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学范例6篇

幼儿园数学教学

幼儿园数学教学范文1

关键词:更新观念;改进方法;语言表达;社会技巧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73-01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们形象地称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

1.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纲要》的出台,我们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有了新的看法,使我们明白,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运用针对性使幼儿乐于动手

一般来说,操作活动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接收能力不同,年龄越小,差异越大,因此,小班幼儿操作活动以个别为主。可提供一些用于比较多少、1和许多、分类等联系生活实际的简单材料供幼儿操作。中班在个别操作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合作,如两人轮流抽卡片,按卡片上的数字到箱中摸出相应数量的实物或者是摸出比数字多1少1的食物;又如两人手中各拿1~6的数字卡片,两人同时各出一张卡片来比大小,由其中一人说,说对的就可以把两张卡片一起收回,最后看谁的卡片多。大班幼儿则可以用多种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个别活动、两人或多人的小组活动。如幼儿在学习"二等分"时,在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后,可以为每位幼儿提供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种的几何图形,请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几何图形"二等分"的实践操作活动,比比看,谁"二等分"分得最好,方法最多种。操作一段时间,有的幼儿已完成了三种几何图形的"二等分",但对正方形、长方形的"二等分"只有一种方法。这时,我就提醒幼儿,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二等分"的方法,比比看谁的方法多。经过教师的启发、鼓励,幼儿又活跃起来,纷纷继续动手操作,最后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指导、比较和自己的探索操作,找到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其它等分方法。

3.注重各领域的有机结合,形成数学与各学科的渗透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语言故事是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形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数学内容要求,我自编了许多既有趣又符合知识要求的故事,并把数学教具作为故事中的道具。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如:在数学活动"小小送奶员"中利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述自编时下非常流行的《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边讲故事情节边提问,幼儿边思考边回答,最后老师和幼儿一起解读取奶单和送奶单,练习巩固了数数和序数,完成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效果很好。

4.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 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 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 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 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 面提高。

幼儿园数学教学范文2

【关键词】情境教学;幼儿园;数学;应用

伽利略曾说过:“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可见,数学无处不在,因为,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周围环境中的形形物体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形状,大小也各不相同,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也就是说,幼儿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数学打交道,所以教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能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与人交往。但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幼儿能掌握这些抽象的符号,我们常常创设“情境”来教学,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在游戏中长知识。

一、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故事中的情节,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数学是逻辑性强,而又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我们就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幼儿学习《空间方位认知》时,可以创设故事“解救宝宝兔”,利用幼儿都希望自己是个勇敢的人、都有着一颗爱心,勇敢地去完成任务。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识了路径卡,知道了使用,最后用路径卡修好路,救出了宝宝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幼儿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幼儿掌握学数学的方法,也培养了幼儿的能力。

二、创设操作情境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所以,幼儿园里要注意创设让幼儿动手操作的场所。

幼儿由于年龄小,光听还一定能掌握知识,往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才能学会,学数学更是这样,要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掌握方法。如在教幼儿《排序》时,就要准备好可以操作的教具,让幼儿人手一份。在班级中的区角创设中,数学区要注意创设操作的情境,因为数学区是幼儿课堂知识的反馈,幼儿在这里观察、操作、探究,不但培养了幼儿举一反三的学数学的方法,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活动常规。如在小班的认识“5”的活动中,我们设计“我为动物吃豆豆”的情境,把可乐瓶装扮成一种小动物,剪出一个嘴,上面贴着数字“5”、“4”、“3”等,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数量与数字的关系。

三、创设游戏情境

《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游戏紧密结合,能够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也使幼儿获得数学的知识。如在小班的《里外辨识》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兔妈妈和宝宝兔游戏”的情境,兔妈妈带着宝宝兔们到外面去玩,出现了一只大灰狼,宝宝兔们就要赶快跑回家(一个大圆圈里)蹲下,站在家外(圆圈外)的就要被大灰狼吃掉。这个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掌握抽象的符号――里外卡,并理解了里外的概念。再如在中班的《数的实际意义》的教学中,创设了游戏“昆虫与花儿”,幼儿扮演昆虫,昆虫身上的点数与花的数量相对应,有几个点的昆虫就去找多少朵花儿做朋友,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四、创设生活情境

《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看看我们的周围,人类的全部生活实践(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数学,像小朋友有几只手,班上有多少位小朋友等,均要用数量来表示。所以创设生活情境,也是促进幼儿学习数学的方式,在生活情境中,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如在小班的幼儿洗手时,可以让幼儿数数水龙头有几个,喝水时数数有几个同伴喝水了,练习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中班的可以请幼儿数数今天到园多少个同伴,请值日生为同伴发学习用具,请同伴相互检验是否正确。每组的幼儿轮流担当值日生,这样让每个幼儿都得到锻炼……真实的生活情境,是幼儿最熟悉的场景,能更好地吸引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通过它可以使一些很难通过语言描述和运用实物教具来呈现的情境表现出来。如给大班的幼儿进行三个纬度的脸谱表情排序时,由于道具要准备得多,这时,我们就可以制作课件,让不同表情、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脸谱,通过课件让它一一展示,幼儿跟着不同脸谱的出现思考问题。色彩鲜艳、图象卡通还带着动态的多媒体课件,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再如在给幼儿复习巩固的机会时,以动画的形式提出问题,当幼儿答对时,屏幕上就出现鼓掌的声音,幼儿在这样的情境中百学不厌。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幼儿的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是一种能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这是为了能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地、具体地、生动地呈现给幼儿,就要求我们教师们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情境教学也正是从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出发,把枯燥的数学融入到游戏、操作、生活中,通过学习动手操作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接受数学,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所以,情境教学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杨昌敏.妙用故事情境教数学[J].贵州教育.2010年11期

幼儿园数学教学范文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验,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当学习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本文在此谈谈幼儿园中,幼儿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相信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现状,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的现象。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任务是要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发展思维能力。这三项任务既有相对独立性,又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因此要完成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三项任务就必须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训练尤其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训练任务落到生活中去。

我们针对过去存在的知识教学与思维训练脱节的弊端,合理地安排教材,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来加强对幼儿的思维训练,力图使思维训练与知识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例如 教师可以采取探索式的操作方法,让幼儿在认识三角体的基础上进行“图形拼搭”操作,幼儿并不能预知组合出什么图形,而正是“未知”吸引了幼儿,促使其主动作用于单一图形的材料。在反复的操作中,发现一个又一个的图形组合,通过主动探索,将未知变已知发展了幼儿思维;同时在拼搭的过程中,发挥了想象,释放了创造力。

二、利用 生活中的画册进行数的书写教学,激发幼儿积极性

我们知道,幼儿的数学书写习惯很差,从握笔的姿势到书写的顺序,随意性很强,对很多数字的书写似是而非。为矫正这一坏习惯,教师要使幼儿从小就形成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掌握正确的书写顺序,在学会书写的同时,还要提高幼儿对数字的认知能力。通过对生活课程资源的观察和比较,幼儿能够进行基本数字的大小比较,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进行“团结树”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对画册感兴趣的特点,教师上课时采用观察画册的方法进行教学。先让幼儿看画册上都画了什么,绝大多数幼儿发现了一棵树居然有三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长出的水果各不相同。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在画册上的日字格内写出每种水果的个数,提示书写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幼儿很感兴趣,先是认真地观察、计数,再拿起笔来仔细地书写。写完后,教师利用视频展台进行计数结果、书写的展示,并及时进行评价。教师再次引导幼儿,结合自己数水果的过程体验:“你认为5、6、7这几个数字那个最小?”幼儿很自然地回答出:“5最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数数、书写的习惯,还能使他们对数字的大小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在生活化游戏中学数学

在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让幼儿学习倒数时,教师可以通过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的“红绿灯”进行游戏,让幼儿挂上车牌号当小司机开汽车,当碰到红灯时,教师要求幼儿停止十秒,大家一起倒数“10、9、8、7、……”,数到1后,红灯将变化,孩子们通过数数从而学会了倒数,并对十秒钟是多少也有了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

又比如在“小超市”游戏中,教师在每样食品的标价上,写上1元、2元的价钱,游戏开展中,教师可以请两名幼儿当收银员,其他幼儿分别扮演顾客,每名顾客有10元钱,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购买活动;购买中认识了货币,了解了货币的有关知识。还有在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教师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并从中激发幼儿对生活数学的兴趣。

总之,灵活机动地利用生活化游戏中的随机教育内容,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而又科学的生活化数学环境,引导幼儿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学习,通过自身与环境的接触,自由探索,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幼儿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潜能。

四、设置社会生活场景,体验数学的运用和乐趣

幼儿园数学教学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6.090

幼儿园数学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创造欢快轻松的环境,使幼儿在玩耍中积极探索,主动去发现。所以,幼儿园教学中要重视采用游戏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推动数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优化幼儿教学意识,还可以将数学知识的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重要价值

(一)采用游戏化的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由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因为认知能力有限,思维发展不健全,就需要借助游戏活动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巧妙地融入其中,保证幼儿在玩耍中学到知识。(二)可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通过游戏活动,能够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强化其实践感受,使得幼儿的智力和非智力都得到有效发展。运用游戏化教学,能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帮助幼儿提高积极的情绪,不断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体会到玩耍中学习的乐趣。(三)利用游戏化的方式,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调动自身的各个器官,参与交流和互动,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认识。比如,在组织学习“5以内包含的序数”一节中,教师就可以把不同的几个动物放在五棵树上,设置“捉迷藏”的游戏,组织幼儿一个个找出小动物,同时仔细观察,然后回答什么动物在第几棵树上。以便使幼儿形成对序数的正确认识,强化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实现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环境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数字和图形的有效结合,这种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教师就需要利用这些物体,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例如,大班幼儿活动的教室,其周围就有各种各样的数学图形。在具体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借助这些材料,设置一群“小兔”被“兔妈妈”带着在草丛中玩耍的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总和、大小概念的认知。或者是设置小鸟在空中飞,小猫在地上跑的游戏,培养幼儿的数学空间思维,使其对方位形成一定的认知。(二)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生动形象的数学游戏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游戏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幼儿的兴趣,设计多种多样、形象生动的数学游戏,激发幼儿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初步认知。例如,在《掷骰子列算式》的数学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确定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幼儿认识骰子的数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计算。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结合讲解和演示的方法,通过“认一认,摸一摸,算一算”的方式,把不同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自己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算出骰子的数量。(三)将数学游戏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将数学游戏活动有效融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可以设计《值日生》游戏活动,教师组织幼儿回想,在每天吃饭时,值日生是怎样为大家分发餐具的,使幼儿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融入在问题情境中,回想“值日生都是怎样分发餐具的”“每个人都有几个勺子和小碗”,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运用中,还可以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实现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四)结合不同的数学游戏特点和形式,教师要进行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指导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幼儿的自我控制和调节水平比较低,就需要教师灵活地、针对性地对数学游戏活动进行指导,保证游戏过程的有序性和时效性。另外,在不同的数学游戏活动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进行大班幼儿个体游戏时,教师更多的是要在旁边观察幼儿的表现,不过多干涉游戏活动的过程。在集体游戏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参与其中,指导和带领幼儿做游戏。在一些小组练习的活动中,教师经常要扮演的角色就是评判者,分析和评价几个小组的不同表现,引导幼儿参与到讨论中,加深在游戏过程中,学到的数学知识。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中,实现游戏化数学,需要教师重视幼儿之间的差异,为不同的游戏提供丰富的材料,有效引导幼儿在游戏化教学中达到一种愉悦、自主的学习状态。正所谓:“游戏是幼儿的朋友,玩具是幼儿的知己”。在具体的数学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幼儿去学方面,而不是一味钻研怎样去教,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环境,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生动形象的数学游戏,将数学游戏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结合起来,结合不同的数学游戏特点和形式,教师要进行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指导,不断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开拓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玩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亚平.浅议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策略[J].教育界,2015(9).

[2]夏琳音.幼儿园数学教学实现游戏化的作用与方法[J].考试周刊,2014(89).

[3]沈光书.生活化、游戏化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J].南北桥,2014(12).

幼儿园数学教学范文5

关键词:幼儿园 数学 教学方法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因此,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希望能给广大的幼教同仁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的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行式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教幼儿学习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用笔测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从杯子比笔矮,瓶子比笔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

三、教师应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数学教学应以幼儿园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把数学教学渗透到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去,使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兴趣,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如:在“神奇的10元”教学中,老师首先和幼儿一起在美工区制作各式糖果,并标上价钱,然后,在教室的另一角布置成糖果店,最后,展示1、5、10元硬币,让幼儿分辨他们的不同并介绍之间的关系。给每个幼儿10元,活动结束时,请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糖果?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帮幼儿把买糖果的货币组合记录在白板上。

五、数学教学应以游戏为主

幼儿园数学教学范文6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数学 探究式教学

我国的幼儿教育起步较晚,也缺乏相关的政策指导,一直以来采用的传统幼儿教学方法,并不完全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存在一定的弊端。从生理特点上来说,3-6岁的儿童处于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最初阶段,能在这个时期打好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比较重要。

一、合理选择教材,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我园使用的凤凰康轩版本的教材,来自于祖国宝岛台湾,凤凰康轩进入国内市场之后,一直致力于幼儿教育教材的开发,目前采用多元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教材的编写,比较符合目前的幼儿园教学实际。针对数学学科,该版本的教材具有极强的趣味性,整本教材故事性强,数学概念由浅入深,还具有很强的系统完整性,有较多的教学模具,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究数学,感悟数学,使学生有比较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生活故事中发现数学的有趣处,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好玩之处,该版本教材有丰富的配套练习和实践课程,也给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较大帮助,配套的教师用书也有极强的可行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出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情境,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诱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利用生活场景,使学生乐于参与。大班阶段的幼儿具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已经能够与家长进行沟通,也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这种优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有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就能增强师生互动的效果,使学生取得比较满意的学习效果。如在学习顺数和倒数时,可以让学生回忆新年倒计时时的倒数,体会到倒数的含义,孩子们都盼着过年,会认真花心思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游戏和生活场景的启发中,更好得掌握数学知识。

(二)让学生了解自己,多利用自身进行学习。数学本身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是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基础的阶段,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能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所有幼儿教师的工作目标。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对不理解的事物能产生好奇心,能运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能够自主进行探究,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利用手指以及肢体进行数学的学习,如在学习区分左右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加以区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多表扬多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认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多使用正面的鼓励话语,进行赏识教育,尽量减少冷硬的批评,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大班的孩子年龄尚小,但是也已经具备初步的判断能力,作为启蒙教育的数学老师,要注意教育手法的运用,能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进行鼓励性教育,是教师最大的成功,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以及不同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且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大班阶段的孩子具有一定的纪律性,已经能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也能够理解教师的教学用语,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数学的有趣之处。大班阶段的幼儿能按照教师的引导完成一定的数学探究,教师要把握这样的机会,进行合理的引导。

(一)合理使用教学用具。凤凰康轩版本的数学教材,具有较多的操作模具,学生可以人手一套进行相关的动手训练,教师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时候,要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自己获得相关的知识,通过自己动手掌握的能力,一般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如在学习测量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工具自己测量三角尺,文具,以及课桌的长度,自己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记录测量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可以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家校结合,创造探究条件。要实现对幼儿的探究性教育,不应该只由幼儿园进行努力,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应该和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通过介绍让幼儿在课余时间动手的必要性,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共通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幼儿在学校经过一定的学习之后,能够在家里对学校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这也是对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家长的鼓励和认可,也有利于幼儿积累学习成果,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结语:

在进行幼儿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展开教学活动,让孩子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器官,利用身体的各个部分来完成探究和学习。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展开探究性教学有比较好的效果,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升,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为小学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璐.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包旭芳.浅析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探究式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

上一篇营商环境

下一篇手抄报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