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环境范例6篇

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范文1

(一)全球政治局势总体平稳,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题。*年以来,国际政治局势总体平稳,预计*年国际政治局势亦将保持总体平稳的态势,世界多极化趋势将在曲折中前进,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上扬,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大国合作势头有所上升。同时,主要政治力量展开的角逐继续升级,竞争态势也在增强,国际环境将趋于更加错综复杂。国际社会将继续面临环境、能源、贸易失衡、自然灾害、食品安全以及恐怖主义威胁等一系列全球问题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当代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以及世界强国对石油产地和石油海上运输线的控制,石油安全问题与国际政治形势的特定关系将更趋复杂化和敏感化。

(二)全球经济仍将稳定增长,动力格局悄然改变

世界经济从*年进入新一轮复苏回升阶段,*年已是第6个年头,是战后世界经济周期史上较长的一次长周期扩张,*年~*年全球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1%、4.1%、5.3%、4.9%和5.1%,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年亦将实现5.2%的增长。尽管近期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都对*年全球经济增长水平预期有所下调,但都认为稳定增长仍将是主基调。如IMF预测*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8%,仍可认为处于较高增长的年份。随着美国经济放慢,欧洲地区通货膨胀压力开始显现,日本、德国等发达经济体明年经济增长也将略有回落,世界经济增长源有所转移,目前增长最快的是东亚和南亚地区。未来几年内全球经济可能会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美国以外地区的增长,新兴经济增长极将为全球经济提供美国以外的广阔市场,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也将进一步上升。

(三)贸易、资本流动更趋活跃,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以国际贸易与境外直接投资(FDI)为主要手段,一方面促成全球贸易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快了资本的国际流动。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深入,经济的联动效应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从*年的29%增加到*年的37%。国际资本流动更加活跃的同时,大量国际投机性短期游资也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浮动汇率体制下,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正在削弱,汇率的频繁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趋明显;一些发展中国家强劲的外汇流入,国内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协调压力正在加大。

(四)通货膨胀风险加大,新一轮加息周期可能出现

*年,包括能源、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大幅上涨,对全球通胀构成了显著压力。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生产成本逐步上升、新兴市场货币逐步升值,全球的廉价出口将逐渐减少,发达经济体通过生活必需品的廉价进口对通胀的抑制作用随之减弱。面对新一轮的通胀压力,各国经济决策层都给予高度关注。虽然美联储采取降息措施来应对逐渐放缓的经济增长,但欧盟中央银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新西兰央行以及亚洲新兴市场主要国家近期均上调了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预期。尽管由于大规模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跨境流动,单纯依靠国内货币政策已经很难抑制来自其他国家的价格传导,但加息已经成为一个浪潮,新一轮的全球加息周期很有可能出现。

总体而言,*年整个世界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但美国经济走势、石油价格、地缘政治动荡等不确定因素增大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风险。各国政策制定者当前仍然需要继续面对“保持强劲的非通胀增长”这一挑战,而美国次级债务引发的近期全球金融动荡加大了这种挑战。

二、*年国内政治经济变化趋势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国家战略重要取向

中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及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以往更加迫切。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区域、城乡发展、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市场体系建设、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设定了更高目标。特别关注的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推进,无疑会对今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城市体系建设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这些因素,对改善中国经济运行质量,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是十分有利的,但也增大了各地发展转型的工作压力,必须有提前应对的意识和措施准备。

(二)全国经济在稳定的增长动力和“奥运年”效应的促进下,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深入发展和赶超的阶段,支撑经济取得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因素依然强大,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些体制性因素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进一步克服,促使我国经济总体上将运行于较长的良性增长轨道。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稳定的高增长周期,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采取了小步、微调的措施,防止经济在“大起”之后随宏观紧缩出现“大落”,延长经济周期的扩张期,改善了经济运行环境,使得总体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企业的利润也在快速增长。随着*年奥运会日趋临近,奥运效应将进一步体现,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必然倾全力维护稳定和谐的经济环境,保证宏观经济实现快速稳定的增长。

(三)国家继续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政策持续性和综合性将进一步增强

针对经济运行中偏快和过热的风险,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加大力度。中央政府已明确下一阶段将继续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大政策调控力度。目前国内已进入“加息通道”,频繁动用上调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特别国债、进行资源税改革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采取针对性措施抑制各种可能危害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因素,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外贸、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宏观调控的紧缩力度。由于这些问题是长期性的结构性经济矛盾,短期内不易调整到位,因此明年宏观政策的紧缩性方向不会改变,力度还有加大的可能。

(四)全国区域发展政策继续演变,区域合作动力与竞争压力双向增强

当前全国区域经济已进入到更加强调互动协调发展的阶段,经济带和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推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同时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性,并指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在此背景下,各区域板块竞相发展势头强劲,区域合作和区域竞争交替进行,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的区域板块支撑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局更加清晰。

(五)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将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工作

种种迹象表明,完成“*”全国节能减排任务异常艰巨。明年将进入“*”第三个年头,降耗20%的限制性指标能否完成,明年是关键性的一年。国家可能会加大对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督力度,不排除继续实施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等行政手段,以保证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针对钢铁、有色、建材等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工作需要,我国正在制订22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准备年内实施。这些举措,对重化产业特征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和生态治理重点地区的发展要求会更加趋严。

三、宏观环境对*的影响及市内有关因素分析〖1〗

(一)国际环境的影响

外需可能放缓、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等将加大我市出口和国内竞争压力。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导致外部需求减弱,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我市外贸出口。更需重视的是,近年来全国生产能力的扩张,形成了对出口的较强依赖,一旦外部需求大幅减弱,国内过剩生产能力将直接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尤其是在消费能力逐渐提升的中西部市场更加明显。这种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而间接形成的市场压力对*的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的影响更大。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持续升值将提高我市一般贸易品的出口产品价格,降低我市出口产品竞争力,或降低企业盈利空间,抑制企业出口积极性。

石油、矿石等基础产品和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对我市主要行业发展的影响将进一步深化。近期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已突破90美元/桶的高位,尽管年底可能有所回落,但明年由于供需缺口以及局部地缘政治冲突引发供应紧张等因素仍可能导致油价上涨。另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重要原材料价格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均对我市产生较大影响。*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业(汽车、摩托车)、资源加工业(钢铁、铝业等)都对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的需求量较大。重要原材料价格高企会推高企业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降低行业利润,而且也将抑制居民对其他商品和服务(如汽车等)的消费需求。

(二)国内环境影响

宏观调控持续实施将增大我市加快发展的压力。一是明年宏观调控政策将趋向“稳中从紧”,对经济的影响由局部转为整体,这使得*刚刚取得的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的政策效应可能在调控大背景下减弱,发展与改革的关系更难以协调。二是进入“加息”通道,国内资金面可能会有所收缩,对我市资金供求产生影响。我市正处于夯实“增长极”和“中心”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产业发展以资本密集的重化工业为主,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程度并不高的情况下,银行信贷资金宽松的局面稍有变化对我市资金供求的影响,程度上可能明显大于东部沿海地区。三是对建设项目的审批、监督包括土地、环评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等严厉的行政手段也会影响我市产业的大规模调整和扩张。

全国推动区域发展的总体格局有利于增强我市综合实力,但同时也增大了区域间竞争的压力。一是成渝两地均获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将很有可能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中走到其他城市的前列。二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开始进行,明年有望出台实施。作为全国第4个由国家指导编制出台的区域经济规划,将有力促进成渝两地的区域合作,增强整体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对于*而言,更加丰富的资源合作和更加明确的产业分工合作将进一步促进我市城市群扩张和产业升级,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三是总书记的“314”讲话更加明确了*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和作用,也因此促进了“洼地”效应的形成,促使东部产业转移和市外投资资金更加青睐*,推动*综合实力的提升。但也要看到,成渝经济区的整体经济实力与大青济城市群、沈大城市群等沿海地区新兴城市群仍有比较大的差距,加快发展的竞争压力更大。

国家更加关注统筹和可持续发展,将为我市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验提供更好的条件。一是中央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国债项目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方向和使用结构,使我市在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中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在教育、医疗方面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从而减轻改革的成本压力,为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供了条件。二是国家有关部委积极推进如主体功能区、城乡商贸统筹、内陆城市开放型经济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在这些方面更易获得先行先试的配套支持,为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应看到统筹城乡发展对公益性设施、公益的要求客观上也加大了区内改革成本的投入要求,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难度更大。

(三)全市环境有利于实现“加快”和“率先”发展

心齐气顺的发展局面逐步形成。直辖十周年的效应持续发挥,全市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强力推进“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加快与四川及周边省市的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从研究、宣传到逐步落实到项目建设,全市上下人气、士气两旺,各个工作层面积极努力,争取在全国先行先试的试点权,目前已有商贸、环保、信息化建设争取到全国统筹城乡试验区,全市上下一心一意奔发展的局面逐步形成,各项发展政策也在努力落实中。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一是在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推动下,国家有关部委加强与*的部市合作,如商务部批准*成为全国首个城乡统筹商贸试点城市,与*签订了内陆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备忘录等,局部领域的专项改革将在*加快推进,显现出先行先试的改革效应。另外,社保、就业、教育等一系列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制度改革将实施,更加有利于城乡居民增加收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大改革对发展的促进效应。二是全市“一圈两翼”战略发展共策划项目700个,总投资达到18100亿元,*年将有一大批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实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有力支撑全市投资需求动力保持快速增长。

全市经济运行周期扩张的支撑条件不断改善,潜在增长的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化、工业化是今后较长时间内*发展的主旋律,为经济成长和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广大空间。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发挥作用。一方面体现为需求扩张,继续带动投资、消费等提速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为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营造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尚需加大力度。经济基础薄弱,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难,“三农”问题突出,财力不足以支付改革成本;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尚未改变,制约经济加快发展的体制尚未得到破解,要素聚集受限,建设适应新形势新时期要求的制度环境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另外,虽然各区县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为数不少的区县对加快发展的准备仍不足,普遍没有出台具实际操作意义的方案,项目储备不够,要在明年获得阶段性效果,难度仍非常大。

四、*年调控措施建议

(一)充分利用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谋划推进各领域改革,产生更大的改革效应

一是积极加强与更多国家部委的对接联系,争取各专项领域的突破。在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思路的指导下,明年重点围绕农民工转市民、就业、社保、教育等重要任务,争取国家劳动保障部、国家农业部、国家教育部、国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委的支持,获取有关专项改革的试点权。二是研究目前国家正在推进的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如主体功能区划分等)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策划工作,同时考虑与市内已在推进的改革内容进行结合,预留重大项目的建设空间,争取更多政策覆盖*,更多部级建设项目落户*,形成更大的改革效应。

(二)持续加强重大项目的策划和储备,增强加快发展的支撑能力

按照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策划项目,特别是重点发展区县、园区要充分培育载体用好用足各类扶持政策,做好中长期项目储备。按照整体布局,加大对薄弱区县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特色产业项目策划、立项、审批的支持力度,促进其改善投资和产业发展状况。协调好国家调控与地方发展的关系,紧紧抓住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加强地方重大产业项目与西部“*”发展规划重点支持产业的衔接,突出重大装备制造、特色资源深加工等集群化、产业链项目的整体包装和策划,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抓住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机遇,积极策划物流、商贸、科技、会展、创意、服务外包等服务业项目。

(三)增强自主创新,扩大区域合作,提升综合竞争力

围绕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重大装备制造研发、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等自主创新项目及创新基地建设,将重点实验室、技术孵化中心等创新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促进创新资源集聚,提高高技术产业化发展水平。同时积极抓住国家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机遇,深化*与周边地区战略合作,加大与成渝经济区内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与贵州、四川等地的能源开发合作推进力度等。抓住沿海制造业转移机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突出资源和产业优势推进园区组团式、项目链条式整体招商,吸引产业项目落户,内外兼修提升综合竞争力。

宏观环境范文2

[论文摘要]宏观环境是旅行社经营活动的重要外部环境,它既为旅行社经营活动提供方向、标准、途径和条件甚至经营项目选择,同时也必然因此而对旅行社的活动起制约作用。离开宏观环境分析,旅行社便无法作出正确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宏观环境的分析是旅行社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

旅行社的经营活动,不仅取决于其内部运作模式的完善,同时也取决于其外部的经营环境。旅行社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其外部经营环境,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外部环境,宏观环境由一些大范围的、与宏观条件相关的因素或力量构成, 是对旅行社外部的 政治 法律 环境、 经济 环境、自然环境、技术环境、 社会 文化 环境等的总称。这些环境因素对 旅游 企业短期的经营活动影响不大, 但对长期的战略计划和经营决策有深刻的影响。这些宏观因素和发展趋势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旅游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了挑战。本文试就近年宏观环境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趋势对旅行社经营活动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一、政治和法律环境

是指那些制约和影响企业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统以及其运行状态,包括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因素。政治和法律因素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对旅游业而言是制定服务战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是由旅游业的脆弱性决定的。就 国家法 定假日调整看,据 统计 我国自1999年10月调整公众休假制度以来,每年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长假, 迅速带动了国内旅游 市场 的发展与成熟。七天黄金周举国长途大迁移盛况空前,而2008年我国取消了“五一”长假,将清明、端午、中秋增加为法定假日,“十一”假期不变,春节长假前挪一天将除夕包含在内。五一黄金周的取消,短假的增加,对于习惯于靠长假期吃饭的旅行社来说,是一种经营环境的变化。其中,既包含了挑战,也蕴藏着机会。虽然利用五一黄金周集中组织长线游的机会大大减少,但短假的增加又势必为旅行社组织短线游创造了条件。为此,旅行社应积极应对,顺应经营环境的变化,调整思路,在短线游上加大运行力度,开发出深受市场欢迎的短线游项目,做好短线游线路经营。这已经成为旅行社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功课,也是旅行社经营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机遇。

由此可见,国家法定假日的调整对旅行社经营战略的调整有重要影响。此外,海峡两岸政治关系向好的方面发展,2009年开始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获批以及即将于2009年5月1日实行的新《旅行社条例》,政府颁布的其它一些与旅游业有关的法律、 行政 法 规、条例、 管理 制度等,也必将会对旅行社的经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经济环境

(一)总体经济发展状况

从总体经济发展状况看,国民生产总值是常用的衡量宏观经济状况的一个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一般来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也较为发达。根据国际惯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候,国内旅游消费将启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候,国际旅游消费启动。旅游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至5000美元,将进入旅游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都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势头。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是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条件下形成的。按照2005年修订后的gdp数据计算,1979至2004年人均增长率为9.6%,近三年仍连续保持10%左右的增长。虽然受始于2008年的国际 金融 危机 的影响,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率将有所下降,但我国仍将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可以肯定的认为,我国人均gdp向3000美元跨越将是不可逆转的,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也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总体经济状况的持续向好,将是我国旅游业持续兴旺的重要动力。从旅行社经营策略角度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未能见底,西方发达国家何时能走出低谷还没有明确预期的情况下,旅行社应充分重视开发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尤其是可以多组织出境游以弥补入境游人数减少带来的损失。

(二)居民收入及消费状况

从居民收入及消费状况角度进一步分析, 收入及消费状况是影响旅游需求和行为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越高,代表着可自由支配的资金越多。收入越少,用于享受和发展消费的资金就越少。人们只有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前提下,才会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旅游这种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往往与可自由支配资金的多少联系在一起。 调查 表明: 发达国家居民用于旅游消费的开支超过家庭收入的20%,而我国居民用于旅游开支的收入却不足1%。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

四、技术 环境

是指旅行社所处的环境中,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 社会 现象的集合。技术环境影响到旅行社能否及时调整战略决策,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技术环境的变化,一方面,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给旅行社开发新产品创造了条件,增加了 旅游 产品的吸引力,提高了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新技术应用的观念、早晚、人才引进等也给旅游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下面仅就 交通 运输 及互联网对旅行社经营的影响做简要分析。

(一)现代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变

旅游者要实现从定居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旅行,必须借助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同时,特色交通方式本身也会成为一种旅游吸引物。目前,交通运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旅游交通工具种类增加、速度加快、舒适感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越来越高。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感知距离的缩短,使得旅游者的出行更加便捷,旅游者游览的时间相对延长,同时也丰富了旅行社的旅游线路,旅游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旅游需求潜力再大,没有安全便捷的交通,也会严重制约旅行社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现代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变为旅行社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是现代旅行社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互联网的使用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媒介,丰富了旅游者信息搜寻的选择性,满足了信息社会旅游者对信息搜寻主动性和互动性的需求。网上旅游信息服务将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竞争和发展优势。旅行社应高度重视旅行社网站建设,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品牌宣传、产品推介、咨询互动、客户关系 管理 等各项经营活动,打破传统的宣传促销方式,提高旅行社经营的灵活性,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多维信息服务,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在信息社会的竞争中抢得先机。

五、社会 文化 环境

社会文化 渗透于所有的旅游经营活动中,而旅游经营活动又处处蕴含着社会文化。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重大文化事件及 教育 水平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下面仅就社会文化事件、社会中家庭结构的变动以及宗教信仰因素对旅行社经营的影响展开分析。

宏观环境范文3

关键词:农业推广;定义;宏观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8-39-1

1 农业推广的定义

农业推广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的产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性活动。一般认为自从有了农业,就有了推广活动。农业推广是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种专门化活动。

农业推广不可或缺的形成要素,包括人、物、事三项。其中,人的方面,运作者主要扮演资源的供应角色,也是优势的角色,而运作对象,则主要是资源的需要角色,也是弱势的角色。在物的方面,包括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无形的资源及各种有形的资源,也包括能够量化的、难以量化的资源及知性、感性资源。在事的方面,主要指的是传达、转移、扩散、共享过程的造成,包括经历的时间、流程、情境、变迁、动态。

2 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的主要因素

2.1 政策与法律环境

例如宏观政策、战略、方针、决定、决议、纲要、计划、规划、法律、法令、条例等。

2.2 政府机构设置与组织体系

例如开展或参与农业推广工作的各种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及之间的网络结构与连接机制。

2.3 经济与结构条件

例如市场结构、资源基础、经济发展水平、投入及产出物价格、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经营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土地使用结构等。

2.4 其他环境

例如社会文化环境、历史演变、自然区域条件以及国际有关机构的活动等。

3 对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的分析

3.1 政治环境

国家的政治环境主要是国家的宏观政策、战略、方针、决定、决议、计划、纲要、规划、法律、法令、条例等。国家政治环境对推广工作的成败至关重要。例如:在发展中国家,粮食政策最令人关心,因为推广工作大都是为了粮食生产,因此,仅粮食政策一项就会对推广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例如:非洲一些国家独立后,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对推广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2 经济环境

农民对新技术创新的响应与他们对应用新技术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感性认识直接有关。只有通过示范活动说明新技术能够提高生产率,使农民深信这种增产能够增加收入或使家庭更有保障,推广人员推荐的新技术才能得到最积极的响应。反之,新技术难以得到积极响应。

3.3 农业生态环境

作物生产研究工作中的一个普遍的制约因素,是难以培育出世界通用的作物品种。这样的品种很少,因此,大多数国家尽量在各种生态环境下建立研究站,以便使作物品种适应各种生态环境,推广机构要同这些针对特定地点开展工作的研究活动建立和保持有效的联系。通过他们可以了解到特定地区的有关情况。

3.4 推广工作的行政和组织环境

有效的推广工作要有一个良好的行政和组织环境,从而能系统地、迅速地处理推广工作中的问题,做推广服务工作。目前世界上推广工作作出许多不同的行政和组织上的安排。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推广机构在行政上隶属农业部。在这两种体制范围内,推广行政人员接近政府决策人员的机会有很大差别,在推广机构派代表参与决定方面也有很大差别。

如上所述,在农业部内部设置推广部门是最重要的一种组织方式。推广部门可以派一名负责人作为代表参加农业部的决定委员会,地位与部长行政理事会的其他理事相等。在这种安排下的推广机构一般被认为是“农业部的教育助手”。另一种安排是推广机构的负责人向部领导小组的一名中间人汇报工作,这种安排或许比前一种例子更为常见。这两种安排,前一种在预算、编制和计划领导等方面的决策过程中,享有很多的发言权,后一种在行政系统内的影响小些。

4 发展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

宏观环境范文4

近期以来,市场对未来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担忧加剧,欧债危机的恶化以及美元的反弹成为打压有色价格的主要原因。全球经济增前景的暗淡仍在延续,目前市场将全部希望倾注于各国协同救市的预期上,而挽救经济的措施的规模和力度将成为决定市场方向的关键因素。

宏观篇:欧债危机恶化及美元反弹重挫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是一种金融属性较强的大宗商品,与宏观经济关系密切,因此它的价格对宏观经济敏感度很高。近期以来,市场对未来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担忧加剧,欧债危机的恶化以及美元的反弹成为打压有色价格的主要原因。全球经济增前景的暗淡仍在延续,目前市场将全部希望倾注于各国协同救市的预期上,而挽救经济的措施的规模和力度将成为决定市场方向的关键因素。

法国两大银行评级遭降、意大利评级遭遇标普下调、希腊10月中旬面临破产风险,欧债危机的再度恶化令全球宏观环境再次陷入漩涡。IMF9月20日全球《财政监测报告》,认为全球财政环境仍面临高度风险,并表示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速为4.0%,比6月份的预测低0.3个百分点。目前全球经济复苏正遭遇新挑战,市场将希望寄托于各国政府未来可能推出的就是政策来,而本周的联储议息会议及G20峰会可能是关键的政策时间窗。

由于欧债危机恶化的影响,美元突破74一线震荡区间,开始出现连续反弹走势,这种突破走势也令有色价格与美元的逆相关性再度上升。目前来看,美元来到77.8的关键阻力位,反弹结束还是演变成反转上行趋势,联储的政策将为期作出指引,而这也将决定着未来有色,特别是铜价的方向。

铜篇:基本面屈居次位,宏观系统性风险左右铜价走势

铜是与宏观经济及美元走势最紧密的有色金属品种,因此当前恶劣的宏观环境及美元反弹对铜价的打压也最为严重,而基本面在旺季仍较稳定,但在目前形势下只能屈居次位,宏观系统性风险将左右铜价走势。

由于世界范围内大型铜矿区罢工不断,智利矿石品位的下降及恶劣天气的影响,铜上游供应情况仍不乐观。智利国有铜业委员会Cochilco9月13日下调该国2011全年铜产量目标,有预估的570万吨下调至540万吨。上游供应趋紧一直是铜价的一个支撑因素。另外,根据ICGS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全球精炼铜工供需缺口为4.2万吨,上半年缺口为13万吨,也显示出今年供应紧张的情况。不过今年澳大利亚铜矿及精铜产量都有增加对紧缺有一定缓解,但紧缩局面不会出现根本改变。

我国8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较上月增加11%至34.04万吨,这也印证了我们此前预期。由于目前国内交易所库存仍处于11万吨左右的低位,保税库库存较上半年来看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加之目前国内中小企业资金紧缺,内外盘比价得到修复,融资铜进口量或继续回暖,这将令下半年国内铜市进入补库阶段。

8月由于电力项目的推进,铜杆企业订单情况有所好转,部分企业接到南方电网订单,电力项目的推进令下游旺季生产平稳,预计9月加工企业仍将维持目前较好的订单生产状态。但是由于从2011年月30日起,山东、青岛、河南、四川等三省一市的家电下乡政策将“如期结束”,在此之后原补贴对象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不再享受财政补贴。在2013年1月底所有家电下乡政策截止。因此对为未来,家电需求下降的预期对铜价形成一定影响。

铝篇:库存及成本利好与出口及宏观环境利空博弈

近期铝价也遭受了宏观系统性风险,加之出口受阻的利空,价格也出现回落,但是力度远远不及铜市,这主要是由于铝金融属性不及铜强,加之电价及辅料价格上行的预期以及旺季较好的开工率,铝市下方支撑较强。

今年开始上交所铝库存持续下滑,进入二季度后,这种下滑趋势一直持续,目前已经来到11万吨水平,为年内最低位置,较年初44万吨水平下降3/4,持续下滑的库存成为国内铝价最主要的支撑因素。进入8月,LME库存也出现高位回落的迹象,这对相对疲弱的外盘也有一定支撑。

从湖南、山西、贵州等一些发电企业了解到,与此前冬季储煤阶段电厂会预存30天以上的煤炭储量相比,今年发电企业囤煤的积极性并不高,不少电厂的存煤天数只有10天左右,这为冬季的电荒带来了极大隐患。电企亏损的加剧令企业生产运营热情降低,电力缺口或将进一步限制电解铝的产量。广西地区征收电力价格调节基金或为其他地区起到示范作用,电价上涨预期加强,另外大唐集团在中电联官方网站刊发文章,建议在电力市场化改革完成前,重启煤电联动,未来电价上涨预期再度显现,从而对铝价形成支撑。

由于欧美经济疲弱以及,8月未锻造铝出口环比下滑24%至6.22万吨。加之人民币的升值及欧美对我国铝制品发起的双反风潮,目前铝制品出口形势不那么乐观,忠旺等公司目前也将重点由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转移,出口的回落对铝价有一定打压。

铅篇:蓄电池行业或将面临期整顿,但冶炼成本给予铅价支撑

铅市也跟随有色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挫,除了宏观环境因素之外,国内铅酸蓄电池行业或将面临期整顿也成为铅市不振的主要原因,下游消费行业的期整顿终将波及上游冶炼行业。但是随着铅价的下挫,目前成本的支撑作用越发的明显,铅价也由于这种支撑因素的存在放缓了下跌的脚步,呈现弱势震荡的走势。

铅酸蓄电池虽然维持高价,下游铅酸蓄电池企业负责人反映订单旺,电池产品供不应求趋势明显,目前西南地区极板加工费已经涨至7000-8000元/吨,福建地区极板加工费已至9000元/吨左右。但由于产能复苏情况严峻,铅酸蓄电池行业或将面临期整顿的情况,因此对上游铅需求短期无法提高。目前现货价格对1110铅期货合约主力呈现平水状态,显示现货价格较为坚挺,随着价格的继续下跌,下游对价格认可度将逐渐提升,从而刺激市场买兴。目前市场有部分贸易商反映成交好转,下游接货积极。

锌篇:成本限电成为主要支撑因素,但宏观形势对其影响仍高于基本面。

与铜相似,锌市受到此波宏观系统性波及也出现回落迹象。但是由于受到限电及上游矿山惜售影响,产量的回落将令国内供应过剩状况稍有缓解。另外价格的下挫也令下方成本支撑作用有所显现,另外下游消费情况在旺季也较平稳。因此如果宏观形势有所好转,锌市有终止下跌脚步的可能。

作为锌精矿和电锌主要生产地的广西和湖南,两省区锌精矿产量占全国的21%左右,电锌产量占全国的30%左右。8月份南方电力紧缺状况加剧,两省区电力缺口达20%,拉闸限电情况加重,南方电网所覆盖的5个省份,再加上浙江、四川、重庆等地电力缺口已达2000万千瓦。电荒蔓延迫使产量延续下降趋势,广西主要锌冶炼企业的产量较同期至少减少20%。国内8月锌冶炼企业开工率为72.41%,较7月74.09%继续下降,处于年内低位。而开工率的下降从8月锌产量数据上也能看出。8月我国锌产量为40.6万吨,较7月回落4.5%。产量的回落将令国内供应过剩状况稍有缓解。

宏观环境范文5

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是3G牌照发放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首个国际大型信息通信展览会,由此不难预测,3G技术的展示及业务应用的演示将成为本届展会的亮点:2009年是中国3G建设全面铺开的一年,3G网络建设最新进展、3G网络规划和优化方案、3G业务应用、3G终端、3G演进等都是国内移动通信业持续关注的热点。此外,随着全业务运营时代的来临,宽带电信业务与增值服务、移动互联网、宽带无线接入、家庭网络等新业务和新技术也将展示信息通信行业的最新趋势……3G为我国通信业发展带来的勃勃生机,和我国通信业迎接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全新姿态,都将在本届展览会上一一呈现。

为此,本期隆重推出“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专刊,同业内专家、学者、研究者一起,对我国3G产业宏观发展环境及监管政策进行解读,对3G网络建设、规划、优化的现状、关键问题和经验进行介绍,对3G业务、终端、市场等问题进行研究,对我国运营商的全业务运营策略进行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从基础市场运营结构、移动通信技术和标准的发展趋势、三大国际标准产业链竞争成熟度以及电信产业与金融媒体等传统产业融合趋势对中国3G产业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在宏观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电信管制政策所面临的目标价值体系上的冲突和挑战,最后,文章提出以TD的市场化和国际化作为首要目标的四维3G管制政策目标综合体系。

【关键词】3G产业环境 管制目标 融合监管 管制冲突

在延后全球3G牌照发放十年之后,2008年,中国政府以采取大规模市场结构重组与3G牌照同时发放的方式,拉开了中国3G产业发展的帷幕。从六家分业运营的结构体制,重组为只有3家的全业务运营结构,尤其是3G移动通信市场从原来的只有两家的双寡头垄断到有三家的垄断竞争。从体制到政策,此次重组对中国的电信产业政策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又由于夹杂了复杂的政治因素的考量、混合了国家自主创新、市场结构调整以及国有资产保值等多维的管制目标需求,而显得尤为困难重重。

1 中国3G产业宏观环境分析

通过研究和分析中国的3G产业管制政策所面临的宏观环境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市场结构环境、技术进步发展趋势、3G三大国际标准产业链竞争成熟度以及产业融合四个维度进行剖析。

1.1 中国3G产业的基础运营结构

在电信产业重组之后,中国电信产业的运营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强弱配格局。

首先,在业务结构或者地区结构上,三大运营商呈现互为主导的运营格局。从固网业务结构来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是南方区域和北方区域的固网业务主导运营商,而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均是最弱小的运营商;从移动业务结构来看,无论是用户还是网络规模,中国移动无疑是一家主导运营商,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是非主导运营商。

其次,从3G标准的成熟度来看,在所获得的3G牌照中,中国移动作为规模最大的移动业务主导运营商,所获得的是产业链成熟度最低的TD-SCDMA。相比而言,其他两家运营商获得的是相对成熟的WCDMA和CDMA。

最后,从市场结构来看,在移动通信业务上,一家独大是基本的市场格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2G时代已经占据了90%的用户市场,尤其是中国移动在2G上积累的超过70%的用户规模所产生的用户锁定效应,是影响未来3G发展的重要环境变量。从2009年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用户增长趋势看,这种庞大用户规模所带来的惯性对3G管制政策的挑战将是长远的。

基础运营结构和市场结构组成了中国3G产业发展宏观环境的基本面,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对中国的3G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的3G牌照发放整体滞后于世界上大规模3G牌照发放浪潮十年左右,在这十年间,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目前,以LTE为代表的B3G、4G已经从实验室走向试商用、商用,过渡或者替代,这些构成了中国3G产业发展方面的技术基本面。

1.2 中国3G产业发展的基本技术环境及趋势

中国3G牌照的发放是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中国滞后近十年,在2009年发放3G牌照的原因之一:为TD-SCDMA的成熟和确保市场化的成功保留足够的时间窗口。

然而在中国进入3G元年的时候,全球的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开始进入后3G时代。

3GPP标准化组织在受到IEEE 802.16标准化工作组推出的具有移动功能的WiMAX挑战和冲击的时候,于2004年底,提出了革命性的LTE研究项目。与原有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模式不同,Vodafone、T-Mobile、中国移动等7大运营商联合主导了LTE的需求。

从2004年开始,经过SI可行性研究阶段之后,3GPP在2006年9月正式开始了LTE标准的起草阶段。截至2008年,全球主要移动运营商如沃达丰、Verizon、中国移动等均宣布了自己的下一代网络演进计划,而进入2009年后,Telenor集团、Verizon、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都已经或者计划在2010年前后开展LTE实验网络试验网的建设和测试。

因此,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中国的3G可能会在商用不久就面临由于技术进步被替代的产业风险。

而另一方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2G网络从网络覆盖到网络质量乃至业务应用,其成熟度和丰富度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对移动通信的业务需求,并且从运营商到整个产业链已经产生了规模庞大的沉淀成本。这样也构成了中国3G发展环境的基本技术面。

1.3 3G三大国际标准产业链竞争成熟度

与市场结构、技术进步趋势相似,影响中国3G监管政策的另一个要素就是国际三大3G标准的产业链成熟度。

众所周知,TD-SCDMA真正市场化进程是在2008年开始的,而彼时其他两个3G标准早已渡过了最开始商用时的终端匮乏、产业链力量薄弱、应用匮乏、网络设备不成熟等问题集中爆发的阶段。与TD-SCDMA相比,WCDMA和CDMA2000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的强大竞争能力。

而TD-SCDMA,从2008年开始,也不过是刚刚完成从试验网到商用网的转变,在终端、测试、芯片、网络等环节仍面临巨大挑战。从公开的数据来看,对TD-SCDMA来说,在网络质量上能够不比2G网络差成为运营商设定的主要目标。也有数据表明,在网络优化和建设上,TD-SCDMA难度数倍于2G的GSM。这些都表明,在产业链的成熟度上,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处于夹缝中的尴尬竞争劣势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

与技术比较劣势相比,三大3G国际标准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经成为一个标准能否有效存在和发展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在所有标准中,WCDMA无疑获得了全球范围内主要运营商的支持。在3G向4G演进的过程中,高通在2008年底前宣布放弃UMB,专攻LTE,成为市场选择标准的一个典型案例。那么,对于中国的3G政府监管政策来说,所有管制政策的出台,都要考虑产业成熟度和国际化程度所带来的此消彼长的影响,这是必须纳入关键考量的外部要件之一。

1.4产业融合应用需求成为3G发展的宏观外省需求变量

信息和通信产业之间的融合以及信息通信产业与传统工业的融合,已经使原来泾渭分明的产业边界变得模糊,而在融合边界催生的新的融合应用需求将对中国乃至全球3G产生决定性的结构影响。

3G的高带宽为互联网的移动化奠定了技术基础。以IP技术为基础的传统互联网应用对移动化的强烈需求,使移动互联网成为IT与CT融合的新产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成为用户接入的第一入口。移动终端成为3G与互联网、工业、金融、媒体、广电等其他产业融合的汇聚点。

最明显的就是移动终端的媒体化趋势。手机报作为传统新闻行业与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其在中国的用户数和发行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一家传统媒体的订阅用户数和发行量。以中国移动公开透露的数据为例,截至2009年5月,中国移动的手机报用户已经超过4000万。除此之外,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广告业务、手机视频业务,使移动终端早已超越了作为语音通话工具的范畴。

而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则是3G应用融合的另一个重要趋势。在日韩等3G先行的国家,移动支付(手机支付)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3G应用。中国工商银行在2009年7月宣布推出3G版的手机银行,而中国移动也推出了基于话费账户的移动支付业务。手机在金融与移动通信的融合中,成为一个新的金融工具。

除了互联网、媒体、金融、广电之外,其他传统行业与移动通信的融合需求也成为3G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这所有一切,都对现行的政策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2 3G管制政策目标价值体系的冲突和挑战

电信行业的政策管制目标,一般分为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两种。通过对中国3G产业发展宏观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效率目标或许将成为监管政策的首要价值判断基准。

笔者认为,中国3G产业的宏观环境,给政策监管提出了极大挑战。监管目标的复杂性和相互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让监管政策的制定陷入了两难境地。

基础运营结构格局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目标要求的潜在冲突使得监管政策的制定存在双重价值判断基准。3G牌照发放后产业发展是否取得成功,将以TD-SCDMA是否成功市场化并具有国际竞争力作为主要参照标准。然而,由于基础运营结构的强弱配格局,将使市场结构调整目标与这一目标产生冲突。由于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市场作为主导运营商的同时又承担着TD-SCDMA的运营和市场化和国际化重任,市场结构调整的管制政策,例如不对称价格管制或者携号转网等措施必将对TD的建设和运营产生重要影响。这种价值目标体系的冲突置监管政策的制定者于两难境地。

三大国家标准的产业链成熟度成为TD-SCDMA国际化竞争优势建立的主要障碍。目前来看,一方面WCDMA和CDMA2000标准在中国的网络建设和市场发展,使国外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商由于不存在任何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而没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参与和促进TD-SCDMA成熟和国际化;另一方面,其他国际运营商也不存在其用户漫游至中国时存在制式不一致的障碍,这也导致它们没有足够的市场压力促使其选择TD-SCDMA作为技术选择路线。或者说,在没有其他显性强制性管制政策约束的条件下,掌握着国家标准话语权的国外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是不会有主动提高TD-SCDMA国际化竞争优势的意愿的。

技术替代风险、规模巨大的存量资产的沉没以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难以调和的矛盾目标。LTE(或者说4G)在中国3G牌照发放后的试商用以及商用,有可能导致中国3G的大规模资本投资沉没。这是由LTE技术本身革命性的演进所导致的:LTE采取的全新的网络结构和物理层技术,以及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的后向兼容性能,使运营商在网络建设时系统设备和终端设备,均需进行替换。这种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替代风险成为中国3G产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潜在杀手。同时,运营商在2G时代形成的庞大规模的存量产业资产,又由于3G与2G在业务和应用上的相似性而产生直接替代竞争,也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目标的重大挑战。

3G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应用,对目前垂直行业监管体系及其政策协调机制提出了新的需求。移动终端的媒体化、金融工具化、信息化趋势,使原先毫不关联的产业在移动终端这一载体上,由于融合应用出现了交叉。以移动支付为例,运营商开展的小额支付或者以话费作为账户的手机支付,已经使电信运营商进入了金融服务业,那么,对电信与金融融合边缘金融业务的监管就成为电信管制当局和金融管制当局进行政策协调,建立统一的融合监管体系的直接需求。而在电信业与广电业融合的过程中,移动终端成为第五媒体,对于监管当局来说,媒体行业与电信行业融合应用的出现,也需要在电信与广电部门之间形成协调一致的政策监管机制。

3 3G产业管制政策协调目标体系

由于3G宏观产业环境的复杂性,在3G政策监管体系的设计上,笔者以为,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主次分明、协调一致的目标体系,才能指导3G监管政策的制定、执行和优化。

除了电信管制中的公平和效率等通用目标之外,笔者认为,在3G管制政策制定上,需要建立一个符合中国3G宏观产业环境的目标体系。

首先,TD-SCDMA标准成功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应成为3G管制政策的首要目标。由于其他两个标准对于中国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谋求国际标准话语权将会产生阻碍和替代作用,因此,中国的3G产业管制目标必须与国家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尽可能减小这种阻力和避免话语权竞争替代效应的出现。

其次,市场结构均衡调整应是3G管制政策的第二目标,并在必要的时候服务于首要目标。应该说,移动通信业务在很多国家已经不再列入电信行业的强垄断业务,而在中国市场,电信行业市场结构的失衡,尤其是中国移动的一枝独秀,从电信管制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影响来看,并没有产生垄断者滥用市场势力破坏竞争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同时,由于中国三大运营商同属国资委的特殊资本结构,衍生的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需求,注定市场结构的均衡不应该也不会成为电信管制政策的首要目标。

再次,减少重复投资和减缓资产迅速沉没应成为3G管制政策设计中的第三个目标,以此防范由于无序竞争和技术进步替代的风险。重组前,电信企业是分专业运营,全业务牌照颁发后,对于在固网业务和移动业务互为主导运营商的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在南北地区互为固网业务主导运营商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来说,如果没有电信资源共享的管制机制和协调机制,将会给运营商带来很大的重复投资冲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电信网络的开放、分拆和定价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而在我国只有难以操作的原则性规定。而后3G乃至4G技术的进步,对3G投资造成的替代沉没风险要求3G管制政策的目标设计必须建立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强制技术规范体系,而这种强制技术规范体系的实施,必须依托显性的管制政策设计和监管。

最后,3G管制政策的目标必须以促进产业融合、创新3G应用为终极应用价值判断目标。3G乃至4G移动通信技术与传统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要求3G的政策监管也必须与其他产业的监管政策进行融合,尤其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产业的金融服务业与电信产业的融合,这迫切需要打破部门行政壁垒,构建一个大监管体系。这种监管体系应是在部门利益折衷和协调的基础上,从政策上降低原本相互隔离的两个产业中的主体进入彼此产业的壁垒,并最终促进产业间融合应用的发展,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

以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为终极目标指向,笔者以为,以TD的市场化和国际化作为首要目标,以市场结构调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促进融合应用顺序作为次要目标并服务于首要目标的的3G管制政策目标综合体系,或许是在不对称相互失衡的市场运营结构、3G被4G替代过渡的技术风险、争夺国际标准话语权面临的产业链竞争劣势以及电信产业与金融、广电媒体等行业的融合趋势内外宏观环境下最不坏的选择。

4 结束语

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还从来没有一个电信管制机构需要面对如此复杂的目标调控体系。因此,审慎的对中国3G产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做一个全方位的梳理和研究,建立一个有效制度供给的政策监管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现实价值。也只有在弄清楚中国3G产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了解我国3G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之后,才能制定一个符合国家、产业、企业、社会利益的综合协调的管制政策目标体系。也只有这样,每一项管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才不至于偏离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俊豪. 管制经济学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王俊豪. 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政府监管体制改革课题组. 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政府监管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宏观环境范文6

【关键词】宏观环境;电力企业营销;分析

1 我国加入WTO产生的影响

1.1 行业布局

加入WTO后,电力负荷的结构、电力系统的布局,电力服务的重点等将发生重大变化,电力的用户――各行各业将面临着很大地调整与挑战,将接受“市场规范化”的洗礼,有的行业、企业将被淘汰,而有的行业、企业得以生存、发展与壮大。新的经济模式、新的经济组织、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会出现。因此,经济结构将会重新布局,这必然引起电力行业布局,电力负荷结构以及电力服务重点的调整与变化。

1.2 经营战略

无论是发电厂、供电局、电建企业、设备厂,还是电力公司,其经营观念、经营方式、经营思路乃至行为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加入WTO意味着我们许多方面要与国际接轨,意味着不能像以前仅站在国内来看待某一问题,要站在具有丰富“市场经济”、“市场规则”经验的对手面前去思考;意味着包括企业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价值观的交融、渗透意味着垄断地位受到挑战,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理念等方面的影响将显得比以往更加突出,电力与此相适应的发展经营战略、技术战略,均要随之调整。

1.3 知识产权

异常迅猛的技术进步、技术革新对技术密集型的电流企业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加入WTO后,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的真正的高新技术将会“涌入”中国市场,将一改过去小打小闹、贸易的方式,以强劲的飓风冲击着电流行业。主要表现在:一是,将大大缩短技术寿命周期,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不会像目前那样差得太远。二是,技术的交易将不再通过商“汉化”过程或其他间接方式进入,而是更为直接的交易方式,交易成可望降低成本。

1.4 能源竞争

其他能源与电能的竞争将日益突出,加入WTO意味着开放度的增加,意味着市场的进入。太阳能、天然气、风能等将有可能以新的竞争手段和方式进入,或者以相应的非用电产品进入市场,这将导致竞争加剧。

1.5 理财方式

电流企业理财的方式、途径更加国际化,加入WTO,投资和融资的一系列国际惯例渠道、方法将会更加广泛地运用,证券化、市场化、资本国际化将更加突出。同时也导致理财理念、会计技术方面的变化,迫使着电力企业去研究信息会计、技术会计、“项目融资”等一系列新的东西。

1.6 观念冲突

可以设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长期习惯于垄断地位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痕迹的电流系统而言,会不习惯,会产生观念、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逐渐达到交融与渗透。因此,加入WTO初期,因知识产权打官司的事情会增加。

2 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

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与方式、伦理道德观念、信仰会对电流市场营销产生影响。比如“厨房革命”的结果是电气化,人们煮饭、做菜要用电饭煲、微波炉、电炒锅、电热水器、电抽油烟机等。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通过空调保持恒温,汽车内也要有空调,办公室要有空调,不仅有抽干机,也有抽湿机,不仅能制冷,也能制热,不仅能储冷,而且也能储热等。“假日文化”引发旅游景点的开发,保护与发展相应地对电力需求也要增加,新的目标市场、新的用电增长点,健康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用电的各种保健器材,也应运而生,这无疑对电力市场营销产生影响。凡此种种,均说明了一各重要问题,社会文化对电力市场营销有着巨大的影响。

3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生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下子向“电力人”敲响了警钟,人们似乎从电力快速发展的优越感中突然惊醒,电力原来也需要市场营销。我们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以来均是电力企业的主要用户,占负荷较大比重。但是在目前经济结构调整时期,这些大户有困难了,逼迫着电力企业寻找别的用电增长点,可以这么讲,如果没有目前的经济结构调整也就不能有目前的电力市场营销研究。

4 宏观环境下电力营销市场采取的战略措施

4.1 转变观念,树立消费者至上的思想

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电力短缺,供电企业不习惯服务,不能以用户为中心,在用户的眼里,供电企业是“电老虎”、“电衙门”。反映在国家电力发展方针上也是“重发、轻供,不管用”。因此,当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后,供电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消费者至上,用户第一的观念,用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来指导企业的营销活动。

4.2 改革现有的销售体系,提高市场营销在供电企业中的地位

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供电企业政企不分,市场销售完全围绕着计划分配程序进行。因此,几十年来在供电企业都设有用电科(处);对外又叫“三电办”的机构,代表政府分配电力使用计划,提出定价方案,为政府筹集电力建设资金,统管电力销售工作。在供电企业众多的管理职能(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劳资管理、用电管理等)中,基本上是以生产管理为主,营销只作为一般的管理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供电企业必须改革现有销售体制,撤销用电科,将代政府管理的职能还给政府,供电企业应将市场营销置于企业的中心地位。成立电力营销中心,担负服务用户,收取电费,开展市场调查和予测,进行营销策划等职能。该中心应是用户与供电企业的桥梁与纽带,负责将用户的需求与欲望反映到企业;企业的其它职能部门通力为该中心服务,努力达到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与欲望的目的。

4.3 农村用电市场

当前,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关键是降低农村到户电价,刺激农民用电积极性。要降低农村到户电价,必须解决四大问题:一是,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取消农村供电中间层――乡电力管理站和村电工,由供电企业直接供电到农户。治理农村用电市场环境,依法打击人情电、权势电,关系电和窃电行为;将各种转嫁到农户头上的不合理收费统统取消。二是,筹集资金建设和改造农村电网,提高农村供电可靠率和电网覆盖,降低农村电网损耗。三是,提高供电服务质量,农电营销人员必须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户服务的思想,真正为农民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四是,做好宣传广告工作,引导农民的消费取向,提高农民家用电器的普及率。最近,国家对开拓农村电力市场,拉动经济增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供电企业通过贷款改造农村电网,理顺农电体制,三年内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我们要抓住机遇,全面开拓农村电力市场。

4.4 城市居民用电市场

改造城市配电网络,提高进户线设计标准,实施一户一表供电方式,改变居民用电“卡脖子”现象,全面提高城市配网供电可靠率和电能质量合格率。配合家用电器销售商扩大销售市场,与其它能源展开竞争。一是,在电炊具上与液化灶器展开竞争。二是,利用电力洁净优势,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与一次能源(如煤碳)展开竞争。配合政府环保,规划部门制定法规,强力推广电锅炉,占领宾馆、居民生活小区热水供应和空调市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