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体育课范例6篇

如何上好体育课

如何上好体育课范文1

【关键词】体育 健康 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何去何从呢?我们面临严峻的问题,要改变其现状,使学生真正在健康成长基础上,学会各种体育保健知识,达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及锻炼体力、塑造人格的要求。我认为要按照以下方面开展体育教学: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成长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 ‘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也决定了本课程是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在学校中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然能够达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事实并非如此,就如上述事例所说,我们的老师认真的上了体育课但他们只注重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而没有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要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我们就必须让学生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方面再没有以运动项目划分,而是以技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增强自身素质的同时学习一些体育知识,力求把健康落到实处。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一定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也只有我们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好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参加到体育课中去,从而进一步把体育与健康和自己的生活、学习、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学校体育模式下我们的学生被视为“白纸”“容器”,被视为有待完善的有机体。总之,就如上述事例所说学生只是成人社会的附属,在教育过程中,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塑造和完善的对象,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他们只能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恶和反感,就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和健康课程标准。要改变现状就要我们可以学习上述别人的先进经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主对动作技术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再通过自己的理解并模仿性练习,这样就真正发展了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过程进行体育训练,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就再不会感到“身顺心违”,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会根本改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因此,我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要特别关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意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出发,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如何上好体育课范文2

如何上好体育课?我让你为最重要的就是备课。体育课改革从实行到现在已经有近25年,在高校以及大中城市的校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体育课有秩序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但是在基层地区体育课仍然是放羊模式,达不到体育课的真正目的。有些教师为了省事,直接让学生们自己活动,增加了体育课的危险性,也发生过很多危险的案例。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是我们的天职,上好体育课,前期最重要的准备就是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也就是教案。

体育教师首先要做到六备,备学生,备教材,备目标,备提问,备板书,备练习。这对体育教师的各方面能力都提了很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通读并理解学校体育学的各方面内容,并且深入了解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习,这样才能从基础上设计出一堂好的体育课。体育课目标现在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三维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后来又加入了体能目标,但我认为技能目标中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已经包含了体能目标。第二种形式是四维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两种形式有一定的共性,都是以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为出发点进行体育教学。

体育课重点就是学生应会应知的的问题,每一章的重点就是这一章的纲领,抓住这个纲领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了。难点就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接受起来有困难的问题。我们在写教案时经常会分不清重点与难点,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重点与难点的设置。

写教案前,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学情分析。要尽量掌握比较完整的学生信息,上课人数,男女比例。要结合教学内容来分析学情,且学情分析要全面,学生心理特点,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学前基础,单元教学基础的差异性,课堂氛围等。还有就是应该把学情分析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它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撰写教案的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在新的体育课改革背景下,上好一节体育课实属不易,一个好的教案是体育课的基本,我们体育教师应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带来有意义的体育课。

如何上好体育课范文3

一、主体性特征

“开放性体育课”的设计主体是学生,它同“教师中心论”是对立的,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的设计、教案的编写,手段的选择,执行教学的过程均由教师一手操办,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的教育现状了,在“开放性体育课”教学中,打破了这一束缚。教学课的设计者为策划者,把部分或全部设计任务交给学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让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师生一起商定内容、教学手段,管理、监督教学过程,共同主动交流。以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上“篮球运球上篮”―课时,先将内容告知大家,并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设计―个教学方案。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查阅资料、图片等进行研究,有可能的到操场上进行实际练习,“寻找感觉”,到上课前一天上交,教师在学生的设计方案中挑选较好的一份略做修改后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是明显的。

二、教学内容开放性

在内容上的选择给课堂开设“超市”,教师向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超市货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选择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步骤,由一贯的教师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学生照做,然后再纠正错误动作。这种模型,学生个性是没有的,自主学习的权力被剥夺了。特别是创新思维也被扼杀了,那么在学习动作阶段时,不妨开一个“超市”,例如:在学习篮球变向运球技术时,设计一个情景:“假如我们正在进行班级篮球对抗赛,对方防守很严,你用什么方法突破防守呢?大家试试看!”它给了学生一个比较宽松自主的选择范围,能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一个人人都能参与,个人都能乐于参与的教学新格局得以形成。

三、教学组织的开放性

课的组织形式开放是“开放性体育课”最直接的体现。改变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创造协作学习的条件。以往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步调一致,限制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挥,这种“一、二、三,齐步走”式的教育,其弊端日益明显。因此,取消和放宽某些限制是“开放式体育课”的着重点。能放则放,放得开,收得拢,放而不乱,严而不死是它的重要组织特征,例如:准备活动不必每次整队,教师带领学生去做,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学生常常对此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整堂课的情绪,不如放些悠扬的乐曲,让学生在乐曲声中慢跑。或者自由选择准备活动(徒手操、游戏等),打破固定的组织形式,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练习,自由编操,自喊口令等等,在教学中也不必严格遵循形成概念,纠正错误,可以从兴趣人手,从局部开始或从辅助练习导人,这样能使学生始终在轻松的环境中身心愉悦地学习,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评价特征

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对体育教学起着“导航”作用,决不可掉以轻心。“开放性体育课”应突出以下几点:

1,必须“摒弃”分数观念,宜采用“模糊量化法”,设优、良、合格、需努力等级,定性不定量。

r

2,应将学生在体育课或活动中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作为重要依据。

如何上好体育课范文4

一、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的要求。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状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始终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让学生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与体育为伴,终身享受体育,健康成长。

二、端正学生对中考体育的认识

在改革之前,大部分学生认为中考文化课的成绩是最重要的,体育成绩只占15分,无足轻重。他们担心把精力投身于体育锻炼而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认为在中考前半年突击训练体育应考项目就会有效果。也有一部分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索性就放弃训练,甘愿拿最低分数。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准备升学,认为体育成绩高低无所谓。这些情况导致了学生从初一开始就不重视体育锻炼。

现阶段中考体育分数已由原来的15分上升到40分,并将得分计入学生升学总分。体育考试项目也分成了三类:身体形态(6分),身体机能(10分),身体素质(24分)。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所以,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家长都要努力改变学生对中考体育的错误认识,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树立终身锻炼的体育观,让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进而重视体育学科,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三、提高体育训练的成效

毕业班的体育课教学是比较特殊的,不仅要适应中考需要,还要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要严谨细致、注重实效。

1.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很多毕业年级的学生忽视体育锻炼,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所以,有的老师会认为,他们不喜欢体育课。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中,学生对体育课的爱超过任何一门功课。有的学生是想利用体育课放松一下心情,缓解学习压力,有的是想学习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他们抵触的只是那种只为中考服务,总是考来考去的体育课。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毕业班学生的特点,把枯燥的体育训练课变得丰富多彩,但也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教学任务的达成。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任务与学生兴趣的关系,可以每节课先给学生指定任务,然后采用集体学习或分组学习的方式,并允许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练习。这样学生不仅会在短时间内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和运动技能,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且会更加喜欢体育课。此外,教师在学生自由练习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单独指导,这样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在智力、体能、爱好、个性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有的是可以弥补的,也有的是根本无法改变的。在体育教学中,如果不考虑个体差异问题,用同样的要求对待不同的学生,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争取中考时取得好成绩。那些自身素质差的学生,仅靠课堂上的时间很难让他们有所提高,所以,教师要多关注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努力提高他们弱势项目的成绩。

学生升入初三后,笔者根据学生以往的成绩和身体素质情况,把学生按优中弱分成六人一组,让身体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在日常训练中帮助组内的弱势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教师单独辅导的人数,也能确保每组中的弱势学生都能有人指导训练。课堂上当小组成员指定任务的成绩全部达标时,这个小组的的组员才可以进行自由练习。这种生帮生、生教生的合作学习,不仅让一部分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练习的频率、强度和效率。对于个别文化课成绩优秀,而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不断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做到手把手教,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关心,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参加训练,力争理想的成绩。

3.制定合理的中考训练计划

如何上好体育课范文5

关键词:兴趣 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

1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学习正面双手垫球为例。本人对课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课的开始部分,首先语言激励学生,告诉他们排球运动的特点及其价值,使他们对排球运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随后,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先不讲解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动作要领,而是以自垫球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在教师的组织下,同学们每人一球进行自垫球的练习。对学生练习过程中不对的动作要领提出要求,同学们都努力地进行尝试,大家怎么做的都有,五花八门。此时,他们都很愉悦,表现得比较积极,每一个人都参与了练习。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对动作要领提出要求,同学们都在自由发挥,没有压力,所以,大家练习起来就比较放松。此过程,同学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体验到了排球的乐趣,同时也感受到了排球运动具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同学们的练习,从中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做了展示。结合几个同学的展示,教师提出:“哪个同学做的是正确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让他(她)们很想知道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同学们看了也议论纷纷,说谁做的对的都有。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这说明创设教学情境环节比较成功,同学们对排球运动产生了兴趣,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形成良好的运动学习习惯。

2 新课程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许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鉴于体育课的特殊性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几个同学的展示,教师给出了答案,告诉他(她)们某某同学做的是正确的。而正确的原因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进而,引入了主要教学环节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学习。教师引导大家一起分析垫球动作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并对这几部分逐一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结合教师的举例讲解和具体讲解,一起分析动作方法,从而使同学们能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讨论过程中,在垫击部位这一环节产生了分歧,针对用手臂垫球还是用两小臂组成的平面垫球这一问题,大家展开了讨论。见状,教师通过一个实例来引导大家进行分析。例如,“我们在地上拍球,拍着拍着突然遇到一个小石子,大家想‘这时侯球还是竖直向上弹起吗?’”学生就会回答“不是”,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此时球不是竖直向上弹起而是偏向一边了呢?”同学们回答了很多,但回答不到点子上,教师引导:“地面是不是相当于一个平面,而小石子是不是相当于一个点啊?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说明面的准确性要高于点的准确性啊?!”同学们似乎明白了,用两小臂组成的平面去垫球方向性会更准确。这样,把每一个知识点分析透彻,再找出重点动作和难点动作,就会使学生对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动作要领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了解。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然后,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对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学生练习过程中,互相纠正错误,互相评价,进而形成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共性错误集体纠正,个别错误个别纠正的方式进行指导。练习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于差生和尖子生采取同质分组的方法,差生加强基础练习,尖子生采用增加难度等方法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变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大家对产生歧义的地方共同探讨,不但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大家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最后,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性的评价。

3 课后反思

反思这节课,开始自垫球部分,也就是创设教学情境环节,大家能够展开想象,积极参与,自由发挥,并且有的同学还创编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新式垫球手型,这说明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说明创设教学情境环节比较成功。但不足的地方也有,由于没有对学生提出任何要求,同学们的纪律有点散漫,日后应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管理。主要教学环节中,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大家对于不懂的地方积极讨论,其中对垫击部位这一知识点产生了争议,很多同学认为应该用手臂进行垫球。在产生争议的地方,通过实例分析,很容易使大家明白了垫击部位应该是两小臂组成的平面而不是手臂。这样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同学们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同时也避免了用手臂垫球的错误动作形成以后难以纠正的现象发生。这样虽然讲解时花费了一些时间,却为日后的练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少走了很多的弯路,所以本人认为花一些时间讲解还是有必要的。这说明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如果开展的好,还是很适合学生进行学习的。不足的地方是,有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认真,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这一现象也说明了同学们对体育课没有足够的认识。另外,教学评价这个环节开展的也不是很好,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没有使其有效发挥促进教学的作用。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体现评价的主体性和多元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4 结束语

新一轮课程改革体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思想到行动上自觉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积极的探索新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进行反思,真正地做到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求实的态度,创新与改革的精神,为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改革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如何上好体育课范文6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学方法; 教师; 学生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为贯彻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使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达到"健康第一"的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以下是我对新课改标准下如何上好体育课的认识,并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1 应该考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要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技能水平有所了解,并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虽然教学内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新的模块教学赋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选择和自主性,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以前没学过的技术或以前学过的但现在又有所提高的;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注意自己的教学策略得当与否

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每节课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原本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地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的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交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总之,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主体更易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能更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提供一些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要一味的表扬。中学生更在乎的是深层次的评价,如人品、态度等;批评是每个学生都很在意的,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视同仁。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对学生的评价始终贯穿于课堂。因此,一切评价要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给予评价;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3 注意时间、场地、器材的保障

每个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都会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努力方向,然后才开始对新内容进行探索,进行相互交流合作,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但也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完全把时间交给学生,形成"放羊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虽然表面上获得了自由的权利,但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有时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致使某些活动不再产生良好效果时,应及时调整练习条件。要充分利用活动场地和辅助器材,用新异刺激手段和安排适宜练习环境,尽快排除干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体育教学则是按照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应做到:

第一,教师要善于反思。反思是一个自我调节、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力工具。及时对无效、低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梳理,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成功的机会,促进有效教学,让教师在课堂上充满信心。

第二,要重视教学的细节。教学不但要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场地器材的布置等认真研究安排,还要对学生个体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感态度、体验感受等方面认真分析、关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体育课教学要开放化。在课程改革、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体育课教学也应以创新为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不应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性教学为主,而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尝试性教学为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和水平目标来安排课的内容,内容应以协作性和互为主,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再根据本课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场地、器材等,要尽量让我们的运动场所向社会场所转变,让学生与社会接轨,这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功能,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途径。体育课要开放,不光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开放,而更应是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要多样化、协作化、趣味化、强身益智化,从而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总之,体育课教学应以全新的理念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定要忠于体育事业,充分运用本学科的优势来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杨文轩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M]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2000年9月

[2] 陶同 《创造时代的来临》[M]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3年1月

[3] 陈安槐 《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体育课程与教材改革》[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上海 2002年1月

上一篇巡行

下一篇刘欢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