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定量分析的方法范例6篇

风险定量分析的方法

风险定量分析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地下综合体 火灾风险 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102-02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在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中,地下综合体建筑的体量越来越大,埋深也越来越深,为保证工程建设的成功,工程师必须认识和避免工程在其生命周期中潜在可能的失败。风险分析就是研究处理复杂的工程系统,辨识其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分析这些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及其造成损失的大小,提出控制风险的相关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损失。

根据工程风险的定义,若存在与预期利益相悖的损失或不利后果(即潜在损失),或由各种不确定性造成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损失,均称为工程风险。一般而言,在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建设、运营过程中,工程风险R可表示为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期间发生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环境破坏或工期延误等潜在不利事件的概率p与可能后果c的集合,表达式为:R=f(p,c)。具体到地下综合体建筑的火灾风险,则风险定义中的不利事件即火灾事故,不利事件的概率即火灾事件的概率,可能的后果,即火灾事件可能造成的生命与财产损失。

1 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

地下综合体建筑根据自身工程特性的不同,及所面临风险问题的不同,其风险分析过程与方法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进行地下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估时,需要针对地下综合体建筑的建筑与装修材料、设计方案、使用目的、消防设计方案、人员疏散方案等,确定工程不同防火分区的火灾风险评估对象、目的及方法。另外根据我国基本建设程序,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一般需要经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设计阶段,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即进入运营阶段。随着工程阶段的发展,火灾风险也在动态变化,相应各项风险的发生概率、损失以及对于整个工程风险的权重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开展地下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估工作应与相应的建设阶段紧密结合,分阶段开展风险评估。

因此,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为如下。

(1)根据工程性质与特点,确定火灾风险评估的依据,保证评估的合理性。

(2)根据评估阶段的不同,应明确评估对象与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以实现评估的科学性。

(3)对评估对象要有全面认识,同时对重点风险源应有针对性重点评估,确保评估的针对性。

2 地下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估与控制基本流程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安全风险评估与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相结合,本工程目前正处于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初步设计阶段的特点、任务和目的,开展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包括火灾风险的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是对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各种火灾风险及其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排序的过程。而风险辨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筛选。风险识别是指调查和了解潜在的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风险筛选是对评估对象已识别的所有风险因素进行二次分析,并根据其发生概率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对不构成系统安全风险影响的因素予以剔除。

火灾风险辨识过程可分为6个步骤:火灾风险定义、确定参与者、收集相关资料、风险识别、风险筛选、做出火灾风险识别报告。

在工程风险识别过程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检查表法、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风险讨论会等。对一般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的火灾风险宜采用检查表法,对建筑面积特别庞大的或有其它特殊情况的的宜采用专家调查法。

3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方法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半定性半定量分析。

定性的风险分析是借助于对火灾事件的经验、知识和观察,以及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了解,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类方法,运用这类方法,可以找出工程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的因素,进一步根据这些因素,从技术、管理、教育上提出对策措施,加以控制,达到安全的目的。定性的风险分析不对风险进行量化的处理,只用于对事故的可能性等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等级进行相对的比较。定性分析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容易掌握,缺点是分析结果难以量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往往需要凭借直觉,或者业界的标准和惯例,为风险管理诸要素(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现有应对策略的效力等)的大小或者高低程度定性分级,例如“高”“中”“低”三级。主要回答“有没有”“是不是”方面的问题,具体采取的方法有小组讨论、检查列表、问卷法、人员访谈法、专家调查法等,该方法实际操作相对容易,但也可能因为操作者的经验和直觉的偏差而使分析结果失准。

定量分析方法的思想是对构成火灾风险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的水平赋予数值或货币金额,当度量风险的所有要素都被赋值,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就都可以被量化了。定量的风险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蒙特卡罗法(Monte-Carlo)、聚类分析法(Clustering method)和等风险图法。

定量分析方法有两个指标最为关键,一个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个是威胁事件可能引起的损失。理论上讲,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对安全风险进行准确分级,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可供参考的数据指标是准确的,可事实上,在工程实际中,定量分析所依据的数据的可靠性是很难保证的,再加上数据统计缺乏长期性,计算过程又极易出错,这就给分析的细化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目前工程实际应用中风险分析,采用定量分析或者纯定量分析的方法还是有较大的难度,通常采用一些半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

半定量的分析方法通常包括事故树法,事件树法和风险评价矩阵法。事故树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能对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因素及逻辑关系能做出全面、简洁和形象的描述,便于查明系统内固有的或潜在的各种危险因素,为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还便于进行逻辑运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事件树法(Event Tree Analysis,ETA)是一种图解形式,层次清楚、阶段明显,可进行多阶段、多因素复杂事件动态发展过程的分析,预测事故发展趋势。事件树分析法可以定性、定量的辨识初始事件发展为事故的各种过程及后果,并分析其严重程度。根据事件树图可在各发展阶段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向成功方向发展。

根据以上对风险评估方法种类的分析,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火灾风险的分析过程与工程建设的阶段有关,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可用的数据有限,通常可采用采用专家调查法(Delphi法)和检查表法,结合历史数据和专家评判,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事件进行识别、排序、量化、分析和评估。

4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火灾风险评估步骤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火灾风险评估可以采取如下技术路线。

(1)充分了解所需要研究的工程情况,收集资料,包括项目背景、设计资料、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工程已有的研究报告等。

(2)研究资料,查看现场,并分别评价层次单元和研究专题。

(3)各评价单元的可能发生的火灾风险事故进行分类识别。

(4)对各火灾风险事故的原因、发生工况、损失后果进行分析。

(5)用定性与部分定量的评价方法对火灾风险事故进行评价。

(6)各火灾风险事件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

(7)汇总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的总体火灾风险评价。

(8)结论和建议。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工程火灾风险分析和控制方案研究的基本流程见图1。

5 灰色聚类法在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探讨

火灾风险的评估过程需要用到大量具体的信息和数据,如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的面积,出入口的设置,正常通风及火灾条件下排烟方案的设计,喷淋设施方案设计、建筑与装修材料的使用、地下综合体建筑的使用类型,人流量大小、中控系统的可靠性等。可采用灰色聚类评价法对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概率和火灾风险损失水平进行评估。由于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一般都分成若干个防火分区,对其中的每个分区,以该分区发生火灾的几个主要风险因素为聚类指标。

根据对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风险事件特征的分析,可确定火灾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下综合体建筑的使用功能、人流量大小、建筑与装修材料、火灾人员疏散方案、火灾条件下通风方案等主要因素有关。

根据各地下综合体建筑火灾防控设计方案实际情况,对其各项风险指标进行量化并无量纲化,并根据各指标不同灰类的白化权函数值,计算出各加权聚类系数,即得不同隶属关系的聚类行向量,按照最大隶属关系可确定特定城市地下综合体火灾的分区的火灾风险概率等级。

地下综合体火灾风险损失等级亦可通过聚类分析法得到,也可通过专家决策法(Delphi法)确定其火灾损失等级,据此查取风险矩阵表,即可确定某特定分区的火灾风险等级。

参考文献

[1] 谢华.地下商业街火灾风险评价[D].沈阳: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2] 李鑫.地下式水电站火灾风险分析与评价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 黄敏.地下商场火灾风险评价及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风险定量分析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项目 风险 集成管理

一、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集成管理框架

1.项目风险管理的涵义及特点

在一个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每一个不确定性都会对项目发生影响,但最后的影响结果就是由这些不确定性共同作用产生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将项目风险定义为: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时间的机会对项目目标所产生的累加不利影响结果。项目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风险,项目风险大多数,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变化,项目不同阶段的风险性质、风险后果也不一样。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控制和处理项目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减轻或消除风险的不利影响,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贯穿项目全寿命周期,从项目管理目标的最大利益出发,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以及采取相应对策的科学。其目的是识别项目风险,并通过相应的决策以减少风险或采取步骤避免风险,同时,采取的步骤应使相关机会最大化。实质上,风险管理包含着使事情向不利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最小、并对不可避免的残余风险进行仔细的责任划分,整个风险管理是一个具有建设性、创造性的过程。传统的静态风险管理体系通常由项目基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风险因素的识别、风险后果的估计与评价、风险对应措施的拟定、风险措施的实施与控制、总结并形成文件等过程。其特点是将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线性过程,只有风险措施的实施与控制与项目本身直接相关,其它阶段一般在项目实施之前或之后进行,将风险管理的各阶段人为分割。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有学者对传统的静态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部分文献提出了连续项目风险评估模式,动态分析(DynRisk )模式,建设项目风险周期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Life Cycle Risk Management,LCRM)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关分析,文献试图将风险识别及分析贯穿于项目全寿命周期中,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可供实际操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事实上,依靠某一种方法解决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的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

大型公益建设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因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各种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与其它重大工程项目一样,大型公益建设项目也具有以下特点:

(1)项目风险事件的随机性。在大型公益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而且项目风险事件发生是偶然的。虽然学者们长期统计,试图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

(2)项目风险的相对性。项目风险对于不同管理者有不同的影响,因为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人们认识风险的能力也不同,项目的投入和收益也不同。所以项目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3)项目风险的渐进性。项目风险经常是随着环境、条件和自身固有的规律逐渐形成的。这些条件变化,项目风险也会随之变化。指在大型公益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会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4)项目风险的阶段性。项目风险发展是分阶段的,而且有明显的界限、里程碑和征兆。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潜在风险阶段、风险发生阶段和造成后果阶段。

2.大型公益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集成管理框架

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是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各阶段各项活动中,对所面临的风险识别、分析、计划、控制及决策等一系列过程,对风险作出全寿命周期内的全局最优化决策。本文结合大型公益建设项目的特点,借鉴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试图建立一个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集成管理框架。形成时间维――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逻辑维――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知识维――项目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的三维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大型公益建设项目风险集成管理框架

Risk integration management framework of Large-scale public good construction project

(1)时间维――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为项目决策、计划/设计、实施、运营等阶段的整个过程。

(2)逻辑维――项目风险管理过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督与控制。

(3)知识维――项目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

二、项目全寿命周期决策阶段风险分析过程

在大型公益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中,风险分析为项目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的特质,使之处于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其目的在于通过以最佳成本―效益方式的分析来控制因人为、技术、自然和经济上所造成的风险。而作为决策阶段进行的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更因其对建设阶段和营运阶段的决定性影响,在风险管理中至关重要。

项目风险分析其过程是三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分析和决策密切相关,是决策的科学依据。过程如下:

(1)风险识别。针对大型公益建设项目,考虑备选方案在计划/设计、实施、营运阶段影响其服务功能、进度、安全、环境影响等方面的风险因素,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客观概率”分析。识别影响的主要风险因素,考虑决策者、专家层对风险的态度,进行“主观概率”分析。

(2)风险估计。就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测量,给定某一风险发生的概率。主要任务是综合考虑主要风险的基础上,对随机投入产出流的概率分布进行估计,并对各个流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研究。

(3)风险评价。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风险结果进行解释或定级,并制定风险战略和控制措施。

三、项目全寿命周期决策阶段风险分析方法

对大型公益建设项目决策阶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风险,主要方法有:

(1)调查和专家打分法。专家调查法是大系统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优点是在缺乏足够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定量的估计,缺点主要表现在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专家个人判断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风险识别后列出风险清单,设计风险调查表,专家们根据经验对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打分,再综合整个项目的风险。

(2)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在对某一特定项目中某一特定工作包进行风险分类和辩识并作出风险框架图以后,遵循如下步骤进行层次分析:

构建因素和子因素的判断矩阵,请专家按照AHP规则对因素层和子因素层间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评判,可求出各元素的权重值。

构建反映各个风险因素危害的严重程度的判断矩阵。严重程度通常用高、中、低风险三个概念来表示,求出各子风险因素相对危害程度值。

利用AHP计算机软件,对专家评判的一致性加以检验。如不通过,则要让专家重新评价,调整其评价值,直至通过为止。一般,一致性检验率不超过0.1即可。

把所求出的各子因素相对危害程度统一起来,就可求出该工作包风险处于高、中、低各等级的概率值的大小,由此可判断该工作包的风险程度。

工程风险的分析和评价是个主观、客观结论相结合的过程,而对某些过程中潜在风险因素的评价也很难用定量数字来描述,而层次分析法则可以恰当地解决这个问题,其处理问题的程序与管理者的思维程序、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相一致。在考虑过程中采用专家评判,并用定量原则检验这一评判的重要性,最后综合成整个项目的风险,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结果,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项目全过程中风险情况的机会,使其决策更为科学。

(3)蒙特卡罗模拟技术(Monte Carlo Simulation)。

蒙特卡罗方法又称随机抽样技巧或统计实验方法,它是估计经济风险和工程风险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研究不确定因素问题的决策中,通常只考虑最好、最坏和最可能三种估计。如果不确定性很多,只考虑这三种估计便会使决策发生偏差,而蒙特卡罗方法的应用就可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使复杂情况下的决策更为合理和准确。其基本程序如下:

①编制风险清单。通过结构化方式,把已辩识出来的影响项目目标的重要风险因素构造成一份标准化的风险清单。该清单应能充分反映风险分类的结构和层次性;

②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编制风险评价表;

③采用模拟技术,确定风险组合。这一步是对上一步专家评价结果的定量化。在对专家观点的评价统计中,关联量相对增加很快,这样完整、准确的计一算就不太可能。因此,’可以采用模拟技术评价专家调查中获得的主观数据,最后在风险组合中表现出来;

④分析与总结。通过模拟技术可以得到项目总风险的概率分布曲线。从曲线中可以看出项目总风险的变化规律,据此确定风险防范措施。

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可以直接处理每一个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并把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以概率分布的形式表示出来。在该方法中所有的元素都同时受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由此克服了敏感性分析方法受一维元素变化的局限性。一该技术的难点在于对风险因素相关性的辩识与评价。该方法既有对项目风险结构的分析,又有对风险因素的定量评价,较适合在大中型项目中应用。

(4)模糊数学法。在分析工程项目中风险因素的性质时,有些风险因素只能用语言描述其性质和变化,而且有些风险因素的结果也是模糊、不确定的,没有统一的准则来评价,难以定量化描述。针对这一问题,可用模糊数学方法分析工程风险,这种方法的结论也没有给出项目风险程度的确切值,只是判断项目大致的风险度。

(5)敏感性分析。它是在假设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只辩识影响项目的某一参数变化的影响。它能初步分析出在影响项目的众多风险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因素中哪几个是更重要的,要优先考虑的。

(6)CIM模型。是对概率或概率分布进行叠加的控制区间和记忆模型(Controlled Interval and Memory Model)的简称。这种方法用直方图替代变量的概率分布,用叠加代替概率函数的积分。当有两个以上的变量需要进行概率分布叠加时,计算就需要“记忆”,既把前两个概率分布叠加的结果记忆下来,再用控制区间即CIM方法与下一个变量的概率分布叠加,如此下去,至叠加完最后一个变量为止。它是一种较成熟的概率分布处理技术。

(7)影响图。影响图是由一个有向图构成的网络。它用直观紧凑的图形表示出问题中主要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可以清楚地解释出变量间存在的相互独立性及进行决策所需的信息流,它既可以作为一般直观的定性分析工具,又可以研究成为由计算机实现的正规数量化分析的手段。在以往的决策分析中,分析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时,每个风险因素是相互独立的,而实际中各风险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这种影响在以往的评价中都隐藏在专家评价过程中近似地处理了,影响图技术的提出正好弥补这一空白。在构造出的影响图中,用结点和弧就可以方便、简洁地表示这种因素间的影响。

风险定量分析的方法范文3

2015年12月25日,亚投行宣告成立,缓解了我国海外公路建设项目融资困难的问题,但同时也预示了我国将会进一步增加海外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由于公路建设投资金额巨大,其投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并且投资风险贯通于工程项目建设的整??周期。而现有的风险评价方法不能更好地满足我国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的需要,因此,为了降低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的风险,关于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势在必行。

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分析源于美国,早在1970年,便开始将风险评价运用于工程建设、项目运营以及工程投资中,探究投资风险的成本与效益之间的联系和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着重解决单目标投资问题。[1]弗兰克?罗森塔尔认为工程建设风险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即:回收期法,敏感性分析法和概率分析法。[2]Hyo-Nameho等人在原有的风险评价体系中将模糊评价加入进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风险投资评价方法。[3]

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是1980年之后开始的,所以对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价方法探索较晚。2001年,余晓珊经过对比敏感性分析和投资风险这两个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得出了将蒙特?卡罗这种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方法运用于公路投资建设风险分析的结论。[4]2008年,向延念研究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营期间面临的各类风险,通过主要的几个风险,构造了公路风险评价体系。[5]

二、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因素分析

海外公路投资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环境、法律、管理等诸多方面,因此,分析公路投资建设项目风险首先要分析这些风险的来源。通常来说,海外公路投资建设项目风险主要来自于投资项目的环境、项目主体行为、投资目标和管理过程这4个层次。[6,7]

三、基于AHP方法的海外公路投资建设项目风险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AHP),是为较复杂且抽象的问题进行量化,进而提供一种简单决策的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的困难问题,也适用于评价不确定性因素繁多的海外公路建设投资的风险分析。

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有很多,综合前面的风险分析,在前人研究总结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各种投资风险影响因素的对比考量,同时也对比本次研究的具体状况,将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A分为7类:政治风险B1、法律风险B2、技术风险B3、建设风险B4、经济风险B5[8,9,10,11,12,13,14,]运营管理风险B6和环境风险B7。同时,将每一种风险因素进行细分,大致可分为以下20个评价指标,即:国家风险C1、政策风险C2、法律责任风险C3、法律的完善性风险C4、法律的稳定性风险C5、新技术风险C6、计划风险C7、人员风险C8、工期风险C9、质量风险C10、费用风险C11、管理决策风险C12、合同风险C13、融资风险C14、金融风险C15、市场风险C16、运营管理体制C17、资源管理风险C18、自然风险C19、社会事件风险C20。

(二)层次结构图

依据上述指标体系,可构建层析分析结构模型图,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风险评价方法,并且通过以上7种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对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在层次分析法中,为了使各项抽象的指标能够进行定量表示,在构建判断矩阵时用两个元素相互比较,采用1~9标度法,其标度方法如下表1:

(三)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权重的确定使用专家打分法,要确立中间层B和方案层C的权重,首先确立中间层B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其指标权重,然后确定方案层C的权重,最后根据中间层B和方案层C的计算权重值确定各个指标在总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位置。

第一,准则层权重确定。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首先构造矩阵求解特征向量并得到不同层次之间的相对权重,然后利用计算得到的权重可确定几个主要指标相对于目标层A的权重,最后统计得分与排名。创建一个多层次的判断矩阵,并运用AHP软件对判断矩阵进行求解计算。

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R,当CR

第二, 案例分析。中国路桥公司拟在肯尼亚建一条高速公路,根据该公司以前在该地区建设公路的经验和基础,所以本次考虑的准则有政治风险B1,法律风险B2,建设风险B3,经济风险B4,环境风险B5。经过专家组的认定,本次有三个方案可选:

备选方案1:该方案认为该公司在当地已运营多年,管理制度与资金运营已完善,可以只考虑B1,B2,B3,B5。

备选方案2;该方案考虑B1,B2,B3,B4,B5。

备选方案3:该方案考虑该公司和当地人关系融洽,该地区环境友好,可以只考虑B1,B2,B3,B4(如图1)。

一是构造A-B判断矩阵(如表2)。

二是构造不同准则的方案构造矩阵B-P(如表3,表4,表5,表6,表7)。

以上一致性比例CR=CI/TR

三是层次总排序及决策。以准则层的权向量矩阵左乘方案层的权向量,得出一个列向量,这个列向量便是的三个方案优先程度的排序,最大值所对应的方案即为最佳方案(如图2)。

因此,根据决策结果,应该首选方案一,其次为方案二,再次为方案三。

四、结语

我国公路交通网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目前国内公路的建设增量逐渐趋于平缓,国家在海外公路建设上加大了投资。但由于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所面临的情况与国内存在一定的区别,这类公路建设项目所需建设资金规模巨大、施工时间较长,不确定因素过多,风险类别众多,不同风险间无明显联系。因此,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文所采用的AHP分析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预测和识别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时,出于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全面地识别出各类风险因素,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遗漏。所以未来应该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状况,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风险的预测。如何精准地识别出大部分相对关键的风险因素,这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第二,由于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属于项目在建前期的分析预测,采用什么方法对定性的指标进行量化及建立量化标准,缩小那些由于人的经验有限性和认识的局限性而导致的误差,目前尚难解决,这还要联系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

总之,由于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的复杂性,本文提供的方法不可能作为一个固定的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为投资企业提供一个分析该类问题的思路,对传统的那些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做一个补充。同时,AHP方法对样本有一定要求,限于?Y料收集的困难,本课题只找了7个主要因素,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完善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的研究,更好地发挥对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的识别和降低风险的指导作用,还需进一步探究完善此方法。

风险定量分析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 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 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

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 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风险定量分析的方法范文5

通过对风险主体进行实际调查并掌握风险的有关信息。动态与静态结合是指调查既要了解主体的现状,又要了解过去,又要归纳总结,预测它的未来。就水资源系统而言采用调查法对有些问题并不适宜,如水库调度风险问题。

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从系统整体性出发,通过研究风险主体内部各方面的关系、风险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风险主体同风险环境的关系等,确定风险系统的目标,建立系统整体数学模型,求解最优风险决策,建立风险利益机制,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该方法适用广泛,从理论上讲是较科学、理想,但应用难度大。

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一)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定性风险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风险可测度很小的风险主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法、矩阵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主要是借助于有关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来对风险加以估计和分析。在水资源系统中有些不确定性因素难以分析、计算,因此该法在水库调度风险决策中具有实用价值。

(二)定量风险分析方法

定量风险分析方法是借助数学工具研究风险主体中的数量特征关系和变化,确定其风险率(或度)。

1、基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风险分析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水库调度中可靠性与风险率的最为有力的工具。水库调度中风险的特点及分析方法:①采用典型概率分布函数计算风险率。在水库调度中,影响风险主体的不确定性风险变量(或随机变量)大都服从一些典型的概率分布,如三角形分布、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高斯分布、伽玛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等。因此用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积分便可分析计算决策指标获取的可靠率或风险率指标,该法计算简单,且精度也可基本满足要求。②风险度分析法。用概率分布的数学特征如标准差σ或σ-半标准差,可说明风险的大小。σ或σ-越大则风险越大,反之越小。因为概率分布越分散,实际结果远离期望值的概率就越大。σ=(DX)1/2=((Xi-MX)2/(n-1))1/2或σ=(DX)1/2=((Xi-MX)2P(Xi))1/2,σ是仅统计XiMX。用σ、σ-比较风险大小虽然简单,概念明确,但σ-为某一物理量的绝对量,当两个比较方案的期望值相差很大时可比性差,同时比较结果可能不准确。为了克服用σ-可比性差的不足,可用其相对量作为比较参数,该相对量定义为风险度FDi,即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值(方差系数):FDi=σi/MX=σi/μi,风险度FDi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风险度不同于风险率,前者的值可大于1,而后者只能小于等于1。③离散状态组合法。首先给出各风险变量的离散型估计值,然后按照概率组合原理由这些离散的估计值来推求结果出现的大小及其可能性。该法属穷举的范畴,当风险变量较多,且每个风险变量的离散状态个数较多时,就存在“维数灾”。但在风险变量个数较少,每个风险变量内有发生或不发生两种状态即三项分布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分析风险十分有效。

2、基于马尔柯夫过程的风险分析法。水库调度中的入库径流过程一般服从于马尔柯夫过程(马氏过程)。马氏过程是一类变量之间和相互关联影响的非平稳随机过程,其基本特性是无后效性。因此可用马氏过程状态转移概率来推求水库调度中风险变量相互影响的风险率计算问题。用马氏过程已成功地推求了水库调度方案的发电可靠率(保证率)。

3、蒙特卡洛模拟法(MC法)。此法是目前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投资风险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影响工程经济效果的风险变量依各自的分析分别进行随机取样,然后用各变量的随机值来计算经济评价指标值,这样对每个变量随机地取一次样就可以计算出经济评价指标的一个随机值,要作出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其实现的累积概率的关系曲线,需要多次的重复试验,且随随机风险变量的增多,其重复模拟计算的次数也要增多,需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另外,这种方法难以解决各个风险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且要求给出各个风险变量的概率分布曲线,在统计数据不足时难以实现。MC法可以考虑随机变量各影响因素,但计算量大且结果未必一定精确。所以,在有其它简单方法时,一般都避免使用MC法,或以此法作为一种对照。

4、模糊数学风险分析法。水库调度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如径流、用水、库水位变化等,常模糊不清,具有明显的模糊现象和特征,因而用模糊数学进行风险分析是非常适宜的。

5、极限状态法(JC法)。JC法是一阶二次矩法的改进,该法适用于随机变量为任意分布的情况。其基本原理是:先将随机变量的非正态分布用正态分布代替,对于此正态分布函数要求在验算点处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CDF)值和概率密度函数(PDF)值与原来分布函数的CDF值和PDF值相同。然后根据这两个条件求得等效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最后用一阶二次矩法求出风险值。

风险定量分析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如何学习;行政事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 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6章65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进行解析。

一、风险评估的概念

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同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形成风险管理的依据。风险与可能被影响的目标相关联。既要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也要对剩余风险进行评估,评估要考虑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 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二、风险评估的程序

风险评估由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构成。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自觉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才能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单位总是在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的过程中去赢得生存和发展。风险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没有风险意识,不知晓风险,不能准确地识别风险,不能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如果忽视风险盲目发展,必然导致单位处于不利地位。不做事不发展看似没有风险,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本身也是一种风险。风险评估贯穿于单位经营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始终。

(一)目标设定。单位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地、系统地、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这里所指的设定的控制目标主要是指总则中规定的内部控制五目标。如前所述,单位实现了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能够转变发展方式,所以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单位目标设定之后,要根据既定目标有计划地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外部相关信息。单位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信息收集量,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在目标设定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内外部主要风险因素。单位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单位至少应当关注的主要风险,这些风险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通过日常或定期的评估程序与方法加以识别。这些风险因素具体化为各项应用指引中的主要风险。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应将各类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单位的风险清单。

(三)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单位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风险的定性分析,是指通过观察与分析,借助于经验和判断对风险进行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一般不需要运用大量的统计资料,使用起来简单易行。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面谈及研讨会等形式进行风险分析,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或者行业标准及惯例等,对风险相关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在不需要进行量化时,或者进行定量分析需要的数据无法取得,以及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不经济时,一般应采用定性分析。

风险的定量分析,是指运用一些数据分析模型,将有关风险及其影响予以量化,在此基础上判断风险重要性程度的方法,如敏感度分析法和盈亏平衡分析法等。定量分析需要对构成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程度赋予数据或货币金额,使风险分析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均被量化。定量分析的方法通常能够提供更高的精确度,往往应用在复杂的经济活动分析中,是对定性分析方法的补充。

(四)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指风险应对政策的选择。单位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风险规避是单位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风险降低指的是单位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分担是单位准备借助他人的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承受是单位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单位应当综合运用这些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以目标设定为基础,单位在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之后,通过风险应对策略,排除了风险规避、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凸显了风险降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配套指引中的系列应用指引明确单位至少应当关注的风险点,并经过风险识别、分析之后,结合应对策略,重点对风险降低作出了规定,即系列应用指导提出的各项控制措施。

三、单位在进行风险评估时,由于所面对的层面不同,因而重点关注的方面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