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心得体会范例

会议心得体会

会议心得体会范文1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在北京隆重召开了。盛会当前,群情激昂。如何统一党员思想、凝聚干部意志、振奋民众精神,打好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攻坚战,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学习落实好党的,成为摆在各位干部面前的当务之急。

这次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理论核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创新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制度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强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策核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服务核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民主监督: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报告重点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报告通篇充满新意。这是一篇创新之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创新精神。作为一名医生,学习,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院长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报告中提到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所讲的都是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中最重要的问题,比如说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其中,“提高重大疾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这一条很有现实意义,相关方面应该考虑设立一个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项基金,以相对减轻医院的压力。

会议心得体会范文2

1.1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

一些成绩差、问题多的学生往往被老师和同学忽视,我们很多老师不愿意从事学生管理工作。部分教师有时抱怨学生难教难管,特别是在处罚违纪学生的时候,由于方式方法不适宜,严重打击了违纪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管理的正常工作。

1.2学生管理模式滞后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把学生当作管理的对象,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与接受的对立模式。实施方法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仍然采用直线式管理。这种管理只是告诉学生“不能做什么”而不是指导学生如何做,该怎么做。这种滞后的管理容易遭到学生的抵触甚至是逆反心理。

2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只重视优生,而忽视了差生

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在管理中从没有正视过差生,心中早早的对这些学生下了“无可救药”的定义,尽管有时这些学生也会有努力向上的表现,但因老师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不管学生怎么变表现,终究还是成为被教师遗忘的对象。最终这些差生成为管理中的难题所在。

2.2没有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管理激进

我们从中职学生的素质现状不难看出:现在的中职生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将各种人际关系进行准确定位,行为选择过于自私;心理素质不健全,不愿意接受学校的教育,逆反心理严重,行为反复。部分学校的管理者没有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往往是采用激进式的管理的方法来管教。不但不能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反而会造成学生心理越来越偏激。从而使学生越来越难管,越来越不好管,同时也是对管理者积极性的打击。

2.3没有足够重视学生自信心

有些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认为有些学生不好好学习、堕落没有出息,无意之中就伤害到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心理不平衡。对这部分问题学生,学校常对其采用批评教育主导方式,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此类问题。

3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对策

3.1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

作为学生管理者,首先应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有了目标,那么也就必定会朝目标努力,有努力就有付出,就会得到一定的收获。

3.2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比较独立与富有特点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去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在自己的心中对每一个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具体的印象,这为我们在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解决,从而使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处于主动。

3.3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们有时会听到部分老师感叹“这些是什么学生“”这些学生真难教、真难管”等。其实,这都是因为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学生都是有感情的,都有善的一面,只是我们没有真正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若有善意的言语、真实的情感、客观的说理、尊重的态度、成绩及时肯定,这些无疑都是我们处理学生问题最好的方法。

3.4密切与家长保持联系,保证教育的效果

家长才是最了解学生的人,而班主任只能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对他们形成不全面的了解。因此,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学校与家庭能紧密地联系起来,全面地把握学生,肯定有利于保证教育的效果,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4结束语

会议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流意识形态;功能;作用

0引言

众所周知,意识形态是思想意识层面的产物,它具有导向、凝聚、约束等功能。主流意识形态是特定时期在一个社会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意识形态,它包含伦理道德、思想政治、哲学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在该时期内社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时代的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或者说是价值取向,就必然会成为该时期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于中国而言,在当代时期,我们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社会发展所坚持和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对于牢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实现国家政治安定团结,思想高度统一,人民幸福,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全面推进国家科学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融通,形成协同效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表现,她不仅是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也是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本文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旨在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为实现国家科学发展而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分析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众所周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同事,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领域的成就与优势,可以说在方方面面国家都取得的可喜成绩,这都为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政治大局统一稳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面对当前多样多变社会思想观念和多元个人价值取向,更要进一步加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发挥其作用,坚持和牢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体地位,始终不渝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历史证明,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解体,反之就可以凝聚人心、整合思想、推进社会发展。同志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面对国际环境风云变幻背景下日益多样化的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为了防止自觉或不自觉地疏忽和淡化社会所遵循的根本性和原则性,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反复强调加强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的必要性。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是推进我国社会事业科学长远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和谐文化的建设。如何建设和谐文化,首先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巩固其地位和功能,使其作用发挥实现最大化,这样才能引领和谐文化的发展。纵观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先导和支撑,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取得了一次次辉煌成就。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刻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营造和谐氛围,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为和谐文化建设铸造稳定之魂。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稳固全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强大的整合力、引领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筑牢全民族“五个认同”,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方面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全民族团结一致、和谐相处的精神纽带,有利于针对人们思想道德上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在更大程度上稳固全社会思想道德基础,使得全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上实现共同进步和提升。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功能分析

3.1价值观导向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很强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包容性、整合性,体现了中华民族历来秉承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也体现出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完善进而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遵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进方向,是风向标,为其提供了不断完善的实践基础,使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融会贯通、形成合力,这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

3.2民族精神凝聚功能。纵观国际与历史,面对西方社会“自由主义民主”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冲击影响,面对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众多新问题新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免于影响而立于不败之地,真正抵御了西方价值体系的影响和渗透。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凝聚全社会力量,关乎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前景与命运。这需要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聚合力量的功能,增强全社会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3.3正能量传播的约束与控制功能。经济学家诺思认为,约束与控制功能是意识形态更好地规范社会关系,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目标的形成。价值体系教育引领能够有效控制人们的思想观念,实现社会全体成员思想的高度统一。在我国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进程中,纠错防偏,必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凝聚力量,为实现国家富强、民主、人民幸福安居乐业、社会大局稳定,各民族团结前进提供更强大的正能量。

3.4和谐社会建设的驱动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风向标。当然,最首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容非议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指导地位。就意识形态方面来说,需要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观念体系,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具有的先进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包容,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将群众个体观念转化为统一的全社会价值取向,进而转化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

会议心得体会范文4

一、人文底蕴

这是艺术教育的优势,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审美情趣的培养载体。比如舞蹈排练,老师讲解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不断纠正后才能达到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作不只是简单运动,而是如何让他用肢体表达人类的情感,如何用肢体塑造美的形象。老师用美的示范,培养学生们美的眼光、美的心灵。学生慢慢学会审视自己的动作是否优美,同样知道了“美”的内涵,以此可以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美、欣赏美。有句话说得好,我们的生活不缺乏美,只是缺乏欣赏美的眼睛。

二、实践创新

艺术活动就是在不断实践中创造新生,达•芬奇从画蛋到《蒙娜丽莎》、贝多芬从音阶练习到《命运交响曲》……同样的道理,舞蹈排练就是实践。模仿老师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练习,看似是简单的过程,但不同的个体在学习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唯有亲身经历,才知道问题所在,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为以下几种解决方式:个人努力、同伴互助、老师引导。而最终是否成功解决,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排练中,结束段落学生们始终合不上音乐,在大量的实践尝试后,学生们自发进行了改编。改变了队形的组合、缩减了前一个动作的重复次数,使得各个点位的学生最后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同学还创造出新的结束造型,这就是团队的创造力,这就是我们需要营造的氛围,我们希望看到碰撞的花火!

三、责任担当

自古以来的艺术作品,或多或少体现着作者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贡献。学生的舞蹈比赛强调整体效果,要求队员有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担当意识。完成好自己动作的同时,关注队形;有独舞表现时,尽量出彩;高潮时的托举,当好磐石。一个好的舞者,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责任,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担负起众人的嘱托,要当好团队的护花使者。

四、健康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让我们从中窥见生活的点滴;艺术高于生活,让我们在美的享受中健康生活。看似缤纷的艺术,背后却影射出生命的珍贵、人性的内容,让读者在观看时不断汲取经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艺术的高峰需要我们成为永远的攀登者,人生有了高的目标,生活一定是有滋有味的。

五、学会学习

艺术学习与文化知识学习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在学生舞蹈排练中的一遍遍重复,看似枯燥,却讲述着一个“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看着舞蹈一天天成型,学生之间配合更加默契,让学生们明白了前面的功夫没有白费,懂得了什么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再联系到学业中的语数英,也有着大量的背诵、练习,也是简单重复,但也有着存在的必要。通过这样的举一反三,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观。

六、科学精神

会议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医院会计;信息化;问题;解决措施

现阶段,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涉及内容极为繁琐,不仅需要将整体工作效率做到极大程度提升,还应从根本上减轻工作人员原有的工作压力,才能有效提高各时期会计工作质量。从深层次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为社会和谐与稳步发展带来有力推动,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而医院本身是每个国家必须具有的重要机构,需要通过会计信息化来应对新时期下的市场竞争,从而使得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因此,医院必须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反思工作问题,同时从不同角度寻找相应解决方案,推动我国医院会计信息化的稳步发展。

一、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医院是具有特殊性的社会企业之一,需要依托会计信息化对医院制度化管理进行全面落实,所以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随之凸显。首先,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从根本上将医院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同时充分体现出自身独有优势,更是实现医院各类资源的科学配置,保证信息得以全面整合,实现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医院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其次,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满足现代化医院发展需要,对人们身体健康给予足够保证,更是为社会稳定夯实基础。在医院实际运营过程中,往往会用到不同系统,还会分析不同信息,而信息之间的传输尤为重要,医院必须在会计信息化前提下将信息做到集中管控,保证信息快速与安全共享,医院才能走入现代化与信息化,凸显出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二、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安全管理意识不足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部分医院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极易出现数据泄露或丢失等不同情况,导致不同帐目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牵制,特别是表达功能可能不到位,使得医院财务工作环节中的错误频出,影响医院信息化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除此之外,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力度不足,许多医院与多部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信息交流程度不高,信息资源得不到全面与有效整合,从而阻碍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速度及财务工作整体效率。

(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信息化的作用需要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发挥。但是部分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技术素质也有待提升,导致会计信息化作用并不能全面发挥。还有部分会计工作人员未能突破原有工作模式,特别是信息技术使用不够灵活,而且计算机操作生疏,导致会计工作效率得不到全面提升,反而出现更多工作失误,暴露出会计人员能力不足的关键性问题。除此之外,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软件与硬件的使用会遇到一些问题,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系统或设备维护,导致整个信息化建设成本上涨。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医院会计信息化实施全面性不足,而且开展时间短,出现工作基础薄弱的问题。大部分医院的管理工作制度未得到及时优化与更新,出现管理与工作制度不够健全的严重问题,会计信息化建设部分环节得不到全面与有效保护,从而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工作隐患。在此基础上,计算机技术发展较快,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信息容易遭到黑客窃取或攻击,重要数据可能丢失或被窃取,影响医院各时期的健康发展。还有部分医院信息化管理不到位,没有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会计工作人员原有工作量未能得到有效减少,反而出现增加情况,不利于会计工作效率及水平的持续提升。一旦出现数据破坏或者资源丢失等问题时,会计工作人员并不能有效解决所遇各类问题,影响医院竞争力的增强,这正是由于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会计信息化工作没有做到有效支持。

(四)信息意识有待强化

受到以往陈旧观念的影响,医院往往是将工作重点放在管理层面,却未能从会计信息化角度入手,对管理工作进行大力创新。因为医院最为关键与重要的工作是治病救人,管理人员随之重视医疗技术的全面更新,同时引入先进设备,对医疗能力不断提升,忽视财务部门的管理,未能重视信息化建设与相关管理,暴露出对会计信息化工作认识不全面的问题。部分医院对会计信息化管理还存有一些偏见,会计工作人员信息意识不足,工作量提升效果不佳,不利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大部分医院财会工作只重视记账与算账两个环节,未能借助信息化技术对医院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财务数据利用率不高,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成为影响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传播安全性与时效性,医院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强化会计信息化安全管理。具体而言,一是医院应从多角度考虑,重视网络财务数据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建立起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会计工作人员可以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全面收集与整合,全面落实计算机病毒清理工作,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环节的安全性。医院还应对防火墙等不同安全措施做到深入落实,保证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威胁,全面排除网络安全隐患。医院还可以制定与实施多元的安全保障措施,考虑到资源保护重要性,使用指纹输入或者密码输入,保证只有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才能运用正确口令进行会计系统。医院还应重视保护措施的落实,特别重视黑客或者病毒的防范,设置专门的信息保护措施,借助杀毒软件构建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二是医院应对内部工作人员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性优化,同时重视全员安全管理意识的同步提升。例如,在输入关键会计信息或者编辑重要数据时,必须只有专业会计工作人员来进行相应操作,保证信息操作的安全性与专业性。那么,医院会带着安全管理意识对工作人员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健全,减少因工作人员道德素养不高而引发的数据泄露风险,降低工作失误发生几率。医院还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结合当下市场竞争局势,建立起财务工作岗位责任制度,对不同岗位责任做到细分,如果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其他问题,可以马上查找到责任人,保证不会出现推卸责任的问题。三是医院必须重视会计信息档案的各项管理,根据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结合信息技术优劣势,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改进,使得会计信息存储方式更加便捷,确保信息存储安全性,充分发挥出会计数据潜在价值,为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稳步发展提供最为可靠与真实的数据支持。

(二)选拔专业信息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医院财务工作模式创新的主要方向,若想大力开展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工作,医院必须从专业信息人才的选拔环节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将会计信息化的工作效率做到最大限度提高。可见,信息人才选拔是实现医院会计信息化高水平建设与高质量管理的基础环节,医院应总揽全局,分析未来各阶段发展趋势,掌握市场变化特点,从而完成信息人才科学选拔,保证与自身发展需求相契合,为医院会计信息化注入新鲜血液。对于专业信息人才选拔而言,医院一方面需要从内部推选入手,精心挑选医院内部具有高素质与创新意识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使之成长为一名专业会计工作人员,从而为医院会计信息化带来推动。另一方面,医院应考虑外部聘用,通过福利待遇调整吸引社会上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使得掌握相关技术的人才可以成为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与此同时,医院应根据会计人员整体情况,设置专人专岗,指派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专门负责医院会计信息化工作,保证此项工作得到有序与高效开展。对于现有的会计专业人员,医院需要基于大数据背景来完成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首先,医院应对会计人员认知体系进行不断更新,传递先进管理理念,使得会计人才主动参与现代化信息培训活动。其次,在会计模式的转变中,医院从现代化会计模式入手,考虑到网络技术型人才缺失,从而完善人才引入机制,鼓励专业人才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帮扶,将全体会计人员工作能力有效提升。最后,通过多元培训方式,保证会计人员掌握先进技术,具备新时期下的二次处理技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对网络资源进行挖掘、提取与整合,从而让会计工作走入信息化与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医院从长远角度考虑,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或者培训活动,鼓励会计工作人员加强沟通,借助信息技术完成经验交流,同时立足医院会计工作实际情况,配合医院其他部门的工作,在通力合作下突破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后续管理的重难点,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会计工作质量与会计信息化的稳定性。

(三)完善信息管理制度

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医院会计信息会为医院管理层制定的各项决策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因此,会计信息化发展是会计账务核算工作的转变,逐渐走入管理会计发展道路。医院应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是医院会计工作转型的坚强后盾,必须从不同角度考虑,转变发展理念,将会计信息化认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医院管理层首先需要从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入手,考虑到内控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从而开始将系统中具有不相容特点的权限做到科学分离,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医院要加强各类数据共享的一体化,根据医院整体业务流程来优化会计管理工作,为会计信息化带来推动。医院应将医保、物资与收费等系统独立出来,将其与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融合,通过接口对接方式完成数据共享,有利于财务工作整体效率的不断提升。其次,对操作人员舞弊风险进行分析,寻找到根本原因并制定针对性规避措施,有利于信息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最后,加强会计工作监管的管事力度,指派专人进行审核,重视内部组织机构的完善,优化稽核与监督机制,做到相互制约,从而保证医院各岗位能够各司其职。医院还从会计信息化建设源头入手,基于信息化平稳运行,实现信息化财务管理程序的科学完善,控制好数据信息,保证输入数据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也重视数据输入时的合法性。所以,医院重视监督工作,在数据输入之后马上由专人对数据做到仔细检查与认真校对,保证数据输入准确性,使得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凸显出极强的精准性与专业性。医院还需要重视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的优化,明确会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职责,调整操作程度,使得计算机软件得以正常运行。对于电算化的会计档案,医院需要指派专人负责,根据财政部门相关规定完成高质量的信息管理。对于存有会计重要信息的磁性等不同介质,需要进行妥善保存,做好防磁与防尘等工作。对于磁性介质的存储,医院考虑到会计信息存储安全性,定期检查会计档案存储情况,同时做好复制工作,避免因磁性介质意外损坏而出现会计信息丢失的情况。医院还从长远角度考虑,制定双重备份制度,重要会计档案能够安全存储,即使重要档案损坏或者丢失,专业管理人员也可以借助备份完成会计信息恢复。

(四)增强信息化实施效果

医院的发展不仅需要将目光放在医疗技术的提升方面,还应重视医院财务系统的优化。医院需要走入狭隘的管理观念,对会计信息化所具有的内涵与重要性进行深入探索,保证医院管理层与医院财务工作者能够在会计信息化层面形成一致的认识,才能完成信息化发展环境的优化,同时创设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充分发挥出会计信息化应有作用,使得医院能够走入健康与快速发展。具体而言,一是在会计信息化实施环节,医院需要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意识培养,会计工作人员将会形成具有信息化的一种全新思维模式,在工作各阶段可以对整体内容做到科学与合理安排,提高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质量。二是提高会计信息化重视程度,使得相关管理人员与会计工作人员带着良好职业道德与素养参与会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凭借高度责任感和严谨工作态度完成各环节的工作。三是为了增强会计信息化实施效果,医院需要保证会计信息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进行交换与全面共享。医疗会引进成熟的通用软件,也可以依托软件公司的帮助,对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定点开发方式构建出以会计信息化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院内部会计信息与管理信息等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将会计信息化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有作用充分发挥,实现财务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四是为会计信息化提供多元支持,特别是需要提供政策方向的支持,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医院会计信息做到全面保护,同时投入足够建设资金,使得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获得有力支持。五是做好系统整合,保证财务工作走向新领域,实现医院所有系统的完美结合,将整体业务中重要的信息做到全面共享,医院各时期资金的预算、剩余与实际消耗等环节的工作具有专业性与规范性,从而提高财务会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效率与质量。六是在会计信息系统重构过程中,医院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完成,保证会计信息系统与未来发展需要相符合,同时不可通过直接仿照方式完成系统建设,应借助科学借鉴方式来完成针对性地选择,有利于信息化实施效果的增强。

结束语

会议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即教师的职业道德[1]。道德分意识、行为、结果三个层面。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行为的示范性、结果的深远性构成了师德三个主要方面。所有教师都应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不能去触碰它的底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示范和榜样作用,对学生的言行产生久远的影响,教师优良的道德行为结果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2]。俗话说,行有行规,各行各业都有业内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即职业道德。师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相较于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教师不仅教书还承担着育人的特殊使命。因此,师德不仅是教师在“教书”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而且在非“教书”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起到身正为范的引领作用。“教师从三个方面扮演着道德代言人和道德教育者的角色,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以身作则,以自己的道德行为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诚实、公平竞争、替他人着想、宽容和共享等品质。[3]”这是美国学者芬斯特马赫曾对教师的师德的描述。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以身作则,不仅在教学中,也在生活中,如果把教学和生活完全割裂开来,教学中和生活中的教师完全是两面的,甚至表里不一的,这样的教师既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也不会从他那里学到真东西。高校教师是在高等教育战线工作的教师,由于面对受教育群体是完成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学生,是公民,是法律层面的成年人。相较于中小学等其他教师群体,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群体,高校教师的师德是高校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在高校教师的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当前,我国高校大部分教师的师德风范还是好的,但部分教师存在下几个方面的师德问题[4]:

一、政治信念不坚定

爱国是师德的首先项内容。当前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阶段,也是社会巨变的时代,现实中很多现象和理想、理论中脱节,有很多令学生感到困惑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在茫然和无措中希望有人给与帮助和思想上的引领。此时如果教师能以坚定的政治信念、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客观而不偏激的理性给学生分析现象的本质、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将会给学生很好的影响。但部分教师由于个人原因而消极动摇、政治信念不够坚定,或者有些教师政策解读水平低,理解偏差,不仅未能给学生释疑解惑,反而以自身狭隘的理解和偏颇的言论误导学生。还有个别教师把社会上或网络中流传的坊间传闻、甚至是不正确的言论当作前卫观点传递给学生,或者把西方一些未经甄别的、貌似先进的,实际是落后的、甚至错误的思想介绍给学生。

二、缺乏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但是有些高校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不喜欢、甚至看不上教师职业,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每次上课都是应付、混日子;把个人的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热衷于搞副业,不关心教学。对教师必须所传的道、授的业、解的惑,缺乏足够的储备,缺乏上进心,不积极学习。传道、授业、解惑等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一样的,虽然教师有一定的积累,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权威、专业优势相比过去,没有那么明显,甚至于在新技能的获取上还不如学生。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技能远远不够用了,教师必须在专业领域内持续不间断学习,紧跟专业领域的研究前沿,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才能在学生面前有底气,不心虚,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三、不能为人师表

何为师范?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一直以来都是对老师的要求。对学生、对青年的教育应进行引导和教育,但不能仅靠语言上的说教来能实现,而是需要教师的身体力行来熏陶。需要通过教师的“范”,在日常活动中通过以身作则,用自身良好的素质来影响和感化学生,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领学生,达到塑造学生良好内在素质的目的。但有些教师做不到,个别教师自身不尊重自己的职业,在日常行为上缺乏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上课迟到、接电话、讲粗话,考试时对作弊学生的行为放之任之,不公平。当然,这样的教师只是少数人,但在学生中的影响很不好,甚至是恶劣的。

四、育人观念不足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和德育教育相伴而行。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要爱学生,令学生感受到被爱,学生才能爱老师、信老师,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爱是一剂暖药,给与学生的爱越多,教育的效果越好,成效也越明显。学生都是有感情的,虽然进入大学了,也成人了,法律上已经是独立的个体,但之前大都从未离开过家。远离家乡和家人,在体验了高校的新鲜感后,学生会渐渐感到寂寞、困惑、迷茫,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重视、渴望和老师沟通交流、渴望被引领。然而与高中不同,高校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较少。高校扩招后,各地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普遍在郊区、大学城建有新校区,而教师大多居住在老校区,每日赶班车去新校区上课,下课后即刻匆忙赶班车返城。在新校区,学生既感受不到学校厚重历史的氛围,也感受不到中学老师那样的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问题常常无处诉求,只能通过电话和网络与教师联系,教师的育人职责没有很好地完成。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不仅事关个人形象,同时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有一定的影响,也影响了社会对高校的评价,还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师德呢?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意义,是党在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在社会主义价值认识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既来源于社会主义本身的价值内涵,也来源于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提升教师道德素养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呢?[6]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师伦理规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和作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于2011年底颁布,该规范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责任、道德原则、职业行为等做了统一标准。对高校教师言行的引导和规范的加强,有利于高校教师提升道德素养,端正工作态度、把完善自我与教书育人有机统一起来,对教师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目标,坚持以本为本,建立系统的、科学的、符合学校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教师道德伦理规范。规范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定的各项条款和要求等更具价值观、世界观的引领性,更易落地实施。高校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下,对教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的相关培训。引经据典、从实际出发,深刻阐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意义、基本要素和实践途径,帮助教师深度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教育培训,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认同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对道德伦理规范和准则的认同感。通过培训和要求,引导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于心,行为规范外化于日常实践的行动中,提升道德修养,养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习惯。引导教师慎思笃行,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日常教学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师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在日常和学生的教学相处中,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规范行为,促进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的进一步升华。

【参考文献】

[1]田建光.切实重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3(6):166-16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6.

[3]顾航宇.教师师德行为与学生内在素质塑造[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6):110-112.

[4]蒋桂芳.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3):97-98.

会议心得体会范文7

一、新媒体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得益于网络资源的交互和共享,而且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科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信息交流和社会资源分析越来越密接,整个新媒体的特征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互动性与即时性。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信息和资源使用交流上是互动性质的,不仅是获取资源信息,而且可以将自己的反馈和意见提供给需要的人。及时性是指新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使用手段比较简单,所以交流很方便,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短时间实现交流。第二,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在信息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纸质媒介,打破了单一的交流传播的方向,结合现代的超文本和数字化,实现海量信息的广泛交流,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对多、多对多的方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三,形式上的多媒体与超文本。新媒体所带来的是多媒体的技术的不断使用,与传统媒体交流传播所不同的是新媒体能够运用先进的视频网络资源,将复杂的信息资源整合成简单有序的复合式资源信息网,用浓缩式的资源信息体系,实现对大众的舆论传播。第四,参与人群的个性化与群体化。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加深了人们对高科技的不断学习和使用,人群的高科技和信息化使得新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中国民众的喜爱和拥护。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核心地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高度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要的概括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要是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的概括,通过这些概括性的表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现出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时代特色。比如说在电视新闻节目的不断更新过程中,《感动中国》《先进事迹人物评选》《最美教师》等一系列节目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通过这些社会中先进人物事迹的不断模范带头作用,为社会民众的社会精神文化建设指明前进的方向,展现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风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概括和总结,所以主要植根于社会生活也服务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传播方式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媒介也就会发生变化。新媒体是跟随科技和网络的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的现代媒体传播手段,而且在现代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新媒体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主要使用新媒体的就是人民群众,其中以中青年人为主要的使用人群,所以在公众传播的过程中,只有借助于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和资源共享的特征,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传播和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要依靠的是先进的网络传播媒介进行扩大范围的影响,在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的分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对于公众传播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传播优势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的优势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新媒体的丰富资源和巨大的网络交互性。其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官方主流价值观的巨大影响,在传播的过程中,将这两方面的优势实现整合,可以发挥公共传播的最大影响和效果。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观念的交流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精神意义的体现,反映在新媒体中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观念传播,所以在网络信息平台的交流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观念的深入理解,相关文章的阅读、相关数据的浏览、相关新闻的报道、相关视频的观看等进行交流和传播。比如说在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央视新闻在微信上有了央视新闻微信平台,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或者电脑,随时随地地浏览新闻,关注国家大事和时政变化,将自己的生活与国家的命运发展相联系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价值观念,为国家发展、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价值层面指明了方向,也为现代人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指导。作为官方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一定的保护,不同于社会上的价值观念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于新媒体的资源信息的广泛传播性,同时也能够以官方媒体的身份在交流传播的过程中受到重视和认真对待。比如说《两会报道纪实》中各大电视台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花了大篇幅的新闻报道对两会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分析,通过两会的报道不仅是电视屏幕上的重要“两点”,同时也成为网络信息平台上的重要标志,微博、微信、新闻报道对于两会的关注体现民众对于官方信息资源的关注,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两会关注民生民计,是社会主义发挥其第一位的教育和培养的角色作用,让出镜记者接受最规范的教育和培训,扎实好自己的业务基础功底。其次,加强出镜记者的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机会。在进行出镜播报的前期,必须对出镜记者进行大量的同等环境的模拟化训练,增强出镜记者的实践能力,也能够增强出镜记者的应变能力,从而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进行高质量的新闻播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出镜记者应该强化自我学习和训练的力度,多了解业界动态和多锻炼基础播报功底和语言学要求,扎实好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加强自我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不断努力,才能够最终达到强化专业素质培养,提高出镜记者业务能力的目标。

(二)正确处理语言规范化和个性化的关系

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是有一定的规范化要求的,需要按照规范化标准进行标准化播报。但是,这个和个性化的播报是没有矛盾的。作为一种规范性极强的语言,出镜记者的播报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化的语言,它完全可以兼备规范化和个性化,规范化的语言是新闻播报语言应用的刚性前提,但是规范化并不意味着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在语言的表达上,不违反规范性的要求的前提下,也要注意语言个性化的发展和应用。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灵活处理和应用,才能够达到最好的语言表达效果,规范性要求的前提下,增强了出镜记者播报的语言的趣味性,才能够更好地抓住群众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最终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新闻播报的最终目标。

(三)完善评价考核体系以及管理机制

良好的机制能够创造出令人惊讶的创造力。出镜记者的工作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字记者或者播音员等有着较大的角色差别和较大的工作要求差异。因此,对于出镜记者的这种特殊性来讲,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刺激出镜记者工作效能的评价考核体系和管理机制,这种工作绩效的评价考核体系和管理机制一定是要有其独立性和适应性的。当然,除了这些策略外,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研究的策略,我们需要在出镜记者工作的过程中,结合既有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摸索,不断思考,不断实践。

四、结束语

出镜记者是随着新闻播报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记者新群体,工作的高要求和群众的高需求,给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带来了一个巨大的考验。现阶段,我国出镜记者因为人员构成的非专业化、评价系统和管理机制不够科学化以及出镜记者的发展速度难以迎合新闻出镜播报的发展速度等原因,尚存在一些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要我们不断在工作和实践中探索,结合既有的经验和教训,终将得到妥善解决。

作者:刘安戈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第二篇:手机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建

一、手机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一)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现状

第一,手机过度使用毋庸置疑,手机已成为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媒体。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使用手机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控制时间和场合,问题也由此而生:最严重的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关注老师,影响听课、影响学习、影响师生间关系。其次是在教室、寝室、图书馆等公共场域缺乏自律自控,“大声接打手机”已经上升为公认的校园不文明行为,休息时间接打手机,更是寝室里同学冲突的主要导火索。第三是虚荣心做崇,产生手机攀比心理和行为,消费增加。第四是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而造成累积性身体健康问题如视力下降,手指关节疼痛、颈椎病等,以及因走路看手机出现的偶发性问题如崴脚、车祸等。第二,手机媒介知识匮乏和教师、家长相比,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手机的各种功能他们驾轻就熟,印证了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后喻时代”的到来。由于我国教育界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媒介知识匮乏,媒介素养水平良莠不齐。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对“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感到陌生,对各种媒介信息产生的流程不了解,对手机里的信息真伪辨别力低,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三,对手机媒体的认可度低大学生在使用手机和对待手机的问题上存在着“二律背反”:大学生消费时间最多的媒介是手机,但手机不是他们最信任的信息渠道。大学生更信任从人际交流、电视、书报刊、网络上获取信息。大学生更倾向“玩”手机,很少通过手机媒体发声,更缺乏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的能力。在“沟通无限”的年代,大学生很少利用手机和老师进行交流,很少主动索记教师的电话号码,更谈不上通过手机向老师请教问题、寻求帮助。

(二)手机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媒介素养”是舶来品。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最初是对大众传媒的抵制、免疫教育,原因是大众媒介被视为“文化病毒”,因而被片面地排斥否定。第二阶段是分析教育阶段,对大众传媒的“全面批判”转变为“了解媒介”、“判断媒介”和“欣赏媒介”;第三阶段是对媒介的“解构”和“建构”阶段,更加理性地对待媒介,培养公众对媒介“解构现实”功能的破译教育和利用媒介“建构现实”的能力培养。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手机媒介素养教育,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避免走弯路。决不能把问题简单化,通过“排斥”、“抵制”、“不使用手机”来解决问题非万全之策、长久之计,要将重点放在大学生手机媒介能力结构的提高和调整上。应针对大学生在使用手机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灵活的方式:对于手机过度使用、手机消费、手机危害等问题,可通过学生讨论、辩论方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解决;对于媒体如何“解构现实”这一专业技术课题,可通过参观媒介组织、邀请媒介从业人员开展讲座、举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利用手机“建构现实的能力”是关键,高校要搭建让大学生爱“玩手机”的平台,如开通校内各级(和学生关联度高)官方微博,创建校园手机报,手机作品大赛(如图片、微电影)等,全面提升对大学生的手机媒介素养。

二、手机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阵地

(一)作为意识形态的手机新媒体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重视突出报纸、电视、杂志等媒介的社会属性,而忽略他们的商品属性。现在,我们又过分重视网络、手机等媒介的商品属性,而忽略他们的社会属性。作为高科技产品,手机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毋庸置疑。当前中国媒介的特点是媒介的破碎化,即时间的破碎化、空间的破碎化和心灵的破碎化。手机媒体从“第五媒体”到“第一媒体”,在商业价值上拉动了无聊经济加促销经济,其思想文化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如何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的阵地功能,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手机媒体在其信息传播中,同时包含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三种途径。手机媒体的“全球性”,扩展了政治社会化的传播空间;“交互性”,改变了过去政治社会化的被动教育方式;信息丰富性及形式多样性,丰富了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形式。

(二)积极占领手机新媒体阵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党和政府应充分认识到手机的巨大影响力以及手机媒体阵地的重要地位,积极协调各方,通过多种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面旗帜能通过手机媒体高高飘扬。第一,转变观念,主动占领手机媒体阵地。思想阵地的争夺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党和政府要有决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能放弃手机这一重要媒体阵地;要有信心,只有通过多元文化的竞争、碰撞,受众才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取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才会确立;要有耐心,任何国家的政治社会化都是漫长不间断的过程,应充分考虑手机媒体传播意识形态的复杂性、艰巨性,不可盲目进行铺天盖地式的直接宣传。第二,打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主阵地。党和政府要将重点门户理论网站做强做大,充分展现“三个自信”,使其成为大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平台;要重视策略,应加强与商业网站合作,开辟隐性阵地。我国传统政治社会化方式往往重明示轻暗示,事实上商业网站中一些看似“非政治性”的板块,同样也能起到暗示政治社会化的效果,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和作用。要大力推动媒介大融合,加大对各种媒介的掌控力,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手机媒体传播中的主导性地位。第三,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手机网络有效传播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党和政府要全面加强和监管手机媒体从业者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手机媒体素养,教师不能落后于学生,要具备利用手机解构和建构现实的能力,创新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三、手机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载体

(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手机新媒体

手机媒体能够凭借多样的形式承载丰富的教育信息,足以传播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巨大信息;操作简单、便携方便能为教育主体所掌控;强大的交互功能能够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使政治社会化由被动式变为互动式;细致的分众特点能够使分层教育、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成为可能;及时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的传递不受时空的限制。手机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完全可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高效载体。

(二)利用手机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能否在全社会范围宣传与普及,不仅仅与其内涵魅力有关系,传播手段的强弱、内容与手段能否有机结合也是决定其宣传普及效果的外在条件和重要保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同样如此。第一,丰富发展原有的教育手段。电脑网络时代,高校通过网站、博客、微博、QQ群、电子邮件等途径加强与大学生的联系与沟通。现在手机飞信、手机QQ、手机微博客、手机微信等方式更加便利、及时,可以更好地突破思想教育工作的时空限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全面性。在利用手机媒体呈现时,要注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内容采用不同的演绎陈述方法,结合大学生的理解和践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在术语、意义和言说方式等方面着力研究。第二,利用手机媒体优势创新教育手段。鼓励大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群策群力设计制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手机报、手机广播或手机电视等,打造属于大学生自己的“校园手机教育平台”。第三,加强教育载体设计。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力、渗透力、影响力和传播力,载体设计是途径之一。高校必须注意手机媒体的局限性,注重手机新载体与其他载体间的优势互补,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态势。

作者:马文萍 马晓明 单位:大连交通大学思政部

第三篇:新闻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形成的背景

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意义重大,深刻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和特征,是社会主义内涵与实践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每个公民需要严格践行的实践标准。不管从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来看,大力弘扬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都是目前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文化建设的重点,关乎整个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与其国际影响力。

1.国际背景

当今世界,国际上已掀起一场大规模全方位的思想文化交流与交融风潮,在这场全新的价值观引导的较量中,思想文化的传播展现出了新的态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多元化的文化意识形态也正在快速发展,踊跃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民族向心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2.国内形势

从国内形势来看,目前我国正处在稳步上升阶段,同时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危机重重的阶段。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多元化的意识形态逐步成为新的热门,踊跃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高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3.政府工作

从国家层面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要求来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和引领主流社会意识,是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全面深化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制度,实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只有在全社会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大众中加强引领,才能更好地提高社会价值观的作用,引领全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正确有效地引领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从某个角度深刻体现了政府工作力度和效益,也是检验政府工作质量的标准和准则。

4.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息息相关,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是引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关乎社会和谐、国家稳定、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利器,是全民族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是凝聚中国力量、汇聚中国精神、展现民族气节的强大精神支撑。

二、新闻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中的工作重点

新闻媒体以其特有时效性、普及性等特性在当今社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价值的传播过程中,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勇于承担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思想的历史责任。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应坚持人民群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地位,将大众的价值愿望与关注点放在第一位,并坚持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积极引导以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新闻媒体应以一种更平民化的方式,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更感同身受的方式与人民群众进行思想的交流、文化的碰撞。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抓住群众的关注点,以一种平民化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1.宣传教育

社会文化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一方向标的指导。新闻媒体应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在群众生活中的指导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坚定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动力和决心。

2.主流引导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主流文化的平台作用也是目前新闻媒体传播核心价值的主流方式。新闻媒体工作者应注重宣传引领,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正面的、激励的、深刻的宣传形势,完善主流引导与舆论监督,加强理论引导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坚持群众眼光。各种新闻媒体以不同的视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历史责任感,提高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的业务能力,以提高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为切入点,切实引领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3.人文功能

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特有的人文功能,以提高公民文化修养为目标。一切新闻媒体产品都应该深刻体现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让大家永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实践的吃苦耐劳精神,并且以提升新闻产品的思想价值品位为目标。新闻媒体还应该勇于创新,提供新的方式,传播新的思想,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都应该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载体。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为大众提供最优秀的文化产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新闻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途径

新闻媒体特有的普遍性、广泛性、传播性等特点使其在传播过程中增强了有效性。当今社会,为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带动人民大众积极奋斗,努力劳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发展新闻媒体的传播应用是一件有力武器。新闻媒体以其特有的平台为依托,大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宣传法律文化知识,宣传道德实践活动,以发扬民族精神。大力传播道德实践,加强对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社会风气的培养和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成为主流。努力研究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价值体系,引领最主流的正义的健康的社会风气。

1.不断提高媒体传播水平

当下各类新闻媒体的发展良莠不齐,存在一系列不和谐的现象,影响了整个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存在某些新闻媒体业务能力不强,无法掌握新闻风向标以正确引领人民群众,新闻媒体说服力不强无法使群众感同身受,达不到宣传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一部分新闻媒体在利益的驱动下播出虚假新闻,影响了新闻媒体在大众眼中的权威性,降低了公信力。新闻媒体人不从大众本身作为切入点很难使大众信服,会影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不管是哪种错误都最终会导致舆论的错误走向,从而误导人民大众,因此新闻媒体人应从实际出发,注重道德,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目前,新闻媒体行业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一个行业的发展每上一个台阶必然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媒体行业主要面临着商业化挑战、新模式挑战、改革与互联网发展的挑战。近些年来,新闻行业已不断完善和发展,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以群众的视角看待问题,以一种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提高了感染力,使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

3.提高媒体传播公信力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是新闻媒体人最不愿看到的结果,也是必须改善的现状。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公众信服与权威性是立身之本,缺失了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新闻媒体宣传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新闻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加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使新闻媒体更有说服性。此外,增强新闻媒体在大众生活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度也是实现有效传播应用的重要保障。

四、总结

会议心得体会范文8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及相关措施

一、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化建设在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不被重视。在当前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建设在很多领域开展,也包括大大小小的医院。但由于医院工作的特点,大部分医院领导更加重视各个科室硬实力,例如仪器的先进程度,医院科室的各项设施是否完备,住院部设施是否齐全等硬件设施,认为这些方面更加重要,愿意在医院硬件设施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对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等方面的软件设施就没有这么重视,大多数医院更重视医院总账和报表的核对。会计信息化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与医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医院财务工作者缺乏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对未来的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认识不足,缺少科学的规划建设。当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领导层面,对财务会计管理认识不足,将财务部门视为简单的辅助部门,只起到了记账、录入数据的作用,职能较为单一。在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中,财务部门被隔绝在其他部门之外,其他部门认为财务会计管理与他们无关,无法实现部门之间的联动。医院领导层并未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这个进程是需要所有部门联动操作的,与医院的大小部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都抛向财务管理一个部门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不利于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持续良好发展。

2.人才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更新,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现有的知识储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许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认为自己的职能仅仅是数据的核算以及简单的资料分析,还停留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没有了解到医院其他工作的具体流程,没有意识到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十分密切,与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密切相关,没有对医院资金预算作出适合的方案,未能提出合理化建设方案,影响经济效益。目前,在岗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会计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的系统操作能力,加之医院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导致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者远远跟不上医院发展的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距实际要求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具体工作中无法体现医院的真实发展状况。许多医院空摆着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规划,却无法着力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质开展。

3.会计软件不够安全规范。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台计算机中只能有一个会计软件工具,并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允许一人或者最多两人进行会计软件工具的使用,但由于医院工作较繁多,很多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并不限制会计软件工具的使用人数,允许两人甚至更多人数进行操作。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者可以随意切换使用人数,很容易因为人为原因造成医院数据的缺失,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会大大降低,医院预算准备工作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甚至会造成最终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无法为医院管理提出有效建议。

二、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举措

1.强化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会计信息化观念。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具有长期的影响。提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使其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相应的信息管理制度,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医院的管理层、领导层对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使其加大对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培育领导层与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会计信息化理念。可以成立专门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宣传小组,在医院的各个部门进行宣传,推动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强化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财务信息观念,坚定推动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目标,实现医院的良好健康发展。实现物力、财力、人力的加大投入,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2.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也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进行操作。在现有人员基础上,加强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与财务会计信息化理念的宣传,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能力。需要确保在职的各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掌握操作现代会计软件系统的能力,增强各个工作人员的财务信息化能力,确保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都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胜任工作。可以通过较高的薪资福利待遇吸引高质量人才,推动工作人员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为医院的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建立人力资源基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激励制度,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各项工作的监督,和对工作人员的各项考核,提升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做到对财务会计数据的合理收集、核算与最后的结果分析等,为医院的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前,信息技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都要求医院的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引进专业人才,最大限度发挥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功能,推动医院财务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