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学教育范例

中医医学教育

中医医学教育范文1

1、认识不足

医院领导中存在重工作轻培养、重经济效益轻技术提高、重近期利益轻远期效果的现象,严重影响了CME的深入开展。在此情况下,医院CME的管理人员没有专职的,而多由医务科或科教科兼管。他们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存在着表面性工作做得较多,缺乏深层次的研究与思考。由于受经费的制约,中医医院投入不足,开展和参加项目较局限,影响了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和智力引进,从而影响了学科建设,后劲乏力。一些医院未建立CME制度或虽然建立,但培养目标、考核与职称晋升、待遇、评优评先、执业再注册脱节,难以发挥其促进作用,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参加CME的积极性。

2、CME项目水平不高,手段方式落后

(1)CME项目水平不高

①CME项目的申报质量和教学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相近CME项目的重复申报,项目内容不符合“四新”、“三性(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CME项目师资力量配置、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项目的监督检查不到位。②CME项目学科覆盖率发展不平衡,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申报的CME项目学科覆盖面不广,学科结构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学科框架格局上,缺少主动适应和应变能力,以及反映“四新”内容不够。在教学目标上,对提高能力和素质重视不够,使学习者选择性较小,难以满足和适应需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缺乏对CME管理及教学方法、效果的系统评价和研究,尚未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③CME内容不完善。CME中多注重医疗技术的继续教育,而没有把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医德医风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导致个别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有所提高,而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却停滞不前,两者不能协调发展,造成了医疗纠纷增多的不和谐局面。④中医专业和西医专业没有区别对待。中医医院中,中医临床医师对中医方面知识掌握要优于西医的诊疗技术,西医专业临床医师的诊疗技术要优于中医医师,但是中医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功底较差。目前对于这两类临床医师的CME基本上没有区别对待,而是一概而论的。

(2)CME手段方式落后

中医医院的CME方式多以外出进修深造、参加学术活动、参加短期学习培训班等方式为主,而论文交流、院内学术讲座和专题报告会、自学、科室小讲座、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新技术新业务等开展的较少。因此,难以适应中医医院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中医医院开展CME的措施

1、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是提高CME自觉性的前提

人是CME的内在因素,只有充分调动CME对象和工作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开展好CME。通过加大对CME目的、意义的宣传力度,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四新”,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统一认识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习一阵子”为“学习一辈子”、变“单纯追求理论学习”为“提高能力”的前提。

2、成立和健全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是落实CME的保障

(1)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和健全规章制度医院

应按要求成立CME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明确职责分工,使医院CME组织体系健全。院领导的重视不是一句“套话”,是医院CME经费、人员以及政策的重要保障。医院的CME委员会应由院长任主任,分管副院长任副主任,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医学专家为成员。科教科作为日常办事机构,人员相对固定,保证准确把握政策和标准。医院人事、医务、护理等部门在医院相关制度、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执行方面对CME工作予以必要的重视,如职称晋升、评先评优、执业再注册均要求提供CME合格证书,并将科室CME的合格率纳入科室主任、护士长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科主任、护士长对科内CME工作也应积极配合,相对固定一名能掌握CME标准的同志协助科教科管理科室内CME工作。医院应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结合该院实际,从内容、形式、考核、学分登记及验证等方面制定该院的CME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医院还应科学进行经费管理,制定相应的办法对个人参加项目学习、接受远程继续教育、在各级杂志等发生的费用给予一定补助和奖励,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2)做好学分年度验证和CME档案及信息管理

为了保证CME学分授予的真实性,在学分授予、登记审核工作中,实行院、科两级审核制度,并为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CME个人档案,授予学分的论文、成果等资料的复印件经院科两级审核后归档保存。现在,宜昌地区已经实施CME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管理,明显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职能部门应定期对科室开展CME的情况进行考核评分,保证医院CME目标的实现。

3、建立健全评价体系CME的评价应由重过

程转为重结果。根据评价的阶段分类如下:①过程评价:学习者对课程满意度的评价;②内容评价:评价内容的相关性、课程设置特点和复杂程度;③结果评价: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变化的情况以及学习者在实践中的行为变化;④对患者和社会影响的评价:很多学者指出这是惟一有意义、有效的测量,因为它评价的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和医护行为变化的感知。

2.3开展具有中医医院特色的CME项目

中医学知识、方法、技术的更新,不是由理论的更新带来的,而是由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对已有理论,即经典理论的深入认识和不同感悟所带来的,这是中医不同于现代医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医医院的临床医师既要掌握现代医学的理论与先进技术,又要发扬传统医学理论,突出中医特色,做好院内、院外CME工作。

(1)院内CME

①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诊疗技能操作培训相结合。中医医院应从突出中医特色和专科特色去求发展,无论是哪一个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都应对中医基础理论有所了解,并能在本专科疾病的诊治中运用。此外,要求中医专业人员对中医经典理论做到熟读。经典理论是中医的本体,是中医真正意义上的基础,也是构成中医医务人员理论水平高低的决定性要素。中医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数是中医院校的毕业生,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他们在辨证施治的同时还要掌握现代医学操作技术。②院内办“西学中”培训班,积极鼓励科室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的学习。培训班以自学为主,由有经验的中医专业人员讲解、答疑,并定期组织相关知识考试及考核。③利用教学医院优势,积极申办中西医结合CME培训班。宜昌市中医医院为三峡大学中医临床医学院,鼓励本院中医专家授课,促使其在备课的同时巩固和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同时聘请上级医院的中医专家前来授课,从而实现资源共享。④积极开展名老中医师带徒教育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应用。医院采取为名老中医配备学术继承人的教育形式,指导教师通过口传面授、临床应诊、实际操作,向继承人传授他们的经验和专长。组织人员对有代表性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整理与应用。⑤法律教育与医德培养应成为CME永恒的主题。依法执医、文明执医是现代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存健康权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长久以来,医德教育与法律教育是医学教育的薄弱点。CME不仅要补好这一课,还要使之贯穿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使医务人员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⑥重点专科建设与CME相结合。重点专科是医院发展的龙头,将CME与重点专科建设相结合,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高服务水平。⑦积极引导参与医学科研、撰写论文以及自学。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医疗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医学科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以促进医院学术风气的活跃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2)院外CME

中医医学教育范文2

对教学对象特点不了解:很多学员来自西医临床各科的第一线,入学前已经具备了比较全面的医学理论基础,并且有一定的专业临床工作经历,入学以后,学习较为主动,理解能力较强,期望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的工作专业已经定向,所以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容易被本专业特有技术问题吸引,而对非本专业的其他问题则不太注意。对于中医学课程,他们认为过去也曾学过,但毕业后由于专业限制,临床应用机会较少,所以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如何发挥学科教学的作用,使学员尽快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知识结构逐步趋于完善,并不断增强临床实践能力,是中医学教学设计中的应解决的问题。这就促使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更新认识。

2解决问题的思路

2.1以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指导网络课程建设:近年来,建构主义的哲学和方法论在教学中被广泛提倡,这种理论强调以“学”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活动建立新的认知经验,让学习者借助外界帮助(如资源、交流、合作等),通过自己的经验解释和情境关联,使自己的学习适应一个特定情景的实际。因此,以学为中心设计教学,必须强调和注重学习情景、学习问题、学习资源、学习协作、学习互动、学习交流、学习引导、学习帮助等支持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基于以上的观点,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应该追求创设支持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以便使网络课程对教与学的支持作用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2明确中医学的定位促进网络课程建设:资料显示,75%以上的西医医师出于临床的需要使用中医药。另外,随着中医学在慢性病、感染性疾病、养生康复等方面的作用逐渐显现,学习中医学不仅具有继承祖国优秀传统医学的意义,而且也是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现实需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成教临床专业中医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学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医学的全部内容。因此,我们明确提出中医学教学目的是为学员今后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即通过中医学学习,能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情况,掌握中医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中医常用成药、针灸等技术处理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而中医学网络课程建设必须要以之为指导思想。

2.3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因此,教学设计应当以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实际状况为主要依据。

3具体措施

3.1优化教学内容

3.1.1灵活性原则:不少教师在授课时习惯于照本宣科,在设计网络教学时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感到为难。事实上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对教材加工处理是体现教学思路的必要措施。就成人教育中医学课程而言,一方面要解决中医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另一方面必须结合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授课对象的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因此从实际出发编写教学大纲,精选内容,突出重点非常重要。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可适当削减难以理解的基础理论部分,突出实用性较强辨证论治等临床基础及针灸等临床实用内容。具体实施中,可对教学内容分层整合,比如将中药、方剂学与脏腑辨证结合讲授,与诊断结合,实行病因病机、脏腑证治联合教学。

3.1.2整体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重视把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有机地组合起来感知,而非只对其中一个特性或某一局部加以反映。这点反映在网络课程构建中,则强调整体性原则,也就是说,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与加工时,必须体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坚持整体性原则,优化中医学结构。这样知识在学员头脑里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利于进一步的应用及知识构建。

3.1.3实用性标准:成人学习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习目的就是解决工作、生活中已经或是将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其学习要求主要体现在期望短期内更新知识结构并提高实践能力。与此相应,中医学网络课程内容选择也应以实践技能提高为方向。考虑到实际临床工作中中成药的应用机会更多,而针灸拔罐等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容易在临床开展,所以这些内容我们重点介绍同时又可以之为依托让学员对中医理论深入理解。

3.2充实课程学习内容资源:教学的重要境界是有骨有肉,不光要有很好的框架对学科课程建构有整体认识,也要有足够吸引人的内容填充可供学员深入学习。正如网络课程的定义指出的,网络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各种教学资源在网络课程中非常重要。适合成人教育学习特点的各种配套资源对发挥网络教学优势非常重要。

3.3应用适合网络教育的教学设计:网络教学“教”“学”分离的特征,决定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积极性在认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学员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是学习行为持续进行的关键。如前所述,成人教育教学对象的特点,其学习心理具有鲜明的岗位指向性。这提示我们,教学设计中要提供最接近学员生活体验的真实情境,并以此调动他们的兴趣去发现和探讨问题,它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于对问题的解决。因此,成人教育中医学网络课程应以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利用网络虚拟技术构建现实情境,把有关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问题相联系,采用理论专题模块课程并结合临床实际问题进行设计,构成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专题模块,使学员在熟悉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好的教学设计既可减少知识应用到实践的难度,又可提高成人学习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中医医学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武术教学;意义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与争斗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表现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同样还能锻炼人的意志,陶冶情操等作用。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武术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样也能起到一定的教学作用。本文就中学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重要性做出相应的分析。

一、武术教学具有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作用

在中学体育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及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武术作为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形成与完善的特色运动,不仅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样内容也极为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武术进行教学,具有内外合一的作用,更概括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科学、合理的武术教学,不仅能够对人的力量、速度、耐力、神经反应等多方面部位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同样也能不断的促进人身体的协调能力,促进身体全面的发展。据调查显示,武术对人身体的内环境平衡,调节气血,改善人身体的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起到一定的效果。武术作为中国发展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教育中始终是把武德作为练习武术的先决条件。在思想道德上能够教导学生尊重师长、相互帮助、讲理诚信、不恃强凌弱等道德内容,人性与习武有效的结合起来,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的重要表现形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武术练习的常见方式,对于锻炼学生意志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武术注重的是基本功的联系,需要学生在长时间的锻炼下才能起到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的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永不自满的品质。

二、武术教学对于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思想、行为、身体及心理、审美能力。而武术教学中德育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把学生的认知能力转化为培养学生思想行为的能力,通过不断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习惯,传授更多的武术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校园内通过不同的武术竞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相互竞争及团队协作的意识,同样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净化不良作风。还能起到丰富学生经验与日常生活的作用,让学生在经验中寻找出解决事物的方法。现今中学生的教育主要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其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知识素养及思想的健康,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责任心及学习态度。而武术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从优秀的运动员身上,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物意识,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带来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丰富情感,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知识点,设计出具有情感教学的情境,能够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教育。

三、武术教学具有丰富美育教育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美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与其它各方面的教育条件形成良好的辅助作用,共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武术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其表现方式也具有美感性。而戏剧不仅保存了武术的精华,也增加了一些美感,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不仅能为人们带来享受,同样也能激发人们美的情操。1.陶冶自然美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来源于生活,融合了大自然的美感,追求和谐统一的思想。阳刚、虚实等矛盾的对立统一是精髓所在。同时武术的技巧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技巧增多、规格严谨、动作连贯等特点,不仅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同样也能给人带来美的感觉。2.造型美感。在武术运动中动作、手法、身法及气力等技巧综合统一,不同的技巧相结合,运动不同的身法创造出不同的动作进行相互转换。在武术运动中,通过身体各个部位及点、线、面的转换,组合成不同的动态图画,不仅能够让人感受到武术的美感,同样也能给人以动静结合的画面,通过不断的转换,促进武术运动美感的升华。3.结构美感。武术运动作为套路动作结合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结构的艺术性及布局性,不仅具有连贯、相辅相成的作用,同样对于结构的设计都是经过精心计算,反复推敲的,注重攻防、动作快慢、力度大小等结构的变化。正是武术的这种结构特点,促使武术的布局具有完美性,动作连接符合科学规律,同时又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充分展现了武术的美学特点。4.精神美感。武术具有多套路、动作变化快等明显变化的节奏韵律,往往能够将人们带入视觉享受中,让人们感受到动静结合、干净利落、长短有别等不同的思想,能引导人们不自觉的进行动作模仿,从而不断获得喜悦的心情,陶冶人们的情操。在武术运动中,精神美感是武术运动的美感的灵魂,自然美感是核心,结构美感是自然美感的表现形式。通过不同方式的表达能够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武术运动的美学特点,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情感,不断的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陶冶情操,从而不断的激发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在生活中寻找真、善、美,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作为我国代代相传,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因此,相关部门及体育教育事业从业人员,应当重视体育教学中武术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通过武术教育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效果,同样也要教导学生追求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武术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体育文化素养等思想的发展。发展武术运动,不仅能够起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人们体制的作用,同样也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不断的引进武术教学,结合相应的教学目标,开发出全新的教学方式,从素质教育、道德、美育等多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高龙,陈思羽.我国中学武术教学研究综述[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6),46-46,52.

[2]王元刚,孟海江,孙鹏.中学武术教学创新:戏剧教学法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9),263-264.

中医医学教育范文4

主要表现为三方面:表现之一,教师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作为数学教师只有热爱数学,喜欢学生,善于沟通,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能将数学教育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才能为学生开辟学习途径,为自己的教学增添一份色彩,学生才会在教师的感染下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表现之二,教师的良好教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亲其师,信其道”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就明确了情感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数学教师本身专业优秀,有强烈的学术精神,对教材的每一章节都了如指掌,能够饱含热情地进行教学,良好的思想品质和知识底蕴才会影响学生的品质形成,从而让数学教育充满生命与活力;表现之三,良好的感情沟通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深刻读懂学生,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创新方法,鼓励、激发、唤醒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以平和的心态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在强大情感的支持下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情感在数学教育中的有效渗透能够奠定创新教育的基础。提到数学教育,很多人第一感觉是枯燥乏味,和情感教育不存在交集,而事实上正因为传统数学教育中教师没有挖掘出数学学科丰富多彩的一面,才形成了这种片面的认识。数学学科本身是一种具有浓厚的探索、创新思维的学科,更不乏生动有趣的内容,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的广阔空间,以教材作为载体,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中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这样的教育理想必须借助情感渗透实施,如果一名教师整堂课板着脸,将课堂组织得毫无生趣,没有情感渗透,学生又怎样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丰富多彩和妙趣横生呢?因此,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讲一段故事导入,也可以做一个实验开始,一个默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数学课堂,载着满满的收获走进生活,学生在教师的情感鼓励下探索学习、合作交流、发现解决,并有所创新,让数学知识不再以一门学科出现,而是以一种生活必备的常识伴随孩子成长始终。从这个角度看,情感的渗透在数学教育中不仅仅是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实现学生创造性发展的重要源泉。  情感在数学教育中的有效融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数学教育中的情感源泉不仅来自于教师对数学教育事业的挚爱,教师个人良好的职业修养,更来自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美,所以深入挖掘数学学科的内在美,让学生沉浸在智慧的乐园中,才能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推上更高的台阶。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科,而这种思维本身就具有神奇的魅力,五角星的和谐美,黄金分割的比例美,逻辑推理的严谨美等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博大精深,精彩纷呈,而教师善于挖掘这些数学中的情感体验,并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以欣赏的眼光、渴求的心理探索,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开辟了宽阔的坦途。总而言之,情感在数学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深入挖掘数学学科的魅力,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搭建师生自主交流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在情感的引导下让师生、生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

作者:薛红梅 单位:扶余市士英小学 

中医医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学;体育教学;

一、情感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

情感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况来随时调整教学环境,认真洞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妥善处理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情绪与认知的问题。利用情感教育,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抵达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出问题的所在,引导学生走出困境与迷茫使他们的心灵不受到伤害,促进学生形成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

(二)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素质教育在中学教学的实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在中学的体育课堂中,体育运动能够从各个方面刺激人的情感因素,体育运动具有多种多样,可竞争性,互动性,可控制性,而体育情感也具有同样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在体育运动的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可行性,必要性。

二、情感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植入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这时候教师既要给他们适度的空间,同时也需要深切的关爱和陪伴。陪伴和爱,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练的同时,体能也在不断的消耗,此时,若不给予学生情感熏陶,学生就不愿去参与锻练,从而导致学生体育意志下降,课堂秩序混乱,课堂气氛就更不用说了。若在体育教学中植入情感因素,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时不时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整体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愉悦,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植入能够达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植入情感教育要求在上课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做主体和核心,把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的生命活力才能得到焕发,生命价值得以显现,自身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才能扬长避短。所以体育教学的过程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的情绪状态,可以使学生在正确的情况下散发出应有的光芒。情感教育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并且要把“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到实处,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充实体育课堂、完善体育教学,使情感教育与体育教学完美结合。

(三)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植入能够创设良好的情景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能够创设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有趣、新颖、自然的故事情节;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情境,运用情感因素把情景模式贯彻于课堂教学中,使情景、人物在体育课堂中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使他们身体健康,陶冶情操,身体素质得到发展,在不知不觉的教学环境下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使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得到实现。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心态,要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和体育教师交流心得体会,这样体育教师才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具体情况调整上课模式,以达中学体育课堂的标准,使学生真正的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

三、情感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实施策略

(一)知、情互动,让情感教育渗透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情感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情感教育,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用情感去带动知识的学习,又要以知识来促进情感的发展,使二者相互统一,和谐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所具有的教学功能,使体育教学的认知结果和情感结果得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应让认知知识的过程和情感教育的过程同时进行,让情感因素渗透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

(二)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宽容、合作、和谐的教学氛围

要学会利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情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修养,通过情感教育,拉近了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使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抓住学生当下的心理活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动态,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体育教师应把学生学习的体验过程看作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把促进学生体验和情感的发展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体育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获得体验的过程。

(三)身体力行,挖掘教学中的情感资源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课堂上去观察学生的动态发展,深层次挖掘学生的情感。例如,体育教师可以讲述我国的奥运健儿在运动会上为国争光的传奇事迹,当我国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徐徐升起时,我们的家国情怀顿时高涨了许多。这些事迹可以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的情绪很快地被调动起来,并且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提供动力,感染力,发出信号的功能;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老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进一步升温,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喜欢运动,爱上体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绪、信念、情感以及态度、从而使学生个体家庭乃至社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建议  

中医医学教育范文6

关键词:中医教育;非医学专业;继续教育;高级复合型人才

人才的培养在一个学科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中医科研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在高级复合型研究人才的培养上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结合传统以及现代中医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经验,如何将其他学科的优秀人才吸收到中医的科研工作中来,丰富中医科研团队的学科背景,提高整个中医学科的科研能力水平?让非医学专业的人才通过继续教育,基于其本科非医学专业的学科背景进行有目的地培养,然后将这些本科非医学专业的中医人才投入到中医理论的科研或实践领域中来,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构想。

1历史上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对现在的启示

中医从四大经典完成至今,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并成为了一门实践与理论高度结合的医学体系。回顾中医教育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传统中医的培养模式主要有民间传授、官方办学以及自学成才。这些方式虽各有不同,但都说明一个问题,中医对知识广度和个人文化水平的高度要求。

1.1民间传授

这其中包括了师承教育、家门传承,直到近代,这种模式一直为中医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根据对《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名老中医之路”专栏在1980—1982年所刊载的较为完备的66名有突出贡献的全国名老中医的统计发现:通过家传师承学习中医者在所调查的名老中医中占了绝大部分(54.69%)。说明中医先驱者的言传身教对于一名中医成长之路的重要作用[1]。历史上诸多名医也有明确从师学习的记载,如扁鹊师从长桑君;“医圣”张仲景师从张伯祖;叶天士更是有师从十七人而成一代大家的美谈。其余医家更是不胜枚举,都足以说明这一教育模式在我国中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1.2官方办学

我国官办医学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刘宋元嘉二十年(443),据《唐六典》记载“刘宋元嘉二十年(443),太医令秦承祖奏请制医学以广教授”,虽该医学学校在十年后即元嘉三十年(453)宣告停办,但为我国古代中医官方培养这一全新模式积累了大量经验。从隋代开始,当时的封建政府正式设立“太医署”作为官方的医学教育机构,历朝历代也多有沿用。但由于古代各种条件有限,导致这种教育模式规模有限,难以推广,很难满足社会需求。

1.3自学成才

这一部分医家并没有明显的家传师承,有的凭借自己的爱好和孜孜不倦的求知欲望终成一代名医,在我国古代“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思想感召下,他们往往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转而学医,其中的代表人物为唐代孙思邈。有的则是因为自己或家人被疾病缠身而学医,如晋代皇甫谧,近代恽铁樵。

2现代中医培养模式及作用日益凸显的继续教育

2.1成果斐然的现代教育及其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自1956年全国四所中医高等教育学府的成立,标识着我国中医人才的现代培养模式的正式开始。经过五十年的发展,随着党和国家的日益重视,如今我国的中医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中医药教育体系。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基本人才。但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人才的学历结构需要调整。低层次教育仍然占较大比例。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结构中还主要以中专、大专学历为主,其次是大学本科学历,这3种学历的中医药人才资源占全国中医药人员的81.5%。2003年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有576人,在全国的中医药人力资源中占比0.2%;硕士学位3140人,在全国的中医药人力资源中占比1.2%[2]。研究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很多人在学校中一直接受的都是中医教育,缺乏多学科背景,不具备多角度思考能力。特别就理论研究型人才来说,这种单一学科的知识背景是很难支撑其长远进步的。我们急需要各个学科的人才进入中医领域,以丰富对中医理论的思考和研究。

2.2日益重要的继续教育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下,我国中医的继续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诸多不同形式,如硕士教育、博士教育、在职进修教育、函授、广播电视大学、夜大、各种培训班、学术交流会及在职自学等[3]。而这些学习形式也成为了我国中医工作者拓展业务能力、提高知识水平的重要形式。对于提高我国中医工作者的整体水平,有着不可替代且日益重要的作用。

3对非医学专业的人才进行中医继续教育以丰富中医理论人才队伍的展望及问题分析

由于中医学本身的学科背景和其学习过程的长期性,和基于对古代中医的各种培养模式的经验总结,可见中医从古至今都要求学习者具有丰富的文化涵养和领悟力,所以部分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医时,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来自于哲学、古汉语、中药等专业的学生。当这些专业的本科非医学专业的人才基于兴趣,再通过继续教育进行有目的性的培养,很有可能会在中医上取得不俗的成绩。正所谓: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便是这一思路的最好体现,在过去几千年的中医教育历史中,更是不乏半路出家却终获大成的医家。其次随着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产生了很多更为专业的学科分支,而日益频繁的学科交流,也使培养高级复合型中医人才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所以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借鉴其他学科的先进经验,并吸取来自于其他学科的人才到中医理论的研究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方面恰恰是目前中医学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的,与之相对,西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就离不开来自于其他学科人才的努力,如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实际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经常被提及,一些中医分支学科或与中医发展相关的专业也逐渐受到重视,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尤其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基于当下主流的中医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医领域难以吸纳来自于其他专业领域的人才,且缺乏对高级复合型研究人才的培养经验。从传统中医学全面发展的角度,尤其是在中医理论研究领域,如何将其他学科优秀人才引进到中医领域的研究;以及他们的进入,究竟会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关于这些问题,其中最早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尝试是2001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颁发的《关于开展非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随后的2002年起,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始招生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学位,探索培养中医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但随着北京和南京非医攻博项目的陆续停招,如今只有广州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还在勉强进行,其中暴露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4]。而这些问题,也是中医学在今后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中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

4小结

学科交流的日益频繁和人才培养的日益多元化,是未来中医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如何将其他学科的优秀人才引进到中医学的理论研究中来,并利用这些人才本身的多学科背景对中医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研究,就是应对这一趋势所带来人才短缺问题和提高整个学科科研能力的有效解决途径。但我国的中医人才培养在这一方面却一直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经验。非医攻博的四所中医药大学,或成功或失败,其中的经验和暴露的问题,都是未来中医学人才培养上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若能有效系统地总结其经验教训,并运用到未来非医学专业的中医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上,通过中医继续教育这种模式对非医学专业的优秀人才加以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必定能为未来的中医理论的研究输入大量的优秀人才,并运用他们已有的学科知识,为推动新时代中医学发展注入新的能量。本文只是根据历史上中医的一些教育方法结合本课题组老师的教育经验和一些学校已有政策(非医攻博)提出了一个假设,但这过程中还有大量问题需要我们去总结、解决,希望我们课题组能在今后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中,针对今后发现的问题提出更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王新陆,付先军.名老中医成长因素分析及对中医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医教育,2003,22(1):7-12.

[2]翟双庆,石琳,李蔓荻.中医人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医教育,2007,26(5):14-18.

[3]奚旭枫,王欣国,李建刚.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及成效评估研究进展[J].卫生软科学,2014,28(6):372-374.

中医医学教育范文7

关键词:艺术教育;音乐;艺术实践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在新课改影响下进行了一定调整,强调教育教学创新大背景影响下,很多高校均考试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艺术事件的引入和应用。但从艺术实践应用效果上来看,相当大一部分高校对艺术实践的认识较为片面,艺术实践的教育价值与应用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新时期下,艺术实践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积极影响更为巨大,探寻出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科学实施策略与路径也十分必要。

一、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近几年,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在范围上有了一定程度扩大,出艺术类院校外,很多高校内非艺术专业也开设了音乐学科。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更加能够培养出学生一定程度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很多高校对音乐教育教学开展给予的关注并不够,大多数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更是缺乏应有支持。从教育教学所选择及应用方法来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所选择与应用方法同质化现象严重,课堂教学也是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尽管部分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进行了创新尝试,但音乐教育教学向更好层级转变依然任重道远。

二、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艺术实践的意义

(一)有利于音乐教育教学创新性的增加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艺术实践有利于教育教学创新程度的增加,在高等教育极为注重创新的大背景下,艺术实践无疑是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进行创新的有效选择。传统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影响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效率较低,课堂教学本身要受时间与空间限制更是制约了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空间。艺术实践本身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将艺术实践作为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机构成,不仅可以使得教育教学程序创新性有所提升,更加能够使得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有显著增加。在艺术实践相关活动较好开展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创新也会越发顺利和简单。

(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相关知识学习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开展艺术实践有利于学生更好进行音乐知识学习,无论是在艺术院校或非艺术院校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均大同小异,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性音乐学科知识,更加要培养出学生一定程度的艺术情操。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不仅容易对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丧失兴趣,其在专业知识获取上也会变得越发困难。艺术实践不仅在形式与内容上与传统教学活动有明显差异,其寓教于实践活动更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对音乐、对艺术有所了解,较好开展艺术实践相关活动下,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可以有明显提升,这一做法也势必会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整体质量。

三、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实施策略

(一)常态化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意识实践相关活动开展需要成为常态,并着力构建艺术实践与常规教学间的有机联系纽带。很多高校虽然引入了艺术实践活动辅助教学,但间歇式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很难将艺术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价值发挥出来。建议国内高校定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并切实将艺术实践活动作为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相关教师不仅要对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流程进行较好确定,更加要结合音乐教育教学实际,如何时开展,怎样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进行积极思考。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在开展频次上的增加和稳定来不断彰显出这一创新教学形式的教育教学价值。

(二)丰富艺术实践内容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更好实施艺术实践也要注重实践内容上的调整,鉴于当前很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活动开展同质化现象明显,丰富艺术实践的时间内容,通过艺术实践内容调整来带动艺术实践应用价值提升是不二选择。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发起者需要对艺术实践开展内容进行重新构思,特别是在不同高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学情有明显差异下,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艺术实践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编排十分重要。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艺术实践活动资源的获取,其也可以结合教育大纲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内容的敲定,这一做法下,艺术实践才能被学生更好地接受,其也能更为顺利地实施。

(三)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艺术实践尝试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更好实施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很多高校缺乏频繁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资源与现实可能,发挥学生直观能动性,使得其自身能够成为艺术实践活动的发起者与受益者也十分可行。例如,教师可以布置艺术实践活动主题以及活动开展时间,通过布置艺术实践活动任务的办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开展尝试。在学生完成艺术实践活动自主尝试后,教师对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状况进行分析,点评与反馈则能是艺术实践活动更加具有教育价值与导向价值。这一做法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得到增强,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能得到更多支持。

四、结语

艺术实践虽然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有较强的辅助作用,但也需要看到,艺术实践活动开展需要较好的内外部环境支持,高校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更是会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和制约。充分发挥艺术实践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具有较大难度,这业要求高校舞弊对艺术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怎样开展等细节性问题进行更多思考。在教育越发应用性与实用性的基础上,艺术实践活动开展也要注重其与音乐这一艺术本身的联系,并在艺术实践活动开展中注入更多的教育成分。

参考文献:

[1]郝亚南.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6(7):44-45.

中医医学教育范文8

关键词:拼音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意义;地位

拼音实际上就是我国汉字的发音元素,这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拼音的正确读法,其才能往下进行汉字的学习,进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语言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拼音教学的重视,并在结合学生语言思维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其拼音教学,从而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以便为其接下来的学习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拼音教学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作为帮助学生进行汉字学习的有效手段,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在进行汉字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拼音教学,以便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汉字发音,进而加深对字音的记忆,之后,教师再深入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意义[1]。总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借助字音的方式进行汉字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汉字记忆的效率。

(二)有助于学生流畅地阅读

拼音对学生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学生对汉字的学习上,也包括学生对文章阅读的理解。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其课文中许多超出学生认识范围的汉字都标明了拼音,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掌握了拼音的正确读法,那他就能根据拼音认识以及理解注音的汉字,从而使其整个阅读过程保持流畅,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逐渐的有所提高。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学会拼音,对于学生的语文写作也是有帮助的。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是刚刚正式接触汉字,因而其掌握的汉字词汇量是极其有限的,反映在语文写作上,就是学生经常想到写什么,但是有个别字却不会写,这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借助拼音教学就可以缓解这种问题,因为针对学生写作中不会的汉字,学生可以利用拼音进行代替,这样其就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写作思路。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在进行语言口语表达的训练中,其拼音技巧掌握的程度直接关乎其表达能力。因为,学生要想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吐字清晰、准确,其首先就要保证发音正确。所以说,小学时期的语文拼音教学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拼音教学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拼音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其不仅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其也具有显著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阶段的学生要想顺利的接受教育以及学习知识,其首先就要掌握拼音的技巧,只有这样,其才能进行识字和认字,进而开始深入的知识阅读与写作,并以口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拼音教学既是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开始,也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保障;第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拼音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借助拼音教学,可以为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基础,从而为其进行大量的语文阅读做好基础准备[2]。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拼音教学,以便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三、拼音教学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借助故事教学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且喜欢听故事的年龄段,因此,教师在进行拼音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地引用故事教学法展开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故事展开教学[3]。同时,教师也要借助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故事音频,以便学生在观看故事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汉字发音。例如,在进行“蝌蚪”一词的拼音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视频,并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注意动物的语言,尤其是其文字的发音,这样带有目的性的观看视频,既能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进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也不妨碍学生快乐地学习。最后,教师也可以呼吁家长为学生讲睡前故事,以拓展学生的拼音知识储备,提升其认字的能力。

(二)借助情境教学法,加强学生对汉字拼音的记忆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拼音知识[4]。对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教学情境,其可以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择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投放在多媒体上,进而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感知以及理解拼音的技巧,从而提高其对汉字拼音学习的效率和能力。例如,在进行“牛(niú)”字的拼音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放映牛的图片,并在加深学生对牛的认识中,让学生学习牛的发音,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丰富其含义的形式达到加深记忆的作用,如黄牛、老牛。总之,借助这种方式,既可以吸引学生拼音学习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拼音教学既具有重要作用也处于显著的地位。所以,教师在进行拼音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在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展开课堂教学,以调动学生拼音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和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露,周腾飞.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J].吉林教育,2017(21):27.

[2]左改霞.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8,000(018):216.

[3]杨梅.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J].课外语文,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