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监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财政监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财政监管

财政监管范文1

货币资金贯穿乡镇财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支持政府运转的“血液”。所以,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运作机制对我国乡镇财政建设意义重大。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乡镇财政货币资金管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不够

目前,许多乡镇财政忽视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关键点的管理。授权批准、内部稽核、盘点核对等环节的控制手续不健全,并且出纳与会计的职责分工不够严谨、合理,起不到相互约束监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支款仅凭领导口头安排,未及时补办签批手续,原领导离任后一直无法正式入账,长期以白条抵顶库存现金;会计不监督出纳库存,日常现金盘点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出纳人员自行完成;银行印鉴管理和与银行对账制度有漏洞,空白支票、银行印鉴未分开保管,由出纳本人与银行对账,以致一些错弊不能及时发现;未安排主管会计或指定会计人员对收、付款凭证进行审核,收、付款原始票据未及时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造成证单不符、重复报销等问题。

(二)货币资金的监管松弛

有的乡镇领导对镇直部门资金管理不到位,乡镇“部门统管”、“收支两条线”制度多流于形式,乡镇部门仍然存在坐收坐支现金问题,个别部门还存在侵占、挪用公款问题,不少乡镇政府支出缺乏预算约束,多头审批,随意性强。例如,在某县审计过程中,查出7乡镇计生部门截留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124.73万元、某镇土管部门坐收坐支土地出让金34.55万元等现象。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目前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的漏洞。

(三)货币资金的账户管理松散

目前的多账户分散管理,是财政资金管理的制度性漏洞,对乡镇财政资金安全影响最大。实际中,账面资金信息不实、随意调拨资金、透支、借支的情况在小范围内仍然存在;账户、支票和印鉴管理集中,初审、复核、稽核、审批的程序不严格等问题也对资金管理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四)货币资金的管理制度落后

乡镇财政部门的现行管理制度落后,没有适时而变,并且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制度体系。主要表现在财政部门的职能不明确,存在职能重叠和职能空缺的情况,从而对国家和上级政府财政政策的落实执行产生了不利影响;现行制度条规的内容要不适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有的条规过于空洞,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体现,此外,还存在逻辑性不强的问题,导致规定与实际工作脱节;绩效考评比较随意,缺乏合理的考评机制,工作人员很难得到有效的激励。

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职位说明,明确权力运行的规则

对涉及财政资金管理的工作岗位及职能,应作出统一的规定,改变目前由主管因人安排工作的状况。岗位设定要体现专业性,设置几种岗位,岗位具有什么职责都应统一规范,一般不得随意调整。设置稽核岗位,专司会计账务和资金调配使用情况的审查稽核。稽核职务由上级财政部门直接任命,以保证其独立行使监督权。在改善岗位设置的同时,合理设定职权运行的程序,健全程序运行的规则,限制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今后要对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和时限做出明确、具体、严密的设定。另外,还要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加强镇人代会通过预算并按序时进度拨付使用、“一支笔”发票审批等制度的落实。

(二)建立有效的资金运行监控机制

不断完善“镇财县管”体制,县一级财政部门的相应机构要对乡镇财政资金的日常运行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对大额资金的波动实行预警制,设立控制风险的反馈机制。鉴于多账户分散管理不能动态地反映乡镇财政资金的整体运行状况,应进行账户整合,设置总账会计,将所有专户纳入总账管理,乡镇财政所每月向县级财政部门的专门机构报送总账报表和分户资金运转说明,如实反映资金运行情况。县级财政部门要密切注视资金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县级财政部门应该把报表作为检查和考核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三)进行资金账户管理改革

各乡镇财政部门应该将目前的多账户分散管理改革为集中管理。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确立管事、管账和管钱相分离则,消除三者集于一人给资金运行造成不安全隐患;第二,财政所应建立会计总账,实行账户集中管理分户核算,以便于对专户资金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控;第三,实行资金(包括专项资金)集中管理,建立完善的资金收支管理制度;第四,强化预算管理,逐步向单一账户制和国库集中支付过渡。资金集中管理后,保障资金安全是首要目标,因此防范风险的措施一定要严密。乡镇财政部门要严禁随意调拨资金,严禁透支、借支;要对账户、支票和印鉴分开管理;要制定初审、复核、稽核、审批的严密程序,并对程序的执行定期检查考核,以确保集中管理资金的安全。

(四)建立新型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乡镇财政部门要对目前的制度进行重新评价,重新规划,以设计新型的管理制度体系。今后,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乡镇财政所工作制度体系。在新管理制度设计中,财政部门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明确财政部门的职能,核心访在确保国家和上级政府财政政策的落实执行;在管事权上,要着重体现依法理财;在资金支配权上,要对具体工作中的资金支配权则应于限制或削减。第二,制度设计要以保障资金安全,依法管理为目的,条规内容要适合业务特点,逻辑性要强,体现职责明确,相互制衡的特点并便于操作。第三,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要有明确的限制措施,建立记录控制、复审稽核等制度,对具有监督职能的岗位应给予独立行使权。第四,严格贯彻管账、管线相分离的原则,强化对资金、印鉴、支票和会计档案的管理措施。第五,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不但要考核绩效,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对制度执行的考核。对认真执行制度的人员要有保护措施。

(五)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有效的财政资金管理是以整个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为依托的。因此,乡镇相关部门应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为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p#分页标题#e#

1、建立收支挂钩型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各乡镇财政部门要全面推行以分税制为主导类型的收支挂钩型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促进我国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化。针对当前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形式繁杂、规范性差的问题,今后应在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方面有所作为。要以正确处理县、乡两级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乡镇政府积极性,保障县乡政府职能实现,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行以分税制为主导类型的收支挂钩型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监管范文2

(一)财政监管的定义

所谓财政监管,是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监督检查活动财政监管寓于管理活动当中,体现财政管理的本质属性,与资金运动同步进行,其主要作用就是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保证财政分配的科学正确和有效。

(二)财政监管的范围

由于财政分配活动所覆盖的范围决定了财政监督的内容,而财政监督的内容也因经济体制、财政模式及政府职能的演变而表现出一定的区别,从一般意义上来分析,财政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预算管理监督。主要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及决算等预算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实施监督。

2、财政收入监督。这是财政部门对税收收入征收机关和财政性资金征缴部门征管质量的监督,包括行政性收费税收、收入征管质量的监督和基金收缴执行情况的监督以及其他财政收入缴纳情况的监督。

3、财政支出监督。是在公共财政框架下,为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而对财政支出的范围、规模、结构和效益进行监督。行政管理费支出监督,教育、文化、科学、农业等事业性支出的监督,以及社会保障资金监督、基本建设支出监督、各级转移支付资金监督等都是其中的内容。

4、国有权益监督是指为了保障合理、依法、有效使用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的损失,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而对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和经营者的监督。

5、会计监督是指财政机关依照《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及国家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各项财务会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对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

6、财政内部监督。财政部门专职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对财政部门其他业务机构的财政收支管理、内部制约制度、预算编制执行以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政府采购等方面实施监督。

(三)加强财政监管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模式向公共财政模式转换,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第一,企业逐步成为独立的商品经营者,政府不再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者,从而财政主体中包含的“生产经营组织者”身份加以否定。第二,企业在市场中平等竞争和市场失效的存在,就要求政府必须以全社会和所有企业为对象提供公共服务,并且只能由处于政治权力行使者身份上的政府来提供。第三,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大多数国有企业具有市场赢利能力,这就形成了国有企业与作为全民生产资料所有者代表的政府之间的收益分配和再投资关系。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必须由以处于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的政府来进行。可见,市场取向的改革还要求和决定着财政主体的政治权力行使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双重身份的分开。必须强调的是财政部门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管理过程就是一个重要的监督过程。财政监督机构的各项具体监督检查活动,本身也是对财政收支的管理活动。财政管理在公共财政制度条件下必须充分体现财政的公共服务性质,这客观上要求财政监督工作必须彻底改变只重收缴、不重堵漏,只重检查、不重管理,监督检查和管理相脱离的片面做法,要从监督检查型转变为监督管理型,必须善于在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财政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堵塞漏洞、完善制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在实践中,财政监督除了服务于财政管理的角度来实施检查,还要将监督检查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检查、分析,发现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实现将财政监督寓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二、财政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收支管理问题

在财政收入方面,一些税务部门在完成税收计划的情况下,对税收进度进行人为的调节,出现应当有税收的地方不征税或是违反规定减慢税收的速度、拖延税收征缴的时限等现象,甚至还出现了不按规定进行退库操作、利用税款过渡户对收入进行人为调节、所收的税金应当登记入财政收入却没有依法进行登记等现象,存在预算收入入库不及时的问题。时常还会出现税收部门在对个别的单位进行税收征管时不及时、不到位,从而影响了预算收入的一般完整性。导致这些预算收支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我国财政监管税收部门的税收制度不够完善,财政监管程度不强。

(二)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有资产为什么会流失严重呢?这是因为很多国有企业对国有资产进行自行处置,出现评估不到位的现象,如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擅自决定将单位的房屋、小汽车等出售,国资部门没有发挥其真正的财政监管作用。除了大宗物品的处置外,小宗物品就随意处置,国有资产损失、浪费都比较严重,减弱了财政监管的强度,降低了财政监管的质量。

(三)个别单位仍然存在“小金库”

近年来,对于我国在预算以外的资金,国家加强了其管理力度,并明令禁止设置“小金库”。但是,依旧有个别单位在其单位或部门利益的驱动下,顶风违反法律法规,私设形式各种各样的“小金库”,方式、手段也各不相同。导致“小金库”出现的原因,就是我国的预算外资金所涉及的范围很广、量很大、收入多元化,形式也各种各样;再加上个别单位擅自加大某些收费的标准或扩大收费的征收范围等。因而,稍有不慎财政监管就为其设置“小金库”提供了某些方便,造成财政性资金体外循环,逃避财政监管。

(四)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当下,我国财政监管体系的在职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不高的现象,从而专业素质也偏低,就造成在财政监管过程中出现一些操作失误等情况,影响了财政监管的质量。

三、加强财政监管的途径

(一)提高财政监管思想认识

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一项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它是保证公正执法、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强财政管理、整顿财经秩序、从深层次上解决腐败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对财政监管的思想认识;引领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财政监管的大局意识;进一步强化认识财政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肃认真的对待审计检查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加大工作整改力度,完善预算收支管理制度,从根源上防止发生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

(二)建立健全财政监管体系

作为我国经济监管体系和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财政监管体系应当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而进行持续的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模式已初具规模,作为财政内部的一个子系统,财政监管法律体系健全的重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规范和完善制约财税、财务会计活动的法规制度;二是建立和健全财政监管自身的法律体系。纵观世界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的财政监管,没有例外的都把法制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我国的财政监管体系也必须围绕着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财政来展开。因此,财政监管工作亟需制定、出台一部专门指导调整其行为规范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解决财政监管的法律依据,解决财政监管工作的“有所为,有所不为”问题,使财政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三)完善财政监管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财政监管的有效协调机制

随着不断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财政监管、税务监管、审计监管、社会监管为主体的经济监管体系,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都负有政府经济监管的职责,它们三者的监管目的是一致的。但是,监管检查的内容和方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建立和完善财政监管对社会监管的再监管机制,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管的再监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府经济监管部门间的协作,建立健全有效协调机制,逐步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促进、密切配合,最终提高财政监管的质量、效率。

2、建立健全财政监管的严格执法机制

要严格实现“依法治国”,就要在客观上实现依法理财,从根本上治理财经领域的违法违纪问题,从而维护财经法纪的权威。严格执法是财政监管工作的生命线,加强严格执法关系到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全面发展财政监管工作、建设财政的立法执法体系、推进财经秩序的好转和开展反腐败工作等。因此,对于严重违法违纪责任人员的追究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要坚持很好的结合处理事与处理人,与有关部门联合建立办案制度,健全个人责任移送制度,标本兼治,运用舆论、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财经法纪的威慑作用和教育作用,促进提高全社会人民的遵纪守法意识。

(四)创新财政监管工作方法

1、创新财政监管的管理手段

在公共财政的框架范围内,财政监管工作不应该只局限于将对外监管作为其主体,而应该逐步转变成内外并重监管。财政监管的工作重点应该转变为对财政预算的编制、修改和执行上,以及对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上,还有对政府采购、财税政策以及转移支付的执行情况和财政运行状态的反馈、监管上,使财政监管的全过程实现转变,从事前、事中、事后彻底发生变化,以财政资金的监管为主线,实行全程跟踪,真正实现财政资金的效益最大化、国家的利益最大化。

2、加强财政监管的协调配合

以前,财政监管部门跟预算管理部门之间没能进行有效的横向沟通,两部门之间的联系也不够密切,造成监管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新形势下,财政监管部门跟财政内部职能部门之间可以依法建立规章法规,规范顺畅的沟通方式和制度,使财政监管机构能够随时随地的准确掌握财政资金的走向,强化监管工作的准确性、权威性,高度融合财政监管检查及日常管理工作,切实发挥财政监管在改进财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实现财政监管的资源共享

为实现资源共享,财政监管部门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借助“金财工程”,与国库、财政业务、银行等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重点突出财政监管的过程性、同步性,全面强化财政监管的程序化、规范化,让财政监管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五)加强财政监管人才培养

要切实搞好财政监管工作,就必需要具备高素质的财政监管人员。这些财政监管人员不但要业务精湛,还要政治素质强。经验表明,要提高财政监管人员的素质,进行职前和在职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一,严格把好财政监管人员的入口关,尽量招聘一些财政专业和审计、财务、会计、税务专业等高校毕业生,充实财政监管的管理干部队伍,提高财政监管干部队伍的整体专业文化水准,尊重创新精神,提倡勤奋敬业,并通过一定时间进行职前见习训练,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第二,重视经常训练在职人员的专业技能,将在职人员分批,轮流送到专业院校进行培训,或举办短期的培训班,定期安排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不断提高财政监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在职人员做到精通本职岗位业务,熟悉其他岗位业务工作流程,能够快速适应各岗位的轮换、变动;第三,要注重提高财政监管人员的道德思想素质,熟悉财政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条例,加强锻炼在职人员的党性,提升其修养。致力于做到言行一致、遵纪守法、光明磊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日常监管工作上下功夫。掌握基础情况,把握政策界限,完善工作操作行为,善于分析总结,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财政监管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政补贴;资金监管

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国家频繁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政,并通过补贴资金的方式来鼓励其扩大发展规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不难发现,很多受补贴的中小企业在使用补贴资金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而相关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管政策,导致这些资金并未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作用和价值大打折扣。

一、中小企业财政补贴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中小企业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所管辖,主要承担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会同有关方面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完善服务体系。而中小企业财政补贴资金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而采取的有力措施。只是目前中小企业财政补贴资金在发放和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补贴对象不清晰

在现行的中小企业财政资金补贴政策当中,补贴对象和补贴范围十分广泛,诸如商贸、餐饮服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都可以是被补贴的对象。但是这种“广撒网”的方式也意味着补贴行为没有重点、没有关键、没有鼓励和倾向。换言之,过多过广、没有限制的补贴行为并不利于对区域内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不利于激发中小企业的竞争意识。

(二)中小企业挪用财政补贴资金

部分中小企业在取得补贴资金后,只从自身利益出发,片面地从事能够增加自身利益的经济活动,并没有按照当初申请的内容进行投资生产。同时,相关部门对于资金的利用情况缺乏监管,导致这些企业挪用资金、不规范使用资金的情况存在。

(三)借助虚假手段骗取财政补贴资金

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获取财政补贴资金,不惜用虚假手段来伪造申报资料,比如伪造的银行回单、对账单等,抑或是胡乱变动在建项目的基本信息、申请条件,让原本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能够争取到补贴资金等。

(四)资金利用率和产生的效益不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些中小企业对于补贴资金存在利用率不高、生产效益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到补贴资金功能的发挥。比如,很多获取补贴资金的企业本质上已经申请注销或者处于休眠状态,资金只能缓解运营的窘境,却不能实现进一步发展;又或者一些企业本身营业执照登记的经营范围和实际业务出现很大差异,虚假经营、虚假地址的情况屡见不鲜。

(五)补贴过程不清晰,部分项目存在重复申请行为

补贴申请的程序多是政府相关部门对外信息,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申报,再由相关部门核准审批后,向企业拨付资金。但在拨付和使用资金的过程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中小企业都没有向外披露详细信息,政府究竟补贴了哪些企业、拨付了多少金额,企业又是怎样利用这些资金———都缺乏公开、不够透明。正因为公开性的缺失,企业内的不同部门,或者同一管理班子下的不同企业,往往存在相互交叉、重复申请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出现有其原因所在,主要包括这样几点:

(一)相关主管部门缺乏监管意识

主管部门监管意识的缺乏,体现在两个维度:第一,主管部门始终认为上级单位的补贴资金发放审核工作,只是单纯的形式主义,只要企业在、项目在,顺利地将资金用出去即可,至于究竟用在什么地方、产生怎样的效益,与其并没有直接关系。第二,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识不强、责任心有所欠缺。不少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存在美化资料的行为,而负责审核信息真实性的人员并没有彻底履行职责,进而放任申报资料弄虚作假,也无动于衷。

(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导致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中小企业本身所享受的财政补贴数量、类型繁多,尤其是地方政府所制定的各类福利政策也相对较多,有制定权限的部门也因为过多而缺乏统一管理,在缺失统一且共享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很多企业会享受到重复的补贴资金;其二,政府部门面向中小企业拨付资金后,并没有对企业具体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外加资金拨付本身便缺乏严格的标准,导致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即使出现问题,也没有准确的惩罚措施予以监管。

(三)中小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很多中小企业本身是家族企业,其运营管理模式还停留在颇为原始的阶段,产权不清、任人唯亲、管理制度不合理等问题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会促使其在获取补贴资金后,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资金,导致资金被浪费。

三、中小企业完善财政补贴资金监管机制的策略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应用财政补贴资金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对其的监管、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需要从这样几个角度展开:

(一)确定主要补贴对象,提升财政补贴信息的透明度

提升财政补贴信息的透明度,意味着中小企业降低了弄虚作假的可能性,间接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和应用价值。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必须确定补贴的重点行业及发展对象,要尽可能将补贴对象设置为符合国家发展所需、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要将重点向公共事业、高新技术企业、环保节能和新能源企业倾斜。而对那些没有实际经营内容的企业,要通过自我转型升级和优胜劣汰的方式,促使其正视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进而转换思想,实现自我更新。其次,公开补贴信息,包括补贴对象、金额以及受补贴企业的具体资金使用情况,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资金监管

新时期,针对中小企业财政补贴资金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尽快出台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强对补贴资金审批和应用的监督管理。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立项审批、做好审核把关。要对申请资金的中小企业及其所申请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补贴资金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其次,针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建设和发展情况,设置完备的问责制,要对企业如何使用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管,秉承“谁审批、谁负责”的基本原则,一旦发现企业的资金应用不符合要求就要立即指出,要及时跟进、督促其整改,确保补贴资金都能够用在“刀刃”上。

(三)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平台,保障资源共享

作为资金补贴的直接实施部门,财政部门要和市场监管、税务及公安等部门实现纵横联动,彻底打破单一部门所主导的分配模式,要依托信息科技构建完备的信息共享平台,多角度、全方位掌握中小企业申请、获取和享受补贴资金的情况,实现动态监管。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财政补贴资金监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待政府财政部门和中小企业双方共同努力。未来,相关部门在进行财政补贴时,要更多考量企业资金的使用效果,考虑其所能产生的效益,尽可能多地支援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1]王汝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3(11):25-27.

[2]李焱.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补助资金管理的思考[J].山西财税,2014(11):36-37.

[3]王歧红.县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问题思考———以广东省博罗县为例[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7(11):48-51.

财政监管范文4

在会计核算上,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基本上都是按照核算单位报账会计填写的报销单上的费用列支渠道和科目内容进行核算,这样就难免出现信息不完全准确的现象。会计集中核算以后,被核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移至会计核算中心,而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资产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分离,许多被核算单位往往只重资金管理而轻物资管理,容易造成固定资产购置及报废处置不规范、随意性大、固定资产入账及核销不及时,甚至有些被核算单位为避免管理资产麻烦,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化整为零不进入固定资产核算,形成账外资产,造成账实不符。

部分被核算单位领导认为,进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往来、财务收支都由核算中心进行核算会计核算、审核和监督,本单位不必再进行财务管理。单位报账员认为,自己只是现金收付的出纳员和会计凭证接收、报账的票据传递员,这些导致了单位财务的预算、计划、分析、控制、监督等重要管理工作没有开展,造成了单位财务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弱化。

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中间人———核算中心,审计部门了解部门预算、专项经费、财务收支及核算详细情况时,往往核算中心会计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实际情况说不清楚,而被核算单位报帐会计对账务处理一问三不知,使得审计资料提供不及时,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会计责任问题出现真空。

核算单位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本部门的财务状况由于核算中心每月只向核算单位报送一次报表,并且报表数字相对浓缩、抽象,这对单位财务及时、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本部门的财务状况极为不利。同样,核算中心会计对单位情况了解较少,都是对经济业务活动的事后核算和监督,弱化了会计的预测、分析、决策等职能。

针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财务现象和问题,应加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初期,各部门结合自身的经济业务活动特点,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如收支管理制度、开支标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检查制度等,逐步建立起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但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会遇到原制度没有涉及到的新问题,各单位要根据新情况,进一步完善和执行各项财务制度,严格堵塞管理上的漏洞。

财务管理建立在会计核算信息基础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要由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共同实施,如果不能相互很好地沟通、协作与配合,就难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被核算单位要主动、及时地与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沟通,使会计人员能深入了解和掌握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开展情况,从而对本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更为有效地核算、监督和管理。会计核算中心也要加强与被核算单位的沟通,全面了解被核算单位的项目实施情况、业务开展情况等,加快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职能转变,指导核算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好核算、监督、服务的职能作用。

财政监管范文5

工程项目确定正式实施后,就需要进行设计、勘察,对施工单位、设备购置等进行相对应的招标手续,财务人员在此环节看似作用不大,但实际上,在对设计、施工单位的考察过程中,需对参与单位的资金情况、信用情况等进行考证,落实参与工程招标的资质;在招标文件等的审查过程中,财务人员需对付款情况、付款进度等进行审核把关,对比项目总投资计算资金控制情况。投资实施阶段:工程项目正式实施阶段,财务人员需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控制,首先要建立合同档案。合同是约束双方,规定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书面文件。建设工程必须实行合同管理制度,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大宗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等都要依法订立合同。合同的签订对于施工单位和承建方有着一定的制约,财务人员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支付工程进度款、办理竣工决算,合同始终存在于整个项目中,参与整个项目的运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收到的合同,要对其内容的完整性、条款清晰性,要求明确性,对付款条件、履约担保责任和违约处罚条款等,财务人员应设立专门的登记账簿,进行逐一编号,建立该项目的档案,以此作为日后支付工程进度款、项目决算等的主要参考依据。其次,在对项目总体投资的控制中,应对总体概算进行分解控制,按照可行性分析中对项目概算的分解,逐项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按照动态进行核算,及时调整项目明细,保证概算金额不超。有一些被俗称为“烂尾楼”的工程,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施工下去,这都是因为项目中重施工、轻管理而造成的后果。

竣工决算阶段:项目竣工决算编制阶段,财务人员在这一环节显得尤为繁忙,这也是财务人员参与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充分体现。竣工决算是对项目建设的全面总结。在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之前,要求财务人员要熟悉每一项资产的性质与用途,核实每一项资产信息,认真做好各项清理工作,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账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并对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于建设周期长、建设内容多的项目,单项工程竣工,具备交付使用条件的,可编制单项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待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编制竣工财务总决算。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发生施工单位因与建设单位对某项明细的认价、工程量等存在一定的分歧而使工程结算迟迟不能完成,影响项目的最终决算。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一方面督促相关人员尽快解决施工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已完成且投入使用的资产及时进行会计财务处理,保证资产上账的及时性,也对资产进行相应的管理。

从资金来源来看,无论是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还是建设自筹的资金,都希望用最少的资金建设出更多更优秀的资产,这就需要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就需要完善的财务管理。只有将完善的财务管理融入项目建设整个过程,才能保证资金的合理、安全、有效。加强财务管理,进行审计监督,减少经济范罪,也是对同志的爱护和保护。目前,尽管反腐力度不断加大,有关的制度建设和制约机制的建立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案件和经济犯罪案件仍居高不下,常常是“一栋楼房建起来,一批干部倒下去”。这就要求根据相关的法规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财务监督体系和审计监督体系,进行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如招标、合同签订、工程实施等过程管理,从而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建设单位应对设计单位所做的规划设计进行审查和核查,对为达到不同的目的,采用各种违规手段。如:建设单位为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在可研和设计过程中,指使可研设计单位故意扩大设计规模,增加设计概算,以获取更多的建设资金。财务管理也是项目建设质量和任务顺利完成的保障。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了多起工程质量事故。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均为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如在这些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并深入到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把握住了不合格不付款这一关,我想也可能不会再现这些事故。因此如果财务管理不健全,对款项的支付无法监控,资金筹集不力,那么工程建设的质量就不能保障,建设任务就不能按时顺利完成。

财政监管范文6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经验做法;问题;解决办法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乡镇财政则是整个财政管理体系的基石,是涉农资金支出的最终落实者和终端监管者,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的乡村和农民群众,是密切关系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国家的各项强农惠民政策的最终落实,关系到财经纪律在基层的执行,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的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还有待改进,必须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

一、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性

1.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是落实财政部“两基”建设的重要举措

“两基”建设是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即是对“两基”建设内容的融会贯通和具体实施,是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精细化,提高基层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贯彻落实财政“三农”政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当前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是“两基”建设的最终落脚点。

2.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是推进乡镇财政职能转型的有力推手

财政部相继出台的两个关于乡镇财政管理改革的指导性的文件:《关于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乡镇财政干什么的问题,即职能问题,在界定乡镇财政职能中明确了资金监管的职责,突出了乡镇财政管理层级,全面具体的明确了乡镇财政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措施,弥补了乡镇财政在涉农资金监管工作中无位置、无职责的制度缺陷,要求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作为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的工作方向、工作重点来大力推进。

3.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是落实各项涉农政策的迫切需求

2018年,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为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是加大力度向“三农”倾斜。这就要求乡镇财政必须发挥职能作用,发挥就近、就地优势,加强各种涉农惠农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对挪用和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严惩不贷。

二、被巡查乡镇的财务管理经验

1.基本财经制度运行规范

在涉农资金管理方面,乡镇财政部门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基本制定了监管方案,充分调动了各级各涉农部门工作积极性,增强了部门责任感。在资产管理方面,通过2016年度的全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各个单位都基本摸清了家底,建立了专门的固定资产台账,制作、粘贴了具有电子识别功能的条形码标签,并明确责任到个人,确保了资产管理的有序进行。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会计岗位设置合理、规范,印鉴管理合规,出纳岗位设置分离,银行预留印鉴按规分别保管。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财政资金账户设置较好,没有多头开户情况,财政资金管理完善,票据管理规范。

2.凭证审批前置创新示范

乡镇财政部门做到审批、凭证审核前置化,重点对报销的原始凭证进行把关、审核,审核票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有效降低了财务风险,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

3.“基层数字财政管理系统”作用发挥好

财政资金监管作为该系统的核心模块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充分利用“基层数字财政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改变了之前县级财政部门资金主管科室,单纯靠手工传递资金信息的做法,解决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交流不及时和不全面的问题,为实现乡镇财政资金无缝隙、全覆盖监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规范公开公示行为

对于涉农资金,规范了公开公示的主体、内容、时间、地点,按规收集上传数码照片等影像资料,确保乡镇财政资金接受社会监督、在阳光下安全高效运行。

5.基层人员技能提升

从2014年开始,山东省财政厅组织乡镇财政业务技能竞赛,每两年一届,极大鼓励了乡镇财政人员学知识、学业务的热情。为了迎接技能竞赛,各县市区也都对各乡镇财政所所长、乡镇财政业务骨干等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提升基层财政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三、巡查中发现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

因专项资金的滞留和挪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存在奖补资金拨付不及时、专项资金挂在往来账的问题,个别单位甚至存在财政资金公款私存现象。

2.会计基础工作运行不规范

个别单位存在办公费支出无明细、印刷费支出无明细、工程发票无明细的现象,容易形成监管漏洞,暗藏腐败的风险。存在账簿启用填写不完整、未加盖公章现象,账务交接不完善,不利于责任人的界定。存在票据使用不规范现象,未建立票据使用台账,收入使用白条记账,未使用山东省往来结算票据。更有甚者存在使用白条做收做支现象,造成财政资金流失。有的单位记账不规范,原始凭证不完善、记账凭证手续不完整;预付款无审批人签字,财政资金有流失的风险。有的单位发现多笔收入业务,有收据无进账单或者有进账单无收据。

3.银行账户和现金管理不规范

普遍存在频繁大额现金使用现象,存在使用现金支票支付工程款现象。普遍存在大量白条抵库现象,白条金额最少的6.4万元,个别单位库存现金余额较大,白条金额达到60余万元,超过三个月的有35.4万元,最长的白条是2009年的,至今没有处理。有的单位甚至抵库的白条无领导签字,存在极大的风险。乡镇机关受限于财政条件,未按要求推行公务卡管理。另外,教育系统实行全市财务统管后,乡镇教育成报账单位,已经没有单位账号,发现有的单位存在一次性抚恤金、教育遗属、退职费存在个人账户发放问题。

4.财政预算管理不规范

有的单位存在向非预算单位的村集体或企业借款现象。比如,有个单位向办事处下属企业出借财政资金350万元,向社区服务中心出借400万元。个别单位存在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现象。比如,某乡镇收取土地整治砂款936.2万元、土地租金15万元、供水站水费收入40余万元,电费以及人员费用直接从收入里列支,或者直接作为乡镇其他收入。普遍存在暂付款长期挂账现象,为了平衡预算,有的单位存在压缩支出转暂付款、从镇行财调入资金转暂付款处理、由乡预算外调入资金等现象。以个别乡镇为例,由乡预算外调入资金2021.7万元;由镇行财调入资金1000万元转暂付款处理;压缩支出1450.5万元转暂付款处理;压缩支出转暂付款1951.25万元等等。

5.债务和资产管理不规范

个别单位出租国有资产未经市财政局批准;支付工程款的业务未同时登记在建工程;大型项目未严格按政府采购程序进行招投标等现象。

6.三公经费支出不规范

个别单位食堂就餐的部分公务接待费无消费明细。普遍存在向派出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拨款的现象。

7.人员设置不规范

因人员流动较慢,上升渠道狭窄等原因,乡镇财政人员存在整体水平普遍不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素质较弱的问题。许多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乡镇组织办等工作出彩多的部门工作,致使专业人才难以补充到乡镇财所队伍,出现人才断档。

四、做好乡镇资金管理的浅显建议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乡镇财政则是财政管理的基石,几乎所有国家财政资金,最后都要通过乡镇这一级来最终落到实处,因此,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至关重要。

1.进一步完善机制、明晰责任

建章立制,将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等全过程的纳入制度的笼子,是做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最根本保障,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乡镇财政部门应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特别是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2〕28号)等文件,进一步做好制度的梳理和完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制度建设,逐步构架好“乡镇资金监管的制度牢笼”。通过制度的完善,把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责任层层分解到岗位、到人员,努力实现乡镇财政资金的全方位、无缝隙监管。

2.将乡镇财政资金巡查制度化、常态化

建议市县财政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巡查工作,加强县市区间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学习,以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不断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这次巡查工作抽调的人员大多是乡镇财政一线的骨干。县市区之间,可以说有很多地方值得相互借鉴,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由于之前这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很少,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相同的业务,不同县市区的处理各不相同、存在差异。建议今后加强这方面的沟通交流,这次巡查的方式就比较受欢迎。巡查与其他的检查、审计不同,不以处罚和处理人为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达到两个规范,一是制度上的规范,二是工作做法上的规范。这样,接受巡查的单位就相对没有压力,有许多情况反映得也比较真实客观,巡查过程中也比较容易沟通交流,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也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整改。这样更能督促县市区间乡镇财政所认真差缺补漏,防患于未然。以便进一步完善资金监管工作,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能力。目前,泰安市已经发文规定,把乡镇资产巡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定每年开展一次,每次检查面不低于50%,每两年至少对辖区乡镇全部巡查一遍。泰安市正在将巡查工作制度化、具体化,并在工作中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改进措施,正在努力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措施得力、操作可行的行政财政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

3.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能力建设

健全乡镇财政职能,完善机构人员管理,制定激励机制,选择作风正派,责任心强、业务人员素质高的干部充实到乡镇财政队伍中来。同时,加强乡镇财政人员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分级培训机制。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人才是关键。通过巡查发现,乡镇财政人员整体水平不高,面临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素质较弱的问题较严重。主要原因是乡镇财政人员的流动少,除了财政所长,其他人员的上升空间几乎没有。很多财政人员几十年来一直在乡镇财政工作的现象非常普遍,致使许多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都愿意在乡镇组织办工作,都不愿意干财政工作。因此,应该制定激励机制,针对基础财务人员,从职务、职称、薪酬等方面给他们以切切实实的上升空间,鼓励他们扎根基层,愿意从事财政工作,逐步改善基层乡镇财政人员力量缺、业务素质弱和监管能力差的不良发展态势。

4.严格监管责任追究

财政监管范文7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管理

1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乡镇地区部门是我国政府的地方基层体系,因此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机构也相应地成为我国财政管理系统中的基础环节,位于财政系统的末端。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在广义上,是指财政、审计和检查部门等各单位依法对乡镇级别财政工作所实施的监控、检查、督促和反映等工作,其目的在于确保国家财政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乡镇财政资金得以有效使用。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形式主要有审计、财政检查和预算决算审批等,而开展管理工作的手段主要有支出与收入的监督、会计监督、资产监督和绩效监督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强乡镇资金管理体系建设成了当前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以及政府支农惠农财政政策得以有效落实的窗口,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提高相称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工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其工作实践的妥善有序开展,都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更进一步实施、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以及民生政策的落实和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面对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实践中仍然现实存在着的种种弊病,相关单位更加需要针对建立一套有针对性地、科学可行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措施,力求纠正当下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利用效率,以便使得相关的政策真正得以发挥其应有的意义。

2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实践存在的不足

2.1财政资金分配监管较差

作为我国财政系统的基层单位,乡镇财政资金的来源广泛,且其使用、分配过程十分复杂,总体上看来流经较长、范围较广,而且具体项目条目复杂多样。这些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乡镇财政资金在其分配监管过程中诸多疑难问题的客观存在以下方面:(1)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机构属于我国行政级别上的基层单元,考虑到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以及流程的复杂程度,上级财政部门难以有针对、有条理地对拨付资金的具体分配进行直接管理;同时,由于其作为基层单位的特性,上级部门也难以对其展开针对性地集中管理。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都直接依赖于乡镇单位工作体系的建设和基层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2)乡镇财政资金中的支农惠农等补贴类资金项目的分配管理流程漫长且极为复杂,且其中仍然存在多部门、分阶段管理的现象,因而一方面使得这一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时而难以得到妥善开展;另一方面,复杂的管理流程也导致整个流程中既时常出现权力交叉、重复管理的情况,也存在着因相关机构岗位设置不当、关注不足而导致的难以清查的盲区和死角,使得一些居心不良者有机可乘,乡财政资金管理者挪用公款、中饱私囊的现象时有发生。(3)考虑到我国地理面积广阔、人口众多以及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的复杂情况,当下我国城乡发展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农村经济普遍不够发达,且农村教育普及度仍然需要提高。因而,当下我国仍然存在乡镇财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综合管理意识不强的情况,导致其在工作中常常单方面重视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但对于相关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中仍然时常存在疏忽,导致在相关工作中的某些环节常常缺乏监督、存在死角,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效率。

2.2项目资金监管不科学

在当前我国的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制度设置不够科学、监管工作开展不够规范的地方。在很多乡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单位中,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时常缺乏科学性、条理性、有效性,各岗位之间权力与责任关系的设置与划分常常不够明确,一人包揽多项责任或部分岗位上人员冗余的状况都常有发生。于是,一方面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时而产生不必要的人力成本,也导致了乡镇财政资金日常监管中流程繁琐、手续过多的问题,降低了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另一方面,不当的监管岗位设置又时而造成缺乏监管的情况,责权划分的混乱导致难以实现专人专项负责,时有项目资金管理混乱的情况发生,而一人多职的情况既会使得其时而负担过程、难以有效安排工作,时而权力过大,带来监管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风险。此外,对相关工作流程和规范的制订也不够条理、欠缺科学性,例如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的票证管理、流程审批等方面中就存在着票证保存管理混乱、工作开展方式传统、审批流程复杂低效等诸多不规范之处,使得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政支出监督体系迟迟无法建立起来,财政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稳定的开展,而项目资金也因此难以得到针对性地、有效地管理。

2.3财务信息披露不透明

在当下的工作中,许多乡镇级财政管理系统中“阳光工程”的建设工作仍然没有落到实处,乡镇财政资金分配的各环节仍然缺乏公开度,工作不够透明,其中的使用目的、补助对象、相关政策等各项方面均缺乏充分公示,这导致乡镇居民仍然难以对财政资金的分配过程进行有力地监督和监管。此外,考虑到我国高级教育普及程度在近年来才得到显著提高,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和文化差异仍普遍,且加上信息设备与数字化生活设备普及程度仍交易为有限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当下城乡居民对公共生活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仍然尚不足够,再加上具备的相关知识仍较不充分,导致乡镇居民对参与政府公共生活的积极性仍然有待提高,且参与质量也较为低下,这也造成了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对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外部监督力量的普遍缺乏,于是更是加重了对乡镇财政资金分配监督工作缺乏重视的情况。

2.4监管意识薄弱

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自上而下的整个流程中,监管意识薄弱的情况都普遍存在。一方面,乡镇领导干部组织中仍然缺乏相关的监管知识和监管意识,导致无法把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放在战略制定和日常工作开展中的重要位置,缺乏对监管工作的专门组织,因而相关监管部门的设置和相关公开流程的建设都流于表面,甚至在设置上都仍有欠缺,从而导致相关措施的缺位或难以开展落实;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缺乏职业精神和专业意识,导致其难以胜任自己所面对的监管工作;最后,由于受教育水平低下和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不足等问题,乡镇群众也普遍缺乏对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监督工作的民主参与意识,导致财政机构内部的弊病缺少外部监督,出现的问题始终难以得到纠正。

2.5财政监督制度不健全

当前,诸多乡镇级财政机关中的监管制度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1)当下乡镇财政管理机构中的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时常存在不规范之处,从而导致财政计划的规范性、科学性的缺乏,在实际的使用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的随意性,使得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和拨付也因而缺乏相应的计划和约束,再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监管上的困难。(2)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反馈和评价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现行政策不健全、使用监督过程中缺乏良性反馈互动的情况下,政府所投入的支农、惠农资金的具体使用项目信息等常常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这也导致管理机构对于相关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也难以建立及时高效的评估机制,而对于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无法实行有效的跟踪、问责,导致失误普遍频繁且难以及时纠正、无法有效地挽回损失,最后使得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2.6监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在当前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队伍中,相关监管人员专业素质低下、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更是普遍存在。由于相关的地方财政人员选拔机制和培训机制尚未被有效地建立起来,导致在当下的乡镇级财政资金管理机构中,许多财政资金监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甚至对自身所在岗位的认识不到位、在对自身所应担负职责的意识方面都存在欠缺,于是更是难以切实有效地履行财务管理岗位所应承担的相应职责。究其根本,问题核心在于各乡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单位仍然没有意识到专业性、高水平财政资金管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也没有树立起推进科学、高效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识,因而未能有针对性地建立起相关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甚至存在岗位设置随意性大的情况,个别地方单位领导任人唯亲、徇私舞弊的乱象仍时有存在,为贪污腐败和玩忽职守大开其门。而且,缺乏专业素质的财政资金管理人员不但无法积极主动地行使监管职能、为财政资金的配分使用献计献策提供助力,甚至无法严格相关要求完成日常的票据保存、管理、数据录入等工作,导致相关资料混乱缺失的情况普遍存在,不但日常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也为财政资金流向的监管平添了不必要的困难。

3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优化思考

3.1加强财务管理体系规范化

为了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当下所应当特别关注的重心有如下两点。首先是应当明确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能,加强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体系建设,并完善机关单位中相应的各级、各部门岗位设置,完善编制预算、制定战略、宣传推行、落实政策、监管追责、风险防控等各方面的职能建设,使得各级别、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各履其职、各尽其责:领导阶层应当力求做到深思熟虑、算无遗策,从而能够做出战略性的计划部署,大力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同时,各级执行机构则应当提高其履行自身职能的效率,争取做到有令即行、有令必行,高效贯彻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妥善完成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此外,监管团队也应当有效地履行其监管职能,力求打造上下一体、灵活高效的乡镇财务管理新体系,使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指示都得到有力地执行,乡镇财政资金的各项投入都得到有效的监控。而在另一方面,则是应当大力加强对乡镇财务资金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严格遵循相关法令,贯彻落实相关要求与规定,规范设立职能岗位,明确各级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能与权责;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严格有效、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提高政府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应财政投入,以图用优厚薪资和福利待遇吸引名校高才生和具备专业财政资金管理素养的人才在地方扎根,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注入新血液、新活力;最后,乡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单位还需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转型的时代风潮,加强乡镇信息基础建设,推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引入新兴技术和新兴人才,打造数字化的高效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新体系。

3.2建立顺畅的双向反馈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机制是当前乡镇财政资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顺畅的双向沟通反馈机制,一方面有助于相关政策措施的高效推行,也有助于领导干部阶层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工作方针,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强对具体财政资金流向的跟踪管理和对发生相关问题后追责并挽回损失,推进财政资金工作的透明化建设。为了做好这一点,首先,乡镇级财政资金管理机构应当强化与上级财政机构间的沟通,健全完善相关的沟通渠道,使得各项指令与指示得到更加高效地传递,也使乡镇财政资金可以处于更加全面的监管之下;其次,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单位应当大力推进信息平台的构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工作“阳光工程”的建设,主动向乡镇群众公开财政资金的各项使用标准及具体的使用途径等信息,确保相关信息得到充分地公开,并从而使得广大乡镇群众可以参与到乡镇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中,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体性意识;再次,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部门也应当充分认识到乡镇群众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主体性地位,设置“群众信箱”等群众意见反馈机制,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疑问,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沟通,打消群众对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运用工作中的疑问和顾虑,使得监督和沟通机制都能够有效地运行起来;最后,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单位应当设立专人专岗,既认真完成对上级财政资金管理单位的沟通与汇报工作,也积极听取乡镇群众和各下级单位、村组织的意见与建议,促使双向沟通反馈机制可以顺畅、高效地运作起来,时刻切实保证乡镇财政资金的妥善、高效运用。

3.3完善资金监管制度

考虑到目前仍然普遍存在的管理乱象,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的建设仍然是当前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需要加以关注的一大重要方向。在对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加以完善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即坚持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立足当地财政资金管理运用工作中迫切需要得到关注的需求和现实存在着的问题,综合分析当下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兼顾针对性与系统性,制定全面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其中重要的是对内部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应当规范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即推动相应岗位设立、相应团队的建设的优化,从而可以使得专人专业地投身于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工作中,不放过任何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应当大力关注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的透明化、公开化建设,真正地将“阳光工程”的建设落到实处,使乡镇人民群众也真正地参与到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工作之中,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以及政府的公信力。最后,为了能更进一步地真正实现对于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监管,应当建立财政资金投放项目抽检制度,即由专门的监管部门负责,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实用情况开展抽样检查,严格考察其项目计划与相关标准和具体实施情况与项目计划的符合程度,确保乡镇财政资金投放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也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时刻进行自我监督。

参考文献

[1]周新莲.浅谈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5,(02):96-97.

[2]陈丰.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3,(10):46-48.

财政监管范文8

(1)预算监管的优化有利于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化。

每一笔财政支出首先都要有预算,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预算分配,可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首先,参加财政预算的不只是财政部门,还有立法部门、行政部门和司法等部门的参与,参与部门的多样化可以集思广益,让预算更加准确和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2)预算监管的执行可以促进财政支出执行力的提高。

当预算从理论变成了实践,预算工作就得到了有力执行,预算落实到位以后,就有利于财政支出相关决策的实施。在这系列工作开展以后,会形成一个相互合作的团队,有利于财政支出执行力度的提高和相关部门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3)预算监管的优化有利于对项目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评价。

预算团队在进行项目评价的时候,可以发现相关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些问题对项目的可执行度进行评价。对于可执行的项目,可以通过发现的问题来加以分析并找到解决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规避项目风险。

(4)预算监管有利于规范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现在,很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安危,私自挪用公款,做假账的情况也越来越多。通过财务预算监管体系的优化,可以使资金的使用情况公开化,避免财务人员的不良行为,长时间的监管将会提高部分人员的自身素质,规范财务部门的人员管理。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1)地区支出差异大。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地区的划分,我国主要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大不相同,其中东部经济发达,中部次之,西部最为落后。但是政府的财政支出有大部分还是趋向于发达地区,这就导致了财政支出的不合理,所以必须要加强预算监管体系的优化,让政府支出合理化,让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2)财政支出项目主要是民生项目。

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虽然我国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但是对教育事业的支出还是比较少,对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比较单薄的,为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等支出的比例一直都是停留在较低水平,没有明显上,以上这些都是财政支出的不合理造成的,所以必须完善监管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对我国预算管理机制的完善措施

(1)健全法律制度,完善预算机制。

我国是一个法制社会,预算监管也需要实现法制。首先,我国法律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让预算监管部门有法可依。只有把预算落实到法律中去,才能对预算工作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2)坚持权力制衡原则,合理配置预算权。

目前我国许多部门权利分配不明确,只有权责明确、部门之间相互制衡,才能解决预算管理上的问题,预算工作应该由财务部门、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和立法部门共同协作完成,各部门在认真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相互监督和制约,在约束自己的同时也规范他人的行为。

(3)提高管理团队的素质。

预算团队的队员素质对预算监管的优化至关重要,提高预算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也是完善预算监管体系的重要环节,预算管理团队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技能。

(4)建立健全问责机制,有着彻底解决问题的决心。

在预算工作中,有时会由于工作的失误而导致问题的曾出现,而很多错误不被工作人员重视,于是出现了越错越犯的情况。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健全问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坚持“有责必究,有错必罚的”的工作作风,长期以这样的理念要求预算工作的执行,让预算工作的谨慎性提高。

四、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