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范例6篇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范文1

从初二开始,我们就在课堂上实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究竟有没有提高我们的成绩,对我们有没有帮助?这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问题。我要说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有极大的利,当然,也有弊,但我确信利大于弊。

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合作。所以在谈论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利弊问题前,要先说一说合作的重要性。

在以前有一个外国大教育家邀请几个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把几个小球吊在瓶子里,一人拿一根绳子,绳子末端就是小球,一吹哨,大家就要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提出来。一听到吹哨,大家就一个接一个,有条不絮的把小球提了出来。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他们之间的合作。古人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可见古人也知道合作的重要性。把大家的力量集合起来,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合作可以使我们完成目标。

言归小组合作学习带给我们的“利弊问题”。

在没有实行小组合作之前,我的总分只有七百多一点,但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通过不断讨论,攻克难题,给组员讲题,巩固自己的所学,是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还有我们组的B1,他原来的数学成绩只有八十多分的水平,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在课上,我们给他讲题,把展示的机会让给他,他也不负众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数学成绩稳定在了九十多分,有时还突破了百分。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性。我以前组的C1最不爱说话,整天一“淑女”样子,每次被老师叫起来答题,他都支支吾吾的,组织不起语言。我们都戏称她为“羞答答的玫瑰”。在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后,我们组的成员都鼓励她,帮助她,使她变得更活泼,更勇敢了,起来说话也流畅了。

小组合作学习还促进了我们组员之间的团结。上课一起研究、讨论,使我们间的距离着实拉近了不少,关系更好了。以前的恩怨、矛盾也在快乐的学习中化解了。

当然,开头也说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它也有弊。同组之间,邻组之间,谈话的机会也变多了。老师也曾说过,这种学习模式加重了两极分化现象,老师讲的少了,学生讨论的多了,这就使有些同学开始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起来。使好的同学更好了,差的同学更差了。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我们就要去解决问题。首先自身要提高自制力,记住课堂是学习的战场,不是玩的天堂。其次需要组长的管理,发现有不好的现象,要及时制止,警告,并帮他改正,以防再犯。还有就是同组或异组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样,在合作、竞争中学习,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

小组合作范文2

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具有风气正,学风浓,纪律严明,同学团结,师生和谐,习惯良好,方法科学,积极上进,成绩突出。因此,能否在实践探索中有效地培养班级成员的团队精神,进而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意识与能力是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关键因素。

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时,老师教育学生,学生教育学生,学生教育老师,集体影响个体,个体带领集体过程中班级的凝聚力也就诞生了。

那么怎样进行小组合作管理呢?

小组自主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的基础上,根据所设学科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班级的卫生、纪律等一日常规管理,以及学校、班级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量化考核评比;在此基础上给每个学习小组、每名学生制定阶段学习目标,按时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优秀的学习小组进行奖励。这种有制度、有落实的自我管理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劲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小组建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更好的帮助班级管理。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一以下作为重要依据。

分组原则:1、平均总分要尽可能的无限接近;2、优秀生与后进生要合理搭配;3、兼顾性别、个性差异(如每个小组均要设置一个发言积极的学生)。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也常采用量化考核的办法,但通常的办法也是只考核班级中的每位学生,往往忽视对小组的整体考核。这样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来推进班风的好转,更主要的是一些细节的制度与要求很难落实,如保持课桌上学习用品摆放整齐,如何保持教室内、厕所、卫生区、餐厅、寝室等公共活动场所的文明行为及卫生,如何保证每位学生都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端正的坐姿、写字姿势等。如果这些细节要求得不到落实,学生就不会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最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效果。

制定全面而详细的小组竞赛规则。竞赛内容尽可能全面:课堂纪律、寝室纪律、出勤情况、作业收交、学习成绩、劳动卫生、体育比赛、文娱活动、为班争光等等。同时竞赛规则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分量化,如如每小组迟到一人次,扣1分,代表班集体参加体育比赛每人次加2分等。竞赛规则还要体现对后进小组的鼓励,如在单元测试中不仅对前一二三名的小组加分,还要对 “成绩进步名次”,前一二三名的小组也要分别加分。做到一月一评,对于评比中的优胜小组的组员进行表彰。

在实施小组合作之初,忽略了小组的分工,就会出现小组内部,所有的事务无论是学习还是班级活动,都由组长去做,个别学生会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表现得有点儿漠不关心,而组长也老是为自己鸣不公平,这样就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严重挫伤整个小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而小组分工就意味着每个组员都要有为小组学习和组间竞争出力的责任心。一旦组员都有了这种责任心,组员的主人翁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样,小组内部,人人参与小组管理,既达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小组管理目标,也在很大程度减轻了组长的工作负担。

小组合作范文3

在目前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于是,课堂上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先布置一些学习任务,然后简单的让前后桌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的学习场面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养成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结果就导致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组。因此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班级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分组形式,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

1 异质分组模式

即在学生分组时, 依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情况、思想品德、个性特征、性别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4人或6人为一组来安排学生的座位。这种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分组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分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凝聚力的学习活动。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2 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分组模式

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以一般以4-6个人左右为宜。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以有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3 ‘专家组’分组模式

专家组合作学习小组是建立在4-6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的更高一级的合作模式。主要方法为:每小组4名或6名同学可编成1-4号或1-6号,必要时可把每一组相同号的同学组成一组,专门研究一个问题,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就形成了这个问题的‘专家组’。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打破了各小组之间的界限,增进了组租之间的交流,可以有效地沟通组与组之间的信息互补。这种分组在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每组不可能都有时间发言讨论、交流,专家组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4 ‘参观组’分组模式

在解决一些较难或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时,个别小组可能比较弱,感到比较困难,为了这部份比较薄弱的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这些学生分散到其余不同的小组“参观”学习,这些学生要把别的组的经验、方法、思路等信息带回本组,并在本组再次互相交流,最终形成自己本组的意见。这种分组模式对薄弱小组和学生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各组互助,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5 ‘指导组’分组模式

这是在专家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中,由于专家组对问题研究的比较透彻,有一定的深度。这时,可以让专家组成员上讲台以记者招待会的方式公开解答各小组存在的问题与疑惑。也可以让这一组同学分别深入到其他组中,对各组进行指导和辅导,恰当的对合作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提示,帮组其他组完成学习目标。这种小组合作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互动性,便于形成良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气。

下面谈谈小组组建中需要的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合作小组人数问题

人数过少交流的信息量必然有限,人数过多,交流的时间又受限,参与机会减少并出现个别学生的怠工,研究秩序容易混乱,有的学生也趁机溜号,搞小动作。根据以上存在现象,小组合作人数一般以4-6为宜,一旦超过这个极限,就会产生个别学生依赖心理,某些学生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小组也难以管理。

②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因此,有规律的小组调整,有利于整个小组从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学生也有机会学习如何与新同学合作,也有利于形成小集团。

③明确学习任务,精思熟虑选好小组合作的课题。

合作学习的成效是由学习内容决定的。教师在采取这一教学方式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对那些该合作学习,那些问题不该合作学习,组织几次合作学习,何时进行,一定要认真备课,不能主观随意,最终造成课题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合作学习内容毫无价值,思维含金量很低,浪费了大量的课堂宝贵时间。因此在小组合作任务时:①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创意;②只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掌握和完成的,教师不需要讲解;③教师要仔细观察并记录学生的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和纠正;④小组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进行教育;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④明确的组内分工

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明确个人的责任。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小组配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维纪员。小组长承担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指导和培训小组长主持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发言离题的同学,小组长要给予提醒,违纪的要能给予批评:记录员承担记录小组各成员意见的任务:发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阐明见解;维纪员负责控制小组纪律,协调讨论和交流的进行。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可以通过小组得分来量化管理,使小组成员充分意识到: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任何一个成员的表现都与小组息息相关。

⑤建立恰当的激励评价制度

小组合作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有效性;合理性;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94-01

教学苏教版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时,一堂练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一块长10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白布,最多可以做几条底是45厘米、高是2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巾?

大部分学生这样列式:100×50÷(45×20÷2)=11(条)(平方厘米)

马上有个同学举手站起来反驳:因为要解决的是算一算最多可以做几条三角巾,要考虑在实际操作中的白布长和宽至少分别要45厘米、20厘米才能做出一条三角巾,而不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从长方形的长考虑可以做出3条这样的三角巾,剩下的10厘米不能再做了,从宽考虑可以做2排,剩下的10厘米也不能再做了。因此,该题的答案是最多做2×3=6(条)。

流畅的回答,严密的逻辑,似乎无懈可击。不料,又有个同学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假如我是裁缝师,我不想浪费,题中不是问最多可以做几条吗?那我这样做。”说着,他举起了自己画的图。

好一个“我不想浪费”!此时,学生或许受到了启发,又有几只手举了起来。

“我觉得这样做,恐怕也不是做的最多的。我虽然还没完全想好怎么做,但是我要在做的时候想想怎么做才能把更多的边角‘聚’在一起,从而充分利用余下的边角做出更多的三角巾。”学生“不安份”地骚动起来,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是呀,设计好最佳裁剪方案,让边角多‘聚’一些,肯定能做出更多的三角巾,”“尽量不浪费,就能做出最多的三角巾”正在同学们各抒己见时,忽然,一个孩子举手说:“我觉得最多能做11条是对的。”差不多全班同学齐声“呀”出了声,随即一片反对的声浪扑过来,我脑中也是一片疑问。“咦?这孩子平时最喜欢动脑筋,今天怎么了?”我觉得这里面肯定有他不同的思考,我用探寻、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他大胆地说了下去:“不是吗?不管是哪种做法,我只要把剩下的零碎布连缀成一片,不又可以做三角巾了吗?我阿姨家的皮手套就是这么做的。”啊,大家都笑了起来“这不行,这不行!那样的三角巾难看死了。”大家嚷了起来,这个小男孩不服气地争辩:“这样的三角巾难看是难看了一点,但不是一样好用吗?再说,这不是一点也不浪费那块白布了吗?”

听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从那一声“我不想浪费”里得到的启示。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肯定了他的想法:“你说得真精彩!虽然现在的生活实际中,这种节约的做法不是很常见,但我们也会看到用这种方法做的小拎包、手套、童装……,拼贴出来的布料当然可以再利用。我们现在不是提倡节约资源吗?垃圾还回收利用呢!”学生们也纷纷鼓起掌来……

小组合作范文5

课堂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来源于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各类学生积极主动的根据自身能力学习新知识,这样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挥小组群体智慧,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有个性、有差异的群体,在学习中难免存在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合作学习真正变成学生人人参与的事,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 合理搭配组员,明确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让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要求各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员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我以所教班级40人的班级规模构建4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10个合作小组。首先师生共同从全班选举出10名学习成绩好,具有号召力、决断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组员(3人),并从组长到组员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编号(A,B,C,D)使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号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号码相同。

一般课堂合作小组学习成员分工应包括:组长――负责组织合作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人员的观点;发言人讨论结束后,代表本组成员负责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介绍;时控员――负责掌握小组活动的时间和每个成员发言的时间;另外还可以安排噪音控制员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2.1 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之前,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

2.2 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听从别人的意见。在训练中让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尊重他人的礼貌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且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习倾听,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来,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树立学生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全面提高学习质量。

2.3 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 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第三,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3 合作学习中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尺码的主题问题,又有因人而异的个性问题。让学习好的学生感到有难度,有意思;让学习差的学生也感到动脑子也能解决,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教学时要把问题设计的有梯度和层次,数量适宜,难易适度,让学生根据问题提纲充分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质疑,学会倾听;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4 抓住时机开展小组竞赛

小组合作范文6

一、合理分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学前分组法和临时分组法。

1.学前分组法。学前分组法就是合作学习前由班主住或科任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分组一般是在学期初编排学生座位时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兴趣、背景等几个因素进行分组。通常是每四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坐序前后相连,以便于开展合作学习。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中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做到组间同质。各小组按好、中、差比例组合,形成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最终形成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2.临时分组法。临时分组法就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不是按事先确定好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而是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所采用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由组合,喜欢学习同一个内容的学生或采用同一种学习方法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用这种方法产生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上都比较开放,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社交能力。

两种分组法各有优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所采用的学习方式,灵活掌握,合理分组,做到“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的有机结合。

二、确定学习目标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性活动,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确定好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明确目标。

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大纲、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三、做好合作学习指导,教会方法和技巧

1.确定组长,加强培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单靠教师组织教学,不能保证各小组学习的质量和数量,要在各小组中指定一个学习成绩较好、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并加强对组长的培训。教他们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及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等。

2.根据目标,确定学习方法和步骤。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任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数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

3.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至于多少为宜,要依学而定,灵活把握,不能造成时间上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