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范例6篇

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范文1

关键词:高一;政治课;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21

按照高考分值的比例在教学中搞教学歧视,政治课程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未进入学习之前,部分学生已将其视为“次科”,形成很多误区,忽略了这门课程设置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生活真、善、美。如何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掌握这门课程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们在第一堂政治课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视。

一、 利用学科特点感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感悟生活,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是培养“人”的教学,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就高中政治而言,本身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选修模块,内容丰富精彩,不能把政治课和思想政治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看下面的例子,看看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让生活更美好。有位母亲把一个橙子给了邻居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便讨论起来如何分这个橙子。两个人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而另一个孩子选橙子。结果,这两个孩子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第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皮剥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机上打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从经济学思考:一个孩子扔掉果皮,一个孩子扔掉果肉,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他俩有过沟通和交换,就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双方各自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获得“双赢”的结果。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谈判和贸易是多么重要。

2、思考人生,一分为二看待学习生活中遇见问题。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关键是看如何引导。学习中往往有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动力。人们谈到“考试指挥棒”就色变,除了批判好像就是厌恶。其实,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科高考和理科会考,引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慢慢从只见“知识点”和“考点”到见到富有“生命”教育资源的思想政治课程。这时候我们再举个小小例子让同学懂得思维开阔性,多角度看问题。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领先,一般来说已稳操胜券。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取得小组出线权。可要用仅剩下的8秒钟再赢3分,谈何容易。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突然请求暂停。暂停后,比赛继续进行。球场上出现了众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全场观众目瞪口呆,全场比赛时间到。但是,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队这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从哲学思考:创造性思维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性思维,很重要的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敢于独辟蹊径,标新立异。保加利亚队的教练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敢于独辟蹊径,获得出线,令人拍案叫绝。

3、关怀生活,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魅力,丰富的生活经历,充分的课前准备,激情澎湃的教态,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一位值得学生信任的“生命关怀者”。这种生命的关怀是指在不违背社会制度和公共价值的准则下,对学生关于时政热点和教科书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宽容,意味着对非主流的观念的容忍,以及引导学生的无限耐心。与初中政治不同,高中政治对学生能力等各方面有了更高要求,学生的想法也更多样化,老师在这里无论遇到问题,要像朋友一样,多和学生沟通,用自身魅力征服学生,而不是用老师专制权威“吓倒”学生。

通过感悟生活中小案例以及感受教师个人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就要介绍学习方法了。

二、把握学习规律,轻松掌握学习方法

1、预习。初中政治内容简单明了,就算没预习听老师上课也没多大的问题,可高中政治涵盖一些需要理解的基本原理,对学生领悟能力,情感态度都要更高一层甚至几层的要求,所以不预习,极有可能上课听不懂,不懂更不听,不听不想读的恶性循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我们要求预习时候做到:(1)按老师布置预习的提纲提要要求,边读边思考,有轻有重,有粗有细的预习,不能走马观花。(2)勤于思考,在预习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做好记号,在听课的时候多加注意,如果还不能理解,课后再请教老师。

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范文2

【关键词】中职教师 第一堂课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们都知道第一次和学生近距离接触,是非常关键的。第一堂课若能博得满堂彩,下面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要是讲砸了,当然还有弥补的机会,但是,弥补起来却是很困难的。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这第一堂课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生由于考试分数低,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很大,相当多的同学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总认为自己学习不如别人,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有不少学生是凭一时兴趣爱好或好奇心理选学专业的,还有的同学是被家长强迫选学某专业的。因此,中职教师应十分重视第一堂课:在上第一节课前,作为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仪容,一是要干净利索,二是要对学生尊敬,假如你有一张让年轻人追逐迷恋的明星脸,多少会有助于马到成功,假如你长相没有什么特点,那么,你至少要在休息好的前提下,做到精神焕发。对于刚接手的新班第一堂课我们最好不讲新课,因为学生对老师还不熟悉,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上来就讲新课,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为学生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

下面是进入课堂后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 做自我介绍,要有一个漂亮的、出彩的亮相

这个开场白,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和求学经历,这是最吸引学生的,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的过去,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让学生在你的自我介绍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一个博学的人,从而从心底喜爱和敬佩老师。

二 要进行消除学生自卑心理的教育,这点更为重要

作为教师,要告诉学生老师是了解他们的,老师知道他们其中不少人在初中时常挨老师的批评,在家又多受家长的责备,甚至被戏谑为“三等公民”,无论以前怎样,我们只看今天和明天。接着应举实例说明生活中那些“低分生”、“顽皮生”往往在动手能力上、操作水平上要强于“高分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强调“低分”不等于“低能”,并把学校成功的典型事例讲给他们听,告诉他们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全方位的,人才本身也应是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性格特征、能力水平等都是人才评估的方面,社会的这架机器要正常并加速运转就必须要有各类人才,国家的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的专家、学者,更需要大批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这正是我们职校生的优势。希望能让他们重新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

三 进行热爱专业的思想教育

由于学生入校年龄大都仅十五六岁,思想尚不成熟,不少人填报志愿时是草率的,或是出于无可奈何的选择,他们的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对职校特有的培养目标及其专业性、技能性的特点了解很少,所以我们接着会告诉他们职业技术教育是向我们广大学生提供职业资格和就业能力的一种教育,告诉他们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入学后他们学习的主战场从以课堂为中心转移到实验实习场地中来,从重视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着重职业技能的训练,使他们懂得所学的专业与他们未来的职业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使他们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职业成就联系起来,不为个人得失所计较,不为职业优劣所困扰,以此培养学生深厚的职业感情。

四 向学生讲解本学科的认识及现状

例如,我所讲授的课程是美容化妆,我会给学生讲对美容这门课程的认识,联系现实社会中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来突出美容课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个人修养提高方面的重要性,以及美容美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使学生产生一种想学并想学好这门课的冲动。这样做,虽然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但是对于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舞学生的士气都是很有必要的。

五 介绍本学科(美容课)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告诉大家高一新生虽然也学习文化基础课程,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专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不断地转化为技能,注意能力的培养,如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观察理解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除了这些一般能力外,学校还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教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以实用来吸引人,以真挚来感染人。

六 介绍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范文3

关键词: 高数 第一堂课 课程体系 学习方法

对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讲,无论所学的是理工类专业还是经管类专业,都必须学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它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在大学生中曾流传这样的笑话:“大学有棵树,名字叫高数,树上挂了很多人……”因此很多学生在未上高数之前就对高数有种莫名的恐惧感,觉得高数既神秘又难学,给高数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俗话说:一出戏,要奏好序幕;一部乐章,要凑好序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第一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上好新学期第一次课,可以为接下来的高数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如何上好第一堂高数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以得体大方的着装和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吸引学生。

面对具有极强欣赏意识和批判眼光的“90后”大学生,大学教师的形象塑造十分关键。第一次上课要着装典雅、精神饱满。也就是说,教师穿衣服不一定要时髦,但一定要端庄。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表现得有精神、有气质、有魅力。学生很自然地就会从你身上感受到一种美,甚至从第一眼看到你就会喜欢你,进而喜欢听你上课。在第一堂课做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也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取得学生的信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包括介绍自己的姓名、专业、学习经历等。通过这些信息的传递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平易近人及积极进取的精神,让学生得到正能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让学生喜欢自己,进而喜欢听自己上课。

二、介绍这门课的课程体系,增加学生对这门课的了解,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

在第一次课可以对这门课程做简单的介绍。因为只有说清楚这门课程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对这门课有大概的了解才不至于对这门课很陌生。鉴于此,可以介绍这门课程的发展史,历史上哪些人物对高数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这门课程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针对高数广泛应用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列举生活中生动的并能用高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案例来说明高等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比如说银行复利的问题等;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各个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介绍学习高等数学的学习方法。

为了消除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恐惧心理,我们要讲清楚高等数学其实并不神秘,高等数学仅仅是初等数学的延伸和发展,在中学阶段我们研究过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而在高等数学中主要研究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可积性,自始至终用的主要工具都是极限。利用高等数学中学到的方法可以处理初等数学中的有些问题,比如判断函数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等问题用高等数学的知识解决就很简单,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可以解决很多用初等数学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等。同时也给学生介绍两者的区别:与初等数学相比,高等数学在内容上比初等数学要多、深,而且课堂容量很大,老师不再像以前一样总结各种题目类型的解题方法,课堂上不再给大家太多的时间练习。这就课前一定要预习,不懂的问题课上重点听,同时课上要有选择地记笔记,不能像在高中那样,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总之,把自己掌握的学习高等数学的诀窍毫无保留地诉学生,让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去学、怎么去做、怎么很好地配合老师。

除以上几点外,教师还要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期目标、学习计划、自己的授课特点、对学生的课堂要求,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第一堂课可以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重视第一堂课,努力上好第一堂课。

参考文献:

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范文4

学校是提供课程服务的地方,学校的主要产品就是课程,而学校的课程主要表现在行进中的课堂,因此校长的第一视点应该落在课堂上,学校所有的问题最终都会课堂中体现,都会转化为课堂的问题。有经验的校长走进课堂,就能知道学校的问题所在,就能把握住学校的脉搏。所以说课堂是校长的第一视点。校长进入课堂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评价课堂,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这就是我们校长应该关注并做深入思考的。

关于评课,我们可以从评课的功能、评课的主体、评课的方式、评课的效果等方面来思考评课的不同层面、不同情形。

首先是评课的功能。从总体上说评课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这个目的决定了评课的功能,第一类功能是引领价值,是对教师思想的引领,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在教学思想上的问题,教学观念上的问题,比如师生关系,将落后的、守旧的课堂教学思想,改变为现代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这在当下转型期尤其显得重要。第二类是指导价值,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指导,即通过评课指导教师怎样上好课,如何有效地激励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如何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如何处理好教材,如何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如何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而不是喧宾夺主等等。这两种功能如果没有做好,也可能产生负面效果,误导教师,我们校长以为自己的评课是正确的,但客观上未必是正确的,关键在于校长本身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样才能避免评课形成误导。

再看评课的主体。一般而言不同类型的人评课,视角往往不尽相同,评课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校长的评课应该有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应该有校长主体的基本特征。第一,不同于教授评课。教授评课往往高屋建瓴、居高临下,教授多半是理论家型的专家,他们常常带着已有的理论系统标准来评课,说到底是把理论标准作为尺度来衡量教师的课,这个合规,那个失范。这样的评课不能说没有作用,但因为是演绎式的,重在评价,弱在指导,中小学教师往往不太接受,它不能给教师以具体的启迪和帮助。第二,不完全等同于学科同行评课。学科同行评课,或者是实践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即长期在第一线执教的专家进行评课,或者是同上这门学科的教师进行评价。这些人虽不及理论家有系统的理论,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反思总结、提炼,对课堂了如指掌,深谙课堂教学的规律,他们的评价可能会更贴切一点,便于将心比心,因为大家都是执教一门学科的同行,旁观者清。但是他们的评课有时也会因为过于相近,导致有所局限,思路跳不开,出现同质化评课,即不能有效超越授课教师的水准。第三,不同于学生评课。课说到底是为学生服务的,我们的服务质量如何,学生这个用户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不能忽略学生的评价。学生怎么看待一堂课,学生的真实心里到底怎么想的,这直接影响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如果我们虚心汲取学生的评价意见,对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很有好处。我们曾经组织过教研活动之后的学生评课,事实证明学生站在独特的视角,说出了专家、同行没有说出的话,很有意义。但是学生评课毕竟专业性不强,理论性较弱,一般比较感性。

校长的评课应该既有别于上述三种人,又与他们有一定的关联。首先,校长应该认真听取学生的课堂反馈意见,要把其中合理的因素提炼出来,敦促教师关注学生意见。其次,校长评课要站在学校的角度考虑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学科教学的共同价值观,有一定的高度,要体现现代教学的发展方向。第三,校长评课要合理、有法、动情、入心,所谓合理,即指合乎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所谓合法,即指在指出教师课堂问题,分析原因的同时,还要给教师具体的方法,甚至于给他提供样板案例;所谓动情,即指评课要触动教师,而且教师感情上要能接受,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一味夸奖,批评有度,情感接受;所谓入心,这是比较高的标准,校长的评课要能抓住要害,一针见血,把影响教师课堂质量的关键因素点到位,把教师一以贯之的问题揭示到位,让教师心里产生强烈的震撼,这是最佳效果。

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范文5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听课 观课

“观课”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发展起来的概念,它的核心意思类似于“听课”,也就是课堂观察。但是从“听课”到“观课”,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变化,但是内涵却发生了变化,所谓“观”,强调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特别是透过眼睛来观察整个课堂教学,课堂上的一切因素都会成为“观课”感受的对象,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整个课堂整体的氛围。同时,“观课”它更强调参与者用心灵来感受课堂、体味课堂。

关于听课与观课的概念,一些学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如邵华光认为观课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听”不包含“观”,而“观”包含“听”,“观课”比“听课”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朱郁华认为从“听课”到 “观课”不只是换一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教研文化的建构。由此可见,可以把“观课”界定为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那么,“听课”与“观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1 听课和观课的联系

第一,“听课”和“观课”都是对课堂教学的观察。无论是“听课”,还是“观课”,都是听课、观课教师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对授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仔细的观察,并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交流和研究的一种教研的方式。它们都强调运用多种感官对课堂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反思和交流,都是一种对课堂教学的观察活动。

第二,“听课”和“观课”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听课”和“观课”都是授课教师和听课、观课教师共同收集和感悟课堂信息,围绕共同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对话和反思的活动,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设计、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教师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达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2 听课和观课的区别

第一,观课更强调目的性。在新课程理念下,一节课包含着大量的信息,作为观课者要想不分巨细、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进行高效的观课,就必须在观课前确定好这节课的观课目的。不同的观课目的所确定的观课重心也不同,这样就会使观课教师有的放矢、有所取舍。例如,这节课的观课目的主要是了解授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情况,那么观课教师的观课重心就要放在授课教师身上,教材如何取舍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的,向学生提了什么问题,学生是怎样回答的,教师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等等。如果观课目的是了解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 那么听课、观课教师便要注意授课教师是否能照顾到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听得懂, 小组讨论时有没有让能力高、接受快的学生去照顾其他学生,所安排的练习是否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需要等。

第二,观课更强调课前的沟通。与传统的带着笔记直接进入课堂的听课不同,观课要求观课教师与授课教师必须进行提前的沟通。沟通能加深观课教师对授课教师、授课班级等自然情况的了解,这就有助于理解授课教师如此设计教学过程背后的意图。同时,沟通也能让观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个大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相关信息确定观课的目标。明确目标后,观课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观课目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课堂教学的有关信息,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背景资料,做好充分的观课准备工作,使自己对要观摩的课堂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提前的预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观课活动的效率。

第三,观课更强调对学生的观察。传统的听课目标大多指向为授课者,主要观察授课老师是如何讲的、如何教的。而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是否高效的基点都体现在学生的主动、积极、乐学等层面上。因此课堂观察不仅要关注教师如何教,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也就是以学论教。观课则更强调对学生的观察,通过学生的学来讨论教师的教。对学生的观察应该包括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思维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行为、课堂气氛、学习效果等多种要素。

第四,观课更强调高参与度。观课要求观课教师不能做一个旁听者,而要做一个参与者。听课者要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自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融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之中,带着欣赏的目光,感受课堂氛围,享受教学过程。让自己的见解与主讲者的设计发生碰撞,产生更好的教学设计的火花。因此,观课要求观课教师不要坐在最后一排,而是要尽量的坐到学生中间来,这样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的最后。

第五,观课更强调用心灵来感悟课堂。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在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更强调课堂整体的把握,强调用心灵感悟课堂。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 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观课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授课教师的语言,用眼睛来观察授课教师的授课过程,我们还应该透过耳朵的听和眼睛的看,用心灵去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第六,观课更强调主动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观课绝不是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笔记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它更强调观课教师主动进入,积极思考。不经过思考,就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经验和思想。观课要求边听边想,授课教师是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的,和我的设计有什么不同。有哪些优点和不足,这些都是思考的内容。

综上所述,“观课”更强调观课教师主动参与课堂,全身心地感悟课堂,全面关注师生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更能让观课者深入到课堂情境中去,更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观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胡燕,樊允浩,李影,赵洁.近十年来关于听课、评课研究的相关综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5).

[2] 陈大伟.走向有效的观课议课[J].人民教育,2007.23.

[3] 吴传刚,左瑞红.听评课理念的转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30(4).

[4] 何平,王莉娟.听课评课面面观[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2.9(3).

[5] 杨瑞珍.谈新课程的听课与评课[J].文学教育,2009.11.

[6] 王雅琴.浅谈教师听课与评课[J].长春大学学报,2003(5).

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范文6

学习洋思的高效并应用于实践中,继而能够去改革一些陈旧的课堂模式,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在学习洋思中去超越洋思,是我们每个课改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 反思 实践 超越

一、学习:洋思的高效

(一)统一而高效的数学课堂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1.[案例1]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七上,第三课时)

第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投影):(一分钟左右,教师不作任何说明)

第二,自学指导(投影以及教师简单说明):(两分钟左右)

第三,学生自学以及自学检测:(约17分钟)

第四,讨论更正,合作探究(小组讨论,采用兵教兵方法):(约10分钟)

第五,课堂作业(老师当堂批改,基本完成良好):(约15分钟)

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学得高效。学生始终处于高效的状态,自学过程中,少有走神等无为行为;

② 教得高效。第一,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师后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凡是学生会了的问题坚决不再教;第二,及时发现问题,对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是能够很快的引到纠正。第二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轻易把问题和方法主动讲出来而是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是学生在学的环节存在的问题,评判的权利都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③目标完成高效。巡视学生们所做的练习,确实可以看到的是,学生们都当堂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二)统一的教案

2.[案例2] 听了几位数学老师的课,他们的课堂结构模式基本一样,就连教案也都是统一。

个人备“草案”

主备人按照洋思模式备好电子教案或者相关的课件制作,并按要求备好课题、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

备课组备“成案”

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对草案进行集体讨论,修改出“成案”。主备人说课,其他成员补充、完善。

备课组重点研讨:如何解决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所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

备课组达成共识:统一划分课时、学习目标、自学指导目标、自学思考题、检测题、统一解决疑难问题、统一课堂、课外作业等。

备“个案”

在成案的基础上,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备出个案,写在成案的两边,形成真正的适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教案。

洋思这样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模式,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尊重了个体,既能够吃透教材,也能够吃透学生,正因为备课充分吃透,所以上课高效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思考:如何学习洋思的高效

我们必须反思这么一个问题:面对我们自己的生源,作为非封闭式的教学环境,我们怎么学洋思,怎么样学到洋思的精髓而非依样画葫芦,甚至画虎不成反类犬?作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我区各学校,没办法像洋思那样有封闭式的管理制度,家长没法完全管教孩子,很多学生一出校门甚至就直奔网吧。怎么办?

我们无法控制学生的课外,但我们可以完善我们的课堂。我想,一旦我们课堂高效性得以显示,或许学生的课外就得到了很好的调控。课堂的高效性实实在在势在必行的了。

三、实践:改革课堂模式,提高课堂实效性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给学生开讲座《学习洋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将洋思中学的所见所闻与全体学生分享。

第二,调座位,改变学的模式,加强兵教兵的互助。

第三,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学习洋思的关键。

①调整自我。洋思的老师,从头到尾都不用管理课堂纪律,而是让学生自觉的投入自学、自测、听讲、练习的每个教学环节。

注意精讲。作业讲评精讲,课前复习精讲,新课导读精讲。与洋思的课堂相比较,

我们老师自己的课堂上,不足的还是在于精讲这块,所以留给学生自学自测的时间不够。

加强预习的落实检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点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

成落实本节课所学知识,这一点也是洋思回来所要做的改变。

④加强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的高效。每个老师在集备前必须把自己对下周的重难点进行解读。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充分的在上课前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为课堂的高效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超越:从实际出发,在学习洋思的过程中超越洋思。

洋思中学的教改并不是完美和终止的,如何更好的学习洋思的长处,发扬我们自己教改的长处,我们就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学习落到实处,把教改落到实处。从实际出发,在学习洋思的过程中去超越洋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全体参与教改实验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改理念。

(1)创造机会让教师走出局限,走出传统教学的影子。教,必须有效!学,必须快乐!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少老师们都放不下课堂上的“讲”,总觉得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讲越多越好。

(3)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面对生员的参差不齐,我们必须放手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上课必须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

(4)教改要有吃苦和求实的精神。学生如果在先学方面不到位,教师在课堂上的后教就无法执行。更别说反馈与矫正了。

2. 领导要带头重视教改实验。

(1)学校领导要有先人一步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务实的行动方案。领导必须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才能够求得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2)教改的执行需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提供支持。每项教改在执行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当我们对导学案产生困惑,当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把握教改课堂的模式,当我们对自己的教改成绩担忧,当我们对教改没有信心时,就需要领导强有力的支持。

(3)领导对教改也要有严格的管理措施。从学校领导到教务处,从备课组长到教改成员,层层落实和把关。制订师徒承包制,使得年轻教师能够更快的成长,各校备课组之间加强合作和竞争,假期的集中培训等也可以作为教师的考核依据。

3.认真对待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1)加深对对导学案的认识。可以通过每次的教改实验公开课,加强对教师的教改方面的培训工作,强调导学案的作用,鼓励教师们编写适合学情的好学案。

(2)导学案的使用必须正常规范化。没有使用好导学案,一种是对待教改的态度不端正,另一种就是对于导学案的编写质量不满意而不使用。我们相信,只有认可了这样的教改实验,才能够将教改进行到底。

(3)正确的使用好导学案。要用好导学案,备课组长首先应该对下载后的导学案的内容进行增减,按照自己学校的学情进行适当的处理。导学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小测卷为一体的导学案,导学案使用完后,必须立即进行完善整理、教后反思、形成补案,以备后面的教师更好的使用。正确的使用好导学案,是顺利推进课改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资料):

蔡林森, 吃苦是福,人民教育,2010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