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师工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建筑设计师工作经验总结

建筑设计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1,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现象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没有任务书的项目,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逐渐接触到更多的和建筑策划相关的工作,这些项目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类型:

一种类型是官方建设项目,其流程遵循我国现行的建设项目管理流程。另一种类型是开发商主导的建设项目,2000年以后,部分开发商开始雇佣专业的团队对市场进行调查、评估与预判,这一行为随着商业地产和城市综合体的兴起,变得越来越普遍,使建筑师工作的时候又多了一个“配合单位”。这两种类型的建设项目中,建设单位都试图以任务书的形式对建筑师的工作进行限定,但却经常给建筑师带来困扰:

在城市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等教育建筑项目中,项目管理方通常是政府机构,设计任务书对设计的指导性内容局限于相关规范规定,可能连“面积明细表”都没有,往往造成设计目标难以确定,使设计反复。

以房地产开发商为主导的住宅和商业类项目,尤其是近些年来,“城市综合体”成为房地产市场极具吸引力的新兴产品,但这类项目投资巨大、技术复杂,所以开发商越来越热衷于聘请专业策划团队制定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商业策划。这类文案通常做法是罗列大量的数据,偏重现状调查,其结论会受到开发商主观判断的严重影响,策划成果沦为对某个成功案例的泛滥套用,对建筑的理解也停留在大众媒体的猎奇水平上。

2,个人理解

建筑策划作为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客观存在,是设计前期活动中的一个阶段性工作,建筑师在设计实践中都或多或少的做过这类事情,凭着朴素的认识,试着分析其原因为:政府主导项目的策划方法可以归为规范学的建筑策划方法,是单凭专家经验或规范教条来进行的建筑策划;再来看开发商,市场化操作本应该是理性和逻辑的,但政策的调整、资本的欲望、再加上对成功案例和“专业团队”的迷信,合力造成了漠视科学规律和逻辑结果的状况,这就使得“专业团队”的策划难免流于事实学和技术学的策划方法,成为数据的堆砌,缺乏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性。 同时,策划的参与者还可能由于概念不明确、理解不统一,造成策划结论的片面,再加上一些先入为主的个人理解和主管臆断,也使许多策划缺乏理性和科学性,给建筑设计工作带来无谓的困扰。

现在看来,其原因之一应该是由于中国的建筑师难以参与建设项目的立项和策划环节,而策划团队中也极度缺乏具有建筑设计经验的成员,以至于建筑策划中缺少对建筑本身的规模、性质、容量、性格等影响设计和使用的要素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归纳分析,从而缺乏定性定量的结论数据,其成果自然难以对建筑设计有所助益。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建筑师应该充分理解建筑策划和建筑设计的分界并非截然划定,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担当起部分甚至全部的策划工作,使得建筑策划和建筑设计实现双向互动,在建筑方案设计之初,通过探讨性的概念方案设计,勾画较为具体的建筑构想,帮助业主理解内部外部条件、决定建筑的性质、性格、规模、利用方式、建设周期、建设程序、预算等要素,从而拟定真正有操作性和指导意义的建筑设计任务书。

仔细审视以往自己经手的能够成功建成的项目,如能做到以上所提的要求,项目在整体运作和推进上也多为顺利。

3,我参加的一次建筑策划工作的总结

我在2009年到2010年间,有机会为一家科研机构进行建筑设计咨询工作,其间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拟定设计任务书。主导想法就是从自己的设计经历出发,以自己对该科研机构的了解为基础,把项目的情况、特点、该科研机构对总部基地的愿景、以及各实验平台的使用需求综合平衡,让设计既有章可循、又有足够的发挥余地。工作分为5块内容,总结如下:

3.1建设目标的明确

该项目正式开始时,因该科研机构的研究领域对于国计民生非常重要,具体的面积指标和各部分规模参阅大量国际同行业科研机构的建筑规模,参考在该领域具有前瞻性的专家的意见后最终确定下来。

3.2建设项目外部条件的把握

由于在科研、教学和产业方面的成绩斐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该机构的看法是正面的,在基地建设的土地需要面前给与了大力的支持,专门出让了一块条件较好的土地,为了了解基地的情况和周边状况,我多次前往现场及周边地区进行踏勘和调查,形成了大量的初步意见。

由于技术需求,基地位于一处相对隔离和封闭的城市山地,这使得对外交通和地下建筑的设置都形成了相当的困难,而这些显然不能全丢给建筑师来解决。面对这些困难,通过与市政、道路相关部门的沟通,并组织地质情况粗勘,形成基本方案框架,并在任务书中通过定性的描述,提供给建筑师作为参考。

3.3建设目标内部条件的把握,

该总部基地不仅容有宿舍、专家公寓、国际会议中心这些通常的功能,还拥有大量的实验室,具体涉及到生物、化学、医药、农业、微生物等类型的实验室和大型计算机、数据库及生物样本库,以容纳目前和未来的科研需要。

工作开始后,做的最大量工作就是对该机构现有的各个实验平台和保障平台进行了解和访谈。一方面我通过网络迅速的了解这些专业的概要知识,另一方面我和各平台的技术负责人进行了数十次的访谈来了解他们的实验操作方式和技术要求,并通过表格、流程图、实验单元和实验室平面图和他们进行讨论、修正,而且这些初步的空间构想还结合了我对实验室现状和实验操作进行的大量观察,与此同时,我还通过网络平台广泛收集了普通员工对现状实验室的意见和新建实验室的要求。最终形成了近期有效的实验室空间和设备技术需求,和远期实验室技术需求的大致方向与特性,这些最后都成为任务书重要的组成部分。

3.4建筑项目具体的构想和表现,空间(软)构想,技术(硬)构想

我自己做多个方案,进行总平布局、交通组织和空间形态的构想和验证,并从中发现该项目具体设计的大致脉络,最终经过对这些方案的空间结构关系进行抽象整合,形成了图示化的、可操作的空间模式。

在进行专业操作的同时,我还对具体使用者的构想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一方面和中高层进行座谈,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和邮箱,广泛搜集基层员工的想法,并将这些尽量整合到了任务书中。

3.5建设项目运作方法和程序的研究

在这些工作接近成熟的时候,逐渐开始面临诸如项目的运作方式、财务状况等这些不擅长的领域,这时我广泛动员其它专业的同事进行工作,配合完成这部分核算工作,最终形成了初步的任务书。

能够直接参与建筑策划的经验是难得和宝贵的,也使得我对建筑策划有了直接的认识,理解到建筑师的工作不是建筑设计这么一个点,而是从建筑策划到建筑完成的一个全过程,也力图在设计工作中更好的发扬这次策划工作的经验,最近几年,随着土地供应更为严格的控制,工作中出现大量所谓“拿地的方案”,我觉得完全可以把它理解成为建筑策划过程的一个部分去开展相应的工作,这样建筑师会有机会更好的介入建设项目的全过程。

参考书目:

建筑设计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总承包制度还是比较传统的设计建造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业主(建设单位)需要委托设计机构提供项目所需的设计和施工文件,然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但是,由于一般要等到施工图设计全部结束后,业主才进行施工总承包的招标,这样的方式往往导致项目开工的时间不能太早,而且建设周期会较长;同时由于业主对于开工日期的要求的迫切性,往往对设计机构的设计周期也进行压缩,导致设计文件的质量的下降,影响项目工程实施阶段的进程。

现在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倘若要待到全套完整的建筑、结构、机电、装修详图出齐后才进行施工工作,则工程所需花费的时间是开发商、业主所不能接受的。而在国际工程项目建设中,建筑师领先图纸表达与确定下来的通常只是建筑工程的总体设计要求,要真正圆满实现乃至富有创意地完成建筑师的全部设计意图,则需要承包商自行完成大量的施工详图设计,这是国际上通告的建筑师负责制做法。这也是国内建筑项目开发市场与国际建筑市场之间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区别。

在国际建筑市场中,工程总承包商一般是以设计、施工、采购为一体的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基本出发点是借鉴工业生产组织的经验,实现建设市场过程的组织集成化,以克服由于设计与施工的分离致使投资增加,以及克服由于设计和施工的不协调而影响建设进度的弊病,其核心是通过设计与施工过程的组织集成,出事设计与施工的紧密结合,以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这样的模式对工程总承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方面,工程总承包商不仅要能够准确完整与富有创意地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要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能完成大量的细化设计、详图设计任务,将所理解的建筑师的更深入的设计意图确定、表达出来,并最终反映到工程实践中。对于大型综合性建筑,这种要求显得尤其重要,也是我们施工承包商最欠缺的能力之一

中国的建设市场管理体制与国际不接轨是最大的问题,以行政条限为基础的管理方式造成条块分割、行业分割,企业的力量也只好被分割,综合竞争力在这种环境的包围中难以自发形成。这个也是设计和施工被分割开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的原因。而建筑业是一个瞬息万变、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以“业主”的利益为首要利益的驱动,才能使承包商更有机会得到项目合约。

国内承包商过去往往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获取一定的利润,现行的劳动力的短缺与劳动力成本的剧增,往往使这些过去的利润增长点消失,承包商必须向项目的实施阶段中的施工阶段前端寻求智力密集型即设计阶段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承包商在成为项目总承包商中的设计能力的要求是一种必然趋势。现在的在这种情形下,承包商过去很不习惯的“三边(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工程已经成为某种必然和“合理”的现象。

施工总承包商对于设计能力的必要性不仅仅是满足业主或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也是实现利润的一种竞争力的提高。这种设计能力不仅体现在综合协调各个专业的设计能力上,也体现在施工技术措施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施工中各种专业实施的综合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返工,降低成本。

因此,有能力担当工程总承包的建筑企业就必须领先自己长期丰富的工程经验和雄厚的人才技术实力,在完整、全面、准确地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利用通过CAD技术所形成的在结构、安装、机电布线、装饰详图等方面较强的辅助设计能力,最终把建筑师的设计概念具体化,从而使业主的真正需求得以实现。

这样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资质要求,工程总承包商应该能全面控制、协调现场众多的分包商和供应商,而不仅仅是业主与分承包商之间的“二传手”。通过对建筑师设计意图的具体化,将目前设计单位驻现场设计人员的工作消化在自身的日常工作中,可以提高总承包商工作的技术内涵,使其工作不再停滞在现场、停止在生产的协调控制上,而是从设计高度深刻理解、宏观把握工程项目,并可以据此综合协调结构、机电、装修等各专业分承包商,真正从全局把握工程进度和质量,有效地实现总承包商对业主的全面承诺,体现出承包商深层次的管理水平。

(2)国内建筑业体制以设计与施工相分离为特征,而国际工程以设计与施工相结合为特征,如果没有相应的设计能力,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总承包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没有设计就没有总承包。如果承包商组织技术力量直接成为设计的一个环节,就有利于从全局把握设计,并能将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地融入到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在施工前发现、解决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便于日后现场的操作,减少,设计修改和变更,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特别是当承包商同时参与机电设备设计协调时,不但可以预告解决好结构、设备不协调的问题,而且可以从技术上保证整个建筑在质量方面上一个档次。

(3)合理规避工程项目总承包的合同中的风险。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一般对于总承包的要求是比较苛刻,业主是确信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是可以胜任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因此对于建筑师的要求表达得不清楚的地方是需要总承包商在设计过程中提出来并需主动要求澄清的。对于设计和施工一体的承包商来说,图纸上的不明确或者不清楚是需要总承包商向工程师/建筑师询问,得到清楚的确认后才能实行的,合同规定上的图纸上的不明确造成的工期延误及成本增加,都不能成为项目总承包商向业主进行索赔的理由。另一方面,及早的完成设计任务并得到建筑师审核确认后,业主或建筑师的改动也将成为索赔的有效理由。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长于工程施工,而短于工程设计管理。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而需要着力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及时加强设计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并把这一问题当作企业的一个长期战略来看待。短时期内可以通过联合设计单位,走联合承包的道路来解决。长久来看,要求成立自己的设计部门及研发部门,从加大自身技术含量着手,确保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建筑设计概念设计

在不断的结构设计研究与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并体现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结构程序在结构工程中得到大量地应用,每个设计单位都在为彻底甩掉图板而做努力。结果给部分结构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觉得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遵循规范、手册、图集,等待建筑师给出一个空间形成的方案(非结构的),使用计算机,然后设法去完成它,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东拼西凑的计算机画图匠而已。这不仅不能有效地运用他们的知识、精力和时间,而且还会与建筑师的交流中产生分歧与矛盾。

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近似,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光凭极限状态设计也很难估计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的。事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且都并非是脱离总的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目前,人们在具体的空间结构体系整体研究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许多假定与简化。作为结构工程师不应盲目的照搬照抄规范,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指南、参考,并在实际设计项目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的认识,把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比如,有的设计人员用多、高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人为的布置一些抗震墙,即不能满足楼层间的合理刚度比,也不能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地震时受力状态。问题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没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不当,造成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美国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曾警告工业界:“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然而避免这种情况,概念设计的思想不妨是个好方法。

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也使得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了拓宽。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R,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结构工程师往往只注意到不超过最大配筋率,结果肥梁、胖柱、深基础处处可见。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

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其实,为什么不考虑降低作用效应S呢?目前在抗震设计中,隔震消能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隔震消能的一般作法是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柔性隔震层;加设消能支撑(类似于阻尼器的装置);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地震时它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对建筑物的振动加大阻尼作用,降低加速度,减少建筑物的位移,来降低地震作用效应。合理设计可降低地震作用效应达60%,并提高屋内物品的安全性。这一研究在国内外正广泛地深入展开。在日本,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适用效果。而我国由于经济、技术和人们认识的限制,在工程界还未被广泛地应用。

同时,在目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中,概念设计的思想也应得到延伸。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天津市加固的2万间民房无一倒塌,但天津第二毛纺厂三层的框架厂房,却因偏重于传统构部件的加固,忽视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判断,造成不合理的加固使抗震薄弱层转移,仍然倒塌。

概念设计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所接受,并将在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现在的高校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单独构件和孤立的分体系的力学概念讲解。尤其在专业课教学中,单项计算练习居多,综合练习偏少,并着重体现在考题中,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养成只知套用公式解题的习惯。而且近年来强调计算机应用教育,比如,毕业设计用结构设计软件计算、出图。但由于计算机设计过程的屏蔽,手算过程训练程度的削弱,造成学生产生一定依赖性,结果综合运用能力下降,整体结构体系概念模糊。这些对于培养具有创造力、未来的工程师是相当不利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先进计算理论,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加快新型高强、轻质、环保建材的研究与应用,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可靠、经济是当务之急。其中,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成规,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是相当必要的。因为他们是结构设计革命的推动者和执行者。这则需要工程界和教育界进行共同的努力。推广概念设计思想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著名的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同炎教授在《结构概念和体系》一书中为结构工程师提供了广泛而又有独特见解的结构概念设计基础知识和设计实例。该书着重介绍用整体概念来规划结果总体方案的方法,以及结构总体系和个分体系尖的相互力学关系和简化近似设计方法。为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在设计中创造性地相互配合,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奠定基础。这本书第二版的出版,为我们更好的加深概念设计的理解,提供有益的帮助。总之,概念设计必然会成为今后结构设计的主流思想,这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发展它吧,为结构设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立人,王跃,结构设计的新思路——概念设计,工业建筑,1999(1)

建筑设计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关健词:建筑节能监理 各阶段建筑节能监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多,能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危及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经济发展安全的战略问题。而建筑能耗已占我国全部能源总消耗量的30%左右。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设部了第143号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作为从事建筑活动的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依照国家、地方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经审查批准认定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及监理合同,对工程项目建筑节能方面的工作进行监理以确保建筑节能工作的贯彻落实,为实现我国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 、建筑节能施工监理特点

1、建筑节能施工特点

随着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及建筑节能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建筑节能施工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所占工程总造价的比例也日益提高。建筑节能的施工特点主要表现为:由于节能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更高, 施工难度增大,节能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要求工种间更复杂的相互配合、协调施工,要求总承包单位具有更高的组织管理能力。

2、建筑节能施工监理特点

建筑节能工作作为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全面实施在我国时间不长, 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近年来, 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相关的文件、规范、管理办法等, 对监理在建筑节能中应做的工作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对监理单位的要求主要有:审查建筑节能设计图纸是否经过施工图设计审查, 并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实施监理;审查认可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建筑节能监理实施细则;对易产生热桥和热工缺陷等部位及墙体、屋面保温的施工采取旁站;加强工程竣工验收时节能专项验收。

3、建筑节能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 施工阶段的建筑节能监理存在很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监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大部分监理人员对节能标准、规范的熟悉程度不够;对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熟悉程度不足。从政府颁布的各种规章文件的层面上看,监理人员要做的就是“按图监理”, 难以发挥出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做好建筑节能监理工作所要具备的条件

1、从事建筑节能监理工作的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严格按照国家、地方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经审查批准认定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及监理合同进行监理。对违反规定私自改变建筑节能设计进行施工的、选用未获得标识的建筑节能产品和技术的,监理工程师不得签字认可,并应当及时向具有该工程管理权限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报告,同时还应对从事建筑节能监理工作的人员做好建筑节能标准与技术的培训工作。

2、现场监理人员要仔细阅读经审查批准认定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件,熟悉掌握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规范的相关内容,了解设计所选用的建筑节能材料、构件、器具和产品是否为获得标识的建筑节能产品和技术。

3、根据审查批准认定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件,监理部应配备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规范、规程等,以备监理人员随时查阅使用。

三、施工过程各阶段建筑节能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施工准备阶段

1、审查建筑节能相关施工单位的资质是否满足要求。

2、查验施工图设计文件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结论是否为合格;审查建筑节能设计是否进行认定和备案。

3、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要有建筑节能的内容,专项建筑节能施工方案要有针对性。

4、检查施工单位建筑节能管理体系和人员素质是否符合工程施工要求。

5、组织相关专业监理监理工程师根据监理规划.编制具有针对性的建筑节能监理细则。

(二)施工阶段

1、建筑节能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进场报验审批。要求进场的建筑节能保温材料、构件的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节能标准的规定,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有效期为在两年之内的型式检验报告。按规定要进行抽检的材料要送至具备相应检测试验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并出具相关报告,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2、按照工程项目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程要求,做好建筑节能相关工序、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工作。

3、在做好建筑节能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进场把关和检验批验收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建筑节能子分部工程的验收审查工作。

4、对建筑节能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如易产生热桥和热工缺陷部位的施工及墙体、屋面等保温工程隐蔽前施工,要实施旁站监理,同时做好相应的旁站监理记录。

5、对建筑节能工程发生变更的情况,首先要经过原设计部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变更,然后再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部门的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复核,在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出具建筑节能专项审查意见书后,方可进行变更。否则,任何一方均不得私自变更已审查批准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件。

(三)、竣工验收阶段

1、在建筑节能子分部工程验收的基础上,工程竣工验收之前,由总监理工程师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机构相关人员进行项目的建筑节能专项预验收工作,在预验收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基础上,施工单位方可申请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和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

2、客观、公正地做好建筑节能工程专项质量评估工作,同时还要编写好建筑节能专项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3、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建筑节能相关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参加,做好建筑节能监理工作的小结,编写好建筑节能监理工作总结,将建筑节能专项工程的资料、文件整理归档,装订成册,以备竣工验收。

四、建筑节能监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对施工单位或业主指使施工单位私自修改已经审查批准认定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件,或不按已经批准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件施工的,首先要说服业主讲明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在没有回改意思的情况下,要及时报告具有该工程管理权限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的节能管理机构。

2、加气砼砌块砌筑时,其灰缝要横平竖直、饱满、厚度均匀,不允许出现瞎缝和透亮缝,门窗洞口尺寸允许偏差控制在±5mm之内。

3、EPS单面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作为辅助固定件中的Φ6钢筋每平方米不宜少于4根;锚固深度不得小于100mm;在每层层间宜留水平抗裂分隔缝;层间保温板处钢丝网应断开。抹灰时嵌入层间塑料分隔条或泡沫塑料棒,外表用建筑密封膏嵌缝。垂直抗裂分隔缝板式建筑中不宜大于30m2;塔式建筑中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留在阴角部位。另砼的一次浇注高度不宜大于lm,砼需振捣密实,墙面及接茬处应光滑平整。

4、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施工的控制

①材料要求:聚苯颗粒堆积密度大于12kg/m3,粒度(5mm筛孔筛余)55%,胶粉的技术性能符合相关要求。

②环境要求:外墙外保温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24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应避免阳光爆晒,5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得施工。

③胶粉聚苯颗粒施工前,基层表面要清洁,无油污和脱模剂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空鼓疏松部位应剔除。为了保证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层的施工厚度,墙体从上往下吊线,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其最薄处并贴饼冲筋。

④胶粉聚苯颗粒施工时,严格按照厂家使用要求配比及搅拌时间进行操作,保温浆料宜分遍抹,每遍间隔时间应在24h以上,每遍厚度不宜超过20mm。第一遍应压实,最后一遍应找平。保温层硬化后,应现场取样检验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干密度:其干密度不应大于250 kg/m3,也不应小于180k kg/m3。还应现场检验保温层厚度,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负偏差。

5、建筑节能外门窗工程,应按地区类别对其气密性保温性能、中空玻璃露点、玻璃遮阳系数和可见光透射比等指标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先用专用的保温材料进行封填,待室内抹灰与外墙面层施工完后再用密封胶封严。

6、屋面节能保温隔热工程施工前,要做好有关天气情况的调查,要避开不良天气施工。屋面保温材料进场后,监理人员要检查其品种、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保温层施工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保温隔热层的敷设方式、厚度缝隙填充质量及屋面热桥部位的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保温层铺设完后应及时进行找平层和防水层的施工,避免保温隔热层受潮、浸泡和受损。

7、对门窗洞口、女儿墙、阳台、装饰线条等施工难度大的部位,节能保温施工要严格按照审查批准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件施工,不能因施工难度大而姑息迁就,给节能建筑留下漏洞。

8、对外保温材料外面施工的外保护层出现的裂缝情况,应从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

(l)抹灰层保护层的总厚度不能大于30mm。

(2)抗裂砂浆、聚合物砂浆产品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要求,配比合理。

(3)保护层(抹灰层)应分层施工,每层施工厚度不能大于10mm。

(4)保护层施工完后,要加强其养护工作,要保证其不致因水分丧失过快而裂缝。

(5)施工环境要适宜,避免在阳光爆晒、气温5℃以下及雨天施工。

9、采暖通风工程:采用的散热设备、仪表管材、保温材料、绝热材料要进行见证取样复验。热力入口装置的位置、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便操作调试。风管的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进行验收时应进行检查认可,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

10、配电与照明工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线、电线、照明光源、灯具及附属装置的选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荧光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75%,对其技术性导线电阻值及配电系统调试应满足规范要求。进行验收时应进行检查认可,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

建筑设计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建筑节能 监理 要点

    0 引言

    所谓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所界定的范围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一般占该国总能耗的30%左右。总体来说,是通过政策引导,以节能技术和产品为基础,实现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建筑的施工过程和建筑使用等三个方面的节能目标。为配合建设部《节能设计标准》的执行和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配套的设计标准、规范和技术规程,编制了相应的标准图集等,使建筑节能工作在设计、施工、生产、应用等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保证了节能建筑的工程建设质量。

    1 节能建筑的主要内容及节能理念

    节能建筑主要是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运用各种保温节能措施,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地热等)做为能源供给,使用低能耗的设备,而形成的建筑,主要有以下内容及节能理念:

    1.1 建筑设计:根据规定建筑设计必须有节能设计专篇,且必须经审图部门的审查确认。从而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节能意识,并且发挥其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源头上为减少投资,起到了保证作用。

    1.2 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的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基本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无污染、取用方便、使用效果好,对改善城市环境居功至伟,目前有许多城市已强制要求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这些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并运用于工程,如太阳能热水循环系统、地热利用循环系统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3 改善围护结构:目前各地正陆续取消使用粘土砖,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轻质保温隔热和容重低的砌体材料;凡用金属门窗的应选用断桥隔热型材;外墙保温技术的运用;外遮阳系统的运用;填充惰性气体的中空玻璃和低辐射玻璃的运用。这些措施都显着提高了建筑节能效果,是目前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

    1.4 选择低能耗的设备:目前在建筑的总能耗中空调和照明设备的消耗占比很高,因而也是节能的重点,国内目前有些建筑已采用地泵系统替代传统的通风空调系统,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全国范围内节能灯的使用更是功不可没的。

    2 建筑节能工程中监理工作的要点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要点

    2.1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对从事建筑节能工程监理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建筑节能标准与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在施工现场应及时配备国家和地方有关建筑节能法规文件以及与本工程相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目前,监理单位在设置现场项目监理机构时,习惯按照工程内容配置土建/电气/通风空调/给排水等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开展本专业的监理工作,鉴于《节能验收规范》与其他相关验收规范协调一致,互相补充的关系,一般由各个专业的监理工程师承担本专业的建筑节能监理工作,但由于建筑节能属于较新内容,监理单位应结合监理人员的专业特点,加强对各个专业监理人员节能知识的培训,并应关注建筑节能的国家及地方新法律、法规、规范、规程的情况并及时配置到现场。

    2.2 熟悉设计文件,合理划分节能工程各子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隐蔽工程,确定质量检验标准。

    按照《节能验收规范》,建筑节能工程包括: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及管网、配电与照明、检测与控制系统等,《节能验收规范》1.0.4规定: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遵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各专业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因此要做好建筑节能工程监理工作,总监应组织监理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参加施工图会审和设计交底。识别出建筑工程具体包含哪些节能分项,以及各分项工程具体应遵循的各个验收规范的要求,按照协调一致,互相补充的原则,合理划分节能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隐蔽工程,并会同承包商或业主确定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2.3 总监应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和《节能验收规范》等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编制包括建筑节能监理内容的项目监理规划和建筑节能监理实施细则。并应对项目监理机构人员做好分工,确保本工程所包含的节能工程监理工作职责落实到人。

    2.4 要求承包商编制建筑节能内容的《试验检测计划》。监理应审核检测内容、检测频次是否符合《节能验收规范》或国家及地方相关专业验收规范或检测试验规范要求,并应审查承担建筑节能工程检测试验的检测机构是否具备相关的检测资质。

    2.5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总监应要求承包商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设计文件,编制符合建筑节能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并将节能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报送监理工程师。

    2.6 总监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包括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内容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审查意见,并经总监审签后报业主。建筑节能工程开工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承包商报送的《建筑节能工程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提出审查意见,并经总监审签后报业主。审核时尤其要注意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 建筑节能监理的工作要点

    3.1 墙体节能隔热保温材料的质量控制要点

    3.1.1 常用的墙体隔热保温材料包括:灰砂砖、粉煤灰砌块、陶粒混凝土砌块、复合轻质隔墙板、加气混凝土等。隔热保温砌块的规格、密度、外观强度及砂浆应符合设计要求,材料附有产品合格证明、性能检测证明、生产许可证等,经抽检复试合格方可使用。监理控制要点一般在砌体与结构柱联接处。按设计要设置的拉结筋是否理置到位;与门窗联接处应有预埋件混凝土块的数量及位置是否准确;砌体与顶面梁(板)联接时,预留10—25mm,待完成砌筑14天后方可填充。有预埋件的位置监理需作巡检,要求施工方按隐蔽工程要求报验。陶粒混凝土砌块或轻质隔墙,在门窗洞上角过梁端部或其他可能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钉置涂有防锈漆的钢丝网片,采用轻质隔墙板时,控制板体不应过高过宽,般板宽不超600mm,高不超3200mm,板与板联接应设钢丝网片用以抗裂,受风压作用较大部位还应设置锚栓辅助固定,按隐蔽工程报验。墙体基层要求砌筑或捣制安装平整,缝联接饱满,面达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一般抹灰工程的质量标准,经自检合格,报监理验收后方可进行其他贴面材料施工。

    3.1.2 墙体贴面材料一般包括:聚苯颗粒保温砂浆、聚苯乙稀板、钢丝网架聚苯板、聚胺酯硬泡沫、聚苯乙稀泡沫板及泡沫玻璃等。监理控制要点一般检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他物理化学性性能稳定并满足防火、防渗、防腐、抗裂、耐老化。符合环保标准要求,一般外墙贴面需作经防锈防腐处理的网片托架辅导。要求贴面材料与墙体基层粘贴牢固、密实、平整、无空鼓,经保养其厚度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3.2 屋面节能隔热保温材料的质量控制要点

    3.2.1 屋面节能隔热保温层一般由基层及隔热保温层组成。基层通常为110mm厚度混凝土,上履盖防水层,监理控制要点为基层与防水层结构牢固,要求基层混凝土屋面处理应达到表面清洁、平整、坚实、粗糙并保持表面潮湿、防水层施工前应作找平层处理。

    3.2.2 通常隔热保温铺置在防水层上,要求防水层铺设或粘贴平整、密实,接缝联接牢固尤为重要,特别是防水卷材,粘贴表面不应有皱折、空鼓、翘边、气泡、脱皮或滑动等缺陷。经自检并报监理复检合格方可进行上层隔热保温层材料的施工。

    3.2.3 隔热保温材料的铺设粘贴料,一般以砂浆或聚合物为主,粘贴材料是监理人员控制的重点内容,要求施工前检验粘贴材料的相关合格证、检测报告,必要时可进行粘贴强度试验,产品合格方可进行施工,铺设施工一般应作旁站监理,表面铺设平整度及联接门偏差不大于1.5mm、按《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验收。

    3.3 其他节能隔热保温材料的控制要点

    其他节能隔热保温材料包括:门窗、空调暖通、水电安装等。此类产品监理控制的要点是产品的质量,通过检查审验产品的说明、性能、质量,选用产品阶性能及规格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选用的钢、塑门窗一般要求通过相关机构进行“三性”试验合格方可使用,其他产品设备安装调试执行现行相关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4 结束语

    建筑节能工程的实施效果,切实关系到建筑物的能耗,任何一个环节的监理工作不到位,都会造成很大资源的损耗,因此监理单位在建筑节能各项工作中要切实落实建筑节能内容,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通过有效手段,监督承包商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及时制止违规施工作业,及时督促整改或向有关部门汇报。

建筑设计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建筑设计,概念设计

 

在不断的结构设计研究与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并体现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结构程序在结构工程中得到大量地应用,每个设计单位都在为彻底甩掉图板而做努力。科技论文。结果给部分结构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觉得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遵循规范、手册、图集,等待建筑师给出一个空间形成的方案(非结构的),使用计算机,然后设法去完成它,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东拼西凑的计算机画图匠而已。这不仅不能有效地运用他们的知识、精力和时间,而且还会与建筑师的交流中产生分歧与矛盾。

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近似,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光凭极限状态设计也很难估计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的。科技论文。事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且都并非是脱离总的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目前,人们在具体的空间结构体系整体研究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许多假定与简化。作为结构工程师不应盲目的照搬照抄规范,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指南、参考,并在实际设计项目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的认识,把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比如,有的设计人员用多、高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人为的布置一些抗震墙,即不能满足楼层间的合理刚度比,也不能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地震时受力状态。问题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没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不当,造成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美国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曾警告工业界:“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然而避免这种情况,概念设计的思想不妨是个好方法。

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也使得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了拓宽。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R,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结构工程师往往只注意到不超过最大配筋率,结果肥梁、胖柱、深基础处处可见。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

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其实,为什么不考虑降低作用效应S呢?目前在抗震设计中,隔震消能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隔震消能的一般作法是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柔性隔震层;加设消能支撑(类似于阻尼器的装置);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地震时它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对建筑物的振动加大阻尼作用,降低加速度,减少建筑物的位移,来降低地震作用效应。合理设计可降低地震作用效应达60%,并提高屋内物品的安全性。这一研究在国内外正广泛地深入展开。在日本,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适用效果。而我国由于经济、技术和人们认识的限制,在工程界还未被广泛地应用。

同时,在目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中,概念设计的思想也应得到延伸。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天津市加固的2万间民房无一倒塌,但天津第二毛纺厂三层的框架厂房,却因偏重于传统构部件的加固,忽视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判断,造成不合理的加固使抗震薄弱层转移,仍然倒塌。

概念设计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所接受,并将在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现在的高校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单独构件和孤立的分体系的力学概念讲解。尤其在专业课教学中,单项计算练习居多,综合练习偏少,并着重体现在考题中,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养成只知套用公式解题的习惯。而且近年来强调计算机应用教育,比如,毕业设计用结构设计软件计算、出图。科技论文。但由于计算机设计过程的屏蔽,手算过程训练程度的削弱,造成学生产生一定依赖性,结果综合运用能力下降,整体结构体系概念模糊。这些对于培养具有创造力、未来的工程师是相当不利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先进计算理论,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加快新型高强、轻质、环保建材的研究与应用,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可靠、经济是当务之急。其中,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成规,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是相当必要的。因为他们是结构设计革命的推动者和执行者。这则需要工程界和教育界进行共同的努力。推广概念设计思想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著名的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同炎教授在《结构概念和体系》一书中为结构工程师提供了广泛而又有独特见解的结构概念设计基础知识和设计实例。该书着重介绍用整体概念来规划结果总体方案的方法,以及结构总体系和个分体系尖的相互力学关系和简化近似设计方法。为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在设计中创造性地相互配合,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奠定基础。这本书第二版的出版,为我们更好的加深概念设计的理解,提供有益的帮助。总之,概念设计必然会成为今后结构设计的主流思想,这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发展它吧,为结构设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