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管理研究范例6篇

科技与管理研究

科技与管理研究范文1

科技管理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创新管理专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点,目前设置创新领军人才与科技领导力、科技创业与科技企业管理、科技战略与政策三个研究方向,未来将增设科技创意、科技创造、科技金融、科技营销、科技与社会等特色研究方向。围绕这些研究方向,学院制定了具有操作性的科研规划,有计划地在组织和推进科研项目,形成了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理论成果及咨询报告。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科技与管理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所有教师及博士后的研究方向都聚集在科技创新创业及其管理方面。未来学院将严格按照确定的科研方向吸引和培养所需师资,将建立一支覆盖创新价值链全过程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经验结构优化互补的师资队伍,将重点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和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热忱欢迎青年有志学子报考我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技创新、科技创业和科技管理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及要求

1. 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普通招考的博士学位研究生,需满足下列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 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B.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4)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培养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 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报考定向的考生年龄不限;

(6) 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以上职称专家(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2. 三年学制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及两年学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

3.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报考该专项计划的考生,除了需具备上述第1款中各项条件外,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

(2) 考生原籍在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4省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湖北恩施自治州等地区,或者是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等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3) 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审核同意报考。

(4) 保证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

4. 下列情况的考生报考时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

(1) 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硕士毕业生;

(2) 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

(3) 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服务期的在职人员考生。

5. 在学的硕博连读生转博,按科技管理学院的具体要求报考。

6. 在高校取得学术型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按直接攻博方式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简称为直博生),具体录取条件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确定。已被确定录取的直博生,不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但必须在我校博士生网报系统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时间另行通知。

7. 我学院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全部为国家计划内全日制脱产学习博士生。有特殊原因不能保证全脱产学习的考生,应在报考和复试时向我学院和导师说明。

8. 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报考手续。

三、报名时间、方式及报名手续

1. 报名时间: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规定时间办理, 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 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进行网上报名,请考生登录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填写报名信息,网址:admission.ucas.ac.cn。

3. 网上报名成功后,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科技管理学院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1) 网上报名时填写好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

(2) 两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职称)同行专家的推荐书;

(3) 硕士课程成绩单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在报名时先提交硕士生学生证复印件和论文通过答辩的证明书,并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4) 有效证件复印件(居民身份证或军官证、护照、港澳台身份证);

4. 递交材料截止时间:必须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规定时间内递交,以签收为准(只接受挂号信和快递,其它投递形式无效)。到截止时间没有递交材料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

5. 我院对考生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查,向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在复试阶段将对报告资格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6. 科技管理学院每年只有秋季(入学)一次招生。

四、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1. 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2. 初试的笔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免试)、英语(听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和不少于两门的业务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政治理论课、英语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命题,业务课由科技管理学院自行命题。

3. 初试时间: 秋季入学招生考试时间:

英 语:

业务一:战略管理

业务二:创新管理

4. 同等学力考生除了必须参加政治理论课笔试外(在初试时进行),还必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两门硕士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每门加试科目考试时间不少于2小时,满分为100分。加试的科目名称和测试范围以及具体时间、地点等另行通知。

5. 复试的时间、内容和方式会在科技管理学院网站公布。

五、体格检查

体检由我学院在复试阶段组织考生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执行,由我院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体检要求。新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检复查。

六、录取和入学注册

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含面试成绩、以及对考生硕士(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学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专家推荐书等材料的综合考评结果)、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录取名单。政审不合格、体检不合格或复试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被录取的考生应在我学院规定的时间内报到注册。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须以书面形式向我学院请假,经批准后请假方为有效。无故逾期未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被录取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硕士学位证书原件。未获得硕士学位者或不能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七、收费及待遇

我院2014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收费与否执行全校的统一政策,在学期间享受奖助学金等待遇。

八、学习年限

中国科学院大学招收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直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

九、违纪处罚

对于考生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他违反招生规定的行为,按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十、就业

非定向博士生毕业后在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就业;定向培养的博士生毕业时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就业。

十一、其他

1.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原所在单位或委培、定向及服务合同单位产生的纠纷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学院不承担责任。

2.硕博连读生、直博生的考核和录取,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有关规定进行。

科技与管理研究范文2

    一、加强科技创新

    1.要坚持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创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从实际出发,以制度创新为基础,方法上要有特色、有重点、有体系;人才上要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高效”原则;选题上把市场需求同档案部门的优势相结合,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2.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与技术手段,重点在档案保护、缩微、裱糊、消毒杀虫、馆库建设与管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突破。在科技创新力量上,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实践、科研结合,强化对档案价值鉴定、新型载体保护、档案资源开发、档案依法行政等方面的研究。3.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管理。目前许多档案管理部门都将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但多数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录入与检索,计算机应用的潜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将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完善档案教育,以适应社会

    对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1.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档案人才培养,档案教育培训机构肩负着档案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重任。各级档案部门要坚持把档案教育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创造良好条件,完善档案教育工作运作机制,努力推进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认真组织档案人员参加业务培训。2.要进一步抓好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以档案人员的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围绕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和档案专业人员知识更新、拓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继续教育,认真做好教育内容的设置和选课工作,同时创新档案继续教育的手段与形式。3.进一步强化档案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对档案教育培训和师资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充分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科技与管理研究范文3

【关键词】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科技管理;基本特点;基本作用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在社会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农业的主要地位始终没有得到忽视,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利用技术的进步来突出各自领域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是进一步深化农业主体地位,优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在社会的实践应用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当前的农业科技服务还存在众多的不足之处,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通过多方面的探索,加强对农业科技服务以及管理相关内容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内涵

首先,农业作为发展的根本,对于我国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农业科技服务中,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要素,一方面是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为农业发展创造出来的一些优秀的成果,这些都是以农业科技的自然原理为基础得以实现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途径将这些发展成果传递为接纳者,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生产操作方式水平的提高。另外一方面,在整个农业体系中,不仅包括了农户自身,还有农业合作社以及相关的企业等,他们通过对科技的应用,将生产活动更加贴合市场的需要,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效益,并将生产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向科研者得到反馈。这是农业科技服务中两点重要的内涵。

其次,在农业科技管理中,与农业科技服务具有一定的差异,在这一概念中主要是在科技流通的创新环节得以实现的,以参与主体为中心,通过特有的目标集合在一起,并且共同为这一目标作出努力,方式以及组织等相关的内容可以是多样化的,在整个过程中,都是由参与主体自行加以控制,对于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科技服务与农业科技管理的过程中,二者既具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不同点,例如前者更加注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外向性的表现形式。而后者是对现有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再分配的过程,与之相反,属于内向性的表现形式,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但可以有效的促进整个农业发展水平的进步,还能使之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在崇尚生态化的今天,这一系统的形成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2、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特点

将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一个特点就是主体复杂性,因为在整合的过程中,其中涉及了众多的单位,例如农业企业,又包含了农业企业中的科研单位,还有合作社等等,这些都是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为农业创造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其次是具有阶段明确性的特点,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贯穿在整个农业服务的进程中,尤其是在创新以及流通的过程中,这一变化极为明显。在创新阶段,主要是农业院校以及在企业中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对某一技术的发明与再创造。另外一个阶段是扩散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要对技术加以推广,使得更多的农户了解科技手段,应用科技手段。还有一个阶段属于接纳阶段,科技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还是需要得到应用效果的见证,只有农户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才能普遍的接受这一技术手段,所以在科研成果的接纳阶段,更加需要对某一科技的认知,为今后农业的创新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最后一个阶段是对信息的反馈,整个农业科技推广的过程中,只有发现不足并且改正不足才能实现农业的进一步优化发展,因此才要向农业科研机构反馈信息。

3、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基本作用

将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主要是为了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众所周知,在我国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的发展十分显著,但是乡镇却在资源以及发展途径上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影响,这是造成城乡发展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如果城乡经济的差距不能有效的缩短,那么对于乡镇居民的生活以及收入等都会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基于这一情况,通过将科技服务与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得以实现。在内外兼修的发展契机下,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以“赋权”的方式激发其潜力,同时加大外部资金的投入,共同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样一来我国城乡之间的距离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缩短,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理念以及资本。

另外,可分层性地为农民提供科技成果。农民按照其生产规模还可被分为大户与散户,兼业户与纯农户,他们之间由于生产规模与收入来源不同导致的风险承担的预期也有差别。相比而言,大户与纯农户对农业新技术更具有敏感性,但在采用新技术时具有保守性;散户与兼业户由于其生产规模较小,收入来源多样,因此对新技术的采用具有滞后性,但在模仿先进农户时又具有积极性。另外,按照农民新科技采纳的时间长短,又可将农户采纳者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纳者、中期采纳者与落后者等。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要求对不同的农户采取区分性原则,不能进行填鸭式的科技注入,必须依据不同的农户生产心理与生产模式去推广一项科技成果。

4、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和农民素质的普遍提升,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只有通过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宏观上的指导与微观上的观察来调各种体系内部的主体,从而形成一个富有活力的系统,各体系之间才能形成有效沟通与对接,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参考文献

[1]丁楠,周明海.科技非政府组织参与农业科技服务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5):133-138,144.

科技与管理研究范文4

关键词:园区 组织管理 运行机制 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而言,同样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与农业经济发展相融合,进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为提高农业生产质量的同时,实现增产增益的目标。而通过农业科技园区的打造能够为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加快农产品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够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提供保障。但是,从农业科技园区试行推广现状看,依旧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致使难以充分发挥出园区模式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优势作用,需要以相应组织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的完善搭建来突破当前发展瓶颈的束缚。

一、农业科技园区概述

(一)园区特征

具体而言,主要呈现出的特征如下:第一,通过园区的打造,使其成为了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示范基地,彰显出了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与价值;第二,呈现出了技术密集性特点,同时也具备了资金密集型特点,为实现产业化经营管理奠定基础;第三,具备了辐射功能,以园区的发展带动周边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总体而言,农业科技园区的搭建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并成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生长点,并将呈现出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特点,可谓是科技、生产与市场一体化、产前、产中与产后一条龙,为实现农业高产、优质且高效的生产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二)园区类型

基于立项来源角度下,可将园区分为部级农业科技园区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区、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部级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以及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这几个类型;而基于经营方式角度下,主要为政府型、院地联营型、民间兴办型以及官办民助型四种类型。此外还可从生态角度以及具体示范内容角度出发来实现对园区的具体分类。

二、园区组织管理体系的搭建

(一)实现组织管理格局的完善规划

从当前园区示范活动开展的经验看,相应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是以“1+1+1+N”为主,具体而言,则是在组建统筹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园区管委会,同时融入战略投资管理公司,在此基础上,将研发、生产、加工以及销售这一产业链下的公司进行融合,进而借助这一组织管理模式来充分发挥出政府结构的引导与推动作用,并以企业为主体来实现市场化运营,并以效益优先为发展原则,为确保在建设与发展园区的过程中,为搭建良好的招商引资平台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以促进园区科技创新步伐奠定基础。其中政府领导小组在落实协调领导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践行各项相关政策,同时落实相应的规划与监管工作;而对于园区管理部门而言,要在积极贯彻落实政策规定的基础上,实现相应管理制度的完善构建,为充分服务于园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现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

第一,宏观导向职能。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其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宏观导向职能,针对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要引导其实现主导产业额科学定位,并实现技术支撑体系的完善搭建以支撑农业科技园区技术与经济融合的实现,同时要引导园区米用却建设目标、规模等,进而促使园区能够科学且合理的应用科技手段并实现现代化管理,同时迎合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要求。

第二,协调与管理。在进行园区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核心并借助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来实现园区的打造。对于各级政而言,则需要在完善落实宏观组织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协调与管理职能,以确保园区建设与发展工作能够实现顺利开展,为解决园区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技术以及人才问题提供保障。

第三,要以政策的完善制定来实现对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充分扶持。对于园区的建设而言,宏观上需要以政府政策为支撑,确保能够借助政策所提供的保障来实现各项事业的高效开展,政府需要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针对科技、资金以及法律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并要针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在此基础上,要针对园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加大资金与技术上的扶持力度,同时在园区各方面的审批手续问题上要提供完善的服务保障政策与措施。

第四,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宏观监管职能。政府宏观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能够为确保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实现规范运转奠定基础。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针对园区建设工作,明确相应的重点环节并加大监管力度,以确保各项建设活动的开展符合法律与政策的规定;与此同时,要为园区的经营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针对外界影响与制约因素进行控制与欧规避,并要切实注重实现对农民利益的维护。

(三)缕清相应组织结构下各参与方间所呈现出的关系

基于园区下,所涉及到的各个参与主体主要是政府、中介、企业以及农民群体,具体所呈现出的关系为:

第一,政府在这一组织体系中承担着组织、协调以及监管的职责,在进行园区规划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以政府为导向来进行,同时,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针对各方群体间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以确保体园区经营发展的顺利运行。政府能够以政策提供技术、资金以及人才的扶持,还能够以招商引资的方式来拓展融资渠道,并且以自身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来保证各方利益的实现,并促使园区建设与发展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二,中介承担着具体执行的职责,一般是由企事业单位来扮演这一角色的。一般情况下而言,园区的投资者不论是以政府为投资主体,还是以企业或者个体进行投资,通常都是以中介组织来承担执行职能的。中介在这一组织结构中是政府与企业、农民间的桥梁,也是园区与外部进行联系的枢纽。

第三,企业是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经营管理者职责。对于企业而言,其作为投资的主体,在经营管理园区的过程中,需要自负盈亏,并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在实际组织生产与落实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引进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并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在此基础上以产业化的打造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通过一系列承包方式的创新来促使农民参与到生产活动之中,并维护好企业与农民间的关系以确保双反实现合作共赢。

第四,农民作为直接参与者。农民在园区中与企业间形成合作关系,通过入股等方式来共同促进园区建设与发展,同时,也能够作为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者,通过规范化生产来打造优质农产品,企业再进行回收,进而促使农民即成为了园区的股东,也使农民成为了园区的工人,为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奠定了基础。

三、园区运行机制的构建

(一)实现投资业主机制的完善构建

基于这一园区下,要求要以市场运行机制为基础来实现对业主的开发,在此过程中,实现投资业主机制的构架,需要在建立园区管委会的基础上,成立相应的招商部,进而通过一条龙服务的提供来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入住园区。与此同时,要基于业主具体投资额度,并根据业主自身的投资意向,基于当前园区总体规划项目下,园区管委会需要实现对园区各个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园区规划工作的科学且合理落实,同时要由相应项目投资业主进行经营管理。

(二)健全公司运行机制

基于园区内,相应企业需要以自主经营且自负盈亏的原则来开展经营活动,并且要实现自我约束,基于当前企业管理理念下,实现现代化管理制度体系的搭建。同时要确保产权清晰,并实现管理职责的明确划分,以保证企业在园区内实现稳健发展,进而为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现成果孵化机制的完善搭建

基于农业科技园区的搭建下,需要以高新技术的应用为着手点,在搭建完善农业生产链条的基础上,实现新品种的引进,同时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化推广。并要注重对先进技术成果的引进,借助组装集成来实现配套技术的应用与在区域周边的推广,并要注重对科技型人才的引进,确保能够为不断提高园区内的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奠定人才基础,并加快技术的转化率,以服务于园区生产质量与效益的提升。此外,针对已有技术进行积极的创新,确保其能够在园区内实现二次孵化,进而通过成果孵化机制的完善搭建来不断促进园区内技术的发展。

(四)实现融资渠道的拓展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首先,在融资渠道上,要以相应融资机制的搭建来实现对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展,对于政府而言,要积极的发挥出自身的职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而为园区能够获得更多的融资奠定基础。其次,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于园区而言,要想实现农业科技园区打造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借助人才的力量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与技术成果转化,因此,这就需要在宏观上打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强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人才的二次开发与培训力度,确保能够在留住人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本的优势与价值。

四、结束语

综上,为了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步伐,以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农业高产、优质且高效的生产目标,就需要以农业科技园区的打造来促使农业脱离发展困境。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则就需要以完善组织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的搭建来确保园区实现稳健且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实现园区的规模化打造以更好的服务于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奠定基础,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并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卢凤君,孙世民,任爱胜.部级农业科技园区组织体系建设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02:23-27

[2]曾希柏.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12,10:6-7

[3]西爱琴,万全亭,陈庆禹.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运行、管理机制及模式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3,01:45-47

[4]刘惟洲.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探讨[N].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4

[5]李欣,李莹.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5,11:32-33+35

[6]亢犁.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1,05:44-45

[7]朱志奇.我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运行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04:36-37

科技与管理研究范文5

关键词:科技进步 科技创新 现代企业管理

0.引言

一个国家的科技力量、科研成果和创新意识决定了一个国家对外竞争的实力,如果将这两者有效地联系在一起,那么就能够使科技更加进步,从而促进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在现代企业当中应该大力发扬科技创新精神,促使科技的进步。笔者觉得这需要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现代企业管理对于现代企业具有重要作用,而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关乎到了现代企业的发展的。笔者接下来就将对于这个问题做出分析,同时也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于现代企业市场的竞争力具有提升作用

1.1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是关键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在日益加快,这就使得科技的发展更加快速,最终使得现代企业的市场面临起严重的竞争。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特别是现代企业,如果想要顺利地在竞争激烈的浪潮中站稳脚步,那么必须要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新的突破方向,并且要将市场向导当做准绳[1]。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开发和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将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转变为新的生产力,使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生派的力量支撑。在此之间,笔者认为要特别重视科技的创新能力,因为科技的创新能够保证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利地取得最为优势的地位,为获取更高的市场利润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顺利地实现价值。举例而言,某采矿公司依靠技术的创新顺利地提高了精矿的品位,而且其将选矿回收率作为中心,从而达到了提高冶炼回收率、高产率的效果,降低了冶炼的电耗和对烟气余热的利用率,可以说这是一个科技创新提高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正面例子。

1.2 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现代企业生产元素的有机结合

我们可以说,现代企业将多种科技和创新概念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它是一个过程。迈克尔・波特将企业的竞争归为两类,分别是低成本优势竞争和差异化优势竞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对于这两类竞争而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竞争离不开先进的科技和创新的精神,没有这两类元素的支撑,一切都将是空谈。而也正是这两类元素的竞争才促使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达到了更好的水平和更高的阶段[2]。由此可见,现代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为了更好地发展和相互结合,也必须要紧密地围绕着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的缓解来开展工作。简单来说,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只需要通过简单地改变、增加减少、替代组合企业的生产元素就能够将企业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而激发出企业的创新意识,也就间接地支援了科技的进步,从而使企业更加的适应日趋变化的市场消费模式。

1.3 现代企业管理对现代科技进步与创新具有依赖性

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①对现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于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是众多要素当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现代企业自身而言,科技的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自主能力,革新其新工艺的流程使企业更好地掌握更多的核心科技,从而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现代企业如果想要不断地强大,也必须要依赖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来推动,只有这样企业的规模才会不断地扩大,影响力也会不断地加大;②科技进步与创新能改变现代企业的投入比和产出比。如果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就需在最大化减少投入的状况下实现产出的最大化。从投入方面来说,需要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降低消耗,从产出方面来说,要增加产品品种的同时将产品质量和产品产量提升起来。所以现代企业必须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才能够达到这一目标,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的效益。

2.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1 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实际意义

科学发展光最重要的就是发展,也就是可持续发展。所以现代企业在管理上面不能够急功近利,需要将托管生产专项关注民生,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社会的协助之下使企业的利益实现最大化。企业不能够只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要用于承担社会责任,比如重大灾难发生时,作为企业需要在公益事业中提升自己的外部形象,这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一种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另类表现[3]。

2.2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可实现企业人、财、物的最优配置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且需要在创新中总结经验和理论。如果想要实现现代企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只有将企业的成本有效降低,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笔者认为,现代企业在引进科技和进行科技创新的时候需要注意围绕企业本身的内在规律。只有将企业管理者对管理创新的认识不点提升起来,才能够促使相关的管理者将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中来。现代企业在发展当中需要不断地对企业的创新和管理进行充分地认识,还要更加合理的应用,这样才能够使企业达到最优的管理状态。

3.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的个体经济实力具有提升作用

3.1 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重要途径。当今社会一些列的科技和新知识不断涌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这就使劳动生产者能够有机会来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并且利用它来投入到企业的生产中去。这可以使劳动时间有效缩短,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产量。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具有完善作用,从而使生产过程中的身缠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最终将整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

3.2 科技进步与创新对我国企业打入国际市场具有促进作用

现代企业在提升生产率以后,都面临着一个必要的选择,那就是参与国际竞争。但是如果想要更好地参与攻击竞争,那么大规模地应用创新科技也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某些通过科技创新的企业在对外出口产品抢占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开始策划,使自己的生产地点分布在境外的各个国家,这样在赚取利润的时候还能够向国外优秀的企业学习经验,引进他们的创新科技,以此来丰富和武装自己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这对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结语

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就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文中笔者也插入了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最后,笔者希望我国的国有企业都能够更好地应用创新的科技和进步的科技,在抢占市场的同时,也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果洪迟.现代企业管理新趋势[J].北京商学院学报,2012,02(15):1647-1648

[2]石静远,李建军.我国科技法律体系建设的创新思路[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0):658-659

科技与管理研究范文6

论文摘要: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于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推动地方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本文运用创新理论及公共管理理论,以地方政府和高校为研究对象,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研究和探索地方政府的管理创新问题,重点研究了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地方政府、企业三者关系问题;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与地方政府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题;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科技中介组织问题。

科教兴国重在创新,创新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高校具有人才和技术密集优势,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国近2/3,“863计划”项目占全国的1/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占全国14%,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但是,全国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有90%以上仍未在生产上发挥作用,清华大学是我国专利大户,国家实行专利法以来,授权的643项专利中得到不同程度应用的也仅占30%,效益较为突出的只有15%。如何把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推动尤其重要,特别是耗资巨大、企业难以承担风险的大项目,更加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促进。

1中外政府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

经济发达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鼓励高校同企业界建立合作关系,并为此投入巨额资金。英国早在1986年10月,宣布了一项投资为4.2亿英镑的资助产学研合作的宏伟计划,规定高校科研机构选定并得到企业资助的研究项目,政府将拨结该项目同样数额的支持经费。美国科学基金会(nsf)白1971年开始,陆续制定了“大学工业合作计划”、“工程研究中心计划”等7个促进高校与企业界结合的计划。美国商务部1990年拨款组织“先进技术计划”,资助那些申请该计划的企业、政府部门、大学都按“食物链”的方式集团化,以确保集团内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密切结合,达到缩短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时间。英国地方政府鼓励大学和企业合作,谢菲尔德市的市长谈到,市政府主要制订一些鼓励政策,如在大学附近设立科学园区,鼓励新兴公司的成立,引导大学教授不要只做纯学术研究,鼓励年轻的学者对中小企业发生兴趣。1996年英国政府启动区域创新战略,其目的是帮助将新思想和新方法转变到商业和公共领域的创新上来。美国大学成为政府认可的教学和科研中心,并得到大量资金。同时,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制定有关优秀人才引进的政策,他们的做法和经验表明:政府在推动高校和企业的结合上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近些年来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采取了各种方式,如实施火炬计划、星火计划、863计划,组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等,但在实践中遇到不少困难”]各省市政府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促进高校与企业的结合,教育部与科技部共同推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香港特区政府1993年成立香港工业科技中心公司,拨款2.5亿元及57130平方米的土地作为兴建中心大楼及租期运作费用,旨在促进科技、学术与工业的结合,但政府在具体的政策上支持力度仍显不够。

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于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推动地方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但我国不少地方基础较差,科技投入低,高校创新功能薄弱,力量分散,加上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缺少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2关于创新理论的研究

关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一些学者借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某些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宏观角度来解释各国技术创新实绩的差异,重视国家特定因素对于技术变迁过程的重大影响,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首推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912年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在这本著作中明确地将经济发展与创新视为同一物,还将发明与创新区别开来,认为创新是一个社会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或者经济的现象。熊彼特的有关经济发展是一个以创新为核心的演进过程的观点,为政府、企业制定有效的创新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没有涉及到政府管理创新对于技术成果转化影响的问题。

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于1977年发表的名著《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克分论述了企业组织的创新与发展实为管理革命、管理创新的一部分,认为大公司出现之后,管理的复杂化程度提高,从而导致了经理阶层的职业化和高层次管理方式的形成,而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管理创新但是钱德勒的研究对象是美国企业的发展,对政府政策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几乎没有涉及。

近些年西方学者发表了大量对创新理论和官产学研的专著、论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a~earte.muii"所著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一书。该书论述了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其他科研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proctorp、reid等所著的《美国和德国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比较研究》,对德国和美国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中的组织、管理和执行上的相似与差异进行了探索,并应用具体事例对美国4个主要科技园区的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动力进行了检验。michatlhobday所著的《科技创新在东亚》,该书拓宽了传统的创新理论,建立了了解科技后进国家(地区)高科技公司优势和缺点的分析性架构…。铃木所著的《日本的科技成果转化》,该书重新解释了日本的科技变革进程,指出日本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归功于日本政府的远见卓识的产业政策和大型公司的创新管理技术。但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论述政府管理创新问题的论文论著较为少见。

国内学术界近些年来十分关注创新理论的研究,其中冯之浚编著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具有代表性,在这部书中,冯之浚等论述了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抉择的必要性,提出了制度安排及深化政府的体制改革问题。

关于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途径,国内外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美国、英国一些学的主要观点有:(1)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向工厂企业流动,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2)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3)建立向工厂企业推销科研成果的专门机构;(4)创办大学科技园区,使高校科研成果直接进入园区孵化;(5)创办合作研究中心,与企业界共同开发新技术;(6)建立科技成果交流网,密切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国内学者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大学的教学、科研与社会职能;(2)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标准;(4)产、学、研一体化研究;(5)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等。但国内外对地方政府在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中的管理创新问题尚欠缺系统论证。

3国家创新体系中地方政府与高校、企业的相互关系同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1996年报告中提出:“国家创额体系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等.为了一系列共同的市场和经济目标,通过建设性的作用而构成的机构网络,其主要活动是启发、引进、改造与扩散新技术,创新是这个体系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国家创新体系主要构成中的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等,在实现该体系的功能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存在合理的相互联系机制。而国家创新体系的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它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内容,其中,知识创新是基础,技术创新是核心,管理创新是保证。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的新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高校在知识创新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是由高校人才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科学素养所决定的。他们在我国高层次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知识,而且也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他们的文化素质,尤其在创造中的理性思维是最突出的特征。正是这样一支知识创造型人才队伍,已经或将成为知识创新的战略资源。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走出困境和发展壮大的关键,促使企业加强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各种组织都能成为本组织管理创新的主体,而从某一特定的行政区域整体来说,地方政府则是管理创新的主体,它对于合理配置创新资源起着宏观调控作用。由此可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围绕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个关键,高校的知识创新是基础,地方政府的管理创新是保证。我们以大学科技园为例进一步说明政府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系问题。

中国大学科技园是政府、高校、企业相互结合,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模式。如前所述,高校具有人才和技术密集优势,取得了相当多的科技成果,如何把高校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大学科技园是一种有效途径我国成功的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中,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沈阳市政府在沈阳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拨出810亩地,完成六通一平,以低于征地价的每亩3万余元出售给东大软件园。哈尔滨市政府在哈工大校园周围划出117公顷土地建设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北京市政府政策预留22公顷土地建设清华科技园。浙江省政府财政拨款5000多万元,与国家教委合作,建设浙江省杭嘉湖科技开发公司等,并相应出台了吸引创新人才人园的政策。可见,创办大学科技园的基本条件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财团的加^,高校显著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而条件相似,由于缺少当地政府的支持,创办大学科技园是很难成功的。

4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地方政府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问题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行政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个突出特征,这是西方国家所不及的。先秦诸子都是从人出发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其中,儒家“三纲五常”思想中的人本思想具有积极意义,最典型的有孔子和孟子的民本思想孔子在《论语·学而》一文中日:“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里“道”指通导、治理的意思。

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其中“如承大祭”指如同承担大祭典一样小心。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一文中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孟子·公孙丑下》一文中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从中可见,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已经认识到管理的核心在于人的管理,只有尊重民意,重视和发挥人的作用,国家和民族才能兴旺发达。中国古代传统行政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现代政府管理创新的文化支撑。西方国家的管理思想曾经历由古典管理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到现代管理理论的“自我实现人”的假设,从而奠定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他们认识到人才与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认识到人力资本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尤胜过金融资本,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成为企业、高校等各种组织以至政府管理的重心。可以说,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体系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人才就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创新人才通常指创造力高的人才,即能产生符合某种目标或新的情境的解决问题的观念,或是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的能力。显而易见,创新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和根本。地方政府的管理创新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创造一个吸引人才并能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的良好的竞争环境,在全社会造成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以及人人参加竞争的舆论环境,增强创新人才的竞争意识和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

5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科技中介体系问题

5.1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职能,通常指职责与功能作用,它是职和能的辨证统一。国家职能是指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是国家在实施其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活动过程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恩格斯曾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因此,国家必须具有对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所谓地方政府职能,是指地方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或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可见,地方政府职能是政府职责与政府功能的统一。地方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本质上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是作为国家管理执行机关的行政主体,依法对政府机关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

地方政府职能内容是变化的,这是由行政环境的变化所决定的,这就涉及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当前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大环境下,在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及体制改革至关重要,这是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一方面,政府职能的重点是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对科技、教育等公共事业的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但政府机构不宜庞杂;另一方面,企业正由政府的附属物逐渐转变成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但在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的创新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干预始终是十分必要的,但干预方式不能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方式,而应是作用在市场的失效点。基于这两方面的思考,政府的部分科技、教育等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可以由界于政府与高校、企业之间的科技中介组织代为履行,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管理,实现体制刨新。

5.2科技中介组织

科技中介组织,就是以非行政的方式组合起来,介于政府与科研部门和企业之间,执行特定功能的互益性社会自治组织。科技中介组织是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桥梁,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问环节。如前所述,市场经济对地方政府角色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由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对社会、企业、市场的直接控制向宏观、间接管理过渡。这时,介于政府与科研部门、企业、社会、市场之间的科技中介组织,成为协助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一股重要力量。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在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推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是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出现的。利益主体基于不同的利益需要,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冲突。实践证明。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并不是万能的,完全靠市场的自发调节,并不能保证市场效益的最大实现,而且,往往会发生市场失效,表现在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中,高校教师利益得不到保证的事情时有发生,政府、企业的科研投资得不到回报的事情也经常出现。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协调政府行为与高校行为、企业行为的关系,无疑是地方政府转变职能面临的新课题。在市场失效的时候,科技中介组织则扮演了相对成功的角色。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应运而生。他们面向市场、熟悉市场、服务于市场,比相关的政府部门在有效管理、服务市场经济方面确实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一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压力和动力,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方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将地方政府的职责与市场经济本身的游戏规则相结合,培植和发展科技中介组织,服务市场、管理市场而不是命令市场。