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论文怎么写范例6篇

建筑论文怎么写

建筑论文怎么写范文1

是一次听课给了我灵感。

那天我听的是《石壕吏》。授课教师一改从头至尾分析诗歌的传统模式,却以最后两句诗――“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作为出发点。为什么“独与老翁别”?老翁家没有其他人了吗?他们哪儿去了?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三男全被征兵,三男已死二,老妇被逼自请服役,寡媳衣不蔽体,幼孙嗷嗷待哺……如果老翁没有“逾墙走”的话,肯定也会被抓去服役了。整堂课的分析、欣赏环环相扣,井然有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我也尝试用这种倒着看的眼光来欣赏文学作品。

其一:《挖荠菜》

《挖荠菜》的最后一段是一个议论段,记叙文文末的议论段一般起点明文章主旨、归纳文章内容的作用。于是,我先让学生朗读它,然后标记“让妈妈多讲讲‘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再提问:文中讲了吗?讲了。在这句话前标上序号“1”。“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文中描述到了吗?描述了。标记这句话,写上序号“2”。“你们就会珍爱荠菜”,孩子们喜爱荠菜吗?不喜爱。标记这句话,写上序号“3”。你们就会“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这是 作者的深切期望,标记好,写上序号“4”。接着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与1、2、3句话相关的段落,通过分析明白4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其二:《社戏》

《社戏》的最后一段是:“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我以此为出发点,提问:“我”那夜吃的是什么“好豆”?罗汉豆(蚕豆)而已。为什么说是“好豆”?那夜看的是什么戏,我为什么称之为“好戏”?学生通过对前面课文内容的了解慢慢明白:豆并不见得好吃,只是偷豆吃有趣,既充满童趣又可见农家少年的淳朴;戏根本不好看,然而少年伙伴(尤其是双喜)对“我”的关心、爱护可贵,对“我”的友谊纯真。

其三:《一面》

《一面》的最后五段是议论段,我先让学生朗读,然后分析:这“一面”对“我”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从“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面给了“我”鼓舞,给了“我”勇气,使“我”更坚强。那么,这一面何以具有如此的威力呢?阅读前面的部分即可找出原因:“我”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工人,平日里常受人轻视与欺辱,那天却意外地见到自己心中万分敬仰与信任的鲁迅先生,并得到了他的帮助,受到了他的馈赠。这怎不叫人激动与难忘?怎不让人备受鼓舞?

其四:《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建筑论文怎么写范文2

————建筑081班xxx

第二周实习开始了,我已经适应了工地的环境,渐渐的融入了工作中,接触了新的表格,师傅告诉我们怎么填写,慢慢就会了,师傅让我们看建筑施工图纸写过梁编号,很累眼睛哦!有时候那些监理就告诉我们怎么看图纸,看图纸要先看图纸上标的字,我知道了什么是集中标注,什么是原位标注,以及什么是构造柱,每一天都能学到很多,听师傅将好多,很有条序,我想以后一定也要掌握更多的知识,为自己的前途做更好的铺垫!有时间就往施工现场跑,就是想多学一些东西。同学们,把握好实习的机会吧!

————建筑081班xxx

时间过的很快,实习三周已经过去了,不知不觉的就会从周围这些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为人处事,实习让我知道自己欠缺的东西了!那就是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然后与实践的相结合!才能塑造更完美的自己,在师傅的指导下,接受了一个新号楼的内业工作,每天都要去福鼎看一下施工进度,尽量多了解一些,顺便记一下施工日志,接受新号楼要有很多表格要做,开工报告表、检验批、报验表、试块委托单,很多表格要盖章很有程序的放在文件袋里,慢慢的我学会施工内业管理程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认真、细心的态度,不断地动脑筋去思考,不断去观察,就会学到很多,在工地里,每天经历的都是你从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为人处事真的很重要。

————建筑081班xxx

建筑论文怎么写范文3

一、以课文为依据,从读学写。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其中不少是名篇名家,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教师凭借课文,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字、词、句、段、篇、修辞逻辑的知识,又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读中学文,读中悟法。“从读学写”符合小学生的作文心理,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的重要步骤。教材在编排中,也有目的地把一单元的作文要求同课文结合起来。如单元作文是《观察一种建筑物》,这单元的课文有《南京长江大桥》、《参观人民大会堂》;如单元作文是《观察一种蔬菜或水果》,相对应的课文有《我爱故乡的杨梅》、《杏儿熟了》。类似这样的编排还有很多,这些课文是学生很好评的仿写材料,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凭借课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并且把主要力量放在读的训练上,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思想材料,掌握语言文字,提高认识水平,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作文的初步概念。

例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通过讲读课文,使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征具体地写出来,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说话训练。然后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种水果。先写它的形状,“和……一样大小,像……。”用手摸摸感到怎样;再写它的颜色,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它的颜色先是……,随后变成……,最后……,咬开它……。”从外到内地写出它的颜色;最后写它的味道,没熟透的味道怎样,熟透了味道又怎样。这样的仿写训练,使课文直接起到指导写作的作用,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并通过仿写加深体会,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开拓思路,为今后的独立作文打下好基础。

二、根据作文教学目标,开展活动,指导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并对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才能为作文解决“源头”的问题。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走生活作文之路,克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病。把各种实践活动引进作文教学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老师应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和体育活动等,并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逐步引导他们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能随时随地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和新鲜的东西记录下来,积累写作的素材,解决作文从内容入手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观察一个建筑物》这篇作文时,应打破平时作文课堂指导的局限,作前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一些建筑物前进行观察。但是如果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观察,学生就不会留意,往往是走马看花一晃而过,到作文时,什么也没记住,就可能写出空洞无味的文章。所以老师应该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在观察中记住建筑物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自己对建筑物的感受,这样学生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教学《记一次游戏》时,老师把游戏带进课堂,组织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学生仔细观察“老鹰”和“母鸡”的动作、神情,以及“小鸡”们各自不同的表现,了解游戏的全过程,体会游戏时的心情,感受游戏时的欢乐气氛。这样,学生不仅体验了游戏时的乐趣,陶冶了情操,并且学到了观察的方法,获得了作文的第一手材料,在写别的游戏时,也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三、作文课上,指导训练,说写结合

阅读课程,学生学会了写作方法,丰富了词句;活动课中,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素材;那么在作文课上,就要让学生弄清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老师应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先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老师可以借助课文,使学生把课文的表达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提高作文的素质。

建筑论文怎么写范文4

我们生活的城市越来越繁华,建筑越来越高耸,越来越美丽。我们就这么兴高采烈、心安理得的住进了一幢幢新居,踏进一座座大厦。然而高楼林立之下,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只能在外面远远看着自己亲手的搭建起的华丽高楼,他们只能在功成名未就之后慢慢走开。他们,总是被忽略的那一群人。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建筑工人。

当然,建筑工人们或许并不如我们想的那么凄惨,他们作为普通的工人,也有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自己的生活现状,并不是那么的差。然而当城市里的白领们下班后商量要到哪里去“happy”的时候,建筑工人们的文化生活却少人问津。他们几乎是没有娱乐休闲的文化生活,但是,并不是他们不需要,77%的建筑工人渴望着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活。然而现状却是,除了工作,他们很少休闲放松。工作之余经常有文化活动的工人只占调查人数的1.7%。我们从调查中看到,几乎所有的建筑工人都是高中或高中以下的学历,但是,他们却比常人更加的渴望知识。在关于“对于文化生活您觉得你们需要什么”这个问题中,他们提得最多的是报刊、书籍,他们需要有视听的享受,且希望能有些广播或电视能够了解发生的事实及大事。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一员,也想不断进步,更多的了解这个社会。

欣喜的是,在我们所调查的学生们中,有将近72%的学生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们乐于并且渴望参与到慰问建筑工人的活动中。社会民众们并不是没有留一颗温暖、关切的心给建筑工人。调查中,参加过慰问建筑工人活动的学生虽然不多,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愿意投身到这个活动中来。我想,大多数的人还是心怀温暖,和我们的团队一样,愿意参与到建设建筑工人的文化生活中来的。

这个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温暖与关怀,今天是他们,明天也许就是你,只有互相的关怀,互相的包容与体贴,才会建设出一个更好的氛围,建设出一个更加温馨的社会。我们也相信,在一群先驱者的带动下,会有更多的人走进这个活动,也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建筑工人的文化生活。

无题

问卷调查表才刚刚回馈了一点,我的内心就完全抑制不住地开始激荡,我们都深知建筑工人的艰辛,我们更加认识到建筑工人急需业余文化生活,他们目前的文化生活可以想知有多么的不乐观,知道吗?已经走过20载风雨的大学生几乎都没有参加过慰问建筑工人的活动,这说明了什么?

建筑工人的文化生活太不被社会所重视了!甚至于他们自己都不曾意识到这一点,有一点很显然,现如今在工地上做工的建筑工人大都是年龄介于三十至四十岁之间的。我曾经与一位建筑工人和我同龄的儿子讨论过这个问题,他告诉我说:“父亲是小学文化,但是他很聪明!”这不得不让我意识到,在工地上的多少个建筑工人叔叔都是有着相同遭遇的童年啊!因为没有钱,所以只能放弃学业~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就是现在在工地上靠苦力挣生活的一群人啊!他还说:“父亲不看报纸,只是偶尔看看电视连续剧,而且一般都是比较忙的,也没什么时间看。”“其实我觉得建筑工人最需要的还是来自家人的关心,离家在外的他们其实最牵念的还是家,是家里的父母妻儿,是家的味道,是家里爱的感觉!”他补充到,“我爸是一有时间就会给家里打电话,关心我的学习,家里各个方面~”

今天28号了,他爸爸还没有放假回家,他告诉我说估计会是30号左右才会放假。建筑工人,是一群凭体力挣钱的一群人,就算如此,他们,也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不是吗?此刻,我更加感觉到自己肩头的责任,我们——一群关注建筑工人生活的当代大学生,更是要把这个项目做下去,一定一定要做好!!!

感触颇多

做完了问卷调查,感触很多~

最早发下去的是学生调查表,回收的时候,看着十多张表格上6,7题惊人的相同的答案——建筑工人非常需要业余文化娱乐生活,从来没有参加过慰问建筑工人的活动!有喜有忧,喜的是作为思想较为前沿的学生群体而言,大家都一致认识到建筑工人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忧的是慰问建筑工人的活动之匮乏,以至于并未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作用!

群众表格是紧接着学生表格发下去的,表格汇总时发现群众普遍的反应也是建筑工人社会中很重要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并不好,他们也很需要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

其实,最震撼我的是深入工地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去的时候已经快到了午饭时间了,首先遇到的是一群正在整理建筑材料的叔叔阿姨,我向他们说明了来意之后,没有我想象中的冷漠,反而,几位阿姨很是热情的回应了我——“你刚刚讲你们这个项目是?”,“嗨!你刚刚说是搞个什么活动?社会调查吗?”我一一对她们的问题给与了回答,告诉她们调查表如何进行填写,回收完调查表后,一位扎马尾的阿姨起身说:“让我打电话叫我家***”来看看这个东西~说完拿起电话拨了一下,就见从门卫执勤岗亭里走出一位头戴黄色头盔,皮肤黝黑,体格健壮的中年男子……填完表格一位短发阿姨告诉我,在二楼还有一些建筑工人应该现在在楼道下的厨房里吃饭呢,让我去瞧瞧,我辗转来到一个所谓“厨房”的狭窄的小房子,本就不大的屋子里挤有六七位建筑工人,见到我来很是热情,问明我的来意后,都说:“人家孩子也不容易,我们就帮她填填表格呗!”纷纷索要表格,见我只带了一支笔,一位叔叔竟然告诉我说他有带笔,让我把笔给另一位叔叔,趁他们填写表格之际,我瞥了一下桌上,很简单的就是一个大盆里盛的白菜豆腐汤~~~

我们都是一群幸福的孩子,这话一点都不假,面对为了生计,为了家庭在如此艰苦环境下奋斗的建筑工人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对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满足呢?

第一,从统计结果来看,建筑工人的生活条件比较差,缺少必要的文化娱乐活动.生活比较单调,我调查的他们一般空闲的时候打牌,或者出去闲逛,基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活动.

第二,社会上群众包括学生在内对建筑工人的生活了解并不太多,我的感觉是社会对建筑工人的关心程度还不够.

第三,我感到很欣慰,如果有好的慰问建筑工人的活动,接受调查的学生基本都愿意参加,愿意当志愿者,可见慰问建筑工人的活动是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都愿意为建筑的文化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第四,我感觉也要多关心建筑工人的家人,他们的文化生活,有个健康快乐的家庭,建筑工人才能安心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做关于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感想颇多。调查中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农民工和非农民工的态度偏差很大。农民工几乎都对问卷很重视,并且一一认真选择选项,从他们的表情,我能看出他们在仔细的思考着。在工资多少的问题上,他们也真实的流露了各自不同的感受,而并非一味追求更高的工资,这是他们淳朴真实的体现。然而,很多非农民工对问卷调查的兴趣不高。他们有的只是烦躁似的匆匆看几下,就随便选择了选项,有的干脆拒绝填写。这样的现象着实让人痛心。不过,在我的调查中,学历

高的态度明显比学历低的好,尤其是大学生,态度很认真。另外,在非农民工中,学生较之其他类群态度偏好。

总之,我的调查给我的感觉是:我们对农民工的关爱还远远不够。这个社会需要爱,中国的脊梁——农民工,同样需要。

那天去了同学家,我问她你们家附近有建筑工人吗?她说:“有”。我说:“他们现在的待遇怎样?”她妈妈说:“现在乡下的建筑工人的工资还可以,因为做这行的人少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做这些了,在做建筑工人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他们的要求不高,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更是不高。”她说,“他们只要有电视看,打打牌就行了。”

我有一同学的爸爸也是建筑工人,我与他交谈的时候,他显得很害羞,当问卷调查的最后一题问他对文化生活有什么要求的时候,他却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写,我猜想他们都对文化的要求不高吧,工资的问题是已经不用愁的。

就我们这的建筑工人,对工资还是满意的,应该对他们的文化生活给以满足,他们现在还没有这种要求,他们现在的娱乐生活就是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实在不怎么样,那些被调查的人有的是建筑工人的后代大部分希望在文化方面有改进,但是说的都挺笼统的。

为了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 1月底我在家附近的学校 建筑工地和居民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学生的态度和对农民工的认知让人较感欣慰,他们也对农民工了更多的同情和关怀。相对学生而言,社区的居民则比较冷漠,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情况都不甚良好,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心他人。但还是有热心的市民,也懂得理解体贴关怀农民工。

在对农民工自身的问卷调查中,我切身体会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他们有的人还对生活有着极大的热情,但些人已经对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感到冷漠而难以亲近!

所以,我们的活动势在必行,任重道远!一定要唤起农民工生活的热情唤起全社会对他们的关注!!!

这次调查的对象分别是学生、建筑工人、群众。

我再次走入我以前的学校,在那里我将问卷发给已经下课的同学;走入建筑工地,将问卷交给正在休息的建筑工人;到大街上,将问卷交给路人。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懂得怎样组织语言跟陌生人交流,在这次调查过程中,在和建筑工人进行交流的时候更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于生活的无奈,对家人的思念,对儿女的期望。他们让我看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对生活的态度。

在对学生和群众的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对建筑工人不了解,特别是学生,这是社会的悲哀,很少人关注社会底层人民,那他们的生活就无法得到改善,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有爱,人人都参与关注建筑工人,那还会出现建筑工人死伤的悲剧吗?所以在这次调查中我还看到我们社会人情的冷漠,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底层人民。

与往常一样,又是个寒冷的早晨,我恣意得躺在温暖的床上,享受那暖暖得感觉,尽管身边的闹钟已经声嘶力竭了……

或者这不是往常的那个寒冷的早晨,因为我匆忙的起床,收拾完毕后,让身体远离了那个温暖的被窝,来到了寒意袭人的路上……

或是胆怯,我不敢与这些陌生的面孔攀谈。但是一种莫名的勇气,我成功得将自己释放,进入了这些建筑工人的内心世界……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年龄也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只有一个简单目标:赚钱过上好日子。如果他们连这基本的目标都没有实现,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情形,当他们的工资被拖欠,他们是怎样又挺起脊梁面对这破碎的现实。当我问到他们对于文化生活您觉得你们需要什么,他们大多摇摇头,这些对于他们只是奢望罢了……他们的心灵之湖即将干涸,以至于忘却了精神生活。钢筋水泥的生活给予他们的满是无情和冷漠,他们并不是不需要放松,只是丰富的文化生活太久没有走进他们的世界,让他们生活暗淡无光。我看到他们肿胀粗糙捏着廉价香烟的大手,颤颤地握着我的笔,在纸上写下那一个个热情又不无自豪的文字时,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工地上辛苦劳动的情景,或是酷暑,或是严冬……

建筑论文怎么写范文5

总没学会写游记。这次到昆明住了两个半月,依然没学会写游记,最好还是不写。但友人嘱寄短文,并以滇游为题。友情难违;就想起什么写什么。另创一格,则吾岂敢,聊以塞责,颇近似之,惭愧得紧!

(二)

八月二十六日早七时半抵昆明。同行的是罗莘田先生。他是我的幼时同学,现在已成为国内有数的音韵学家。老朋友在久别之后相遇,谈些小时候的事情,都快活得要落泪。

他住昆明青云街靛花巷,所以我也去住在那里。

住在靛花巷的,还有郑毅生先生,汤老先生,袁家骅先生,许宝先生,郁泰然先生。

毅生先生是历史学家,我不敢对他谈历史,只能说些笑话,汤老先生是哲学家,精通佛学,我偷偷的读他的晋魏六朝佛教史,没有看懂,因而也就没敢向他老人家请教。家骅先生在西南联大教授英国文学,一天到晚读书,我不敢多打扰他,只在他泡好了茶的时候,搭讪着进去喝一碗,赶紧告退。他的夫人钱晋华女士常来看我。到吃饭的时候每每是大家一同出去吃价钱最便宜的小馆。宝先生是统计学家,年轻,瘦瘦的,聪明绝顶。我最不会算术,而他成天的画方程式。他在英国留学毕业后,即留校教书,我想,他的方程式必定画得不错!假若他除了统计学,别无所知,我只好闭口无言,全没办法。可是,他还会唱三百多出昆曲。在昆曲上,他是罗莘田先生与钱晋华女士的“老师”。罗先生学昆曲,是要看看制曲与配乐的关系,有一定的谱法,虽腔调万变,而不难找出个作谱的原则。钱女士学昆曲,因为她是个音乐家。我本来学过几句昆曲,到这里也想再学一点。可是,不知怎的一天一天的度过去,天天说拍曲,天天一拍也未拍,只好与许先生约定:到抗战胜利后,一同回北平去学,不但学,而且要彩唱!郁先生在许多别的本事而外,还会烹调。当他有工夫的时候,便做一二样小菜,沽四两市酒,请我喝两杯。这样,靛花巷的学者们的生活,并不寂寞。当他们用功的时候,我就老鼠似的藏在一个小角落里读书或打盹;等他们离开书本的时候,我也就跟着“活跃”起来。

此外,在这里还遇到杨今甫、闻一多、沈从文、卞之琳、陈梦家、朱自清、罗膺中、魏建功、章川岛……诸位文坛老将,好像是到了“文艺之家”。关于这些位先生的事,容我以后随时报告。

(三)

靛花巷是条只有两三人家的小巷,又狭又脏。可是,巷名的雅美,令人欲忘其陋。

昆明的街名,多半美雅。金马碧鸡等用不着说了,就是靛花巷附近的玉龙堆,先生坡,也都令人欣喜。

靛花巷的附近还有翠湖,湖没有北平的三海那么大,那么富丽,可是,据我看:比什刹海要好一些。湖中有荷蒲;岸上有竹树,颇清秀。最有特色的是猪耳菌,成片的开着花。此花叶厚,略似猪耳,在北平,我们管它叫做凤眼兰,状其花也;花瓣上有黑点,像眼珠。叶翠绿,厚而有光;花则粉中带蓝,无论在日光下,还是月光下,都明洁秀美。

云南大学与中法大学都在靛花巷左右,所以湖上总有不少青年男女,或读书,或散步,或划船。昆明很静,这里最静;月明之夕,到此,谁仿佛都不愿出声。

(四)

昆明的建筑最似北平,虽然楼房比北平多,可是墙壁的坚厚,椽柱的雕饰,都似“京派”。

花木则远胜北平。北平讲究种花,但夏天日光过烈,冬天风雪极寒,不易把花养好。昆明终年如春,即使不精心培植,还是到处有花。北平多树,但日久不雨,则叶色如灰,令人不快。昆明的树多且绿,而且树上时有松鼠跳动!入眼浓绿,使人心静,我时时立在楼上远望,老觉得昆明静秀可喜;其实呢,街上的车马并不比别处少。

至于山水,北平也得有愧色,这里,四面是山,滇池五百里――北平的昆明湖才多么一点点呀!山土是红的,草木深绿,绿色盖不住的地方露出几块红来,显出一些什么深厚的力量,教昆明城外到处人感到一种有力的静美。

四面是山,围着平坝子,稻田万顷。海田之间,相当宽的河堤有许多道,都有几十里长,满种着树木。万顷稻,中间画着深绿的线,虽然没有怎样了不起的特色,可也不知怎的总看着像画图。

(五)

在西南联大讲演了四次。

第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作主席。他谦虚地说:大学里总是作研究工作,不容易产出活的文学来……我答以:抗战四年来,文艺写家们发现了许多文艺上的问题,诚恳的去讨论。但是,讨论的第二步,必是研究,否则不易得到结果;而写家们忙于写作,很难静静地坐下去作研究;所以,大学里作研究工作,是必要的,是帮着写家们解决问题的。研究并不是崇古鄙今,而是供给新文艺以有益的参考,使新文艺更坚实起来。譬如说:这两年来,大家都讨论民族形式问题,但讨论的多半是何谓民族形式,与民族形式的源泉何在;至于其中的细腻处,则必非匆匆忙忙的所能道出,而须一项一项的细心研究了。近来,罗莘田先生根据一百首北方俗曲,指出民间诗歌用韵的活泼自由,及十三辙的发展,成为小册。这小册子虽只谈到了民族形式中的一项问题,但是老老实实详详细细的述说,绝非空论。看了这小册子,至少我们会明白十三辙已有相当长久的历史,和它怎样代替了官样的诗韵;至少我们会看出民间文艺的用韵是何等活动,何等大胆――也就增加了我们写作时的勇气。罗先生是音韵学家,可是他的研究结果就能直接有助于文艺的写作,我愿这样的例子一天比一天多起来。

(六)

正是雨季,无法出游。讲演后,即随莘田下乡――龙泉村。村在郊北,距城约二十里,北大文科研究所在此。冯芝生、罗膺中、钱端升、王了一、陈梦家诸教授都在村中住家。教授们上课去,须步行二十里。

研究所有十来位研究生,生活至苦,用工极勤。三餐无肉,只炒点“地蛋”丝当作菜。我既佩服他们苦读的精神,又担心他们的健康。莘田患恶性摆子,几位学生终日伺候他,犹存古时敬师之道,实为难得。

莘田病了,我就写剧本。

(七)

研究所在一个小坡上――村人管它叫“山”。在山上远望,可以看见蟠龙江。快到江外的山坡,一片松林,是黑龙潭。晚上,山坡下的村子都横着一些轻雾;驴马带着铜铃,顺着绿堤,由城内回乡。

冯芝生先生领我去逛黑龙潭,徐旭生先生住在此处。此处有唐梅宋柏;旭老的屋后,两株大桂正开着金黄花。唐梅的干甚粗,但活着的却只有二三细枝――东西老了也并不一定好看。

坐在石凳上,旭老建议:“中秋夜,好不好到滇池去看月;包一条小船,带着乐器与酒果,泛海竟夜。商议了半天,毫无结果。(一)船价太贵。(二)走到海边,已须步行二十里,天亮归来,又须走二十里,未免太苦。(三)找不到会玩乐器的朋友。看滇池月,非穷书生所能办到的呀!

(八)

中秋。莘田与我出了点钱,与研究所的学员们过节。吴晓铃先生掌灶,大家帮忙,居然做了不少可口的菜。饭后,在院中赏月,有人唱昆曲。午间,我同两位同学去垂钓,只钓上一二条寸长的小鱼。

(九)

莘田病好了一些。我写完了话剧《大地龙蛇》的前二幕。约了膺中、了一和众研究生,来听我朗读。大家都给了些很好的意见,我开始修改。

对文艺,我实在不懂得什么,就是愿意学习,最快活的,就是写得了一些东西,对朋友们朗读,而后听大家的批评。一个人的脑子,无论怎样的缜密,也不能教作品完全没有漏隙,而旁观者清,不定指出多少窟窿来。

(十)

从文和之琳约上呈贡――他们住在那里,来校上课须坐火车。莘田病刚好,不能陪我去,只好作罢。我继续写剧本。

(十一)

岗头村距城八里,也住着不少的联大的教职员。我去过三次,无论由城里去,还是由龙泉村去,路上都很美。走二三里,在河堤的大树下,或在路旁的小茶馆,休息一下,都使人舍不得走开。

村外的小山上,有涌泉寺,和其他的云南的寺院一样,庭中有很大的梅树和桂树。桂树还有一株开着晚花,满院都是香的。庙后有泉,泉水流到寺外,成为小溪;溪上盛开着秋葵和说不上名儿的香花,随便折几枝,就够插瓶的了。我看到一两个小女学生在溪畔端详哪枝最适于插瓶――涌泉寺里是南普中学。

在南普中学对学生说了几句话。我告诉他们:各处缠足的女子怎样在修路,抬土,做着抗建的工作。章川岛先生

的小女儿下学后,告诉她爸爸:“舒伯伯挖苦了我们的脚!”

(十二)

离龙泉村五六里,为凤鸣山。山上有庙,庙有金殿――一座小殿,全用铜筑。山与庙都没什么好看,倒是遍山青松,十分幽丽。

云南的松柏结果都特别的大。松塔大如菠萝,柏实大如枣。松子几乎代替了瓜子,闲着没事的时候,大家总是买些松子吃着玩,整船的空的松塔运到城中,大概是作燃料用,可是凤鸣山的青松并没有松塔,也许是另一种树吧,我叫不上名字来。

(十三)

在龙泉树,听到了古琴。相当大的一个院子,平房五六间。顺着墙,丛丛绿竹。竹前,老梅两株,瘦硬的枝子伸到窗前。巨杏一株,阴遮半院。绿阴下,一案数椅,彭先生弹琴,查先生吹箫;然后,查先生独奏大琴。

在这里,大家几乎忘了一切人世上的烦恼!

这小村多么污浊呀,路多年没有修过,马粪也数月没有扫除过,可是在这有琴音梅影的院子里,大家的心里却发出了香味。

查阜西先生精于古乐。虽然他与我是新识,却一见如故,他的音乐好,为人也好。他有时候也作点诗――即使不做诗,我也要称他为诗人啊!

与他同院住的是陈梦家先生夫妇,梦家现在正研究甲骨文。他的夫人,会几种外国语言,也长于音乐,正和查先生学习古琴。

(十四)

在昆明两月,多半住在乡里,简直没有看见什么。城内与郊外的名胜几乎都没有看到。战时,古寺名山多被占用;我不便为看山访古而去托人情,连最有名的西山,也没有能去。在城内靛花巷住着的时候,每天我必倚着楼窗远望西山,想象着由山上看滇池,应当是怎样的美丽。山上时有云气往来,昆明人说:“有雨无雨看西山”。山峰被云遮住,有雨,峰还外露,虽别处有云,也不至有多大的雨。此语,相当的灵验。西山,只当了我的阴晴表,真面目如何,恐怕这一生也不会知道了;哪容易再得到游昆明的机会呢!

到城外中法大学去讲演了一次,本来可以顺脚去看筑竹寺的五百罗汉塑像。可是,据说也不能随便进去,况且,又落了雨。

连城内的圆通公园也只可游览一半,不过,这一半确乎值得一看。建筑的大方,或较北平的中山公园还好一些;至于石树的幽美,则远胜之,因为中山公园太“平”了。

同查阜西先生逛了一次大观楼。楼在城外湖边,建筑无可观,可是水很美。出城,坐小木船。在稻田中间留出来的水道上慢慢地走。稻穗黄,芦花已白,田坝旁边偶尔还有几穗凤眼兰。远处,万顷碧波,缓动着风帆――到昆阳去的水路。

大观楼在公园内,但美的地方却不在园内,而在园外。园外是滇池,一望无际。湖的气魄,比西湖与颐和园的昆明池都大得多了。在城市附近,有这么一片水,真使人狂喜。湖上可以划船,还有鲜鱼吃。我们没有买舟,也没有吃鱼,只在湖边坐了一会看水。天上白云,远处青山,眼前是一湖秋水,使人连诗也懒得作了。做诗要去思索,可是美景把人心融化在山水风花里,像感觉到一点什么,又好像茫然无所知,恐怕坐在湖边的时候就有这种欣悦吧?在此际还要寻词觅字去做诗,也许稍微笨了一点。

(十五)

剧本写完,今年是我个人的倒霉年。春初即患头晕,一直到夏季,几乎连一个字也没有写。没想到,在昆明两月,倒能写成这一点东西――好坏是另一问题,能动笔总是件可喜的事。

(十六)

建筑论文怎么写范文6

关键词: 说明文教学 立足语言 文体 文本

说明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现实及将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都有其他文体不可替代的语文教育意义和价值。然而在新课标弘扬人文性的背景下,说明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们的冷落。笔者试图找到名师的课堂实录,以汲取营养,然而找到者甚少。教师厌教说明文,学生厌学说明文,使说明文教学园地荒芜杂生,说明文教学面临尴尬,遂生怪现象。

1.无“体”无“文”。即不抓住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不依“文”而教。如在《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中,我校某老师为体现别具一格,完成简单的导入和文本阅读后,即给每组一张大素描纸,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完成故宫游览图。此过程占去近二十分钟,然后教师选画得规整的组上来展示。此时,课堂已过半。这种课堂是非语文化、无语文味、有悖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本质和根本任务的。为片面追求课堂的“语文”而散文化,从文学的角度进行教学,不进行理性解读,把说明文上成散文课或另辟蹊径,成“四不像”。更有为补充某领域知识,花大力气、长时间补充知识,把语文上成常识课、科学课。语文教学要淡化文体,但不是无文体意识;课堂需要新颖、需要深度、需要广度,但不能为延伸而延伸,花大量时间耕他人之田。

2.重“体”轻“文”。说明文无小说引人入胜的情节,无散文优美的意境,无诗歌悦耳的韵律,无议论文雄辩的睿智。有的只有“‘说明白了’为成功”(叶圣陶语)的宗旨。于是,“课”如其“文”。教师往往一改散文教学中的风趣、点染,转而严肃。课堂以文体教学为主,将文体知识作为教学目标,生硬地将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抽象的概念一个个强加给学生,把说明文肢解为相同的几个要素,以“类”盖“个”,使文本失去“自我”。在把握语言上,教师将语言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准确性”,使说明文语言独特的美学特征被无情埋葬,使学生认为说明文就是浅近、呆板、枯燥的解说,产生厌烦、味同嚼蜡的心理。

究其原因,这与教师和导向有关。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和庞杂性,决定了其教学内容选择的困惑和艰难,这对教师的文化科学素养,再学习,丰富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提出了挑战。可有些教师将“课文内容”和“教学内容”混为一谈,甚至抓不住文体特性和文本特点这两个解读文本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施教者不知“教什么”更符合它的“文本性”,“怎样教”才适合学生的学情,才符合语文的特点,说明文教学就逃脱不了技术化倾向,避免不了枯燥乏味、非语文化的命运。

现行语文教材打破了文体组元这一传统形式,以主题组织单元,中考的作文题目也大多要求“文体不限”,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甚至不少语文教师文体意识淡薄。而对于说明文教学所承载的任务,新课标指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而部分专家认为,说明文要通过学习科学言语,促使学生形成逻辑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养成科学论证的严密性的思维习惯。课堂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如果导向不一致,那么一线教师就会无所适从。

那么说明文该怎样突破尴尬,使教学行之有效呢?笔者认为应当坚决地站在语言文字的立场,用语文的眼光深入解读文本,并用语文的方式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语言表达技巧等。因为任何作品,归根到底是言语形式。而语言的魅力不仅在于词的张力,以及由其构建的文学美,精当的表达、清晰的思路也是美,这又恰恰是说明文的独特之处。因而说明文阅读,就要关注语言,关注语言形式背后的“对话”意识,关注语言何以要如此表达。正如王尚文教授在《语文教育学导论》中说的:“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这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

1.抓住语言文字,读懂“写什么”。阅读说明文,读懂才是目的,但这个“懂”,必须是在语文课程范畴内的“懂”。试想如果学生对所读文章的信息都没有理解,对所举例子不知所云,即使知道了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特点就代表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发展了么?本校某次初三月考,有题为《叫三声夸克》的说明文阅读,其中一题是:“‘一语双关’中的‘一语’是指什么?‘双关’又具体指什么?”这是一题最基本的对信息的提取和整合题,但居然得分率极低。这足以说明如果语文课不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纯技术化地探讨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样的教学岂不是伪教学?语文课不是科学课、常识课,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素养的训练,要靠理科来完成。语文课的任务是通过语言文字本身的逻辑性,感受作者思维的科学性,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培养读懂科学知识的能力。

2.从语言不同角度,感知“怎样写”。借助语言文字不仅要了解文章的内容写了什么,还要明白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介绍的。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课时,笔者把“揣摩语言,感知作者怎样通过语言形式,从多角度来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作为主目标之一。在找出表现故宫特征的句子后,着手落实这一目标。

师:你从哪里读到了“宏大壮丽”?请找出来。

生1:我发现了“万、七十、九千多、五十多”等数词,这些词说明了建筑群的宏大壮丽的特征。

师:我们把运用数词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叫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生2:我注意到“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这句中的“矗立”。

师:如换成“站立”或“立”,不行吗?

生2:不行。“矗立”有高耸直立,兼高而大之意。

师:看来,这里选用了合适的动词表现事物的特征。

生3:我找到了“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重重”、“层层”、“道道”,说明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

生4:用了量词叠用的形式说明了殿宇、楼阁、宫墙之多。

学生从具体言语中获取了说明的信息,领会了说明语言的特性,也在多种形式的比较中,亲身体会和品味了语言的魅力,懂得了阅读说明文也要走进文本语言中去的道理。而后,在分析“精美”特征时,学生学以致用,能自觉地从语言的不同角度感知特征。

说明文语言包括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的词句,都要求准确无误。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咀嚼、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说明文的用词艺术。当然,如果一味停留在语言咀嚼上,那么无疑是一堂散文课。河北沧州市第九中学徐红霞老师在执教《奇妙的克隆》时整堂课主要品析说明文语言,沿“品析什么怎样品析品析得怎么样”这一思路分析了平实性说明准确简洁和生动性说明的形象传神的特点。陈树元老师的评价是:忽略了指导学生对具体语言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这一文体思想内涵的领会,造成教学不扣体,学生不入体。如前文提到的,我校某老师要理清《故宫博物院》的说明顺序,大可不必花心思画图纸,只要让学生入到文本中去,找出方位词,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就能把握说明顺序。

3.透过文字,挖掘人文内涵。说明文同其他文体一样也体现着人文内涵、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故宫博物院》,内含中国古建筑文化,透着作者自豪之感;《说“屏”》有着中国人诗意、精致、含蓄、内敛的生活情调、精神世界,体现喜爱之情;《生物入侵者》则是作者关注自然、保护生态的忧心。这些均可通过言语来挖掘,只要教师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意识,就可通过对具有人文情怀的言语的品读赏析,帮助学生领悟说明语言运用的妙处,滋润学生的情感世界。如刚才徐红霞老师的课中,如果注意到三个“越”字,“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句中两个“首先”的品读,也就可避免批评中的缺少“科学意识”和情感把握了。再如《故宫博物院》中“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不能不”双重否定,感情如此强烈,惊叹跃然纸上。

4.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

在说明文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而忽视读写结合,其实说明文可从文章构思、说明方法、语言特点入手,依托语言、活化语言,并相机融入必需的听说读写训练。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学习说明文特殊的表达方式,又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如《故宫博物院》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默读课文,按照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图(见教科书)。然后撰写解说词,以播音员的身份口头介绍故宫博物院。这个设计并没有回避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只是把它们“化”在了教学之中。这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怎样抓住特点,采用怎样的结构方式解说,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

如在“读写结合,拓展延伸”环节中出示两个题:一是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我们学校。二是让学生抓住事物特征,从多角度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品。这可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的能力,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把所感、所知转换为所有,落实语言的运用,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说明文教学主张回归“语文”,不是要变成语言赏析课,而是立足文本,改变线性的逻辑分析,改变形式上的文章解剖,站在语言文字的立场上,试图把说明文教学的课堂还给“语文”,还给学生。就像宁波的沈建军老师所言,语文学科的整合对象应立足文本,从语言的价值出发,从学科边缘中判断和筛选一些为语文教学所用的对象。如果失去语言价值,就必然失去对教学的意义,丧失语文的本质特征。

参考文献:

[1]陈红军,董水龙.构建科学文本的阅读图式.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7).

[2]沈建军.例谈语文课中学科整合的适度空间.语文学习,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