下定义:虚拟社区是具备四大特性的任何实体,即人的聚合体、合理的成员、虚拟空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交流过程。尽管他们对虚拟社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都一致同意使用“虚拟空间”这一关键要素来界定虚拟社区。

国内对于虚拟社区没有权威统一的定义。杜骏飞认为:虚拟社区,或称为网络社区、虚拟社群,它并非是一种物理空间的组织形态,而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组成、成员可能散布于各地、以旨趣认同的形式作在线聚合的网络共同体。而戚攻和邓新民认为,网络社区在网络社会中具有一般社区的实体表现:第一,网络社区是一个空间单位;第二,网络社区存在着一定的人群;第三,网络社区内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互动表现为合作、竞争、同化、冲突、适应等各种形式;第四,网络社区具有相应的组织对社区进行管理,同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要。林子华认为网络社区具有二重界定性。一重界定的网络社区是着眼于现代社区建设中的物质标志,表明特定社区建设中所应具备的网络信息设备、网络信息通讯及网络信息使用等各种指标情况。二重界定的网络社区是着眼于跨越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网络空间的形成,表明网络信息沟通对人类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撇开第一重界定,按第二重界定来说,网络社区相当于虚拟社区,它们是同一的。因此这两个词常互用。

3.2 电子社区、数字社区、数字化社区和智能小区

(1)电子社区。电子社区从广义上是指社区信息化,实质上就是社区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也就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本质是对物质社区及其相关现象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社区,以促进社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和高速,通过数字化信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住户实现有机连接的社区。电子社区就是要通过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图形图像技术,依靠社区宽带网络,实现家庭智能化,社会管理现代化和社区服务信息化,从而全面提高居民的工作效率、生活效率和生活质量。

从管理层面来说,电子社区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区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众信息服务、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社区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几乎涵盖社区生产与生活的所有管理方面和经济层面。

从技术层面来说,电子社区就是以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包括航空、卫星遥感影像)、数字地形模型(DEM)、社区三维景观模型为空间定位的基本信息数据,结合地下管线、规划、土地、交通、绿化、道路、环境、经济、开发、旅游、房地产、人口、工业、商业、金融、电讯、电力等我们所关心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建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控与决策系统,如综合市情系统、社区规划系统、交通指挥系统、配电管理系统等。

电子社区的形式可能是电子城市、电子街道和电子城镇,包括某一区域范围内的政府机构、企业、学校、医院、图书馆、社团、购物中心、银行、邮局、酒店、旅馆、车站、码头、机场、娱乐中心和家庭等基本信息节点。

(2)数字社区与数字化社区。数字化社区,人们习惯上简称为数字社区,是现实社区的数字化映射,是数字城市不可缺少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数字化社区,便没有数字城市,数字化社区是联通家庭和数字城市的关键节点,数字化社区可以有效地组织整合社区内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及经营业务的共享。公民在网上可以享受到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和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提供的全程服务,使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它同电子社区实质一样,只是考察的角度不同。电子社区倾向于从宏观出发,就整个大环境而言,它可以由数字化社区、数字城市和数字国家等组成。数字化社区从微观出发,强调数字化社区作为数字城市的基本单元。建设部关于“建筑住宅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国家标准,将数字社区定义为:“数字社区是指数字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准的社区,是数字城市的组成部份,未来数字社区的集合,将覆盖到整个城市乃至到整个社会。社区数字化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网技术、IC卡技术、互联网技术,建立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数字化综合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使社区内的政府管理部门城镇居民、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这一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或享受各种社区内部及外部数字化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信息资源。”

(3)数字社区与智能社区。数字化社区和智能社区是不完全等同的,数字社区包括了智能化住宅小区。由于“数字城市”与数字社区不仅具有强烈的信息时代前卫观念色彩,而且应用前景十分激动人心,因此在智能化住宅小区工程建设领域的人士,积极地把数字社区的概念引入智能化住宅小区,并将两个概念等同统称为数字社区,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智能社区强调的是小区中提供“以人为本”的高科技手段的智能化服务和管理;而数字社区在通常意义上的智能小区基础上,更加强调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它的建设目标是在未来数字化信息社会里,实现人类共同的“无距离、无时差”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实现住宅的智能化功能和管理。也就是说,数字社区是在智能社区概念的基础上,与整个“数字地球”、“数字城市”连在一起,是它们的一部分,具有更高的含义。数字社区与智能小区概念的最大不同是,数字社区建设的出发点是把小区作为整个数字信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来考虑。强调的是在小区内实现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供更多的社会化数字化信息服务。

4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得知,网络社区、虚拟社区、电子社区、数字化社区都是“网络社会”的表现形式。“网络社区”等于“虚拟社区”、“网络社区”大于“电子社区”或“虚拟社区”。虚拟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分布式集成化的人际交流环境,它涉及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中虚拟现实、多媒体、网络通讯、人工智能、CSCW等多个领域,也关系到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虚拟社区的功能在于它能够集中并搜索到人们迫切需要的各类资讯,为社区成员提供和创造充分的互动和交流的机会,使成员产生对社区的忠诚度,促使虚拟社区蓬勃发展,当虚拟社区蓬勃发展时它的经济效益就出现了。虚拟社区已经被认为是电子商务中的一种重要商业模式,虚拟社区的存在破坏了原有商业交易的平衡,将更多的控制力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使买方地位得到加强。虚拟社区概括了未来一大类应用,凡是涉及人与人交流的领域,虚拟社区都有用武之地。对虚拟社区的研究,将促进虚拟会议、实境式电子商务、远程协同工作、数字图书馆、虚拟研究所、远程教育、网络娱乐等应用的实现,并进而迎接虚拟社会的到来。

电子社区、数字社区与数字化社区的实质一样,只是考察的角度不同。电子社区广义上指的是社区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并列为社会信息化的三大主题,是社区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电子社区的形式大到数字城市、数字国家,小到数字社区、电子城镇和电子村庄;而数字社区或数字化社区是和数字城市联系在一起的,数字社区是构成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区域,数字社区是构成数字社会的一个基层组织。数字社区是由数字地球和数字社会引申出来的。数字社区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金融的有机结合点,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应用设施之一。数字社区应当覆盖整个城市,因此它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当各种类型的数字社区建成以后,才能构成丰富多采的数字城市,只有最后整个地球都数字化了,才能真正实现社区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周玉陶.网络虚拟社区建设对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影响[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2(2)

2 杜骏飞.存在于虚无:虚拟社区的社会实在性辨析[J].现代传播,2004(1)

3 严康敏,赖茂生.信息高速公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4 王陵,王大力.数字化社区技术与建设展望[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2(6)

通信网络概念范文5

关键词 网络;风险;防范;事件; 数据库;数据仓库

中图分类号 F0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2-0091-05

根据《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信息安全状况系列报告》显示,我国52%网民曾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超过九成网民均碰到过网络钓鱼网站。网络安全问题对网民造成的损失主要是时间成本,其次才是经济方面的损失。2009年网民处理网络系统、操作系统瘫痪、数据、文件等丢失或损坏等安全事件所支出的服务相关费用共计153亿元人民币[1-2]。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风险已经成为阻碍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今国际上围绕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的斗争愈演愈烈,网络风险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世界各国都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和投入。目前国内外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安全的一般技术原理上(比如加密算法等),鲜有研究针对一个具体的事件提出详细和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因此,通过收集和统计大量的网络安全事件数据,创建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数据库与数据仓库,对病毒、漏洞、木马等各种网络风险进行查询、分析和统计,可以为网络风险防范的建设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同时,通过汇总和分析历来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数据,给互联网用户提供一种更直观的认识网络风险防范重要性的方法,从而提高和加强广大网民对各种突发的网络安全事件的防范[1-9]。

1 网络安全事件主要分类

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包括病毒、木马、蠕虫、网络监听、黑客攻击、恶意软件、网页仿冒、僵尸网络等,这里主要介绍病毒、木马、网络监听、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几种主要的网络安全事件[7]。

1.1 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最常见,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安全威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技术也在快速地发展变化之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走在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前面。目前计算机病毒已经发展到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病毒,而是包含了病毒、黑客攻击、木马、间谍软件等多种危害于一身的基于Internet的网络威胁。

计算机病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4]。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毒的定义已经被扩大化。目前,病毒可以大致分为:引导区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蠕虫病毒等几种。

目前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的病毒变种层出不穷,破坏力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1.2 木马

木马(Troian,也称“特洛伊木马”)程序其实是一种远程控制程序,也称间谍程序(spyware),或者后门程序(Backdoor)。从其“间谍程序”的名称上可以看出,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从事各种间谍活动,收集用户信息;而从其“后门程序”的名称上可以看出,它的成功入侵是通过用户计算机系统中的某个程序漏洞进行的。木马程序通常是通过远程UDP网络通信过程植入用户系统中,然后利用C/S工作模式进行信息收集、记录用户活动、查看用户密码、修改用户注册表等非法活动。

目前木马的威胁越来越大,各种木马程序越来越多,而且这种木马程序的查杀远比计算机病毒的查杀要难得多,许多专业的计算机病毒防护程序都不能很有效地查杀木马程序。

李钰翠等: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数据仓库的研究与设计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2期1.3 网络监听

[KG(*22]网络监听就是那些有意入侵和攻击的人在目标网络上所进行的网络通信监测活动。通过网络监听可以从网络通信流中获取所需的用户信息,如用户账户、密码、IP地址,MAC地址,还可以分析用户的日常网络活动和习惯等。

在网络中,当信息进行传播时,可以利用工具,将网络接口设置为监听模式,便可将网络中正在传播的信息截获或者捕获到。网络监听在网络中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实施。黑客一般通过网络监听来截取用户口令,当他们成功入侵一台主机之后,如果再想将战果扩大到这个主机所在的整个局域网的话,监听往往是他们选择的捷径。[KG)]

1.4 黑客攻击

黑客攻击手段可分为非破坏性攻击和破坏性攻击两类。非破坏性攻击一般是为了扰乱系统的运行,并不盗窃系统资料,通常采用拒绝服务攻击或信息炸弹;破坏性攻击是以侵入他人电脑系统、盗窃系统保密信息、破坏目标系统的数据为目的[6]。

黑客攻击的手法多种多样,而且危害非常大。目前绝大多数中初级黑客们所采用的手法和工具仍具有许多共性,归纳起来分为:网络报文嗅探、IP地址欺骗、密码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和应用层攻击。

1.5 恶意软件

恶意软件也称为流氓软件,是对破坏或者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软件的统称。恶意软件介于病毒软件和正规软件之间,同时具备正常功能(下载、媒体播放等)和恶意行为(弹广告、开后门),会给用户带来实质危害。恶意软件主要包括:广告软件、浏览器劫持、行为记录软件、恶意共享软件(Malicious Shareware)、搜索引擎劫持软件、自动拨号程序、网络钓鱼和垃圾邮件等。

其中,网络钓鱼是通过垃圾邮件、即时聊天工具、手机短信或网页虚假广告发送声称来自于银行或其他知名机构的欺骗性信息,意图引诱用户给出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口令、帐号 ID 、 ATM PIN 码或信用卡详细信息)的一种攻击方式。最典型的网络钓鱼攻击将用户引诱到一个通过精心设计与目标组织的网站非常相似的钓鱼网站上,并获取用户在此网站上输入的个人敏感信息,通常这个攻击过程不会让受害者警觉。

网络钓鱼最早在中国出现是2004年,虽然并不是一种新的入侵方法,但是它的危害范围却在逐渐扩大,成为近年来最为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之一。据有关调查显示:2009年有超过9成网民遇到过网络钓鱼。其中,有77%的网民电子邮件或MSN/QQ等聊天工具收到可疑中奖信息;65.7%的网民遇到过手机或电话收到莫名的网上购物刷卡记录或中奖提示;43.3%的网络购物用户打开页面时遇到可疑页面;35.7%的网民在电子邮件或聊天工具中收到可疑网上银行链接。

此外,根据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统计,2009年接到钓鱼网站举报数量为9 185个,并且保持着快速增长趋势。2009年第一季度为791个,到第四季度猛增至5 095个。同时,在遭遇过网络钓鱼事件中的网民中,11.9%的网民蒙受了经济损失。钓鱼网站除了给网民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使大批网民对互联网产生不信任心理,导致网民减少甚至避免使用某些网络应用,从而阻碍了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2 网络风险防范数据库设计

2.1 概念设计

2.1.1 概念设计的目标和任务

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概念结构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包括三种抽象,分别是分类、聚集、概括[7]。能不能将实体及联系抽象成合适的概念模型,关系到后续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建模,所以概念模型能够方便准确地表示出信息世界中的常用概念。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最为常用的就是实体-联系方法,该方法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在概念设计阶段,要抽象出实体,实体的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一般先绘制局部E-R图,在此基础上通过消除冗余,命名冲突、属性冲突和结构冲突,得到全局E-R图。

2.1.2 概念设计的成果展示

E-R图是直观表示概念模型的有力工具,在图中有4个基本成分:

a.矩形框:表示实体类型(考虑问题的对象);

b.菱形框:表示联系类型(实体间的联系);

c.椭圆形框:表示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d.直线:联系类型与设计的实体类型之间以直线连接,并在直线上部标上联系的种类(1:1,1:n或m:n)。

通过分析,设计出数据库的实体联系模型图,见图1。

图1 实体联系图

Fig.1 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

病毒属性见图2;漏洞属性见图3;僵尸网络属性见图4;软件属性见图5。

图2 病毒属性图

Fig.2 Virus property diagram

图3 漏洞属性图

Fig.3 Loophole property diagram

图4 僵尸网络属性图

Fig.4 Botnet property diagram

图5 软件属性图

Fig.5 Software property diagram

2.2 逻辑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得到的E-R模型是用户的模型,它独立于任何一种数据模型,独立于任何一个具体的DBMS。为了建立用户所要求的数据库,需要把上述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个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任务就是将概念结构转换成特定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的过程。

采用SQL SERVER 2000设计数据库,并用工具PowerDesigner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显然,数据库中可以建立4张表,分别为:病毒表、漏洞表、僵尸网络表以及软件表。

3 网络风险防范数据仓库设计

为了对不同的信息来源进行集成、合并和汇总摘要,便出现了数据仓库―大型的、集中的数据存储库。在数据仓库中,信息被收集、组织,并可供随时调用和分析,以便决策者能够根据实际数据进行正确的决策。通俗地讲,数据库是获取数据的,而数据仓库则是用来分析数据的[9]。

广义的数据仓库包括两部分:一是数据仓库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仓库的数据;二是数据分析部分,用于对数据仓库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9-12]。

3.1 创建数据仓库数据库

安装好SQL Server 2000后,打开企业管理器,在其中创建名为“网络安全事件”的数据库。“网络安全事件”数据库中共有11张表(见表1),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实数据表,用来存储数据仓库中的实际数据,这类表只有一张,为“安全事件事实数据表”;另一类为维度数据表,用来存储数据仓库中的维度数据,除事实数据表以外的10张表均为维度表。

3.2 创建数据分析数据库

为了能够使用“分析服务器”来分析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还需要建立分析数据库。启动SQL Server 2000的“分析管理器”(Analasis Manager),在其中新建名为“网络安全事件”的数据库,然后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库连接到分析数据库中来。

3.3 创建多维数据集

创建数据仓库的最终目的是要从大量的数据中分析出可以用于决策的数据,而多维数据集则是分析数据仓库数据的基本单位。多维数据集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查询数据的机制,不但快捷,而且响应时间一致。最终我们可以使用客户端应用程序连接到分析管理器,并查询该服务器上的多维数据集。

创建多维数据集是对数据仓库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的前提,而维度则是创建多维数据集所必需的条件,也是数据仓库数据分析的基础。

维度是多维数据集的一种结构特性,是描述事实数据表中数据类别(级别)的有组织的层次结构。这些类别通常描述相似成员的集合,用户要根据它们进行分析。例如,某个地理纬度可能包括国家、地区、州或省以及城市等级别:时间维度则有年、月、日等级别。一般来说,维度仅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性质方面的描述,不涉及任何数字。

3.3.1 创建维度

共创建3个维度,即时间维度、地点维度和种类维度,其中时间维度通过数据库中的时间表创建,地点维度通过地点表创建,种类维度通过种类表创建。事实数据表则选择安全事件事实数据表。

3.3.2 创建多维数据集

在Analasis Manager中创建名为“网络安全事件”的多维数据集,同时也可以查看该多维数据集的视图。

3.3.3 浏览多维数据集数据

在Analysis Manager中可以查看多维数据集中的数据。

4 结 论

网络安全事件数据管理是实现网络风险防范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本文在大量收集和分析各类网络安全事件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特点设计了网络安全事件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并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环境下予以实现。该数据库结构简单、功能实用、占用系统资源少,对网络风险防范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ZK(#]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信息安全状况调查报告[R]. 2010.[CNNIC,CNCERT.2009 Chinese Netizens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Survey Report[R]. 2010.]

[2]Bouden M, Moulin B, Gosselin P. Epidemic Propagation of Wwest Nnile Virus Using a Multiagent Geosimulation under Various Shortterm Climate Scenarios[C]. SpringSim08: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Spring Simulation Multiconference,Ottawa,Canada,Pages: 98-105.

[3]Grand J. Research Lessons from Hardware Hacking[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6,49(6):44-49.

[4]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CC网络安全工作报告[R]. 省略.cn/[CNCERT/CERT-CC Network Security Report [R]. 省略.cn/]

[5]吴亚非.中国信息安全年鉴[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Wu Yafei. Yearbook of Chinas Information Security [M].Beijing: China Water Power Press,2007.]

[6]王春东.信息安全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Wang Chundong.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M].Wuhan: Wuhan University Press,2008.]

[7]黎志.网络信息安全状况与可信计算[J].2009,21(7):155-157.[Li Zhi.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Trusted Computing [J],2009,21(7):155-157.]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省略/[China Internet Development Statistics Report [R]. CNNIC.省略/.]

[9]罗运模.SQL Server 2000数据仓库应用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Luo Yunmo. SQL Server 2000 Data Warehous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M].Beijing: Posts & Telecom Press.2001.]

[10]王珊,陈红.数据库系统原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Wang Shan,Chen Hong. 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s [M]. 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7.]

[11]沈兆阳.SQL Server 2000 OLAP解决方案-数据仓库与Analysis Services[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Shen Zhaoyang. SQL Server 2000 OLAP SolutionsData Warehousing and Analysis Services [M]. 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1.]

[12]FumeyNassah G. The Management of Economic Ram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Security on an Organiza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4th Annu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Curriculum Development,September 2007:159-160.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Database

LI Yucui1,2 WU Jianjun3 LIU Rongxia4 LI Shuren5 GAO Jianguo6 ZHENG Yanting7 DANG Depeng1

(1.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875,China;

2.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Gansu Company, LanzhouGansu 730070,China;

3.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Disaster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Beijing 100875,China;

4. Chinas Agenda 21 Administration Center, Beijing 100089,China;5.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100190,China;6.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0,China;

7.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Beijing 100875,China)

通信网络概念范文6

关键词:概念合成 新词 语义分析

一、引言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汉语新词涌现出来。新词的概念合成主要包括:N+N合成、Adj.+N组合和一个单词的合成。其中,N+N合成是构成新词的最主要的形式。以往研究大都将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概括为四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刘正光(2004)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合成型的语义关系。

过往对新词的研究多聚焦于其构成方式和意义来源。本文基于概念合成理论来探讨新词意义的认知机制。概念合成理论是由Fauconnier 和 Turner (2002) 创建的。该理论的主旨就是揭示自然语言中的意义在线构建及连接各心理空间的映射过程(王文斌,2004:7)。Fauconnier(1994)认为意义的构建过程就是概念的复合过程,认知者通过概念在各心理空间中的相互映射和投射来建立各心理空间中的网络关系,最后在复合空间中通过概念合成而产生派生结构。本文以五种语义关系为基点,从概念合成的角度阐释新词的语义认知机制。

二、N+N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

新词大多数以组合方式构成,以合成词、缩略语、外来词等为主(王文斌,2011:233)。N1+N2概念合成是构成新词最主要的形式,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其内部意义的建构过程极其复杂。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主要分为五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以及合成型。

(一)联合型

联合型语义关系是指N1和N2两个成分合并到一起,产生新的概念。合成概念既包括N1的意义又包括N2的意义。两个名词之间无明显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

(1)宠物狗(a dog that is also a pet)

(2)志愿者爸爸(a man who servers as both a volunteer and a father, especially for some orphans)

(3)手机保姆(a smart phone that servers as a tool for communication but also a nanny who accompanies children when their parents are off)

(二)关系型

关系型语义关系是指前一名词修饰后一名词,合成词的中心意义由后一名词表达。Gagne & Shoben (1997,2000)提出的关系竞争理论认为概念合成涉及到选择一种主题关系说明修饰名词和中心名词的联接途径。该理论列举了16种主题关系(转引自刘正光,2003:2),其中包括:

1.中心词N“致使”(CAUSE)修饰N,如:房奴、节奴

2.中心词N“位于”(LOCATED)修饰N,如:地板衣橱(将衣服堆放在地板上)、江南Style(韩国江南地区的风格)

3.中心词N“制造”(MAKE)修饰N,如:玻璃门、塑料衣

(三)特征映射型

特征映射型语义关系指修饰词N的特征映射到中心词N上产生新的合成概念。如:

(4)马桶文章:没有阅读价值的文章。“马桶”糟糕的特征映射到中心词“文章”上,从而产生新的意义。

(5)孔雀女:衣食无忧、单纯、爱撒娇发嗲的富家女。她们爱慕虚荣、目中无人、做作且眼高手低。孔雀女喜欢显摆,正如孔雀喜欢开屏。“孔雀”骄傲的特征映射到中心词“女”上,产生了新的意义。

(6)三明治一代:“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叫做“三明治一代(sandwich generation)”,指他们被夹在中间的困境。词语将“三明治”的特征映射到“一代人”上,从而形象地传达了中年人所处的困境。

在特征映射型语义关系中,中心词大都由N2充当,N1起修饰作用。然而,有些合成名词的中心词由N1充当,N2将其特征映射到N1上。例如:

(7)民工潮: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潮”将其奔涌的特征映射到了“民工”上。

(8)考霸:指频繁参加某种或多种考试且成绩优异的人。“霸”字战无不胜的特征映射到了“考生”上。

(四)混合型

混合型语义关系是指合成概念的意义是组合成分的意义的混合体。

(9)a zebra horse ( an animal that is a cross between a zebra and a horse)

(10) 法商(即法律意识、法律知识等,仿造智商和情商而生成)

新词“zebra horse”虽同时包含“zebra”和“horse”的特征,但仍属于“horse”的范畴。例(10)中的“法商”和“智商”一样,仍属于“人的能力”范畴,只是将人的能力聚焦于“法律”层面。由此可见,混合型语义关系只是词义的混合,合成后的新词还属于原有的范畴。

(五)合成型

合成型语义关系指合成的概念在原概念表征中都不存在,其概念意义是合成后临时新生成的。如:

(11) 草根(普通的人)

(12) 山寨(指盗版、仿制等)

合成型语义关系不同于混合型语义关系。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在混合型语义关系中,新合成的概念仍属于原来的范畴。如例(10)所述,法商、情商和智商都属于同一范畴。而在合成型语义关系中,合成的概念则属于一种新的范畴:如例(11)的新层意义既不属于草的范畴,也不属于根的范畴,而是属于人的范畴;例(12)的新层意义既不指山,也不指寨,而是指仿造的东西。

三、N+N 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语义分析

Fauconnier(1994)提出概念合成应包含四个基本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复合空间。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信息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现匹配起来,有选择地投射到类属空间,再经组合、完善和发展形成复合空间,产生新创意义。四个心理空间通过投射彼此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概念合成网络。一般来说,概念合成网络(Fauconnier 1994)有四种类型:单一框架网络、框架网络、单向网络和双向网络。概念合成网络能够有力地解释N+N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认知机制。

(一)单一框架网络(Single framing network)

在概念合成网络中,单一框架网络的形式最为简单,包含两个输入空间和一个复合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中,一个空间包含具有角色的框架,另一个空间里没有框架,只有用来填充的成分。如“志愿者爸爸”,该概念的一个输入空间里包含家庭的框架,激活了家庭的内部角色:“父亲”“母亲”和“孩子”。另一空间包含要整合的成分“志愿者”以及与之有关的背景信息,如“志愿者服务的对象(多指孤儿)”“志愿者服务的内容”等。一个输入空间的家庭框架投射到另一输入空间的具体场景中,生成复合空间:志愿者是“孤儿”的父亲。复合空间中包含“志愿者爸爸”的新创意义:对孤儿们来说,志愿者不仅承担着志愿者的义务,还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给他们带去温暖和父爱。单一框架网络虽然简单,却能有效地解释N+N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像“节奴”“房奴”“卡奴”一类的词,也是一个输入空间包含框架,另一个包含价值。输入空间里的信息经组合、发展和完善形成复合空间,产生新层意义。

(二)框架网络(frame networks)

框架网络包含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复合空间,一个包含输入空间里共有的抽象信息的共有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之间存在部分地对应连接,这样就形成概念合成网络(Turner 1996)。四空间论可以用来解释N+N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建构过程。如:“手机保姆”,该词语的背景信息是忙碌的父母赠给孩子智能手机打发时间,孩子便不再过分在意父母是否伴其左右了。手机成了孩子的“保姆”,在孩子父母外出时陪着他们。在这一词中,两个输入空间分别是孩子和大众。在大众这一输入空间里,手机的用途主要是联络和娱乐,并突出联络。在孩子这一输入空间里,手机的主要用途也是联络和娱乐。但由背景知识可知,手机在孩子身边扮演着“保姆”(隐喻)的角色。对大众来说,手机作为联络工具的作用举足轻重。而对孩子来说,手机就像“保姆”一样陪着他们,这就是复合空间中的新创结构所要表达的意义。

(三)单向网络(one-side networks)

单向网络涉及两个不同的组织框架,只有一个组织框架投射到复合空间成为复合空间里的框架。这种网络多用于解释简单的隐喻,为隐喻的表达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在N+N概念合成名词中,很多词(尤其是特征映射型名词)的意义都是以隐喻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因此,笔者试以隐喻为基础,借助单向网络分析概念合成名词的意义。如:“马桶文章”指“没有意义的文章”。在这一结构中,两个输入框架分别是“马桶”和“文章”,但到复合空间里只剩“马桶”一个框架了。该词又是一个典型的隐喻表达,因此,我们可以将源域“马桶”看做输入空间1,将目标域“文章”看做输入空间2,将包含源域和目标域相似结构的空间看做类属空间。朱永生、蒋勇(2003:28)认为,人们在理解隐喻时首先需从隐喻的源域中抽出反应事物规律性的、高一级的概念结构。因此在理解“马桶文章”时,需要从输入空间1里提取“臭、惹人厌”这一概念结构,将其投射到输入空间2中。输入空间2里包含两大类元素:有意义的文章和无意义的文章。而在将“马桶”和“文章”两个输入空间进行整合时,文章“乏味”“无意义”等消极特征被提取出来,和“马桶”的概念结构一并映射到类属空间,再经完善形成复合空间,产生新层意义。多数特征映射型名词都可用单向网络来解释。如“三明治一代”“口袋技能”(指人们应当具备的一些能力,这些能力就像放在口袋里一样,随时都可拿来用)等。

(四)双向网络(two-sided networks)

双向网络里有两个不同甚至相冲突的组织框架,它们都部分地投射到复合空间,形成新创结构。虽然在复合空间里仍是两个组织框架,但原有空间一经整合就可被用于朝任一方向的推理迁移(王红孝,2004:9)。以“凤凰男孔雀女”这一组合词为例,“凤凰男”是指寒窗苦读,靠自己奋斗跳出山窝的农村男孩;而“孔雀女”则指在大城市长大的女孩,往往是独生女,且家境不错。“凤凰男”和“孔雀女”各自的意义是建立在单向网络之上的。在“凤凰男”一词中,“凤凰”的特征映射到“男”的概念上,用于指出生贫寒、通过努力而成功的农村男孩。在“孔雀女”一词中,“孔雀”的特征映射到“女”的概念上,用于指娇生惯养的城市独生女孩。“凤凰男”和“孔雀女”各有其特殊意义,而二者的组合则有其新的意义。如图所示:

“凤凰男”和“孔雀女”两个概念在合成前都有自身的组织框架,映射到复合空间里还是两个组织框架。复合空间里的新层意义是两个输入空间整合的结果:输入空间1里没有“难相处“的意义;输入空间2里也没有这层意义。

四、结语

N+N概念合成名词是构成汉语新词的主要形式,其语义关系主要通过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以及合成型五种形式呈现。这五种语义关系详细地说明了N+N概念合成名词中N1和N2的关系及合成机制。概念合成网络中的四种基本网络(单一框架网络、框架网络、单向网络和双向网络)各有特色,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解释概念合成名词的意义构建。概念合成理论对N+N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认知机制进行了有力地解释:N+N概念合成名词的意义并非N1和N2两个名词意义的简单组合,而是其概念合成的结果。概念合成的过程通过熟悉材料的并置而创造出新的意义(黄华,2002:96)。毋庸置疑,概念合成理论不仅有效揭示了汉语新词的语义关系,也为研究新词语义的合成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 G.Mental Space: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2]Fanconnier,G.& M.Turner.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 Basic books.2002.

[3]Turner, M.The Literary Mind —The Original of Thought and Language[M].New Y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4]黄华.试比较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

[5]刘正光.关于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

[6]刘正光.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发生机制[J].外国语,2004,(1).

[7]王红孝.隐喻的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J].外语教学,2004,(6).

[8]王文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研究,2004,(1).

[9]王文斌,毛智慧.心理空间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