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决算范例

财政决算

财政决算范文1

关键词: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数据分析

一、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的重要意义

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必然要求。一是便于考查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情况;便于分析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发现辖区社保预算管理和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改进方法,加强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为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做好基金预决算工作,是社会保障基金应收尽收、足额发放的强力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和决算是相辅相成的两项工作,互为促进。通过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年度收支状况,益于分析和检验社会保险基金执行情况,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管理。三是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工作,有利于提高预决算编制水平。在分析过程中,对异常指标查找原因,做出合理解释,或修改相关数据,进一步确保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报表编报质量。四是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有利于加强对县(市)的管理,增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计划性和约束力。如对县(市)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的分析,找出预计滚存结余和决算滚存结余的差额较大原因,如县(市)企业补缴当年欠费较多,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四季度补缴当年费用较多,导致收入增加,滚存结余增大。通过分析,了解到每个县(市)不同的增长原因,有一次性的,有经常性的,对次年调剂金的预算安排,就有了更准确地分配方案。

二、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的方法

近几年,本地区在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方面较为注重,这是本地区预决算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重要因素,下面就浅谈本地区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的具体做法。

1.做好预决算填报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对预决算编制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明确预决算编制原则、标准,做好社会保险基金政策分析和政策讲解,使预算编报与预算执行有效衔接,综合考虑政策等因素影响,剔除特殊情况进行测算,社保收入、支出要综合考虑参保人数、保险费率、上年度职工工资水平等因素,充分考虑社保政策调整、阶段性减免等政策,合理预计编制预算草案,做到统筹兼顾、讲究绩效、收支平衡。

二是做好社保基金预算执行季、月报审核、汇总、分析及报送工作,坚持不懈抓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要求,健全社保基金监管机制,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和报表编审质量,做好分析,把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分解落实到年度当中。

三是社会保险管理局、医疗保障局、税务局及财政局要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做好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准确把握自身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形成合力,确保数据采集、汇总、审核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落到实处。对此要未雨绸缪,开预决算布置会时认真制定会审流程,同时倾听各方的声音,按照时间节点缜密推进预决算工作,并重点做好对流程的监督管理。

2.做好数据的填报,正确理解填报口径

一套好的报表,首先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只有准确的数据才能产生准确的分析。做好基金日常财务工作,提高社保基金经办机构、财政社保部门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加强财政社保部门内部管理,在科室内部严格执行财务人员定岗定责制度,提高岗位间制约的能力,进而使得内部控制更加科学有效。还要加强财政与外部,如与税务、社保、医保部门之间的及时对账工作,财政部门要定时定期认真核查社保、医保资金的账务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运用科学的方式及时解决,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社保、医保沟通,确保账表一致、账账相符不出纰漏。如财政基金专户与社保、医保基金收入户收入不一致,原因是社保、医保缴费后,发生退费时从A++系统中直接冲减收入,自动生成凭证,社保、医保部门在月底向财政基金专户划缴收入户收入时按全额划转,退费金额由社保、医保向财政提交申请报告,财政审核后将基金拨付至社保、医保支出户做退费处理。再次准确理解填报口径,是保证报表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填报口径理解错误或者疏忽,是导致分析结果异常的常见原因。如县(市)对补充资料表缴费基数总额的单位及个人部分的填报常常容易出错,导致缴费基数增幅异常,就对缴费基数加强填报要求和审核,要求县(市)对增减幅度异常的缴费基数相关指标进行详尽分析,规范填报口径。

3.善于设计公式,深挖分析结果

公式是基金预决算审核的灵魂,合理区间的设置能够反映县(市)预决算偏离程度。为提高审核水平,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上级部门下发的分析表,还要学习设计公式,增加对报表数据的分析与审核项目。在查询分析过程中,除了对超出合理区间的指标及需强审的结果进行分析,深挖原因,对未超出合理区间但临界于上下限的查询结果也予以重视。结合分析结果,总结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对每个会计期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数据的异常变化、年初数与上年年末数不一致、人均指标不合理、特殊填报口径、部分强制审核原因进行深入剖析,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上。我们要求县(市)说明要合理合规,一语中的。对个别县(市)解释问题应付差事、没有说服力的现象,地区在审核时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解释不能签字过关,查找原因一定要加强针对性,一语中的。往往就是在我们反复要求的过程中,县(市)发现了错误与问题,提高了填报质量。

4.勤于总结经验,重视分析报告的撰写

社保基金预决算,落在一个准字,强调一个细字,针对每年预决算审核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及时分类梳理,整理记录,形成书面材料下一年度备用。在下一年度预决算时,对上一年度出现问题较多的县(市)重点审核。及早准备、加强积累、细致总结,对薄弱环节重点关注,这样几年下来,预决算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认真撰写年度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情况的总结和说明,不仅说明基金收支的总体情况,还要通过数据分析本地区社保基金运行情况,发现本地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问题及特点,分析收支数据变化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如是否加大征缴和清欠力度、社会保险扩面、夯实缴费基数和人数、调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等。根据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增长以及基金累计结余,深入分析社会保险制度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三、统筹力量、密切配合,做好预决算管理分析

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工作,纵向贯穿地、县两级政府,横向涉及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健委等多个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只有上下联动、密切配合,才能各尽其职做好这项工作。近年来,建立了分工明确、配合协调、沟通顺畅的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机制。形成了财政牵头,部门配合,沟通协商,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从编制方案、工作布置、集中会审、到汇总报送等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确保了预决算编报工作的顺利开展。预决算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时效性强,有关的布置、培训、编制、审核、汇总、报送等大量工作,只有保证工作力量,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和时间做好分析研究工作。我们很多县(市)年底在预决算工作时期还要保证发放待遇等日常社保基金工作的开展,既要做部门决算,又要做基金决算,人员少,时间紧,但报表分析不投入时间和精力,只能做粗浅的分析,或者仅仅能保证数据填写完整,这样是不能提高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水平的。所以保证预决算时期的工作力量很重要。合理调配力量,安排业务精、能力强的同志具体参与,才能不断提高预决算编制的水平。

四、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

本地区在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问题及难点,一是县(市)基础数据尤其是统计数据的质量仍需加强。各县(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统筹编制,提高编制预决算数据质量,规范编制,确保数据准确。二是相关部门对预决算的管理分析仍需加强。对此,本地区将加强每季度的预算执行分析,将每一季的执行情况都当作一次预决算来考核,做到日常工作精细化,到预决算时才能未雨绸缪。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对口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严格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编制管理程序,按照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要求,并会同财政、医保、税务部门严格按照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审核指标审核汇总上报。发挥人社部门尤其是社保经办机构对预决算管理分析的主观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尚怀涛.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财会学习,2021(3).

财政决算范文2

新《预算法》规定:“各部门、各单位是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并对执行结果负责”。“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二十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新《预算法》明确了部门是预决算公开的主体,因此,除按有关保密规定不宜公开部门预决算的县级部门外,其他编制部门预决算的部门,原则上都要公开预算信息。部门预决算信息由主管部门负责公开,各部门下属二级单位暂不单独公开本单位部门预决算信息。

二、公开内容

2015年部门预算公开内容主要包括:一是部门主要职责及机构设置;二是部门2015年主要工作任务及目标;三是2015年部门预算及相关说明。部门预算以部门收支预算总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和“三公”经费预算表作为基本内容进行公开。各部门应保证公开数据与县财政局依法批复的2015县直部门预算数据一致。此外,各部门应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以便公众理解。

三、公开方式及公开时间

(一)已建立门户网站的部门,应在本部门门户网站和政府门户网站同时公开部门预决算。没有建立门户网站的部门,在县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开。

(二)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的信息请直接上传至电子信箱。电子邮件发送要求:

1.主题:部门名称;

2.内容:作为附件上传,文件标题统一为《部门名称+2015年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公开样式可从行政事业单位QQ群共享下载。

(三)县直各部门应统一于2015年4月24日公开2015年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并将预算信息公开链接传至县财政局各归口股室。部门决算公开在县人大常委会批准财政决算后实施,具体公开时间、公开内容由县财政局另行通知。

四、公开要求

(一)县直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亲自布置、亲自审定,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2015年县直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并对本部门公开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

财政决算范文3

(一)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编制与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

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资金编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资金编制与单位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产生脱节,导致编制不科学、不合理。首先,我国事业单位在较长的历史时期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其中包括土地、房屋、车辆、设备等各项固定资产。然而,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管理长期以来比较松散,没有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导致财政预算资金编制与资产管理相脱节。事业单位使用财政预算资金而形成的资产没有得到严格的使用、管理与监督,私自设置“小金库”等资产占有不合理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也导致了单位资金分配的不合理。其次,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主要是用于单位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很多事业单位逐渐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开展一些经营性业务。一些事业单位没有严格将经营性业务与单位的服务业务区分开来,而是纳入到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中进行管理,导致预算资金的管理不透明,预算资金的编制与财务管理相脱节。

(二)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编制与决算编制脱节

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的是“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各级政府部门负责预算和决算的编制,并将编制逐级上报予以汇总,最终形成全国性的财政报告。在财政管理的过程中,首先由各级财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预决算提出要求并编制报表,事业单位在收到报表之后要按照要求填报,最终汇总成本级的财政预决算报告。因此,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将财政预算资金编制视作上级财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认为其对单位自身的利益关系影响不大,在填报的过程中应付了事,没有严格按照预算与决算的对应关系来进行填报。财政预算资金在运行过程中,预算与决算是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的,决算是反映预算资金执行结果的,预算与决算的脱节将给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的执行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的执行力度不足,在日常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来对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强,支出控制不严格,超支浪费的情况比较普遍。例如,有些事业单位领导滥用职权,经常干涉单位资金的用途和流向,导致预算执行力度不足,预算经常发生变更。有的事业单位没有将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单独核算,而是与普通的经费进行混合使用,专项资金被挪用于单位福利补贴、员工消费、弥补经费不足,导致专项资金没有得到合理使用。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脱节,预算编制失去了其应由的约束和管理功能,不仅削弱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对事业单位职能行使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视,更新管理理念

近些年来,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不断的推进与深化,实施了几项改革措施,包括部门预算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及政府对重点项目进行集中采购等。通过改革,我国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机制逐步得到了完善,预算从编制到执行、监督及反馈等环节都进行了分离,大大提高了预算管理的效率。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紧跟财政体制改革的步骤,强化预算管理的学习,不断转变财政预算资金传统的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事业单位要在单位内部树立预算管理意识,严格按照上级财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并将预算管理工作与员工的绩效相结合,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事业单位要细化财政预算资金的编制工作

科学、合理、详细的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基础,事业单位一定要细化财政预算资金的编制工作,为资金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财政部门要严格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编制工作,要求事业单位将预算细化到每一个项目、每一笔支出。事业单位在对财政预算资金进行编制前,要加强对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搜集及分析,要将预算内容编制的细化和详实,要逐步将所有的预算外收支及其他收支都纳入到预算管理的范围中来,保证预算的完整性。另外,财政部门在为事业单位安排财政预算资金的时候,要严格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情况进行审核,根据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资金,确保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与所提供的服务相对应,促使事业单位实现自己的服务职能。

(三)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专项资金管理是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要为专项资金建立项目库,做好项目申报与立项审核工作,财政部门在将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之前要进行严格的程序审核,确保项目基础资料真实完整,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财政部门要在项目库的基础上对各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的内容和标准进行合理的认定,并编制项目支出明细表,要求事业单位按照具体项目来对资金来源和支出总额进行填列。其次,财政部门要不断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对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制度,在专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中进行监督和评价,实时监控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保证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四)强化财政预算资金的执行与决算工作

首先,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来执行预算,尽量保证预算指标的平衡性。单位要严格杜绝随意扩大支出单位的现象,按照预算定额及规定用途来使用项目资金。财政部门要使用预算执行季报、项目跟踪及实地检查等方式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加强对预算资金流向的跟踪调查,严格按照资金拨付程序来划拨资金,防止资金在事业单位长时间滞留。其次,事业单位要强化财政预算资金的决算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单位决算环节的审核,逐步建立健全决算审核制度,从而确保决算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建立健全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监督制度

财政决算范文4

关键词: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阶段的财务决算审核工作十分重要,有利于建设工程综合性建设质量的提高。因此,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必须加强决算审核现状的研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建设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具体策略,进一步强化对相关审核工作的改良,为建设工程的创新发展提供充分完整的保障。同时,决算审核对于基本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也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必须对此加大关注力度,防止建设完工后出现矛盾风险问题,影响项目开展的整体效益。

一、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概述

竣工财务清理时应关注结算金额和质保金事项,在执行中应核实合同价款和结算金额,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开展编制决算工作,将债权清收并清偿相关债务,重点是合同款结算和成本分析,包括项目盘点、档案归集等方面,且在此基础上明确各种应扣款项,安排专人对财务往来账进行彻底梳理,完成后要编制总结报告,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务进行处理。同时,结余资金清理要将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资金,对于自用固定资产要进行实地盘点,已经无法使用的库存物资要及时做报废处理,确保决算相关财务信息与实际相符[1]。

二、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的现状及原因

(一)财务管理相对较弱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核中,缺乏对业绩考核措施规范性的总结分析,未能对内部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知,无法构建监督约束机制且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建设项目特征重视程度不足,没能对项目进行预测分析,建设竣工后可能出现严重的矛盾。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对建设项目的管理较为薄弱,职责定位设计方面缺乏关注,方案的设计内容缺乏有效的考察,可能影响到竣工财务决算方案的顺利实施,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优化。

(二)审核管理制度缺失

财务决算审核管理较为复杂,为了能够充分适应工程竣工决算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要加强对投资确认问题的重视,对各方面影响进行分析比对,对审核管理制度进行深度优化,保证成本控制能够发挥作用。同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需要避免审批手续等出现问题,结合资金价值使竣工得到更加明确的识别,但现阶段审核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缺失,对待摊投资情况缺乏重视程度,实际竣工决算中无法结合建设性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

(三)审核方案不够完善

竣工财务决算审核管理必须充分了解当前情况,以此制定项目审核工作的具体运行方案,保证审核方案的准确性。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审核方案管理不够严格,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核销基建支出情况时未能结合实际要求,在相关科目的总结归纳中出现了严重的漏洞,规范性无法保证。同时,当前部分事业单位未能注重工程的各项变更,也未能对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关注,在制度的影响下难以进行处置,所以必须提高结算审核报告的应用性。

(四)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取决于相关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但事业单位中部分财务人员局限于建设工程的基础知识层面,实际应用情况缺乏关注,无法实现侧重点的合理调节,对后续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阶段也有一些财务结算审核人员的审核工作程序设计缺乏合理性,无法凭借工作程序的调整实现专业经验的优化处置,且对于审核报告的底稿状态重视程度不足,难以为专业人员素质的优化提供高质量的指引,最终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2]。

三、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造成的影响分析

(一)影响交付资产决算

交付资产决算工作需要按照工程决算制度展开,但由于没有建立竣工结算信息沟通制度,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的责任难以进行明确,使得竣工财务决算存在滞后性,且由于监督与抽查工作不到位,实际工作中不能交付资产决算,决算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最终交付资产受到严重影响。

(二)扩大资产管理难度

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涉及的数据和资料非常多,基础工程项目建设要考虑到资产管理问题。但部分事业单位没有高度重视招投标后施工方的行业信誉度,导致资产管理能力不够的施工单位进入项目,在施工中造成大量资产流失,最终降低了整体的经济效益。

(三)绩效考核难以落实

工程项目的预决算在绩效管理和考核上以传统方式存在差异,如果规模比较大的工程项目未能考虑这一问题,责任单位不能达到考核要求,考核条款不能有效实施,承担审核工程量的工程主管部门也无法完成工作,因此最终的施工建设质量难以保证,所以必须强化绩效考核的落实。

(四)限制项目审计工作

在支付工程款的时候,需要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但由于工程单位没有将监督管理工作做到位,导致决算时间延迟,承包合同没有明确竣工报送结算资料的时限,审核工作无法正常展开。工程竣工决算程序没有优化,资料审核效率低,影响竣工决算工作,最终项目审计无法顺利展开。

(五)延误竣工部门报送

当工程交付使用之后,需要按照竣工决算的要求配备专门人员,但部分事业单位财务责任主体和管护主体都没有明确,在工程竣工决算的时候没有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没有将竣工决算机构建立起来,最终能相关人员无法参与到竣工决算中,导致竣工送报问题存在,后续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四、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现状

(一)项目超限额

基本建设项目支出结余,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原则上由财政部收回,财政部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及时批复竣工财务决算,保证超限额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及时将超出部分的结余资金收回。项目建设费用超出预算计划限额,不得超预算超额列支,且不得同时列支代建管理费和项目建设管理费,需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提交审批,必须按照上述规定取得审计证据,履行国家有关制度。如果项目建设管理费未按程序报批,则超限额部分不能列入项目建设成本中,费用之和不得高于规定的项目建设管理费限额,相关业务招待费应自行负担。

(二)待摊投资分配

基本建设项目动力设备和生产设备需要进行明确,按取得或发生时的实际成本计算,明确归属为某一项资产的投资及费用,且在此基础上需要明确归属的资产共同发生,明确多项资产中进行分摊,除此以外发生的公共投资和费用,一般仅计算采购成本不分摊待摊投资,并整体考虑分摊比例是否合理。同时,在交付使用资产内部形成分摊的待摊投资,从上面的分配原则上看,注册会计师要重点关注分配依据的充分性,防止竣工决算资金出现问题[3]。

(三)竣工报表数据

发票开具滞后、账务处理不及时等原因,账表之间是不一致的,被审核单位在财务决算时按照工程审价报告计入,但与账面记录之间脱节。财务决算审核管理工作的运行模式较为复杂,决算批复支出结余资金数超出财政部已收回结余资金数。这种情况下应要求被审核单位将账簿记录补记,财政部应根据批复的决算,遵循的审核基础和前提,将清理情况支付结余资金,不可仅依据竣工决算相关资料、脱离账簿记录,要求审核单位进行相关账务调整,保证账表一致。

五、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优化对策

(一)保证工程结算时效

工程竣工决算进入到后期阶段,为了能够满足污水管网及泵站维护工程建设需要,需要明确各个部门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确立定期例会制度,按照计划开展竣工决算工作工作,对于竣工结算的完成情况予以总结,存在问题需要查明其原因。同时,需要建立沟通制度,管理部门定期完成财务竣工结算,在绩效考核中将汇报的结果纳入其中,对整改制度予以完善,上报的内容中明确竣工滞后问题的主要原因,将工程项目监督管理制度建立起来,以此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二)严格落实审查执行

事业单位在签订承包合同要明确结算资料的时限,详细披露项目初始建设的资金投入及基本支出,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时,按照竣工决算的要求配备人员进行竣工决算,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审查,避免出现风险问题。同时,要求向初始建设方取得项目相关说明,将审计的流程尽量简单化,且需要在支付工程款的过程中要做好审查工作,做到单项工程完工一项,对于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财务人员对于竣工决算程序要优化,避免客观因素导致竣工决算出现问题。

(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在构建财务管理方式创新方案的过程中,要完善监管工作机制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制订事前监管工作的运行方案,尤其要对结合可行性报告的特点,按照市场化手段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制订预算审查的细节,将审计性质工作的创新要点放在审查方式创新方面,使评估报告的制定和应用可以更加适应需求,为事业单位竣工财务决算的实施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所有财务管理专业人士都需要加强对公平性原则运行情况的关注,在可行性工作报告设计的过程中,务必结合评估机构建设的特点,加强对排水项目建议书应用情况的关注,结合实际制定评估机构资讯管理体系的运行方案,为财务决策提供帮助。

(四)工程价款相关控制

单位应当按照审批单位要求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且需要在控制中明确涉及资金来源原始单据复印件等资料,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支付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建设项目。同时,未经批准不得调整和突破,在管理中按照规定办理价款结算,以此强化价款支付审核,如出现工程变更情况,必须经批准的投资概算是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如需调整投资概算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要履行有关规定的审批程序,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做好相关文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避免出现资金风险问题。

(五)完善决算审核制度

竣工财务决算审核需要从设计、勘察以及监理等多个角度同时出发,使日常管理监督方案适应财务决算审核体系,在此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资金管理工作细节的重视,制定投资项目管理细节,以此保证项目的立项审批的创新。竣工财务决算审核人也需要加大对绩效评价情况的重视,要结合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工作的专业性特点和其知识跨度情况,强化对财政管理机构和注册会计师专业情况的考察,使事业单位自身会计制度的设计和实施都可以完整适应,为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的创新处置提供完整的支持,保证行业监管方案的设计得到改进。

(六)控制结转资金规模

中央部门及时跟踪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存在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合理加快执行进度,根据实际使用支出需求编制年度预算;对当年批复的预算,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调减当年预算或调剂用于其他急需资金部分;调剂后可用于其他急需资金的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由财政部收回中央部门,进一步控制结算资金规模。

(七)建设方变化处理

注册会计师在实务中有时会遇到基本建设项目前期由主管部门立项,后期又将建设任务移交给下属单位,注册会计师会面临困难,如基建项目不属于最终需要办理产权登记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就应该由续建单位来编报,明确完整资金来源及支出情况。如果基建项目要办理产权登记的项目,即使取得了财政部门的认可,注册会计师也应谨慎对待,可以提请建设方在竣工财务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确定编报竣工财务决算的建设方归属,视风险程度决定是否承接该项审核业务,严格按照价值的程序展开审查工作,在审核报告中予以详细披露。

六、结语

竣工决算是体现工程建设成果的文件,与事业单位自身的资产管理水平有关,做好竣工决算工作的同时,需要对新增固定资产价值予以核定的文件,注重对决算的审核工作。同时,基础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与固定资产的问题有关,当项目资产形成、发生资产移交问题时,需要结合实际提出解决策略,且在投资核销的时候也需要进行相关记录,保证所有竣工资金能够有迹可循,所以要求事业单位中相关财务人员需要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保证工程最终能够顺利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谭春晓.工程项目竣工决算财务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探究[J].价值工程,2020,39(23):138-139.

[2]周连香.机场建设竣工财务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者,2020,34(18):211-212.

财政决算范文5

关键词: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具体措施

引言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工作的具体项目,其工作内涵为:水利工程项目竣工后,财务项目工作人员需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投入、资金结余、资金项目支出等方面,进行各项资金内容的细化、统计、审核。这项工作有利于对水利工程的资金透明化有重要意义,为了规范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我国专门对水利工程竣工财务决算颁布了相关政策规范。近年来,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性深入人心,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工作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时,应正确核定企业新增的(水利工程)固定资产价值,以及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所以,事业单位和企业需要重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工作。我国水利工程近年来飞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水利工程的竣工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有效促进我国水利建设工作长远发展。

一、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在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

我国财政部门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竣工的财务决算管理工作,并专门出台相关政策对其进行特别说明。财政部门的相关政策也明确提出:要求所有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项目财务工作的管理力度,同时要求负责人、决策领导与相关部门在项目顺利竣工的三个月内,结合项目工程施工过程的所有资金投入、资金支出、资金结余等财务情况,完成决算工作。决算的结果应准确无误,并且上交相关部门查验、盖章。项目竣工后的财务决算工作对于企业的资产分析、项目质量估值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水利基建企业应重视项目竣工后的财务决算工作,并加大其工作的开展力度。

二、分析研究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现状

现阶段很多水利建设企业忽视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认为工程完工就代表工期结束,因为对相关政策了解不足,导致企业仅仅关注工程项目的投入成本,忽略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最后会影响建设企业的资产价值分析,导致后继的其他项目投资出现问题,制约企业的发展。根据水利基建的现状与问题,以下分为两方面进行分析,即企业方与建设管理方。

(一)企业方。1.项目管理编制存在问题。由于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工期很短,施工涉及的建设方面广,工作任务繁重就导致项目的管理编制构造不合理,还有就是项目负责人对编制工作不够重视项目管理编制,使编制存在一些问题漏洞。财务项目管理编制存在问题就会让财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项目在进行实际决算编制时,需要合理规范,各个施工单位都要积极配合确保项目编制的完整性。决算工作开始要充分调动企业各部门的积极性,各部门也需积极参与并各尽其能,确保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准确性。2.项目工程资料不完善导致最终财务决算存在误差。我国财务部规定对于水电工程项目竣工的决算内容包含:项目的批准文件、水利工程设计稿、所有投资项目的相关文件、各项目的投资记录、财务处细化各种资金流水、项目工程的合同等等信息都需要作为决算时的参考资料。依据相关标准资料必须保存完善、准确,要求相关部门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项目负责人在对项目进行决算编制时,要合乎规范,对于决算的所有过程做好相应的记录,并保留相关票据,避免最终核对的过程中,出现票据丢失的情况。

(二)建设管理方。1.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查工作缺乏及时性。多数情况下,因为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查不够及时,导致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我国财政部明文规定,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应“先审查、后决算”,特别是在水利工程这一类型的大型民生建设项目中,需要确保审查工作的及时性。具体过程就是相关企业先委托财政相关的审查机构,使其对施工项目进行财务决算前的审查,对于符合相关工程标准的项目,审批通过后进行批复与盖章,最后再由企业财务项目的负责人进行财务决算的收尾工作。如果对于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查不够及时,就会对接下来的竣工财务决算工作造成阻碍,影响施工企业对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的财务进行清算,为企业发展埋下隐患。2.建设管理单位的监管力度较弱。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临时性工程,所以设立的相关机构都是短期存在的,多数部门的组建不固定,人员的流动量也较大,若不能及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监管与记录工作,竣工后的财务决算工作将难以有效展开。因此,事业(建设管理)单位需要重视水利基建单位的财务决算情况。

三、加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整、科学的管理编制。企业在施工开展前要关注编制工作的进行,特别是项目财务决算工作的相关管理内容编制。编制时要给项目的负责人明确责任,对项目的操作流程要符合规范,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准确性。企业要建立完整、科学的管理编制,负责人要特别重视财务决算工作,编制构成要完整,各部门各司其职,在财务决算时,财务清算与资产核查等工作,应由不同的部门一一负责,同时共同完成财务的决算工作。完整、合理的编制有利于正确核算建设成本、准确估算企业资产价值,可以有效促进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工作发展。

(二)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利基建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对其项目成果的总结、企业财政情况的核算以及项目投资的审查、落实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水利工程项目竣工后,财务决算工作能够完整、系统地反映出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情况与质量,对于财务决算的工作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算工作人员需要注重专业素养方面的提升,管理层也应指导相关人员在施工开始后就加强财务项目的核算,以及针对施工现场情况开展相应的财务监管工作。

(三)加强事业单位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资料管理能力。因为水利工程涉及的工程部门较广,对于事业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而言,为了详细反映施工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内容,自身需要具备较好的资料管理能力。比如将各个部门的项目资料进行分类与整理,同时将资料和部门一一对应,为项目竣工后的财务决算工作做好资料方面的准备,使后续工作的分析、比较、财务清算等,能够及时、准确完成。

(四)加强事业管理单位的财务人员培训。近几年我国对于民生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大,政府尤其加强了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因为水利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大、施工范围广、建设难度高,对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与职业技能要求较高,但国内目前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难以胜任该岗位。面对上述情况,需要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1.财务决算工作思路加强快、准、细是财务决算的工作要求,企业建设单位要重视竣工后的财务决算。企业要招收符合我国财政部要求的财务人才,创建完整的人员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有利于财务人员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企业要加强领导作用,对于财务决算起到监管和督促作用。为了形成规范的责任制,提出“谁决算、谁负责”的工作要求,提高财务决算的准确性。2.加强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部门负责人应该加强水利工程财务决算人员的培训,对于基建的财务会计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的财务能力,还应该熟悉一些建设相关知识,方便解决有关建设的财务难题。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财务人员的竣工财务决算技术能力,要求企业定期开展关于财务能力培养的会议,组织财务人员交流业务知识和技术沟通,提出一些技术难题,大家共同努力,认真讨论,找到合理的解决手段。在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各人员对于会议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性吸收。为了形成规范的责任制,提出“谁决算、谁负责”的工作要求,提高财务决算的准确性。

四、结语

要明白水利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各行各业都有带动作用,它占据着我国经济面板的重要一部分,水利工程得到发展,我国的经济也能相应发展。水利工程的发展又离不开水利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工作。因此,事业单位和施工企业需要加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工作,同时结合实际的管理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赵靖华.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J].河南水利,2004(04):67.

[2]冉瑞碧.强化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8):175.

财政决算范文6

1.1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合理。

一是由于项目法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够,没有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和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财务人员;二是项目法人一般为临时机构,存在的时间周期短,财务人员大多是临时借调或者兼职,专业知识不足,财务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内控制度不健全。

1.2会计核算不规范。

项目法人或者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不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甚至只登记项目资金的收支流水账;一个项目法人管理多个项目时,将多个项目在一个帐套核算;一个项目因资金支付方式的不同,被分割到不同的帐套核算。这里既有会计人员对《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相关解释不熟悉、不专业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有些地方,项目资金不是由项目法人核算,而是由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或者实行报账制,把工程价款结算原始资料留在财政部门登记收支,项目法人只核算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和工程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1.3工程预付款和价款结算问题。

在施工单位没有出具合法的履约保函(履约保证金)和预付款保函(预付款保证金)的情况下,项目法人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预付款和结算工程进度款。工程价款结算程序复杂,周期长,工程价款支付进度明显落后于工程形象进度。

1.4竣工决算编制和资产移交问题。

竣工决算编制不规范、不及时,形成的新资产长期挂项目法人账上,不能及时移交给项目管理单位,新形成资产不能得到规范管理,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实。主要原因是项目法人不重视这些工作,内设部门之间协作不力,重工程建设,轻竣工决算编制。

1.5投资评审问题。

近年来,财政部门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的监管,专门设立了投资评审机构,对基建项目项目概(预)算、竣工结(决)算和招投标控制价等进行评审,评审结论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办理工程价款结算和审批竣工财务决算等事项的依据。但是由于评审机构人员力量不足,不专业,需要评审的项目多等原因,致使评审机构不能按时出具投资评审结论。一些项目投资评审时限过长,严重影响工程开工和完工。此外,还存在评审时不执行公路定额,不考虑公路项目的独有的本质属性,随意压缩核减工程预算和二类费用,甚至为了达到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的目的,按比例审减等问题。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项目法人要重视公路工程财务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

财务管理是公路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财务管理机构和配备合格的财务人员,是做好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项目法人必须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规定,选择有专业知识、责任心强的基建财务人员,合理设置财务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项目法人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人员在基建项目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从工程招标到竣工资产移交的项目建设全过程都要有财务人员参与。

2.2项目法人要规范会计核算,正确归集建设成本。

项目法人应严格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进行会计核算,按工程项目单独建账,并将该工程项目的所有资金来源和建设成本完整反映。项目资金在县(市)财政会计核算中心代为核算的,会计核算中心也要严格执行有关制度正确核算,并且应该尽快将会计核算职能返还给项目法人。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对基本项目资金支出实行报账制的,也不得将资金结算支付的原始单据留存在财政部门,而应审核后,交给项目法人进行会计核算。

2.3项目法人要强化风险意识,规范工程价款结算和支付程序。

工程合同履约保证金的首要作用是保证中标的承包商按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和工期条款履行合同,减少项目法人因承包商违约而受到的损失。因此,项目法人在合同签订之前必须要求承包商提供保证金或者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提供的履约保函。工程价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法人还要协调督促财政部门明确每个环节的审批时限,及时支付工程款项,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2.4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竣工财务决算是正确核定新增资产价值,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项目法人要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和公路部《公路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2014)的要求,做到大中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在完工后3个月内编制完成,小型项目在完工后1个月内完成。同时要做到数字准确、真实,内容完整,程序合规。为避免资产流失,及时发挥新建成资产效益,项目法人应按照规定程序将竣工财务决算上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在收到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竣工财务决算15日与资产管理单位办理完资产移交手续。

2.5规范财政投资评审,提高评审效率。

财政决算范文7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优化国有资产利用效率,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而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中,决算报表编制通过统一的软件,统一的报表格式,统一的口径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其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地位及作用极为突出。在会计电算化得以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功能,使决算报表的信息数据科学精准,就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需着力探究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部门决算报表;会计核算;应用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逐渐公开,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要涵盖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财政预决算报告,这就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水平,本文对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在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

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是对财政拨款及其他来源的资金进行管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方法及措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需要反映资金的用途及方向,财务决算报表即可提供详实的数据信息。而在评价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质量、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收支管理水平时,也需要以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作为参考依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既能够充分、全面地反映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又能够以此及依据,确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及目标。在财务管理领域,目前会计电算化已得以普及应用,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在财务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上更加便捷,基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部门决算报表编制时,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水平,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环节的问题及不足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但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无法得到及时全面的反馈。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所使用的软件一方面具备了较强的稳定性和操作便捷性,但在报表软件结构上不够细致,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增内容的编制要求。在决算报表软件的数据参数设置上,更多地采用大于或小于的形式,既制约影响决算报表软件的资金收支监控功能,又无法将财政支出科目及财政收入科目全部覆盖,决算报表的财务信息数据失真现象较多。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中,由于各部门在财务活动方向上不尽相同,在编制决算报表时,各项财务活动涉及到的实物量指标在数量上及具体的计量单位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如在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中对相关计量指标及数据没有加以规范统一,极易导致决算数据及计量指标失真,从而制约决算报表的准确性。第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决算报表编制之间匹配度不高。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表编制需要做到准确,全面,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在进行支出核算时,无法完全遵循决算报表所要求的取数标准,再加上2013年实施了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其中涉及到的一些会计科目有所变化,如会计核算方式不符合决算报表编制口径,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决算报表编制难以准确匹配。

三、会计电算化在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深度及广度上的扩展,在编制部门决算时,各类信息数据更加庞大,原有的决算报表编制软件已无法全面满足决算报表编制需求。在此背景下,应该借助会计电算化,采取切实措施,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质量水平。

(一)通过会计电算化,完善决算报表的参数设置及格式

决算报表中的信息数据是否准确合理,取决于决算报表参数及格式是否精准有效,在决算报表参数的设置及格式的确定上,可以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对决算报表格式进行统一规范,在决算报表的信息数据参数上可以进行横向及纵向设置,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数据的精准性和全面性。在决算报表的参数上,应对本单位各部门所使用的决算软件进行决算参数的规范设置,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设置单位上半年度及下半年度参数指标,并从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调出往年的参数指标,在进行横纵比对后,对本单位财务预算编制,执行情况加以全面分析。在决算报表所采用的审核公式上,其公式类型较为多样,包括核实性公式、逻辑性公式及平衡公式等,在选择具体的审核公式时,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实际情况及决算要求,对决算软件的审核公式加以精简,以提高决算报表的编制效率。在涉及到决算报表编制中的各项指标数据的处理时,可以采用会计电算化的自动计算功能,一方面要通过其自动决算,提高决算的效率,另一方面又可凭借其逻辑计算功能,增强决算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决算误差。

(二)借助会计电算化,确定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取数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财务管理软件,既包含了基本的会计科目账户核算,又兼具辅助核算功能,将其加以充分利用,可以建立更加全面的财务管理账户,在该账户中可以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科目进行细分,对财政资金的流向及用途加以明确。在具体的应用操作上主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及各类支出科目设置于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系统的账户核算模块中;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设置于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系统的辅助核算模块中,并设置相应的科目表。其次,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入账款项的基本用途,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辅助核算模块中设置两类科目,即“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针对“项目支出”这一科目,再进行二级科目的细分。第三,将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系统中的账户核算模块与辅助核算模块中的两类科目加以对应,从而对两个模块中的单位收支状况、结余状况、资金收支科目明细账等进行动态跟踪,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编制决算报表提供取数参考。

(三)依托会计电算化,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的填报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辅助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账户得以设置,这就为单位的会计核算提供了便利。在采用会计电算化核算功能模块时,需要注重把握以下要点:第一,要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收录的决算数据,借助决算分析模板对决算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好横纵向比较。第二,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在辅助核算科目的选择上,要做好所录入记账凭证的审核,确保各核算科目的核算数据精准无误。第三,提取账户信息数据,做好决算报表的填报。在这点上,要注重做好以下环节的决算报表填报:1.调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账,根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收入支出”的决算报表填报。2.根据会计核算及辅助核算的收支明细账,进行“收入”及“支出”的决算报表填报。3.结合基本支出及项目支出科目明细账,进行“基本支出”及“项目支出”的决算报表填报。4.在支出及项目支出科目明细账的辅助下,进行“预算拨款收支”、“预算外收支”的决算报表填报。

(四)利用会计电算化,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的数据进行核对

在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的各类财务信息数据上,其中存在着较多的勾稽关系,在对这些勾稽关系进行匹配度检测时,可以在做好账户信息数据核对的基础上,借助会计电算化中的账户分类设置及核算模块,可以对细化账目间存在的勾稽关系进行自动校对及核查,以此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数据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辅助下,通过进行财务管理账户细化分类及设置,一方面能够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在内容及数据上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可以全面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状况,提高其决算报表编制的质量水平,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全面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信息,在编制过程中,应借助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决算报表参数设置及格式的规范、决算报表编制取数的确定、决算报表信息数据的填报及决算报表数据的核对等多个方面提供技术保障,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高效化,精细化。

作者:彭新 单位:甘肃省地质调查院

参考文献:

[1]董靖华.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表编制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财经界,2012(02).

[2]张俊.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于报表工作的完善[J].财经界,2011(04).

财政决算范文8

摘要:

随着新预算法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出台以及政府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预算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高校预算管理部门应不断革新预算管理体制,积极适应各种新局面,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预算管理;预算法;制度

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随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出台以及政府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预算工作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高校只有通过改革自身的预算管理体制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要充分认识学院预算管理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全面梳理学院预算管理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应学院发展的预算管理模式.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才能保障学院顺利实现办学目标。

一、高校预算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局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主要有三个,首先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预算将全部纳入杭州市市级部门预算,学院预算编制都应该按照杭州市市级预算编制要求。其次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最后新高校会计制度也对学院的预算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随着学院不断发展,学院内部环境也有所变化,对此学院预算工作也要有新的举措。

(一)2016年政府部门预算编制新特点

(1)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规范预算项目设置,加大项目精简、整合力度,控制和减少项目数量,在保障运行维护合理需要的前提下,更加突出重点。做好项目前期准备,确保项目在纳入项目库管理前已经完成遴选、论证、审核等必要程序,入库项目必须有充分的依据、明确的实施期限、合理的预算需求和绩效目标等,做到“先预算评审后安排预算”的原则,同时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规定。

(2)推进中期规划管理。试编中期财务规划,在编制2016年预算时,同步编制2016-2018年财政规划,强化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年度预算编制必须在中期财政规划框架下进行,增强预算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3)加强存量资金清理盘活。完善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相结合机制,加快预算支出进度,严格落实指标分配下达的时限要求,加快财政资金分解下达和拨付进度,将预算支出执行率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2015年预算支出进度低于91%的,部门2016年预算控制数原则上比上年压缩5%以上。建立健全财政存量资金的动态管理机制和定期清理机制,建立跨年度预算的统筹协调机制,避免新增结转结余资金。对部门预算结转资金两年及以上仍未使用完毕的,即2013年及之前的结转资金,一律视结余资金,收回市级财政统筹使用,对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要加快预算执行,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经批准可调整用于其他急需领域。从严控制一般公共预算结转项目,对当年结转和结余资金比上年增加较多或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规模较大的部门,要适当压缩2016年预算资金。

(二)新预算法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预算对学院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公开透明。新的预算法新增了第十四条,“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的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二十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将政府采购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本条前三款规定的公开事项,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作为杭州市市级部门预算的一部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预算也被要求在预决算批准后20个工作日,在政府或部门门户网站上公布,“三公”经费预决算随同部门预决算一并公开,并长时期保持公开状态。

(2)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严控债务风险。预算平衡是预算编制重点,原来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不列赤字。新预算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作为实现跨年度预算平衡、调节年度预算资金多少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说,一个预算年度内预算资金不够用了,出现赤字了可以通过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来弥补。除了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来弥补赤字外还可以通过举债的方式来弥补。新预算法同时从六个方面对地方政府举债做了严格的规定,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是举债主体,规定只能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省级政府,二是用债方向,要求只能是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三是债务规模,实行债券发行限额管理,不能超额发行,四是还债能力,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资金来源,五是管理机制,规定了有关的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等,六是法律责任,明确规定了违规举借债务或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法律责任。

(3)细化预算,重视审查监督。针对现实中出现的预算过粗、“看不清、弄不懂”等问题,新预算法规定决算草案应当与预算相对应,按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决算数分别列出。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编制,分别反映预算的支出方向和具体支出用途,按保障功能分类编列到项(类、款、项三级),按经济性质分类编列到款(类、款两级),通过二者结合,全面反映预算支出的全貌。新预算法规定预算和决算草案要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或者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并规定了审查的时限要求等内容,还增加了“政府各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所属各单位的预算执行,及时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反映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依法纠正违反预算的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有违反本法的行为,可以依法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检举、控告。”这两条。

(三)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预算的影响

(1)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新会计制度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虽然折旧和摊销没有直接计入费用,不会影响支出科目,但还是可以准确反映高校资产的现实状况。有利于我们对学院财产真实情况的掌握,为预算工作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2)取消“借入款项”。负债类科目中取消“借入款项”,其核算内容由一级科目“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来核算,可以准确反映高校的负债状况,可以进一步了解高校的偿债能力。短期借款的金额就是下年度预算必须要安排偿债的金额。为整个学院的预算平衡提供了更直观的决策依据。

(3)基建纳入事业会计来核算。将基建会计核算的内容纳入事业会计来核算使预算编制的内容较以往更加全面,实现了收入和支出的配比,更加真实的放映了教育成本信息。基建支出是学院支出的重点,也是生均教育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基建纳入事业会计来核算为预算编制原则赋予了新的内涵。

(四)学院发展内部环境的变化

(1)收入增长趋缓,刚性支出增加较快。由于目前学院招生人数已维持在一定的数量,无法再进一步增长,故作为学院主要收入来源的学费收入,在近几年来趋于稳定,无法进一步增长。其他收入虽有一定数量增长,但占整个收入中的比例还较低。于此同时学院日常运行费刚性支出增长较快。随着学院缺编教师的逐步到位、养老金并轨与物价水平上涨,学院人员经费、社保经费、物业管理托管费等支出逐年增长。学院建院已15周年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已进入更新期,基础设施需进行大规模维修改造,资金需求逐年增长。

(2)还债压力继续存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作为独立学院,政府财政投入有限,前期基础建设投入较大,主要是依靠借款。在目前学院收入增长趋缓,刚性支出增加较快的背景下,学院要安排偿债支出预算,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做到无赤字的平衡预算还是很困难的。

(3)精简的预算管理机构与精细化的预算编制要求间的矛盾。学院负责预算编制的部门是计财务部,具体负责相关事宜的是计财部财务管理办公室。计财部财务管理办公室总共有三人,主要负责学院的预决算管理(学院内部预决算和杭州市预决算),学院报表编制,托管合同管理,财务系统维护等工作。

二、目前学院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执行率低下,没有监督管理体制

从近几年的预算执行情况看,学院的预算执行率较低,这里有部分预算因为上级单位拨款较晚的,客观原因。也有很多是做预算时就不够精细,使得预算金额不准确,不科学。预算金额较高,而实际支出相对低。没有很好的预算执行监督措施也使得学院各单位宁可高报预算,也不要少报预算,到时候调整预算比较麻烦,而多报了预算无非到年度被零基收走,没有相应的奖惩,缺乏事后绩效评价体系。

(二)预算不够公开透明

预决算公开是预算监督的前提,公开透明预算应具有完整、多维、具体、规范、易懂、便利、及时等特性。预算透明的目的是促进效率,保障预算经费负责人承担预算责任的一种方法。目前,学院综合预决算作为单位内部资料,公开范围、内容具有局限性。公布内容也只是粗略的晒下账单,没有将预算的明细情况晒出来,始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三)预算编制不够精细

部分预算项目进行立项时,没有遴选、论证、审核等必要的程序从,有些程序也只是走走过场。编制时也是对项目做一个笼统的资金需求估算,需求里面含有较大的水分。还有部分预算与实际不符,导致出现大量的调整预算,这种情况多出现于固定资产的采购预算中。

(四)预算编制制度建设落后

随着学院被全额纳入杭州市市级部门预算,学院的预算编制工作应该遵守市级部门预算编制要求,遵照市级部门预算编制规程。学院应该结合新预算法和杭州市相关市级部门预算编制要求来制定新的学院预算编制相关规章制度。学院在这方面规章制度上的建设明显落后。没有从制度上对学院预算编制工作及预算执行情况监督进行保障。

(五)预算管理力量薄弱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性质是独立学院,财政体制是自收自支单位,经费以自筹为主,为节省开支,部门人员十分精简。计财部作为具体负责学院预决算管理的部门,需编制学院综合预决算、杭州市预决算二套系统,随着预算编制要求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全面、精细、绩效管理是趋势。杭州市财政局要求预决算公开后,工作量将进一步加大。目前预算管理机构人员精简与预算管理要求不相适应,学院需适当充实计财部等预算管理力量,确保学院预决算工作顺利、高效开展,提高学院预算综合效益。

三、新形式下学院预算体制建设的建议

(一)领导重视,加强学院预算管理力量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学院领导应当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对其全过程经行严密监控,不仅要重视预算,还要密切关注及监控每个阶段的预算执行情况,对决算要做好事后绩效评价,管好学院的钱袋子,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运转,保障重点,有效支撑学院全面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努力打造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品牌的目标。同时要加强学院预算管理班子力量,适当充实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确保学院的预决算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

(二)全面清理存量资产分布

预算分配本身就是一种资源配置。全面清理学院存量资产,对现有房产用途及分布、结转结余资金分布、设备所属单位及专业与学科分布进行核实。摸清家底,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预算效益。

(三)提高预决算公开透明程度

遵照新预算法的要求在预决算批准后20个工作日,在政府或学院门户网站上公布学院各项预决算文件,“三公”经费预决算随同部门预决算一并公开,并长时期保持公开状态。

(四)建立健全预决算管理制度

加强学院预决算管理制度建设,根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杭州市市级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及规程来制定学院的相关决算编制及管理要求。让学院内部预算编制与杭州市市级部门预算编制接轨。从制度上来保证学院预决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预算编制工作不及时,预算管理混乱,预算执行率差的单位按规定进行处罚,对相关个人也要进行追责。让整个预算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预算编制工作及时顺畅,预算管理监督有力,整个预决算公开透明,学院资金能高效运转。

(五)提高学院预算编制精细化程度

严格遵照杭州市相关规定,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功能科目从“款”级细化到“项”级,经济科目细化到“款”编制。强化经济科目预算控制,对“三公”经费以及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经费实行预算单列管理。通过对历年经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再结合本年度的实际情况,把预算金额尽量做细做实,尽量减少预算调整,提高预算执行率。同时还要将预算绩效体制贯穿预算编制始终,单位申报项目要突出绩效目标,对支出预算的审核要着眼于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的评价,项目执行完毕要开展绩效跟踪和评价,并将结果应用于预算编制。通过实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监督

每个月都要都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那些预算执行缓慢,预算执行率低的单位要求其对情况进行说明,查找预算执行缓慢的原因,及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对于全年预算执行率低于91%的单位,新一年的部门预算控制数原则上比上年压缩5%以上。对部门预算结转资金两年及以上仍未使用完毕的,一律视结余资金,收回学院统筹使用。对于全年预算执行率差的单位要在年终绩效考核中有所体现,对相关个人要追责。在落实预决算公开透前提下,欢迎每个教职工对学院的预决算工作进行监督。学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合理安排学院资金,做好统筹谋划,确保学院各项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管好学院的“钱袋子“,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最终使学院能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王炜 梁文娟 韦志贤 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09-02011.

[2]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S].2013.12.30.

[3]于爱娟.新形式下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7:4-5.

[4]杜玉华.论高校预算管理[A].赤峰学院学报,2014,07:89-91.

[5]李智博.预算管理视角下新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初探[A].管理观察,2014-8

第二篇:高校预算管理认识

[摘要]

随着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高校经费不断增加,预算管理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预算管理水平反应了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解决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做好高校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各高校应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充分考虑预算的规划性、急需性;创新预算管理模式;加强预算执行的考核机制,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加快支出进度,以此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学校发展。

[关键词]

高校;预算管理;前瞻性;问题;创新管理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经费的不断增长,财政部门对各高校预算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出台了很多政策、制度。各高校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不同程度上也加强了预算管理工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还不高,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预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直以来受到过去传统观念和意识的影响,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时代,仍然没有摆脱过去预算体制的影响,没有将做事与经费需求很好的结合到一起。预算工作依靠财务部门的现象较为突出,总认为预算工作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基层预算工作显得十分被动。

1.从现代预算管理角度出发,必须先有预算,才能有支出,没有预算就不得支出。预算单位必须先确定要做的事情,并纳入规划和计划当中,才能配以资金的预算。反之没有事情,资金预算也不能成立。这就对预算单位的规划和计划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预算管理水平能够反映出单位整体的工作水平。

2.现代预算要求专款专用,安排打酱油的钱不能用于买盐,调整预算需要有程序。但在执行过程中,预算单位往往会出现预算约束观念淡薄的现象,事先预算过于简单,执行过程中再进行调整,导致了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对预算管理中资金使用效率的认识存在偏差。现代预算管理要求资金使用周转速度,强调支出进度,防止资金沉淀,当年的预算资金要求当年支出。受过去传统理财观念的束缚,人们往往还认为预算资金审批下来之后,支付工作就是自己的事情,早支出晚支出一样,支付不出去的资金单位可以留存。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预算单位没有大局意识,没有真正理解财政部门加快预算支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二)预算编制时间点存在客观问题

高校工作结点往往是以学年度为一个周期,包括考核与工作计划,而财政预算是以自然年度为周期,造成工作周期与预算周期的不一致。每年10月份,按照财政要求,就要开始下一年度的预算,此时学校新学年的工作刚刚开始,而且上一年度的资金支付压力还未缓解,很多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下一年度的工作规划和任务还没有摆在桌面上来,也不可能认真考虑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这样就造成了预算编制工作时间结点存在相当的困难,出现了预算编制时间短,论证不充足等客观现象。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预算编制作为整个预算管理的起点,需要预算单位下一年度整体工作布局的确定。确定好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任务和重点投资方向,才能指导各单位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是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过程。然而,实际情况是,在上级时间要求的催促下,预算工作往往是由财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被动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在积极性不充足,编制依据不充足的情况下编制的预算,质量不高也就在所难免。长此以往,周而复始。

(三)预算编制相关因素考虑不全面

有些高校预算编制一直沿用的方法是,以上一年度的实际支出为基础,考虑下年度影响财务收支的各种因素,来确定新年度的预算,也就是“基数+增长”的方法。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产生上一年度的各种不合理支出再次出现,预算金额一年比一年高。资金哪里要的急就往哪里安排,预算指标没有约束力,起不到预算的权威性和调节性。

1.缺少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在上一年度预算执行后,对预算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缺少考核,只是对资金执行进度和项目执行情况有初步的统计,对未能按预算执行、超支和调整较大的情况没有惩罚,有些部门为了保证下年度不消减预算指标年底突击花钱。对收缴学费、创收等行为奖励力度较小,难以调动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2.对现有存量资产与预算新增资产的结合不够。预算属于投入性的增量资产,而现有资产是属于存量资产,为了发挥存量资产效益,应该是存量资产决定增量资产,增量资产刺激存量资产,进一步优化存量资产的使用效能。凡存量资产能用够用的就应严格控制增量资产,存量资产不足需求的,通过增加增量资产带活存量资产的使用,存量资产报废或不具备使用需求条件,方可投入所需的增量资产。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各预算单位资产管理取得了较大进展,建立了资产管理网络平台,每个单位都能够随时了解本单位的资产存量,这为资产的使用、资产的调拨和项目预算提供了参谋作用。关键是预算单位需要建立和完善资产保值增值的机制,对各部门资产持有数额进行有效评估,鼓励事业发展与资产使用的有机配套,加强预算资金向事业发展需要的部门倾斜。

3.预算编制人员问题。预算工作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也是预算单位其他部门的主要工作。预算的执行和各项政策的落实,是一个“全民”实施的过程。预算单位各部门相关人员缺少对财务政策的学习和把握,也是预算工作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当前,各项改革和政策出台较快,虽然从上到下对这些政策和制度会进行有效的宣传讲解,但要让预算单位各部门相关人员都掌握和执行,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二、预算工作的前瞻性

(一)预算管理具有前瞻性

一方面预算管理的时间期限决定了要有超前的思维,另一方面预算管理要与规划实施紧密结合。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每年十月份要申报下一年度的预算,批复与执行期均是下一年度,执行期一般从下一年度的3月份开始到年底结束。各预算单位必须事先进行专项预算项目库的建设与评审,至少要在每年的4月或5月份就要启动下一年度的专项预算工作,比项目批复时间要早一年的时间,而预算单位往往在3—4月份刚刚启动当年的工作。这就对各部门提出了很高的工作要求,在布置安排当年工作的同时,要对来年工作进行谋划。一个教学项目的产生不是孤立的,背后是一个专业的可持续的发展;一个校园环境建设改造项目,背后是校园规划的延续与配套,是对未来三年或五年规划的具体实施。因此,对项目的申报与把控,至少要想到前后三年,对项目连续效应有很清晰的前瞻性,做到分步而行,前后接应。

(二)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根本

过去曾经论述过“抓两头带中间”的专项工作方法,一头是项目预算,另一头是项目的验收,中间是项目的采购执行环节。按照财政的规定,申报的预算需提供详细的预算明细,专项经费要组织进行第三方评审,凡评审并批复下达的预算原则上不允许进行变更,批复的预算作为第二年执行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经过认真的调研,形成成熟的方案,列出可执行的预算明细。过去那种先将预算对付过去,执行时再说的粗放式管理方式,已成为历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政策要求。由于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形成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局面,预算编制做的扎实可信,执行就顺利。反之,预算环节出现问题,在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就会埋下不规范或违规的隐患。

三、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措施建议

(一)高度重视,统一领导

预算单位高度重视,坚持统一领导,是加强预算管理的前提。要摆脱预算管理中的被动局面,改变让预算编制、支出进度逼着走的现象。单位整体规划及工作安排要与预算管理的节拍保持一致,下一年度预算的项目库建设最晚要在在本年度中期开始建立,根据单位建设发展和信息化的规划,早策划、早预算、早形成、早评审。预算单位每年十月份研究下一年度的工作规划,提出资金投入的原则性意见,为十月份启动的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做好导向作用。

(二)充分考虑预算的规划性、急需性

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做到人员经费按人数,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经费预算考虑到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必须与规划相结合相配套。局部建设一定要符合学校整体规划与布局。

(三)创新预算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趋势和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落实,尤其是创新预算管理工作的模式、方法。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但最好要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以量化管理为出发点,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目的,以规范、高效、节约为目标,使预算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机制。

(四)加强预算执行的考核机制,强化预算的严肃性

建立学校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考核机制,主要包括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预算执行的绩效性,支出进度完成情况。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的部门进行奖励,对绩差的部门给与惩罚。只有保持一定的检查考核力度,才能引导各部门主动学习财务政策,遵守各项财务规章制度。

(五)加快支出进度

从财政的要求来说,当年的任务当年要完成,当年的预算要当年支出完成,这对预算单位的压力非常大。一是加速批复工作。预算项目单位内部审批后,要进行第三方财政性评审,这是项目合理性原则的重要环节。前期工作抓的紧,会给后面执行预留更多的空间。二是简化支出程序环节。严格、严密是现代的主流,审批把关也是正确的,但过多的程序和手续会影响支出进度,一个事项多人签字,多个部门审批,易造成责任的不明确。三是积极开展工作。支出进度表面是财政经费问题,根本是任务完成的问题。强调支出进度,实际上是强调工作开展的进度,只有将事情执行完成,才能谈的上支出问题,这样的支出进度才有可靠的保证。

作者:李春艳 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海威,张川.高等院校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金融,2011(4)

[2]林叶.高校预算管理探索[J].财经界,2015(36)

[3]李现宗,毕治军,颜敏.高校预算管理转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2)

第三篇:中期财政规划高校校内预算管理

摘要: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中期财政规划,本文着重分析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高校预算中校内预算管理在组织、技术及绩效管理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完善高校预算管理。

关键词:

高校;校内预算管理;中期财政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而校内预算是部门预算资金的再分配,反映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因此只有做好校内预算管理,才能确保部门预算的顺利执行。为了提高预算前瞻性,规范预算管理,近两年国家加快了推行中期财政规划的步伐。2015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国发[2015]3号,以下简称为国发3号),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预测未来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主要经济指标的基础上,由财政部门会同各部门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计划,对未来三年财政收支进行统筹安排。财政部也于当月下发《财政部关于推进中央部门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财预[2015]43号,以下简称财预43号),强调了中央部门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必要性,并指出了中期财政规划的总体思路。这意味着,从2016年开始,高校预算将着眼于长远发展战略,实行逐年滚动管理。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借中期财政规划的东风,全面提高高校校内预算管理水平,应该得到高校的重视。

一、高校校内预算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高校预算是高等院校根据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包括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两部分。部门预算指学校依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编制的学校总体收支预算,校内预算则是学校与二级单位间的各项财政经费、自有资金的再分配。大多数高校按照高校财务制度中规定的“高等学校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的精神编制校内预算,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主要是通过对历年预算和决算数据的对比分析,测算出学校财政拨款、教育事业、科研事业、其他等收入,再量入为出,均衡编制次年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使学校的预算收支平衡。校内预算必须在遵循上级及财政部门制定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管理的需要编制。校内预算管理是高校以预算为手段,对其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考核、控制的过程。校内预算是高校内部管理的工具,以满足高校内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是对部门预算的进一步细化、完善和补充。它贯穿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始终,是高等学校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内预算管理在组织层面、技术层面、绩效管理层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亟待完善。

二、目前高校校内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层面

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内预算编制基本都由下级部门上报,学校一级财务机构汇总平衡。由于财务人员对资金预算所对应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具体业务情况了解有限,在预算编制和执行时更强调资金收支平衡和会计核算工作,对预算项目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往往使得项目规划与资金供求相脱节,导致预算缺乏全局性、持续性和长期性。预算的可执行性较差,预算频繁调整难以避免,预算管理的资源配置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基层部门常常缺乏对财务与会计知识的充分了解,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不高,错误地认为预算管理只是简单地“分钱”,导致财权与事权没有形成有机结合。此外,教学部门、科研单位、管理部门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被动地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这些都不利于调动各部门理财的积极性。

(二)技术层面

1.定位不准确,缺乏战略导向

预算管理最终是为学校的发展规划服务的,因此,校内预算应紧紧围绕学校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进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各部门只考虑自己小部门的利益,没有把学校长期的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任务作为自己编制预算的前提,预算编制追求短期效应,只考虑年度平衡,忽视了学校发展规划中战略目标实现的举措与校内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这种短视在编制项目预算时表现得尤为突出:项目按年度管理,偏重年度收支平衡,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可比性,财政富裕时,突击花钱,财政困难时,大量举债,预算编制没有持续经营的理念,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同时,制定预算项目不分轻重缓急,实行一刀切,数量多,层次单一,重点不突出。

2.编制方法单一,缺乏综合运用

高校编制预算的方法有很多,如零基预算、定额法、绩效法和综合预算编制等方法,目前主要采用定额法和基数增量法。定额法就是根据学校学生和离退休人数等基础数据,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编制预算。基数增量法则是以上年度的实际支出为基数,简单加上所预测发展要求以及预防意外因素数额,采取“基数+增长”的方法编制。主要是对一些没有标准,根据历史习惯编制支出预算的经费,如三公经费、水电经费、医疗经费等,这种增量预算编制方法虽然具有简单方便、易于操作的优点,但是容易受到前期既成事实影响,使得上一年预算中的不合理因素得以沿袭形成刚性支出,偏离实际需求。这时所谓的“预算管理”实质上就是新预算套旧预算,几乎不考虑旧预算存在的问题和新预算的客观要求,导致预算安排与实际脱节,进而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当中不断调整预算甚至追加预算。

3.管理方法原始,信息化程度低

预算管理工作涉及领域广泛,做好基础工作是重中之重。基础信息既是编制预算支出的主要指标,又是财政部门核定财政拨款的依据。目前高校缺少预算编报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不便于获取学校的人员编制构成、工资状况、现有学生人数等基础信息资料,也可能造成同一时点不同级次的预算所报的基础信息不同。另外,目前高校没有统一的校内预算编报系统。各预算单位通过下发的表格进行编报,同时递交纸质版和电子版。财务部门对各预算方案进行人工汇总,工作量较大,影响效率和效果,也不便于数据存储和获取。各预算单位也无法随时跟踪预算的审核批复情况,信息的双向沟通不顺畅。

(三)绩效管理层面

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对上一轮预算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也为下一轮预算编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只注重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忽视了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没有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实施应有的奖惩措施,导致有些部门为了保证下年度不被削减预算指标,在年底突击开支,造成严重浪费。

三、中期财政规划背景下加强高校校内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组织层面

按照“国发3号”要求,中期财政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统筹当前与长远规划,财务人员要更新分析方法和技术,做好对宏观经济、财政收支的预测,以及对各类财税政策变化的效果评估和敏感度分析;加强对编制方法、预测模型、统计工具、数据运用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预测分析能力。另外,还应意识到预算管理不仅仅是高校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单位的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化,预算管理的系统性和战略性要求各个部门应该共同参与预算管理。应该在确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让教学院系、科研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广泛参与进来。要认真核实所申报经费的内容和测算依据,兼顾学校各级部门的利益,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沟通,形成校内预算草稿,报学校财经领导小组审核,经学校批准后,形成正式预算,下达各部门执行,发挥预算的促进功能,使预算在基层部门执行时有更好的效果。

(二)技术层面

1.战略导向:推行中期财政规划,做实项目库管理

“财预43号”中提出中央部门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总体思路是实行逐年滚动管理,具体来说,中央部门中期财政规划的规划期为三年,每年向前延伸一年,在时间上实现滚动管理。在编制下一个三年规划时,各部门根据新的预测结果和财政部确定的支出上限对后两个规划年度进行调整,再添加一个规划年度,形成新一轮中央部门中期财政规划,使规划与实际情况的变化相适应。另外,《财政部关于编制中央部门2016-2018年支出规划和2016年部门预算的通知》(财预[2015]91号文)中也明确指出,2016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拓展预算测算年度,促政进策与预算相结合,加强项目库建设,规划项目设置和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金。因此,高校在编制校内预算时也应贯彻上级精神,全面审视学校发展状况,以全局观与长远的观点重构预算管理,确立战略导向的预算编制理念;实行逐年滚动管理,进行中期预算编制;通过结合学校中长期规划做实项目库建设,立足长远,筛选预算项目,建立以项目配资金的模式。校内各部门在进行项目库规划时,应充分认识到中期财政规划并不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多年期预算拨款方案,其作用在于为未来若干年的政策落实提供一个项目的优先预算安排与资金保障,是将预算估计视野置于一个中期时间范围内并与政府财政政策相联结的约束性程序。在进行项目库建设时,首先应提高政策的敏感度,做好宏观经济与学校财政收支的预测;其次,应重视项目的重要性排序,分清层次,突出重点,进行三年甚至更长远的规划;最后,还要保持部门政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不可因部门领导更迭而影响部门项目建设。

2.综合运用预算编制方法

高校预算管理的对象是教育经费,其筹集、分配和使用看似简单,但是收入和支出的具体构成内容却非常繁杂。高校应重视预算编制技术方法的改进,综合运用各类预算编制方法,并科学地进行区分。例如,在进行年度财务预算时应该推动“零基预算”的使用;在编制“3-5年”中长期财务发展规划时,可以采用“基数增量法”。其他的方法如“绩效预算”可以在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绩效考评时使用,对具体项目预算采用成本法,人员经费和经常性专项经费可以采用定额预算法,因为这些经费具有专款专用,或费用开支标准有严格要求、政策性强等特点。

3.构建校内预算编报系统

构建预算编报系统既可以充分发挥预算的各项功能、促进财务部门有更多的资金分配的参与度和权限,也是为财务部门和各相关单位建立一个信息集成共享的平台,实现顺畅的双向沟通。

⑴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这样不仅有利于财务预算和决算编制的信息获取,而且将相关部门联动起来,使上报各上级主管单位的信息保持准确性和一致性。按预算编报需求设置基础数据库的录入部门,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并基于学校的协同办公系统或短信平台提醒相应部门录入和定期更新所需数据,例如人事处录入在职人数、离退休人数等,研究生院和本科生院录入学生人数和结构的数据,财务处负责录入数据口径的确定。基础信息数据库也可以与其他部门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和集成。

⑵建立统一的项目库。发挥项目库在预算编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学校对所有的专项项目进行规范管理。项目库具体设计应参照各高校主管部门对于中期财政规划项目库中项目的设置要求,包括项目内容及支出范围、项目排序、总体绩效目标,功能分类科目,项目的代码,单位,类型等。改进项目管理方式,加大项目精简整合力度,做好项目信息的管理与维护,对预算项目实行全周期滚动管理。

⑶设置学校层级预算编报模块。在预算申报之前需初步设置预算单位、预算项目类型、资金来源、单位预算定额、定额标准和审核流程。首先,财务部门下发预算编报的通知、要求和进度安排,然后各预算单位通过系统进行上报,并通过不同层级领导的审批,最后财务部门通过系统审核和汇总预算数据。在相关政策发生变化时,各预算单位申报人员可以在系统中直观了解相应预算管理方式的变化,从而根据最新政策规定调整预算草案。财务部门在学校常委会确定预算后将最终审定金额在系统中反馈给各单位。此外,该模块还应设置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功能,以生成所需预算报表,例如收支总表、财政拨款表等,从宏观层面统计相应信息。这样预算编制人员就可以基于“一下”的批复和“二上”的预算数,结合系统中各预算单位最后审定的数据编制细化到院系、部门的校内预算。

(三)绩效管理层面

预算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为了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必须构建责任权利相一致的绩效考评体系。“财预43号”中也要求,各中央部门应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由于高校绩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设定绩效评价指标时要坚持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关注局部短期目标,也要重视整体长期目标。同时,对于不同类别的预算经费要制定与其相适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在制定重大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突出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使其效益最大化。根据高校内部机构设置情况和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有关指标,可以设置以下评价指标:预算收入执行率、预算支出执行率、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资产创收率、三公经费比率、科研经费产出率、仪器设备利用率等,并根据各项指标的性质,确定所选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对资金的使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有效的考核、监督和评价,将部门经费与绩效目标挂钩,经费节约设立绩效奖励,超支设立预算缩减惩罚等;绩效评价结果还应与项目库建设有机结合,健全项目退出机制。应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监督,重点分析预算差异的性质和原因,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归纳和总结,为下一年度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和前提保障。

作者:姚璐 王汉国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燕.财政可持续发展与透明视角下的中期预算探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9).

2.叶青松,赵娟,陆莹.高校预算管理改进的三维视角:组织、技术和制度保障[J].教育财会研究,2014(2).

3.周曙光.高校预算管理优化路径研究[J].会计之友,2014(13).

4.胡贞.试论我国中期财政规划对部门预算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5).

5.杨志勇.我国中期财政规划改革:基本方向与主要问题[J].中国财政,2014(11).

6.李丹.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7.吴卫.完善高校预算编制的探讨-基于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编制实务视角[J].高校财务,2015(2).

8.沙劲竹.对高校预算编报系统构建的思考与建议-以Z大学为例[J].高校财务,2015(5).

9.沈艾林.战略导向视角下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5(8).

10.于爱娟.新形势下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4).

11.孙晓斌.高校中期滚动预算管理模式研究[J].新会计,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