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教学教案范例6篇

色彩教学教案

色彩教学教案范文1

以色彩对于当代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入手,借鉴色彩研究最新理论成果,结合公共艺术设计及施工内在特点,展开有针对性地公共艺术色彩教学实践工作,通过教学评价显示,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共艺术、色彩、设计、教学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形式具有综合性、创作过程具有开放性的新型艺术形式,正在提升社区活力、繁荣城市文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虽然公共艺术发展快速,社会对此需求大,但相关教学方法却远未成熟。而且导传统雕塑、景观等艺术形式相比,公共艺术设计对色彩,特别是明快的色彩运用格外重视,这是由公共艺术自身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基于此,笔者在天津大学开设的《设计导人文――当代公共艺术》课程中充分发挥理工科学生理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以公共艺术自身的多学科交又特性为切入点,借鉴相关学科成熟知识体系,结合公共艺术自身特点,立足中国国情,进行相关公共艺术色彩设计教学探索。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初步摸索出一套完整、实用的公共艺术设计色彩教学体系。

一、基于色彩学基本理论的公共艺术设计色彩教学

公共艺术设计具有设计活动的共性,因此普及色彩学相关理论和基本知识,是进行公共艺术色彩设计的前提。但由于学时所限,应当限于最能够直接运用于公共艺术设计的知识要点进行教授。比如,相比视觉传达设计、服装服饰设计,公共艺术自身色彩搭配和变化往往相对简单,因此错视等概念应用较少。同样,运用奥斯瓦尔德色彩系统和孟塞尔色彩系统进行色彩设计也缺少必要性。导之相对,对色彩三属性:色相、纯度和饱和度的讲解应当作为重点。¨l导上述简化的理论知识点相对,在公共艺术设计教学中对于色彩心理学应该有深度的讲解。举例而言,由于波长和振幅区别,红色的运用能使人呼吸急促,肾上腺素加快分泌。在视觉上首先给人带来旺盛的生命力,使人想到热情、青春、爱情、革命。因此,大量欧美几何构成型公共艺术作品都选用红色作为主基调,除了后文会提到的环境导形态限制的因素外,利用红色产生警醒也是重要的色彩心理学功能。另外,黄色是明亮的、温暖的,黄色在适当的背景下十分醒目,亮度和纯度都较高的黄色可以很快吸引人的注意力。另外,蓝色是冷静、理智的色彩,大海和天空又为蓝色标注了广阔无垠的特征,带有浓厚的自然清新气息。另一方面,蓝色还是科技的色彩,蓝色导银仄色都可以用来表示人类的科技产品和对未知世界的征服。白色则有纯;争之感。黑色则使人压抑、警惕。这些色彩特性都在公共艺术中有广泛运用。

这方面的教学范例是罗伯特印第安纳的“LOVE”系列。印第安纳将“LOVE”拉伸以具有一定的三维厚度,并按照符合形式美的原则将其排列起来后,产生了风靡世界的“LOVE”公共艺术品,醒目红色的运用使这件作品超越了字母所传达的信息,而上升为一种流行文化的符号。同样,国内以字体(包括汉字、拉丁文字导自创字符)为主创作的公共艺术大多选用鲜明的色彩,特别红色来突出这一心理感受,取得了突出的效果。(见图1)

教学实践案例:《逝去累积》(赵夏璃指导教师:王鹤)。该方案以二维图像为出发点,采用了带有文化含义的“Time”、“Goal”单词为主要造型,通过形体变化表现出时间流逝和成功积累的主题。方案主题鲜明,尺度得当,形态变化丰富,二维公共艺术沿线性空间布置以节省空间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设计者运用明黄、大红和亮白三种醒目色彩来唤起公众注意,更突出阐发了作品主题,发挥出了最佳视觉效果。(见图2)

二、基于类型学的公共艺术设计色彩教学

当代公共艺术导设计关系紧密,其成型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于设计方法论的研究范畴。如果基于类型学视角开展分析,现成品复制、二维图像的运用以及构成,无疑是三种最主要的公共艺术设计方法。由于各自设计方法伴随优点而来的内在局限,运用这三种方法设计出的公共艺术作品都对色彩的表现力有必然的需求。基于上述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尝试,选取三位建筑学院建筑学和环境设计专业同学的公共艺术概念设计方案,分别运用了现成品复制、二维图像拉伸和构成的设计方法,从不同角度验证强调公共艺术色彩教学的重要性。

1.现成品公共艺术

现成品公共艺术是当代公共艺术中的重要类型,以奥登博格为代表的现成品公共艺术不能脱离色彩而存在,因为这些作品摹仿自工业现成品或其他,这些物品本身就具有色彩,因此将它们放大、扭转、组合运用后的公共艺术品必须着色,才能准确表现出作者的想法。如奥登博格和他的妻子布鲁根所说:“我们也需要用一个十分相关的能够在漂亮的色彩中被唤起的图像。如果没有那些,我们的雕塑就不能在充满巴士、小汽车和烟雾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教学案例:《插电生活》(吴闻达指导教师:王鹤)。该方案还处于概念阶段,尚未深化,但设计者选取插头和插座这一现代生活中寻常可见的事物进行放大,达到表现生活,营造幽默感的设计目的,充分结合环境设计了悬吊结构以承力,同时不妨碍交通流线。为了强化视觉美感和幽默效果,借鉴了奥登博格在埃因霍温《PING》中运用多个保龄球瓶的方法,运用了多个尺度相同的插头,并添加黄、绿、蓝等色彩,熟练掌握了利用色彩进行区分多个现成品相同元素的设计方法。(见图3)

2.二维公共艺术

二维型公共艺术,特别是二维厚度拉伸的人物形态公共艺术虽然具有直观鲜明的特点,但是由于表现手段使然,视角受到局限,细节不足,因此必须辅以明亮、对比鲜明的色彩,提升自身表现力,因此对色彩表现有着强烈需求,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基斯哈林红、黄、蓝的卡通小人形公共艺术。这些作品普遍表现了儿童游戏般的稚拙天真,同时造型上稳定、均衡又富于变化。由于契合时代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造型简单而形态多变的红、黄、蓝的卡通小人形象影响甚广,甚至成为现代流行文化的象征之一。(见图4)教学案例:《Retum to nature》(史文舒指导教师:王鹤)。该方案以二维人物剪影的厚度拉伸为设计方法,以活跃环境为出发点,利用手工模型表现方法。设计者特别注重了色彩心理学相关理论,借鉴了不同色彩导相应心理状态的联系。以色彩为主,以尺度为辅表现抽象人体的年龄阶层等特征,弥补了剪影型公共艺术缺少细节表现的不足。(见图5)

3.构成

构成型公共艺术主要依靠相同尺度或不同模数的元素,进行符合形式美法则的组合。因此,合理的色彩运用是避免单调视觉效果的重要手段。这方面教学范例除了最经典的亚历山大利伯曼红色的系列作品外,还有查尔斯佩里惯用的明黄色构成型公共艺术作品,以及位于纽约时代生活广场的蓝色构成作品都是这方面的范例。

教学案例:《升腾的光影》(张昊 指导教师:王鹤)。该方案利用五边形为基本元素,以渐变构成为切入点,有着清晰的形式美感生成逻辑。作者特别注重了色彩运用,运用五色调和原理,选用红、黄、蓝、绿、紫五种色彩,使公共艺术作品立面呈现丰富、和谐的视觉效果。设计者特别注意了光照角度的问题,进行了局部调整,使红、黄这样的暖色调处于阴影中,保证了整体色彩运用效果的醒目和科学。(见图6)

三、立足中国国情归纳公共艺术色彩运用前提

公共艺术设计教学虽然距离作品落成还有很长距离,但必要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外部因素不能忽略,如城市色彩、社会禁忌等。同样,由于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诞生于欧美的新型艺术观念,在引入中国后必然需要根据中国国情调整主题、形态以及色彩。这些都是决定一个公共艺术设计方案成功导否的关键。

1.规划视角下的城市色彩统一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空前规模的城市化,因此公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注意导城市色彩协调统一。这方面可以依托规划学科相关成果,对天津等城市色彩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

2.大环境需要考虑纬度要素

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共艺术都位于室外开放空间内,因此其视觉效果必然受到大气候环境的影响。位于高纬度国家或城市的公共艺术,普遍具有色彩鲜艳的特点。以便在漫长的景观萧瑟的冬季,带给公众醒目且富于生命力的视觉体验,进而改善心理状况。这方面用于教学的典型案例包括奥登博格落成于荷兰埃茵霍温市的《PING》,大量分散布置的保龄球瓶没有运用传统色彩,而是换成醒目的橙色,在白雪皑皑的冬季依然带给人温暖的体验。同样的案例还可见休格曼位于美国底特律等五大湖地区的公共艺术,更多使用红色、橙色和黄色。而他在美国南部各州的作品则较多使用蓝色和白色。

3.社会学与民俗学视角下的禁忌因素

中国当前的公共艺术方案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禁忌心理因素,不能一味套用色彩搭配的科学原理和色彩心理学的现有理论。中国和许多东亚、东南亚国家都认为红色是吉祥的象征。另一方面,红色也是血液的颜色,事故和危险也多用红色作标志。比如同样是红色的运用,青岛的《五月的风》,就成功利用红色突出了的主题,视觉效果突出,广为大众所接受。但位于广西南宁市的《盛开的朱槿》(一般称“朱槿花雕塑”)。由海外知名景观设计公司主持设计,虽然红色是朱槿的色彩,但由于设计方运用了花瓣形式,意图通过乘坐交通工具的观众,在动态中形成朱槿花的视觉形象。但是由于很难达到理想的车速和角度,所以反而使公众感觉很像血淋淋的刀片形状,从而遭到猛烈抨击,最后在落成八年后于2010年拆除。这就是公共艺术形态导色彩设计结合不当,触发民俗禁忌的失败案例。

色彩教学教案范文2

关键词:设计色彩;顶层设计;立体化教材

立体化教材是教材建设新理念,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完善教材建设工作的新观念。从目前现有的资料来看,国外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得如火如荼,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年就宣布,该校把所有类别的课程都放到网络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学校现在也全都把相当大比例的课程放到了网络上;英国也一直在进行远程“开放式”授课(够年),几乎每个学科的课程都免费开放。

国内方面主要集中在文理科课程立体化教材的设计和研发,分析立体化教材的基本特征,提出立体化教材的教学设计框架、媒体选择,设计的模型和原则,立体教材的结构体系以及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现实意义等。设计类方面的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资料有:魏静的《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实践与体会》、卢世主《艺术设计.立体化建设――江西财经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漫谈》、徐丽红《美术设计教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与应用》等,主要立足于分析该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但对于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以及将顶层理论应用于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的研究尚处于空缺状态。

1本课题的作用和意义

(1)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有利于高校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

(2)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研究促使教学信息化、网络化,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式、个性化、交互式、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新理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处理能力。

(3)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教学资源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给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更大的交流空间,有利于理想教学环境的创设,从而提高设计色彩课的教学质量。

2具体研究内容、目标

(1)内容。立体化教材是指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动画、声音、图像、影像、文本等多媒体技术,包含网络资源的一种新型整体教学解决方案。它突破了以往以纸质教材为知识传播载体的局限,利用不同的媒体优势从不同的视角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发挥最大的效应。立体化教材是目前教材建设的一种创新。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顶层设计理论运用于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是指将该专业课程的建设目标从总体上进行构想,从整个专业的角度建设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对教材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同时,针对不同的使用对象要有层次差别,从视觉传达专业教学设计的整体化出发,构建多功能、多样式教学包,形成系列化的教学解决方案,将教学包与课程学习网站相结合,营造教师教学方便、学生学习自主的教学环境,有效延伸“课堂”的空间和时间。设计色彩课程在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紧密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色彩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抽象思维和抽象表现,进而从美学的角度去探讨色彩艺术的整体表现形式,使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和掌握视觉效应、色彩的心理感应规律,从而为自己的专业打下坚实基础。基于顶层设计的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研究从总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特点出发,从根本上突破了单纯的纸质印刷媒体的局限,将单一的印刷教材发展到教学课件、音像制品、教学资源库(或者试题库)、素材库、网络课程、教材应用和服务支撑平台等多种立体化状态的呈现形式。同时,修订教学大纲,将顶层设计、一体化设计理念融入进去,将以上的组成部分采用不同的编写方式,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师生,形成一个交叉和补充、重复与强调相互配合的信息化课程的有机整体。总之,基于顶层设计的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研究是集中教学资源并以多种形式展现,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布局,制订建设规划,分期分批,稳步实施,也是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

(2)目标。将顶层设计、一体化设计理念融入教学大纲中,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单一的设计色彩课程的印刷教材发展到主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库(或者试题库)、素材库、教材应用和服务支撑平台等多种立体化状态采用不同的编写方式,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师生。

(3)解决的问题。第一,根据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将顶层设计理论融入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大纲的修订中,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后续的专业课教学。第二,基于顶层设计的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建设将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主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电子教案、CAI课件、教学资源库(或者试题库)、素材库、案例库以及教材应用和服务支撑平台。

3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建设

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是利用不同的媒体,从不同的视角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发挥最大的时效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学习。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元素,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体系依然以传统的纸质教材为基础,它在立体化教材体系中具有指导和规范教学的作用。同时,教材应该根据学校的特色,选定符合学校特征的教学内容和教案。

(2)教学参考书。设计色彩教材是一些围绕教学内容的知识需要教学参考书来进行补充,教学参考书可以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资料,有助于师生剖析知识点,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打开更广泛的视野空间。

(3)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是设计色彩课立体化教材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可以将音、视和文字融为一体,让设计色彩技能的传授更加直观化、标准化,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

(4)其他资源。设计色彩课立体化教材在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的优势,通过建设网络第二课堂纳入大量学科背景知识,同时结合主教材中提纲挈领的讲授,使学生对知识的涉及面更加广泛。

色彩教学教案范文3

关键词:服装色彩 课程改革 教学质量

服装色彩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艺的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也是高职院校必须学习的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理论和配色方法,提高服装色彩的审美,通过对色彩的理解、训练掌握熟练地运用各种配色手法和培养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表达能力,为服装设计打下坚实的色彩理论基础。本课程系统地研究服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服装色彩对人们心理的作用,服装色彩对服装流行与消费的关系等,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传统的色彩教学以学习色彩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如光与色的关系、色立体、色相环、色彩构成、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等。在色彩理论学习中有很多知识点,包括三种色立体的分别讲解,以及色彩对比与调和中运用色块处理。实践表达中有传统的24色或12色等色相环、对比与调和的图案运用。学生学习色彩后对服装依然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色彩与服装的关系,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没有帮助。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服装色彩课程进行了改革。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其教学的多维性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培养目标的多维性。它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既有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科学素质、创新素质,又有职业岗位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次体现在教学操作系统运营的多维性。包括教学思路的多角度、教育市场的多空间、办学形式的多层次、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等方面。教学操作系统运营的多维性是培养目标多维性实现的保证。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为主。将知识“告诉”给学生,但结果却是学生难以消化吸收。对于刚入校门的学生,色彩是他们刚刚接触的基础课程,我们首先应该正确地引导,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从一无所知到了解服装专业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例如,在教学中可采用头脑风暴的色彩联想方式,给学生展示一组有色图片,让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联想,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学得快乐,轻松地学到知识,同时紧扣服装主题,围绕服装发散思维。

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特点,我们应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贯彻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思想,使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相渗透,达到知识的系统性和能力的有序性,力求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授课方式有三种:(1)以理论教学为主,穿行部分实训课;(2)讲授理论知识与进行技能训练相结合,以实训课为主;(3)以培养技能为主,集体进行实训课,采用专业周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如采用专题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等。

二、重视现代教学手段

高职教育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材、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强调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也努力体现启发、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学生难以在封闭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主体性,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色彩教学内容整体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色彩基础部分和服装色彩应用部分。我们应注重色彩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提供大量图片案例;强化服装色彩搭配设计的实践,服装色彩部分的内容穿插动态VCD最新服装流行资讯,使服装色彩配色内容、感觉与时代同步。

“远看色,近看花”。色彩在于“看”上,再美丽的色彩也不能只是想象就行的。仅仅“讲”课的方式并不适合“服装色彩”课程。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室等现代的方式让学生看到具体的色彩,教师可以制作一定的课件,帮助学生听到、看到具体的色彩。服装色彩课也是一门时尚的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我们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给学生播放国内、国际优秀时装会,通过优秀的案例来讲解其色彩原理,例如迪奥、夏奈尔等国际服装品牌时装作品。如此既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主动接受的状态下学习到色彩知识。我们还可以在课程中播放音乐,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色彩联想。这称为色彩的共感觉,也就是通过人的其中一感带动其它感觉所产生的共鸣。

三、实践中与市场紧密结合

高职教育中的服装色彩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服装色彩课的教学应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活动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鼓励学生多到市场中观察已成型的服装品牌,这些品牌是如何运作色彩搭配原理的。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色彩的科学基础理论和现代审美的敏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养成融理性与感性为一体,追求技术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的思维习惯,形成一定的实际动手设计能力。授课中应多讲案例分析,例如举出一个品牌,分析它在当年的流行色运用等方面及配色方面是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去制作自己预想品牌的色彩企划案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使用现有资料启发灵感。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校这个平台进行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启校门,大胆探索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的新路子。我们可以在教学环节中把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前段、后段过程中穿插校外写生与市场调研,学生置身于行业中,既能得到实际锻炼,又能降低实践费用,并完善《服装色彩》课实践教学的环节。与国际院校教学模式接轨,能给学生提供寻找各个方面自我差距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在每次的实践后,都会找到学习本门课程的灵感与动力,同时也使《服装色彩》教学工作从深层次上切实地满足社会需求。

最后应该强调课后辅导。高职学生都是成人,不需要我们像带中学生那样一步一步地教与学,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例如可以通过网络指导的方式,给学生一些好的网站,让学生找到自己想涉猎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总之,重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快速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韩慧君编.服装色彩设计[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谭莹,张丽英,张敏编著.服装色彩设计[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色彩教学教案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烹饪美术教学;课程设计

中国烹饪工艺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民以食为天”,在烹饪的色、香、味、形中美术就占了三项。长期以来人们比较重视烹饪技巧,而忽视烹饪工艺。在我国目前各类职业技术院校中,烹饪教育多以师傅带徒弟的方法传授烹饪技术,培养的学生都仅仅满足一般的厨师要求。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和了解,缺少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深入学习。有的虽开设了工艺美术课,也没有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所学知识难以满足人们对饮食文化越来越高的审美需求,更谈不上对烹饪工艺的发扬和创新了,因此,在烹饪食品专业中开好工艺美术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设置

烹饪美术教学应占烹饪专业课总课时的20%~25%,主要可分为基础美术课和工艺美术课两大部分。基础美术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美术基础训练,了解和掌握美术绘画的基本常识和表现技巧,培养学生整体空间的观察力。课程有:素描、色彩课,占美术教学总课时的20%。工艺美术课是烹饪美术教学的重要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工艺美术基础知识及设计造型能力,并将色彩、图案应用于食品工艺中。课程有:烹饪色彩、烹饪图案、美术字、菜点造型。

教学内容

基础素描课理论讲述:素描的基本常识和写生步骤,素描在美术造型中的作用及常用的绘画透视原理。课堂练习:通过对石膏几何体、陶罐、水果的素描写生练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黑、白、灰的线条表现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

基础色彩课理论讲述:色彩的形成,色相环、三原色、三要素、复色、间色的意义及作用,色彩的心理情感、色彩的对比调和、空间混合的基本知识。课堂练习:色彩的色相环冷暖练习,色彩的调和、渐变、对比、空混练习,色彩的情感、作色技巧练习。

烹饪色彩课理论讲述:色彩在烹饪中的作用,食品色彩的基本特性,食品烹饪色彩对人的心理、生理的作用和变化、色彩的联想等。冷暖色在烹饪中的运用及食品通过烹、炸、煎、煮前后颜色的变化,食品原料冷暖色的配制,中性色、无彩色在烹饪中的调配与应用,烹饪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规律和方法。课堂练习:各种冷色、暖色食品原料调配操作练习,如西红柿、红枣、枸杞、红辣椒等暖色原料与青菜、黄瓜、葱、蒜等冷色原料的对比与调和练习。烹饪原料的对比与调和练习。烹饪原料烹制前后的色彩变化及对比调和练习,如大虾、生蟹烹前是灰色,烹后变成金红色。烹饪作料颜色的识别及调制应用,暖色调料应用,如番茄酱、辣椒油等,冷色调料的应用,如葱、蒜、青椒的应用及无彩色汤料的应用练习。

烹饪图案课理论讲述:图案的形式法则,动物、花卉、风景图案变化规律,构成形式、表现手法。烹饪食品图案的特性中国传统喜庆图案的应用,图案的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条理与反复在烹饪中的应用。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在烹饪食品中的表现形式,如瓜果、菜叶、菜梗、鱼虾、禽蛋等原料在冷、热菜肴设计中的重复排列及围边、围花的应用。课堂练习: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先从临摹再到设计的纸上练习,主要以圆形、方形,椭圆形的适合纹样、自由纹样、填充纹样、角隅纹样设计为主。继而再进行食品原料的实际操作的图案拼摆练习,多以糕点、水果拼盘为实物练习。主要以独立式、背立式、对立式,圆心与圆周对称式、均衡式、离心式、旋转式、综合式的图案排列组合为练习重点。

字体设计课理论讲述:美术字的基本设计规律及在烹饪中的作用,宋体、黑体、变体字的结构特征及书写方法。课堂练习:宋体、黑体基本笔画练习,特别是变体美术字的设计与书写,练习应用食品原材料在中餐、西餐糕点中设计和制作如福、禄、寿喜庆吉祥字样。

菜点造型课理论讲述:立体构成、烹饪造型的美学基本原理、手法和艺术风格,图案在烹饪造型中的应用,冷菜拼盘的形式,花卉、动物、风景的造型手法,瓜果等食品原料雕镂技巧及与其他原料在造型中的综合应用。课堂练习: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述和示范操作,学生再加以实物瓜果、蔬菜雕刻拼摆造型练习,特别是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喜庆菜肴,如红梅迎春、孔雀开屏、雄鸡报晓、延年益寿等主题性造型的设计与练习。转贴于

教学特点

烹饪食品美术是集艺术美学、原材料化学、工艺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教学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它区别于其他美术教学,强调实用性、技能性、示范性,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同时又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美食文化艺术的熏陶。通过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的生动灵活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热情。烹饪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没有美术基础、缺乏学习美术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应因材施教、由浅入深、耐心细致的教学,鼓励和帮助他们学好这门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职业动手能力。

学科师资

色彩教学教案范文5

跨洋职专是福建省烹饪启蒙教育的第一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专业技能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并举的教育导向,在引领学生把握专业基本功的同时,让烹饪专业学生了解美学,学会构图。随着物质环境的改善和文化品位的提高,人们对饮食活动内涵的追求,中国文化和装饰图案越来越成为设计者们构思和实践的目标。老师们纷纷感到,装饰图案是富有想像和意境风格演变中的集聚,浓缩烹饪大师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它具有双重功能(造型功能、审美功能),烹饪美术教学还应融入装饰图案内容。从烹饪的发展方向看,日本餐饮是我们学习的样板,最大特点就是每件作品工艺考究,造型优美,渗透了现代工艺美术装饰图案的元素,具有浓厚的日本本土文化的品位。而这也正是值得我们教学借鉴的良好素材。可以想像,当烹饪工艺美术渗透了装饰图案元素以后,烹饪教育就更具文化品位了。

一、装饰表现形式、审美功能的探讨及装饰图案形式美法则的美学分析

传统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与我们归纳研究和运用的形式美构成法则原理是一样的。将传统图案与现代图案结合设计,使烹饪文化更具东方文化品位。

(一)装饰图案形式美法则

1.变化与统一

在美学中强调变化,又在变化中追求统一。装饰图案中的变化即可理解为“对比”,它强调图案视觉要素的对比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变化手法的运用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统一性可以理解为纹样造型、色彩、构图和技法表达等各视觉元素的调和性。

以烹饪构图首尾相接的龙凤纹样来说,其形态上有虚实,轻重的对比,色彩上也在向于统一的色调中追求局部色彩的差异性。再如回行纹样,则是在凹凸形式上体现了对比的形式美法则,而连绵延展的组成态势则是体现统一法则的最好诠释。

2.均衡与对称

是同形同量的组合,是各元素在形状、色彩、肌理,质量、面积和位置等方面绝对平衡和相等。均衡即平衡,是同量而不同形成的构成组合,是指形体在不同位置上量点与力点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是内在的统一美,是两个不均等元素通过选择一个相应的支持点而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效果。

如雕刻中的“龙”与“凤”等即为均衡式平衡。它旨在寻求视觉和心理感受上平衡,阴阳相合,不偏不倚,是为一种和谐之美的体现。又如红案中的“太极羹”采用的是对称式平衡,这种平衡是完全对仗,形态一致的,视觉感受上有整齐,平静安定的美感,使人达到审美的愉悦。

3.韵律与节奏

条理与反复构成了图案的节奏韵律,若条理重复的形式表达不同,其节奏与韵律所烘托的氛围也不尽相同。

如教科书中所著的“二方连续”,早在原始社会彩的陶器皿、厚重威严的商周青铜器、流畅飘逸的汉代漆器上的二方连续纹样装饰造诣已具备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其艺术美感仍为现代设计师们叹为观止,而这些将节奏与韵律合理运用的传统图案也正是我们烹饪制作者们细心研磨借鉴的成功范本。新时代的烹饪工艺美术,不仅仅局限于食品艺术,很多层面已延伸到综合艺术,运用多种手段为烹饪服务,如:贝壳,木雕,插花艺术等,结合烹饪食品艺术,烘托其节奏与韵律。

(二)装饰表现形式和审美功能

装饰图案中那些如点、线、面秩序排列的构成规律,色彩中呈现出冷暖、明暗、浓淡变化等画面现象都是现代装饰图案构成形式上所表现的特点。

1.点、线、面的装饰

点,具有最简洁的外在形态,而内在地理解时,又体现为向心的紧张性。当一个点被置于平面的中心,或非中心的构成,或者在平面上逐渐增多点的构成,产生出来的效果都不同,这取决于不同的需要。如第四届福建省烹饪大赛中有好多作品都由点构成作品,白案中的“天鹅酥”红案中的“瑶柱”等。

线是由点的运动而产生的,它体现了点的内在活动的性质及方向。线的波动、线的粗细变化体现了一定的音乐意义,线的多重复合无疑也产生着更加复杂的装饰意义。细细观察揣摩,我们不难体悟,线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情结,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个性。装饰线大多是能充分体现物体结构、体积、虚实等的简约线条,它意想造型,但言简意赅。装饰线线条的粗细、长短、断续等都富有生命力,是装饰工艺美术最具表现的方式。

面的装饰是由点的扩大、线的重叠等所致。在烹饪工艺美术中,面具有装饰功能,起着衬托作用,面的大小取决与作品主题的需要。如:周文涌编著的《烹饪工艺美术》教科书中的“葵花迎宾”,即有线,又有由点组合而成的向日葵。

2.色彩的装饰

色彩装饰即以色彩为主要媒介的表现方式,采用线条勾勒然后平涂色块的方法,是作品显得单纯而富有装饰味。在烹饪领域中不乏看到色彩奔放的喜庆作品,用辣椒,西红柿等红色系列做原料,配上中国传统的中国结,色彩明亮大方,创意独到。装饰性作品是理想色彩与自然色彩的巧妙结合,可以根据作者自己的感受和心理的需要,大胆装饰,使色彩呈现出鲜明个性和特有的艺术风格,注重色彩的概括和色彩的最终表现的效果。有的作品又强调色彩的单纯清雅,注重意境,作品有浓郁的抒情性。如“荷塘月色”用琼脂淡淡的蓝色来代表荷塘,用墨绿色来表现夜色下的荷叶,用微弱的柠檬黄来代表月光,使人产生了宁静中的无限遐想。

几年来,我们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教学的理论引导、知识的形象传递,都是我们教改的课题。我们一方面,多方收集素材,以期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回思中提高自我认知;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丰富感性的教学资源,让“型”“色”以鲜活的载体给学子以形象的直观。同时,课堂上借助互动、交流等形式提高学子的认知水平。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潜移默化是我们多年探索的路子。

色彩教学教案范文6

基础图案是一门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有着典型的专业设计基础理论的特征,因此有别于一般的绘画基础课。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就要科学地将基础图案的理论及技法知识与专业设计应用有机地相互结合。这门传统的设计艺术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已从在古代的陶瓷、漆器、壁画、青铜器、纺织品等应用范围,顺利地跨越到了现代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等应用领域,范围越来越广,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图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在实用美术、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方面的应用中,关于结构与形式、色彩与纹样、材料与工艺的预先设计,最终形成的装饰纹样的统称;而狭义的图案则是指器物上的装饰纹样。由此看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很好地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传授给学生设计理念和一定的绘画技法,这些实践为后期专业课程的深入开展,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何把握这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特点,使“教”与“学”能更好地和谐统一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认知,浅显地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图案之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根源,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图案亦是如此,图案设计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生产劳动,这些都是图案形成的根源,长此以往人们就将生活和劳动生产的变迁过程,以形象的或象形的图案表达或记载下来。这样不仅记录历史,还丰富了人们生活中的文化艺术。大自然是图案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雄壮伟丽的高山、波涛滚滚的江海、碧翠茵茵的密林、姹紫嫣红的鲜花等,都能给图案的设计带来冲动,帮助打开思路。当然,不同的时期,图案的设计受每个历史时期文化的差异性影响,受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影响,图案的设计风格也有所不同。如大汉的朱雀玄武,给人以博大神秘之感;大唐的敦煌飞天,给人以兼容并蓄之风;大宋的宝相缠枝,给人以华美曼妙之韵;大清的龙飞凤舞,则给人以奢华靡腐之气。这些图案风格的形成,与它们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反映出当时的上层建筑的审美情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先人们送给我们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美丽生动的艺术形象、丰润经典的传统纹样,这些都是先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将自然界的形象用简练的手法描绘出的艺术纹样。如传统的图案纹样造型、形式、创意、技法、色彩等都能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和启示。所以,从人类认识美的那天起,图案就与之并存。

二、图案之形

图案的设计需要一个收集、整理、描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写生”。写生是图案设计的重要环节,可以收集大量的基本素材,为后期的创作提供资料的给养。在写生的观察中,主要研究的是大自然的规律、捕捉的是事物的主要特征、剖析其内部结构、凝练其外观色彩等基本要素。图案的写生大致可分为花卉写生、动物写生、风景写生、人物写生等,其中花卉的写生是图案写生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花卉图案的设计在应用中最为普遍。进行花卉写生,首先要认识花卉的生长规律,了解花卉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如,大自然中植物的种类繁多,叶子的形态不尽相同,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特定的叶子外观形态,各具特色。有的叶子呈圆形,譬如睡莲;有的叶子似银针,譬如松叶;除此之外还有心形的、梭形的、卵形的、带形的、掌形的等。单掌形的就有两裂、四裂、六裂、八裂之分,还有的掌形叶的外端又有更小的裂纹,如常见的梧桐叶。而动物的写生相对较难一些,除了本身形态特征的差异性之外,动物的运动特征也很明显,如鱼善游、鸟善飞、马善跑、龟善爬的特征。不同的动物又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如鸟的自由、猫的乖巧、虎的凶猛、狐的狡猾,这些不同的性格特征在写生时均应表现出来。动物的写生要根据其种类和解剖结构,通过认真的观察把动物的结构分析清楚。所以在写生收集资料的阶段一定要尊重客观世界的规律。在动物写生时还要注意线条的表现,比如表现动物的轮廓时线条要采用流畅简洁的长线条,而表现动物的皮毛时则可采用短细变化的线条。写生是一种较为具象的表现形式,是把握设计造型的基础条件。而图案设计是工艺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用于装饰生产生活的纹样,过于具象的图案在应用中受限的比率较大。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对写生素材进行取舍、概括、提炼,使图案设计更加具有美感和装饰感。

三、图案之色

色彩是图案设计的重要表现元素之一。色彩在图案设计中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以其不可替代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在图案设计中的显著地位。在图案设计的教学中,必须通过详实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三大属性——色相、明度、纯度的特性。这对认知、设计与应用色彩非常重要。色彩营造了多彩的世界,如果没有色彩,世界将是无色的,图案设计者就只能在黑白灰的搭配中来表现图案。人们在看到一种色彩时,心里会受到颜色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情感表现和联想。这种看到某种色彩而产生与之有关的想象称为色彩联想。在日常生活中,同一色彩给人们带来的联想和反应会有明显的不同,这主要受观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爱好、环境、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红色是一种鲜艳、热烈、喜庆的颜色,但是不同的人看了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如一个壮年男子看到红色,会有一种激情、活力、热情的心理联想;而青年女子看着,则会产生一种浪漫、甜蜜、美艳的心理联想。不同的年龄对同一种颜色的心理反应也是不同的,再用红色来引导学生来分析,如一个暮年的老者看到红色,会有一种革命、胜利、鲜血的心理联想,这些反应都是较为抽象的;而稚嫩的孩童看到红色更多的则会联想到香甜的苹果、诱人的樱桃等较为具象的事物。由以上的分析得出,同一色彩的视觉表现,男女老少的心理反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另外,色彩的事物联想对图案设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绿色,人们一般展开事物联想目标会是一些绿色植物,如草、树、茶等。由于绿色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中性色,它既有冷色调的凉爽、清新,又有暖色调的明媚、温和,所以这个具有生命力的色彩在图案设计中常被使用。由于其中性色的特点,与之相搭配的色彩选择的范围很广,在图案设计中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万能色。因此,在基础图案课程中的色彩教学环节,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色彩的视觉心理倾向,还要引导学生围绕市场、贴近社会、了解当前色彩领域的新成果、新思维、新观念,把握图案色彩的设计方向和色彩的流行趋势。在今后的图案设计中务实、创新地应用好色彩这一重要元素。

四、图案之技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工具和新工艺在图案绘画中普及。因此,图案设计的表现技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图案创作表现技法的多样性,为图案设计多样化风格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同样的图案创意纹样,采用不同的表现技法就会彰显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技法的创新,能有效提高图案的表现力,并激发和引导学生创造出更多风格的新作品。在基础图案的设计中,点、线、面是构成基本造型最基本的元素。所以在各种技法中,有关点绘法、线描法和面的平涂法最为广泛使用的描绘技法。点绘法是以不同的点来绘制的技法,通过疏密不同的点的描绘,更能体现出画面的虚实感,也使得画面的能容更加丰富和饱满。描绘点的工具有很多,比如:软笔、硬笔、海绵等。在绘制时要处理好点之间的虚实、间隔、层次与轻重感的关系,避免出现“碎、乱”或过于平均的效果。而线描法,是不同线条造型的艺术表现。图案设计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的比较与取舍。在图案轮廓绘制时,通常都要用到线描法,线条的粗细、色彩要根据设计需要来确定。粗实的线条易营造粗粗犷、大气、阳刚的视觉效果;细腻的线易创造精密、委婉、柔弱的视觉效果。在图案设计中面是最大的设计元素,在绘制中大多使用平涂法。平涂法是图案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是单一色也可以是多种颜色的平涂,能体现单元面积内色彩层次的变化。但平涂的色块不宜过大。在实际设计中多将点、线、面三元素综合运用于设计作品中。除了上面三种表现方法之外,还有多种图案表现技法,如:撇丝法、枯笔法、刮擦法、渲染法、拓印法、喷绘法、粘贴法等。当然,随着图案表现技法的不断发展,还会创造出更多更能彰显图案艺术效果的表现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