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童话剧范例6篇

幼儿童话剧

幼儿童话剧范文1

关键词:童话剧 促进 语言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240-02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幼儿阶段发展语言尤为重要。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最关键时期。若能抓住关键时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借助童话剧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1 学习童话剧故事,引导幼儿想说

在童话剧《萝卜回来了》这个活动中,我们首先以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为重点。我们为幼儿提供童话剧故事,与幼儿一起阅读,采用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等形式,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清故事角色人物,了解剧中角色的特点,理解故事内容。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想说,愿意说的愿望。

1.1阅读前制造疑问

在阅读前,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两种方法引起幼儿对即将阅读的童话剧故事产生兴趣:

①出示故事图书封面,请幼儿看一看封面上有谁?有些什么东西,请幼儿猜一猜故事的题目,故事里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激发幼儿强烈的想要阅读的兴趣,然后让幼儿带着这些猜想走进故事,跟着教师的引导一步一步地了解故事,找到答案。

②由教师向幼儿“抛”出一个能引起关注的问题,当幼儿很想知道答案时,就请幼儿“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例如:阅读活动“小熊请客”,我在开始时给幼儿留了一些问题:“小熊请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都带了些什么礼物去小熊家里?后来谁也去了小熊家?他们是怎么样对付狡猾的狐狸的?最后他们成功了吗?”让幼儿带着疑问去看书,激发了他们想看图书的愿望,也给他们创设了想说的环境和条件。

1.2阅读中解决疑问

有些故事的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情节发展截然相反,对于这样的故事,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看懂画面语言,而且,还应指导幼儿从两种不同的解决矛盾的方法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阅读活动《小黄莺唱歌》中,笔者在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对故事已有大概了解)后问:

老师:一开始,为什么小黄莺唱不好歌?

幼儿:因为它胆小、它怕自己唱不好、它难为情……

老师:那后来它怎么做了呢?

幼儿:它一直练习唱歌、它不害怕了……。

老师:森林里又举行了一次联欢会,这次小黄莺大胆地唱歌了吗?

幼儿:唱了,唱得好听了、大家都鼓掌呢!

这时,幼儿得到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更多的是一种阅读的满足与自豪,滋生出的是更深层的阅读兴趣与愿望。

1.3阅读后生成疑问

我们可以在阅读故事《小黄莺唱歌》后给幼儿再设个疑问:“如果我们班要开联欢会,你觉得小黄莺会来我们班唱歌吗?如果来,它会带谁一起过来?它会和我们班哪些小朋友做好朋友呢?”延伸幼儿的阅读兴趣。

2 学习故事中的人物对话,引导幼儿敢说

我们让幼儿学习故事人物对话,一方面是为故事表演做好语言的铺垫,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1纯语言练习角色对话

在《胖胖猪感冒了》的童话剧活动中,我们先让能力比较强的个别幼儿扮作胖胖猪,个别幼儿扮作他的好朋友:小蝴蝶、小松鼠、小鸟,有了明确的角色身份,孩子们马上兴致高涨,大胆地进行对话,这时其他幼儿也会跟着说。接着我们就分组练习,请一些幼儿扮胖胖猪,一些幼儿扮成他的好朋友,全班一起学讲对话。这样让语言能力较强的幼儿带动其他幼儿一起大胆地说一说,使全体的语言能力得到共同的发展。

2.2借助手偶、头饰等,帮助幼儿明确角色意识,学讲角色对话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手偶,头饰,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地投入角色,以故事人物的形象来学习对话,更能把握人物的角色特点,更形象、有趣地学说对话,勇敢、大胆地学习语言,获得发展。

3 学习道具制作及环境布置,引导幼儿愿意说

幼儿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制作,在童话剧主题中,幼儿可以制作头饰、道具、服装、海报等等,幼儿的作品可以为后面的表演做准备。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幼儿愿意说出自己的意见,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如:在作完一幅画后,请幼儿把画面内容讲给同伴听一听,听的小朋友要对人家的作品说出自己的意见等等。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培养了幼儿的绘画、动手等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本学期,我们特别注重了家长的支持,我们请幼儿自己设计邀请卡,请教师帮忙把请求爸爸妈妈帮助的话写在邀请卡上,请家长配合辅导幼儿熟悉故事情节,帮助制作表演道具,这样不仅利于幼儿发展语言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激发他们愿意说,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一种互动。

4 学习表演童话剧,引导幼儿会说

童话剧表演是幼儿以童话故事为线索展开的表演活动。幼儿按照故事的内容,运用声音、动作、手势、表情等非言语手段来扮演各种角色表现故事,这对于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在进行童话剧表演游戏时,能接触大量文学语言,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会了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去表现文学作品,能极大地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小班幼儿对表演童话剧很陌生,幼儿的表演大部分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扮演角色的表情、语气、语调、动作等,都需要夸张,让孩子们易模仿、易表演。声音是有表情的,不同的声音代表着不同的内涵,声音表情实质上就是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所表达的人物不同的情绪、情感及音色的区别代表的人物不同的形象特征。幼儿学习声音的表演技巧,首先要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涵,我们可以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角色表达出不同的声音。例如在《拔萝卜》中说同样一句话:“哎呦哎呦拔萝卜”如果是老奶奶说声音就应该低沉一些,如果是小女孩说,声音应该是清脆一些,如果是小动物说则可以叫人一些小动物自身的特点,等等。通过此类具体、形象的例子,逐步引导幼儿对声音表情及正确运用声音表情的重要性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

在童话剧表演中,幼儿可以看到具体的故事场景,听到其他角色的说话,还可以自己操作道具、叙述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情感心理,在这样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孩子们变得喜欢说话了,在与同伴共同游戏时,能互相交流,如:“我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大公园游玩了。”“星期天你到我家来,咱们一起到XXX去玩好吗?”“今天我生日,我5周岁了。”等等,幼儿相互交流表达的语句逐渐完整,内容也渐渐丰富起来,还会主动跟老师和其他成人交流。

童话剧表演让幼儿越来越自信,愿意说、喜欢说、能够说,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孩子们性格开朗了,说话流畅了,语言表达和交流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

当然,除了童话剧,幼儿语言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也是整合一体的关系。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每一个新词、每一种句式的习得,都是整个学习系统调整、吸收与发展的结果。离开了幼儿发展的其他方面,语言学习的成功也是不可能的,同样其他方面的发展也离不开语言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观点,幼儿语言教育便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密切结合,至少语言学习内容不再是与其他方面割裂开来的,而是将语言知识、认知知识和社会知识融合一体。

语言发展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语言作为幼儿获取知识的载体,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童话剧主题活动中还是其他教育活动中,都需要教师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幼儿善于交流,善于运用,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童话剧范文2

一、在童话剧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幼儿天性爱听故事,每学期教师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讲述和表演的童话故事,年级组教师共同编写园本课程,让孩子们在三周的时间里通过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绘画故事、设计演出海报、和家长一起制作演出服装、道具、头饰,到各个班级进行演出等多种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通过优美的故事启迪,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优美的主题环境中打开想象之窗,学会用眼睛去发现环境之美、用耳朵倾听故事之美、用声音表现音乐之美、用心感受生活之美,感受美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在童话剧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力 

在童话剧表演游戏中,第一周是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来了解故事的内涵,并根据故事主题来绘画与故事主题相关的美术活动。如大班的园本课程《爱爱美美遇险记》,第一周是绘画美丽的海底世界,设计制作海底动物头饰;第二周是制作美丽的珊瑚林、亲子制作海底动物演出服装,第三周则是情景画战胜大巫婆和设计演出海报。每个年级组选择的童话剧故事不同,表现的内容和主题就不同,幼儿用自己的画笔表现着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用心在感受着美、表现着美。同时通过创设优美的表演情境,他们能把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用语言、音乐、动作、表情、舞蹈等在童话剧中表现出来,不但有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其艺术创造性的发挥。 

三、在童话剧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对美的创造力 

园本课程中所选择的童话故事都是幼儿熟悉和喜欢的经典故事,有的故事甚至是老师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创编的故事。如教师创编的故事《爱爱美美遇险记》,美丽的海洋动物是我们长海县的孩子熟悉和喜欢的,因此让他们绘画海底世界时,笔下的小鱼五彩斑斓,海星、海马、贝壳、螃蟹、章鱼让他们的画面丰富多彩。通过发挥想象,他们会利用绘画的形式来反映故事情节,如大班幼儿制作的《战胜大巫婆》故事小书,非常有创意。打开任意一本幼儿制作的小书,你都会被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吸引。他们笔下的小鱼小虾用网拖住大螃蟹,大蚌和扇贝用壳夹住恶章鱼的腿,小鱼爱爱去向海底的龟爷爷要果酒战胜大巫婆的故事情节,让每个人看后都为之赞叹。幼儿的创作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还增强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幼儿的想象范畴更宽广,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排序、整理、讲述。幼儿的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园本课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在童话剧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对美的鉴赏力 

幼儿童话剧范文3

关键词:早期阅读;童话剧;整合;策略

早期阅读与幼儿童话剧的整合是为了借助童话剧的综合艺术特质和独特艺术魅力,拓宽早期阅读的途径,最终达到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将二者有机地整合起来,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呢?

一、慧眼识材――适宜的素材是早期阅读与童话剧整合的基础

1.故事情节简单易懂,贴近生活

由于幼儿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内容简单易懂的童话剧素材。如,《汤姆上幼儿园》就是反映小主人公上幼儿园的情景,似乎是在讲述孩子们自己的故事,之后进行角色表演时孩子兴致很高,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演出在幼儿园中学习、生活的细节。

2.角色表演夸张生动,趣味盎然

我们在选择童话剧素材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角色表演夸张生动、趣味盎然的童话剧。如,《小猪尿床》《猪警官》等童话剧,语言幽默,想象力丰富,深受幼儿的青睐。

3.剧中背景简洁明了,主次分明

如果童话剧中的角色复杂,背景变换频繁会影响干扰幼儿的注意力,妨碍他们的视觉分析。如,在欣赏童话剧《小青蛙搬家》时,由于音乐剧经过改编,偏向于舞剧,导致幼儿在欣赏过程中对于情节的掌握产生紊乱。在第二次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将音乐剧的视频进行剪辑,删减部分次要情节,引导孩子再次欣赏时,他们兴趣会更加浓厚。

二、精心思法――恰当的方法是早期阅读与童话剧整合的保证

1.自我感受――熟悉素材

我们要多为幼儿呈现新的童话剧作品,多为他们创设自我感受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观察、聆听、感受。例如,童话剧《小熊开店》,我们利用餐前、餐后或者离园前的时间,借助多媒体将动态的作品一一呈现在幼儿面前,引导他们自由感受,模仿其中各种角色的动态。

2.启发提问――理解内容

要帮助幼儿充分理解动态作品的情节内容,最关键的是问题的设置。因此,我们在提问方式上要下工夫,力求从幼儿思维状态出发,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回答。

3.经验迁移――想象拓展

为了支持幼儿在童话剧阅读之后表达的需要,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他们将已经获得的生活经验,结合对阅读材料不同程度的理解,将学习经验进行拓展延伸和想象升华。如,《小熊请客》童话剧阅读之后,我们引导孩子想象:“小熊还可能请谁到家里来做客,这些小动物是怎样边走边唱的?”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可能出现的动物和叫声,并将之迁移到童话剧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自由分组,自主配乐,自编自导自己的音乐童话剧。

三、快乐造式――多样的形式是早期阅读与童话剧整合的升华

1.讨论阅读

讨论是幼儿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最常用到的方法之一,它不仅能帮助幼儿有效思考,共同找出问题的解决对策,还能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心理共鸣、思维共享。为此,在阅读与童话剧整合的过程中,我们为孩子营造了和谐的互动氛围,鼓励幼儿自由讨论,想象、预测故事的发展,创造性地共同表演故事,最终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阅读任务的目的。

2.分组阅读

当孩子们把动态画面转化为静态画面后,在认真阅读同伴的作品时,分组阅读可以大大增强幼儿交流的机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或自己认同的作品一起阅读,从而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3.记录阅读

记录阅读是幼儿在阅读后根据记录表上提示的内容,采用绘画或符号记录的方法,表达自己阅读后体会的一种形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从一开始的单一记录形式过渡到多样化的记录形式,孩子们记录的兴致也在不断提高,当幼儿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之后,我们又要求他们根据记录表的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标志与符号,来反映他们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总之,将早期阅读与童话剧进行整合,实现动态阅读和静态阅读的有机转换,不仅提高了幼儿对童话剧的欣赏、感受、表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拓展了阅读的范围,发挥了语言教育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幼儿童话剧范文4

一、不同的角色蕴涵不同的节奏

《小红帽》中,有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猎人等角色,为了使整个童话剧更丰满,适合更多的孩子共同演出,笔者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增加了小兔、小猴等角色。每个角色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典型性的台词和动作更适合幼儿表现出不同的角色形象,而在台词和动作中,处处都蕴藏着节奏。

人们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中,本身就带有语言节奏,童话剧的台词是表现人物特征的重要途径,因此更需要带有鲜明的节奏。比如小红帽的性格是天真善良的,所以她的台词节奏应该以活泼轻快为主。大灰狼则是一个狡猾、凶恶的角色,所以缓慢有力的节奏比较适合这个形象。在幼儿熟悉了不同的角色特征后,幼儿会自然地运用不同的语气、语速来讲述不同人物的台词,当然台词中的节奏是比较自由的,不稳定的。

在童话剧的创编过程中,笔者还加入了一些儿歌或歌曲式的台词,这些台词节奏稳定,朗朗上口,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方便幼儿表演,增加童话剧演出的整体效果。如小红帽的台词:

2/4 X X X X|X X X X|X XX X|X X X X|

糕点甜甜,营养多多,香香糯糯,送给外婆。

4/4X X X X X X|X X X X X XX|X X X X X X X|

森林里,果子多,小兔小猴来帮忙,摘下果子送外婆。

这些台词配上节奏进行朗诵,再配以简单有趣的身体动作,不但能使幼儿很快地掌握台词,也是培养节奏感的好方法。

这是根据《粉刷匠》的旋律重新改编的大灰狼的台词,歌曲本身就有节奏,在掌握台词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就掌握了歌曲的节奏。

节奏在每个人的行为中形成不同的风格,有人说:“节奏之于个体,是人的性格,节奏之于艺术,是作品的风格。”只要有动作就有节奏,而肢体动作是帮助幼儿理解童话内容,表现童话剧内涵的重要途径,同时,肢体动作又是幼儿感知节奏的重要媒介。比如大灰狼这个角色,张牙舞爪和沉重有力的脚步能形象地表现出大灰狼凶恶的性格特征,这样的动作就要配合稳定、有力的节奏。而小白兔的特征是活泼跳跃的,蹦跳步和轻快的小跑步很适合表现小白兔的形象,在这两种步子中,蕴含着轻快的节奏。幼儿在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这些不同的角色时,自然地就练习了各种节奏。

二、变换的情节需要变换的节奏

童话故事大多有情节,情节不仅意味着时间顺序,并且常常表现不同的矛盾冲突,在童话剧中即是不同的情节。童话剧《小红帽》有三个重要的情节,一个是在去往外婆家的路上,小红帽在森林里和小动物们一起摘果子,这是一个非常欢快的情节;接着大灰狼出现,吃掉了外婆和小红帽,是一个很紧张的情节;最后猎人将外婆和小红帽救出来,并杀死了大灰狼,是童话剧的高潮。音乐和文学都是时间的艺术,其表情达意、形象塑造甚至审美功能的实现,都是通过时间的推移而铺陈开来的,两者能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达到情感的共鸣。因此选择合适的音乐能更好地表现文学作品的内涵,推动童话剧的剧情的发展、人物内心的变化,以及调动表演者和观众的情绪波动。《高人走和矮人走》是一段节奏轻快的音乐,非常适合表现第一个情节。小红帽和小动物们以轻快的小跑步围成大圈,和着音乐的节奏,一边跑一边摘着树上的果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在感受和练习这种节奏。为了烘托第二个情节的紧张气氛,我们选择了《波斯市场》这段节奏鲜明的音乐,音乐刚开始时非常的紧凑,和上一个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紧接着节奏转为沉着有力,引出大灰狼的出场。第三个情节中,众人战胜了大灰狼,心情转为兴奋,所以我们选择了《甩葱歌》,幼儿听到这样的音乐节奏,不由自主地就想跟着节奏起舞。

三、多彩的歌舞带来多彩的节奏

为了让童话剧更丰满,剧中既有歌唱又有舞蹈。学习歌曲时,首先熟悉歌曲节奏,既能提高幼儿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加强了乐感的理解及体验。剧中有4/4拍同名歌曲《小红帽》,歌词表现了整个童话剧的主要内容。在幼儿充分熟悉童话剧内容的前提下,经常播放这首歌曲,渐渐的,幼儿就会跟着歌曲的节奏摆动起来。在学唱歌曲时,教师请幼儿用各种动作来给歌曲打节奏,并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了歌词,也主动掌握了歌曲的节奏。

幼儿童话剧范文5

关键词:创造性戏剧;幼儿心理

1.引言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戏剧表达是其中的方式之一,即肢体与表情的表达、或伴随着语言的身体表达。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戏剧游戏能让幼儿肆意地以身体与语言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思考和认识。创造性戏剧是儿童戏剧的一种,它是一种即兴的、非表演性、且以过程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活动的方式由一个领导带领参与者将人类生活的经验加以想象、反应及回顾的过程。创造性戏剧也是一种游戏,甚至比传统的游戏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给幼儿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给幼儿以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1]。

2.概念界定

创造性戏剧一词,最早是在1920年由温妮佛・瓦德提出,是指强调以过程为主的戏剧教学,1997年美国儿童剧场协会,以Greative Drama对创造性戏剧加以正名。台湾学者林玫君这样定义“创造性戏剧”:它是一种即兴自发的、重过程的、非以表演性质为主的戏剧活动。在自然开放的气氛下,由一位领导者运用发问的技巧、将故事或者道具来引起动机并透过肢体律动、即席默剧、五官感受、及剧情对话等各种戏剧活动来鼓励参与者运用“假装”的游戏本能去想象,且运用自己的声音去表达。

3.创造性戏剧的基本特征

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将创造性戏剧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自发性

虽说在创造性戏剧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会有一名领导者(即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创造性戏剧活动,但幼儿参与活动是内在动机的驱动,是完全主动自愿的。而且儿童生来就具有表演的戏剧天性,其“假装”本能使得他们所参与的活动是完全自发的、快乐的、自由的,没有谁来教他们这么做。

(二)整合性

我们知道,人的生活本就是一个整体,儿童的生活又不同于成人,他们的生活更多的具有游戏的、艺术的特征。如果我们用整合的方式去考察儿童的这种游戏的、艺术的生活,在一个活生生的儿童身上,我们将看到儿童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既会用自己的身体去表达思想,又会用其富有幻想的头脑去行动,与马拉古齐所说的让儿童“用身体去想,用脑袋去做”的观点不谋而合。创造性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教育活动,它的整合性可以将儿童的整个身心都调动起来,最终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三)自由性和契约性

诚然,戏剧活动有着宽松、自由的氛围,很开放,很民主,给幼儿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但在这看似轻松随意的背后,反而是对参与者的常规有着相当之高的要求。因为戏剧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不要规则,对幼儿放任自流。正如蒙台梭利所说:“自由并不意味着应该支持儿童毫无目的的、放任的、无规则的活动,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不意味着使人得到了自由;只有做正确的事才会得到自由。”由此可见,戏剧活动的自由性与契约性并非水火不容,反之,戏剧活动西药契约来维持其正常的运行,当然,这里的契约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制定并自觉遵守的[2]。

(四)创造性

创造性戏剧不同于传统的儿童戏剧之处就在于其创造性的特征。传统的儿童戏剧是由成人编排好剧本,然后成人指导儿童按照剧本原封不动的演出,这种戏剧注重演出的结果。而创造性戏剧不同,它是一种注重过程的戏剧活动,在活动中,儿童只是被给定一个剧本的框架,他们能彼此模仿、谈论剧中的任务、道具,并为剧情的发展做推论。此外,通过可预测性的故事或者戏剧主题的框架,儿童能不断地交换、结合并修正自己的谈话内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创造性戏剧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创造性戏剧对儿童运动技能的作用

创造性戏剧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促进儿童身体的发育成长,比如,在戏剧造型游戏“我是花儿”中,教师让幼儿用手或者手臂动作表现花的开合。当下雨时,花瓣闭合;当雨停时花瓣就全部打开。在这个游戏中,幼儿自主探索手、手臂的植物造型,可以锻炼其大肌肉群,同时促进其身体协调能力,全面发展儿童的身体素质。儿童在游戏中也需要动脑想象花儿的造型,如何才能摆出与其他幼儿不同的造型,这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和个性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二)创造性戏剧对幼儿认识发展的作用

(1)促进幼儿语言水平的发展

幼儿的语言水平,包括口头语言水平和书面语言水平,语言本身其实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儿童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工具。维果茨基曾说:“学习是一种深刻的社会过程,包括互动和合作,幼儿与同伴共同扮演或游戏,正是幼儿学习口语之最近发展机会,同伴之间的语言更为接近,包括语言意义和形式。”虽然教室中的创造性戏剧,不见得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但是它却能提供给儿童学习语言的一个理想的互动环境。

创造性戏剧活动有情节讨论这一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儿童为了将自己的想法能更加清楚的地表达给同伴,使同伴易于理解,他们会适时地修正自己原来的话语,这种修正过程正是其口头语言发展的过程。幼儿在倾听同伴的想法时,也会不自觉地学习同伴的言语风格和叙述策略,这个过程也是其口语发展的关键。而且儿童由于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其记忆与思维能力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为了让幼儿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同时也便于其更加形象地理清剧本发展的脉络,我们鼓励幼儿“记录”和“写下”剧本。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记录”或者“写”并不是让幼儿真正的用文字去记去写,幼儿可以用自己看得懂的“符号”去“画”剧本,这也是一种剧本的创作,因为并没有规定剧本只能由文字展现。每个幼儿在与同伴或者教师讨论剧情的过程中都可以“画”出自己的剧本。在这个创作独特剧本的过程中,幼儿的书面语言水平可以得到发展。

(2)锻炼儿童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性戏剧不同于传统戏剧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创造性,这中创造性在剧本的创编环节体现的最为明显。一般在一场创造性戏剧活动之前,我们会给定一个剧本框架,至于剧本里的具体细节与情节,我们则把创编的权利还给幼儿,幼儿可以在框架内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可以与同伴共同谈论故事发展的情节、冲突、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过程对于锻炼儿童的发散思维能力特别有帮助,儿童不再被我们成人或者教师的思想所禁锢,他们可以“天马行空”,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戏剧。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天马行空”并不等于让幼儿随意的“创造”,我们事先给幼儿的剧本框架必须有完整的计划和结构、适宜的内容和主题,教师是在原先设计的活动内容框架之内,激发幼儿本能的思考和创造,有选择的推展幼儿的“创意”,这样才不致使进行中的教学活动偏离主题,达不到戏剧教育的预期效果。

(3)提高幼儿问题解决的能力

当幼儿在创造性戏剧活动构建的拟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游戏时,游戏为其制造的“冲突”就好像让幼儿身临其境一样,他们会像真的遇到某件棘手的事情一样思考和尝试着解决问题和冲突。这种尝试的过程,也是促进他们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创造性戏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1)增强儿童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宣泄不良情绪

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随着活动的发展,儿童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增强其对不同情绪情感的认知,比如,“小猪的一家”这个创造性戏剧活动,它以憨厚可爱的小猪形象为主要角色,以邻居家猪妹妹的哭闹声为情节冲突点,引导猪宝宝们猜测猪妹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原因,学会劝说猪妹妹,使其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其实猪妹妹正是同样有着不愿意上幼儿园经历的小班孩子的代表[3]。此次活动在提高孩子思维和动作表现力的同时,也给与孩子与自我对话的机会,增强其自身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在这个活动中,儿童能表达出他们的情绪困扰,宣泄平时不愿意去幼儿园的烦恼的不良情绪。实际上,用戏剧扮演方式解决这类情绪冲突,有助于儿童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且学会正确的控制和宣泄。

(2)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所谓的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习得各种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制取得社会生活适应性的过程。伍德、布鲁纳和罗斯在运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学习模式:“鹰架学习”,伍德等人认为,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在最近发展区内的“鹰架”,能够使学习者的行为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创造性戏剧是幼儿了解外在世界的一个媒介,它正是运用幼儿表演的原始本能,加之以恰当的戏剧引导技巧,搭建社会性学习的鹰架,把真实的生活通过戏剧的形式搬到活动中,儿童在活动中能体验到真实的情感与冲突,在其中获得的经验也可以运用到真实的社会情境中。他们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初步体验到复杂的社会关系、与人交往的乐趣,在戏剧情节冲突的解决过程中可以提高交往与明辨是非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儿童可以逐渐的消除自我中心、理解他人,认识并认同成人的社会觉得。儿童也开始学会通过分享、协商、谦让和互助等方式进行交流与合作。因此在如今的独生子女时代,通过与同伴进行创造性戏剧表演对儿童社会化的形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创造性戏剧对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儿童的人格特征对儿童在创造性戏剧中的表演技能和行为有影响,反过来创造性戏剧也会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想象力丰富的儿童似乎更有耐心。创造性戏剧这种娱乐性的活动其环境是宽松的,且包容性极强,为儿童的发展和个性的塑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儿童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可以逐渐形成勇敢、坚强的性格,通过戏剧创编、制造戏剧和冲突、解决冲突等环节,儿童既可学会利用线索与策略,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又可克服困难、锻炼意志,还可以发现和体验自己的能力,产生胜任感和成就感,增强自信、独立性。

总之,创造性戏剧不仅能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儿童的身体、认知、社会性和人格等各方面具有积极而全面的促进作用,并且创造性戏剧如今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目前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始开展创造性戏剧教育与教学的探索。因此,我们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儿童多参与到创造性戏剧活动和游戏中来。(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通讯作者:余

本文为“2014年浙江省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R424065

参考文献:

[1] 马燕.游戏与儿童心理发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5:100-101.

幼儿童话剧范文6

一、真心邀约――剧目确定显民主

本着“让幼儿成为课程主人”的宗旨,我们对全班幼儿发放了《童话剧班本课程开发》的第一份调查问卷,目的是推选出适合我班幼儿的童话剧剧本。问卷发放后,家长积极配合,参与度高,问卷回收率达95。从填写问卷内容上看,家长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推荐《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热门动画片的,有选择以《白雪公主》等为代表的经典童话,也有选择国内外优秀绘本故事的,而让我大为惊讶的是孩子们竟然不约而同选择了叙事散文诗《小青蛙的早晨》。这一次,孩子们的选择跳出了以往童话剧目择选的固有条框,看来我们班一直进行的文学欣赏主题活动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我倍感惊喜和欣慰。我想,既然《小青蛙的早晨》如此受宠爱,那为何不顺应孩子的意愿,将这篇优美的叙事散文诗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一番呢?

二、精心打磨――改编剧本显特色

《小青蛙的早晨》原作中角色形象分明,虽无对话却情节丰富,通过“每当……就会……”的句式,描述了早晨小动物们一个接一个出来活动的快乐情景,表达了“快乐可以传递,大家的快乐是由每一个人的快乐组成的,所以每个人都很重要”这样一个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根据这样的情节,我们注意多用加法适当进行丰富和修饰,融入生活化、口语化的人物对话,以及《蜜蜂做工》等幼儿熟悉的歌曲表演等元素,精简原作中“每当……就会……”的句式,并用快板加以节奏化,最后运用反复的手法将这种节奏化的对白串联、汇编成剧本,一来可让演员与观众形成积极互动,二来也降低了表演的难度,增强了观赏性。

三、潜心钻研――课程开发显创意

课程的灵魂在于幼儿发展目标的明确。因此,在选编剧本的同时,班本剧主题目标的确立也是我思考的问题,以达到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满足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结合本次班本剧,我们生成“你快乐,我快乐”主题活动,将主题目标确定为:1.大胆创编班本剧情节和人物对话,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创作剧本。2.学唱班本剧中的歌曲,大胆表现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能清晰地表达角色的特有情感。3.乐意参与班本剧道具和服装的制作,学习多方式装饰演出用具。4.尝试从自己的视角表达对于“快乐”含义的思考,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与此同时,班本剧课程的开发,还需要老师“真正蹲下来,耐心聆听,多观察孩子,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早一些、多一点思考,及时总结,静下心来反思”。于是,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最喜欢的角色”,制作“各种各样的点心”、“花儿朵朵”、“快乐的自己”,创编歌舞“快乐的小青蛙”、“蜜蜂做工”,生成了美工、表演等一系列课程。此外,我们真诚邀请家长参与,亲子制作班本剧海报,为孩子撰写“快乐寄语”……正是有了幼儿和家长的积极参与,我班的班本剧才得以多角度深层次挖掘,多维度全方位开发,家长获得体验,孩子快乐参与,师生共同成长。

四、全心设计――制作道具显巧妙

表演童话剧,道具准备必不可少。我们尝试家长、幼儿和教师共同制作道具,力求准备的道具简单、美观、实用,便于取放即可。于是,我们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分析故事内容,然后鼓励其自主选择喜欢的角色,思考需要什么道具以及用什么材料制作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幼儿自己的意愿安排了“服装道具制作安排表”,而用心的家长们在班级QQ群中一起商量、探讨,反应相当热烈。他们有的主动请缨,准备一起网上购买;有的展示作品,交流制作心得,甚至发表自己的疑惑……就这样,智慧的火花也就随即迸发――一个发箍、一张废旧鲜花包装纸,卷卷扎扎,就是一朵立体鲜花头饰;一张彩纸、一块彩泥,折折捏捏,猫奶奶的点心铺呈现眼前;还有“手腕响板”、“青蛙服饰”等巧妙的设计,无不体现着简单、实用、方便的理念。而幼儿戴(穿)上这些自己参与制作的头饰(服饰)则显得尤为自豪,“这是我和爸爸一起完成的。”“戴上立体花,我可真漂亮!”……孩子们的兴奋溢于言表。

五、用心排练――幼儿表演显自主

实施班本剧课程,需要一改往日教师设计好童话剧情和表演场景、动作等细节,让孩子纯粹地模仿表演,而应将整个排练过程交给孩子,让孩子在不断地尝试和积累中收获表演的经验,共同完成童话剧的创编和排练。

《小青蛙的早晨》故事情节丰富有趣,故事中“小青蛙”、“小鸟”等一个接一个传递快乐的方式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于是,我们一起商量出小动物们“接龙式”的出场顺序和场景的安排,一起设计出人物出场的对话,如“我是一只小青蛙,一只绿色的小青蛙,每当太阳照着我的背,我就快乐地叫呱呱”。正是这样朗朗上口的儿歌将贴近幼儿生活的小动物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巧妙加进剧本则更受孩子们的欢迎。一次,乐乐小朋友在区域活动时“无意”用响板为自编儿歌“伴奏”,引来很多同伴的围观。于是,我立即设计了一个“我为儿歌来伴奏”的表演活动,并结合童话情节,鼓励每一个孩子都来试一试、说一说,最后大家一致认同将响板加入到童话剧表演当中。就这样,集体教学中解决了集体歌舞表演的问题,自主表演游戏中完成了角色对白,完善了表演细节……最后,每一个孩子都熟知班本剧内容和表演细则,他们体验着、快乐着,自由地表达着、创作着。孩子们真正成为了班本剧表演的主人,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得到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