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语教学范例6篇

综合英语教学

综合英语教学范文1

英汉互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自教学改革以来,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日趋重视。2013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改革将原来的句子翻译改为段落翻译,对学生的翻译能力的考察提高到新高点。该文试从翻译教材与翻译教学实践的局限性出发,提出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设计的理论框架及构成要素。参照《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7),该框架由以下7板块构成,即英汉文化素养与背景知识、英汉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外语教学理论、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不同文体的翻译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探讨较为合理的翻译任务设计,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

CET4改革;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研究

英汉互译为中外社会文化交流架起一座桥梁,其广泛性和重要性日益显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近些年来,许多研究学者一致认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极其重要且非常必要。蔡基刚教授(2003:63)指出“:这几年,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英语就翻译这个涉及说和写的综合交际能力来说,越来越被社会看重。”但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翻译教学处于边缘地位,不受重视。高等院校尤其本科院校并不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独自设置翻译课程。虽然大学英语翻译教材不断推陈出新,质量较高但在翻译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翻译教学实践也很难展开。因此,可以转向大学英语教材,尤其是综合英语教材,使其在学生的翻译学习中发挥作用,另辟蹊径。

1CET4改革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及翻译人才需求

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发生改变,其中,四级考试中翻译部分的考试内容由原来的句子翻译改为段落翻译,考试比重由原来的5%上升到15%。改革后的段落翻译考察知识面广泛,包含中国文化、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翻译字数为140~160个汉字。这次翻译内容的变革将不仅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考察提高到一个新高点,而且对目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新挑战,也对翻译教材改革形成新考验。从市场需求来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仅需要单一的专门人才,而催生了市场对多元化的翻译人才的更大需求,,即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进一步加强培养和提高,对作为输入来源的翻译教材及翻译教学实践提出更高的要求。

2翻译教材与翻译教学实践的局限性

英汉或汉英翻译教材近30年来蓬勃发展,在质和量上均有极大提高。市场上不乏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材。但香港中文大学李德凤教授在一次问卷调查(陶友兰,2006)中指出,目前的翻译教材“重复太多,新意不足,由于编者不知道教学理论,所以,大部分教材都是‘填鸭式’教学思想的产物;而且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商业化倾向严重”。此外,国内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设置处于尴尬的境地。虽然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翻译能力有具体要求,可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翻译教学不受重视。高等院校尤其本科院校并不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独自设置翻译课程。据李忠华(2007)统计认为面向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译课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设置为公共选修课,甚至有些院校根本就没有设置面向全院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以上事实使得大学英语翻译教材在翻译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翻译教学实践也无法展开。因此,可以转向大学英语教材,尤其是综合英语教材,使其在学生的翻译学习中发挥作用,另辟蹊径。大学英语教材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工具。在非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学习的所有课程中,综合英语课程占很大的比重,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主要依托综合英语教材组织教学。目前,大多数高校现行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有《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大学英语(精读)》等,这些教材中的翻译比重很低,只有汉译英单句翻译练习及少量的段落翻译,仅在练习中只提供了少量的参考词汇与短语。这些教材中均无涉及翻译技巧或翻译方法。因此,有必要对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中的翻译任务进行研究,有必要探讨较为合理的翻译任务设计,进一步完善外语学习任务设计,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3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研究之设想

3.1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定义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设计是外语学习任务设计的一部分。国内学者对外语学习任务设计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是对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的研究较为少见。我国学者夏纪梅(2002)探讨了英语教材练习/任务设计的认知标准和交际性标准。华维芬(2010)也提出任务是指为了促进语言学习所作的努力。戎林海和李静(2010)提出了六模块的翻译教材编写理念,其中包含翻译的基础知识、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的技巧与方法、描述英译汉和汉译英的特殊结构及各种篇章文体的翻译策略。该文中的翻译任务指的是为全面提高英语翻译能力所做的全部努力。

3.2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研究设计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更需要注重培养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2007)。该文将围绕这一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翻译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旨在探讨较为合理的翻译任务设计,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学习并通过翻译实践来提高其翻译能力,以便提高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效度,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且使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对外介绍中国及其历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该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关于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设计需求的问卷调查及分析;(2)根据以上师生对翻译任务设计需求分析的调查结果,选取两套现行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依据外语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和相关翻译理论进行全新的翻译任务设计。研究设计如下。第一,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设计的理论框架及构成要素。参照《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7),该框架由以下7个板块构成,即英汉文化素养与背景知识、英汉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外语教学理论、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不同文体的翻译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其中,英汉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板块和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板块处于核心地位,其他5个板块贯穿其中。第二,基于该框架,对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4册)(2008,郑树棠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册)(2007,秦秀白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关于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内容设计需求的问卷调查,选取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各发放100份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的调查问卷,并对部分师生进行访谈,旨在了解师生对所用教材翻译任务设计的需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使师生与任务设计达到和谐。第三,依据该框架,对以上2套现行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内容进行研究并设计出全新的翻译任务指令及任务文本,从而使上述两套教材的任务在最大程度上涵盖或体现了上述7大板块的要素内容。第四,该文在上述两套教材的基础上并依据教材中不同的单元主题编纂出两套较为完整的符合外语任务设计原则和师生认知需求的翻译任务文本,对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当前的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改革,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4结语

国内关于翻译教材的研究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策略及教材编写内容展开,鲜有学者对综合英语教材中翻译内容的学习任务设计进行专门研究。该文的研究对象《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与《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均为优秀的第五代教材,其中的翻译任务指令研究及任务文本设计乏善可陈。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们亟需此两套教材中翻译任务指令研究及有效地任务文本内容。该文的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研究设计为未来教材的翻译任务文本设计的选择与更新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有助于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的研究、设计和选择,有助于高校英语教师寻找到更适合本校师生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文本,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另一方面,该文研究设计将促进第五代英语教材中翻译任务的修订与改善,有助于编写人员更科学、系统地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促进大学英语教材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1):65-68.

[2]陶友兰.翻译目的论观照下的英汉汉英翻译教材建设[J].外语界,2006(5):35-40.

[3]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

[4]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47-49.

[5]夏纪梅.现代外语教材练习的质量观——兼谈现代外语教材的师培功能[J].外语界,2002(1):22-25.

[6]华维芬.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研究---两套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的分析与对比[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院,2010.

综合英语教学范文2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一直以来都是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学生提高专业能力最关键的一门课程。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是:领读单词―讲解课文及课文中的生词一领读课文一做课后练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信息的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参与度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综合英语参与型教学模式,是要调动学生主体的大量参与、实践、操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研究能力。

一、“参与型”课型的含义

“参与型”课堂教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在对学生尊重、信任的基础上,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赋予他们以权利,缩短教师讲授时间,给学生留下充裕的时间交流、提问、消化,丰富学生参与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师生共同营造一种积极、主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但这种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削弱,只是由原来“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转变为既要注重整体教学、精炼地讲解、科学地设计、注重学生的语篇能力,又要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调节、指导和积极评价。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平行推进,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综合英语“参与型’课型特点

(1)预习。预习是上好‘参与型”综合英语课的重要起始环节。首先是单词的预习,每课的生词作为一项课前作业让学生们准备,其次,还有社会背景知识的预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部分的语言训练都体现了某种社会文化。比如听感恩节的材料,就让同学们提前预习感恩节的背景、习俗,学到婚礼的语篇,就让同学们预习英美婚俗的相关知识。这项作业与同学们期末考试成绩中的平时成绩挂钩,这样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就更强,就为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2)每课报告。每次上课前,都安排一个指定的同学就他/她感兴趣的某一话题做一个2~3分钟的报告,然后他/她本人可以就报告中的内容向任意同学提问,检验他们听的效果。学生们都是同龄人,话题也就让其它同学比较感兴趣,所以效果一般比较好。

(3)引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谚语、引语。语言的学习同时也包含思辨能力的培养,引入英文的谚语、习语,引发学生们用英文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谚语、引语的理解讨论中,促进学生理解,最后由同学们自己得出谚语、引语的最佳中文翻译,煅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英语能力。

(4)课堂上大部分精读课教师精讲,适当提出一些相对简单的段落让同学们讲解,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同学们在完成此类任务时,大部分同学珍惜机会,学着老师的模样,又充分发挥个人的想法和风格,虽然有的同学分不清重点,有的同学对文章理解不够透彻,但有的同学也充分展现了个人的语言功底,有的同学也展现了他们做教师的潜质,这种练习实践操练性强,在教师节的指导下,同学们实现了学法教法的双重提高。

(5)充分渗透语音知识。在每单元的学习中都提炼出一些在本单元出现频率较高的元音或辅音,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词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发音,相互纠正;完成此项任务后,再提高难度,找出一些反映此类发音的英文绕口令,让同学们操练,然后再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这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语音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同学们对语音的重视程度。

(6)实用写作。在每课教师都设计一个实用的写作训练,比如,通知、海报、道歉便条等等。让同学们受到受到应有的训练,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维,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7)翻译训练。在每课学习完成后,做一些针对本课内容的一些翻译练习,同学们可以大胆联想从前学过的词汇、句式,也可以基于本课所学,做出自己的翻译版本。课堂上让同学们交流、讨论,使课堂教学成为他们的兴趣点,使他们在参与中记忆深刻,学习得心应手,煅炼他们的翻译技能。

三、综合英语“参与型”课型的教学效果

实施‘参与型”综合英语教学,在进行以语篇讲解的同时还进行“听、说、读、写、择”的训练,遵循了英语教学的内在规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英语学习的参与意识明显提高,参与氛围也日益浓厚,从而创设了一种主体参与、协同竞争、富有生气的教学景象。通过采用“参与型”课型教学,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了综合英语教学模式,让学生乐于学、善于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新理念,最大限度地增加人均语言活动量,培养了学生竞争和协作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协同发展;‘参与型’教学法让学生重新恢复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内在的潜力,培养了合作学习的实践能力,同时实现了教学相长,推动了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课堂内外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丹丹,浅谈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武昌理工学院学报》,2011.

综合英语教学范文3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综合实践 整合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556-01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改革主要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以及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等,旨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来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与英语教学改革相吻合。

1 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基本程序

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不能只依靠课堂,它必须以课外任务辅助课堂任务、课堂任务延伸到课外任务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为出发点来策划各项活动,并通过学生亲身实践,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用语言进行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自学和运用英语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组织能力。要开展好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应该具备以下六个程序:

首先,要选择好实践的主题,并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组建活动小组;

其次,让每个活动小组制定好他们开展活动的方案和计划;

第三,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的成员的相互协作,不断调整他们的活动方案直至最合理;

第四,小组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

第五,老师和学生总结和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活动的全过程和结果;

第六,综合实践活动后的的反思。

在组织英语综合性实践课时,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例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开展一次以庆圣诞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2 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基本形式

2.1 任务型学习

“任务型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通过执行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任务型学习”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对思维的挑战性等特点,它较好地体现了现代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等理念,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且这样的课可以使各个学科相互联系更为紧密,如“Travel”这个话题,可以与地理、生物、历史学科的内容相结合,甚至可以跟政治、经济、文化、环保等各方面联系起来。

2.2 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究性学习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索”中创新,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究学习活动提倡的是分小组活动等学习方式和表现。而英语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讨论、探究。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挑选适于自己的英语学习网络资源。这些都是把英语探究式学习与互联网资源结合起来的良好尝试。这样的尝试,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于探究活动中。因此,在探究性教学中应适当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科技的巨大力量的同时也享受愉悦和紧张,更有激情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

2.3 布置英语活动性作业

英语活动性作业,能够促使学生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英语作业有较明确的目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办英语小报,擅长美术的同学可以进行版面设计;擅长查阅资料的同学可以在图书馆或网上分工合作;擅长英语写作的同学可以将资料整理成文。可就一个主题来设计,如the Spring Festival等,并张贴在墙上,以便大家共享。学生们把小报和贺卡设计得很精美,既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表现力、想象力、绘画才能,又体现了个性。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比如在学习Pollution一课时,让学生对家里和街坊邻居、附近的工厂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以及处理方式开展调查,然后在课上汇报。学生们接受了环境道德教育,引发思考。

总之,通过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不仅能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进入英语教学,突破了传统英语课程教材和课堂的约束。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英语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把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地整合起来,真正让学生成为一名知识与能力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吕飞飞“创新意识的培养与英语学习环境的重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1.

综合英语教学范文4

 

关键词:综合英语 教学改革 综合素质

 

一、综合英语教学的任务及其重要性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交往和交流的主要工具,其重要地位日益显著。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是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21世纪的外语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为了达到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必须对英语专业教学进行改革。 

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系统传授知识,综合训练技能的课程,也是英语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在一、二年级阶段每周占6——8个学时。《大纲》明确指出综合英语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这就表明综合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重任,因而对知识储备的全面性、教授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内容衔接的灵活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综合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缺陷 

综合英语课程广泛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听力、阅读、文化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综合英语课应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理解世界的能力,吸收英语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修养为目的。 

然而,传统的综合英语课堂多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忙于记笔记。在教学中,多强调模仿、重现、机械记忆等。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作为技能型的科目,语言教学不同于知识型科目。语言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仅凭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同时,这样的教学法也抹杀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谈不上了。 

三、如何提升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近些年来,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都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反思和教学实践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语言交流的需要来开展教学。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要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语言、交际和综合能力的良好结合,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英语水平有显著提高。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努力探求提升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之路。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活动中以所教内容为主题,围绕学生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来组织教学。课堂上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活动和会话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里,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鼓励者、建议者和评估者的角色,这就从理论上改变了教师直接向学生传输和灌输知识这一传统角色。 

2.明确教学目标。通过综合英语的教学,学生拥有正确的发音、自然的语调和良好的语感;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基本语法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扩大词汇量;丰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准确传递中国文化。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获得牢固的英语专业知识;提高文化涵养;增强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3.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英语的教学围绕学生展开,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交际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结合、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融合、输入与输出并重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笔者把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热身、课上讲解和课后巩固。 

(1)课前导入。教师在开始某一单元的教学前,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兴趣,从而激活学生有关内容的背景知识,同时从宏观上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之后,各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讨论结果,鼓励持不同意见的小组展开辩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必要的补充或总结,要以鼓励为主,委婉地提出更深入、

更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课文讲解。从篇章及主题思想入手,注意对意义和表达过程的研究,重点要求掌握文章的结构,其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等。对重点词汇、语法进行精讲,并向学生提供多练的机会。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使之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课文所涉及的话题结合实际进行扩展讨论,进一步促进知识的重建和内化。

(3)课后巩固。课文讲解之后,学生从语言和知识两方面都做好了输出的准备,因此可通过输出强化输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课文;或设计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首先学生写初稿,重点是内容的表达;之后进行小组互评,主要是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各段的大意;接下来学生进行自评,如修改语法错误、查看有无与主题无关的词句或段落等;继而教师给予书面反馈,重点就篇章、结构内容等进行评改;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再次修改,再次反馈,直至最后定稿。这一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反复的交流,学生加深了印象,使语言处于一种活化状态。这样的写作练习,有利于将语言输入产生的语言能力潜势有效的通过语言输出转化成外在的语言交际能力,强化通过阅读和讨论所获得的词汇、语法和语篇等知识,最终促进能力的提高。 

4.优化评价体系。为了使考试和评分真实的反映学生水平,检查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质量,在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的同时,以形成性评价为辅助。综合英语课程的考试不仅包括期中、期末考试,还应含有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等方面的考核,以此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尤其是调动基础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使评价更为客观、科学。 

5.加强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是语言的土壤。文化学习可以使人开拓视野,避免采用母语文化的框架去阐释异邦文化,从而加深文化间的隔阂。因而,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必修高度重视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在教学中,可以由易到难组织学生模拟情景活动,以各国的一些风俗习惯,或文学作品为剧本,让学生通过互动去体会外国文化,感受英语所带来的知识和快乐。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正处于全面改革时期,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也应顺应形势,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与同伴协商解决。教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更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建立在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各种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降低和教师责任的减少。相反,是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挑战,要求教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表达能力,准备全面和深刻的教学内容,系统的向学生传授和示范学习策略和方法。教师还需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灵活应对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要努力提高参与意识,自学意识,合作学习等意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最终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五项技能。 

新时期新要求,对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教学重新定位是必然的,探索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每一个担任本课程教师的职责。我们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促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综合英语教学范文5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交际教学法;综合英语教学

一、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在其著作《如何以言行事》(HowtoDoThingswithwords,1962)中提出的。Austin根据话语的功能,把话语分为言有所逑(constaifve)和言有所为(peformative)P~大类。言有所述是用来描述事物的状态或是陈述事实的,是可以验证是真实或是谬误的。言有所为是用来实施某一种行为的,是不能验证的,无所谓真实或是谬误。后来,奥斯汀认识到言有所述,归根到底,也是一种言有所为,即实施“陈述“这一行为。于是,奥斯汀放弃了最初言有所述和言有所为的区分,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式来解释人们通过语言所实施的各种行为。根据奥斯汀的新模式,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1oe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uifonary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act)。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即指发出语音、音节、说出单词、短语和句子等。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人们通过说话可以做很多事情,达到各种目的。言后行为是指说话带来的后果。当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他就同时执行了某种言语行为。

后来,奥斯汀的学生塞尔(J.Searle)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其中对英语教学有较大启发的是“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是指通过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也就是说,交际者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时往往不直接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其语言形式不直接反映交际目的,而是凭借另外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表达其真实意图。

塞尔认为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不是单词或句子等语言单位,而是言语行为,因此,语言交际过程实际上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言语行为构成的。

二、言语行为理论与交际教学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语言研究的重点逐渐由语言形式,句法关系转向语言使用,语义和语言的社会功能。言语行为理论对交际途径的兴起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为交际途径法教学奠定了基础。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一个学习语言的人不但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能力,他还必须懂得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即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外语的交际能力,要培养他们懂得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学生需要懂得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这样,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在全世界的外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交际教学法强调运用各种交际活动进行教学,认为语言与交际密不可分。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交际法强调语义而不注重语法形式,看重语篇结构而不重视单一的词语句式,并认为语言技能可以在交际活动中掌握并得到巩固。因而,交际既是语言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教学手段。

三、言语行为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核心课程,历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往的综合英语教学采取的是语法翻译法,强凋的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形式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教师着重进行语法、词汇、句子结构的讲解,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应将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言语行为理论中对综合英语教学影响最大的是言外行为。笔者将从言语行为理论入手,结合综合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关于言语行为理论对综合英语教学实践的启示。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讲授是综合英语课堂上最常见的言语行为。教师通过讲授单词或课文(言内行为),来呈现语言现象,解释语言使用规则,示范语言使用的情景等(言外行为),达到使学生学会使用语言(言后行为)的目的,所以讲授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由教师支配,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应改变以往以讲解为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交际活动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努力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提高交际能力。语言的使用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语境对言语行为的理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一个言语行为放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解读。学生在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习英语,难免就容易出错,也很难准确地掌握英语。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语言知识。学生的被动学习就变成了主动学习。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课堂知识。

词汇的学习是综合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记忆并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综合英语的学习目标之一。学生掌握的词汇以消极词汇居多,只知道单词意思,却不会使用单词。综合英语教师在讲解单词时,不能只停留在讲解单词的形式及其字面意义上,还要把单词放在不同的使用语境中解释单词的使用,教师应多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使用英语词汇,这样学生才能变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更好地掌握词汇。

2.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语言教学不注重语言的交际价值,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及语用能力不强。交际能力是交流双方对语境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文化差异是影响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一大因索,由于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语言用于实施同一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旨在实施同一言语行为的话语在表现方式上会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学生学习英语就是要通过语言这一工具去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及风俗。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将文化知识导入课文的学习中,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教师还要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文化对比语境和场景,增强学生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要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如通过对话,提问回答问题,分组讨论等,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使用语言,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告诉我们,说话人的字面意义和言外之意并不总是一致的。教学实践表明,外语学习者最大的障碍是如何理解和表达说话人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我们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应把如何理解和表达话语的真实意义作为一个重点,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各种语境的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教师不能只解释语言形式及其字面意义,还要对语言形式的不同语用功能及其使用语境进行解释,并尽可能在课堂上创造性地模拟一些真实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练习和使用这些语言形式。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辨别和领会说话人话语的间接意图,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它也可以应用在综合英语教学上。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语言的使用环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给学生展示语言使用的真实语境,让学生在适当的语境中学习和掌握英语。课件的内容可包括课文相关知识、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和课堂活动内容。

多媒体应用于综合英语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英语,提高了综合英语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语用能力的提高。

综合英语教学范文6

关键词:英语语法;综合技能;第二语言教学

现今中国的英语教学中,英语语法教育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关于语法的认识极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问题依然存在着不少错误的理解。这些错误的认识或来源于把语法本身当作是一系列关于语言固定结构的任意性的规则总和;或是认为语言结构是不需要被教授的,而是由学生自己习得;另外一旦开始讲授语法就会使学生厌烦等等方面。下面将对其中主要的七种错误论调进行逐一分析和反驳,得出一种比较全面、科学的英语语法观。

一、英语语法的误区

1.语法为自然习得,不需要被教授

事实上确实有人能够比较自然的习得第二语言。以一部分美国移民为例,这些人中就有人能够自己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而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学习。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尤为普遍。这些事例就使有人相信中国的学习英语的孩子们也能不通过老师对语法的讲解而掌握英语。但是他们没有看到,上述的情形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语言学习者,即使是掌握了英语使用的移民们的英语水平也尚未达到语言准确性的要求。而且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学习英语的青少年没有处在英语的生活环境,在语言教育中他们进行的是外国语学习(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而非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on)。虽然在国际上这两种教育常常被一起讨论,但两者在教育上还是有区别的。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语法知识的讲授能否帮助学习者达到准确掌握语言目标。事实上即使是最有技巧的英语学习者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掌握语法。Chomsky在1969年就指出,英语本国人在成年前也一直处在一个继续学习和完善英语语法结构的过程中。这样问题就转变为英语语法知识的教授能否加速学生的自然语言习得。关于这个问题已有许多研究成果。Pienemann(1984)通过实验得出:接受过语法学习的学生能在两周之后进入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而在无语法指导的情况下,这一过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虽然实验的被试只是少数,但是这一结果多少为语法教育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提供了支持。

2.语法是一些无意义的结构的集合

这种误解的产生源于人们把“语法”只和词形变化、语言结构规则联系在一起。但语法本身并不是一维的,也不是无意义的。语法由三个方面构成:形态句法(morphosyntax)-形式(form);语义(semantics)-意义(meaning);语用(pragmatics)-使用(use)。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一个方面的改变将导致其他方面的改变。同时者三个方面在语法中又各有侧重。要能使学生在适当是场合准确的运用语言表达完整的意义就必须完全的掌握者三个方面。

3.语法是一些任意的规则

从Saussaure开始,语言学家们就认为语言是任意性的,但这并不代表语法也是任意的,相反,语法是人们根据语言总结出的关于语言本身的逻辑的、规则的知识。

4.语法是枯燥乏味的

对于语法的这种印象来自对于反复训练和机械重复的恐惧。但是教语法不等于必须学生无数次的重复模句,也不是强记语法规则。这些活动的确令人厌烦并且在教学效果上差强人意。

英语教师能够创造出一种有趣生动,需要学生思考的训练语法的学习环境。

5.学生一次只能学习一种语法结构

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教师可以每次只教一个语言点,学生也能一次致力于一个点的学习,但学生并不是在一次掌握了一个语法知识后才继续学习下一个。新的语言知识与已学知识总是持续的相互影响。例如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对于过去时态的完全掌握,但在教授过过去进行时态后,学生对于前者的掌握似乎就不那么完美,语言表现也下降了。这种倒退现象会一直持续,直到他们完全掌握这两种时态并且区分清楚。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法学习的轨迹并非是水平直线而是拥有峰和谷的曲线过程。

6.语法和词汇是知识范畴的,听、说、读、写是四种技能

语法不仅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英语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出一些能够清楚背诵语法规则却不会运用它们来进行交流的学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以一种非自觉的方式运用语法规则来进行语言交流。Ellis (1993)就提出语法教学应中在重在提升学生的语言意识而非对准确语言表达的练习。 VanPatten和Cardierno的同年实验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实验表明让学生们通过分析输入语言信息发展能力比给学生语法解释后再让他们做语言表达训练要更有效。

7.语法能够解释一切语言现象

语言是复杂多变的,因此语法规则无法解释所有的语言结构。例如,大多数教科书都规定进行时态不能与静态动词连用,因此下面这句句子:I am wanting a new car.是不正确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表达确实存在,而且本土人士更倾向于把进行时态与完成时态连用。

I have been wanting a new car (for some time)关键在于语言是不断变化的,语法的规则也是相对的。

以上是对英语语法本身和教学的再研究,在对英语语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后,下面将阐述关于综合技能教学法的使用。

二、综合技能教学法

Rebecca Oxford对于ESL/EFL的课堂教学打了个“织毯”的比喻。她认为编织英语教学就是把教师、学生、环境和相关语言等交织到一起的过程。从教学这部织布机织出一张宽阔的、强韧的、美丽的“织毯”,在其中所有的“知线”都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排列。例如,教师的教学风格配合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而且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环境设置的资源及评价为语言教学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这种“织毯”式的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式就是综合技能教学。(Integrated-skill)

综合技能的学习已经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和使用。现行的教材中有专门的部分。在具体教学时间中有两种主要的形式:内容型 (Content-based)和任务型 (task-based)。前者比较注重通过语言学习内容;后者强调进行带有交际语言使用的任务训练。两者都应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占有重要部分。

上一篇举重

下一篇写老师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