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思维导图范例6篇

会计思维导图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1

关键词:学科思维导图;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应用

会计综合实训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前进行岗前培训或集训性质的实操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往往是根据大中型公司的真实案例,取一个期间的经济业务数据进行操作,涉及的会计经济业务与企业实际工作中发生的业务是一致的。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面广,难点很多。为了让学生在面对陌生的经济业务时,顺利完成课程的实践操作,必须从理论和实操两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科思维导图正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教学和学习工具,通过学科思维导图对学生前期所学的会计知识进行有效梳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完成经济业务的处理。将学科思维导图用于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能让学生快速找到知识脉络,形成正确的思维反馈,从而顺利完成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处理。

一、学科思维导图用于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的优势

(一)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具体化用于学科教学的思维导图教学方法

学科思维导图是思维导图中分化出来的具体运用于教学研究的一种思维导图。将学科思维导图用于课程教学一直是很多老师在探索和挖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应用中,引入学科思维导图,让学科知识从结构上、逻辑上更容易形成清晰、准确的知识脉络,让学生容易掌握并运用。学科思维导图与广泛意义上的思维导图相比,可根据不同学科以更为结构化和逻辑化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具体归纳和总结。

(二)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巩固原有的知识

学科思维导图充分运用人类大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性,帮助人们更好地对某一事物形成正确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理论知识对生产和生活中的实践操作形成正确性指导,从而减少重复实践和错误操作。会计综合实践课程是对模拟企业或者实体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实践操作前后相互关联,对于操作结果的准确性要求十分高。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训时,能否形成正确的操作结果都有赖于已有思维或者后天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上的判断和分析。因此对于参加实训的学生来说,对已学知识的正确记忆和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记住从前学过的知识,或者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形成错误的认知,要改善和纠正这些情况,可以通过学科思维导图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二、学科思维导图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建立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型

在会计教学中,会计准则、 税收政策等业务变化更新频繁,如果教学仍以书为据,不及时更新知识内容,教学方法滞后,会严重影响实训的教学质量。在高职院校,一方面大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师资紧张,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如要上综合类型的会计专业课程,可以通过好的教学视频或者好的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将学科思维导图用于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能让老师很快的掌握整门课程内容,从而快速安排好课程教学。

以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为例,如上(图1)所示:

会计综合实训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特点、教学评价通过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就一目了然。然后根据这张总图,再沿着每一个支系进行发散思维,形成具体的执行方案。以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分组分岗位实训为例,如上(图2)所示,按四人分组或者按多人分组,如以四人分组 ,则给每人分配相应的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会计主管岗位,还可以就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岗位内容等细分,如此类推,就可以把每一个知识点,前后、相互关联,最终形成每一堂课的内容。

再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就是为检验学生在技能训练以后,检验其是否达到实训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检查、考核,并及时反馈实训效果,实现对实训教学进度的有效控制,最终促使学生掌握实操内容的一个评价考核体系。会计综合实训在进行实训成绩考核评价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老师综合评分三方结合最后形成最终成绩,这样能够十分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实训案例掌握的情况。在综合实训操作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通过对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综合评分进行细化分析,形成可执行的具体实施细节,应用于课

堂教学。

(二)思维导图在会综合实训课程中对知识点归纳与运用

学科思维导图分别将会计综合技能所涉及到的《出纳业务操作》、《会计制度设计》、《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企业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报告编制》、《会计信息化》、《会计工作管理》、《企业务报表审计》、《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形成一个以综合实操为中心主题的,向外发散的放射立体结构图,从而形成整个课程的一个主要脉络图,如下(图3)所示。

图中涉及学科与实操应用的每一个分支又可以再形成一个思维导图脉络,层层细化。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涉及的课程内容较多,在进行实训教学中应突出课程综合化项目实训时,重点加强对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存货、固定 资产、债权债务、职工薪酬、成本费用、税费、 财务报告等业务实训,为学生后期进入社会实际工作打好基础。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涉及财务会计、税收等主干课程的理论运用,实务操作时要结合相应的存货收发计价、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 申报等实训业务;综合实训课程一定要在会计实务、出纳实务,税收实务、成本实务等有关课程先行学习之后进行,在应用中也要协调好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实训内容能与各课程知识点融通起来。

会计综合实训的实操应用依然遵循会计基本处理流程,要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各种业务的处理及记账凭证的填写,账簿的处理与登记,各种报表的编制。在进行原始凭证填制时,要根据不同原始凭证的内容,按照会计规则进行填列,如各种票据的填写,对于数字的书写要求,对于金额的填写要求,对于文字的表述都有严格的规定,学生们都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并熟练运用。业务处理中关于经济业务的发生处理涉及到计课程中的多个科目,科目之间又容易混淆,在进行思维理顺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的程序性,发散性进行记忆和区别十分有效,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细化。

三、结束语

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会计首先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他的一切都为零,在会计实践中,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有其依据,具有相当强的逻辑性,在实践中,每个会计程序都要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实际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有一定的差距,只有通过综合实践才能让学生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会计工作的具体程序和方法,掌握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和技巧,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会计专业这样具有明显专业特性的学科,知识点的理解性和逻辑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科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不同的问题、不同课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一定要辩证使用,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在应用过程中也要更多的注意导图的结构性和逻辑性,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将十分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做成为可视化的知识树或者概念图,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

学科思维导图的引入,总归而言是对会计综合实训框架的一种构建,让学生能快速掌握重点并将复杂的内容梳理和归档。在会计综合实训过程中要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界限,综合模拟实训是专业技能校内实训的最后环节,实训过程中应根据行业公司内控体制分别设置会计主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职位,同时适时更换工作职位、训练内容,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各个岗位的技能及核算流程,提高实训的效果。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都会有其优势的地方有其弱势的地方,因此在运用时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业务发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飞凤.关于高职高校会计实训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

[2]陈晓丹,李小青.高职会计仿真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

[3]黄艳.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实践操作[J].时代经贸,2012(35).

[4]包爱平.高职会计专业校内毕业综合实践创新探讨[J].商业会计,2012(7).

[5]刘海燕.基于角色扮演法的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3(4).

[6]张敏.陈美丽 .构建校内立体型、全方位会计实训平台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2(23).

[7]谭素娴.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J].会计之友,2010(20).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2

《成本会计》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的主干课,是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理论性强、核算体系繁杂、教学难点多的课程。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且能够形成普遍化、常态化应用状态,笔者思考良久并实施教学。本文本着“有用、有效、有趣”原则,通过列举中职成本会计核算中五个费用界限如何正确划分、约当产量比例法之在产品完工程度如何正确计算、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之成本如何还原等教师难教和学生难学的“痛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思考力与联想力,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期顺利完成专业课程教学。

一、巧解“五个费用界限如何正确划分”

会计成本核算,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制度规定,对制造业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核和控制,并将已发生的费用合理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怎样算合理计入呢?关键是要解决如何正确划分五个费用界限的问题,即: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界限;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各期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费用界限。五个费用界限的正确划分在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学习难点:学生虽已掌握基本会计理论知识,能够大体分辨企业经营费用,但具体到某个产品应承担的费用时,就显得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划分,导致计算的产品成本五花八门。

难点解析:学生之所以乱,是因为没有真正掌握产品费用结构和内容。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会发生很多费用,但不是所有费用都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不相关就不构成产品费用。如何区别费用与产品生产有关还是无关呢?作者在教学中使用了思维导图,利用其直观有条理特性,将企业发生的费用有序梳理,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逐层剥离,剥离的过程,就是五个费用界限正确划分的过程。通过划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五个费用界限的正确划分,既是对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各项期间费用计算的归集过程,也是工业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贯穿成本会计核算的主干线。由于思维导图结构清晰,再加之大脑对色彩天生的感知力进行联想、思考、記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思维导图1所示。

实际应用举例见表1。根据表1的费用,对照思维导图1,逐层分析剥离出①生产经营费用和非生产经营费用;②与产品生产有关费用和期间费用;③与产品生产有关费用是本期费用,还是上期或下期费用;④属于甲产品的料、工、费;⑤最终计算出甲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实例中企业总费用是46100元,但经过层层剥离后,甲产品费用确定为24800,如思维导图2所示。

二、巧解“约当产量比例法之在产品完工程度如何正确计算”

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中,月末需要选择适当的分配方法,将某产品已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约当产量比例法,是以完工产品产量与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为标准,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当选择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时,在产品完工程度的确认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学习难点:学生按照约当产量比例法的公式分配单项费用,且在产品完工程度告知的情况下,计算没有问题;但当同时分配多项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特别是在产品完工程度需要在各工序分别计算,各工序期末在产品产量要分别约当成完工产品产量时,计算出现问题,对什么情况要约当,什么情况不能约当,怎么约当等关键问题认识不清、理解不透,这些问题不解决,生产费用将无法进行计算分配。

难点解析:首先,产品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进度或完工程度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核算。其次,产品成本核算受生产工艺影响也很大,譬如:企业生产产品,有多工序加工,也有单工序加工,原材料投料程度有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也有随生产进度陆续投入,生产加工程度与原材料投料程度往往相互交织,在产品完工程度计算显得很复杂。再次,教材的平铺直叙,不够立体,学生的条理性、分析力不足,没法真正理解在产品完工程度确认的关键所在。解决办法还是利用思维导图,笔者想到将与在产品完工程度相关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要素费用分配放在一个结构图上,图的左边是原材料投料程度与加工程度的“四种组合”,图的右边是与“四种组合”相对应料、工、费费用分配率的计算,无论原材料投料程度与加工程度怎样变化,都能在结构图上一一找到对应点。不同情况下约当产量的计算过程就是在产品完工程度确认的过程,只要能够正确理解并正确计算月末在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产量×50%、月末在产品约当总量(分工序)等,才能正确分配计算生产费用。该结构图简单清晰,直观明了,立体感十足,效果明显。如思维导图3所示。

实际应用举例见表2。根据表2成本业务,对照思维导图3分析:首先明确思维导图3左边的原材料投料及加工方式组合,选定组合①;其次确认思维导图右边与组合①对应的料、工、费费用分配率计算公式;最后将思维导图其他不相关的部分划去,如思维导图4所示,随着在产品完工程度的确认,料、工、费的分配也随之完成,学生学习难点迎刃而解。

对照思维导图4,乙产品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1)依据表2成本业务,选定原材料投料与加工方式组合:

选定:组合①

(2)随之确认料、工、费在产品完工程度,并计算产品成本: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30001600+400=11.5(元/件)

完工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1600×11.5=18400(元)

在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400×11.5=4600(元)

人工费用分配率=63001600+400×50%=3.5(元/件)

完工產品应分配人工费用=1600×3.5=5600(元)

在产品应分配人工费用=200×3.5=7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41401600+400×50%=2.3(元/件)

完工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1600×2.3=3680(元)

在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200×2.3=460(元)

乙产品完工产品成本=18400+5600+3680=27680(元)

乙产品在产品成本=4600+700+460=5760(元)

(3)将乙产品成本计算结果填入表3

三、巧解“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之成本如何还原”

成本还原,是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下,为正确反映产品成本结构,对产成品成本中的自制半成品综合成本按生产步骤逐步分解,最终将产成品成本还原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方法。

学生学习难点:教材中逐步综合结转法是通过一个成本计算例题开始,问题是这个例题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数额大,前面步骤的成本计算还没有完全理解,紧接着就要进行成本还原,若按教材的思路讲授,学生难以接受。即使是在老师的讲授下明白了,但由于没有真正理解,难以做到举一反三。

难点解析:既然教材内容计算繁杂,笔者就想着跳出教材,设定一个最简例子,数额不大,计算过程简单,重在讲道理。再次想到使用并设计成本还原思维导图,想方设法将与成本还原的相关知识点放在一个思维导图里,让学生一看就明,真正让思维可视化,并将相关联的数字彩色化,提醒学生注意并寻找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一步步解决为什么要还原?怎么还原?还原几次等问题,再次明确成本还原的意义在于正确反映完工产品的原始成本,即:料、工、费各成本项目所占产品成本的比重,为进一步分析考核产品的构成水平,有助于企业加强各生产步骤成本管理,减少不必要浪费,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际应用举例见表4。

依据表4业务,对丙产品两个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成本还原对象是从半成品库领出继续生产并加工完成“完工产品成本”800元,如何将“半成品”栏里“完工产品成本”800元还原成明晰“料、工、费”呢?一张图展现了成本还原的全过程,如思维导图5所示。成本还原前生产费用发生的移动路径(第一步骤第二步骤)、到成本还原对象的确认及还原过程(还原对象还原方法还原结果),再到成本还原后完工产品成本“料、工、费”产生,整个成本还原轨迹在思维导图上呈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通过成本还原,学生清楚地看到了丙产品料、工、费的构成情况,认识到成本还原的意义,为后续进一步开展成本分析打下良好基础。

对照思维导图5,丙产品成本还原过程如下:

(1)还原前完工产品成本1200元

其中:“半成品”800元,人工200元,制造费用200元。

(2)分析确认成本还原对象

“半成品”800元。

(3)找出关联点,计算还原分配率并还原

还原分配率=本月产成品成本中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费用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

=8001000=800500+300+200=0.8

还原原材料:500×0.8=400

还原人工费用:300×0.8=240

还原制造费用:200×0.8=160

(4)还原后完工产品成本1200元

其中:直接材料400

直接人工240+200=440

制造费用160+200=360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3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思维导图误区应对策略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及作用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记忆大师TonyBuzan创造的,适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的思维“地图”。这种方式充分结合了人体左右脑中所擅长的领域并运用图文并用的技巧帮助人们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知识版图,帮助思维以图画的方式显示在大脑中,从而使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抓住重点,理清层次脉络,从而发展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最终开发大脑中的潜能[1]。思维导图通过在材料中提取关键字,使各部分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学生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总结的思维导图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不同时代的历史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一方面学生能够了解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还能加深学生对各个历史事件之间联系性的理解。教师应该积极地将思维导图的方法贯彻到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发挥主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探究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思维导图的构建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久而久之,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思维导图出现的误区

结合自身的教学以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笔者发现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方法时,存在许多误区,以下将一一列举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误区之一:急促型。有些教师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在没有摸清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之前,就开始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预习或复习。许多学生对这一方法很陌生,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应用,甚至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比如在学习七年级第9课《秦统一中国》这一课时,教师讲授完相关的知识,为了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加深知识之间的理解与联系,于是布置学生完成这一课的思维导图。而大多数学生采用的只是将关键词提取出来,如“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由此建立一个知识结构图,内容单一,不能做到图文并茂及找到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不能真正的发挥思维导图应发挥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与教师都不能坚持这项工作,形成匆匆开始,草草结束的局面。2.误区之二:形式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个别教师只注重形式,并不关心学生是否掌握了思维导图的方法。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学生面临着升学阶段,同时,学校及社会也会向教师施加压力。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教师关注的重点,对于学生能力、思维、知识迁移等方面专注力太低。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只要求学生将课程重点构建出知识框架,应付作业就好,思维导图的教育工作成了一种形式,并不能真正实践于课堂教学中,也就提升不了教学效率。另有一部分教师发现学生设计出来的思维导图难以达到自己的要求,也没有耐心的指导学生,慢慢放弃了对学生的训练。没有学生的自主总结思维导图的过程,就重新回到传统灌输式课堂,课堂变得沉闷乏味。3.误区之三:控制型。不难发现,在历史思维导图方法的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并不善于指导学生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却在不自觉中全程掌控学生思维导图的设计。如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妄加否定,而不是给予积极的鼓励与肯定。还有一部分教师觉得自行设计思维导图太过麻烦,浪费时间,就会到网上套用模板复制给学生,让学生被动接受别人的思维导图,而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并不能理解其中的联系及意义。因为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三、教学中有效的应对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历史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发展历史思维的能力,最终学生能够在无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分析历史事件。而学生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构建思维导图。笔者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提出以下有效的应对策略:1.制定完整的计划。刚刚升入初中,学生的思维及心智并不成熟,同时面对过多的课程、新环境的变化,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思维导图的理念,反倒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制定完整的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班级的情况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方法[2]。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落实到每个学生上,争取七年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的设计;八年级学生可以设计出一个单元的思维导图;九年级争取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所有历史课程的复习思维导图的设计。2.加强方法的指导。思维导图的设计者是学生,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贯穿知识的联系,思维导图方法的教授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学习中,让学生掌握这一学习能力。历史学习中需要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而这一部分是许多学生的短板,其实就是学生并不能准确地捕捉材料中的知识点。而思维导图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思维导图就是教会学生处理信息的过程,是通过对教材重点知识、教师的讲授等多个渠道获得信息的整合,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日常课程中可从三方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一方面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概括,对一些相似的历史事件迁移到新的知识中,避免出现知识点重复的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整合知识点。学科之间的知识都是相通的,学生在设计历史思维导图时,可以结合其他的学科知识整合于一张图表中,这样能够促进学科之间的迁移,加深知识的记忆。最后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积极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在设计思维导图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或是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把历史变得生活化、现实化。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4

[关键词] 思维导图;教学设计;开发记忆;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它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将思维可视化,是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记忆、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思维导图的内涵机理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特征呈放射性,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 思维导图正是基于人脑的这种机理,模拟人脑的工作方式,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让人的左半脑和右半脑在思维过程中协同运作,以树形分支延伸出去,形成一种树状思维,开启人的大脑的潜能. 思维导图作为可视化的认知工具,其可作为大脑的一种补充,去解决大脑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思维疲劳、记忆加工不足、逻辑混乱等,将大脑中的“零碎片段”进行串联,从而提高思维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思维导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1. 导图式教学设计之于传统教学设计的优势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大部分教师通常会花较多的时间在脑中构思某一堂课,然后将该堂课教授的知识点记录在纸上,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记录在纸上的知识点就会因为思维的零散而失去连贯性,教师在课堂中实践自己的教学设计时,常常因为思维的发散导致这些知识点无法拼凑、串联起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无法落实教学目标,这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而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把零散的知识点都罗列在图上,在头脑中形成全景图后再进行知识点的全面整合,以此设计知识点的授课方式. 这样,教师便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创设情境,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对重难点进行突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在同一张导图上还可以呈现前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目了然,设计过程中还能进行前后对照,利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是否到位,重难点设置是否合理,难点是否采用有效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予以突破等,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通过上图的图示范本可以看到,思维导图式的教学设计直观明了,教师对教学全程的把握更加到位、全面. 思维导图式的教学设计之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有如下优点:(1)促进教师想象力的发挥. 思维导图顺应大脑的思维方式――左脑负责自然思维模式,右脑负责抽象思维,运用关键词、线条、数字、图象、符号等. (2)节省教学设计的时间. 思维导图有层次感的组织梳理,便于教师记忆和查找. (3)利于建构教学框架. 思维导图有利于教学资料的补充和整理,可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直观联系. (4)教学环节互为系统. 思维导图有利于课前确定教学重难点、分析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全程设计确定课堂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用于三维目标的落实. (5)逻辑结构清晰. 思维导图提倡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教学过程,能够帮助教师全程把握课堂教学,图式呈现的知识结构逻辑清楚,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6)对话、互动直观有效. 思维导图的对话方式可以促进教师进行自我锻炼,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能促进创新联想,通过视觉刺激挖掘隐藏信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2.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可以用于以下环节:(1)作为课程全景呈现,即在课程开始时利用思维导图将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心理预期. (2)作为教学进程的引导工具,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逐步展开,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 (3)作为讨论交流的工具,即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过程的交流讨论,在交流讨论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4)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工具,思维导图可以作为汇报、反思、评价、创作、复习、总结的工具.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汇报课堂的教学效果,发现思维漏洞和不足,从而做出课堂反思,进而评价、改进课堂设计,为再创作更为高效、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收集反馈意见和素材. 而且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复习、总结中的方向指引,以及提供学生进行全程知识框架的搭建. (5)作为新旧知识联系的工具,直观表达新旧知识之间的客观联系,轻松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 (6)作为对知识的深层次加工的工具,挖掘思维潜能,提升思维效率.

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学生的学习中亦可发挥重要作用. 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能增强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增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如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明晰某一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这会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直观的知识网络结构,能让他们快速识别出要点是什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怎样,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仔细倾听教师对各要点的释解. 前面提到思维导图能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在思维导图中会用到各种颜色、形状,这些都能刺激想象力的开发. 另外,思维导图还包含着大量的逻辑、词汇、数字等,这些对开发人的左脑是有益的. 巴赞说过:“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 ”所以,对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因为学生可以把各知识点用颜色、图案等联系起来,从而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结构,加强学习的记忆能力.

2. 节省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这样他们就不再需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从而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思维导图还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指出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思考的要点,并把各个关键要点通过连线连接起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快速、系统地整合知识,为各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对知识的整合度高,利于复习、总结

思维导图对知识具有极大的整合性,它通过图文并茂的手段将各知识点在图上表达出来,使得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直观明了. 我们知道,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是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的事情,所以每位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总会想方设法地将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结合起来,否则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对新知识显得茫然无措. 所以,如果能利用思维导图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主动思考,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建立牢固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新旧知识的衔接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

思维导图在复结中也有巨大作用. 在复习中,最令人头疼的难题就是对各种知识的整合联系,如何将碎片化的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整体,让它们结构化,是复习效率高低的关键. 在各种考查和知识应用中,都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的组合应用从而达成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复习、整理基础知识使其结构化、直观化,便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将一部分知识或者全部所学知识建立成网络结构,学生通过参与这种自主构建的活动,通过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加工,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可以运用的知识网络. 当他们在复习时,每一个定理、概念、公式都能在这个网络中找到它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最快捷、轻松的复习体验.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5

【关键词】思维导图;头脑风暴;专业改革

1.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发明的,托尼·巴赞一直对记忆和大脑方面的研究特别感兴趣,最初他发现全世界关于大脑科学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医学的脑研究,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完成这一部分科学空白。之后通过长期的研究,他发明了思维导图,他对思维导图的定义是“思维导图的结构和人类的大脑及其相似,是一种放射性思维,充分调动人类的左脑,是一种非常好的图形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工作、教学、生活等,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2.思维导图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改革中的应用

2.1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概括

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安排,可以对我们的专业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很多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收获。

(1)帮助老师和学生掌握更加有效的学习策略,老师可以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质量,提高效率。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设计到如何快速的阅读以及内容的整理。在绘制和整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关键词和核心的内容查找也可以帮助我们加强对所掌握知识的深沉理解,加以巩固。

(2)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大学学习的所有课程进行高效的资源整合,抓住重点,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而又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来代替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及应用,会让师生意识里创造出整个框架图,进一步加强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也会提高一个档次,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实际需求情况作出具体合理的调整。

(3)思维导图的互动性也非常的强。可以打过一直以来的老师一个人授课的教学模式。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加以引导,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发回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回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在整个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并且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比较自由的交流和沟通,这可以最大发挥大学生的个人空间,对于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2.2 思维导图在专业改革中的应用实例

根据某高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规范,课程间存在前后关系,即在学习了某门课或者某几门课之后才能开始学习其他的课程。在采取通常手段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有部分课程的前一门课居然是在后一个学期才进行开设,甚至有些课学完之后会间隔多个学期才开设他的后续课程。这种不合理的课程安排一方面会影响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是有些阻碍的。普通方式想找出课程中的关联也有一些难度,让学生很难把握学习中的重点,以及对自己未来方向的规划。而思维导图就能快速而又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利用思维导图Xmind最后得到如图1所示的课程表或者教学计划表:

通过这样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发现几个问题。

(1)概率、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所以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必须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一定的数学修养也是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计算机科学可以说是数学的一个分支。软件工程需要图论,密码学需要数论,同时在计算机程序的编制过程中,我们会用到更多的数学,这保护离散数学、统计学还有微积分等。

(2)根据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侧重学习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

从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方向主要有软件开发、硬件系统、网络技术三个方向。

软件开发方向,主要课程有算法分析、数据库、java程序设计等。毕业后主要从事软件开发方面的项目。

硬件系统方向,主要课程有汇编、组成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该方向侧重点是硬件,毕业生毕业以后可以从事嵌入式操作系统、单片机应用开发、嵌入式应用系统等工作。

网络技术方向,主要课程有面向对象、java web编程等。主要从事网络类IT工作。

(3)思维导图也能够让老师更好更合理的分配每个学期的学习任务。为各个方向合理的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由于计算机极快的发展速度以及向各个行业的渗透,为了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所侧重。这就要求学校将对于不同方向的学生开放不同的课程。所以,我们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可以以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为基础教学,大三开始根据学生的特点并且依据市场的人才需求来划分若干专业方向,使得毕业生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基本职业能力后,朝着专业化、行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王曰芬,浦晓斌.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研究及实证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9):57-62.

[2]沈建强.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比较[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7(4):34.

[3][英]博赞.思维导图使用手册[M].丁大刚,张斌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吴正豪.思维导图:图解大脑使用手册[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6

数学家华罗庚认为:“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的才能。”只有把学与思相结合,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结合的重要性。我们发现国外一直对学生进行大脑思维训练;教学中教授学生画思维导图。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很多学校把思维导图的概念应用于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小学英语学科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

学生 思维导图 自主学习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和意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换句话说,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的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思维导图(Thinking map)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简单的来说,就是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通过图的形式将知识、逻辑、思维视觉化地呈现出来,基本上是“简要的文字和图形”,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是通过图画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如:通过图画的呈现,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有意识记,培养学生的逻辑、开拓学生的思维和启发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得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最终形成自我内化,达到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真知。“学讲计划”主张以学生为本,思维导图的学习亦是如此。我们可以将思维导图的学习融入到“学讲计划”中;思维导图是很好的学习工具和记忆工具。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要点提取出来,形成图画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和记忆要点,使得很难很乱的知识点表达的一清二楚。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使每个学生在英语学科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思维导图是有效的学习方法,记忆工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发现有些人做事拖拉,杂乱无章,效率不高,而有些人做事迅速、高效,井然有序。或许你认为这是先天遗传因素,其实这与后天的习惯养成,有着很大的关系。外国的学生一直在使用思维导图,不只运用在学校的教学上,还会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它是快捷,有效的学习方法,记忆工具。比如:人称代词很多(my,her,your等);听起来很乱很复杂而且很难记,一下子无法把它的概念表达出来。但是通过思维导图就可以将概念很清晰的表达、概括出来。学习英语,经常会被一些相似但其实用处不一样的词汇如:brother,cousin;river,lake等;如果运用图片对比来讲解,会更容易的帮助人们理解。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学再也不是“一言堂”“满堂灌”,守旧的注入式教学。而是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张“以人为本”的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善于对学生启发教学,激活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启发学生,梳理知识,领略思维导图的重点;激发学生的大脑,建立思维导图的构思;教授学生方法,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将学习的知识概括成一幅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思维导图给予教师的启发

1.手绘图更有价值

多媒体设备成为了教师日常必不可少教学的法宝,有时会发现教师过于依赖计算机。运用思维导图的制作软件,通过PPT的播放,教授学生学习思维导图。对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手绘画思维导图。因为手绘构图,大脑需要更多的思考,画面的布局,关键词的精简,拓展的层次等都会呈现在同一平面上。都会迫使我们的大脑不断的思考,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2.色彩,可以增加视觉节奏

色彩可以产生视觉冲击,刺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画出的思维导图看起来层次清晰、颜色鲜明,也更容易让我们对所标注的重点和关键词印象深刻。如:刚开始教授学生画思维导图时,并没有刻意的要求学生使用水彩笔。简单的认为只要学生能把大体的框架结构画出来,表明自己的思想就可以了,使用水彩笔还要考虑色彩搭配,太浪费时间了。但是发现学生在解释自己的思维导图时,往往对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表述的不清晰,无条理性,经常出现“牛唇不对马嘴”,和遗忘的情况。与其相反,用彩色笔绘图的学生,能井井有条、清楚的表述出自己的想法。这体现出了色彩对于图像的呈现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

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思维导图是表达个人的内心思想,一种个性化的体现,但是人的思维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思考问题不全面。因此,需要别人的点播和启发,集思广益才能有更好的创作。

4.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人都有差异,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想法。评价者不能完全用同一个定论,应该用多把尺子去度量,应该用多元化的角度给予评价。思维导图表达了每一个人,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内心想法,它更是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如:教授学生绘制,关于服装的单词并让学生进行单词分类的思维导图,学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作品,有的是以男生和女生的服饰分类,有的是以喜欢和不喜欢的服饰分类,还有的是以上衣和下装分类,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从而刺激大脑,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使得思维导图的评价结果更加有意义。

四、思维导图是学生的好助手

思维导图已经推广了一段时间,在学习Unit 5 Look at me!时,学生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疑问词:who,what,how等,绘制出思维导图,并以思维导图的结构和框架复述、理解文本,甚至可以拓展文本,得到情感升华。为了培养学生大脑的运用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除了给予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在课外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五、坚持使用思维导图

对于思维导图,我们不能只是“两分心情,三分热度”;抱着“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态度去学习。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要有创新精神,寻求最佳的思维导图方法。思维导图学习的道路上难免会有些困难或产生厌倦心情,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激发学生大脑的无限潜能,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把思维导图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来,融入到“学讲计划”中,帮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达到自主学习的能力。“让每一颗星都闪亮,让每一朵花都绽放。”只要我们不断的坚持和努力学习思维导图,推进“学讲计划”,我们的学生定会放出耀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