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例6篇

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新常态 农业科研单位 财务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财务管理工作是做好单位管理工作的根本前提,是单位运行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公开、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等也进入常态化,这些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管理需要新对策,会计核算需要新思路,会计人员更加需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要求,建立财务管理规范化运行机制,为农业科研创新提供更好的财务管理服务。

一、正确认识新常态,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

农业科研单位财务人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与我国经济新常态相呼应的是党中央反腐新常态,反对“”,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已经深入党心民心。各项经济制度、财经法规、管理手段等不断推陈出新。各种规范性检查、财务验收、专项审计、绩效评价也进入新常态,对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管理环境不断在改善,为新常态下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主动适应新常态,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

作为单位的理财者,只认识到财务管理的新常态是不够的,还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更加注重学习研究新政策、用好用活新规则,积极探索财务管理新方法,自觉遵循新常态下经济运行规律,科学分析新常态下财经领域的趋势性变化,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新的作为,从而发挥决策参谋和服务保障的作用。做到思想观念、工作举措与经济发展同步转型,更加充分地发挥财务人员在适应和引领单位新常态中的经济管理作用。

(一)要适应依法依纪理财,推进“严肃财经纪律”新常态要求

十八盟闹腥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今后财务工作必须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带头认真实施,真正读懂新《预算法》,切实增强预算法治意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按“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厉行节约,严格按照“三公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严守相关费用开支标准和范围,确保单位财务管理真正做到阳光理财,依法依纪理财。财务人员时刻树立财政经费“紧日子”要当作“正常日子”来过。反腐进入新常态,“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单位“紧日子”要当作“规范化日子”来过。

(二)要适应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新常态要求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财政收入趋紧,要求财政预算资金要提高使用效率与效益。新预算法已实施,要求对国务院开展的三年滚动预算模式进行科学安排与部署。树立财务管理全过程控制观,建立财务危机预警观念,将全面控制、全程控制、全员控制“三全原则”落实到全过程中。这些新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否则就会出现因预算编制不合理而造成预算执行难,甚至出现违纪违规现象。

(三)要适应规范会计核算,执行财务制度进入新常态要求

在新常态下,传统的财务管理的职能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单位的发展需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财务管理的职能必须进行转变,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严守操作规程,大幅压缩重复性的会计操作,大幅提升一体化、智能化水平。让财务工作不再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和核算,而更要拓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监督单位经济活动,预防经济风险,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工具,为单位领导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要牢记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财管物的理念,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并严格执行。

(四)要适应财务新制度不断出台,财务管理进入新常态要求

随着新《预算法》、新《会计法》的贯彻实施,会计制度必然不断进行修订,农业科研单位财务人员要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制定或完善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办法,并与上级主管单位的相关规定有效衔接,要适应会计科目的改变,固定资产认定标准的改变,还要适应政府采购工作进入新常态的要求,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使用政府采购网购置办公设备和专用设备,使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在政府采购机票管理网站上购买机票等这些新措施、新办法,以使单位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

三、新常态下的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采取新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学习研究政策法规,强化知识能力更新,推动财务管理工作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会计核算职能慢慢淡化成一个合规性的基础工作,管理职能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针对新形势下财务工作政策调整多,规范化管理要求高的特点,农业科研单位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培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常态给财务工作带来的新变化,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将理论知识与财务工作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认真学习研究新出台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掌握各项财经法规与政策,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进行创新,将各种新思路新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财务工作中。加强财务监督和服务意识,尽快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主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引导单位财务管理适应新要求,推动财务管理工作转型升级。

(二)坚持财经活动依法规范,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依法规范是财经工作的生命线”,财务人员要在认真归纳整理国家已出台的财务制度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科研单位的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对本单位原有财务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查找不规范之处予以修订和完善,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办法,建立配套的会计核算制度、支出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以制度规范资金管理,为农业科研单位的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s反对浪费条例》及相关制度规定,从严规范单位财务支出,笔者所在研究所充分结合省农科院制订的《农区所财务管理办法》和《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于今年初制订出台了《关于从严规范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主要从人员经费支出、商品和服务性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政府采购项目、资金收入与拨付五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不仅制定了精细化的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还制定了合理的费用报销流程,而且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费用审核审批程序、权限范围和相应责任。另外笔者所在研究所于2015年5月份自行开发了财务审批系统办公平台并已投入使用,实现了网络审批替代现场审批的审批方式,运行至今效果良好。不仅规范了财务审批和报销工作流程,而且减轻了财务部门的压力,并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干扰,也有效地降低了出错率。同时按照事前提醒、事中阻断、事后监督考核的总体思路,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尤其是要加强专用材料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科研副产品等重点环节的控制和监督,对这些高风险的支出进一步完善控制措施。

(三)增强部门预算执行力度,创新经费管理方式,大力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财务预算管理的地位日益突出,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并严格执行部门预算。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单位的规定,规范支出行为,做到各项开支合理和合法。根据不同资金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控制事业经费、高效使用科研经费、安全运行基建经费、灵活掌握开发经费,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笔者所在研究所严格按照预算批复、财务审批手续、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支付资金。为保障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从科研项目立项、资金到位、中期直至项目结题,财务部门定期对项目经费支出的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将信息及时地反馈到科研部门和研究人员,以便发现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按照科研经费来源的不同,制定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的管理流程。经费支出要逐级审核,大额财务收支要主动向单位负责人报告,重大事项要经过领导集体会商后签批才行。财务报销工作较早推广使用公务卡,促进支出公开透明、监控方便;在新开发的财务审批系统办公平台中,对公务用车的管理、公务接待费的管理、物资及设备采购管理、差旅费管理、往来资金的管理等设置专门的模块,设置规定的管理权限,严格实行事前报批、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等措施,规范了报销流程,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三公经费”的开支,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高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2016年7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改进服务,加强预算审核把关,规范财务支出行为,完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保障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该意见要求,2016年9月1日前,中央科研院所要制定出台差旅费、会议费内部管理办法,2016年底前,项目承担单位要制定或修订科研项目资金内部管理办法和报销规定。该意见的出台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来说,如何更好地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还需要做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四、结束语

总之,农业科研单位具有研究经费投入季节性强、资金到位时效性要求高、农业项目研究周期长、农业资源价格波动大、预测难度大等特殊性,导致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财务人员需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积极探索财务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建立起系统性的财务管理新体制,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思路,规范会计核算,转变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为单位领导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为单位事业的发展以及科研项目的推进提供良好的财务保障,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陈芳.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中),2015,(9):97.

[2]熊娜.新常态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探索与研究[J].经济师,2015,(9):219-222.

[3]李稻葵.什么是中国与世界的“新常态”[J].金融经济,2014,(10):19-20.

[4]吴少芬.新常态下做好财务工作的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5,(3):20-22.

[5]范新红.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上),2016,(4):62-63.

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 研究;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4)01-29-1.5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是以预定的科研课题研究计划为依据,利用科研财务活动的反馈信息,对科研课题经费的收入、支出和耗费进行核算和监督、控制,随时发现实际执行中的财务目标、科研课题计划目标之间的变化与差异,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使科研课题的财务活动按照预定的研究目标,保证科研课题计划的顺利进行。

目前科研课题课题经费预算管理从中央到省都十分重视。据了解,国家财政部、科技部正在征求意见,即将颁发《科学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省财政厅、科技厅正在研究制定的《河南省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暂定名)都将对科研课题经费的预算管理提出要求。这些制度办法颁布以后,将会对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也是评价项目预算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契机。然而,要真正使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在科研单位被重视,并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对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相关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1 认真研究国内相关主管部门对不同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不同要求

截止2011年末,国家财政部、科技部下达的各类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技术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公益性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民间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办法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有很多是相同的,但也有对不同类科研课题的不同要求。因此,建议科研单位的领导者,特别是财务工作者要对这些办法规定进行细致的研究,弄清其最基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对不同办法中的相同点,各类科研项目要按同一规定执行;各办法中的不同规定、不同科研项目要对号入座,按各自所属办法的规定执行。这样既可保证国家规定贯彻执行,又便于研究所(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减少失误,提高管理成效。

2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编制依据

课题经费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预算如何编,怎样保证预算的真实可行,做到既能保证科研课题计划的顺利完成,又能合理地节约使用项目资金,编好课题经费预算是科研课题预算管理的关键。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按照一般财务预算编制的要求,收入必须有经费来源,支出必须有计算依据。对科研单位而言,收入预算一般较易编制,因为按科研课题经费来源说,大体有申请国家财政拨款、单位自筹、社会资助三项收入,在编制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时,自身有无自筹能力,能否得到社会资助都是可以预测的。而对支出预算的编制依据就遇到很大困难。因此,首先应研究确定的是科研周期问题。因为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不可能像物质产品生产那样,从原料投入经过加工到产品产出,可以准确确定生产周期。科研活动是创造性劳动,是探索未知,就很难预测从开始到完成课题计划的准确研究周期,是一年内,一年以上,或者更长,都不好预期。然而编预算应该是有预算周期的。目前现行的办法,就是按认定的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来编制阶段性课题预算,在执行中随着课题研究情况变化进行调整。

再者,就是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耗费、预算编制依据的研究。它不像物质产品的生产,每一件产品生产不论是物资消耗,还是劳动消耗,都可制定相应的定额指标,成本预算可以按消耗定额乘生产量进行编制。科研课题研究的消耗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还无法掌握它的定量指标。一项研究,谁都无法确定需要经过若干次的实验,就可以达到理想要求。应当说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科研活动也一样,这就更需要科研单位的管理者去不断地探索,逐步掌握科学研究过程对物资消耗和人力消耗的规律性,从而对科研单位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三,还有一个费用定额问题。前面我们讲的是物质、劳动量的问题,也涉及一些费用定额的问题,但是按照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对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现行规定,课题项目费用中,还包括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这其中除“管理费”规定“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进比例法核定”外,其他费用项目,因各个科研课题的任务不同,目标不同,周期不同,涉及科研领域不同,采用科研手段不同等,都是无法按定额编制,这也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

经费预算编制依据是预算编制的关键。无依据的预算最多只能称为估算。所以认真研究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依据,不仅关乎预算编制准确程度,更关系到预算能否适应科研课题研究的需要,预算资金能否保证科研计划的实现,也是搞好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特别是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基础工作。

3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执行问题

对课题预算的执行,国家财政部、科技部近年来出台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都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比如,课题承担单位是课题预算管理的主体,所有经费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科研财务及课题主持人的管理职责;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支出,按政府采购规定执行;要执行预算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禁挤占挪用,严禁支付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等,并对实际执行中的预算调整,课题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这些规定办法的贯彻执行,对管好课题经费经费预算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使我们在预算执行中有了准确的执行依据。然而在课题经费预算执行中还需认真研究的问题,则是科研单位如何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即需要建立哪些内部管理制度,如何划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比如预算经费使用决策权、审批权,报销程序,核算办法,物资的使用与管理等。在研究所(院)领导、课题主持人、科研管理部门、物资采购供应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如何划分职责范围,如何加强协作配合等等,都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4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评价问题

对预算执行的考评,一般情况下是依据核定的收支预算,检查考核是否按核准的经费预算执行,在财务收支中是否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规章,预算执行结果能否保证业务工作目标的完成,以及所获取的经济、社会效益等。在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效益评估的依据与参照物如何取得,一个课题投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取得科研成果后,获取的经济、社会效益以什么为依据或参照物来说明,就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特别是基础性科研课题和公益性课题,都是无法用经济、社会效益的大与小,高与低来评价的。再加上科学研究活动属创造性劳动的特点。课题效益评价也是关系到科技人员劳动价值的肯定,所以也不能笼统地说他们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来作为评价结论。因此,如何确认科研课题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依据,课题经费预算是重要内容之一。

5 完善科研课题经费的会计核算办法

会计核算的数据,是反映财务活动的基本信息,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会计核算准确无误的反映其财务信息,以适应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要真正管理好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搞好课题成本费用核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

关于科研课题成本费用核算,自1987年财政部、国家科委颁布《科研单位会计制度》就提出要进行科研课题成本核算,至今已经探索了20多年,其中包括1997年财政部、科技部重新修订颁布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科研课题成本核算,但至今依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核算办法。为此,笔者也曾撰文等杂志上提出过一些办法和做法。然而,从制度规范的角度上讲,它只能说是个人的见解与设想,不能作为规范性制度去执行。所以,要加强科研课题经费管理,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课题成本费用核算办法,用制度规范科研课题的核算对象,核算项目及内容,核算方法等等,也是当前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3

一、正确认识新常态,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

农业科研单位财务人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与我国经济新常态相呼应的是党中央反腐新常态,反对“四风”,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已经深入党心民心。各项经济制度、财经法规、管理手段等不断推陈出新。各种规范性检查、财务验收、专项审计、绩效评价也进入新常态,对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管理环境不断在改善,为新常态下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主动适应新常态,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

作为单位的理财者,只认识到财务管理的新常态是不够的,还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更加注重学习研究新政策、用好用活新规则,积极探索财务管理新方法,自觉遵循新常态下经济运行规律,科学分析新常态下财经领域的趋势性变化,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新的作为,从而发挥决策参谋和服务保障的作用。做到思想观念、工作举措与经济发展同步转型,更加充分地发挥财务人员在适应和引领单位新常态中的经济管理作用。

(一)要适应依法依纪理财,推进“严肃财经纪律”新常态要求

十八?盟闹腥?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今后财务工作必须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带头认真实施,真正读懂新《预算法》,切实增强预算法治意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按“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厉行节约,严格按照“三公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严守相关费用开支标准和范围,确保单位财务管理真正做到阳光理财,依法依纪理财。财务人员时刻树立财政经费“紧日子”要当作“正常日子”来过。反腐进入新常态,“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单位“紧日子”要当作“规范化日子”来过。

(二)要适应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新常态要求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财政收入趋紧,要求财政预算资金要提高使用效率与效益。新预算法已实施,要求对国务院开展的三年滚动预算模式进行科学安排与部署。树立财务管理全过程控制观,建立财务危机预警观念,将全面控制、全程控制、全员控制“三全原则”落实到全过程中。这些新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否则就会出现因预算编制不合理而造成预算执行难,甚至出现违纪违规现象。

(三)要适应规范会计核算,执行财务制度进入新常态要求

在新常态下,传统的财务管理的职能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单位的发展需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财务管理的职能必须进行转变,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严守操作规程,大幅压缩重复性的会计操作,大幅提升一体化、智能化水平。让财务工作不再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和核算,而更要拓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监督单位经济活动,预防经济风险,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工具,为单位领导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要牢记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财管物的理念,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并严格执行。

(四)要适应财务新制度不断出台,财务管理进入新常态要求

随着新《预算法》、新《会计法》的贯彻实施,会计制度必然不断进行修订,农业科研单位财务人员要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制定或完善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办法,并与上级主管单位的相关规定有效衔接,要适应会计科目的改变,固定资产认定标准的改变,还要适应政府采购工作进入新常态的要求,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使用政府采购网购置办公设备和专用设备,使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在政府采购机票管理网站上购买机票等这些新措施、新办法,以使单位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

三、新常态下的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采取新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学习研究政策法规,强化知识能力更新,推动财务管理工作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会计核算职能慢慢淡化成一个合规性的基础工作,管理职能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针对新形势下财务工作政策调整多,规范化管理要求高的特点,农业科研单位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培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常态给财务工作带来的新变化,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将理论知识与财务工作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认真学习研究新出台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掌握各项财经法规与政策,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进行创新,将各种新思路新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财务工作中。加强财务监督和服务意识,尽快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主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引导单位财务管理适应新要求,推动财务管理工作转型升级。

(二)坚持财经活动依法规范,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依法规范是财经工作的生命线”,财务人员要在认真归纳整理国家已出台的财务制度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科研单位的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对本单位原有财务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查找不规范之处予以修订和完善,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办法,建立配套的会计核算制度、支出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以制度规范资金管理,为农业科研单位的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s反对浪费条例》及相关制度规定,从严规范单位财务支出,笔者所在研究所充分结合省农科院制订的《农区所财务管理办法》和《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于今年初制订出台了《关于从严规范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主要从人员经费支出、商品和服务性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政府采购项目、资金收入与拨付五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不仅制定了精细化的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还制定了合理的费用报销流程,而且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费用审核审批程序、权限范围和相应责任。另外笔者所在研究所于2015年5月份自行开发了财务审批系统办公平台并已投入使用,实现了网络审批替代现场审批的审批方式,运行至今效果良好。不仅规范了财务审批和报销工作流程,而且减轻了财务部门的压力,并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干扰,也有效地降低了出错率。同时按照事前提醒、事中阻断、事后监督考核的总体思路,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尤其是要加强专用材料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科研副产品等重点环节的控制和监督,对这些高风险的支出进一步完善控制措施。

(三)增强部门预算执行力度,创新经费管理方式,大力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财务预算管理的地位日益突出,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并严格执行部门预算。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单位的规定,规范支出行为,做到各项开支合理和合法。根据不同资金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控制事业经费、高效使用科研经费、安全运行基建经费、灵活掌握开发经费,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笔者所在研究所严格按照预算批复、财务审批手续、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支付资金。为保障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从科研项目立项、资金到位、中期直至项目结题,财务部门定期对项目经费支出的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将信息及时地反馈到科研部门和研究人员,以便发现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按照科研经费来源的不同,制定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的管理流程。经费支出要逐级审核,大额财务收支要主动向单位负责人报告,重大事项要经过领导集体会商后签批才行。财务报销工作较早推广使用公务卡,促进支出公开透明、监控方便;在新开发的财务审批系统办公平台中,对公务用车的管理、公务接待费的管理、物资及设备采购管理、差旅费管理、往来资金的管理等设置专门的模块,设置规定的管理权限,严格实行事前报批、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等措施,规范了报销流程,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三公经费”的开支,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高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2016年7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改进服务,加强预算审核把关,规范财务支出行为,完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保障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该意见要求,2016年9月1日前,中央科研院所要制定出台差旅费、会议费内部管理办法,2016年底前,项目承担单位要制定或修订科研项目资金内部管理办法和报销规定。该意见的出台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来说,如何更好地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还需要做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4

(一)票据报销工作流程现状

笔者所在高校票据报销基本按照整理原始单据―制单―审核―出纳收付款流程进行。

首先原始票据由全校各院系主管财务的领导签批,进行初步把关,然后由院系会计人员、教师或辅助报账人员统一提交到学校财务进行审核报销。

第二步,由财务会计人员对原始票据真实性、合法性、手续是否齐全等进行审验,分类汇总,核算金额,然后按支出经济性质归集会计科目制单。

第三步,财务审核人员对制单员所做工作复查,再次核对,进行复核记账。最后一步财务出纳部门根据会计复核人员提交的记账凭证及原始单据付款,完成票据报销。

(二)目前财务报销工作的特点

1、工作量大。随着近年来高校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会计票据报销的数量急剧增加,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2015年会计人均每月制单审核约3000笔,报销单据数每人每月约达20000张,工作量非常大。

2、涉及面广。财务工作本身涉及到学校教学科研各个院系部门、后勤部门、校级附属单位等数十家单位。经费种类多,包括各类科研经费、教学经费、专项经费、捐赠经费、代管经费等等。

3、政策性强。票据报销的每项经济业务,不仅要支持学校事业的发展,更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财经政策。

4、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水准要求高。不经过系统的培训或实习锻炼,很难顺利完成财务票据报销工作。

二、目前财务票据报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票据报销政策和制度依据有待进一步完善

1、随着新生事物的出现,原有的制度、报销政策等不能满足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发展,新经济事务不断涌现,经济活动产生的各类原始票据、会计票据报销遇到许多新问题。如报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网费、手机通讯费、网上购物,电子发票、私车代替公车出行,如何界定手机话费、网费是私用还是办公,差旅事由的公私判断,用来报销的票据凭证是否真实有效等等,诸如此类,都是目前票据报销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存在着报销政策依据不明晰的问题:或者经济事项合理性难于判断问题。

2、各类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有待完善。高校经费来源种类多,“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事业单位的支出或者费用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①经费来源多元化,相应的票据报销支出业务复杂多样,各类经费管理政策很多并各有不同,增加了票据报销工作难度。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项目经费等基本上国家都有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出台,如科研经费中的863经费、973经费等,国家都有较为详细的支出规定,为财务会计人员票据报销提供了制度依据。但是,工作中经常出现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合理但不在规定报销范围之内的情况;还有些项目经费预算太过笼统,支出无法与之匹配。此外,高校还存在部分拨款单位对经费管理没有任何支出规定和要求,使得财务票据报销无据可依,支出弹性加大,难于把控。

3、财务票据报销工作的业务流程严肃性不足,较为随意。首先是院系财务主管把关不严,对一些明显不符合报销政策的票据签批放行,财务票据审核人员如果不细心,或对经费管理规定不熟悉,都有可能出现乱报销现象。

其次,科研项目、教学项目等校级管理部门没有更好发挥相关职能作用。比如近年来,教学经费中校外合作办学项目、科研项目中外协费、外包费等都涉及到大额资金的流出,而这些事项产生的合法合规性,需要相关主管部门认真核查,仅凭财务部门票据报销人员难于把握判断其合理性,容易导致经费挪用滥用。

现实中,经常遇到上述情况,财务报销人员也很无奈。报销政策执行较为随意,缺乏严肃性。

(二)财务票据报销人员队伍管理欠缺

1、院系老师、报账员等缺乏财务票据报销基本常识。票据报销过程中,有的老师或报账员无意中取得假发票、无财务专用章票据、白条等到校财务报账,导致经费无法支付。还有的报账员经常把老师的报销账号搞错,从而导致不必要的调账等等。

2、财务票据报销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现实中,常常是财务票据报销人手少,任务重,尽管每天做着重复性的工作,但需要耗费大量智力和体力,有时还要被报账老师误解或因坚持执行报销政策得罪人,属于费力不讨好的工作。相关领导应该更加重视和关心负责财务票据报销的会计人员。

3、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规定: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财务报销人员人手紧、外请一些临时人员帮忙审验报销情况时有发生,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仓促上岗。这些都难于保证工作质量。

4、财务票据报销工作人员主动性不足。财务票据报销工作需要业务熟练人员共同承担工作。遇到票据报销问题,大家能够沟通探讨,共同完成。但是这种工作模式也存在缺点,有时会出现工作互相推诿,工作偷懒等现象,时间长了导致会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

(三)财务报销政策、相关制度规定宣传不到位

1、各类经费报销政策各不相同,需要宣传。有些报账员和老师不了解经费管理规定,还有一些老师学生专注科研、实验等工作,对财务报销政策基本不懂,导致报销受阻,多跑冤枉路,也容易产生对财务报销人员的怨气或矛盾。

2、对新的财经政策法规宣传不及时。近年来,围绕财政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改革,国家出台了很多新的管理政策,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和经费使用人信息不对称畅通,造成报账员或负责报账老师根本不知道如何把握,也给财务票据报销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三、加强高校财务票据报销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进一步做好财务建章建制工作,完善报销政策办法

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前提下,高校财务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操作性强的财务规章制度、工作细则、报销办法等。使票据报销等各项财务工作有据可依,规范有序。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以制度的形式,加强流程控制,强化岗位责任。建立报销岗位责任制,明确报账员的职责、课题负责老师的权限、院系主管财务领导“一支笔”的权责,以制度的形式划分到位,提高财务报销人员的责任意识。避免因权责含混不清,院系审批过程流于形式,导致财务部门包袱过重,票据报销人员压力过大的现象。

2、完善报销政策,适应发展新需要。对不合时宜的报销政策进行修改完善。比如过去的学生实习包干办法,教师加班补贴标准,探亲报销规定等,原标准过低,与现实情况差距较大,但一直沿用至今,对此应尽快予以修订完善。对一些没有支出规定的经费,比如一些科技开发经费、院系自我创收经费等,财务部门应主动协调经费主管部门,制定新的报销办法,使经费开支有章可循。

3、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共同制定管理办法。财务部门应加强和校内其他职能部门的合作,共同承担科研、教学项目等的管理工作。比如学校教务部,研究生院、科研部等部门,职责分别涉及全校本硕博学费、教学科研经费管理的很多层面,经费管理需要各方共同配合完成。

4、进一步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管理,明确责任,加强审批制度落实。对于重大项目,重要经济决策、单项支出金额较大等事项,高校财务部门应会同校内其他管理部门,明确审批职责权限,需要集体联签的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比如大型设备采购、对外协作,外包经费,工程款等等,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责任到人;财务票据报销人员,应加强这方面的责任意识,审慎处理,避免重大经济损失的发生。

5、提高制度执行的严肃性,避免报销的随意性。对于票据报销政策、财务规定等,一经批准确立,各部门人员应严格遵照执行,不得随意违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同类事业单位中不同单位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同类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对此,高校管理部门应该认真执行,把政策落到实处。

(二)财务报销人员队伍管理应进一步加强

1、加强票据报销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质量。财务票据报销工作人员要求较高,既要懂得财经法规,报销政策,又要熟悉账务、各类会计科目,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按照规定,会计人员都应该持证上岗,并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并对财会知识进行及时更新。同时,加强院系级报账员、经常报销的老师财务知识普及工作,定期做好培训。

2、提高对票据报销工作的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财务部门领导自身应加强对报账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财务报销人员的地位。票据报销人员工作很辛苦,领导确应关心,在各方面提供全力支持,提升财务工作的水准。

3、明确财务报销人员的责任管理,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财务报销人员的岗位责任。同时,建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财会人员依法认真履行各自职责。避免因财务报销工作量大,而疏于管理的情况发生。高校管理部门应建立内审机制,可设立专人专岗,加强日常业务监督。

4、加强财务绩效管理,提高财务报销工作人员积极性。高校财务部门负责票据报销的科室,往往是人员最多,工作最忙,又忙又累,很多人不愿意做报账会计。为此,财务部门应制定奖惩措施,打破财务票据报销人员的“大锅饭”,可以根据会计报账人员的工作量大小,难易程度等,制定综合评定办法,定期进行工作量化统计,并以此为基础,作为绩效工资衡量、奖金发放的一项考核指标,激发工作热情,保证财务工作的质量。

(三)完善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大财务政策宣传力度

1、进一步完善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财会信息可以高度共享。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加快了校园数字化建设,各部门积极发展网络办公,财务部门利用网上平台建立了财经法规、报销指南、工作流程等宣传窗口,还开通了网上科研经费查询系统,教师工资查询等,为本校教师学生提供了很大便利。同时,财务部门能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快速解决,提高了工作效率。

2、加大财务报销政策宣传力度,促进高校和谐发展。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转发《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等多个财政部文件,请各高校参照执行。为高校票据报销工作提供了新的政策依据。文件内容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且较以前执行的报销政策有很大变化,这就需要高校各部门及时沟通信息,加大对新政策宣传力度,制定新的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宣传手册,让相关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按章报销。从而利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财务部)

注释:

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项目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所拥有的人才、知识和创新能力优势在科研工作中十分突出,高校已成为我国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竞争力,各高校普遍高度重视科研活动的开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和筹集的科研经费总额均大幅度增长,科研经费占院校办学资金比重大幅攀升。但是,高校落后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与科研经费收入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亦愈加突出,成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制约因素。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对高校科研项目的正常开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目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科研经费支出混乱

当前,部分院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体制松散,财会人员在经费支出时审核不严,造成经费支出账目十分混乱。一些科研经费成了“人情款”、“私房钱”或者招待费,甚至汽车和房产购置费均被纳入经费的列支范围,科研经费成了装纳一切的“大箩筐”,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比例达不到五成。尤为严重的是一些科研人员通过虚开发票、购买假发票和虚造劳务费发放单据等手段套取科研经费。部分项目负责人私自签订各类经济合同,通过科研协作费、设备代购费等名义将经费转至与其利益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账户上。部分科研项目仪器设备采购时无任何相关部门审批、验收手续,设备购置不入学校固定资产账,造成科研经费严重流失。

2、科研管理费提取不规范

科研管理费是高校开展科研项目管理的辅助支出。按照国家科研项目管理相关规定,科研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提取科研管理费,且提取的管理费必须纳入院校预算统筹使用。目前,部分高校将科研经费视作“大蛋糕”,将提取科研管理费作为掩饰手段,校内各部门实行“雁过拔毛”,对到账科研经费提取高比例管理费,然后以创收经费名义分配到各部门。少数院校为了激发项目负责人申请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将提取的科研管理费作为科研业绩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不仅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而且扰乱了高校正常经济秩序。一些高校教师为了追求每年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科研业绩津贴而无心教学工作,忙着申请项目,争取经费,最终忽视了项目开展的进程管理和质量控制。

3、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

高校科研经费属于国有资产。各高校应根据院校科研事业发展现状,制定科研经费结题结账相关制度规定,明确结账时间以及结余经费用途。目前,许多院校尚未制定科研项目结题结账相关管理办法,或有相关制度规定而不落实执行。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成为部分项目负责人的“活期储蓄”,在项目完成后相当长时间内,财务部门不按相关规定处理结余经费。一些项目负责人在离职甚至退休后还在继续使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列支个人费用。

二、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科研经费一般来源于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两个渠道。纵向科研经费是指我国各级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性科研资金的投入,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受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国际组织委托开展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经费。多渠道、高增长的科研经费需要完善的体制和创新手段加以管理。目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领导不重视,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1、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近几年,高校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经费总额大幅度攀升,经费来源结构比较复杂。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外政府和其他国际组织。如“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这些渠道的科研经费一般都有独立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目前,许多高校尚未根据院校科研事业发展实际制定适应本校现状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造成财会人员在经费管理中没有健全的制度可以参照,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不统一、不连续。部分院校领导只重视教育事业经费管理,对科研经费管理不够重视。一些项目负责人和财会人员错误的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的私人经费,不需要像教育事业经费管理那样严格要求,造成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

2、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各自为政,相互脱节

高校事业发展中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一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活动,称之为“运营”(Operations);另一类是临时性、一次性的活动,称之为“项目”(Projects)。项目是为实现既定目标,在一定时间、人员和资源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具有独特性的一次性工作。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目标的管理活动。科研经费管理与日常人员经费、业务经费或办公经费管理有明显区别,需要通过现代项目管理手段来加强管理。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三大环节能否成功运作,其中成本管理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目前,高校普遍缺乏项目管理理念,造成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各自为政,相互脱节。财会人员不参加项目可行性分析,不参与项目概算和预算编制,无法落实项目成本管理工作。项目完成后,财会人员被排斥在项目验收环节之外,无法参与财务决算与项目绩效考评等管理工作,造成部分院校只注重项目申请,不重视管理,给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3、会计基础工作差,经费管理混乱

多层次、多渠道的科研经费收入现状对财会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和经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财会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学历水平偏低、知识结构单一、梯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许多院校只注重教学、科研、教务和学生管理岗位的人才培养,忽视财会人才队伍建设和岗位培训。部分高校未设置专门岗位管理科研经费,岗位职责混乱,到账科研经费不及时入账。有些院校财务部门不按照经费来源对不同项目单独建账,将同一项目负责人的不同渠道、不同项目周期的项目经费打包处理,造成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混乱,无法监控各个项目的财务进展情况,更谈不上项目决算。财会人员在科研经费支出核算时,对政策把握不准,业务能力有限或责任心不强,审核不严格,不能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项目经费预算控制经费支出,造成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账目混乱。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高校应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加强部门协作,做好会计基础工作,逐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落实经济责任制

建立规范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解决经费管理突出问题的重要保障。高校应根据发展实际,按照相关制度规定,以各类科研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为基础,制定适应院校自身情况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则可依。同时,高校还应将科研经费管理纳入院校经济责任制范围,规定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设置专门岗位负责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项目决算工作,明确科研经费使用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细化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管理,规范科研管理费提取比例和科研协作费转拨手续。财务部门应加强财会人员管理,根据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制定奖惩措施,提高财会人员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部门协作,共同管理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管理作为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离不开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紧密协作。高校科研部门应与财务部门相互协调,共同管理,才能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财务数据估测、预算编制、中期项目评估、项目完工决算都离不开财会人员的专业指导。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到经费入账、中期评估以及项目结题结账的整个过程内,科研部门都应与财务部门协调工作,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同时,财务部门还应根据科研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收集项目开展进程中经费支出等财务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科研部门,共同督促项目组按项目进程合理使用经费,加强项目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完善科研经费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应加强财会人员对国家科技政策、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财经制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培养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将财会队伍建设纳入院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逐步建立年龄构成合理、知识结构完善、综合素质高的财会管理队伍。

财务部门应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对不相容岗位予以分离,设置专人管理科研经费,明确岗位职责,并在一定时间内强制轮岗。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对到账科研项目经费及时进行入账,并根据项目分类设账,避免不同项目科研经费相互混淆。财会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加强经费支出审核,对不合理、不规范的支出坚决予以退回,并做好法规制度和财经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对舞弊行为予以制止,并及时向部门领导或分管院校领导汇报。财务部门还应该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将各科研项目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并通过网络等方式供分管院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查询,以了解经费到账情况和支出明细情况,共同参与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孙玉霞: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看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路[J].经济师,2006(8).

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53-02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科研经费管理正经历从“紧”到“松”的变革。

一、科研经费“松绑”的主要内容

(一)在项目经费管理方面

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限。合并了部分预算项目,由科研人员根据实际编制预算并统筹使用,小于直接费用10%的不需提供测算依据;把部分预算的调剂权限下放给项目承担部门;二是提高间接费用比重,加大绩效激励力度;三是明确劳务费开支范围,不设比例限制;四是改进结转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

(二)完善差旅会议管理

一是完善差旅费管理,下放差旅费标准的制定,放宽报销尺度,可由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对于难以取得住宿费发票的,在_保真实性的前提下,据实报销城市间交通费,并按规定标准发放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二是完善会议管理,下放会议费标准的制定、放宽报销范围,由高校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

(三)完善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

改进政府采购管理,放宽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采购方式和审批程序,可自行采购科研仪器设备,自行选择科研仪器设备评审专家。

(四)完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

放宽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权限,减小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

从上述内容看,本次科研经费松绑是对一些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加以完善和改进。主要是管理体制、机制上的松绑。同时,《意见》也要求规范管理,改进服务,强化法人责任,规范资金管理,加强统筹协调,精简检查评审,创新服务方式,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总结近几年来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科研经费具体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查办的一些典型案件中,一些科研负责人甚至有院士级别的人员涉案,不但影响个人,也给所在学校造成负面影响。笔者总结了近几年审计、报道中所反映的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利用假发票套取资金。有的科研人员利用各种渠道得到假发票套取资金。二是利用学生名义冒领导劳务费。有的科研人员利用学校对财务报销及资金支付方面的漏洞,用学生的名义领取劳务费后再据为己有。三是贪污、挪用科研经费。有的科研人利用各种手段贪污、挪用科研经费。2006年以来,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共立案侦查了16件科研经费领域职务犯罪案件,这些案件都是利用科研经费监管漏洞贪污、挪用科研经费。在此类案件中,有的属于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科研项目经费没有按规定专款专用的情况;有的属于财务审批不严,存在经费支出与研究无关、程序不合法、先报账后签字、假冒他人签字、代替他人签字的情况,有的甚至利用假发票报账。四是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有的高校科研资产管理不规范,在资产采购、报销过程中存在各种违法行为。某师范院校存在资产管理不规范,合同签订没有制约;合同保管不规范,合同内容被随意修改;款项支付不规范,设备费没有按规定方式结算,打入采购员个人账户等情况。五是外拨科研经费不规范。有的科研人员用外拨经费方式转移、占有科研经费。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制度原因

1.立法缺位。我国科研经费类型众多,各种类型经费的管理办法都不尽相同,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来规范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等科研行为,也没有科研管理方面统一的规章制度。立法的缺失直接导致科研经费管理的混乱。同时,科研项目管理因“婆婆”不同而“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各经费来源单位对自己管理的项目制定管理办法,而承担研究任务的高校也制定自己的管理办法。管理制度的不统一造成不同管理主体的管理规定不协调和冲突,客观上造成了科研腐败问题的发生。

2.管理缺位。我国科研经费主要采用以下管理方式:一是委托方式,主要是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经费来源性质属于中央或地方财政的资金,由上级科研管理部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拨付的用于开展科学研究的专项经费。该类经费主要按照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范围和开支比例规范使用科研经费。二是合同方式,主要是横向合作项目经费,经费来源性质属于社会资金,由课题组以学校的名义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签订科研服务合同,合作开展科学研究的专项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实行合同管理,必须按照项目合同书中约定的经费使用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使用科研经费。不管是横向经费或纵向经费,委托方或合同甲方在拨付经费后都不再直接管理经费,而是由项目执行学校和科研院所来管理。而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造成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有的高校为鼓励教师多争取科研经费,往往放松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导致管理的缺位,科研管理形同虚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研管理的需要。

3.审计缺位。科研项目缺乏统一的业务主管部门,也没有对科研经费的统一监督审计。科研项目只在结题时由项目委托部门委托第三方进行审计,一般只对重大项目审计,而这类审计也只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形式上的复核,比如是否按预算执行,是否符合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等,无法满足科研经费监管的需要。审计出现问题时,缺乏问责或问责不到位。

(二)单位原因

1.内控制度不健全。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缺少对科研经费的内控制度,财务部门只是形式上的履行经费的出入账管理,未能有效地监督经费的开支,在经费审批上比较松散,审批尺度比其他经费宽松;对已结题项目结题不结账,财务账面上长期挂账;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缺少数据共享。

2.对科研经费管理较为宽松。科研经费多少被视为一个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一些高校为鼓励教师争取科研经费,在财务管理上比较宽松,财务报销审批手续不严格,未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及管理办法,造成部分科研人员违法违规。

(三)个人原因

1.不熟悉相关财经法规。科研人员都是其所从事研究领域的专家,但对财经法规不熟悉,对财务规章不知道。导致在编制预算时,预算编制不准确,在经费支出时,因缺乏财经知识而出现票据不全、票据不合法的情况。

2.主观上存在钻空子的意识。有部分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经费就是自己的经费,有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思想。有的高校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科研人员认为自己辛苦研究而没有合理回报,主观上存在钻空子的意识。

四、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内部控制

各高校应加强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梳理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的各个业务环节,分析风险点,找到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加以重点控制。

1.资金控制。风险点:不入账或入账不及时,没按规定的结算方式支付。重点控制环节:(1)应当遵守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的相关规定,不得由一人办理科研经费货币资金全过程业务,严禁将办理资金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于一个人管理。(2)咨询或劳务内容真实性、手续完备性(发放对象姓名、单位、职称、身份证号、本人签字等)的审核,相关部门对支出的审批,尽可能子化方式发放等。(3)严格按规定使用公务卡或转账结算。

2.资产控制。风险点:科研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没有明确的使用和保管制度可能导致资产的损毁、流失或被盗;科研资产管理不严,领用、发放缺乏严格的登记审批制度;科研资产日常维护不当、长期闲置。重点控制环节:(1)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加强材料的出入库管理,详细记录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2)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

3.采购控制。主要风险点:采购审批不严,可能导致无用设备采购,重复采购等;采购过程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的产品质次价高、资金损失;采购验收不规范,可能导致实际接收产品与采购合同有差异等;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资金损失。重点控制环节:(1)采购归口管理,科研资产采购应实行归口管理,建立采购、资产管理、财务、审计等部门和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2)加强采购验收管理,指定部门或个人对采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内容进行验收。(3)加强采购记录控制,妥善保管采购预算与计划、各类审批文件、招标文件、投票文件、评标文件、合同及验收记录等。

下面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具体说明。(1)设备费。风险点:采购的设备与科研无关、设备质次价高、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签订显失公平、有损本单位利益的合同或技术协议。重点控制环节:应履行物资采购的相关程序和规定;应有完整的设备购置合同及验收入库手续;不得将设备试制费列支为设备购置费;不得在专项经费中列支属于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支撑条件的设备及设备租赁费;不得列支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费、办公室或实验室的维修改造费。(2)材料费。风险点:虚假采购、非合格供应方采购、无保管领用制度。重点控制环节:通过合法程序遴选供应商;应有材料采购合同及材料验收、入库、出库手续;不得列支生产经营性材料、基建材料。(3)测试化验加工费。重点控制环节:金额较大的应签订合同,应有发票、结算清单、测试报告等;在本单位内部进行测试的,应有委托书、内部结算单,测试报告;不得通过虚构测试化验内容、提高测试化验支出标准等方式违规开支测试化验加工费用。(4)燃料动力费。重点控制环节:实验室日常运行的水、电、气、暖等支出应由间接费用开支,不能在燃料动力费用中开支;不得列支应由个人负担的加油费、过桥过路费等。(5)差旅费。重点控制环节:应事前审批;原则上票据要完整,有完整的证据链,出差目的、事由、出差人数等信息应当齐全;严禁列支旅游费、景点门票等与课题不相关费用。(6)会议费。重点控制环节:会议费应为课题方主办的各类会议发生的费用,而外出参加会议的相关费用应在差旅费中列支;会议费应有预算,会议通知、参会人员签到表等,会议开支标准应严格控制,杜绝浪费;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开会,严禁开支礼品费、旅游费用等支出。(7)国际合作交流费。重点控制环节:出国人员应为课题组成员,且出国任务与课题任务相关;应有邀请函、应事前审批;报销时应有机票、住宿费等有效票据,应附签证页复印件、国外行程单、调研报告等。(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重点控制环节:不得列支通用性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不得列支家用电话、手机通信费、日常办公网络费和移动上网卡费用等;不得列支专利维护费用、广告费用等。(9)劳务费。重点控制环节:支付范围为课题组没有工资收入的研究生、博士后及临时聘用人员,应与研究相关;支付方式应通过银行卡支付,并附银行卡回执。(10)专家咨询费。重点控制环节:支付方式原则上应当通过银行卡支付,应附专家签名表,并有专家姓名、工作单位、身份证信息等;防止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专家咨询费,不得给课题组成员以及参与课题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发放专家咨询费。

(二)加强沟通协调

财务部门编制财经法规汇编、业务流程图等,发到每位教师手中,积极宣传国家政策法规,让科研人员熟悉国家财经法规,了解基本财务知识。加强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对特殊问题应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

(三)加强资金结算管理

1.银行转账结算。对于办理设备费、大宗材料和测试费等,原则上采用银行转账结算;对于发放劳务和专家咨询费等业务,原则上采用银行卡结算。

2.“公务卡”结算。对于办理会议费、差旅费、小额材料费、测试费等,采用“公务卡”结算。

(四)加强审计与监督

1.专项审计:不定期地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进行专项检查和评价。

2.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3.推行科研信用管理制度。

(五)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都要将科研项目和资金相关信息公开,接受监督,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2]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3] 财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