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的技巧范例6篇

会议纪要的技巧

会议纪要的技巧范文1

笔者认为,写好会议纪要关键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把握基调

撰写会议纪要前一定要仔细研析会议记录,分析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归纳会议决议,全面吃透会议精神,领会好精神实质,把握住会议基调。这样在落笔行文时才能够“统筹全局驾驭全篇”,体现“要旨”!才能够确保所要传达的会议精神和部署的事项不“失真”不“跑调”。

二、删繁就简

会议纪要不是会议记录,没有必要将会议的所有内容进行记录。“纪要”,顾名思义就是“纪其主要”因此,在内容上要有详略重点,不能过于罗嗦繁杂。繁杂罗嗦了就会使“读者”难以领会会议精神,影响会议决议的执行。所以,在动笔之前,要对会议记录进行详细地归纳整理,删繁就简。使之,既要体现会议精神和主流意见观点又不致繁杂罗嗦。

三、讲究语言技巧

撰写会议纪要必须注意语言的使用技巧。

1、切忌对语言不加整理,说什麽记什麼。对于不宜公开或有不好影响的观点言辞可以删除不记;对于言辞激烈的观点可以以较温和的词句替代表达;对于难以量化或精确或表述的事项、意见要善于运用模糊语言。如不能确定完成日期的决议事项可以以“近期完成”或“尽快完成”来表达。又如对于参与某项工作的人员范围、人数等难以表述可以以“相关人员”或“有关人员”来表达。

2、对于难于集中在同一段或同一个标题下体现的意见观点可以以“会议指出”、“会议认为”等为导语引出。如代表会议某一精神的重要意见必须在纪要中体现但不好归纳在全文中的某一条或某一大标题下,独立成段又没有合适的标题,这种情况就可以以“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为导语引出并独立成段。

四、做好“三勤”

1、勤思考—会后不要先忙于撰写会议纪要,要勤思考,要把开会的内容先在脑海里过一遍,以便增加一下印象。然后对照会议记录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有漏记的内容。

2、勤动口—对于检查出的漏记内容或有不太理解明白的内容,要勤动口,及时向相关与会人员请教,以免将错误的信息写入纪要同时对于正确理解把会议精神实质也使有所帮助的。

会议纪要的技巧范文2

笔者认为,写好会议纪要关键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把握基调

撰写会议纪要前一定要仔细研析会议记录,分析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归纳会议决议,全面吃透会议精神,领会好精神实质,把握住会议基调。这样在落笔行文时才能够“统筹全局驾驭全篇”,体现“要旨”!才能够确保所要传达的会议精神和部署的事项不“失真”不“跑调”。

二、删繁就简

会议纪要不是会议记录,没有必要将会议的所有内容进行记录。“纪要”,顾名思义就是“纪其主要”因此,在内容上要有详略重点,不能过于罗嗦繁杂。繁杂罗嗦了就会使“读者”难以领会会议精神,影响会议决议的执行。所以,在动笔之前,要对会议记录进行详细地归纳整理,删繁就简。使之,既要体现会议精神和主流意见观点又不致繁杂罗嗦。

三、讲究语言技巧

撰写会议纪要必须注意语言的使用技巧。

1、切忌对语言不加整理,说什麽记什麼。对于不宜公开或有不好影响的观点言辞可以删除不记;对于言辞激烈的观点可以以较温和的词句替代表达;对于难以量化或精确或表述的事项、意见要善于运用模糊语言。如不能确定完成日期的决议事项可以以“近期完成”或“尽快完成”来表达。又如对于参与某项工作的人员范围、人数等难以表述可以以“相关人员”或“有关人员”来表达。

2、对于难于集中在同一段或同一个标题下体现的意见观点可以以“会议指出”、“会议认为”等为导语引出。如代表会议某一精神的重要意见必须在纪要中体现但不好归纳在全文中的某一条或某一大标题下,独立成段又没有合适的标题,这种情况就可以以“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为导语引出并独立成段。

四、做好“三勤”

1、勤思考—会后不要先忙于撰写会议纪要,要勤思考,要把开会的内容先在脑海里过一遍,以便增加一下印象。然后对照会议记录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有漏记的内容。

2、勤动口—对于检查出的漏记内容或有不太理解明白的内容,要勤动口,及时向相关与会人员请教,以免将错误的信息写入纪要同时对于正确理解把会议精神实质也使有所帮助的。

3、勤动手—会中认真做好记录,会后及时撰写纪要,切忌会中不认真记录,会后不及时整理纪要。时间长了再撰写恐怕有些内容就容易忘记或印象不深,影响了纪要的撰写质量将错误的或模糊的信息写入而耽误工作。

会议纪要的技巧范文3

关键词:职业道德;就业指导;核心价值观

《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是高职院校德育课中最具特色的一门课程,是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求职择业技巧、签约与报到和创业。

高职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在学习、成长、发展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的基本思想观点,它支撑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着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并且将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人生有重要作用。

一、《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堂教学现状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途径主要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其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核心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途径。高职学院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重视,《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出现弱化甚至忽略职业道德内容,学生也普遍更重视求职择业技巧部分。另外,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时效性等使得课程失去了养成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二、《职业道德与就业知道》课程内容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一)职业道德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通过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人物的职业道德事迹作为案例教学,会使学生觉得亲切、可信、可感、可模仿,关于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劳节俭、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无形中建立,成熟起来,并且在从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得到升华,从而真正掌握本门课的内涵和精髓,并使其认知、意志和情感发生一番刻骨铭心的变化。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百行德为首”,让学生立业前,通过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首先学会做人的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部分大学生过于看重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集体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择业求职时,以自我的喜好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喜则行,不喜则弃,完全不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功利化思想严重。置身于改革的大潮,大学生的商品经济观念日益增强。尽管他们还没有踏入“商界”,但社会上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的投射,使他们对个人利益的关注与反思明显增多。大学生从入学选择专业到毕业择业求职表现出强烈的利益要求。什么专业能够赚钱就读什么专业,毕业后什么单位能够挣到钱就到什么单位去,赚大钱成了部分大学生职业选择中最具诱惑力的因素。价值目标短期化,目前大学生对经济领域的变革十分关注,但是,这种关注有一种重视眼前轻视未来的反理想主义倾向,他们所追逐的是眼前的工作所带来的实惠,缺乏全局的、长远的战略考虑,急于求成。通过具体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无私奉献、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精神,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爱岗敬业、勤俭节约等良好的核心价值观。

(二)求职择业技巧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现今的经济形势以及就业状况,求职择业技巧对于即将毕业的高职学生异常重要,学生对于此部分的学习也非常认真。

求职择业技巧主要包括就业信息和材料的准备以及面试技巧两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是以职业为导向,重视求职择业技巧的同时,还应该借此部分着重诚信择业。在自荐材料的准备上,必须做到真实客观,反对弄虚作假和欺骗行为。在择业活动中,用涂改成绩、搞假证书、假材料的手段来欺骗用人单位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毕业生在自荐材料中应当如实反映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提供真实的证明材料。使用人单位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真实的了解。在面试过程中的自我评价问题上,必须做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反对自我吹嘘或夸大其词。在毕业生就业中引入了竞争机制,这就要求毕业生有更高的综合素质。由于毕业生能否通过市场的检验对他们的将来起着决定作用,这就使得毕业生不仅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在择业的过程中也要自觉接受学校和社会的监督,端正自己的竞争行为,遵守一定的竞争法则。利用求职择业技巧方面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良性竞争择业的核心价值观。

(三)签约与报到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签约与报到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让学生了解签约与就业协议,了解就业法律知识,掌握就业协议的有关规定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具体法律问题。

毕业生不能随便违约,随意更换单位,否则,学校应视情况予以批评和建议,并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用人单位也可以要求相应的赔偿,这使得毕业生在选择单位时应慎重,不能够任意违约。协议一旦签订,就具有了法律效力,非正常情

况的违约属于不道德的行为,偏离社会所倡导的诚信的道德准则。因此,绝大多数毕业生在签订协议时,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也就是说,决定了要到某个单位工作,才进行签约。并且,协议签订之后,都会积极遵守,即使想更换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来解决。签约与报到方面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懂得遵纪守法、诚信签约等,学生能够养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核心价值观。

(四)创业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创业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创业知识、创业的基本流程以及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随着国家不断推出的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愿意投入到创业的大军当中,不可忽视的是创业方面的道德教育。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人是到一些同行业的大公司里“偷艺”,待时机成熟才另起炉灶,自己创业。这个过程中对于不同公司的信息、客户甚至重要资料的流失现象是不断发生的,某些虽然不是违法的,但是毕竟是不道德的。创业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的理念,有助于养成自立自强、改革创新的核心价值观。

会议纪要的技巧范文4

关键词:学习习惯;调控技巧;评价机制

众所周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所以教师总要想尽法子让课堂活跃起来。可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却发现,有时一动起来,就难以收住纪律,全班一下子乱成了“一锅粥”。由此,英语课堂的纪律问题尖锐地摆在了我们面前。那么如何抓好英语课堂纪律的管理呢?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对好奇多动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有利于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课前主动预习新课,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有利于思维的高度集中,而非“身在曹营心在汉”。

2.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家认为,注意是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个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也不会超过20分钟,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从而在课堂上会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会导致视而不听,听而不闻,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种种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教学实践证明:猜谜,游戏,设疑提问,竞赛等都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刺激大脑兴奋中枢,有助于学生迅速积极地处理学习信息。如,我在教授快乐英语第六册第15课时,在Warming-up环节中,让学生唱英文歌曲“How do you go to school?”并配有多媒体播放学生上学的录像;在巩固练习里设计了“画鼻子,找东南西北”的游戏,一名同学在前面画鼻子,男生、女生分别说“North,South,East,West”来指挥,直至找到鼻子的正确位置。这样的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混乱的课堂纪律很快安静下来。

3.勤用“口,眼,手”的学习习惯

英语教师的课堂设计应尽量让学生的口、眼、手都保持在“活动”中,让学生在口眼手并用的情况下学好语言。课堂中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初步发展阶段,而小学英语教材中有“Let’s play”“Let’s do”“Let’s chant”需要学生手、脚、口并用的教学内容,学生非常喜欢在课堂上随着节奏手脚并用,并且口中念念有词,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做其他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二、适当使用英语课堂调控技巧

要求小学生在上课的40分钟之内全神贯注、高度集中注意力是难以做到的事情。所以课堂游戏是小学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活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方法:

1.适时安排游戏

游戏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游戏前后,孩子们可能会兴奋,会议论,那就适当给学生议论的时间,让他们议论两三分钟后,再找几位同学站起来谈谈他们的议论内容,让游戏内容真正为教学内容服务。

2.合理进行收放

其实,你一个手势,他们就会闭嘴了。前提是:你做任何动作或说任何话之前,必须首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对小学生尤其重要!比如,在说话前,你先击两下掌或敲敲桌子(引起注意),然后做一个不要说话的动作(但不要及其严肃,甚至可以加点搞笑的表情),孩子们必然会哄堂大笑。这时,你突然假装严肃一下,说:“Ok,stop there !Let’s move on to …”孩子们会跟你做的。这时候,可能还会有少部分孩子还陶醉在游戏里,在那说话,你用眼神或走过去摸摸他的脑袋,一般他就不会继续说了。

三、恰当运用评价机制

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制止不良行为,这也是评价课堂纪律、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小学生好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在评价方法上,可以采用奖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令人满意,教师可以报以微笑,投以赞赏的目光等。在教师的举手之间,眉宇之间,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正确性,从而起到“蜻蜓点水”的作用。

维持纪律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惩”,但“惩”要讲究技巧性,不能滥用,更不能进行体罚。我实行“一人犯错,株连九族”的政策,这样做既规范了孩子们的行为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如,铃声一响,老师进来时,做得端正的、安静的那组,可以加一分,只要有一人没做好的那组都不能加分。上课过程中哪个组有同学违反纪律,就给其他组加上一分,这样做不用老师批评,这个违反纪律的同学就会成为本组同学的众矢之的,他就不好意思再违反纪律了。这种评价方式对课堂组织纪律是非常奏效的。

总之,随着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进步与发展,必须要让他们从小养成的正确的纪律观,同时我们教师也要提高课堂教学对他们的吸引力,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去,才能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王桂平.国外关于课堂纪律问题的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

会议纪要的技巧范文5

[关键词汉江源 叙事技巧 结构方式 拍摄技巧

引言

众所周知,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1983年底播出的《话说长江》曾轰动国内外,收视率达百分之四十,播出后引起全国长江热。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再次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再次引起强烈反响,两部纪录片展现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以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作为长江的第一大支流汉江,早在2000多年前,《诗经》中就有“滔滔江汉,南国之纪”的诗句。但截至目前,不但找不出一部纪录汉江的短片,就连汉江的源头还存在争议,作为她的子民,把她神秘的源头展现给观众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我们在寻找汉源的短片创作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探索的艰辛与乐趣。

1,汉江简介

汉江通称汉水,是长江的最大支流,过去曾以“江淮河汉”并称为我国四大名川。汉江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玉带河,流经勉县叫沔水,至褒城纳入褒水后,始称汉江。在陕西流经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经旬阳后进入湖北省,最后在武汉市汇入长江。丹江口以上925公里为上游,丹江口大坝以下到钟祥270公里为中游,钟祥到武汉382公里为下游。全长1577公里,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两项数据都居长江支流之冠。汉江作为陕南山地最大的水系,北岸支流众多,较大者有褒河、酉水河、月河、旬河等,均发源于秦岭南坡,源远流长,峡谷深邃。汉江南岸较大支流有玉带河、濂水河、牧马河、任河、坝河等,都发源于大巴山北坡。

2,目前关于汉江寻源创作的现状

根据我们搜集和掌握的资料,关于汉江源头的调查及描写主要还停留在文字层面,另外在网络上也有一些相关的照片。虽然近些年也有对汉江进行拍摄的,但都是一些不够完整的视频片段,这些大部分是业余的影视爱好者自发拍摄的。比如,民间一直流传汉江发源于石牛洞,就有摄影爱好者拍摄了一些关于石牛洞的照片。近年又有汉江发源于阳平关东说法,又有影视爱好者在旅游的同时拍摄的一些视频片段。关于较为完整的寻访汉源的资料也是有的,并且还有专家对汉源的论断,但是,这也只是文字层面上的,没有真实的直观画面提供给观众。见于此,我们对汉江源头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创作了关于汉江源头对短片。

3,汉江寻源短片的创作思路

3,1叙事技巧和结构方式的确定

要拍摄汉江源头,首先要确定短片叙事的技巧和结构的方式。在纪录片创作中。叙事的技巧和结构的方式不仅是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处理的过程,更是创作者通过素材的挑选和组合,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过程。也就是说,叙事结构是创作者赋予素材以意义和解释的手段和形式。一部纪录片艺术质量的高低和思想意义的深浅,不仅取决于纪录片拍摄到的内容,也取决于对于这些内容的剪辑与组合。所以,叙事和结构对于作品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要甚于素材本身。

3,1,1叙事方式的确立

纪录片常见的叙事有:画面加解说式。访谈加解说式和客观纪录式。各种叙事方式都有它的优缺点。要拍摄一部好的短片,就需要我们根据它的目的,意义等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叙事方式。画面加解说这一叙事方式曾是我国纪录片的主导叙事方式,在80年代绝大多数纪录片都采用了这种叙事方式。最具代表性的短片就是《话说长江》,在实际创作中,它是先有选题,主创人员根据选题写出文字稿本,领导审查通过后开始拍摄。后期编辑时,则是先根据文字稿配音,再根据配音编画面。这种叙事方式非常重视解说的叙事说明作用,通过它来表现内容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观众影视文化水平的提高,画面加解说这种叙事方式的弊端正日益放大,访谈加解说的叙事方式应运而生。2006年推出的《再说长江》这部短片,它与80年代的《话说长江》题材类似,但其采用了访谈加解说的叙事方式,由于有了访谈的介入,降低了解说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短片的主观介入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了采访的介入,展现了现在,过去和将来的时空,从而扩展整个短片的表现力。当然,解说和访谈的交替出现。无形中给短片带来一种节奏因素,因而更加适合观众的收视需要。从90年代开始,纪实的创作观念开始兴起,纪录片的创作中也相应地出现了客观纪录的叙事方式。它反对使用大段的解说这种过强的主观形式,主张不干涉拍摄对象,保持生活的原生态。强调取材的客观性。在正式拍摄时,尽量隐蔽创作者,不让创作者的形象和声音进入画面。在编辑时,往往运用一个故事来结构和叙述,并大量使用同期声,较少依赖解说。从创作观念上讲,这种叙事方式的选题一般从小处入手,注重的是个性化的事件和人物。讲究叙事情节化,创作者往往把节目好看当作创作的第一要素,结果短片就有了吸引人的因素,好看、耐看。这种叙事方式是对纪录片纪录本义的回归,也是目前纪录片创作的一种发展方向。寻找汉源只是一个20分钟左右的短片,并且要展现一个完整的寻找汉源的过程,假如采用客观纪录的叙事方式,可能一个访谈就会用去几分钟时间,而如果用访谈加解说的叙事方式,我们可以现场采访录入主要的内容,再用解说概括另外的内容,这不仅使得叙事完整,而且也可让观众感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这部短片主要是纪录寻找汉江源头的过程以及汉江源头原生态环境的真实拍摄。因此我们采用访谈加解说式。

3,1,2结构方式的确立

叙事就是对事件系列进行排列。以说明一个事实或表达一个观点:而结构则是将素材进行排列组合的方式。在纪录片中。结构是叙事的具体化,叙事要通过结构才能流畅地进行,所以,确立结构,也就是确立展开和完成叙事的方式。不同的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这就象化学元素中碳原子的排列,其中的一种排列方式构成石墨,如果改变排列方式,就又会变成光彩夺目的金刚石。不过,纪录片创作中的这种“化学变化”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结构方式的变化只会引起所谓的“物理变化”,即叙事效果的优劣之分。优秀纪录片的结构严谨、统一而又自然;低劣的纪录片结构雕刻痕迹很重,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松弛、甚至混乱。结构能力的高低是区别纪录片水平高低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即使面对相同的素材,结构能力不同的编导也会创作出质量迥异的节目。纪录片的结果方式多种多样,《话说长江》的全片的结构是以长江流经地域的空间变换为线索,展示长江的雄姿和两岸的风貌;《望长城》不是 以宏观的视角来看待长城和沿途的风光和文化,而是采用了纪实手法,从摄制组和主持人焦建成和黄宗英为代表的个体的眼睛来看待途经的一切《再说长江》从整个短片来说它的结构依然是线形,就连每一个小部分,如《发现古镇》的时间,空间上都围绕它的小线索――古镇而组织材料。线形结构可以使复杂的叙事变得条理清晰、紊而不乱。线形结构是纪录片常用的结构方式。对汉江寻源的拍摄,我们中心线索就是寻找汉源道过程,采用的叙事方式是访谈加解说的线性结构。采访作为结构因素,有两个层面的作用。第一、采访的同期声作为转场因素,起连接画面的作用。和解说词作为转场因素相比,采访作为转场因素难度很大,但是一旦成功,会使短片更为紧凑、简洁。第二、采访作为贯穿全片的线索。我们在采访之初,就对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设计,以保证能采访到所需要的内容。在后期编辑时,将采访分成若干段落,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让这些段落分布在短片的相应位置,从而把整个短片连接起来。这样,由于结构不是后期强加给短片的,整个短片就显得较为自然。

3,2选材的确定

既然是一部寻找汉源的纪录短片。就要把寻找的过程纪录下来,根据我们实地走访及有关资料的记述,汉水源头在宁强县境的发源地先后就有两种说法。古人流传下来的较早说法是汉水发源于大安镇白崖湾。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即新汉源发源于阳平关镇水池垭。这是一些专家依据河源惟远及河源应与主流流向一致的原则确立的汉源。在汉水的支流中,褒河的水流量及流域面积是最大最广的,并且沔水至褒城纳入褒水后,才称汉江。虽然至今还没人把它当汉源讨论,但是它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那么这部短片的拍摄地我们就确定为:水池垭一白崖湾一褒河。以这几个确定的拍摄地点为基本的空间转换,以寻找汉江源头的拍摄过程为叙事线索。

3,3拍摄方法与技巧的运用

镜头拍摄的好坏直接影响短片的质量,拍摄时运用适当的技巧可以使短片的组接更为流畅。推摄能形成视觉前移效果突出重点形象。拉摄使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拉镜头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拉镜头常用作转场镜头。遥摄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顾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能够展示空间、扩大视野。移摄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跟摄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它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待主体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要表现的画面内容以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结合每一种技巧的特点恰当的运用拍摄到的镜头。前面我们提到,寻找汉源这部短片,不但要纪录我们寻找汉源的整个过程,而且要表现汉水源头美丽的自然风光。因此,在拍摄手法上不但要遵循纪录片的拍摄方法,而且,要借鉴风景片的拍摄手法。有些的纪录片追求真实的风格,甚至有些家庭成员拍摄的乱晃镜头也被解释成一种真实的风格。我们不这么认为,真实的体现并不能靠拍摄的失误来诠释,我们认为只要拿起摄象机,你的工作就开始了,一定要作到认真地捕捉每一个镜头,不能漏掉任何一处细节,这样你的作品才能好看,才能与众不同。因为是纪录片,那么,移动拍摄,长镜头跟拍等纪录片特有的拍摄手法也是必要的,长镜头的拍摄可以表现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较为真实。

会议纪要的技巧范文6

[关键词] 十九世纪;欧洲钢琴音乐的鼎盛时期;成因

在几乎所有关于欧洲钢琴音乐发展的叙述文章和书籍中,都将19世纪中叶描述为钢琴音乐的“黄金时期”或“鼎盛时期”。例如,现行高中音乐鉴赏课本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中,是这样叙述的——肖邦和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两颗璀璨的明珠,他们一同将钢琴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这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什么是十九世纪中叶而不是之前或之后,甚至是现代?为什么起关键作用的是肖邦和李斯特而不是莫扎特、贝多芬或之后的拉赫玛尼诺夫等人?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并未提及,音乐研究类文献和网络上也少有涉及。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认为,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一、钢琴的发展与成熟

音乐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乐器的发展史,是互相作用的。钢琴是在古钢琴的盛世出台的,1709年,意大利人巴托罗缪.克里斯托伏里(1655——1731)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钢琴,只有四组琴键(四个八度),从演奏机理看,与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很象。刚诞生的钢琴是典型的丑小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改良过程才逐渐得以完善——

1720年,克氏制造出了第2台钢琴,四组半琴键;

1726年,巴赫第1次演奏钢琴,认为键压太重,高音太弱,一点儿也不喜欢;

1765年,9岁的莫扎特在伦敦第1次见到了钢琴,不过直到1782年才自己买下一架,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九年;

1790年,英国勃罗德伍德琴厂推出了五组半的钢琴;

1800年,键盘颜色改成了现在的样子,而在这之前是相反的,据说是为了映衬出贵族仕女们白皙的双手;

1808年,法国人埃拉尔发明了复震奏装置。之前的钢琴是无法演奏复震奏的,琴槌要么不敲,要么乱敲一气;

1811年,立式钢琴出现,为钢琴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1824年,13岁的李斯特在巴黎开音乐会,所用钢琴的键盘达到了六个八度;

1825年,随着琴弦的增加,木质琴框不堪重负,被铸铁琴框所代替;

……

作曲家要求更宽的音域,演奏家要求更洪大的音量,都在促进着钢琴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琴弦、音板、琴槌日益完善,击弦机、踏板也越来越灵敏,而随着欧洲重工业发展的进程,音质纯净而抗拉力极强的琴弦钢可以制成非常细的琴弦,使音域得以向高音区拓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钢琴的音域才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即88个音,219根弦(平台琴的弦还要再多些)。

从以上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莫扎特(1791年去世)终其一生,也只见过五组键盘的钢琴,相当于现在一台儿童电子琴的音域,还经常卡壳。贝多芬(1827年去世)的最后一架钢琴,也不过六个八度,而肖邦和李斯特,年纪轻轻就用上了六组半的钢琴,功能与音质更是远胜于前,虽然仍比现代钢琴少几个音,但众所周知,钢琴最高处与最低处的那几个音是很少用到的,从这一角度看,那时的钢琴和现在的已经差不多了。可以这样说,钢琴这件乐器本身的日益完善,为欧洲钢琴音乐的极大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演奏技巧的发展与创新

在巴赫时代,包括更早的时候,人们演奏管风琴和古钢琴时,只使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认为这六根指头演奏出来的是“好音”,而大指和小指由于一个太粗,另一个又太细,力量悬殊,所以弹出来的是“坏音”,被禁止使用或只配用来弹奏弱拍上不重要的音。那时演奏音阶是用2、3指交错的方式,现代人会觉得非常别扭,那时居然也可以做到很流利。巴赫这位大音乐家,也只敢在人们看不见的时候偷偷使用大指和小指,一直到贝多芬时代,车尔尼被贝多芬教导要多练指,还觉得十分新鲜和不可思议。这一现象直到浪漫派音乐时期才得以改观。

人的手是非常复杂而奇妙的,五个手指各有长短,无名指的韧带发育不完全,小指太弱而大指最强,对于弹奏钢琴来说,真是麻烦透了。于是,各种锻炼手指的方法(如《哈农练指法》)就层出不穷的被编了出来,而为了掌握各种复杂的节奏、音型以及演奏需要的技巧,各种练习曲更是多的不胜计数,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练习曲之练习曲”,如《弹奏肖邦钢琴练习曲的练习曲》!对演奏技法不断的深入钻研和探索,极大地推动着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发展。

随着钢琴自身的不断完善,其所提供的演奏可能也越来越多,这就为演奏家和作曲家们提供了越来越大的施展空间。人们从只关注手指的运动逐渐发展为研究腕、肘、臂、肩之间的关联作用,各种之前闻所未闻或只能想象而无法实现的演奏技巧被发明了出来,而对演奏技巧贡献最大的人,首推李斯特。

李斯特很小就被称为钢琴神童,十一、二岁时就能演奏极其艰深的曲目,掌握了当时所有的演奏技巧。1831年3月9日,李斯特在巴黎亲眼见到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受到极其强烈的震撼和犹如晨钟暮鼓一般的启示,继而投入到疯狂地练习和创新之中。艰苦的训练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准确的大跳、双手八度交错半音的快速上下行(即“李斯特八度”)、别致的拨奏、滑奏、巧妙细致的踏板等。在李斯特的手中,钢琴终于成为具有无限表现力的“万能乐器”,他赋予了钢琴这件乐器新的生命力。一直到对钢琴演奏研究的如此透彻的今天,单从演奏技巧论,对最高难度的演奏技巧的发展与创新仍是到李斯特为止,也就是说,在李斯特之后,钢琴的演奏技巧无创新式发展,后人只是在不断的叠加和重复而已。

至此,一个现代钢琴演奏家所需的一应技巧,基本发展完善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