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广告概念范例6篇

网络广告概念

网络广告概念范文1

[关键词] 精准广告 个人博客广告 盈利模式

个人博客广告是企业利用个人博客的“人气”资产在个人博客上投放广告,并且付给博客所有人广告费。这类博客的内容基本上与广告无关,企业更多的是利用个人所聚敛的人气来增强广告效应。

百度有自己的精准广告的概念:通过分析用户的上网的习惯,经常浏览的页面和搜索的关键词来分析用户的潜在需求,从而根据用户的需求做出广告的定位。有些人对这种精准广告很是推崇,我个人而言并不是很赞同,我们从一些表面的技术细节来看看这种精准广告的本质:

1.如果通过记录用户的IP地址来定位是一个用户的情况:众所周知的一件事情,我们现在的家庭用户甚至公司用户,绝大多数的网民用的仍然是获取动态的IP地址,因为有固定IP地址的那些主机并不属于每一个专门的人,大多数用来存放网络上用户进行访问的web,mail,ftp等等的服务器

2.如果百度通过用户上网的cookie来获取的话:也许这是一种可以值得推行的方式,但是cookie的方式不知道能不能达成这种需求。

其实,我们只需要现在简单的去考虑一个问题,中国最大的人群都是如何上网的,我们的网民是多少个在网吧里实现上网这种方式的,又是多少人共同用一台电脑来实现网络的访问的,这个现实的固定自己的电脑自己用的人数,真正的占中国网民的多少?

更何况如果别人通过分析我们的上网习惯就可以知道我们的需求的时候,我们又有多少人在考虑隐私的问题?曾经的Microsoft在这方面吃了不少亏的吧?以至于在所有的软件安装等等的用户协议方面都出现了保护隐私这个选项,我不知道百度的这个东西是不是也会涉及到隐私的方面,这是一个公众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当我们所有的网络上的浏览行为成为别人的监管的东西的时候,还有多少轻松的心情可以在这个网络获取我们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

窄告网的精准广告和google的Adsence是另外的一种精准广告的概念,通过页面内容的分析,产生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产品广告信息,这是页面内容匹配的精准广告的概念,他紧紧跟随着这些网页的浏览者,也最准确的在他们的需求时刻提供了广告的效果。

那么,我们现在来考虑一下,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的消费,到底是什么促使了我们购买某种产品,促使我们最后选择某一种品牌或者某一个商家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是这种无处不在的广告么?是这种产品的宣传么?是这些商家的大力宣传和产品的质量么?

我想这些都不是我们最后购买的决定因素,因为每一个商家都在鼓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好,每一个商家都在做这样的广告,那我们到底靠的是什么?我们不得不考虑我们的消费习惯:引领。所以我们提出“引领式消费”,可能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些,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1.名人效应。由传统媒体的广告我们可以完全看出来这种效果。名人效应对于大众消费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从这么多厂家都在找名人做代言人就可以看得出来;可是网络广告有没有名人效应?网络广告已经从这中广告的观念脱离出来,仅仅是产品的宣传而已,失去了名人效应的网络广告,到底何去何从?

2.朋友的消费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的圈子,都有自己圈子里面的所谓的“人士”,我们暂且不论这种专业程度有多高,只需要在某一方面比你高一点点就可以成为你在那个方面消费的引领者。这同样是引领式消费。

3.成功的推销人员的消费。成功的推销人员,绝对不是那些仅仅把产品的优点都讲得头头是道的,他们最常用的就是告诉你你周围已经消费的用户,或者干脆用流行或者大众的概念,把你忽悠晕菜的家伙们,在你的概念里,当你的周围的人都在采用这种产品的时候,这种产品已经成为流行的时候,你的心思也就动了。

4.在我们有某种产品需求的时候,很少主动的去了解某一种品牌的产品,因为我们都不是理性的消费,如果在中国谈理性消费的话,就跟说中国人不爱国一样的可笑。我们都是去询问我们周围的那些所谓的专家或者已经在使用那些产品的朋友。我们往往更容易相信这些朋友的话,而不容易相信一个厂家的人的推广,只是因为我们周围的这些人的中立,所以我们更容易相信他们的推荐。

5.我们的消费需求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由于周围的人都已经拥有那种产品的时候,我们才会有那种需求,而已经使用的那些人的使用经验就会成为我们消费的决定性因素。

这些都是引领式消费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方面。传统媒体广告的名人效应,已经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使得网民对名人所带来的广告效应产生了质疑,因为名人神秘的面纱已经逐渐的去除,名人的消费引领概念也慢慢的让人们产生了质疑,这也是为什么网络的视频广告或者其他广告已经摒弃了名人的原因。但是引领式消费,却永远离不开人们的消费观念,因为一个人没有太多的经历去考虑自己的生活中的每一种产品,有那个想法,也未必有那个时间来综合的考虑。

所以就出现了品牌的概念,在国外的人们,比较相信品牌,而在国内当然也有品牌的概念,但是相对来讲,国内的品牌却不是国外那种绝对的品牌概念,国内的品牌概念更多的来源于“跟风”的消费,和攀比的心理。从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得出来,国外人有自己消费的一个品牌,而国内人更多的品牌来源于周围人都在使用的品牌;国外的人一辈子不会在同类的产品中选择过多的品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定的品牌概念,而国内的人,哪个品牌在自己的周围流行,他便会相信哪个品牌,国内的人品牌的概念是流动的;国外人相信一个品牌是因为相信那个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以及适合自己,国内的人相信品牌就是因为他不会出现太多的让人难以忍受的质量问题;所以,国外的人相信的是产品,国内人相信的仅仅是品牌所带来的产品的质量的保证而已。

网络广告概念范文2

关键词:营销策划;市场导向;创新

一、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发展历程

我国房地产业起步比较晚,市场营销观念应用于房地产行业也是近二十年才慢慢产生的。回顾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房地产营销策划的观念也是经历了一个从概念营销策划到全程营销策划的发展过程。

20世纪90年代初是深圳房地产业的黄金时代,根本无需营销,也不用进行营销策划相关工作。92年以后,房地产市场发展壮大起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开始产生了房地产营销策划大师。97年以来,随着住房货币化制度的改革,市场上各类住宅产品供应增加,进入所谓的“概念地产”时代,形形的概念被创造出来,卖房子就是卖概念。99年以后,“概念营销”明显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精细化营销”、“全程营销”等的概念。

新形势下,房地产营销策划又赋予了更广阔的内涵,首先是前期定位策划:通过定位策划确定项目形态、确定目标消费者群;根据目标消费者群的总体需求愿望设定项目的建筑风格、户型大小、价格区间、基础设施配套等;其次是销售过程中的营销推广策划:根据项目独具特色的整体品质制定出恰如其分的营销推广策略;再次,项目销售后期策划:在项目销售尾盘期,结合住宅项目的实际情况,为难销户型创造出引人注目的卖点。

二、房地产营销策划中出现的问题

(一)市场调研不够仔细深入,缺乏创新

开发商在做产品市场定位分析时,往往根据个人经验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不够深入仔细,甚至流于形式,没有为可行性分析报告做出实际的贡献。由此导致开发商对市场的投资判断失误,所开发的产品与消费者的需求出现脱节,中期出现产品滞销的情况,给整个项目运营带来较大风险。因此,这里需要强调市场调研意识的深入和创新,调研要归回理性市场,不能全凭经验和个人感性判断。

(二)营销策划方案过度追求概念的炒作

概念营销的理念在一阵火热过后,终于被业内人士看底,慢慢回归理性。概念炒作表现在以概念制造卖点,甚至有人说“卖房子就是卖概念”。开发商不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设计产品,而是先设计产品,再去寻找与所设计产品需求相适应的目标人群,显然背道而驰。

(三)广告宣传脱离实际,销售管理不够严谨

在房地产营销的后期策划任务当中,广告制作精美但缺乏内涵广告的陷阱,往往表现为:客户通过广告宣传买了房子,发现房子和广告宣传实际差距太大;或是由于销售过程管理不够严谨,销售人员的自主虚假承诺,导致消费者被蒙骗签约。

(四)网络营销手段成为潮流,但缺乏有效评估体系

目前有些房地产企业开发网络营销手段,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企业缺乏有效评估网络营销活动的手段,没有相应的监控机制评估网络营销的效果,企业不能单纯地将浏览人数简单地作为可靠的评估指标。

三、新形势下房地产营销策划创新

(一)强调市场调研,注重市场分析

前期市场调研,必须从消费者的实际出发,注重当地文化理念,重视消费者对产品户型、价格、产品质量的要求,将消费者的需求调查清楚,不能凭主观臆断,脱离实际。市场分析不准确,往往会造成楼盘积压,销售不畅。房地产企业应该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实际需求量来决定市场供给情况;在可行性研究的同时进行房地产营销策划

(二)明确营销策划的职能范围,策划方案符合实际

营销策划,属于市场营销学当中营销要素的整合策划。房地产产品首要的特征是其异质性,因此,针对不同房地产产品,其营销策划方案自然是各种要素的不同组合过程,房地产项目的营销策划必须忠实于房地产项目本身所占有的资源,必须忠实于这些资源的排列组合和相对应的市场定位和细分市场,不能脱离实际。

营销策划工作重要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引导消费者需求,进而满足消费者需求。特别是在房地产广告宣传策划中应做到:

1.从实际出发,关注市场动态,认真分析楼盘与市场的衔接问题,不能凭空捏造;

2.做好房地产产品定位策划、包装策划等系列策划工作,主动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立足于消费者的实际,注重人的意识创新,挖掘消费者的有效需求。

(三)提高网络营销技术,并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

网上广告是网络营销的最基本形式,网络平台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体,像电视广告一样可以开展营销活动。目前,大多数开发商都采用了相关的媒体进行房地产信息的网络宣传,建立企业网站是企业上网宣传的有效途径,另外,部分媒体的跟踪报道也是房地产产品网络营销的渠道。但是至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有效性性究竟有多大,则没有明确的评估方法。因此,有必要创建相应的评估体系,对房地产网络营销效果进行评价,提高网络宣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四)提倡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合作营销

房地产开发商之间通过合作营销,可以获得多赢的局面,节约资源,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增加宣传效果,促进房地产产品销售。例如中山秀山片区,该区域环境优美,非常幽静,但交通不便,于是该地段的几家开发商通过努力,在政府的支持下,道路修建通畅,并将引进公交线路,以带动该地段的商品房销售。又如合生创展集团刚进入广州房地产市场时,与有名的珠江实业公司合作,待时机成熟后,才推出自己的品牌,顺利地实施了品牌营销战略。

(五)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策划人员素质

加强对公司策划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组织定期培训班的形式,为策划人员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听取优秀策划人士的意见,吸取经验。房地产营销策划需要不断增强策划人员的市场敏感性,要求他们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和理念,并真正理解,这样才能正确地将各种概念运用到营销策划的工作过程中去,才能做好房地产营销策划工作。

参考文献:

网络广告概念范文3

[关键词]Web 2.0 Web 3.0 互联网发展 泡沫

[分类号]G250

20世纪90年代末期,网络发展步伐加速,它从Web1.0进化到如火如荼的Web2.0时代,直至Web3.0愿景的呼声渐起,这到底是概念的炒作,还是实质性变革,是虚拟泡沫还是货真价实的历史分期呢?以下,笔者就将从Web1.0说起,立足Web2.0时代现状,纵观网络发展各分期的特点及功能,借用泡沫的概念,探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主导技术、内容提供、经济收益等方面的难点问题,以期为网络发展有所裨益。

1 纵览:互联网发展历程

1.1 从Web1.0到Web2.0

2004年,美国人提姆・奥莱理提出Web2.0的概念,为与之区分又出现Web1.0的概念。实际上,web2.0无严格定义或确定的事物指向,与Web1.0时代比较,它所描述的是一种应用环境,以Bl0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Ajax等理论技术来支持互联网运营。Web2.0应用崛起于2005年下半年,这种强调人本思想的新型网络信息组织方式,强调互动参与、共建共享,受到越来越多风险投资的支持。不论是专业化的Web2.0网站还是传统门户的Web2.0重构,2.0时代典型应用制造着高效的眼球经济。

如火如荼的Web2.0搭建全民智慧平台的同时,其信息信度、效度、价值含量等也受到质疑。尽管RSS等服务也试图为个性化、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但囿于成熟度,人们对互联网信息服务还有更多期待,Web3.0的概念应运而生。

1.2 Web3.0的提出

Web3.0作为未来网络的发展期望,也没有明确概念,G00gle CE0埃里克施密特认为,Web3.0是一系列组合应用,由一系列标准化Web组件拼装以实现用户对互联网应用的有效管理。不管是出于商业运作考虑还是对网络概念的追捧,Web3.0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网络构建的寄托,商业利益驱动下的Web3.0,或称之为语义网,真正兴盛起来。表1是三种网络时代的多维度比较,从理论技术到典型应用,三者的功能特点等都有交叉。不论是历史验证的还是发展潜藏的,WebX.0较之商家宣传抑或用户期望都存在泡沫成分。

2 现状:“新”网新泡沫

经济学领域是借用泡沫概念并将其引申成为一大研究领域的学界代表。经济泡沫描述了价格超高现象,即对未来价格看涨的强烈预期所导致的价格暂时性上涨以致偏离一般均衡稳定稳态均衡的现象。这里笔者借用经济泡沫的概念,相应的,互联网泡沫是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些非理性期望值高于实际状况现象的统称。伴随着2002年前后大量网络公司的倒闭,Web1.0时代泡沫论兴盛一时。此后,互联网复苏并迎来Web2.0主流时代,泡沫依然存在。以下笔者将立足Web2.0现状,多角度分析新一轮互联网发展中的泡沫问题。

2.1 技术泡沫

Web2.0技术泡沫表现在两点:①部分支撑技术沿用既有,革新不多。实际上,我们称之为2.0的大多数信息技术早在Web2.0提出前就已存在。②所谓的Web2.0特色理论技术,在设计、应用等方面又尚显粗糙。下面,笔者仅举几例说明:

2.1.1 流行概念“本体”理论与实践脱节 哲学概念的引入为网络构建带来更深层次的探讨,但同时也使得网络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差距。就本体概念,国内外来自计算机、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图书情报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看法。仅IS0认可的本体表示语言就超过十种。中国期刊全文库搜索结果显示(截至2008-01-26),探讨网络构建中本体问题的1150篇文献中,涉及应用的约300篇,具体讨论领域本体设计的不足180篇。综合比较,理论指导尚显不足,各领域本体的建立和映射难题进展缓慢,参差不齐的构建方法、标准设计上的不统一与评估标准的缺失成为本体构建活动的瓶颈。

2.1.2 本体的实现空间――语义网难题值得关注 自2001年正式提出,语义网就受到业界、学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万维网联盟W3C、国际语义网年会及国家语义网建设项目即为例证。现有的语义网应用三大关键实现技术包括XML、RDF和本体,而前两者并不是2.0时代的技术特产。当前语义网仍停留在研究阶段,Mindswap等国外研究成果成熟度尚不够,语义网的内涵和技术支撑及其实现亟待发展。

再次是和语义网紧密相联的网格技术。1960年提出的网格计算思想在最近十年间广泛覆盖网络设计领域。美国I-WAY项目、英国e-Science网格项目、日本的“国家研究网格”及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等,都表现出国家对网格研究的高度重视。而网格的支撑理论为本体和语义网,但上述两者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不够成熟,基于上述理论的网格技术科技含量也就可想而知。其技术标准则沿用Web1.0时代的XML数据整合、P2P、数据挖掘、推理等。网格所倡导的智能环境构建,作为互联互通思想的重现,新意尚显不足。

总之,Web2.0技术在新颖性、成熟度等的突破上并未达到概念宣传的期望值,延续Web1.0基础的同时,概念创新与实践改进并无实质性变革。“我们标榜为2.0的网络技术不过是些许改进应用到更加广阔的空间环境”。面对媒体的大力宣传,技术泡沫真实存在。

2.2 内容泡沫

内容泡沫即Web2.0信息商品服务质量与期望的差距,尤其表现在Web2.0典型应用中:①大众参与的盲目性。去中心论为草根文化带来了生机,却也使参与变得盲目,网络行为的价值降低,消极因素增加。以Web2.0典型应用博客为例,作为对互动参与最好的诠释,博客创造着眼球经济:标新立异的内容诱导,盲从者的不断参与,跟贴和回复诠释着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②内容质量难于保证。如维基百科,贡献智慧的参与者没有完善的经济激励机制支撑,仅靠主动参与形成的自发性松散信息集合,在效度和信度方面受制于时间、资金、精力等,难于维持贡献活动的长久稳定与质量恒常。总之,Web2.0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参与互动的平台和急剧膨胀的信息,但是知识发现活动反而变得更加困难,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有效性因一些组织或个人的恶意导引而大打折扣,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更多施力于负面新闻传播速度和广度的继续加强。一些不健康、不合法信息也在Web2.0开放共享的宽松环境中找到了繁衍生息的空间。那些标榜

2.0的新奇信息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使网络信息总体质量滑坡、性价比降低,内容泡沫开始积聚。

2.3 经济泡沫

2.3.1 盈利模式 Web2.0受风险投资青睐有加,有数据显示,我国2007年上半年Web2.0领域累计投资4100万美元,美国同期投资额更高达3.57亿美元。大量资金追捧下的网络2.0经济却缺乏有力的盈利模式支持。以我国Web2.0典型网站为例(见表2),广告收入成为Web2.0网站主要盈利方式之一,甚至是唯一,作为企业盈利模式的主体,未免单薄。有数据显示,Web2.0企业通过G00gle AdW0rds等广告系统获得的网络广告营收仅相当于Web服务器硬件成本。即使广告和作为广告“变种”的植入式营销尚有商业潜力,但与固定用户直接“贡献”收入相比仍显不足。据腾讯2007年财报显示,其一季度总收入64.9%来自互联网增值服务,种类包括QQz0ne、虚拟产品和社区服务等。如果高额的风险投资仅靠单一的广告方式盈利无疑为网络泡沫的形成营造了空间。

2.3.2 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上的泡沫尤其体现在开放、互动参与理念下的用户角色定位,这在维基百科中表现最为明显。通过用户参与贡献智慧的结晶,百科成为真正的百科全书,使得知识能够聚集积累以便于广泛传播。但是参与其中、贡献智慧的劳动却并没有实质性奖励机制的支撑。从长远来看,其后果也许是数量急剧膨胀下信息内容的质量稀释、甚至是维基业务的搁浅。Web2.0倡导互动参与的理念十分难能可贵,但如果仅靠所谓的“自我价值”实现来维持知识积累这项浩瀚的工程尚显保障不力。此外,对于点击率、流量等的过度关注和对企业运作整体管理经验和实践的不足也是网络信息服务经济泡沫产生的源头,费力而无利。

2.3.3 市场需求 在市场开拓方面,由于盈利模式、提供信息内容质量等的欠缺,市场泡沫在所难免,它主要体现在对客户网络行为研究成熟度的亟待提高。现有研究多关注日志等既有数据,基于历史的分析势必使得市场推广具有历史重复性,扩展用户群局限于现有客户的相似群体,不利于新市场开拓。此外,消费者网络行为研究尚在初期,真实信息需求的难于描述与把握都促使网络经济泡沫形成。

随着网民信息素养的提高、网络应用日趋理性,逐渐失去盲目追捧的2.0时代终将结束。

3 未来:超越Web2.0

2008年1月,Web2.0之父蒂姆奥莱利预言,Web2.0领域的收购交易将会继续增加,大量未形成经济规模的公司将在本年度关门大吉;商业周刊也预言Web2.0市场新年崩盘。网络泡沫是否会在新一年升级为泡沫网络暂且不论,预言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们对Web2.0现状的担忧和警醒。基于2.0,还需超越2.0。

Web3.0就是为改变2.0时代众多不尽人意之处而提出的未来构想。基于2.0时代愈加成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发展(见表1),Web3.0并非彻底的技术革新,而是理念的深入,包括对哲学基础上网络信息组织本源的深入探讨,强调理念上的变革和渗透;在赢利模式的选取上,将完全遵循商业法则,实现多元化、灵活性的利润挖掘来有效支撑业务展开;内容资源的提供上会更加多维化,尤其是三维立体式图像等的广泛应用使虚拟世界现实化,使物理分隔实体实现更加广泛而深刻的互联;服务方式更加积极主动,推送服务较RSS更为成熟,可跟随用户不受时空约束,实时监控也变得更加智能化,需求导向服务更加规范。高效的商业模式的推动下,网络运营商的市场需求定位也将精准而富于前瞻性。Web3.0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够提供面向市场,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过滤器,而每一种需求过滤都可能成为一种赢利的商业模式而延续Web3.0。

也许3.0还不够,仍会有超越3.0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义互联和泛在智能化。但不论何种新概念,超越2.0现状、完善网络交流共享理念下信息服务质量与信度的保障、提供高质有效的商业运行机制将是网络发展的大势所趋。

网络广告概念范文4

[关键词]广告学 教学改革 网络课程 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利用网络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并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日常教学中来,网络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广告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意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作为向广告行业输送专业人才的广告专业教育,面临着“优化教育机构和课程设置,提高广告师资水平,改革教材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广告新媒体研究,促进现代科技在广告专业教育中的普及和运用”的任务。建设广告学网络课程,可充分依托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优势,探索新型的广告学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此,我校的广告学系列课程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借助学校提供的4A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开展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尝试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目前已初步建成《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和《广告心理学》3门网络课程,并已在教学中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本文结合上述3门广告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就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广告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4A网络教学平台是先进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工具

4A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工具。所谓网络课程,“简单地说就是以网络为媒介的课程……是传统课程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重建,是教师、学习者、媒体教材和网络学习环境四者持续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内容的总称”。

4A网络教学平台始于国家教育部2000年启动的“面向21世纪教学振兴行动计划”,是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共同负责研发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它是学校以课程为基本单元,进行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全面教学资产积累、全面教学风采展示的校园课程资源管理中心。

4A分别指代Anyone(任何人)、Anywhere(任何地方)、Anytime(任何时间)、Anything(任何内容)。4A网络教学平台在功能设计、技术架构和用户数量方面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主流网络教学平台之一。主要由课程管理系统、作业系统、答疑系统、考试系统、评价系统等组成。其设计理念先进,设计基本出发点在于网上教学不仅仅是将教学内容在网上,更多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同时,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作业、考试、答疑、笔记记录等,都能在网上得到良好的支持,为教师在网上实施教学提供了全面的工具支持。

我们的广告学网络课程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借助了这一平台实施了广告学理论课程教学的网络化。由于我校的广告学专业以艺术类招生为主,学生的高考文化课分数偏低,文化基础较差,理性思维相对较弱,理论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而我们通过网络课程的建设,建立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形式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将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切实提高了广告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广告学理论课程网络教学的设计策略

1.课程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网络教学结束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它改变了教师的施教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已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因此,我们在建设广告学网络课程时,始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来思考。学生喜欢怎么学,愿意学什么,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依托网络技术手段实施有效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照顾到个性差异,等等。为此,我们在对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广告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策略。

2.课程内容设计:自主化、情境化

网络教学突破了以教室为中心而形成的“同一时间和地点内教与学”时空的限制,建构起了无围墙无时空的“虚拟教室”。网络教学提倡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处在分离状态,如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呢?我们认为,教师在这“虚拟教室”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对此,我们在“课程信息”模块中将每门课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考核及评价方法等在线,要求学生了解每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日程安排、课程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在“课程学习”模块中,我们不仅要求课程内容的系统和完整,更注重向学生告知每门课程每个章节的学习难点和重点,并使每章的内容都设有扩展知识,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应的网址,对于同一知识内容,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描述,让学生在对多样看法进行交叉思考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4A网络教学平台良好的开放性,我们将广告学界与广告业界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及时上转补充到扩展知识中,做到课程的教学资源始终处于动态调整的状态,以期教会学生对信息及资源进行思考、整合和吸收,为学生营造了探索与创造的空间。

鉴于广告学理论课程比较抽象难懂,艺术类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有畏难情绪的现状,我们结合其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通过将理论教学情境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据研究表明,文字描述性的情境或案例由于表述的过于简化以及不够准确,所以容易使问题脱离了原本复杂的真实情境,并容易导致学生的片面理解,妨碍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迁移。多媒体形态,尤其是视频形态的情境、案例可以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有效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利用4A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对课程的内容作补充与拓展,在“资源库”模块中分别对《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和《广告心理学》课程安排了相关的视频广告资料,借助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形式对理论内容作了形象化的演绎与延伸,使抽象的广告原理、规则、概念等变得具体化和可视化,给学生以感性认识来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切合了艺术类学生擅长形象思维的学习特性。

3.教学活动设计:参与式、竞赛式

网络课程建设中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将更进一步实现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助学、导学作用,重视问题与回答方式的设计,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是网络课程的一项设计原则。在《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和《广告心理学》课程的活动设计中,我们首先在每个章节的内容之后都附有课后练习与思考题,并在4A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交流”模块中设立了讨论区,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提供了场所。网上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自由、平等,有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意识,深受年轻学生的喜爱,可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在讨论区中,学生分别对课堂上有疑难的内容提出问题,或就课后思考练习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及时回复,对学生的疑难与看法进行一一解答,并可将它们进行再次延伸,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难度,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思考。与此同时,我们还把《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和《广告心理学》课程近几届学生的优秀作业上传到“作业”模块供后学者学习讨论,并欢迎后学者进行点评,教师则认真做好讨论的组织和引导工作。这种教学活动因消除了课堂教学中面对面发表已见的顾虑,同时又因可比性和借鉴性较高,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涨,唇枪舌剑,各抒己见,有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学习经验的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广告实践的能力,我们结合《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等课程的理论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相关的广告大赛。为了便于组织参赛,我们以课后作业为形式要求选修课程的同学全体参加比赛,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各类比赛的信息、开展教师的个性化辅导和学生之间的即时交流。近三年来,我们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广告大赛,如世界华人大学生广告“金犊奖”和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获奖颇丰,捷报频传。通过竞赛,使学生运用、检验了所学的广告学专业理论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结语

通过《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和《广告心理学》4A网络课程的建设,我们体会到网络教学具有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操作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等优势,“实现了从手段到环境、内容、方法的质的变革”,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为广告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工具。

参考文献:

[1]国家工商局,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指导意见[J].现代广告,2008,(6).

[2]陈宝军,杨改学.试论网络课程的教学交往本质[J].中国远程教育,2003,(1).

网络广告概念范文5

一、语用预设的概念

“语用预设”(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аяпресуппозиция),也被称为“语用前提”。上世纪70年代初,Stalnaker等语言学家认为,“预设”与语境相关联,而语义预设与现实中的语境脱离,所以便提出了语用预设的概念。关于语用预设的概念,英国语言学家Leech认为,语用预设是指“当说话人在说出语言时,说话人自认为有一部分已知信息存在于语言当中,且是说话与听话双方共同认为是正确的信息”。我国何自然教授认为,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苏联语言学家Е.В.Падучева的语用预设定义是:“当说话人以任何中性的方式(即不以煽动、讽刺或其他的方式)表达语句S时,认为语句P是不言而喻的或者是听话人己知的信息,那么P就是S的语用预设。”不同国家学者对语用预设的概念理解,都是强调了说话双方与语境,尽管表述不尽相同。

二、语用预设的分类

关于语用预设的分类,国内外的学者都有一定的研究。国外的学者如Levinson分为可能预设和实际预设;Yule将前者的实际预设里的语用预设细分为:存在预设、事实预设、词汇预设、结构预设、非事实预设、反事实预。我国的陈新仁老师曾将广告中的语用预设分为事实、信念、状态和行为四种预设。以陈新仁老师的研究为基础,付韦华琳、刘彩霞增加了社会影响力预设,魏在江增加了双关、文化两种预设,李玉增加了情感、效果两种预设,金楠讨论了价值、存在、效果、结构及反事实预设。王芹研究了理性预设和道义预设。曾必好在她的博士论文中将语用预设分为信念、状态、行为、情感和效果预设五种预设。笔者以汉俄网络广告语为语料,沿用大多数学者的分类,暂且将网络广告语中的语用预设分为信念、状态、行为、情感和效果五种。

三、语用预设在汉俄网络广告中的应用

1.信念预设

一个人的态度往往受到信念、看法等的支配。因此,广告用语经常采取的一个较为深层次的做法就是从根本上动摇他们的信念或看法。网络广告中信念预设可以说使用的次数相对要多一些,网络广告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使消费者相信广告中的话语,有一种信念感。例如:(1)ХорошийденьначинаетсясNutella!(ПастаореховаяNutella)(2)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蒙牛特仑苏牛奶)例(1)“美好的一天从Nutella开始(Nutella坚果酱)”中的预设是早上吃了Nutella的坚果酱会有美好的一天。俄罗斯人早餐普遍喜欢吃面包,配上坚果酱,开始一天的愉快生活。这则广告很能吸引注意力。例(2)中的语用预设是特仑苏是独特的,跟其他牛奶不一样。人们不喜欢“撞衫”,就是内心对独一无二的渴望,例(2)恰好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一心理,使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

2.状态预设

网络广告中的状态预设特别能让消费者产生购物欲望。状态预设是指对人们状态的一种预设。这种预设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预设过去的一种不理想状态,另一种是预设使用产品后,人们所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例如:(1)Толькомузыка.Ничеголишнего.(SONYНаушники)(2)今晚有苏菲,超超星熟睡。(苏菲夜用卫生棉)例(1)“只有音乐,其他什么都没有(SONY耳机)”中语用预设是带上耳机之后的状态,只能听到音乐,强调耳机的防噪能力高品质。例(2)也是强调了使用苏菲夜间卫生棉之后,可以安心熟睡,不用像此前夜晚那样担心。

3.行为预设

陈新仁教授将行为预设分为三种类型:关于消费者过去行为的预设,突出强调消费者当前某行为需要的预设,有广告特殊色彩的预设。例如:(1)Ручкалегконадеваетсянакорпускамерыиупрощаетзахваткамерывовремясъемки.(РучкаSONYAG-R2)(2)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东鹏特饮)例(1)“手柄可以轻松地安装在相机机身上,拍摄时更容易握持相机。(SONYAG-R2相机手柄)”强调了手柄的舒适与拿着相机这一行为对拍照的好处,满足了消费者拍照时希望方便的心理需求。例(2)在累了和困了的时候可以喝一瓶东鹏特饮。广告商抓住消费者在疲倦状态下的心理,引导人们购买商品。

4.情感预设

在网络广告中表达的与消费者共同的深切体会与情感带入,就是情感预设。例如:(1)Разноцветныедражеможносъестьсамомуилиразделитьсдрузьями.(Дражесарахисом“MM's”)(2)骄傲吧70年,我们的大国时刻!(伊利纯牛奶国庆定制版)例(1)“色彩缤纷的糖衣杏仁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和朋友分享。(MM's球糖)”中让消费者意识到与朋友分享的喜悦心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例(2)中国人一起欢度国庆时推出的特别定制版,以消费者的爱国情怀为情感基础,巧妙地宣传了产品。

5.效果预设

效果预设就是指不直接表明产品的特征,而是通过预设,含蓄委婉地在广告语中表达其独特的效果。(1)Плавный,красивыйэффектбоке(КомпактныйобъективG)(2)酷炫停不下来(炫迈口香糖)例(1)“光滑,美丽的散景效果(紧凑型相机G镜头)”中没有讲镜头的规格及其他,而是通过拍下来的散景效果来表达其性能。例(2)让消费者体会到口香糖吃进嘴里的感受。

网络广告概念范文6

关键词:网络广告;广告;网络营销;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2-0144-03

一、网络广告的含义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进步,网络广告越来越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之一,然而网络广告的定义目前没有统一定论,为了能对它有个相对明晰的概念,现将国内外不同的意见总结如下:

(一)国内的声音

从营销方面看,网络广告是中小企业营销策略的范畴之一,本应作为网络营销策略的具体实施,服务于网络营销策略并与其融为一体[1];从媒介上来看,互联网广告是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是确定的广告主以付费方式运用互联网媒体对公众进行劝说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2]。有学者还认为网络广告是Internet问世以来广告业务在计算机领域的新拓展,也是Internet为营销媒体最先被开发的营销技术[3]。

(二)中外对比

“网络广告,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通过互联网在网站或网页上以旗帜、按钮、文字链接、电子邮件等形式的广告。”这是在我国,北京市工商局在《北京市网络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中的定义。

而大卫W舒伯特与埃斯特桑森则认为:网络广告就是符合网络定义的互联网上任何形式的交互。而Wiki百科则这样定义网络广告:通过互联网和万维网来传递营销信息从而吸引顾客的一种促销方式[4]。

由此可见,依照研究者的立场和角度的不同,网络广告呈现出多重含义:它依附于营销,又依附于网络,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两者的真正融合;它在国内学者眼中是一种行为,外国学者却能将它作为一种网上的交互信息……但是,无论如何它已然随着网络的发展进驻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二、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一)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之比较

无论何时说到网络广告的发展,都无法对传统广告避而不谈。因为网络广告孕育于传统广告,又是在传统广告的对比映衬下突出了其发展优势。

从时代性来讲,网络经济是科技的结晶、时代的产物,与当今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相联,在信息的制作、传播及与受众互动方面有着明显的时代特性[5]。

从交互性来讲,网络广告不同于传统广告信息的单向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采用交互界面,可以使访问者对广告的阅读层次化[6]。并且,网络媒体的自由、开放的信息交流方式和广泛的参与性,使其很容易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意见的自由市场”和“舆论阵地”,推动主流媒体的形成。

从沟通方式来讲,传统广告是单向沟通。例如,强势信息灌输的影视广告是单向沟通为主,可提供简单交互信息。而网络广告是交互性传播,受众可自主选择广告信息[7]。

从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来讲,网络广借助互联网实现在短时间内信息的大规模传播,这是传统广告无法做到的。

从功能特性来讲,传统广告依靠着传统媒介的发行量、收听率或收视率,然而,这些数据往往不够精准;而网络广告作为傍网络而生的广告,可以利用网络自有的优点,能够凭借及时、精确的统计机制,建立完善的用户数据库,包括用户的地域分布、职业、年龄等[8],在分析这些数据后,可以精确定位目标市场受众,实现对应受众群的广告投放。

(二)我国网络广告发展现状

1.网络广告有其独有的优势,广告效益十分显著。这里说的优势主要得益于Web Ad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及时间上的有效性,使网络广告能够同时为企业主和受众所满意。

2.网络广告市场成长迅速。因为其广告具有“创新性、互动性、参与性、可测性、服务性和标准化”等优点[9],在实际上具有传统媒体难以比及的优越性。而且网民每年的大幅增长对网络广告市场的发展也十分有利。

3.农村网民受众群体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大。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群体数量庞大。政策上,国家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农村信息化的畅通工程[10]。

4.网络广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当前IT时代促使许多企业改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向,亟需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网络广告市场的繁荣与竞争日益显示着网络对经济的作用。

5.网络广告市场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网络广告虽然发展势态强,但毕竟是新兴事物,其市场监督机制还有待完善。

(三)我国网络广告发展的问题

1.营销上。(1)企业对网络广告认识存在误区。传统广告占领市场已久,资历较深的企业主多已经适应传统广告模式,并且取得了稳定的营销宣传效果,改用网络广告形式,效果短期内不明确,求稳的企业多不会选择。而对网络广告自身而言,作为一种新型的宣传推介形式,企业主和受众多会对其感到陌生而产生一种主观上的不信任。而且,其本身总体来说还不成熟,如宣传形式、效果统计方式、技术运用、等都有缺陷。 “他们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纯熟地掌握网络广告的运行规律和操作技巧,使得网络广告的发展受到限制[14]”。(2)网络广告效果评价引起误解。网络广告通常是以点击率来进行效果评价的。但实际上,根据2009年的《中国网络营销(广告)效果评估准则》,网络广告营销效果数据分析指标共有五个,点击率只是其中之一。因此“点击率并不能完全代表网络广告的效果[15]”。

2.网络广告上。(1)缺乏创意。创意是网络广告的一大生命。但现代广告抄袭风横行,缺乏新意,从形式到内容同质化程度高,极大有损网络广告的发展。(2)受众观念不强。网络广告,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更加明确的受众。这就需要网络广告创作者在策划之初,就要了解受众的情况,尊重受众心理特征,从受众出发。显然,这一点国内的网络广告还没有做到。(3)带有强制性。很多网络广告都带有强制性,比如打开网页时跳出的广告窗口,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网民对网络广告的抵触情绪。(4)缺乏有效的效果评价机制。在我国,网络广告没有一个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来监测评价网络广告的受众数量与广告效果,这是当下网络广告在其发展进程中所亟需解决的问题。(5)监管机制不完善。现代网络广告市场存在混乱,不少广告主利用网络广告宣传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这本质上是由于网络广告市场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缺乏,造成管理空白。

3.网络自身的弊处。(1)网络的虚拟性的特点。“没人知道你在互联网上是一条狗”,网络的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广告效果[17]。(2)网络的“意见市场”的舆论引导作用。 广告人如利用网络的“意见市场”,控制舆论引导的方向,“煽动”受众,欺骗受众,将使广大受众对网络广告失去信心。

(四)我国网络广告发展问题的对策分析

基于以上几点关于近年来我国网络广告发展的问题,许多学者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现罗列以下几点予以借鉴。

1.从广告自身出发,要求网络广告:(1)形式创新,内容新颖[18]。网络广告的竞争性远超传统广告,这就要求为网络广告在形式和内容上积极创新,并在保证真实性基础上,以创意赢市场。(2)优秀的创意。优秀的创意是网络广告生存之本.现代网络广告的核心在于创意。创意是网络广告的生命线[19]。(3)会运用隐喻式的网络广告设计。提取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尤其是常见的事件符号,从而能够用隐喻这种常用语言模式来直接有效地完成广告主题的传达[20]。

2.从网络广告策划出发。(1)改变推广的强制性。网络广告在策划过程中,应考虑受众的基本要素如性别、年龄、心理等,在广告中增加公益活动、热点事件等信息,充分发挥网络广告互动性,用主动的方式改变消费者心智模式。(2)投放精确化,提高受众体验。增强用户体验,实现不同时空、不同URL,多频度的定向投放,从细节着手,提高精确化。

3.从网络媒介队伍出发。传媒还必须保持人力资本的自我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建设学习型组织[21]。

4.从体系完善角度出发。(1)建立有效的广告效果评价体系。广告效果评价是企业主投放广告的目的之一。通过它,可以有效指导商业运作,并在深层次完善网络营销体系。(2)加强网络广告立法[22]。网络广告发展迅速。而国内还未出整的法律法规,已有的一些规范也无法适应网络广告发展速度,这就要求不断加快完善法律进程。

5.从网络发展趋势出发。当下,互联网营销发展的趋势是整合。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从广告意义上讲,网络的核心价值就是精确网络广告,通过细分受众,找到广告主最想要的人群 [23]。

三、我国网络广告发展趋势研究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信息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使得网络广告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虽然当下其发展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网络广告的未来。

(一)新技术(现已出现):3D技术和智能化

1.3D技术。3D 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简写,即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的意思,是物体的长、宽、高的再现。3D 网络广告是现代商业在网络上激烈竞争的结果之一[24]。它与普通网络广告相比,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大手笔制作,不少3D 网络广告的制作都需要多家广告主联合进行。3D网络广告在技术上是以虚拟技术融入广告中,从而可以用3D动漫画面代替明星代言,从而能够减少大量的代言费;在效果上,3D画面有着强烈的视觉吸引性和冲击力,并且能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受众对产品的印象和感受。

2.智能化。智能化集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控制化技术于一体。智能化广告能够针对用户的需求,通过对用户媒体接触习惯的分析和推理,实现强定向性、高精准度、高效的系统安排。它不仅降低广告的成本,更是促进了资源更加有效的配置[25]。

(二)新形式

1.网络广告经营额会稳定地增长。随着广告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广告已逐渐失宠,取代之的网络广告出现,使得广告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

2.网络广告趋于与营销普遍结合。《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阿里巴巴占市场营业收入规模的57.2%,环球资源、慧聪网、中国制造网、分别占到市场规模的9.9%、3.8%、3.3%。商贸搜索引擎一呼百应,2010年实现年收300%的高增长。网络营销市场发展前景巨大[26]。

3.网络广告将与传统主流媒体合作,实现整合传播。现代网络广告已开始学习参照电视媒体的制作模式,并在实际中创新运用。网络广告作为新兴推介形式,将会加大投入与传统广告媒体如电视广告、广播广告等媒体互相参照互相弥补,积极合作实现整合传播,以达到广告宣传的最佳效果。

4.网络广告的形式将会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网络广告的一大优势在于它给创作者留有很大发挥余地,网络广告所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画面等的形式可以激发创作者的创意和潜能。随着网络广告的逐渐成熟,广告的形式和表现内容将更为复杂和多元,更富新意,也更容易打动目标受众。

5.网络广告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完善。随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深,我国法律体系正不断完善,国家也将逐渐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广告市场,保证其健康有序正常发展。

四、网络广告研究中的缺陷

(一)研究方法上

研究形式过于单一[21]。概览了几十篇近几年关于网络广告和网络传播的论文资料,在研究方法上,发现基本上以定性研究为主,很少见到以定量研究为主或是两厢结合的。

广告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多门学科理论。康谨认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广告研究的理论创新在很大程度依赖对其他学科理论概念和研究范式的借鉴。”但在实际上,现今广告学教育多以新闻传播为主要内容,学术文献中的内容和相关学术背景也多呈现以文学(新闻传播)为主,营销学为辅的格局。可以看出,当下我国广告学术研究视角和研究形式仍旧比较单一,没有体现广告所应有的交叉学科的特性,也没有呈现多学科融合的态势[27]。

(二)研究内容上

首先是概念问题。笔者认为,网络广告的确应放在网络营销中研究,但有学者将网络营销等同于网络购物,这就有失偏颇了。在理论概念上,网络营销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平台和方式手段的,为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的、经营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营销策划、组织、执行活动”,这是广义的概念。而狭义的解释为,网络营销是一种营销手段[28],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企业营销目标任务,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而网络购物,是指在网络上购物的方式。具体步骤是:买家通过互联网挑选商品、发出购物请求,并在网上支付,厂商确认订单并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最后由买家收货确认、评价。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为营销手段,后者为购物活动。

其次,在网络广告前景看法上,几乎所有学者对网络广告的发展之路持有乐观的心态。笔者认为,网络作为一种媒介工具,它会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却不可成为一种主导力量。它作为一种工具,是会随着“使用者”的不同而变化的。还有一部分学者在网络广告发展问题上,在表示“看好”的同时,对投资商和广告人会不会“因利失利”表示担忧。然而,在笔者看来 ,要为网络广告前景埋单的,不仅是投资商和广告人本身,更有大大小小个人非个人的网站负责人(第三方)。正规如百度,这一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至今,它仍奉行着“价高者抬前”的玉律,即,当搜索信息时,即使列在第二条的网站更为正规,只因为列在首位的网站付费更多,它就能正大光明的把实力更强的网站挤下去,因此信奉“第一条即权威”而受钓鱼网站蒙害、遭受经济损失的人不在少数。试想,这样下去,会有多少人对网络失去信心,对网络广告避如蛇蝎?无论广告策划多么完美,多么富有创意,如果只从源头上屏蔽网络上的一切,那么网络广告又该何去何从?

五、结 语

网络广告现已成为当下越来越热门的研究话题之一,相信随着众多学者不断地研究,必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实现网络广告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永泰.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中的网络广告研究[J].电子商务,2011(10).

[2] 詹玉轩.当代互联网广告的表现形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5).

[3] 宋旭琴,向鑫.探析网络广告真面目[J].商业研究,2002(11).

[4] 刘寅斌,肖萍,陈永.网络广告研究综述[J].国际新闻界,2010(11).

[5] 马骏.从时代变迁看中国网络广告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7(5).

[6] 柴华方.网络广告传播的交互性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0(18).

[7] 刘勇.基于网络平台的广告设计方法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8] 刘静.网络广告的传播模式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8).

[9] 舒畅.富媒体广告研究回眸[J].今传媒,2009(2).

[10] 傅若岩.急于扭转搜索颓势 谷歌模仿Groupon抢进团购市场[J].IT时代周刊,2011(10).

[11] 谢鹏飞.市场营销中的网络广告的透视研究[J].中国报业,2011(14).

[12] 李震.网络广告效果的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3).

[13] 詹玉轩.当代互联网广告的表现形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5).

[14] 王雪媛.网络广告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报业,2011(4).

[15] 彭晓霞.基于网络营销的广告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1(35).

[16] 蓝天宁.网络境域中隐喻式广告设计研究[J].包装世界,2010(5).

[17] 昌蕾,中国期刊网络广告研究回眸——对中国广告期刊之网络主题文献的内容分析[J].新闻界,2009(6).

[18] 朱一.法国网络广告规制研究[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1(1).

[19] 刘冰.网络广告商业模式面临突破[J].中国广告,2011(3).

[20] 薛慧敏,隗辉.3D技术在网络媒体中的应用研究[J].今传媒,2011(3).

[21] 易龙.论智能广告研究的价值及其框架的构建[J].新闻界,2009(1).

[22] 高丽莉.我国网络广告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报业,2011(16).

[23] 周亮.网络营销形势下的广告策划和传播研究[J].代营销(学苑版), 2011(3).

[24] 王琦君,晓青,徐伟丹.网络广告研究概述[J].当代传播,2006(6).

[25] 郭泽德.中国网络广告10年发展过程研究[J].中国广告,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