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专业范例6篇

通信技术专业

通信技术专业范文1

您好!请恕我冒昧打扰,我是XX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现在面临实习。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谨向您作自我推荐。

作为一名通信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将近两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从数电、模电基础知识到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原理及工程技术和现代通信,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使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并了解通信工具给大家带来的利益等许多方面。两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在学习期间系统进行了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交换技术、DXP技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原理及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技术实训、高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PCB制作、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高频电子技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原理、工程技术课程设计、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有关理论。在校期间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同时我的专业又使我在市场营销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学习,一年的专业学习让我对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对营销工作也相当感。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两年,我积极参加学校社团和学生会组织,在每次的活动中,我能很好的参与到团队的工作当中,并通过团队的力量出色的组织并举办了各种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经历了多次的活动让我深深地感到,团队合作的作用使我在竞争中获益,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永远不如团队的力量;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我热爱贵公司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所给与我的关注,愿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白尺竿头,更进一步!随信附上我的简历,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即使贵公司认为我还不符合你们的条件,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贵公司的发展,并在此致以最诚挚的祝愿。

此致

敬礼!

通信技术专业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

引言

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围绕专业课程体系为中心,将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合与归纳,运用集中式的管理方法进行储存,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是专业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重要的辅助工具。因此,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1.1助力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不仅能够为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还能够结合时展与社会进步,对教学资源库内容进行实时更新,促使专业教学内容始终具有先进性,对于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教师还能够根据相应的课程标准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对资源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制定更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教学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此外,还能结合大学生个体差异性,为其制定学习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借助教学资源库开展自主学习,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1.2促进校际合作深化

高职院校在办学特色方面十分突出,通信技术专业包含诸多优质的课程体系,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而专业实践需要诸多昂贵的实训设备,许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限制,很难全面购置实习实训设备。然而利用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可以上传丰富多样的实习实训演示课件,学生可以借此开展模拟实训,充分发挥共享型教学资源的优势和作用,为通信技术专业构建精品实训课程,在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1.3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在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可以与当地的通信行业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着手资源库建设,并展开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师资培养等,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使其累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进而更好地开展专业教学工作。

2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规划路线

高职院校建设通信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根本目的是为专业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通信技术专业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开发整理以及整合归纳并收入资源库。在共享型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树立与企业合作的意识,与企业协同推进资源库建设,在遵循工学结合的基本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资源采集渠道,进而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的多样化、形式标准的科学化,且与行业和企业生产实际具有紧密结合的关系。在进行系统管理平台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可操作性、便捷性以及实用性[1]。总而言之,通信技术专业在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保证教学资源库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实时对其展开更新和维护。

2.1围绕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可与兄弟院校展开合作,充分凸显双方优势并根据通信技术专业统一课程标准,进行资源开发和建设,以课程作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着手点,进而促进资源的科学整合,避免过度重复的教学资源入库。同时,还应对资源库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按照相应的步骤循序渐进推进。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先从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具备完善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的课程展开,特别是具备坚实基础的优质专业课程,在不断建设过程中累积经验,随后展开其他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

2.2校际校企协同共建

高职院校在打造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可以聘请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家以及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共同制定通信技术专业的标准化文件。例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实训标准、职业岗位能力标准、通信工程建设资料、企业通信故障处理案例,协同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分类建设,为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后,应与其他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使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也为行业或企业通信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资源。

3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具体策略

3.1系统管理平台建设

系统管理平台建设是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该平台建设是以信息共享为根本目的,面向海量的信息展开系统化的分析处理,并且运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储存管理,实现多样化信息的跨媒体传播,是一种集中式的资源管理平台。系统管理平台的功能可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系统管理、资源管理、资源利用管理、互动交流管理[2]。(1)系统管理功能主要由系统管理员进行相关的维护和管理,并进行信息公告的,实现广大用户的安全访问。(2)资源管理包括资源库中上传的海量信息资源分类储存,以及资源库用户对资源的下载和使用率分析,定期对资源进行审核与整合归纳;同时,在资源上传过程中,需要在后台填写相应的资源属性文件,经过审查后则可以上传到资源库。(3)资源利用管理功能则主要是相关课程辅助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面向广大通信技术专业师生,教师可以通过自主检索和下载资源将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学生则可以根据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同安排,展开自主学习。(4)互动交流管理模块主要指的是学生课后作业的提交审阅,以及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答,这一模块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获得教师的专业解答。此外,还包含常见问题解答,是对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较多的内容进行采集,学生可以自主的查找问题并获取答案。

3.2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通信技术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根本目的是为专业教学活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服务。因此,教学资源不仅应包含丰富的素材,还应涵盖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工具。

3.2.1专业标准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应实时关注市场发展以及需求变化,及时适应其发展需要,并且结合高职院校当前的办学条件和基础,对通信技术专业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调整。此外,依托行业与企业的指导委员会,发挥其专业领域的优势作用,共同帮助高职院校推进专业教学标准构建。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专业标准建设应从以下几个维度着手: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能力要求、就业岗位、教学规划及进度表、自主学习指南、教学任务等。

3.2.2课程资源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想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改革的有力推手。课程资源建设是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发挥教学功能以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其中,蕴含的教学资源是通信技术专业所有课程体系的总和,同时,也包含具体课程的教学方案。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在进行课程资源铺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教学方案,具体还包括:相关的教学课件、练习题、视频资源、实习录像、网络考核测试以及辅导等。

3.2.3专业教学素材资源专业教学素材与课程教学资源具有相似性,为通信技术专业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料,且专业教师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和处理,最终形成为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是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3]。专业教学素材资源库中的大部分内容并非可直接应用于课程教学的资源,而是一些需要专业教师综合加工的图片、文献资料、文件。

3.2.4教师和专家信息库当前,高职院校在进行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常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因此,建立教师与企业专家信息库,能够为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教师和专家沟通交流提供良好平台,有利于专业教师第一时间了解企业应用技术变更以及发展状况。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校企双方积极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局面,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可以共同打造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的高质量师资团队。

3.2.5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资源库该资源库建设主要是为对外培训以及技能建设提供服务,有利于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形成终身学习理念,为其提供优质公共平台。在进行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应容纳相关的职业技能考试学习资料和视频,包括国家对通信技术专业人才所提出的职业资格标准,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获得专业资格证书,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通信技术专业范文3

关键词通信技术;高等数学;有意义学习理论

1引言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是门复合型专业,包括通信、电子、计算机等相关内容,旨在培养掌握通信技术基本理论,具有通信系统运维、通信设备安装调试基本技能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知识点大多依赖数学理论作为支撑。以“服务专业,必需够用”为原则开设高职数学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广大数学教师、专业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共识[1]。本文从学情及课程设置方面分析影响高等数学为通信技术专业服务的原因,并结合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探索解决的对策。

2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学情分析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一般都开设了电路基础、信号与线性系统等与高数密切相关的专业课。在实际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倍感压力,原因在于本应助力于专业学习的高等数学课程却成为专业学习进程中的拦路虎。为此,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研究对策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事情。基本情况调研以笔者所在的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通信技术专业开设的系列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涉及的高数知识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大部分重要知识点都以数学为基础,数学作为上位知识,专业课作为下位知识。倘若学生不能分辨这种具有上下位关系的新旧概念和命题的异同,则新的有意义的学习就不能出现[2]。为了获得数学与专业融合程度的第一手资料,笔者对学院2011、2012级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142人以及2014级通信技术专业在校生56人共计198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别如表2、表3所示,表3调查结果见图1。调研结果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本专业约90%的毕业生从事与通信专业相关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数学与通信专业关系很密切,同时也认为专业课难学难懂,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专业课里涉及的数学知识多、深、难。在校生则觉得数学和专业知识关系不大,并且日后工作不一定能用得上,因此,学习数学课时积极性不高。经过笔者近3年的探索与调研,总结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几个原因。1)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习习惯问题。部分高职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或者学习成绩不佳才进入高职学校学习,他们智商正常,欠缺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据调研发现,很多高职生的家庭教育就是不太让人满意的,因此养成的学习习惯不尽如人意。同时,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不少学生渐渐随波逐流,不再追求积极上进。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只有不足10%的学生会在上课时做笔记,约50%的学生能听懂一半的课堂讲授知识,只有约17%的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复习,能在草稿纸上进行反复演算、作图、推导的是极少数。通信技术专业本身就是有一定学习难度的专业,所涉及的大部分专业知识都与电路、计算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数学又是其根本,若不花时间来预习、复习、演算,上课时能真正理解的知识就会十分的有限。因此,如何从学习习惯的改善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2)高数课程设置情况与专业课学习问题。近年来,在理论够用原则的驱使下,各大高职院校对数学等基础课进行了系列改革,提高了对数学的要求,同时缩减了数学教学的课时。这就加剧了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使得教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对一些重点内容和应当精讲细讲的内容一笔带过,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3]。在专业课的学习方面,从第一学期开设的电路基础到第五学期开设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首要的先修课程就是高等数学。据统计结果显示,学院通信技术专业14级在校学生的高数成绩优秀率仅为2.1%,合格率为60%。专业课教师反映,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时有点儿吃力,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专业的计算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师会根据需要适当地补充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此时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比较高;到了专业课学习阶段,由于课程内容的难度有所上升,并且所需数学知识也越来越艰深,专业课教师无法给学生讲授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这就导致专业课的学习进入举步维艰的状况,很多学生到了这一阶段学习热情骤减,学习质量急剧下滑。

3高等数学与通信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对策研究与实践

高数课如何与专业课融合的问题存在已久,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都进行了大量的课程改革。就高等数学而言,教学改革从压缩内容发展到模块教学;就通信技术专业课而言,教学改革引入真实的工作情境。但二者的课改都是分别独立进行,相互没有很好地融会贯通,因此对于通信技术专业学生来说改善不大。成功的教学改革离不开成熟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就高数与通信技术专业的融合进行了一系列课改探究实践。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伯尔(Ausubel)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教育心理学家。他在吸取其他心理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西方传统的学习理论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人的学习特点的共同缺陷,提出以确认人的学习特点为前提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并将其学习理论与教学论有机结合[4]。奥苏伯尔所说的有意义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与机械学习相对的,其实质在于在以符号(语言文字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起非人为性的和实质性的联系[5]。这种联系强调的有两点,一是“非人为性”,二是“实质性”,在专业学习领域中可以认为是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正在学习中的新专业知识之间建立起来的因果、主次、递进、并列等逻辑上的联系,并且能够用平实的语言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述。如在学习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奇异信号的内容时,在学生已掌握的导数、积分等数学知识与单位冲激信号的形成与特点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当这种逻辑联系建立并稳固之后,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单位冲激响应与系统函数之间的傅里叶正反变换的关系,这样的学习就算是“有意义”的。高数与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无论是高数课还是通信技术的专业课,教师设计课改的初衷是美好的,但为什么学生参与度不高,效果不好呢?很多教师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课改原因归咎于学生,认为是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自控力不强等原因造成。作为教学一线人员,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课改的问题。因为作为教改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任何改革都必须从学生的关切点、焦虑点和争议点出发[6]。1)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增强学习动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入学时已经具有了各自独立的想法,是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的个体。奥苏伯尔认为要进行有意义学习,首先,学生得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把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关联起来的心理准备状态[2]。虽然情感因素不会直接影响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提升,但是情感因素当中的学习动机、坚持态度的强弱都会对后续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关注情感因素,增强学习动机,是教学改革首先要考虑的因素。2)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奥苏伯尔认为,在有意义的学习中,新的学是建立在原先的学习基础之上,人们总是利用原先的学习来促进后续的学习,而后续的学习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原先的学习[2]。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即学生学过了哪些知识,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据调查发现,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安排的36学时的高数学习是无法满足学生后续知识学习要求的,经过高数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反复研究后决定,在36学时的高数教学中,讲授函数、一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这些基础理论,称之为“基础模块”;另在第二学期开设专业的通信数学36学时,讲授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积分变换等与通信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专业数学,称之为“专业模块”。同时,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引入数学实验的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良教学方法,从多个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专业问题。3)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高数与专业的融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后,接下来思考如何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数学的思想。传统的板书加PPT教学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高数与专业的融合,可利用MATLAB、Simulink等软件进行仿真实验。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推出的科技应用软件,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和符号计算[7]。如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在讲解工程上用得较多的“调制”的概念时,首先利用软件观察原信号的频谱F(w)的波形,接着观察已调信号的频谱波形,从仿真结果来看,已调信号的频谱是原信号频谱的线性平移,即将原信号的频谱图左右各平移到中心的位置上,图形由一项变成两项。这样学生先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调制的本质就是频谱的搬移,为接下来的理论讲解奠定基础。最后从数学公式上分析调制的实现方法,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将数学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工程实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4)系列课改实践效果。笔者在学院从学生情感因素、高数与专业课课程设置、利用信息化技术等方面进行高数与通信专业融合的系列课改探索,从学生的高数成绩以及部分专业课成绩的统计情况来看,课改达到预期目标,如表4、表5所示。

4结束语

通信技术专业范文4

 

一、中职学校通信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目前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通信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的发展也对通信业务种类和数量需求剧增。然而,通信技术课程的现状并不能适应 4G甚至5G时代的来临,表现在:关于通信技术课程的教材不能及时跟上这样的快节奏,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滞后,影响在工作中的能力发挥。而企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最迫切的需求是过硬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中职教育必须改革目前的课程教学模式,改变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

 

二、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结合中职学校通信技术专业的现状,通信技术课程的改革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力求课程教学内容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把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能力;积极和用人单位合作,使得学生毕业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一)从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出发,注重教学内容

 

经过实践证明,从学生对通信行业的渴望求知的心理出发:准备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质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学生最关心的是什么是通信技术专业,通信技术到底是什么,做什么,学了基础理论有什么用,自己能做什么。就业方向,令学生明白学习通信技术专业的意义。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在于内容抽象,专业词汇多与缩写繁多,学习起来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内容了然于心,将复杂问题分析得简单,将复杂内容用易懂精炼的语言表述。教师在传授教材理论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介绍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及使用。

 

(二)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中国考试模式下的失败者,对学习没有积极性,甚至失去信心,对于中职教学,必须首先点燃他们学习的希望。所以分层教学的原则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燃起学习的希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分层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通信技术专业及相应的层。这种分层是动态的,根据学习效果情况及后续学习的成绩,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可向上一层,也可降一层。

 

(三)坚持“轻理论,重应用,强实时,合需求”的原则

 

“轻理论”是指对基本理论的讲授遵循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原则。“重应用”是指将授课内容与实际工程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理论、模型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实时”是指讲课的内容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必须密切关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随时更新教案内容。“合需求”是指以通信设备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的需要为导向,有侧重点地选择内容来重点讲。

 

(四)实验教学

 

通信技术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的讲授模式,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建立整体的通信系统模型,而且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讲课负担。其次,从长期的教学实践看,单纯的理论教学会导致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割裂开,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是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在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实验实习基地

 

通信技术是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十分重要。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而且能够补充课堂教学难于进行而通过实践容易学习的知识内容,深化对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整体学习效率,这是一种与课堂教学并行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的教学方式。

 

三、结束语

 

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组织教学方式,增加创新的实验环节,这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信技术专业范文5

关键词: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通信技术专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我院高度重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大力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建设,切实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1.专业建设目前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脱离社会的需求,甚至严重滞后,出现了失业与空缺并存的状态,这凸显了高等学校专业建设的紧迫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1)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

从目前所谓的失业与空缺并存的状态来看,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而质量工程的最终价值追求则是高等教育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实施特色专业建设意义深远,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2)特色专业建设与专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

自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影响因素中,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特色专业建设的双重目标:一是优化结构与布局;二是示范和带动专业建设。可见,特色专业的专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一致。从这个层面来看,特色专业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尤其是作为基层的各个高校在专业结构调整上还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

(3)特色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模糊化。

“特色专业建设的着力点在什么地方”,是一个急需解答的问题。要回答此问题,就要弄清: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区别。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构成要素不同,最终结果不同。从构成要素看,学科建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研课题、研究仪器设备、学科建设管理人员等;而专业建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教师、课程、教材、实验与教学管理人员等。从最终结果看,学科建设主要是学术梯队建设、研究设施建设、确定研究方向以产出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学术性的行为;而专业建设主要是围绕专业人才目标制定、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等内容来展开,最终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更多的具有市场性特征。

2.课程建设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案例。

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课程方案,原意是针对职业岗位规范进行就业技能培训的模块课程组合方案,其着眼点是通过一个模块单元的学习,使受训者获得社会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一种实际技能,每个模块都是可以灵活组合的、技能及其所需知识相统一的教学单元。虽然模块式课程开发具有易于组合、直观实用且培训时间灵活的特点。但是,其出发点和培训目标是单纯的技能培训,如操作技能的培养,模块组合的任意性过大,学生很难接受到系统、完整的职业教育,严格来说,还没有达到综合从业能力培养的层次。

CBE(Compemnce Based Educatlon)是起源于美国、后在北美和澳洲等地得以推广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模式。CBE的专业课程开发是一个完全基于能力要求的职业技术教育系统。CBE课程开发以职业分析为起点,并把职业能力看做职业教育的基础,相对于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开发来讲,已经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与MES模式相比,CBE不仅仅强调单纯的操作技能及专业技能培训,其从业能力有更为广泛的内涵,包括知识、工作态度、职业实践经验和信息反馈等四个方面,属于综合从业能力培养层次。

(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模式经历了三次具有转折意义的改革和创新。第一次改革,主要是我国学者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和高职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课程体系改革,如“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第二次改革,是在教育部和劳动部的指导下,引进了世界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北美的CBE课程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进行了本土化的课程模式研究,如多元整合课程、VOCSCUM2004等,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中得到推广,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三次改革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积极地学习德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关于特色专业一体化课程的研究目前都在探索阶段。

3.我院通信技术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1)开展理论研究。

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商用网络的项目教学法。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逐渐形成了与行业相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体系。经过与企业专家讨论决定,以学校现有条件为基础,以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了电话互通和电话上网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托,以建设3G网络系统为平台的岗位综合能力培养的先进的课程体系。

(2)改革教学实践。

依靠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重点发展资金项目完善3G网络实验室,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岗位能力出发,依靠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重点发展资金对现有实验室优化整合、扩建完善,新建急缺实验室,建立以实践课程建设为中心,开发建立完善的专业综合+多岗位能力课程模块的教学实践体系平台。实验室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以行业和企业为主导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和真实的实习、实训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上岗前的专业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完成学生向员工的实际角色转换,在数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规格方面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3)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评价体系。

全面客观的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及培养效果进行评价,既是判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又是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健全全面客观的评价机制,就成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

(4)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课程一体化教学必须具有一支素质精良、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最好的办法是要求教师达到“双师”型,即理论知识方面达到讲师水平,实习操作达到中、高级水平,迫使教师不断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己专业水平。

4.结语

我院通信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在稳步的进行和完善中,重点是把特色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加强师资队伍、教学项目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特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目前学生的就业率有所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鲍洁,高林,赵楠.高职课程开发中职业分析方法研究与实践[J].教研理论,2010.

通信技术专业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设计 通信技术专业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16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强化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信息化技术手段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当前,在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已经或多或少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手段,但是更多的是把“黑板+粉笔”嫁接到“PPT+投影仪”上,授课方式依然是“满堂灌”,“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内涵没有深入到教师的内心。此外为了提高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需要建立真实的实训场地,但是真实教学情境中的活动进行也被时间、空间、资源所局限。而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各项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这个局限,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一、教学设计依据

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本任务教学内容、课程要求及学生特点,提前预设适合的课堂教学流程。好的教学设计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多种能力训练,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本文以通信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基站建设与维护学习情境二任务1“TD-LTE单站基站建设”为例展示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一)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本次教学设计的授课对象为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现代通信系统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程控交换技术等,能够为本门课程提供学习基础,适应理实一体化的授课方式。但是,他们对于基站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意识薄弱,实践动手能力强,更乐意接受信息化教学方式。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为了便于课程开展,我院通信技术专业成立了校企专家为核心的建设团队,详细分析工作岗位要求,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依据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工作内容确定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明确教学难点。如图1所示。

本课例中,TD-LTE基站是4G移动通信网中用于连接用户和核心网的重要网元,其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的性能和移动用户的业务体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一方面,站点勘察和设备安装步骤多,过程复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数据配置过程抽象,难以理解,不易掌握,容易导致配置过程出错,所以上述内容是本例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教学重点为站点勘察,教学难点为设备安装与数据配置。

二、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TD-LTE单站基站建设”技术,本课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任务实施过程由七个教学环节组成,依次为:课程引入―任务分析―站点勘察―设备安装―数据配置―运行测试―考核评价。教学设计同时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u估”六步法,教学体系完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一)课前自学

在课前教学阶段,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平台课前学习任务单,即收集4G技术提供的业务,从而提高学生对LTE单站基站建设的感性认识;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单的情况,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备课和开展课堂教学,并按照强弱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传帮带分组”,有效地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上因困惑而产生抵触情绪。

(二)课中导学

在本课例中,为了完成“LTE单站”的基站建设,按照其典型工作过程将任务分解为:课程引入、任务分析、站点勘察等七个教学环节,如表2所示。

我们从多角度考核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1.根据各教学环节知识点的评价标准,开发了形式多样的习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自我检测,完成知识目标考核。

2.小组代表展示LTE单站基站建设成果,简述步骤及问题;教师点评各组的汇报作品,指出存在的问题;完成技能目标的考核。

3.引入企业评价方式,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按照企业6S生产规范对学生完成素养目标的考核。上述考核结果最终上传到课程资源平台,由系统自动生成学生个人素质综合评价表以及评价量规雷达图,系统根据结果给出寄语,并指出学习提高的方向。

此外,教师也可以统计分析全班的学习状况,及时作出教学反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后助学

在课后的教学中,利用课程资源平台开展多元学习方式,巩固和加强学习成果。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来巩固本次课的重难点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拓展教学模块”完成课后拓展任务的学习。另外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专家还可通过QQ群、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能及时解决问题。

三、教学效果反思

“启发与互动”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本课例中通过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带着问题结束课堂教学,将学习任务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校园之外,学会预习、复习,做好课堂笔记,做好学结,教师也设计了相应的检查方式。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予了教育教学新的活力,极大丰富了教学的手段,摆脱了传统式的“一支笔、一张板”的方式。在本课例中,将“虚拟技术、Flash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得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动态过程可视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解决了“LTE单站基站建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教学效果的优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技术,2013(3)

[2]张伟博.高职教育改革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