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系统方案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会议系统方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会议系统方案

作业会议系统下无线通信技术论文

1音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

(1)1996年5月ⅡU-T制定了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工作的视频会议的标准H.323,支持H.323协议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集中式、紧耦合会议系统,其显著特点是引入了多点控制单元MCU(MultipointControlUnit),由MCU将一个发送者的音视频分别独立地以IP单播(Unicast)方式转发给多个接收者来实现多点交互,其好处是对会议成员的管理方便,但这将导致系统开销和网络负担随用户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令系统无法进行大规模扩展。

(2)1998年9月,ITU(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Union)在H.323的基础上制定了松祸合扩展协议H.332,该协议在网络层使用坤组播技术,采用分布式松耦合的系统结构,较好地解决视频会议系统的规模扩展问题。

(3)近年来,流媒体广播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视频会议系统。大部分广播会议,如网上路演、采访、现场会等,能够为用户传输多媒体信息,是对传统视频会议功能的扩展。2003年3月,ITU-T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和ISO/IECMPEG(MotionPietureExpertGroup)组成的联合视频专家组正式公布了H.264视频压缩标准。H.264是新一代低比特率视频标准,与现有的任何标准相比,它有着更高的压缩性能,能够在较低带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传输,对网络传输有更好地支持。具体讲,与MPEG-4相比,在相同视频质量下,采用H.264标准能降低码率50%左右;在相同码率下,其信噪比明显提高。而且,H.264的授权费用更加合理,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欢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实时视频通信、Intemet视频传输、视频流媒体服务等,它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音视频会议系统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音视频会议系统不断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我国从事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研发的公司主要有瑞福特、V2、网动、山大联润等。瑞福特公司整合了H.323标准,允许H.323终端参加会议,并且支持手机、电话的接入,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网络多媒体通信应用解决方案。V2在多路混音以及消除背景噪音方面做得非常出色,V2拥有专利技术的“基于前向纠错的网络音频抗丢包算法”使得在网络丢包率达到10%时声音仍保持清晰连贯而不停顿。目前的商业化的视频会议大多遵循H.323标准。这是因为H.323标准的成熟性,有助于诸多软件供应商开发性能稳定的设备,并且有利于不同的供应商之间消除互操作性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市场上推出各种支持H.323标准的设备。缺点是当客户端增加时,由于服务器CPU处理能力、内存、网络带宽的限制,会使会议质量明显下降。SIP基于现有的IP网络协议提供多媒体业务的协议,是一个分散式协议,它将网络设备的复杂性推向网络边缘,需要相对智能的终端,协议也比较简单。优点包括:该协议具有可扩展特性,可以轻松定义并迅速实现新功能;缺点是问世不久,大多数应用处于原型阶段,该协议单独应用的范围较窄。视频会议系统经常采用的架构有C/S(Client/Server即客户机/服务器)和B/S(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这两种结构后者是从前者发展而来的,它们的本质都是C/S而二层结构的C/S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开发和维护成本高,服务器负载重,灵活性差,缺乏开放性,难以与Internet/Intranet接轨等,造成系统使用和维护中的许多难题。三层的B/S模式虽然开发和维护较为容易,但服务器负载重,理论上会议参加者的数量可以很多,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服务器成为会议系统的瓶颈。在网络状况较好并且与会人员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视频会议系统能够提供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不同与会者的网络带宽质量参差不齐,随着与会者数量的增加,视频图像质量就会有所下降,甚至会导致会议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如何提高视频图像的传输质量是视频会议系统研究的首要任务。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数字音视频会议系统在原有的以太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抛弃了网络电缆,用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降低了布线的成本,增强了会议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采用3G/4G无线数据通信方式,无线网络带宽得到了改善,克服了传统系统只能用于固定会场的会议,可以在有3G/4G服务的任何地方召开音视频会议。

3总结

阅读全文

网络视频会议通信技术研究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基于IP的网络视频会议通信技术也应运而生,为了更好利用此技术,本文主要是探究IP视频会议通信技术的标准概述、组成部分以及相关技术等,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自动化办公提供便捷。

关键词: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通信技术

0引言

当前,视频会议非常盛行,特别是基于IP的网络视频会议,由于成本较低,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的首选方案。在IP网络的环境下,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借助音频、视频等技术进行视频会议。同时,随着多媒体、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等不断发展壮大,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发展的已经非常成熟,政府以及公司等部门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均采用此技术来进行线上自动化办公。

1视频会议系统的相关技术标准综述

1.1H.320标准

以往所使用的视频会议系统大多应用的是H.320协议标准,这个标准较多的应用在窄带ISDN网、E1专线以及DDN等等非拨号的专用网络,而这些都是电路交换的,其速率大多在56kbps~2Mbps之间。H.320协议的优点有很多,包括抖动小、时延少、误码率小、功能完备、通信质量高以及技术比较成熟等等。但同时其亦有不少缺点,主要在于它要用专线进行连接、带宽的利用率很低、开放性较差(意即不同系统的兼容性相对较差)以及建设与维护的成本高企等等。H.320目前大量地在窄带可视电话系统中进行推广运用。不过,伴随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更新升级,这一标准的局限性也逐步地凸显出来,特别是它的软硬件在更新与升级的成本一直高企。

阅读全文

电子政务会议创新思索

本文作者:黄锐 单位:杭州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传统政府会议都需要到指定会场集中,时间、交通、效率、费用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因不能及时沟通、决策滞后而造成损失都是不可预计的。主要弊端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决策受到时间限制。政府会议频繁,对时效性要求较高。除了会议筹备本身需要时间外,区域跨度大时,各部门人员从各地赴会,造成时间上的大量浪费,有时候花在路上的时间甚至比开会的时间还长。政府决策受到时间的限制,特别是紧急会议可能因时间紧任务急,而受到严重影响。②赴会者面临行车难、停车难的困境。随着私家车走进家庭,城市汽车保有量大幅度增长,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市区道路的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停车难、行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公车改革后,机动车使用的高强度、出行的高密度给与会人员行车、停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③会议受到会议室规模和档期的影响较大。政府会议室的保有量是有上限的,传统会议会受到会议室规模的限制以及是否空闲的影响。

在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中,首先要建设节约型政府,政府机关作为社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政府会议在资源利用上存在以下弊端:①物质资源浪费严重。传统会议需要印发会议通知、会议指南等印刷品,有些材料阅览后就被丢弃,浪费了诸多的物质资源。加上会务费一般从财政经费中列支,使许多政府财政在办公经费上入不敷出,会议的庞大支出使得财政资源不堪重负。②政务资源浪费严重。会议过多,参会人员疲于奔波,耽误时间,更有甚者,各级工作人员长期处于会议综合疲劳症状态,既不利于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也不利于身心健康,更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政府的日常工作会议繁多,集中的会议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在“效率至上”的信息社会中,既能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省去路途劳累,又能减少差旅费用等各项会议成本,这是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公众利益诉求的数量日益增多,利益诉求表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旺盛需求。同时,仍有大量利益诉求处于难以表达或不好表达的状态,表达渠道不畅的状况日益突出。如果表达渠道不畅,一部分群体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表达和反映,其利益必然会受到漠视和损害,最终会加剧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产生。在传统政府会议中,公众无法广泛参与讨论。特别是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决策,往往是政府领导在会议室的“象牙塔”中“拍脑袋”想出来的,或者只有几个公众代表参加,反映的意见无法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利益。因此,传统会议无法满足公众表达诉求的愿望,也没有给公众表达诉求提供渠道。公众诉求满意度较低。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提供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和健全诉求表达机制,而构建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着眼点在于拓宽和畅通公众利益诉求渠道,让公众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政府的决策中来。在传统政府会议中,信息与解释受到限制,影响政府工作的满意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受到群众关注,政府往往通过媒体来政府动态和决策。但由于受到篇幅和时间的限制,媒体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所有政府的动态和决策,造成公众对政府工作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造成误读。同时,媒体在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公众利益诉求表达的重要渠道。通过大众媒体进行的公众利益诉求表达很容易为党和政府所注意和重视,直接被决策层了解。而在媒体报道公众利益诉求的过程中,不同程度会有一些传达的片面和失真,不能够完全准确表达公众利益,或者只是表达了部分群众的心声,造成政府无法准确及时地了解公众诉求,从而影响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8年第5号)》中提出要精简会议、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会议的规格和会议数量。在改进会议形式上,提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网络视频会议,不涉密的会议特别是直接开到基层的电视电话会议,可以安排在网上直播。电子政务手段在政府会议中的普及与应用,借助宽带网络向政府提供与其业务相结合的专业视频会议系统,使传统的会议组织方式发生着根本转变。它减少了政府机构的会议成本,进而提升政府行政效率、行政能力和行政公信力,乃至于改善投资环境。透过视频会议可以缩小各级机构间的区域间隔,减少差旅会务成本,构造出一个跨区域多人共享的工作空间,为政府系统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通信沟通平台,拉近了各级各部门之间的距离,能帮助政府轻松召开远程会议、进行视频会商,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会议时间,节省行政成本。

以网络视频的形式召开非涉密内容的日常政务会议,为各级政府部门举行实时会议和即时会商提供高效可靠的支撑平台,有助于减少会议出行、提高办事效率。电子政务手段应用于会议组织,主要是指运用政府信息化办公的高科技产品,通过程序共享、文件传送、图库编辑等功能,参会者可以将各种需要交流的数据、图形、报表、文字等信息同步显示给所有相关人员,在进行充分视频、语音交流的同时能够让参与者对内容进行共同操作和修改,完成会议中的交流讨论[2]。各部门可随时方便地召开各类会议,及时进行工作部署、监管和政策传达,从而可大大提高行政效率。⒋提升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突发事件的急迫性要求政府能够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电子政务手段的应用,使得应急系统需要具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优势,作为应急系统关键部分的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突发事件、作出应急指挥处理和布置下一步工作。远程会议也逐渐发生了从“会议室”到“桌面化”的变化,会议“桌面化”后与“日常沟通和管理”的完美结合,即把视频会议系统变成更加完善的集办公、管理于一身的高效管理平台,在帮助指挥员指挥决策的同时,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3]。

政府会议中公众诉求体现方式的转变电子政务手段的应用使得公众可以直接参与到政府各类会议中,政府领导可以直接与市民见面,听取诉求,解决问题,使政府会议成为政府与市民直接沟通的桥梁,成为公众表达心声的有效渠道,从而满足了公民诉求的表达权。决策开放让公众了解政府决策过程,增加对政府的信任度。借助网络直播和政务论坛,邀请市民参与政府工作,能够让政府听到公众的心声,也能让百姓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不仅增强了决策透明度,打破时空界限,而且给予民众更大的空间,能更真实、无顾虑地表达看法,提出建议。政府会议过程向公众开放增加了公众的政治参与方式,便于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虽然在以往政府办公会议议题研究会前,可通过广泛调研了解民意,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今利用电子政务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向社会同步公开政府办公会议内容,改变了公众的政治参与方式,也较好地传播了政府的改革举措。让民众在第一时间享有知情权和政治参与权,共同推进公民社会建设,也可以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成为由民主促民生的重要方式。让公众诉求能够面对面地得到表达,从而提升了对政府的满意度。#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中多点控制单元初探

摘要:由于受地域空间不同的影响,当政府、企业、学校等各类组织无法面对面开会时,会通过网络召开高清视频会议,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将物理上分散在不同空间的人进行连接。目前视频会议已被广泛应用在政府办公、企业经营、学校教学等诸多领域中。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能把音频、视频、数据等多媒体从一个地域传送到另一个地域(例如从北京会场传送到上海会场)的通信系统。其涉及的最重要设备就是多点控制单元,多点控制单元英文为 MULTI CONTROL UNIT,下文简写为MCU。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然后介绍网络技术,接着围绕最重要的设备 MCU 展开讨论,最后针对 MCU 在视频会议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随着 IP 网络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电话会议和邮件往来已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时代需要一种集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数据信号于一体的多媒体会议方式,视频会议正是这种新的会议方式,IP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是视频会议的基础,视频会议技术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通过网络召开视频会议,能够帮助人们跨域空间障碍实现实时交流。在网络中音视频并不是通过模拟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而是通过数字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视频终端首先完成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将数字信号通过各种压缩算法进行压缩,然后经过网口传递至网络以达远方会场。各分会场的音视频流最终都汇聚在 MCU 上,在 MCU 上做完相应处理后又重新发往各分会场,所以说 MCU 是视频会议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

一、什么是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1)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部分

视 频 会 议 系 统 的 组 成 包 括 视 频 会 议 终 端( 例 如POLYCOM HDX 系列视频终端)、多点控制单元(MCU)、用于传输的网络、会议控制软件以及相关附件五大部分组成,相关附件可以是各种输入输出的音像设备。高清视频会议需行业曲线link industry AppraisementDOI:10.3969/j.issn.1001- 8972.2022.03.031可替代度影响力可实现度行业关联度真实度要所有的终端都兼容高清设备,充足的带宽也是实现高清视频会议的重要因素。能够生产高清视频会议设备的厂家包括宝利通、华为、三星等。视频会议是利用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互转技术、数字信号压缩技术、H.323 协议并利用现有的网络将多媒体信号传输至远方会场。用户会有身在一间会议室的感觉,以达到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效果。视频会议的模式包括点对点会议模式(此模式不需要 MCU)、点对多点会议模式和多点对多点会议模式。

(2)设备与协议

组成视频会议五大部分中的任何部分都涉及设备和协议。设备包括 MCU、视频终端、会议控制服务器、摄像头、音视频矩阵、高清投影机、数字电视机、调音台、麦克风、话筒、功放、IP 电话等。常用的视频会议协议包括 H.323协议集和 SIP 协议集。H.323 协议集包括 H.225 呼叫协议;H.245 能力交换协议;H.239 双流协议;RTP 实时传输协议;RTCP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等一系列协议,每一个协议都有其独立的功能。

(3)视频会议的目的

阅读全文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可视化技术应用

【摘要】介绍了应用高分可视化技术的优势,阐述信息中心监控大屏幕的方案、高分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和高分可视化应用平台软件的功能设计思路,提出应用场景的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分可视化;监控系统;高速公路

1引言

目前,福建省南平监控分中心负责区域内京台、京福、松建、邵三、浦南、宁武等12个高速公路路段的路网监测、交通出行服务以及协助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然而,与之相关的高速公路通信、监控、收费各系统的数据汇聚功能由武夷山机电维护站机房承担。因此,南平高速公路区域需新建市级信息中心,汇集所辖各路段的监控视频、监测数据、收费数据,并统一接入12122服务电话,高效地分析各路段交通运行状况,并通过可视化管理平台,及时下达系统控制指令。基于业务现状,拟在南平分公司2号综合楼设置南平高速公路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结合当前综合楼建筑功能状况,设置在1~4层,1层设置电源进线室、2层设置通信电源室、3层设置光电缆交接室、信息中心机房、4层设置监控大厅。

2信息中心智能化设计方案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主要是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和监控、收费系统的运用提供必要的语音、数据、图像等的传递,以此来实现高速公路的点、带化管理[1]。因此,急需将南平高速公路信息中心作为管辖路段的信息汇集点以及应急指挥调度中心,通过通信技术使得信息中心发挥最大作用。本信息中心从以下3方面做智能化设计:(1)网络结构及业务平台优化;(2)机房工程;(3)视频电话会议系统

2.1网络结构及业务平台优化。福建省高速公路网络总体规划为收费网、综合网及视频网3套网络,因此,需在南平高速公路信息中心分别设置相应3套网络汇聚,并上传至省数据中心。2.1.1收费网。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网采用4级架构组网方式:第1级为站级网络,第2级为分中心级网络,第3级为市级网络,第4级为省级网络。南平市原市级收费网网络汇聚设置在武夷山(兴田),并设有收费数据服务器及服务器,因此,本次只需要将相关服务器搬迁至新建的南平市级信息中心机房,并将管辖的7个机维站收费网交换机通过单模光纤上联至新建信息中心机房。2.1.2综合网。综合网主要承载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12122呼叫语音、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ETC客服系统、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等,网络架构同收费网,在汇聚层通过网闸和收费网进行数据交互。南平市原市级综合网网络汇聚设置在武夷山机电维护站机房,下联管辖区域的7个机电维护站综合网数据。本次将7处机电维护站通过站内3层交换机上联至新建南平信息中心汇聚,实现集中配置综合管理工作站、火灾报警工作站、道路/隧道监控工作站,并将报警信息与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联动。此外,将原有的12122电话系统,迁移至新建的南平信息中心。2.1.3视频网。视频网实时地监测收费广场车道、道路沿线、隧道内外交通情况和事故现场的图像,网络架构同收费网。本次设计通过单模光纤将管辖的7个机维站视频网交换机上联至新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汇聚交换机双链路上联至省数据中心。在信息中心4层监控大厅设置监控电视墙,将所有前端监控集中上墙轮巡,通过业务平台软件优化,实现监控设备故障记录报表、截取摄像机视频等功能。2.1.4网络安全。根据当前网络架构以及业务数据交互的需求,可以采用构建分域的安全体系方式来保证网络安全。基于保护计算环境、边界、网络基础设施这3个层面考虑,在信息中心收费网、综合网、视频网、互联网边界均部署综合安全网关,具有防病毒、入侵防御、行为控制等功能,每台网关与省级网络互联;综合网和视频网设置边界防火墙,确保访问控制等功能的安全,综合网和收费网设置网闸进行数据交互。

阅读全文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设计及实践

众所周知,指挥调度是应急管理中传递信息和指令的核心功能,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手段,包括:公众有线市话网、公众移动通讯网、无线集群对讲系统、短信群发系统、视频会议、卫星通信等。同时需要接入各种资源,如视频监控、无人机回传图像、单兵图像等。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系统没有很好互联互通,以至于指挥调度时不能及时切换现场的信息并及时下达指令,从而贻误战机。在此情况下,基于融合通信的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能够与目前各种公众通信网络(PSTN、3G/4G等)、卫星等保持良好的互连互通,并且在指挥调度时与专业无线调度网络(800M数字集群网络、350M模拟集群网络等)互联互通,还可组织电话会议,进行统一指挥调度。

1系统基本组成

该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基础通信能力平台、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多路传真、数字录音等模块。

1.1基础通信能力平台

基础通信能力平台是融合通信的核心,采用多层次、模块化的实时通信的技术架构设计,实现多媒体信息的交互以及业务流程整合。将基础通信能力整合并封装,以统一接口的形式,对外提供通信服务,实现基础语音的呼叫与多方会议、点对点视频、即时消息等多种通信能力的融合,并与第三方集群对讲系统、短信息平台和视频共享平台实现对接,整体对外提供通信及业务能力服务。

1.2综合指挥调度系统

综合指挥调度系统主要实现应急管理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等功能,实现对各级应急平台的协同统一指挥。应急平台综合调度系统应在完成各专业通信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实现有线调度、无线调度、移动通信、多路传真、数字录音等系统的整合,提供统一的控制界面,完成跨网的呼叫与指挥调度,从而提供效率。其组成包括:统一通信调度主机、语音调度、GIS调度、视频接入等相关控制软件及应用服务器、综合调度台、调度终端客户端软件、调度IP电话。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PSTN接入,SIP终端接入以及网关接入等接入功能,提供电信级通话基本业务及补充业务,同时通过CTI服务器控制其ACD,IVR等;软交换呼叫控制器提供所有接入设备和调度台的语音、数据、状态、会议、ACD、IVR等交换和控制功能。软交换呼叫控制需要满足各项呼叫控制功能,提供基本呼叫业务、PSTN补充业务、业务触发机制、部分业务逻辑等功能,实现IP用户和模拟用户的接入。能够支持大用户数接入;内置多方语音会议功能,支持多种信令方式,支持包括SS7、No.1、ISDNPRI、R2、QSIG、SIP等信令。统一通信调度主机通过各类接口完成与有线通信网络(PSTN)、数字集群网络、计算机网络等的互联互通,进而完成与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综合软件控制平台通过CTI(计算机通信接口)接口完成应急平台各类调度台的功能集成,实现数字录音、多路传真、视频接入、地理信息等系统的整合,并提供统一的指挥调度界面。

阅读全文

多媒体技术信息化养老服务应用

摘要: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信息技术。它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多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养老产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信息化养老领域越来越得到重视。文章探讨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信息化养老中的优势。同时,深入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信息化养老中的电子阅读、饮食和家政、社区活动、安全防范四个领域中的服务与效果。

关键词:

信息化;多媒体;养老服务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信息化的各个领域。然而,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养老信息化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养老信息化领域,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来促进养老事业在安全保障、养生健康、家政管理、娱乐生活、亲情沟通等方面的发展,是未来养老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信息化养老

信息化养老,是指以信息化养老终端采集数据为基础,把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网技术,以及目前非常流行的物联网技术作为手段,建立一个集成化的养老服务系统和信息化的养老互动平台。信息化养老可以充分利用公共与社会两方面的服务资源,达到满足老年人在安全保障、养生健康、家政管理、娱乐生活、亲情沟通等方面的养老需求,进而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一种信息化的解决方案[1]。信息化养老的根本是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养老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让老人更加及时和方便地进行信息传输与生活服务。它有效弥补了当前传统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存在的局限与不足,代表了未来养老方式的发展趋势[2][3]。

阅读全文

超算中心智能化系统设计探讨

【摘要】文章以某超算中心的智能化系统设计为例,分析了数据中心智能化系统的特点,总结相关智能化系统的配置及设计要点,以及工程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超算中心;智能化系统设计;机房

1项目概况

某超算中心科技园项目总建筑面积38万㎡,主要使用功能为核心机房、办公、实验室及配套设施用房,设置11部楼梯,18部电梯,其中有3部为货梯。本工程超算中心三层设置数据中心,平台层设置消防控制中心和安防监控中心(合用一个房间,分区布置),各层设置若干弱电竖井兼设备间,每个面积在6㎡~10㎡。

2系统总体框架及设计原则

为满足本项目相关业务的运行需要,通过与业主沟通、协调,并结合超算中心弱电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内容包括智能化集成平台、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楼宇自控系统、视频安防系统、网络机房等。各智能化弱电子系统应具备组网及扩展提升能力,并需和园区原有的弱电系统有效完整融合,以便后期园区弱电智能化系统集中管理、高效运行。

2.1智能化集成平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