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范例

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范文1

关键字:课程改革;翻转课堂;综合布线

综合布线是智能大厦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双绞线、光纤等传输介质和信息模块、配线架等连接件将电脑,电话等数据终端和信息系统连接起来。综合布线课程是通信专业、计算机网络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今后该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针对该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我们进行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多学科交叉,理论知识多而杂

综合布线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工程技术。内容涉及工程预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建筑技术等多个学科。由于课程重视实践操作,理论学时有限。因此,教师讲授多为介绍性地快速浏览,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也很难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节。许多教师甚至取消理论教学过程直接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对综合布线课程只知其形,不知其意。

(二)操作演示教学,效果欠佳

综合布线课程中双绞线技术、光纤技术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时教师多采用演示教学的方式。由教师进行操作演示,教师在讲台上边操作边讲解,学生在座位上很难看清楚教师的操作过程和技术细节。如果在实训场地中讲解,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学生被实训墙面隔开,外层的学生很难看见教师的操作,教师也无法对学生和课堂进行有效管理。尤其像光纤技术类课程,操作精度高、难度大,集体的演示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分组教学,演示时间过长

由于实训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很多老师采用任务驱动,分组教学的教学方式。综合布线的实训工位为布满的施工墙体,分组教学学生在各自的实训空间内,被墙面隔开,教师需要到各组分别进行演示。也就是有多少组就需要演示多少次。假设每次演示5分钟,6组学生则需要耗时30分钟,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学生没有充分的练习时间。

(四)学生实际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

由于练习时间有限,许多学生只能匆忙完成实训任务,没有时间细化操作过程,提高操作技能。比如双绞线技术中的跳线制作,学生制作完成的跳线中测通率不高,且操作不规范,成品不美观,水晶头连接线露在保护层外,在使用中极易损坏。因缺乏联系,跳线制作速度很慢,且没有技巧,很难达到实际工作的要求。综上所述,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实训场地的限制造成的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更新教学理念,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突破限制,充分利用课下时间,保证课堂练习时间。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近年来在教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教学效果得到一致认可。我们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后,根据高职类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录制了适合教学的微课课程以应用到整个课程改革中。整个教学设计遵循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体、以社会行业标准为主体。设计原则坚持以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从而使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快速掌握新工艺和新技术,实现能力的拓展。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方法

采用实训导学模式、和谐互助模式以及验证学习法,弱化教师的讲授过程,将做中教,做中学的思路充分融合进来。按照这个思路将每堂实训课分为实训导入、自主学习、互教分工、实际操作、展示点评、知识总结、课后巩固几部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实践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动脑动手。该课程教学方法实现的关键在于分组合作和导学自学过程。1.分组合作:(1)将每个教学班的学生分为四组,组长负责小组内的任务下分和统筹管理。(2)学生数量较多时,组内再分为AB两组,轮流操作。2.导学自学:(1)采用“师友互助”方式,学生组长为关键环节。(2)实训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结束时各组分别展示,教师点评。该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分别是自主学习、体验探究、总结反思。在体验和探究过程中学生从“我学会”的目标逐步变成“我会学”,教学方法中不断弱化教师讲授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按照准备环节、发展环节、整合环节三大模块顺序展开。准备环节包括自主学习、互教分工;发展活动包括实训操作、展示点评;整合活动包含知识总结环节。总结如下,自主学习静心动脑,熟悉实训要求与步骤,明确任务,预习要点难点;互教分工活跃气氛,提升沟通合作能;然后突破难点,实训操作锻炼动手能力,熟练操作技术;做中学、做中教,学生按照工程设计图或实训操作步骤使用工具、安装设备、熟练操作、测试成品、充分练习;成果展示,展示点评,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培养素质。各小组完成任务后向教师和其他同学展示。陈述实施过程,共同讨论任务完成效果;回答教师提问,教师点评时以表扬为主,对钻研和创新行为以加分形式鼓励。尽量避免破坏积极性的减分行为;知识总结,梳理知识,总结共同问题,强调重点难点,布置作业。

(三)教学评价

课程主要考核技能40%、专业知识20%、方法能力15%、团队精神15%、职业素养10%。如图3所示。根据该目标制定考核方案,学生成绩由阶段性成绩和总结性成绩两部分组成。阶段性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的60%,包括出勤、作业、项目实训成绩。总结性成绩及期末成绩以考核动手能力为主,占总成绩的40%。项目实训成绩,每次实训项目均计分,分数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小组成绩教师给出,个人成绩组内讨论给出。

(四)改革特色

1.教学设计理念注重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为目标,关注职业素养。2.结合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理念,使课堂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得以充分利用。3.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和实训任务需求,利用分组教学和多种教学手段。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挖掘学生潜能。4.组建优秀教学团队,丰富开放教学资源。5.合理丰富的考核评价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未来展望

希望通对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打破常规,探索适合高职类院校学生学习特点的特色教学模式。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增强自学能力,培养自信。未来我们将结合高职类院校信息化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信息化教育模式,将“云”课堂、“工匠精神”等理念融入教学模式,培养技术过硬,自信自强,有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磊磊,赵可云.基于共词分析法的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5(2):86-93.

[2]杜世纯,傅泽田.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29-133.

[3]王鶄,杨倬.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7(4):85-89.

综合实践课程范文2

[关键词]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一、引言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2]这说明,高校各学科专业下每一门课程都应发挥思政作用。“综合商务英语”是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时间长,课时占比多,需要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发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作用,服务立德树人,培根启智,使思政融入课程并落地。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研究对“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开展实践研究。

二、对“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解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反复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持以德为先”和“完善德育评价”。[3]“立德树人”“德育育人”处于突出地位,这为高校课程思政内涵进行了精准定位。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4]。具体到应用技术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层面,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根据授课单元主题,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思政内容,一方面传授商务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增强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特定商务情境下进行交际,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商务素养。另一方面,积极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了解、关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与现状,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家国情怀;同时学生应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四个自信,塑造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在运用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活动方面,教师起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组织教学要素,重点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及其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突破自我、进行探究、认真负责的良好品质品格,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在思想意识、态度行为方面打下基础。在课程评价方面,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培养学生诚信敬业的态度,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认真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三、“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的设计及实施

(一)研究的问题

研究主要围绕两大问题展开。一是结合单元主题,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进行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唤醒学生家国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二是设计教学模式,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联动,通过活动形成学生对课程教学人人参与、进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并激发学生不断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不畏艰难。

(二)研究基本情况

综合商务英语所选教材为《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三版)》1—5册,每册12个单元,课程开设历时6个学期。在学生基本情况方面,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招生时并不设置高考英语分数线门槛,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5%左右的学生表示,相较于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更喜欢课上集中学习。在年龄上,学生基本全员是“00后”。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1.教学内容的完善

课程思政不是在课堂上去讲思政内容,而应是基于思辨能力,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要实现综合商务英语课程商务知识传授、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立德树人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需要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潜心挖掘其中可能蕴含的思政元素,或者根据单元主题,有机增补思政内容,为上述三位一体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通过对各单元主题和主要教学内容的研读,规划、梳理、增补出与各单元主题相关的隐性思政融入素材。笔者主讲第5、6学期课程,正常授课内容经筛选后为第4册书7—12单元、第5册书2—9单元,两学期共14个单元,每学期讲授7个单元。各单元聚焦主题相关的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讲授主题相关商务知识。根据单元主题,有机融入隐性思政内容。融入内容主要来源于《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卷)。主题为管理风格(ManagementStyle)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我国依照依法治国新理念进行国家治理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典的施行。主题为团队建设(TeamBuilding)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刘永坦院士团队事迹。主题为融资上市(RaisingFinance)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相关论述中,我国承诺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和渠道的内容。主题为客户服务(CustomerService)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快递小哥汪勇的事迹。主题为危机管理(CrisisManagement)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我国伟大抗疫精神、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主题为并购和重组(MergersandAcquisition)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主席关于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演讲中关于文化包容的重要论述。主题为培养(Training)和就业趋势(EmploymentTrends)的单元,经过整合,隐性融入内容为我国鼓励创新创业疫情防控期间政府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以及工匠精神的相关材料。主题为能源(Energy)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主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主题为营销(Marketing)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主席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关论述。主题为企业伦理(Ethics)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海尔公司诚信经营的故事。主题为财经(Finance)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央政府挽救中国香港地区经济、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中关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的论述。主题为咨询(Consultants)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典故及其英译分析。主题为战略(Strategy)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报告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关论述。以上思政点的融入,既秉承“治国理政进课堂”的教育要求,又辐射单元主题,润物无声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2.教学过程的设计

课程授课线上、线下相结合,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各单元基于主题的听说读写每部分任务活动开始之前,设置好线上学习资源,学生课前先行学习,并完成相应的自测活动,同时记录自学阶段无法解决的问题。线下课中环节,分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课前5分钟,学生以小组形式用英语向班级同学介绍“每日一词”,主要是关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或具有中国特色的提法、说法的英文译法,及关于这些词或词组的背景等基础知识。选词范围主要来自学习强国App,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等官方主流媒体。学生须在课前请示老师,听取老师意见,然后根据所要展示的内容制作PPT,课前5分钟内进行宣讲。这一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关心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做好词汇及基础知识方面的储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小组协作、思辨、用英语进行公众演讲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这一环节的双重作用,本身就是一种课程思政的体现。二是课上教师对课前学习进行归纳梳理、释疑解惑。各单元关键词汇运用任务中的所有汉译英句子,遵循“主流媒体进课堂”的指导原则,均选自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日报英文版网站、CGTN网站等主流媒体的官方报道,内容皆为积极正面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我国在国际上做出的贡献等相关报道。之后重点对单元文章进行结构及写作方法分析,引领学生明确作者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学习照应主题的隐性思政融入材料,以更深刻地理解主题,了解我国在相关方面的基本情况、典型性事件等,为后续学生查阅相关案例并进行汇报做好准备。同时,布置学生课后需要以小组形式完成的任务,结合单元主题和隐性思政内容,带到课上做展示汇报。三是对之前布置的汇报任务“展演”,进行小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课后线上完成体裁写作任务和单元反思总结,教师后续给出反馈意见。

3.教学方法的使用

根据每个授课环节实际内容安排,主要采取翻转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汇报、集中理论学习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鼓励式教学方法。聚焦语言基本知识的课前学习任务、课上释疑解惑环节,主要采取翻转教学、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法。课中授课环节主要采取课堂汇报、小组讨论教学。其中涉及重要文献学习的,则采用集中式理论学习,以教师讲授为主。涉及具体案例、事件的,则采用案例分析法,并结合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课后的线上语言输出任务,教师给出反馈指导。总的来说,通过课程任务的设计和不同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可以帮助学生互相碰撞思想火花,形成合力。力争做到课堂活动人人参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的精神品质,以满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求。

4.教学评价的实施

课程思政应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评价也应体现出思政元素。形成性评价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5]本课程在这方面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设计实施了课堂活动的学生互评环节。通过生生互评,一来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视角,去了解他人任务完成情况,互相学习,对比不足之处,完善自身。二来通过互评活动,引导学生对他人成果给出客观公正的评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认真做人、做事的责任心,有助于培养学生踏实、敬业、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一定的思想意识、态度行为方面的准备。第二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以及强化德育评价、体育评价、美育评价、劳动教育评价等[6]。作为德育评价的一种探索,本课程尝试性在过程性评价中,设置了一项占比10%的诚信分。这一项主要是看学生完成各项任务是否按时、有无抄袭等,会在诚信分上有不同的体现。这对于培养学生守诚信具有积极作用。第三是学生在每节课前5分钟的“每日一词”环节的表现,纳入过程性评价。学生“捕捉”到的“热词”,如能围绕与家乡的联系、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情况相联系、结合自身实际谈怎么做等相结合,则会得到较高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

四、“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与反思

(一)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热情高、参与度高,思政内容激发了学生爱国之情,唤醒了家国意识、紧迫感和使命感,能够身体力行去思考实际问题,并体现在行动上。例如,第5册书第2单元Training和第5单元EmploymentTrends,围绕培训与就业,主要介绍了德国学徒制和不同的就业形式等相关内容。学习后,根据单元主题隐性融入的思政内容为我国倡导的工匠精神的内涵、我国近年来支持鼓励大众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鼓励多种就业形式的相关材料。之后布置学生完成小组汇报,结合当下实际,谈学习主题内容后的收获和看法。学生们展现出了较好的自我学习和思考能力。有的小组从工匠精神出发,思考应当如何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本领,为未来服务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的小组从我国未来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的导向出发,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要从眼前做起,踏实走好每一步。再例如,一组学生所宣讲的“每日一词”为“杂交水稻之父”(theFatherofHybridRice)。学生不仅介绍了该词组英文译法,并用英文介绍了袁隆平院士的生平和卓越贡献与成就,还找来了影片《袁隆平》的结尾部分,袁老用英语接受外国记者采访,解释“禾下乘凉梦”的片段。致敬伟大人物的同时,也激励学生们努力学好英语,讲述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之后,该组学生展示一组照片,是自己身体力行,在食堂就餐时采取光盘行动。此外,学生互评环节的评错率降低,不认真、不客观给分现象明显减少。学生们从最开始的完成任务、走形式、草率处理,到认真对待、仔细阅读、权衡比较,拿不准的地方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在对他人负责、认真做人做事的态度上有了很大转变。综合以上各例,可以看出,隐性融入思政内容的综合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为专业知识赋予了价值能量,潜移默化中为商务知识的学习指明了方向,起到价值引领作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使命感、紧迫感。同时本课程在帮助学生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身体力行积极实践方面也起到了作用,这些都体现出课程思政育人取得了一定效果。

(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反思

综合实践课程范文3

在对“机械设计基础和课程设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综合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应用;采用“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设计作用,能够使课程设计质量上一个台阶;通过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建立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以及考评标准,切实推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与作用。

关键词:

综合课程体系;改革;机械设计基础

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了以下问题

1.1课程设计以齿轮减速器为内容,通常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三、四周之后单独进行,有的专业甚至在下个学期才安排课程设计。这就造成了一个体系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分离。使学生对理论分单元的理解缺乏系统的概念,忽视各个部分间的联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

1.2课程设计时间共2周,除去教师开始布置任务、专题辅导(结构工艺设计计算和CAD绘图)和学生做必要的准备工作之外,学生要在1周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结构设计计算和绘图工作非常困难,没有时间进行系统消化和思考。

1.3学生对课程设计(齿轮以减速器设计为例)的内容缺乏系统理解。设计时很难和理论内容建立直接联系,老师讲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对相关技术标准、手册、设计准则不熟悉,依葫芦画瓢的不在少数,没有达到课程设计与实际结合、强化工程概念的目的;课程设计内容难以强化学生在制图和综合应用基本原理、标准及设计准则进行设计的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是目前企业界真正需求的。

1.4设计内容陈旧,设计方法呆板,设计手段落后。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认真思考,而且将错就错,掩盖问题。这样的学生即使通过了课程设计,也收效甚微,达不到课程设计的预期目的。

1.5上述问题也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生产实践,甚至影响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以上现状就要求我们通过机械设计基础及其课程设计综合课程体系改革,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整合,提出适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方案。

2具体改革内容

根据社会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对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精选、融合和相互渗透,形成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融合的新体系,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2.1改革教学目标

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面向职业岗位,强化“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构建动态教学目标。

2.2改革教学内容

①时间整合: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把机械设计基础和课程设计时间由原来的分开设计整合为一,同时增加设计时间,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实际设计能力。②内容整合:以设计对象为主线,在设计过程中引入相应课程基本知识点,使理论与实践设计工作真正对接。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与课程设计贯通,由根据设计要求到机械运动方案及其运动与动力设计(即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再到机械系统结构设计和工作能力设计(即装配图及零件工程图的设计),并在各个设计环节以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在设计过程中以任务引领使学生主动掌握相应基础理论,加深对机械系统的整体认识,加强设计中的工程意识,培养综合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在原理方案的设计、执行机构的设计、传动方案的设计、结构设计等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理论课程内容。目前各高校都在进行机械设计基础和课程设计改革实践,但两门课程合在一起的教材和指导书还很少见。因此,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编写适合于机械类各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综合设计的教材和指导书也是课程体系改革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2.3设计手段改革

传统的人工手动设计计算及绘图的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化飞速发展的科技。现代化综合设计手段的应用与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高素质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素质。在设计过程中加强CAD、UG以及虚拟样机技术的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受到了制造厂商、科研机构、大学、公司的极大重视。其中ADAMS是美国MDI开发的非常著名的虚拟样机分析软件。尝试以ADAMS为工具,让学生对自己设计出的机构进行建模与仿真,真实地仿真机构的运动过程,观察设计对载荷分布和强度的影响。改革设计手段,与现代化设计技术接轨,同时给课程设计赋予新的活力。

2.4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翻转课堂”组织授课,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把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视频、动画构成的动态教材-微课。微课集成动画、模拟仿真和丰富的图像信息扩展了学生认知的深度与广度,再通过“翻转课堂”课后在线讨论和课堂师生面对面讨论答疑,内容层层递进,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课堂上安排任务,让同学们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提出解决办法,每个小组长将讨论结果反馈给老师,老师针对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及时纠正同学们的理解错误。

2.5改革考评方式

综合实践课程范文4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学制度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当前的小学教学工作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就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展,从而体现出教学目标以及办学特色。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农村小学在开展和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

一、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实际的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此不太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常被其他学科所占据,教学质量较低。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和领导也不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没有将其安排到抽测科目中,这也就进一步导致教学质量久久不能提升。第二,教师自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升[1]。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应当将自身的学习重点放在各文化课上,所以一味地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好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考试中不能够被体现出来,所以课程的开展受到严重的阻碍。第三,对于农村小学教学工作来说,教师存在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部分教师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或是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时,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涵,导致课程的开发重形式轻过程,且形式过于单一,存在资源不足、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第四,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基础性条件的支持和辅助,大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开设校本课程的难度较大。

二、促进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可行性策略

(一)坚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以促进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2]。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提升课程的活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应当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再综合考虑教育与课程发展存在的规律,然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课程资源。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及社会发展之间相互统一协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开发出能够提供给学生选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此同时,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也应以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为参考,以培养当地人才为前提和保障基础,及时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把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及课程方案的要求落到实处,从而促使国家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育与农村小学培养目标一致,突出农村的特色,促进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优化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制度

相关部门应优化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制度,确保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渐渐地在教学工作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校和教师的主体地位也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对于农村小学的教师而言,由于身处的环境,他们处于弱势地位,在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存在着自卑心理。所以说,相关部门只有完善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保护制度,才能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参与度。

(三)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扎实基础

积极开发和实践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扎实基础。课堂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教学中的每个科目在课程体系中都发挥着自身的育人功能,学生通过对各科目的学习,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因此,农村小学一定要坚持各科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地通过以下手段来落实各科的教学。首先,学校应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采取专职、专任的手段来确保教师团队具有专业性的技能及综合素质,并合理地分配教学力量,提升各学科的总体教学质量;同时还应当完成对各学科的同步管理工作。例如,科学学科的测试手段应当是通过实验报告或者观察记录等方式开展;美术学科应以学生绘画作品的形式来进行检测。学校中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也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的作品及各个学科的试卷交给家长观看,让家长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小学各个学科之间要避免出现相互挤占教学时间等不良现象。即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一定要避免被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等学科所占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各学科教学的平稳进行,进而为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和关注各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师要重视和关注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当前的小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可开展的实践活动是多样的。根据其类型我们将其分为四大类,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会服务实践、劳动教育等,我们以趣味知识类的实践活动开展为例,管理人员在学校中应合理地为学生组织和开展少年讲坛、情境英语及趣味数学等实践活动,以实现各种实践活动和学生的各科学习相互联系,通过各种形式多样又有趣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知识素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当为学生开展趣味数学这一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并且规定学生在同一时间段观察从校门口经过的车辆数,或是在学校超市里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关系密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在农村小学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不仅能够体现出农村小学的办学特色,还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因此,教师要坚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优化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制度,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扎实基础及重视和关注各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提高农村小学学校教学质量的“双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祝韩东.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三化”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5(03):52-53.

综合实践课程范文5

【关键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增长点,是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帮助教师让学生走出原本封闭的空间,有助于小学教学换发新的活力和生命力。《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传统注重知识传授、接受学习、管理过于集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充分发挥评价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改革

首先,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更加的综合化。要想实现课程综合化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需要教师有足够的专业基础和教育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没有体验过《综合实践活动》,出于对课程相关理论的狭隘认识很难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和是指,在教学中无法合理的设置以问题探讨为主的课程。其次,学校课程的权利不断的加大。《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学校具体实施的课程,国家只能宏观的进行实践活动纲要制定,地方只能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具体的操作以及规划需要由学校进行制定,这对学校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最后是课程学习方式的改变,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由原来的传统教学变为探究式教学、实践式教学以及研究式教学。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各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新兴的一门课程,它是基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下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和内容转变的重要变革。它不是小学课程的简单翻版,是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教师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发挥主体性地位,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由原本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更好的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而教师也有原本单一的教授状态转化为引导状态,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更多的是去为学生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问题情境,为学生指明研究的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方法和实践的选择,督促学生不断的对实验和探究活动进行深度的挖掘,根据教学实际来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小组以及大致的人员划分标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选择合理高效的方式进行展示,在教学后要善于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以及反思,必要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建议。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开发、设计、实施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课程开发过程,由于这门课程是新兴的课程,很多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开发和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解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教学纲要的基础上了解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学实际,然后对课程进行开发。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基础,能够有熟读教材纲要并且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的能力,要善于对课程进行评价和研究,要善于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管理,不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的进度和内容进行调整。教师要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对课程进行设计,以便在表现课程实质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更加适合学生掌握,因材施教,以发挥出学生最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需要重视到学生在学习阶段是否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的内容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重要的是对教学理念和教育理论的运用,由此看来对课程的开发、设计以及实施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小结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对原有课程的简单缩减和扩充,而是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设置是基于目前课程越来越综合化、学校的权利越来越扩大化以及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的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性学习以及课程的设计、实施,我们必须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对小学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不断对这门课程进行研究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马海霞,吴静.“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建设与教学团队培养策略--以保定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268-269.

综合实践课程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方面,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受到教学观念的影响,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时往往将重点放在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上,而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无法充分掌握学习技巧,在学习时过于依赖教师提供的基础方法,难以形成自己的逻辑思想,这种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升学习水平,但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没有太大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不会进行多方面的讲授,只是抓住重点对学生讲解,且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感降低,学生不会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学习,导致整体教学效果欠佳。

二、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意义

通过对目前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得出,科学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进行改变,能够有效落实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同时,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形式,不仅使教师获取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优化,而且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对学生逻辑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

(一)利用网络技术创设数学情境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情境教学法是目前教学过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数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的教学时,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教师就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导入一段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故事情境。故事内容主要讲的是小红和小丽是双胞胎,在一次放假期间,两人分别邀请了自己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小红和小丽的妈妈见状,开始准备这些孩子的午餐。但是当妈妈准备蒸米饭的时候发现家里的米不够了,于是就让小红和小丽去超市买1千克大米。因为是第一次独立出去买东西,两个人也没有问清楚1千克是多少就出门了。到了超市,小丽和小红就开始分头行动,结果到家之后发现两个人拿的不一样多。于是妈妈开始询问两人买的是多重的。小红说售货员阿姨告诉我这是1公斤的,小丽说售货员阿姨告诉我这是800克的。在故事的结尾,教师引出问题:通过对故事的分析,说一说到底谁买对了?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之后的教学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结合flash动画提高想象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模型或公式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逻辑运用能力,如果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就会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但仅靠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够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flash动画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数学想象空间,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就利用flash动画为学生制作了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动态图,方便学生进行想象和理解。平移现象:火车车厢在铁轨上移动、电梯运动的过程、国旗上升的过程等;旋转现象:电风扇叶片旋转、钟面上指针旋转等。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制作的flash动画,理解了相关概念,并通过动画掌握了平移和旋转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感受到了学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发挥了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三)利用电子白板增强交流互动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采用讲授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形式虽然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但由于缺少互动性,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不会对教师提出的内容产生质疑,与同学之间的配合较少。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了解,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来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所以,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例如,教师在进行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的教学时,为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利用本阶段学生喜欢游戏、争强好胜的特点,组织学生利用电子白板开展了抢答游戏。游戏规则是教师在电子白板上随意用钟表出示时间,学生自由结组根据提示快速说出所表示的时间是多少,抢答最多且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游戏,有的小组还对每位组员进行了分工,有的人负责举手抢答,有的人负责观看作答,教师在其中对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互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采用微课教学巩固数学知识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最基础且最重要就是把握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微课教学的推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其特点在于精炼生动,能够通过直观易懂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所学知识的重难点,并且能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进行针对性教学,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二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就利用微课视频制作了本节教学内容中重难点内容的动画。如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应认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并且能够正确区分;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能够根据所提供的框架对本节内容进行高效学习,并清楚认知学习重难点,还会在学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主动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反复的学习和探究。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借助软件平台扩展学习范围

结合互联网+进行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信息技术本身蕴含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师将这些网络资源充分融入教学,能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同时,引导学生利用软件平台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范围,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在课上通过软件平台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将在课前已准备好的教学资源上传至相应的平台;其次,教师将知识点进行拆分,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时都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软件平台进行练习。如在学习位置标记板块的内容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信息“天安门城楼在国旗的北面”,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在软件平台上所展示的简易地图中进行标记。教师抽取一组学生以此进行练习,当遇到组内成员出现失误时,如当教师说道“人民大会堂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西面”,小丽没有及时指出,超出了规定的时间,平台就会进行记录,最后计算总分时,教师会以此作为评选五星小组的标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掌握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还丰富了学习的方式,扩展了学习的范围,教师还能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方便后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六)组织网络课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进行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除了应用相应的教学平台,教师还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改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内容,从而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信息化和生动化。这样的教学方式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故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时,还可以组织开展翻转课堂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之前,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师就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了预习。预习过程并不是单一的形式,学生需要以教材知识为基础,通过网络学习资源自主解决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在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时,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对自己在网络平台上查询到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分享。如小红在学习长方形的相关内容时,开动脑筋对生活中的长方形进行了联想,并对此进行了描绘和打印,在本节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扮演了一回小老师,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发现与其他同学进行了分享,并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称赞。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结束语

综合实践课程范文7

关键词:软件工程;综合实验课;改革

软件工程综合实验课程在实际发展中,需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将软件工程作为主要依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情况下,为社会提供软件方面的专业人才。

1软件工程实验课程的定位分析

在工程师教育培养过程中,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设计开发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部分,且在课程开发期间,也必须将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作为总体规划的目的,创建合理的教学机制。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操作能力,创建合理的教育机制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软件管理与测试维护等能力。可以创建综合性的实验课程,建立软件工程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在课程群的支持下,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筛选最佳的教学内容与方式,针对实践流程进行系统的规划与协同,提升整体工作的完善性与可靠性。对于软件开发而言,在综合实验课设计与规划期间,需制定完善的规划设计方案,明确各方面课程要求,协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明确实验课的核心地位,提升整体教学工作效率与质量。为了更好地进行软件工程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工作,需合理实现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实际工作期间,需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更好地进行软件工程的教学工作。在综合实验课中,教师可以利用项目案例示范,将学生作为教学主导,协调教学模式,合理使用教学资源,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软件工程的开发与设计任务。使得学生全面理解软件工程专业知识,掌握具体的实践操作方式,了解软件工程课程的基础概念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软件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改革措施思路分析

在针对软件工程综合实验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需明确具体的思路,创建合理的规划设计体系,理清各方面实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整体教学效率与质量。具体为:

2.1积极借鉴企业的实验模式

在借鉴企业实验模式期间,需将学生自愿参与作为主要的原则。将学生划分成为四人到五人一组的小团队,在全员参与期间,划分每个小组的职责。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交流,针对学习方式与知识等进行共享。在此期间,可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创建良好的教育机制,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

2.2合理选择项目案例

在软件工程综合实验课程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需合理选择项目案例进行教学,制定综合性与创新性的教育机制,筛选最佳的软件开发项目进行教学指导,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支持,促进合理的教学。在此期间,应针对软件项目与具体的实践操作内容进行设计,提升教学工作效果。在传统教学中,案例都较为简单,只能针对学生某项知识的学习进行巩固,无法达到合理的教育指导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需要具有一定层次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项目管理类型、软件架构设计类型与软件测试类型的案例,使得学生在合理实验的过程中,总结丰富的操作经验,更好地掌握软件工程设计与测试方面知识技能[1]。

3软件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改革建设措施

软件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改革建设期间,教师需树立正确观念,明确各方面知识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在合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改革方式解决问题,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效果。具体措施为:

3.1针对实验流程进行规范

对于软件工程实验课程而言,通常教学流程与企业实际操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没有实现系统化与规范化的操作,会导致学生出现工程能力低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做好实验课程教学流程改革工作,建立主流企业软件项目开发机制,完善实验课程的操作流程,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实验场景。在此期间,需要选择完整的项目案例内容,创建合理的工具平台,以此模拟实际实验开发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系统化的工程能力,提升软件工程实验课程的规范化水平[2]。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教师还需创建符合要求的教学流程,明确实验课程中的计划方案与关键环节,在设计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了解项目实践操作与实践教学方式,以此提升整体教学工作效果。在创新实验流程期间,教师可以针对迭代设计进行合理的创新,明确项目开发的实际流程,加大学生的协作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信息数据自动化的收集与共享,创建软件的开发平台。为了满足课程的建设要求,还需建立综合化的软件开发教学实践环境,明确各方面工作目的与要求,加大整体设计工作力度。在实践环节与开发期间,还需科学设定实验课程的知识内容与体系,明确各方面要求,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效果[3]。

3.2做好实验指导方式的改革工作

软件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改革期间,还需做好实验指导方式的改革工作,明确各方面指导要求与原则,创建合理的教育方案。在此期间,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打破传统实验课程指导教学的局限性,创建合理的项目案例教育机制,在每位教师的合作之下,做好课程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软件开发与测试能力[4]。例如:学校可以针对软件工程项目测试内容、过程内容、管理内容与开发内容等设置专门的教师,在多教师分阶段指导的过程中,更好地创新知识体系,对课时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衔接,制定完善的计划方案。在实际指导工作中,还需设计科学的教育方案,例如:利用三个阶段五次迭代的方式开展实验课程的设计工作,在精细化指导的过程中,树立正确观念,全面优化教学设计工作内容与体系。同时,学校还需做好实验课程项目规划工作、需求分析工作等,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程系统[5]。

3.3实践考核改革措施

传统实践课程考核通常都是利用系统演示方式与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处理,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教师进行打分,但是,此类方式在使用中,未能更好的评价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技术掌握能力,导致教学工作失去原有意义。因此,学校需针对实践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要求教师在评价期间,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软件开发测试管理能力等,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的考核要求[6]。

4结语

在软件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制定完善的改革方案,协调各方面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完善实验课程的流程,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创建多教师多阶段指导机制,实现实践课程评价方式的合理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吴春雷,刚旭,崔学荣.软件工程综合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180-184.

[2]薛雪,刘晓文,陈桂真,等.蔡氏混沌电路综合设计性实验[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44-49.

[3]屈乐乐,杨天虹,胡爱玲,等.基于HFSS的微波器件仿真实验设计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86-89.

[4]周宇,赵洪达,张倩雯.软件设计模式课程实验教学系统探索[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7(5):86-90.

[5]陈西江,章光,陈先锋,等.多元化安全科学与工程创新试验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5):260-263.

综合实践课程范文8

(一)对检验岗位能力需求和检验项目的调查。

2013年在浙江省范围内对163家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检验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包括55家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45家社区医院、42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检验公司独立实验室。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应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需求的重要性进行调查。除寄生虫检验的重要性需求在78.5%之外,其他各课程均在91%以上。同时,被调查单位对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需求均在93%以上,说明各单位对工作人员具备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163家单位开展的主要检验项目进行调研(见表2)。除骨髓象检查外的各主要检验项目开展率均在60%以上,三大常规达到100%。其中二级以上医院和独立实验室的项目开展率跟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因定位不同有所区别,各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率接近于100%,最低的骨髓象检查也在86%以上。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调研结果,即检验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和各单位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情况,组织课程专家、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召开课程分析会议,从检验专业核心课程分析出常规检验项目形成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包括:三大常规、骨髓象检查、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结合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的建立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得到中央财政专业建设项目和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建立了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招标购置和医院、公司馈赠,配置了一批检验仪器设备:Sysmex-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FUS-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和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ESR-30全自动动态血沉仪、迈瑞BS-3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NM-9602自动酶标分析仪、奥林帕斯显微成像系统、荧光显微系统等。并安装了LIS系统,把所有的仪器设备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检验实验室系统,从标本接收、项目检验、结果审核到检验报告单的输出打印实现一体化,实现医院检验科的功能。

三、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确定和实施

(一)教学方法的确定。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进入毕业实习前进行。课程30学时,集中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训练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通过临床病例引导,提出医院检验项目,要求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以医院检验顺序(提供检验项目和标本)为线索进行设计,按照工作过程整合(复习实验原理步骤)、安排项目准备(准备实验器材试剂)、项目实施(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项目结果(实验结果和报告)、分析讨论(实验过程的总结及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等学习项目。

(二)课前准备。

综合实训前一周,准备好若干个病例,经筛选的病例要求是能整合包含各专业课程三个以上检验项目,以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将学生5人一组分组,每小组为一个团队分配以不同的病例并提出数个检验项目,各小组学生一同设计每个检验项目。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对每一个检验项目做好以下知识理论准备:选取正确的检验方法、确定检验项目的标本类型和标本前处理、检验方法的原理、需用到的仪器与试剂、检验方法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结果的判断、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正确的结果报告形式、废物处理、临床意义,最后形成纸质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

在开展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时,医学检验实践中心所有实验室和检验综合实训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并有专任指导教师在各自课程的实训室进行指导。每个检验项目的实施将模拟临床检验工作的流程展开,由组长安排,各小组成员主要负责某一项工作任务共同完成:标本的采集和接收,标本的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审核等工作。整个技能操作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如遇到结果异常,检验人员还需对结果进行分析,如需手工复查的进行手工复查。完成该项目的检验工作后,各小组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实训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检验项目的目的和原理、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验结果的分析进行阐述,对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回答,最后总结整个综合实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四)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

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以检验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为主,由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评分根据实训的实施由三部分组成:课前准备的纸质报告、检验项目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和处理、检验项目完成后的分析和讨论。根据各检验项目不同特点,针对检验项目操作制定一套检验项目评分标准,在训练检验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不放松对检验技能的强化训练。

(五)综合实训课程的成效。

检验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对照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1、2012级两届学生在课程开展前后检验技能操作得分,有了显著提升。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素质,在实习生、毕业生中问卷调查显示,检验综合实训课程得到了学生和实习、用人单位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