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感想范例6篇

诚信教育感想

诚信教育感想范文1

小学诚信教育活动总结1: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局下发的《启东市中小学感恩诚信教育实施意见》等上级文件精神,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我校从二月底便突出抓好了以“心 怀感恩,诚信做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全体学生了解了“心怀感恩,诚信做人”的基本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感恩诚信意识,牢固树立了以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现就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活动阶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是感恩诚信之花的根基。

1.感恩诚信大家谈

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反面事例的影响,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在机遇来临时,如果心无感恩,不讲诚信就可以轻易成功,那么,我们还如何教育学生,如何认真做人 ? ”这种观念和想法在教师队伍中也有一定市场。为此,我校首先举行了“感恩诚信大家谈”活动,通过活动不但使全校老师统一了思想,而且还一致认为小学生缺乏社会生活体验,难以深刻理解比较抽象的道理,而且感恩诚信美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难免有反复,必须长时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感恩诚信品德的养成光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必须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才行。

2、育出感恩诚信人

学校利用集体晨会、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学生发出了倡议,由德育处进行了国旗下讲话,让全体学生和老师都明白,要把握机遇,努力学习,怀感恩之心,做诚信之人,将感恩、诚信继续下去,每个人生只有学会了做人,做诚实的人,才能成长;要求同学们要树立感恩意识,培养诚信心态,知“恩从心来,报从体行”,晓“今朝感恩露,明日涌泉报”;要求同学们将感恩与诚信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报,做一名感恩图报、有诚信人格的当代合格小学生。

二、规范各种要求,是感恩诚信之花的沃土。

(1)切实加强领导。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活动,充分认识感恩诚信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素质实践,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2)制订活动计划。学校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实施的计划,在调查分析基础上分层次有重点地制订各年级段学生感恩诚信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和主题。?

(3)营造活动氛围。学校利用宣传栏、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向全体教师、学生宣传感恩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并扩展到社区和学生家庭,营造感恩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

(4)教师率先垂范。开展感恩诚信教育,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行为是关键。学校领导和教师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开展感恩诚信教育首先要确立感恩诚信立教意识、确立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是服务者的观念,把感恩诚信教育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

三、开展多彩活动,是感恩诚信之花的甘露。

学校把感恩诚信教育贯穿在各类教学及日常活动中,把晨周会课作为感恩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穿插感恩诚信教育的有关内容。同时,学校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多个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

(1)结合晨会、班队活动和平时班级管理、日常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渗透。结合班队活动课,大队部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一次动员大会,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校级诚信公约,发动和引导全体师生投入到本次活动中,做到人人知感恩,个个讲诚信。 各班还举行了一次诚信主题班队会。

(2)开展“暖暖三月,浓浓亲情”系列活动。三月,因为有了三八国际妇女节而特别温馨。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以“暖暖三月,浓浓亲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感恩。

三月初,学校向全体队员发出倡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为妈妈洗一次脚、梳一次头、捶一次背、做一次家务、说一次心里话、深情拥抱、大声说“妈妈,我爱您”、陪妈妈睡觉……通过平凡的小事,用最简单的方式,最朴素的语言向亲爱的妈妈表达自己的爱,并用相机、文字记录下这些温馨感人的瞬间,留住这成长过程中的美好记忆。

倡议发出后,长小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性格活泼外向的孩子表达方式热情大方,性格文静腼腆的孩子表达得含蓄深沉,但可喜的是全校一千多名学生人人参与了这次活动,个个为妈妈送上惊喜。学校下发的活动反馈卡回收率达98.5%,所有的妈妈都怀揣欣喜,在“妈妈感言”栏中表达了相同的心情:感动!感谢!

学校将本次活动花絮制作成精美的展版,张贴于校园醒目位置,引得学生驻足欣赏的同时,也是对他们一次心灵的洗礼。

学校的这次活动没有呆板的说教、宣传,而是将感恩教育融入到生动的、可触摸的情感实践之中,让母子之间靠得更近,心贴得更紧,使亲情教育具体形象,具有深深的感染力。这次活动,让长小的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孝敬父母、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教育,更让他们明白,节日虽只有一天,但对妈妈的爱却绝不只停留这一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妈妈,报答妈妈是他们一辈子的功课!

(3)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如:征文、演讲、对话、辩论等。各班出了一期“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认真学习校级诚信公约,积极讨论制定班级诚信口号,并张贴在班级内,在班级中进行诚信大讨论,辩论赛,小品表演等,使诚信教育深入人心。学校进行了以“心怀感恩,诚信做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评选出了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六名,优秀奖10名。学校开展了一次学生“人人知诚信,处处讲诚信”的征文活动,收到征文60多篇。

(4)各中队自主开展活动:如一二年级开展了“感恩故事比赛”;五(2)中队在学校手抄报评比的基础上,又自主开展了班级诚信手抄报设计大赛,并且制作了精美的诚信卡,寄给了联谊班级的同学;四(4)班开展了“我是小小活雷锋”活动,学生两个月时间就做了260多件好事;六(3)中队每周到社区居委开展“捡白色垃圾”活动等等,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在队员的心中种下了一棵感恩诚信之树,而且培养了队员们“ 心怀感恩,诚信做人”的意识,真可谓是:播种信念,收获感恩;播种感恩,收获诚信;播种诚信,收获精彩的人生!

小学诚信教育活动总结2:为了贯彻教育部关工委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江门市开展“诚信行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促进学生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观、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以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精神理念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使学生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我校以《江门市开展“诚信行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为基点,开展了争做“五好小公民”的教育活动。现特总结如下:

一、立足德育,细化《江门市开展“诚信行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以“我是小学生,文明记心中; 我是小公民,争做文明人”为主题的文明德育系列活动。

1、“文明在校园”活动。具体内容包括:

(1)通过以“我做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校班会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教育,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行动相对照,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以江门市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教育学生:文明从小事做起。全校师生参与编写出“校园文明、社会文明、家庭文明”三个文明四字歌,并一直作为学生的基本文明素质进行考评,通过“文明四字歌”使“文明”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章可循,有矩可依。

(3)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强化学生的文明意识。由校学生会发出倡议:垃圾桶归位、垃圾入桶,建我文明校园。许多班级组织学生清理校园里的口香糖污渍,清理卫生死角,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意识。通过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许多学生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他人。

(4)加强学生互助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形成团结友善,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组织学生进行“一帮一”活动,学习优秀的学生结对帮助学习落后的学生,品德优秀的学生结对帮助问题学生,文明、友爱、互助的风气在学校蔚然成风。每年学校都要组织“爱心捐助活动,学生节省下自己的零花钱,集中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培养了学生的文明意识。

2、“文明在社会”——开展“我是小公民,争做文明人”活动。主要以家庭和社会为阵地,实践道德规范,宣传道德规范,以实际行动争做五好小公民。

(1)家庭社会的细胞,学生是家庭的核心成员之一。充分发挥学生在家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组织学生利用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进行尊老敬老活动,组织学生撰写相关心得体会的文章。

(2)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和军警民共建单位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们在受教育和熏陶的同时成为文明的宣传者、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生力军。学校与街道办事处、社区经常组织学生打扫公共卫生、清除街头小广告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3)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让学生深入社会尽己所能奉献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深入社区,深入生活,在活动中感受文明,在奉献中学习文明。

二、唱响主旋律,诚信伴青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主旋律教育,将争创“五好小公民”活动推向深入。

围绕“诚信”,学校逐级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分为“塑造新自我,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再求新发展”(即“诚”“程”“骋”“成”)四个阶段,开展了大量的“诚信”教育活动。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为铸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性较强的发展平台,为学生思想境界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班主任组织了搜集诚信格言和编写认识体会的工作,从而丰富了学生对“诚”、“信”、“诚信”从字义到内涵的认识,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并落实在具体行动当中。

(2)、各班分别召开了以诚信为主题班会。组织了一次“诚信”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同学们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而且对青年教师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积极实践,积累经验,不断探索:

在开展“争创五好小公民活动”中,我们始终本着活动要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要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组织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总结、有反馈。在活动中不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新问题,不断调整活动中的新思路,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我校“争创五好小公民诚信教育活动”将会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具体安排与时俱进,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的引导功能和作用,以《江门市开展“诚信行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意识为目标,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取得学生“小公民道德”建设的更大成绩。

小学诚信教育活动总结3: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校以《新课程标准》、《德育大纲》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学、扎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一、多渠道、多形式进行诚信教育。1、通过校会、红领巾广播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2、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班会德育课、中队主题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教育。3、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所叙述的很多事例包括名人故事,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我们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感想范文2

关键词:徽商;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的成效问题近来广受学界关注,这与现行的诚信教育机制在社会多层面普遍发生的诚信问题面前常常显得束手无策、效力不足是成正相关的。马克思曾说过:“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在今天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由于价值标准、规范体系、意义系统的改变,个体在享受追求个人权利的正当性的同时,往往也会感到无所适从,是非不分、善恶模糊、寡廉鲜耻者比比皆是。任何一种伦理道德的普遍实现,都离不开对有效的教育方式的甄选,因为“教育学是使人们合乎伦理的一种艺术”。而历史上以诚信著称于世的明清徽商,曾开创了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徽式教育”,在中国民间教育史上堪称成功典范。探寻徽商诚信教育的成功之道,无疑对我们今天社会的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徽商诚信教育有这样两大特点

首先,徽商着眼于在职业商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渗透诚信观念,且因职有别,富有层次。徽人有“十二三岁,往外一丢”的习俗,很多徽商十几岁就开始进入宗族的商号中做学徒、帮手。与蒙学以儒家人格诚信教育为核心不同,商号教育通过商书和商规传授商业知识技能和商业诚信观念,而且极为重视在日常行为和习惯的培养中渗透诚信教育,可谓于微见著。徽商认为,诚信教育“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礼,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敬恭,朝夕修其孝弟忠信而无违也。”这也与朱子的“慎独”和“功夫论”思想相吻合。商业诚信教育往往结合具体商业活动情境,耳提面命、尺牍传教与具体事例相结合,生动鲜活,就事论事,简单直接,注重实效,这也体现出商人的功利性一面。

其次,徽商重视日常行为中的耻感教育。为了规劝人们自律,避免在一时糊涂之下可能做出的不诚信行径,许多商帮在店规和商书中不乏警言忠告,读来鞭辟入里、令人自醒,很有特色。如《士商类要》曰:“古人云,穷通有命,富贵在天。偷有限之钱财,坏一生之名目,智者不为。即本店财物,及外人遗失在地,必须拾起,问明交还,不可贪小私匿。一则存廉洁之名,亦可心地无伤矣。”,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如《客商规略》曰:“苟有私积,举动自然出神捣鬼,言语自然掩(饰)支吾,未有不为人窥破者也。俗云:一遭一千遭。以至言语无人信,举动被人疑,倘或别有所失,店中提起来,即是话柄。当此之人,或蒙耻归家,或忧郁,或病纵,纵能反悔前过,不该如此,亦不及矣。此不诚实之过,戒之戒之。”这里渗透出“唯如此,方是人;不如此,耻为人”的耻感教育思想。“耻感是自律的根据”,是道德实践知行转化的内在冲动,是最隐秘的内在动力机制。徽式教育中丝丝入扣、循循善诱的耻感教育,使社会成员们“知耻而后勇”,最终将诚信认知转化成了执着、坚定的意志和责任。

二、对当今诚信教育的启示

虽然与徽商生存的时代相比,今日社会已经发生根本改变,诚信教育的内容也已有很大不同,但诚信道德在个体的精神心理层面由知到行的转化机制是相同的。诚信的行为离不开对诚信道德的认知,而诚信道德认知离不开对诚信道德的体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认知本身就是道德行为的一部分,是包括诚信在内的道德行动的起点。所以,诚信教育不可能也不应当是正襟危坐于学校课堂中、从书本知识中快速习得的,而是应当在日常生活这个社会大课堂中的行动、生活、学习、体验与体悟中,耳濡目染,积习成德。

诚信教育感想范文3

[关键词] 生活世界 诚信教育 根基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诚”的核心是奉真,是心灵、理想、情感、意志的合一,是自我身心内在的统一;“信”要求所言要符合本心,所诺要符合本意,言由心出,表里如一。诚信是一切道德之根基,离开了诚信,道德就会沦为空伪。诚信不仅是人之为人最根本的人格品德,也是维系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最重要的道德义务和社会公德,是人类现代文明之基石。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上天本然之理,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当然之理,是做人的规律。诚信道德之形成贵在明善。“善”是指正确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明善”即让人明晓“善”的意义和价值,并懂得“善”是不能自然而成的,需要不断地克服自身的欲望以向善,经过长时间的修养和积累才能到达的。诚信是道德修养最高的境界,只有让人明晓“何者为诚”?“为何达诚”?“怎样达诚”?才能经过不断地修养和积累,达到道德上的真诚,形成诚信道德。

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之核心。诚信道德的达成是“天理”经由“良知”向“德性”和“德行”转化的过程,又是“德性”和“德行”经由“良知”向“天理”提升的过程,是一个“择其善而固执之”的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是诚信道德形成的主要途径。诚信教育不仅要使人明晓诚信的意义和价值,更重要的是激发人对诚信道德的自我情感体验,关注人的真实需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人的生活世界是诚信教育的根基。

一、诚信道德,源于生活世界

“从本体论上讲,生活高于道德。这不仅是因为可以设想一个无道德的生活世界,却无法设想一个无生活的道德世界,而且是因为生活或生命在逻辑上的在先性和独立自存性。”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道德价值其整个存在和本质都是由生活规定的。教育也并不像康德的理性主义判断,“一个人只有受过教育,他才是一个人”,而恰恰相反,一个人只有首先作为人,他才受教育。因为,教育是一种生活,也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无论是诚信还是诚信教育,都是为了人,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为了人能过更美好和善的生活而存在和发展的。

“道德是人为的。”“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诚信道德正是人在现实生活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主动地选择和创造出来的,是人的生活实践活动的结果。人是道德的建构者,始终以道德主人的姿态来对这一植根于人性深处的道德向度进行着永不疲倦的探索和创新。没有哪一种道德法则是靠外在于人的力量来维持而永恒不变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对于道德,不是消极被动地去适应、去遵从,而是主动地去创造、去发展。只有人,只有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道德。

“道德是为人的。”道德是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种特殊形式。人之所以要创造出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过更美好和善的生活。人在现实生活中,总会不断地产生新的需要,但是,作为人已有的“自在”的存在方式,又总不能满足这种发展的需要。正是这种张力的存在,使人要不断地否认“自在”的存在,追求“自为”的存在,在人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道德,在人自觉、自为的活动中不断地发展和提升自己。

“道德也是由人的。”道德是人的道德,人是道德的主体。因此,人的道德行为必须是真正自我的意志自律的活动。“自律”意味着人的道德意志是独立自主的。道德的真实存在并发挥作用是以人的认可和自觉维护为前提的。道德如果不被人去认可、去信仰、去践履,将如同虚设。道德是人的主体精神的崇高显现。道德要想真正成为此人的道德,就一定要经过此人的认可、选择和践行。道德主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践履道德规范的过程,正是自觉、自愿、自主、自决的道德行为过程。道德是人为的、为人的,也是由人的,为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源于人的生活世界。

二、生活实践,是道德形成的根源

诚信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诚信道德在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生活实践产生,通过生活实践确证其存在,并在生活实践中满足着道德主体深刻的诚信需求。因为诚信不仅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且产生于人在生活实践中协调各种关系的需要。人的生存价值,只有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才能得以体现;人生的意义,也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领悟出来。体验是一种内心的生成物,是对人类生存境遇,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生命的关系瞬间的深层察觉。诚信教育植根于人的生活实践之中,教育的科学性与人性化才能获得真正的统一,诚信教育才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离开了人的生活实践,没有对诚信道德的情感体验,就无法将诚信认知升华为自己的道德信念,支配自己的诚信行为。“道德活动是人的内心的情感活动,离开了人的情感活动,也就无所谓道德。”

“知道为智,体道为德。”情感体验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内在过程。它能将复杂的理性分析和感觉、感悟归结为直觉。“直觉是理智的体验,是在整体意义上理解事物,是一种进入事物本质的直截了当的不可分割的感受,是对事物本质、价值和关系的终极认识,能使人在瞬间顿悟到生命的意义和永恒性。”体验意味着对生命的参与与解读,对生命意义的领会和把握。人怎样体验,怎样理解世界,决定了他怎样的存在着、生活着。情感体验是在人的现实生活实践中不断地生成、展开和加深的,能使人将道德认知通过内在心灵的冲突、斗争获得相应的感受,使人在情感体验中悄然冲破既有的自我,提升自我的人格层次,实现自我超越,形成诚信道德。

生活实践是道德生成的根源。“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的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生活实践活动,才能培养真正的责任意识和负责精神。因为,诚信道德根本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他物之间的权力关系,这种权力关系,只有在社会生活交往中才能体现出来,基于这种权利关系的责任和义务,也只有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没有交往,没有合作,人既不能产生真正的责任意识和负责精神,也无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诚信是一种道德理性。一个人的德性,只有在其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诚信待人、诚信处事,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而且,也只有在诚信道德践行中,才能更确切地理解和把握诚信的内涵,更深刻地感悟诚信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不断地提升人格品德,达成诚信道德。

三、生活实践,是自我教育的基础

“教育非它,乃是心灵转向!”教育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发展的人。唤起人的心灵深处追求诚信的情感和愿望,体现人的主体性,是诚信道德形成的关键。诚信道德的达成是一个经由他律、自律、自由的过程。“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是人的本性特征。”只有当人的行为不仅具有理性的自觉,而且具有意志的自愿时,才具有道德评判的价值,才必须承担道德责任。自我教育是使人自觉或有意识地发展自我身心的活动,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强调道德自律与自觉,重在培养独立、理性、自为、自由的道德人格,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使其在现实生活实践中,通过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觉地接受价值引导,促进自我建构,达成诚信道德。自我教育乃是一种更为深刻、更为根本的教育,可谓教育的最高形态和归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我教育离不开人的生活实践。活动是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离开了活动,人的潜能就失去了凸现、生发、确证与表征的基础。交往沟通是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自我教育以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为基础,将人置身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人作为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主体,才能在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中,在主体间的相互交往沟通中,走出自身,把自己当作客体加以认识和评价,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形成主体性,表现主体性。因为,社会生活实践的核心就是个体地位的确立,就是“自己去做”。只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自身的现实遭遇中,在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才能真正蕴藏着宝贵的教育时机,才能真正开掘出主体道德人格生成与确立的源头活水。只有当受教育者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内在的力量,主动地调适、充实和丰富自我时,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诚信教育回归人的生活世界,为了人的需要,为了人的生活,在人的生活实践活动中进行,就要尊重人对生活世界的自我情感体验,让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立足自我,基于主体自我的自觉,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内心省察,自觉地在思想观念中展开“是”与“非”,“善”与“恶”的斗争,把诚信认知自觉地内化为主观意志,修正自身不符合诚信的思想行为,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促进诚信认知、诚信体验、诚信信念、诚信意志、诚信行为的统一,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提升人格品德,养成诚信习惯,达成诚信道德,使诚信教育真正成为自觉、自愿、自主的自我教育活动。

四、诚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诚信教育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就要“以人为中心”,真正把人置于教育的核心的、本体的地位,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因为,诚信道德是人的道德,人是诚信道德规范的真正确立者和创作者。诚信教育是“成人”的教育,使“人之为人”是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诚信教育面对的是有着鲜明主体性和发展性的人,对其人格尊严的确立,对其自由选择的尊重,是促成诚信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因为道德责任必须建立在意志自律的基础上,即行为必须是出自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只有当人享有运用自身的意志自由去行动的权利时,人才对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诚信道德的形成,不是内在的种子萌发和生长,但也不是外在环境、外在力量的简单模塑与铸造,而是在价值引导情境中,经由道德主体的自我建构生成的,是道德主体精神的唤醒与潜能的显发。

诚信教育,应以促进人的诚信道德的发展,使人更好地认知、体验和实践诚信道德生活为己任,从人的需要和人的道德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和诚信现状出发,允许他们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诚信水平,正视他们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诚信问题,引导他们对复杂的社会诚信问题,展开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判断,关注他们内在心向和自由意志,唤起他们的内在自觉,注重培养他们自觉的诚信意识、自主的理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使他们在深切体验、自主判断、自由选择、自觉践履诚信道德的同时,能动地创新诚信道德规范,由对诚信道德自由世界的向往,走向对诚信道德自由人生的追求。

诚信教育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就要“以实践为基础”,植根于人的生活世界,为了人的生活,在人的现实生活实践活动中进行。诚信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教育中“真实的交往关系”是诚信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真实的交往关系”意味着教育活动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诚信道德的达成,离不开人的情感体验。人的情感体验是内在性的,要想进入彼此情感体验的内心世界,唯一的途径是“平等对话”。“平等对话”的核心是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坦诚相见,是彼此间的相互关照、相互包容、共同成长的关系,是在相互接受与倾诉的过程中,实现心灵的相遇相通。只有在“平等对话”中,人的内心世界才会完整而自然地展现出来,教育双方才能进入到彼此的内心世界中,体验、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通过彼此沟通,加深理解,超越自我视域的界限,实现彼此间视域的融合,并通过彼此的体验,更好地发展个性,理解世界,体会到生命的本质,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诚信教育应走进人的生活世界,走进社会实践,将人置身于能够真正地获得生活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引导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诚信与失信行为进行反思和判断,使他们在现实生活实践中,真正有了感受、有了理解、有了体悟,从而自觉地认同、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判断,并内化为主流社会的诚信价值观,诚信道德才能真正地融入到他们的生命之中。生活世界是诚信教育的根基,诚信教育回溯到人的生活世界里,让人们在现实生活实践中,深刻地体验诚信道德,自主地选择行为方式,能动地锻炼诚信意志,自觉地践履诚信道德,并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发展诚信道德,提升人格品德,才是真正的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1]刘俊田,林松.禹克坤译注.四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493.

[2]肖川.教育的视界[M].长沙:岳麓书社,2003.65.

[3]刘俊田,林松.禹克坤译注.四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58.

[4]鲁洁,王啸.德育理论: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高伟.体验:教育哲学新的生长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4).

[6]戚万学,唐汉卫.以人为本的道德和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A].中国教育学刊,2003,(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4.

[8]刘俊田,林松.禹克坤译注.四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286.

[9]朱小蔓,朱曦.中国传统的情感道德教育及其模式[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自李贵.高校德育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J].学术探讨,2003,(5).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8.

[12]金生.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诚信教育感想范文4

【关键词】西部 地方高校 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

本文以西部地方高校的贫困生现状调查分析为切入点,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了泸州医学院、重庆邮电大学、乐山师范学院这三所西部地方高校。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5%。调查按性别、科类、年级分类的人数及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按性别、科类、年级分类的调查人数及比例统计

调查内容:问卷涉及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基本数据分析(3-6题)、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状况(7-16题)、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17-26题)三个部分。

一、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从大一新生进校到毕业生离校,高校都对学生进行着思想政治教育:新生军训时的国防安全教育、依托“两课”开展的“三观”教育、借助学生组织开展的集体主义教育,毕业生离校时的爱国爱校教育等等,这些内容是针对普通大学生开展的常规性教育,历届内容大同小异,与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社会在发展、在进步,但是教育内容却出现了陈旧滞后的状态,存在脱节现象。

问卷第三部分第22题(多选题)是关于在高校贫困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调查,其中选择内容为前四位的是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立自强教育,分别为“诚信教育”占94.8%,“感恩教育”占88.8%,“爱国主义教育”占87.1%,“自立自强”教育占64.1%。这说明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重点从以上四个方面予以强化,而这也与笔者访谈的结果相吻合。

(二)教育内容与高校贫困生实际联系不紧密。

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思想、心理、行为上都有别于学校其他非贫困生、不同区域高校贫困生,他们的家庭所在地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对称、对外交流少,接受教育的环境、条件和质量较差,学习基础远远低于省会城市和一般二级城市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经济、心理和技能的基础素质相对较差。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各民族文化背景差异很大,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同学融合在一起,更加大了对这类群体开展思想教育的难度。在笔者访谈过程中发现,有不少贫困生认为自己少有接受过专门的针对贫困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外乎都是和其他同学一起上课、开会、搞活动,没有凸显对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目前在部分西部地方高校存在着教育者尚未针对贫困生开展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混为一谈,没有对大学生中的贫困生进行分类研究和教育。

二、强化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贫困生作为普通大学生的一员,常规性的教育内容固然应当接受,针对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群体,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增强教育效果。

(一)加强诚信教育。

政府缩小贫富差距、维持社会稳定的职能决定了其在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西部地方高校作为党和国家重点发展的对象,无论是政府投入、还是社会捐赠,都检验着受助对象的诚信意识。但贫困生诚信缺失现象却频频曝出:银行要求贷款学生在毕业前夕填写还款确认书,留下自己的工作单位信息和联系电话,然而随意更改、撕毁协议书的现象相当严重。即使填有联系单位和电话,毕业后,银行和学校还是找不到人。

加强诚信教育,首先要加大诚信宣传力度,树立典型,通过典型事例或人物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榜样教育;同时加强师德师风、校风学风的建设,营造公平合理、充满正气、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在校园中形成师生讲诚信的良好环境,使贫困生时刻受到诚信氛围的熏陶。其次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形式,将诚信教育渗透到贫困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各种实践中去。组织和鼓励他们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具有良好经营道德的企业,切实感受诚信与成功的关系,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实现诚信认识向诚信行为的转化。第三通过开展相关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社会诚信度的调查、开展以“诚信在我身边”为主题的征文或演讲比赛、定期召开关于诚信的讨论会、主题班会、开展诚信考试签名活动等,从日常行为抓起,要求学生言行一致。针对受到社会资助、得到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开展诚信讲座,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和回报意识,对讲诚信的同学进行表彰,树立宣传典型,培养学生的诚信观。

(二)加强感恩教育。

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人数多,比例大,贫困生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笔者发现贫困生攀比现象日趋严重,并恶意拖欠助学贷款和利息,感恩心理缺失,严重影响了贫困生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很多贫困生认为因为自身贫困,国家、社会、学校理所应当给予他们各种恩惠,不需要回报,缺乏感激之情,没有感恩的言行。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这需要从三个层面来进行引导:第一,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通过情景再现、故事讲述等途径点拨引导。第二,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院系可适当增加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或利用组织生活、团日观摩、社会实践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进行感恩专题活动。第三,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外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如重庆邮电大学每年11月份开展的感恩系列活动,较有特色的是其中一个名为“生存挑战”的项目。这个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感恩意识,活动分小组建立团队,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出去挣钱,最后进行评比。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感受社会竞争、感恩父母的养育、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生存挑战”项目已经开展了两届,首届只有20余人,第二届就突破了100人参加,受到了很多同学的好评。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教育的发展状况。加强对这部分地区高校贫困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能使他们了解国情、省情、乡情,成才后积极为家乡的区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针对西部地方高校的贫困生,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要重点把握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教育形式多样化,通过专题报告、网络电视、人物专访、校史展览、社会调查等方式,特别要探索适合贫困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将爱国主义教育视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持之以恒;二是教育内容贴近贫困生实际,针对不同年级的贫困生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从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到爱学校爱家乡,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更新教育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四)加强自立自强教育。

贫困不是贫困生的错,然而对贫困持的态度却取决于贫困生自身。自立自强教育对贫困生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对于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克服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有效防止因思想滑坡而产生“精神贫困”、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的作用。贫困生由于现实生活的影响,他们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和功利色彩往往比非贫困生表现得更明显,更具体,这些思想如不及时加以教育引导,将直接影响贫困生正确的“三观”的形成。

高校要积极利用各种网络媒体树立和宣传高校贫困生中自立自强的典型,使他们感到榜样就在身边,从而自觉地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如乐山师范学院2002级学生尹晴梅笑对病魔的事迹也让人振奋,她于大四那年被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家境的贫寒让她对高额的医疗费望而却步,但由乐山师范学院爱心社组织的义卖和社会捐赠活动帮她度过了人生最困难的阶段,使她远离了病魔的折磨,康复后的她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阳光的面对生活,还每月从有限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资助两名贫困的在校生。再如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乐山师范学院教科学院2007级学生雷庆瑶更是西部地方高校自立自强的典范,她三岁时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双臂,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更加勇敢地生活,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生活自理、游泳、绘画,还写得一手好字,使她的双脚变成了自己隐形的翅膀。雷庆瑶用她身残志坚的事例到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乐山监狱、都江堰聚源中学等机构开展巡回讲座,现在她还在黄埔志友的帮助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传承爱心。帮助贫困生走出困境,最根本的是要激活贫困生的精神动力,使外部的支持帮助与贫困生自身的艰苦努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贫困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变资助为自助,增强自强自立能力,争做生活的强者。

三、结语

地处西部地区的高校贫困生,由于自小生活的艰辛,容易使他们将物质看得过重、性格孤僻、思想偏颇、兴趣爱好狭小;面对现实的经济压力,不能坚持理想,悲观厌世,丧失生活热情和动力。针对这一群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为基础,只有明确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坚持以教育为先导,以育人为目标,鼓励贫困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贫困,全面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确立贫困生自我面对人生的勇气和信念,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生真正脱贫。

参考文献:

[1]梁军.公平正义高校贫困生资格认定及资助的根本价值理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

[2]吕杰.加强西部高校优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4).

[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8]何芬林,李湘黔.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2007,(4).

[5]姜红仁.论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诚信教育感想范文5

一、对诚信教育的理解。

什么是诚信呢?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诚实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守信则多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诚实守信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是道德建设的根本。

二、对当前少年儿童诚信状况的观察。

诚信对于一个国家、企业和个人都非常重要,尤其对一个人的道德养成更为重要,而当前少年儿童的诚信教育状况怎样呢?先让我们看一个调查报告。1998年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在全国10个省市对3737名10—18岁的学生,进行一份关于品行的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对16种现代社会最应提倡的品行进行选择。结果,诚实、守信排列倒数第四。诚实守信都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而他们却居于最应提倡的品行中的倒数四项之中,这是一个令人遗憾、忧虑的结果。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就对诚信缺乏足够认识的言行不一的现代人,长大以后,怎能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人呢?这一调查结果,给当前的教育者,特别是我们这些基础教育者敲响了警钟。

三、对少年儿童诚信缺乏的原因分析。

古语道“童言最真,童心最纯”。为什么在纯洁的田地里长出这么多“不真实”的稗草呢?想一想,造成诚信如此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来自于成人“失信”的“克隆”。有句老话叫做“孩童之心不可欺”。孩子的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并且善于模仿大人的言行。有些大人在孩子面前经常说谎话,说话不算数,欺骗他,他也会说话不算数,甚至欺骗别人。久而久之,养成说谎话的习惯。因此,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在孩子面前的时候,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以身作则,遵守诚信规范,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让诚实守信真正成为每个孩子的美德。

第二、来自于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在孩子们的现实社会中,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浮夸虚报等有失诚信的种种现象,或多或少,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的纯洁心灵,或从中受益,或深受其害,直接影响着学生诚信价值观念的形成。

第三、来自于学校教育的失误。仔细检点一下,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失误,带来了相反的教育结果,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首先,只注重智育,而轻视德育。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学校教育传授知识只是教育的部分使命,并非全部意义,教育肩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塑造健康的人格。如果只有知识教育,而无情感教育,则培养不出善的情感,没有善的情感,则何来诚信呢?

其次,不完善的评价制度。虽然,教育改革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在评价学生情况和评估教师工作时,一切向成绩看齐,分数仍是学生、教师的命根。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考场上学生不择手段,相互抄袭,作弊已不是丢人的事情了。更有不负责任的老师,职业道德差,考前暗示学生,“授之以法”,或以各种形式小贿于监考老师,助长了作弊风气。考试已失去了自身的职能作用,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严重地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欺骗了学生的家长,更残酷地践踏了学生的道德养成。

三是,德育目标的“高、大、空”。学校德育最基本的任务在于养成学生完善的人格,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真诚的人,这也正是形成良好政治素质的基础。而我们的德育大道理讲得多,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少,这既有悖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和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一些德育目标,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有的甚至连绝大多数成人都做不到。对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来言,明明做不到的东西却必须去做,学生只能表面服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应付学校和老师,产生严重的人格分裂。

四、对如何解决少年儿童中存在诚信问题的思考。

少年儿童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诚信问题的反映。如何解决少年儿童存在的诚信问题呢?这是一个极其复杂而紧迫的问题。就目前的社会现实状况来看,我粗浅地认为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努力提高全社会各行各业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努力为少年儿童创建健康的成长环境。

其次,要努力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示范作用。“师优则生习之,师庸则生顽劣”,教师的道德个性是任何教科书和教育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教师要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率先遵守诚信规范。如:要求学生讲卫生,老师先把地上的废纸捡起来;要求学生守时,老师要做到从不迟到、早退。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汲取言行一致的优秀品质,获得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

诚信教育感想范文6

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不仅应该是学业成绩优异,同时还包括健康的心理、高尚的情操。

近年来,我们学校在加强青少年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上做了许多踏实的工作,现就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的问题谈谈我们的一点看法。

一、我校开展诚信教育的背景

1、当前社会诚信失落,社会上见利忘义、尔虞我诈现象较多,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少数学生存在的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说谎等不诚信行为。

2、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并明确提出了公民道德十条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诚信品德必须从小培养,诚信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要认真抓紧抓好。

4、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对中小学生明确进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要求。

5、新修订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诚信提出具体要求:“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6、我们的思考:“诚信”是一切思想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有了“诚信”的思想观念基础,才能建立德育金字塔。

二、学校诚信教育的任务

一是学生以诚信养德。在诚信教育中培养基本的道德品质,促进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养成,学会了解自己,把握自己,使自己和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取得平衡,并进一步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确立健全的人格,最终学会做人。

二是教师诚信立教。教师要以“热情、关爱、公平、宽容”为执教思想基础,以“职业道德”为执教规范,为人师表,以诚立教,在诚信教育中形成科学,现代,文明的施教方法和态度。

三是学校诚信兴校。学校诚信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加大教育的人力物力投入,促进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益。

四是引导社会诚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这一论述赋予了学校引导社会诚信的重任。学校的诚信教育必须引导家庭诚信,家庭诚信影响社会诚信。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融相生,相应相扣,相互影响共成整体。最终实现社会诚信。

三、我校开展诚信教育的方法途径

1、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

诚信教育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要求学生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团结友爱等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从具体事情入手,归根到底是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比如,学生中普通存在为了班级荣誉在评比中作假。出现这种情形如何对待?关键是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决不能把这种行为看做愿望是好的便加以姑息,相反要严肃指出这是一种违反公平公正原则的不道德举动,引导学生以平常心看待评比,使评比真正促进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

诚信教育内空是广泛的,如文明礼貌教育可以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遵纪守法教育可以培养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诚信守信、真诚待人教育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言行一致和学生负责教育可以增强责任意识而受人信赖和欢迎等。这些基本内容都可以在日常行为规范中体现。

2、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中有很多进行诚信教育的相会,比如团员入团宣誓,我们可以让团员学生重温一次誓词,让学生懂得,誓词是诚信的最高表现,正式的誓词是用生命来维护的。誓词不能滥用,誓词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古今中绕誓词的诚信文化很多。都是进行诚信教育的好材料。

3、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诚信教育要从小抓起并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学生因为不同年龄,其心理特点和对教育的可接受性有所不同,我们根据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专门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辨论赛等活动形式,来营造一种有利于诚信品质形成的必理氛围,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4、与师德建设相结合

开展诚信教育,教师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制度建设及对家长、学生承诺等方式,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

平时须做到:第一是平等诚心听真话。要鼓励学生讲心里话,用自己的语言讲话,引导他们不讲大话,讲真话实话。二是情理交融讲真理,讲党的方针政策,不能言不由衷,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放进去,要有个人的创见和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讲的是真心话。三是言行一致做真人。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师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人格榜样体会“真”的高尚、“假”的渺小。

5、与知识传授相结合

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作为德育基石的诚信教育也不例外。各科教学,特别是文科教学应成为向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语文历来强调“文以载道”,这个“道”,就包含着丰富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我们有意识地发掘,让学生接受已民族文化的熏陶,逐步使他们了解学校德育要求是有民族文化根基的,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亲和力,培养他们的民族道德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