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学常识范例6篇

中学生文学常识

中学生文学常识范文1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做好;初一新生;六种;“常识性”;衔接

中国分类号:G633.3

当小学生进入初一学习时,中学语文教师用注重做好六种“常识性”的衔接。这六种“常识性”的衔接指的是――

一、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

初中语文教师应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近儿童生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而初中教材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35%,目的是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心中有数,通过教材对比,把握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体系,为下一步的语文衔接做好准备,在教学的弥补上有的放矢。

二、重视初一新生“喜欢语文”的衔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这是比较简单的事,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这就是一种挑战。如何才能使初一新生“更上一层楼”地喜欢语文呢?下列措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三分钟演讲、辩论比赛、书法比赛、课本剧表演、好书推介会……这些不经意的举动,会让学生深深地爱上初中语文。无形中,就做好了初一新生“喜欢语文”的衔接。

三、做好学习方法培养的衔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小学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地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如: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形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正确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学生进入初一学习时,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如何利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课外阅读时,如何选读、精读、批注;考试后如何正确检查等。

四、帮助学生做好心理上的衔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同学,他们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学生,如何正确引导,使其心理健康“过渡”,使其学习顺利迈上新的台阶呢?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日记等方式,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动向,不断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自我调整心态。指导学生写周记,是对初一新生进一步进行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为此,可以指导学生写好反映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同学关系的周记,由此架起师生之间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平稳的衔接。

五、做好阅读教学的衔接

小学阶段,小孩子天故事,并且幼稚单纯,表现欲强,对老师的盲目崇拜和依赖也最强,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佳阶段,只要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并且掌握了初步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几乎没什么大问题了。所以小学最后一个学期,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初一阶段,中学语文老师应对学生加强经典诵读的培养,及时复习巩固小学背过的诗歌文章,加深记忆,同时应加强初中乃至高中教材中经典古诗文的学习背诵,再者应充分利用“名著导读”的平台,有序开展中外名著阅读活动,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经典现代美文。在此基础上,应让学生们明白,通过记读书笔记可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概括能力的培养,完成词语的积累与赏析,从而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与能力。

六、做好学习评价的衔接

语文课上,小学教师教态亲切,讲课富有感染力,学生随时都在准备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一升入中学,教师应当十分爱护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否则就会使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参与学习;中学教师同样也要注意到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关注学生,绝不吝啬任何一次表扬的机会,用鼓励代替批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中学生文学常识范文2

一.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的作用

1.帮助学生积累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不可能全部接触或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化常识。例如,古人一般都有名、字、号,如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字号五柳先生。对学生进行名字文化常识教学,可以让明白古人的名、字、号都有具体的规范,与现代人的名字有很大的出入。

2.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

古代文言文中很多知识点有时凭借逻辑、语法等知识是不能解决的,有时得从古代文化常识方面来解读。例如,《孔雀东南飞》中“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中的“青庐”,就是一处关于礼俗的文化常识。“青庐”是指用青布搭成的蓬帐,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所以,古代文化常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准确理解文意。

二.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的实施

1.随文突破

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极其广泛,天文地理、伦理纲常、经济社会等等无不有所体现。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代文化常识教学时,可以运用穿插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学习和掌握。例如,在讲授《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涉及到“鸡鸣”“黄昏”“人定”等时间信息,就此可以对学生讲解古人的纪时情况。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段,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晡时、日入、黄昏、人定,那么相对应的,文中的“鸡鸣”则相当于后半夜的1-3点,“黄昏”相当于现在的19-21点,“人定”相当于21-23点。对时间的正确理解,能够有效地梳理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及背景。

2.专题解读

为了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和积累,有必要对相关的常见的文化常识进行梳理,编制表格,以便学生学习掌握。例如在对古代称谓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分成国讳、家讳两大块。国讳指的是臣民必须遵循的避讳,其中包括皇帝名,字,谥号、皇帝父祖的名、前代年号、皇帝陵名、皇帝生肖等等,例如,在《荆轲刺秦王》一文中,秦王指的就是秦始皇,在古代历史记载上,由于秦始皇名政,和“正”同音,所以把“正月”改名为“征月”。家讳是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做法,是和国讳相对应的。例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祖父的名字叫做僖,所以在史记的创作中,所有有关“僖”的词皆用“厘”代替。

3.方法突破

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为了更好的去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交给学生运用知识的技巧,也就是答题技巧。高考以及平常考试,都不时出现关于文化常识的试题。例如,对联,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对联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上下两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还需要节奏相应,平仄和谐。在解答对联题时,可以借助相关、相似、相反的联想方法把句子进行拆分,给每个词分别作对,再把这些对出的词连缀成一句话。例如,上联为“扫千年旧习”,便可以拆分为“扫、千年、旧习”三个词,结合所学知识,与“扫”有关的词有“除、改、树、立”等,与“千年”有关的词有“万载、百岁、一代”等,与“旧习”有关的词有“陋习、新风”等,从中选词连缀成句可为“扫千年旧习,树一代新风”。教会学生对对联进行有效的拆合分析,既有助于学生答题,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

4.课外扩充

在课改实验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外对例如官职、科举、地理、历法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做“课题”研究,即是对相关文化常识进行收集整理,并将“研究成果”展示、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光是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和文化,更是积累了知识、积淀了文化,激发了爱国情怀。

5.开展竞赛

中学生文学常识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方法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语文在考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2019年语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将达到200分,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语文教学的重视,而语文作为一门积累性较强的学科,是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就不断积累的,特别是对于大量的需要记忆、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来说。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正是接受新学习方法的学年段,因而语文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基础知识,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整体认识分析语文基础知识体系

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学习了各种语文基础知识,但并没有系统地对语文基础知识体系有整体的认识,这给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带来困难。语文基础知识由汉语知识、文体知识以及文学知识三部分构成。汉语知识包括拼音、汉字、词、短语、句子以及修辞等内容;文体知识包括议论、说明、记叙、书信等各种文体的知识;文学常识包括教材涉及的作家作品信息。教师可以把语文基础知识的分类按照网络结构图的形式进行归类,让学生清晰地把握语文基础知识,这便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汉语知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

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字词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路边商店、电视广告、手机新闻等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物都是用文字表达的,对于遇到的不认识的生字、生词或者不常见的用法,要鼓励学生及时记下来,形成积累本,有闲暇时间便复习。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探索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生活中那不经意的一瞥可能比反复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得多。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字词

初中生基本都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根据个人喜好不同、品位不同,阅读内容千差万别,但是都属于语文阅读的一部分。例如《读者》《意林》这种杂志在中学生之家很受欢迎,我们鼓励学生在读课外读物的同时,要学会利用工具书,对于不懂的字词或者感到作者写的内容难以理解,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及时领悟生僻字词的意思,加深印象并记忆。

3.课堂上对字词做重点解读

在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开始不再重视生字生词等基本教学内容,仅仅告诉学生怎么读后便不再理会,这都是错误的做法。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读,还要教会学生这个字的常用词组,最终以在作文中能流畅运用为最终目的。

三、文体知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

对于初中生来说,首先要明确不同文体之间的区别,记叙文是讲述故事,需要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通过上下文联系与综合分析,掌握记叙文要点;散文的要点是形散神不散,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概括文章主题,通过品味散文的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得出文章脉络,进而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是什么;议论文则有明确的论点论证过程。其次,通过模仿与练习,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模仿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是一种不错的写作方式,在总结出自己的作品优缺后,开始写出自己风格的文章。

四、文学常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

文学常识只有广泛的阅读与记忆才能不断积累。对于初中生来说,考试要求的文学常识内容并不多,但是从语文知识积累的角度来说,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要尽可能多地阅读、广泛地涉猎文学常识,因为到了高中以后各科的学习压力骤然增大,学生很难会有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积累文学常识具体来说有很多技巧:

1.列表法

文学常识数量庞大,但如果将积累的知识内容进行列表分类,便可以使杂乱的文学常识变得一目了然,进而化难为易。例如,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第一”,我们可以把这些“第一”统计出来: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样集中记忆,文学常识变得简单。

2.比较法

文学常识有很多知识点较为相似,学生很容易记混,对于这种知识点,我们不妨迎难而上,把相似的内容归纳到一起,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分辨训练。例如,书法四体:楷、草、隶、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秀才四艺:琴、棋、书、画。这些文学常识之间有着明显区别,学生经过比较便知。

汉语博大精深,语文基础知识更是纷繁复杂,但却有其内在规律可循。只要把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细分,形成网络结构图,对于结构图的每条支线进行详细研究,把大而复杂的知识点分割,我们就会发现,条理清晰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难,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在课堂听教师细致分析,在课外阅读中,养成积累的习惯,那么我们就会变成有学识的人,成为有涵养的人。

中学生文学常识范文4

关键词: 聋校 识字 写字 教学现状 教学建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聋生来说,在言语发展受到听力限制而落后于普通同龄儿童发展水平的情况下,识字、写字的早晚直接关系到读写能力的强弱,并决定着语文及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大力提高聋生识字、写字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一、聋校识字、写字教学现状

1.聋校教材识字、写字总量分析。

现行聋校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识字、写字数量同等,识写一体,其中小学阶段识字总量为2056字,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识字总量为2597字。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等普通学校小学语文教材在识字部分的要求是“先认后写,识写分开”,四套教材平均识字总量为3100字左右,写字总量为2400字左右。对照这个标准,聋校六年级的识字总量相当于普通学校四年级的水平。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识字总量2500字的标准,聋校相当于用九年时间完成普校六年的识字量的教学任务。由此可见,聋校识字要求明显偏低。

2.聋生识字、写字基本水平分析。

根据国家出版局抽样统计,认识常用汉字2400字就能阅读一般书刊。聋校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识字总量刚好超过这个数字,就此推算,九年级聋生应该拥有阅读一般书刊的能力。事实上,某些九年级聋生达不到这个水平,就连教材中的课文理解也存在很大困难。原因有四:其一,聋生认知与言语能力偏低,对所学字词理解不深,使用频率低;其二,聋生阅读量与阅读习惯不及普通同龄孩子,字的重现率低,容易遗忘;其三,同班聋生差异大,难以兼顾全体,教学高耗低效;其四,教材体系与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聋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特点。

综上分析,聋校识字、写字教学差距大,任务艰巨,只有抓好识字、写字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各学科同步发展。

二、聋校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定位与教材编排

1.识字、写字总量的目标定位。

笔者认为,当今听力科技与聋童学前教育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非多重障碍的聋童完全有能力在识字、写字总量上与普通同龄儿童同步推进,从而尽快形成阅读课外读物与书面语表达的能力,为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识字、写字目标要求,小学阶段累计识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初中阶段累计识字3500个左右。对照这个标准,聋生在第二学段(3―4年级)就可以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这一时期被小语专家们称为学生学习能力、智力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期,可以推动聋生较早地大量阅读适合的课外读物,丰富知识,增长智慧,增强语文能力。

2.识字、写字能力的目标定位。

识字、写字总量定位之后,在能力方面可以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与各学段的目标进行聋校语文识字、写字能力的目标定位,这里不再赘述。

3.聋校识字、写字部分教材编写建议。

(1)汉语拼音与识字同步进行。现行聋校语文教材第一册三分之二的内容均为独立的汉语拼音教学,学完拼音再识字,不仅延缓了聋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识字前移,是目前各版本普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的共识。我国上世纪后叶的扫盲经验告诉我们,汉语拼音的学习不是识字的必要前提。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的教学完全可以同步进行,且相互促进。

(2)低年级大力推行集中识字教学。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告诉我们,集中识字教学法是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最科学、最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同时笔者认为,创设一定的主题情境,以常用词词类为主的归类识字学词,能够帮助低年级聋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从而不仅尽快增加识字数量,还通过创设主题情境,不断认识汉字的规律,提高聋生学词的效率,促进认知发展,并逐步形成词类的潜意识,为句子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多种形式的分散识字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在分散识字方面,低年级宜以儿歌、故事为主,中高年级宜以典型课文为主,做到边识字边读书,并逐步学会利用工具书识字。

(4)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先识后写”。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优先考虑《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字。“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逐步向1000常用字、2000常用字、2500常用字、3500常用字梯度推进,做到定字量、定字种、定字序。

三、提高聋校识字、写字教学效率的建议

1.聋生识字、写字总量应与普教同步发展。

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是语文工具性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程度,降低识字、写字量的要求会使聋生的全面发展受到束缚,对缩小聋生与普通同龄孩子发展的差距形成较大的阻碍。笔者认为,聋校语文教学在识字、写字数量上的要求,应与《语文课程标准》同步,把识字、写字作为低年级乃至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进行教学。在聋生语言、认知、思维发展的黄金期,要做到早识字,早阅读,从而不断拓展语言、认知、思维,促进聋生全面发展。

2.针对聋生实际发展水平分层次教学。

聋校班级学生差异大,特别是低年级聋生听觉、语言、认知、思维等各方面发展水平不一。教师在掌握聋生学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聋生提出相应的识字、写字发展目标,在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对有能力提前识写更多常用字的聋生,可以与家长一起为他们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以便尽早进入阅读阶段,提高识字能力。

3.创设主题情境,激发聋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教学经验表明,低年级聋生随文识字的效果不理想,而集中识字学词时效果显著。主要原因是低年级聋生受语言发展的限制,认知及思维发展水平较低,对课文及字词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识字、写字受到的干扰因素很多。而通过创设贴近聋生生活的主题情境,把同类字词归结到一起,聋生可以触类旁通,字词意思简单明了,也就容易识写。如动物类的词语虽然很多,但聋生很感兴趣,就可以通过“动物”主题,分别创造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进行学习,如“家庭生活中的动物”、“动物园中的动物”、“大海中的动物(或鱼类)”等,聋生在其中便可认识许多汉字,至于要求书写的字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于学有余力的聋生,可以引导他们在给定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动物的种类,边拓展,边增加识字数量。

由于在主题归类学词时,同类词所涵盖的中心字往往都会有同样的偏旁,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聋生在学词识字中推动写字指导教学,如“动物”主题就可以归纳“犭”旁字类及“鱼”旁字类,还可以通过“马、牛、羊”的汉字演变过程了解汉字演变知识,增强写字的趣味性。

另外,各版本普教教材中的词串识字、形声字归类、形近字归类、基本字带字、韵文识字等识字方法都能激发聋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写技能,值得借鉴。

4.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好汉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写好汉字,必须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聋校语文教学要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写字与练字统一起来,坚持随堂练,天天练,在掌握书写技能的过程中培养聋生的性情、态度与审美情趣。

5.建立聋生识字、写字评价体系。

聋生所识写的字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使用频率低,巩固性差,建立科学的聋生识字、写字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聋生对常用字有目的地适当重现,从而巩固提高。

阶梯式发展评价可以将整个阶段目标分化为若干阶段目标,同时也降低难度,使内容具体,目标明确,指向性强,从低阶向高阶逐步推进。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3500字的识写,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300字,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部分,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第二阶段为《1000常用字表》,这1000个最常用的汉字,在一般书刊中使用频率在90%以上,能为阅读的起步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阶段为常用字2000字,学生可以比较自如大量地阅读一般课外读物。第四阶段为常用字2500字,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字数量要求,基本满足学生日常阅读、写作的需求,是聋生语文素养达到基本满足一般生活所需的标志。第五阶段为常用字3500字,是聋生语文学习达到成熟阶段,成为“文化聋人”的标志,其中每个阶梯要求的内容均包含前一阶梯的内容。这些常用字表的排列代表着常用字的使用频率,在教材的编写上尽量按照字表使用频率由早到晚逐步推进。聋生每达到一个阶梯发展水平后,教师就要给予相应的鼓励与明示,促进聋生向下一阶段迈进。

6.识字、写字与应用语言文字相结合。

中学生文学常识范文5

一、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认识

语文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不管怎么语文实践,都会涉及最基本的字、词、句、篇、语、修、文等基础知识。在新课改形势下,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改变以往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审慎地选择语文基础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现代的观点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摒弃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免走向另一极端。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增长规律,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是极重要的。教育心理观察表明,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符合中学生好动、猎奇的心理,它能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兴趣盎然、活泼愉快,从而可以有效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在抓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巧妙地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语文活动,使它与课内常规教学相辅相成。例如看图猜成语、猜字谜比赛、书法竞赛、查字典比赛、改错别字比赛、成语接龙竞赛、修辞手法竞赛、对联诗词竞赛、文学常识竞赛、语文基础知识竞赛等。或开展一些其他的语文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每月一次的手抄报比赛、诵读比赛等。注重语文活动对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长期坚持,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帮助学生构建语文基础知识体系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认识同化的过程,即把新的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如果学生缺乏合理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就不能实现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就会使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变得困难。所以,教师必须使学生了解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结构,这对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主要由汉语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学知识三部分组成。汉语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短语、句子、修辞等内容;文体知识包括基本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文体的一般常识;文学知识则包括基本课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等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大纲要求掌握的这些知识用表格或知识树的形式系统地为学生列出来。实践证明,注重引导学生归纳,从宏观地把握认知语文基础知识的整体结构,对他们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非常有帮助,非常重要。

四、解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

(一)考查范围

遵义市语文中考的试卷中,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指对语文知识的识别、记忆),分值约30分,积累与运用包含以下内容:

1.汉字积累:识记现代汉字的字音、字形,认识3500个常用字。

2.词语积累:积累常用词语(包括成语)。

3.句子积累:识记要求背诵的句子。

4.文段积累:①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50篇首);②默写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

5.文化积累:①识记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作品中主要人物;②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文章常识。

6.语言运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仿写;变换句式;扩句、缩句。

(二)试题形式及分值

1.汉字积累(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词语积累(3分)――下列词语的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3.文化积累(3分)――下列选项的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4.语言运用(3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5.语言运用(3分)――根据语境,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6.语言运用(3分)――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7.句子积累(8分)――默写句子。

8.篇段积累(4分)――试写一段话。

(三)教学建议

1.对于字音的教学,以下方法可供借鉴。立足课本,勤查字典,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找出错误规律。如形声字读半边(颓、恣)、生字想当然误读(游弋)、习惯性误读(琐屑、黄晕)。找出了错误规律,复习时即可有的放矢。对于字形,必须重视课本,因为考查的字基本上来自课本,没有生僻字,所以掌握课本中的生字词非常重要。字义要学会结合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2.考查仿写。形象地说,就是比着葫芦画葫芦。

3.表面考查默写,实质考查背诵。默写对字词要求很高,不能有错别字,一字错,全错,因此,在平时背诵过程中,要边背边写。没的说,背的遍数多了,就背过了;背过了,又写了,就可以正确默写了。

4.考查文学常识。对于这些知识,只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对付,那就是“背”。应付考试可能仅仅读读书上的精彩节选就够了,但还要抽出宝贵时间阅读,或看看相关的电影。

5.考查标点符号,实质考查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比如冒号、问号、引号等。考查标点符号主要通过考查比较特殊的句子,可以互相比较,然后根据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再传授基本的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让学生通过领悟在习作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中学生文学常识范文6

关键词:技校学生 语文基础知识状况 调查研究

一、研究缘起

鉴于语文基础知识对于技校学生的就业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公众对技校生语文基础知识状况评价较差的现状。笔者认为,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有必要巩固和增补技校生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而展开增补基础知识教学的起点是对技校新生语文基础知识状况真实、细致、深入地了解。

二、研究方法

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一是以河南省2010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为研究范本,以本区3所技工学校一年级新生为调查对象,对语文试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市××高级中学的两个新生班学生作为参照对象,从试卷卷面上对比分析技校生与三类高中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掌握情况。二是从外部评价的角度,对技校语文教师和技校生家长进行访谈。三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简单地从学生自我认知及评价的角度展开调查。

三、调查结论与分析

1、字的知识的掌握状况

调查发现技校学生能够准确辨识常见字字音,具有一定的字词积累基础。在字义的识记上没有下功夫,尤其在文言字词的识记上有困难。比较而言,对古汉字的掌握远没有现代汉字掌握的好。就技校生写字情况来看,汉字的书写能力低于识别能力,错别字出现频率很高。学生写错别字的特征是:因笔画致误的错字和别字较多,错字稍多于别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没有掌握对形声字的识字规律,没有把汉字的形、声、义结合起来识记。

2、词知识的掌握情况

技校生在词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远远没有达到“课标”的要求,鲜明地显现出词汇积累量的严重匮乏。在拿三类高中新生作为参照对比时发现高中生也存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日常阅读或者口语及书面表达。正如很多同学反映出由于词汇量太少,他们常常词不达意,无法用较多较好的词语来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甚至尴尬于玩成语接龙这类语言游戏。问卷调查反映出,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平时积累词汇的习惯,没有掌握好词性及词语搭配等常识性知识,他们的知识储备库仿佛死水一潭,知识的迁移能力很差,他们学习新词汇及新的表达方式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广告和网络。

3、句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中考语文试卷修改病句一题的平均得分率仅为21%,56%的学生缺乏把文言语句转化成汉语句式的能力,以上试卷数据反映出很多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初中阶段要求的关于语句的常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出学生对句子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评价是很低的。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句子成分,91.18%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掌握好并列、选择、递进等7种基础类型的复句固定句式,59.0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准确判断语病并做出修改,75.4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主动句、肯定句、陈述句、祈使句等8种常见句式的特点了解不全。这些数据虽然都是从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上得出的结果,却很能反映学生在句的知识上的掌握程度。

4、修辞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合中考试卷数据和调查问卷数据,笔者发现技校生修辞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体现出以下两个特征。第一,技校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停留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层次。对于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8种修辞方法,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只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四个简单常见的修辞格,而对其他几个修辞格则只知名称,不明就里。第二,学生对修辞知识掌握的深度十分有限,尽管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能够辨识教材中常见的几种修辞方法,但是却不能较好的归纳分析其表达作用,不会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一旦遇到稍为复杂一些的语言环境,不少学生就难以适应了。对知识的记忆性或认知性的掌握强于理解基础上的灵活迁移和运用。

5、文体知识的掌握情况

笔者依据调查问卷数据发现:学生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常用文体知识要点上的掌握情况是“基本掌握”或“基本了解”。学生认为自己对四类文体的掌握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就掌握程度较好的应用文而言,可能是因为B技校专门设应用文写作课,开学已经讲了一部分常用应用文格式,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没有困难,只要教师给予巩固,就可以掌握。就中考试题中考查说明方法的题目得分情况而言,半数以上的学生对说明方法判断错误,其中不少学生即使判断正确,但在阐述表达作用时也有所失分。这表明学生对7种常见说明方法的掌握不达标。笔者还对该项知识点的成绩进行不同类型学校(技校和高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技校新生与高中新生在文体知识掌握情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6.296,P=0.014

6、文学常识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中考语文试题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得分情况来看,其平均得分率为所有语文基础知识各部分平均得分率之最低点,这体现了技校生源的这部分学生所拥有的文学常识非常贫乏,是语文基础知识构成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同时该题也反映出学生在理解层面的识记能力很低。从问卷调查和与学生简单交流的情况来看,尽管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和积累文学常识非常有用,但是仍有41.42%比例的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很消极,甚至认为作用不大。对该知识点的学习和积累上很随意,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方法也很僵化,很多学生仍靠死记硬背。另外,73.7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掌握课本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7、古诗文识记的情况

中考语文试题古诗文识记得分情况反映出相当大比例的技校生没有较好地掌握经典古诗文,对单纯识记类题目的掌握强于理解性记忆的题目。问卷调查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积累经典古诗文的习惯,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文,学习非常被动,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比较功利。笔者观察发现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有古汉语工具书。对比技校生与高中生在该部分的成绩,两者在该部分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新生的古诗文默写情况比技校生好很多。

8、书写规范掌握情况

结合技校生中考语文试题卷面和访谈调查反映出的问题,笔者发现很多技校生根本就不懂得书写规范,不少教师和家长没有对学生在书写规范上给予及时、必要的指导。学生在书写规范上体现出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和写字基本功很差的总体特征。具体表现在滥用、少用、错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点错位置,卷面不整洁,字迹丑陋,没有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坐姿不正确或正确坐姿的持久性差。

调查还反映出技校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上呈现出学习意志力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自我期望值低、排斥复杂的知识理解、不能对各个基础知识点建立有效的联系的特征。访谈调查的结果显示:就技校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这一问题,无论是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技校生家长还是技校生本人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予差评;技校语文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缺乏必要地、及时地指导和帮助,他们认为对面向就业的技校生来说,语文基础知识最实用、最有价值的部分集中在识字、写字、书写规范、应用文写作方面。

参考文献:

[1]李志强,祝新华.语文测验原理与实施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章洁慧.关于中专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分析[J].职教通讯,2003,(2).

[3]韩雪屏.审视语文课程的知识基础[J].语文建设,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