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经济发展范例6篇

社区经济发展

社区经济发展范文1

[关键词]社区经济;经济管理;互联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及发展,整个国家开始从传统型的社会向现代型的社会转变,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稳定,而在社区的建设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经济能为社区建设提供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为社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繁荣和进步。

社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和社会秩序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他们满足了社会的某种需要,社区经济的也不例外,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的需求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我国目前的社区服务水平差,居民社区服务需求的满足率低,远远不能满足这个庞大的城市社区服务市场。而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各种信息技术急速发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如何将互联网信息移植入社区经济发展的范畴中,使其能够高效的为社区经济发展服务,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点。因此如何将以互联网信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与社区经济相结合,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结合社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本文提出的而具体对策与建议如下:

(1)城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城市社区经济信息化,在做到对社区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及共享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政府职能对城市社区经济的信息化制定规范。各级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对社区居民建立和发展的社区经济信息化组织,政府要予以积极引导和支持;要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为社区经济信息化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规范和法律保障。同时,要发挥宣传媒介的作用,大力宣传社区经济信息化的观念,在社会上形成发展互联网社区经济信息的共识,引导社区经济业朝着正确、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政府要做大做强社区经济中的部分互联网企业,推进社区经济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2)社区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社区互联网经济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这首先要求人们必须转变观念。要改变旧观念,牢固树立社区经济是传统经济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我们再囿于固有的观念,不承认社区经济近几年的信息化,就等于否认社区经济的最新发展方向,而偏离社区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社区经济业就成为一句空话。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努力为培育和发展社区经济信息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建立健全社区经济的信息化组织体系,为社区经济信息化提供必要的载体。社区经济要建立在一个发达的组织体系的基础上。社区经济的信息化在我国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信息化程度不深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障碍。通过组织创新来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经济组织体系,是实现社区经济信息化最关键性的问题。目前,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别,社区经济组织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实现产业的O2O化,提高经济体系运转效率。

(4)促进规模经营,把社区经济从单体型、零散型向集团型、群体型转变。实现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前提是规模化。规模小、组织化程度差,信息化程度自然不高。而网络化能充分实现社区资源的集约化使用,达到规模化的要求。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规模经营的新机制,把各连锁经营服务网点连结起来,形成一批以较大型企业组织为骨干的企业群体,从而形成规模效益,从而保证社区经济的信息化规模加深和扩大。例如家政服务业,就可以把计时工、保姆介绍、租赁业务、搬家装修等多种服务扩展进统一数据库,将下岗、待业、在职的具有这方面专长的人员纳入服务队伍网络,根据需要统筹安排,随时调遣,使社区经济更加方便,经济信息化更加深入。

(6)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建设,通过有效手段,不断提高社区从业人员的素质。人才关系着社区经济信息化的成败,社区经济发展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目前从事社区经济业的人多是社会失业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存在普遍文化程度偏低、信息化技术缺乏,互联网思想尚未形成,导致服务技能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十分有限,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为此,可从以下三点出发:一是全社会要对社区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进行要求,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有条件的高等院校除培养应届毕业生外,还要对城市社区选送的社工人员进行正规化教育,使之成为发展社区互联网经济的专门高级人才和骨干力量;三是对现有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使之具备基本的互联网知识和信息处理技能,通过强化员工素质培训、专业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热爱本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丰富的商品经济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术,这样才能使社区经济水平不断推上新台阶;四是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优秀的网络技术人才到社区工作。

本文以互联网时代的社区经济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社区经济提出了建议,对今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匡海波.社区经济发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2]刘洋.社区经济管理模式变革的探讨[J].财经分析,2013,(4):238-240.

社区经济发展范文2

(一)社区经济及其作用

在城市中的某一区域,为该区域的社会群体提供服务,依据该区域的资源合理配置,满足社会群体在物质文化方面的需求,且带有一定的营利目的的经济活动称之为社区经济。社区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要核心,以社区经济管理者为主体,依据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迅速发展,向社区所聚集的社会群体提供生活服务、物业管理、教育教学、家政管护等服务,使社区的社会群体针对于生活服务的所需得到充足的提供,便利于生活。社区作用于社区经济,社区经济又反作用于社区。社区的存在有利于社区经济的发展,而社区经济的创立和发展也未社区嗲来相同的便利。现如今,我国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经济作为发展的基础,也跟随国家发展潮流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相对的,一些经济结构、市场经济体制等开始不断发展完善,失业率也随之提高。社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再就业,使下岗工人可以快速就业,也培养其拥有一种新技能,便于他们适应新的岗位;为国家的再就业工程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促进新兴力量的发展,加强了经济的创新及发展。

(二)和谐社区的概念

和谐社区是在和谐社会的前提下提出来的,讲究以人为本、注重文明、相互协调、环境宜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促使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发展,协调统一。

(三)发展社区经济与和谐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

1、社区经济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物质条件。经济是基础,如若没有经济,就不便于发展。建设和谐社区就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具有一笔充足的资金推动社区的发展创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的稳步提高,人民不仅仅只局限于现阶段社区的发展,开始有较大的需求,而社区服务的开展促进了经济的流通,扩宽了社区的经济来源,为建设和谐社区提高了物质条件。

2、和谐社区推动社区经济的发展。和谐社区的创建的主体是社区居民,社区的居民自治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与关心,而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提高了居民的归属感,积极参与社区中的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社区向多元化社区发展,加强社区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高生活服务,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

二、社区经济发展与建设和谐社区所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社区建设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社区的管理体制以及服务体系都得到完善,社区居民与社区经济已经密切相关,社区经济为和谐社区的创建提供物质基础和就业岗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存在些许问题。

(一)经济基础不充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社区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政府的财力有限,所投入的资金较少,社区的经济基础不雄厚,不便于发展一些投资类的经济活动,且社区经济发展规模较小,因没有充足的资金,其社区的基础设施略有落后,提供的服务也有限,不利于社区的发展,亦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二)管理体系不完备。社区的管理是由居委会管理,多为居民自治,而社区经济种类繁多,有个体、公办、合股等,工商部门、居民办事处、物业等都可对其进行管理,这样错综复杂的管理体系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且各部门之间协调不一致,只重利益而轻管理,造成社区经济的发展不完善,从而造成社区的不和谐发展。

(三)工作人员素养不高。社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便利于社区居民,另一方面是提高就业率,然而这些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以及知识素养较低,不利于经济管理,使社区经济不能长久发展,从而止步不前。

三、社区经济发展与建设和谐社区之间的解决措施

(一)合理融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金短缺,经济的发展就会止步不前,社区经济活动的发展需要资金,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对其进行投资,促使社区与企业、机构等施行合作,合理融资,发展社区的经济活动和建设和谐社区。

(二)加强管理。社区管理机制的错综复杂,不利于社区的发展,应加强社区管理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加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完善社区管理体制,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此外,应在社区设立监督机制,监督社区公正合理的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区。

(三)资源配置。社区资源丰富,应加以合理运用,完善配置。社区经济的发展是一件长期工作,要做好社区的相关保障,依照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制度,鼓励驻社区单位的参与与合作,加强与周边企业、院校等机构的友好合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促进了社会效益的提高,加强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四、结语

社区经济发展范文3

>> 中原经济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中原经济区”的崛起对河南高校体育发展 的影响 体育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功效研究 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建议 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几点分析 中原经济区发展活力研究 中原经济区的试验价值 中原经济区农村劳动力统筹转移与“三化”协调发展的支持机制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体育协调发展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生态环保立法探析 中原经济区与皖北经济发展 中原经济区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中原经济区从“行政区经济”走向“经济区经济”的思考 浅析中原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有效财政机制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农村留守妇女的权益保护研究及对策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浅析农村职业教育为中原经济区服务的策略 基于绿色持续创新的中原经济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EB/OL]. 2012-10-10.

[2] 黄继珍. 资本视角下的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9):11-14.

[3] 储亚娟. 对农村社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30(2):20-21.

[4] 刘庆青. 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动力要素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29-30.

社区经济发展范文4

内容摘要:社区是城市最基层的社会单元。社区经济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兴起的新型经济形式,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社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关系,并针对我国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社区经济 和谐社区 措施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管理体制也在发生整体性的深刻变革,社区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以及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并成为城市社会管理的重心。人们在社区内生活、消费、发生经济活动,形成社区经济。社区经济是随着城市发展和居民多元化需求而兴起的新型经济形式,和谐社区是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提出来的,发展社区经济与建设和谐社区都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

社区经济的内涵

社区经济是指在城市一定区域内的各类组织,以服务社区居民为目标,以营利性和福利性并存为基础,通过合理配置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的物质和文化消费需求提品的经济活动。社区经济是以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的经济,提供商业、餐饮、物业管理、建筑装修、文化教育、老幼管护、家政服务等多种服务,体现着“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社区经济的消费者是社区的居民,为社区提品或服务的从业人员也主要来自该社区,是以社区为经营范围,并以社区福利最大化为其经营目标的经济。

社区经济主体是社区经济的实施者及管理者,具体包括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居民、物业管理公司、进驻社区的单位等。社区经济的客体是社区经济所服务的对象,具体包括社区居民及进驻社区的单位。社区经济的内容是指社区经济活动,以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社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依托市场机制发展起来的,区别于其他商业服务,社区服务更有便民利民的特点,同时坚持经济与社会两个效益同步发展。

社区经济是随着社区建设而发展起来的。社区经济依附于社区,对社区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社区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社区管委会,对所属社区资源的财产没有最终所有权,也没有财产的授权经营权,利用经济手段来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直接有效地利用社区资源来增加社区福利。发展社区经济,一方面服务于社区居民,满足了居民的需求;另一方面,为社区提供了就业岗位。随着城市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社区居民要求社会来承担部分家庭日常工作,并且特别希望社区来做,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旺盛,发展社区经济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技术含量都不高,大多属于劳动相对密集型的行业,对劳动者的技术技能要求比较低,这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技术程度的就业者有着充分的适应性,为失业者寻找工作提供了宽松的选择范围。

和谐社区的内涵

和谐社区是指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发展社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促进社区各构成要素自身的发展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统一的社区(张才学,2009)。其内涵主要包括:社区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足够的经济能力、消费能力和发展能力;社区居民拥有基本的传统伦理素养,心态平衡,邻里之间讲诚信、讲和谐,具有很强的归属感;社区居民主动关心和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拥有较高的居民自治程度,社区决策民主化、自主化、公正化,具有极强的社区凝聚力;社区拥有多元化、专业化的合法社会团体或社区组织,并且相互合作、整合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专业的社会服务;社区居民与自然平衡共生,社区形态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

和谐社区建设的主体包括基层政府,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机构等部门,内容包括增强社区自治,强化社区服务,构建社区文化,加强社区治安,创建社区环境等内容,目标是将社区建设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从社区和社会的关系来看,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只有真正做到社区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单位文明,整个社会生命机体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建设和谐社区正是通过社区这一基础平台,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其中,使之不仅成为新时期社会整合的基础,而且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生活的支持网络。社区是党和政府与市民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政府各个部门只有依托社区,才能把自身的管理触角伸向基层,才能使社会矛盾在基层得到有效的调节和控制(蔡建波、昌业云,2007)。建设和谐社区,不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也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社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关系

(一)发展社区经济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

建设和谐社区需要资金支持和广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并且也要求社区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具有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通过深化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经济,扩充了社区经济来源,有助于完善社区功能,并且所形成的资金具有可持续性,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经济支持和物质保证。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社区居民一方面加入社区管理部门,参与社区建设,推进社区自治进程;另一方面,组建社区经济组织,在社区内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社区自主创业和再就业的发展。社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区的经济能力,一定程度上消化了社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并且解决了社区就业问题,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物质条件。

(二) 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人,和谐社区的建设需要广大社区居民的参与。一方面,社区发展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提供了区域社会场所,以及民主建设与民主管理的机会;另一方面,社区居民自治程度的提高激发了社区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将其转换为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发展社区经济是社区的公共事务,需要广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社区居民主动关心和积极参与发展社区经济。和谐社区拥有多元化社区组织,其中有一部分是经济组织,这些组织相互合作、整合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共同发展社区经济。

发展社区经济与建设和谐社区都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经济的发展主体中有和谐社区的建设主体,和谐社区建设主体中也有社区经济的发展主体,社区经济发展的结果通过和谐社区表现出来,而建设和谐社区又离不开社区经济的发展,发展社区经济与建设和谐社区,两者相互交融。一方面,和谐社区建设归根到底是由社区经济来决定的;另一方面,和谐社区建设又以巨大的力量反作用于社区经济,对社区经济的发展方向、成功与失败,都将会产生重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我国社区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社区建设已进入到和谐社区建设阶段,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逐步建立,与居民生活和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逐步向社区延伸。通过和谐社区的建设,发展了社区经济,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求,并在社区创造就业岗位。社区经济在参与社会分工与协作的过程中发挥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但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资金短缺

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对社区来说,资金短缺问题比较严重。一方面,政府财力有限,投向社区的资金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社区自有财力较弱,无力承担一些投资发展经济的任务。社区经济主要依靠社区居民的投资,并且规模较小,提供的服务有限,处于自发发展阶段。资金短缺使得社区的基础设施、经济组织发展滞后于城市化的发展。

(二)管理不完善

社区经济组织既有街道和居委会办的,又有个体、私人办的,还有公私合作、合股办的,街道、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工商部门都能够对其进行管理,但是管理部门间的协调能力不强,造成管理混乱。管理混乱的根本原因是部门间的利益争夺,缺少能够对社区经济活动统一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的管理部门。

(三)人才短缺

社区的工作人员以离退休人员为主,文化层次和经济素质低。社区工作繁杂,对经济管理人才缺乏吸引力,造成社区人才短缺。人才短缺使得社区经济发展缺乏开拓性,长期徘徊在低水平状态,不能得到质的提升。

相关措施建议

(一)建立发展社区经济的长效机制

发展社区经济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作保障,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应把发展社区经济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实施方案,还应把发展社区经济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建立按比例增长机制,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发展社区经济组织,并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国家还应把发展社区经济纳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确保社区经济发展措施得到具体实施。

(二)完善社区管理体制

发展社区经济,必须开展有效的经济协调工作,使社区经济形成一个整体。街道办事处应对辖区内的社区经济活动进行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同时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在街道办事处设立派出机构,方便社区经济组织。在社区层面,建立以社区居委会为核心,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共同参与的社区经济管理体系,对社区经济发展进行决策、指导、规范、协调和管理。

(三)发展社区经济组织

社区经济组织是发展社区经济的主体。在社区经济中,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但由于社区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而第三产业又以民营最为活跃,因而发展社区经济必须重视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扶持。现阶段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发展社区经济组织,从事快餐、早点、奶站、理发、小型超市、中介服务等。

(四)整合社区资源

社区管理部门应积极鼓励和提倡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经济发展。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形式,发挥驻社区单位经济实力强、联系业务广泛、信息灵通的优势,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厂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同时盘活社区的闲置资产,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为居民购物、就医和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优惠和方便。这样,即可以创造社会效益,又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从而把社区资源优势与市场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壮大社区经济实力。

(五)实施多元化融资

政府应鼓励支持金融部门向社区投资,解决社区经济组织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利用辖区内的行政机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户等与街道、居委会的联系,在社区内实现街道与企业、科研院所、机关、院校,甚至个体经营户的合作,或者促成社区单位之间的联系,把社区单位发展经济的愿望转变为社区经济的投资行为。还可以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社区经济组织采用入股的方式,来相互融通资金,但政府要加强风险监管。

社区经济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兴起的新型经济形式,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社区经济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和谐社区建设促进了社区经济发展,我们应通过发展社区经济,来加快和谐社区建设。

参考文献:

1..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05

2.邓俊英.以科学管理促和谐社区建设[J].管理观察,2008(9)

社区经济发展范文5

一、在发展的关键阶段优化软环境有着特殊重要意义

(一)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软环境建设。投资软环境作为扩大开放、推动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衡量市场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决定着我们能否参与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实现市委提出的“两个率先”目标,需要强有力的投资拉动作为战略支撑。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形势下,投资者对发展环境将持有更加谨慎和挑剔的态度。国家实施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两年4万亿的拉动性投资必将寻找好的投资环境,加强环境建设就显得越发重要。区位和环境是我市原有的两大优势,但随着交通、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区位优势正在加速弱化,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强化我们的环境优势这张“王牌”。软环境建设已经成为推进*发展的动力之源。我们只有下决心持续优化软环境,才能保证招商到位、投资到位;如果沾沾自喜、满足现状、无所作为,落后的危机就会变成现实。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危中求机、危中求进的战略措施来抓,以整体环境的优化确保全市经济大繁荣。

(二)提升城市竞争力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抓好软环境建设。区域竞争归根到底是环境之争,环境是城市发展的第一竞争点。我市处于环渤海、临京津的特殊区位,与北京比缺乏强大的政治优势,与天津比没有先行的政策优势,处于体制“夹缝”的尴尬境地。打造“*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与京津实行错位发展、抢位发展靠什么?就是要不断强化竞争优势,打造良好的宜业宜居宜游城市。机遇选择环境,环境带来机遇。谁能抢先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谁就能集聚更多的生产要素,谁就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软环境建设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不受地理区位、发展水平的影响,即使是欠发达地区,也完全可以在软环境建设上抢先一步、快人一拍、高出一筹。全市上下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只有种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只有坚持不懈地打造一流软环境,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检验干部队伍执行力要求我们必须把软环境建设成效作为重要标准。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必须要有坚强的执行力作保证。当前,优化发展软环境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一些重要改革措施已经涉及权力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如果不能从大局出发,自觉执行市委的决策部署,势必影响优化发展环境的成效。从暗访检查通报以及平时掌握的工作情况看,一些部门全局观念不强、部门意识浓,有些审批事项“搂着、捂着”,该进厅的不进厅,该下放的不下放;群众观念不强、官本位意识浓,不替群众着想、不为基层排忧解难,同样的政策、同样的事情、同样的项目和投资条件,外地能办、能上,到了他们手里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又想不出办法“怎么样才能行”;责任观念不强、权力意识浓,诿过揽功、逐利扯皮;服务观念不强、“老爷”意识浓,重收费、轻服务,群众和客商不跑上三五趟不办,很容易的事情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即使向企业做了承诺,制度上了墙,也仍然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这些现象极大地破坏了发展环境,损害了群众利益。认真分析这些问题,有些是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教育;有些是纪律方面的问题,要严肃执行纪律。对暗访检查通报的这些问题,要逐个拉出清单,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严肃处理。各级各部门只有严肃政治纪律,转变干部作风,无条件、无阻力、无障碍地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才能提高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确保软环境建设取得成果。

二、用“三个好不好”标准检验软环境建设成果

加强软环境建设,要头脑清醒、冷静客观,不能自以为是、自我陶醉。检验软环境建设质量是有客观标准的,最主要的体现在“三个好不好”上。即:好不好要看能不能减少投资者的创业、投资、建设、生产、经营的综合成本和提升创造利润的价值空间;好不好要看与其他竞争地区相比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好不好要看本地企业家与外来投资者的评价和投资行动。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在抢占区域竞争先机上下功夫。一是推进体制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涉及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综合领导机构,统一协调,打造与京津相比虽小却更加亲和灵活的公共服务与规制体系;在建立健全任期工作目标保证书制度的基础上,严格目标管理,实行绩效评估,推进行政问责,治庸增效,提升执行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发达地区为参照系,清理审批事项,清查收费项目,切实把审批减到位,环节压到位,收费降到位;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把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打造成服务发展的“窗口”;集中审批权,建立综合审批科,全部进驻中心办公,彻底改变在中心挂号、在部门办事的“体外循环”模式,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机制,建立政银企互动平台,筑牢政银企“铁三角”;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对融资机构的科学监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二是推进政策创新。用足用好国家经济政策,认真研究经济趋势,积极对接国家正在陆续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充分运用、灵活运用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挖掘政策的“含金量”,使之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制定支持金融、扶持创业的政策措施,真正把符合*长远发展的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吸引过来,真正把具有创业欲望、发展潜力的本地企业扶持起来。对过去制定的政策规定要进行集中清理,废止那些不合时宜、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土政策”。推进政策创新,既要注意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引进适合*产业定位的优质项目,又要注意发挥政策的警示作用,对那些不符合*长远发展、科学发展的项目敢于说不。特别要把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严格节能评估审查作为项目建设的强制性准入门槛,永葆*生态环境优势。三是推进制度创新。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服务水平。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大力推行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的“五办”作风,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机关工作全面提质提速。建立涉企集中收费、进企业检查备案、企业“宁静日”等工作制度,促进文明执法。同时,要加强对机制制度和政策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明察暗访,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利用电子监督手段,保证全面落实。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我行我素;决不允许从部门利益出发,谋小利而损大局。

(二)在优化企业发展条件上下功夫。一要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竞争。只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才能让企业在有序竞争中健康成长。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既要注重为大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又要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制度,强化对土地、工程建设招投标等有形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建设公平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二要注重依法办事。法治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能否做到依法办事、平等保护不同市场主体,是一个地区市场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我们提出的“依法、科学、民主、文明”工作方针,也是把依法放在首位,同时融入科学、民主、文明的内涵。依法办事重点是规范,要规范行政审批、收费、执法等各个环节,把行政行为全部纳入到法制调节的范围内,通过法治提高效率、保证公正。比如,我们准备开展的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根据相应情节设计固定标准,将法定的自由裁量权分解为若干不同处罚档次和若干种情形,减少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空间。三要认真解决实际问题。围绕关系企业经营发展、但是企业自身又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比如治安、交通、用水、用电、融资等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对策,帮助企业解除后顾之忧。有的问题职能部门可以直接解决,有的问题可以交给社会中介组织去办。企业的发展,最基本的需要就是要有良好的治安环境。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强揽工程、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敲诈勒索等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难以招徕项目,即使来了也难以留住。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总之,要全方位谋划,努力为投资创业架桥铺路、排忧解难、保驾护航,促进各种市场主体有意兴业、各类生产要素无碍聚集。

(三)在赢得社会广泛认同上下功夫。要尊重创业。关爱企业家、支持创业者、尊重纳税人,使一切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创业愿望得到尊重、创业活动得到支持、创业才能得到发挥、创业成果得到肯定。做到一视同仁,对那些不符合*长远发展、科学发展的事情敢于说不,对于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要给足用好;做到要好争先,敢于同周边地区较短长,凡是其他地区的成功做法都可以大胆引用,凡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举措都可以大胆试行;做到包容开放,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乐于纳新的气魄,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到*投资创业。要注重诚信。切实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努力做到政府讲公信、企业讲守信、公民讲互信。各级各部门要带头讲诚信,相应服务,事项都向社会公布办事程序、办结时限、工作标准,接受群众监督。凡是承诺的事项都必须不折不扣地兑现到位,决不允许朝令夕改、言而无信。同时,通过构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信用等级评定活动,促进企业和公民讲诚信,为企业营造舒心、安心的市场环境。要崇尚文明。大力改进干部作风,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特别是要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把创建工作作为一种常态、一个长期过程,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动员全民参与,从遵守交通秩序、公车让座等身边小事做起,遵守文明公约、争做文明市民,不断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调动全民参与软环境建设的积极性,激发群众的潜能,让一切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充分涌流。

三、以坚决的态度和强势的力度推进软环境建设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了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全市软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4个组,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协调、推动实施。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抓好软环境建设,切实形成“常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四大班子合力推动,成员单位各司其职,机关单位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社区经济发展范文6

(一)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结合

深圳龙岗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也就是强制性变迁,政府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地理优势、资本市场、城市化进程以及借鉴国内外经验,运用自身的权力积极推动集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规模经济,缩短了制度变迁的时间,减少了制度改革的费用,同时抑制了“搭便车”的现象。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产生于民众间的制度变迁模式,也就是诱致性制度变迁。居民自治、居民自发组成的协会等组织都在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积极推进社区土地资源整合优化

龙岗区政府通过积极引导社区参与土地整备,有效推进社区集体用地集约化利用;引导社区按照城市区域规划,通过置换、土地物业入股等方式,整合社区内非农建设用地资源和物业资源,形成连片可开发土地,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和经营;支持社区参与由政府主导的土地整备,采取回购、合作、租赁、入股等方式,高效、集约利用社区土地特别是重点产业园区内的土地。通过政府、企业、社区合作,将旧厂房转化为优质物业,以稳定的租金收益替代异地安置,持续增加社区经济收入,同时保障产业规划项目及时落地。

(三)采取资本联合方式探索转型新模式

资本的积累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资金投入不足,资产储备不够,势必会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龙岗区采取了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联合、港资不断投入的方式处理资金投资和使用的问题,并且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了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合作改造旧工业园区、旧屋村的发展模式,其中包括为辖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管理人员交叉挂职锻炼等16种合作方式,并在政策上向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倾斜,鼓励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参与地铁三号线等项目的融资及购买街属企业改制后退出的物业,壮大了集体资产。

(四)让“物业管理进社区”形成普遍态势

搞好社区物业管理,不仅能优化社区环境,还能给原居民带来就业机会。社区的环境、治安等交由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来负责,可理顺社区工作站、股份合作公司、居委会的关系,进而减轻股份合作公司的社会负担。龙岗区结合实际创新模式,在全区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主要采取政府扶持与股份合作公司投入相结合的办法搞好社区物业管理。目前,龙岗区“物业管理进社区”已实现“全覆盖”。

二、龙岗社区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为推动龙岗区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方面

1 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在小农经济意识作用下,为增加原籍居民就业,同时防止因引进“外员”而被“分享”了经济成果,社区集体企业往往堵塞了人才进入渠道,最终造成了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短缺、经营管理乏力的被动局面。

2 现代法人治理意识不强。许多社区集体企业实行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治理架构流于形式,没能真正形成民主决策、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科学治理机制。

3 经营风险意识不强。社区集体企业的管理层缺少对法人治理民主性、组织形式合理性、投资经营多元性、内部管理科学性等状况的审视评估,加强综合管理、增强风险防范的动力不足。

4 经营观念保守陈旧。一是没有长期发展规划意识。不愿意尝试非租赁经济的发展模式,错失许多发展的大好机遇。二是持有错误的分红观念。不关心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并且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影响社区集体企业的积累和发展。三是缺乏政策意识。对现有政策研究不透,没有充分用好已有的政策资源。

(二)管理体制方面

1 社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社区集体经济独立发展空间受限。社区工作站、居委会与社区集体企业不脱钩,政企、居企不分,造成大部分社区集体企业人员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社会公共管理事务,使得企业的经营带有浓厚的行政干预因素,严重影响了其市场化、效益化运作。

2 企业管理机制难以适应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新要求。一是没有形成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缺乏民主决策、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科学治理机制。二是没有适当的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三是缺少对组织形式和股权分配的改革动力。

(三)政策制度方面

1 产权政策不完善。面对众多社区集体土地和物业产权不明的状况,在发展的压力下,许多社区为寻求“出路”,干起了“违建”勾当,不仅加大了政府管理和执法成本,还使得新老产权问题交错,让明晰社区土地和物业产权的探索陷入困境。

2 土地补偿机制不足。在土地功能规划定位上,通常政府部门处于主导地位,而社区集体企业则是弱势的,加上管理层缺乏熟知土地功能规划政策的专门人才,造成了社区集体企业在土地利用上的被动局面。

三、龙岗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龙岗区社区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突破管理体制、政策制度等瓶颈,而这同样也是其他城市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推进社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地方政府逐步将基层公共服务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切实让社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在经济上与社区集体企业相脱离,彻底实现社区集体企业与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经济脱钩、机构分设、人员分离,确保社区集体经济走上独立发展的市场化道路。

(二)深化社区集体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1 推进社区集体企业组织形式改革。由现行的“总分公司制”改革为“母子公司制”。子公司是独立的企业法人,有利于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也有利于母公司规避防范经营风险。

2 探索推行大社区股份合作制。由现行的以单个社区为单元的社区集体企业转变为由多个社区联合组建的股份合作制集体企业。这种打破村界地界,实现跨区域、社区、居民小组的联合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实现土地、资金、人才、管理等资源整合,增补优势、取长补短。

3 探索社区集体企业股权改革。在条件成熟时,对社会开放一定比例的股权,通过股权的流通来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流转,让外部的人才、资本能参与到社区集体经济的经营运作,为社区集体经济走向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探索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

上一篇江南春

下一篇自制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