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觉日范例6篇

世界视觉日

世界视觉日范文1

2、世界爱眼日是在“视觉2020全球倡议”下,由IAPB(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the Prevention of Blindness)统筹的,主题、核心材料均由该组织提供,所有活动均由其成员及支持者独立组织。“视觉2020全球倡议”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机构的联合方案,旨在消除可避免盲症。

3、从全球来看,最常发生视力损害的是50岁及其以上的男性和女性:虽然这一年龄组罹患的大部分眼部疾病比如白内障可能会轻易得到治疗,但是仍然需要保证世界一些地方的男性和女性可以平等地获得眼保健服务。

4、世界上所有与预防视力损害或者恢复视力有关的合作伙伴都将庆祝世界爱眼日。这也是预防盲症以及“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的主要宣传活动。后者是由世卫组织和国际防盲机构创立、用以预防盲症的一项全球行动。

世界视觉日范文2

3D技术直播世界杯25场比赛!曾经是我们的机会,但被剥夺了,那我们就看看这份各国球迷现场观看3D世界杯的零距离体验看球报告吧。

3D世界杯来啦,无论你是资深狂热球迷还是伪球迷,你都会或多或少的关注3D世界杯的直播信息,2010年南非世界杯是全球首次采用3D技术直播世界杯25场比赛,可因为各种原因内地观众无缘尝鲜,都纷纷表示自己的疑问:3D世界杯真的能看出阿凡达的效果来吗?希望这份各国球迷现场观看3D世界杯的零距离体验看球报告,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安慰和快乐,弥补我们的遗憾。

球迷报告

美国:球场,就在面前

在美国,球迷是非常幸福的。他们完全可以大大咧咧吃着炸鸡,喝着百威,光着膀子躺在自家藤椅上看精彩刺激的3D球赛,因为美国ESPN早已跟国际足联达成协议,届时转播世界杯25场全部使用3D技术拍摄的比赛。不过代价是你得一次性花上至少2000美元买3D电视机,相当于购买一部八成新的雪佛兰乐驰二手车。众所周知,足球在美国并不是第一运动。“当你走进那些可以看3D赛事的体育酒吧,你会看到棒球、橄榄球、篮球比赛,想要看到体育酒吧播放足球赛事,那真是太幸运了!”一位纽约网友这样说到。“价高”又“和寡”,似乎是此次3D世界杯在美国不招人“待见”。难道真没啥美国人看3D世界杯?不,总有 “一小撮”酷爱足球的美国佬,他们对3D世界杯赞不绝口。FBlack在世界杯开打首日就说,“我在百思买看的比赛,印象深刻,球场好像被放大了摆在眼前一样。”资深用户KUJayhawk的描述更让人心动,“有些从观众席上角度拍摄的镜头,会让你不由得想叫前面的‘观众’坐下来,不要挡着你。”Anthony 则告诉记者,“我刚和一朋友聊过,他在家看了半场3D比赛,他完全被镇住了!”

中国香港:听见你的呼吸

今夏中国香港成为继澳洲之后全球第二个可在影院播放3D世界杯的球迷天堂,位于尖沙咀的橙天嘉禾香港海运影城播放18场世界杯赛事,让市民饱享3D盛宴。香港那边的世界杯气氛真的很热闹,海港城的海运大厦露天广场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型户外人造草地足球场,两个身材火辣的MM摆着奔放的POSE,赏心悦目;而兰桂坊的所在地中环,整条街挂满世界杯参赛队伍的国旗,还有性感的啤酒女郎跟球迷、旅客合照;更夸张的是,只要有一台直播赛事的电视机,连普通的餐厅都成为了球迷的天堂,铜锣湾、湾仔、旺角的苍蝇馆子聚集了大批球迷,老板儿数着票子,脸都笑烂了⋯⋯“气氛超high,感觉超棒!冷气开到足!不过大家都觉得300元一张票不便宜。”香港某出版社编辑祝蕾蕾向记者描述6月18日她在香港海运影城观看3D世界杯的 “初体验”。

这场斯洛文尼亚对阵美国的比赛中,她觉得最有感觉的是进球的瞬间和球员脸部特写,“看全景场面感受不强烈,但推近镜头时好震撼,斯洛文尼亚2比0领先时,有个美国队员很伤心的脸部特写,3D看来特别逼真。还有比尔萨打入第一粒弧线球时,所有人都很激动,估计一半为进球,一半为第一次看到3D射门。任意球射门现场感十足,坐我前排的朋友说他下意识缩了缩脖子。而大特写时面部表情甚至皱纹都看得很清楚,好像可以感到对方的呼吸。”祝蕾蕾还提及她的一位朋友,看阿根廷比赛,拍到大特写时忍不住一直大叫Maradona,Maradona,说很想伸手去捏捏这位主教练几十年如一日的小胖脸。

澳洲:3D看球,很亲民

澳洲是全球首个可在影院播放3D世界杯的球迷天堂。但不同于香港,世界杯激情正酣之时,正是澳大利亚南部的冬天。另一个与中国香港不同的是看3D世界杯的票价和平日的电影票价一样,非常亲民,只需花上12到16澳元(70到93人民币),球迷就可以在影院里享受3D世界杯。因此,在澳大利亚Caroline家附近的SKYCITY影院近日因放映3D世界杯成了附近年轻人的聚会热门场所。 “听在SKYCITY看过3D世界杯的人说,播放到球场上的近景时,有些镜头会让你觉得你就站在卡希尔(澳大利亚球星)身后!看球的感觉也从‘还不错’变成了‘很棒’”Caroline说。

南非:眼睛挂在球场上

南非作为此届世界杯的东道主,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南非市民可以选择购票现场观看,也可以去索尼3D体验棚感触或者进电影院看3D世界杯,不过票价比澳洲略高,四分之一决赛120兰特(约107人民币)。此次的3D世界杯直播,南非的Nu Metro影院一共选择了24场比赛,上座率达到90%。临近比赛开始,下午3时50分,Nu Metro电影院第11厅里已基本坐满,门外醒目位置放着一个纸制的大力神杯。与一般的电影放映厅不同的是,世界杯3D厅里,允许大声喧哗,允许大喊大叫,因为这不是一般的电影,这是世界杯的直播。来到这里的,都是球迷,他们需要的是激情四射,需要的是为自己的球队加油助威。至于3D技术在世界杯中的实际应用,应该说还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不过画面超清晰,而且你的眼睛就像一个挂在球场上空、可以在任何位置移动的摄像机,整个球场在屏幕上已不再是两维平面,当镜头移到场边时,你感觉球员就是在你的身边奔跑、过人。但最让人激动的射门场景,球并非想像中的那般,会朝着你的脸部袭来,而是跟一般的平面电视一样,让刺激打了折扣。同时一些小的技术环节还需要提高。“我觉得在球员的高速奔跑时,如果镜头对焦一名球员,其他球员好像就会比较模糊。”德国女球迷克里斯蒂评价道。“不过,第一次体验,我感觉已是很棒了。真有在现场看球的感觉,而且价格上来说,比去现场便宜了很金 。”DHC

名人报告

黄健翔

梅西带球扑过来是从我身边过去的?

说到3D足球,我会想会实现像《阿凡达》那样,梅西带球扑过来是从我身边过去的?3D电影给大家的这种视觉冲击效果,它是有满足感的,它接近于你人的思维习惯,就是你想看到颗子弹,这个人啪一枪打过来,一颗子弹冲着那个男主角飞过去的主观角度的镜头那个冲击力。但足球不是这样的,我们看足球都是在场边看的,我们的习惯是在场边看,你突然把我的主观视觉放到了场子里面,我未必觉得舒服。

段喧

世界视觉日范文3

刚刚才感受完激情四射的英特尔秋季信息技术峰会(IDF),NVIDIA就接着给我们带来了另一场技术盛宴――NVISION 08。与IDF或Macworld等论坛形式的会议要么全封闭、要么半公开不同,NVIDIA另辟蹊径,把初生的NVISION办成一个开放式展会。在会上,顶尖的视觉运算专业人士、世界级的游戏玩家、充满创意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以及杰出的研究人员齐聚一堂,通过分享他们在视觉计算应用、研究上的经验,点燃创意与热情。而通过这种交流,让更多的人来为建设视觉计算世界(The World of Visual Computing――NVISION 08主题)而努力,也正是NVIDIA举办NVISION的初衷。

改变世界的视觉计算技术

视觉计算如今已成为一个将前沿技术、科学以及艺术融为一体的神奇领域。与此同时,视觉计算的强大功能又使其成为一种创造工具、艺术家的表现手法以及用于娱乐、探索和通信的平台。我们可以看到,视觉计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正改变着各行各业,游戏、电影、汽车、广告以及医药……NVISION 08第一日,在NVIDIA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先生名为“Visual ComputingTechnologies”(视觉计算技术)的主题演讲中,视觉计算技术展示了它是如何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作用的。

NVIDIA的未来:CUDA与PhysX

在英特尔、AMD平台化优势的挤压下,NVIDIA的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成为人们在NVISION 08上关注的焦点问题,而CUDA和PhysX理所当然地成为NVIDIA未来发展的希望。

在NVISION 08上,NVIDIA首席科学家David Kirk就计算统一设备架构(CUDA)的普及和应用进行了详尽的说明。David Kirk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GPU不再局限于游戏等一般视觉运算应用,而将是跨入科学、财经等更多元化的模拟运算领域,GPU将可帮助CPU运算加速,并形成并存共生的局面。

现在CU DA已经可令GPU同一时间处理超过1000个以上的线程,而且由于它采用了业界普及的C语言,这就为开发人员使用NVIDIAGPU解决复杂的密集型运算提供了方便。目前CUDA技术已进入普及阶段,不少与石油开采、财务管理、产品设计、医疗成像、科学研究等相关的企业正考虑采用CUDA技术,而CUDA软件开发环境也已被20多所大学采用并作为教材讲解的内容。可以说,CUDA技术将是NVIDIA在未来立足、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而PhysX物理引擎则是NVIDIA在未来的另一杀手锏。NVIDIA在今年2月份收购了岌岌可危的Ageia公司,并表示将会为所有基于统一渲染器架构的显卡加入PhysX加速功能。据PhysX物理引擎部门高层在NVISION08上介绍,NVIDIA的驱动部门已经完成了GeForce显卡的PhysX驱动,以前支持Ageia硬件PPU的游戏均可以自动支持PhysX物理引擎并通过GPU进行加速。而在家用游戏机领域,PS3、Xbox 360也实现了对PhysX物理引擎的支持。

PhysX物理引擎部门高层还介绍了PhysX在游戏之外的应用,其中包括微软的机器人培训软件Microsoft Robert Studio、电影特技软件等,这些应用也说明目前PhysX在物理加速方面所处的领先地位。

欢乐时刻――GeForce LAN创造吉尼斯纪录

NVISION 08不仅是对产品和技术进行展示,它同时还被打造成了一次大型的开放式玩家聚会,其中的GeForce LAN最引人注目。从25日晚11点一直到27日上午11点,共有203名玩家完成了36小时连续游戏的壮举,打破了持续时间最长游戏聚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GeForceLAN进行过程中,大部分玩家在《Quake 4》、《UT3》或《军团要塞2》等传统FPS游戏中驰骋,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趁这个机会到《魔兽世界》里去淘金。而GeForce LAN结束时,各个游戏的冠军还获得了组织者颁发的金牌,一位专程从伦敦赶来的公证人员全程见证并在最后记录下了这项新的吉尼斯纪录。

竞技时刻――NVISION迎来世界杯比赛

本次NVISION 08展会还与电子竞技世界杯(ESWC)合作,将第六届电子竞技世界杯的总决赛移到了现场。来自50多个国家、数以百计的世界顶级电子游戏玩家参加了比赛的角逐,其中包括多名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顶级选手,如SKY、MOON等。而NVISION 08也通过世界级的游戏比赛极大地吸引了人气,同时还更好地展示了相关技术,对于NVIDIA来说可谓一举两得。

争奇斗艳――参展商展台大比拼

各个与NVIDIA有着良好合作的厂商自然不会放过在NVISION 08上吸引消费者眼球,推销自己产品的机会。在本文的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NVISION 08上面又有哪些厂商带来了他们最新的技术与产品。

世界视觉日范文4

关键词:尼采;音乐;形象;现代性

众所周知,音乐所使用的“材料”皆为非物质性的,因此,它天然的具有反观念性,去概念性的特点,而形象则意味着将观念表象化,因而,具备理性内涵。并且,音乐和形象在时空中的存在方式也大不一样,音符在时间流逝中相继呈现,而形象艺术则凝结在空间里,多数哲学家便是从以上两个角度出发将二者看做对立的范畴,继而将音乐看做是摆脱了视觉概念后的解放。

提出“过程哲学”的怀特海认为,视觉在任何一个情况下所提供的只是颜色不断变化的某个区域这一被动事实。而视觉经验所能提供的概念则是被动物质实体的图像化了的空间属性。在这种视野中,世界的真实存在被殉葬在视觉中,而成为图像。而音乐可以摆脱空间与视觉的限制,人的存在音乐中成为一项永远都不能完成又永远都在追寻的无尽的事业。{1}

斯宾格勒同样发现了这一点,在他看来,音乐是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它的手段是位于那久已和我们整个世界并存的光的世界(视觉世界)之外的,因此,“只有音乐才能使我们离开这个(视觉)世界,粉碎光(视觉统治)的无情暴力,并使我们妄想我们即将接近心灵的最终秘密”,而“音乐对我们所具有的不可名状的美丽和真正解放的力量,正在于此”{2}。

叔本华则是从本体论的意义出发去讨论音乐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和起源。他认为其他一切艺术都只是现象的摹本,而音乐却是意志的直接写照,因此,音乐所体现的不是世界的物理性质,而是形而上性质,对于叔本华而言,“真实的”世界是“具体化的音乐”,而图像化视野中的音响图画在任何方面都同真正音乐的创造神话的能力相对立。

尼采则将以上问题的源头追溯到了古希腊,通过酒神与日神的对立来阐发音乐与视觉的关系,他认为此二者既不是平行并列的范畴,也不是绝对的对立,具体如何,我们可以通过古希腊悲剧中另外一对重要范畴――“梦境”和“醉境”来做进一步解释。尼采认为,在梦中,我们看到的世界,是跟在现实经验中不一样的,因为在梦中,“我们通过对形象的直接领会而获得享受,一切模型都向我们说话,没有什么不重要的,多余的东西”{1}。这种梦境中呈现出的完整外观,是绝对的形式,与“无法完全理解的日常现实生活”相对立,这便使得梦境有别于生活,使这样的形式也以形象的方式,而成为了一门艺术。这样的形象独具完整与完美性,被尼采称赞为日神式艺术的代表。它光明,肃穆,更重要的是它秉承了“适度”之美。为什么需要“适度”呢?我们可以通过考察“适度”和“美”及“生存”的关系来回答这个问题,并且在这个问题的对立面上去理解“醉境”与“放纵”。

尼采认为,现实和梦境必须是要有界限的,否则,作为个体的人就会陷入迷幻之中,把假象误认为现实,因此,日神必须具备某种“适度的克制,免受强烈的刺激,造型之神的大智大慧的静穆”{2},这其实就是尼采所一再强调的“个体化原理”,这是他借用自叔本华的一个基本术语,在叔本华看来,时间和空间乃是个体化原理,唯有经由这两个基本因素,生命乃分为异时异地的、个别的有机体。而尼采则将日神精神的基础看做是“个体化原理”,他认为“个体化原理”作为人类的天性能力,拯救和治疗了日常生活的不完整缺陷,使表象以象征性形象的方式成为美,梦境“支配着内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观……它既是预言能力的,一般而言又是艺术的象征性相似物,靠了它们,人生才成为可能并值得一过”③。另一方面,“个体化原理”拯救了生存,日神精神正是为了防御原始蛮邦的与过度,所以才提出了“适度”这一原则,否则,这种过度将导致文明毁灭。尼采用古希腊神话来进一步解释这种“适度”:普罗密修斯因为以神族之爱来爱人类,所以被苍鹰啄食;奥狄普斯因为解答斯芬克斯之谜的过分聪明,所以应该陷入纷乱的罪恶旋涡。这些违反了适度要求的神都深陷于生存的痛苦中。

与日神对个体化原理的维护相对应,酒神的“醉”的精神实际上是对个体化原理的摈弃。正是在“个体化原理”崩溃之巅,产生了一种狂喜的陶醉,这种醉使“主观的一切都化入混然忘我之境”,并且,通过摧毁个体,达到与“太一”的合一。尼采满怀激情地描述酒神精神:“人不再是艺术家,而成了艺术品:整个大自然的艺术能力,以太一的极乐满足为目的,在这里透过醉的颤栗显示出来了。人,这最贵重的粘土,最珍贵的大理石,在这里被捏制和雕琢,而应和着酒神的宇宙艺术家的斧凿声,响起厄琉息斯顿秘仪的呼喊:苍生啊,你们颓然倒下了吗?宇宙啊,你预感到那创造者了吗。”{4}

如此一来,酒神精神中“个体毁灭时产生的”和日神精神中的“个体化原理”呈现什么样的关系呢?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在本质上不同于日神,因为它具有一种强大的毁灭力量,表现为对形式的摧毁以及对个体化的摧毁。同时,酒神精神中还具有一种神秘的与宇宙自然万物合一的力量。“纵使有恐惧与怜悯之情,我们毕竟是快乐的生灵,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众生一体,我们就同这大我的创造欢欣息息相通”。尼采考察了原始的酒神祭祀密仪,在这样的集会中,山羊神“长胡子萨提尔”跳着羊怪舞,混合了与残暴,这是一种危险的毁灭力量,这种原始的酒神冲动,尼采称之为“妖女淫药”,并不希望它无限制的扩张,而日神精神始终是悲剧成型的显性因素,唯有当酒神冲动遭遇了日神的“威严迫人”时,借助日神的赋形力量和适度节制,二者才能及时和解,因此,尼采认为“只有在希腊人那里,大自然才达到它的艺术欢呼,个体化原理的崩溃才成为一种艺术现象”{5},为什么这种和解和艺术现象只发生在希腊人身上呢?因为只有希腊人才具有完美的日神精神,必须借助两者的结合才能产生希腊悲剧。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对个体化原理的摒弃,并不是基于野蛮的“与过度”,倘若如此,并不全然产生艺术和美,而个人毁灭也并不是最终和唯一的目的,“只有从音乐的精神出发,我们才能理解对于个体毁灭所生的。因为通过个体毁灭的单个事例,我们只是领悟了酒神艺术的永恒现象,这种艺术表现力那似乎隐藏在个体化原理背后的全能的意志,那在一切现象之彼岸的历万劫而长存的永恒生命”{1}。这里,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个人毁灭时产生的和对美的形式产生的――对应着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一方面,如前所述,二者的对立和解共同诞生了希腊悲剧,另一方面,尼采通过考察抒情诗和民歌,得出结论歌队是悲剧艺术的起源,“音乐精神诞生了悲剧”。在此,音乐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内涵呈现出高度的一致。

尼采认为音乐是酒神艺术的根源,形象是日神艺术的表现,因此,有必要将二者区分出来,重新定义音乐的“美”和形象的“美”,他引用瓦格纳在《贝多芬论》中的主张“音乐的评价,应当遵循与一切造型艺术完全不同的审美原则,根本不能用美这个范畴来衡量音乐。但是,有一种错误的美学,依据迷途变质的艺术,习惯于那个仅仅适用于形象世界的美的概念,要求音乐产生与造型艺术作品相同的效果,即唤起对美的形式的。由于认识到那一巨大的对立,我有了一种强烈的冲动,要进一步探索希腊悲剧的本质,从而最深刻的揭示希腊的创造精神”{2}。首先,尼采明确指出,这个“形”只不过是一层表皮,一种假象――“真正的存在和太一,作为永恒的痛苦和冲突,既需要振奋人心的幻觉,也需要充满快乐的外观,以求不断得到解脱”③,在这表皮之下汹涌的生命力仍是来自于酒神精神的陶醉。而这样的酒神音乐――“音调之惊心动魄,歌韵之急流直泻,和声之绝妙境界”,才是希腊人在心灵深处流淌着的旋律,不得不承认自己与之息息相通的音乐,“在这嚣声里,自然在享乐、受苦和认知时的整个过度如何昭然若揭,进发出势如破竹的呼啸;我们想象一下,与这着了魔似的全民歌唱相比,拨响幽灵似的竖琴、唱着赞美诗的日神艺术家能有什么意义?‘外观’艺术的缪斯们在这醉中谈说真理的艺术面前黯然失色”。{4}通过音乐和形象的关系,尼采翻转了认识论里“假”和“真”的价值,形象作为假象之假,成就了音乐作为艺术之真,也就是说,艺术之真的价值胜过真理之真。一方面,他认为“真实是丑陋的”,“我们热衷于艺术是为了免遭真实的摧残”,而艺术将我们从对“真”的追求中救济出来,但于此同时,尼采又在新的意义上指出艺术之美恰恰在于“因艺术所致的幻觉蕴涵着一种非真实的真实”{5},音乐巨大的力量激发出一种幻象,使得舞台上的一切形象都不过幻觉,但引起这种幻觉的音乐却具有了一种“非真实的真实”。这种幻象就是酒神精神的日神式完成,也即是悲剧的诞生。因此,在古希腊悲剧发生的现场,唯有音乐是真,一切形象化的世界,包括歌者和舞台世界,都是幻象,而人必须在这种幻象中才能感到生命的美好和价值。在此,尼采大胆地切断了“艺术”与传统认为的“真理”的关系,真理被还原为意志的产物。

尼采关于真理和艺术的论述是其哲学认识论最重要的部分,论述的发端便是悲剧中酒神精神的“音乐”与日神精神的“形象”之“真”“假”的关系,而论述的目的就在于重新确认生命的价值。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尼采所谓的“形象化”,实际上不仅仅包含了一般意义上的“形象”,实际上还包括了一切显性因素,就连歌词、诗、画景、概念也都是形象化的结果。酒神音乐为这一切注入灵魂,因此它才是绝对的主导,唯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理解后期尼采为什么强烈反对瓦格纳在歌剧中用音乐去模仿现象,进而表现形象,比如用音乐去模仿一场战斗或海上的风暴,用音乐去模仿人声,这在尼采看来完完全全是一种颠倒,“将音乐当作手段,把戏剧当作目的”,是“将音乐作为现象的奴隶”。{6}

那么,如何理解个体在悲剧音乐中的地位问题呢?尼采认为在以酒神音乐为主导的古希腊悲剧中,就连作为艺术家的主体,也放弃了自身的个体性,而成为了音乐的一种媒介,或曰,成为使音乐赋形的显性条件和表象。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从事音乐的主体形象也不过是日神“形象化”的结果,此时的他已经放弃了他的主观性,只是“图像和艺术投影”{1},他“不是艺术家,而是艺术品,相反,唯有当创作主体的个体化原则被颠覆以后,才可能发生真正的艺术”。因此,作为个体的人根本不能成为艺术的源泉,“我”只不过是“真正的存在”借以洞察万物、洞察原始痛苦的基础和中介,是原始痛苦借助日神梦境获得的形象化的展示。而原始痛苦,即‘太一’才是抒情诗的源泉,才是真正的艺术创造者”。

在具体研究“抒情诗”时,尼采指出“抒情诗人”,“音乐家”,“酒神”这“一体三面”的关系:“往往抒情诗人与音乐家自然而然结合于一身甚至同是一人”,于此同时,酒神歌队中忘我的歌者与酒神合二为一,“酒神的醉心者把自己看成萨提儿,而作为萨提儿他又看到了神”,“这自我不是清醒的、经验现实的人的自我,而是根本上唯一真正存在的、永恒的、立足于万物之基础的自我,抒情诗天才通过这样的自我的摹本洞察万物的基础……如此看来,抒情诗天才与同他相关的非天才似乎原是一体,因而前者用‘我’这字眼谈论自己”{2}。尼采进一步揭示了抒情诗中所隐含的双重“映像”,这也可以看做是对音乐和形象关系的补充:作为醉境艺术家,抒情诗人与“太一”、或“惟一的、真实存在的、永恒的、立足于万物之基础的‘我’”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原始的痛苦与矛盾,通过抒情诗人表现于音乐,形成了原始痛苦即“太一”的第一重“映象”,然后,受阿波罗梦幻的影响,音乐获得了图像和概念,被赋予了形象,形成了第二重“映象”,即所谓“表象的表象”。

但是,在叔本华眼中的抒情诗只是一种“半艺术”,叔本华认为抒情诗人因为自身的主观性而和环境的纯粹静观产生了冲突,处于欲望交替得到满足和未满足的过程中,因此,是不完全的。尼采否定了叔本华将艺术分为“主观的”和“客观的”,相反,他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是摒弃个人的,主观是艺术之大敌,因此,根本不存在“主观艺术”。叔本华如此看待主观问题,出发点是认为音乐中获得的解脱只是个体从生存欲望中的解脱,他的悲观主义的思想认为个体欲望是一切痛苦之源,主张印度式的无我无欲的涅境界,实质上就是否定个体生命,而把艺术的力量服务于使人暂时忘却欲望之苦。与他不同的是,尼采艺术本质论的出发点,并不是那个作为个体的“我”,而是原始痛苦的解脱。音乐是原始冲突和痛苦的象征,因此是实现这一解脱的根本力量,因为有了音乐的参与,这种解脱也变成了一种审美现象。

通过与叔本华的对立,尼采向我们重申了酒神艺术的本质――“一个真正的主体庆祝自己在外观中获得解脱”。这个“真正的主体”就是原始太一,这种“解脱”的中介就是充溢着酒神精神的音乐,这种“外观”就是日神精神赋予的形象,其最终表现就是希腊悲剧。但这种解脱并不是一次性的完成和轻易成功的,相反,是经过酒神和日神反复多次的攻守转换,日神不断地防御着酒神原始野性的入侵,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二者交换了力量,“艺术的持续发展是同日神和酒神的二元性密切相关的……这酷似生育有赖于性的二元性,其中有着连续不断的斗争和只有间发性的和解”③。其中音乐精神和酒神精神都不是静止的存在,而是在这种对抗中的永远生成的力量,这恰恰就是后期尼采提出的权力意志――它要求“生成”,要求“毁灭”――“只有消灭‘此在’这个真实的东西,消灭美的假象,使幻想悲观主义破灭,生产的幸福才有可能”{4}。

最后,我们注意到,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不可能发生在理念和认识过程中,而只能发生在个体化毁灭后的醉境中,也就是说,二者不是一套关于真理的理性表征方式,而是天然的带有美学意味的。正如德里达所认为的“尼采所提出的符号概念完全独立于真理概念,并包含着主动的解释”{1},这种主动解释,即意味着一种诗意的创造,一种生成的可能。

用视觉来把握和认识世界是产生文明的先决条件,自柏拉图开始,视觉就不仅仅是用肉眼“看”而已,更代表了一种理性上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与把握真理,认识世界等形而上目标紧密联系起来的,因此,它是一种超验的“看”,脱离肉体的“看”,柏拉图认为“眼睛可以比作是灵魂,而作为光源的太阳则可以比作是真理或者善。灵魂就像眼睛一样:当它注视着被真理和存在所照耀的东西时,便能看见它们,了解它们,并且闪烁着理智的光芒;但是当它转过去看那变灭无常的朦胧时,这时候它就只能有意见并且还闪烁不定,先有这样一个意见,然后又有那样一个意见,仿佛是没有理智的样子”{2}。在他看来,视觉成了一个工具,这种工具服务于“求真理”的意志,因此,视觉本身被赋予了形而上意义。视觉与其“所视物”就构成了一种认识论上的关系。

灵魂和肉体的二分,是视觉问题的关键点,之后笛卡尔将“我”归结为一个思维的主体,即“我思”,这就把人的存在抽象为一个精神的实体,人的眼睛便承接柏拉图主义作为了灵魂观看外在世界的“窗口”。文艺复兴以后,随着暗箱技术的发明,透视技术的应用,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眼睛的“客观性”,或曰其客观作用――眼睛同样可以像标尺一样地去画远小近大之物,同一人的眼睛,依据不同的外界刺激,其视觉可以改变其所见。18世纪来,哲学家们开始补充视觉的形而上意义,也开始逐渐把其当做被动接受刺激的器官。当把视觉和器官联系在一起时,身体因素的重要性,开始慢慢呈现出来了,因为除了灵魂的参与以外,身体也成了“所思”之建构部分,这就让身体呈现为一种应该被认识的对象,而眼睛与情感,与存在的关系,获得了重新的审视,这种审视,在尼采那里达到了巅峰。

在尼采之前的叔本华认为审美过程是精神脱离了身体以后的所达到的静观与超越,在这里,被取消的不仅是意志,这实际上仍是在压抑身体因素在审美过程中的参与,在强调“纯粹”审美的同时,叔本华堕入了康德的无功利审美之怪圈。而尼采在继承叔本华非理性主义的同时,坚持把肉身的地位固定下来,尼采对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最大颠覆,其中一点就在于将重视“精神-存在”的传统翻转为“肉体-生命”,重新将生命力的高涨与衰退作为价值的衡量标准,以及强调肉体感官的实在性作用,这成为了尼采的“艺术生理学”的首要原则。

在《悲剧的诞生中》,酒神精神的“醉境”本身就意味着身体的放纵,而日神精神的“梦境”,意味着形象,“梦境的美丽外观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前提”,这种形象首先意味着眼睛的参与,也就是说意味着一种“审美性视觉”,一种身体的在场,在此基础上后期尼采将日神也放置于酒神艺术之中,酒神和日神是陶醉的两种方式,而陶醉是其基本状态,“在狄奥尼索斯的陶醉中存在着性和;它们在阿波罗精神中并不缺失”③。在论述艺术家心理的时候,尼采认为,为了艺术得以存在,为了任何一种审美行为或审美直观得以存在,一种心理前提不可或缺:醉――“醉需首先提高整个机体的敏感性,在此之前不会有艺术。醉的如此形形的具体种类都拥有这方面的力量,首先是性冲动的醉,醉的这最古老,最原始的形式,同时还有一切巨大欲望,一切强烈情绪所造成的醉,醉的本质是力的提高和充溢之感”{4}。“醉”是一切审美行为的前提,日神的“醉”首先使眼睛激动,于是眼睛获得了幻觉能力,而酒神的醉则跟音乐和听觉联系在一起。尼采的艺术生理学一方面讨论的是艺术如何提高生命力和身体的健康,另一方面,它也不排除心理因素的参与,海德格尔说“当尼采说生理学时,他固然意在强调身体状态,但身体状态本身始终已经是某种心灵之物,因而也就是一个心理学的主题”{1},也就是说,尼采将美学变为生理学时,意味着“被看作纯粹心灵上的感情状态,应当归结于与之相应的身体状态”{2},也就是说,审美状态下的生命是身心一统的。

由此为根本出发点,尼采指出了现代社会“形象化”的危机,他认为现代社会“内容贫乏而衰竭”,却又被五彩缤纷的外观所遮掩,因此,“现代人的表现完全成了外观”。“完全成为外观”,也就意味着世界仅仅作为形象而存在。而这种形象,并不是悲剧里所呈现的形象,它既没有音乐精神为依托,也缺乏日神完美的塑形手段,尼采批评现代社会在要求形式的地方仅仅只有简单的任意的外观,因此,实际上是取消了视觉的肉身可能性,形式只被作为“一种必然的塑形的真正概念的对立面”③,也即是说世界以“视觉外观”的形式取代了“审美外观”,这样,也无怪乎这种形象远离了真实存在。

尼采的这个论述提前预告了之后一个世纪里愈演愈烈的将世界整体图像化的存在方式,这恰恰就是海德格尔所解释的现代之本质:“所谓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副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构想和把握为图像了……世界图像并非从一个以前的中世纪的世界图像演变为一个现代的世界图像,不如说,根本上世界变成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着现代之本质”{4},海氏认为蕴涵着某种危险,即将存在者的位置仅仅看做是表象之对象,这种危险掩饰了存在者作为自在之物的真正存在。这实际上也构成了海德格尔对尼采的批判,在他看来,尽管尼采试图用酒神音乐来重新肯定生命价值,但“尼采的这种颠倒并没有消除柏拉图主义的基本立场,相反地,恰恰因为它看起来仿佛消除了柏拉图主义的基本立场,它倒是把这种基本立场固定起来了”。{5}海氏一再宣称尼采并没有与柏拉图主义形成“真正的对立”,因为“真正的对立”应该建立在一个完全与西方形而上学的开端的相反的新的开端上,在他看来,这种开端必须从回答“存在者是什么”的问题上得到展开,而尼采却用权力意志和“价值形而上学”来遮蔽了它。

世界视觉日范文5

今天的视觉艺术主要指以美术、艺术设计、电影、动画、电视等以视觉呈现为主的艺术表达形式。正如佛教把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分为的眼耳鼻舌身一样,视觉在人们认知世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突破语言、文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字等交流方式的局限,有着无与伦比的形象化、直观化、易记忆、便理解、广传播的优势。而对于全世界十几亿人共同参加的中国的春节文化这一巨大的民俗事项,怎样在国内国际上打造出一个特色品牌,需要积极发挥视觉艺术的优势来支持和推动。

一、用视觉艺术

丰富春节文化创作内容

如何保持春节文化的青春活力,有赖于视觉艺术的支持。春节文化的发展必然需要源源不断的营养来支撑,视觉艺术本身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文化内容。面对最近社会上掀起的动漫热,在春节出现的“动漫春晚”、网络贺年卡这些视觉文化就为春节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另外春晚中演员的表演造型便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如:王菲《传奇》后的“彩色丝袜热”,小沈阳《不差钱中》后的“苏格兰裙子风”就掀起一股时尚之风。再者中国人在春节中有很多的仪式活动:访问亲朋好友、装饰家庭环境、穿着节日盛装、祭祀已故亲人、围坐年夜饭,这其中的春节的礼品设计、春节家庭装饰、春节服饰穿着……纵观其中没有一个可以离开视觉艺术的,可以说这些视觉艺术丰富了春节的创作空间,让人们每年都享受到春节的视觉的饕餮盛宴。

二、用视觉艺术

理解春节文化深刻内涵

中国传统春节是中国民众生活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她是中国人生命延续、文化积淀、人生观念、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审美表达、伦理教化、宗教观念、民俗信仰表达的圆融之物。

面对这样一个具有综合性的庞大体系,人们光是靠语言、文字、行为去深层次理解春节文化有一定困难。而作为认知系统第一位的视觉感管系统,有着其他感官系统无与伦比的直观、易记忆、易传播优势。如果我们把这种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它将是推动中国春节文化发展的巨大力量。今年的春运两三亿人的大迁移,10万人的‘摩托车返乡大军’直奔一个主题就是“春节”。当世界各国发出不可思议迷惑的眼神时,我们周围的春节视觉艺术给出了答案——中国人过年啦!大红灯笼高挂起,节日盛装装扮起,精彩锣鼓敲打起,在这样一个奇幻的视觉空间中,人们自觉的去追寻春节团圆、祈福、欢乐等内涵,这种身临其境自我探寻内涵的方式比说教的行为更有意义。

三、用视觉艺术推动

春节民俗活动的动态发展

春节的民俗活动内容不是一尘不变的,新的时代、

新的审美情趣必然要求春节民俗必须发展新的内容,而视觉艺术正好成为保持春节生命长青的营养。“春节联欢晚会”,“我要上春晚”、贺岁电影、各国中国年花车大巡游……就是不断涌现出的新民俗的事项。2009年春晚舞蹈节目《小城雨巷》它巧妙地使用巨大的led屏幕,通过3d设计的粉墙黛瓦、青石小桥与迷蒙细雨重重叠叠、漂移游走,将徽派建筑的意境之美融入现代生活元素之中,这些怀旧的文化符号通过视觉的方式增强了舞蹈艺术感染力。“动漫春晚”更为提升动漫迷以及小朋友的春节兴趣开启了视觉之门。

从古至今春节的诸多活动都是建立在仪式活动之上,随着今天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古老的仪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种消失一是观看内容的消失,二是观看意义的消失。怎样让所有的春节仪式活起来,成为生活中不断使用和有生命的力量?人们可以在观看、记忆、理解、分享、交流等视觉艺术行为中完成传承春节文化,维系大家的春节情结。早期书写绘制春联、书信、贺卡的方式已经被网络和电脑绘制所代替,怎样把人们曾经的美好记忆唤醒,视觉艺术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四、用视觉艺术促进

春节的国际国内文化交流

今天随着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各国都争先把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作为国家对外发展的重要方向。近些年来的“麦当劳”等国外软实力文化正在渐渐的影响着国人的生活。而在节日文化中,这种文化软实力的影子也随处可见。“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日不断涌入中国,尤其在年轻人中掀起了狂热的追捧热潮,这些“洋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与之形成了一个共存局面。“洋节日”的内容多是建立在宗教活动上,而对于中国这样数极少的信仰宗教的族群来说,人们接受喜爱洋节日更多是因为视觉艺术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洋节日”出现,给以中国传统春节为首的传统节日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人们的选择提供了多元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在理解视觉材料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视觉文化研究能够发挥相对成熟的自我教育和启蒙功能。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视觉艺术这个途径来留住大家的节日情怀。让每个中国人在春节视觉艺术制造出的合家团聚、普天同庆、祥和、安宁、喜气、幸福的浓浓的春节氛围中,自觉解读中国传统文化,自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既得到情感的升华,又促进文化的交流。

世界视觉日范文6

【关键词】海报设计 视觉语言 文化表达

海报设计艺术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艺术家主要通过视觉影像和图形设计,以纸质印刷为媒介向社会大众传达公共信息和思想观念。设计内容涵盖社会生活中的商业、政治、文化和艺术等层面。海报不仅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更是一种艺术语言载体,记录着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凝聚成一个时代的缩影。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演进,视觉艺术的形式和传播媒体呈现多元化,数字影像与网络平台的普及,使得图像和文化信息的交流更为直接和快捷。海报已然成为传统的平面设计艺术形式,但新的设计媒介并不能完全取代海报,它仍以能够让人们亲近的尺寸和距离、鲜明的视觉表现力和相对低廉的制作成本继续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传播文化和艺术的角色。

一、海报设计的视觉语言

海报设计艺术是通过平面的视觉语言传达特定的主题和信息,即图形与影像、文字字体、色彩三大视觉设计元素。海报设计是根据主题内容将文学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的艺术,在转换过程中必须要构建与主题内容相对应的视觉符号,形成从文学叙述到图像表达意义的视觉语言。早期的海报设计以绘画插图为主,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图形设计软件的应用,海报的视觉形态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图形创意设计呈现出大胆的想象和逼真的视觉表现,各种“蒙太奇”式的设计手法打破了平面图像的维度和时空的局限。现代海报设计传达给大众的是更新奇、变幻的视觉效果。全球化的经济体系和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要求视觉设计可以满足跨越国家、地域文化的障碍。追求国际化的设计语言和电脑软件合成的视觉效果一度成为平面设计的主流,地域特色和民族性的视觉符号却被一些设计师所忽略甚至排斥。海报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缺失民族个性和地域文化就会缺乏独立的审美特性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二、海报设计艺术的文化表达

依据海报传播信息的分类,可分为商业性海报与文化性海报两种类型。文化性海报设计的内容触及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层面,如大型文体活动、社会热点文化事件、社会文化新思潮与观念、文化与艺术展览等信息的传播。恩斯特·卡西尔提出文化论,“人是符号化的动物,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由符号形成的,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又都形成了文化。人类不仅生活在一个自然的世界中,更生活在‘文化的世界’中。从建筑到器物,从抽象的道德到具体的法律,从艺术宗教到科学技术。文化就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海报是为“人”的社会生活服务、向人们传达“美”的设计形式。海报设计师依照主题内容发现和提取相对应的文化符号并转化为海报设计的视觉语言。视觉语言是海报设计固有的组成部分,主题意义与文化符号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是海报设计视觉语言的支撑点,也是设计的创意思维所在。忽略了深层的文化属性,一味追求“全球共通”的视觉语言只会让海报设计流于表面的时尚潮流,缺乏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商业海报是商业广告体系中的传播媒介,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的传播通常是商业海报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隐喻和象征的诉求方式普遍存在于现代广告创意设计之中,设计师应该通过对企业文化或品牌个性的准确理解,在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中找到相关联的文化符号并转化为商业海报的视觉语言,最终完成广告的诉求。

三、中国海报设计艺术的文化传承与表达

近年中国保持着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态势,建设“国际化都市”的目标深深影响着城市建设的理念和社会生活的状态。“国际化”的潮流同样影响着中国创意设计行业的发展方向。中国的海报设计师也一度追求国际共通性的视觉符号和设计风潮,削弱甚至忽略中国本土文化的视觉语言。我国拥有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设计师应该根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发现对现代设计视觉语言有意义的文化符号,创造出真正的“中国设计”,才能在全球化的融合与交流中树立鲜明的民族个性,完成文化的传承与拓新。

值得借鉴的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日本设计大师们已经实践出了一条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又兼具国际化的设计之路。以龟仓雄策、田中一光、福田繁雄为代表的平面设计大师,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将日本传统图案和浮世绘艺术融入现代图形创意设计中去,追求简洁素朴、宁静空灵的美学意境,对现代日本海报设计带来本质性的影响。面临国际化的潮流,以三木健、原研哉、佐藤卓为代表的新世代设计师,秉承了将日本传统文化元素与自身个性化设计语言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三木健将日本古建筑中的格、柱、壁、段等结构元素转化为海报设计中的创意图形,在平面之中创造出兼融二维和三维空间的个人化的视觉图形语言。原研哉结合日本传统和室中“空”的审美趣味,在海报设计中营造出虚空之境和禅意之美。

靳埭强是华人世界中较早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传统艺术符号应用在平面设计之中的我国香港设计大师。他是最早把中国传统水墨画法融入现代海报设计中去的设计师,浓淡相宜的笔墨意趣传达着中国文化艺术的生动气韵;他还独创将中国“器物之美”换化为海报的图形语言,化物为意、以物载艺。平日收藏的顽石、古砚、断尺等器物都被他顺手拈来,自然天成出海报古朴、凝练的视觉语言和高雅的艺术品位。

结语

在世界文化趋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持艺术设计的独立性,创作具有审美个性的作品是中国设计师面临的课题。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设计师应该接受多样化的视觉语言,并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在本土传统文化中探寻与设计主题相关的符号并转化为视觉语言,创造出具有民族审美观和文化内涵的海报设计作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应该成为现代海报设计艺术的精神追求。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9(4).

[2]朱锷.日本海报设计的形态[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1).

上一篇ppp项目

下一篇五一劳动节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