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协同育人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协同育人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班主任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对本班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组织管理。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面貌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计划、组织与引导。优秀的班主任通常是塑造优秀班集体的前提,有经验的学校领导者,都习惯于选派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不仅是学校教育政策和教育计划的贯彻者、实施者,也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品德健康发展的引领者。班主任在学生品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和“人师”的作用,并具有协调本班各科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的作用。班主任在德育环境中,特别是在班级道德教育环境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是学校教育中其他教师所无法替代的。[1]

1.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要设计者

班主任若要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发挥引导、促进作用,就必须注重自身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可以说,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总体设计师,要根据自身职责、任务和本班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并与学生一同设计班级德育发展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乃至具体活动目标及其实施方案。对班级德育工作的整体设计,也是班主任自身的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的综合反映,是实现道德教育过程中师生道德共进、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

2.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者

要建设、经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活动,来引发学生的道德感悟、道德体验、道德意识,提高其道德行为能力。应当充分发挥班集体特有的舆论氛围,激发学生的道德冲动、道德信念,培育其稳定的优良的道德行为习惯。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班级道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水平,使学生真正把班级的总体设计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和内在动力,从而促使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并通过班级活动形成良好的品德,获得精神的成长。具体而有效的班级德育活动将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的建设尽一份责任,每一个人都应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好地方。

3.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经验的提升者

班主任德育工作相当繁杂,既包括经常性的德育工作,如日常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动机教育、纪律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劳动教育等,又包括各种突如其来的临时性工作,如班级发生的思想、道德、纪律等问题;既包括定期的或周期性的工作,如每学期末对每个学生的操行评定、三好学生的评选和奖励工作,又包括临时的或应急的一些无规律性的工作,如配合社会重大事件的时事教育和国情教育;还包括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如入学常规教育、毕业班的理想教育、思想工作职业意识教育等。班主任工作对教师的人格、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班主任教师养成对本班开展的班级德育工作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和理论提炼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有助于班主任教师有效地开展班级活动,更好地经营班级,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助于教师自觉地通过教育现场加强自我教育。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直接环境,而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所以班主任的形象最容易成为学生直接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服饰、爱好以及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着影响。教育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工作自始至终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心灵铸造学生的心灵的工作。这既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又是班主任教师葆有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动力所在。

二、班主任参与班级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

班主任全面负责教育和管理一个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导工作的依靠力量和基层骨干。学校对全校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把全体学生组织和发动起来,把班级的德育力量组织和协调统一起来而开展的。班主任要及时、通畅地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让师生相互理解,共同搞好班级德育工作,使全班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2]班主任要卓有成效地参与班级道德教育环境建设,应从如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1.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指导

品德的养成,并不能只靠课堂教学活动,也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因此,学生的品德发展,不能仅靠品德课和相关学科课程的教学,而必须有生活实践的支持。学生的品德发展是通过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一定的道德认识、体验一定道德情感、践行一定的道德行为而实现的。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班主任对学生践行道德行为、学会过有道德的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班级道德教育环境建设方面,班主任应当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

(1)巩固和加强学生在品德课上获得的道德知识。首先,班主任在班级活动管理中的言论,要有利于强化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道德认识。其次,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要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第三,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能力的情境。在品德教育中,学生道德发展、道德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的主体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现代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证明,道德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智慧努力,不断建构关于道德生活的认识,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因此,班主任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环境,给学生以发展道德认识的机会,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道德经验。[3]

(2)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人的品德作为认识、情感与行为的综合体,情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品德课的作用主要在于道德认识而非道德情感方面,因而,必须通过班级生活和各种道德主题活动来发展、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道德情感,就要在班级创造一种由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道德情感的氛围。首先,班主任自己要成为学生体验道德情感的对象。情感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产生的,班主任是班级生活中学生最重要的交往对象,因而班主任自己就应当是一个充满道德情感的人,要让所有的班级成员在自己的身上体验到深刻的道德情感。其次,班主任要创设一个有着浓厚师生情意和生生情谊的班级。在班级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对象是所有的班级成员,因此,班主任要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有着浓浓情意的班级。在这个班级里,不仅班主任关爱学生,任课教师也关爱学生,学生之间相互关爱。[4]

(3)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之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需要在班级生活中按照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创造出一种优良的行为环境,以使学生产生遵从道德行为规范的团体压力。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可以采用榜样示范的方法。榜样只有可敬、可信、可亲,才能使学生感到其权威性、真实性和感染力,才能使学生向往榜样,仿效榜样,把榜样的言行当成自己的言行准则。[5]班主任的品格和作风对学生的品德发展也是一种榜样。班主任接触本班学生的机会比较多,时间比较长,领域比较宽,师生关系也比较密切,学生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和效仿班主任的思想品德和作风,因而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影响和教育的效力也比较大,其威信越高,教育影响也越大。

2.班主任对各种道德教育力量的协调与统筹

(1)协调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要使任课教师明确班级德育工作的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校统一的德育计划和班级德育工作的实际展开教书育人的活动,并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就需要班主任来协调。班主任要协调任课教师之间、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任课教师与其他教育力量之间的关系,增强任课教师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责任感、自觉性和主动性。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搞好关系至关重要。在一个班级中,要使各任课教师有共同的目的和要求,有统一的德育工作计划,加强彼此间的联系,需要班主任的参与协调。当然,教师集体的形成与任课教师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责任感、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是分不开的。在班级德育工作中,不仅需要任课教师彼此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还需要任课教师与其他教育力量保持协调性和一致性,这些也要靠班主任作组织上的沟通。另外,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既要靠师生双方的努力,更需要班主任的中间调节。班主任应主动向任课教师全面介绍学生情况,包括思想品德、学习、身体等,反映本班学生的合理要求,介绍本班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积极评价,支持和帮助任课教师为搞好教学和教育而采取的教育措施,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任课教师分配的任务,要向学生多介绍任课教师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为搞好教学而付出的辛劳,在学生中有意识地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6]

(2)协调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生所接受的家庭道德影响是构成班级德育的基础,如果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正确的,就能够为班级德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使班级德育工作开展得更顺利、更有成效;反之,就会给班级德育工作带来困难,影响教育效果,甚至会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障碍。因此,班主任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家庭德育与班级德育保持一致,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把家庭教育与班级教育结合起来。促使家庭教育与班级德育保持一致,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必须做好家长工作,全面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和方法,使家庭教育与班级德育工作密切配合。[7]

此外,班主任还要了解和分析社会上存在的对学生品德生成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以便做出有效的选择、预防和对策,同时还要取得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以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总之,班主任应当利用自己的角色,主动争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控制教育的最佳条件,实现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统一。从这种意义上说,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力量和影响的不可替代的控制者和协调者。

3.班主任的组织工作

班主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组织主体班会、报告会、参观、访问、旅游、调查、劳动、阅读书刊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成长与进步。组织和协调班级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是班主任工作的常规内容。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发挥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各方面教育力量方向的一致性和行动的协调性;而这种方向的一致性和行动的协调性,又取决于班主任的协调工作和组织工作。因此,班主任应指导和帮助本班学生组织、开展富有道德内涵的主题活动,以使其将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组织的教育作用,班级学生组织既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对象,又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教育力量,应充分发挥它们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和帮助要热情、耐心、细致,要尊重它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平等性。班主任对学生组织自发举行的教育活动,要积极支持,帮助设计,提供方便。同时,要主动向学生干部介绍班级德育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学生的思想表现,并提出要求,以取得认识上的一致和行动上的相互配合。

4.班主任对教室环境的布置与座位的安排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和谐、优雅的教室环境。班主任要优化班级德育环境,也应当在营造和谐的教室环境方面有所创造。对教室的合理布置和学生座位的有序安排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除在需要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设计外,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这样方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能动性,让学生有兴趣去布置教室,真正把教室当作自己学习、生活的家园。教室的布置应当克服传统的静态布置方式,而采取动态的布置、排列方式。教室的美化与布置要经常更换,使之保持延续性、新颖性与教育性。例如,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之后,可以让同学发表感想,再张贴在作品的旁边,让其他同学观摩。也可以从布置的资料、图片中,设计一些问题并引导学生作应答活动,如写阅读感想、意见,张贴在同一栏里,从而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产生一种互动、互学、互进的效果。同时,教室应该始终保持干净、整齐,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欢乐、舒适、享受、愉悦的感受,从而在增强教室环境美感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座位安排上,应该摒弃传统的排位方式,不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或教师的喜好来安排学生的座位,可代之以环形、圆形、“马蹄形”等多种座位编排方式,这样,将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对视与非言语交流的机会。座位的安排会因距离场源(教师)的远近而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可能成为班上的“标签”,成为一种身份、地位、优劣的象征。因此,适时调换座位,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既是体现教育公平的保证,又是营造富有公正氛围的班级德育环境的有效手段。班主任应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感受到平等、民主、和谐的班级环境的前提下舒心地学习、交往与生活。

注释:

[1]陈瑞瑞.德育与班主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8.

[2][6][7]胡守.德育原理(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04、206―207、208.

协同育人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系统工程 高校德育模式

1 引言

行为反映思想,思想支配行为,引导思想就等于转化了行为,大学生的思想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系统工程的属性去规范人的思想行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特性和社会实际形势需要,按照德育模式运作的机制,构建一套现代德育操作体系,可以切实发挥德育的有效性。加强德育实践模式构建、做好预警体系和德育科学规划工作,可以将系统方法与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构建有机结合起来,就是以当前德育运行体制为突破口,注重整体性思维和系统分析方法,利用工程技术手段,科学决策、层层渐进,加强德育活动过程的规范与控制,克服德育的僭越,搞好德育前瞻性研究,从而全面推进高校德育工作。

2 运用系统方法和工程手段使高校德育模式最大程序化

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将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运用系统方法和工程手段可以使德育实践模式更具有可控性。从工程技术出发,对德育活动程序进行科学定位,可以分为:

(1)明确目标。运用系统工程解决复杂的高校德育模式的预测、评价、计划和规划、分析等问题,必须要弄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目标、范围,条件、要求等,即必须首先明确工作目标。一般说,工作目标是由国家或其他主管部门提出的。如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总体目标就是由党和政府提出的。但是,由于客观情况是十分复杂的,加上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往往使提出任务者只能说明目标的一部分或说出笼统目标。这时,就得需要从事德育模式实践的人员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分析之后,才能清楚。

(2)调查研究。要精确地分析各种具体道德系统,如区域道德建设系统或整个国民的道德信念、活动等系统。必须把握反映这些系统的某些基本情况——关系数据或信息,然后,依此制定该系统的现实基本发展状况,描述出它的基本结构,再去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考察。这些数据或信息,最好是德育工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践调研来取得的。它更客观和准确,是通过各种统计部门或书面问卷、重点走访取得的信息,当然也可以作为研究时的重点参考。要在每次调查之前确定好具体目的,安排好行为计划和应急措施。

(3)建立模型。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把各种数据进行归纳分类,研究优选,然后根据选择结果及所反映出的基本情况,概略地描述出该系统发展的基本结构模型。由于高校德育模式较之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更为复杂,人的因素在其中起的作用更大,且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又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因此,其模型的建立就应较其他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在对高校德育实践建模过程中,可以根据某一具体道德系统的接受影响和传出影响建立模型。

(4)分析、决策。有了高校德育发展的基本结构模型,就可以依据对它的一定作用和它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了。如可以针对一个学院道德建设发展模型,给它输入一定的新道德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尺度和思考方式,然后看它在该区域产生的反映,即引起人们的道德关系和活动,以及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有多大的变化,来认定该模型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印证程度,来确定这个模型是否是客观和基本准确的。若是,则应把它固定下来,用于各种模拟试验。有了客观的模型,就可以进行模拟试验,就能够有效地协助各级决策人员,搞好高校德育工作。制定出一系列有效而又可行的德育实践活动发展的最好方式、政策和策略。在决策者进行决策时,应该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一系列可操作的具体行为方案。

(5)评估反馈。虽然我们使用科学方法对德育模式进行了分析,协助领导者进行了决策,为德育实践提供了具有重大参考和使用价值的方针、政策或规划,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且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这种效果究竟能否保持下去?它的优点和缺点到底是什么?如何不断完善它?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把人们观察到的实践结果不断反馈给分析者和决策人员,以便这些人时时对比实际效果和预期目标之间情况,对德育效果进行针对性评估,检验实施过程,反复修改已有决策,以及行为方式和目标。

3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来加强高校德育过程和体系控制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系统工程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性,涉及组织、政策、管理、教育等上层建筑因素。系统工程是随着解决各类综合性很高的复杂任务发展起来的。德育实践模式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也基于此点。

3.1 从系统科学的控制论入手看待德育过程

对高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程序要进行系统思考,从反映系统控制科学的出发,启发现代德育控制论的思考,针对人们思想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可以采取系统思考、整体控制”为核心的德育过程理论。

对于有多种发展可能的事物的控制,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设“网”,才能有效实现自己的控制目标。这是一个现代控制论的控制能力问题,也是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德育工作,也必须承认自己有限的控制能力,寻求科学的控制“网”,以便对有多种发展可能性的控制对象实施有效地控制和引导。同样,高校德育也不可能网罗天下,但它在一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有作为和有效果的,即是有控制能力的。控制论的理论依据是把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接受教育,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教育作用于人。它也符合德育方法论思想,即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一旦形成了这样被人们共识的教育“网络”,从内容、载体到方法上都比较符合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就能有效地实现德育的目标和功能,真正体现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能获得满足的价值。

3.2 从系统工程的层次性原则入手看待高校德育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系统工程的认识程序理论是20世纪大系统工程实践与科学哲学和一般认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世界上各种系统大工程的工程设计、实施、组织和管理的经验总结。因此对于我国高校德育实践也有重大意义。

(1)系统工程方法论是技术科学方法论与管理科学方法论,层次性是德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既然系统工程方法论将目标选择与价值评价的问题当作技术管理认识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来认识,这就启示我们,德育的渐进目标也是德育模式的重要问题,要着重加以研究。

(2)我们过去的科学哲学研究中对于应该取什么样的认识程序模式,是采取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检验的程序模式,或者是二者同时采用呢?一直犹豫不决。通过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研究我们发现系统工程的认识程序模型与运筹学解题程序(认清运筹目标—确定约束条件—描述目标函数及可行解—构造数学模型求最大可行解—评价其模型及不行解)以及基础科学认识程序极为相似,这就加强了我们在工程德育模式中采用从思想现象入手的认识程序模式的决心。

(3)系统工程方法论启示我们,科学哲学的认识程序模式要具体化。高校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德育工作的对象范围很广,德育工作的内容、手段、方式和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分层次地开展工作。这不仅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3.3 从系统工程的整体性原则入手看待高校工程德育模式的整合体系控制

不论何种结合方式,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的诸如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就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它是现代思维方式不同于以往思维方式的显著特征之一。建立起与新形势下实现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德育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在整体德育目标一致的要求下,形成幼、小、中、大学不同层次,不同阶段而又相互协调照应,依次递进和纵向发展的目标体;二是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幼、小、中、大学德育相衔接的系统的内容体系;三是构建为实现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要求相适应,并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品德形成规律的育德树人工作体系;四是建立能够实现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德、智、体相互渗透的管理体系;五是在探索新时期德育规律的实践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学科理论体系。最后在总体上基本形成目标、内容、管理序列化;大、中、小学一条龙;学校、家庭、社会联成网络;德、智、体育相互渗透;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德育队伍专兼结合;多方力量同心育人的整体格局。

(1)高校德育模式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的效应取决于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配合,是否形成教育合力。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尤其需要解决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协同一致的问题。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构建综合育人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各方参与教育。这些既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补充,又为学校德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2)高校德育模式是理论灌输、思想引导、社会实践齐头并进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传统枯燥的“思品”课变得融思想性、理论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精神的净化。在宽松与丰富的环境中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健全人性。

其次,依托高校所处的地域优势,大力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同时要让学生走向社会的大课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采取“课堂——基地——社会”等小、中、大三个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德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协调发展,学生外部教育与自身教育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高校德育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高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3)高校德育模式是政工人员、教师、教辅人员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作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工程,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局,必须纳入思想品德建设体系的总体规划,纳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部署,统筹安排。与此相适应的领导管理体制,领导直接抓,教育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学校党、政、工、团、教师、教辅人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4 从主客体系统耗散结构论入手看待德育目标达成。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耗散结构理论的诞生为先导系统自组织理论登上了科学的殿堂以来。以系统自组织理论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的新成果,逐渐形成了建立统一的系统学、探索复杂性的科学新方向,并延伸到德育等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成为当代知识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借助系统自组织方法探索思想自组织现象,进而体现在德育客体活动中,对德育内化过程和促进德育模式的目标达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耗散结构的概念是以比利时自由大学普利高津教授为首的布鲁塞尔学派建立起来的。产生耗散结构应具备以下必要条件:①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②系统应当远离平衡态;③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④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是通过随机的涨落来实现的;⑤德育目标达成无疑是一种耗散结构,具有自组织现象。我们有理由相信,加强思想自组织机制,搞好德育队伍自我建设和学生“三自”教育,德育目标达成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其内部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能自行按照某些规定形成一定的结构与功能,并以其特定方式协同地朝某一方面发展。但是由于德育目标达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因此,运用自组织理论研究高校德育模式,目前尚不可能进行定量研究,只能定性地进行探索,待条件成熟时发展。

在高校德育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是摸索阶段,还必须借鉴工程手段和系统方法,完善整个高校德育科学评估体系和技术手段,将定性和定量、重点和全面、过程和结果、短期与预期、自评与他评、确定与不确定等因素结合起来,全力探究新时期德育活动规律,创新德育科学模式。

在构建高校科学德育模式过程中,各系统和要素之间只有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循序渐进,才能形成一个层次控制、逐步规范、甚而达成一个以自组织系统为主的德育实践模式(如附图)。

参考文献

1 吴同喜.构建德育新模式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1)

2 成思危.复杂科学与系统工程[J].管理科学学报,1999(6)

3 屠蕴雯.论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6)

4 查有梁.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5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协同育人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一)领导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

今年以来,市关工委先后四次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关心下一代工作。市委副书记戴军勇、曹儒国、周用金,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文浩、市委组织部部长欧运崇主动参加关工委的各类会议,对工作进行指导,积极发动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对关工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能及时研究帮助解决。全市各级各部门都加大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市政协机关、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分管领导亲自参与研究全年工作方案,对老同志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到要钱给钱、要车给车、活动随喊随到。区县(市)党群书记经常过问关工委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鼎城区委副书记李秋葆、安乡县委副书记莫汉桃坚持做到关工委活动一定参加、关工委会议一定到会讲话。临澧县委副书记谭本仲定期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多次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联系会,协调、研究关心下一代工作,并亲自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现象进行暗访,组织力量加以整顿。澧县县委副书记杨作成强调,要把重视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列入县直和建制乡镇一把手老干部工作述职的一项重要内容。武陵区委副书记陈昌玉亲自带队到长沙等地学习考察社区关协工作。

(二)搭建活动平台,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取得新成果

以“五老”为主体的广大关协会员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当好青少年革命传统、道德教育的辅导员,贫困青少年助学帮困员,净化成长环境的义务监督员,家长学校的教导员,后进和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员,青少年帮学、帮富的指导员,中小学德育工作社会督导员。涌现出了李铁如、胡宪俊、潘国忠、王浦堂、刘德亮、张传德、李承武等一大批德高望重的关工委工作带头人,文非、侯文汉等一批扶贫助学典型,赵德晖、田秀玉、张景恒、张凤梅、于端澄等数年如一日坚持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典型,张国雄、张业发、陈福珍、杨永锡、毛康模等一批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家教知识的典型。澧阳镇关工委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王春阳、文非、田秀玉等同志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市各单位积极为老同志开展教育活动搭建平台,主要组织开展了三项大的活动:一是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与教育局、书画诗词协会联合开展了“爱我中华”主题征文活动。全市共有1万多中小学生参加,拟在今年组织评奖,并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各区、县(市)通过举办座谈会、报告会、组织参观图片展览、开展征文等活动,掀起了革命传统教育的热潮。临澧、石门、澧县、武陵、津市组织老八路、老战士深入学校作报告,深受青少年欢迎。津市、安乡、临澧、桃源等地组织征文评奖活动。二是积极配合文明委,认真开展了中小学德育社会评价工作。各级各地举办了中小学德育社会督导培训班,广泛开展了学校德育社会评价调研活动。6月10—25日,全市共有573名“五老”关协会员参加了145个社会评价督导组,在全市开展中小学德育社会评价工作。为确保评价活动的顺利开展,市教育局、桃源、安乡、石门、汉寿等地老干工作部门克服困难,为老同志提供强有力的交通等后勤保障。三是为进一步激励老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认真总结广大老同志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市直和区县(市)广泛开展了“创先争优”、“评优推优”工作。10月13日,市委隆重召开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第七次“双先”表彰会。会上,7名同志演讲式汇报了武陵区关工委、鼎城区许家桥回维乡关工委、市政协机关关协、市第三中学关协、石门老教师文非、澧阳镇退休干部翦象福、汉寿三中退休教师候文汉等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结集出版了优秀事迹演讲文集《奉献之歌》。武陵区关工委等38个先进单位和周树林等59名同志受到了市委办的表彰。

(三)大力培植典型,特色工作成效显著

各地按照年初工作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办点示范活动。各区县(市)都办了3—4个特色工作示范点。石门县关工委在石磷完小办的“青少年道德银行”示范点,已开始在全县逐步推广。桃源县漳江镇纺城居委会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示范点,已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临澧县在巩固佘市湖堰村等老典型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合口镇等地培植典型,并在村村建关协组织的基础上,推出了实施“三个百工程”的活动品牌,在全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鼎城区乡镇关工委建立的对贫困青少年、失足青少年三级(镇、村、家庭)包保、帮教责任制,人民法院聘请老政法工作者为少审庭社会调查员,倍受各界好评(四)狠抓自身建设,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在业务学习方面,7月15日,市关工委举办了区县(市)关工委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11月上旬,组织市关工委领导赴河南安阳、洛阳、开封等市学习考察关工委工作。武陵、石门先后举办街道社区、乡镇关工委领导业务知识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安乡、汉寿、临澧、石门还组织基层关工委领导成员到澧阳镇、外地市学习考察关心下一代工作,收到较好效果。在组织网络建设方面,澧县、汉寿、桃源、鼎城开展了组织建设的全面督查,鼎城以区委办名义下发关心下一代工作督查通报。澧县在澧阳镇召开了14个建制镇关工委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

二、明年工作意见

200*年,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的奋斗目标,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个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8号文件精神及有关青少年教育的方针、政策,积极发挥老同志的独特优势,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继续深入开展各具特色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1、以增强凝聚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活力为目的,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尤其是要把新退下来的长期在本地区、本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热心青少年教育工作且身体较好的同志吸收到领导班中来,特别要配强配好常务副主任,以增强工作的推动力。2、进一步加强“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实“五老”骨干会员队伍,尤其要广泛吸收有业务专长的老同志加入关协队伍。3、建议市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规范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大力开展创建“三无两有”(无犯罪、无辍学、无不孝子女,人人有理想道德、个个有科技致富本领)的关心下一代先进村、先进社区的活动。

(二)进一步加强典型培植推介工作。当前,我市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基础条件已经具备,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只有努力培植各类工作典型,以点带面,才能全面推进和活跃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各区县(市)要继续办好各类示范点,加强调研,积极探索解决办点工作中的难题,不断创建新的具有关工委工作特色的活动载体,探求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的新方法。全市各级各地要认真总结典型经验,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普及推广示范点经验,为全面提升我市关工委工作水平奠定良好基础。市关工委将于今年上半年组织示范点建设的调研督查活动。

(三)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1、要始终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从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入手,继续深化革命传统教育,继续深化体验教育,继续深入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五老”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的民族之情、爱国之心。2、大力构筑老同志发挥作用的平台。在市、县两级组建法制教育宣讲团、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家庭教育讲师团,市关工委建立报告团台帐,组织编写报告教材,统筹安排活动,实施统一管理。大力培植市关工委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并对符合要求和有关条件的基地举行授牌仪式,使活动有基地、教育有载体。各级各地要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宣传,配合司法部门进一步完善法制副校长制度,切实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各级关工委要积极配合文明委搞好中小学德育社会评价督导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主角和配角的关系,坚持到位不越位、配合不包办的原则,把这一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3、关注弱势和失足青少年群体,开展扶贫帮困、助学、助残活动,帮教失足青少年活动,使失足青少年和弱势青少年群体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为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协同育人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多方协调,积极筹备

“慈善文化进校园”是一项全新的慈善文化宣传形式,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精神文明教育。慈善组织先要抓好试点,做好实施、推广工作则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否则就难以落到实处。为了做好试点前的准备工作,经过多次研究,市慈善协会草拟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暨《慈善读本》宣传推广活动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曹秀荣会长亲自给市文明办、市教委领导打电话沟通此事,佟树海副会长带领宣传部工作人员几次到市文明办、市教委协调研究具体工作,最终达成共识。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慈善协会联合签发“关于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暨《慈善读本》宣传推广活动实施意见”(津慈发【2012】4号)。并成立了以曹秀荣会长为主任,常务副会长王学富、副会长兼秘书长佟树海、市文明办常务副主任刘春雷、市教委工委副主任兼市教委副主任李绍洪为副主任,市文明办、市教委有关部门及试点区县教育局、慈善协会参加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组委会,负责该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活动办公室设在市慈善协会宣传部。

根据实施意见中关于确定试点学校的要求,经区县慈善协会、教育局的认真磋商,确定南开中学、河西区海河中学、红桥区雷锋小学、宝坻区尔王庄镇程泗淀中心小学、蓟县出头岭镇闻马庄中心小学等五所学校作为首批试点校。

部署座谈,统一认识

经过前期筹备,为“慈善文化进校园”暨《慈善读本》宣传推广活动奠定了组织基础。为了积极稳妥、扎扎实实地开展试点工作,市文明办、市教委、市慈善协会在市民政局召开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暨《慈善读本》宣传推广活动工作会议。召集试点区县的慈善协会、教育局、学校等负责人研究部署,听取与会人员对实施意见的建议,达到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内容方法、落实步骤措施、扎实推进教育活动的目的。

在2012年3月22日召开的部署座谈会上,市慈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佟树海首先向与会各方详细解读了“实施意见”。佟副会长指出,如何用好《慈善读本》开展教育,“实施意见”中有明确规定:

第一、利用课堂主阵地,充分传播慈善文化。学校和教师可根据《慈善读本》的章节内容利用阅读课、班级读书时间等组织学生开展慈善、爱心、感恩教育。

第二、结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在班会、队会上通过故事会、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形式开展慈善文化传播教育。

第三、开展全校性的丰富多彩的慈善主题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墙报、作文、绘画等。并通过音频、视频、广播、网络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慈善文化,营造慈善文化氛围。

第四、积极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爱心帮扶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懂得报恩、施恩,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和素质。

为了引导“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健康发展,要组织试点学校积极参加中华慈善总会组织的教师培训、交流、征文、知识竞赛、演讲等活动。

中华慈善总会常务理事、《慈善读本》执行总编李玉林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编写《慈善读本》的目的和编写过程,以及在全国试点地区的推广情况。

李总编说,2011年启动慈善读本的编写工作,社会上很关注此事,绝大多数表示欢迎、支持,也有质疑声音。通过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问题,质疑基本没有了,但被质疑的问题仍需要我们注意。从目前试点学校看,老师、学生还有家长对《慈善读本》的评价很高,社会影响也比较大。李总编还介绍了几个试点省市的实施情况。他表示,《慈善读本》要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征求各方面意见,适时对《慈善读本》的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

听了佟副会长对“实施意见”的解读和李玉林总编的介绍后,就“实施意见”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人员畅所欲言:

――“慈善文化进校园”意义深远。河西区慈善协会秘书长王俊首先发言:“慈善教育是爱心教育,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学生很重要,在当今比较浮躁的社会中,对学生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意义很深远”。宝坻区民政局副局长、区慈善协会副会长任宏坤表示:“慈善文化进校园”对学生进行慈善文化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慈善教育从小学生抓起,让孩子从小树立慈善意识,建设人人参与慈善的良好环境,这项工作非常重要。红桥区雷锋小学校长侯立岷在发言中说:“慈善教育与弘扬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相吻合,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着力提高学生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相吻合。”

――《慈善读本》内容、形式好。作为“慈善文化进校园”的重要载体《慈善读本》,与会人员给予高度评价。宝坻区尔王庄镇总校校长王春平说:“《慈善读本》内容充实、文字生动,浸透着爱心也传递了情感,是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有益补充。”河西区海河中学的代表说:“《慈善读本》内容设计不同于教材形式,以活动为主,活动之间逻辑关系清晰,不飘渺空泛,是可操作的。海河中学开展德育活动有一定基础,也想在这方面多做点儿事情,但苦于没有指导性读物,现在有了《慈善读本》,对今后进一步开展德育教育会有很大帮助。”

――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对于如何在教学工作中落实“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与会人员也提出一些初步想法。蓟县闻马庄中心小学校长刘志勇发言承诺,学校要先派一批骨干教师,在校内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然后让所有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向他们学习,以推动工作顺利开展;雷峰小学表示,要把《慈善读本》和“与雷锋同行”自编校本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并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把“慈善文化进校园”落到实处;海河中学表示,回去要做的第一项工作是让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对该活动有一个清晰认识,如果班主任都认可这项工作,就能很好地推动开展。其次,要借助学校开展德育课,将《慈善读本》列为德育教育课程,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有爱心、有责任感、勇于担当的栋梁之才。

――试点工作建议。与会人员在讨论中还就试点工作提出建议。红桥区原教育局局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淑芳建议:首先是各级领导,尤其是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这件事情。第二,必须把《慈善读本》纳入学校德育课程,贯穿到全天候教育当中。第三,组织试点学校以及相关单位到工作开展好的省市交流学习。第四,适时地召开现场会、交流会、成果推介会以交流经验和心得;蓟县教育局建议,要落实“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和使用好《慈善读本》,需要培训一批骨干教师。经过培训的教师不仅在试点校发挥作用,也能对全县中小学校领导进行辅导,以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此项活动。

――市教委提出要求。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离不开市教委的支持和帮助。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赵蓓提出四点要求:第一,会议明确了目的和任务。慈善文化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做好。第二,积极试点,用好读本,把这项教育和其他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每个试点校都应该有一套好的思路和做法,要积累经验,开好整体推动会。第四,尽可能编一套成人《慈善读本》,最好是父母必读的,配合中小学《慈善读本》,慈善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一定做好这件事。曹秀荣会长在会议最后讲话:“中华慈善总会选择天津市作为全国首批宣传、推广试点城市,是对天津慈善工作的重视,市慈善协会一定要做好这件事。”曹会长认为,“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一致的,活动开展时间恰逢学习雷锋热潮,时机选择得很好;《慈善读本》虽然经过教育专家指导,但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试点学校有责任对读本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将意见反馈到编者;这项工作重点在教育,进校园就要学校负责任,要下点功夫,将这项活动视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班会、大队活动上统筹考虑顺利实施;要根据试点学校实施进度而不断扩大范围,在更多学校推行“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

“慈善文化进校园”正式启动

2012年3月29日下午,“慈善文化进校园”启动暨《慈善读本》捐赠仪式在宝坻区尔王庄镇程泗淀中心小学举行。中华慈善总会范宝俊会长出席仪式,市慈善协会会长曹秀荣、中华慈善总会常务理事李玉林出席,市文明办、市教委、市慈善协会领导,宝坻区委、区政府、区政协和相关部门、区试点校领导,试点区县学校领导及学生代表百余人参加仪式。

仪式上,市慈善协会领导介绍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暨《慈善读本》宣传推广活动情况。随后,中华慈善总会捐赠给天津市慈善协会10000册(其中包括范宝俊会长捐给家乡的2000册)《慈善读本》,由与会各位领导向试点区县、学校的代表予以颁发捐赠。

红桥区雷锋小学代表刘晶副校长,宝坻区程泗淀中心小学学生代表李雅睿分别发言。刘校长表示,要组织师生认真地学习,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落实《慈善读本》内容,让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施恩。让慈善文化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李雅睿同学说,我们要通过学习《慈善读本》树立从小事做起的观念,关心同学、帮助同学,热爱老师、热爱班集体、热爱校园,对需要帮助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奉献同学们小小的爱心。

宝坻区副区长芮永玲代表区委、区政府表示,将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中组织开展以“仁爱、互助、良知”为主题的慈善文化进校园宣传活动。由区教育局牵头组织对《慈善读本》文化内涵进行诠释理解,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市慈善协会曹秀荣会长和中华慈善总会范宝俊会长发表讲话。曹秀荣会长对中华慈善总会和范宝俊会长选择天津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以及对天津市慈善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谢意。她对《慈善读本》作了很高评价,认为《慈善读本》小学版设计的活动非常适合小学生,一定会在学校里扎根。她说,“慈善文化进校园”如同在春天将种子播下,经过园丁辛勤耕耘,秋天定会收获丰硕成果。以后再来的时候,希望看到同学们都能讲出感恩、施恩的故事。范宝俊会长在讲话中首先对大家关心、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表示敬意。他认为,开展慈善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孩子、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施好试点工作,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教育为主”的指导思想。二是结合学校和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探索慈善教育方法。三是注意总结经验,把慈善教育活动做得更好。他还强调,开展慈善教育不强迫大家买书,不给家里增加经济负担。最后,他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教育部门支持及慈善机构积极配合,齐心协力将试点工作搞好,以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国家慈善事业发展。

试点学校实施方案摘要

南开中学

一、以《慈善读本》为载体,加大慈善宣传力度。一是认真组织本校学生阅读《慈善读本》,落实《慈善读本》征文活动;二是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橱窗、校园手机报、班级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在校师生、学生家长进行慈善相关知识和内容的宣传,让慈善文化融入师生的日常生活。

二、以校园文化为平台,丰富慈善活动形式。一是结合“感恩节”等与慈善相关的节日,开展“和谐因你我,慈善共同行”主题班会,通过班会进一步宣传慈善,并使学生了解慈善、为慈善做贡献;二是组织和开展有关慈善教育的活动,如辩论赛、慈善讲座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让学生体验慈善的意义。

三、以学生社团为依托,拓宽慈善教育渠道。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心慈善活动,如爱心义卖、捐助甘肃失学儿童、圆梦特教中心、关注自闭儿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做慈善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二是完善学校义工制度,让南开学生进一步走进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我。

海河中学

成立以校长为领导,以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核心,以德育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团支部为主力的教育团队。

一、开展全校性丰富多彩的慈善主题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墙报、作文、绘画等竞赛活动,通过校园网络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慈善文化,营造慈善文化氛围。

二、结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活动传播教育慈善文化。

三、利用德育课为主阵地,充分传播慈善文化。每月一次开展一个主题活动,每学期三次,每学年六次完成《慈善读本》的的章节内容。

四、积极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雷锋义工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学会知恩、感恩,懂得报恩、施恩,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和品质。

五、每年五月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推动会。通过课堂实录、讲课、主题活动展示,进行班级《慈善读本》使用心得交流,有效提升教育效果。

红桥区雷锋小学

雷锋小学确定了“爱与责任伴成长”的活动主题,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活动组织机构。

一、集中学习。1.各班在班主任带领下,利用每月最后一个周一的周会课,学习《慈善读本》。要求有备课、有具体组织形式、有学生学习感悟。2.每周四红领巾广播时间进行校级《慈善读本》学习感悟交流。3.每周五课前十分钟为班级《慈善读本》学习沙龙时间,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交流。

二、亲子诵读。每月安排《慈善读本》亲子诵读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交流。

三、特殊德育作业。定期布置特殊德育作业,以《慈善读本》学习感悟为主题,让学生写感想、谈体会,进行实践反思。

四、开展主题活动。将《慈善读本》教育内容与本校特色相融合,适时开展读书征文、主题班会、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多彩的活动。

五、实践体验。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岗位,在参与每一次实践活动中深刻体会读本中蕴含的教育意义。

宝坻区尔王庄镇程泗淀宝丽金第五希望小学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活动组织机构。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教职工大会上学习《慈善读本》,在学生大会上宣传《慈善读本》,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慈善读本》进校园的重要性。

二、《慈善读本》教学与学生思想品德课相结合。要求思想品德课充分发挥慈善文化的育人功能 ,在授课内容中增加慈善理念、慈善行为、典型人物和事迹等内容,发挥思想品德课促进人际和谐的功能。

三、《慈善读本》教学与班会课相结合。班会课上学习慈善文化,也是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学习慈善文化,通过故事会、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形式开展慈善文化的传播教育。

四、《慈善读本》教学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开展全校性丰富多彩的慈善主题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墙报、作文、绘画等竞赛活动并通过音频、视频、广播、网络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慈善文化,营造慈善文化氛围。

五、《慈善读本》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宣传诚信友爱、互帮互助的公益理念中,提升全校师生的慈善意识;引导全校师生积极关心、主动参与慈善事业。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爱心帮扶实践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学会知恩、感恩,懂得报恩,施恩,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和品质。

六、《慈善读本》教学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在家长学校活动、学校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中向学生家长宣传慈善文化理念,提高家长的慈善意识,号召家长积极参加慈善募捐、公益活动。

七、《慈善读本》教学与学校总结评价相结合。把慈善文化教学列入学校的总体计划中,制定适合本校师生参加慈善活动的激励机制,运用常规性道德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慈善意识的形成,并对在校内外开展的各种慈善公益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师生进行表彰奖励,使学校对师生的慈善行为给予积极公正的评价。

蓟县出头岭镇闻马庄中心小学

闻马庄中心小学成立以刘志勇校长为组长的“慈善教育进校园”领导小组。

一、提高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通过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其懂得为什么要关心父母、老师和他人。1.利用爱心故事和爱心童话,帮助孩子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爱,培养角色换位能力。2.以周围人如何爱自己为题的讨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道德认识上有了较大提高。如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懂得关心别人。3.借助媒体培育爱心。让孩子观看影视中救护、援助、服务、合作等方面的报道及阅读以互助友爱为主题的童话、故事等,培养孩子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协同育人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 系统工程 计划 实施 检控 总结 创新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客观上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基于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须加强德育管理。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网络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促进德育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地实施的重要保证。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基本环节。

一、计划的制定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因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确定实施步骤,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3,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此外,计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和体力不强等特点,注意德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组织实施

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过程,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步骤。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员工、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包括各种媒体)、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同时,更不可忽视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由此,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德育体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时刻都在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由懂得小道理到懂得大道理,由不知道怎么做、不应怎么做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认识自己到认识别人、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为逐步形成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打下基础。在德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小学德育需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单靠强压硬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教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研究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质量检控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中继过程,也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好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与成果的考核标准。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此外,为了便于检查评定,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四、总结创新

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协同育人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论文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 系统工程 计划 实施 检控 总结 创新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客观上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基于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须加强德育管理。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网络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促进德育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地实施的重要保证。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基本环节。

一、计划的制定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因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确定实施步骤,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3,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此外,计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和体力不强等特点,注意德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组织实施

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过程,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步骤。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员工、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包括各种媒体)、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同时,更不可忽视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由此,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德育体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时刻都在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由懂得小道理到懂得大道理,由不知道怎么做、不应怎么做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认识自己到认识别人、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为逐步形成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打下基础。

在德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小学德育需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单靠强压硬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教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研究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质量检控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中继过程,也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好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与成果的考核标准。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此外,为了便于检查评定,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四、总结创新

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