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理论范例6篇

西医理论

西医理论范文1

“在我国,中医、西医与中西医结合三大医学体系长期并存,经过长期发展,我国有能力、也应该有责任建立起世界上最为先进、最有优势的医学体系——融合中西医的新医药学体系,以促进我国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研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医学基础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吕爱平,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他设想,我国有条件和能力在西医方面与发达国家一致,又有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中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培养出全世界最好的医学科研、医学实践工作者?!

吕爱平委员介绍说,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倡导“西医学习中医,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创造新医药学”的祖国医学发展思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西医结合医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离创立新医药学体系还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有学术上的问题,也有战略规划上的问题。在学术上,中西医结合研究体系尚未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也相对不足;在战略规划方面,虽然国家有“中西医并重”的大政方针,但两个医学体系在自身发展上过分强调独立性,潜在地制约了中西医的统一与融合;单线的垂直管理模式和以西医为主导的政策运行机制,不仅不利于中医学术的继承和优势的发扬,也人为地使中西医学界造成互相抵触、缺乏包容的情结。为此,吕爱平委员建议在我国构建具有融合中西医理论特点的新医药学体系。

营造新医药学发展环境

“调查显示,我国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都支持建立新医药学体系(以中西医结合医学为主体),但由于中国尚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多数人的观念中仍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学彼此独立。”吕爱平委员说,近50年的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为我国新医药学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学前提。因此,吕爱平委员建议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将建立我国新医药学的任务和目标提高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高度;并建议在我国现行的医改过程中,增加对我国特色的新医药学的宣传,在社会上普及基于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新医药学观念。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我国现有医学行政管理体制,是中西医分开管理,卫生部主要负责现代医学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中医管理,中西医结合医学虽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但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吕爱平委员建议从国家层面上,将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新http://医药学列入卫生法,统一医学管理体系,在打造大卫生、新医药学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我国卫生管理体制和机制。

培育新医药学人才

我国学院式的医学教育主体是医学院和中医学院。这种分开办学模式为继承中医、发展中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整个医学的进步,分开式的医学教育模式不利于建立我国新医药体系。吕爱平委员说:“我们可以将中西医教育相融合,建立最具特色的融合中西医的医学教育体系,为我国新医药学培养人才。”同时,应着力改善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的待遇,吸引一流学生和一流人才加入到我国新医药体系的建设中来。

提高新医药学临床服务能力

现有医院的管理模式,同样是中西医分开,即使有少数中西医结合医院,也未能形成我国医院的主流。大多数中医院是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治的,综合性医院也都有中医科,也

转贴于 http://

都请中医医生进行会诊。“但这种模式,不利于资源共享,不利于营造我国新医药学体系的医疗环境,更难凸显我国新医药学的临床服务能力。”吕爱平委员认为,应整合现有医院资源,统一医学服务体系,使基于新医药学的医院成为我国的主流医院;同时建立有利于提高我国新医药学临床服务能力的医院管理机制、体制。

组织科学研究,建立新医药创新理论

西医理论范文2

压疮从病因、病理生理学角度反映出是由于受压而引起的病理学改变。目前公认引起压疮主要有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国外护理的观点认为压疮在部分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有些病人禁止翻身,否则有生命危险[1]。压疮是治疗及护理上的一大难题,无论对病人家属还是医护人员都是一种繁重的负担。我院自2001年以来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压疮2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7例压疮病例中,25例系院外带入,2例为院内不可避免发生,男16例,女11例,年龄54~93岁。27例压疮病例共发生压疮65处,其临床资料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压疮的多发部位为骶尾部、髋部和臀部,且以Ⅱ、Ⅲ、Ⅳ期为主,尤以Ⅲ期最多。

表127例65处压疮的分布情况(略)

2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方法及步骤

2.1创面清洗Ⅱ期创面以生理盐水清洗;Ⅲ、Ⅳ期创面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清除厌氧菌,Ⅳ期创面还应清除周围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清洗。

2.2周围皮肤消毒可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消毒压疮创面周围皮肤。

2.3艾条灸法将艾条一端点燃,于压疮部位做雀啄食样动作,使局部感到温热,每日1~2次,每次30min。

2.4物理治疗TDP灯照射,对正压疮部位距离25cm,每日1~2次,每次15~30min。

2.5局部药物治疗(1)中药擦剂:将以黄芪、黄连、黄柏等七味中药为主要成分自制的“黄药水”灭菌后涂擦于压疮创面。(2)片剂粉末:将痢特灵片剂粉末涂于压疮创面。(3)针剂:将庆大霉素针剂涂擦于压疮创面。(4)喷剂:将阿米卡星喷剂喷于压疮创面。(5)软膏:将百多邦软膏涂擦于压疮创面。

以上所列举的局部药物治疗方法可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选择或组合。

2.6创面覆盖浅表创面可用溃疡贴覆盖;创面大或深者可选用无菌纱布或纱布垫覆盖,以保持良好的透气性。

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溃疡愈合,痂皮脱落;显效:创面干燥无分泌物,溃疡缩小,有肉芽组织生长;好转:创面渗出物减少,溃疡面无扩大;无效:创面渗出物未减少,溃疡面无变化或扩大[2]。治愈时间:从开始用药到完全愈合的天数。

4结果

本组27例65处压疮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后,其结果见表2。表2中除3例(含10处压疮)死亡和2例(含5处压疮)自动出院共15处压疮治疗显效或好转外,其余22例(含1例行皮瓣移植)50处压疮全部治愈。

表227例65处压疮的治疗及护理效果处(略)

5护理措施

5.1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睡气垫床,经常更换卧位,鼓励和帮助病人翻身,翻身实质上是弥补机体对生理反射活动失调的主要措施,每2~3h翻身1次,不得超过4h。

5.2避免局部皮肤受刺激摩擦力是机械力作用于上皮组织,能去除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增加皮肤对压疮的敏感性[2]。因此,床铺应保持平整无皱折、清洗干燥无渣屑,搬动病人时应避免拖、拽、扯、拉等动作。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及时更换尿垫,保持皮肤和床褥的干燥。

5.3增加病人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病情允许情况下给予高蛋白饮食,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应考虑由静脉补充或管喂饮食,以增强病人全身的抗病能力。

5.4加强压疮的健康宣教,促进病人及家属树立压疮康复的信心27例压疮病人中有2例压疮病人自动出院,说明病人和家属已放弃了治疗护理压疮的机会。因此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压疮发生的原因、治疗及护理措施,并说明压疮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鼓励他们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树立康复的信心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护士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6讨论

文中所列举的一系列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方法,其治疗成本低廉,为病人节约了医疗费用,减轻了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操作方法简便,治疗效果肯定,易于被病人和家属接受,多次得到病人、家属的称赞和感激。

临床接触的压疮多为Ⅱ~Ⅳ期,多有破溃脓液或坏死组织,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感染的创面应彻底控制,以免发生严重的血液感染而加重病情,有的甚至可因此而危及生命。

中医学认为压疮的发病机制为气血亏虚、气滞血凝、经络受阻、肌肤失养而渐致坏死溃烂,行气活血、散瘀通络、解毒祛腐生肌乃对症之治则。艾灸可使局部组织血行旺盛、血供充足,减轻组织水肿,促进肉芽组织的增生。同时艾灸在局部产生的温热或轻度灼痛刺激,可促使炎症被迅速吸收、创面干燥。另外还可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自制的“黄药水”以黄芪、黄连、黄柏等七味中药配制而成,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因此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压疮可达到肿消痛止、脓去疮愈的目的。

压疮多见于病情危急、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营养失调、代谢障碍等病人。因此治疗压疮的同时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注重全身营养。同时还应及时对压疮的渗出物或坏死组织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改善神经营养状况,局部治疗效果才会更明显[4]。

压疮病人身心都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从表1可以看出,院外带入压疮多以Ⅱ~Ⅳ期为主,护理工作繁琐、家属厌倦、对治疗缺乏信心等都会给疾病的转归和护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和问题。因此,预防和治疗压疮是一项艰巨而又繁重的护理工作,它需要全过程的细心观察和周到护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高度的同情心,制订周密有效的预防护理和治疗计划,压疮的发生率就会降低到最低限度,压疮的治愈率就会极大地提高,疗程就会缩短,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有利于病人康复[3]。

【参考文献】

1张水兰,时红梅.压疮的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60-61.

2卢爱莲.碘伏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0,15(5):285.

西医理论范文3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医学生物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25-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生物学已成为发展最快、前景广阔的众多学科之一,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多元化培养中医院校学生,医学生物学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医学生物学是中医院校学生的第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了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殖医学、发育医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理论性强,知识更新快[1],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医院校中学习医学生物学的必要性,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学起来不吃力,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科研的水平,尤其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临床科研水平,成为我们教学方法探索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就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的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进行分析,以提高医学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一、目前医学生物学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较多,重视程度不够。我们总结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有两个特点:一是教学内容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各个层面的内容:细胞水平的内容、基因水平的内容及整体水平的内容。而且目前中医院校课程设计中,医学生物学虽然是必修课程,但是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学时较少。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在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每堂课把教学任务完成就好,没有时间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二是中医院校招生的学生大多是理科生,理科生在高中阶段多经过生物学的学习。入学后看到医学生物学课程立刻会想起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尽管医学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高中时的课程要广和深,但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生物学了,对该门课的重视程度不足,严重影响了医学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2.进展知识介绍不足。医学生物学是一门进展的学科,发展变化快,教材中的内容基础知识和概念基本不变,但很多内容是随着科研的发展而变化的,比如基因组测序成功后确定功能基因有3.5万个,其余的成为垃圾基因,但近年来发现这些垃圾基因在表观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对这些进展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内容较多,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介绍这些进展知识,而这些知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科研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是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最早提出来的[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或“灌输”[3,4]。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3,4]。由此可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协作能力,教师主要提供学习情境和指导作用,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提出在我校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应用,以促进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基础课程的兴趣。

三、建构主义在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教学改革的对象。目前我校设置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八年制招生,这个专业的特点是临床和科研相结合,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以促进现代中医药的发展。首先我们对该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目的是对我校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的学生具有如下特点:(1)入学之前均为理科生,在高中学习过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果我们课堂上只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会使他们觉得大学的医学生物学和高中的没有多大区别,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不大。(2)均为中西医结合专业,该专业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与技能和一定西医学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研究技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必须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并能将生物学很好的和中医药相结合。(3)均为硕士毕业,要求培养具有较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针对以上对医学生物学教学现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中西医结合专业八年制学生特点的综合分析,以中西医结合专业八年制学生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其他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照,以基于教材基本知识教学为指导,结合学生自主课堂、知识竞赛等方法,进行医学生物学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应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课程设计及安排: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医学生物学教学大纲的改革,将医学生物学中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其中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进行讨论,将每个教学章节中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内容挑选出来,作为建构主义教学的“学习情境”,如在“细胞膜基本特性”一节中提出“细胞膜的基本特性如果出现问题细胞会怎样”,“有机体会有如何的改变”等问题,然后请大家去查阅相关的一些文献,看看何种过程改变会对细胞及机体造成哪些影响。(2)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过程:给学生两周的时间,自由分组,每组6个人,分成5组,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期刊和网络资源去查阅相关资料,就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自己查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总结,进行分组讨论,完成自主和协作学习过程。(3)学生自主课堂过程:每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抽出15分钟的时间,进行学生讲解、提问及归纳总结。然后学生从不角度进行评分包括:讲解的过程、讲解的内容以及资料的前沿性等方面。(4)知识竞赛:学生自己就课堂所学内容及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后,每组出一份知识竞赛题目,教师进行监督管理,组织知识竞赛。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探索,我们发现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大,不仅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了改变了他们思考科学问题的方式,很多同学因此申请了大学生科研课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效果。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到医学生物学教学后,课堂效果较好,实验班级的学生课堂积极性较高,随时会有同学举手提问,在老师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们也会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并接着提出问题及质疑,有不同意见时,课后学生会主动查询相关文献解决问题,课堂气氛及学习气氛较好。此外,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在文献检索、获得前沿知识的能力以及增加对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了解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及时了解目前生物学发展的动态,主动抓住前沿知识,培养其科研兴趣。

四、结语

由上可知,该教学改革可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学生上课听课、下课就忘的无趣状态;同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学这门基础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其他医学基础课提供借鉴。教师在进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改革的同时,发现“教”和“学”的过程相辅相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教”而且也“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傅松滨.医学生物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郭赫男.建构主义理论观照下的《传播学》教学改革研究[J].东南传播,2009,(9):72.

西医理论范文4

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人本主义学习论是当代西方学习理论界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论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处于支配地位;在此之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取而代之,成为学习理论界的主流;人本主义学习论是在美国传统教育受到冲击,倡导教育革新运动的潮流中诞生的,它旨在反对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其独具特色的观点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1 西方三种学习理论简述

1.1 行为主义学习论

它所研究的学习是最具广义的学习,即动物和人在活动中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获得或改变行为的历程。学习的产生是外控的,学习是一种被动完成、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的过程。行为主义学习论偏重于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不良行为的矫正等方面。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等。这里只谈一下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他认为条件作用有两类:反应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之相比,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是刺激经强化引起所需的反应,是反应性条件作用,重点在于刺激;而斯金纳则强调由操作引起反应然后再予以强化,重点在于反应。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设计了“斯金纳箱”,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1]。行为主义学习论发展到斯金纳时期,达到了高峰。

1.2 认知主义学习论

它所研究的学习属狭义的学习,即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个体通过学习增加经验,改变认知结构,所以这种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整体性的质变过程。认知主义学习论偏重于知识的获得、概念的形成和问题的解决等方面。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克勒、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这里只谈一下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其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2.1 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认为,人是主动参加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是主动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选择、转换、存储和应用的。学习包括着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这三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1.2.2 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布鲁纳非常重视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建设,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种具有层次的结构,这种具有层次结构性的知识可以通过一个人发展的编码体系或结构体系(认知结构)而表现出来。人脑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基本结构相结合会产生强大的学习效果。如果把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弄通了,则有关这门学科的特殊课题也不难理解了。

1.2.3 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教学一方面要考虑人的已有知识结构、教材的结构,另一方面要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内在动机。他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他提倡发现学习法,以便使学生更有兴趣、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更有自信地主动学习。布鲁纳发现学习的作用有以下几点:①提高智慧的潜力;②使外来动因变成内在动机;③学会发现;④有助于对所学材料保持记忆。

1.3 人本主义学习论

它所研究的学习属于次一级广义的学习,即个体随意志、情感对事物自由选择而获得知识的历程。其代表人物为罗杰斯。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指出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教学评价的目的也不只是检查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进一步使学生学到如何检讨自己,如何改进自己。他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学习,使学生对他们来说毫无个人意义的内容;另一类是有意义学习,不仅增长知识而且使每个人各部分经验融合在一起。“意义学习”则是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左右脑共同发挥功用的最好办法[2]。在“意义学习”中,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都投入了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学习的内部动机;进行渗透性的学习,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而且学生对这种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能够切实对自己及自己的发展方向负责。

2 西方三http://种学习理论在高职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1 对这三种学习理论总的评价

这三种学习理论都分别是由诸多观点相近的理论构成的,由于每一位代表人物的着眼点有所差异,所以每一种理论都具有侧重点,究其实质,行为主义重行、认知主义重智、人本主义重德。这三种学习理论为我们清楚地把握和理解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思路和观点,当然,西方这三种学习理论有其局限性,在学习和借鉴时,应注意批判地吸收。

2.2 这三种理论的启示

2.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s-反应r”间的联结形成的,学习被看作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因此,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环境和条件,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这就引起了认知主义理论学派的不满,从而导致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为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论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它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验,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提倡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3]。强调通过发现学习来使学生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习动机,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领;认知学习理论的操作性较强,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尽管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已经成为当代学习理论研究的主流,但认知学习理论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准备是任何有意义学习赖以产生的前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在其中,比如:情感、态度、价值等,而这些恰恰是软尺子,难以衡量。虽然我们认为学习中的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但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习也起间接作用和反作用。只有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4]。

2.3 运用新的学习理论,转变高职医学学生的实验学习方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喜欢依赖教师的“喂食”,而不知如何 “觅食”,更可怕的是他们压根不想自己去“觅食”。在高职医学学生的实验课学习中,学生认为实验课好上,只要模仿老师的操作成功了,学习任务就完成了。因此,广大教师要以新的学习理论为基础,有效地转变高职医学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个性的张扬中学习。

西医理论范文5

1.1住院时间短,患者本人及家属的自我护理技能掌握不全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各级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都对患者住院时间有着量化要求,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以某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为例,骨科平均住院日为14天,普通外科平均住院日为13.1天,而内分泌科平均住院日则为7.8天,这使患者本人和家属与医护人员的交流时间减少,许多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技能难以准确或完全掌握,致使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有担心,而患者及家属有顾虑。

1.2复诊护理指导系统性差患者往往在门诊复诊,医生也多从疾病康复角度予以建议,但限于专业分工不同及就诊时间限制,很多护理细节难以给予准确指导,相关护理问题更是交流甚少。部分患者需要护理方面的指导时,也只能到病房找住院时认识的护士简单询问,此时耐心解答,会对本已繁忙的正常工作造成极大影响,而简单解释,又与护理道德规范背道而驰。

2国内、外专科护理门诊发展现状

2.1国外专科护理门诊发展现状护理门诊最初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并引起广泛讨论,于90年代才开始进入实践领域。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着包括经济、法律和专业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为应对健康服务需求以及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减少住院医师平均工作时间,英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探索发展护理门诊。北美较早开展专科护理门诊实践,但也多集中在美国,在加拿大只有安大略省有护理门诊,其作用也备受医务人员的质疑和批评。日本为了实现住院日缩短、医疗家庭化的目标,对本土医疗法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护士为医疗体系中的成员之一,即将护理门诊合法化。以骨科护理门诊为例,护士主要提供以下服务内容:功能锻炼的方法、意义和进程指导;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自行活动及休息的指导;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的自我恢复;骨折术后并发的预防;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自我观察;社会心理支持;进行健康教育督促患者提高依从性和引导患者采用健康生活方式等。研究表明,专科护理门诊的开设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健康服务,患者满意度较高。

2.2国内专科护理门诊发展现状近些年来,国内一些综合性三甲医院相继开设了专科护理门诊,主要有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门诊、糖尿病门诊、造口/造瘘门诊、产科门诊等。专科护理门诊除了提供健康宣教、咨询、随访等基本服务外,门诊护士以其专有的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特殊的护理服务,内容涉及健康促进与维持,常见问题的诊断和处理、健康恢复等诸多方面,护士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仅仅作为一名护理者,更扮演者包括教育者、咨询者、指导者、协作者和研究者等多重角色。近十几年来,国内护理工作者也在这方面开展里一系列工作。本世纪初江萍通过护理门诊对1200名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生活习惯、自我保健、人际交往等进行调查,针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与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根据患者个体体质及病症的不同,遵循“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调护原则,开展因人、因时、因证膳食指导。沈林玲等通过设置PICC专科护理门诊来指导患者如何规范操作流程,使PICC患者的满意度提高至98.0%,减少了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杨方英等通过建立肿瘤护理咨询门诊,对1381例次肿瘤患者及家属进行需求分析,掌握了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主要需求,同时向肿瘤患者和家属提供了面对面的双向互动咨询服务,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和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3开展专科护理门诊的社会效益

开设专科护理门诊既需要医护人员支持,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认同,更需要市场和社会的推动。专科护理门诊的开设除了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外,可能还具有以下令医患双方均受益的方面:

3.1对医疗工作的有益补充良好的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节奏的加快,许多患者留院时间减少,特别是外科手术患者的随访与后续治疗更是难度增大。医疗复查往往需要患者本人到场,而专科护理门诊则可通过护士与家属、护理人员的沟通了解更多患者病情恢复中的细节。专科护理门诊可以协助医生了解患者病情的进展情况,搜集患者随访资料,及时发现患者术后出现的问题,是对医疗工作的有益补充。

3.2增加沟通渠道,改善医患关系医患、护患间发生的许多纠纷都缘于沟通不畅或沟通不彻底。因此,开设专科护理门诊相当于增加了患者与医院的沟通渠道,有利于改善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看法,缓解医患冲突。

3.3护理门诊可发挥专科护士作用,推动护理专业化发展大部分专科护士在培训合格后仍与其他护士一样从事常规的临床护理工作,很少能够专职从事专科护理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科护理的发展。专科护理门诊为专科护士搭建了发挥专科优势的平台,对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推动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4解决老护士岗位问题目前护理岗位年轻化程度越来越高,90后已逐渐成为护理一线的主力。部分经验丰富的护士由于岗位问题逐渐流失,对医院和护理工作是一种损失。开设专科护理门诊可以为她们提供更多服务岗位,让她们将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传递给患者及家属,还可通过门诊带教培养更多的年轻护士,让她们有机会学技术、学沟通。

4国内专科护理门诊存在的问题

4.1岗位职责定位不明确目前我国还缺少对专科护理门诊执业护士的资格认证。选拔出诊的护士大部分是科室护士长,其同时还需承担病区管理工作,而且多为兼职工作,工作岗位职责定位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科护理门诊的开展。

4.2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当前我国的专科护理门诊规范化管理仍不够成熟,包括诊室的设置与开诊时间、出诊护士资质的评定、相关就诊制度的建立、服务范畴的界定、护理操作程序的规范等均由各医院自行拟定,缺乏统一的管理及审核标准。

4.3出诊地点局限我国专科护理门诊大多依托于医院中,而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患者、长期造口患者、脑梗恢复期患者等完全可以在社区水平接受护理服务,发挥社区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在满足患者及时就医的同时减轻社会医疗经济负担,这对促进非住院患者的康复和提高其生命质量有着重要意义[15]。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开展社区专科护理门诊试点工作。

5展望

西医理论范文6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社会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探讨了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艰巨任务。如何办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走出中西医结合护理之路,培养顺应时展需求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为此,我们启动了“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模块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以期明确中西医结合的高等护理发展方向,建设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一、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①分析了45所高等医药院校四年制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其中10所为高等中医护理教育。它们在课程设置上未能摆脱中医学教育模式,仍沿袭生物医学模式下医疗加护理的模式,而且两套护理理论与技术并行,中西医未能系统有效的结合,普遍存在着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课程设置是中医学教育模式的翻版,未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在35所高等护理教育院校中,20所开设了1~2门中医护理相关课程,学时27~144不等,平均为48学时;课程名称不一,有中医学、中医护理学、中医学基础、中医学概论和针灸学;16所为专业必修课,2所为专业任选课,2所为专业基础课。可见,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中,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发展迟缓,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中,“中医护理学”课程门数单一,学时少,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以上原因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有效地掌握中医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这与社会对中医护理技术的需求不相适应。

    2.师资队伍建设。由于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护理教学未得到充分重视,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学历层次较低,本科学历以下的教师占大多数。加之我国中西医结合护理本科教育起步较晚,导致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教师从事本科教学年限较短,教学经验相对不足②;中西医结合护理师资大多数来源于临床,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但学历层次低,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一部分师资来源于高等医学院校医疗专业毕业生或由医生改行担任护理教师,他们中医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对护理教育理念的认同感和价值取向,在教学内容上往往是医疗专业的压缩或翻版,教学内容不佳③。总之,中西医结合护理师资总体水平与培养中西医结合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尚有一定距离。

    3.教学手段、方法。目前,中西医结合护理教学手段、方法滞后,基本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较少采用PBL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手段,缺乏学生主动参与。

    4.实践教学。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实训学时严重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设备陈旧、落后,实训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队伍不稳定。这与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护理人才的目标相悖。

    5.教材建设。尚未有一套完整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教材。中西医结合护理是近20年来逐步建立与形成的,其理论和实践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目前中西医护理课程教材的编写基本沿袭医疗+护理的模式,医疗内容偏多而中医护理内容零散、重复,缺乏实用性,未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特色,无法满足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掌握中医护理理论和技能的需要。

    二、社会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

    1.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现状。目前在各类医院中医病房中的护士几乎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或中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寥寥无几。据2003年一项中医护理人力调查显示,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人力情况基本相似,学历层次低④。由于护理人员编制不合理;护理工作价值不能有效体现,护理费低廉;护士外流现象严重;护理学术带头人稀少等方面的原因,加速了护理人力的紧缺。加之中医护理教育发展滞后,中医护理教育重西医轻中医,中西医护理未能系统、有效地结合,使得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力严重缺乏。

    2.社会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首先,社会对中医护理理论与技术的需求决定了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增加。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社区护理的蓬勃发展,众多社区人群迫切需要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住院病人和社区居民希望了解中医护理技术,愿意接受中医护理和中医养生保健指导⑤。市场需求就是人才需求,社会对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需求决定了社会将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其次,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预示着社会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0年)明确提出,随着我国护理事业迅猛发展,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领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服务领域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有所发展。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应坚持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事业发展道路。中医护理以其独特的护理理念,重视养生保健、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情志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廉、验”更适合于社区,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应该给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和优质的卫生服务。因此,随着我国集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社区将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其三,加快发展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大趋势决定了社会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2003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进一步规定:“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2003年11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揭示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原理,中西医结合学术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和学科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显着、设备配套、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基地,完善中西医结合技术标准规范,整体提高中西医结合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以期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大力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势在必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其四,高等护理教育的国际化需要培养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病种的变迁,以及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中医护理优秀的整体护理观、辨证护理观和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日趋凸显出来,引起了国际护理界的高度重视。因此,高等护理教育的国际化不仅要重视跨文化知识和结构,而且要开创中医西医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国际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我国的中西医结合护理高等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因此,加快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三、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我国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到2006年为止,高等中医护理教育院校不足20所,加之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在高等护理教育中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严重缺乏,这与国内外对中医护理理论与技术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探讨如何依托发展较为成熟的现代高等护理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国际化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

    1.明确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理念。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应使学生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重新认识人、健康、环境和护理等四个护理主理念,在熟练掌握现代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了解适度、够用的中医护理理论,掌握辩证施护方法,熟练操作“简、便、廉、验”的实用中医护理技术,提高临床和社区护理质量。

    2.建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我校发展较为完善的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统一的培养目标指导下,设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方向。

上一篇买房协议书

下一篇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