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制度范例

财政税收制度

财政税收制度范文1

关键词:材质税收制度;中小企业;扶持作用

一、引言

对于财税制度而言,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可以起到较好的扶持效果。因此,相关研究工作应当尽快展开,把握其制度内容。从整体角度来看,这一部分工作已经变得十分迫切,因此相关人员都需要提高重视程度。

二、财政税收制度的企业的扶持效果

(一)法律层面的帮助

近几年,政府部门从政策层面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大量支持和便利,特别是这些企业在进行采购的时候,同样能够给予便利。例如,此类企业在参与政府提供的采购活动时,可以给予其一定的帮助,提供优惠。如此一来,企业的整体发展便会得到提升,自身发展空间也会得到有效拓展。例如,在《政府采购法》的条例之中,专门针对我国中小型企业进行了规定,通过具体政策内容,促使其更好地完成采购活动。

(二)财政方面的帮助

通过对财政预算内容展开全面分析能够得知,预算部分结合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和需求,单独设置里专门项目,并依靠对应的专项资金,对其进行支持,促使其实现更好地发展。为了确保制度内容更具针对性特点,在实际补贴的时候,国家出台了多个计划政策。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火炬计划”,实际起到的扶持效果非常明显。我国还设置专项基金,虽然从表面来看,并未说明完全针对中小型企业,但如果从客观层面来看,同样能够给此类企业带来多方面利益。

(三)制度层面的帮助

对于财税制度来说,本身可以看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调控措施,国家通过强制税收的方式,为这些企业的一部分利润通过税收模式完成缴纳,因此可以算作是整个税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针对这些企业,若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受到政策内容带来的影响,在规定的时间之中,实际可以支配的收入便会大幅度缩减。如此一来,企业自身原有的发展机会便会受到干扰。正是因为这一情况,财税制度但凡有任何变化,对于中小型企业带来的影响非常大。

三、通过财政税收进行企业扶持的方法

(一)依靠财政税收解决融资问题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存在融资难度较高的实际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处理,自然会使其发展受到多方面限制。为此,政府部门理应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展开宏观调控,从整体角度出发,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解决融资问题。一般来说,主要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针对融资产品进行创新,鼓励地区政府可以通过融资的形式,对其给予经济层面的权利支持。总体来说,也就是对现有的保障体系进行优化,改进其中的不足;同时还要针对具体补助政策方面进行革新,确保内容更具合理性,满足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其二,针对现有的债股结合体制进行全面深化。基于此类体制,不但能够给企业在资金层面基于全面援助,同时还能协助其有效解决短时间内存在的资金紧张问题,从而促使银行逾期的概率大幅度下滑,逐步解决了信用风险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企业的整体发展将会变得更为系统,整个资金链也会变得更为完善,有着非常高的保障性特点。其三,针对现有的资本市场,同样需要进行全面发展,促使其逐步变得更具多个层次和多个维度。借助股权投资,以此逐步解决早期对杠杆依赖过高的问题。不仅如此,国家还会在供给侧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完成放权,对于其中的细节部分进行革新。之后再通过市场化机制,突破原本制度配置的障碍,进而使得企业的整体发展变得更具活力,促使自身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得到全面提高。

(二)促使优惠立法的层次得到提升

为了能够将财政税收制度的效果全部发挥出来,对中小企业起到扶持效果,当前自然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措施,对现有的税收模式展开调整,使其变得具有多个层次。总体来说,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常务委员会在将立法权传给国务院的时候,理应对于具体内容部分进行明确,同时还要明确目标,调整具体范围,以此保证法规内容可以喝现有的规定原则保持一致。例如,针对《增值税暂行条例》,对其具体形式进行全面调整,逐步上升到法律层面,以此促使立法内容变得更具稳定性。其二,在针对具体规章制度以及行政法规内容进行完善,使其变得更为规范之后,还需要做好监督工作,以此能够保证税收程序更具合理性。从整体角度而言,当前理应对法规内容进行调整,使其具备多个不同的层次,同时还要对具体税收授权范围进行调整,鸡儿能够将政策的效果全部展现出来。

(三)提升制度内容的针对性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尽管我们国家单纯在税收层面,依靠立法的方式,能够给予大约15%的优惠。但是,该政策并非仅仅只针对中小型企业,而是针对所有企业。为了使其自身科技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实现全面创新,自然需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优惠政策。而在具体方式层面,还需要将原本的直接优惠逐渐转变成间接优惠,从而能够将扶持工作的重点部分放在工作开始之前。这样一来,政策扶持的意向就会全部展现出来,从而使得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全部激发出来。不仅如此,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还需要积极推广折旧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尽快予以落实。而如果从研发层面进行考虑,提前制定科技发展准备金制度,为企业提供大量资金,以此起到支持效果。如此使得企业的发展环节得到全面改善,无论是研发工作、生产工作还是销售,整体水平都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们国家的税收工作来说,中小企业的税收在其中占有着非常高的比例。尽管在近些年之中,政府以及针对具体制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占有比例仍然没有大幅度下滑。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部门理应提高重视程度,结合现有的具体情况,对政策细节展开调整和优化,促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发展。如此一来,我国整体发展的水平便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各个行业也都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乔应平.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6(35):240,242.

[2]苏巧珠.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制度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8):268.

[3]谢毅哲.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分析[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7):44-45.

财政税收制度范文2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体制;问题;对策

引言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是划分我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税收管理权限的管理制度[1]。由根本上分析,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是保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间税权关系的管理机制[2]。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原本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也显现出了其不足之处。由此可见,我国需要对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进行优化。为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对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并将其充分落实。只有保证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与时展趋势相符,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推动经济稳定发展。

1财政税收制度发展中的问题

依据我国税收改革现状,可以发现我国财政税收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不断的改革、完善。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也在逐渐调整。因此,在对财政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时,仍存在一些问题。

1.1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受限

中央政府是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目标规划、规定的中心,而地方政府则依据中央规定进行财政税收管理、落实相关规划及制度[3]。地方政府要在规定时间想中央报告目前当地税收情况。此种集权管理方式仍存在措施性问题,致使一些分税制度不能充分落实。此外,财政管理制度优化措施、收入分配制度并不能出现平均的情况,因此地方财政收入并不能实现合理分配。除此之外,地方财政收入并不能进行合理分配,如此将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医学资产收入没有纳入财政税收范畴中,导致财政税收收入征纳范围不够晚上。可见,财政管理体系仍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

1.2财务核预算信息不完全真实

目前,财务税收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偷税、逃税、漏税情况,如此将直接影响我国财政税收收入。另外,在进行年终核算的过程中,一些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可能会出现人为影响核算数据的情况,导致最终核算结果不准确[4]。若财务管理部门编写、提交的报告中存在虚假信息,报表的实际数据与实际情况及数据存在差异,可以确定在此过程中存在偷税、逃税问题。一些不法分子还会以伪造专用发票的方式偷税、逃税,以造假方式偷税、逃税涉及的金额比较多,将直接影响国家税收收。除此之外,会致使企业内部财务核预算会议中提交的年度报告数据信息不够准确,引发利益缺失问题。一些企业会准备多个财务账目信息表,利用多个财务账目信息表隐藏企业实际采取收支信息,以达到规避缴纳应缴税费的目的,导致财务数据不够真实、准确,财政税收系统会出现管理问题,同时会对总体财政税收情况产生影响。

1.3财务监管工作中存在利益交换情况

为推动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中央、地方政府需要加强联系,以达到保证财政税收制度充分开展、促进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目的[5]。现阶段,中央政府对地方了税收政策,但是地方管理财政税收工作中仍存在消极开展管理工作的情况。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态度不够积极,面对财政管理工作的责任心、责任意识不够强,对国家税收政策的认知不够全面、详细。一些地方政府认为,财政税收与地方政府管理的联系不大。这些将致使地方政府未制定完善财务管理体系,部分管理部门领导会出现造假的情况。日常工作中,以人工记录的方式开展税收记录工作,在提交财务税收报表时伪造财务信息,以达到隐藏真实财务情况的目的。部分管理部门领导未将财务税收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其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进行偷税、逃税。在此情况下,财务记录人员、管理人员可能会以协商的方式确定违法行为,从而获取违法利益。若没有相应管理制度对此种情况进行约束,这些情况出现率将增高。同时,会严重影响企业税收管理、税收工作稳定性,进而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地方政府负责人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将直接影响税收改革制度的落实,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4税收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财政税收体质也在不断完善。因此,原有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政策制度,很多财政税收管理方面的问题都显露出来[6]。比如:财务管控能力不够好,在税收体制改革中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一些人甚至会出现违法的行为,导致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在改革过程中若存与社会经济不符的情况,将引发社会经济结构错乱的问题,这也证明了地方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为保证国内经济稳定、持续发展,需要依据市场实际发展现状、国家发展现状对财政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同时经由经济发展趋势,对现存经济方面问题加以解决,进而提高国家财政税收管理水平、推动国家经济稳定发挥发展。

2相应对策

依据我国税收改革现状,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优化。我国经济在持续发展,同时推动我国社会结构不断完善。因此,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优化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问题。因而要依据国家发展现状、建设要求,对财政税收制度、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以推动国家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2.1保证财政税收制度权利合理划分

我国财政税收制度是以中央政府为目标规划、规定的,地方政府将依据中央规定进行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落实财政税收制度,在规定时间内向中央政府报告目前当地税收情况。正是因此,地方财政收入并不能被合理分配,一些资产收入并不能没有被纳入地方财政税收范畴内[7]。为保证我国财政体制得到改革、优化,中央政府需要赋予地方政府一定权力。第一,在融资、减税免税工作中,可以要求地方政府直接对当地的财政活动进行调整。第二,以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的方式对地区产业进行优化、升级,以达到地区生产资源合理匹配、中央及地方财政收入合理划分的目的。此方面工作,可以确保地区财政支出不受影响的基础上,由中央政府直接对地方政府进行管理。另外,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及监督,以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基础设施可以迅速日投入使用管理当中,提高基础事业建设速度及标准,最终实现完善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工作效率、促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目的。

2.2完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

依据我国税收改革现状可以发现,我国财政税收体质仍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及完善。因此,在对财政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时,为推动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需要对财政税收制度进行完善[8]。在优化财政税收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发展现状、市场发展情况,以保证财政税收管理制度科学性及合理性,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因而,为推动经济稳定、持续发展,需要对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只有保证财政税收制度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发展趋势要求,才能推动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主要可以由以下方面完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第一,针对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可以提升环境保护税、资源税收。第二,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改革。依据地区实际发展现状、国内经济发展现状,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依据不同地区的贫富情况科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第三,合理调整总体税收占比。对总体税收收入中直接税间接税的占比进行合理调整,对原有税收体制进行改革,逐渐增加直接税在总体税收中的占比。

2.3做好财政预算管理工作

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为达到加大财政管理力度、促进财政税收管理系统发展的目的,需要保证财政税收管理机制完整性、科学性。现阶段,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在落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存在风险问题。此种问题将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而需要依据我国实际发展情况对财政税收管理机制进行调整,保证财政税收管理机制可以充分落实[9]。为达到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目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调整财政税收管理机制的同时,需要对财政预算中有关资金活动的部分进行调整,并对预算形式进行完善。第二,在对财政预算工作进行规划时,需要合理设定发展目标。第三,加大对社会保障、文化相关领域等国家基础性建设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第四,加大对财政的监督管理力度,避免出现偷税、漏税、逃税等问题。针对偷税、漏税、逃税等问题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依据相关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以免偷税、漏税、逃税等问题泛滥。

2.4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需要保证不同功能主体安排合理、协调合理,以推动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优化,从而达到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改善不同地区善财政税收收入水平差异、促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的目的[10]。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集中管理,在保证资金来源稳定发展的同时可以组建专业管理机构,以保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协同管理。另外,可以通过比例调整的方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相符,保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以在实施中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以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依据主体在功能性方面的差异,对主体特点进行区分,对主体区域进行划分,保证不同区域之间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发展特征,从而对不同区域、不同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完善,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价值。

2.5组建优秀财政税收人才团队

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仅仅对制度进行改革并不能推动经济稳定发展,同时需要重视人才队伍对国家经济建设及发展的影响,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以推动国家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第一,对目前基本国情、经济建设情况、区域实际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市场岗位需求特征,加大各个岗位针对性发展力度。组建高素质、高质量、规范性财政税收人才队伍,并对这些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在保证财政税收人才充分了解财政税收理论知识后,为财政税收人才提供实践实习岗位,以提高财政税收人才能力水平,进而达到提高财政税收人才工作效率的目的。第二,在培养财政税收人才、组建财政税收人才队伍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提升相应领导队伍的展业能力、职业素质水平。同时,需要引导相关领导重视财税部门的人才建设,对人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以督促财政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实践能力,进而提供财政税收人员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领导团队对提升领导人员的领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可以由领导层面引导企业重视财政税务管理部门,提升其对财税工作的认知程度,这对避免出现消极应付财税管理工作、减少偷税或漏税等违法事件发生率有益。

3结束语

财政税收制度范文3

关键词:财政税收;市场经济;影响;政策建议

财政税收对于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调节国家市场经济的政策和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税收的调节作用不只是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维护国家经济发展的秩序;另一方面还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证整个社会保持在和谐与安定的秩序之中,能够对当下已经存在的收入不均衡或者是资源不合理分配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的深化程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之下,市场经济发展如果完全依据供求关系就会对市场的运行产生一定的隐患,因此就需要采取财政政策的手段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调节,首先从财政税收政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对其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与综合分析,最终明确该手段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

一、财政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财政税收在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调节资源与收入的合理配置,这对于社会经济的提升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公共财政本身就是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明确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相关财政收支活动。公共财政的重要运作就是国家通过自身的管理者身份从社会中取得相应的公共财政收入,之后再将这些收入用于国家要发展的经济活动当中或者去满足政府的职能活动。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通过上述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财政税收对于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运行可以规范我国的市场经济行为,使我国的经济市场朝着稳定、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因此,只有制定合理的财政税收,才能够使得市场在资源和收入分配方面更加具备保障性和科学性。

二、财政税收手段对市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财政税收属于政府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调节手段,其对于整体经济运行的作用与意义是十分显著的。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帮助维持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状态,市场维稳是十分需要财政税收来进行宏观上的调节的。我们在使用财政税收手段之前要明确其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作用并不仅仅在于维持市场稳定,其在其他的领域和方面也会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研究财政税收政策的影响时,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本文主要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分析其具体影响作用:一是采取较低的财政税收可以进一步提升投资行业的积极性并促进其工作的创新与变革,在此基础上也就间接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市场经济总量;二是采用较低财政税收比率可以促使相关行业的发展由高成本向低成本转变,这个过程中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对于提升行业发展速度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也具备理想的作用价值。除此之外,在资源运用方面也能够提升使用效率,因此在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本研究是在其他国家运用财政税收政策所取得的积极影响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我国实际的系统分析与探讨。综上所述,我们将财政税收政策应用的具体影响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较低的财政税收比例可以用来促进社会消费水平提升。虽然不同国家会选取不同的财政税收比例与标准,但可以明确的是配置较低的财政税收能够帮助降低社会成员个人的税负压力。人们的税负压力低了就相当于是增加了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与可支配能力,在此情况下就会在消费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2.较低的财政税收对于投资行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当前的经济体制是以市场经济作为发展主体,由此可知投资行业对于社会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就在于投资领域的投资力度,因此如果可以通过税收比率将投资力度提升,整体市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必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不同行业的发展创新提供支持。上述影响的发生原理在于较低的财政税收会使社会人员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造成个人的闲散资金较多,这种情况必然会增加人们进行投资的期望和力度。同时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及时进行投资,盈利之后所要缴纳的税负也是比较低的,整体的盈利水平是比较符合人们预期的。

3.较低的财政税收对于国家产业出口具有促进作用。想要整体提升国家的经济发展比率,出口率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出口率这一指标达到了标准才能够保证最终的经济水平是足够的。而制定比较低的财政税收比例对于出口产业是能够起到促进与推动作用的,这种作用间接地会对我国的民族企业形成一种保护性机制,从而保证能够更好地推进“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这种出口方面的有效增长受到财政税收方面的影响主要就表现在外贸税收方面的变化,外贸税收比例的多少对于是否进行出口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因此需要国家在进行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4.财政税收比例的高低能够直接增加或者减少社会就业比率。社会就业率是维持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其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这个指标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程度。这种直接性的影响结果就需要我国政府在财政税收比率制定的过程中认真考虑社会就业率的问题,将其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通过对不同国家社会就业率与财政税收比例之间关系的综合分析来看,一般情况下都是较低的财政税收比例能够显著提升社会就业率,就业率的提升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秩序稳定。同时,也能够作为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促进和推动更多的人都投入到社会经济的建设当中去,既能够不断提升社会经济水平,也能够为其自身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财政税收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

由于财政税收政策对于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且显著的影响,所以对于财政税收政策制定与调节加大力度、提高要求是当前形势下的必然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将政策调节的宏观发展思想贯穿到市场经济调节的过程当中,为市场经济取得快速可持续发展效果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将这种思想具体到实际工作当中,能够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并完善财政税收制度。财政税收比例到底处于什么范围才是最适合市场发展的?这是制定政策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不是比率越低就是越好的,而是需要与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尽可能地符合实际发展形势,最终建立起更加合理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而想要制定出这种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就需要在制定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基础思想,不断优化我国的直接税收和间接税收的比例和内容,如此也就能够切实保障相应财政税收的制定较为合理匹配,能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并且还能够处于实时变化状态,始终保障财政税收的可靠性价值。

2.加大财政税收的监控力度。首先建立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是进行市场经济调节的基础部分,之后就要对其进行执行与落实,在此过程中有效的监督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监督控制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验证制度的制定是科学合理的,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不匹配的状况;另一方面是对于政策的执行与落实给予较为重点的监督检查,保证制度制定之后是能够发挥出其本来期望的具体效果的。更加具体来说,在此监督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偷税漏税问题的审查,这就需要对于不同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都进行较为全面和详细的监督检查,保证其在运行过程中是合理规范地维持税收的缴纳,一旦发现偷税漏税的情况就要依据法律规定给予严惩,绝不姑息。

3.合理安排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份额。对于财政税收制度的安排,一方面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现状作为基础内容,另一方面还要依据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预算与计划,在满足市场发展的基础之上也满足地方政府在运作过程中的要求,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明确上述问题之后,就需要在政策制定之前先对各个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比例、具体内容等等进行细致的调查与分析,同时与中央政府的财政预算相联系,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财政税收预算与额度是符合发展趋势的。

4.保证财政税收体系的科学与合理。要想让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得更加合理有序,就要从财政税收工作上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和调整,保障财政税收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想使得财政税收体系是科学与合理的,就需要在具体制定与完善的进程中下功夫,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现状出发,根据实际需求完善财政税收体系,由此也就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作用,最终促进整体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5.提升相关管理者的个人素养与专业能力。要想达到最有效的管理结果,除了在客观方面的制度安排与体系建设,还需要从主观角度出发,更多地关注相关管理人员是否具备推进其发展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在国家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程中,对于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个人专业素养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已经变成了推动其政策落实与发展的助推器。在当下的发展背景之下,创新被认为是推动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但是我们要明确的是这些创新都是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来提出的,人才是产生第一生产力的源泉与基础。财政税收工作的关注内容是与经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不同人的生活和工作,这也就要求必须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在进行财政税收管理中具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各项工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开展该项工作的硬性要求。同时,有效的监管制度也是保障工作有效执行的手段。在这种基础之上不断提升财政税收制度运行的规范化与法制化,更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财政税收法制体系。

6.在支付制度规定方面提升水平。国家财政税收的支付制度是保证区域财政统筹规划的关键,能够从积极角度帮助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对于支付制度的规范性必须要尽快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与财政税收制度的发展与变革,我国的支付制度也在随着实际状况而发生变化,要根据当前发展实际来完善其支付规则,不断提高支付效率与质量,全面带动国家经济发展。

7.加强财政税收政策的贯彻与落实。不管从哪种角度、对于何种企业而言,财政税收政策的颁布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不管是多么优秀的政策与规定,只有真正落实到地才能够体现出其真正的作用所在。因此在财政税收政策制定完成并出台之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其能够在实际市场环境下实施,使得原本制定政策的目的能够切实地实现,使税收工作的效能得到最大化呈现,从而为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稳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可知,财政税收在具体经济发展调节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其从根本上控制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能够维护市场的秩序与稳定、规范经济运行的行为。在今后市场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并且更加注重对于政策实施落地的监督审查工作,最终综合起来解决当下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促使市场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换句话说,就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财政税收制度的有序进行,需要在当前财政税收制度水平的基础之上,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性的深化与变革,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以更加顺利、稳定与和谐的方式前进。

参考文献:

[1]唐功平.简析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产经,2020,(16):23-24.

[2]钟文富.简述新形势下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J].财经界,2020,(17):237-238.

[3]张正辉.探析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J].纳税,2019,(33):9+11.

财政税收制度范文4

关键词:财政税收;市场经济发展;出口贸易活动

供求关系加剧了市场经济之间的竞争,导致市场经济分配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财政税收制度的建立为政府调节功能的展现和市场经济的分配带来了良好的保障,推动了经济的稳定发展,并在调整市场经济分配情况的基础上,使税收种类实现了多样化与针对性转型,从而在合理化配及调节方式的作用下,保障了市场经济分配的合理性,促进了市场经济的长久化发展。

1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1.1促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开展

出口贸易是评价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当财政税收的要求较低时,可以避免缴纳较高的出口税额,还可以借助出口贸易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开展。当前,我国的出口贸易活动日益繁盛,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发展,并加强了对民族企业的保护及发展力度。同时,保障出口贸易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能实现出口发展战略目标,还可以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低财政税收不仅有助于促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实施,还可以逐步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1.2提升大众的消费水平

低税收使居民的税收负担和经济压力较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大众的自主分配资金数额。同时,低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大众的税务压力,提高了大众的正常可支配收入水平,并进一步加强了大众的消费能力。因此,当大众实际收入较低时,所能自由支配的资金数量也会随之增多,从而达到提升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目的。市场经济与大众的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当大众的消费水平提升时,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高效发展目标。因此,实行低税收政策不仅有助于刺激大众的良性消费,还可以逐步提升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推动资金的合理化流通与循环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1.3逐步提升投资水平

投资是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张性的财政税收政策能吸引更多投资项目与投资行业的融入。随着资金数额的不断增加,社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能有效推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化发展。为此,各行业领域的研究、开发及创新活动都需要在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引进大量投资项目,从而获取更多资金支撑,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助力。长期的资金循环不仅有助于增加资金数量,还有助于提高现阶段的投资水平,为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在低税率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全面收集社会各领域的闲散资金,将其应用于部分项目,通过开展盈利活动避免较高的税费,从而达到缓解税负压力的目的。

1.4对就业率的影响

就业率是评价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社会的健康、稳定及和谐发展有直接影响。为此,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有效的财政税收手段,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保障各行业逐渐朝健康化、和谐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对就业的调节。目前,低税收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也为其人才引进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带来了多样化的岗位与工作,不仅保障了就业率的稳定增长,还为企业带来了较多的人才筛选机会,并为后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助力,实现了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目标。而就业率的明显升高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性,还有助于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大众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为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1]。

2财政税收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2.1确保财政税收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

公平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之一,对税收工作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代化的税收制度对税收规律作出了明确规定,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客观性需求—保障财政税收的公平性,营造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税收公平指在落实征税政策的过程中,应确保税负与负担能力相互匹配,使两者持续处于平衡状态。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贫富差距,若仅仅将发展的重点放置在税收公平等方面,则会造成经济建设的不合理现象。因此,不同地区需要深入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在财政税收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状态,在推动市场机制科学化运行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同区域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过程中,应坚持“区别对待”理念,避免过度强调公平,从而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再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公平政策的有效落实,在保障“区别对待”平衡性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税收的公平性。

2.2发挥优势作用,增强适应性能

在合理利用税收政策的基础上有效调节生产资源,并通过科学分配生产环节各要素,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力较为充足,土地资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缺少对科学技术及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因此,现阶段还需要有效落实税收调控政策,积极注入外部资金,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通过引进新型技术、设备及方法,在有效经验的支撑基础上,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实现对生产要素配置阶段的转型与升级。除此之外,还需调整税收政策及调控手段,对劳动力输出及外部资源引入等方面的内容予以积极鼓励和专业引导,推动市场经济逐渐朝持续化及健康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在社会制度的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周期性波动。为了加强与经济运行规律之间的适应性,应同步强化税收宏观政策的调控功能,并逐渐增强税收与经济周期的适应能力。一方面,需要控制税收调控的滞后性影响,逐步减小影响范围。在政策的落实及执行过程中,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并及时掌握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采用有效的整改措施,在实行财政税收及相关制度时降低税收调控的时滞性影响,避免税收制度失去原有的效力。另一方面,应结合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及时掌控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及整体的发展方向,合理调整税收政策和相关制度,在全面把握税收调控重点的基础上,有效抑制税收对经济运行环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2]。

2.3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税收制度体系

市场经济中存在多样化的竞争形式,良性竞争对企业的共同发展及协同进步有助推作用,因此应及时弥补监管机制漏洞,有效避免企业恶意攻击等方面的问题。不良的竞争行为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为了有效控制此类现象,应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全面补充各项管理内容,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管理团队,对市场经济中的恶性竞争情况进行有效管控,确保责任管理机制的逐步落实。另外,还要打造完备的制度体系,确保国家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税收工作提供基本保障,推动财政支出环节的稳定运行,实现对市场经济模式的有效调节。除此之外,还需要打造健全的财政税收制度体系,并确保此类税收制度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应用优势,最大限度地财政税收制度体系的运行效用[3]。

2.4确保资金预算准确,协调地方财政支出

一方面,需要保障资金预算的准确性。现阶段,市场经济逐渐朝着健康化的方向转型,在该背景下,为了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目标,首先,政府部门需要保障资金预算阶段的准确性及合理性。还需要在实施预算工作的过程中,切实保障预算结果的准确性,协助市场经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及时规避风险,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发展。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充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水平,为资金预算工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推动经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资金预算是财政税收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依据,要保障预算工作的合理性,提升财政税收等工作的整体实施效果。最后,要保障地方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之间的协调性。现阶段市场经济正处于发展新时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职能及财政支出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能作用及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并采取多样化的整改方法,提升政府部门的整体财政收入水平,避免财政收入水平降低引起不良后果。除此之外,还要保障财政资源供给的充足性,为地方政府对财政支出的协调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保障,为大众的正常生活奠定基础。

3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财政税收体系建设促进了税收体制的不断改革,此时,应站在客观角度,正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将财政税收政策内容作为基础指导,合理调整财政税收政策与市场经济体制,确保政策落实环节的精准性。为了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实现财政税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进程。为了保障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情况相互契合,应利用有效的财政税收手段调节市场经济,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天月.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探析[J].商展经济,2021(4):13-15.

[2]姚登超.浅议新形势下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讯,2020(2):154-155.

财政税收制度范文5

关键词:财政;税收;监督;管理

一、我国财税监督管理的现状

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财税监督管理活动仅体现在行为层面。大多数税务人员往往注重监督的形式,往往忽视其监督工作对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要有效完善税收综合治理机制,就必须启动行为管理,为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创造有利环境。税收立法的管理应从内部入手,充分满足管理要求,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和发展财税管理的整体水平。要不断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必须整合国内外税收监管专业知识,建立可靠的税收监管体系,加强各种管理方法的整合。要完善监督治理,增强执行任务的能力。目前,我国税收管理制度不断更新。然而,管理不稳定等问题往往是由于管理部门人员不足和部门员工责任分工不明确造成的。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系,首先要解决监管体制和执行能力薄弱的问题。对税收制度的控制机制必须辅之以不断的改进和实施,以确保各种监管程序与现行管制形式的目标和条件相一致。因此,必须完善对整个税务系统财税职能各个方面的监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完善税收职能与税收的监督管理必须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体系。

二、我国财税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和税收监督的法律建设不足。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要实现法治经济,就必须在税收监管方面实践法治。但是,从目前所有市场经济体的角度来看,我国财政税收在立法方面还相对滞后。地方行政管理中的法律、法规、行政法规要更加完备、全面,中央和地方税收也要更加完善。税收制度的差异使其无法进行相应的规范和调整,从而导致彼此之间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从而导致所有控制机制的实施出现一定的停滞。由于税收监督管理的立法过程并不清晰可见,不能为税收监督管理创造一个全面的法律保障,因此税收控制机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税收监督形式相对落后。我国绝大多数长期的财税监督重点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日常监督有限,监督检查相对较少,对资本的监管相对较弱,在税收管理领域以及监督各地区会计质量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以上问题说明,我国的财税调控机制存在着一定缺陷,违法事实经常出现,因此财税监督有待加强。

(三)缺乏税收控制方面的信息互通。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全面的税收信息系统。由于信息技术水平的滞后,信息无法及时,税务和税收监管工作将遭遇障碍。第一,是财政部门与监管部门没有建立起及时沟通的模式,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实时、准确地了解收支现状。第二,并非所有的财务系统都使用统一的会计网络,这使得财务管理资金的评估不可能在每一个层面做出及时回应。第三,由于缺乏科学技术支持,财务部门无法得到应有的沟通和及时的监督,这使得监管人员难以检查每一笔资金的实际情况,导致财务监督职能大幅缩水。

三、改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税收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当前税收监督工作的进展来看,完备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可能会对相关部门人员的监督和规划产生一定的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税务职能的形式和内容,为税务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一是完善和完善税务机关内部结构,需要各部门实现不同形式的互联互通,确保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能够有效实施。二是主动提高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职能效果。为此,税务工作中的一些不足需要提前发现,实时识别和消除。最后,在构建高水平的税务调控体系方面,必须积极配合、相互问责,与经济大方向相协调,使职能和规则有效衔接。在税收和税控的发展方面,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可以限制相关人员的决策,从而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规范,而且可以保证税收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通过对不同治理模式的有机整合,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理解模式,保证事前、事后、事后的财政监督有效实施;其次,财税管理发展往往注重效率问题。因此,在事件发生之前,相关人员必须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然后对财务绩效进行客观评估,并推广经验教训,以有效避免下次财务活动中出现此类错误。三是开展财税监督活动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必须按照《税收征管条例》履行各项职能,建立可靠的法律体系,让税收和税收监督任务相互补充,广泛协调,顺利、正确地进行。最后,从制度控制的角度,积极考虑建立不同的财税监管机制,加强财税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合作,互相促进。

(二)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利和义务。要不断完善税收监督机制,首先必须引导利益相关者明确其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税务工作者才能确定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利用这些权利和义务来推进他们的工作。为了有效地监督和管理税收的各项功能,有必要对监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推动税收综合治理水平逐步提高。另外,通过科学有效的责任分析,不仅可以指导相关员工分工明确地履行职责,还可以提高监管和财税管理效率。首先,要明确税务机关的使命和职责。在执行税务和监督时,每个部门必须允许每个部门确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其次,明确各级政府的任务和责任。在建立和实施对财税系统的监督机制时,不仅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到政府的期望,而且要切实体现政府的行动。只有引入改进和完善调控机制,扩大科学监测方法的应用,才能不断展示调控机制对税收制度的影响,同时为后续改革提供有效的经验。通过不断完善立法程序,以及完善部门的控制和管理机制,强化税收的各项职能,实现税收创新,加强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使监管工作得到法律保障,使税务控制系统更加完善。在建立财税监督管理机制过程中,要广泛考虑各种预算模式,从科学有效的角度履行政府责任。只有完善税收征管模式,引入多种管理方式,才能对创新财务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是更广泛意义上实施创新治理的重要工具。监管模式的改革创新,使税收水平和监管过程中的税控水平稳步提高。因此,有必要明确政府的责任,发挥国家在金融监管体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此外,政府只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为税收和税收监督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三)加强对税收工作的内外部监督。完善税收制度的控制机制,需要着重发展内部控制和监督职能,并跟踪每个内部部门的行为和动态,执行有助于实施控制机制的自身监督。此外,还应建立更完善的监督机制,以改善外部监测和控制。然而,控制和治理过程还应侧重于每个功能和系统的相互关联,在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引入改进和创新。要真正落实税收治理监督标准,就必须着力发展内部控制,通过不断加强内部财务和税务控制,为税务行为创造适当的约束。这样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实施。同时,推动外部控制的发展也是促进控制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工具,但需要指出的是,各项行政职能的履行必须满足控制机制的特殊要求,有效实施管理创新。此外,财税监管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对财税预算可以采用灵活的编制方法,这将大大提高其管理效率。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总体专业水平。为了促进财务管理相关职能的顺利有效运行,提高财务管理信息质量,必须引导相关人员探索和积累丰富的财务知识,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积极作用,积极主动地做好财务工作。此外,要正确界定建立健全财务控制制度在金融机构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要想有效地进行财务控制和管理,还需要提高税务部门对信息透明度和质量的要求。因此,必须全面开展培训活动,使各有关部门的员工积累足够的税收政策知识,并贯彻执行。此外,我们不仅要完善和落实监督机制,而且要对在职员工实施适当的职业资格认证,提高税务相关部门员工的知识素养。

四、结论

财政税收制度范文6

一、引言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灾后救援和重建过程中,用于损失补偿的政府财政支出高达2088亿元,占直接经济损失的24.7%。然而,保险业赔付的保险金仅为17亿元左右,远不足1%。突发的巨额财政支出不仅压缩了用于推动国民经济建设的支出空间,也为我国尽快建立且完善地震保障制度敲响了警钟。自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12年间,我国一直在积极探索建立地震保险保障制度,先后出台了《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专项准备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推出了全国性地震保险产品——“城乡居民住宅地震保险”。然而,据上海保险交易所数据,截至2019年7月,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覆盖家庭户数仅913万户左右,保额的前三名区域为河北、四川、云南等地震风险较高的省份,农村投保比率约为城市的2倍,这反映出地震保险的覆盖率仍然很低,且承保体的风险较高。一旦发生特大地震灾害,经济损失补偿的艰巨任务将再次落到政府财政之上,汶川大地震的损失补偿模式将会重演。考虑到我国正开展的房地产税税制改革及国内外地震保障制度建立的实践经验,我们创新性地提出“地方政府通过提存一定比例的房地产税以构建地震保障基金”的模式,应对潜在的地震风险。

二、国内外地震保障及房地产税收制度经验研究

(一)国内外地震保障制度经验研究

国内外地震保障制度经验主要内容见表1。

(二)国内外房地产税收制度经验研究

国内外房地产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见表2。

(三)共同点分析

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内外的地震保障制度和房地产税收制度安排,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共同点:第一,地震保障制度的建立需要政府和保险市场的通力合作。由于地震风险的巨灾性和地震保险经营的弱盈利性,政府的主导将大大促进地震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时,保险市场的引入和保险公司的专业化运营有利于提升地震保险安排的效率,拓宽地震保障资金的资本来源。政府和保险市场的结合是公平和效率结合的有机体现,有利于地震保障制度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第二,通过立法令地震保障制度具有适当的法定强制性,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超规模损失和小概率事件,是地震巨灾风险的典型特征。根据大数法则,超规模损失意味着广域覆盖面,小概率事件意味着投保意愿不足和地震保险经营的弱盈利性,这一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同时,地震巨灾风险的测定难、保险保障制度设计复杂等特征意味着需要组建专门的地震保障机构负责,如美国加州地震局、新西兰地震委员会等。第三,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差异化确定本区域的地震保险费率和房地产税征管细则。即便是同一国家,也存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房屋建造标准,考虑到地区公平和发展效率,因省因宅确定费率水平是应当且可行的,美国加州的地震保障体系的构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房地产税本身即为地方税,需要充分考虑本区域的财政支出和居民收入水平。第四,实行“纵横结合”的损失分层赔付设计,在同一层级横向纳入多个保险赔付主体进行比例划分的同时,纵向确定所有风险损失层级赔付责任的定额。在赔付层级的前几个序列,整体地震保险制度的核心应当是类似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架构,然后由再保险制度和多渠道的地震赔付基金扮演重要角色。在新西兰、中国台湾、土耳其的地震保障制度安排中,财政兜底对整个体系的支撑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第五,开征房地产税的主要目的是筹措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并用于民生事业。房地产税的收入与本区域的教育、公共交通、社会医疗、城市绿化等基础设施投入有机对应,不仅可激发居民缴纳房地产税的积极性,实现“税收公平”的原则,也能大大提高房地产税的征收及管理效率。房地产税收作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房地产税开征的应有之义。

(四)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地震保障制度和房地产税制度的共同点进行分析,我们总结以下几点借鉴意义:第一,我国在构建地震保障制度时,应采取“政府+市场”的模式。目前,在政府的主导下,我国保险公司已积极参与到地震保险产品的开发与运营中,但是地震保险覆盖面小,承保体赔付率较高。因此,政府在引导与支持地震保险发展的同时,还需要设立财政专项资金以应对地震灾害风险与地震保险偿付能力不足的情况。第二,我国需订立《地震保障条例》,并组建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地震保障基金的运营与管理。2017年全国保险监督工作会议提出,配合推进《地震巨灾保险条例》立法进程,但时至今日,仍未完成建立完善地震保险或地震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这不利于地震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为提升地震保障体系的鲁棒性,我国还应设置多层次的损失赔付机制和合理的风险分散与融资安排,而这就需要设立一个专业的机构来完成地震保障基金的运行与管理。第三,我国应“以省建制”,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房屋结构特点和地震灾害损失数据,因地制宜地构建区域地震保障体系。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房屋结构等千差万别,建立地震保障制度时不可一概而论,各个地方政府应积极参与到地震保障体系建设中来,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地震保障制度。第四,我国可将房地产税收纳入到地震保障体系的分层机制中。房地产税作为地方财政收入,本身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属性。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房地产税税制改革,税收范围逐渐扩大,预计将带来充沛的税收收入。将部分房地产税收提存地震保障基金,可大大扩充地震保障体系中财政支出的资金来源,有效应对潜在的特大地震风险,同时也可以减小突发地震对我国财政支出体系的冲击,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综上,我们创新性地提出构建“房地产税提存地震保障基金”制度,即,在房地产税的税制改革中,地方政府充分考虑本地区地震灾害损失风险,制定出包含“地震保障”用途的房地产税率,每年将所收取的房地产税的一部分交至专门机构(如设立“地震保障基金委员会”),并由专门机构对地震保障基金进行筹集、运营与管理,以应对潜在的地震风险。

三、“以房地产税提存地震保障基金”制度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一)提存比例确定

提存多少比例的房地产税设立地震保障基金,需要把握房地产税收与地震保障基金的平衡。一方面,我国房地产税正在改革之中,征收范围将逐渐扩大,税务部门不仅需要考虑加入“地震保障”用途的房地产税的税率应该如何确定,同时应考虑如何使广大民众认可并接受新型税收制度;另一方面,地震具有偶发性,没有大规模历史数据作参考,所以对地震保障基金规模的预算具有一定难度。在解决了税率与基金规模两大难题后,地方性的地震保障委员会可依据本地区历史地震灾害损失数据制定出当地的提存比例。

(二)新制度组织结构

考虑到房地产税和地震保障基金的财政性质,我们建议设立一个政府机构性质的中国地震保障基金委员会(下称委员会),委员会由政府部门、保险行业协会和学术界人士构成,委员会下设研究部门、基金投资部门、基金管理部门,分别负责日常的政策研究、地震灾情研究、基金的运营等工作。同时,委员会下设合规与审计部门,外部接受审计署及大众监督,以防范贪污、舞弊风险,保证委员会工作的合规进行。再考虑到地区地震风险及财政税收的差异性,可同时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地震保障基金委员会,地方委员会每年提取一定比例的基金交由中央委员会管理,剩余基金逐年滚存,以应对未来潜在的地震风险。地方若发生特大地震,中央可下拨部分基金进行救助。

(三)制度具体实施方案

虽然国际上已经有成熟的地震保障制度经验,但是鉴于我国国情和社会性质,切忌生搬硬套,而应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案,这就使得具体的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成为了新的难点。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讨论的那样,该模式需要得到法律的支持,政府需要尽快出台配套的相关政策,使行为有法可依。政策不仅包括基本的房地产税收、地震保障基金设立政策,还应包括基金投资税收优惠、贫困居民税收减免政策等。制度设计更需要细致的规划,如税务局将需提存的房地产税收交给管理部门的时间、委员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地震保障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内外部如何对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监督等。

(四)地震保障基金与地震保险的协同作用

地震保障基金与地震保险均为我国地震保障制度的核心,两者并非毫无关系,而是具有协同效用的。通过征收房地产税设立地震保障基金可增强居民的地震风险意识,除了依靠基金提供低层次的保障,居民也会有意识地购买地震保险来获取进一步的保障。而地震保险的高质量发展也会减轻地震保障基金设立的压力,从而减轻居民的税负。但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通过何种举措可促进二者的协同作用,从而完善我国的地震保障制度,仍然是需要众多专家、学者共同讨论的问题。

四、“以房地产税提存地震保障基金”制度的实践意义

(一)建立地方性地震保障基金

在现有的政策性和商业地震保险的基础上,建立专门应对地震风险的保障基金,不仅可以消除地震保险覆盖率不足、承保体风险高的因素影响,同时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对于地震灾害的支付压力,为当地防范地震风险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同时,地方政府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设立地震保障基金制度,有利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二)细化房地产税支出用途

目前,我国征收的房地产税并无细化的支出用途,不利于财政收支平衡与透明化监管。中国正处于房地产税制改革阶段,征收范围逐渐扩大,未来将会带来一笔可观的财政收入。若以此次改革为契机,对房地产税进行“切块专项”管理,将房地产税的税率进一步细化,使房地产税的收入与其用途相关联、细化预算,将有助于财政收支平衡与民众监督,真正实现我国的税收宗旨。

(三)推动我国商业地震保险的发展

财政税收制度范文7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我国的市场竞争局势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愈演愈烈,为了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企业对税务筹划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越来越严格的管理手段。然而,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税务风险,这对企业的有效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重视税务筹划工作。基于此,本文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展开探讨。

一、企业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为了维护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尽可能地减少财政税收制度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财政税收制度也在不断创新。具体的改革内容包括:面对不同种类的企业,税收制度也相应地进行划分。例如,用消费型增值税代替生产型增值税,在国内各个生产环节中出口商品产生的间接税被退换等。与此同时,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也更高,加强税务风险管理,能够促进税收制度的转型,使预算体制得到优化,财政支出体制也因此得到改进。同时,转移支付以及预算体制会更加规范和完善,税收执法的层次也因此得到提升。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税收中出现的无信用可言以及执法不健全等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这可以让企业在税收制度下获得更好的服务,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持久发展。

二、企业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企业评估和识别税务风险的能力

要想有效规避风险,首先必须要学会识别风险。换言之,企业只有有效识别所存在的风险,才能以此为依据对税务风险进行评估。一般来说,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识别的方式有很多,如风险清单、报表分析等方法。其中,在财务风险识别工作中,报表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使用报表分析法,企业可以通过表上的具体数据将各项指标计算出来,然后再对这些指标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假如得到的数据信息与以往得到的信息之间存在的差异比较大,则说明企业中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必须要予以重视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识别和分析完企业的税务风险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是这些税务风险在实际中发生的概率是多少,得到具体的数据,还包括税务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造成的损伤。在评估出具体的结果之后,企业再根据最终的结果,立足自身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最大限度避免税务风险,使税务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要想对税务风险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一般来说,对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通过以下两点表现出来:首先,严格监督和评价风险管理工作。在实际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当成立监督部门,要求该监督部门实时监督和评价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通常来说,监督部门主要负责监督企业相关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状况,同时客观地评价税务风险解决措施的实施工作状况。假如企业没有条件成立专职监督机构,可以将这些评价和监督任务委托给相应的机构,要求该机构对其工作加以监督和评价。其次,应当针对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工作进行强化。在实际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让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的税务信息能够做到及时了解,譬如企业税务工作的具体实施状况、每一个经营环节中涉及到的税务信息以及适用于企业的有关政策等。除此之外,企业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要和相关的税务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以及已经存在的税务风险等进行交流、讨论,尽可能地在得到税务部门认可情况下制定相关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制定针对税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在实际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企业可以依据对税务风险的分析和评价等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防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受损失。一般来说,企业针对税务风险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有:第一,尽可能地减少税务风险。对于税务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对内部控制力度的加大进行规避。通常来说,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相对来说危害比较小的税务风险,对危害较大的税务风险采取这种应对措施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第二,对税务风险进行转移。这是企业在财务风险处理方面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段,主要通过对外部相应处理机构进行外聘的方式加以处理,在这个基础上将税务风险有效转移给其他机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税务风险是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管理层必须予以重视,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税务风险对企业社会形象、商业信誉以及经济利益造成的损失,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国强.税务管理流程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J].会计之友,2014(14):2-9.

[2]胡国强,吴春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综述与框架构建[J].会计之友,2012(31):65-69.

财政税收制度范文8

“营改增”是我国税收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对于降低社会整体税收,提升企业活力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探索应对“营改增”的策略,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予以更好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本文就“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其应对措施进行探索。

关键词:

“营改增”;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分析

“营改增”政策的实行是党和国家依照我国当前的经济政治形势所做出的新的税收政策,其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我国经济得以健康发展,而且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重复税收,减少了企业的赋税负担,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和条件。“营改增”政策的实行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企业在适应“营改增”税收改革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摸索更好地财务管理方式,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让企业在“营改增”税收政策应用过程中发展的越来越好。

一、“营改增”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分析

我国的经济如今正处于加快转变其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目前正在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项重大举措。经济结构的调整让很多企业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面临着增值税和营业税双重税收的负担,极容易降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难以让我国民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绽放璀璨光彩。通过“营改增”税收政策的改革创新,则可以让原先缴纳营业税的纳税科目改征为缴纳增值税,有效减少了企业重复缴税的情况,为市场活力的激发注入了强针剂,不仅减轻了企业的赋税负担,而且营造了更加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提升了企业的利润空间。通过“营改增”政策的运行,我国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产业布局也更加合理,促使我国经济建设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升了我国产品质量以及第三产业服务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可谓影响深远而重大。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税费负担方面

“营改增”政策实行之后,企业赋税负担予以降低,企业仅需要依照“营改增”税收制度的要求而进行财务管理筹划工作,便可以享受到国家给予企业的税制改革福利,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有效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营改增”税收制度范围内的小规模纳税人,其原本所需要缴纳的营业税为3%,或者5%,而当前所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仅为3%,从原本的5%到3%,赋税降低2个百分点。“营改增”税收制度范围内的一般纳税人,其在原本缴税基础上可以进行增值税项税的抵扣,这就让一般纳税人所缴纳的税费予以实质性降低。比如,就交通行业来说,在购置资产和费用支出进项税抵扣时候,最高进项税抵扣可达到17%。对于以提供劳务为主要成本的企业来说,其同样可以进行进项抵扣,减少了企业的赋税支出。

2.会计核算方面

“营改增”运行的一年多以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企业会计核算来说,其任务量和任务难度都不同程度的予以提升。“营改增”税收制度运行之后,企业所面临的增值税课税范围予以扩大,会计核算的方式,以及入账方法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应对“营改增”的要求和需求。以往营业税税额所进行的会计核算,仅仅是依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列支进行税率核算入账即可,但是,当前“营改增”之后,会计核算中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都需要会计人员予以不同核算处理,做好相应的区分。会计人员需要依照企业所开展的不同经济活动来进行税率的合理规划和选择,只有具备一定会计能力的人员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合理避税,这对于会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3.发票管理方面

“营改增”税收制度的执行对于企业的发票管理方面也产生影响。企业需要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有序管理,切实保证发票种类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增值税发票是企业进行税项抵扣的重要依据,只有做好增值税发票的科学管理,才能够让企业在税收抵扣方面享受更多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在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方面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从而保证企业进项税额抵扣的顺利实现。尤其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更加需要注重增值税普通发票开具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的权利,减少发票开具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三、企业“营改增”政策下财务管理的对策

1.积极筹划税收,运用税收优惠

“营改增”税收制度全面推行之后,对于纳税人的身份则不能简单的“一刀切”划分,其需要结合企业的业务规模、销售规模、财务核算等等因素和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从而让企业的缴税活动科学开展。企业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如果发现通过小规模纳税人形式更有利于企业合理避税,则可以通过业务开展的形式建立新公司,将原本公司的义务分流部分到新公司,降低原公司的业务销售额。就一般纳税人来说,其一般可以从供应商以及服务商处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此增值税专用发票则可以用于抵扣税款,从而降低企业赋税。因此,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或者服务商过程中,要对其进行资质审查,尽量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从而减少重复纳税的情况。“营改增”政策所要求的增值税抵扣名类更加细化,所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在促进企业经济结构转型方面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企业要合理利用国家政策中的此项优惠,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2.加强财务综合管理

首先,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增值税与营业税发票的不同予以准确区分,了解增值税发票的抵扣项目,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对原本所进行的营业税发票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改善。一方面要对增值税发票进行系统管理,可以通过增值税编号的形式来对其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对丢失的增值税发票及时进行税务机关备案处理,对于作废、开具红字的分配都要依照特定的程序来进行处理。财务在在进行增值税发票管理方面尽量设置专人负责,在发票开具方面制定切实的责任制度,对于开错票的情况要将责任落实到位。发票如果需要邮寄还需要专人予以跟踪、跟进,避免发票丢失。就增值税发票抵扣也要注意时间,不要错过规定的认证时间。其次,财务部门还要对稽核制度予以高度重视,此制度的履行将会影响后续发票管理的一系列问题,不可马虎大意。对于票据的审核来说,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是审核的重点,审核人员要坚持票据审核原则,严格依照审核流程,切实强化审核内容,从事前、事中、事后几个环节来规范票据审核情况,真正将票据所可能存在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中”。企业也需要从整体上提升票据风险意识,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保证业务开展的合法、合规。

3.加强人员培训

首先,企业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我国于2016年12月底财政部了新的《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其中对于增值税科目的设置,以及相应的财务处理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企业纳税的计算,以及会计核算的方法、变化等等都进行了详细说明,企业要就此新变化不断组织相应的培训辅导工作,强化财务人员对新财政税收政策的认识。财务人员在学习财税政策变化的同时还要就财务流程予以深化和重建,就流程的重点,诸如税票的审核、税务筹划等等内容都要予以深入、细致的掌握,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认真执行。其次,企业还要从整体上对各个部门进行“营改增”税改培训。“营改增”税收制度的改革涉及到每一个部门的业务开展,只有强化每一个部门人员的培训,才能够让其与财务们无缝衔接,才能够让部门业务人员了解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发票管理、报销流程等等事项,更好地规避业务开展中可能存在的诸多风险,避免工作中问题的发生。同时,企业还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和平台促使各个部门予以有效沟通交流,就业务开展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探索解决,探索企业运行质量。

四、结语

“营改增”税收政策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契机,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条件。企业也需要在积极应对“营改增”政策方面狠下功夫,尤其对于财务的管理更是需要作为工作的重点予以对待,让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得以提升,让企业在新时展历程中抓住机遇,创造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丽艳,钦婷婷.“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以重庆建工集团为例[J].价值工程,2017,13:25-27.

[2]杨阳.全面推行“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7,13:65-67.

[3]马洪慧.营改增背景下服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优化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8:119.

[4]陈婕.“营改增”对劳务分包的影响及应对举措[J].价值工程,2017,14:57-59.

[5]章强.“营改增”对企业的税负影响及税务筹划重点--以房地产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7,09: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