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浅析

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浅析

摘要:基于小学美术教育工作,文章对色彩教学展开了探讨,首先简要分析了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面对的阻碍,然后探讨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色彩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提出了加强对色彩的观察和运用、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在互动中分析色彩等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活动;色彩教学;方法探讨

色彩是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由其衍生出的教学活动因此成了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但是受学生兴趣、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教学活动,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不断优化美术课堂中色彩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美术课程中的色彩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于颜色、色调的感知和运用能力,使其发现美术中的颜色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使他们知晓生活中不同颜色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在发现一些色调可以用来表达情绪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利用所学内容表现自己对情感的认识,借助色调变化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这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大有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运用色彩的规律,有助于全面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例如性格外向的学生大多对橙色等鲜艳的颜色表现出明显的偏好,而性格内向的同学更愿意使用饱和度较低的颜色。如此,教师围绕色彩分析学生兴趣,并据此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优化美术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体现出色彩教学的优势。

二、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面对的阻碍

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对色彩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色彩的观察与运用存在不一致性、课堂枯燥无趣是最主要的问题,导致学生只能对美术、色彩展开单一的学习,无法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色彩知识并提升美术课堂参与兴趣,这不仅会影响到当前的美术教学,也会限制学生日后在美术领域、艺术范畴的自主发展。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有效方法探讨

(一)加强对色彩的观察

观察是学生认识色彩的第一步,但观察渠道有多种,观察角度、渠道的多样化,有利于增进小学生对色差的了解。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色彩观察的指导,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开辟多元观察渠道,引导学生开展生活观察、情境观察和材料观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从而强化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增强美术色彩教学的真实效果。1.从生活中观察。陶行知先生曾说:“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的。”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美术和色彩,这些生活化的元素为美术教学带来了多种类型的素材。小学生对生活中的大多数现象都容易产生好奇心,教师将生活与小学美术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与色彩观察。也就是说,教师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活元素利用起来,从色彩教学的实际内容和所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入手,提炼和引入与小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色彩元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颜色,打造生活化的课堂。如此,学生在生活化的美术课堂中,能够了解美术色彩的真实特征,也就同时理解了色彩理论的外在表现形式。但是观察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大多数教师往往直接结合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向学生介绍其运用了哪些颜色,并未将教育内容和方式向生活方面延伸[1]。在这一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是较为枯燥的,他们不仅难以实现生活经验的有效迁移,还有可能会在枯燥的环境中降低学习热情。针对该问题,教师应遵循生活化教学的原则,可以先对教材内容展开分析,确认教材中美术作品的生活原型和色彩还原度,据此搜寻和整合生活化的色彩元素,再将生活中的作品原型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二者的颜色展开对比。在对比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对不同的色彩种类和判定色彩的标准也就有了全面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走出教材,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和无趣化,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颜色,如组织春游、秋游等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观察不同季节、不同植物的色彩变化,促使学生在感悟自然的过程中增强审美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知识,自主发现并辨别不同颜色,从而使学习积极性与质量均提升至更高的层次。2.从情境中观察。美术学科所具备的艺术性和人文性等特征,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美术概念的表层含义,还要明确其情感内涵和审美本质。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颜色的还原度往往影响着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是否能够体会美术学科中蕴含的情感内涵、审美本质,所以为了更好地带领小学生认识色彩,完成美育和德育的教学任务,美术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最真实的颜色还原、展现在学生面前。基于这一教学需求,教师可以将电子白板利用起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创设视听结合的感官情境,展现出美术作品中的真实色彩特征,挖掘其隐含的深层含义,让学生在情境中欣赏色彩、判断色彩,进而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直观的教学情境,达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力的目标。然而在现阶段,大部分教师习惯于结合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图片向学生讲解色调知识,虽然教材中的颜色进行了高度还原,但依旧会存在色差问题,以至于影响了学生对色调的准确认识。对此,教师可以从美术教学的实际内容入手,尝试在网络中寻找色差更小、饱和度与清晰度更合适的图片,将其作为色彩教学中的拓展资源,并通过电子白板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更直观的观察,引导学生逐一认识图片中的颜色,帮助学生建立抽象色彩概念和直观色彩图片相统一的认知结构。在此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电子白板的绘画功能,直接调取不同色块,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哪些色块的运用组成了情境中的美术图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灵活创设生活、音乐等情境。如此,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辨析将更加直观,其学习效果也会更加理想。3.从材料中观察。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探究和学习,离不开绘画材料的支持,而不同的绘画材料往往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色彩。基于此,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绘画材料,在美术课堂上引进类型各异、色彩丰富的美术材料,指导他们辨认不同材料所能够还原的颜色,以及材料运用方式对于颜色还原程度的影响,让学生明确美术材料对应的具体色彩概念,促使他们掌握还原色彩的高效方法。经过材料辨认和分析这一过程,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必然能够提升至新的高度,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以及艺术敏感度也会得到明显增强[2]。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了几种常见的简单绘画材料,如12色的水彩笔、彩铅笔,并未有意识地提供更丰富的材料。学生对绘画材料的色彩认识也因此受到限制,致使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尝试将水彩颜料、丙烯颜料等能够将颜色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的多种绘画材料应用在课堂上,将其作为色彩教学的主要素材,同时丰富颜色选择,如48色、60色等。此时,学生对材料颜色的区分会更加细致,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观察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发现不同颜色的细微区别,加强对邻近色、对比色等内容的认识,从而收获更加丰富的学习成果,并且为后续的美术创作奠定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色彩知识,教师也可以开展美术创作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创作出具有独特色彩搭配的美术作品,以此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美术核心素养。

(二)美术教学融入游戏

游戏是创新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促进学生色彩学习的重要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认识并理解色彩。因此为了更高效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色彩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进来,根据色彩教学的基本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游戏,细致规划游戏活动的流程、内容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游戏中辨认色彩,提升对色彩的敏感度。同时,为了促进课堂游戏的顺利展开,教师也要根据游戏的具体内容设定规则,引导学生有序参与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深度理解美术色彩概念。由此,学生既提升了学习积极性,也能开辟一条新的学习路径。然而,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明显的僵化特征,大部分教师没有积极围绕色彩教学内容组织游戏,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形成了“教学融入游戏”的意识,但受经验不足的影响,其组织的游戏通常呈现出“重趣味、轻教育”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出教育价值。面对这一情况,小学美术教师一方面需要转变自身组织课程活动的思维,融入游戏化理念,另一方面需要对如何融入游戏展开学习,加强对美术游戏活动的有效规划,如在带领学生认识不同颜色之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色块并在其下方标记与之不符的颜色名称(例:色块是红色,标记名称为橙色),让学生说出课件中色块的正确名称。这种游戏不仅能够考验学生对颜色的认识能力,还能够考验他们的反应速度,学生在游戏参与过程中能够回忆色块中的色调名称和标记名称对应的颜色,这样游戏的教育价值能够被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思维和色彩认识也随之提升至新的高度。

(三)互动支持色彩分析

分析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必经之路,只有对美术中的色彩进行充分分析,小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反之,若缺少对所学内容的自主分析,一味地在教师的知识灌输下记忆色调、颜色等知识,学生无法有效形成深刻的学习体验,极易遗忘所学内容,以至于降低了整体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互动对学生的自主分析有着极高的促进作用,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加强对色彩是什么、颜色怎样运用等内容的讨论,使其在讨论中深化认知。从其价值和作用出发,教师要对课堂互动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规划,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展开交流和沟通,从而深度理解美术色彩的概念,扎实地记忆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学生运用色彩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也就能不断得到提高[3]。但是当前小学生的美术色彩学习中,互动不足、分析缺失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教师习惯于构建“灌输式”课堂,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愿意组织师生互动活动,而忽略了对生生互动环节的设计,这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自主分析色彩的能力培养造成了阻碍,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果。面对这一情况,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尝试在重视课堂提问互动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互动机会,引导学生围绕美术作品自主分析其中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手法,鼓励学生说一说在颜色观察中感受到的色调性格。此外,为了增强互动活动的真实效果,教师也要以创新性的形式引领学生展开互动,借助虚拟技术、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认知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课堂多元互动从多角度为学生思考带来了启发,使学生可以轻松产生学习体验。久而久之,良好的互动意识和自主分析能力就可以形成,学生必然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色彩学习。

(四)加强对色彩的运用

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对创作活动的参与影响着他们对色彩的运用,而色彩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教师为了更全面地带领学生学习色彩,还需要加强对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组织和开展美术创作活动的方式,拓展色彩教学的范围,给予学生发挥艺术潜力的机会,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学习收获进行创作表达,同时提醒其在创作中运用更丰富的颜色。学生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度思考颜色搭配、颜色情感表现力等色彩知识的过程,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颜色、色调的认识,还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4]。然而就目前教学来看,对创作活动设计不足、学生的色彩学习与运用脱离的问题仍然存在,学生的创作表达受限,色彩学习的有效性也由此降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布置临摹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临摹增强色彩运用能力,让他们仿照教材作品或其他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色彩运用和美术创作。在学生基本掌握颜色、色调的运用方法后,教师再布置主题创作任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自由表达。此时,学生还可以将自身创作的新作品与以往的作品进行对比,从对比中看到自己的成长,发现色彩运用的新方法。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还有助于增强他们对自身情绪的表达、对生活和世界的认识。教师应提高对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重视,正视当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的问题,积极运用游戏、互动等方法优化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和运用中学习、了解各种颜色的特征和搭配,提高学生对色调的认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秀环.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36.

[2]陈晓兰.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150.

[3]钱晶.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施[J].戏剧之家,2018(33):208.

[4]王珊珊.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7):162.

作者:文玲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五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