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培训教育范例

中医培训教育

中医培训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中医院校;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建设与应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医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日益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但在实践中出现了学校持续高额投入教育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建设,各个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而广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的现象[1]。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有序的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存在多头开展、重复培训、缺乏保障、针对性差和评价不科学等问题。因此,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的建设变得十分迫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教育技术中心为主导,以知识库为基础的学习、培训、评价体系。实现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有序开展,满足教师日益增长的教育技术知识学习要求。

1中医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分析

中医院校在教师队伍的构成、教师的学科背景和教育技术培训的管理机构设置均与理工科院校有较大区别,有其独特的特点。

1.1教师的群体特征分析

中医院校教师的专业主要以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等学科为主,医学类专业占比达65%以上,其余教师中语言类、体育类、思政类教师占比较高,而信息技术类教师比例不足2%。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新就业的教师普遍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28岁以上,在其学习经历中信息技术课程较少,基本没有教育技术理论相关课程的学习经历[2]。在对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来源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广大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达56%,其次是教师资格培训占18%,学校培训占13%,书本仅占13%。教师资格培训仅在入职时开展,而从人事处口径统计学校教育技术培训年均小于4次。因此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来源比较单一,且知识缺少系统性和连续性[2]。

1.2教师的教育技术需求分析

中医院校教师十分重视课堂教育技术的应用,积极利用学习理论设计教学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的内涵和原理。通过调研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的需求程度依次为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学习理论和教学评价。对教师教育技术知识的主要来源分析表明:排第1位的是网络自主学习,比例达56%;第2位是教师资格培训,占18%;第3位是学校课堂培训,占13%;通过书本仅占13%,广大教师基本没有教育技术学的相关教材[3]。

1.3中医院校教师技术培训的现状分析

中医院校普遍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其级别一般为处级单位,个别高校为科级单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人员构成上教育技术专业或信息技术专业背景人员较少,普遍不足40%,其工作主要集中在教学资源维护和教学资源开发上。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无法有效承担全校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3]。结合座谈调研了解到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也仅在岗前培训阶段开展,而后续的继续教育中与教育技术相关的培训年均不大于3次。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高校的人事处、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等职能部门不同程度地履行了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工作,但由于教育技术培训不是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导致了教育技术培训缺乏体系和连续性,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学习缺乏跟踪和评价[4]。

2教育技术知识库的建设研究

教育技术知识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良好的顶层设计,以保障其建设和应用顺利进行。

2.1知识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知识库的使用频率比较高,为保障教师日常的学习,知识库建设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集成性原则。知识库的应用需要记录教师的训练情况,统计教师的测试情况,其评价结果供第三方系统使用,如教师评价系统。因此,为了简化使用过程,实现数据共享,知识库需要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集成,与信息门户系统集成,简化系统的认证过程;知识库需要与教师发展评价系统进行数据集成,将评价结果自动同步至教师发展评价库;知识库与人事系统集成,自动同步人事信息,实现相关信息的实时更新,如职称、部门信息,确保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情况分析的维度更加准确[5]。(2)权威性原则。教育技术知识库的知识条目添加、更新、知识的系数设定必须经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相关专家和教师发展评价中心相关专家论证,在周期性更新过程中确保教育技术知识的正确性和针对性。(3)实用性原则。教育技术知识必须保障其实用性,保障其符合中医院校的教学特点、教师特点,区分不同学科适用的技术,不同学习理论适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合理设计知识的难易程度,做到“学的会,用的上”。根据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及时补充相关应用知识。(4)兼容性原则。为方便广大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知识库,必须考虑到教师应用的各种场景,如计算机、Ipad、移动终端,并有针对性地设计web版、App版。根据移动终端的不同进一步设计Android版和IOS版等,尽可能地方便知识库的推广应用[6]。

2.2教育技术培训的知识体系设计

根据中医院校教师的特点,知识库设计了教育技术概念模块,便于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由于教师关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知识库重点增加了与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软件开发相关的学习理论模块,重点介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教育技术知识库的模块设计

教育技术知识库主要分为5个功能模块:知识学习模块,主要完成知识的学习,知识以图文和视频音频形式呈现,通过知识目录将相关文章、论文、相关资源、讲座视频等组织起来供教师学习[7];模拟训练模块,该模块提供基于题库的模拟测试,教师可以不限次数进行模拟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给出学习建议;能力评价模块,该模块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评测,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统一完成,形成教师教育技术评价报告、分类统计分析报告;知识库管理模块,该模块完成对知识库的更新,对教师测试的配置;统计分析模块,该模块实现对教师参与训练、测试的统计,实现对知识点学科分类系数的分析。

2.4教育技术知识结构设计

教育技术知识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知识点设计,主要完成对相关知识进行编号,分类;学习资源设计,完成与知识点对应的资料结构设计;试题设计,主要完成与知识点相对应的试题设计,类型包括单选、复选为主;教师结构设计,完成对教师的属性设计和分类设计,其中分类与知识的学科分类系数相关,属性包括职称、学历、学科、教龄,为考核的统计分析提供维度。

2.5基于教育技术知识库的培训流程设计

教育技术知识库的应用需要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共同参与完成。教师主要完成参与教育技术知识学习、训练及评价测试;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完成知识体系的建设、学习资源的开发、知识分类系统的测定和培训的组织实施;教师发展中心协同教育技术中心开展知识分类设定,接收教师教育技术评价的成绩并纳入教师发展评价考核,根据教师发展评价结果拟定教育技术讲座培训模块和确定必须参加讲座的教师名单。

2.6知识更新与知识分类系数更新

随着教育技术理论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以满足教师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定期开展以下调整工作。

2.6.1教育技术知识更新

教育技术中心周期性地开展教育技术知识的更新维护工作,主要包括添加新的教育技术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知识,对原有的知识进行修正,删除过时的知识。每次知识更新工作需要教育技术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共同论证后开展[8]。

2.6.2知识点学科分类系数更新

知识点的分类系数需要以考核年度为单位进行更新,通常以学科分类中上年度95%置信区间教师测试成绩的平均值为参考依据。新增知识点学科分类系数由教育技术中心与教师发展中心研究设定。

3知识库的技术实现

3.1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系统采用HTML5技术开发系统的用户界面,以实现对不同浏览器和移动端的兼容;采用MVC技术架构,ASP.Net技术、C#语言实现系统的业务逻辑部分,保障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拓展性;采用SQLServer2008R1数据库实现对数据的存储;系统运行服务器采用WindowsServer2008R2Standard,服务器为IIS7.0。

3.2核心功能模块实现

教师技术培训知识库的实现的技术核心主要集中在知识点管理、教师教育技术评价、评价分类统计输出。

3.2.1评价知识点管理

教育技术评价知识点管理,实现教育技术相关评价知识点的添加、修改和删除,该功能在重点实现添加题干、答案和类型的同时,需要设置该知识点所属评价库和关联知识库。在评价库中进一步设置教师分类系数,在关联知识库中添加与该知识相关的学习资源。

3.2.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与学习资源推荐

教师需要通过教育技术能力测试库的测试来辨别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系统根据评价结果推荐学习资源,教师单击资源名称即可学习,并记录学习结果。

3.2.3按模块统计培训名单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教师发展评价中心根据各个知识模块的评价结果确定培训项目和参与范围,筛选条件包括教师范围、教师类型和排名情况。

4知识库的运行保障制度建设

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的应用需要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来保障系统的良性运转,相关制度如下。

4.1纳入教师发展评价制度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相关指标分数,系统以年度为单位同步相关数据。

4.2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其中对教育技术知识自主学习、参与的教育技术讲座纳入继续教育学分[9]。

4.3建立知识更新制度

为保障知识库的知识符合教师发展的需求,必须建立知识的更新保障制度,及时调整相关知识内容和学科分类系数。该工作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育技术科为主,教师发展中心协助完成。

4.4建立系统运行保障制度

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开展相关活动的保障,因此必须建立相关的系统安全检查,数据备份、系统恢复、数据访问控制、软件升级维护等相关制度,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技术科具体实施[10]。

5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的应用

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的建设可以满足教师对教育技术的需求,为形成完整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提供支持,具体应用领域如下。

5.1辅助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系统主要作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辅助系统,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育技术知识学习,通过知识章节目录检索相关内容,并提供图文、音视频等形式的内容;为确定培训内容和相关参加教师提供支持,如通过测试将教师进行分类,针对分类确定参与培训教师名单,使培训更有针对性;检验教师参加相关知识模块培训的效果。

5.2教师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模式进行自主测试(不限次数),系统显示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向教师推荐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直接进入学习模式,根据知识目录选择相关知识学习。

5.3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评价分析

通过教师年度的教育技术能力测试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开展分析。对教师的评价分析包括如下方面。

5.3.1个人评价分析

主要以个人分析报表形式展现,内容包括个人的成绩分析,即最高分、最低分、本人全校排名、在本院排名、同职称中排名、同学科中排名;知识掌握程度分析,即各个知识模块的得分情况分析。

5.3.2整体评价分析

主要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整体分析,包括正态分布分析、平均值分析,异常值分析。

5.3.3分类评价分析

主要对教师以职称、学历、学科为分类维度开展分析,分析不同类别的教师教育技术的知识整体掌握情况和知识点掌握情况。

5.4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测试的结果与教师发展评价挂钩,其测试的最高成绩自动同步到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数据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考核中的一级指标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部分的成绩。通过与教师发展评价的结合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参与学习积极性,为教师参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提供制度保障。

6应用效果

通过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的应用提高了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知识的积极性,有效推进了中医高校的相关工作开展,系统应用1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1提高了教师培训的绩效

通过教师教育技术知识库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教师培训的绩效,实现了精准培训,避免了重复培训和过度培训。通过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将教育技术的年度继续教育主题由4个增加到6个,平均开班人数由100人降低到40人,教师参与率由72%提高到了95%。针对不同层次教师聘请主讲人员,降低了相关培训经费。

6.2提高了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通过知识库的应用,教师的教育技术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全校范围内统计100%的任课教师参与了知识库的使用,其中参与测试2次、5次的人数分别达到了40%和18%。图书馆教育技术相关书籍和期刊的借阅率具有大幅提高,以《中国电化教育》期刊的借阅为例,由月均借阅3人次,提高到了月均15人次。各个教学部门教师提交的教育技术类期刊的征订类别由2种增加到8种,涵盖了国内主要的教育技术期刊。

6.3促进了教育技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知识库根据教师的测试推荐学习资源,为不断满足教师的学习需要,教育技术中心不断增加学习资源,促进了存量资源的使用和新资源的开发,通过一年的应用实现资源累计访问120103人次,新增资源357个。

6.4改善了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精准培训、调整知识分类系数等方式明显优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库应用后有效改善了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中教育技术指标评价项的学科差异,实现了不同学科教师的成绩分布状态与全校教师的整体成绩分布状态一致。

7结论

通过建设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可以有效满足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学习的需求。培训知识库的建设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制度的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捋顺了教师、教育技术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关系。动态的知识更新满足了教师对新知识的学习,知识学科分类系数的设计保证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更加客观,而基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模块化评价的培训方法使得教育技术培训更加精准。

参考文献

[1]吴学会,祁建松,马云伟,等.中医院校教育技术机构设置现状调研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1):29-30.

[2]吴学会,祁建松,马云伟,等.中医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5):498-501.

[3]吴学会,祁建松,马云伟,等.中医药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4):84-86,92.

[4]吴学会,祁建松,李佳恒,等.中医药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监测系统的建设研究[J].中医教育,2016,35(3):16-19.

[5]田萍.混合理论视角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18):154-156.

[6]王洋.面向混合学习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9):29-30.

[7]吴青青.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构建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5(8):73-74.

[8]卢启飞,邵加,赵治平,等.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2):135-138.

[9]陈娉婷.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21-122.

中医培训教育范文2

【关键词】医院健康教育;培训;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公众号;大健康

1大健康

大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健康是根据时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1]。医院健康教育所做的相关工作正是为大健康时代来临做积极的准备。通过医院健康教育知识培训,让病人及家属对学习及传播健康知识产生兴趣,出院后自觉影响亲戚朋友,以此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学习是件终生的事情,我们拟通过改进工作思路及模式,使之常态化,为大健康时代来临营造宽泛的支持环境,有效提升国民健康素养。

2必要性

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很多内容,主要表现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此传递健康知识,其中比较重要、比较正式、比较有规模的是培训。故培训在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培训就是培养+训练。就是通过培养加训练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方式[3],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就是让受训者了解并掌握工作中或者生活中,亦或是生病后治疗康复中能用到的健康知识及技能。

3院内准备

通过近十年医院健康教育二级培训工作的开展,逐渐把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及内容通过培训的形式传递给广大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对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预防慢性疾病;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地遏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尤其是提升了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宣教水平及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等方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及贡献。

3.1两级培训模式:

3.1.1第一级:健康教育科对全体医务(包括医技)人员进行每年4期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全年覆盖率达90%及以上。该培训由传统的培训方式开始,院办公室下发通知或以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各科室,统一到单位示教室或者培训中心,由健康教育科、各相关科室老师或者主任担任讲师,课后现场发放试卷考试,科室未到人员统一由到场人员带回试卷答题,最后统一由健康教育科工作人员到各科室收取试卷,且整理相关资料后存档。自2015年始,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培训考试改在医院内网进行,“培训、考试通知”由健康教育科在OA网上,并同时上传培训内容,以科室为单位自行组织培训,由图1可见。培训后上OA网考试平台考试,结束后一周内,各科室健康教育兼职人员将培训现场、签到册及考试成绩资料的照片发健康教育科qq邮箱,详见图2。收件后整理存档。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培训,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意识,增加知识储备,连续10多年坚持每年四期培训,其中“如何提升沟通技巧”作为固定主题每年都进行相关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及工作效率。另外三期,以慢性病、常见病、传染病、中医保健及心理健康等内容作为培训主题。每期培训考试结束后,健康教育科整理相关资料,包括通知、文档形式的课件内容、试卷、考试成绩及效果评价,其中封面封底详见图3。医院健康教育科负责院内医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亦承担着提高医务人员沟通技巧的责任,详见表1。由表1所述,2019年的培训、考试人数约为2010年的6.4倍,参加培训及考试的医务人员达43650人次,知晓率及及格率无明显的变化,因每期选题不同、考试试题难易程度不同,又因医务人员人手紧张,工作繁忙,无法静心参加培训及考试,从而出现不能自始至终参加培训,甚至出现代考的严重现象。表1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以这组数据做出比对,得出相应的结论。3.1.2第二级培训:各病区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月一次及以上。通过培训,系统的进行健康宣教和知识教育,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进而早日康复[5]。医患之间通过培训,增加沟通,增进感情,产生纠纷后更容易谅解。传统健康教育的内容较宽泛,方式单一,健康宣教往往无法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需求,达不到预期效果[6]。我院亦然,每次培训要求先签到、后培训,并按照相关记录存档。由于我院正在创建“健康促进医院”,根据相关要求,于2020年始,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资料单独制作。每次对病人及家属培训均以本科室专科疾病为主题,可将病人集中起来,也可以病房为单位进行培训。由科室兼职人员、护士长、带教老师、总值班人员甚至科主任对其进行培训,相关记录在科室公休会登记本上及科室健康教育档案资料中体现,相关数据汇总,详见表2。由表2可见,2019年的病区数是2010年的1.8倍,每月每病区培训的人数是1.3倍,每年培训病人及家属的总数是2.3倍,培训总数达73032人次。尽管每月培训,但仍有很多病人及家属没有机会参加,参加的人员可能因为身体不适、休息不好、心情不畅,也可能担心疾病的预后、费用等因素,而无法安心学习,即便参加培训,学到的知识也是临时性的,掌握得不够牢固。分析健康教育科对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两级培训”模式,寻找高效、便捷的培训思路及方法:通过改进现有的健康教育处方,使其承载“二级培训”的内容及工作要求,提升培训的效果。

3.2健康教育处方

健康教育处方指在诊疗过程中,以医嘱的形式对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予指导。从广义上解释:涉及病人疾病从预防、治疗、康复、饮食、锻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病人及家属应该了解及掌握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该处方较之“二级培训模式”更宽泛、更便捷,是一种无声的培训。20年前我们以单纸张黑体字印刷形式,10年前至今以2折6开的印刷形式,图文并茂,为病人及家属喜爱及接受,详见图6。由于是免费发放或自取,亦会出现无心细看、随手丢弃等现象。

4院内外衔接

结合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公众号的广泛使用,以及无纸化办公的要求,我们拟将之前的二级培训和健康教育处方上的内容根据大健康的概念及要求整合到公众平台,申请一个专属的公众号,用于推广、宣传健康教育知识,使其具备阅读及播放功能的同时,也具备解疑答惑(将问题通过界面留言,24h内回复)的功能。医院二级培训及健康教育处方的内容均是围绕病人的疾病,病人与家属应该知晓及掌握的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其内涵与外延是高度一致的。经过整合及分类,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5院外延伸(展望)

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传播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媒介之一,是医疗服务的组成部分和有效易行的治疗手段。待健康教育公众平台整合到位,我们将全面引导所有患者及家属关注公众号,让他们从中获取实用的健康教育知识及信息,通过病人及家属广而告之的办法,吸引更多周边人群对公众号进行关注,从而达到由点及面的效果。

6小结

医院的二级培训模式的重点将发生改变,我们把提升沟通技巧,如何让病人感到温暖、安全,如何提升公民的健康素养及个人素质,如何引导病人及家属关注公众号,快速、科学使用平台路径等等内容作为以后培训的重点。通过有形式有主讲的有声培训,到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无声培训(平台的健康教育处方),再到为视力不佳、受教育程度不高或身体不适的人群提供“搜”听的功能;人们可以选择舒适的体位收听健康教育处方知识,也可由亲属读给病听,共同学习及掌握,实现了经济、便捷的一对一“培训”,使其满意度提升,达到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医疗质量、方便大众按需学习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目的。当健康教育公众平台成熟之后,我们会配合大健康的全局理念,逐渐添加一些有关衣食住行及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的相关知识,同时增加趣味性及实用性,引导大众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有效提升国民健康素养,迎接大健康时代的来临,向着大健康的理念和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孙瑜淼.试论医生的科普使命[J].活力,2016,23(3):11-13.

[2]李少芬.优质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6(9):218.

[3]董荟慧.大窑湾出入境检疫局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30-31.

[4]刘有斌.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四个维度研究[J].唐都学刊,2017,33(6):114-119.

[5]智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开放式精神病区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5):22-24.

中医培训教育范文3

职工安全意识培训可通过采取大量的案例分析、法律、法规的学习、参观安全教育展览等学习方式,使职工明确对其个人而言“安全”是一把双刃剑,遵守规则,安全就保护你;违背规则,安全就会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对企业而言,离开安全,乘客的出行将失去保障;离开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将会被打破;离开安全,任何目标都将无法实现。

二、安全教育培训能使职工掌握安全知识,做到“我懂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营是一个复杂联动系统的统一运作,它具有涉及专业多、自动化程度高、运营安全可靠度要求高的特点。因此,要想实现为老百姓的出行提供安全、快捷、舒适、正点、大运量的服务,安全教育培训就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上,并要加大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力度。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了全盛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速度越来越快、密度越来越大,列车发车间隔从最初的5、6分钟,提高到3、4分钟,甚至更短,运行能力不断提高。例如,2011年4月,北京地铁1、2号线第13次缩短运行间隔,缩短后1号线为2分15秒,2号线为2分钟,是世界发车间隔最小的地铁之一。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实现从单线独立运行到多线网络运行,不同制式和技术水平的专业系统得到充分对接和整合,网络运营效率得到提升。但由于网络系统呈现线路特征个性化、技术水平差异化、设备制式多样化等特点,各系统的运行维护和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等专业管理的难度都大大增加。面对上述这些高难的运营情况,要保证运营的安全、高效、正点,仅凭职工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不够的。人的思想影响人的行为,安全意识只是一种安全愿望,职工要实现这种愿望,必须通过以自身安全素质和技能为支撑的行为去实现。也就是说职工有了安全运营意识,并不能完全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要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保证安全高效运行,职工还应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知识是城市轨道交通职工行为安全的理论指导,没有安全知识作指导的安全意识,仅仅是盲目自恐、谨小慎微,不能算真正的安全意识。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安全知识,当遇到如车站客流量过大混乱而拥挤、突遇牵引变电站直流开关跳闸导致大面积停电、信号控制系统突然发生故障、列车脱轨、发生爆炸、毒气、火灾、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时,才可能做到从容对待、临危不惧、保障运营安全。所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时,应及时扩展安全知识范围的广度、内容的深度,使职工掌握高新技术的设备和进行高水平的管理,做到“我懂安全”。

三、安全教育培训能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使职工做到“我能安全”

随着运营线路不断增加、运营系统愈发复杂,人的不安全行为、各种设备的不可靠状态和安全管理的缺陷,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因此,在加大职工关于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培训力度的同时,还应注重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

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能,能为职工行为安全提供能力保障,做到“我能安全”。安全教育技能培训能使职工掌握三个方面的安全操作技能:1.在正常情况下工作,职工能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工作顺利进行。2.出现异常情况时,职工能迅速、果断采取措施,准确判断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并能正确进行处理,防止或延缓事故的发生。3.在事故发生后,职工能采取正确应急措施,遏制事态发展,保障自身、他人和设备安全,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事故的社会危害性。以运营关键岗位、单兵作战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驾驶员的工作为例,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不仅能让驾驶员在思想上筑起牢固的安全运营防线,还能让驾驶员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及时、准确、妥当处理运营列车出现的各级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减小对运营的影响。

中医培训教育范文4

1、总体思路

气象移动学习系统的主要对象是气象部门基层在岗职工,内容包括业务(包括气象类基础知识、预报预测、气候、大气探测、防雷减灾、人工影响天气、卫星遥感、农业气象等)、服务、管理、人才、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学习者可利用手持式移动设备随时开展学习从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逐步改变完全依赖固定场所上网学习的习惯。由于涉及专业较多,学习者年龄跨度较大,因此系统应针对性强,层次分明,考虑不同专业的需求以及不同年龄群体的学习习惯等,界面应多元化,符合在岗职工的学习习惯和需求,学习资源要适合不同群体的需求。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方面应考虑:①实用性 学习资料的选择应该与气象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紧密结合实际,按照天气预报、气象装备、大气探测、公共气象服务、为农气象服务、信息网络、防雷减灾和人工影响天气、机关管理等分类。学习内容的形式采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片断和动画任意形式或组合。②适应性、兴趣性 由于移动设备屏幕大小比例不统一,移动学习内容要自适应地显示在不同大小的屏幕上,内容清晰、直观、兴趣性强。增加游戏化投资,学习者通过参与虚拟学习游戏,享受培训带来的乐趣,让学习者在“玩”中学到知识,提升学习者的兴趣。③片断性、微型化 由于移动学习者学习的时间和场所不固定,学习者经常处于复杂的学习环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难进行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因此学习资源的设计要短、小、精,按照专业知识点设计成片段式、微型化,一般微视频播放时长在10分钟之内,便于网络传输。④操作简单、灵活 由于移动学习可以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学习,为了方便在职人员在工作中碰到实际问题使用移动设备学习查询相关方面的知识,在交互设计方面尽量减少文字输入,按键设计简单统一,界面简单、操作方便、便于访问,以便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系统可有三种应用模式。①基于短信的移动学习 学习者通过手机等学习终端,将短消息发送到互联网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分析后将结果返回从而完成一个学习过程。此方式适合通信数据少,简单文字性的教学活动,它具有方便、简单及经济等特点。②基于连接浏览(B/S)的移动学习 学习者利用学习终端经过电信的网关通过WAP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完成浏览、查询和实时交互,它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③基于无限局域网络的移动学习 从3G技术不同标准之间的争论和产品进展来看,短期内在全球或全国要实现移动学习终端与移动互联网的连接、浏览与交互可能还无法实现,但无限局域网络(WLAN)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了,在局部范围内(如一个校园、一栋办公楼、一片学习区或一个教室)实现移动学习已完全可以满足随时、随地学习。

2、系统体系结构

移动学习系统架构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提法,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内移动学习系统设计主要是从网络、平台、资源、活动、文化等方面着手;而国外学者基于移动学习系统开发三个主要领域:移动的可用性、无线技术、数字化学习系统。系统分为3层:①表示层 位于系统最外层,是学习资源呈现、学习者进行交互操作的界面。气象职工通过各类移动设备上网浏览、查询实现与业务逻辑层的交互。②逻辑层 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处理表示层的应用请求,对其进行业务处理的逻辑判断,并完成与数据库之间的交互,将处理结果返回给表示层。③数据层 提供底层一些数据信息和数据处理逻辑,实现物理数据存储和组织、数据库管理、数据备份及数据维护。提供移动学习的气象类学习资源和信息资源。

3、系统功能框架

根据气象部门基层职工教育培训的需求,结合陕西省气象职工培训的总体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设计了气象移动学习系统的功能框架。系统包括10个功能模块。①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移动学习平台的主要功能,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一定要适合移动设备屏幕小、内容片断化,操作简单等特点。它可提供的功能有:学习资源的在线浏览、学习资源的本地运行、学习资源的下载。教师和管理员能够实现学习资源的管理,包括上传、修改、删除及访问权限设置等。②学习管理 气象职工可根据岗位的不同在线选择学习课程、查阅教学通知、考试成绩、作业提交情况等;培训教师可开设课程、查阅职工选课情况、修改申请课程信息、发送教学信息、管理职工成绩等;管理员负责各类课程的申请审批、职工选课情况、成绩备份、重要信息等。③专项培训 该模块负责在岗职工的专项培训学习。如预报员培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培训、雷电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基层县气象局长、机关公务员培训等。由管理员负责培训通知、教学要求、培训教材、微型课件(包括电子教案、音视频课件、电子书)、作业练习、考核试卷;气象职工按要求使用移动终端登录选择课程学习、参加考试;教师负责阅卷、成绩。④在线测试 教师(或管理员)可根据学员的学习进度、学习状况及教学要求,在线考试题目。因手机屏幕小,学习者时间零散,又是在移动中学习,故在线测试题主要以填空、选择、判断、简答题为主。可实现试题、学员网上答题提交试卷、统计显示成绩表格(或分布图形)。⑤交流互动 主要包括论坛交流、视频实时交流、答疑交流等。论坛交流可实现职工与职工、职工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类似于网上的BBS;视频实时交流是利用流媒体的音视频直播和点播功能实现职工与教师的互动;移动自动答疑功能通过答疑库实现自动回复问题,实现了实时性和智能化。⑥学习游戏 把游戏应用于在岗职工培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让学习者体会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玩”中随时随地享受游戏化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收益。根据移动设备的功能与特点,开发智力、模拟及操作练习类游戏(如人影高炮火箭的模拟操作、气象科普类游戏)。⑦信息收集反馈 为了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要及时收集气象职工的反馈信息,可设计问卷调查表,学员在线填写提交;设立建议箱,收集学员的建议及意见,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分析,了解基层职工的培训需求,从而指导培训部门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方案。⑧教学评估 为了了解培训效果,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计分评估法和著名的“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等评估方法进行教学的评价。⑨用户管理 系统有三类用户:气象职工、教师及管理员。该模块负责对三类用户的权限设置和管理、完成用户的注册及管理用户的信息资料等。⑩系统帮助 可在线介绍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给基层职工学习使用提供帮助。

二、结语

中医培训教育范文5

1.1规范化医师培训对于医师(医科学生)的意义

医学教育由3个不同阶段组成,包括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一个医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的知识只够满足毕业后需求的10%,其余90%要靠医学继续教育取得。所以,毕业后的医学教育是继医学院校基本教育以后的重要阶段。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很大一部分培训对象是当年毕业未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应届医学本科生,他们面临着培训后的再就业问题。职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要求的工作能力,它由多种能力叠加复合而成,主要体现在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逐步提升,而这几种能力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

1.2规范化医师培训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意义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床位数、硬件设备、医师教育背景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然而真正能反映出一个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的是看其是否拥有安全、有效的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手术、药物治疗标准及能否被全体医务工作者掌握与执行。规范化的医师培训能够帮助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系统地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效率,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形象,从而进一步增强整个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卫生资源。

2药学教育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的作用

随着药物品种和药害事件的日益增多,医师对药物性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国内外用药规范的需求就越发迫切。然而,目前的规范化医师培训往往忽视药学知识和合理用药能力的培养,致使医师用药信息多来源于药品说明书或者医药代表的“指导”,导致医师在药物治疗中随意化、尝试化和无序化严重。例如,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治疗或联合用药、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方法不当、给药次数不正确、重复给药、药物的溶剂选择不当、过度使用高档进口药品等,高昂的药费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滥用药物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某些事件甚至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首都医药》记者曾就“看感冒需多少钱”对北京市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暗访,发现感冒药价格最多可相差达15倍。对于药物自身的副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同药物对同一种疾病的敏感性、相同药物对不同患者的治疗作用差异、医师在治疗病患过程中对病程进展的观察如何做到规范化、把医疗过程中的失误减少到最小等,都可以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通过药学教育得到最优化解决。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临床诊疗水平的高低,其中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则是诊疗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报道显示,导致全球死亡患者的原因中有1/3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有1/7的患者住院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需要,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为此,提高药物治疗学水平、降低医疗卫生机构不合理用药现象最有效和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加强规范化医师合理用药方面的药学教育。此外,在药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年代,如何帮助临床医师找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廉价且适合患者个体化治疗的药物,是摆在所有临床医师面前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因此强化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药学教育非常有必要。

3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如何开展药学教育

3.1将药学教育纳入规范化医师培训大纲

自1999年我国医学教育全面启动以来,通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一直处在不断发展、调整的过程中,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系统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在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加入药学教育不仅是对以往药学教育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部分医师药学知识的局限,更是对现有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一种尝试,具有前瞻性及创新性。西京医院在制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创新性地加入了药学教育环节。在大纲中,对于药学教育的目的和标准进行了详细描写,同时对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也进行了量化处理,对培训内容、时间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重点增加参训医师对临床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标准的掌握,使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在源头上消除临床上常见的重复用药、错误用药、不恰当用药的现象。经过近3年的实践,结果表明参训医师在药品相关信息的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水平等方面比同级别医师具有明显的优势,突出体现在大处方、无适应证用药、违反经济学用药等方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同级别医师。为此,西京医院在2011年获得了原国家卫生部“全国医院药事管理优秀奖”。

3.2通过任务和兴趣引导药学教育

药学教育涉及的范围较广,虽然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很难系统、全面地让参训医师掌握所有的药学知识,但是可以通过大纲制订有针对性的任务,以完成任务来强化关键点知识的学习。例如,针对“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行动”中各项指标和规范执行的内容时,首先将参训医师分成两组,然后选择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的真实病例,让两组参训医师分别讨论存在的问题,并互相评判,最后由带教老师指正,最终参训医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剂量、时机和疗程等内容耳熟能详。通过上述任务型教学方式,使参训医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参训医师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参训医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13年军队抗菌药物飞行检查中,西京医院获得全军第一。以兴趣引导的教学方式在药学教学实践中也经常被采用。兴趣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参训医师积极思维,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培训大纲》中要求参训医师必须掌握8~10种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时,可以让参训医师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病种。他们有的是为了治疗自己亲友的疾病而作出选择,有的是为了今后的工作领域需要而作出选择。这些疾病基本都是教学大纲要求的临床常见病种。这样,参训医师在学习中就有了针对性、自觉性、主动性,有了“核动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据文献报道,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增加10%,则患者的死亡率降低11%。因此,在规范化医师的药学培训中,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指南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为培养规范化医师的合理用药思维,西京医院依托军队“十一五”和国家“863”课题建立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CDSS)并应用到临床和规范化医师培训中。该系统将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指南进行整合,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参训医师提供随需而得的药学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近2年的应用,参训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从原来的10.2%提高到了71.9%。

3.4建立医师药学教育培训考评机制

制度本身的激励性和约束性决定了没有完善的制度工作将很难开展。规范化医师培训药学教育不是短期行为,不是通过讲几次课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稳定的培养模式及完善的考核制度。我国医师规范化教育在完善相应的管理规章、准入许可制度、考核、培训、薪酬等各单项制度的同时,更关键的是要使制度的约束性涵盖各项制度环节之中,用制度的力量来保证质量,使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同样,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药学教育考评体系也应重视参训医师药物治疗规范性和合理性的考核。在《培训大纲》中,将药剂科“出科考核”分为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首先,由药剂科和相关科室专家组成考核小组,针对住院医师选择的疾病进行合理用药思维模式考核,不合格的医师给予1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需重新进行药学教育培训,即在药剂科重新轮转。同时,将考核与参训医师的“超劳”补贴和学分挂钩,对不按药物治疗标准用药的医师视情节轻重实行30%、50%和100%的三级扣罚标准,对造成医疗事故的医师要追究本人和相关带教老师的责任。随着药学教育在医师培训考评中的推进,全院医师的药物治疗水平趋向合理,全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术前住院日均呈下降趋势。结合国家临床路径的推行,西京医院“入径”患者平均住院药费为2488.53元,未“入径”患者平均住院药费为3050.84元;总体“入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5.72天,未“入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7.15天。

4总结

中医培训教育范文6

关键词:模拟医学教育;住院医师培训;产科

模拟医学教育(SimulationBasedMedicalEducation,SBME)是一种借助多种仿真模型、现代化智能模拟技术,参照临床模拟病人和相关场景,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与医学模拟培训中心,进行各种临床技能培训、临床教学的教育方法[1]。20世纪60年代,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模拟医学教育,到了90年代模拟医学教育已经渗透在医学教育的多个领域[2]。目前,在国内各教学医院,SBME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特别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培养)。众所周知,产科是一个急危重症高发的临床科室,诊疗对象为孕产妇,如何让住院医师快速投入到急危重症的救治当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无疑是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而传统教学方法[3](理论教学、操作练习、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临床实习等),显然已无法满足产科住院医师培养需求。产科急危重症的发生无法预测,临床病例无法使住院医师进行有效且系统的训练,SBME则可以解决这个难题。SBME可以让住院医师身临其境,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模拟急危重症抢救,提升临床应急能力。本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教研室的住院医师为培训对象,观察SBME前后,住院医师产科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和适宜技术的学习效果,探讨模拟医学教育在产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教研室2017—2019级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含“5+3”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级12人,2018级8人,2019级8人,共28人。

1.2方法。1.2.1SBME前由教师进行产科临床技能理论教学,每次两学时。之后,教师提供若干病例,如:(1)妊娠39周孕妇,28岁,G2P1,孕期产检正常,请为该孕妇测量宫高、腹围并进行产科四步触诊检查。(2)妊娠38周孕妇,30岁,G2P0,主诉不规律下腹痛3小时余,一周前B超检查估计胎儿体重3.8kg,请为该孕妇进行骨盆内测量,评估孕妇骨盆径线能否试产。(3)妊娠39周孕妇,32岁,G2P0,行无痛分娩,现宫口开大接近4小时,先露头,S+1,胎方位LOA,请为该孕妇产钳助产。要求住院医师在模拟器上单独操作,教师观察并记录其操作时间,根据操作时间、人文关怀、无菌操作、操作步骤等进行评分。两位教师评分的平均值为住院医师最终得分,满分100分。1.2.2SBME后28名住院医师分批次进行产科临床技能模拟培训,每个培训内容均进行5次训练,由两名教师记录操作时间及该项目得分,评分标准与SBME前一致。1.2.3SBME内容依托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中心开展产科技能操作培训,内容包括产科四步触诊检查、骨盆内测量检查、产钳助产。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

2结果

2.1产科四步触诊检查。SBME前,2017级、2018级、2019级住院医师产科四步触诊检查平均用时分别为4.4分钟、5.7分钟、7.4分钟;SBME后,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用时分别为4.0分钟、4.6分钟、5.3分钟。SBME前,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得分分别为83.4分、71.9分、61.4分;SBME后,平均得分分别为87.4分、81.5分、76.9分,见图1。

2.2骨盆内测量检查。SBME前,2017级、2018级、2019级住院医师骨盆内测量检查平均用时分别为7.5分钟、8.9分钟、10.7分钟;SBME后,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用时分别为6.6分钟、7.5分钟、9.1分钟。SBME前,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得分分别为78.6分、72.1分、61.3分;SBME后,平均得分分别为89.3分、85.6分、76.1分,见图2。

2.3产钳助产。SBME前,2017级、2018级、2019级住院医师产钳助产平均用时分别为19.4分钟、20.5分钟、21.9分钟;SBME后,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用时分别为18.3分钟、19.3分钟、20.9分钟。SBME前,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得分分别为66.3分、58.6分、51.8分;SBME后,平均得分分别为75.8分、69.5

3讨论

3.1SBME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临床操作能力。SBME后,3个年级住院医师四步触诊检查、骨盆内测量检查、产钳助产平均用时均缩短,得分均提高。经过5次模拟训练,3个年级住院医师产科四步触诊检查及骨盆内测量检查用时及得分均显著提高,由图1、2、3可以看出,2018级、2019级、住院医师第一次模拟训练后成绩提高不明显,但在5次模拟训练后用时及得分变化较大。2017级住院医师经过5次模拟训练后,检查时间及得分提高幅度不大,可能与2017级住院医师临床操作机会较多有关。由此可见,产科四步触诊检查及骨盆内测量检查临床可重复性高,难度系数较低,低年资医师易掌握。另外,对于产钳助产操作项目,3个年级住院医师用时均缩短,得分略有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5轮训练后平均分有小幅度提高,可能与产钳助产操作难度较大,实践机会少有关。提示针对该基本技能可安排住院医师先多次模拟训练,之后再进行临床实践更为稳妥。由以上结论可知,将SBME应用于产科四步触诊检查及骨盆内测量检查培训,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3.2SBME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可否认,SBME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必然趋势。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认为医师的“第一次”不能在患者身上[4]。模拟医学教育让学生进入临床前,先在模型上进行技能操作训练,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有研究指出,在本科生及八年制学生的妇产科教学中,利用模拟医学教育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可明显提高学生妇科检查、双合诊、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等操作项目得分。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模拟医学教育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对教师的评价[5-6]。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已不能满足当前教学需要,SBME使学生有机会沟通、讨论、分享,教师手把手教学,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3.3SBME在妇产科教学中的优势。妇产科教学时,由于涉及患者隐私,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妇科检查、产钳助产等都属于阴道或盆腔操作,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难以理解,教学难度大。模拟医学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模型对学习内容有一个直观、全面的认识。本研究结果显示,每次模拟训练后,住院医师的操作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男生在临床实践中对女性患者实施检查的机会少,且普遍不被患者接受,SBME可以为其提供平台,解决妇产科教学中男女生知识掌握不均衡的问题。

中医培训教育范文7

关键词:移动学习;农村;教师培训;融合

近年来,为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国家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作为教育发展战略重点,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农村教师进行层次多样的培训。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有了较大提升,农村教师专项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境,这些困境将严重影响并制约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

教师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有效的教师学习就没有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通过面授培训来实现的,培训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但培训的学科操作性和场地设备相比以往有了更高要求,受场地、经费等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现实中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仍难做到全面覆盖。同时,从培训时间、持续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面来看,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短期培训不适合教师的工作性质,无法识别教师个体的需求和背景,不能为教师指明如何在实际情景中有效运用教师专业能力。第一,培训时间。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发现,影响教师参加培训的最大障碍是工作时间和培训时间的冲突[1]。一方面教师所在的学校不希望教师在工作时间参加培训而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另一方面受训教师又不希望牺牲自己的寒暑假休息时间参加培训。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本上都仰赖于面对面的集中培训,这种在时空一致性上要求较高的培训与教师培训需求存在冲突。第二,持续学习。缺少培训经费、学校工作繁忙、缺乏有效的学习工具、匮乏的学习资源、僵硬的学习氛围、固定的学习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直接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后续学习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培训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缺乏规划和长期目标定位,导致培训的效果无法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是停留在最初的“关注生存”阶段。第三,个性化学习。教师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各不相同,致使个体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有很大的差异,教师都希望能有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2]。传统的培训时间、内容集中,只能解决教师的共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其专业发展,但却难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且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教师发展路径多样化具有极大相关性。

二、移动学习应用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可行性分析

移动学习是一种利用可移动的便携式装置,结合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实现学习者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凭借其移动终端便携性、学习时间地点灵活性、学习资源丰富性等优势,吸引了学习者在零碎时间进行随时随地的碎片化学习。中小学教师学习具有时间灵活、零散,学习目的明确等特点[3]。因此,无论是从教师本身的主观需求还是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客观因素而言,将移动学习技术应用到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各个阶段都具有可实施性。

(一)移动通讯技术普及为移动学习的实现提供了设备条件

根据调查,目前农村3G、4G信号已经全面覆盖,wifi免费网络也得到广泛普及,中小学教师智能手机普及率为96%;同时作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微信使用率也达到95%,由教育信息化部门和教育信息装备中心研发的专门的移动学习系统也相继上线,这就意味着开展移动学习所需要的学习设备、网络环境和教师软件操控素养都已经具备[4]。

(二)移动学习特性符合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

农村中小学教育师资匮乏,教师除了进行学科的教学,还兼任教学以外的大量事务及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加上有很大部分教师每天需要往返县城与学校之间,集中培训的学工矛盾非常突出。移动终端的便携、小巧,能够使教师们摆脱时间和地点的束缚,以主题式、碎片式的方式进行随时随地学习[5]。

(三)移动学习特性符合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需求

知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使得教师培训不能只停留在“师范教育”,教师的教育也不只是阶段性的“任务完成”,教师发展必须根据个体的自身条件作出合理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在信息时代也应该是持续不断的终身学习。移动学习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案,使得各参训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时间、地点和内容加入相应的移动培训项目,满足自主学习的需求[6]。移动学习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有利于满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和终身学习需求[7]。

(四)移动学习特性有效促进培训效果提升

智能手机作为移动学习的终端设备本身具备自由扩展内存,存储文字、图片、音频的性能,在提升教师学习动机、保持关注程度和接受程度上都几乎能与面对面培训媲美,极大地促进了学习效果。比如在“问题为导向”为主题的移动学习培训中,农村教师在遇到教学困难时能及时通过移动学习或通过在线专家释疑找到答案。

三、移动学习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融合的策略

促进移动学习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融合发展,可以通过邀请一线高级教师和高校教学研究专家参与建设、系统规划、精心布局,按地区、学习方向等进行分类建设。移动学习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融合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新媒介素养

个体教师移动学习技术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移动学习的成效。过去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是通过登录因特网的百度搜索获得相关信息,或者在专业论坛发帖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随着4G网络、Wifi网络的全面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何在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形势下进行多途径的学习,显然对教师的新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8]。比如,在中小学教师进入专题式移动学习前,应对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背景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移动设备使用技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软件、目前使用的移动设备的类型等等。根据调查结果,基于移动设备学习基本技术、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等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新媒介素养的面授培训。

(二)对所培训的课程内容进行移动化学习设计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对移动培训课程形式与内容表现出如下需求:课程长度应适中;课程形式尽量生动,如真实案例以及有启发的故事等;学习内容最好能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9]。基于上述需求调查,可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与移动学习的融合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专家授课时应从移动学习的媒介特点出发,合理设置课程长度,示范视频时间宜设置10分钟左右。第二,将手机摄像头作为有力的移动学习工具,通过视频直播再现教学现场的图像和声音,增强现实感,提高课程吸引力。第三,利用地理位置信息聚合同类地区教师,增强课程内容的相关性,给个体教师带来启发和共鸣。

(三)大力整合和发展应用知识加工工具

移动学习是双向的过程,个体教师的学习和专家的讲授都会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知识痕迹。在移动学习系统中知识是杂乱无序的,个体教师要善于对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组织链,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专家需对这些知识进行编码、排序,构建有序的系统化知识成果,丰富移动学习社区的知识库。教师可以将学习的成果集合成ppt、思维导图、文档或者其他形式的资源共享到移动学习资源区,供其他成员下载使用;教师也可以通过写日志、写学习反思等方式形成个性化的移动学习空间。

(四)加强学习共同体和资源库的创建

要充分发挥移动学习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融合效用,就要大力加强专业化的学习共同体建设。积极有效的共同体可以传播有价值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个体心智模式的改变,使共同体内的教师趋向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愿景,促使个体在共同的目标下热爱学习,提升自我,从而实现学校、地区的教育大目标。专家或者教师代表可以定时按培训计划举行观摩研讨活动,开展资源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给予同伴支持和帮助,评价他人观点,邀请新同伴参与讨论、评论,赞美或鼓励同伴活动,真正地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网络云存储技术建设强有力的资源库,初始由专家对专题学习资源进行课前归集,以多种形式呈现并提供下载,参加主题研修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可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习得知识的实践体会,对原有资源进行补充、加工和重组,再将这些知识通过实录、评价和资源的外化,分享给学习共同体的成员,最终形成一个知识共享、经验共享的良性循环过程,且移动学习中存储的用户偏好和推荐内容将来又可以作为培训素材再次使用[10]。比如在中小学教师书法专项移动授课中,上传同一主题内容的字帖和示范视频供学员随时随地下载,学员通过对字帖的放大临摹实践后,上传自己的临摹作品,发表自己的练习感受,共同体内的老师可以对其进行评价,这些感受和评价又通过外化形成资源,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

(五)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

农村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资源按照地区、学段、教学方法、主题等进行分类,技能学习示范视频、课例教学视频设置多个标签,便于搜索。教师通过移动学习系统的笔记本功能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所学所思,笔记记录会以时间排序方式保存在本机并同步到网络云存储,当需要查阅自己的笔记时可以通过搜索方式获得。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学习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时,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式进行评价:第一,通过“赞”“踩”进行直接评价。比如在教学技能示范视频页面下方,通过点击“赞”或者“踩”快捷评价视频,将好的、实用的资源按照评价的结果排序置顶。对观摩教学课例视频和专业示范技能视频进行评价,整个过程就是反思和知识外化的过程。第二,通过视频学习节点进行评价。教学课例视频和专业技能示范视频都按照时间线索设置评价点,教师在观摩时,可以进行即时节点评价,评价内容可以选择分享他人可见或者只有自己可见,如果选择分享他人可见,其他教师观看时即可看到评论内容。观看结束后,如果要针对该节点的评价再次学习,可直接点击评价进入对应视频片段。第三,通过评价参考框架进行评价。根据教学课例视频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师教态、重点难点安排等一系列的预设评价框架,教师可以填写内容进行文字反思评价,系统通过数据合成处理可以生成教师整体评价的日志。

四、结语

将移动学习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进行融合,极大地提升了农村教师培训效果。但在融合过程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比移动设备和功能更为重要的是移动学习的培训组织,如果没有将技术和培训真正融合,教师依然会用新的方式做旧的事情,而无法达到培训的最终目标———改变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教学能力。因此,真正的融合应在移动授课教学组织、受训教师移动技术基础、移动培训课程设计上给予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郝琦蕾.对农村中学教师培训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山西省农村中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5(7):139-142.

[2]谭毅.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东莞市为例[J].新课程,2013(6):34-35.

[3]仝宇光,张丽芳,张玉.国内外移动学习的研究进展及评价[J].教育与职业,2017(1):101-106.

[4]闫鹏展,谢昊,梁永慈.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移动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4):86-88.

[5]秦峰.关于移动学习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中作用的思考[J].陕西教育,2015(Z1):48.

[6]张睦楚.移动学习: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有效路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6):60-62.

[7]苏豪,王春光.有效的教师学习———来自美国移动学习的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2):62-64.

[8]李又玲,陈洁.移动学习在生物教师职后培训项目中的应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9):56-59.

[9]梁文鑫,孙丽娜,康美玲.中小学教师移动培训课程内容设计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8):15-21.

中医培训教育范文8

1.总体思路

气象移动学习系统的主要对象是气象部门基层在岗职工,内容包括业务(包括气象类基础知识、预报预测、气候、大气探测、防雷减灾、人工影响天气、卫星遥感、农业气象等)、服务、管理、人才、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学习者可利用手持式移动设备随时开展学习从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逐步改变完全依赖固定场所上网学习的习惯。由于涉及专业较多,学习者年龄跨度较大,因此系统应针对性强,层次分明,考虑不同专业的需求以及不同年龄群体的学习习惯等,界面应多元化,符合在岗职工的学习习惯和需求,学习资源要适合不同群体的需求。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方面应考虑:实用性学习资料的选择应该与气象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紧密结合实际,按照天气预报、气象装备、大气探测、公共气象服务、为农气象服务、信息网络、防雷减灾和人工影响天气、机关管理等分类。学习内容的形式采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片断和动画任意形式或组合。

适应性、兴趣性由于移动设备屏幕大小比例不统一,移动学习内容要自适应地显示在不同大小的屏幕上,内容清晰、直观、兴趣性强。增加游戏化投资,学习者通过参与虚拟学习游戏,享受培训带来的乐趣,让学习者在“玩”中学到知识,提升学习者的兴趣。片断性、微型化由于移动学习者学习的时间和场所不固定,学习者经常处于复杂的学习环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难进行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因此学习资源的设计要短、小、精,按照专业知识点设计成片段式、微型化,一般微视频播放时长在10分钟之内,便于网络传输。操作简单、灵活由于移动学习可以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学习,为了方便在职人员在工作中碰到实际问题使用移动设备学习查询相关方面的知识,在交互设计方面尽量减少文字输入,按键设计简单统一,界面简单、操作方便、便于访问,以便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系统可有三种应用模式。

基于短信的移动学习学习者通过手机等学习终端,将短消息发送到互联网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分析后将结果返回从而完成一个学习过程。此方式适合通信数据少,简单文字性的教学活动,它具有方便、简单及经济等特点。基于连接浏览(B/S)的移动学习学习者利用学习终端经过电信的网关通过WAP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完成浏览、查询和实时交互,它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基于无限局域网络的移动学习从3G技术不同标准之间的争论和产品进展来看,短期内在全球或全国要实现移动学习终端与移动互联网的连接、浏览与交互可能还无法实现,但无限局域网络(WLAN)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了,在局部范围内(如一个校园、一栋办公楼、一片学习区或一个教室)实现移动学习已完全可以满足随时、随地学习。

2.系统体系结构

移动学习系统架构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提法,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内移动学习系统设计主要是从网络、平台、资源、活动、文化等方面着手;而国外学者基于移动学习系统开发三个主要领域:移动的可用性、无线技术、数字化学习系统。通过对比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系统架构的组成及分析研究,结合多年的网络开发实践,提出气象移动学习系统结构。系统分为3层:表示层位于系统最外层,是学习资源呈现、学习者进行交互操作的界面。气象职工通过各类移动设备上网浏览、查询实现与业务逻辑层的交互。逻辑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处理表示层的应用请求,对其进行业务处理的逻辑判断,并完成与数据库之间的交互,将处理结果返回给表示层。数据层提供底层一些数据信息和数据处理逻辑,实现物理数据存储和组织、数据库管理、数据备份及数据维护。提供移动学习的气象类学习资源和信息资源。

3.系统功能框架

根据气象部门基层职工教育培训的需求,结合陕西省气象职工培训的总体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设计了气象移动学习系统的功能框架。系统包括10个功能模块。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是移动学习平台的主要功能,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一定要适合移动设备屏幕小、内容片断化,操作简单等特点。它可提供的功能有:学习资源的在线浏览、学习资源的本地运行、学习资源的下载。教师和管理员能够实现学习资源的管理,包括上传、修改、删除及访问权限设置等。学习管理气象职工可根据岗位的不同在线选择学习课程、查阅教学通知、考试成绩、作业提交情况等;培训教师可开设课程、查阅职工选课情况、修改申请课程信息、发送教学信息、管理职工成绩等;管理员负责各类课程的申请审批、职工选课情况、成绩备份、重要信息等。专项培训该模块负责在岗职工的专项培训学习。如预报员培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培训、雷电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基层县气象局长、机关公务员培训等。

由管理员负责培训通知、教学要求、培训教材、微型课件(包括电子教案、音视频课件、电子书)、作业练习、考核试卷;气象职工按要求使用移动终端登录选择课程学习、参加考试;教师负责阅卷、成绩。在线测试教师(或管理员)可根据学员的学习进度、学习状况及教学要求,在线考试题目。因手机屏幕小,学习者时间零散,又是在移动中学习,故在线测试题主要以填空、选择、判断、简答题为主。可实现试题、学员网上答题提交试卷、统计显示成绩表格(或分布图形)。交流互动主要包括论坛交流、视频实时交流、答疑交流等。论坛交流可实现职工与职工、职工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类似于网上的BBS;视频实时交流是利用流媒体的音视频直播和点播功能实现职工与教师的互动;移动自动答疑功能通过答疑库实现自动回复问题,实现了实时性和智能化。学习游戏把游戏应用于在岗职工培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让学习者体会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玩”中随时随地享受游戏化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收益。

根据移动设备的功能与特点,开发智力、模拟及操作练习类游戏(如人影高炮火箭的模拟操作、气象科普类游戏)。信息收集反馈为了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要及时收集气象职工的反馈信息,可设计问卷调查表,学员在线填写提交;设立建议箱,收集学员的建议及意见,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分析,了解基层职工的培训需求,从而指导培训部门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方案。教学评估为了了解培训效果,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计分评估法和著名的“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等评估方法进行教学的评价。用户管理系统有三类用户:气象职工、教师及管理员。该模块负责对三类用户的权限设置和管理、完成用户的注册及管理用户的信息资料等。系统帮助可在线介绍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给基层职工学习使用提供帮助。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