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例6篇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1

区科技局、科协*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届六中全会、省第七次党代会和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促进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农村经济以及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重点,从实际出发,全面加强科技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推进我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区和全面小康社会先行区做出新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对企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在申请上级科技计划立项、争取上级在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同时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评审的组织推荐工作,逐步提高我区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做好科技服务“三农”工作。重点抓好以科普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创新农村科普方法和手段,推进农村科普工作。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成果示范推广和实用技术培训,以此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

(三)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落实,抓好科普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按照〈〈纲要〉〉落实的实施方案,抓好组织协调和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纲要〉〉的贯彻实施中来,努力在社会形成一种重学习、提素质、促和谐的氛围。

三、重点工作

按照围绕中心,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年的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加强科技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继续组织实施好“科技特派员”活动。

(1)重点抓好正在由科技特派员实施的“林地食用菌栽培”、“生姜新品种引进种植”、“有机奶生产加工”等科技示范项目。同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及时掌握科技特派员工作动态,对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做好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2)创新运作方式,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的有效性。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为当地农户,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的有效机制,走市场化道路,实行效益共享,风险共担。(3)加大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不断增强科技特派员的业务技能,拓宽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思路,推进服务上水平,使“科技特派员”活动取得更好实效。

2、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成果的引进推广示范

(1)继续抓好集发“农业科技传播站”试点项目建设。按照省科技厅建设要求,加强传播站软硬件环境建设,使之达到先进传播站建设标准;(2)引进推广农、林、菜、畜禽、观赏植物等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3)引进推广设施栽培、节水灌溉,无公害生产等技术,同时积极发展农副产品贮藏保鲜和深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加强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对企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在申请上级科技计划立项、争取上级在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重点扶持通联路桥机械有限公司的TLJ900吨架桥机和运梁车重大装备新产品开发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2、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评审的组织推荐工作,逐步提高我区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落实上级科技奖励政策,组织申报年度科技进步奖和*年度获得专利权的专利权人申请省、市专利局的专利奖励,同时研究制定我区专利申请奖励政策,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促进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水平。

(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1、抓好“林地食用菌栽培”示范项目推广。依托集发农业专业技术协会重点搞好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与廊坊农林科学院的技术合作,推进食用菌菌棒生产企业的建设,引进菌棒生产技术和设备,同时考虑引进食用菌烘干深加工设备,解决好食用菌生产产前、产中及产后的系列服务,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进行产业化生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扶持集发公司和戴河村进行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支持和帮助基地引进花卉苗木新品种,为我区绿化提供技术支撑。

(四)加强科协科普工作,促进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

1、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的落实。在建立区《纲要》落实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确定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省科协“七大”会议精神的宣传贯彻,研究制订*年度落实《纲要》的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抓好落实。

2、抓好以科普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一是搞好“科普影院进万家”活动,定期往各村发放科普光盘;二是与区文化宫合作,探索建立区科普放映队,定期在农村各村放映科普教育宣传片。三是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区、科普基地、科技示范户的辅射带动作用,调动广大农户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四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行业特别是农口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专家服务团,送科技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同时,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农村科普大集,宣传科技政策法规,发放科技信息资料和科技书刊,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3、培养科普旅游典型,促进科普旅游工作。以市科协和市旅游局下发的科普旅游实施方案为指导,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主要环节,与区旅游局合作共同选择集发农业观光园等条件较为成熟的景点、宾馆、商店等进行试点,探索科普旅游的新路子。

4、进一步加强科普设施建设。一是在适当位置建设一座长20米的科普画廊;二是维护更新现有社区科普宣传栏,发挥好科普宣传主阵地作用;三是继续推进农村文明生态示范村科普宣传栏建设。

5、强化科技宣传和科普活动。集中精力搞好“科技兴农宣传月”、“城市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宣传日”等群众性科普活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努力在全区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气氛,提高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保障措施

1、增强信心,振奋精神,不断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区科技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起科技事业大有作为的信心,增强想事、干事、干成事的决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我局工作新局面。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2

一、总体目标任务

1、进一步强化科普联席会议制度。

一是要继续完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科普政策和《科普法》的落实,组织协调好重大科普活动,探索科普工作新做法。二是联席会议继续实行例会制度。每年召开1-2次全体会议,总结交流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全市科普工作的重大问题,负责成员单位的联络和协调工作。三是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为中心,完善科普,以机制创新推进科普管理再上新台阶。

2、进一步推进科普惠民实效。

一是通过开展2014年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科学分析数据值,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指标提供参考,二是大力推进五大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打造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中国科协会员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惠民”乡镇行等品牌活动,力争全年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150项,普惠百万市民。三是继续深入推进惠民惠农服务站和科普场馆建设,成立市科普志愿者总队和市科普讲师团,开展“社区科普大学”试点工作,年内新增科普惠民服务站22个、科普惠农服务站10个,新建基层科普场馆2处,打造“科普惠民”升级版,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科学技术的恩惠。

3、推进民生科技普及。加快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开展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规划的研究论证。围绕社会热点,重点支持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及示范应用,在争取国家科技惠民示范工程上实现新突破。发挥南京大学生态研究院资源优势,以首家省级湿地修复工程实验室为平台,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全民科技素质培训,加快提升人民群众的科技素养。

4、组织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集中精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办好几项重大科普活动,集中宣传党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集中展示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和风采,集中反映公众对科技的实际要求,包括科普宣传周、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特色科普展、青少年科技节等活动,力求在内容、形式和机制上不断创新,办出特色,造成效应。

二、重点工作安排:

(一)科普管理重在制度化。

充分发挥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在加强科普工作规划和组织重大科普活动中的作用,协调有关方面各自做好职能范围内的科普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例会制度和汇报交流制度,全年召开联席会议二次,传达上级精神,交流工作情况,商议部署科普工作。

2、认真分析市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十二五”规划中科技事业的内容,继续做好省级工程中心,国家和省重大产业、科技专项等的申报工作

3、加强组织协调,总结经验,将科普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和镇场科技工作年度目标工作之中。

4、继续开展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市的创建工作,以此建为契机,提高科普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营造创造生态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做好相关工作。

5、加强队伍和阵地建设,健全完善各级科普工作网络,发展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完善和新建一批科普教育基地。继续发挥新闻单位的阵地资源优势,结合日报小记者班开展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动,打响小记者班的科普品牌。发挥报社青年骨干力量,把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团总支全年任务中,开展系列科普教育活动。

6、积极筹措落实科普专项经费,按照人均5元,全市530万元安排科普事业经费;确保全市科普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科普宣传力求长效化。

以发挥媒体优势,创建精品栏目为目标,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7、按照省、市科普基地管理规范,提高各级科普基地宣传普及的效果。进一步做好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统计工作。

8、发挥电视、广播的宣传优势,办好“田”、“专家零距离”、“新农村”、“卫生天地”、“科技之窗”、“环保新视野”等科普专题专栏。

9、组织环保讲师团到各开发区、镇(场)开展各类环保科普培训;报网互动,丰富媒体的宣传手段。依托我局自办刊物《环境保护》、环保网站、世纪以及零距离等地方门户网站动态性的宣传环保科普工作;组织环保志愿者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开展各类环保科普的宣传活动。

10、发挥《日报》的党报宣传喉舌作用,及时报道我市科普工作动态,适时登载科技知识;结合《民生新闻》、《民生服务》、《卫生园地》等栏目,宣传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的典型事迹;办好“科技”、“环保”、“卫生园地”、“科技创新”等科技、卫生、农业、环保等专版和专题科普栏目。做精科普工作专题报道。结合科普宣传周、科普行动日和其他重大科普活动,精心谋划,改被动报道为主动策划,在加强报道数量的同时提升报道质量。做细科普新闻报道。在继续加大对企业和产业科技创新的报道外,要把视角更多地投入到市民日常生活中,扩大科普教育面。

11、建设和更新改版“科普网”、“虞城科普网”、“文化网”、“农业信息网”、“非遗网、文博网”、“公众环境信息网站-环保”等一批精品科普网站。

12、继续办好部门自办的《生态》、《科普新视窗》、《现代农业特刊》、《环境保护》等刊物,增加科普内容的比例。充分发挥“虞城科普网”、《科普新视窗》宣传载体和信息平台作用,年内,上报党政信息不少于10条,科协网站信息不少于1500条,不断激发科协组织正能量和社会影响力,推动科普事业在高平台上实现新发展。

(三)科普活动通俗化、社会化。

以形式生动活泼、内容通俗易懂的活动为重点,提升科普活动效果,加强社会影响。

13、通过低碳社区的创建,充分调动街道办事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居民代表委员会、驻街单位以及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全民参与共同保护美丽的家园,建设一批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社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创建低碳社区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举办好“共建生态文明,同创低碳社区”的巡回公益活动。

14、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等农业高等院校,对基层年轻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中长期、纯专业的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实施农技推广体系内人员全员继续教育计划,年参加各类知识更新培训及实践不少于15天;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体化运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市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继续在各县市中保持领先地位。加强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扬州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涉农研究院建设,与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科技型合作社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继续推进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建设,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新产品展示、农业物联网技术展示等途径,示范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艺。

15、推动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发展,深化科普工作方法改革,加强科普资源建设,鼓励团组织建立科普工作阵地;大力开展青年科学素质培训,以各级各类青年培训为抓手,提升青年科学素质,采取“独立办、联合办、参与办”相结合的形式,提高青年科学素质;全面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通过技能比武、导师带徒、创新创效等途径,依托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营造技术创新的氛围,带动青年提高职业技能。

16、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0项。支持科技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创建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着力加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新办法、新举措。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引进、建设与管理,注重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转化率,着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2件。继续开展科技进步奖、优秀专利奖等奖项的评选,激励科技人员、企业家创新创业,促进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继续实施“百名工程硕士”培养计划,为企业培养、输送一批科技人才。

17、继续加强对我市各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科技特色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培育新的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市的科技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是青少年活动中心、蒋巷村、沙家浜等科普教育基地作用,落实各项科技活动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活动中心在全市科技教育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市科技教育档次。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节、第八届科技创新大赛等竞赛活动,营造青少年学科学、爱科普、重创新的浓厚氛围。

18、围绕创建健康城市,开办健康教育学校、孕妇学校、健康俱乐部,开展专题健康教育;加强卫生新技术的普及和卫技人员的技术培训;与中医院合作的“中医药博物馆”,积极申报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提升中医药文化,

19、继续科普文艺宣传:文化惠民村村演、组织参与第十二届科普创作文艺汇演、开展全市数字电影免费巡映活动。做好图书馆免费开放、数字化管理、数据库建设、情报咨询等工作。全面推行农村“四位一体”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继续办好图书馆市民课堂,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并做好延伸服务工作。继续做好图书馆与理工学院图书馆的校地合作建成的三大中心,对外开放“市科技文献信息查询中心、地方文献阅览研究中心、公共图书流转服务中心”。

20、继续在全市职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技能素质。进一步抓好文明职工、职工之家的创建和评选活动。继续加大评选活动力度,树立典型。同时,加大各个阶层的职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爱好,从文化、环保、科技方面满足不同阶层的职工的要求。继续探索市总工会企业服务中心运作模式,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美,条件成熟后,逐步向教育、卫生等领域扩展,以实现为职工维权和为企业服务的统一。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3

(一)、推动科技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加强县校合作工作,引导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组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个,市级科技成果鉴定2个;转化科技成果10项,继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力度,引进天麻新品种2个,培育__当地__新品种2个、老鹰茶适宜新品种2个,提高天麻、银杏、老鹰茶、__等特色产业科技含量。

(二)突出技术创新、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工作。借力引智共建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加强校企合作,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培育民营科技企业2家。

(三)强化引领示范、抓好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一是组织实施好部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建设600亩__种源基地、建设5000亩的__规范化生产基地。二是继续抓好油橄榄高接换优及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建设、山桐子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及育苗示范基地建设。三是抓好老鹰茶苗大棚扦插示范基地建设。四是继续巩固好乌天麻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建设。五是抓好林下魔芋种植基地建设和银杏密植园基地建设。六是积极参与三锅、桥楼、幸福岛等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四)搞好农业产业技术服务分中心建设。一是依托产业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积极发挥科技特派员指导产业的作用,组建茶叶、魔芋、核桃3个农业产业技术服务分中心。二是抓好农村科技实用技术人才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000人次。

(五)、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储备工作。积极组织有关企业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个、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个,储备科技计划项目30个。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4

一、相关概念阐述

1.植物园的涵义

植物园这一称谓是伴随近代欧洲植物学的兴起而产生的一个专业术语,就我国来说,植物园这一称谓实际上是一个外来的术语。这一术语产生以后,在世界各地产生了不同的解释和含义。虽然人们对其含义和解释不尽相同,当前对其定义的认同中,由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提出的:“拥有活植物收集区、并对收集区内的植物进行记录管理、使之可用于科学研巧、保护、展示和教育的机构。”这一定义最为受到人们的认同。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植物园实际上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是集公益性、科普性、艺术性、以及科学性等多重属性于一身的一种准研究机构。

2.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方面具有良好的“水资源弹性”,换言之就是在下雨时能够蓄水、集水、净水、渗水,并在需要的时候将蓄、集、净化的水资源释放并进行利用的雨洪管理理念。前国家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一文中指出:“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发展”。按照海绵城市的内涵和理念,其建设主要突出三个特征,一是保护原有的水生态系统;二是对已被破坏的水生态加以修复;三是采取低影响开发措施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从本质上来说在于实现人与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循环的和谐共处。

3.集雨型绿地涵义

所谓的集雨型绿地指的是通过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对雨水利用的相关技术和设施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在一定降水量下消纳绿地自身产生的雨水径流,或者聚集一定量的绿地本身范围之外的雨水的绿地类型。简言之,就是通过利用海绵城市的技术使得此类绿地在满足原有绿地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强化绿地管控自身范围内以及一定范围外的雨水的能力。从功能上来说,集雨型绿地的功能主要分为三个。一是使得绿地范围内的季节性降水下渗以补偿地下水;二是通过采用低影响开发措施对屋顶以及绿地范围外的道路、广场雨水径流进行收集;三是对蓄存的雨水进行利用。

二、海绵城市系统视角下的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相关理论探讨

1.植物园的功能定位

首先,综合。植物园的功能从定位上来说主要追求全面性,也即是突出综合。一般来说,在规划设计中,植物园除了要具有收集、引种、展示植物(尤其是湿生、水生植物)这一传统植物园的功能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水资源弹性,能够创造出可以有效平衡枯水期和丰水期带来的景观矛盾的最近似于自然的湿生和水生环境,进而实现植物园内部水资源的收集、净化以及利用。其次,主旨。主旨比较简单,就是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之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植物园相应的主题特色园以及主题园组群。就集雨型植物园来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有专门的区域展示植物在低影响开发设施下的生长状态。最后,其他功能。集雨型植物园的规划设计除了要满足消纳园内一定量的雨水外,还要满足消纳园外一定量的广场和建筑雨水径流的需求,经过院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特殊的种植池的净化以后可以对吸收的雨水加以利用。

2.植物园规划原则

首先,低影响原则。植物园的设计最核心的命题在于协调好人与自然水生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之初,应该对场地的自然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 和评估,具体来说植物园规划设计初期要注意场地范围内各项水体,也即是能够及时涵养和渗透水源的区域。而在规划设计后期则要注意因地制宜保护区域内的自然排水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园区不同功能需求的区域采取针对性的雨水管理措施。其次,科学性原则。集雨型植物园的科学性主要集中在科学的规划设计、科学的大众植物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及科学的植物学研究等方面。其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原则就是要在规划设计中按照这些要求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确保植物园能够满足植物学研究、植物知识科普的需要。再次,艺术性原则。植物园最终是要向公众开放的,因此,要强调游览时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因此,植物园的规划设计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无论是院内的植物搭配、建筑、各种场地的位置均需要对虚实、疏密等加以考虑,以实现远景、近景的协调。最后,地域性原则。地域性特色则要求植物园规划设计时尽可能考虑当地的文化地域特色,在构景中突出本土特色。例如,本土特色植物,现有建筑等。3.植物园低影响开发措施首先,渗透系统。渗透系统的作用在于引导地表雨水径流向下流动,其主要涉及到地表径流汇集、土壤基质的吸水和透水功能等。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场地的现场地勘报告,因地制宜开展渗透系统规划设计。其次,净化系统。植物园对雨水的净化主要是通过生物生态法来实现的,也即是通过人工湿地来实现。根据污水在湿地床中的流动方向,湿地可以分为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以及垂直潜流湿地,水平与垂直潜流湿地的净化效果最为明显。再次,传输系统。传输系统所起的作用是将雨水汇集到处理雨水的其他系统设施中。常见的传输系统设施有植被渠、植被沟。此类传输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的明、暗渠而言具有成本低、可减缓雨水径流速度的优势。最后,存蓄与回用系统。存蓄与回用系统指的是在丰水期将雨水进行处理和预处理后暂时储存起来,并在之后适时、适地加以回用的系统。存储系统主要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地上主要是可以与屋顶连接的雨水桶,地下主要是大型储水箱体。

三、海绵城市系统视角下的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案例——两个个集雨型植物园案例简介

1.上海辰山植物园规划设计分析

首先,项目基本概况。辰山植物园地处上海市松江区余山山系中的辰山,因此得名辰山植物园,该园由上海市政府、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建,是一座集科研、游赏、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其占地总面积为207公顷,距上海市中心区的距离大约为35公里.其次,植物园的功能定位。在功能定位上辰山植物园突出了综合性原则。植物园整体功能定位比较全面,没有偏向于某一主体功能定位,而是将其定位于游赏、科普、科研为一体的集雨型植物园,功能定位上突出综合性。再次,突出科普性。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中,在绿环围绕的中心设计了中心植物专类园区,其中以水生类植物、湿生类植物为专类园区的主要植物,同时也是辰山植物园主要的展示区,植物专类园区在突出江南水乡植物主题的同时也强调了科普性,在该园的特殊水生植物园的科普池中,就收集种植了诸如水稻等对人类有较大影响的水生植物。第四,规划设计的艺术性。规划设计的艺术性是辰山植物园的一大特色,也是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规划设计的艺术性主要着眼于提高植物园的可观赏性,同时也兼顾解决一定的生态问题。辰山植物园规划设计中,在对场地进行地勘和评估的基础上,提取了三个最突出的设计元素:植物、山、水,分别对应园区的中心植物专类园区、辰山、以及专门用于引种外来植物的绿环这三个最为重要的空间设计要素,对这三个设计要素的合力规划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不仅使得园区的观赏性大大增加,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场地中存在的水质低劣、土壤碱性偏重、以及地形不丰富造成的生境单一等问题。第五,优秀的水循环以及雨水管理规划设计。水循环和雨水管理规划设计是辰山植物园规划设计中一大亮点。在植物园的西北侧有集中处理污水的设施;园区内的东湖、南湖、西湖等几个水体之间均相互连通,当丰水期园区水位过高时可以将多余的水排出园区,而在枯水期园区水源不足时则由净化后的水加以补充,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院内水位的调控。而对雨水的管理辰山植物园则主要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和径流量来实现。在径流量的控制方面,绿环带区域地形变化的丰富性以及断面结构保证了雨水能够及时下渗,在经过地表和地表下的碎石层之后,雨水经由铺设在地下的渗管汇集到地下蓄水池中,这些被汇集起来的雨水在经过绿环的初步净化以后可以作为园区植物枯水期的灌溉用水加以回收利用。此外,辰山植物园内的温室等建筑物顶也对雨水的滞留起着一定的正面作用,与地表对径流的控制一起形成对雨水循环的有效控制。在径流污染的控制方面,植物园规划设计时通过对集雨面进行分层设计,很好地实现了对地表径流污水的水质改善。雨水在经过植被层、透水层、腐殖层、渗水层、透水层、储水层、以及土工布等之后得到较好的改善,达到较好的水质状态,从而改善植物园内的水体水质。上海市辰山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是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的一个典范之作,无论是从整体规划设计层面,还是雨水的收集管理等方面,植物园对细节的考虑与规划设计都是超前的、科学的,是目前国内植物园中比较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集雨型植物园,对今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集雨型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2.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剖析

首先,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下文简称群力湿地公园)地处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内,占地面积大约为34公顷,建成于2010年11月。其总体规划图如下图2所示。其次,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自然性原则。该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原本是片被保护起来的湿地,在公园项目开工建设以前,为了恢复这一区域的生态,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先期整治。在项目规划设计中,该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们充分按照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的自然性原则,最大限度地对原有湿地进行保留,减少人工对湿地水体的加工程度。项目规划中保留了原有湿地的绝大部分作为确保湿地生境演替的基础,这种遵循自然的规划设计理念一方面降低了项目的工程量和成本,另一方面用自然力量来塑造景观本身更加凸显了公园的自然性。这与周围城市充满了人工元素的环境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为人们提供了可供游览的一个理想的自然之地,无形中体现了公园的可观赏性。再次,公园规划设计的艺术性。规划设计的艺术性是群力国家湿地公园的一个突出特点,该公园以周围的过滤净化带作为设计的重点和核心,采取艺术性的设计手法塑造了观赏性极强的景观。通过地形塑造形成了高低不同且错落有致的山丘,以及面积和水深不同的水泡,这两种空间设计元素的不但大大丰富了公园周边的景观层次,为广大公众提供观赏游玩的空间和场所,同时的净化过滤渗透设计有效地将城市周围的雨水径流在汇入公园内部自然湿地前进行了一定的净化处理。而不同深度的水泡不仅为不同种类的水生、湿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同时也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参与亲水活动提供了平台。最后,公园较高的可游览性。群力国家湿地公园的位置决定了其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休闲游览的理想场所,因此其在规划设计上着重体现了公园景观的可游览性。整个公园的游线安排、以及路网的规划设计和上下层流线的穿插使得游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游览公园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穿梭于山林水泡之间、创造出一种贴近自然的游憩体验;而空中栈桥、观鸟塔等建筑的融入,使人可远眺全园的美景,体会湿地带给人的舒适与震撼。在经过一连串的低影响开发系统的规划设计之后,不仅使得群力湿地公园这块城市自然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同时还在城市雨洪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不但可以收集、涵养、存储和利用雨水,甚至还可以补偿地下水。与此同时,本土的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全,园内种植植物多是以呈现植物的野外自然状态为主。此外,公园内的道路铺装也采用了有利于雨水下渗的材料,园区的建筑景观小品等也主要采用的是原生态材质来进行建造,整体景观形态在充满现代感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对自然的敬意。

四、结语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5

一、目标任务和实施原则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促进朝阳区现代农业发展,繁荣乡村旅游,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壮大农村科普服务队伍,助力首都新农村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利用“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每年评比、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致富带头人、农业科技服务专家、专业技术指导员等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实施原则

1、统一标准,公平竞争。凡符合推荐范围和条件的集体和个人均可申报,全区统一评审标准,公平评比、公平竞争。

2、差额评选,择优支持。各地区办事处、各相关单位按照评审标准和办法,对五类项目进行报审。区级专家评审组从各地区办事处和相关单位的推荐名单中择优评审,确定给予奖励的名单。

3、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安排专项资金,对评选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科普惠农活动,进行经费补助和奖励。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和补助先进集体和个人购置科普资料和设备,以及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开展培训讲座、展览、引进推广新技术和新品张等农村科普活动的支出。

4、两级表彰,双向支持。获得区级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可以获得区财政支持;同时,区科协、区财政局将评选出的区级先进集体和个人向市科协推荐,参加全市的评选表彰。

二、推荐范围和条件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推荐范围:正式登记并通过年检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推荐条件:

组织机构健全、产权明晰、遵纪守法、管理规范;会员农户在100户以上,拥有一项或多项适用技术,在科学普及、技术推广、协会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会员年均纯收入高于本区县农民年均纯收入20%以上;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荐范围:经市、区(县)科协正式批准命名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荐条件:

有明确的科普工作规划和年度任务目标;具有综合标准的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开展科普活动经常化,每年受益群众1000人次以上;推广的实用技术基本形成产业化优势,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三)农村科普致富带头人

推荐范围:长期面向广大农民开展科普工作,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依靠科技为农民致富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科普带头人和科普志愿者。

推荐条件:

在农村开展科普工作连续3年以上;在组织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带领农民致富增收,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四)农业科技服务专家

推荐范围:长期致力于服务“三农”,为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面貌改变提供技术支撑,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推荐条件:

服务“三农”工作连续2年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相关科技项目促使农民增收致富,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受到当地农民的广泛赞誉。

(五)专业技术指导员

推荐范围:长期在农村专业技术服务第一线,对农民日常的农业生产给予全面、及时、具体的指导的区县、乡镇专业技术人员。

推荐条件:

在基层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工作3年以上;与服务对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并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生产技能水平以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成绩显著。

三、实施程序

(一)每年6月下旬,区科协下发评审通知。

(二)各地区办事处、各相关单位按照通知精神,通过区域的主要媒体广泛宣传,向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民公开评审信息,凡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均可申报。同时,根据推荐条件及区域特点,参考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在本地区、本单位公示10天,广泛征求意见;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各地区办事处、各相关单位在7月30日前,将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区科协。

(三)组成区级专家评审组,对上报项目进行评审。评审期间对上报项目进行随机抽查,如发现有弄虚作假等情况,取消该项目3年内参评资格,并减少所在地区或部门下一年度参评数额。评选结果在区级媒体公示10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授予年度“朝阳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年度“朝阳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四)区科协将组织专家对年度“朝阳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朝阳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进行工作检查。

(五)对朝阳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和补助,并于次年年初将奖励经费划拨到各地区办事处和相关单位。

(六)各地区办事处和相关单位于次年10月初对获奖励项目进行检查,并于10月15日前对项目验收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上报区科协。区科协、区财政局在次年10月20日前后对获奖项目进行验收。市科协、市财政局在次年年底前对项目进行验收。

四、有关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全会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办事处和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推荐优秀组织和个人参评,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二)广泛宣传,正确引导

受表彰的“朝阳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朝阳区科普惠农先进个人”是广大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区科协将把对优秀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村科普带头人评比筛选过程与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朝阳政务网、朝阳科普网、《朝阳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科普工作。

(三)客观公正,加强监督

评比推荐是实施“计划”的关键环节。各地区办事处、各相关单位要保证评比的公平、公正、公开,对推荐对象进行认真筛选,优中选优。要建立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6

今年以来,甘州区科协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着力履行“四服务”职能,助力驱动全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赢决胜全面小康和决战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全区科普工作保持了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州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丰润科技滋养和良好科技条件。2020年9月,我区顺利通过了全国科普示范区总结评估验收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三五终期评估工作。

一、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工作保障机制。

1.着力深化理论武装工作。制定《区科协2020年度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区科协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计划》等文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四中精神,把切实履行党员职责,创造性开展工作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标尺,理论武装进一步深化、党性观念明显强化,理想信念更加牢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理论素养得到进一步增强。利用周五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个人自学等学习时机,深入学习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始终以正确的认识和行动坚决维护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依托学习强国平台,要求每位党员干部网上自主选学每天不少于30学分,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心得体会交流8次,同时下大力气抓好甘肃党建APP、甘肃公务员远程网络培训、甘肃干部网络学院、脱贫攻坚知识培训等学习载体,用好网络学习资源。在党组成员层面,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讲党课、上讲台制度,党组书记上党课2次,通过以讲促学,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

2.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组工作条例(试行)》,进一步夯实党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三个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做好退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回头看”,按照整体推进和分类施策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扎实做好学标对表、创新争先工作,在硬件上补齐短板,在制度上健全规范,在管理上从严要求,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召开组织生活会2次,市区科协联合,赴乡村振兴产业带示范村甘浚镇速展村、碱滩镇普家庄村开展主题党日及党性实践活动,教育党员干部把党性锤炼作为终身课题,永葆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纯洁性、行动上的先进性。“七一”节前夕,结合固定党日活动,党组书记做专题党课活动,对在职党员进行了民主评议,深化了党性实践锻炼。

3.夯实拓展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市委、区委有关会议精神及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执行《甘州区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对照区委宣传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和《甘州区2020年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全力推进意识形态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突出教育管理,把意识形态列入党支部专题学习内容,党组意识形态工作集中学习2次,进一步强化了思想认识。

4.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加强“四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党员干部、科技工作者,大力提倡“学习意识、敬业意识、服务意识、规范意识”等四个意识,着力凝聚思想共识。在甘州在线开设《甘州英才》栏目,以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为抓手,深入宣传赵福堂、赖良等先进典型,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增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努力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指导基层学会举办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倡导学术诚信,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规范网评员队伍管理,及时转发网络指令,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在办公区域、科普示范点设计制作宣传版面,编印《甘州科普》等杂志1600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涵养文明家风,倡树社会新风,自觉对高价彩礼、不文明祭祀等陈规陋习进行坚决抵制。结合城市风貌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加义务植树,认真落实城市裸露土地绿化任务,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绿化区域除草灭虫活动,彰显了党员干部良好精神风貌。

5.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围绕区委第三巡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集中开展作风整顿活动,总结查找当前机关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规章制度,目前,反馈的6个方面20项具体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到位。组织党员干部赴廉政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扎实开展主题党日、廉政讲座、正反典型教育等活动,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找准发力方向,形成长效化工作机制。严格履行“一把手”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对照责任清单,抓住关键点位发力,做到了“书记抓,抓书记”。以党章党规为遵循,以“四个意识”为标尺,以正风肃纪为重点,坚持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全面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形成以上率下的工作格局。加强日常纪律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开展警示教育主题党日等活动,以廉政教育深化干部职工对廉洁从政的思想认识,切实筑牢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防线。

(二)坚持深化改革,推动工作转型升级。

1.科协系统改革凸显阶段性成效。按照区委总体部署和科协系统改革总体要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紧紧围绕强“三性”、去“四化”,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科协系统改革,推进机构设置、组织功能调整,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培育和壮大干部队伍。着力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联合区科技局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宣传动员,组织做好全市智库人才建言献策活动,区科协扎口上报区委宣传部理论文章4篇。制定下发《关于动员和支持全区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宣传的通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搭建载体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对本土创作的科普宣传作品给予激励扶持,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2.协会学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准确把握全区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动态、规模结构、变化趋势等,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四有一落实”的标准,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对乡镇、街道科协领导班子,村、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的人员配备和职责进行了明确,扩大科协组织覆盖面,完善基层科协沟通联络机制。加强协会学会组织建设,鼓励引导学会举办学术年会,开办学术沙龙,开展学术交流,逐步提高学会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培育可复制的典型和经验加以推广,带动其他学会规范化运行,培养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科协工作者队伍,引导学会真正做到有人理事、有制度管事、有内容做事、有能力成事。今年以来,依托区教育学会,组建成立全区科技辅导员协会,指导依规组建上秦镇甘绿松蔬菜种植联合会、长安镇万通瓜果农技协联合会2个基层农技协联合会,让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切实加强对反邪教协会和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的组织领导,创新宣传教育方式,精心编排寓教于乐的反邪教文艺演出,着力扩大警示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充分利用科协科普平台优势,将老科协和反邪教工作融入科普宣传教育、科技惠农兴村等重点工作,开展以学校、农村、社区为重点的专题警示教育,促进全区“家庭拒绝邪教”和“无邪教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3.科普信息化水平实现连续性提升。扎实做好全省科普信

息化项目落地工作,举办全区科普信息化建设暨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者培训班,编印发放培训资料550本,推荐指导张掖市时代网络科技公司、张掖头条自媒体平台做好项目申报储备工作,举办科普信息化建设线上推广与培训活动2场次。新动员注册科普中国信息员433人,注册人数、科普中国3项管理运行数据注册、传播、月活均由全市倒数第二跃居首位。在甘州在线开设《科普甘州》专栏,举办“童心童梦绘未来”百幅科普信息化绘画作品网上展示活动,展出绘画作品108幅。在张掖市广播电台黄金时段开辟《科普直播间》栏目,制作科普中国公益宣传短片,在区电视台进行投放,相继开通微博、小程序等新媒体,新媒体应用领域实现新突破。依托村镇文化广场、社区电子显示屏等载体推送科普资源,对科普宣传长廊和户外灯箱广告进行了内容更新,新建科普宣传栏(画廊)100延米,制作更新宣传版面38块。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中国”落地应用和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规范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工作信息报送机制,提出量化考核目标,有力补齐了工作短板。

4.工作联动机制得到长效性完善。发挥科协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任务分解,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各项工作,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了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认真履行公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纲要》实施工作牵头单位的职责,制定下发《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要点》,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全区目标业绩责任书考核体系,实现了职责细化、考核量化、落实强化。主动把科协工作放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考量,坚决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和中国科协、省市科协“疫情不消除,科普不掉线”要求,精准融入全区防疫抗疫工作大局,向全区科技工作者发出《关于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主战场的倡议书》,编印发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普知识手册》1.1万册,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推送甘州融媒防疫科普微视频30余条,制作固定宣传栏科普宣传展板20余块,在微信、QQ等在移动信息平台推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信息和科普知识300余条,多措并举持续深化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普宣传,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三)着眼科普惠民,提升工作整体水平。

1.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开展。按照市、区统一部署,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成立甘州区科技志愿者服务总队,吸纳注册志愿者230人,指导乡镇(街道)科协组建科技志愿者服务分队23支,形成上下贯通、联动推进的科技志愿服务体系。扎实开展以“科技创新、科普惠民、科学防疫”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由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医学会、农学会和农技协科技志愿者服务分队,走进农村、社区、科普基地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建成北街街道东湖社区、东街街道甘泉社区、明永镇科协国道312线三产融合片区党委等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示范点。疫情防控期间,“新时代文明实践甘州区科技志愿者疫情防控10条”, 组织动员科技志愿者积极作为。科协机关党员干部严格落实社区值守制度,深入开展排查,加强宣传引导,靠实工作责任,紧密配合社区有效做好防控工作。5月22日,以“科技为民,奋斗有我”为主题,在党寨镇陈寨村举办“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区政府分管领导出席,区科协牵头,区科技、卫健、农业、林业、畜牧、生态环境等部门共130多名科技志愿者参加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厚植在了甘州大地。

3.主题科普活动持续深入。围绕生态文明、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等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利用“科技活动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科普活动。一是积极配合市科协和区委宣传部,在碱滩镇普协办2020年甘肃省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周活动启动仪式,出动宣传车辆,设立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2100余份,制作展板30余块,设置机器人展台1处。二是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的服务功能,深入校社区、乡村、企业开展大篷车“五进”活动,出动科普大篷车7场次,受益群众2000余人次,拉了科普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三是“防灾减灾日”期间,组织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省科协科普知识网络竞赛答题活动,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控能力,为夺取全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四是组织开展了“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秉承“科技创新,科普惠民”理念,精心设计制作现代农业、航空航天、生态文明、垃圾分类等科普知识展板60块,编印科普知识读本2000册。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在甘州在线刊登慰问信,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医疗卫生行业电子显示屏慰问语,通过移动终端平台发送节日祝福短信4.2万多条,激励全区科技工作者、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者切实担当使命,积极奋发作为。五是联合市科协在区中心广场组织开展了“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会同各成员单位,围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通过现场咨询、散发宣传资料、悬挂挂图展板等形式,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呼吁社会各界更多地支持、参与环保工作。六是以“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动员组织干部群众参加全省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网络竞答活动,把食品安全知识带进千家万户,进一步增强了科普惠民实效。

4.科普惠民项目持续推进。建立科协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学会制度,通过调研座谈会、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畅通科技工作者建议意见反映渠道,为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积极发挥作用。按照群众所盼、科技工作者所急、党政所需、科协所能,推进科协工作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规范化建设,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科普服务。继续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社区科普益民行动计划”“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农技协转型升级”项目申报力度,根据省科协有关通知要求,经过严格筛选,推荐指导张掖市六通职业技术培训学校、雷寨村万青蔬菜种植协会做好申报参评工作,同时积极做好项目库储备工作。2020年为甘州区一禾春源农业技术服务联合会、甘州区党寨镇雷寨村旺青蔬菜种植协会争取奖补资金30万元,积极指导甘州区甘绿松蔬菜种植联合会、甘州区安阳乡枸杞种植科普示范基地争取2021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与科技自主创新、优化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组织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具有两代表一委员身份的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决策咨询课题研究,向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不断提升服务科学决策的能力。

5.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持续强化。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村镇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化整为零,采取分散分片的形式进行,确保力度不减、热度不降。区科协协调联合区农业局、区农机局、区林业局、区畜牧局等有关单位,组织农技、农机、林业、畜牧等科技专家20余人,深入村镇开展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农机深松、林果栽培技术、动物养殖、疫病防治等培训班30场次,发放实用技术宣传资料12000多份、培训光盘600多张,参训农民6300人次。6月15日,在碱滩镇普家庄村举行脱贫攻坚科技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采取宣传咨询和授课培训相融入、现场互动与实地指导相结合方式,邀请市林科院和区农业农村局经作站专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为村民讲解了林果种植、蔬菜种植相关知识及防虫技巧,把脉会诊,解疑释惑,受到了群众欢迎和好评。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围绕“科技战疫,创新强国”主题,组织科普大篷车深入平山湖蒙古族自治乡和大满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科学知识展板展示、发放宣传手册、环保购物袋等形式,积极宣传科技惠农新政策,科技致富新思路,加快推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及转化利用。扎实组织农民群众、基层科技工作者、涉农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扩大参与人群覆盖面和受益面。

6.青少年科技教育持续发力。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全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力度有所萎缩,主要是科普进校园这一块,活动无法正常铺开。我们注重于因势利导、顺时而动,工作逆流而上,取得了持续成效。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全省第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过网上申报推荐,取得了优异成绩,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3项。认真组织参加全市青少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扎实开展“科普大篷车”活动2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选送征文作品20篇、照片26张。张掖市第二中学和甘州中学被列入2020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9月份,区科协、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三家单位联合,举办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甘州区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历时12天的时间里,全区共有27618人参加竞赛答题,在全区营造出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7.科普示范点建设持续升温。今年以来,区科协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农民知识化、生产专业化、生活科学化、环境优美化为目标,创新开展“富在农家增收入、美在农家展新貌、学在农家长智慧”的“三在农家”暨科普示范村创建活动,通过抓实“九个一”品牌载体,有力提升了村民科学文化素质。九个一即:一组一站一产业、一栏一队一传播、一柜一桌一评选“九个一”标准。今年以来,我们先期建成了小满镇康宁村、党寨镇雷寨村等示范点,通过“九个一”载体的推行与实践,村社科普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新的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尽管较好实现了既定任务目标,但是面对新形势对科协事业发展的要求和需求,全区科协工作仍然存在短板和不足,具体表现在:科协组织服务创新驱动的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有效提升的工作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学会党建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市区科协联合联动体系需要进一步增强;基层科普阵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夯实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创新意识,补短板、抓落实、破难题,努力开创科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三、2021年工作计划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着眼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推进科协系统改革与发展,改进运行机制,拓宽联系渠道,创新工作载体,提升服务能力,更加自觉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学普及。最广泛地团结引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将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实施“科技创新、科教兴区、科普惠民”战略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秉承五个结合,深化科学素质纲要工作。

一是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广泛开展教育培训,深入学习理解《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的精神实质;二是结合全区教育改革,把青少年科技教育引向深入,全面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三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科普益民计划,推进城市居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四是结合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干部的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五是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经济强区,全面推进“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科学素质纲要主题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实施五项工程,推动科学技术普及服务。

一是大力实施科普组织网络建设和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推进科协的改革与发展,完善科协系统组织机构网络,健全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科协组织和企事业科协组织,加强学协会组织机构建设。建立适应新时期的科普干部队伍,加强科协系统干部培训,强化干部队伍管理,发挥好科教专家服务团、科技辅导员、科普志愿者在推进自主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普及科学知识、建设创新型社会中的作用,不断提高科协组织和干部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大力实施科普基础建设工程。整合辖区科普资源,加强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科教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创新实施“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工程,发挥科普教育和科普旅游功能,提升科学发展能力。三是大力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加强科技示范学校、绿色环保学校、职业培训学校、培训基地、中、小学科技活动室等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各种科技教育与培训,积极支持反邪教警示教育,提升全民科技素质和能力。四是大力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充分利用辖区科普教育基地、科技专家等科普资源优势,编写科普教材、科普读物等推进科普资源开发,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有力促进科学技术普及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五是大力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整合本地大众传媒资源,加强科普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传播。

(三)开展五大活动,营造科学文化良好氛围。

一是积极开展贴近群众生活的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展大型科普宣传活动,组织科教专家服务团、科技志愿者等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社区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咨询、科普讲座、科学传播等服务。二是组织开展《科学素质纲要》主题实践活动。围绕生态文明、卫生保健、应急科普、环境保护、实用科技等主题,整合部门、社会单位资源,加强协同合作,组织开展“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科普宣传教育和实践体验活动等。三是积极支持学会、协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结合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统筹城乡等重大课题,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大力开展学术交流、科技交流合作、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成长。在科技成果与经济建设之间、科研单位与生产业主之间、科技专家与科技示范户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普及新知识,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积极开展科技成果推广普及活动。结合智能终端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巩固部级科普教育示范区建设成果,在有效促进科技成果推广与普及的同时,通过整合各种科普资源,形成集聚效应。五是利用现代科技资源组织开展现代科学知识展示活动。利用和挖掘辖区各种现代高科技设备和手段,组织干部、教师、学生等进行现场参观,开展调查研究,撰写科技论文,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普服务能力与整体水平,增强科协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战斗凝聚力。

上一篇三维全景

下一篇冬不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