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范例6篇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范文1

国内外“视野与文化”的权威调查表明:如果一个班级超过25个学生,教师就会顾此失彼,严重影响课堂效率,于是“小班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成为新课改的热门话题。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小班化教学进行探索与归纳。

新课标指出: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生成和发展的动态过程。而传统人数众多的班级教学根本不能得到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只能从大众化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也是产生后进生的死角。小班化教学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充裕的时间、空间及资源,那么在初一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在初一新生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体育课堂的全员真正参与,是我们体育教师在小班化教学实践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案例描述】

小班化教学主要是指人数低于30人的班级名额配置,学生在小班化的活动之中能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为了更好地展现小班化体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本次研究设计了“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案例,具体情况如下:

一、准备部分

播放《灌篮高手》的主题音乐,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出你知道的NBA篮球明星?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他们的篮球技巧吗?谁最会远投?谁投篮

最准?

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师肯定大家的热情。

师:下面谁能用老师手里的篮球给大家做一个篮球技巧?(不允许投篮表演,模拟动作就可以。)

生代表表演。

师:这节课老师要教给大家一个新的技巧“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下面老师先表演一个(师表演)。接下来再请同学们看录像“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请同学们回答:这项技巧中有什么特点呢?从这些动作之中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讨论。

设计意图:第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到音乐后学生拥有了较为高昂的体育运动精神,同时也体会到了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走入趣味化的体育空间,进而减轻了对篮球技巧训练的难度感受。第二,引发了学生的关注,自主发现问题。教师让同学们说出篮球明星,学生的关注度被吸引过来,同时也就更为重视这些篮球技巧问题,能够仔细观察、自己揣摩,进而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出巧妙之处。

二、基本部分

1.练习运球

师:下面我们来分小组吧。(师按照不同的层次分成三个小

组,每小组8人。)接下来各个小组要完成老师布置的运球练习任务:任意运球、球绕环、原地单手运球、运球急停急起。怎么练习各个小组讨论一下,组长到我这里来汇报。

小组长:A组采用了每人每种练习三次的方法;B组采用了每人练习一次,优秀人员示范几次的方法;C组采用了组长示范,然后各人练习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考虑要让学生能够形成足够的体能训练,并保证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根据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自主练习,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2.“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讲解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许多练习,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体前换手变向运球”练习了。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明确“拍球转体、跨步换手、保护加速”的动作方法。

生:分两边看示范听讲课。

师:下面小组内练习,不理解的可以观看录像。

设计意图:保证了学生能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教师也要深入各个小组进行随时观察,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得到练习的机会,并对录像内容有相应的指导。

3.练习展示

各小组练习基本动作之后,教师让各个小组同学进行展示。先由一个队运球,其余两个队评价,加上自我评价的分数得出总分。练习部分是体育课堂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全程进行指导,这也是小班教学的优势所在,可以让每位同学得到充分的指导。

4.技术提升合作

师提出:从原地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到行进间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从无人防守下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到消极防守下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再到一对一体前变向运球突破上篮,逐步巩固技术。请各小组的同学自主练习,分别设计攻击、防守双方,注意前臂与手腕要控制好出手力量,然后进行练习。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参与活动。生小组内练习,教师指导。

5.游戏活动

师:同学们知道奥运会的标记吗?

生:五环。

师:下面我们就画一个大大的五环,然后玩一个游戏。各个小组的同学要越过障碍,跑完五环,用体前变向运球穿过或绕过一个个障碍。

各小组:自己利用体育器材共设置五个障碍。

游戏开始,记录时间和障碍越过的情况,评出优胜者。

设计意图:以上这三个部分都属于练习的内容,但是第一部分是技术提升的练习,因此要求各小组必须尽快完成,而且教师也要做好指导工作;第二部分则属于游戏活动,为了凸显体育的趣味性,教师请各个小组的同学自己设计障碍内容,使得学生感觉到了课堂教学的愉悦感受。

三、结束部分

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拍手歌”的音乐节奏一起唱、一起跳吧!学生们围成一圈唱歌和跳舞,身心愉悦,模仿动作,完全放松。教师小结、点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布置课后内容,安排器材回收。学生有序归还器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后自觉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注意科学锻炼的方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地理;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56-01

"案例教学法(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小组全程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1]。

2.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取得了一些可人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其一,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不合适。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地理教师因为只想片面地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盲目地进行合作学习,因为选择的时机不合适,并不能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其二,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对学生分组不合理。由于在高中地理教学时,一般采用的分组方法是根据周边四个学生组成一组,表面上看起来这组合作的分组方式非常简单,可以学生的层次分配不合理,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起到合理的搭配,相互协作 ,相互进步的效果。

其三,分组不规范。由于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不能很好地设置合作学习的问题,难易分配不当的话,学生案例教学法时的规则就不确定,让学生学习起来不能得心应手,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且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应对分组讨论的问题,反而适得其反。

其四,学生在讨论学习时间不充足。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地理教师并不考虑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难的讨论问题,没有足够的讨论时机,不能将讨论的问题弄的更透彻,解释的更清楚,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并且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2]。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地学习。

2.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案例教学法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但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学习时机和良好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比较大。由此,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来看,在设置讨论问题方面,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预见性,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和消化学习内容方面有所成绩。只有采用适应于学生自己的案例教学法方式,才会带动学生一起进步,可见,好的合作时机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正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行,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案例为载体所展开的教学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并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试就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2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行,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案例为载体所展开的教学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地理课堂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地理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地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3]。

2.3 设立完整有序的合作规

教师要控制课堂秩序,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有序"的合作规则,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1)明确责任分工。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盲从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

2.4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随时调整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真正地去学习,才会给高中地理课堂增添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案例教学法的乐趣。学生在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课堂合作学习环境变化,要适当地让学生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才会让学生视野宽广,合作学习的内容更加创新。(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交际操作和语用知识探究、讨论和成果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地理语言能力都得到发挥[4]。

2.5 结论:综上所述这,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必须要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改变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本文通过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这为后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秘海书. 地理实践课的小组合作式学习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4:206-207.

[2] 马正国. 初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误区及策略探讨[J]. 科技视界,2013,12:120-121. 、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范文3

1.1 合理选择教育案例。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法,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案例是基础条件。在中专教育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为核心,来选择具有针对的教育案例,从而将案例教学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客观来讲,教育过程中能与教育学课堂课内容相结合的案例数量不着少数,但是由于时间原因,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前对周围的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挑选,力争选择其中最有教育意义以及最具说服力的案例,同时还应注意教育案例必须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只有这种类型的教育案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快速将他们引入到相应的教育情景之中。

1.2 案例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为确保案例教学法顺利在中专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并提升其教育效果,中专教师应做到提前一周时间将选择好的教育案例发放给学生,以此让班级的学生对下周将要学习案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可将班级学习合理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对教育案例进行讨论,并形成对该案例的初步观点。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对教育案例有足够的了解,并围绕案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而进一步保障案例教学在教育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施。

1.3 建立合作小组,对案例核心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对课堂上的案例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是实现案例教学价值的重要步骤,也是案例教学在中专教育学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核心所在。因此,为有效实施这一环节,教师在教育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营造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快速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来,同时教师应要求班级中每个学习小组都指派出相应的学习代表来阐述该组成员的观点,并及时将每个小组对教育案例的观点和看法详细的记录下来,以便为随后的自由讨论环节做准备。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掌控好教学课堂上的进程和节奏,既要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还要有效启发学生对教育案例的深入思考,从而将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引入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1.4 利用当前信息技术优势,建立案例教学网络平台。针对教学课堂上时间有限的问题,教师要想将充分发挥教育案例的作用,除了在课堂教学上运用案例教学外,还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下为学生进一步进行相关知识的巩固。同时学校可组织相关人员建立案例教学网络平台,为教师更加便捷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法提供有利条件。

2.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合理选择教育案例。如何快速有效地选择合理的教育案例本文建议相关教师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一,通过实时关注国内外的热点教育问题,并通过将其与中专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将其编成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例;二,可通过结合自身教育经验,并结合本土教育特点,寻找相关案例;三,积极邀请其他学校的教师,针对教学经验进行交流互动,并从中寻找真实有效的案例。

2.2 案例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案例教学是否能够顺利在中专教育学过程中进行,与教师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着极大联系。而为有效确保案例教学在中专教育学过程中顺利进行,教师应在课前认真备课,为学生在教育案例的讨论环节中提出的各方面问题做好充足的应对工作,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安排。而在确定所选的教育案例后,教师要提前一周将案例发放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提前对教育案例有充分的了解,并有足够的时间针对案例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

2.3 建立合作小组。科学建立合作小组,是实现案例教育的核心步骤。中专教育学中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就将班级学生合理的分成若干小组,以便为课堂教育案例的讨论提供方便。而为了学生之间更有效的进行合作与竞争,以达到学生之间共同进步,从而实现中专教育学教学目标的目的,因此,最科学合理分组形式应该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具体如下,在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应在充分考虑组员的性别、性格以及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每个小组之间的差距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确保案例教学的有效进行。

2.4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案例表现形式。从教育案例的实践经验来讲,教育案例的表现形式越丰富真实,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高,并且学生对课堂案例的兴趣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述案例的形式要灵活变通,并尽可能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教育案例更加生动形象的呈现给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基础护理学

所谓案例教学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具有明显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讨论和剖析,并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本文对案例教学法运用在《基础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护理专科生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员均为女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为(20.11±1.2)岁;观察组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为(20.15±13)岁。两组在学习成绩、年龄等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2)方法

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法,而观察组则运用案例教学法:①案例准备。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该将教学目标和内容作为基本依据,并且在案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重点、难点。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写案例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完整、准确、实用以及科学的基本原则,并且在设计问题时,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②实施案例教学法。教师应该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一般每组4-5个人,选择合作能力强或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负责管理整个小组。教师应该将案例提前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案例内容,并且通过图书馆书籍、查阅课本、网络资源以及参考资料等多种途径解决疑点和难点,由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探讨,提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措施。同时,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每组指派小组成员到讲台上汇报讨论结果,由小组成员负责补充,待每组汇报完毕后,由老师统一进行总结,内容包括主要知识点、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③模拟案例。操作前,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耐心给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相关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要求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关心患者,做好安全防护,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的自主学习能力平均得分,包括四个项目,分别是合作能力、学习动机、综合素质以及自我控制,每个项目25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强。

(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5.5统计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对比,以P

二、结果

观察组的合作能力、学习动机、综合素质、自我控制以及总分分别为(22.4±3.1)、(24.1±2.3)、(21.9±2.1)、(20.7±3.2)、(94.5±4.5)分;而对照组的合作能力、学习动机、综合素质、自我控制以及总分分别为(18.5±3.6)、(20.3±2.9)、(19.2±2.6)、(17.4±3.7)、(85.4±6.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范文5

关键词 公共政策分析 案例教学法 学生主导 教学方法

0 引言

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也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策制定、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的研究,其核心问题是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备选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以达到改良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获取解决途径的目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的总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教学效果。传统教学中明显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因此,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中,要摒弃传统单一的“主体到客体”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和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强调“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①与传统教学法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同,案例教学关注复杂的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对原理和规则的掌握。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中引入以学生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运用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而增进学生对公共政策问题和现象的理解。基于公共政策的特征,该课程天然具有实践性导向,因此课程的教学必须结合社会现实,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政策案例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对政策过程缺乏了解,很多知识尤其是一些技能难以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来形成,例如怎样发现与分析政策问题、如何提出政策建议、如何执行具体政策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以及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社会实践,对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政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公共政策分析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相当于在政策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寻求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增长学生分析政策问题的能力。②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教学法优势明显,它有利于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结合公共政策分析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通过针对性探讨政策分析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政策素养。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一方面教学案例多从国外直接移植过来,本土化程度低,学生难以融入案例情景,不利于学生将公共政策理论与我国复杂的社会现实联系。另一方面,“灌输―接受”式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缺乏课堂置疑和辩论的热情,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无法培养学生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教学的目的不再是让教师向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套完整并适合自己的分析问题的思路。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是指由学生根据案例自主选取和查阅相关学习资料、由学生分析案例和讲解案例,并由学生对案例进行总结和汇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往的案例教学法多为教师主导型,即教师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讲解,与学生讨论,再总结得出结论。而在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只负责布置任务,提供参考案例,组织讨论与点评,将大量的资料筛选,案例分析与讲解,分析报告的撰写,分组课堂汇报等工作交给学生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团队合作、归纳总结以及当众发表演讲等能力。

2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的组织安排是否恰当,设计程序是否合理,既是案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公共政策分析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教学大纲以及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的一般流程,科学组织和实施案例教学。

2.1 前期准备阶段

2.1.1 分组和评分方式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的学习过程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更加强化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而分组是教学是否成功的首要环节。考虑到讨论效果,分组方式最好由学生自由组合,但人数不宜过多或者过少,每组大约4至6人比较合适。组长由学生自荐然后共同推选出来,组长在小组中的作用较大,不仅要完成自身任务还要整体协调、安排其他组员的任务。教师除了要对小组共同完成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分(满分40分),还要按照个人对小组的贡献给每名成员打分(满分10分),这两部分的分数总和就是学生的课程总结报告分数,占本课程最终成绩的50%。这样的评分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肩负着提高小组成绩的共同目标,在分析案例和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小组就会进行明确的分工,积极地讨论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按照每个成员所承担的角色和对小组的贡献评分,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有效避免小组合作中最易出现的“搭便车”现象。

2.1.2 公共政策案例选取

教学中选择的案例是否恰当,是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好的案例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选的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③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从案例与特定政策分析基本知识点的关联性、案例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关系以及案例的总体难易程度来考察所选案例的适当性。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通常是对课程教学有用处、与教师所要传授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关性、能引发争论和探讨、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因此,考虑到教学目标和课堂效果,综合以上因素,此次教学实践选择将怒江水电站开发建设问题作为一个案例方向,向学生提供了四篇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以此方向为切入点,自主查阅相关案例,进行小组案例讨论,撰写分析总结报告。

2.2 教学实施阶段

2.2.1 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具体实施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之前,教师应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相关政策分析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点详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备处理公共政策案例的充分理论知识储备。④公共政策分析的教学目标是:系统了解公共政策学的框架和内容体系、熟悉公共政策学的基本原理和政策分析的一般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公共政策问题。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应结合所选案例,对公共政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运用政策分析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2.2 小组讨论与报告撰写

小组讨论是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分组讨论之前应先确保每名学生都充分学习和理解案例,因此布置四篇阅读材料的读后感为课堂作业。然后选取“从怒江水电站开发看中国公共政策模式变化”、“中国政策网络适用性考量――基于怒江水电站开发项目的案例研究”两篇文献进行小组讨论,并结合所学理论撰写案例分析小组报告。要求先简述案例背景,再介绍所用的理论,然后结合理论与实践展开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学生根据案例讨论的情况,在综合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考,可提炼出全面、深刻、见解独到的分析报告。

2.2.3 小组展示与汇报发言

此次教学实践活动共有四个班级,101名学生参与,按照自由组合原则分为19组,每组4~6人。由于各小组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最后的案例报告展示是学生相互学习、互动讨论的一个平台,因此小组陈述的顺序也就不重要了,各组可以自由随意发言,课堂氛围比较民主、活跃。与以往每小组指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不同,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言,对自己在小组中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发表对案例的个人见解,与其他学生分享完成小组合作任务的感悟。这种小组汇报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仅提高了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口头表达、随机应变及课件展示等其他能力。

3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教学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中的成效。统计结果显示,参与此次教学活动的101名学生,课程及格率100%,其中成绩优秀(90分及以上)的有17人,优秀率为16.83%;成绩(下转第138页)(上接第135页)良好(80~89分)的有53人,良好率达52.48%;成绩中等(70~79分)的有29人,中等率为28.71%。总成绩在80分及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9.3%,由此可以看出本次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根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发现,通过运用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参与到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每个步骤,极大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经过材料阅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报告撰写、课堂汇报等教学环节,学生对公共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和基本知识点都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此外,该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虽为主角,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教师的积极倾听、因势利导和及时对有争议观点进行分析,是学生对案例问题达成共识的重要基础。在这一模式中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中教学相长的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实践更易掌握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注释

① 陶.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4):161-163.

② 杨芳.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运用的实践与反思――基于《公共政策学》教学实例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47-148.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范文6

【关键词】CorelDraw;多维案例;教学;中职

一、引言

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有一技之长。案例教学法创造了情景,让学生提前接触实际工作场景;同时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实例,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结合CorelDraw课程和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在不同阶段,案例教学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根据学生学习进度的多维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进行分析,多层次地运用案例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orelDraw是许多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它综合性、运用性较强。CorelDraw的学习,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难度较大的是如何将它运用到实际中去,与平面设计、图片处理软件结合,使作品达到一定的艺术和创新效果。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和开拓创新思维。

二、多维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将教学知识点进行组合,以个案的形式让学习者去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该个案解决的若干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

多维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和学习阶段不同而设置多种层次、难度不同的案例,提高学习者接受知识的速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案例教学方法。它强调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学习者水平的结合,强调因材施教。

三、多维案例教学的应用及其设计

案例的选择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的专业方向相结合。以一学期的CorelDraw教学为例子,期初、期中、复习、期末所设计的案例都有所不同。根据CorelDraw课程的学习,遵循学习者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将案例分为引入式案例、模仿式案例、综合式案例、运用式案例等四大类案例。

下面将对这四大类型案例及其应用时间进行阐述。

1.引入式案例,激发学习热情

在此阶段,学习者处于对CorelDraw软件的陌生,朦胧认识阶段。许多学生从未接触过此软件,对其应用领域、作用、基本概念等一无所知。

根据学习者在此阶段的特点,我们选择展示式案例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图片展示,让学习者习得CorelDraw在各个领导的应用和就业前景。让学生看到CorelDraw软件应用的广泛和就业前景的广阔,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这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让学生产生一种“我要学好这门课程,让自己将来有一个更好的就业前途”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学习。

课堂实践中,可使用图片欣赏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欣赏优美设计作品的同时,又能学习到CorelDraw课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既能使学生对课程有个整体了解,也能开阔视野,为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这是学生体验成功的第一步。让他们知道别人的作品是什么样子,画出这样的图片,将来能应用到什么领域上。最好配合背景音乐和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在形象的图片欣赏中体味上课的乐趣。欣赏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该课程将来可以到哪些行业就业。要学好此门课程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学习等等。

该阶段学习的知识可选择基础知识。比如矢量图与位图的区别,CorelDraw软件界面及其设置、辅助线等知识。让学生在了解CorelDraw软件的同时,逐步熟悉CorelDraw软件应用环境。减少学生对CorelDraw软件的陌生感。

2.关联式案例,关联运用知识点

图 1 “关联式案例”在CorelDraw软件课程中的教学结构

所谓关联式案例,就是指以一个知识点为重点,其他知识点为辅助的知识的形式来设计案例。设计案例较为简单。

在此阶段,学习者处于学习工具知识点阶段。对CorelDraw软件了解甚少。基础知识都没掌握的学生更谈不上应用。因此该阶段学习的功能可选择较为常用的工具入手。比如:各式工具、对象的基本操作、颜色与外框的编辑、文字处理等。围绕这些知识,设计案例。以其中一个知识点为中心设计关联式案例。

理论课堂上,使用形象引入法,先让大家看到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片,色调、技法、构图都很好的。教师通过多媒体,教授如何从素材到作品,从一个新建的画布讲起,从无到有地给大家演示地做出来,并让学生上台操作。这样不仅能让大家明白一幅作品的诞生,还可以引导他们很有兴致的关注其中的工具。比如讲到图形工具时,有许多图形工具如矩形、椭圆、基本形状等要讲解。此时可以引入一个公司的logo设计案例,在案例中综合地使用各种图形工具。从新建一个文件开始,从物体的形状绘制,到填色,到缩放和摆放。然后再引入新的案例和素材,让学生动手尝试。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教师角色主要是传授知识的角色。

实训课堂上,使用屏幕录像软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学生独立操作,通过模仿软件操作录像中的操作过程,可以较快地学得CorelDraw软件的基本操作。再运用此知识点,完成2-3个类似作品的制作,使学生在学得软件的基本操作基础上,较快地运用到新图形的设计上面去。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学生软件基本操作的掌握。教师的角色主要是辅助学生完成作品制作。

3.综合式案例,融汇知识与实践

此阶段,学生已学得大部分的工具,对CorelDraw软件工具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但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熟练应用于制作有一定程度上的障碍。

为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了解到能独立分析、制作作品的跨越。案例的选用应多以设计成品、公司设计实例等成品设计为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对作品的设计意图、构图方式、视线引导、CorelDraw软件工具应用等作一个分析。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制作方案,并以此方案去绘制案例中的作品。通过案例分析、探索制作,加深学生对CorelDraw软件工具的应用理解,同时转化学生对于示范视频的依赖,逐步走向独立思考。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案例主题可涉及海报设计、报纸杂志排版、简历制作、展板制作等多个领域。

学生以2-3人组成一个小组。教师不再出示操作示范录像。学生在上机的环境下,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作品的设计意图是什么?它是如何引导读者的?构图属于哪一种构图方式?运用了CorelDraw软件的哪些工具进行制作?

由于案例制作工作量可能比较大,因此,允许组内分工。完成各部分后,再制作成最终作品。组内成员互相沟通制作过程,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CorelDraw软件工具的应用能力。教师出示案例设计评分表,引导学生朝评分目标设计。最后由组内自评和教师评价得出最终得分。让各组上台展示作品,教师对其点评。用于制作的案例可以多个供学生选择。学生制作作品时允许加进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朝创作作品方向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实施如图2所示。

比如针对电子商务学生选择淘宝设计类网店主页设计作为案例主体。此案例主体――网店主页中涉及到多张图片的处理、多个网页元素的制作、网店宝贝陈列的一些基础知识等。工作量较大,思考越全面,工具运用越多的同学可能制作出的页面就更加漂亮。可采用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自行设计网页。这个案例较之前的示范案例难度有所加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动机,使其灵活运用各种工具。此阶段,教师可适当地讲解一些知识应用技巧,所起作用主要是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并对学生作品作出点评和总结。

图 2 “综合式案例”在CorelDraw软件课程中的教学结构

4.项目式案例,与设计实践接轨

学习末段,是软件知识贯通和设计知识融合阶段。此阶段学生已对软件熟练掌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可使用网络征集设计,市、区等设计比赛等制定设计任务,也可根据CorelDraw课程设计一个虚拟的应用领域的案例。按照学生的水平、软件学习的程度来搭配成若干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并为小组完成制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比如说网络、电脑、案例资料等。还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去完成整个任务。学生小组要独立制订设计策划,进行客户需要分析(比赛要求分析)、设计文案撰写和独立完成设计,在小组范围内可以自行安排角色和任务。

当小组发生困难时,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去思考,而是要指导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小组成员、其他小组、百度、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克服困难,以解决问题。教师是引导和倾听者的角色,应保持中立的态度,接纳学生的反映。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以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案例设计结束后,通过小组互评,展示总结,让学生自我展示,给每个小组作出公正的评定。“项目式案例”在CorelDraw软件课程中的施教过程如图3所示。

图 3 “项目式案例”在CorelDraw软件课程中的施教过程

项目式案例能较好地调学生的积极性,这种体验式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参与项目制作的热情。这种参与式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设计乐趣,使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更加深刻。学生体验深刻,就能将知识记得牢固。

四、结束语

经过教学实践,以多维案例教学法来进行CorelDraw软件课程的教学,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案例能让CorelDraw软件课程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生命力,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持续性。也加快了学生与社会职业接轨的脚步。只要掌握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多维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运用起来并不难。在案例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适合本专业的CorelDraw软件课程的案例体系。就能使CorelDraw课程变得精彩而生动,更富于实践性,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邱有春.CorelDraw课程改革探讨[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王瑜.案例式教学在CorelDraw课程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2010(2).

[3]施艳容,侯涛.案例教学法在CorelDraw课程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