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例6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文1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兴起的一场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它是利用心理学已经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抛弃了传统的“主流心理学”过度关注消极、病态的研究路线和模式,转而关注人类的积极力量和品质,注重普通人潜能的发挥、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帮助人们更快乐、更成功、更健康。它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关注疾病或者健康的科学,同样也是一门关注人类幸福、快乐与发展的科学。从“消极”到“积极”,可以说是心理学界的“弃暗投明”,指引着每一个普通人都尝试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激励和友爱,要求以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普通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研究积极品质、关注发展、关心和谐、强调人的价值所在,试图用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帮助普通人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探究具有天赋的人又该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其潜能。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即以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社会制度为三个支撑点来开展相关研究。而三个支撑点又可以这样划分: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和体验研究,如快乐、幸福感等;个体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如自我决定、智慧、创造力、美德等;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的研究,如社会关系、文化规则、潜能发展的家庭影响等。

积极心理学在突破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是对传统心理学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对消极心理学进行批判的同时,还吸收了消极心理学相对成熟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学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和崭新的思路,使我们将目光从学生的“短处”转向“长处”,使对教师的“烦恼”关注转向如何让教师更“幸福”,使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从“暗处”走向“明处”, 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启发。

二、积极心理学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的心理达到健康的程度,就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发挥积极的干预和影响,形成、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按照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模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困惑进行干预,教师们也常常把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不良”当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管是行内行外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就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其他普通学生积极心理健康品质的培养和潜能开发的功能,加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边缘化”,未能在引导学生积极心理意识的培养上紧跟时代步伐,这就常常使我们的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此时,积极心理学的出现让我们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研究他们。因此,站在新的高度,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面向广大学生,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变化,培养、优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积极处理问题、主动适应社会,拥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丰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内容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消极心理学使得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通常以学生有否心理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将教育中的理论研究多放在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上,这成为了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也导致了学生了解了焦虑、抑郁、嫉妒,却不知如何发展自信、宽容等优良的人格品质;知道如何面对、避免和处理负面情绪,却不知如何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积极心理学倡导以人为本,关注所有人的潜力,不是把人的优点仅仅当做克服心理问题的工具,而是超越这一层面让人们对自己作出积极、正确的解读,发现内在的潜力,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目的。启发学生多多留意生活中的积极事件,训练一种积极的思维应对消极事件,这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符合学生和社会的需要。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的“弃暗投明”

(一)注重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包括解决心理困惑和调节消极情绪,更重要的是提高对积极情绪的感受力。因此,针对全体学生,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优良心理品质和潜能的发挥。如果做个比喻,学生就好像植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向上向光”的成长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超出教师、家长估量的心理潜能。当某种潜能被激发,就有可能产生个体身上的“蝴蝶效应”,带动学生其他潜能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发现并且发展学生身上的优秀心理品质,例如积极的认知方式、积极的思维活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习惯养成、积极的意志品质以及积极的人格培养等。针对个别心理出现“不良”的学生,也需要强化学生的积极反应,发现其身上的优良心理品质,鼓励学生多关注自己的积极品质,为学生树立信心,争取以更积极的心态和方式来应对问题。

(二)尊重个体积极性,增强和内化中学生积极心理体验

无论是心理健康教师还是班主任或是每一个普通教师,都应当学习积极心理学的先进理念,并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多幸福感,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积极转变影响学生,自觉地从学生的身上找到闪光点。在尊重学生成长经验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性。除了学习,让学生还能体验到生活中其他方面的积极体验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而优良心理品质对于塑造健全人格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多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幸福、体验积极向上才能真正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三)构建更完善的心理健康组织系统和更和谐的环境

积极心理学中,人的体验和积极品质都与环境、社会背景分不开,并且要在环境中不断地强化和体现。如果做一个比喻,将人比作植物,绝大多数植物本身是具有向光性的,然而只有得到悉心照顾和阳光的普照,植物的向光性才能得以体现。同理,每个人都具备“向光”的潜能,同样我们需要的也是一个提供给我们支持的组织系统和能够激发我们“向光性”的和谐环境,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无论心理还是生理都健康的人。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应一起努力,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切实贯彻到校园建设的每一个角落,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来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并最终形成坚实和可以依赖的强大系统和和谐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文2

【摘要】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有其运输生产人群主体特点,铁路职工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繁重的超劳超时,由于长期处于工作重压之下。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工作除了传染病防治,慢性病、多发病防治,中暑、中毒、冻伤的预防和日常生活保健知识等内容外,为他们提供付出和奉献后的心理安慰,不可忽略。铁路的管理干部应能够掌握心理常识设身处地体验他们的情感,与职工共同分析探究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源,将职工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才能使他们和企业的利益要求保持一致,有旺盛的热情和激情,优质高效服务于运输生产,满足铁路跨越式发展对职工队伍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 健康教育;铁路职工;心理健康;需求

铁路的中心任务是搞好运输生产,而保护去完成繁重、紧张铁路运输生产任务职工的身心健康却是不可忽视的一件大事。健康教育是健康信息与增进健康之间的桥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健康的概念不再局限于疾病、危险因素等方面,良好的居民健康成为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和长远经济发展的关键投入。[1]所以对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运用相关医学基础,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教育活动,促进职工自觉地采用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帮助职工并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消除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一 铁路职工心理健康需要关注

铁路行业的特殊性以及诸多压力,给铁路职工造成的精神压力、思想困惑和情绪波动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也给铁路安全运输和职工队伍稳定带来潜在隐患。长期以来,铁路形成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服从付出意识,确保了国家利益至上的人民铁路的根本属性。但是,这种光荣传统与当今社会的一些流行价值取向并不一致,使许多铁路职工产生心理迷茫。有些一线职工常常陷入心理低迷状态,收入低待遇差,轮岗、转岗事件时有发生,这样受苦受累的付出值不值得?加之社会对铁路行业价值观的认识并不到位,加剧了铁路职工的心理骚动。这一问题既靠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靠心理诊疗,统筹加以解决。使铁路职工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对价值取向的分辨能力,实现与社会的有效沟通。关心铁路职工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手段解决职工心理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乎到铁路跨跃式发展的顺利推进。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需要用健康的心理状态,应对激烈的工作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铁路的管理干部应能够掌握心理常识,帮助并引导职工自我调整,克服心理重负,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铁路发展建设事业当中去。

二 铁路职工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铁路作为大众交通工具,社会往往重视它的服务属性,而忽略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铁路职工)也需要他人服务和理解。长年工作在生产一线的铁路职工,他们会经常暴露在严寒、酷暑、烟尘、化学物质等工作环境下,长时间的饮食不规律、精神高度紧张,都是对健康不利的因素。铁路职工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繁重的超劳超时,如果苦有所值,累有所报,也可以得到一点精神安慰,问题是,社会和大众往往忽略这些,往往更多地关注铁路作得是否周到,服务是否优质,如有不到之处,便批评四起。这种无奈与尴尬是很多铁路职工的心理阴影,所以为他们提供付出和奉献后的心理安慰,不可忽略。故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工作除了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冻伤、中暑、中毒等预防和日常生活保健等内容外,心理疏导同样重要。

三 铁路健康教育方式

1 建立健康教育网络:铁路有其运输生产人群主体特点,适合单位化方式的健康教育,充分考虑铁路的工作特点,按照路局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构成了疾控所、站段、车间、班组四级健康教育网络,单位覆盖率达到100。两年来,网络发挥了很好的教育促进作用,提高了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并在站段、旅客列车设立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站,要求各车间班组有专职或兼职的卫生保健员,注重教育咨询、宣传形式多样化,加强人员和资金的投入,明确职责,分步实施系统综合教育,使工作做到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 健康教育专栏及展板:这是一种比较系统的便于职工家属接受的宣传,将某种疾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与应急措施等相关知识制成图文并茂的宣传板,展挂在公共场所大厅、科室走廊或楼前路旁引人注目的地方,职工和行人随时都可看到。这是一种简便可行而又效果较好的健康教育方式。

3 深入站段车间进行现场健康教育指导:铁路工作的特殊性,每昼夜24小时都有职工工作在岗位上,铁路职工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春运、冬运期间,派出防病知识小分队携带宣传品、小型诊断仪器投医送药到一线,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向他们传授健康防病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教育广大职工转变观念,改变不健康行为,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做好一线职工的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关乎到铁路的健康、和谐发展。运用专业知识和面询技巧,在充分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倾听职工的心声,设身处地体验他们的情感,与职工共同分析探究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认识最终解脱心理上的困扰,有旺盛的热情和激情,优质高效服务于铁路的运输生产。

4 设立卫生咨询服务台 在宣传日及宣教活动时,选取知识面广、态度和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任务是宣传卫生防病知识、解答广大职工家属提出的有关卫生防病问题。造就一种广泛宣传健康知识的氛围。

5 利用电台作好宣传 广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组织广大职工收看电视节目,直观形象、生动、容易被职工接受。旅客列车、车站候车室广播是传播健康防病知识的极佳平台。

6 疾控所内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培训:认真开展疾控所内卫生专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水平、业务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正常开展。

四 目前存在的问题

4.1 组织层面: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相关政策不到位,经费严重不足,投入与需求相差甚远,至使健康教育工作无从开展。

4.2 健康教育实施人员:普遍综合素质不高,学历和职称结构普遍偏低,特别是缺乏专职的全科医生、心理医生,人才的匮乏给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阻力。

4.3 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过于机械、不够生动,导致职工的参与度低。

五 工作中的一点心得

5.1 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在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让广大职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摒弃不良习惯,改掉吸烟、酗酒,注意饮食、控制体重,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保持大便通畅,坚持适当的体育活动,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5.2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

5.3 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健康教育效果。

①持续性:人们对健康知识的认识要经过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因此健康教育工作应持之以恒地开展,只有长期渗透,才能使健康知识深入人心,最终导致健康行为的形成;

②针对性:应根据地区及工作环境存在的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针对不同职业、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人群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健康教育工作。

③生动性: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吸引力,采取宣传资料、图片展、放录像片、开设健康教育课堂、热线电话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广大职工参与的兴趣,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2]

参考文献

[1] 李新华,陶金.浅谈健康和健康教育[J].中国全科医学,2001,4(5):337-339.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文3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德育;智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9-0023-03

教育创新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何提升教育质量,真正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怎样实现教育的创新发展呢?我们认为应该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化为保证。

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只有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效学习的目的。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走技术化道路,才能强有力地推动这一目的的达成。多年来,我校一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道路。目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建设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工程。

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发展的突破点

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时代的需求,使我们不得不寻找一条科学高效的教育振兴之路。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为有的学生缺少学习动力,不愿学习,甚至有厌学情绪;有的学生想学习,但管不住自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溜号走神;有的学生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存在应付甚至抄袭的现象;有的学生不会自学,自学时要么不知道干什么,要么总想玩;有的学生抵制不住外界诱惑,或者沉迷于网络,或者有早恋的倾向;还有很多学生存在着考试焦虑,家庭、师生矛盾或学习烦躁、低效等影响学习的问题。如此等等,使学校管理有时显得苍白无力,德育疲软,教育低效,成为制约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教育发展的难题,找到学校发展的突破点呢?实践中我们切实感到,要想实现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必须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科学规范课程设置、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积极性的基础上,寻求促进学校科学、稳健、快速发展的渠道。我们认为,教育的问题,说到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打开学生的心扉,消除阻碍学生成长的心理问题,拓展学生的智力空间,放飞学生的梦想,营造学生高效学习的氛围,才是学校教育科学、稳健、快速发展的根基。思想教育低效的问题,应该由心理学来解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恰恰能承担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探索中我们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化为达到这一目的提供了保证,成为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突破点。

二、寻找解决问题的心理学内容

心理学不是医学和物理学,它的不成熟性表现在它多门多派,有精华亦有糟粕,有实用亦有无用,不能全盘接纳,必须去粗取精。正如鲁迅先生当年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所谓“拿来主义”:“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经过艰难的求索,我们终于结识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解决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杠杆。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也称元认知干预技术或CEI技术),主要是在临床心理治疗或辅导基础上,使人们能够对自身的潜意识和其他心理活动进行自我觉知、反思、监督、调控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该技术是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及其领导的课题组历经二十多年努力研发的新一代高效心理干预技术体系。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临床干预技术含义,指专业人员把心理求助者培养成能够自己高效干预自己的潜意识心理结构,实现心理健康、人格优秀、潜能充分开发等目标的目标心理技术体系;其二是自我修养和发展元认知智慧的含义,指掌握了元认知干预技术的人们自觉地控制自身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实现心理健康、潜能开发、人格优秀等目的的自我心理修养方法体系。

我们知道,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衡量教学工作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学生成绩的取得主要靠德育管理来保证。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停留在严格管理和批评教育上,表现为有时貌似强大却苍白无力、缺乏实效的软德育。探索中,我们发现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一种能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塑造优秀学生的科学高效的技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推广。它的出现让我们找到了学校心理健康技术化的道路。

三、元认知干预技术开拓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的道路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建设就是要组织建设一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教师团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掌握可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并利用这些技术化的手段进行具有实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而言,一方面,借助心理学技术,走进学生心理,关注学生心灵成长,排除心理问题干扰,唤醒学生原动力,塑造高效学习品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强化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聚焦课堂,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技术的功能,建设有效教学的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践中,我们利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和培养学生高效学习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真正开拓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化之路。

(一) 完善管理机构,保证其坚实、有力、扎实地运行

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的保证,心理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的基石,专业化的领导团队是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的旗帜。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建设顺利高效运行,我们建立了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化实验基地,聘请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研发者金洪源教授和市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李玉荣主任及金教授的4名优秀研究生组成了顾问团队,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跟踪指导。成立了以校长孙兆礼为组长、副校长常正群为副组长和5名心理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领导小组,全方位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建设。组建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制定严格的保障制度,并对骨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实、有力、扎实地运行。

(二)设立课题研究,保证其科学、规范、高效落实

为了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建设的稳健开展,我们申请了市级课题――“学生心理健康塑造和高效学习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实践与应用研究”,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做到了研究步骤具体与目标明确。

第一阶段:准备及初步实施阶段

第一步,制定课题方案;

第二步,前期准备,完成初步调查分析;

第三步,前期动员,提高师生对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认识。

第四步,开始实施,进行团体讲座和个案研究,制定整体和个案辅导计划。

第五步,建设环境,召开家长座谈会和进行培训活动,家校结合,营造塑造学生优秀人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支持环境。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第一步,全面实施。开展全校师生关注心理健康活动,进行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推广;建立21名学生跟踪档案,研究其心理变化特征,进行优生塑造工程。

第二步,形成模式。进一步探讨元认知干预的心理学规律,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活动,探索元认知干预技术应用的有效途径;对21名学生跟踪调研,形成经验总结的书面材料,摸索形成研究模式,编辑论著,提升研究成果。

第三步,拓展成果。将相关研究渗透于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探索元认知心理干预的教育模式,强化德育,让研究得到升华;探索出高一高二开展元认知心理干预提升学习成绩的方法,为推进学校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工作奠基;开展家长学校座谈、培训活动,探索家校结合助教的新途径。

第三阶段:继续跟踪、总结推行阶段

第一步,继续培优探究。内化元认知干预的心理关注,深化学校心理辅导活动。

第二步,总结课题。对参研师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并予以分析、评价、总结,完成研究报告及相关材料;继续开展家长学校座谈、培训活动,推广家校结合助教经验;汇编研究论文及总结研究成果,完善全部研究工作。

第三步,应用推广。对元认知心理干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建立保障体系,构建快乐和谐高效教学氛围,减轻学生负担,创建健康向上校园;形成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德育技术化体系,强化德育,以德育引领教育教学,形成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新思路。

(三)强化技术操作,保证其专业化、技术化、操作性

我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的操作,利用元认知干预技术成功地进行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高效学习习惯的培养。

1. 利用元认知干预技术修正自己,塑造优秀人格,进行高效学习

我们利用元认知干预技术,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的培训,使学生做到了能自觉、有效地反思、评价、监控自己的潜意识行为,实现了“想学能学进,想做能做到,想放能放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低效、磨蹭、走神等习惯和有心理障碍学生的消极潜意识行为,得到了有效的自我控制。完善了人格,提高了学习效率。

2.利用元认知干预技术掌控自己的行为,塑造优秀学习品格,进行高效学习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属于一种高级自知力。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认知自己认知过程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其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我们通过让学生掌握元认知干预技术,使之对自己的认知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进而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元认知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是否理解、预测结果、评价某个尝试的有效性、计划下一步动作、测查策略,确定适当的时机和努力修改或变换策略以克服所遇到的困难,等等。从而达到了塑造优秀学习品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进行高效学习的目的。

3.推广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开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道路

2011年,我校对通过元认知心理干预提升学习成绩的21名学生进行试验,结果令人惊喜。高三在全市一模没有学生达到一本线的情况下,打造出了7名突破一本线的学生。二本上线人数由去年的66人提升到94人。从而我们探寻出了利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塑造优秀学生的有效途径,实践和推广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开拓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道路,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培养健康优秀的人才作出了卓越贡献。

四、体会与收获

(一)最大的收获是实现了一次教育观念的革命――把学校教育理解为一种技术

教育艺术之路是难以传播的,大师教艺充满了个人的智慧色彩,别人不易领会和掌握。教育技术之路,却人人可掌握实质,人人可领悟操作,人人可实现效果;学生也能自行掌握其要领。而教育艺术则无此功能。

学校教育是科学化还是艺术化,都存在着别人不易学的局限。艺术的直觉性、模仿性、感悟性和低成功概率都使其存在着低效性。技术却具有既可传播,又可以大面积推广的特点。

学校教育技术化,是一次教育观念的革命。

(二)学校心理健康变成了硬任务

我们引进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目的是形成一套科学的教育观――全面、整体地看待学生。我们认为,看不到潜意识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科学的潜意识思想会导致歧途。那么,科学潜意识到哪里去找?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我们找到了科学的潜意识理论与技术体系。

通过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应用,我们构建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德育技术化体系,使德育工作指标化,以德育引领教育教学,打造最优的教育教学质量,变德育的软干预为硬干预,有效解决了实际问题,形成了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新思路。从而强化了德育,形成了模式,引领了教学。

目前,我校已被辽宁省心理学会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评为“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示范校”。

(三)学校智育不能不干预潜意识

学生的潜意识是客观存在,不干预它,它会顽固地起作用,抵消我们的思想教育和智育的作用。不干预潜意识或看不到潜意识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什么是潜意识?金洪源教授认为,条件性情绪反应是潜意识核心的和关键的因素。他把这种潜意识心理现象形成的过程表述为S-E-R,S代表特定的情境刺激,E代表自动形成的情绪,R代表情绪升起后产生的一系列想法和行为等。处在某一情境,条件情绪自动产生,情绪一旦产生会自动地涌现许多情不自禁的不够客观的思维内容,这一过程是自动实现的,是我们的意识控制不了的。我们的任务就是将E变成积极的情绪,促成积极的思想和行为的产生。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核心理论就是科学的潜意识观,它能直接干预学生的潜意识层面,立竿见影,帮助我们实现上述目的。

(四)校本科研、校本师训有米为炊,大有作为

围绕着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建设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广泛的教科研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包括:“普通高殊学生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市级课题的个案研究,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健康成长;“普通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心理学支持研究”省级课题的课堂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全方位指导,促进了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塑造和高效学习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实践与应用研究”市级课题的技术研究,提升了学生学业成绩,塑造了学生优秀人格。

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使我们以心理学为突破,增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拓展了学校教育的研究领域,提升了研究品位,建设了研究型技术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建设使我们大有所为。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品质修养等,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它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曾明确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塑造学生以及思政干部队伍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将其渗透入思政工作当中,不仅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

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日趋复杂,而且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多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如果在思想认识上缺乏对青年学生心理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心理规律的深刻认识,就容易在工作实践中把学生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认识偏差、情感失调、过失行为一概归结为道德品质问题,甚至思想政治问题。这种德育工作简单化、成人化的倾向,不但给学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而且给德育工作的实效造成了不良影响。

同时,大学生正处在心理由幼稚走向成熟发展、完善的时期,其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也处在这种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较难实现对学生心理思想状况的动态把握和全面了解。如果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学校德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的一般身心特点和情绪、情感乃至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而且还可以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及时发现潜在的思想问题,提前做好准备,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

此外,心理健康人性化、个体化的教育策略也符合思想政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通过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对每一位学生有更全面、科学了解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因人制宜地进行;使教育既满足学生个体的实际需要,又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对思想教育的深化有着重要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及有益成果,可以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心理背景。

如果一个学生自卑、孤僻、不信任他人,有社交障碍,他就失去了接受道德品质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大学生能力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完善都离不开正确的认知、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等基本的心理因素。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正是要帮助同学们培养良好的素质品质,它包括健康的心智、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及他人负责;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成功地与人交往。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起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学生的错误思想、不良品德往往是在不健康心态下形成或表现出来的,其中有些违法犯纪的行为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结果。而通过心理品质修养教育,就可以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对症下药,最终实现化解矛盾,消除障碍,促使学生个性协调发展,达到使学生健康成才的教育目标。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和巩固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说服教育。教育者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而且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多采用理论灌输,学生往往背熟了理论,却不能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造成知行脱节。

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育者是协助者,以平等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强调助人自助的精神,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力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自主性被激发,容易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自愿进行实践。因此,思政工作如果能够吸纳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自觉地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来做工作,就可以减低不少工作的阻力,同时更加有益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此外,学校德育的每一项工作几乎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现实生活中假、恶、丑的干扰。这些干扰反映到青少年学生的头脑里,造成了学生的心理矛盾、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削弱甚至抵消德育工作的效能。及时、有效地解除不良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是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并产生效能的必要环节之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针对内因,培元固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这样一种特殊有效的德育途径。

(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以及思政队伍的自身建设,是思政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和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我们工作的效果,是思政工作成败的关键。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在社会要求和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指导下进行教育工作,他们必须熟知党和国家的有关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地理解执行有关文件精神,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观察力,严格要求自己,这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在此基础上,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明确的自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流畅的表达、强烈的责任心、真挚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此外,思政队伍成员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控制情绪的能力也有利于和谐的思政干部队伍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只是针对学生,也应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自身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进而达到教育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顺利实施。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高校德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领航标;而心理健康教育融汇了良好心理品质修养、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增强了实效性,促进其更全面的开展。两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为促进此二者更好地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纵深拓展,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其一、作为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辅相成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促进作用。采取切实措施,将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科的专业建设,也应重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体系,培养具有心理健康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走思政与心理相结合的规范化、专业化路子,逐步建立思政、心理双重资格认定体系。在学科建设上,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两专人才,对如何将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结合,以及共同发展促进的具体方式进行科学、深入地研究和论证。在重视培养具有双专特色的高校思政专家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广大学生政工干部心理素质的训练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在这一方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学校拨出大笔经费支持思政教育工作者参加心理健康的继续教育培训,鼓励学生政工干部参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兼职咨询工作,并为部分学有所得的人员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训练课程的教学任务,督促他们向两专型人才进步。政工干部们不仅深切感受到自身素质得到提升,自己思政工作的局面也大为改观。与此同时,学校也有意识创造机会让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多接触思政教育工作,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修养,从而形成了广外大心理辅导导向性明确,思政教育更以人为本,更易于接受的良好局面。

其二、作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者,更应明确两者助长的意义,树立双专意识,紧密配合、相互合作,互相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及各方面素质修养的完善,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真正有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如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迫切任务,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思政教育队伍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能够各有所专、有所兼,都能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曹杰,钟恒.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吸纳心理学知识[j].思想教育研究,2002.1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126-02收稿日期:2015-11-23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42400410256)。

作者简介:高金才(1974―),男,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也就随之增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道路问题就凸显了出来。然而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专业队伍不稳定、专业知识不牢固、专业能力不深厚、专业技能不精湛、专业发展动力不充沛等,影响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笔者认为,以做好“两落实”、实现“两完善”为切入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是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做好“两落实”,构筑教师专业化的基石

“两落实”即落实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和地位待遇要求,使教师心有所属、心有所系,最终实现身心安顿,专心本职。“两落实”主要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岗位的吸引力和专业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问题。

1落实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意义、目标、任务、途径和原则,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和技术,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因此,要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执业标准和素质要求,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学校担任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有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经验,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一支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和技术的专业队伍。

2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地位待遇要求

现行的这种自上而下的貌似完备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培训的政策法规体系,很难反映和满足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真实需求,不能有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愿景。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限制和尴尬直接制约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使他们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这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再加上岗位资格认证、职称评定、工作性质等问题不清不明,难以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因此,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强化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切实保证与班主任享有同等福利待遇,保证在职称晋升、学术地位等与自我价值感相关问题上享有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对待的权利。对工作突出的教师,可优先外出进修、培训、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并在各种评先、晋级中优先考虑。

二、实现“两完善”,永葆教师专业化的生机与活力

“两完善”即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机制和发展机制,使教师心有所思、心有所专。“两完善”主要解决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动力和水平提升问题。

1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工作机制

教育部门虽然自上而下颁布了政策、出台了文件,但政策法规的规定过于空泛,既没有明确的责任范围,也没有健全的执行机构,缺乏反馈及监督机制,实际而有效的可操作性不足。同时,这些规定是柔性的,非硬性要求,缺少相配套的制度保证。虽然在2002年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就已经有要求“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现实也表明没有学校的支持就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的发展,但如果学校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责任不明,就会出现出工不出力、无人问责的情况。而如果校长只是表面上的支持,而不是真正从思想意识层面具体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就会直接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大降低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发展的动力,从而阻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纲要》修订稿为指导,一方面要根据对教师的资格和素质要求,制订务实规划,在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前提下,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着力解决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组建问题。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快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的进展。校领导必须充分重视并大力支持,要将教师专业化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督导范围,制订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把教师的专业化落到实处,而不是只把某些美好的要求写在计划总结里、讲在大会汇报里。

2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机制

依据《纲要》修订稿的相关要求,有关教育职能部门应充分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建设和发展充分纳入视野,统一制订培养目标,统筹培训内容,保证职前培养、在职培训的衔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持续提高。

(1)加大职前培养力度。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由受过专业、系统培训的教师来担任。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科班出身的较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6000~7500名中小学生至少需要一名专职学校心理学家,截至2014年,我国中小学生162364万人,照此测算,我国中小学校大概需要27000~30000名专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满足需要,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步伐,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并合理规划,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职前培养力度,在师资建设源头上下功夫。

(2)强化在职培训。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是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基本思路。以国内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且有培训能力的高校为依托,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依托基地,加大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步骤、分层次地地把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且热爱此项工作的优秀教师,选送到培训基地接受正规系统的培训,使他们的专业理论、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持续提高。在做好职前培养衔接与在职培训的同时,还要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努力把师源性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减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 年修订)》 修订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4―6.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文6

一、从巩固社会主义办学阵地的维度抓起

长期以来,境外敌对势力加紧对新疆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与境内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相互勾联,通过各种手段加紧对我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始终把各级各类学校作为其渗透的重点,把争夺下一代作为其积蓄力量、与我进行长期较量的一个战略性步骤,千方百计在教师和青少年学生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分裂宣传和宗教渗透。学校已成为我们与敌对势力争夺人才、争夺未来、争夺阵地的主战场。

面对我区反渗透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学校抵御和防范渗透的严峻形势,我们把加强和改进学生素质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内容,作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核心问题的重要抓手,从政治上、大局上、战略上谋划部署素质教育工作。我们始终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必须做到政治上坚强,要成为懂教育的政治家和讲政治的教育家,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广大教师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成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办学阵地,为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之才。

二、着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从新疆的区情出发,把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首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出实效。我们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把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民心工程全力以赴抓落实。

我们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广大学生,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把“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四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无神论教育,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中华民族意识和公民意识,培育青少年学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新疆是一个多宗教的地区,很多青少年学生从小生活在宗教氛围较浓厚的家庭、社会环境中,加之“”千方百计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宗教渗透,消解宗教对青少年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新疆特殊的区情决定了宗教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一个信念信仰问题,而更是表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严肃的政治斗争。

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的一个惯用手法就是打着宗教的旗号,利用信教者朴素的宗教情感从事非法宗教活动,传播宗教极端思想,进而为其散布民族分裂主义、暴力恐怖主义准备条件。因此,我们在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方面,始终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全面理解把握宗教不得干预教育的实质与内涵,明确教师、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不得信教,不得在校园内从事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任何信仰都是由思想体系、意义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行为体系等构成的有机整体,无行为的信仰是根本就不存在的,只信仰宗教而不参加宗教活动的说法也只能是自欺欺人。所以,在师生不得信仰宗教这个问题上,我们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防范宗教向学校渗透这个问题上,明确要求做到“五个禁止”,即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禁止宗教行为进校园、禁止宗教言论进校园、禁止宗教服饰进校园、禁止宗教思想进校园。

三、夯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良好心态为目标,下大力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扎实有效推进奠定基础。

从2009年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程开始至2015年,我区实现了每一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以上资质的专业人员的工作目标,切实解决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师资瓶颈。2011年,投入150万元建成全国唯一的民语言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平台,切实解决了民语言心理健康教育校师资匮乏的问题。截至目前,通过送教下基层、集中面授、举办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等形式,累计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一万余名,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专业人员一千余名。与此同时,还通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编写具有新疆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等,初步构建了集知识普及、活动开展、辅导咨询、危机预防于一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教师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心理、人格、精神健康完善与否,将会对教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产生重大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在全区中小学组织开展了“健康心态、快乐工作、幸福人生”主题教育活动,安排了“健康心理 奠基幸福”“角色认知 合理定位”“避免焦虑 消除困扰”“调节情绪 积极乐观”“减轻压力 轻装前行”“克服倦怠 快乐工作”“有效沟通 优化人际”“真诚相处 团队合作”“管理时间 有序工作”“生涯规划 持续成长”等十个专题,在有效缓解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培育良好心态的同时,也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四、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前,素质教育落地生根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在片面重视智育的学校教育框架下,怎样才能为素质教育寻求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在总结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其他地方、学校的好做法,提出了“德育与智育双赢共进”的素质教育理念。

“德育与智育双赢共进”的基本设计是,在现有体制内探索实践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把时间、空间还给孩子,努力改变以超负荷投入时间、精力为手段,以牺牲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代价的智育模式。力求通过开展扎实细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提供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学习动力和进取心等方面的作用,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德育与智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思路、新机制、新途径,进而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工作水平,有力地提升教学质量。

在反思和破除原有的不适应时展要求、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认识观念基础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掘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五大因素内在的、潜在的、可资利用的而又被忽略的各类资源,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切实发挥德育对智育的积极促进作用。高度重视家长教育工作,完善家长教育工作机制,落实加强家长教育工作各项措施,充分发挥家长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使家庭教育成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立足点、出发点,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形成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在提高教育质量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和谐发展局面。

确立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在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上下功夫,在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有效途径,组织教师以学科建设为主题开展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等方面的理论研讨、经验交流、现场观摩活动,集思广益,融会贯通,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进而为素质教育的开展准备条件,拓展空间。

把德育科研工作纳入学校工作重要日程,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引导广大教师增强德育科研意识,明确德育科研方向,提高德育科研能力,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把教师的学习研究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努力使广大教师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

“德育与智育双赢共进”工程自试点以来,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得到了社会、学校、家长的认可。

五、以德育评估切实保障素质教育措施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