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经营情况范例6篇

航空公司经营情况

航空公司经营情况范文1

【关键词】 航空公司 低成本 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各个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民航业也是如此。2005年1月15日,《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规定》正式实施,放宽了对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不再对民营投资主体投资组建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另作限制,民营投资主体就与国有主体投资者适用同等的准入条件。之后,中国民航总局进行了票价改革,给了航空公司更多票价决定的自由。原中国民航总局直属航空公司也都进行了重组,但中国仍有十几家航空公司,其中三大集团在中国国内市场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适者生存,弱者淘汰”,中国航空公司的未来和每家航空公司的命运将取决于每个航空公司如何定位。

一、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发展现状

(一)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获得持续的低成本优势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成立于1967年,1971年6月18日正式开始运营,后来一直贯彻其短航程、低成本、低价格、高频率、点对点、多班次的经营战略。短短几十年中,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在美国航空业一片萧条之中独放异彩,并自1973年实现首次盈利以来,始终保持盈利状况。其成果的取得主要因为西南航空可以获得持续的低成本优势。这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得到: (1)在二级机场或中枢机场的非繁忙时段运营;(2)缩短飞机转场时间;(3)始终采用单一机型;(4)单一的机舱布局,增加机舱座位密度;(5)“无花边”的服务;(6)直销力度不断加大;(7)灵活高效的员工激励制度。除此之外,西南航空还始终专注于这样的营销策略:经营点对点的短程航线,提供简单的几乎没有限制条件的票价,保持高密度航班和相当高的准点率。

(二)欧洲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情况

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和各国航空管制的逐步放松,以瑞安航空为首,欧洲航空市场相继出现了EASYJET,GO,BUZZ,KLM UK等一大批低成本航空公司,他们删除包机航空的所有花边服务,以更低的票价极大地刺激了欧洲低票价旅客运输量的增长。由于市场环境不同,欧洲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赢利模式也略有变化,这种变化在降低成本的道路上较西南航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与二级机场的关系更加紧密;(2)产品和服务更加简单、朴实;(3)在机票分销问题上更新潮,全部无票旅行,旅客通过电话和互联网定座和付款,到机场出示定座编号或护照就可登机;(4)员工激励多采用生产效率与薪酬挂钩的方式,较少采用员工持股和分红计划。这样模仿并发扬光大西南航空的赢利模式,使欧洲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不仅仅相对传统航空公司占有更多的成本优势,他们的成本甚至比西南航空还要低。

(三)亚洲低成本航空公司

相对于欧美地区来说,亚太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较低,但低成本航空仍发展得如火如荼。在日本,天界航空公司推出的票价只有日航、全日空和佳速的一半,吸引了大批休闲游客,三大航空公司也相继成立了低成本的子公司,采取雇佣外籍飞行员、维修外包等方式削减营运成本。在马来西亚,亚洲航空公司于2001年12月被Tune Air正式接管后,被彻底改造成为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并于2005年5月,亚航控股的泰国亚洲航空公司开通曼谷至厦门航班,成为首家飞入中国的外国廉价航空公司。在新加坡,飞虎航空公司由新加坡航空公司和美国、爱尔兰的伙伴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将采取一种完全没有机上服务的无修饰化经营模式,倘若旅客想要得到机上服务就必须为之付费。

透过低成本航空公司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可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各地区航空市场的逐步开放和航空业管制的逐步放松,低成本航空公司必定在短程航线上占据主导地位,冲击传统航空公司迫使其降低成本,改变世界航空业的架构。

二、国内航空公司低成本战略实施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民航领域对国内民营资本特别是航空公司的组建解除了限制,不少民营资本纷纷开始进入民航领域,组建民营航空公司。从2005年3月11日,以天津为基地的国内首家民营航空公司成功首航以来,中国的民营航空公司大量组建:以成都为基地的鹰联航空、以上海为基地的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以武汉为基地的东星航空、以云南大理为基地的祥鹏航空、以贵阳为基地的华夏航空等相继起飞。中国民航的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一下子激烈起来。在中国现有环境条件下民营航空公司大都选择低成本航空的业务模式,其中春秋航空就明确提出走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模式。在中国航空市场逐步开放航权,放开票价,引入市场竞争的今天,国内的一些地方航空公司己在低成本运营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海南航空、上海航空、深圳航空、山东航空。作为世界发展最快的航空运输市场,低成本航空在中国蓄势待发。

三、我国发展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可行性分析

以上都是一些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和比较,特别是研究了国外几家发展较为成功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可以分析在我国发展低成本航空公司所需要的构成要素。有些因素是航空公司自身可决定的,如飞机机型、机舱布局、销售渠道、服务品质等,这些只要新组建的一家航空公司,都是可以实现的。对于航空公司无法决定的外部政策和环境因素,下面做了简单分析:

1.高日利用率。想要提高飞机日利用率有两条途径:(1)在夜间飞行,延长飞行时间; (2)缩短飞机转场时间。在1959年,美国开始出现夜间航班,由于乘客下飞机时大多睡眼惺松,因此又被称为“红眼航班”。在我国,“红眼航班”主要是指加班的旅游包机,机票价格一般定的比较低,对乘客吸引力非常大。但现在“红眼航班”已被国家民航总局叫停,理由是“红眼航班”多为晚上10时至凌晨起降,空中指挥人员、地勤人员、飞行员在深夜工作,精神状态不如正常工作时间,对飞行安全不利。因此,现在航空公司要提高飞机日利用率,只能缩短飞机转场时间。首先,加快飞机转场速度,可让机场在有限的起降时段内增加进出港航班量,提高收入,也符合机场的基本利益,这是航空公司与机场共赢的方案。其次,航空公司可采取少配餐、不装货等措施,但这需要一些相关单位的密切配合。机场方面必须为旅客提供明确的指示和快捷的通道,加快行李的分拣和装运速度;航空管制部门则须有效安排起降,避免飞机无效等待。目前,国内有一些机场已经开始配合低成本航空了。

2.高密度航班。新成立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因为受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必然存在一定的弱点,如航线网络的不足,我国民航总局规定只有基地航空公司才能经营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中心枢纽和西安、成都、昆明、武汉等六个次级枢纽的始发航班,这些城市集中了我国大部分的客流量,而新进入的航空公司很难在这些市场中形成一定的竞争力。为了对此加以弥补,航空公司可采取高密度航班的方法,高密度航班又必须有大量的客流量支撑,这个低成本航空公司可以通过降低票价来吸引旅客。由于航班总量受到民航总局的限制,一些起飞和降落的时段较难获得,低成本航空公司想要通过在一些航线上增加大量航班的可操作性难度较大。

3.二级机场。二级机场指当一个城市周围有两个以上机场时,繁忙程度相对较低的机场。参考国外低成本航空,一般选择在二级机场运营,其特点:(1)可降低成本;(2)可避免与一些大型的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而在我国要发展低成本航空公司,也可借鉴这样的方式。与国外相比,由于我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机场资源总体比较匾乏,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二级机场,比如上海虽有两个机场,但这两个机场是同类的,由同一个主体经营,收费和运营模式都没有任何区别,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航空公司也无法降低机场起降成本。一种方法是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些机场密度比较高的地方,而在一些大城市附近的小机场可按照二级机场的模式来运营,用较低的收费来获得人流量。如在2004年,深圳航空公司在无锡开通了北京、广州、深圳三条航线,并按照低成本的模式运作,一个多月内,三条航线的平均上座率就达到了90%。另一种方法可将军用机场改造为民用二级机场,比如北京的南苑机场,广东的佛山、惠州,甘肃的鼎新,辽宁的鞍山等,如果航空公司可对其进行收购,获得这些机场和航线的经营权,就可以为运营低成本航空公司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4.销售与定价。低成本要能够运行,首先必然要可以采取自主定价,如果没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在市场中,低成本航空公司根本就不会有竞争力。通过研究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对航空市场放松管制以前,低成本航空公司都很难得以发展,在西南航空公司成立之初,经过3年的努力才能够运营。在我国,三大航空集团重组以后,我国民航机票价格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革,在200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正式实施,该方案规定:国内航空运价以政府指导价为主,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由核定航线具体票价的直接管理改为对航空运输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的间接管理。国家发改委会同民航总局,依据航空运输的社会平均成本、市场供求状况、社会承受能力,确定国内航空客货运输基准价和浮动幅度。航空公司在规定的幅度内,根据市场、机型、淡旺季、旅客类型等情况自主决定价格,票价上浮幅度最高不得超过基准价的25%,除上述实行市场调节价和票价下浮幅度不限的航线外,其他国内航线票价下浮幅度最大不得超过基准价的45%。这个方案的实施,就给航空公司赋予了较大的自主性。

综上所诉,初步认为在我国发展低成本航空公司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而发展中国的低成本航空,不仅是世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对实现民航事业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民航强国的宏伟目标,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改革开放事关重大。因此研究中国航空公司的低成本战略,以及中国的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运营模式对现有航空公司、新进入的航空公司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董力加.《低成本战略与深航核心竞争力》.中国民用航空.2004(1)

[2]买明欣.《美西南航给我们的启示》.中国民用航空.2006(10)

航空公司经营情况范文2

【关键词】 航班延误;实证分析;影响因素

近几年,随着我国民航业的不断发展,民航运输量快速增长,连续数年旅客运输量的增长率都在15%以上,在航空运输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航班延误问题也愈演愈烈。统计显示2004-2009年我国不正常航班比率都在17%左右。

航班延误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民航旅客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而且影响到航空公司的客源、市场占有率与行业竞争力。造成航班延误的原因约有45%为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因此深入分析航空公司内部造成延误的因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采用Logit模型对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民航主管部门和航空公司治理航班延误问题提供决策支持。

一、Logit模型构建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航空公司财务状况、生产运营状况与航班延误的关系,假设航空公司的财务状况如盈利能力、负债状况、资产运营能力等因素以及生产运营情况如客座率、载运率等因素会影响航班延误。一个航班或者准点或者延误,是一个二分类变量,而 Logit回归模型是对二分类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最为普遍应用的量化分析方法。因此本文拟构建Logit回归模型研究航空公司财务状况、生产运营状况对航班延误的影响。

假设P为航班延误的概率,则1-P为航班正常的概率,变量Xi为Logit回归模型的自变量,是反映航空公司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的指标。

Logit模型的因变量为航班是否延误,如果一个航班发生了延误,则因变量的编码为Y=1;如果没有延误,其编码为Y=0,则有:

Ln(P/(1-P))=a+∑βiXii=1,...,n

P(Yi=1|Xi)=1/(1+e-(a+∑βixi))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中国国际航空、南方航空、东方航空、海南航空、上海航空五家上市公司2005-2009年五年的财务数据以及航班延误数据进行研究。因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上市较晚,从2006年第二季度才有完整财务数据,因此分季度统计共得到95个样本;而生产运营指标如航班正常率、航班载运率来自于中国民用航空局官方网站,该指标是对全行业按月统计,从2006年2月到2009年12月共得到47个样本。因为航空公司分季度财务报告样本数与民航局的生产运营数据样本数不同,因此本文对财务指标和生产运营指标分别进行分析。

(二)变量设定与回归分析

1.因变量设定

因为民航局没有专门的航班延误指标,只有正常航班与不正常航班统计,而航班延误占了不正常航班的绝大多数,因此本文采用航班不正常率作为航班延误的替代变量。

因为Logit模型的因变量是分类变量,需将连续型变量航班不正常率转化为二分类变量。如果某航空公司某一季度航班不正常率大于所有样本航空公司该季度不正常率均值,则赋值为1,低于均值的赋值为0,即赋值为1的公司相对于赋值为0的公司发生航班延误的可能性更大。

2.自变量设定

本文选择反映航空公司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偿债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及公司规模的财务指标以及反映生产运营状况的指标作为候选自变量。具体指标有: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净利润;反映现金流量的指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总资产现金回收率、销售收现率;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反映运营能力的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反映公司成长性的指标,主营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反映公司规模的指标,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反映生产运营情况的指标,载运率、客座率、载运率增长率、客座率增长率。

3.自变量筛选及回归分析

由于所选自变量较多,在进行回归分析前先进行自变量筛选。

第一步:利用单变量Logit回归模型对财务指标进行筛选

筛选自变量的方法:从检查每个候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着手,通过拟合单变量Logit回归模型来取得各变量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在简单关系分析完成后,按显著性从高到低选择进入多变量回归模型的自变量。在选择时只要一个自变量在其简单关系的检验中P

通过对每个自变量的简单分析,符合标准的自变量有资产负债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销售净利率、主营收入增长率、主营收入对数、固定资产周转率。各指标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第二步:对入选指标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

为了避免公司财务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进行多变量回归前先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本文采用相关系数表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相关系数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各财务指标间相关度较小,说明指标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第三步:利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

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资产负债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销售净利率、主营收入增长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收入对数六个指标进行多变量Logit回归分析。本文首先采用Spss的Forward wald方法进行正向逐步回归,即在截距模型的基础上,将符合所定显著性水平的自变量一次一个地加入模型进行分析。最终得到的是只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的两变量模型。模型回归结果见表3。

由于Spss的Forward wald方法仅仅是依据统计标准操作,因此只能将它作为变量筛选的初步步骤,它主要用于探测性分析而不是关注于检验理论,机械的选择程序可能选到无关或噪音变量,因此其结果只能作为参考。

本文在两变量模型的基础上逐步添加其他变量,构建新的模型,并比较其拟合优度与模型的解释能力。因为模型中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协变类型的数量很大,每个协变类型所对应的观察案例并不多,指标Deviance和Pearson卡方不再适用于估计模型拟合优度。而应该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该方法根据模型预测概率的大小将数据分成规模大致相同的10个组,然后根据每一组中因变量各种取值的实测值与理论值计算Pearson卡方。通常用于自变量很多,或者自变量中包含连续性变量的情况。

经过比较,发现由资产负债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销售净利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四个指标作为自变量的模型在模型拟合程度与变量解释能力方面优于其他模型。该模型回归结果见表4。

根据表4的回归结果可以构造如下Logit模型:

Ln(P/(1-P))=8.01-9.26X1-17.33X2-3.23X3+0.30X4

式中P为航班延误发生的概率,X1、X2、X3、X4分别为资产负债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销售净利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表4的回归结果显示,资产负债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销售净利率的系数均为负值,说明航班延误的可能性会随着资产负债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销售净利率的提高而降低。资产负债率反映了公司负债程度,航空公司在购买或融资租赁飞机、发动机等固定资产时,往往会利用长期负债,所以资产负债率升高可能说明航空公司处于业务扩张期,购买的飞机多,可用运力增加,有助于增加航空公司航班计划灵活性,降低航班延误的可能性。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反映了公司利用全部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该指标越高,公司越有充足的资金改善服务,提高航班正常率。销售净利率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公司相对于亏损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原因的航班延误。固定资产周转率反映了航空公司对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该指标越高,说明公司对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不过我国航空公司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飞机日利用率偏高,这样虽然充分发挥了飞机的生产能力,但造成航班衔接过于紧密,一旦某一航班发生延误,就会影响后续的一系列航班,造成大规模的延误,因此固定资产周转率高可能会增加航班延误的可能性。

第四步:分析生产运营指标对航班延误的影响

由于四个生产运营指标客座率、载运率、客座率增长率、载运率增长率的相关性较强,因此分别对客座率、载运率、客座率增长率、载运率增长率进行单变量Logit回归分析。统计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航班延误率与客座率增长率、载运率、载运率增长率呈显著正向关系,与客座率成正向关系,但统计不显著。

三、结论

航班延误问题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航班延误会影响消费者对航空公司服务的满意度,进而影响其对航班、航空公司的选择,从而会影响航空公司的声誉、客源和利润,因此航空公司必须对航班延误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本文研究了航空公司财务状况及生产经营状况对航班延误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航班延误的可能性会随着航空公司资产负债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销售净利率的提高而降低,会随着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提高而提高。因此航空公司要合理地制定公司计划,将固定资产周转率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不能为了提高飞机日利用率而将航班排得过于紧密,尽量降低航班计划原因导致的延误。其次应努力提高公司盈利和获取现金流的能力,保证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航班延误的可能性。

对生产经营指标的回归分析显示,航班延误与客座率增长率、载运率、载运率增长率成显著正向关系,与客座率呈不显著的正向关系。说明载运率与客座率都会对航班延误产生影响,但对航班延误有显著影响的是载运率。由于客机的载运率综合反映了乘客与货物的运载情况,可以推断货物运载是引起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因此航空公司应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确定货物配载量并提高货物的装运效率,降低由于货物运输引发的航班延误。统计结果显示客座率与载运率的增长都会显著增加航班延误的可能性,因此民航主管部门和航空公司在运输旺季应特别关注对航班延误的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展计划司.2009从统计看民航 [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9.

[2]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展计划司.2008从统计看民航[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8.

[3]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规划发展司.2007从统计看民航[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7

[4]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规划发展财务司.2006从统计看民航[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6.

[5] 邢有洪,李晓津.航空公司航班延误损失分析[J].会计之友,2010(2).

[6] Rose N.L., Profitability and product quality: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airline safety performa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 Vol. 98, 1990.

航空公司经营情况范文3

自8月下旬香港国泰航空公司(香港交易所交易代码293)正式向香港特区政府空运牌照局递交重飞内地三航线(北京、上海、厦门)的申请之日起,香港的两大航空公司及其各大股东就开始了新一轮争夺航线的天空之战。

这场天空之战可能将改变香港近20年来“一公司一航线”的航空业管制现状。所谓“一公司一航线”政策,即香港航空管制当局规定,一条航线只准有一家香港航空公司经营,以免出现运力过剩。该政策自1985年启动,实施已10余年。

照例,如果在两周内没有收到反对意见的话,国泰的申请就可获批。差不多在期限的最后一天,9月9日,香港空运牌照局表示,已接获香港港龙航空公司的反对意见书。

港龙航空称,国泰航空所申请开办的航线,不能支持更多航空公司的营运,这些航线现时运力已过剩。若通过国泰航空复飞申请,“只会令航空服务出现重叠,并不符合经济效益”。

作为香港两大航空公司中实力较弱者,港龙航空的业务重心在于香港与内地重要城市之间的航线,香港-上海及香港-北京航线更是其命脉所系。这两条航线的收入支持着港龙航空营运现有的往中国内地其它城市及亚太地区的其他次要航线。

9月11日,港龙航空的大股东中航兴业(香港交易所上市代码1110)亦杀入战团。中航兴业于当日公开表示,欢迎香港逐步开放航空服务的政策,但随即话锋一转,称开放的大前提是“必须对各方有利,令香港社会、新加入航空公司和现有航空公司等均能受惠”――实则仍是反对国泰复飞内地三航线。

此次交锋,对于国泰来说,可谓蓄势已久。

由于海峡两岸尚不能直航,香港-台北航线是目前最热门的航线之一。在“一公司一航线”政策所划定的格局中,这一航线一直为国泰航空所独享。港龙航空提出飞此航线的申请长达一年多,直到今年7月,终获批准。国泰航空令人意外地并未提出反对意见。港龙、国泰正式开始在同一条航线上展竞争。“一公司一航线”政策实际上已被突破。

不仅如此,对于传闻龙航空将要申请增加其它亚洲四条航线及悉尼航线的传闻,国泰航空亦未透露不同意见,而是采取了默许的态度。9月13日,特区政府宣布空运牌照局已接受港龙航空申请,开办东京、汉城、马尼拉、曼谷及悉尼航线,这五条航线均为热门航线,其中泰国曼谷航线在2000年~2001年度旅客量高达266万多人次。

虽然无法推知国泰对港龙频频申请航线举动的默许态度是否基于彼此默契,国泰不断开放原本独家经营的航线予港龙,目的是抛砖引玉,以换取港龙开放香港至内地航线权。但港龙航空此次对国泰航空的业务图谋明确宣布反对态度,一举击破国泰或许有过的投桃报李之愿。

除了港龙之外,内地飞同一航线的航空公司的担心也是国泰需要面对及化解的。东方航空董事长叶毅干已经表示,国泰如果成功申请香港飞上海的航线,将影响票价,并对目前运载率不算高的东航造成打击,因此他不希望国泰开办上海业务。叶毅干在出席东方航空中期业绩会时指出:“站在经营航空业的角度看,当然不希望有更多航空公司经营相同的航线。”他表示,东航目前香港与上海间运载率仅达六成。而东航每天经营10个班次来回香港和上海,该航线收入占公司总收入达两成之多。而《香港经济日报》引述南方航空董事长颜志卿的话说,南方航空已经经营北京及厦门航线业务,国泰一旦加入竞争,将对票价构成大幅压力。他说:“京港航线现已有三家航空公司经营,如再加入多一家,票价所承受的压力将十分大。”

国泰的国际牌

国泰航空董事兼常务总裁陈南禄在香港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阐述了国泰复飞内地航线的目的。他称,此举可为香港创造出多达4700个就业机会,并可以刺激来港旅客增加。他强调,在全球航空网络中,通过亚洲区的航空枢纽往来北京及上海的班次已经超过150个,但香港却无一拥有国际网络的航空公司可提供“一条龙”通往内地的服务,正在使得香港的航空服务“毫不吸引人”。他声称,“香港已经拱手将飞入中国的航空业务让予亚洲其它机场。”

陈南禄直接把批评的矛头对准了“一航线一公司”政策。由于在现有格局中,国泰航空航线遍布亚洲区域,却不能飞往内地,旅客如果要经过香港进入内地,就需费时转飞不同航空公司的航班,成本相对高昂。因此,不少前往内地的旅客,为了可乘同一航空公司的班机,会转而选乘亚洲区内其他航空公司,并经由其他枢纽前往。“香港作为中国门户的地位,正受到考验。”陈极言之。他的解决方案,很自然的,便是向国泰开放内地航线。

国泰企业传讯部总经理黄家伦更试图缓解竞争对手的担心。他称,国泰重开内地航线之后,不会以“分食”目前香港内地航线的客源为主,而是要开发新客源。但是,黄家伦并不否认国泰加入后票价将面对下调压力。“目前香港前往北京票价约3700元,上海约为3400元,主要是因旅客乘坐国泰飞机到香港后,国泰无权再飞往内地,需要接驳港龙或东航机队,要向他们支付费用;如果到时由同一航空公司运载,这部分票价应可调节。”他说。

国泰航空申请重开内地航线及直指“一公司一航线”政策之非,确有因时而动的考虑。9月初,香港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官员在接受《财经》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一航线一公司经营”政策并非没有弹性。在特定的情况下,政府可因应本地航空公司的申请及市场情况,指定多于一家香港航空公司经营同一条航线。这些考虑包括如下内容:“如果政府认为基于公众利益须增加竞争,而有关航线的空运量,亦足以支持除所有外国航空公司外,超过一家本港航空公司作有规模的经营;或原先指定的香港航空公司没有经营或已停止经营有关航线,或其提供的服务难以令人满意;或当申请经营某一航线的香港航空公司打算提供的服务,与原本经营该航线的香港航空公司所提供的服务有所不同。”

另外,该局官员还认为:“内地的航空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去年,香港航空公司共接载近225万乘客往返于香港与内地之间,占香港航空公司去年全年总载客量的16.9%......”更重要的是,该局官员表示:“这个市场还有很大潜力,让两地航空公司有拓展服务的空间。”而对于航空管制方面,该局的回答是:“会积极地逐步开放航空市场。”

可以看出,特区政府“一公司一航线”政策的突破其实已不存在障碍,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港龙航空与国泰航空两家如何讨价还价。

“一公司一航线”由来

“一公司一航线”的确立与国泰、港龙的历史及两者微妙的关系密不可分。

国泰航空公司1946年由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两名资深飞机驾驶员在香港注册成立,1948年英资太古集团注资取得45%股权并成为第一大股东,1959年,国泰又收购了其竞争对手香港航空公司,成为惟一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亚洲区重要航空公司。从1974年到1983年,国泰航线已经冲出亚洲,伸展到中东、欧洲、北美,形成了全球性航空网络,并跻身主要的国际航空公司之列。

国泰作为香港惟一的航空公司的历史延续了近40年,1985年5月,港龙航空公司宣布成立,打破了国泰一家航空公司垄断的局面。港龙航空的股东包括曹光彪、李嘉诚、包玉刚、霍英东、安子介、冯秉芬等30余位港澳著名华商及中国银行、华润公司等,港龙航空成立后,随即向港英政府申请香港飞往北京、上海及其八个内地主要城市的牌照。

半年后,当时的港英政府财政司彭励治即宣布香港的航空管制政策为“一家公司一条航线”,即一条航线由一家香港航空公司经营。先获空运牌照局发牌的一家,将拥有所指定航线的经营资格。在这种情况下,1985年12月,港龙获得了经营香港至西安、厦门、杭州、湛江、南京、桂林、广州等8条国内航线的牌照,而北京、上海航线则因为国泰早已捷足先登而未果。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在成立以后的数年中,部分地因为航线受制,港龙航空经营一直未有起色;而国泰及控股公司太古集团,亦不得不因应香港回归在望的形势作相应的战略调整。

1986年4月,即港龙航空成立一周年之际,太古宣布国泰航空在香港上市,冀以加强本地化色彩。上市前国泰的两大股东分别是太古洋行和汇丰银行,各持国泰70%和30%股权。上市后,长实、和黄、希慎等华资财团各获2.5%股权,面向投资基金、国泰员工及散户投资者的公开发售部分共计15%。相应的,太古和汇丰的股权各减至54.15%及23.25%。国泰也因而从一家纯英资公司转变为一家香港公众上市公司。

上市之外,国泰航空的第二步应变策略是“引进中资”。1987年2月,太古、汇丰、国泰与中信香港公司达成协议,以23亿港元向中信香港出售12.5%的国泰航空股权,香港中信成为国泰第三大股东,荣智健等进入国泰董事局。自此,国泰与港龙的形势开始出现新的变化。

港龙开业后的几年内,申请北京、上海、伦敦等航线未果,平均每月亏损高达数百万港元,到1989年,累积亏损达23亿港元。当年底港龙股权发生重大变化。11月,大股东包玉刚将全部股权售给曹光彪家族,曹氏股权增至64.33%,港澳国际将26.53%的股权售与中信香港。

这仅仅是一种过渡性安排,1990年1月,由中信香港牵头,太古洋行和国泰航空分别向曹氏家族购入5%及30%港龙股权,中信香港亦增持港龙航空股权至38.3%,曹氏家族股权降至21.6%。至此,国泰成为港龙的第二大股东,并接管港龙航空的管理权。

经此一役,国泰航空与港龙航空遂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局。国泰将其经营的中国内地航线转拨给港龙,并将港龙定位为专营飞国内航线的香港航空公司。国泰在香港航空界的主导地位得以确保,而港龙航空亦在1992年转亏为盈,此时的港龙航空,80%~90%的收入来自内地航线。

1992年7月汇丰宣布将其持有的最后10%的国泰股份分别售予中国航空公司(中航兴业的母公司)和香港中旅集团,该交易完成后,中资在国泰共占股份达22.5%。

新玩家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全球航空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除了经济疲软之外,不少航空公司增开或延长亚洲航线,这直接影响到国泰的盈利,而国泰因之进行的开源节流措施,也分别在1993年~1994年间及2001年下半年,造成了严重的“工潮”。而国泰面临的真正挑战也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这次的市场进入者是中国航空(香港)有限公司。

1996年4月,港龙航空的股权结构再次发生了重大调整,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入股港龙成为最大股东,占35.86%股权,其它股东包括中信泰富则持有28.5%股权;太古及国泰航空则持有25.5%股权;曹氏家族则持有5.02%股权。后经再次调整,目前中国航空(集团)下属之中航兴业占有港龙43.9%的控制性股权,国泰因之退居为港龙的第三大股东。国泰航空与港龙航空的股权变化,或正是此次两家公司的利益冲突显性化之果。

此次国泰申请重飞内地航线,其本身的股权结构极可能成为重要障碍之一。据前任香港民航处处长、现任中航兴业顾问的乐巩南表示,航空公司的国籍,一直以其拥有控股权者的国籍来决定,国泰目前的控制性股权由英资的太古集团(019)所持有,可被视为外资公司,根据《芝加哥公约第七条》(即《国际民航公约》),不可单独给予国外的航空公司航权,否则,其它国家的航空公司都可提出开办航线的要求。如果国泰被视为外资,则其申请一旦获批,随时会成为其他航空公司要求开办内地航线的依据。

对此,乐巩南给出的“药方”是,按现时中信泰富拥有国泰航空26%股权,而太古则持有国泰45%股权,只要太古肯出售10%股权予中信泰富,国泰便成为中国籍的公司,上述所提及的政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然而对于市场传出太古有意减持国泰股权,以换取内地航线经营权的说法,太古兼国泰主席何礼泰早前就表示,不会减持国泰换取内地航权。根据国泰航空国际部负责人彭立仁的说法,根据《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国泰是一间香港注册,并以香港作为经营地的公司,所以有足够资格经营内地业务。但他也承认,国泰每次加入一个新地区,都立足于取得当地航空公司的充分合作,所以他表示理解内地航空公司的立场,但相信在洽商修订两地航空协议时,“可以有办法向内地航空公司做出让步”。

航空公司经营情况范文4

一、航空公司战略联盟

航空公司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空公司战略联盟为了提高其竞争优势,共享联盟航空公司的稀缺资源,而结成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主要的形式:代码共享、投资参股、包租舱位、特许经营等。这些结合方式使得联盟内的航空公司能够共享稀缺资源,提高其竞争力,增加联盟内航空公司的盈利。当然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竞争和其他行业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一是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进入、运营和退出受到政府间双边协定和多边协定的严格制约。大多数国家考虑到安全、国防和贸易等方面的因素,会限制外国航空公司进入本国航空公司。二是除欧盟成员间,其他大多数国家对航空公司股权中外资结构有严格限制。例如:美国、中国等航空公司中外资的股权份额不超过25%。所以航空公司间跨国并购非常困难。因此国际航空运输产业为了克服这两个困难,不断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最终组建航空公司战略联盟成为了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

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在上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认为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得以快速发展的云因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经济因素、自身因素、政治因素三个方面考虑。

二、航空公司的战略联盟的动因分析

(一)经济因素。航空运输产业是一个网络型产业,航空公司的每条航线构成了其网络。航空公司形成战略联盟后可以较低的成本扩大其航线网络,并增加其航线上的运输密度。航空公司战略联盟降低成本提高运输密度主要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1、对航空运输产业讲,其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运输密度经济(economies of traffic density)和运输网络的幅员经济(economies of size)。航空公司运输密度经济是指航空公司的运输网络不变的情况下,运量在扩大引起在成本降低。航空公司运输网络的幅员经济是指航空公司,运输幅员扩大引起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

首先,联盟将降低航空公司购买航材成本和飞机维修成本。就航空公司日常的经营情况看,航空公司购买航材和飞维修是航空公司除购买飞机外最大的成本。航空公司间进行联盟后首先是航空公司经营规模扩大,产品标准化,航空公司可以一起储备航材,飞机维修商业愿意降低价格为飞机维修。其次,航空公司联盟后,各个航空公司可以相互赠送客源,也可以通过代码共享提联盟成员做客率。第三,战略联盟可以为旅客提供“无缝隙”服务,并降低票价,刺激市场需求,提高运输收入。第四,联盟航空公司可以共享地面服务设施,降低成本,提高员工生产率。第五,某些航段由于联盟提高了运输量,可以使将原来的小飞机换成大飞机,降低单个旅客的运输成本。

2、范围经济。航空公司的范围经济是指,当航空公司在既有网络或枢纽辐射式运输网上增加一条新的航线的成本比一家新的航空公司提供同样航线服务的成本低的情形。航空公司建立联盟后,运输网络得以扩大,可以提供许多新的连接点,从而实现范围经济。与此同时,枢纽辐射式运输的组织方式可以使得在干线上用大飞机,在支线上用小飞机运输。运输网的增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运输距离经济而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外,而且由于其服务网点增多必然会带来更多不同的运输产品,因此更有利于实现范围经济。

航空公司联盟之后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航空公司客座率提高。如果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扩大,航空公司就可以形成轴辐射网络,经过航空公司的枢纽再把旅客送到各个地方,那么航空公司上的做客率相对于点对点的运输方式做客率就会提高。因此,航空运输业在很多情况下是在用范围经济去提高飞机客座率的要求。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后,伙伴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服务网点增多,中转范围增大,导致旅客运输量增多,从而提高客座率,降低单位航空客运产品成本,实现范围经济。

3、降成本。联盟通过允许参与者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增加运量密度、范围经济降低单个企业的成本。假如联盟的合作者在网络大小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能以较低成本服务相同数量的运量,那么规模经济就可以获得。联盟会使彼此间的客座率提高,航空公司可以采取大飞机运输。一般来讲大飞机客座成本小于小型飞机。共同使用机场设施、共同做广告和营销、共同购置燃油和其他物品,共同研发系统和软件一起处理运输的包裹等等,这些会带来范围经济。网络扩张和运量互补允许联盟参与者获取更高的运输密度(traffic density)。这就可以允许合作者提高频率或者运用更大的飞机,这反过来就可以降低单位成本。

美国运输部委托咨询公司GAR(Gellman Research Associate)对国际代码共享联盟进行一项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个松散的联盟航空公司可以使航空公司节约2%的成本;联盟合作的深度较大时航空公司能节约5%左右的成本;当联盟通过股权结合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系时航空公司可以节约10%左右的成本。

(二)自身因素。加入联盟不仅给航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也会给航空公司带来一些其他方面的优势,航空公司出于对这些好处的追求也会加入联盟。

1、无缝服务的网络扩张需求的因素导致消费者偏好通达性好的航空公司。为了在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吸引更多的旅客,航空公司需要提供一个通达性强的航线网络。由于联盟成员链接彼此的网络并提供无缝对接服务,他们可以提供通达性更强的航线网络。例如:汉莎―联合航空的联盟允许合作者链接欧洲和美国的航线网络。1997年,汉莎、联合航空、加拿航空公司、SAS和泰国航空一起宣布成立“星空联盟”计划,目的是在全球400个城市间提供无缝对接服务。此外,通过联盟这些合作伙伴可以进入吸引力强的机场和对小市场提供服务。

2、合作伙伴之间的运量需求成功连接联盟之间的网络会将允许参与联盟的航空公司相互馈赠运量,这样会使他们航班负荷(load factor)提高。另外,每一个参与联盟的航空公司将会增加它提供给消费者的航班频率,但却没有增加自己的航班频率。例如: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和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在联盟前两个航空公司在华盛顿-法兰克福航线上各自有31个直飞航班。但是联盟后,可以利用对方的航班,那么他们就可以向消费者提供62个代码共享航班。

3、改善服务质量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衡量尺度主要是航班频率、航班便利和联程的便利性。联盟使得航空公司可以向客户提供便利的航班频率和航班计划,并增加联程的比例。参与联盟的航空公司也可以为换乘的旅客安排最小的等待时间减少链接的不便利性。

4、提供更多的航线选择和不参与联盟的航空公司相比,联盟航空公司可以给他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航线选择。例如:一位想在星空联盟航线上从加拿大的温哥华飞往法国里昂。他可以选择汉莎航空公司的航班、也可以选择加拿大航空公司和汉莎航空公司的联程票、还可以选择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和汉莎航空公司的联程票。消费者会倾向于有更多选择的联盟航空公司。

5、CRS显示的优点代码共享的航班会在CRS显示屏幕上显示两次,且联成的代码共享航班会提前出现在CRS显示屏上,此外转接的代码航班会在CRS显示屏上出现三次。例如:汉莎可以连通柏林-法兰克福,而美国联合航空可以连接法兰克福-芝加哥。由于这两个航空公司都属于星空联盟,所以就可以视为这两个航空公司从柏林-芝加哥是全联通的。在CRS显示屏上多次显示和优先显示使得他比其他航班有更多的优势。所以未来最求在CRS显示屏上的优势也会促使航空公司假如联盟。

(三)突破政治因素。外国航空公司会受到本国政府限制,既有法律的限制也有企业自己的资金和时间限制,而且每个国家的兼并重组的法律不同,因此要想依靠一个或几个航空公司建造一个球性的运输市场存在很大的困难。

一方面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进入、运营和退出都受到政府间双边协定和多边协定的严格管制。例如,双边航空服务协议限定了国家间城市对服务的数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是所有航空公司都可以服务于国外的某一个市场。

另一方面除联盟成员外,大多数国家对于航空公司股权结构中的外资份额有严格限制。例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规定外国航空公司不能拥有超过本国航空公司25%的所有权。

由于这两方面,不同的国际航空公司间的兼并或控股非常困难。但是航空战略联盟不但可以突破政府对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进入、运营和退出等方面的双边和单边协定,还可以规避各国政府对航空公司的外国投资者持股比例的限制。

三、对我国航空公司的启示

航空公司经营情况范文5

【关键词】 航空公司; 营改增; 常旅客计划; 纳税筹划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2-0088-03

一、引言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货物与劳务税制不统一和重复征税的问题,进而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2012年1月1日起,上海市作为第一个试点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展开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进程。具体来讲,本次营改增采用“1+6”模式,这里“1”指的是交通运输业,包括除了铁路运输之外的其他四种交通运输方式,而“6”代表的是六种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鉴证咨询服务以及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等具有“生产性质”的服务业。此次改革主要是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税率的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经国务院批准,2012年8月1日起试点分批扩围至北京、天津、广东等8个省、直辖市,2013年8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并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及发行等也纳入了现代服务业的试点范围。

随着2012年上海市被列为第一个试点地区,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以下简称东航)成为首个试点航空公司,接下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国航)在2012年9月、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南航)在2012年11月也陆续展开了试点工作。本文主要以国航、东航和南航(以下合称“三大航”)作为数据采集对象进行分析说明。

二、航空公司“营改增”前后税负情况比较

“营改增”,是指将原来需要缴纳营业税的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营改增”之前,航空公司针对所取得的收入按3%或5%适用税率缴纳营业税,税额仅受营业额影响,不受成本费用影响。“营改增”之后,以商品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采用购进扣税法,对于航空公司来讲,就是用销售收入按照11%或6%适用税率计算出增值税销项税额,减去成本项目产生的可抵扣进项税额,二者之差就是航空公司应缴纳的增值税。因此,增值税是将成本费用也纳入税项更加科学的计税方式。表1列示了我国航空公司“营改增”前后应税项目的税率比较。

此外,本文对于航空公司的一些特殊业务活动是否应该被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予以分析说明。

首先,航空公司常旅客计划涉及的减免票收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对于航空公司常旅客计划颁布了会计指南,其中主要列举了三种会计处理方法:或有负债法、增量成本法和递延收入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同时授予客户奖励积分的,应当将销售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在商品销售或劳务提生的收入与奖励积分之间进行分配,与奖励积分相关的部分应首先作为递延收益,待客户兑换奖励积分或失效时,结转计入当期损益”。可以看出,我国航空公司对常旅客计划采用递延收入法进行处理,即在旅客购买服务时将授予的里程积分先计入“递延收益”,暂且不缴纳增值税,待旅客将积分兑换成服务时,将事先确认的“递延收益”转为运输收入,这时就要为“实现”的这部分收入纳税。

其次,航空公司逾期票证收入,一般是指售票后没有提供运输服务的收入。这一部分一般计入“营业外收入”账户,不属于增值税应税收入,故不需缴纳增值税。

最后,对于一些行政指令性任务,一般是指政府包机进行的一些运输任务,如抗震救灾、某国局势不稳定而进行的海外“撤侨”等,这些包机收入一般需要缴纳增值税;对于由于无偿执行这些任务而取得的国家补贴,则计入“营业外收入”,不需要纳税。

三、“营改增”对航空公司的影响分析

(一)“营改增”对航空公司的积极影响

1.从现行情况来看,航空公司实施“营改增”方案已初见成效,自推行“营改增”政策以来,航空公司税负下降明显。这一点可以直接从三大航实施“营改增”前后公布的财务报告相关数据中看出。东航2012年共缴纳4 000万元增值税,相比原来每年4亿元的营业税,下降幅度高达90%之多;国航2012年末应交税费同比下降了大约84%;南航2012年年报虽未披露“营改增”的影响,但是其营业税一项为1.1亿元,同比减少了约67.84%。由于东航是从2012年1月就开始作为“营改增”试点,所以其受到的影响比国航和南航更为显著。

2.“营改增”之后,打通了第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自此购买劳务服务也可以抵扣进项税,如此会大大刺激企业采购现代服务的热情。航空公司拥有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目前仅货运业务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客运业务只能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在“营改增”之前,企业凭借取得的货物运输发票按照7%的税率计算可抵扣进项税额,现在货运企业可以按照11%的税率直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下游购买航空货运服务的企业可抵扣进项税额大幅度增加,这将促进航空货运的发展。

(二)“营改增”为航空公司带来的挑战

虽然“营改增”是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只更改了计税方式,在税率方面,增值税比原营业税高出很多。拿占航空公司收入比重最高的航空运输服务收入来讲,“营改增”后这部分收入适用税率由3%涨到11%,提高了266.67%,要保持税负水平不变,增值税抵扣率需要达到80%;而物流辅助服务收入则用6%的增值税率代替了过去5%的营业税率,税负增长不明显。所以对于航空运输业来讲税负不能说会绝对下降。就目前增值税为航空公司带来的减税效果来看,航空公司因为拥有了大额的可抵扣进项税,所以其应纳增值税额往往很少甚至为负。这主要归因于近年来我国航空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购入大量新飞机,为航空公司带来了巨额进项税。

事实上对于一般航空公司来讲,购入飞机并不是频繁发生的行为,因此在没有购进飞机的年份里,航空公司的税负水平有可能是上升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从行业角度来讲,航空运输业本身具有高风险、高投入、低收益的特点,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而其一直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状态。因此3%到11%的税率,势必使得其税负加重,情况不容乐观。

其次,航空公司可抵扣进项税额有限。就目前来看,航空公司可抵扣进项税的成本项目包括新购入飞机成本、航油航材成本、租赁成本、维修成本及起降费等,大约占全部成本的百分之六十,而占成本三到四成的人工成本、折旧成本、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等却无法抵扣。对其固定资产的抵扣是针对新购置部分,航空运输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经营特征,航空公司通常会有很大飞机存量,并不会经常购入飞机,因此在一些年份其可抵扣进项税有可能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四、航空公司应对“营改增”的相关建议

购入新飞机固然可以给航空公司带来大量可抵扣进项税,但是对于航空公司来讲购入飞机是一时的,要想在“营改增”后的大环境中减少税负,进行增值税纳税筹划、寻找政策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1.从采购角度来看,进行设备材料采购应该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以尽可能增加可抵扣进项税。对于可以产生大额进项税的固定资产采购事项例如购置新飞机,应该使其比较平均地分布于各个纳税期间,但是必须考虑到这样可能会因为采购量变少而影响价格方面可以享受的优惠,因此航空公司可以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测算一个最佳采购量。

2.服务外包,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将一些劳务进行外包,通过服务外包的模式来抵扣一部分进项税,从而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对于航空公司来讲,可以将一些非核心业务如地面服务(包括机舱清扫服务、广告业务及地面货物运输服务等)、系统开发业务、研发业务等进行外包,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可抵扣进项税,而且可以使航空公司更加专注于提高核心业务的质量。

3.抓住“营改增”的契机,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尤其是加强对发票的管理,严抓发票的开具、传递、保存等各个环节,加强财务部门与各个部门的联系,提高财务内控水平。及时出台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增值税管理办法以及“营改增”应对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培养员工在采购材料、日常购销、项目分包等环节索要专用发票的意识。

4.航空公司财务部门人员应该系统学习与增值税相关的税务知识,学会在守法的基础上,巧妙利用某些特殊规定来为自己达到减税避税目的。例如增值税条例规定,“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产品,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应税产品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由于航空公司兼营不同税率的业务,所以其取得的销售额一定要分开核算,不然一旦从高试用了税率,其税负会大幅度增加。再比如,国家规定了一些不计入增值税应税收入的特殊项目,如航空公司代收的机场建设费和代售其他航空公司客票收入不计入增值税应税收入,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对所有应税收入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5.善于利用增值税减免税政策。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国航、东航、南航的国际及地区航线运力分别达到了41.8%、30.4%、22.2%。世界上大型航空公司现在都致力于开拓国际航线,相比之下,我国航空公司国际航线所占运力比例仍然偏低,国际市场开拓速度过慢。因此航空公司如果能够通过扩展国际和地区航线,增加更多免税收入的话,既可以开拓国外市场,也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6.航空公司可以争取扩大可抵扣进项税范围,建议政策制定部门根据不同行业自身特点制定可抵扣进项税标准。首先,对于占航空公司成本比重较高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可以考虑纳入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其次,对于在实施”营改增”之前购入的大量飞机,可以根据飞机存量的现值,测算出合适的抵扣比例;最后,对于一些固定支出但是又难以取得增值税发票的成本费用支出项目可以根据行业平均水平测算一定抵扣比例,从而真正减少航空公司负担,增强我国航空公司的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S].财税〔2011〕133号.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37,43,51.

[3] IATA.Frequent Flyer Accounting[S].USA:1995.

航空公司经营情况范文6

实际上,航空业的业绩摆在眼前,前景不容乐观。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南航)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国航)继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之后,相继公布了各自8月份的运营数据。业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业绩颓势

数据显示,尽管国际航油价格已经出现回落,国内航空业需求依旧疲软。与去年同期相比,南航8月份载运量下降18.66%,客座率下滑了将近9个百分点,达71.69%。

位列国内三大航之首的国航运营情况亦不容乐观,8月份运载旅客277万人次,较上年同期下降16.6%,旅客运载率71.1%,较上年同期也下降13个百分点,整体运载率为64.1%,较上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8月份国际航线中总周转量、货邮运、综合运力下降分别为28.12%、32.26%及22.57%。另外,货邮运的载运力跌幅更高达37.95%。

国内另一航空巨头中国东方航空航空公司(以下简称东航)8月份生产运营数据的下滑幅度同样惊人:载客量292.38万人次,同比下降23.06%;客座率为69.43%,同比下降8.63个百分点;总周转量573.18百万吨公里,同比下降20.62%。

上半年国航实现净利润12.82亿元,同比微降1.38%;东航实现净利润0.42亿元,同比下降28.5%;南航实现净利润8.38亿元,同比大增368%。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升值使三大航空公司受益匪浅,对比一下同期三大航汇兑收益的数据,便可知道这样的赢利实在是“底气不足”。

有数据显示,国航今年上半年汇兑收益为19.0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46亿元增长125%;东航汇兑收益为19.0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26亿元增长163%;南航汇兑收益为25.9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66亿元增长105%。人民币大幅升值为三家公司共带来64.05亿元的汇兑收益,是三大航上半年净利润总和21.62亿元的近3倍。

60多个亿的汇兑收益仍然无法挽回三大航空公司业绩的下跌颓势,需求下滑和油价高企无疑是作恶推手。

国航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7.60亿元,同比增长13.26%。与此同时,其营业成本高达231.34亿元,同比增长20.73%。主要原因就是航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同样因为高油价,东航和南航的营业成本增幅也均高于营业收入增幅。上海航空公司在半年报中披露:上海航空每年航油消耗约为45万吨,航油价格每吨提高500元,上航的成本将相应增加2.25亿元左右,燃油成本目前占总成本的约30%。

行业重塑

与此同时,世界航空市场也是寒意阵阵。

根据国际航协和Platts公司最新的全球航油价格,截至8月8日,全球航油价格达到138.1美元/桶。以目前2008年全年航油平均价格142.5美元/桶计算,全球航空公司在2008年将增加920亿美元的燃油成本支出,达到2280亿美元。

2007年全球盈利前10位的航空公司分别是德国汉莎航空、美国西北航空、美国达美航空、新加坡航空、阿联酋航空、英国航空、ACE航空控股(加拿大航空母公司)、法国航空-荷兰皇家航空、国泰航空和瑞安。

这10家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均不乐观。汉莎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9.5%;新加坡航空第一季度盈利下降15.4%;英国航空二季度利润下降88%,日前刚刚宣布与西班牙伊比利亚航空公司合并;加拿大航空二季度利润下降21.3%;法荷航空预计全年利润下降1/3;国泰航空上半年亏损6.63亿港元;瑞安宣称上半年只能勉强保平。只有地处中东地区的阿联酋航空上半年业绩实现增长,但依然没有达到公司预期的目标。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预测报告显示,全球航空业2008年将亏损23亿美元。如果想避免状况继续恶化,各方都需要尽其所能。机场和空管机构需尽快参与其中,帮助航空公司节省成本,员工也需要认识到高效率是保住饭碗的唯一良法。政府也需要停止不理智的征税措施,给予航空公司更多的商业自由进行收购和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