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范例6篇

中医药

中医药范文1

英文名称: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主管单位: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甘肃省兰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6354

国内刊号:62-1063/R

邮发代号:54-5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中医药范文2

英文名称: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2392

国内刊号:23-1193/R

邮发代号:14-4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医药范文3

调护“血三脏”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周福生;许仕杰;

关于数字舌图的群体特征研究梁嵘;张永涛;王召平;陈松鹤;李方玲;樊艳;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制剂治疗研究进展周亚滨;富超;赵明;

精气学说在《黄帝内经》理论建构中的作用及其意义张登本;孙理军;李翠娟;

心舒对犬心肌缺血模型心肌酶谱的影响罗陆一;古宏晖;陈鹏毅;杨焕斌;

刘沈林教授辨治消化系恶性肿瘤经验举隅钱峻;

吴深涛教授化浊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及辨证经验武娜杰;

汪慧敏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特色陈光盛;

彭万年教授治疗糖尿病经验宋爱军;陈丽兰;彭万年;

于敏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的临证经验浅析田谧;于杰;王安娜;史耀勋;于敏;

中西汇通谈天癸与垂体促性腺激素叶一萍;

中药与植物分类裴正学;

助读《伤寒杂病论》王付;

中医药学刊 经行胀痛临床治疗经验李雯;

胃脘痛中医辨证与相关指标研究文献述评韩立民;

闭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刘旸;黄恩申;周浩;

护肝片治疗药物性肝细胞损伤22例临床分析蒋学禄;罗杏娟;江彩珍;

软肝冲剂抗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1)卢秉久;李谖;杨新莉;

论肝气的运动特点马月香;

中医诊断信息数字化发展杨杰;牛欣;徐元景;牛淑冬;

中药复方配方颗粒研制的共性技术周海燕;付超美;杨明;邹亮;于杰;

不同产地来源山药气-质联用图谱的比较研究陈斌;程林;蔡宝昌;

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范俊;张小燕;龚婕宁;陆兔林;梁侨丽;张旭;

羊藿三子汤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邱仁斌;张培钦;沈瑞子;

截哮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研究王孟清;罗银河;董晓斐;莫非钧;朱晔;舒兰;

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研究的方法和思路赵敏;余海滨;李建生;张伯礼;

大黄四逆散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和实验观察陈捷;林进汉;金立华;陈锡文;孙忠敏;

强窦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电生理观察中医药学刊 姜明华;

穴位埋线对青霉素致痫大鼠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邓元江;刘卫英;梁伟雄;周平;彭楚湘;

“养肝柔筋方”对游泳训练大鼠血浆支链氨基酸的影响史丽萍;王芳;马佐英;何山;毕慧娟;

海藻及其组方治疗瘿病的研究进展李红梅;高天舒;

脑血康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郑国庆;王艳;黄培新;

牛黄降热冲剂治疗中枢性高热疗效观察姜凯;寇辉;刘荣辉;顾允;姜树民;

参麦有效部位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陈铌铍;丁志山;方三华;高承贤;徐莉;沃兴德;

现代医学对尿路感染的认识及抗生素使用利弊的探讨周栋;孙伟;

定志小丸对抑郁大鼠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郑晓霓;王德山;单德红;

肾衰排毒颗粒治疗慢性肾衰氮质血症临床观察徐月英;陈靖;董波;杨秀炜;

疏肝和胃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蔡锦莲;董彦敏;

补骨脂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内C-FOS基因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郑里翔;汪敏;辛增平;

腰椎间盘脱出症临床治疗观察周浩;李慧清;

中医药治疗痔疮的研究概述钟希文;林慧;

消瘀片对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蔡宝祥;谢梅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曹建春;张东萍;

亚健康状态防治策略研究现状探讨姚魁武;陈志伟;

头痛病证的中医药治疗探讨赵永烈;王玉来;王爱成;

浅说“百病生于气”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关系尚冰;

中西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赵明;富超;

调神止痛针刺法理论基础探微苏妆;

抗皮肤衰老的中医疗法权信哲;傅玉娟;吴景东;

莪术和三棱药对中挥发油提取的研究许嵘;刘彦廷;武可泗;

下者举之在治疗慢性体表溃疡中的应用李世征;吕延伟;

绮石虚劳证治特点中医药学刊 王永刚;钞建峰;王承平;

论三才对中医理论的构建王德敬;李秀美;王美芝;陈祥芳;王全年;

中医证候与基因组整体刘家强;江津河;

从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英译看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戴林;李开平;

中医对证与病的认识刘云侠;

针灸治疗强迫症的研究进展任路;李浩;

探讨癌症中医治疗中的几个问题王沈玉;

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概况丛英;

胃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诊断的联系程显丹;刘宏伟;宫艳华;陈以国;

微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探讨林昌松;田敏;赵威;陈纪藩;

骨髓抑制防治概况李戈;Ht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学改变与中医症候分型的关系陈均法;庄海峰;

浅谈“辨证论治”之难骆关兴;

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变化段开骏;刘洁;白春锦;孙徽;陈百军;

五脏精气血津液理论及其指导意义魏凤琴;

中西药联合用药作用探析陈扬;薛素兰;

马齿苋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唐伟军;卢新华;何军山;朱湘忠;

阳钙宝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及钙磷的影响吴符火;张苏娜;郑英珠;

补肾生血颗粒对肾性贫血大鼠抗氧化作用及血EPO含量的影响孙劲秋;何学红;

补肾方对大鼠实验性脂肪肝胰岛素瘦素抵抗的影响王雁翔;王灵台;丁桂芳;

中药饮片的贮藏与保管高爱东;

从用药剂量看仲景用大黄赫忠朴;

中医经典中的治未病与未病先防张学文;卢秉久;

从《临证指南医案》看叶天士辨治便秘的特色宋起佳;苏云放;

仲景运用芍药的配伍初探陈新宝;

张仲景煎药溶媒初探李玲;马新红;

《金匮要略》外治法浅谈郭铁柱;孙晶;艾华;

《温病条辨》“温病死证五大纲”探析王英;盛增秀;

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学》瑕疵评析续(1)赵新广;刘丹卓;

古代中医教育思想的借鉴意义李海波;艾华;李斌;

当归四逆汤临证验案廖竹芬;

加味逍遥散治疗斑秃疗效观察叶秋华;

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脂肪肝许萍;王清;

归脾汤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临床观察王秀娟;

牡荆油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吴启端;王淑英;方永奇;

关于榆耳抑菌作用有效成分的研究李士怡;周一荻;

HPLC法测定四神颗粒剂中异补骨脂素的含量王守愚;徐淑卿;史公良;张文洁;

药理寻真李国臣;王静敏;崔文艺;

中药调剂质量对疗效的影响高立新;

玉屏风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杭清;楼云雁;

月宫栓质量标准研究中医药学刊 袁汀;徐英宏;杨君;

HPLC法测定大败毒胶囊中大黄素的含量刘玉红;王妮;

影响猕猴桃籽油软胶囊崩解时限因素研究陈双平;李敏利;王小勇;邓其海;

HPLC法测定大风丸中芍药苷含量王丽娜;贾天柱;刘洋;

现代医学技术观察中药抗过敏反应机理的实验研究明彩荣;王晓男;

实验性高血糖大鼠内脏病变观察与研究刘文艳;明延波;戴力明;韩健;

基层医院中药处方及调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敏;

辽宁省新药开发前期市场调研状况研究谢明;王晓毅;

艾灸与针刺治疗慢性泄泻疗效观察董魁;

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董葭;郭英军;

针刺加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假性球临床研究丁德光;孙国杰;李家康;罗惠平;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体会田华张;张永东;朴明武;

中药薰蒸加手法治疗膝关节周围损伤术后关节僵直王克琦;蒋阅;闻久全;

田七膏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研究陈一凡;

心可舒片降脂抗栓作用的临床观察庄雪珠;

中药艾迪局部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苏雁;黄春凤;

攻下化瘀解毒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姜海华;刘日才;周健;

乳宁Ⅱ号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赵连臣;贾喜花;唐汉钧;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王国栋;

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谷灿立;张龙江;李为民;

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路常东;

心可舒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疗效观察纪宝佐;张宏英;张经华;

手法牵引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穆德志;张荣江;刘领;

中药外敷热熥治疗颈椎病100例李晓娟;李殿忠;

升阳益气固肾化瘀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观察张丽霞;

湿疹汤治疗急性湿疹60例临床观察姜世梅;

中医药学刊 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临床观察胡卫海;

中医治疗尿路感染的证治探讨与疗效观察刘舒音;

祛脂方联合凯西莱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刘莉;张永华;

针药结合治疗腹腔手术后肠梗阻临床研究金君梅;

手术加中西药治疗尖锐湿疣51例疗效观察张秋实;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躁狂状态临床观察高孟英;

中医药范文4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R2-0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c)-0150-03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talent training of Chinese medicine

GE Fei1 ZHU Qi-lin1 ZHOU Jian-jun1 XU Kai2

1.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aian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Haian 226600,China;2.Department of Medical Affairs,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CM,Nanjing 210029,China

[Abstract] As a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concept of value,ethics and hum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reflects the unique charm of Chinese medicine.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attracting talents of Chinese medicine,and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can not develop without the power of the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author starts from the state support for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then talks about how to attract more tal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to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and how to lead professionals of Chinese medicine to develop the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Inheritance;Talent training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医药人才,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

1 中医药文化概念及其建设和传承

何谓中医药文化?首次明确中医药文化的含义是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上: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广义的中医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医学科体系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1]。

国家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国家中医药局陆续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等相关文件。我国在2008年10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2010年针灸率先申遗成功。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医药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视的,而中医药也正逐渐获得世界的认可。

2 中医药人才储备和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不断增长,各级中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中医药人员配备不合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偏低,有些甚至持续减小,部分中医医院领导班子、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中医药基础薄弱,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中医药毕业生的学历越来越高,但优秀中医药人才却是凤毛麟角[2-6]。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中医药院校教学内容西化,中医药基础教育薄弱,导致培养出一些“不中不西”的中西医结合学生,中医基础不牢、西医技能不精,有些中医药研究生到医院工作后实践动手能力极差,还不如一些本科生,却又不肯虚心向学历比他们低的上级医师请教学习。中医药院校应当利用中医药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增强中医药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发展中医药的信念;要充分运用中医药文化的“仁术”思想,培养中医药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借用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思维方式,帮助中医药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7]。

3 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

在当今中医药工作人员收入不高、又难以享受国家法定假日的形势下,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培养固然要靠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但更离不开中医药文化自身的魅力和影响力。如何切实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关键要靠中医药的疗效和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尽管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中医药的质疑声不断,但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医药,“非典”期间广东省中医院用中医药抗击“非典”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效,这是对排斥中医者最有力的回击。原卫生部在抗击“非典”“禽流感”的国家诊疗方案中加入了中医药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的认可。要深入广泛开展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理念宣传,中医院的所有职工及其亲属应充当中医药文化的第一宣传员,而不是身在中医院却排斥中医药、抵毁中医药。中央、湖南等电视台开辟的中医养生专栏收视率居高不下,一些养生书籍畅销不衰,在群众中掀起一股社会养生热潮,从侧面体现出群众对中医药保健的需求和追捧。“养生热”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社会悄然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药长久以来在民间具有深度的群众基础,以及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追求的日益强烈和对绿色保健治疗的无限向往[8]。

作为东方文化瑰宝的中医药文化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近年来华学习中医药的国家和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从最初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华人分布较多的亚洲国家,到现在的欧美等西方国家,目前中医药的影响已经遍及世界各地。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接收的留学生国别已扩展到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国家留学生基金委统计,目前在华留学生最多的10个学科中,中医药专业位居第2,仅次于汉语言专业,而在来华接受自然科学专业教育的留学生中,中医药专业留学生人数则稳居第1位[9]。中医药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而且承载着深厚的东方传统文化内涵,是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前提和桥梁,他们如果不理解和热爱中医药文化,就不会来到中国,更不可能学好中医药知识。换言之,无论是中医药学生还是西医学生,要想学好中医药,也应该理解和热爱中医药文化,这是学好中医药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4 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人,中医药文化的发扬继承当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自身的努力。借用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教授关于中医体系中“中医文献”和“中医学体系”的比喻,如果中医学体系是一棵大树,那么中医文献就是这棵大树的根,而中医药文化,则是这棵大树周围的空气、水和土壤,是滋润、养育、装扮这棵大树的,中医药文化要靠中医药人才吸收和输送营养,中医药文化的环境、氛围反过来可以影响整个大树的成长和壮大[10]。当前,加强中医医院的建设管理和人员配备,为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奠定人才队伍基础,是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根本保障。各级中医院要在增加中医药人才招聘引进比例的同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西学中培训,不断丰富中医药学习内容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要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把中医药知识和理论带向基层医疗机构,让基层医务人员成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应用者和传播者。

古往今来,名医都是中医药文化的最佳传承人,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师承带教传统,而中医传统师承带教首先是医德文化的传承,中医讲求的是“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做医先做人,行医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老一辈中医人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造福了一方群众,也熏陶了一代代中医人,使得中医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越来越多的西医生参加了西学中培训或报考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心中医药、学习中医药,中医药人才队伍日渐壮大,必将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发挥生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亚斌,蔡子鹤.中医文化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J].医学与社会,2010,23(10):100-101.

[2]郑晓红.当前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184-186.

[3]郭子华,翟双庆,季伟萍,等.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7,13(4):1-4,15.

[4]付先军,王振国.中医思维模式在中医药院校非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途径[J].中医教育,2010,29(4):15-18.

[5]王大壮,田侃.中医药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法制,2010,(6):41-44.

[6]龚晋文.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1):89-90.

[7]张宗明,申宁.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医学与社会,2010,23(8):97-98.

[8]谢世平,程传浩.中医文化传播与推广机制的思考――试论“养生热”背景下的中医文化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3):208-209.

[9]薄彤,张杰.中医文化在中医药对外教育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1,24(8):57-59.

中医药范文5

[关键词]中医药;教育;经济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6)05(a)-0085-05

作者:李朝晖,陈雪斌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教育经济学领域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1]。近年来,教育在各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教育过程渗透着经济的元素,经济活动活跃着教育的基因。不管是从教育和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还是从包容性增长所期望建立的产业之间,经济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之间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来审视,教育与经济都应该实现双方的协调互动和高度融合[3]。研究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把握它们相互联系中所具有的特点,是有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前提,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1教育和经济的关系

1.1经济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即社会经济活动,是构成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同样,社会经济活动对人类教育活动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结构布局等也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不仅表现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还在相对微观的层面上表现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波动变化也会反映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对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5]。

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水平,教育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有坚强的经济后盾来保证。经济的发展速度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影响着对教育的投入,经济的发展速度越快,经济总量就越大,对教育的投入相应地也越来越大。经济的布局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布局结构。教育要得到经济的资助以便获得长远发展,必须紧跟经济形势,相应地调整其布局结构,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1.2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曾经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微妙变化,教育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6]。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教育在创新发展中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解释经济增长的变量[7]。教育的根本职能是反映并服务于经济的。

教育通过改变人们的劳动方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通过教育,科学技术知识得到传播,科技成果得到应用,从而使新式的劳动工具迅速进入生产部门。同时,通过教育,劳动者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保证了大规模发展经济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较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能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培养和输送质量合格、数量及层次、种类相当的各类专门人才,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则满足不了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阻滞社会经济发展[8]。

教育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通过教育,人们的生活观念相应的发生变化,从而使人们的消费结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等都发生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最终都将通过推动经济的发展来显现其威力。教育通过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教育使人们获得了强有力的认识世界的工具,使无知者变成有知者,如学会使用电子显微镜之后,人们的视野从肉眼可见得狭小范围扩展到了微观世界、宇观世界,人们思维方式跟着发生了变化,能更系统、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自从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9]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教育对经济的增长作用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10]。教育作为知识产生和传播部门、作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提供部门,在综台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教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而人的素质的提高最根本、最基础的就是教育。

2中医药教育与中医药经济的偶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国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要发展经济,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发展,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真理。但若是沿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发展道路走,注定是要失败的。要想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发展,必须注重特色经济,发展比较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比较优势,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发挥其比较优势的作用,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板块的中医药行业,利用天然植物药剂,按照整体协调发展的系统观点,对人的疾病进行标本兼治,恰恰是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寻求自身发展要注重的优势之一。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11],研究中医药经济的发展很有必要。而要研究中医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研究中医药经济与中医药教育之间的相互关联。

2.1中医药经济的发展是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动力源

中医药经济对中医药教育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这是由中医药经济的规律和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中医药教育的影响。中医药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中医药疗法作用缓慢,特别是对一些慢性病有着循序渐进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多地需要比西医更有效且更少毒副作用的疾病治疗都倾向于使用中医药,屠呦呦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以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在回应诺贝尔奖时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获奖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荣誉”。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中医药已经加快走上世界的步伐。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多亿人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人口的80%,预计在未来10年内中医中药开发利用将在全世界出现“新浪潮”,中医中药发展前景一片光明[12]。中医药存在这么巨大的市场前景,促使中医药教育更快速地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中医药教育已经走出了古老的口耳相传单一授徒的传统模式,走向了规模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的新途径。据统计,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省(市、自治区)都有成独立建制的中医学院,中医学院的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甚至很多留学生专程来我国学习中医药,这对中医药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可以说,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进了中医升温,给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其次,中医药的保健作用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显著提高,而中医药保健品由于其天然、绿色、疗效高、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正成为人们保健活动中的一种时尚追求。药膳食品、特制滋补品等都是中医药在保健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结果。人们为了防病、减肥、增智、增力、明目、固齿等原因选择中医药保健品,在这个过程中,就更加需要中医药医生的指导,正确选购药品、选定用药量。中医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中医药保健健康发展的瓶颈。然而按照市场规律,巨大的中医药保健品市场必将推动中医药教育的快速向前发展。

再次,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中药材种植经济,这是其谋求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天然的药材资源非常丰富,投入少、收入高,促使中医药种植经济近年来出现快速发展的势头。这种发展趋势,也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医药药材的种植数量、质量都对经济收入有较大影响,为了获得更加高的经济收入,积极研究环境变化等原因所造成的中药材种植数量质量的变化和对中材药在实用中用量及疗效的影响。广大种植户积极接受中医药教育,这对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中医药种植经济也成为推动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另外,虽然我国的中医药教育在专业口径过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社会需求仍不相适应[13],主要表现在:中医药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中医药管理者缺乏现代管理思想和基层中医药医疗人员整体素质不高[14]。此外在我国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市场规则不健全、市场调控机制不完善,中医药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畸形,必然影响中医药教育的健康发展。如受西医发展的冲击,中医药医生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可以量化等因素,都会对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起推动或者阻碍作用。正确认识中医经济发展是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动力源,积极发展中医药经济、推动中医药教育,是我国发挥比较优势、谋求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

2.2中医药教育的发展是中医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药卫生工作的重点已经开始转移,从以单纯性的防病治病为主转向以维护和增强人们群众的健康、提高人们群众的生活质量为主。近年来,随着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加快,中医药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并且深深地打上了经济烙印,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产物,谓之“中医药经济”,比如早几年“银黄口服液”的上市,曾使全国中药材市场金银花的价格多年间都持续飚升[15]。中药由于其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备受广大人们群众的青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医药学的发展,迎合了人们养生、治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这都依赖于高度发达的中医药知识[16]。但由于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中医药市场已经突破了国家的界限,要想保持我国在中医药方面的比较优势,必须加强中医药教育。

首先,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广度决定着中医药经济发展的规模。在西医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广大人们群众只知道中医药,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100%,随着西医的传入,特别是在对传统文化的“抛弃”,崇尚欧洲国家的发达科学技术的冲击下,中医药的发展一度走入低谷。中医药教育出现过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解放之后,中医药才迎来了其发展的春天。特别是近年来,对西药的毒副作用的认知,对中医药知识的正确认识,人们对中医药源于自然、不用添加剂、完全按照系统的观念,用相生相克治疗方法,从整体上解决疾病的根源所表现出来的疗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中医药对慢性病、疑难病、老年病又有着独到的技艺;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人“回归大自然”,倾向于中药、针灸、推拿等自然疗法[17]。中医药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为中医药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良好契机[18]。这使得许多青年才俊积极投身到中医药的传承中来,极大地带动了中医药经济的发展。如市场上中医药美容保健、延年益寿产品的畅销生动地反映了中医药知识深入人心的状况。随着中医药知识的进一步普及,中医药经济的发展将迎来又一个春天。其次,中医药教育发展的深度决定着中医药经济发展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朗,我国中医药经济的发展不但受到西医的冲击,而且还受到来自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洋中医”的冲击。要想发展中医药经济的比较优势,就必须深挖中医药的发展潜力。如对中药材的深度加工,按照WTO准则的要求制造中成药等等。这些都需要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来完成。我们知道教育的深度是劳动者个人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劳动者的素质高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参量。劳动者中受教育的人口数量越多、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大规模发展经济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就得到了充分的保证。高水平、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整个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这种强大的创造活力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想使中医药经济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只有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教育的发展深度,利用先进的科技知识继承中医药技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炼中药材,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提升中医医生的素质。

再次,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力度决定着中医药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中医药的现展同作为手段和方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联系起来[19],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投资力度加大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要想发展中医药经济,使其成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独具特色的一支生力军,必须要加大对中医药教育的投资力度。只有当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力度使得其能够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站稳脚跟,并吸引大批优秀人才投身于中医药事业中来,那么中医药事业将显示其强大的威力,并极大地提升中医药经济发展的速度。

3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促进中医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中医教育发端于20世纪中叶,迄今已有近50年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由于高等中医教育的价值平衡可以由其所引导的实物(获得高等教育的中医从业人员)平衡体现出来,因此,当中医医疗市场逐渐达到一定的饱和度时,从某种意义上讲,高等中医教育便是成功的,因为它已经获得一定的规模和价值平衡[20]。当前中医药教育在开发中医药经济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在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但是,由于教育落后所造成的人才缺乏、技术陈旧,使得很多地区出现了“捧着金饭碗去要饭”的尴尬局面。为了促进中医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

第一,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发展世界性的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必然途径,世界各国优秀人才接受中医药教育是重视保健的当代人的必然选择。“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医药既是中国人们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体系的同时,更为中医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展中医药教育,必须要坚持开放的原则,只有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汲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秀医学成果,才能既保持中医药的传统,又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产生新成果。

第二,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促进中医药发扬光大。对中医药的教育,既要重视对传统中医药知识的继承,更要强调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进行创新。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越来越多历史上从未出现的疾病正侵蚀着人类的肉体。在中医药教育中,必须把握时代脉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有敢于“勇立潮头”的勇气,积极投身于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使中医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最终才能带动中医药经济的发展。

第三,坚持“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中西医结合的教育方针。中医药的发展,特别是在走向世界,与各国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汲取当地的医学成果,遵从当地的医学习惯,才能快速地融入当地,实现中医本地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保持中医药的传统特色,坚持“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中医。

中医药范文6

中药交替疗法防治ABO母儿血型不合40例观察 洪善玲,陈秀美

蒺麦饮合苦酒汤治疗梅核气70例 朱安龙

降脂灵治疗脂肪肝126例观察 孙立东,汤友林

养血祛风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72例 李道五,张志远,郭梅钦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肌缺血性疾病50例 顾月珍

化痰降逆通便法治疗不完全性幽门梗阻26例 颜志利,雷衍光

活血化淤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8例 张族祥,张秋生

中药治疗伤寒持续高热47例 唐日东

肾气丸治疗脑外伤后尿崩症30例 彭建

清利活血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50例 陈俊文,谭清武

降脂脉安冲剂治疗脂肪肝52例 杨菊,孙九光,许邹华

竹叶柳蒡汤加减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38例 李良崽,陈丽霞

升肝舒郁汤加味治疗乳腺增生病60例 冯学贤,王淑华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86例 崔悦

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68例 魏雪飞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震荡后遗症31例 王永波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腹水160例 徐晓梅,李冬梅,段连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高血压96例观察 冯国标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症42例 陈昌权,曾秀妹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输卵管炎50例 万忠,赵曼香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29例 李晓霞

针刺配合经穴离子透入治疗慢性咽炎54例 金平林,高翼

三棱针点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 何洪艳,邹本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95例 张正银

中西药合用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 龚萍

中西医结合治疗痘疮样胃炎65例 周涛,贾作福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28例 张薇薇,袁学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易彬

中药治疗外感咳嗽98例 胡少华

西药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面神经麻痹88例 张瑛媛,吴茂兰

按摩结合养心功法锻炼治疗失眠41例 孙栋

兼治法治疗精神分裂症41例观察 马珠群,张秀玲,张增明

电针配合TDP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66例 蓝先金,钟纪萍

针刺治疗中风失语38例 蒋元模

齐刺法治疗颈椎病对照观察 何伟晔,纸少峰

升降汤加味治疗吞气症32例 彭玉生,黄红亮,张银平

中药治疗硬皮病100例观察 韩世荣,王娟,刘晓莉

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4例观察 岑李民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头痛26例 王著安,杨正书,范国文,李福长

樟树健心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杨焕斌

礞石汤治疗精神分裂症67例 杨晓,江宏革,陶晓燕

辨证治疗消渴病80例 叶多让

消症汤治疗卵巢囊肿126例 程泽莉

益肾化淤生精法治疗异常134例 马建中

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黄明伟

通络定痛汤治疗颈性偏头痛41例 黄机运

辨证治疗先兆流产72例 芦惠敏

清咽灵汤治疗慢性咽炎88例 张先辉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3 3例 刘天德

中药治疗安环后月经失调42例 郭晓明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 3例 刘熔

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老年性失眠3 4例 张传平

四逆香苏合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雷林,东方湘云,栗勇胜

清营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2例 李新华,李新文,朱应来

健脾补肾通络汤治疗老年失眠症7 8例 徐行

辨证治疗胃脘痛596例 周丽琼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疮116例 马泽龙,罗俊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1 2例观察 亓鲁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50例 吕丽青,李华

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1例 王厚鹏,李淑芬,侯恒太,马丽莎,耿德军,刘喜军

降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124例 贾作福,任松文

中西药内外合用治疗睑缘炎38例 李学源,吴文元

中药为主治疗病毒性角膜炎19例 李官鸿,钟利群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早期23例观察 赵风美,张红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67例 谭金春,何福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82例 王兆菊,孔文清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睫综合征22例观察 张立纹,张卫华

电针结合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33例 陈传江

枝川注射液配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56例 刘克龙

耳穴贴压法治疗颈椎综合征46例 赵淑林,李锋

棉绒灼灸法治疗带状疱疹100例 杨雪利

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简便方法--答读者问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病42例 夏明清

中药熏洗治疗骶尾部疼痛33例 王仁成

贴脐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35例 陈宗明

黄芪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60例 刘平英,朱司金

针刺配合指针及耳压治疗呃逆64例 邹晓阳

双黄连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36例 戴秋芳,林启声

中医内外合治癫痫56例观察 杨其政,胡江华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原发性低血压25例 陈细明

和胃饮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3例观察 唐日东

益精汤治疗少精症20例 黄胜,吴安平,朱岩平

丹葛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3例观察 李良梅

活血健脾汤治疗慢性肾炎50例 苏德易,李杰

叶桂经验方治疗胃痛67例 李建伟

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5例 刘有田

丹参饮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 王军,孙振涛

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28例 吉文

加味芪党汤治疗精少症150例 贠熙章

冲宁汤治疗无排卵失调性子宫出血40例 许娟

止泻汤治疗婴幼儿腹泻42例 靳雪峰

中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 胡泊,陈新华

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22例 沈一山

养阴清肺汤治疗慢性咽炎100例 胡镜清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眼部带状疱疹24例观察 赖声正

育阴化精汤治疗不液化症57例 张宗圣,李爱梅

活血止痛汤治疗慢性盆腔痛33例 黄逸玲

中药治疗泻下后津伤便秘47例 唐军莉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观察 骆红霞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2例 董京文

中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6例 戴向东

中西药合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 衡美娟

强的松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何红权,罗勇斌

中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 邓玮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口、生殖器综合征26例 李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120例观察 周虎,俞庆福,马晓莉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观察 李俊成,王丽伟,郭长海,杜廷海

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54例 谷巍,于春叶

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失眠84例 王冬梅

微波透热治疗带状疱疹21例 谢懿颖,洪晓瑜

小针刀配合推拿治疗创伤性肩周炎48例 张奋耿

新癀片成膜剂治疗烧伤90例观察 杜玉胜,宋云洲

抗风湿护套治疗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60例 欧阳星

针刺配合捏脊法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1例 尹久

虫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体会 陈奶城

脑安胶囊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张玉金,张文芝

针灸结合放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6例 徐华章

藿朴夏苓汤新用验案三则 张正泽,张可智

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体会 钱祥夕

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体会 艾绍佐

糖尿病性腹泻治验三则 韩毅敏

全蝎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举隅 章薇薇

外阴白斑辨治体会 王文兰

霉菌性肠炎辨治举隅 董梅

调肝法治疗儿科疾病举隅 陈宣

竹沥化痰 降逆止呃 戴裕光

熏蒸疗法治疗痹证心得 何永生,朱渊红

柴胡桂枝汤治验1例 顾文忠

异丙酚配伍维生素K3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100例 唐惠英,苏艳梅,王瑜

通下法治疗肺病机理探讨 宋秀明,陈晓宏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会 孙涛

麝香螺蛳膏外敷治疗急性尿潴留1例 沈浩齐

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坐骨神经痛200例 彭易雨

补中益气汤新用四则 张洪

四物蛇蝎汤治疗顽固性皮肤病体会 肖耀平

代赭泽泻汤治疗眩晕举隅 赵淑萍,汪静娟,张风菊

大青散治疗小面积皮肤溃疡136例 赵东瑞,林蓉

普济消毒饮临床应用体会 吴国营

喘证治验举隅 杨永,杨进林

苡仁附子败酱散应用举隅 黄定良

长期发热治案一则 焦基洪,孙乌枝

痰厥治验1例 顾文忠

肾气丸治疗癃闭体会 周丽萍

心律失常辨治体会 李清波

六味地黄汤加减应用举隅 夏其碧

威灵仙治疗骨刺卡喉20例 姚金才

甘草配伍原理初探 屈岭,陈翠美

溶栓通脉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体会 胥克庆

中医肿瘤学与生存质量渊源初探 张恩欣,周岱翰,林丽珠

试述中医胎养胎教 董陆

中风后遗症护理体会 海和平

中风先兆辨证施护总结 李桂兰

误用罂粟壳致痿证拾遗 徐定平

头皮针与输液管连接处小气泡处理体会 沈祥霞,高爱萍

脊柱滑脱复位内固定装置治疗腰椎滑脱护理体会 王玲

小儿桡骨头脱位漏诊误治7例小结 许丽玲

中药质量问题窥斑 胡双丰

浅谈五种贝母的应用区别 林国华,林可钦

上一篇西医理论

下一篇应用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